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

第1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柴米油盐水电气,洗剪吹修O2O。

所谓社区商业,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是指以特定居住区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社区商业不仅限于物理空间,而是囊括线上线下,与社区生活服务相关的一切生意。

社区商业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兴建,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贸服务。

社区商业的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城市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它有别于城市中心型商业的时尚化和综合化,也不同于区域级商业的大体量和一站式,其核心是本地化日常生活服务。

通常而言,社区商业的服务半径一般在1千米以内,百货、超市、餐饮、美容美发、生活家居、休闲娱乐等基础业态应有尽有,拥有就近方便、价廉物美、服务多样性的特点。

比较国内外社区商业,存在着诸多差异。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是开放式的街区,因此其社区商业很多属于外向型,服务半径较大,辐射人口较多。比如美国的社区商业中心,会设置“邻里中心MALL”之类的购物中心或大型超市,并以此为核心呈块状发展,与周围的文化娱乐等设施连成一体。相反,中国的城市社区很多是半封闭式小区,各自为政,辐射范围有限,因此更适合小业态生存。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社区商业的物理边界早已被打破。在更广阔的维度中,各种行业及产业在社区汇聚和相互交织,重新构成了强大而具有活力的商业原生态。重新定义社区商业,是一个不断向外延展的动态过程,其当前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价值:日常消费、生活综合服务、物业增值、邻里社交。

对于社区来说,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终极业态,但在这个业态下不停进化的生意与生意人,却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永不消失的小卖部

在时空和地理的价值坐标中,社区商业有着两个世界。

一个是旧世界。在那里,你把脏衣服拿到楼下洗衣店去清洗,顺便从隔壁的夫妻店买了啤酒和花生,付给了老王10块钱。不仅如此,小区附近还有超市、餐馆、五金店、美发店,你要是想打发时间,可以约上邻居到茶馆打几圈麻将。

另一个是新世界。置身其间,你只需要通过手机下单,楼下的洗衣店会派人上门收取脏衣服,几天后把洗好后的干净衣服送回来;你要的啤酒和花生,甚至是超市的蔬菜,都会在10分钟以内送货上门;你打发时间的方式不再是去茶楼打麻将,而是到小区附近的24小时自助健身房,用手机扫码付费,便可以进行1小时的器械运动。

在旧世界,你觉得买东西很方便,而在新世界,你感受到的是居家生活服务的全方位便利,甚至是颠覆性改变。在这当中,移动互联网是连接两个世界的节点性工具,而消费升级需求则为跨越新旧世界带来了动力与勇气。

事实上,中国社区商业的理念和定位已经从单纯购买商品便利,逐渐发展为享受生活便利。原有的社区业态功能,如农贸市场、小卖部、餐饮、美发、家政等基本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消费需求。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商业模式进行重构,社区场景下的传统消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服务时效性和用户体验的高标准要求。

因此,一方面,各种社区O2O伴随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趋势逐渐兴起,并经历了以零售速配优先起步,再逐步渗透到各垂直领域,以及将各领域整合至综合平台的过程。另一方面,承载着传统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精品生鲜便利店、迷你健身房等多种小业态出现在社区,医疗健康、养老服务、金融等业态也纷纷布局社区,从而满足较高消费品质需求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居民。

总的来说,社区商业的新旧世界正在彼此重叠、交互,只不过,前者满足的是从0到1,后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从1到N。

生意人都在偷偷干什么?

社区商业2.0时代,大风正在过境。

不得不说,社区这个以“家”为圆心的半径,正在被各N商业力量窥视和重构。从传统商超、便利店、房地产公司到生活服务O2O、养老、金融机构,都在加速跑马圈地,抢占社区。

各路商家为什么要抢占和布局社区?

第一,中国大型购物中心“井喷式”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城市中心型商业趋向饱和,区域型商业格局基本确定,社区商业开始成为商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约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6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整体水平不足30%。这种差距恰好说明社区商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商机。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大型集中商业面临严重的冲击。相比之下,社区商业因其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商冲击,加上社区消费具备的刚需性和稳定性因素,使其成为众多商家眼中的“新蓝海”。

第三,传统零售业态进入被电商冲击和被高企成本困扰的瓶颈期,社区小业态被视为转型突破的方向。一方面,小业态是大卖场深入到社区精准需求的触角,另一方面,各种终端小业态嫁接社区综合服务,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提升。

第2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前进中的商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的社区商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社区商业交易额迅速增加。2002年上半年以来,全国社区商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仅上海市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达到了600亿元,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0%;在北京,2002年上半年就有17家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的商业企业走进社区。据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社区商业的消费将占全社会商业零售额的1/3。

设施比较齐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社区商业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性需求的功能。它利用地缘优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动态,通过科学组织生鲜、日杂等日常生活用品,合理安排服务设施如银行、邮政、电信、医疗中心等公共事业,干洗、裁剪、餐饮等日常服务设施,以及滑冰场、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从而满足了人们“一站式”购物的要求, 既节约了居民的购物成本,又避免了居民长途驱车购物的麻烦,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业态多样化,改变了社区商业的布局。社区商业中心内不仅有百货、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仓储店、农贸市场等,还有餐饮、健身、旅行社、美容美发店等休闲娱乐商店,这种综合性、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这种布局科学合理的社区商业,推动了对脏乱差的“马路市场”的有效治理以及对假冒伪劣的打击,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投资前景看好,催生了新的商机。社区商业的开发建设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混乱无序到整体规划的变迁,由散、乱、差到集中合理的布局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商机。一般来说,商业用房的成本和纯住宅用房的成本差不多,但其利润却比住宅用房高很多,合理的配套使社区商业具有可观的升值潜力。在北京,住宅物业与商业物业的租售价格比是1:2或1:3,广州是1:6。同时,商业用房的集中配套带来的不仅仅是价格上的收益。一方面,社区商业的集中配置,使各个街坊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纯住宅,更有利于形成社区商业中部辐射周边的商业形态。另一方面,集中的商业配套使得资源配置更合理,避免了开发商重复投资和建设、相互争夺客源的尴尬。此外,集中配套使得社区商业更具有规模效应,使社区在商业引资、聚集人气等诸多方面占得了市场先机。

发展迅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区已经成为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其中社区商业对吸纳就业的贡献最大。河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社区商业解决的就业人数位居社区总就业人数的第一位。在北京,目前全市已开发社区就业岗位6.96万个,比2003年同期增长21.86%,安置失业人员5.62万人,其中,社区商业便民服务性岗位安置人数最多,约占1/3。

变迁中的隐忧

尽管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与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交易规模有待扩大。尽管我国社区商业交易增长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商业还不是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距离欧美国家的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60%发生在社区的比率还有很大的差距。

商业设施配套不均衡。随着中心城区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城郊结合部和郊区城镇商业设施相对不足,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现代化社区商业来加以满足。但纵观我国的社区,还存在整体配套分配不均的问题,一些配套好的社区,居民可以实现就近消费,享受便利的服务;而另一部分社区,商业配套不足,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

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一份社区商业服务业便利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显示,对社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表示满意的占74.2% ,对购物和服务环境表示满意的只占29.3%。另外,有36.9% 的居民希望实现近距离购物,41%的居民希望改善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从调查结果看,制约社区商业发展和影响居民满意率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商业业态落后,管理水平低,连锁、加盟、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没有成为社区商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业态结构有待合理调整。社区商业应同时具备购物、休闲和综合服务功能。一个3-5万人的社区,配置的商业营业面积应不低于2.5万平方米,业态设置包括超市、便利店、药店、快餐店、洗染等服务设施以及专卖店、休闲娱乐设施等。它应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完善的商业组合和优美的购物环境,在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现代人的个性化消费服务,营造宽松的活动空间,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商业主要是超市业态为主,而且数量不足;便利店比较缺乏,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网点也不足;一些松散的小店小铺出售的商品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

