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基金预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保基金预算管理

第1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2.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214-02

一、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保险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维护保险对象的合法权益,财政部于1999年制定《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当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联系紧密,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现金流量,反映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的结余。但是,以此为基础的医保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缺陷,难以准确反映当期损益。首先,收付实现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仅按照医疗保险基金的进出情况核算基金收入、支出,无法反映基金收支和当期损益的全貌;收入只核算实际缴纳数额,不核算欠缴数,单从账面上看,无法获取应收未收基金的信息,难以保证应收尽收;医疗保险基金形成的隐性资产和隐性负债不能在会计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增加医疗保险基金风险。其次,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揭示医疗保险基金的真实信息。如支出只反映实际付款支出,不包括已发生未结算及已结算但未付款的支出,这种核算方式会导致低估当期支出,虚增可供支配的医疗保险基金,无法准确评估当期结余,既造成信息误导,影响基金收支的真实性,同时也给人为调节收支留下了操作空间。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基金财务制度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甚至出现信息误导,使社会保险基金的决策、管理、监督等缺乏准确依据,不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性质决定,而应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或业务相适应,针对不同险种基金运行特点,采用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根据基金核算和管理的需要,部分地采用一些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使基金管理更加合理化、全面化。

(一)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可以真实、准确记录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状况和全面掌握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既可解决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缺陷,满足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又能提高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如在医疗保险费的征缴方面,对于可以正常收到的医疗保险费,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在款项实际收到时记入收入;对参保单位违反规定不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补缴或预缴医疗保险费及应计利息的计提等,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经办机构应设置“应收医疗保险费”科目,待实际收到医保费时再冲减“应收医疗保险费”科目。“应收医疗保险费”的借方余额即为应收未收的欠缴基金,欠缴基金根据单位设立明细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当期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情况,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的准确性,为决策部门及时调整征缴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二)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有利于全面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和财务成果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是基金管理的重点,在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已发生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记账医疗费,经办机构可以设置“应付医疗保险费”科目,待实际支付医保费时再冲减“应付医疗保险费”科目[1]。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当期医疗费实际支出的总体情况,进而真实反映出每个会计年度基金结余的情况,同时又能有效地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绩效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的责任联系起来。

(三)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为科学、翔实地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提供了有力依据

随着医保基金会计基础的转换,要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预算管理不仅要根据以前一年度的现金实际收入数和现金实际支出数,也要参考那些当取得的收入或承担的支出而实际尚未收到或无力承担的债权或者债务,对医保基金预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四)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促进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科学化、网络化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与财会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同步、同数额进行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才能使财会电算化软件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实现接口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的需要。同时,也适应将来实现市级统筹后发生的大量的纵向、横向医疗保险基金往来结算的要求。

二、加强对医院的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

强化医保资金管理。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医保费用的会计核算,对医疗保险基金有着重要影响,对其合法使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人数起来越多,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载体,医保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合法性,合规性,关系到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2]。医保资金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财务部门应协同医保部门共同强化医保资金管理。医院的会计核算也应根据医保资金收支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会计核算基础,设立医疗保险资金应收、应付科目,加强应收款项的追收,医保的回款事项定期整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将滞留的资金及早收回,从而减少医院资金周转压力。要配备财务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来负责医保结算事务,尽量提高医保资金的汇款速度,而且应设立专门报账人员,对当医保费用超过总控费用时,其实质是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要根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视为坏账处理,在清理和核对后,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如果坏账准备不足,可留作下年度计提后冲销。

医院应加快医保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医保会计核算,提高医保管理部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促使院内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区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居民医疗保险,是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为依据,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中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主要目的是将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体系,以实际收支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和结余情况。将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作为政府托管基金,归属政府会计的一部分,完善了政府预算编制体系。进一步推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医保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银行存款账户既要开设支出户又要开设收入户。收入户核算收到的医疗保险费收入;支出户核算医疗基金的支付支出,该户除从财政专户存款中拨入款项外,一般只支不收,强化财政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要加强内部控制与自我约束,严格审查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程序,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快捷;另一方面财政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监督,年末清缴财政专户。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不断健全并完善医疗基金预算管理体系,努力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2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有效运转;思考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利息、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滞纳金及依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等五部分构成的。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基金收入与支出只有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才能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基本原则,搞好医保管理。为此,应做好基金收入与支出管理工作,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效运转,为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提供充足资金。

一、抓好源头,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应收尽收,应缴尽缴

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源头和入口。如果基金不能足额征收或不能正收,医保工作就将成为无水之源,无米之炊,医保基金管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为所有参保职工生命及健康保驾护航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做好医保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呢?

