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有关战争的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战争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战争的名言

第1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1、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3、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4、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2、讲述生活则声音没有不和谐的。——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

3、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4、没有那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的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Carus,Paul

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国作家 雨果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歌与诗是对天生和谐的姐妹。——英国诗人 弥尔顿

7、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8、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

9、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10、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11、青春似一日之晨,它冰清玉洁,充满着遐想与和谐。——法国作家 夏多布里昂

12、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13、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英国诗人 雪莱

14、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罗曼·罗兰

15、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1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17、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18、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19、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

第3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一、有效地进行文本交流,在课堂中培养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发问、让他们争论、让他们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气氛。

例如,在教学《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一文时,我设计的话题是:从前的小村庄怎么美丽?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小村庄又是怎样的贫瘠?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一下,并结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孩子们说说对环保的建议。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我让学生以医生和小男孩的身份对话,怎样用语言打动对方呢?学生分别以自身的经验进行了尝试。教学《丰碑》时,我问学生,当将军知道眼前这位冻死的战士是军需处长时,他会怎样?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想一想、说一说。课堂中的巧妙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当学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悠扬的乐曲,听着我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时圆明园昔日的风光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想象中感受着圆明园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当学生学到这些美景陡然间被毁灭时,巨大的反差使他们争着诉说内心的感受,这时就使“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了。

其次,多媒体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形象直观,可以让情境再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例如,教学以“谈谈战争”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有关战争场面的图片,学生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这时,学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愤,争着控诉战争的罪恶和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无限向往。

另外,把表演、游戏等引进课堂,同样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即时把握特定口语交际素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口语交际最好的素材,教师如果能将这些素材整合利用好,无论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经验的激活,还是交际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显著成效。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很多,有拔河、跳绳、做操等,学生不可能对每个项目都印象深刻,但一定有一两项关乎集体荣誉的项目让他们激动,比如集体跳长绳、拔河等。即时选择学生体验最深、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来组织口语交际,很容易就能营造出一种交流的语境。例如,我校举行了传统的足球比赛,学生无论从准备、练习到比赛都兴致勃勃,充满激情,每人都有一肚子的话,此时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是急于表达,急于交流,急于与人分享。因此我及时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学生们情绪高涨,连平日里最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说了很多,效果非常好。

四、拓宽语言积累,让学生能在快乐中进行口语交际

第4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由于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到了五代,人们就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来代替桃符。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明代,才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用红纸写的春联。入清以后,对联曾盛极一时。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持着贴对联的风俗。

由于对联的起源与近体诗有关,所以近体诗当中的对句也可看成是对联,因此有人说对联是可以张贴的诗。

二、对联的基本特征

要想学会对对联,就要在了解对联的一些声律启蒙知识的同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当然,也有为了造成某种特殊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的对联。死后,当时有位四川文人给他写了副挽联:“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作者是想要造成一种特殊效果,即“对不住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相等的对联是极个别的,在考试时我们不能效法。

2.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古人所说的虚对虚,实对实。

3. 平仄相反,仄起平收。“仄起平收”是对联的传统习惯,读起来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也是判定一副对联谁是上、下联的最简捷方法。

4. 要内容相关,但不重复。内容相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上下联内容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例如,在做2004年高考题时,有位同学给“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这个上联对了这样一个下联“禽不如兽不如禽兽不如”,别的不论,这上下联的内容和格调来说就难以合拍,没有一个明确的积极向上的主题,像这样对出的对联是不会得分的。对联的立意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中心必须明确且是积极向上的,这一点较难把握,希望同学们予以注意。

5. 上、下联不要重复用字。就是上联用过的字,下联就不要再用了。此外,张贴的对联,传统做法是直写竖贴,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的书写顺序也是自右而左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学习对联的基本方法

1. 要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有很多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同学们随口就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这样的句子,读得多、背得多,本身就是一种对对子的练习。

2. 要多关注一些佳联、妙对。尤其是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像古代的王勃、苏轼、谢晋、纪晓岚、徐文长、郑板桥等,现代的蔡锷、郭沫若等都是对句的高手。从古至今名联佳对比比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你也会成为对句的高手。

3. 要多留心一些民间对联。例如,各种店铺门前贴的对联,还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家多留心,多记诵一些。所谓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向来是学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和方法。

