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院医保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健全了应急工作组织体系
2017年,我院以三甲医院复审暨大型医院巡查为契机,再次调整了应急领导组织,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领导和决策、审定医院应急预案、确定安全生产的应急处置指导方案、统一协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资源等工作。应急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此外,还调整了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及专家组职责分工,做到职责清晰。
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我院建立了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应急管理、治疗专家组进行及时调整。能快速实现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形成应对合力,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三、开展卫生应急相关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结合往年传染病等疫情特点,我院针对各类传染病开展了专项培训达7次,采取专题培训,辅以情景模拟、预案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现场处置培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参与培训的医务及工勤人员约千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应急意识,提高全院应急处置能力与水平。
四、开展卫生应急演练
2017年度,我院根据年度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开展了4
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强化了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增强了紧急医疗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五、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物资储备台账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院参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结合我院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做好必要的装备配置和一定数量的物资储备,根据物资归口管理,责任到科室,提升医院整体应急能力。
六、按时落实、反馈应急管理工作文件、通知精神
我院按照市应急工作统一部署,按时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应急管理文件精神。2017年,我院参与了多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患者应急救治等,做到了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救治经过与病人情况,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此外,全年未接到一起关于卫生应急工作的群众投诉。
2017年,我院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 全院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
二、 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
三、 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需要加强。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医疗的公益性质,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不断改进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三级服务网络趋于完善。2011年,市政府全额出资重新组建了乡镇卫生院,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目前,全市有市级医疗机构2家,乡镇级卫生院30家,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35家。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范围不断延伸,群众的就医保健需求得到基本保障。
(二)医疗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市政府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和条件。2011年以来,投入517.4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外部环境整修,添置更新必备的医疗设备;投入32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目前,市级医院拥有的先进诊疗设备居市前列,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有所改善,村卫生室普遍配备了基本的诊疗器械。
(三)医卫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一是充实工作力量。通过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限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2011年以来,组织多场招聘活动,共引进了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委托高校举办卫生系统干部培训班、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推行市级医疗单位与基层卫生院对口帮扶制度等,不断提升医卫人员工作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医卫人员3334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占49%。
二、主要问题
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虽然不断健全和改进,但离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需求,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医疗卫生机构布点不尽合理。从全市看,高等级医院集中在城区和西南部地区。如城区有3家二级以上的医院,1家二级医院位于镇,1家正在创建二级的医院在悦来镇,而东北部地区缺乏一家二级以上的医院。调查中发现,东北部地区部分群众就医距离最近的二级医疗机构20公里左右,给辖区内群众重特大疾病医治带来诸多不便。从城区看,医疗机构布局相对集中,2家市级医院都在老城区,而常住人口约8万人的新城区仅有1家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满足辖区内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从农村看,按照乡镇卫生院布局和资源整合方案,现有乡镇卫生院将被合并成14家,另设14个门诊部作为补充。因门诊部只能进行普通常规检查和配药、挂水等服务,无法施行乡镇卫生院的急诊救治、预防接种等功能,部分区域的群众就医保健将面临新困难。如万年镇卫生院并入悦来镇卫生院后,当地群众到悦来镇卫生院的路程长约14公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总体而言,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而我市73.8%人口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不匹配。硬件配置方面:48.2%的床位集中在市级医院,城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5.53张,而农村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仅为1.55张。高精尖医疗仪器设备基本集中在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简陋,设备配备落后。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由于收归公有前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虽在重新收归公有后进行了改造,但整体形象提升不明显。如正余镇卫生院屋顶渗漏,室内墙面潮湿且霉斑丛生,医疗仪器严重老化,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三阳镇卫生院门诊、住院部条件简陋,无呼叫系统、无中心吸氧、无无障碍设施,与省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的要求相差甚远。软件配置方面:全市50%以上的医卫人员在市级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员60%以上在市级医院,城乡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分别为3.74人和1.18人,城区明显高于农村。基层医卫队伍呈现“三低”:一是学历低。乡镇卫生院医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8.4%;村卫生室队伍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6.3%,小学毕业的占38.3%。二是职称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卫队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只有36.7%。三是能力低。村卫生室队伍中,41.7%的村医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乡村医生不会使用电脑,无法进行新农合现场结算,难以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大量工作。