安全隐患有待消除。目前,一些社区商业尚处于传统开发期,社区的商业业态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一些餐饮、修理等项目与居住区混杂开设,油烟噪音等严重影响社区生活,有的严重破坏了社区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发展中的对策

社区商业服务需求的潜在市场虽然很大,但要把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开发社区商业这一市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

提高对社区商业重要性的认识,强化社区商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外的经验,社区商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合理规划,这样一方面能够保障对居民综合性消费需求的满足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盲目开发而导致的过度竞争局面。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商业在业态构成、功能配套等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自发性色彩,必须加强统一规划。社区商业的合理有效规划,必须明确负责规划的主体。一般来说,总体规划布局是城市整体商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市级部门统一负责,以保证整个城市商业布局的合理性,而具体的规划则可以由区级部门来进行,要立足于具体的社区,使社区商业的规模、形态、业态等特征与社区的需求相一致。

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现有政策法规落实到位。目前,关于配套商业设施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法规,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为此,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领导的认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部门之间明确责任,加强配合。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配合,保证现有政策法规落实到位。

第3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关键词:电影美学 商业 电影商业美学 电影行业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受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品|也不断在提高,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背景之下,电影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化,电影行业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已经密切联系在一起,而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的属性,尤其是在美学方面,由于在当下的电影行业发展中一味追求电影的艺术性,摒弃商业性,电影行业是难以得到深入发展,而对应的如果一味的满足商业性而制作出来的电影,会丧失电影所具有的艺术性,同样也得不到长远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将商业性与电影所想表达的主流价值、艺术性融合在一起,促进当下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是需要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有关于电影美学的相关内容探析

电影美学,这一词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中由来已久,而且许多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甚至达到了对美学这一概念的滥用,如媒介美学、新生代美学、暴力美学等,而对电影美学的理解,许多人都是模糊不清。为此,这一章节首先对电影美学的概念进行剖析,再来探讨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从而为后面探讨电影美学和商业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电影美学分析

在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电影美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简单的来说,电影美学是电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电影学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来研究电影艺术的美和审美方面。电影美学的本体不仅要关系到电影的本体,而且还需要涉及到美学的本体,而电影的本体就是由编剧、演员、导演、摄影师等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美学的本体就是主体所感受到的对象是否美。众所周知,美学最早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一旦失去哲学的支撑,美学自身也将不复存在,因此,电影美学也是美学的一种,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来进行电影的制作和观看。

(二)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

从电影美学的概念分析中可以得出,可以得出电影美学的属性是电影艺术的哲学,因此,在新世纪发展下的电影美学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首先其主体不能够放弃对文本哲学的意义以及对审美内涵的研究;其次是对电影美学的研究必须要同文化的发展所结合在一起,尤其是需要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以及主流文化等方面去研究美学;最后是需要在美学的研究依据电影本体的规律,从大众的角度入手来探寻广大人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促使电影美学平民化。而对电影美学的归类,在如今本国研究体系中,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门类美学、实用美学也就是技术美学。电影美学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为电影美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整个电影行业得到发展。

(三)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分析

对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性,以及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的假定性和审美形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将这些元素充分表现在所制作的电影中,让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第二,电影美学还需要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所想要表达的文化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以及观众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审美关系,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对美学进行具体的顺利和研究。第三,电影美学还应该同西方文学、中国古典美学相互联系,在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赋予电影丰富的美学思想,从而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第四,电影美学还需要对电影的发展史、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说像《电影与思想》、《电影哲学概说》、《电影诗学》等方面,所讨论的内容都是有关于电影美学领域,从而更好的促进电影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电影美学的延伸―电影商业美学的分析

新世纪发展之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崛起,在电影方面日益与发展的商业的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出现了电影商业美学这一概念。电影是一门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意,由此可见,电影艺术是依赖于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因此,电影商业美学的发展基础由此而来。所谓的电影商业美学,就是建立在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所创设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造体系。这一体系首选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所需要遵守的经济规律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电影本身具有艺术性所需要服从的艺术规律。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西方的好莱坞电影还是东方本国电影,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都在找寻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切合点,在遵循美学的基础上,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

三、从东西方电影的发展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在分析完电影美学的相关内容之后,针对于当下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本文从东西方的电影入手来简单探讨下,希望可以促进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

(一)以好莱坞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电影工业全球化步伐也不断加快,好莱坞电影作为西方电影的代表,就是电影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例,同时,好莱坞电影也为全球的电影行业提高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例。但是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讲,好莱坞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重心放在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工业来发展,因此,在美国电影中往往通过暴力展示来宣泄观众的无意识行动,以梦幻化的画面、强烈化的视觉效果来震撼观众,用皆大欢喜、善恶有报来抚慰人们的心理伤口。尽管好莱坞电影所含有的元素可能都涉及不到电影美学的角度,但是好莱坞电影在坚持广大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用艺术电影包装着流行电影,用流行电影来促进电影的流行,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在保持主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更好的满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对观看电影的需求,因此,发展至今的好莱坞电影不仅是受到广泛观影的群众热烈追捧,而且也被全球的电影市场所认可,所实现的经济收益远远超过与其余国家,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紧跟当下趋势和潮流,将电影艺术与商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尽管受到包括美国在内几乎全世界知识精英的反对,但也成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电影产品。

(二)以中国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更多的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出于市场策略的需要而将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在一起,甚至于是让艺术性屈服于商业目的,尽管受到媒体和学院派的强烈批评,但是也不难看出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比如说中国电影、韩国电影印度电影等都在效仿好莱坞电影,表明好莱坞电影审美机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中国电影行业中,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政治、计划经济等方面,许多人都会将电影的商业和美学对立开,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够从其中找到融合规律,也就导致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出现了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其中商业电影相对应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而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所体现的商业目的观察与整个电影,让观影者在观影的过程中最先体会到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所附加的商业目的,从而导致商业电影的地位更低,甚至于会受到习惯性的轻视。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来看,商业电影占据着整个电影行业的半壁江山,在这些商业电影中不难看出其数量是与日俱增,但其质量却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这也就导致中国电影产业长期面临着陷入低谷、观众流失、市场萎缩的困境,难以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发展,在电影市场的竞争中也难以取得有利的位置。

四、以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商业美学

本文就以冯小刚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来具体的探讨下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一)以冯小刚所导演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

在如今的发展形势之下,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市场的存在和扩大,才能够促进一个行业得到长远性发展,因此,对于电影行业的l展来讲,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促进电影行业得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却并不是一节很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所制作的电影偏向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困境。冯小刚就是在舆论的压力和商业的风险中,通过灵活的市场判断力、良好的艺术感觉,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制作的《甲方乙方》系列开始,冯小刚就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观众审美情趣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以艺术的变化来适应市场,为中国的电影商业美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在电影商业美学中所形成的特点