(一)广开源头,努力扩点扩面,提高职工参保率

唐山市医保工作已开展十几年时间,截至2014年末参保人数已达91万人。从常规方面扩充参保人员已然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从小型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入手,积极宣讲政策,提高他们参加职工医保的积极性。目前有很多地市还没有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对于单独经办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重点加大查处小规模私营企业只给员工参加养老等其他保险,而不参加医疗保险的违法行为,督导这些企业参加医保。这样不仅能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会增加医保基金收入,扩大资金源。

(二)搞好医保基金基数核定工作

每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调整工作,是医保征收工作的基础,其调整幅度的大小,是确定未来一年基金征缴额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重点做好基数调整工作是医保征缴工作的重头戏,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事关医保基金管理工作能不能正常运转的大事。在基数审核工作中,医保征缴部门的经办人员应认真审核各参保单位上年度统计工资报表、财务总帐、应付职工薪酬及应付福利费明细帐,严防单位上报的统计工资错报、漏报、瞒报、少报,杜绝弄虚作假,做到依法合规,审核有理有据,确保该纳入缴费基数的一定要纳入缴费基数,即不多收也不能少收,从而把该征缴的医保基金一分不少地征缴入库,不断增加医保基金收入,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

(三)加强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催缴工作

每月25日前,对于不能及时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参保单位,经办机构征缴或财务部门要及时下发“医疗保险催缴通知单”进行催缴,对于逾期仍无故不缴纳医保费的参保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以确保各参保单位及时足额缴纳医保费,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正缴和运转,维护每名参保人员买药就医的正当权利。

二、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药店的准入及退出机制

参保职工购药就医的主要地点是统筹区内医保定点药店及定点医院。为此医保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机制和动态的准入退出机制。对于弄虚作假的定点医院及药店要予以清退,对于符合条件的药店和医院,不论其是公立还是非公立医疗机构都要予以准入,享受医保定点政策,保证医保基金用在合理合规的地方,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质量及效率,杜绝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把钱真正用在患者身上,使患者少花钱却能治好病,降低医保费用。

对于享受门诊特殊疾病(俗称慢性病)的参保人员,要做好特殊疾病鉴定工作,把住审核鉴定关,杜绝非特殊疾病人员享受特殊疾病医保待遇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医保基金合理支出。

(二)加强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日常审核管理工作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主要是参保人员在市本级定点医院及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为此,经办机构的医疗审核部门应重点做好:门诊特殊疾病及门诊日常用药的审核;市本级定点医院住院人员诊疗项目及用药费用的审核;转出市本级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诊疗项目及用药费用的报销审核。真正做到该医保支付的医保支付,超出规定的不合理治疗、用药费用,医保坚决不予支付,维护所有参保人员的医保利益,真正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三)加强医疗保险稽核部门的监管力度

对于医保定点药店及医院,医保稽核部门要加强稽核监管力度,可以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等动静态检查相互结合的办法,必要时可以采取专项检查行动,杜绝骗保、套保情况的发生,堵塞医保资金流失的漏洞,把“医保的钱”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参保患者必须的治疗上,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作用。

目前,大数据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医保审核部门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推进医疗保险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利用信息技术筛选不合理诊疗项目及用药费用,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促进定点医院合理诊疗、合理用药。让信息筛选助力医保管理工作,提高审核效率,防止医保基金的流失

第3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医院管理能力

1医保支付方式的常见类别

目前,医保支付方式的类别主要包括按病种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按预算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1]。其中,各医保支付方式的服务内涵及优缺点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同,相应管理政策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采取复合型医保支付模式,可将上述多种方式的优点集合起来,政府起到的效应也随着医保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中,可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在门诊慢性病的管理中,则可采取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2]。由此可见,通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方式,可对医疗提供方的行为进行调控,在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2医院管理工作受到医保支付方式的影响