第5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我的战友》一文时,考虑到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对战争的直观感受并不十分清晰。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当时身处烈火的艰难,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的电影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了烈士在就义前的那种坚持与痛苦,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五彩池》一课内容时,我没有直接讲解课文,而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五彩池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图片,学生纷纷惊诧五彩池仙境一般的美景,再加上配乐的渲染,学生迫切地想了解五彩池到底有何美妙之处。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课文展开得更加轻松形象了。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情境,既可以是一个视频资料,也可以是一段音乐作品,或是一首朗诵诗。对于剧情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小话剧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展现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从而让小学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二、通过目的激发,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应用文和常识性的文章,这些课文内容要相对枯燥一些,不太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但这部分内容又是不能省略的。对于这部分知识,笔者在讲课的时候采取了目的性导入的策略。在课堂开始之初,就给学生明确地指出了学习该课的目的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在讲解《给表妹的一封信》一文时,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该文采取了书信的写作方式,通过书信来反映主人公是如何逐步喜欢上邮递员这份工作的。大家在学习了该文以后,会深刻地感受到这名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通过该文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种重要的文体,即书信。书信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虽然书信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已较少使用,但是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书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诗人就曾经说过“家书抵万金”的名言。通过该文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写作规范。最后会给学生布置一封写信的作业。”这样,课堂展开的目的性就比较强,也较好地落实了三维教学的目标。

三、借道具导入,让课堂生动形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则不如乐之者”的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道具,让语文课程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展开。笔者曾看过一段讲课视频,讲课者是黄河边的一位教师,而他讲的课又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名教育同行在讲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提前装好的黄河水,同时又通过视频资料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区域的黄河水的颜色,让学生首先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对黄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身边的道具,比如在讲和水果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水果,这样学生自然觉得生动有趣,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第6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几个同学在卖命地嚷着,这或许在他们看来就是“制止武力”最有效的杀手锏了。然而,这样的叫喊在这一刻对两只狂怒的“狮子”来说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因而丝毫没有起到任何震慑的作用。他们依然怒目对视,扭打在一起,好像非要置对方于死地一般。我冲过去,大声喝道:“你们俩干什么呢?都给我住手!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呀!”

也许是被我@“虎啸”般的一声大吼吓住了,两只狂怒的“狮子”一下子温顺了不少,他们先是一愣,然后彼此怒目相对,再“哼”的一声极不情愿地松开了手,但那关公般红扑扑的脸庞以及火星直冒的双眼,简直就像是被西班牙斗牛士引逗发急的小公牛的表情。如果不及时处理,相信这场“战争”一触再发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得让他们首先把心静下来,否则很难达到切实有效的教育效果!”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片刻过后,我对他俩说:“你们现在都处于怒火中烧的状态,我现在也不想听你们解释什么,请你们到办公室隔壁的空教室坐下来,冷静一下,等大家心态平和了再来讨论这件事情!”

听我这么一说,他们的怒气都收敛了些,随即跟着我朝办公室隔壁的空教室走去。

5分钟过后,当我再去看时,只见他俩低头敛眉,面色如常……看来怒火基本消退,到了教育的最佳时机。可正当我准备跟他俩促膝谈心时,奈何上课铃响了,只好作罢,让他们先回教室。

“怎么办?”我的大脑开始快速地运转起来。

第三节课正好是班会课,我本想着组织学生讨论“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的,但转念一想,刚才所发生的一幕不正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吗?那何不将今天班会课的主题改为“我们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呢?同时,可以尝试着转移评价的权力,让孩子们结合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自我教育,这或许要比我的批评教育更显成效。

开始上课了,我首先引出讨论话题:“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人间最真的是亲情,人间最宝贵的是同学情。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今天我想请大家讨论讨论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当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呢?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班刚发生的事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马上热烈地讨论开了:

小奕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一日常规》中明文规定,小学生应该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他们俩总是违反规定,我觉得应该让他们背下《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一日常规》,然后认真反思,写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以让他们牢牢记住这一教训……”

这种裹着糖衣的“改造药”虽然也可以,但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还真不太容易。

小荣说:“我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要铲除田野里的杂草,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铲除人们灵魂里的杂草,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老师,我觉得如果他们俩有谦让美德的话,今天就不会打架了!所以,我认为应该罚他们找一些有关谦让的故事来读读,然后摘抄10条有关谦让的名言警句,并背诵……”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灵魂的感召!好家伙!这么一剂绿色 “文化熏染药”,真让我拍案叫绝!