在冯小刚所导演的众多电影中,促使在电影商业美学上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唤起大众的认同,喜剧与悲剧在以往的概念中是相对立的,但是现如今这一对立关系早已消失,在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中就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点,运用小人物在这个大千世界所发生的悲伤、搞怪的事情,来融入中国百姓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以欢笑来展现悲凉,以戏谑来展现无奈,不仅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第二,用社会互文本引起社会广泛共鸣,传统的喜剧表演是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搞笑的情景设置来事项引人发笑的作用,但是在冯小刚所导演的喜剧片中却很少采用夸张的形体表演,而是采用喜剧情景的设置和特色语言的构造来完成,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与社会发展和流行文化接轨,而且也有利于展示社会现实,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用反讽的方式来释放观众的情绪,比如所导演的《大腕》中有一句“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在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观众,道出观众的心声,从而促进自己电影的发展。

(三)从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中所得出未来电影的商业美学的发展研究

电影美学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电影商业美学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际上,电影的商业美学一方面是与传统的电影美学存在着种种的冲突和差异,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中间往往有可能达成相互促进和推动。为此,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恰恰能够体现他将主流意识、商业诉求和艺术个性通过商业美学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电影中,不仅可以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实现商业目的,而且在影片中所包含的那种后现代喜剧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发现,都可以体现他所导演电影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影片中所想传达的有关于小人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方面,也是能够体现一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从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可以得出,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首先,需要对电影美学的属性、内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再在立足于美学的基础上去分析、读懂和认识电影的美之所在,其次,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探寻商业发展与电影艺术发展之间所联系的关键点,在尊重和理解市场和观众的基础之上,达成主流价值和娱乐价值、商业性和艺术性、本土性和全球性得到动态平衡,促进中国电影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电影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五、结束语

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之中,电影的发展不仅是人们日常所选择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而且也是一个行业所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美学的存在和商业的发展,其实是存在着矛盾又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电影美学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为此,本文针对于此,从电影美学角度入手,从商业的发展角度切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论点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弘石. 当代电影. 2006(06)

[2] 走出去的中国电影――《十面埋伏》案例分析[J]. 杨D. 电影艺术. 2006(06)

[3] 中国电影百年[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李多钰主编, 2005

[4] 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M]. 学林出版社 , 金冠军,郑涵主编, 2003

第4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关键词:网络消费 网购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商业

网络消费的产生

网络消费广义的解释包括对互联网(应为因特网Internet,通常的中文表述为互联网,严格的学术概念互联网为internet,与首字母大写的Internet不同。本文中,互联网即因特网)本身的消费,以及借助互联网实现的消费。前者主要指对3G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的消费,如通话、短信、微信、网上社交等,为此需要支付通话费、上网费等,这一类网络消费亦称网络信息消费;后者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消费,主要的消费形式是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只包括后者的网络消费,被定义为狭义的网络消费,本文专门讨论狭义的网络消费,主要指网络购物,简称网购。

网络消费是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造就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其产生过程历经如下的时序:网络消费发端于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商业化,其次是网络营销促生了网络消费,然后是电子商务使网络消费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主导型消费方式。

互联网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作为互联网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1983年,ARPAnet分裂为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两部分。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应用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关键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的NSFnet。NSFnet的最大贡献是使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而不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 Science Inc.)并建立起全美范围的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主干网相联通。此后,商业机构进入互联网这一全新领域,很快发现它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带来了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中国科学院1987年开始介入互联网,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E-MAIL通信,1993年3月开通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中心的高速计算机通信专线,1994年5月正式进入互联网。以清华大学为网络中心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也于1994年6月正式联通互联网。1996年6月,中国最大的互联子网 ChinaNet正式开通并投入营运,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即网络营销应运而生。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言之,即以互联网为手段的营销方式,亦称线上营销或者电子营销。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传播面广泛而及时、效率高、效果好。

网络营销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和商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分配和接收方式,企业需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营销,占领新兴市场,实现飞速发展。在个性化消费日益强化的同时,互联网为买方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的便捷性成为消费者新的追求目标。于是,促进和迎合个性化并给予消费者更大选择自由的网络营销应运而生。网络营销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企业想方设法吸引顾客,而网络营销不受时空和场地规模的限制,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缩短竞争周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加盈利。网络消费是网络营销诱导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网络营销先于网络消费,而不是相反。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营销中脱颖而出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情,起初只是少数大公司通过EDI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普遍认为亚马逊公司是全球最早的电子商务企业(俗称“电商”),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于1995年7月16日成立一家起初名为Cadabra的网络书店,在互联网上卖书,开创了电子商务时代。从1996年开始,电子商务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充分说明了制造商与经销商的渠道之争,传统销售渠道与新型虚拟渠道之争,以及电商之间的渠道之争。电子商务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渠道形态结构,成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更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者行为,将网络消费推至新的阶段。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消费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网络消费的特征

互联网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使人类的消费呈现出质的飞跃。全新的网络消费具有不同于传统消费的显著特征,对商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经营模式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别于传统消费。

(一)网络消费与生产一体化

由于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和信息上的不同一性,造就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中,消费者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已经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销售渠道,最终到达顾客的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是产品的被动接受者,而且由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企业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商业流通循环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共同完成,商业机构充当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的共同纽带。但在网络消费模式中,由于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缩短甚至省去了中间商环节,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构成商业的流通循环。网络消费使“订制营销”成为现实,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将自己的需求信息传递给厂商,使消费者的消费趋于个性化,消费成为生产的出发点与归宿,与生产有了直接的同一性。

(二)网络消费与享受一体化

消费者在网络世界中,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消费,而且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占有以及对网络的应用,在消费的同时得到前所未有的享受。在网络世界里,消费和享受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消费与享受一体化成为网络消费的一大特色。消费者所追求的“体验式消费”不仅包含对实物和实体服务的体验与享受,更追求“唾手可得”与“无不可及”的精神享受。“唾手可得”与“无不可及”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使消费进入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为核心的新阶段。网络消费在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网络消费全面提高消费水平,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网络消费无边界

传统消费在消费内容、消费空间和消费时间上都存在明显的边界。由于网络技术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的成功运用,这种有形的边界被打破,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无边界消费。

首先,网络消费在购物的选择上是无边界的。电子商务起初只是在网上销售标准化商品,最早的电商亚马逊仅仅是一个网上书店,但是如今的亚马逊为客户提供数百万种独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图书、影视、音乐和游戏、数码下载、电子和电脑、家居园艺用品、玩具、婴幼儿用品、食品、服饰、鞋类、珠宝、健康和个人护理用品、体育及户外用品、汽车及工业产品等,大量个性化突出的非标准化商品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不受货架限制,以无限的货架,无限的商品满足大众化的人性化需求。

其次,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通过在线方式,消费者可以在全国各地的网店购买商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在全球购物。互联网所提供的超越地域边界的强大功能,使网络消费成为一种没有空间边界的购物行为。

再次,消费者可以不受限制的提高购买效率。网上购物更加简单、便捷,消费者可以在任何移动终端使用语音或者其他方式,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高效率地实现网络消费。

最后,网络消费的消费信息来源是无边界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数量巨大的、多样化的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不再受到边界的限制,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数据在网络上被迅速地搜集和传播,比传统商贸形式提供的需求信息更及时、更广泛、更完整,网络消费的供求信息时刻处在流动状态,不受时间、空间和载体运转的限制,有利于在生产与消费领域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网络消费边际效用递增

传统消费应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条件下,连续消费每一单位的该商品,消费者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但是容许在整个过程中某个区间内边际效用递增(陈威,2011)。现阶段,网络消费是效用递增的,边际效用递增是网络消费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网络信息技术进步速度倍增,同类网络消费品的技术含量始终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在同一消费品的连续消费中获得递增的边际效用;第二,网络消费是包含信息的消费,消费的信息含量和信息流的不间断性,使网络消费在信息增殖过程中获得递增的边际效用;第三,由于网络消费的高智能要求,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通过“学习”而提高自身的网络消费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消费品的潜在功效,直接导致边际效用递增。

