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的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的趋势

第1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内容摘要: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已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的运输、仓储、生产、配送/分销及零售等环节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即利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智能化集成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以产品服务化的理念结合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更小的供给库规模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价值。

关键词:物联网 供应链管理 经济增长

物联网的定义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与网络连接起来,以便更加方便的识别和管理。物联网运作的基础是EPC编码,它是与现有EAN.UCC标识系统兼容,提供对物理对象惟一标识的一种编码。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在被运输物品出厂或出库之前贴上基于EPC编码制成的RFID 电子标签,在运输线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可以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物联网的独特技术优势及发展前景,使得中、美等世界各国逐渐提高对其关注度,相关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也陆续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及实践工作。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将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一些著名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物联网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研究物联网将如何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成为了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概念是指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管理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具体环节如图1。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将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供应链管理诚然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不容忽视的是,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且动态、多变,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

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的管理模式同单个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模式的矛盾。传统企业管理的立足点是单一企业,由于企业间信息缺乏交互性,导致在有业务关联的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具有排他性。这种供应链的分裂也导致了竞争关系的效力损失。

许多部门和企业未按照标准的字段、类型和长度建立商品信息数据库,从而影响了供应链成员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由于供应链缺乏足够的可视性,许多企业将本应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的信息,当作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的人为阻滞而中断,使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成为不可能。

由于供应链管理技术实施费用太大,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非标准化导致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软件在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供应链管理技术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为了应对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供应链成员之间常常建立动态联盟。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动态联盟的暂时性和非静态性,也导致无法建立稳定、统一的业绩标准,缺乏整体监控。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成为很多企业家与学者追求的目标。

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从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所依靠的两大载体(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上不难发现,每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的出现都能给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契机。因此,物联网的出现也将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并且为其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有效应用带来机遇。下文分别通过分析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几大环节的应用以论证其对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影响。

运输环节。在运输环节,通过对在途货物和车辆贴上EPC标签,在运输线上的检查点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使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实时了解到货物所处的位置、状态及预计到达时间,还可以合理调度在途车辆,最大限度提高车辆利用率。

仓储环节。在仓储环节,基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可保证企业对其库存实现高效管理。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使企业实时了解有关库存情况,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准确性。

生产环节。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EPC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在整个生产线上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并且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除此之外,EPC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使生产更加柔性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通过更新贴在商品上的EPC标签的信息,使管理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施精确的库存控制,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零售环节。在零售环节,通过利用配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可以有效地监控商品的流动情况,还能起到货物防盗的作用。当商品存货数量降到偏低水平时,还能实现适时补货,减少库存成本。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秤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的类型,并按该商品来计量、计价和打印小票。在商场出口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商标由读写器将整车货物一次性扫描,并能从顾客的结算卡上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这些操作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账流程,同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以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能否快速、及时的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可以预见,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将可以利用物联网,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达到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更加快速、及时的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二)以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缩小供给库规模

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如何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成员以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成为很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通过利用物联网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从而对供应链进行集成。物联网形势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优化还可以保证企业及时评估合作伙伴,并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企业,与其建立统一的业绩标准,更好的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供应链进行整体监控。

(三)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使供应链管理高度敏捷化和信息化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时了解生产状况,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使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化。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可以使得企业存货水平,特别是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水平不断降低,资产生产率不断提高。

(四)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集成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与产品生产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物联网被充分利用到供应链管理中后,企业可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通过在各个环节上实现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及追踪,保证企业能够提供尽可能高品质的产品。

(五)以产品服务化理念创建服务供应链

许多公司在完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把精力集中到了加强资本投入以及采购、物流和生产等上游流程上,却忽视了客户满意度、需求模式的变化等下游流程。面对客户需求模式的变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在保证采购、物流和生产等上游流程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监控商品流动情况,及时读取客户需求的变化,实施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切实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物联网形势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将呈现出利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智能化集成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以产品服务化的理念结合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更小的供给库规模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价值的发展趋势。

结论

虽然物联网离真正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还有很长时间,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降低成本、制定产业标准、研发核心技术等等问题,但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已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必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供应链管理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3.孔洪亮.EPC与“物联网”―引发供应链革命的导火索[J].中国标准化,2005,04

4.李波,洪涛.供应链管理(SCM)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Welbourne Evan, Battle Leilani, Cole Garret, Gould Kayla, Rector Kyle, Raymer Samuel, Balazinska Magdalena, Borriello Gaetano. Buil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ing RFID: The RFID ecosystem experience [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9(3)

6.Mulligan, Geof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ere now and coming soon[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10(1)

7.Melnyk, Steven A, Lummus, Rhonda R,Vokurka, Robert J, Burns, Laird J,Sandor, Joe. Mapping the futur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delphi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9(16)

作者简介:

王辉(1988.10-),男,浙江省临海市人;在读学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第2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恋爱是售后服务。

婚姻才是长期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爱情”。

一个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从产品营销到售后服务,从售后服务再到使对方成为你的长期客户的过程。当然这里面,你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这就相当于追求爱情一样,你必须经历泡妞,恋爱而后到达婚姻的过程,这其中你都要让你的意中人满意,然后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所以我们说客户不是上帝是----老婆!

拓展客户难,维持客户更难,经济越是不景气,客户资源就越是稀缺,于是客户关系管理越来越风靡。在过去客户关系管理给人的印象是一些高科技公司搞的一种与IT技术相关联的管理新理论,其炒作成分过多。但是从全球趋势来看,制造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穿上服务业的外衣。在这个客户稀缺的时代,什么才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对所有的企业而言,至少有一项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把一次性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把长期客户转化为终身忠诚客户。从恋爱走向婚姻. 而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从低价策略向注重长期客户关系管理转移

一、客户怎么不是上帝了?

