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辅导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提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学校的教育是针对学生而进行的,教学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然而,当今教育基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进行的,教学好坏是以分数来衡量的,学生的优劣也是以成绩来评比的,教学好坏是以分数来衡量的,学生的优劣也是以成绩来评比的,正因为这些教学的弊病大量存在,使得教学难以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的资源利用无法达到最优化。就初中语文而言,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传递者,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教学上的互动与交流。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教师都是以模式化的过程、内容等备课,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中寻得语文的"美",不能以语文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进行分析,教师要如何指引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就语文里的"美"进行分析,探讨教师要如何以语文来进行"美"的教学,学生要如何发现并感受语文里的"美"。
1.要把握"语"与"文"的联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并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使学科内容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也要发挥自己的辅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选取教学材料的时候,要从学科的内容出发,以"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目的。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从教学中展现语文的"美"。
首先,教师要有发现美的能力。"美"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联系密切。其中,学校的教育也是"美"的体现之一,任何学科的内容都饱含着不同"美"的表现形式例如,语文就是一门"美"的文学,语文里的"诗词、小说、散文、戏曲"等各个内容都表现着"美",都关系着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也是"美"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教案时,要先分析课程内容,大胆去发现内容中体现的"美",并创新"美"的呈现方式讲解知识。比如: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桃花源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内容构思等各个方面,让自己先去发现文章中语言、情感、形式的"美",重视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仿写"这一环节,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文章中最美的段落进行模写。同时,让他们找出"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等词熟记。
其次,教师要采取"美"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中心环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采取优美、通俗易懂的字词来组织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例如:教师在讲解诗词赋、散文等内容时,尽量以"美"的语言来为学生进行指导,把语文课真正上得"诗情画意"。比如:教师在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可以用语言把整首诗的内容给学生复述,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草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美丽画面。同时,教师要注意散文、小说、诗词等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语言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受"美"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导作用,把语文讲的诗情画意,并通过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用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真正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美",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那么,学生要如何走进语文,感受语文里诗一样栖居"美"呢?
2.可以用对话走进语文,感受语言魅力
首先,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是语言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运用字词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学生要学会打开心扉去倾听教师、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初中生更要学会做踏实的倾听者和诉说者,让自己有机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或写出来。例如:初中语文教课本后面的十首诗词,学生要主动去学习,参考工具书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把自己的读后感受写下来。就如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把诗词里的"美"用画面来想象和感受一下,并与诗的作者对话,用心感受作者那种闲适、优雅、恬静的心情,从而疏散自己的忧愁烦闷。也可以通过自己对诗词的学习和感受,来提高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其次,学生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记载和表现。如要学好语文学科,学生就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就要大量积累诗词歌赋、阅读散文小说,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面。但是,就如今的初中生,他们无心阅读语文作品,大都是为提高学习成绩而做试题,没有从根本上想要学习好语文知识,更不能把语文作为自己审美的对象,他们眼里的"美"是影视、游戏等。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语言"美"的享受。例如: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指引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将文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可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外国诗、小说、散文、戏曲等),积累外国的文化知识。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学生要反复阅读,通过文字来感受到人的伟大,欣赏小说中人物渗透的心灵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质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8-01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语文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提升。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的传授,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语文的思维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对症下药,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是没有章法,首先,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体现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第二,要注重文本的初心,也就是作者在创作时所要达到的效果。尽可能还原作者的本意,充分的展现作品所本应带给学生的震撼。第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领悟,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使是这篇文章有其他的一些重要写作方法和特色,如果和你的教学设计脱节,那么就要适当的舍弃。也就是说,我们处理教学内容的角度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为什么要这样教?乃至教什么内容都应该有法可依!
