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农业的商业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管理 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从2002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开始。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关于创业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中国独立学院中排名前茅的学校,早在2005年就尝试创办了“创业班”开展创业教育,被媒体誉为“少帅班”,到目前已经开设了十年。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应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1]2012年,为了培养创业专门人才,我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下面成立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将创业班的培养模式引进学校教学计划体系,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创业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知识、技能、素养为基础,遵循认知、体验、实践三阶段”的培养体系。
一、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理念,对学生培养有很大作用。培养目标就是对学生未来取得的学业成就的预期和设定,它是学生培养体系的逻辑起点。目前,在高校中开设创业管理专业和创业管理方向的学校并不多见,通常都是作为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一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的创业素质;三是强调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四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不仅注重以创新教育为基础的创业理论教育,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2]张钰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将创业教育归纳为四种情况,分别是:素质说、人才培养说、教育理念说、综合说。[3]
从2003年起,独立学院这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在全国兴起。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较大的不同,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社会活动能力教强,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他们对纯粹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在创业教育上,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学生既需要有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创业技能和实践。特别是对于创业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讲,不应该只是以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等为目标,而应该是培养创业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能创业。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来讲,由于家中经济条件较好,有不少学生的父母或家庭成员拥有自己的企业,学生未来的创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继承家中原有的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也就是做企业的接班人;另一种是创办一个新的企业,也就是新注册一个企业。因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将这两种创业作为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培养的目标,将创新与创业管理理论相结合,培养具有创业全过程所需的基础理论,洞察创业机会的能力,熟悉资源获取的方式与途径,培养具有独立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创业者和企业接班人。
二、创业管理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学者在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一般我国学者从课程的目标、性质等不同的角度来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4]对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许多学者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金艳梅提出课程内容除了包括创业意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之外,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流技巧与知识同等重要。[5]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属于金字塔模式,而创业教育则是圆形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由创业精神逐步向管理职能活动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形成基于创业导向和基于公司型创业的具体课程内容,在教授学员学会把握机会、创新改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掌握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以及学院自身学生的特点,认为对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的重点不应该是创业意识,而是如何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知识和技能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素质是成功的推动力。在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的培养中,让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同时陶冶情操,培养创业素质。因此,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分成三个子课程模块,分别为专业必修模块、专业方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模块的设计以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模块为基础,以提高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学生的经营管理的知识面为思路,开设投资学入门、创业法律基础、组织行为学、进出口实务、应用统计、市场营销学、财务与税法、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管理、商务沟通和谈判等课程。
专业方向基础模块主要以创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主,设置了创业管理理论与实务、项目管理、领导力与企业家精神、商业计划书、中小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与伦理课程。
专业方向模块中,根据城市学院的学生特点,分成新创企业和传承企业两种创业类型,分别设计了课程模块。
三、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实践环节设置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依靠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的学生也只能会说不会做。在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培养中,我们应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在创业实践环节的设计中,根据层层深入的设计原则,从了解企业到熟悉企业,再到独立运行企业的思路,设置了创业认知、创业管理实训(体验)以及创业综合实训(实践)三个环节。
创业认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者,通过创业案例分享、创业企业参观,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印象。创业认知课程安排与创业者或创业导师交流座谈,分享创业案例。
创业管理实训是借助校外的实训基地,利用四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企业中轮岗实习,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对企业有一个实际感受。创业管理实训由创业管理指导小组的教师带队,安排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每两周次到企业了解学生情况。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共同给出评价。
创业综合训练是借助校内的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实践创业过程,实施前面课程中所撰写商业计划书,到工商局登记注册一家企业,并运行一个学期,毕业时可以将运行的项目带走。创业综合实训由创业管理指导小组教师指导,每个学生或小组在已经完成的商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实施商业计划书。
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由学生亲自完成各个环节任务,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创业提供经验上的支持。
四、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安排,创业管理专业方向与所有的专业一样,首先需要学生自身的激情和兴趣,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创业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通过选拔真正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创业管理人才培养中实行“1+3”的选拔方法。根据自愿报名和择优选拔的原则,在全校大一学生中进行招生,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创业意愿等,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和测评,经过创业管理指导小组综合评定和选拔。这样可以保证选择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并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和条件。
在教师的配备上,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创业管理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师和创业导师(包括校外导师)组成,负责课程学习的指导以及实习课程、实训项目的具体指导和评价,改变了以往一个教师上一门课,一个教师评价一群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培养更有针对性。
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对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灌输讲授为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体验和互动为特征的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
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教育中,创业教育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但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中提出的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魏戈.观视角下的创业课程开发研究[J].远程教育,2011(4).
[2]李成虎,高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8).
[3]张钰, 田晓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启示.创业创新,2013(14).
[4]崔彦群, 钱国英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综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11) .
[5]金艳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初探[J].文教资料,2009(3).