玉霞说:“他们俩今天就是为了‘谁先倒水喝’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架的。哎,真是不值!都说‘退一步海阔天高,进一步刀山火海’。他们真是太冲动了,彼此又不是敌人,何必这么大动干戈呢……老师,您也别生气了,原谅他们吧!既然他们精力旺盛,我看您就让他们做几个俯卧撑得了……”

真是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好孩子,说得也有道理!

……

见讨论得差不多了,我趁势引导说:“刚才听了大家的肺腑之言,我觉得说得都挺有道理,下面我想听听我们两位当事人现在的想法!”

首先发言的是阿浩。他说:“都是我不好,太冲动,一心只想着先倒杯水喝了好出去玩,匆忙中撞了照耀。都说冲动是魔鬼,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这次我准备回家找些谦让的故事来读一读,然后抄写并背诵10条有关谦让的名言警句,以让自己牢记心中。在这里我先向照耀说声对不起!”

“我也不好,其实课间同学有点碰撞是很正常的事,我不应该跟阿浩斤斤计较。如果我不这样,这个课间我们本应玩得很开心的。我决心以后改掉这个坏毛病,请大家监督!今天我准备做10个俯卧撑以给自己一点警示……”还没等阿浩说完,照耀也站起来陈述了自己的想法。

班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俩则害羞地摸了摸头。

下课后,当我再去教室时,见他俩又凑在一起谈笑风生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次风波中,我试着转移教育评价的权力,让学生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人。通过同伴讲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来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从而自己生发出改变的意愿。

第7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2012年8月26日,第六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始举行。来自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266名大学生、高中生代表,与28名科学家——其中5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几位是沃尔夫奖等世界顶级科学奖获得者——探讨科学、交流对话。

我们中国代表团共有34名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大一、大二的理工科学生,还有5名来自全国重点高中的高中生,3名带队老师和1名领队。

除东道主以色列外,其他代表团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台北、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看得出来,除西亚地区的穆斯林国家派出代表团较少外,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很多的。

亚洲科学夏令营(Asian Science Camp,ASC)由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台湾大学特约讲座教授、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教授,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小柴昌俊教授,在2005年共同发起建立。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巴厘、日本筑波、印度孟买、韩国大田举办。不用说,亚洲科学夏令营得到了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增进亚太各国青年相互交流和理解,为促进青年科学人才的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六届亚洲科学夏令营由以色列外交部和希伯来大学共同主办,主题是“青年科学创造更好明天”(Young Science for the Future)。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当知识变得易于获取,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他鼓励青年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我们这些来自亚洲和大洋洲的大学生、高中生聚在一起,聆听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顶尖科学家有关科学前沿和个人科研经历的讲座。这些学术报告探讨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并特别强调了数学在其中的作用。讲座一共有40多场,分为所有学生一起听的和各组分别听的两种,每名学生能听的讲座大约有15场。

为我们做讲座和交流的5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分别是: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教授、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教授、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教授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

除学术讲座外,ASC的活动还包括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科技创意海报竞赛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为我们创造了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对话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听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关于数学与人类社会研究的讲座后,非常感兴趣,在提问环节就举手向他提问,可惜没有抽到我。讲座结束后学生们都围着教授,我想当面请教也没成功。但我没有死心,回国后将自己的思考和提问写成电子邮件发给他,到中国的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他长长的回信。罗伯特·奥曼教授已经82岁了,如此扶持后学,如此勤奋地工作,令我非常感动。他以身作则地向我传递了什么是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

主办方也为各国学生安排了参观游览耶路撒冷老城、雅法古城和特拉维夫的活动,但时间安排的很短,只有一天加一个晚上。

2 初步印象。我在ASC合作过的各国大学生、高中生

在ASC正式开始前,各国大学生们就已经开始交流了,因为组委会给每个代表建了Facebook小组。通过Facebook的交流,好几名大学生“提前”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有一名印度大学生,表现出研究物理的浓厚兴趣;有一名尼泊尔大学生也很爱思考。我和他们很谈得来。还有一名印度女大学生,对我研究的领域有了解,也很感兴趣,遗憾的是我没来得及和她深入交流。我们国内的大学生,因为都来自北京,除了线上交流,我们出发前还聚会过两次,讨论、吃饭都包括了。出发前,我们还去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听了一场为本届ASC专门举行的报告会。