客户就是上帝,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商业准则,例如:每一个进入商店的人都可以看到:“1、顾客永远是对的;2、顾客如果有错误,请参看第一条。”,你到处都会听到、看到、感觉到她的真谛,于是,大家就真的认为客户就是上帝了;其实,我想说:客户不是上帝,而是“老婆”。

我们的客户总是享受服务,并承诺给钱的人,所以对你有要求,有期望的,甚至不满、抱怨、牢骚、投诉等,然而上帝是无私的,是给予的、是宽广的、是平静的水,是丰富的海洋,是造物主,她不以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客户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情感为纽带的,然而,上帝已经超脱了人类,对喜怒哀乐已经没有感觉了;

客户可以按照双方的游戏规则来执行,必要是也可以破坏的,然而上帝是永恒的,是遵守自然界的规则,是不以他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所以,客户就是客户,是有意识形态的,有情感的、有客户关系发展的过程的;然而上帝是崇高的、唯一的、永恒的;也就是说---客户不是上帝!

我认为,客户是老婆!

理由之一: 客户要想老婆一样需要经营的;

一个男人与女人相互产生了吸引力,有了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组成了家庭。客户与我们成交犹如此一样;然而,往后的路怎么走,我们应该思考思考。此时,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如何经营一个婚姻,经营一个家庭,感情好的、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感情一般的、就只能凑合着生活,也许那一天发现自己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她就会移情别恋,投入他人怀抱,从此独孤求败,遗憾终生;也许,感情很差的,早就投入他人怀抱了。

所以,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客户就像结婚一样,也需要经营的。

理由之二:客户要想老婆一样需要建立忠诚,终生服务的;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有人仓促相识,草率结婚,结果总是凄凄凉凉;然而,既然是大事,为什么不考虑清楚呢?一旦,选择手拉手,就要长长久久,终生相守,相互建立越来越多的信任与忠诚,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守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相敬如宾,才能建立崇高的信任,培养相互的忠诚,彼此相互终生服务。

所以,生活都是一样,我们的客户也是一样,对待客户就像对待老婆一样,需要建立相互的忠诚,从而需要提供终生的服务。

综上所说,我认为,客户不是上帝,客户却是老婆!

二、客户是需要选择的

客户是老婆,老婆是需要选择的,客户也是需要选择的.选老婆不能选光吃饭不干活长的还丑的,肯定要选又聪明又漂亮又能干的.客户要选象达阪城的姑娘似的,温柔漂亮能干,嫁人还带着自己妹妹去的.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动物,企业的利润从客户处来。但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你的客户,永远都不可能让每一个潜在客户给你带来利润。企业必须面对选择客户这一课题。

2.1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客户

2.1.1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生产能力、人员、资金等任何时间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企业每增加一个客户,企业都需为这个客户占用一定量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客户量与其资源拥有量是成正比的,每个企业真正拥有的客户应是有限的。故而企业要有客户标准,选择性拥有客户,使其尽可能都是对企业有价值的客户。

2.1.2选择客户是企业定位的市场表现

有人说,企业定位就是把所有头发拨的只剩一根。也就是说,企业定位要特色鲜明,通过有特色的产品,选择特定群体的客户。即企业是通过选择客户彰现了企业的定位。

2.1.3选择客户体现了企业的品牌和尊严

劳斯莱斯成为世界公认的名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只卖给国家元首、皇室成员、绅士名流、商界富豪,对客户背景严加考证,而且不同客户类型车身颜色有别。正是这种选择客户的销售模式成就了劳斯莱斯车坛太上皇的地位、品牌。我们企业奉客户为上帝,似乎客户成为企业的主宰,企业都该归上帝支配了,其实成功的企业都否定了这一点,证明企业要独立自主,依靠自身,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即企业对客户一定要行使应有的选择权。

2.1.4选择客户才能拥有大客户、忠诚客户

冠军是在精英中选择再选择,最终留下来的没法淘汰的那个就是冠军。企业选择客户也是类似,当经一系列限制条件(如规模、资金、信誉、管理水平、技术实力等)选择后入围的客户肯定会珍惜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也清楚这些客户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企业的有限资源和精力就会偏重于他们。尤其是那些大客户。企业对待这些客户的措施应切实向关心客户需求、客户发展、客户利益转变,彼此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赢共成功。

2.2企业如何选择客户

2.2.1理想客户

理想客户,就是对企业而言,其终生价值大,占用企业销售资源少的客户。企业选择客户,就应选择理想客户。就象达阪城的姑娘,嫁人时不仅自己去,还带着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嫁妆,赶着马车去,企业的客户如果是这样的,是不是理想?