2.1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受到的影响

医院在诊断及治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并发症情况、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等众多因素。随着医保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各种医保支付方式的应用,医院不但需要对自身医疗质量及治疗效果予以重视,而且还应关注医保病员住院费用的控制及个人自付比例,是否存在检查、用药不合理,以及违规收治医保病员等问题。因此,医院应当在绩效考核中纳入医保考核的内容,以确保医生能够规范收治医保病员,并向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应当对医保结算方式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对于按病种付费的项目,医院应当对患者是否夸大自身病情、有无诊断升级等情况予以关注。

2.2医务人员自身医疗行为受到的影响

临床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类别不同的医保政策,能够引导患者规范就诊,确保按照服务项目标准付费的患者无需重复接受治疗,从病情需要出发来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按照单病种结算的患者,则需确保是以临床管理路径要求为依据,对其就诊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并规范化使用各种治疗材料及药品[3]。但是,一些医院将医保超支的费用与各个科室的绩效考核成绩挂钩,这就给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因医保超支而拒收医保病员及互相推诿的现象频繁出现,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2.3医院运营效率受到的影响

随着患者的增多,医院的床位也愈发紧张,再加上医保项目价格的调整等因素,使得频繁出现医保费用超支的情况。而根据相关协议合同可知,医保费用超支主要是由医院承担的,这样一来,就会将医院的经营结余及效率大大降低,对其发展积累产生不利影响。

3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医院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医院管理中医保支付方式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为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医院应当从医保支付方式的分类管理要求出发,加大对政策宣传及引导的重视力度,积极控制医保费用。同时,还应将患者分级诊疗体制落实到位,对医保基金进行规范、合理使用,号召群众小病可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并将医疗数据及时、准确上报给医疗管理机构,借助医保网络平台来对医院各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另外,医院还应将各医务人员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引导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内涵,并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制,对材料比及药占比进行科学控制,从而避免大检查及大处方现象的发生。同时,医院还应积极完善按照病种来核算成本的方法,对按病种付费的检查项目、用药及住院时间进行规范,以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3.2医院需积极做好医保管理工作,充分促进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医保基金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应加大对医保基金的管理力度,建立其相应的管理辅助账簿,在绩效考核中纳入参保病员的就诊率、药品使用率及均次费用等,针对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公开查询制度,以促进收费管理透明度的提高。同时,医院还应积极做好医保运营资金的管理工作,加大对病员及医保欠费的管理力度,对医保业务的预算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对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做出合理测算,并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要求来严格审核预算外的资金[4]。

3.3对医保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加大对医保风险的管控力度

医院应从医保管理机构制订的相关支付政策出发,严格遵循定额结算、总量控制以及超支分担的原则,制订出科学的医保预算管理措施,积极做好医保预算的评价及控制工作,加大对医保沉淀及长期未回款项目资金的回笼力度,严格避免违规治疗及收费情况的出现,在充分促进自身医保费用超支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是吸纳医保费用超支的有效控制。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不断改革及转变,医院也受到一定影响,其运营及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从以往的注重收入朝着内部成本控制的方向发生变化,在充分促进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今后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向慧,唐淼龙.医保支付方式对提升医院管理能力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2):117-119.

[2]刘力.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作用机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62-63.

第4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84-02

随着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也于2011年7月1日起全面实行。笔者作为医院的财会人员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1 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

新制度提出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医院同一般的事业单位不一样,它需要通过成本核算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把“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写进了制度中,并明确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而不再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除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均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和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尽管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要求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由于处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个框架下,医院执行权责发生制不是很到位,待摊费用等并没有完全使用,资本化支出和权益性支出也划分不准确。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成本核算精细化的要求。因此,在成本核算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显得尤为突出。

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医院固定资产折旧表也非常详细,对医疗仪器按品种划分,这样使实际操作起来有根有据,折旧计提清晰化。以前,修购基金不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根据医院收入或结余来进行计提的。这样其实就和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脱节了,计提的部分可能已经超过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还计提的不足,对固定资产核算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固定资产以前不计提折旧,在账面上反映的永远是初始成本,这会使医院资产负债表有水分,资产负债率也不准确。现在更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更有利于进行成品核算,有利于医院进行效益管理。