除我之外,我所在的海报组还有3位大学生,分别来自印度、韩国、以色列。另有3位高中生,分别来自日本、泰国、以色列。我承认,我对几位高中生了解不多,不过对他们的特点也有第一印象,那位以色列高中生有点固执己见,总在试图说服我们,显得有些咄咄逗人;泰国高中生总是诚恳地承认自己不懂,还担心没能帮上什么忙,让我觉得他很可爱;日本高中生则近乎一言不发,显得安静被动。相比之下,大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更胜一筹,如那位韩国大学生总是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不成熟也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而那名以色列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我对我遇到的印度大学生印象不错,他们大都很积极,听讲座很认真,并积极提问。

回国后,我和在ASC认识的几个谈得来的外国大学生还保持着联系。

3 回国后的思考,我们的教育缺乏什么

ASC带给我的震撼、引起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我自己所接受的科学教育来说,我感到ASC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一定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本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这里忘掉的是具体的知识,而剩下的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人们在离开学校以后才能继续完善自己的认识。人类的认知是永远有发展的空间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真理,但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超越偏狭的认识去逼近它。

ASC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在意,通过特别的安排予以强化,如每场讲座后都有问答环节,而在整个ASC的闭幕式上,三个由学生对教授的讲座提出的问题获得“最佳问题奖”,这些问题都相当大胆,充满怀疑精神,而又并非胡搅蛮缠。可见,独立思考在这里受到了呵护和鼓励。

相比之下,中国教育在这方面十分薄弱,所以我们更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怀疑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科学判断的能力。

知识面的扩大也很重要。在这届ASC活动中,当代科学的交叉融合、许多科学家的跨界研究能力让我们大开眼界,如罗伯特·奥曼教授擅长博弈论,2005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是“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人类对冲突合作的理解”。在这次他所做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演讲中,他说,以前人们总是试图就某一地区的具体争端提出解决方案,但其实我们应该把战争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建立战争的一般模型,正如建立有关疾病的一般性理论从而战胜疾病一样。这样能使人们懂得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从而消灭战争。虽然这项研究的前景和效果难以预料,却很值得思考。

相比之下,高考制度和高中文理分科,是导致我们国内的高中生知识面狭窄的重要原因。过早的文理分科对个人完善十分不利。我们不应当认为自己学科以外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这样甚至可能使自己缺失一些重要的常识,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去了解不熟悉的领域。因为要高考,高考又是分数至上,学生学习的内容局限于考纲,学习的检验标准则是不断增强解题能力,而不是把精力用在拓展知识面和强化思维上。跟大学的知识量相比,中国的高中生三年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美国的教育就有所不同,就拿数学来说,虽然美国高中生的解题能力、计算能力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对数学这个学科的总体了解却更多。我翻过他们的中学课本,里面已经介绍了矩阵之类中国学生在大学才接触的概念。在我看来,对各学科的总体了解是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

对话

《课堂内外》高中版:知识重要还是想象重要?为什么?

徐微鸿:知识和想象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知识,想象不可能发生:没有想象,知识也不能继续发展。我对想象的定义,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推断另一种未知的东西。所以想象是一种探索,不光是诗情画意的事情。想象要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但与知识比较,想象更加重要,因为它推动知识的发展。

第8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教育思想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49-01

近段时间以来,笔者常读有关教育思想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也是有启发的。

对于20世纪世界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国内关注已久。自三校复员北返之后,研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思想的工作就一直进行着。学者们对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点:(1)通才教育;(2)教授治校;(3)学术自由;(4)爱国教育;(5)社会理想。

李硕豪以《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为题,探讨了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就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止于至善”,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专家次之。大学四年应该打下良好的知识面基础,文理兼通,融汇中西,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服务。邵明峰以《西南联合大学办学奇迹背后的原因探析》为题撰写论文,文中提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持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教授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教授治校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个亮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的一句名言影响了大学的模式,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周棉在《中国留学生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认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始终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学者、学生自由地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自由地研究知识,敢于挑战权威,学术方能进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持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各派学者,各派观点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学生自由开拓学术视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思想异常活跃。李宗建、魏强阐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把爱国教育作为第一教育理念。张伯苓把培育爱国精神,陶冶爱国情操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原则,并亲自制定“公能”校训,把“爱国为公”作为“公”的不争内容。张伯苓的爱国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深刻。李宗建、魏强详细提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中的社会理想教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社会理想教育是建立在深刻的现实反思和强烈的责任应当的个体觉悟的基础之上。这种社会理想教育体现在,一方面对于青年学生进行的立志教育,这种志向不再是旧道德规范因袭下的为了“扬名声、显父母”,而是现实国情下的为了国家之振兴、社会之进步和人民之幸福;另一方面,希望诉诸教育之力量,进行国民性的根本改造,最终实现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