谢 建 力
北京市东方路960号
华夏大学32号楼202室(100001)
xiejianli@xiejianli.com
(8610) 1234-5678
1399-999-9999
把人名放在“天头”的位置上,联络信息紧跟其后。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推销自己”,名字是你赖以求职的“个人品牌”,在招聘者眼中这三两个字组成的名字就代表了你。所以把名字放在整张纸最显眼的地方,并且用黑体和大字号来加强视觉冲击力。为了更加美观,还可以在字与字之间空出一格。
2.他总是只留下电话号码
为了取得与名字同样醒目的效果,通常把最便于联系到你的电话号码放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行。“电话”的写法很有讲究,很多人名片中的电话经常写得不清楚、不专业,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1)电话号码前面一定要加区号,如(020)。因为你求职的公司很可能总部与你不在同一城市,你的简历很可能被传真到外地某部门进行筛选,而负责通知你面试的人员不一定都知道你所在城市的区号,也没有时间去查,如果另一位求职者的电话有区号,招聘者很可能先和这个人联系。
(2)8个号码之间加一个“-”来分节。参考国际上通行的电话号码分节方法,采用“四四分”或者“三四分”的方法比较好,即最后一节为四个数字的规范原则,如6275-5775,275-5775。这样,认读和拨打起来都比较容易?
(3)机号码或者向别人通报手机号码时,也有一定的规范,要用“四三四”的分节原则,如“1399-989-9989”。
(4)用留言留住面试机会。国外很流行使用留言电话,有人为找工作,专门去买留言电话,条件允许你也可以酌情准备一个。随着国际间商业文化交往的增多,外企招聘经理中愿意在电话中留言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没有条件买留言电话,不妨征得家人和室友的配合,用留言的方式帮你与招聘公司保持联系。
3.默默无闻也可爱: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对于学生简历来说是排第一位的重要信息,而对于在职工作的求职者来说则是次于工作经历排在第二位的信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很丰富,所以就把社会经验放在教育背景之前,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招聘单位认为你是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那么当你的资历与那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的资历相比较相形见绌时,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十分冤枉?
4.年月的顺序
时间要倒序,最近、最高的学历要放在最前面。研究生在描述本科就读时间时可以写成“1998年9月—2002年7月”。有些学生一味照抄英文简历,忽略了中文的阅读习惯,把“2000年9月至今”写成“2000年9月—今”,这样既不符合语法,又不便于阅读。
5.不要为了凑数而凑数
学生简历与工作简历的最大不同是可在“教育背景”中写上所学过的与求职岗位有关的一些课程,以及成绩排名和奖学金情况。因为学生的工作经验不多,以上几条可以帮助招聘经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教育背景中可以写进相关课程,但千万不要为了拼凑篇幅,把所有的课程一股脑儿地都写上,如体育等。这样不是很有效,别人也没耐心看。
列出一些你学习过的重要课程,尤其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更能表现出你的资历适合。理工科学生在求职财经类公司的时候并非完全没有优势,许多金融类公司非常欢迎数学、电脑方面的人才加入公司,他们的研究部门也欢迎生物、农业等行业的专才,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不妨将有关专业课程写进简历。
6.可有可无的成绩
成绩一项不是必须的,所以成绩差的同学也不必为此而苦恼,千万不要谎报军情,要知道“简历中的任何字句都可能成为面试中的话题”。自抬身价骗来的面试机会很可能在谎言被拆穿时让你更加难堪。
7.培训是一枚工作奖章
有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把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放入教育背景,这并不妥当,应该放在工作经验中。培训是公司对于员工能力的肯定,公司希望通过培训使员工能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因此培训实际上是一枚工作奖章,这样的工作表现奖怎么能放入教育背景中被冲淡呢?