2.2.2选择标准

理想客户,对企业而言可能只是一种假想,是一种模型。企业在选择客户时,要结合自定的理想客户模型,再定出选择标准。也就是说,一个客户其终生价值或潜在价值的大与小,企业用什么衡量判断要有标准。客户的终生价值或潜在价值与客户的规模、经营状况、市场定位、需求方案、战略价值、及与本企业的合作倾向、关系、文化兼容性等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选择标准应包括这些指标:a.诚信度;b.经营能力;c.经济实力;d.经营地点;e.最大需求量;f.开发成本;g.与企业互动性;h.稳定成本。

2.2.3选择原则

企业选择客户首先要遵循客户的终生价值大于零的原则。要保证选定客户为企业带来效益。

其次,遵循有效管理原则。要保证所选客户能被业务员(部)有时间有精力有效果与之充分沟通、满意服务、规范合作、有效管理。

另外,遵循资源匹配原则。要保证选定客户的数量与企业资源相对等相匹配,使企业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创造尽可能多利润。

2.2.4选择策略

企业产品生产完后,就等一个“卖”字。卖到哪,卖给谁,就是界定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的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选择客户的过程。选择客户得讲策略,以求四两拔千斤,事半而功倍,我们常用的策略有如下五种。

a.捕鱼策略。选定一个目标市场,按企业即定的标准撒网,能捞上来的客户都算数。关键是在什么地方下网,网孔大小要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此策略尤其适用于初创企业。

b.采蘑菇策略。在所到市场优先只采大蘑菇,而将小蘑菇留给竞争对手。关键是企业有实力能攻下所到市场的大客户。此策略尤其适用于老牌大企业,客户早等望风而降了。

c.声东击西策略。为选择一时难攻的甲,而佯攻与甲有关联的乙,希望甲迫于表象而降。关键是虚攻乙时,能否引起甲的就范。此策略尤其适用于甲乙两客户彼此间竞争激烈,双方都不愿对方与本企业合作而获得更优外部资源支持。但切记,勿弄巧成拙,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2.3客户选定后工作

2.3.1对选定客户分类管理

客户选定后,整理归档其详细资料,划分ABC型,分类管理。

A类为白金型客户。接近理想客户,是企业核心客户。企业80%的利润靠他们贡献,是企业重点保护对象,要集中优势兵力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关心他们的利益得失,注意竞争对手为他们所抛的媚眼,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精细化服务,迅速有效地解决彼此间产生的冲突。

B类为梅子型客户。古有望梅止渴一说,今天这“梅子”就是对企业有战略价值,但不一定带来很多利润的客户。“梅子”,不仅让我们,也让对手口中生津,能让企业增强自信,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必要时,也不妨把远不可及的“梅子”分几粒给竞争对手,让他们耗些精力去找。

C类为鸡肋型客户。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抑或白白消耗企业资源的客户,应压缩其数量,减少为之服务的次数。

对客户分类后,可以让其明知自身享有的服务内容,并激发其向A类转化。

2.3.2培养选定客户忠诚度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满意的成熟客户所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远高于一个新客户的价值,而每一个成熟客户资源的流失所带来的损失远大于从一个新客户身上获得的补偿(见下图),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能否稳健发展,成就百年老店,从维系老客户、客户忠诚度这个层面来说,唯有模式3最有可能。

注:图A为企业老客户,图B为企业现有客户。

2.3.3选定客户是企业工作中心,变革创新的源泉

总之,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选择,选房选车选妻选秀,择职择业择木而栖……选择是种权力。销售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开发一位好客户,找到一位好客户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客户是靠选择的。你应该保留的客户是谁?应该发展的客户又是谁?那个客户给你带来新客户?那个客户让你赔钱?企业家们拿出你的权力,去选择客户吧!

三、二十五方格理论是提升客户价值的框架:

25方格理论以销售人员与客户的个人关系以及客户的公司关系为基础而得到,即以与客户的个人关系为横坐标,以与客户的公司关系为纵坐标,由此,在坐标系里就得到25个关系方格,具体如表所示:

根据客户关系在该坐标系中所处的方格,我们将客户关系划分为五个阶段:孕育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高期阶段、合作伙伴阶段。

孕育阶段:个人关系上至少达到观念上的趋同,公司关系上至少达到对你产生喜好偏好。

初期阶段:个人关系至少达到观念上的趋同,公司关系上至少达到彼此信任承诺。

中期阶段:个人关系至少达到习惯上的一致,公司关系上至少达到能够互相价值增值。

高期阶段:个人关系上至少达到习惯上的一致,公司关系上至少达到情感品牌的认同。

合作伙伴阶段:个人关系达到价值观的一致,公司关系上至少达到远景战略的一致。

4.建立战略联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企业走出去,和其他竞争对手、供应商组成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第3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竞争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竞争这一理论。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很多行业逐渐打开门户,走向世界,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领域也从原先国内市场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单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占有原有的竞争优势,必须同其他企业合作来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供应链,从而适应新的竞争发展需求。中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运作进行及面临怎样的关键点,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如何降低企业研究和生产成本,为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要围绕供应链管理这个点来做一系列的规划,打造一流品牌,提升供应链的品牌形象。

(二)研究现状综述

1.趋势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网络化,业务可视化,设计一体化,服务专业化,运输无缝化,大量定制化。很多企业服务的焦点已经发生了改变,从直接顾客资源转向终端顾客资源;通过提高供应链上所有参与方的总利润的方式来发展企业的供应链:从将业务外包转向与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合作来壮大自身实力;将保护完善自身的信息和资源转向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资源;将注重提高业务内部的有效性转向注重供应链整体的有效率的实施。

2.国内状况

(1)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①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②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③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2)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落后的原因

①观念陈旧,困扰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③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阻碍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④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

⑤缺乏人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们立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关系互动机制而衍生的产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企业就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受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较大的实体。

企业科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表现在:一是企业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的转变;二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由耗能型向节约型的转变;三是企业对污染控制由末端源控制向全面型控制的转变;四是企业竞争要素由四要素即资源、价格、服务、时效竞争模式向五要素即质量、价格、服务、时效、环保竞争模式的转变。

(二)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1.优势分析

(1)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产品设计更加注重考虑环境影响的各方面问题,降低环境末端治理的成本,通过减少生产原料和最终产品来降低生产周期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得消费者只用付出较低的价格就能得到更加环保、安全的产品。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会进一步改善和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环境,增强其工作安全性,并且会减少不必要的误工支出,又可使员工安全轻松地工作,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创造出更大的企业利润优势。

(3)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将环保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不仅能改善企业环境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企业形象以及产品知名度,那么产品会得到更广大用户的选择。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企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份额和商机;而对于金融系统他们更乐意对形象好,环保节能的企业提供长期的信贷。

2.弱势分析

(1)我国很多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环保的意识。

(2)绿色供应链更加注重其产品周期内的设计、材料、工艺、包装以及回收过程这一整体过程,若其中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3)绿色供应链要得到有关环保部门政策上的认可和支持。

(三)创建绿色供应链的方式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3.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4.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红娟.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美国:Penguin USA,1995.