国外研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美国学者易社强为例。易社强教授的《Lianda: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西南联合大学: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是研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巨著。在著作中,易教授主要研究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内容,抒发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的学术情怀和学术自由的氛围,描绘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的精神面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一个有着优良学术风气、学术氛围和良好社会声誉的世界名校。虽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当前教育思想的探索和完善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学生的培养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美术教学应首重基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讲究通才,不过早地给学生定位,美术教学也是这样。学生们的基础很重要,在奠定基础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定位主攻方向是国画、素面、油画等。要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基础,学生们一旦奠定好了基础,成绩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第二,重视品质教育,美术教学也是有品德要求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重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培养,美术教学要注重品德教育。学好美术绝对不是为了一幅国画或一幅油画能卖多少钱,学美术的初衷是为了反映美好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学美术的品质也是产生重视的,这一点做到了,广大学习美术的学生将会走得很远。

第三,美术源自内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讲究学术自由,其实学美术也与心境大有关系。一个人的一幅画往往反映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心境的培养,画自己内心深处的灵感,找好自己对于生活的灵魂深处的定位,这样的创作才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4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专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2]周本贞、高建国等著.守望大学精神[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第9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

商界人士所进行的洽谈,又称商务谈判,它是最重要的商务活动之一。洽谈的含义,是指在商务交往中,存在着某种关系有关各方,为了保持接触、建立联系、进行合作、达成交易、拟定协议、签署合同、要求索赔,或是为了处理争端、消除分歧,而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讲座与协商,以求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因洽谈而化学元素行的有关各方的会晤,便称为洽谈会。

按照常规,商务洽谈一向被视为一种利益之争,是有关各方为了争取或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寸步不让、寸土必争地进行了讨价还价。因此,在洽谈中,如欲“克敌制胜”,那就不可能不讲究洽谈的谋略。

与此同时,大家也应当看到,大凡正规、正式的洽谈,都是很注重礼仪的。绝大多数正式的商务洽谈,本身就是按照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既定的礼仪和程序进行的庄重的会晤。在商务洽谈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要讲谋略,又要讲礼仪。倘若只讲谋略而不讲礼仪,或是只讲礼仪而不讲谋略,都不会有助于洽谈的成功。

以下,将从商务礼仪,尤其是会议礼仪的角度,来具体讨论一下洽谈会的有关事项,即洽谈会礼仪。一般来说,洽谈会礼仪主要体现在洽谈的筹划与洽谈的方针等两大方面。它们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共同决定着洽谈会的成功。下面所介绍的洽谈会礼仪,主要涉及的便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洽谈的具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不管商界人士面对的是何种形式的洽谈,都有必要为此而充分作好准备,以求有备无患。

商界人士在为进行洽谈而着手准备时,重点要在技术性准备和礼仪性准备这两个方面,狠下一番功夫。

为商务洽谈而进行的技术性准备,是要求洽谈者们事先充分地掌握有关各方的状况,了解洽谈的“谋篇布局”,并就此而构思、酝酿正确的洽谈手法与洽谈策略。否则,商务人员在洽谈中就完全可能会是“两眼一抹黑”、目标不明、方法不当、顾此失彼、功败垂成。

商界人士在准备商务洽谈时,应当谨记如下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的原则。所谓客观的原则,意即在准备洽谈时,有关的商界人士所占有的资料要客观,决策时的态度也要客观。

占有资料要客观,是要求谈判者尽可能地取得真实而准确地资料,不要以道听途说或是对方有意散布的虚假情报,来作为自己决策时的依据。

决策时的态度要客观,是要求谈判者在决策时,态度要清醒而冷静,不要为感情所左右,或是意气用事。

第二,预审的原则。所谓预审的原则,含义有二:其一,是指准备洽谈的商界人士,应当对自己的谈判方案预先反复审核、精益求精;其二,是指准备洽谈的商界人士,应当将自己提出的谈判方案,预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士审查、批准。

虽说负责洽谈的商界人士拥有一定的授权、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或是“先斩后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洽谈者可以忘乎所以、一意孤行。在洽谈之前,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预审,既可以减少差错,又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方案更臻完美。

第三,自主的原则。所谓自主的原则,是指商界人士在准备洽谈时,以及在洽谈进行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在合乎规范与惯例前提下,力争“以我为中心”。

坚持自主的原则,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调动有关的商界人士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有所表现;二是可以争取主动权,或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洽谈中为自己争取到有利的位置。