8.社会经验:挖掘再挖掘
首先要再次强调一下,对于正在工作的人,社会经验应放在教育背景的前面,而对于在校生,教育背景则应放在社会经验之前。
对于在校生来讲,社会经验既包括社会工作又包括兼职或实习工作经验,对于在职者来讲,“社会经验”一词可改为“工作经验”,而英文的“experience”对两者都适用。
9.工作内容怎么写
“社会经验”要在短时间内打动招聘者,自然需要一击即中、一点就通。因此,在
描述工作内容的时候建议采用以下原则:
(1)用“点句”(bullet point),避免用大段文字。
(2)在同一公司的业绩中,不必拘泥于时间顺序,应秉持“重要优先”的原则。
(3)工作成就要具体化、数字化、精确化,避免使用许多、大量、一些、几个这样的模糊词汇,应尽量使用具体的数字,到底管理多少人,销售额是多少等等。比如,“参与撰写商业计划书的大部分工作”,就不如“在商业计划书撰写工作中完成了调查分析竞争对手部分40%的工作”更让人信服。
(4)主要职责与主要成就,谁先谁后?有人认为应把主要职责放在前面,因为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做什么。其实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初级工作以及开创性不强的工作;若是较高级或开创性较强的工作则应把主要成就写在前面,因为别人看的就是你的工作业绩。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断定谁先谁后。
(5)点句的长度以一行为宜,最多不要超过两行;句数以3—5句为佳,最多不超过8句。
(6)点句不必学习英文简历以动词开始,而是要按照中文的行文方式,可以用副词或者状语领衔。而且不要出现“我”这样的字眼,因为双方都有共识:简历上的工作都是你做的,你不会辛辛苦苦地为别人做嫁衣。
(7)接受培训的内容可放在每个公司的后面。培训是公司内部的一种奖励形式,与公司业务有关,而不是教育背景的一部分。
别忘了为你的个人信息添油加醋
英语水平
要在简历中列出最能反映你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成绩和证书。仅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是不够的,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毕业生必须达到的水平,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有这样的证书。所以要有一两个更有说服力的描述,比如获得“校内英语演讲比赛最佳表现奖”,“能用口语会话”等就很能表现你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有些同学在简历中提及“第二外语”,除非与招聘职位有关,或者你的水平真的很高,否则建议不写在简历上,因为有故意卖弄之嫌。而且外国人会多门外语的非常普遍,说不准他会在面试中要求你用第二外语进行一下沟通,你这“二把刀”一下就露馅了。
计算机水平
在描述自己的电脑应用水平时,中国人最爱用“熟悉”这样的字眼。“熟悉”就等于知道,是一个很弱的字眼,说明你不熟练、不常用。如果几个软件,有的熟练,有的熟悉,建议只写软件名,而且只写目前最新版的名称,一些已经处于淘汰状态的软件就不用写了。完全没把握、一点儿不熟悉的软件千万不要写。不要以为面试房间里没有电脑就不会有人考你,招聘经理会口头上考你一两个关键用法测试你是否会用。如果确实对某些软件用得很多,不妨写上“经常使用”。
Excel和PowerPoint是公司内外交流中最需要掌握的两种软件,但是Word千万不要写,因为那无异于在向招聘者说“我会写字”,这只会降低你电脑操作水平的得分。
具体!具体!再具体!
“爱好与特长”的说服力本身就弱,如果再不具体只能是浪费笔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描述你的爱好与特长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写强项。弱项一定不要写,面试人员说不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有时会跟你聊两句,尤其是接连几个、十几个面试之后,有些招聘人员爱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一旦聊到的是你的弱项,绝大部分人会很尴尬,显出窘态,丧失自信,这对你很不利。更重要的是,招聘人员会觉得你在撒谎。
(2)强项要写也只写两到三项。因为极少有人能够达到“十项全能”水平。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多强项,那么招聘经理会认为你的标准可能稍低了点儿。当然,确实有人有七八项强项,但一般人不相信个人强项特别多,所以你也没必要写那么多,以免给人轻浮的感觉。
(3)不具体的爱好不写,如体育、音乐、阅读。这些都是非常宽泛的词语,比如你是钢琴九级,而你在简历中只说自己爱好音乐,很可能会被误解为你就是爱唱唱卡拉OK。不具体的爱好,通常会被大家理解为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好,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很差。而阅读这样的爱好最好不写,哪个学生不是寒窗苦读才熬到今天?除非你对于某段历史、某种文学真的很有研究,否则建议不写为妙,要知道中资企业的人事经理大多都是文科出身,业务上不能把你考倒,文学方面鹿死谁手就不得而知了。
(4)列举几个用词,如旅行。如果你喜欢旅游,而且真的去过很多地方,有些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那么你写上爱好旅游非常有利;有些女性写上烹饪,很实事求是,也给人以踏实的感觉,对于像秘书这样的职位,总有好处。
(5)最好能写上一两项体育爱好,否则招聘经理会认为你的体质很差不适合运动,或者你缺乏毅力不愿运动,因为有些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或者加班,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可能你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可能就不会聘用你。不妨写上羽毛球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运动项目,既没有高抬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捡球的水平,又没有让招聘经理失望。
性格怎么描述
求职比较传统的中资企业时可以适当写一些招聘经理一见面就能认同的性格,但是用词不能自相矛盾,大概只有双重人格的人才同时具有“性格外向”与“沉稳内敛”的特点,这样写在招聘经理眼中无异于说谎。
有凭有据
关于“资格证书”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将注册会计师笼统地翻译成CPA,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注册会计师证书,比如英国的注册会计师叫ACCA,加拿大的则叫CGA,有些还互不承认,所以一定要写上国别,写明考取年份。
要不要出国
一般来讲,像美国咨询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这样的公司,只有读过MBA或者有国外
关键词:创业教育 就业 培训体系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13-02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国家间核心竞争表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高校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便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创造一定的商业价值,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与市场就业机会有限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它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因此如何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且必要手段。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在高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然而中国的创业教育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才刚刚开始。2010年,教育部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的高等学校正式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预见的是,事业潮流不可阻挡。
二、创业教育的起源和我国的现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国际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与提高创业能力是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里,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相对完美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已经形成。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业收入占了硅谷企业收入的60%~70%。与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1999年,中国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关文件,2002年初创业教育在中国正式开始,中国教育部决定先在9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学科内容的了解及方法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的指导停留在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阶段,也没能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较低问题。
因为创新教育在我国刚刚开始,所以现在我国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如内在因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培养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形成的就业模式的挑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在因素:家长、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认同,造成了大学生创业氛围低迷、业务信息渠道狭隘,融资渠道少之又少等这些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虽然不利因素诸多,但我国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例如形成了相应的创新教育模式,并且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坚持党在十上提出的“创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三、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创业教育认识的偏差