[4] 刘霞,李建明.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

[5] 王北生.北京:中国培训,2003(11).

第4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 结 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

第5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竞争的环境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它们必须在提高产品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以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及将来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同时把握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时展趋势,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力,因而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立足于国际舞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概念(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提出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必须能够涵盖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以下的定义是科学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基于最终用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供应链能减少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其次,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第三,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第四,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产品质量。第五,供应链可以从经营战略上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就根本不可能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当企业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于供应链管理中,就能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增强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六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第二、及时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第三、有效整合分布在各地的仓储设备,形成虚拟仓库。第四、具有及时决策和模拟结果的能力。第五、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第六、具有全球化管理和基于消费者要求的批作业能力。

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究竟供应链管理中用到多少种信息技术,目前无法统计。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xtranet/Internet、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马士华等人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信息技术表示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发展过程,包括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全过程的一个复杂的体系。从信息化的不同层次来讲,企业信息技术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过程的电子化,决策过程的智能化和营销过程的网络化。

四、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奠定了信息时展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科技、文化联接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下面将分别介绍现阶段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信息技术。

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相对方便、快捷、廉价的方式。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地获得供应链上的信息,互联网为供应链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工具。传统的信息系统主要采用C/S结构。由于用户界面不一,不同系统间不易交流,导致了系统内及供应链内各企业间的“信息封闭”。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带来了可能与活力。WWW(World Wide Web)是因特网上的一种超文本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简称为Web。它的基本概念就是超链接,可以支持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具有服务快速、强大、协议规范、服务器假设简单及信息制作简单的特点,而且Web还具有以下特点:Web与平台无关;Web是分布式、动态的、交互式的。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Web的种种特点正好满足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各异的基础上做到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畅通无阻。因此以Web技术为基础,以Intranet技术为核心,基于网络对象超链接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现有企业供应链中信息堵塞的问题。此信息系统能成功地访问供应链上基于不同结构的各种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和其他文件系统。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2、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客户信息,并使用获得的客户信息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管理软件与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一个自动转化的解决方案。

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面向客户需求”是供应链的根本。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经历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特别是信息工具和渠道的快速发展,使得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选择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选择欲望也日益加强,因此如何吸引新客户并保持老客户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需要通过获得与客户关系的最优化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广泛深刻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将真正实现企业实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需求和供应链条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定货点法、MRP系统、闭环MRP和MRPII,一直发展到现在的ERP,并且还在演变下去。

一般而言,ERP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应链管理、销售与市场、分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制造管理、库存管理、工厂与设备维护、人力资源、报表、制造执行系统、工作流服务、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做出积极的调整,以保证本企业乃至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上供需各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导致相关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从而把传统的MRPII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提升为ERP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ERP还采用了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ERP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的,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它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综合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为核心,库存为中轴,财务为总控,利用产业方程式原理,将客户、市场、供应商及企业本身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高效运作的供应链。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一般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类型。电子商务在供货体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流通等方面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

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有:一是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全面采用电脑和网络支持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交易活动,包括产品销售、服务、支持等等。二是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三是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合作,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应链动作变为现实。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包含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供应链技术主要指快速反应、即时制配送、有效客户回应、不间断补货等技术。供应链技术能够使企业联系在一起,大面积地覆盖市场,建立起最大范围的供应链。企业通过十分广泛的网络联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广泛地选择合作伙伴,使供应链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生产控制自动化向两端延伸,覆盖到企业间业务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了企业间无边界的、开放式的增值链条。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使供应链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电子商务正是将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实现,并拓展了其内涵。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实践不断证明只有运用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并最终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涛等.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技术与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医疗行业 医药供应链 医疗服务供应链

一、引言

医疗服务,要满足患者的需求,不仅要对物流,还要对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程等进行协调。这种协调要在医疗企业内部进行,还要在政府、医药品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医院和最终患者之间形成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上进行,通过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达到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医疗供应链文献综述

(一)医药供应链的创新方法和构成形式

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提出了改进医院物流的创新方法,即改善医院后勤,协调采购和分销业务,尊重库存能力,将重点放在调度决策。提出了一种供应链所产生的算法被认为是由医院管理者提高效率和很好的平衡。该方法可以帮助医院改进物流协调采购和采购。

Olivier Aptel, Hamid Pourjalali分析了美国与法国大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及原因。不同主要来自五个变量:物流部门的责任程度;供应链分销的方式;医药分销的量;医院与分销商、其它医院间的关系;物流部门的努力程度与计划。结论是美国医院比法国医院更有能力降低供应库存水平,提出要JIT生产。

Kager and Mozeson 认为由于传统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不足,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企业业务范围存在差异。行业的特殊性及并购等活动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使得药品的库存周转较之其他行业均处于落后状态。