网络消费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3G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消费由PC端为主的网购,演化为以移动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和iPad)为主的移动网购。为了打发时间或消除寂寞而通过移动终端在网络上“闲逛”,是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商品的最初动机,但在“闲逛”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购买行为,这是移动网购一大特征,与通过PC端较有目的的网购过程有着本质区别。市场研究机构对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武汉、成都6个城市2015名16-54岁消费者在线调研显示,86%的被访者有通过移动设备网购的经历,53%的被访者表示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然后冲动购物是其选择移动网购的主要原因。

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2.9%。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达到5203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1302元,增长25%。用户网购频次有了显著的提升,用户半年平均网购次数达到18次,较2011年增加3.5次,而购物网站用户流失率明显减少。

我国六大区网络购物渗透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达到47.1%;第二位的是西南地区,渗透率为41.3%;第三位的是中南地区,渗透率为41.2%;华北、东北的网购渗透率分别为41.1%和40.8%;西北地区网购渗透相对最低,为38.8%。网络购物用户支付方式最多的是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帐号余额支付,分别为63.1%和61.6%,使用货到付款的用户比例为32.4%。

(二)网络消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互联网是网络消费的载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消费提供了根基坚实的载体,奠定了网络消费的稳固基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将继续扩大网上用户的数量,不断提高网络消费服务水平,使网络消费呈井喷发展之势。

三网合一使电视用户进入网络系统,更大范围地扩大了网络消费群体;网络宽带提速,进一步方便网络用户的使用,提高网购效率;互联网更新换代,移动网络快速普及,扩大了网络零售市场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激发居民的网络消费热情,大大增强网络消费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力;微博、微信、易信等各种社交网站,以新型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为网络消费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网络消费渠道,比如图书音像制品、餐饮娱乐、服饰箱包已成为消费者从微博出发购物的前三大选择;云计算为网络消费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大规模面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降低了网络消费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支付、配送、物流等服务领域的水平,促进网络购物模式进一步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消费服务。

(三)网络消费领域不断扩大

网络消费领域扩大首先表现在商品种类和品种的扩大,比如京东商城在线销售的商品就超过3.6万种。2012年,网络消费用户的81.8%最近半年在网上购买过服装鞋帽,31.6%的用户购买过日用百货,29.6%的用户购买过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网购量大增的同时,网络消费的种类,正在由快速消费品向珠宝配饰、文体用品、化妆品及美容产品等选择性商品延伸,由大众化的日常用品向汽车、家私等耐用消费品扩展,由实体商品向订餐、购票、保险、旅游、家政等服务产品扩展。

网络消费领域扩大还表现在消费空间的扩张。网络消费者不再受所居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空间的无限延展性在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购买商品,实现异地消费和无国界消费。调查显示,有4.7%的网购用户最近半年在网上参加过海外代购商品。海外代购的商品类型,第一是服饰,占50%;第二是化妆品及美容产品,占26.8%;第三是奶粉、婴幼儿用品,占15.2%。用户最近半年海外代购平均次数是4次,平均金额为1698元,12.5%的用户每次消费3001-5000元。但是,目前海外代购的频次还较低,超过一半的用户(55.9%)半年海外代购为1-2次,3-4次的仅有28.4%。57.1%的用户在国内网站使用网络海外代购服务,30.4%直接上海外网站购买,由海外直接快递或通过转运公司递送。

网络消费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从EDI开始,起初不过是从网络营销脱颖而出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是网络消费的产物,网络消费的勃兴助长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又是网络消费的推手,强力推进网络消费井喷式发展。目前,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电子交易方式或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密切相关,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以网络营销为前提。但是,没有实现网上电子化交易的网络营销,不等于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广义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指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物流、商流、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对电子商务形成更多共识的定义(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定义)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商务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

如果将1999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诞生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起始点,至今10多年间,始终保持极高的年增长率。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贯穿于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之中,因此,电子商务不仅可以运用于商业,几乎可以渗透于所有的产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以及“加强以网络化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云计算软件、工业软件、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软件的开发,推动大型信息资源库建设,积极培育云计算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强调了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促进意义,以及电子商务作为“新兴服务业态”的重要作用,而根本没有将电子商务视为“新兴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有许多关联产业,但是电子商务本身并不是一种产业,把电子商务视为“新兴产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不准确,是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误读。如果权力部门将电子商务视为“产业”,则会误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宏观经济。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可以创造较大的价值,产生较大的效益。但是电子商务和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或商业模式一样,并不是万应的良药,不能必然盈利,同样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精明的经营,而且与传统模式相比,它还要求更专业、更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大浪淘沙的无情选择,尽管有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亚马逊、唯品会、苏宁易购等成功案例,但不知还有多少亏损者和失败者。

截至2010年底,美国有2亿多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到1.4亿,网络购物渗透率高达71.2%,但是美国网络消费只占全社会消费的8%。通过对2010-2012年我国网络市场交易规模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见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0-2012年3年间,我国网络市场交易规模的平均增速为70.4%,可谓发展迅猛。但是,网络市场交易量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却仅仅以平均不到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因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是下降的。这说明:第一,网络市场交易量目前还只占有全社会零售总额的很小比重;第二,电子商务带来的交易量的增加并非全部是经济增量,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传统消费领域存量的转移。当此网络消费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之时,线下的传统交易和传统消费,从绝对数量上仍然占据主流。

无论如何,电子商务不仅使网络消费的特征更加明显,更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商业空间和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工业企业实现柔性化的大规模生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推进商业的巨大变革,还直接推进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变革,以及由这些产业变革引发的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在虚拟空间的无限延展性,还有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商品市场区域分割,加速区域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网络消费对商业的影响

网络消费促进商业变革,推动现代商业不断深化发展。网络消费对商业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消费提升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消费促进商品、资金、信息等市场全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对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促进形成多层次的区域流通网络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全社会覆盖的商品流通系统。有利于实现商业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提升者转变,使商业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以及保障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先导。

(二)网络消费改变商业的营销模式

网络消费使实体商店和传统营销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实体商店加速转型,商业趋向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类型。同时,线上线下又出现融合趋势。一方面,像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亚马逊、唯品会等电子商务平台商和垂直商逐渐与传统商业企业成鼎立的竞争之势,而苏宁易购“触电”后加速转型,最近干脆脱离传统电器行业,经营的商品品种扩展到母婴、玩具、护理、服饰、箱包、居家、美食以及服务等领域,由苏宁电器到苏宁易购,再到苏宁云商,彻底实现蜕变。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O2O模式崭露头角,O2O模式即从线上Online 网店到线下Offline消费,商家通过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免费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线下比较和体验后选择商品,在线下支付,实现消费。O2O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实体商店,消费者无需余额支付,实体店的优势依然得以充分发挥。

(三)网络消费冲击原有的商业秩序并改变商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2004年商务部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中,网上商店归属于无店铺零售业态,仅仅是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之一,可见当时的网络消费需求之少、水平之低。经过10多年的迅猛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当代消费的主导形式之一,网上商店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已经今非昔比。当初在2004年版《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的引导下,商业主管部门做商业网点规划时,网络消费和电子商务还没有进入主管部门的视野。目前,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遇到新的挑战—实体空间的商业网点布局如何适应虚拟空间的商业发展?实体店和虚拟店如何协调发展?传统的商业组织管理模式应如何创新?如何规管网上的无序竞争?同时,面对实体商业关于公平征税的诉求,如何向网商征税?总之,网络消费所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敦促传统的商业组织管理模式尽快改变。