目前,中国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教育仍然缺乏必要的、理性的认识。人们对“创业教育”概念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认为创业教育目的就是教人创办企业,或仅仅将创业教育作为毕业生获得更多工作机会的途径,而没把它当作一个能够推动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因此,很多大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要创办企业的想法,就认为没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必要,即使是被迫接受了,也没有积极性,只是应付。事实上,很多没有接触过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只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开设。这些认知上出现的错误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多数高校仅将创业教育列入到普通的教学内容中,采取选修课或者开设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对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没有进行整合,教学模式也仅限于传授有限的知识,而没有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发展空间。由于缺乏一个集成的教学系统,所以大学的创业教育还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的领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优势。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
发达国家中创业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多为投资经验丰富的相关人士。他们即熟悉创业教育又熟悉投资渠道和企业运作。但在中国,多数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具有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商业实践和实战经验。并且由于扩招,导致大学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都无法适应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四)创业教育活动薄弱
国外的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形式多样。与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才刚刚开始,形式简单、活动薄弱。例如,自1999年以来,全国仅有五个举行商业计划竞赛的大学。虽然一些大学希望学生参与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商业计划竞赛,但很多学生参赛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他们没有真正地制订实施计划,这样的创业活动只停留在思维创造层面。
四、创业教育新途径
(一)建立专业的创业学院和大学,培养创业教师
为切实发展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创办相应的创业学院,搭建相应的创业平台;其次要引进创新型师资人才,如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成功的企业家校友客座教授。定期地开办讲座与论坛,与学生们相互交流探讨;第三,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到公司兼职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使他们获得深入洞察社会的能力和成熟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培养创业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提供条件。
(二)创业教育的培训体系
1.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与创业平台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创业, 最主要是让大学生有创新与创业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其课程内容应涉及:如何让学生的创业热情得到激发,以及如何让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得到促进;如何使学生转变角色,从创业教育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成为传授者;如何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课程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注重创新和教育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削弱学科边界,注意学科交叉和渗透;第三,从实际出发,构建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创业教育特点的完整课程体系。设置出一个具有文理兼备,并与工程课程有机结合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2.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核心的创业技术、创新经验等。因此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创建企业的动态模拟过程,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关注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创业问题等。在选择教学方案这一问题上,教师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让学生经历开展一个新项目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增长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经验,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建立灵活的课程培训体系。创业教育突出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而创业思维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W模式,建立更灵活的教育制度,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 既让学生拥有创业机会,又可以学到大学应该拥有的知识。可对一些学生参与企业活动或者与企业合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策略是可对大学的管理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和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创业活动。灵活的学分制,学生在4到5年或6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学分,这样学生可以有足够的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和制定学习目标。
(三)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用的教育活动。实践是检验创新教育是否成功的平台之一。所以学校建立相应的创业平台,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勇敢的登上这一平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合作模式的流程是:学习创业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去实践基地培训。因此需要建立校企间桥梁,为大学生与企业间合作生产、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并使人才和资金实现最大化的利用,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获得利润,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也可以使更多的实习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且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了解如何经营企业。因此,创业教育学生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设置真实的创业教育环境。创业实践和课堂教学不同,创业教育的精神是挑战传统的教育,要使教师主体从课堂上转移,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和实践能力。例如,某些大学建立的创业社区,起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商业机构提供真实的氛围。在大学创业社区里,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都有商业和税务登记证书,甚至企业管理者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项目建立之前,大学生要进行市场调查,在项目成立之前,所有程序都应该由学生们独立完成。例如,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提交给大学申请,按照税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注册登记等。老师只负责评估该项目是否可行并将评估结果公开。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与就业难题,更为重要地是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必备素质。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教育实践平台能使学生的创业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高校创业教育也因此会得到迅猛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NO:GJB1215080。]
参考文献:
[1] 程超泽.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M].南文博雅,2015
[2] 张红生,丰蓉,魏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5(1)
[3] 韩峰.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6
[4] 丁钢.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诉求与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5(2)
[5] 黄兆信,黄扬杰.社会创业教育:内涵,历史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6] 杨为群,李勇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5(3)
[7]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8] 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3)
[9] 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10] 大学生创业教育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2.