彭向辉对我国医疗供应链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构成形式及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治理思路。

宋远方,宋华等以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为主线,分析医药物流和供应链各环节的问题,从药价虚高入手,分析了药品定价体系的整体缺陷。

(二)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结构

田江,曲建明等从供应链管理的视野系统分析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各功能环节。以医疗服务供应链的流程为基础,强调医疗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协同,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协同管理措施及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杜祥,邵鲁宁,尤建新等界定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含义,总结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应用QFD方法进行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改进。

杜祥,杜学美,邵鲁宁运用价值链理论对医疗服务供应链进行价值分析,并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PDCA(Plan-Do-Check-

Act)模式并详细探讨了其主要内容。

王振锋、丁清旭、崔岩、应纪来在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供需双方特殊性、行业垄断性、伦理性和价格机制局限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对其实施进行分析。

(三)医疗供应链管理研究

Jourong Zheng , Elmer Bakker, Louise Knight, Heather Gilhespy等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贸与策略,以及潜在的战略利益,风险和问题。提出电子商贸为实现战略目标,跨越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即健康,供应和业务。

Brennan认为医药行业各类企业为应对成本上升与制药企业及医院之间的合并和收购的压力与挑战,通过与产业链中相关的经济实体及最终的诊所、医院或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Robert认为医疗供应链体系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生产、分销和消费,这三个要素将所有的参与者整合在了一起,而各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信息要求,这些组织的特点以及其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决定了如何优化医疗供应链。

Burcham,Liebman等认为优化管理医疗体系中的信息流成为医疗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宋华对医疗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与绩效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当今医疗供应链管理变革发展的格局,相应业务运作和信息整合模式,提出了其发展变革的趋势。指出未来的医药领域更关注于客户、IT系统应用及机构运作效率。

三、医疗供应链的研究趋势

医药供应链方面,当前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及结构未统一明确认识,实际运营操作中增加了医药供应链的整体系统构建难度。未来研究先需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达成统一认识,供应链上多个供应商机构协同发展,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适用各类医药用品供应链物流结构,提高供应链系统化及信息化并予以广泛推广,以提高医药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医药供应链成本。

医疗服务供应链方面,学者从多个角度均提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未来研究需构建最为完善合理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并构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参数,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建立电子信息平台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监督医疗服务供应链的运营操作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供应链管理方面,作为医疗供应链上的核心组织,实践中,医院需建立起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择优秀的医药用品供应商、医疗辅助服务供应商,以其自身为该供应链管理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供应流程。医院树立起整体供应链优化思想,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从医疗供应链整体出发,将复杂的医疗服务过程逐个分解、逐步优化,有机整合医疗供应链上的各组织,提高其运作效率,以达到医疗供应链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 Scheduling logistic activities to improve hospital supply systems[J].Computer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March 1:34.

第7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建筑业;建筑业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43-02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先进的系统管理思想,其强调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参与方进行集成整合,从而达到供应链上各企业双赢的效果,提高供应链上各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业作为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同样具有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建筑业供应链是指以总承包商作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建筑工程的勘探、设计、原材料采购到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将涉及企业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实现整个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和集成化。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就是把建筑业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围绕采购、供应、施工作业与管理等来实施。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各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

2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管理模式的比较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发展而来的,这也导致了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以提高业主满意度为目标,基于对工程涉及企业连成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强调相关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期望获得共赢的战略目标;实际操作中,各企业基于企业利益要求密切关注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状况,能做到各项资金的及时支付,使资金成本最小化,以期望资源在供应链上达到有效配置。而传统的建筑业管理模式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标,仅限于项目,是对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的设计施工等阶段各企业独立实施,涉及各企业仅仅强调合同规定,存在一定的对抗趋势,信息共享称为奢望。在实际操作中,涉及企业往往延期支付资金、各自为政,从而只关注本企业的状态,有效资源也被局限于各企业内部进行配置,削弱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流程分析与实施

3.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分析

建筑业供应链实质是一个由业主提供的项目拉动流程,因为只存在一个项目拉动流程,使建筑业失去了竞争的主动性,所以建筑应该将供应链的推动流程引入,通过对业主提供的项目拉动流程和推动流程的有效结合,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引入推动流程后,建筑业供应链分为:拉动流程和推动流程。建筑业供应链的拉动流程是由顾客订购启动,推动流程是由对多个顾客订购预期引发并运行。中标前,企业为求得市场竞争优势以预期的多个业主为最终客户,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与供应商和潜在分包商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流程链;中标后,建筑企业为求得最优效果、客户的做大满意度而形成的一种以项目为动力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拉动流程链。建筑业的推动流程链和拉动流程链以建筑企业的中标为分界线。

推动流程链的动力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建筑企业在接到项目前处于市场危机感的压力下,建筑企业不得不加强企业内部事物管理,如加强企业制度、开展技术创新、扩大人才引进、规范财务管理等等,保持与合作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合作伙伴,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绩效评估准则。最终建筑企业以供应链联盟的形式向市场展示自己强大优势,将自己时刻摆在吸引潜在的业主或合作伙伴的位置。拉动流程则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典型运行模式,业主的需求是整个供应链的动力源,链上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达到业主的最大满意。

3.2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供应链现状分析、职能集成、企业内供应链集成、整体供应链集成四个阶段。

3.2.1 供应链现状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对原有供应链进行分析,总结供应链的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有利因素和阻力,同时分析市场环境,对市场特征和不确定性作出分析和评价,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为供应链建立做基础。