第四,兼顾的原则。所谓兼顾的原则,是要求商界人士在准备洽谈时,以及在洽谈过程中,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替洽谈对手着想,主动为对方保留一定的利益。

有经验的商界人士都清楚,最理想的洽谈结局,不应当是“你死我活”、“鱼死网破”,而应当是有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照顾,亦即达成妥协。在洽谈中,为对手留下余地,不搞“赶尽杀绝”,不但有助于保持与对手的正常关系,而且会使商界同仁对自己刮目相看。

在技术上为洽谈进行准备的时候,洽谈者应当争取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洽谈者应当知己知彼。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这句至理名言,对洽谈者准备洽谈也有一定的教益。在洽谈之前,如能对对手有所了解,并就此有所准备,则在洽谈之中,洽谈者就能够扬长避短、避实就虚,“以我为长,击敌之短”,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洽谈对手的了解,应集中在如下方面:在洽谈对手中,谁是真正的决策者或负责人;洽谈对手的个人资讯、谈判风格和谈判经历;洽谈对手在政治、经济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背景情况;洽谈对手的谈判方案;洽谈对手的主要商务伙伴、对头,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演化;等等。

其次,洽谈者应当熟悉程序。谈判桌不比战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一套,对于洽谈来讲是行不通的。虽说洽谈的经验需要积累,但是因为洽谈事关重大,所以它往往是不允许人们视之为儿戏,不允许人们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仓促上阵:

从纯理上来讲,洽谈的过程是由“七部曲”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的。它们是指探询、准备、磋商、小结、再磋商、终结以及洽谈的重建等七个具体的步骤。在其中的每一个洽谈的具体步骤上,都有自己特殊的“起、承、转、合”,都有一系列的台前与幕后的准备工作要做,并且需要当事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

因此商界人士在准备洽谈时,一定要多下苦功夫,多作案头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精心细致地研究洽谈的常规程序及其灵活的变化,以便在洽谈之中,能够胸有成竹、处变不惊。

最后,洽谈者应当学习洽谈策略。商界人士在进行洽谈时,总的指导思想是平等、互利,但是这并不排斥努力捍卫或争取己方的利益。事实上,任何一方在洽谈中的成功,不仅要凭借实力,更要依靠对洽谈策略的灵活运用。

在商务洽谈中,对于诸如以弱为强、制造竞争、火上烧油、出奇制胜、利用时限、声东击西等策略,任何行家里手都不会不清楚,但是至为关键的“活学活用”,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而这一点,却正是商界人士自己必须做到的。

比如,在洽谈时,应当何时报价,就是一个策略性极强的大问题。如果想要先入为主、羸得主动权,那么率先出价是可行的。要是不明就里,指望以逸待劳,后发制人,那么则不妨后于对手报价。仅仅就此而论,单纯地讲先报价好,还是后报价对,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就事论事,才可以分出优劣。

洽谈的礼仪性准备,是要求洽谈者在安排或准备洽谈会时,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预备好洽谈的场所、布置好洽谈的场所、布置好洽谈的座次,并且以此来显示我方对于洽谈的郑重其事以及对于洽谈对象的尊重。

在准备洽谈时,礼仪性准备的收效虽然一时难以预料,但是它绝对必不可少。与技术性准备相比,它是同等重要的。

我方正式出席洽谈的人员,在仪表上,务必要有严格的要求和统一的规定。男士一律应当理发、剃须、吹头发、不准蓬头乱发,不准留胡子或留大鬓角。女士应选择端正、素雅的发型,并且化淡妆,但是不许可作过于摩登或超前的发型,不许可染彩色头发,不许可化艳妆,或使用香气过于浓烈的化妆品。

在仪表方面,最值得出席洽谈会的商界人士重视的是服装。完全可以这样讲:由于洽谈关系大局,所以商界人士在这种场合,理应穿着传统、简约、高雅、规范的最正式的礼仪服装。可能的话,男士应穿深色三件套西装和白衬衫、打素色或条纹式领带、配深色袜子和黑色系带皮鞋。女士则须穿深色西装套裙和白衬衫,配肉色长统或连裤式丝袜和黑色高跟或半高跟皮鞋。

有时,在谈判桌上,常常会面对这样一些人:男的穿夹克衫,牛仔裤、短袖衬衫、T恤衫,配旅游鞋或凉鞋;女的则穿紧身装、透视装、低胸装、露背装、超短装、牛仔装、运动装或休闲装,并深身上下戴满各式首饰,从耳垂一直“武装”到脚脖子。这身打扮的人,留他人的印象,不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不重视洽谈、自以为了不起,就是没有一点教养。