[11] 王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证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作者单位:吴云飞,全,任国莉,张跃华,佳木斯大学理学院;岳丽红,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关键词:高等农校;创业教育;创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3-03
一、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使命。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而创业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其重要内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也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乃农业大国,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校的历史使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农业科技的匮乏和农业人才的短缺是主要瓶颈。高等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也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服务农村经济的实施主体,且在培养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独具优势和特色。因而,高等农校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通过创业教育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协调发展,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实践环节锻炼,培养出更多视野开阔、具有开拓精神、献身农业的高素质创业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大增,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更新就业观念,使大学生有能力回乡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也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此减轻就业压力,创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二、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但从总体来看,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高等农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缺乏。高等农校缺少勇于承担风险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学生去农村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但很多高等农校教育者存在片面的创业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为学生就业寻出路,并没有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高度。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计划大赛等与创业有关活动的开展,未将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目标融入整体育人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受传统就业观的束缚,一些大学生留恋城市生活,不愿下基层,并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看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城市里的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创业;农村学生虽大都具备勤劳、不怕吃苦等创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带着父辈的殷切期望,希望跳出农门,在城市开拓一片天地,如果毕业后回到原籍会被认为“没本事”。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一是高等农校的创业系列课程与国外高校相比严重匮乏。国外十分重视开设各种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开设了创业涉及的法律、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等几十门系列课程。而我国许多高等农校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或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创业教育仅限于简单传授一些创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等,任务和目标不明确,远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即使有些学生在求学期间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或训练,事实上真正的创业意识、知识、素质与能力却明显不足。二是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高等农校的创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与教务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联系和结合起来。不少学生是通过选修课或空暇时间等形式获得“业余教育”,致使创业教育失去学科专业这一强有力的支撑和依靠。三是创业教育缺乏个性和特色,重理论,轻实践。国外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模式,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基本雷同,没有体现学校、专业特点,高等农校也没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很难发挥其特色和专长。此外,创业课程的设置重点还是强调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纸上谈兵,远离实际,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原本生机勃勃的创业教育成为枯燥的知识填充,与其他课程相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落后。创业教育内容丰富,重视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足,且大部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进修机会少,很难言传身教;而且对大多教师而言,创业教育是新兴事物,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创业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和僵化,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三、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高等农业教育应从培育现代农业接班人这一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农村实践等活动,扩大高等农业院校优势特色,增强学生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提高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是促进和发展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前提。创业教育是新的时代对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过少的形势需要。高等农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以创业能力为主的各项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仅对少数人开展创业教育的做法,在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其次,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大力宣扬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创业,让“敢于创业、创业光荣”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的观念,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与此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大学生进校园的那天起,就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转变其择业观念,树立“从基层做起、到基层创业”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意识,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到农村创业,打破传统的就业格局。
2.建立科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高等农校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将创业教育渗透到第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高等农校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农校在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传统专业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形成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知识教育相互有机融合的局面。采取创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公选课相结合原则,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制度,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纵向分科的教学现状,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横向联系,文理渗透、相互交叉,开设创业意识、心理、能力、风险以及创业技巧等方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第二,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新方式,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培养方案的个性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学生普及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专门为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需求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开展递进式的创业教育与培训。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运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答辩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以当前社会实际为切入点,将现实的创业事件分析与实践活动贯穿于案例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创业问题能力。同时,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等农校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大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学生普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高等农校除了原有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尽量为更多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创业的锻炼机会,一方面可引导和促进学生了解农村、真正融入到农村和农民当中,把握农村农民需求,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也为毕业生回乡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农村发展留下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同时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讲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实践中去。
3.建立培养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农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结合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着力于全校教师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从学生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增强教师对创业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建立培养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校要健全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管理体制,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成长,实施终身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从校内公共课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为创业教育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家、咨询师、政府官员等各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与学生结“对子”,让学生接触一些创业的实际问题,对创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现有创业教师的培训。最后,提供条件支持教师展开有关农业产业方面的研究、经营活动,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自己创办经营企业,丰富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校与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张素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1,(6):106-108.
[2]戴育滨.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9-132.
[3]骆秋琴,林银,谢志远.农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3,(5):147-150.
[4]李胜文,杨学儒.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188-190.
[5]李宏贵,熊胜绪.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探索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0,(3):24-28.