2 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兼顾

新制度规定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一个会计系统中同时容纳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这也就体现了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目标、双基础的会计模式。医院是一个赢利和公益必须兼顾的单位,因为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普通民众。今后医院的公益性将会更加突出,这样一来就涉及预算管理的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国库集中收付相对应的会计科目。会计制度如果分成两个系统分别反映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这样将会增加医院财务人员工作量,新《医院会计制度》最终将两种信息在一个会计系统中同时进行反映。这样规定既没有增加工作量又使这两种信息得到了体现。新会计制度还提出了采用“待冲基金”这一会计科目,以此来解决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兼顾满足预算管理需要。以前,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时形成支出,它反映的是预算支出的发生,没有办法计提折旧。而现在同时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预存到“待冲基金”里。等到资产要被摊销或者存货被领用的时候,不再反映为成本费用,而是冲销待冲基金。这样的话,医院就可以把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分开来,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同时,又在一个会计体系中体现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

3 会计科目更具实用性

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也满足了实务工作的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反映的收支更全、会计科目更具有实用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其实是一个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整体。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科教资金不纳入收支管理,而作为专用基金管理,或挂在往来账中,这就导致医院整体收入数据不全,也就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为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将医、教、研进行合理分类处理,并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医疗、药品放在一起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更加符合医院的实际需要。药品管理是大医疗行为的一部分,不应该将医疗和药品分开核算,而且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为避免因数据处理不当造成误解,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就显得更加合理一些,也更符合国际惯例。不仅如此,新的会计制度还增加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又分“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这说明医院也可以进行资本投资,这给医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标准,推动了医院与金融市场接轨,与国际化接轨。“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科目的增加,使医院对往来业务的核算更准确明了,这样有利于对往来业务的跟踪监管,有效进行对冲。这些科目的增加实际上说明了有关部门认可医院的投资行为和票据融资行为,认为在财务核算上应将医院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4 完善了报表体系

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这样使报表体系更加完整,而且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基本上和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报表都对应上了。报表体系中的成本报表,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个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知道医疗收费是否合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增强了医院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医院还要编制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这张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实际上是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笔者作为一个实务工作者,感觉到增加现金流量表对医院自身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医保的推进,医保后付制的范围和幅度越来越大,使得医院对资金流的关注度更加提高。因为有了医保之后,病人看病只交自付部分的钱款,剩余部分需要医保中心支付,而医院相关的成本和费用都发生了,这就产生了时间差。有了现金流量表就可以加强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新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规范业务活动,促使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监管,避免机构的盲目扩张,从供给方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第5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公立医院医院财务

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它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中,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会遇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核算运营中一些问题可以随之解决,但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凸显的问题存在。

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医院,其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来管理使用,是有着严格的使用标准的,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较大的监管漏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固定资产核算入账确认标准模糊不清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此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的分类,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结合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共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五大类。在账务处理问题上,部分医院入账时并未严格地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中常有混淆,入账标准未按规定标准严格区分开来,带来一些管理上的混乱;对于一些调拨的固定资产,入出账确认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单位家底不清、资产私人化、有帐无物的情况有时出现。与此同时上级单位监管也不尽有力。

2、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实际资产价值未能真实反映

因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取得的同时,增加固定基金,在其使用损耗过程中,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因此医院财务报表中很难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医院的总资产价值是不十分准确的;再则在修购基金的提取上,还仍然沿用一种固定的折旧方法计提修购基金的做法,对于整类固定资产来说,缺乏合理科学性。

3、固定资产的配置和报废处置

在资产配置上,存在随意性、重复购置和责权不明的情况。而且办公设备的资产配置标准存在超标现象。在维修报废管理上,由于医院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标准,与此同时没有专门的部门监管,报废随意性大,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因为盘点清查不够认真细致,会出现一些固定资产帐外使用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盘盈或盘亏。再者在处置收入中,会出现有报废的固定资产收入,尚无实物在帐内反映的具体情况。另外,对于处置资产时不评估、不公开、随意变卖的情况在有些医院时有发生。