根据商务洽谈举行的地点的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客座洽谈、主座洽谈、客主座轮流洽谈以及第三地点洽谈。客座洽谈,即在洽谈对手所在地进行的洽谈。主座洽谈,即在我方所在地进行的洽谈。客主座轮流洽谈,即在洽谈双方所在地轮流进行的洽谈。第三地点洽谈,即在不属于洽谈双方任何一方的地点所进行的洽谈。

以上四种洽谈会地点的确定,应通过各方协商而定。倘若我方担任东道主,出面安排洽谈,一定要在各方面打好礼仪这张“王牌”。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其实在洽谈会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洽谈会的台前幕后,恰如其分地运用礼仪,迎送、款等、照顾对手,都可以赢得信赖,获得理解与尊重。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在洽谈会上主随客便,主应客求,与以“礼”服务实际上是一回事。

在洽谈会上,如果我方身为东道主,那么不仅应当布置好洽谈厅的环境,预备好相关的用品,而且应当特别重视礼仪性很强的座次问题。

只有在某些小规模洽谈会或预备性洽谈会的进行过程中,座次问题才可以不必拘泥。在举行正式洽谈会时,则对它不能不予以重视。因为它既是洽谈者对规范的尊重,也是洽谈者给予对手的礼遇。

举行双边洽谈时,应使用长桌子或椭圆形桌子。宾主应分坐于桌子两侧。若桌子横放,则面对正门的一方为上,应属于客方;肯对正门的一方为下,应属主方。若桌子竖放,则应以进门的方向为准,右侧为上,属于客方;左侧为下,属于主方。

在进行洽谈时,各方的主谈人员应在自己的一方居中而坐。其余人员则应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则,依照职位的高低自近而远地分别在主谈人员的两侧变坐。假如需要译员,则应安排其就座于仅次主谈人员的位置,即主谈人员之右。

举行多边洽谈时,为了避免失礼,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均以圆桌为洽谈桌来举行“圆桌会议”。这样一来,尊卑的界限就被淡化了。即便如此,在具体就座时,依旧讲究有关各方的与会人员尽量同时入场,同时就座。至少,主方人员也不应在客方人员之前就座。

在洽谈的一般过程中,双方人员的态度、心理、方式、手法等等,无不对洽谈构成重大的影响。

商务礼仪规定,商界人士在参加洽谈会时,首先要更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洽谈表现。这就是所谓洽谈的方针。谈判方针的核心,依旧是一如既往地要求洽谈者在庄严肃穆、剑拔弩张地洽谈会上,以礼待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具体来说,它又分为以下六点:

洽谈的第一点方针,是要礼敬对手。礼敬对手,就是要求洽谈者在洽谈会的整个过程中,要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如一地对自己的洽谈对手讲究礼貌,时时、处处、事事表现得对对方不失真诚的敬意。

在洽谈过程上,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都始终坚持礼敬对手,无疑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今后的进一步商务交往中,还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即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调查结果表明,在洽谈会中,能够面带微笑、态度友好、语言文明礼貌、举止彬彬有礼的人,有助于消除对手的反感、漠视和抵触心理。在洽谈桌上,保持“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有助于赢得对手的尊重与好感。

与此相反,假如在洽谈的过程中,举止粗鲁、态度刁蛮、表情冷漠、语言失礼,不知道尊重和体谅对手,则会大大加强对方的防卫性和攻击性,无形之中伤害或得罪对方,为自己不自觉地增添了阻力和障碍。

洽谈的第二点方针,是要依法办事。在商务洽谈中,利益是各方关注的核心。对任何一方来说,大家讲究的都是“趋利避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则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虽则如此,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既要为利益而争,更需谨记依法办事。

所谓在商务洽谈中应当依法办事,是要求商务人员自觉地树立法制思想,在洽谈的全部过程中,提倡法律至尊。洽谈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办事,惟其如此,才能确保通过洽谈所获得的既得利益。法盲作风、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目无法纪、都只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有一些人在实践中,喜欢在洽谈中附加人情世故。它如果是指注重处理与对手的人际关系,争取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与尊重,那么则是正确的。假若指的是要在洽谈中搞“人情公关”,即对对方吹吹打打,与对手称兄道弟,向对方施之以小恩小惠,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这是小农意识在作怪,而且无济于事。因为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任何有经验的商界人士,都是不会在洽谈会上让情感战胜理智的。在洽谈中,过多地附加人情,甚至以为此重点,实在是误入歧途。说到底,犯了这种错误的人,是没有法制观念,而且不懂得应当怎样做生意。