[6]欧阳伦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103-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新农村建设课题“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的优势与角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PE中国梦之二】
红筹道路变窄,A股大门渐开, “退出市场变了,PE的经营模式也就变了,谁能成功转型就会取得优势”
“2005年春节,一听说要启动股改,我们在战略研讨时,就做出一个决定――我们三分之一的企业,一开始就考虑在A股退出,这是我们在政策上的重大改变。” 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令欢表示。
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私人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曾经投资过南京先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DR代码:SCR)、中国玻璃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3300)等国内企业。弘毅与鼎晖投资,都属为数不多的本土外资PE。
与前文提到的筹办中官办PE们完全不同,这一类PE完全来自市场,基金管理人在本土市场上浸有年,已经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资履历。无论是弘毅还是鼎晖,到目前为止都非常成功。
这类基金本身注册于境外,投资资金亦大多来自海外,过往的投资退出渠道也都是境外上市。正因如此,他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产PE,尽管在资本的世界里这本来应当没有任何区别,但作为境外基金,他们不得不面对国内市场变幻不定的监管限制――特别是针对外资。
随着境外上市监管缰绳收紧,以及国内股市的强势上行,越来越多的外资PE把投资退出的目标放在了A股上。这与监管层的想法不谋而合。业内公认,外资PE投资的企业质量远高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因此在供不应求的发行市场上,监管层亦有意吸引外资PE选择境内退出。
“PE的经营模式要变了”
“外资机构到A股上市需要正常受理、审批,政策要明确、透明,只要一个企业走通了,就会被其它人复制。”吴
尚志说
6月11日,证监会、商务部、发改委、交易所的部分官员以及部分国内券商、律师齐聚武夷山,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讨会”上商讨PE投资企业回归A股的可能性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鼎晖投资、弘毅投资、贝恩资本、KKR、华平亚洲、高盛等18家PE的顶尖人士出席了会议。
“原来法人股不流通,A股和我们无关。”鼎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尚志说。不过眼下,鼎晖正在准备将其投资的一家广东饲料公司申报A股上市。去年10月,这家企业一度考虑赴境外上市。然而这需要由境外注册的壳公司向境内实体购买资产或进行跨境换股,在2006年9月之后,这一环节的审批被骤然收紧。
2006年12月鼎晖进入后,和该企业共同决定把上市目的地改为A股。今年春节后上报商务部,将这家公司由中外合资有限公司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月后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
“A股上市纯粹是商业选择。A股的估值可以达到20倍市盈率,而在香港上市则只有10倍,而且流动性很差――不同市场对于企业有不同的估值。”吴尚志说。
在吴尚志看来,PE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政策调整的适应能力。回归A股一种简单的做法是成立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作为上市平台,外资持有25%的股份;如果红筹方式上市能够获批,中方也可以把股份卖给外方,重组出境外,“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外资机构到A股上市需要正常受理、审批,政策要明确、透明,只要一个企业走通了,就会被其它人复制。”吴尚志说。早在1999年,身为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负责人的吴尚志就发明了将境内资产注入境外公司海外上市的“小红筹模式”,并成为PE此后退出的通途。
弘毅投资赵令欢亦表示,弘毅2005年6月投资的一家公司,在做完海外上市架构后掉转方向,正在重新重组以登陆A股。
从监管层来看,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欧认为,A股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优质上市公司来源不足。“目前市场化PE的业务模式都是融资与退出两头在外,所以希望推动立足于本土的PE能成长起来,也希望一部分在境外融资的PE转型或回归。PE行业是无退不进,证监会希望在退出方面提供相应的条件。”
“退出市场变了,PE的经营模式也就变了,谁能成功转型就会取得优势。我们希望有先行者能看到这一趋势,尽管目前体制上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这同时也给先行者创造了最好的机会。”王欧说。
一拍即合
境外PE红筹上市路被堵+国内证券市场对于上市资源的渴求
外资PE的A股转向,并不全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此前,外资PE退出的方式采取的正是前述“小红筹”的模式。即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个人名义在开曼群岛、维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由该公司对控股国内企业,以该海外控股公司直接申请上市。
自去年9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六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10号文”)实施以来,几十家申报跨境收购的申请被搁置,至今只有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一家公司通过跨境收购实现海外上市,致使“红筹上市”的模式宣告阶段性终结。雄心勃勃的PE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红筹路被堵的直接诱因是2005年初外管局颁发的11号文,之后是商务部的相关规定。据悉,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的一位负责人当时总结了“政府的四个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企业把注册地转移到境外;不能接受企业IPO而主管部门不知情;不能接受税收流失;不能接受外汇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刻意低价收购优质资产。加上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最终促成了“10号文”的出台。