(三)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差异较大。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水平较低,群众更倾向于到市级医院就诊,导致市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清淡,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据统计,市级医院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占了全市诊疗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了111.4%,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处于满负荷状态,影响了市级医院对疑难复杂病种研究和建设“名院”、“名科”工作,难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使用率仅为26.5%和22.9%,个别医院业务收入不断萎缩,运转艰难。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技术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长远,科学编制医疗卫生资源整合规划。市政府要顺应人民群众追求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根据全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尽快编制完善医疗卫生资源整合规划,全方位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要针对全市优质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按照区域覆盖、方便就医、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增量、调整存量,重点要谋划好乡镇卫生院资源整合工作,科学确定二级以上等级医院的布点,确保每个建制镇建设一所省级示范卫生院,并根据群众的就医习惯,保留部分原乡镇卫生院作为其分院进行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发挥优势,放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效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做强龙头医院,做精专科医院”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能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一要建立市级综合医疗中心。加快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步伐,建设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专科特色突出、功能配套齐全、服务水平一流、集聚辐射作用明显的发展平台,打造全省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二要建立中医药诊治中心。大力推进市中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使其成为全市的中医药诊治中心。要在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中医药专科,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辐射能力。
(三)多管齐下,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一要改进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市政府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新建、改造等途径,力争在2年时间内创建9家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为群众提供舒心、优质的就医场所。结合“健康村”、“卫生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硬件配置水平,充分发挥其“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功能。二要培大扶强基层医卫队伍。要引得进人才。适时调整基层人事招聘政策,适度扩大招录范围,降低招录学历要求,确保基层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储备。要留得住人才。通过环境改善、待遇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确保大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安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要培养好人才。一方面,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进修、鼓励自学等方式,加强基层医卫人员专业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市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通过下派技术骨干、接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修等,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市委市政府对新农合工作高度重视,将此列入20*年承诺为农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专门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将新农合工作列为重要工作目标,成立由县(市)区长为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目前,全市新农合监管队伍共核定行政编制32名,人员已基本调整到位,经费得到初步解决,机构建设及办公条件明显加强,人员素质整体较高。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农合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而实施的一项新的政策,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才能使广大农民接受参与。各县(市)区将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版画、电视台新闻播报、受益群众献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宣传。在宣传中,不仅注重对参合农民的宣传,也开展对各乡镇村基层干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等宣传,使其了解政策,掌握方法。其中,*县拨付了20万的宣传经费,精心编发了《*县新农合宣传手册》17万本;偃师市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并要求干部做到“脑勤、嘴勤、腿勤”,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真正达到实效。
(三)规范补助报销制度,严格落实补助政策
市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通过加强新农合专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健全计算机管理网络,完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举措,提高了补助服务的准确率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基金财务制度,强化基金管理,落实大额补助公示制度,定期开展经办机构或补助业务承办机构内部稽核、行政稽查、年度审计、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监管,不断规范新农合补助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偃师市还制定了“十公开”和“六道关”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补助政策。
(四)加强对定点医院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为保证参合农民的利益,各级卫生部门对定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对定点医院进行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建立协议约束机制和考评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和协议约束。二是通过在定点医院全面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推行医院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目录外药品与不予补助诊疗服务项目使用告知、签字制度等措施。
(五)统一补助标准,强化县区监管责任
一是在全市统一了新农合补助报销范围和补助标准,提前执行了提高筹资标准后的新补助政策,使参合农民提前得到了实惠,并享受到统一、公平、均等的新农合补助政策,补助标准由去年的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封顶线由去年的一万提高到三万元,都有了大幅提高。二是进一步强化县区的监管责任,在全省开创性的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共担基金风险的机制,妥善解决了透支县(市)区新农合补助的财政保底问题,保证新农合补助政策的及时、足额对付。