3.2.2 职能集成阶段

建筑业传统管理模式中,业务由各部门独立控制,比如几个项目之间的物料采购、库存运输、生产计划、施工进度等业务。这种部门独立控制业务的状态使得协同管理效率低下,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进行职能集成。在职能集成阶段,建筑企业需要依照供应链特性开展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以便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信息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将设计商、供应商、承包商和房产销售商等有机集成起来,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

3.2.3 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要实现其控制领域的供应链集成,要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企业内部集成化的区域供应链。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3.2.4 整体供应链集成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要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市场用户集成起来,形成集成化供应网链,与各供应企业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涉及企业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这也是集成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也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最终目标。

4 小结

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建筑企业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能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共赢的目标;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能,在信息化时代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运用到建筑业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章一.企业供应链的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第8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一、《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动力作用更加显现。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1];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要求我国必须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服务供应链是指服务业的供应链,它是以服务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指制造业的供应链,它是以制造业实体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由于服务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本质区别,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运营管理方面服务供应链具有许多全新的特征。在服务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侧重在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许多985高校、211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列为专业课程。例如,2012年以来,南开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就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列为专业选修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自2012年起就是天津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物流服务运作管理》课程的重要配套教材。此外,不少本科院校如武汉学院等在新建国内第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中,将《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必须建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服务供应链管理》也是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参考教材。

二、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2012年以来,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益呈现出新的经济发展特点。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和国内各个传统行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显著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企业中得到快速应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84号),为供应链的深入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7年10月,在批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明确了供应链管理服务单列统计类别:商务服务业-7224-供应链管理服务[2]。因此,伴随新的产业环境和技术支撑,服务供应链在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供应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也不断呈现。然而,在相应的课程创新过程中,需要把握住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变”与“不变”。首先,服务供应链领域的研究本质没有变。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框架没有变。2009年,笔者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研究的方向盘模型[3]。方向盘模型从服务营销管理、服务能力合作与协调、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绩效与利润分配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它跳出了原有的单一服务企业制定决策的局限,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服务供应链全面的优化控制。同时,在方向盘模型中,服务集成商充分考虑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以顾客化的需求来驱动顾客化的服务运作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至今,这一研究框架和分析逻辑依旧适用。另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本质没有变。服务供应链的本质仍然是以服务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以服务能力的购买或者销售为基础,进行能力合作的协调,这一本质在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其次,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供应链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情境和许多新的研究机遇。首先,随着行为运作研究的不断兴起,服务供应链中的行为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从行为视角对服务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解释复杂竞争环境下企业行为互动的内在机理与决策机制,对提高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行为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其次,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对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开始探求降低服务成本,转变服务模式,由提供大规模服务转向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因此,研究服务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角度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已经成为产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被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行业中,促使服务行业产生巨变。物流业、旅游业、医疗业、金融业、教育业和政府服务等服务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正在向全场景服务、数字化运营和构建服务生态圈的方向变革。然而,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变革,传统的服务集成商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例如携程、货车帮等。平台型服务供应链成为服务供应链发展的重要趋势。第四,“服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制造产业结构的变革,制造业逐渐呈现出“服务密集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渗透到了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界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这种服务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之一。服务型制造供应链视角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值得深入研究。最后,除了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在产业应用层面,服务供应链也有许多新的实践。结合我们十年来在产学研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产品创新、智慧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服务产品设计、港口服务供应链优化、地铁发展规划等产业实践中都有显著的应用,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提炼出服务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为深度理解服务供应链发展趋势提供更加有益的补充。

三、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整体框架

当前,既有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普遍编写时间都是2012年之前[3],学生普遍反映已有的物流运作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缺乏应用实践案例,不能反映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无法获得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结合我国服务行业运作管理发展实践,编写一本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在当前的“互联网+”、“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等新兴环境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迫切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梳理,并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为本科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编写此教材,对中国服务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形成具有较深理论价值和较强实践意义的课程教材。因此,教材改革的整体框架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仍然保留传统的《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比如,服务供应链的基础理论、服务外包和服务企业的扩展、服务供应链设计、基于服务产品创新的功能型服务提供商选择、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机制、服务供应链的服务传递能力稳定性、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等几个部分内容仍然是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这些核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其次,在教材改革中,应该增加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新内容。特别体现在将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研究内容进展融入教材体系中,以此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4]。例如,要体现面向020时代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化环境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互联网+”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变革、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生态圈设计方法等内容。最后,在教材创新中,要体现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许多机遇。服务供应链不仅在物流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在旅游、电信、司法、咨询、广告、商务等行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日益凸显[5]。因此,要体现服务供应链最新的产业应用,包括服务规划设计、服务改进、设施布局、服务能力协调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第9篇: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快速反馈营销系统;系统动力学;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F273,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2006307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经济理念的不断更新,全球化竞争的逐步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关键。现代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更多的是“快鱼吃慢鱼”[1],企业只有建立快速反馈的营销系统,把时间与快速反应作为竞争的资源,争分夺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营销过程始于产品以前,继续于产品开发之中,在产品销售之后还应延续。”[2]但是,大多数企业只是考虑企业自身的条件和根据简单的预测来决定生产与开展销售活动,所有决策都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的考虑与简单的预测之上的,整个营销流程并没有顾客参加,只有产品被生产出来后,企业才开始接触顾客并通过开展促销、分销和降价等活动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传统的4Ps营销组合策略模式下,促销、分销以及价格等营销策略是企业增加产品销量的基本手段;但一边是分销、促销费用的泛滥,一边是企业巨额促销、分销费用边际效益的不断下降,在不少行业中,生产成本与营销费用以悬殊比例倒挂已成为“见惯不惊”的现象[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的多变性和快速性对企业的营销行为形成一种挑战,企业必须做到“信息反馈迅速、市场反应灵敏、交货时间及时、提高顾客满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如果顾客能够找到质量、价格相同,但交货更为迅速且更加满意的企业,就会选择与其进行交易。因此,建立从顾客需求出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成为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笔者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挖掘营销系统的内部机制,通过建立营销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模拟营销决策对营销结果(销量、销售率、顾客满意度、回头顾客订单率、新顾客订单率、订单积压等)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强弱。并将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模拟软件,构建传统的“4Ps营销系统”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两个模型的运行和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将对提高制造企业的营销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文献回顾