(二)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是宏观性的,统管全局性的财务管理行为导向,是指医院按照自身发展计划和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来编制年度收支计划的过程。

现在有些医院财务管理运行中预算管理基本流于形式,缺乏预算管理理念,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预算管理内容不健全,预算编制方法缺乏严肃严谨性。

1、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公立性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内容中仅仅有收支预算,但对于应收应付往来帐的管理,药品采购,库存物资等内容往往不涉及。在收支预算编制内容上没有严格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而且在其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医院为了财政拨款的需要,一般没有将预算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

2、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上,一些医院往往采用“基数法”。一般采取低估收入、高估支出的做法以保证自己容易完成预算目标,造成了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淡化了预算的管理作用。基本上是以上年的收入和支出决算数据,乘以固定的增长率来得到下一年的预算指标数据,但和真正的实际业务收入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偏差。一些医院在做支出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

3、预算分析不足

医院预算管理是根据医院的职责、工作任务和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但有些医院的财务预算分析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在前期的预算编制基础上缺乏对管理机制、医疗竞争状况和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且因数据信息不精准粗略,因此在其事中和事后的分析上对医院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与其他重大决策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提供不出有利于医院拟定长远战略规划、提升医院价值的信息依据。

(三)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亟需完善改进

目前虽然各医院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控制度,基本上是有章可循,但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处理上存在着差异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轻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是形式上的内容,更多的是遵循行政上的领导指挥。因此医院制定的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完善,在内容上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对于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内部控制的重要实施环节――风险评估薄弱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作为医保定点的公立医院收治的参保病人越来越多,医保病人出院后,医保部门若不能及时拨付医保费用,把医保病人发生的医疗费用部分转嫁给定点医院负担,这些无形中将会加大医院的运行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同时由于承担社会救助义务和病人“逃费”所造成的医疗欠费,将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坏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资金回收风险。从而会影响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3、内部审计职能有待加强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审计是维护内部控制制度严肃性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手段,但非营利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内部审计一般都是事后阶段的审计,其缺乏有效地审计监督,而且独立性较差,审计和财务关系没有合理理顺,导致审计效力滞后。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

首先要通过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明确固定资产的入账原则和标准,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耗;再则,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对固定资产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盘点,三,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要用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建立严格的资产报废审批制度。

在账务处理上,为了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医院的资产财务状况,要尝试建立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月计提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从会计谨慎性原则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减值处理情况,明确折旧范围,明确折旧率,确定净残值,按照固定资产的分类确定折旧方法。

在固定资产的清查环节,要加强监管控制,确定盘点清查工作职责及范围,对于盘盈盘亏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加强内部监管。对于资产的处置,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二)预算管理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充分考虑医院的资金状况,优先安排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项目,调整不合理的支出,实现医院资源的科学配置管理。并根据年度计划,权衡轻重合理的安排各部门预算,实现预算的内部平衡,使编制的财务预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年度预算目标分解到季度和月度,使年度预算变得更加具体、细化和明确,从而更好地控制医院短期预算目标和调整医院长期目标,使之更符合现实发展需要。并细化部门预算,将支出的科目明细到“目”级;再则,不允许擅自改变预算资金支出的用途。

(三)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控制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医院内控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使医院的经济业务严格按照规定的预期目标执行。因此,要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以事前预防控制为主,防止错误或不良行为发生;再则建立明确的奖惩措施和办法,在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上明确责任范围;建立授权审批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接触财产,采用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因业务人员自身技术不精、业务不强、新知识掌握不够而导致的业务差错。培养过硬的会计工作能力,能够按照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各项会计业务处理。

再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所侧重,所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及时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要拓宽财务人员视野,充实财务人员的宏观经济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判断力、风险控制敏锐性和全局观念,为医院的运营管理提高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促进医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基本医疗服务;内涵;现状;对策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健康保障机制,医疗保障的根本目标是在实现“病有所医”的基础上,保障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进而全面增进国民的健康素质[1]。本文针对当前情况如何更好的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浅谈如下。