(四)网络消费使商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对立愈演愈烈,流通环节通过“通道费”、“促销活动费”等手段挤压生产环节和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以至于严重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网络消费促进的电子商务,有利于商家和生产厂家联手针对消费市场需求变动的即期信息,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使商业产业链向生产环节延伸,以及生产环节的产业链向中间环节延伸。在网络消费井喷式发展的促动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动嵌入商业供应链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一些先进的物流企业及时将物流管理嵌入供应链管理,进而由物流服务提供商蜕变为商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实现了向现代物流和高端物流的转化,不仅扩大了物流服务的领域,更有助于实现商业产业链向下游的延伸。网络销售与传统销售相比,节约60%运输成本、30%运输时间、55%营销成本和47%渠道成本,客观上大大缩短了生产与消费的距离,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都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2013.3

2.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2.4

3.新浪公司,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第一象限公司.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发展调查报告,2012.10

4.洪银兴.消费需求、消费力、消费经济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问题,2013(1)

5.陈威.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金融经济,2011(8)

6.廖英敏.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与影响.中国市场,2012(33)

7.苏芷庭.消费需求的时代特征.广东社会科学,2011(2)

8.孙立平.中国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7-1(B04)

9.孙立平.再谈中国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经济观察报,2010-7-19(041)

10.闫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11.吴瑾,张红伟.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12.张敏,申峻霞.网络消费空间的性质与生产.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13.席广亮,甄峰.中国网络信息消费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14.杜新丽.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与网上商店营销策略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9(3)

15.强.网络消费的发展及特征解析.商业时代,2008(16)

16.戴景南.网上购物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分析.中国商界,2009(9)

17.程华.论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商业研究,2002(2)上半月

第5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关键词:微电影 商业价值 互联网 移动终端

微电影是传媒产品其中的一种形式。类似于电影,但又与电影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有自己的特点,还有自己的形式和独特的结构。微电影是以一种随意的、诙谐的、陌生化的方式来描述和拍摄的。以现实中的生活为话题,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注重剧情与现实生活的贴近于互动。它更能反映当下的一些实事话题和一些生活风气或表现出我们中国一些群体的精神气质,由此也更能吸引广大观众群体,尤其是那些80后和90后群体。[1]

同时,微电影既不像传统电影也和网络视频短片不同,它是一种新生的视频模式,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更加通俗化、大众化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和那些网络视频相比,微电影就又显得更加正规、专业,微电影往往也是传达一种精神或反映一种现象,所以他更具有理想和抱负性。以微电影形式拍摄的《老男孩》的迅速走红,为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导火索,此时微电影正悄然来袭。

一、微电影的定义及特点

1.微电影的定义

截止到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对微电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微电影,又可称为微影,即微型电影。它主要在各种新媒体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上播放,具有完整的策划和系统制作的故事情节。其播放时间长短不一,短则30秒或1分钟。其制作周期也非常和投资规模都相当小。微电影的题材也是各种各样,内容融合了公益广告/商业制作等等。[2]

2.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最显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播放时间短是微电影的最基本特征,也体现出了微电影的“微”的所在。大多微电影时间最短的有30秒、不到1分钟的,时间较长的大多为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播放时间短是微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微电影以很短的时间与构思、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描绘一个动人或精彩的情节。由于播放时间短,也让大众人群在闲散的短暂时间里有了消遣娱乐的方式。

第二,投资小:微电影由于故事情节简短,而且对技术设备和专业性知识的要求不是太过于严格苛刻,这样大大的减少了投资方的投资额。所需要的资金总额也远远小于一部影视剧或传统电影的投资额。一部精彩绝伦的大片,不仅需要演技高超的演员,更加需要的是大量资金的投入。虽然微电影的拍摄对各方面要求和需求不是很高,但它同样可以去描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描述一个现象等等。

第三,拍摄时间短: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一样,也包含了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具备了一部完整的影视剧所都具备的各个条件。但是由于情节描绘与论述相比简短,因此拍摄过程相比而言会短很多。以及它不需要什么华丽的风景、道具和特技等等,并且微电影的特性之一是播放的时间较短,所以它的拍摄周期也相比较短。

二、微电影的现状及受众分析

微电影这几年内乘风而起,以压倒性的姿态袭击了整个传统的电影视频和广告业。这与移动数据终端最近几年的发展迅速离不开关系。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让微电影的传播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和多元化,从而各种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不断增加,且功能越来越完善,智能手机与平板比比皆是,几乎每个青年人都用的是智能机。再加上无线网络及3G网络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让人们可以随时地的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登陆网络视频播放平台。

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变化,无论是放映的模式,还是在剧本、拍摄内容和形式等都放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除此之外,微电影的受众也与传统电影的观众有所不同。[3]微电影是以一个个短小而精悍的视频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的,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美妙的故事。由于播放时间短,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表现形式生动精彩,微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所青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不再满足在物质方面的追求,然而对精神层次方面的追求更加强烈,因此,现在很多人在不断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拍摄工具和剪切软件被研发出来。与此同时,人民大众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逐渐掌握和了解一些拍摄的技巧,以及剪切软件的运用。虽然与一些专业的人士比起来还稍显不足,但是这已经足够了。比如,拍摄一个短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为自己的亲人拍摄一个生日会,表示我们的爱意;拍摄一个永远可以回忆的青春,让我们偶尔可以回首一下。与此同时,每一个人差不多都有一个导演梦或者演员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动手拍摄一部电影或自己做一次男一号,微电影在这一时段产生,满足了一些人的愿望。同时,这也丰富了微电影的题材范围,使其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加的大众化。

微电影不仅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起“微影”风,而且更加的袭击了各大高校。各大院校也一改往日风范,纷纷以拍摄微电影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学校。微电影的题材各种各样,其中有关于爱情、友情、梦想、励志、纪录片、山川风景和一些以商业产品为主题的广告营销微电影,比如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都是以凯迪拉克维主题的微电影营销。其中《66号公路》该片在优酷网突破2000万人次观看,在官方微博单条转发超10万人次,总观影人次更是超过了1.4亿,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中。由此可以看出,微电影的观众大多数为青年人,包括白领阶层和在校大学生活高中生。他们普遍都善于接受新的事物。

同时,2011年10月份的“限广令”明确规定电视剧中取消插播广告。这也加大了微电影市场朝向商业方向的发展。

三、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移动终端产品的不断更新、改善,并且物美价廉,深受广大青年的喜欢,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不仅携带方便,而且有的产品功能相当齐全。人们也逐渐减少或告别去传统影院观看电影的次数。

传统电影模式只是在院线放映或者在固定的电视媒体播放,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应运而生使人们与互联网的关系联系更加密切。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实事新闻视频、熟悉社会、认知世界以及网上购物等等。移动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传统电影的播放平台,而微电影是是对传统电影的不足之处的补充和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此外,微电影的商业价值极高,它虽然播放时长短,但给观众传达的内容却很多,由于它的投资不高,很受广大商家的喜爱。以很小规模的投资代价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很多人都因此认为微电影是电影和广告的有机组合,是广告商们想出来的另一个的营销的模式。[4]

微电影的飞速发展的原因:

1.国家的政策

微电影行业最近几年风起水涌,不断地发展壮大,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在各大高校也纷纷刮起了“微影风”。微电影也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微电影的发展如此迅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尚且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对微电影的核准和审发机制的力度较小。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网上上传自己拍摄的作品。