二、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语文学习气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力气花功夫去学习这门课。反之,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所以,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要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一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敬的朋友。可以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健所在。
三、创新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沉闷的课堂活泼化,也能透彻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强化训练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学习法,个别辅导法等,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教师的讲授插上腾飞的双翼,让整个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效。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教学技巧,在关键处多用巧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法,或游戏引入,或质疑问难,或情境激发等等,做到“课伊始,趣味生”,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学生差异
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差异不可避免,这与长期以来的学习过程及其自身能力水平有关。高效语文课堂建设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遵循量体裁衣原则,兼顾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差异,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设置分类目标进行分类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对其提出针对性的学习要求,整个学习活动都是以这样的要求延续和拓展,从课堂提问的参与到语文各项能力的考核以及阶段性检测,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实践证明,以差异性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有效调动起来,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尤其是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更为显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这样的量体裁衣式教学,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发展层次学生的全面进步。
五、优化教学手段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及生存状态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有:生存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压力、新课程改革的压力以及教育工作本身引起的压力、职称评定的压力。关于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当职业压力超过个体所能忍受的程度又不能释放时,将会导致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状态,难以放松,逐渐变得缺乏热情,自闭,生活单调、枯燥。以笔者所在的小董一中为例,语文教师任班主任的情况相当的普遍。班主任的职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对班主任的期望值、上级和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班主任之间的竞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重、繁杂事务多,而且工作时间长,特别是兼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身体超负荷运转,社会、家长和学生仍狂热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学校小考、大考不断,考学生实际上就是考教师,每次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检查,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频繁的考试使学生、同时也使教师经常处在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学生的基础有好有坏、智商有高有低、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性格脾气各具特色,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使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感到难以把握,难以驾驭,缺乏良好的控制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极大努力,却难以看到令人欣慰的教学成绩,使教师们体会不到足够的职业成就感。
二、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对策
一些教师面临压力时,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方法,如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自责、幻想等。这不仅不能缓解压力,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降低压力对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压力朝向有利,化压力为动力。笔者根据调查的情况,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外部原因入手,包括:国家的政策与投入,学校的制度与管理。一方面是从内部原因入手,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掌握合理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寻找放松的方法等方面。
从国家和学校的层面,关注并改善重点中学语文教师:(1)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该类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解除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因经济困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从而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使农村教师爱岗敬业,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体验,使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为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农村重点中学要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保护语文教师的身心健康。农村重点中学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第一,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教师劳动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限定教师工作量的最高标准(如周课时或学期课时量),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教育部门要严格核定合理的师生比,增加农村重点中学,控制班级人数,避免班级人数过多。还要充分考虑有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中午滞留学校及在学校寄宿的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生活指导教师,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保护其身心健康。第三,学校应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补课及违规带生现象,严格控制考试和竞赛次数。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息的时间,以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从重点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寻求减轻、化解职业压力的对策:
(1)加强心理素质。调整心态,合理定位。正视现实。过高的期待往往会产生过多的压力。由于教师属于高知识、高学历群体,自尊心比较强,成就欲比较高。过高的期待超出了现实基础和自身的能力,就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正确面对自身的条件,面对农村重点中学的现实,合理的定位,找准航向。
(2)掌握合理的管理时间的方法。时间的紧迫感常常导致压力感的产生。查资料、写教案、登台讲课、批改作业、收学杂费、找打架的学生谈话、接待家长来访、学电脑、写论文、买菜做饭、辅导孩子学习、看望照顾父母等等,农村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总是忙忙碌碌,时间不够用。要减轻、化解压力,就要学会管理好时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尤甚。解决这种紧迫感的有效方法是时间管理,妥善安排时间,制订计划。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首先,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比如,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步要先抓好班级的严格管理。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班风,各科教学工作就会顺风顺水;其次,要敢于和善于舍弃,不要面面俱到,要在适当的时候说“NO”;第三,要善于授权和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要事必躬亲。
(3)寻找放松的方法。压力常常地存在,我们应该学会减轻压力的方法。农村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调节生活节奏,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学会放松身心。除了通常所说的深呼吸、自然入静、欣赏音乐、出门旅游等方法之外,还可采用“清空”自己的办法,在周末腾出一段时间,关掉手机,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静静地独自呆一会,可以使人得到精神小憩,体验到一种与平时忙碌感、紧张感完全不同的感受:宁静、祥和,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更可以去读一读文学作品,练一练书法,既放松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61-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现在的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学生。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等等。面对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表扬鼓励中保持学习乐趣。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后进生不大声呵斥,而是在课后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不够好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在日常生活中,我尽可能细心留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教法学法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又是活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应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圈点批注法、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开展有关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害怕学生学不会,一味的包办,贪多求全的讲解课文,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无味,而老师则疲惫不堪,最终会两败俱伤!不妨组织学生开个辩论会、演讲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这犹如一股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会使他们在学习语文感到乏味时重新产生活动,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蓝天,可以在蓝天自由翱翔,从而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