1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对象范畴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政府对享受基本医疗的所有对象,提供相同水平、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即由政府负担的费用均等性;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均等;性参保人员享受的服务项目均等性。对象范畴包括三大人群: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2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当前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凸显,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在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形成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之一,实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在当前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三元医疗结构形成的不同标准、不同政策、不同待遇;有助于加强政府职能,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3 基本建立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通过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达到90%,新农合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对现行制度的有机结合,缩小城乡医疗救助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发展成区域性的统一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受充分的基本医疗保障,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实现筹资标准统一、补偿政策统一、诊疗项目统一、用药目录统一。

4 现实情况

4.1 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已相对成熟,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起步晚、人员流动大、筹资难度大等原因不够规范和完善[2]。此外,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全覆盖目标还没有实现,部分农民还没有体会到新农合的好处,参加不积极;部分农民户籍在农村,但现已搬到城市居住,既没参加新农合,也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城市个体私营者未缴养老保险,还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

4.2 贫富差距使医保统筹基金的互助救济功能弱化,部分经济富裕的职工和居民缴费能力高、医疗消费能力也高,存在小病大治现象,通过制度受益较多。而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低保、五保和农民等弱势群体,本身缴费能力就弱,甚至几十元的保险费都由政府承担,存在“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从统筹基金中受益。因此存在着富人享受到的医保补助比穷人多的现状。

4.3 个别乡镇卫生院借着新农合和城镇医保政策“发财”,伪造病历、弄虚作假、骗取报销基金,损公肥私。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医疗专业知识欠缺,监管不到位,报销基金的不安全使用,将导致统筹基金支撑乏力和赤字风险。

5 措施建议

5.1 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无等级、地位差异的均等化。

打破人为设置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的身份壁垒,探索在参保人员全覆盖的前提下,提供不同价格和报销比例的医保产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同时实现制度标准、经办机构等部门的统一,避免多头管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3]。

5.2 实现风险预算、量入为出,规范管理的均等化[4]。

报销统筹基金实行预算管理,以收定支,合理制定报销比例,年度基金保持略有结余,用于抵抗崩盘风险;结余过高时及时调剂,通过二次补助进行分配。保险政策根据上年情况适度调整,趋于安全合理。

5.3 建立医、药、监、管机制,实现多方配合的均等化。

“医”医疗资源共享,防止过度医疗;“药”是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监”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公示评比评价结果,奖罚分明;“管”是出台制度政策,实施依法管理,规范各方行为,多措并举,防止均等化被破坏。

参 考 文 献

[1] 雷海潮.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内涵与实现策略.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3:16-17.

[2] 符壮才.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卫生经济研究,2009,02:34-35.

第7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如今,几乎所有就诊人群都有医保,医院不主动适应医保将难以生存发展。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镇江一院”)为例,2012年门诊职工参保诊疗患者达88.42万人次,占总服务人次的60%,医院业务总收入7.28亿元,其中医保收入占53%。

为适应医保的需求,医院成立了医保管理领导小组及医保办,考核办法由最初的经济增长性指标考核,向较单一的控制性经济指标过渡,再到以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综合目标考核。

同时,对医保处方值、人均费用、药品比例等医保指标进行考核,将医保指标、行为指标直接与绩效分配挂钩,实行医院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和绩效核算的并轨管理。

镇江一院建立预算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零基预算法”;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严格控制变动成本,实行实时、定额管理和更为严格的奖惩措施;实施后勤社会化;实行审批管理,对贵重药品及高档检查,实行逐级审批和知情同意制度;实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强化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对各种人工器官、药品的使用,坚持先国产或中外合资产品,后进口产品的原则;推行大型检查报告单共享及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对医保患者使用自费、目录外的药品、材料,实行告知制度并签订《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

然而,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医保优惠政策的不断释放,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药品疗效、收费价格、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医院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把资金筹集少与医疗待遇高的矛盾转嫁到医院,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保费用控制与结算方式不尽合理,导致医院的合理收入减少;医院医疗服务改进的过程与医保高标准要求之间不够协调;政府投入、医保筹资减少,患者的医疗待遇反而增高。供需矛盾转嫁给医院,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

与周边地区同级别医院相比,镇江一院每年的政策性亏损近亿元,筹资能力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滑坡。

第8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摘要: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变化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信息需求。医疗保险基金应根据不同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以便准确、全面地反映医疗保险基金实际运行情况。