与此同时,在国内证券市场一端,对于上市资源的渴求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上市资源供不应求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型国企、金融企业上市后可流通股份非常少;二是发行体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三是金融品种不够丰富,无论是公司债还是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都迟迟未能推出;四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市场的PE不发达,使得有效的上市资源供给不可持续。
在祁斌看来,吸引外资PE和发展内资PE,是增加股票有效供给的出路之一,前提是必须改变PE境外退出的现状。“目前,A股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股票全流通、发行体制改革等已经为PE投资企业在A股退出提供了可能。中国要建立强大有效的资本市场,必须要依靠本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深化各种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二要依靠渐进式的开放。”
“要把好企业优先留在A股,一是用行政办法去卡,一是用市场办法去吸引。我们希望用市场办法,通过不断改善市场,吸引鼎晖、弘毅这样的PE,把他们投资的企业留在国内。”王欧说。
障碍重重
PE们选择企业上市地时,需要考虑投资退出的便利性、融资规模、再融资功能、审批的可预见性、透明度、监管制度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一些规则不能适应PE的需求
由于外资PE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注册地均在海外,他们在华投资项目在国内上市退出之路并不平坦。
外资PE投资后,企业变更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虽然1995年出台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就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在制度上没有障碍和歧视,但多年来只有少数合资企业能够上市。在总计约1400家上市公司中,比例甚微。
“对合资企业在A股上市,在制度上没有障碍和歧视,但理顺相关程序需要以案例的形式一步步摸索,”王欧表示。
通常PE们选择企业上市地时,需要考虑投资退出的便利性、融资规模、再融资功能、审批的可预见性、透明度、监管制度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一些规则不能适应PE的需求。
首先是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对于股东的锁定期要求过长。1995年出台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司设立登记三年后发起人股份才能转让。尽管在现实操作中已有所松动,但这一暂行办法尚未得到修改。
此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也规定,如发行人在股票发行前12个月内进行过增资扩股,新增股份的持有人自持有新增股份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简单来讲,即从企业发行日倒推,一年内投资进入的股东从进入之日起要锁定三年,一年前进入的则从上市交易之日起锁定一年。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孙强认为,在香港和世界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后锁定期通常是六个月,A股锁定期三年似乎长了一些。对机构投资人来说,从前期选项到锁定三年后退出,周期会非常长。
不过在赵令欢看来,对于弘毅和鼎晖这种投资成熟公司的PE来说,三年锁定期并不是大问题。“我们在好公司上持有越长,获益会越高。但这不是说不需要缩短锁定期。就好比政府在修高速公路,多设几个出口可以满足不同的司机(投资者)。”
其次,三年连续业绩的要求会将一些优质民企拒之门外。孙强分析称,很多民企在创业初期为了经营方便,往往成立很多分散的公司。上市重组需要把这些公司合并起来,但目前的上市规则把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关联公司重组视为并购,导致其不能满足三年业绩的上市要求,这本身不尽合理。
吴尚志也表示,三年连续业绩要求对创投企业是很大的挑战。比如在美国股价一路飙升的分众传媒本身并不符合A股条件,但当时如果不能上市,就可能影响团队稳定。同时PE的逐利性和快速反应机制往往会加速推动有潜力的企业的发展。2001年成立的无锡尚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产能扩张了12倍:2002年还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净利润已经达到1845万美元,2005年1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即融资4亿美元。
在无锡尚德的带动和近年来国内太阳能企业扩展迅速下,浙江昱辉、CSI(阿特斯太阳能)、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河北晶澳、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均已海外上市成功,中国太阳能海外军团已达到八家。去年9月,鼎晖、集富亚洲在内的几家投资者向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数千万美元,今年5月即上市融资近5亿美元。
按照A股上市要求,这类发展最快的企业都不能符合上市条件。“这主要不是主板的规则问题,而是需要发展创业板来应对这一情况。”吴尚志说。
税收问题也是制约PE退出的重要因素。根据《外国企业所得税法》,PE将出售股份价款换为外汇汇出时,投资收益部分要上缴20%的所得税。
更重要的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普遍存在的滞后问题,大大约束了PE的施展空间。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君贤律师认为,对于外资PE在境内完成投资和退出而言,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很多内容与公司法本身就存在着衔接问题,更无法与红筹模式下企业注册地盛行的普通法系统相比。比如投资者之间以企业估值来设置股东权益比例、管理层股权激励设计、基于业绩承诺的股权比例调整(俗称“对赌协议”)、股份回购安排等等,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均难以实施,这使得PE的积极性也大为降低。
奔向A股
A股市场的无效率,正是PE的机会所在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突飞猛进,吸引优质上市公司的竞争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无论是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还是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甚至中东的卡塔尔、迪拜都有志于吸引中国企业的上市。除了前述的技术环节,争取上市资源的关键在于各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服务质量、监管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效率,正是中国的证券市场亟需加强的。毕竟,仅仅依托母国市场的优势以及行政压力并不能带来市场的真正繁荣。
“最根本的问题是政府的角色――是当警察还是父亲?作为警察,关口设岗,违法必究;作为父亲,耳提面命,严格管教。我认为,政府应该负责设立红绿灯,把握市场方向和通行秩序,而不要把企业当成顽童浪子,由父亲来立下繁琐的家规,处处防范。”孙强如是说。