一、实施课改,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最后,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
初中语文课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表现在: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转变为启发教学。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2)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搞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常见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的内容,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思考、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随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扶、帮、引,因为课程门类增多,内容扩大加深,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中,把语文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构思教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力求做到课前备课兼顾学法,课堂教学法,课后辅导点拨,强化学法,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且还有钩“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才有乐趣吃“鱼”,使静态没有生命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具有探索性地研究问题,引导、启迪学生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质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求异思维特征,摒弃陈旧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发展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基本特征,一是以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是以假设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有几种正确方法为基础的思维过程;二是把眼前面对着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之中储存的材料,重新整合形成为新的材料,从而解决问题,不依赖现成的材料,寻找现成的答案。三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有推测、联想、想象、创新等活动的参与。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搞求同思维,教师一味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在同一方向思考问题,利用现成的材料,找到全班划一的答案,单纯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课前已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上课按“既定教案办”,要求学生学习“循规蹈矩”,跟从教师“亦步亦趋”,不允许学生“越雷池半步”,不允许节外生枝,不允许学生质疑,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学生提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则由于始料不及而束手无策,甚至训斥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师传生受”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师传生受”观念,已自古沿袭至今,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可言。教材怎样编制,教师就按自己的理解而“倾囊”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晕头转向或囫囵吞枣。这种“师传生受”的教学方法得不偿失,教师一味照搬,学生一味照套,局限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想象。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这种严重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既要因材施教,又要灵活处理,研究教法,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能力。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名家,不轻信书本,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答辩。允许学生说错,教师既不挖苦也不讽刺学生,让学生有积极发言的勇气。这样的课堂才有一种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氛围。往往对某一个问题,学生能发表出多种见解,大家殊途同归,这样就改变过去众口一词,答案统一的状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正视学生理解差异,因人而异教学引导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理解上的差异,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去发现、去掌握未知的东西。
初中学生之间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广,洞察与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强,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较深刻,所作出的判断往往较准确,发言时往往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有板有眼,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些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提高。学生中也必然会存在一些反应和理解偏差较大,应变能力较差的情况。对这些学生,教师更需要关心爱护他们,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能鄙视他们。对于一部分懒于动脑筋,学习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辨是非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他们积极投入思维活动,敢于辨别是非,课堂上积极发言,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学生中存在着理解的差异,是好事,不是坏事。一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总结,寻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改进和提高。二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求异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三是有利于对问题的比较和鉴别,利用理解的差异来进一步分析、综合、取舍,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理解的差异,教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小题大做,要善于利用,善于转化,用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积极发展求异思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开拓学生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意识。
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各篇课文后,分析总结,从中归纳共性,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从区别异同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投入各种培养求异思维的训练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可通过课文的续写,编织五花八门的新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也可通过选材活动,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同一主题等。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络,并用比较认识问题的异同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投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与训练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
2013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迄今为止,已在基层默默耕耘了三个春秋。任教以来,我始终坚持“身正为范”的教育精神;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意识;认真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新课程的教学思维理念,踏实进取、勇于探索,经过三年的磨练,也在教育战线上慢慢地成长起来。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将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潜心学习,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三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踏上工作岗位后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请教研究业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下,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真对待学生,争取早日向优秀教师队伍迈进!
二、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着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合格的中学生,并用各种细节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给学生做好表率的同时,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把很多好书推介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其中,连续三年师德师风考核为良好等次。
三、辛勤耕耘,努力钻研业务工作
2013年9月,我被分配至铁佛高峰小学,承担全校的语文教学和一、三年级班主任工作;10月,调入铁佛中心小学,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11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整到铁佛初级中学,承担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承担学校的宣传工作及七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15年9月调整到实验中学,承担八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教学过程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身不足。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以身作则,让学生恪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口号。树立团结、守纪、求实、进取的班级风气,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我所带的班学生有三多:留守儿童多,家庭贫困的多,问题学生多。在虚心向其他班主任学习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方法,对待留守儿童我也做到“三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我先后走访四个村共26户人家);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带头遵守班级纪律,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同学,用鼓励和微笑来使同学自信、热爱生活、热爱班级,拉近心理距离,和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积极督促学生学习,履行学生在校的学习使命,利用活动课等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利用闲余时间多读、多写、多思、多问,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严肃批评不交作业,上课违反纪律的学生;成立“优秀成员团”,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成为班级的学习骨干,然后“一帮一”,辅导后进生督促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不要放弃学习,教会学生懂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维护本身的面子,学会维护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四、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