关健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维护保险对象的合法权益,财政部于1999年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本制度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是考虑到将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已不单纯是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还包括基金的监督和管理、保值和增值等情况,参保人、监督机构、管理机构也都希望获得更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逐渐显露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面临着改革的需要。本文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展开论述。

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核算有两种方法: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是以收到或者付出现金的时间作为标准确认收入或费用。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予采用,它主要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户等。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以权利或责任是否发生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即把属于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者已承担的费用以及属于本期的资产或负债,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以及资产或费用处理;反之亦然。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满足不同的决策管理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与会计报告的质量,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然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局限性

1.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情况,无法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数据。

随着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医疗保险管理当中,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只能反映医保基金收入中以现金实际收入的部分,无法反映出当期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真实情况。例如:基金结余投资的国债增值收入,按收付实现制只能待该投资到期变现后才能确认为当期收入,无法反映出各会计期间医疗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情况。再如:正常的基金征缴收入,如参保单位违反规定不及时缴纳医疗保险基金,按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收入核算,就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参保单位的欠缴数额、欠缴时间,从而无法实现应收尽收,形成资金管理缺位。再比如:破产改制单位的一次性征缴收入,按现行收付实现制全部体现为当期的收入,此举无疑是虚增了当期的基金收入,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会计年度基金结余的真实情况,无法为决策部门及时调整征缴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2.不能真实反映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情况,容易造成信息误导,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可分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医疗费记账支出,参保职工个人报销的支出以及转移支出等。其中定点医疗机构的记账医疗费支出占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四分之三以上,是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的重点。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反映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的发生情况。如: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发生医疗费用基本上是采取“预付制”或“后付制”结算方式进行支付。医疗保险费的结算方式无论是采取“预付制”还是“后付制”结算,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当期医疗费实际支出的总体情况,这部分费用只有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时才能体现,无法反映当期损益的全貌,造成基金会计账务和报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认识基金收支状况,以防范基金风险,形成管理漏洞。

3.不能为编制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提供详实的基础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

医疗保险基金收付实现制无法在现行情况下对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进行科学、准确的会计核算,那么就无法提供完整、详实的财务报告。不仅制约了准确地编制年度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也影响了决策部门的数据需要,同时也给及时、足额征缴医疗保险基金,应收尽收医疗保险基金埋下隐患,进一步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4.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和财会电算化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已经从手工操作逐渐转变成电脑操作。收付实现制无法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自动化。

5.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联网而发生的大量的纵向、横向医疗保险基金往来结算的要求。

实现市级统筹后,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会计人员为了尽量提供较为科学的数据,不得不设置大量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往来辅助账,以及利用详细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说明,以弥补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不足,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又由于缺乏连续性与科学的计量性,使得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医疗保险发展的历史状况。

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建议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性质决定,而应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或业务相适应,针对不同险种基金运行特点,采用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根据基金核算和管理的需要,部分地采用一些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使基金管理更加合理化、全面化。

1.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可以真实、准确记录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状况和全面掌握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既可解决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缺陷,满足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又能提高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如在医疗保险费的征缴方面,对于可以正常收到的医疗保险费,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在款项实际收到时记入收入;对参保单位违反规定不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补缴或预缴医疗保险费及应计利息的计提等,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经办机构应设置“应收医疗保险费”科目,待实际收到医保费时再冲减“应收医疗保险费”科目。“应收医疗保险费”的借方余额即为应收未收的欠缴基金,欠缴基金根据单位设立明细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当期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情况,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的准确性,为决策部门及时调整征缴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2.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有利于全面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和财务成果。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是基金管理的重点,在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已发生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记账医疗费,经办机构可以设置“应付医疗保险费”科目,待实际支付医保费时再冲减“应付医疗保险费”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当期医疗费实际支出的总体情况,进而真实反映出每个会计年度基金结余的情况,同时又能有效地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绩效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的责任联系起来。

3.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为科学、详实的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提供了有力依据。

随着医保基金会计基础的转换,要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预算管理不仅要根据以前年度的现金实际收入数和现金实际支出数,也要参考那些当取得的收入或承担的支出而实际尚未收到或无力承担的债权或者债务,对医保基金预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4.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促进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科学化、网络化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与财会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同步、同数额进行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才能使财会电算化软件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实现接口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的需要。同时,也适应将来实现市级统筹后发生的大量的纵向、横向医疗保险基金往来结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