洽谈的第三点方针,是要平等协商。洽谈是什么?洽谈就是有关各方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讨价还价。由此可见,洽谈实际上是观点各异的各方经过种种努力,从而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或一致的过程。换言之,洽谈只会进行于观点各异的有关各方之间,所以假如离开了平等协商,成功的洽谈便难于设想。

在洽谈中要坚持平等协商,重要的是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求洽谈各方在地位上要平等一致、相互尊重。不允许仗势压人、以大欺小。如果在谈判的一开始有关各方在地位上便不平等,那么是很难达成让各方心悦诚服的协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洽谈各方在洽谈中要通过协商,即相互商量,求得谅解,而不是通过强制、欺骗,来达成一致。

在洽谈会上,要做到平等协商,就要以理服人。要进行洽谈,就要讲道理。要以理评理、无理找理、说理坚持一成不变。这样的话,就容易“自成一说”,说服对方。

洽谈的第四点方针,是要。有一位驰名世界的谈判大师说过:“所谓洽谈,就是一连串的不断地要求和一个又一个不断地妥协。”他的这句大白话,肯定会有助于商界人士深化对洽谈本质的理解。

在任何一次正常的洽谈中,都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和绝对的失败者。相反,有关各方通过洽谈,多多少少都会获得或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大家在某种程序上达到了妥协,彼此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经验的商务人员都清楚,有关各方既然同意坐下来进行洽谈,那么在洽谈桌上,就绝对不可以坚持“一口价”,一成不变,一意孤行。否则就是作茧自缚、自欺人人。原因十分简单,在洽谈桌上,有关的一切议题,都是大可一谈的。

在洽谈会上,妥协是通过有关各方的相互让步来实现的。所谓相互让步,意即有关各方均有所退让。但是这种相互让步,让不等于有关各方的对待让步。在实践中,真正的对等让步,总是难以作出的。在洽谈会上所达到的妥协,对当事的有关各方只要公平、合理、自愿,只要尽最大程序维护或争取了各自的利益,就是可以接受的。

洽谈的第五点方针,是要互利互惠。上述之所以反复地强调:最理想的洽谈结局,是有关各方达成了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妥协。说到底,就是要使有关各方通过洽谈,都能够互利互惠。

在商务交往中,洽谈一直被视为一种合作或为合作而进行的准备。因此一场商务谈判的最圆满的结局,应当是洽谈的所有参与方,都能各取所需,都取得了一定成功,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洽谈首先是讲究利益均沾、共同胜利的。如果把商务洽谈视之为“一次性买卖”,主张赢得越多越好,甚至要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争取以自己的大获全胜和对手的彻底失败,来作为洽谈会的最终结果,则必将危及与对方的进一步合作,并且使社会上对己方产生“心狠手辣”、“不能容人”的恶劣印象。

因此,商务人员在参加洽谈会时,必须争取的结局应当是既利己,又利人的。现代的商界社会,最讲究的是伙伴、对手之间同舟共济。既要讲竞争,又要讲合作。自己所获利的利益,不应当建立在有害对手或伙伴的基础上,而是应当彼此两利。对于这种商界的公德,商务人员在洽谈中务必应当遵守。

洽谈的第六点方针,是要人事分开。在洽谈会上,洽谈者在处理己方与对手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必须要作到人与事分离,各自分别而论。

在洽谈中,要将对手的人与事分开,是要求商界人士与对方相处时,务必要切记朋友归朋友、洽谈归洽谈,对于二者之间的界限不能混淆。

正确的认识,是应当在洽谈桌上,大家彼此对既定的目标都志在必得、义不容情。因此,既不能指望对手之中的老朋友能够“不忘旧情”,良心发现,对自己“手下留情”,或是“里通外国”,也不要责怪对方“见利忘义”,“不够朋友”、对自己“太黑”。

业已明言:商务洽谈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人与人的战争,因此商务人员对它应当就事论事,不要让自己对洽谈对手主观上的好恶,来妨碍自己解决现实问题。

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应当理解洽谈对手的处境,不要对对方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是一厢情愿地渴望对方向自己施舍或回报感情。

同理,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对“事”要严肃,对“人”要友好。对“事”不可以不争,对“人”不可以不敬。不然的话,商务人员要是在商务洽谈中“小不忍则乱大谋”,那可就怪不得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