三年来,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落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精神饱满的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教研学习;平时参考成功教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的备课,认真开展教育活动。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别人,努力和大家处在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之中。
五、用点滴成绩,作为前行的动力
不知不觉,本学期工作已接近尾声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下面我对这一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做出了如下总结。一、制定计划,指导全局教研组计划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开学之初,语文组全组教师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和本校实际,集思广益,慎重讨论,确定了经全组教师认可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配合本校教科研室和教导处,对工作计划的开展进行定期的检查小结(如检查教师的备课、批改、辅导、听课等),以努力达到工作的目标。实践证明,在科学的教研组计划的指导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很好地发挥了计划的导向作用。二、学习理论,塑造自我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而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师培训。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各项学习经费比较紧张,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校以语文组为龙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正在探索一条教师的自身发展之路。语文组每月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做1000字以上的质量较高的理论摘记,同时教师之间互相传阅,以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语文组正在着手探索“参与、对话、共享”式校本培训方式,强调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当然,这个方案正处于探索时期,在这一学期所做的成绩并不显著。同时,这学期由于各种原因,关于开展“参与、对话、共享”式校本培训方式的课题研究没有上报,下一学期的重要任务将着手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组将和教导处重点开展这种校本培训方式,以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三、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都是4位教师集中在一起,不分年级、隔周一次。备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初一的新教材,备课的篇目由初一教师定。备课前全体语文教师查阅资料、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然后把每人的资料在备课活动中互相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组教师共同探索、解决难题。同时在执教后由初一教师写好教学反思,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以期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然,由于本校语文教师较少,在资源共享上还很有限,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本校教师的横向支援,还要走出校门,和其他兄弟学校做好纵向联系。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交流信息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语文组除了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外,还利用学校有限的经费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鉴于经费的问题,每次参加活动的一般只有一人。这一学期语文组主要参加了初一语文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十七中组织的初一语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瑞安中学承办的温州市中语会教学年会等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要求做好笔记,回来后把学习的内容写成书面材料,在组内介绍、汇报和讨论。这一活动使教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尝试着把所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这一学期区教研室到我校进行调研,为做好这一工作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每位教师认真备好一节课,积极把新教材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区语文教研员认真听取了我校的语文汇报课,给予了表扬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语文教师还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教研员交流了看。同时,这一学期语文组教师还积极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初中语文教案评比活动(全校有3 位语文教师参加——吴祖速、聂维平、陈敏)、中学语文说课比赛,并在这些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回顾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感触很深。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如何树立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使之变成“学习型”教师?除了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外,教研组还要发挥其导向、引导作用。教研组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对于我们这样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教研组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教研组的引导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取长补短,容纳百川,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提高自我,以使语文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我觉得,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只有艺术才能吸引人,也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我虽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一是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这种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学生也是人,假如我们每天下班后,硬把学生留下,就算是表面愿意留下来了,又会什么高效率呢?学生经过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紧张学习后,我们当老师的还把他留下来辅导,如此长期下去,试问这效率会是如何呢?所以,我从不主张放学后留下学生来辅导,打疲劳战,造成学生厌学,到头师生都疲惫而无所得。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本人带了几个轮回的初中语文教学,从95年开始,以后的98年、2001年三届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在中考中两率均取得全顺德的第一名的成绩,每一个轮回后,本人对教学的艺术都会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也有更高的追求。
那么,如何去追求较高的教学艺术呢?本人在此谈几个例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事例一
为了一节公开课,半夜爬起来写教案。如在参加顺德市中学教师“六个一"教学能手的竞赛。其中的一个“一"就是“上一节好课"。这堂课是到市里面的学校借班上课的,上课前两天抽签,给你两天的时间准备。当时抽签后,心里就很慌,这个慌不是怕拿不到奖,而是怕“出丑"、“丢脸",怕面对陌生的学生控制不好课堂,更怕在顺德的语文老师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委面前出丑。所以,抽签后的两天里,真是寝食不安,心里一直在思索如何去上好那一堂课。有一个晚上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不是很好,恐怕第二天醒来后又忘了,于是就马上爬起来,拿笔记下来。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茶饭不思"的境界,但也煎熬了两天两夜。课后评委认为这堂课有三个特色:自主、开放、有序、创新。特别是有序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专家、同行长辈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最后本人也顺利通过了“六个一"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被评为顺德市“教学能手"。“六个一"比赛结束后,本人对这次比赛认真地作了思考和总结 ,从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成绩面前,心中只觉得手中的教鞭的份量更重,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上公开课、比赛课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青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得的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承担任何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作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例,我要说明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事例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才是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为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在作文教学上,本人就是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备课时我大但地打破常规,不是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作为备课的重点,而是把学生的学法作为备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一、 宏观上,将泛读、精读、揣摩与写作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作文训练时,我都会找一些文章,作为范例,这文章的内容不一定与此次的作文有关。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中吸取养料。
二、微观上,通过范例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标题的艺术,人物描写艺术,文章开头、结尾与过渡的艺术,文章的修改等。作文教学的备课,我就是将这些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远的不说,就上学期,我所担任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均获好成绩,班上的周志成、盘洁霞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全国有影响的杂志《中学生阅读》上发表……
事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