(六)简化就医补助流程,全面落实即时补助措施
各级卫生部门针对参合农民反映突出的就医补助不便,转诊手续烦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试点方案,健全补助服务体系,开展定点医院直补,落实即时补助措施,尽可能方便参合农民。一是采用外建定点医院代为补助、开展远程补助服务等措施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就医补助不便的问题,*、*两县分别在*、*外建了新农合定点医院。二是建立了市内各级定点医院直补制度,落实了即时补助措施,使参合农民在全市各级定点医院出院当日即能享受到补助服务。三是完善了新农合就医转诊制度,推行了县(市)区内一证通就医制度、邻近乡镇就近择医备案制度、急危重症就近就医备案制度、疑难重症直接转诊制度,并在城市区开展了自主择医试点。四是在新增试点县区组建了8个新农合补助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补助服务站和75个县区级定点医院补助窗口,形成了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和定点医院的新农合补助服务体系。嵩县还建立了乡村医保员制度,通过加强培训,使其不仅成为了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员,而且还是住院补助的服务员,为群众就医补偿提供全程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参合热情进一步高涨,参合率显著提高。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的积极工作,新农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20*年全市参合农民460.5万人,比上年多32万人,参合率达97.4%,高出上年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近5个百分点,其中有10个县(市)区的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嵩县的参合率更是达到了99.7%以上。全市共筹集资金4.14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684亿元,资助特困人口参合资金185.5万元。
(二)改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和健康意识。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一些农民过去觉得可看可不看的病现在看了,过去不想或者放弃治疗的现在敢住院治疗了,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就医观念,不再“小病拖、大病扛”。
(三)广大农民看病更加方便,就医需求得到明显释放,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显著改善。在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个医院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医院的走廊上都摆上了病床,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的工作,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医患矛盾明显减少。据嵩县卫生部门统计,20*年度的住院率为2.71%,20*年度的住院率为4.66%,提高了1.95个百分点;20*年的住院人次为13053人次,20*年为22544人次,增长1.73倍。
(四)监管到位,制度运行平稳。一是通过定期稽查和审计、大额补助公示等制度,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20*年,市县两级管理部门共开展专项检查116次,查处6起较大违规案件,追回违规补助资金15.6万余元,并对1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对新安、宜阳等4个老试点县开展了专项审计,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规补助情况,有力的维护了补助政策的严肃性和参合农民的权益。二是通过定期考核和落实一日清单制加强了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了定点医院的价格管理和收费行为,杜绝了串换药品、变通诊疗服务项目等现象,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保证了基金安全。目前,全市261家定点医院全部落实了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五)村卫生所建设稳步推进,条件初步改善,村医水平有所提高,为广大农民就近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通过市政府及卫生、财政部门积极争取省建设资金,在各县(市)区的积极努力下,截至20*年年底,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905所,占全市行政村的30.3%;投入资金159.32万元,培训乡村医生9550人次。*县还为755名村医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合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全面。在以往的宣传中,只注重对新农合医疗制度优越性的宣传,使部分农民产生了自利受惠心理,忽视了其互助共济性质的宣传。同时,对住院登记、报销程序、新农合药物目录等宣传不够全面,给群众办理补偿手续时带来不便,产生埋怨情绪。
(二)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陈旧,人才匮乏,难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技术服务;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滞后,建设资金投入较少,进度较慢,建设标准较低。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有1849个村卫生所达不到《*省村卫生所(室)基本标准》,占总数的67.1%,还有一定数量的行政村没有卫生所。
(三)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紧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农合的深入人心,广大群众的就医愿望得到了充分释放,造成许多医院人满为患,医患比例失调,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仍很难满足需求,势必影响其服务质量。
(四)关于两种运行模式的问题。代表们认为,在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补助业务和基金管理的管办分离模式中,保险公司只承办核补业务,由财政承担基金透支的保底责任。随着新农合补助资金的提高,若按原委托管理费用比例,政府将增加委托服务的行政成本。
(五)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要切实改进加强。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在新农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由于新农合人数众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差错多,给参合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由于信息传递速度慢,上下不能及时沟通了解,增加了对基金监管的难度。
(六)新农合药物目录及诊疗手段的范围过小。一些医院及群众反映,一些比较常见和便宜的药物不在目录之内,为医院及群众带来不便。
四、几点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更加深入、全面,更加注重对新农合制度的互济共质的宣传,更加注重对政策细节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努力增强农民参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继续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就近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关于村医待遇问题,建议市政府借鉴外省市及郑州市的成功做法,予以妥善解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基层一定的倾斜;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积极探索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解决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同时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县、乡医院与市里大医院挂钩,从大医院选派一些优秀的年轻医生和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建议政府适当降低管理费用比例,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或调整委托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和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五)建议市政府及卫生部门加大调研力度,认真总结,汲取借鉴外地成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完善新农合的运行体制,加强政府监管,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逐步探索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