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的指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的走向,一个产业的繁荣与衰落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政府的副作用:政府对一个产业有某方面政策上的松懈,虽然可以使该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也给该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其中产品的良莠不齐,以及存在一些具有不良目的的产品,从而会使整个产业变的混乱。

2.与传统广告相比

节省广告费。现在个大省市电视台的黄金广告播放时间的竞价在不断攀升,有些电视台的竞价已经超出了大多企业所能承受的价位。比如:央视节目《今日说法》前的广告价位是:37300/5S、56000/10S 、70000/15S、95200/20S、112000/25S、126000/30S。[5]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前的广告费用是55000/5S、105000/10S、150000/15S。[6]浙江卫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前的广告这是全部采用竞价。

华谊兄弟出品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广告打在了《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中。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堪称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一个新的亮点。大家众所周知,《中国好声音》决赛的广告费可以说是堪比天价,据了解一条15秒的广告费用投标为380万元。[7]

传播的更广更快,可以在任何时段无限次的播放。网络的传播速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13年伊始《品青春》系列微电影连续上线,在为微电影最后两部作品上映一个星期内,网上点击量已突破1000万。2012年6月20日,伊利巧乐兹携手爱奇艺共同打造的微电影《脆皮情书》上、下集分别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正式上线。截止6月25日,已在爱奇艺网突破一千三百多万点击量。

四、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当前,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涉及的方面也是各行各业,甚至覆盖了整个行业,包括传统与新兴行业。全球互联网网民在逐年的增加,而互联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了。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们更加依赖网络(尤其那些白领和青少年学生)。同时,3G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为手机播放实现更高盈利提供可能。

传统的直接植入广告式营销模式越来越让广大人民群众所厌烦和啜泣。正在各大商家和企业都茫然所措之时,微电影的应运而生让各大商家和企业眼前一新,一种新的广告营销模式随即产生。并且,各大视频网站平台对用户则是免费开通视频上传服务。微电影广告更加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商业微电影的本质其实就是广告。商业微电影是商业电影的一种“微型”表达形式和广告视频的有机结合。商业微电影它让广告的植入不对电影的整体干扰,广告则是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嵌插在微电影之中,在不经意之间引起观众的兴趣,从而达到了广告的营销目的,而又不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情趣。而且能够更加的凸显产品的本身。微电影式的软性广告植入式营销模式使大众普遍的得到了接受和认可,它以一种微妙的手段来达到商品营销的目的,吸引广大顾客的目光。还有,微电影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微电影式的视频模式以一种电影的套路进行拍摄,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而且让人们津津乐道。并且,电视广告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青年白领等上班族,平常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微电影的形式对他们则更有吸引力。

五、总结

微电影是艺术与商业的有效结合,也是媒介与广告的有效结合。正如广告学中的名言所说:“广告投放的精准化走到最终,广告则会变成内容。”传统的广告模式已无力再吸引大众的眼球,产品与微电影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商业微电影的形式。其题材模式新颖独特、大胆创新。其本身很多情况下是为产品量身打造的微电影,从而使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容与产品本身符合,但又不引起观众的反感。虽然现在微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是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微电影行业必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其商业价值也将逐渐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文彩.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分析[J].电影评价, 2013(9).

[2]微电影的定义[DB/OL].百度百科

[3]阮青.新媒体时代与微电影来袭[J]. 电影评价,2013(9)

[4]阮青.新媒体时代与微电影来袭[J]. 电影评价,2013(9)

[5]央视广告价目表[DB/OL].中国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6]江苏卫视.2013年广告价目表[DB/OL].江苏卫视广告部.

[7]王雷.电影品牌推广新变化[J].中外军事影视,第363期

作者简介:

张坤(1991-),浙江海洋学院在读本科,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

通讯作者:

第6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企业娶了传统商业这个白玫瑰,白玫瑰变成了一粒米,却解决了生计问题。电子商务这个红玫瑰热情似火,倘若也娶了,情势又如何?

其实,万物各有其所,在不牵扯《婚姻法》的商业界,不妨妻妾成群。

做什么?得什么?

佐丹奴在网上的销售很早就开始了,当时,来自一些欧美的旅客,在佐丹奴商店购买商品后感觉很好,还想再买,但是国内没有店铺。为了消除这种障碍,佐丹奴就推出一个网站,既可以在网上向世界各地销售,也可以增加与消费者交流的渠道,并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遍,这家公司逐渐地改良他们的“电子铺面”。客户也越来越多。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在电脑上用户难以看到衣服真实的立体感,很难下决心购买,但是一些可以选择尺码和颜色的服装,取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受到牵制比较少。佐丹奴就运用这点优势给客户做了大批量的款式服装。另外,佐丹奴还发现,以前,广告费和装饰费等等的开支占整个营业额的30%,自从在网上清除了各种需求后,他们把经常性的开支降到了10%。电子销售为佐丹奴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电子商务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已经势不可挡。早在2000年,华利集团首次开通了电子商务,这标志着我国传统产业已经进入新经济的快车道。华利集团的电子商务系统建成之后,仅仅库存和资金占有量就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余元。几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也纷纷崛起,举不胜数。卓越、当当、淘宝网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

给什么?是什么?

对企业而言,更多关心的恐怕是电子商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除了有效地增大产出和降低成本、降低库存、信息共享、方便服务、商业机遇之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延伸销售渠道,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它消除了地理位置对市场的影响,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将企业的市场范围拓展到全球,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会有企业的潜在客户。一些大的企业在传统商务上做得比较好,而且大企业往往有较强的营销力量,他们利用电子商务的拓展需求并不十分迫切,一下子改变方式也会受到各种阻力。而中小企业则不一样,他们更需要借助电子商务的帮助促使自己的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使自己在电子商务上与大企业一样获得竞争优势、获得较公平竞争的机会。

亚马逊利用电子商务,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书店。成为第一家拥有百万顾客的网上商业书店。亚马逊就是运用电子商务延伸了市场渠道,扩大了销售额,从而风靡全球。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我们因得到一个欧美国家的大定单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很可能在另外一个国家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另一家公司正将手悄悄地伸到你的家门口,把客户从你身边拉走。互联网对于小型企业在全球拓展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销售的成功。

另外,在网上,广告也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广告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在技术上一些新的特点导致一些新业务的诞生。有一家名叫link-exchange的公司,拥有20多万个成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广告网络。这家公司的成员之间必须交换广告,每当一家公司的广告被访问,另一家成员广告的客户看到两次时,前者就要给后者一次“点击”,而link-exchance从中赢利,有两次点击就有一次给link-exchange。它的成员包括一些很著名的企业,像ABC电视,微软和雅虎等等。华尔街曾经这样评价过这家公司:link-exchange完全是在网络上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绝不是传统模式在网上的简单营生。

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个工具,只有把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经济结合起来,这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是什么?做什么?

电子商务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说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而且我国的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变动性、资源的受约束性、企业发展的外在性都要求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新的探索,而绝不能把国外现成的成功模式当成灵丹妙药到处套用。应该突破定式、模式的束缚,发展创新出新模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中国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互联网这几年在中国发展快速,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企业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的意识。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对中小企业而言,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和过高的投入是很不明智的。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一家国外的计算机公司,在中国推销电子商务时宣称,今年宣传,明年推销,后年才能开始赢利。当然,他们不会考虑到中国的客户在什么时候才能从他们的解决方案中获益,作为电子商务的使用者,我衷心的希望广大的中小企业逐步进入了解电子商务后才开始获益。”这是这位专家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提醒了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经营采购时必须慎重考虑。

会什么?留什么?