第9篇:医保基金预算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医疗保险 作用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45-01

近几年,中原油田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综合监督管理过程中,开展了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认可。目前新医改方隶的实施,对医保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托现有各级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逐步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数据信息共享,推广参保人员“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尤为重要。

一、医保政策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是建设医院与医保中心实时连网的收费系统,可以起到实时反馈参保患者费用的作用,全面推广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尊重患者对检查、治疗、用药和价格的知情权。医院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着力制定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上报表格的内容和格式,由医院或系统集成公司完成HIs向医保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最理想的目标是,医院能够上报病人的电子病历,通过了解病人的真实病一情判断医疗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使用医保IC卡,还可以覆盖定点医院门诊病人,医院的挂号、门诊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就诊、收费、取药等就很容易计算机化,将极大地方便患者就诊。二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门诊情况和参保人员住院情况。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管理用于时定点医疗机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医疗保险管理的效率,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二、在完善制度方面。逐步实现对定点医院的“指标监控”

一是医院药品实行数量化管理。每月末将药房药品入出盘点情况汇总,在医疗保险网络上显示,便于对门诊电子处方及住院电子病历核查,特别是通过网络监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止串换药品。二是建立大型设备检查等医疗保险网络审批业务,每月轮换抽查某一科的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检查结果则代表该医院在这一时期内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从而防止无指征的乱检查。三是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设立“预警于预”机制,通过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动态统计分析定点医院用药情况。对药品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超标的定点医院,实施指导干预,防止滥用药。四是每月抽查一定数量的住院电子病历,是否有用药及检查与诊断、病情不符,有无过度医疗,单病种升级现象的发生,以其违规费用作为基数,加倍拒付。五是与定点医院逐一签订“双控协议”,通过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和现场检查,杜绝冒名就医及挂床住院。六是每月通过医保Ic卡网络核查单病种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超者由定点医院全额承担。对参保患者的就医监督是通过医保Ic卡网络管理实现的,门诊实行医保证与Ic卡相符制度,参保患者门诊就医。必须本人前往,防止“搭车带药”。实行住院办理医保Ic卡网络登记制度,要求参保患者在住院24小时内办理医保登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手续办理合署办公,可杜绝冒名顶替住院。费用报销要求参保患者持医保证与Ic卡(家属须加带身份证)在费用报销凭证上签字,防止冒名报销费用。实行住院期间外出请假制度,参保患者住院期间确需外出(一、二级医院多见)的,须以书面形式向值班医师和科室负责人请假,口头请假无效,值班医师应在电子病历病程记录上注明原因、地点及时问,便于现场医疗监督,防止医疗纠纷发生和挂床住院。实行参保患者知情签字制度,参保患者须在签订自费项目使用协议后,定点医院才能为其提供医保范围外的医疗服务,反之,费用由医院承担。

三、实行医保lc卡网络化管理,采取灵活多变的稽查手段,使制度落实到位

通过医保Ic卡网络,可以有效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日期及诊断是否相符。用药是否符合《处方制度》等。工作中发现违规项目有:姓名不符的,性别男改女、女改男的,年龄改动大小不一,同一天有多张开一种药的处方(分解处方)的、大人开小弦药的、男开女性用药的、大处方的、费用多且时间短多次开药的,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的,开限制药的等。通过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和现场坚持时患者住院期间进行面时面逐一稽查,有疑点的可采取夜间稽查。一查是否属医保范围;查病情诊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三查用药、检查、收费是否合理;四查病人是否冒名顶替。通过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时容易违规的行为,建立了颓警机制,建立费用支出源头监控机制,稽查人员不定期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将监控机制推进到参保忠者就医取药的第一线,从源头上杜绝违规问题的发生。

四、实行医保Ic卡网络化管理,规范了基金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套计人员。提离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金管理水平;二是完善医疗保险财务工作制度,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完善基金支什方式。启动银行支种系统,缩短基金结算周期,提高经办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四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五是做好基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六是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分析工作,有效控制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