自从Forrester教授创立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以来,运用SD 方法研究供应链管理相关问题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朔到1958年,Forrester将SD运用于工业中的需求放大、库存波动、产量与劳动力雇佣之间的不稳定现象等众多领域[4];1989年,Gupta YP等运用SD模型分析了准时生产模式下的动态行为模式及其库存、产能等问题[5];2002年,傅烨等用SD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6];2004年,U.M.Bhushi等综述了SD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应用[7];2006年,Chen zhiJiang等提出了多供应链系统动态库存控制下的强化学习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非常有效[8];Jia Weiqiang等根据SD流率入树建模法,探讨在确定水平变量与速率变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如何有效运用SD这一评估方法[9]。

运用SD方法研究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的主要有:2006年,付红桥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营销SD模型,并对传统的营销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10];Adamides等运用SD方法研究市场策略与生产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双螺旋型”[11];Lewlyn等运用SD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新产品开发策略[12];2008年,Andreas Grler等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市场SD模型,研究发现降价策略与新产品开发策略不仅没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还使得企业收益率和利润率下降[13]; George P. Richardson等综述了SD在市场营销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扩散、广告的效果、管理决策、预测以及创新能力等领域[14];S.L.Chan等建立了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终生价值的SD模型,通过实例模拟不同变量对顾客终身价值的影响[15]。

相关文献对笔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运用SD方法研究供应链管理相关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库存管理与控制、牛鞭效应、供应链的设计、物流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等方面,且仅局限于供应链管理的某一部分,如库存系统、供应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5-9];运用SD方法研究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主要以传统的4Ps营销模式为框架,研究促销、分销、降价、服务投入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策略对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他们建立的模型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模式,所提出的策略与建议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些简单变动[10-14],也有学者运用SD方法研究顾客满意与客户关系管理等问题,但他们的研究同样未能摆脱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利用促销、分销、降价等营销策略来提高产品销量的4Ps营销模式[15]。从所搜索到的文献看,缺乏从顾客需求出发,将供应链管理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4Ps营销模式的全新营销系统,并运用SD方法来比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与传统的“4Ps营销系统”两种营销模式的运营绩效,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营销系统模式的相关研究。

笔者将利用SD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构建基于传统4Ps的营销系统模型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型,讨论、分析两种营销系统的结构及运作机制,并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PLE)进行仿真模拟,比较两种营销系统的运营绩效,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营销系统模式,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营销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市场营销系统具有高阶性、复杂性、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的特征,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16-17],并在整个企业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而SD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特点。因此,笔者选择SD作为建模的工具,建立市场营销SD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模拟来观察系统的行为,寻求对系统的改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建立市场营销系统的SD模型,首先应清楚市场营销系统的结构与运作机制,市场营销系统不仅与订单管理系统、库存系统、供应系统、生产与装配系统、物流系统、销售系统等相关,还与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信息系统等相关联。为了简化模型,笔者所建立的市场营销SD模型不涉及财务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下面将分别构建4Ps营销系统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流图,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仿真模拟,比较两种营销系统模式的运营绩效,寻找一种“快速反应能力逐渐增强、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订单积压日益减少、总订单率逐步增加、销售量持续上升”的新营销系统模式。

(一)传统的4Ps营销系统SD 模型流图

在传统的4Ps营销组合模式下,企业通过预测需求进行生产,利用库存调节需求波动,当产品被生产出来后,通过开展销售促进活动来吸引消费者。这种“先生产、后销售”的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分销、促销、降价等手段完成销售任务。传统的4Ps营销系统主要由生产子系统、库存子系统、供应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组成,企业营销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流图运作机理与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流图运作机理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其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完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顾客可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等全部流程,这种模式下的运作方式是“先销售,后生产”,实行“按订单生产”,没有被提前销售的产品是不会被生产的,这就有效地避免了4Ps营销系统模式下根据需求预测来生产。

其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通过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减少订单积压、及时交货以及满足顾客特殊化需求来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加了回头购买率与口碑效应,提高了总订单率,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

其三,核心生产商、供应商、外包生产商与第三方物流之间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当客户下订单后,核心生产商通过信息系统将客户需求信息及时传达给其他子系统,原材料供应商与外包生产商将原材料、半成品运送至核心生产商,并迅速完成最终产品的装配,再委托第三方物流及时将产品运送到顾客手中,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

其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改变了低效的4Ps营销模式。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里,促销与分销将会变成多余,更加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将会取而代之。

其五,由于口碑效应与回头顾客购买率的提高,依靠新营销系统模式实现的运作成本远低于4Ps营销系统模式下由于促销与分销等费用的成本,如果再考虑零产成品库存与零原材料库存省下的费用,采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与采用4Ps营销系统的企业相比较,在提供同样的产品时,由于成本低,顾客将会得到更多的让渡价值。