我们正处在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交融的网络时代。人们认识电子商务是从像亚马逊、雅虎、ebay开始的,传统企业与做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实有很大的区别的,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网上的点击率,但更要看重网上的交易率。

有人曾经说过电子商务会取代中间商,这种观点不是很正确,电子商务发展不会消除中间商,它对流通领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会使直销变得更加容易,但中间环节必须在新的规划下重新定位,以便适应新的规则。如果中间商和中间环节不适应电子商务新的“游戏规则”,就会被淘汰。淘汰的是今天的中间商,而不是中间环节。

第7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商业;影响

1.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

1.1 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共同点

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都是在生活过程中用来实现商务交易和管理的过程,都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获得信息、做出购买决策、付款、售后服务等。都需要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对于商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来说,都要尽可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信息,来充实自己的进货渠道,都要进行支付。

1.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

电子商务将传统商业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传递方式利用网络整合,企业将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网、企业内部网,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员工、经销商及供应商连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经营优势。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虚拟化——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进行的买卖交易,交易双方从交易协商,谈判、签订合同到支付等都不需要当面进行,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完全虚拟化。

(2)交易成本低——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比如,距离远的,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就很低;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不需要中介商参与,减少了交易的相关环节;卖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介绍、宣传,避免了在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产品等大量费用;互联网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信息,使零库存生产和零库存销售成为可能;企业利用内部网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节省时间,并降低管理成本。

(3)交易效率高——传统贸易方式中,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信息、必须要求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得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4)交易透明化——买卖双方从交易的谈判、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

2.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方式的影响

传统商业模式是指一个生产出的产品、为产品提供服务和销售,及每一个参与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为企业创造的最终利润。在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办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传统商业模式下各种交易都是透明化的都是具体的实在交易因此也称之为有形市场。现在的沿街商铺,步行商业街等都是一种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模式中,交易前的准备、交易双方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的,双方信息的沟通具有快速和高效的特点,交易的协商是将书面单据变成了电子单据并且实现在网络上的传递,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协议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功能保证了交易双方所有的交易协商文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第三方授权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作为在执行过程产生纠纷的仲裁依据,资金的支付,电子商务中交易的资金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电子商务由销售商配合负责销售环节,制造商就不再起主导作用。可以实现零库存,大大降低成本。

201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比2011年底提升了3.8%,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手机网民4.2亿,年增长率为18.1%,网民中使用手机的比例继续提升,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是手机网民规模与整体PC网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图1所示)。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到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在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迅速的增长势头,2012全年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2011年,增长率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量是上年年底的2.36倍。

总体来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延续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在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当前,居民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而网络零售更是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保持快速扩张的同时,市场结构也进入加速优化期,电商企业间展开平台化、开放化战略,企业间呈现竞合态势。

2.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生产和销售分离式流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设计者、制造商、服务商、批发商、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交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外,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对众多商品进行比较,从而有更多的选择和购买机会。再者,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网络全球化,一旦企业产品在网上公布便可被全世界的消费者知道且具有统一示范效应。同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的还有消费理念和消费时尚。因此,如果传统商业不改变其营销方式,电子商务企业就会逐步蚕食传统商业的领地。

2.3 电子商务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传统商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流程一般是到消费场所挑选、试用、购买。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价值,还包括在购买过程中耗费的体力、精力、交易时间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另外,还有实体店铺的房租费,水电费等。

传统商务就是用户可以利用电话、传真、信函和传统媒体来实现商务交易和管理过程。用户能够通过传统手段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获得营销信息、接收订货信息、做出购买决策、支付款项、客户服务支持等。这种手段具有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双方心里距离远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成本体系:

(1)接入成本。这种成本是企业为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所发生的成本,是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具有基础意义的成本。这种成本一旦发生,就是一种沉没成本,它不管后来方案如何变化,都是固定不变的。

(2)购置、维护硬件和软件所发生的成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如电子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和网络等作为载体;也必须具备相关的电子商务软件,才能完成其功能。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以后,必须对硬件和软件加以日常维护,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3)系统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电子商务系统以后,还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建立相关的机构,具体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这些人员在招聘的时候需要花费选择成本,进入到企业后还要对其加以教育培训,需要支付其工资。

(4)交易成本。企业在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与其他企业发生商务活动要发生成本。

(5)电子商务系统的保护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企业间信息的共享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都有自己的专有技术和信息。相应地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在电子商务时代,商家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成本、筛选、和获取更多的信息,使更多的消费者知晓并了解产品。在营销过程中,产品从研发生产直至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期间复杂的步骤将一一简化,商家可以在此营销环节中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更多的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上,集中精力改善内部管理等。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仅仅包括产品的价值、上网的费用以及挑选时所耗费的精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2.4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对市场变化的影响

在传统商业模式中,产品从研发、制造到宣传、销售都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且一般传统商业模式的人员编制级别较多,对于市场产生的变化反应慢。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身处第一现场的首先要往上报,在上报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信息漏报、误报等,但相关决策员却并不知晓,还会就此信息进行商量,待做决定后,再层层传达。因此信息传递速度慢且不全面,导致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并有误导,这也成为制约传统商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2.5 电子商务对市场变化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中,员工编制精简趋于扁平化,中间的管理员、辅助人员、边缘工作员较少。由于信息传递层级减少,信息遗漏较少,这样既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又能使其对市场产生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3.结语

本文讨论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将对自身固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许多传统商业也在创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购物,为企业开辟新的营销模式。尽管如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还有许多没有发现的地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冬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6.

[2]王雪.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

[3]宋安成.电子商务时代下商业地产的危机[J].上海房地,2012,7.

[4]孙萍.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实践价值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第8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一、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

(一)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不再允许我们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去慢慢欣赏电影。大众所需求的再也不是单一被动的接受广告传播,而是需要更具文化价值与艺术氛围的微电影观影感受。

1、潜在的商业利益。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的最大不同在于微电影广告是运用产品营销和文化传播并进方式,创造出新的利益链条,微电影广告更具创新与活力,“老陈旧”传统广告即临被淘汰的险境。“微电影广告在故事情节的新颖趣味上给人强烈吸引力,如《把乐带回家》益达的《酸甜苦辣》人们在享受电影时又接受了品牌的理念,这使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1]

2、广泛的参与度。纵观近两年来投放市场的商业微电影广告,不难发现微电影广告中的共同特点,故事题材的选取大多来源于普通大众生活,既没有繁琐的编剧也无需专业的影视制作,这个优势条件,让微电影的创作和交流环境更自由。[2]不论参演还是制作,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广泛参与到微电影广告创作中来,不仅给大众一个情感表达平台,更是通过这样自由的创作模式,吸引越来越多有思想,敢表达的专业人才。想要达到更广泛的广告传播目的,让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只有通过他们对故事情感不同理解创造出具有多重文化色彩的微电影广告,才能吸引更多影迷与消费者引起情感共鸣。

3、自由的发展空间。商业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传统影视广告片,在中国市场影视审查机制下,商业微电影选择了拥有海量存储空间的网络。宽松的审查标准,大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微电影广告避免了严苛的审查机制,让微电影的传播形式更自由,语言表达更多样化。

(二)中国微电影广告发展现状

对于导演来说,做电影风险大、制作审批过程繁琐,而且在做电影时很多个人思想情感,想融入片中又因各类现实原因被省略,无论追求商业回报,还是展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导演都有自我表达的愿望。微电影广告恰巧可以满足这一点,微电影广告与纯粹的微电影还是存在这本质区别。“微电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产品,将发展成电影的替代品,成为情感宣泄的新方式。而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服务于商业广告后的新生产物,更多的是制作广告,传播广告。”[3]