2006年9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提高市场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适时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提高审核效率,培育和强化股票发行的市场化基本约束和自我调节功能,逐步推动股票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变。
在孙强看来,A股上市的程序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比较繁琐,对一些企业经营上的问题管得太多、太细。比如规定上市的集资用途既不能用于还债又不能用于卖旧股;新集资只能用于扩大生产,但对于项目回报、年限等等细节亦要详细盘查;如果募集资金是用于收购,还要求披露收购对象和基本签订合同,这样反而会影响收购。“能不能采取披露制,让市场来决定要不要提供资金给这样的项目?国内对管理层股权的激励也不到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任何一名激励对象的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企业潜能难以最大程度地释放。”
不过在吴尚志看来,上述问题是整个A股企业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差距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会因为PE进入而改变。“对于PE来说,如果有八成把握就应该去试。只要大的法律框架可以允许,细节操作是需要业内一起摸索的。”
“反过来说,为什么企业在上市前需要钱?如果资本市场非常有效,PE就不会有那么多投资机会,PE依赖的是迅速反应的有效机制,比审批程序要快。客观来说,我们以前做‘小红筹’就是市场无效造成的机会。如果市场本身已经非常有效率,对我们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尚志说。
背景
“红筹路”卡壳
6月8日,作为新能源业内翘楚的保定天威英利集团旗下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融资达3.19亿美元。这是2006年9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六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10号文”)实施以来,首家通过跨境收购实现海外上市的公司。
“10号文”对企业和个人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即离岸壳公司)的条件和操作规范做了详尽的规定。
在此之前,自2003年4月中国证监会取消对民营企业红筹方式上市的“无异议函”监管后,民营企业通过红筹方式在境外上市,在境内本已不存在审批的问题。2005年初,外管局先后出台“11号文”和“29号文”,规定境内居民通过转让境内资产或股权换取境外公司的股权,要经过外管局和商务部的批准,业内反对之声非常强烈。
当年10月,外管局又出台了“75号文”(《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上有所松动,规定企业设立境外SPV公司以及返程投资,不用同时去商务部和外管局两线报批,只需前往所在地的外汇管理分局、外汇管理部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然而“10号文”却走了回头路,规定比“75号文”还严格。规定境内公司和自然人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时,必须向商务部报批,而且须报送SPV公司最终控制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和境外上市商业计划书,之后才能去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汇登记。同时,特殊目的公司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也要经商务部批准,之后商务部颁发加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持股,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如果一年之内未能上市,附加注的批准证书自动失效,境内公司股权结构必须恢复。
由于红筹审批被搁置,去年9月8日之前没有将境内资产置换到海外的公司,就难以进行跨境收购,今年上市的所有红筹股都是去年9月8日之前已做好海外架构的公司,这已经导致今年红筹上市企业大为减少。据悉,2006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98家,2007年将有所减少,一些外资投资银行表示明年红筹上市的项目将大为减少。
未能及时“走出去”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市场时机。今年,百丽国际(香港交易所代码:1880)、碧桂园(香港交易所代码:2007)、汇源果汁(香港交易所代码:1886)、银泰百货(香港交易所代码:1833)的上市均非常成功,其中百丽国际融资规模达到百亿港元,冻结资金规模超过工行。
自1997年6月国务院“红筹指引”(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至今的十年间,海外上市政策已是几经调整。
1999年2月,鹰牌陶瓷在新加坡上市,开创了小红筹模式。曾经在中金公司主持这一项目的吴尚志回忆称:“红筹上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是不是违规我们也有担心,后来大家做熟了觉得好做,其实最开始做的时候也非常艰难。”
1999年8月,裕兴电脑公司绕道百慕大实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间被中国证监会两次叫停。2000年6月9日,中国证监会对境内各律师事务所发出了《关于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境内民营企业海外重组上市的必须聘任中国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上报中国证监会,以取得无异议函。
2002年10月,欧亚农业造假被曝光,无异议函被证明无效,监管部门也不想再承担责任。2003年4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取消无异议函。此后,除了保留对国有控股企业境外红筹上市进行审核外,证监会不再对国内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进行审核及管辖。
2004年民企在香港发行红筹股的数量首次超过H股,随后红筹模式即受到了各个监管部门的狙击。
业界普遍认为,企业选择上市地是商业行为,政府可以引导,但应该给企业自己选择的空间,而不能倒逼。“国内的股市是在与美国纽约、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的证交所竞争;要吸引最好的公司,A股市场就需要把企业、创业者、管理层和投资人都当成最重要的客户,通过提高自身水平和治理来更上一层楼,”孙强说。
本刊记者于宁整理
(此文发表于7月9日出版的2007年第14期《财经》杂志)
【PE中国梦之一】官办PE难产
地方政府希望争取融资平台,国有投资者担心风险,基金管理人由于缺乏市场化信用,也期望通过政府审批的方式获得管理资金,这一切正在把PE的发展方向推向行政逻辑。产业基金面临的不仅是两难选择,而是多难选择
【PE中国梦之三对话】柳传志:投资如相玉
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一些特点非常适合PE发展
能够及时退出也是一种能力
凡是需要撤换管理层的企业我们根本就不碰
【PE中国梦之四对话】吴尚志:告别“两头在外”
相对永久性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