其六,第三方物流将会取代传统4Ps营销系统模式下的库存、分销以及零售等环节。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灵活性、高效性,它将根据顾客订单信息,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点组织产品的运送,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到正确的地点,从而完成最终产品的销售。

三、两种SD模型流图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在仿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以某变压器制造企业(简称X)为例,以此比较分析两种营销系统模式运营绩效的差异。笔者假设仿真步长为1天,仿真周期为360天,并结合X企业相关的生产与销售记录,分别输入4Ps营销系统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的SD模型流图进行仿真模拟分析。

(一)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流图仿真

通过对X企业某型号变压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详细调查,认为与笔者所研究内容相当符合,该企业目前的生产与销售模式同笔者所构建的4Ps营销系统模式基本一致,即“推动式”生产策略。由于X企业采取“先生产、后销售”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大量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库存极其不稳定且波动较大;企业刚成立时,销售量开始缓慢增加,当销售量徘徊不前时,X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加大促销、分销力度;后来为了增加销量,扭转销售率下降的趋势,X企业又采取了降价策略。

X企业通过预测需求来安排生产,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多变性,则只能依靠库存来调节需求的波动,这就增加了成品与原材料库存。从4Ps营销系统流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产成品的库存波动较大,受销售率下降的影响,库存呈递减的趋势震荡(图5),这不利于企业安排生产;原材料库存先增后减,日均库存量为600件(图5)。由于大量的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使得X企业的存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低下。在企业刚成立时,销售量开始缓慢上升,后来上升趋势逐渐变小(图6),为了提高销量,扭转销售率下降的趋势,X企业分别采取了以下三种策略。

(三)仿真结果比较

两种营销系统仿真结果的比较:在对4Ps营销系统的库存仿真时,由于它是按照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运行,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变性,这使得X企业存有大量产成品库存与原材料库存,且库存呈上下波动的趋势(图5),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则是按照“先销售、后生产”的方式运行,通过快速反应并委托第三方物流及时地将产品运送至顾客,几乎无库存;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下,由于各子系统的快速反应、交货延迟的降低以及订单满足率的提高,使得订单积压呈下降趋势,并逐渐变为零订单积压(图11);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下,由于交货更迅速、顾客感知价值的增加以及订单积压的减少,使得顾客满意度在逐渐提高(图12);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下,由于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与较好的口碑效应,使得回头顾客订单率与新顾客订单率呈上升趋势(图13),最终使得销售量获得长期、快速的增长,此时的销量曲线较陡峭,并以递增的速度增加,且最终销量达到了3 800台(图10),而在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模式下,由于它只是按照传统的“供、产、销”的模式,根据简单的市场预测,并利用库存来调节需求的波动进行生产,又由于各种促销、分销以及降价策略的失效,所以最终使得销量曲线较平缓,销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且最终销量仅为1 800台(图6)。

四、结论

企业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是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笔者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与理论,分别讨论分析了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模式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的系统结构及运作机理,并结合X企业实际情况,运用Vensim.PLE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式的运行绩效。通过比较两种营销系统的仿真结果,笔者得出:促使销量长期增长、总订单率持续上升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4Ps营销系统模式,通过提高快速反应、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订单积压、提高回头顾客订单率与新顾客订单率以及部分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并联合第三方物流,建立从顾客需求出发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反馈营销系统模式。笔者的分析是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并对系统流图进行政策试验与比较分析得出的,这从根本上改善了营销系统的行为,使总订单率、销售率、销量获得持续、快速的增长。

论文的局限在于仅对制造业进行建模与分析,并就某变压器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后续研究将扩大范围,应用于其他行业,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市场营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希望在后期研究中将人力资源系统与财务系统纳入其中;由于论文尚处于探索一种新的营销系统模式的初期阶段,所建立的两个营销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希望在后期研究中将它们置于同一个系统下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CACHON G P, SWINNEY R. Purchasing, pricing, and quick responsein the presence of strategic consumers[J]. Management Science,2009,55(3): 497-511.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张云起,赵国杰,李军.从营销模式和技术的创新中降低成本和风险[J].管理世界,2006, 21(1):162-163.

[4]FORRESTER J W.Industrial dynamics: A major break through for decision maker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8,36(4):37-66.

[5]GUPTA Y P, GUPTA M C.A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a multistage multiline dualcard JITkanban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1989, 27(2):309-352.

[6]傅烨,郑绍濂.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成因与对策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2,16(1):82-83.

[7]BHUSHI U M, JAVALAGI C M.System dynamics applica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view[J].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2004,3(6):1244-1248.

[8]CHEN ZHIJIANG, SHEN ZHAOHAN.Case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dynamic inventory control in a multiagengt supplychain system[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6520-6526.

[9]JIA WEIQIANG, HUANG YOUFANG, WANG YUNZHU.The system simulation assessment research on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of the aviation weap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66(68): 401-406.

[10]付红桥.市场营销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某企业案例[J].系统管理学报.2006,15(2):185-188.

[11]ADAMIDES E D, VOUTSINA M.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4 (11): 3-18.

[12]LEWLYN L R, N DHARMARAJ.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for change manag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Management Research News, 2006, (29):512-523.

[13]ANDREAS GRLER, TOBIAS LPSINGER, MYRJAM STOTZ, WRNER H.Analyzing price and product strategies wit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dynamics model: A case study from the capital goods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 61 (11):1136-1142.

[14]RICHARDSON G P, OTTO P.Applications of system dynamics in marketing: Editorial[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61 (11) :1099-1101.

[15]CHAN S L,W H IP, CHO V.A model for predicting customer value from perspectives of product attractiveness and marketing strateg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2):1207-12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