1、明星参与造势。微电影广告自身特点决定了他的娱乐性质,还有与大众的互动中带有参与感,加上日益浓厚的艺术气息,让微电影从草根娱乐进入了时尚文化圈。这吸引了更多的明星和导演投身于微电影行业。廉价的制作成本,广泛的投放渠道,以及多元化的收益空间,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从几位当红影星参演的《把乐带回家》到姜文的《看球记》以及黄渤的《特殊服务》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网络点击量过千万。这些都证明了明星投资微电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将微电影广告创作改造为大众娱乐的新宠,更多的成为一种专属于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的新思路。”[4]

2、社会现实聚焦。目前投放市场的微电影很多是对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矛盾关系进行集中表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就业问题、婚姻问题等。而且越现实的问题越热门,就越能成为广告选择表现广告主题的题材。

3、网络平台推广。通过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平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价值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优酷在09年已开创原创、拍客等新平台。在此之后邀请社会各界微电影视频短剧片爱好者,在优酷所提供的条件下,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并上传到优酷视频网站,由网民进行评选,优胜者可继而争夺下一届比赛乃至全国范围的原创比赛。微时代正式到来,为更多的年轻新锐导演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家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挖掘更多新演员,新编剧等。

二、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一)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

1、互动艺术。“微电影广告中互动艺术是指在观众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在观看中感动,在情节中理解,在感受中会意,主动接受广告信息,这正是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所在。”[5]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恰恰是广告理念恰到好处的融入电影每一个细节,在电影和广告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深入这部电影的主题,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广告,例如《在一起更超级》这部微电影它是为英特尔品牌量身定做,商家仅用几万元的制作费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广告片取得了这样的成功是由于微电影的互动魅力,它成功运用了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在微电影中始终以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情侣各自的爱好做比较为核心,所有的故事围绕PC平板展开,爱好不同却依然能在一起,深深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并与受众产生了共鸣。

2、创意艺术。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艺术是微电影广告艺术价值的最核心部分,要体现整个故事的趣味和新颖,要想使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感,当然少不了创意,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它能使整个故事富含与众不同的韵味。微电影广告需要一个完整的叙事构架,不俗套的故事情节要丰富主题,另外微电影广告体现在它的“微”字,简短的时间让观众体会到它的精髓,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在整个剧本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艺术价值,故事情节是微电影广告艺术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3、人文艺术。微电影是艺术,而微电影广告也是艺术的一种,人文艺术让微电影富有更多人情味儿、更接地气;由康师傅出品的《红包篇》从留守女孩期盼父母回家送雪人当新年礼物,快递员温暖的举动,让人泪奔,整个故事充满着浓浓人文关怀让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艺术的美感,既符合微电影广告的艺术商业价值,又传递了艺术价值。

(二)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

1、企业价值。微电影与广告联姻,让微电影穿上了商业特性的外衣,微电影广告集中了电影的各种技术手段:拍摄技巧,画面色彩,拍摄手法,赋予广告新的活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成功接受了品牌的信息。“微电影”将企业品牌产品的诉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比传统的电视广告更有吸引力,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反映市场,投资者将按照生产成本的各种指数分配,以微电影的方式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广载体,是现下众多企业推崇的不二选择。“要想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品牌思想传递给观众除了精彩的内容,还有必不可少的商业运作环境。”[6]

2、广告制作商价值。对于广告商而言,一直苦于找不到新的营销手段的困境,微电影广告为广告公司带来了春天,制作周期短,发行制作成本比较低廉,资金回笼快,通过点击量创造价值从中得到的效益不可估量,这让广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把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

第9篇: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

[关键词]医药商业企业 战略联盟 路径选择 分散竞争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27—01

近年来,为应对外资医药零售业进入及适应自身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国医药商业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商商、工商结盟浪潮。而要组建医药商业战略联盟,首要问题是路径的选择。包括联盟对象的选择,联盟方式的选择,联盟的纽带等等。

一、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现状

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时期,国家缺乏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人条件的限制,加上药政权与药事权的分离,地方保护政策等多种原因促使大量医药批发企业产生并生存了下来。导致我国医药批发商业行业存着诸多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目前我国医药市场结构是过度的分散竞争状态。中国医药商业的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对我国医药经济的运行效率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商业模式仍占较大的市场份额;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二、三级批发网络传统医药商业模式仍为主流。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和技术的升级,医药行业物流链现在趋向于逐渐缩短,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二、三级批发网络无疑不适应这样的趋势。市场要求中间环节必须缩短,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也能从客观上实现药价的降低。

(2)企业数量过多,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导致市场无序现象频频发生。目前我国仍具有医药批发资格的企业7000多家,加上很多挂靠借壳经营的私人药贩(公司)将更多。美国是医药事业发达的国家,其零售药店只有5万多家,批发企业经过兼并重组也已减少到了现在的70多家。与之高度规模化相比,我国医药流通组织结构显得不甚合理。数量虽多,却是鱼龙混杂。

(3)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生产批量,企业至少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水平。在一定阶段内,由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分散竞争条件下,将使达到起始经济规模的医药批发商业企业比重下降,同时又可能压缩原本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市场份额,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使那些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成为某些局部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从而导致整个医药产业规模经济水平的下降,造成整体行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整体提高。

(4)企业恶性竞争。在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进入、退出不对称,表现为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目前医药商业行业内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能力(资源闲置),相关成本难以分摊,为维持生存或是为了维持生存所需的现金流,企业之间竞相降价以削减库存、加速流通,造成销量“越来越大”亏损也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5)发展失衡化,从区域分布来看,20006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企业营业额的50%;而西部地区8省营业额只占7%。

(6)商业经营的支撑能力亟待提高。在医药商业企业快速扩张中,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供应没有规范,作业没有标准,物流配送网点不足,加盟商管理不到位,商圈拓点成本过高,品牌发展策略模糊,专业人才仍较缺乏。

二、医药商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必然性

1.医药商业战略联盟是应对挑战的必然结果

我国医药商业面临的竞争态势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效率低,企业间存在着恶性降价竞争。另一方面,外国知名医药商业企业的进入,其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给本土医药商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2.医药商业组建战略联盟可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借助与联盟内企业的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企业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并带来不同企业文化的协同创造效应。战略联盟与传统的全球一体化内部生产战略与金字塔式传统的全球一体化内部生产战略和金字塔式管理组织相比,除了具有更为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还能照顾到不同客户的偏好和差异性,有利于开辟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与速度以避免单个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盲目性和因孤军作战引起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风险。与此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在相当大的规模和多个行业进行全球生产的要求,以实现最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能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建立战略联盟是实现规模经营并产生范围经济效果的重要途径。

(3)防止竞争过度。随着大企业市场渗透力度的加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一定容量的市场分割最终会在大企业之间告一段落。这时,如果大企业间继续展开恶性竞争,不仅降低各自的盈利水平,而且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因此,为避免丧失企业的未来竞争地位,避免在诸如竞争、成本、特许及贸易等方面引发纠纷,企业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合作,可以理顺市场、共同维护竞争秩序。

三、医药商业企业战略联盟的路径选择

1.医药商业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战略联盟不仅包括了股权合资企业,还包含了涉及到生产、营销、分销、R&D的非股权协议。在战略联盟的分类上,根据联盟成员之间的依赖程度,广义的战略联盟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