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责任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天下的兴亡,每个人都负有责任。这里的“每个人”当然包括你,包括我,包括他,也包括我们大家。顾先生这样说,无非是让我们每个人都为天下的兴亡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但一落到实处,却往往变了味。有些人会想:既然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为什么只让我一个人负责呢?这样一来,人人有责就变成了人人无责,责任便无从谈起。
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则有所不同。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天下兴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不为此尽责,就是我的失责。这样看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都必须尽职尽责。
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大事是这样,小事也是这样。具体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上,更能看出这句话的用处。
比如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责任意识浓一些,责任感强一点。我们是否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业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疑惑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疑惑就是我应尽的责任;
学生之间因一点小事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的时候,帮助学生调节纠纷,协调关系就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
看到男女同学交往过密,或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习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挣大把大把的金钱,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时候,引导学生心里想着国家民族,想着他人,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他人的幸福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才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动力,这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
具体到学生身上也是如此。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责任意识
[作者简介]郝颖(1968— ),女,北京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北京 1001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67—02
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这一长久不衰的教育问题被再一次赋予了现实意义。《规范》明确指出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师德内容。目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的师资保障,他们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具备积极、健康的师德责任意识,是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的实现更多依靠教师的自律、自觉和内心信念的支撑。近些年来,大学教师的整体结构呈现明显的高学历、低年龄的发展态势。青年教师为师的品德备受社会关注。总体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状况和社会形象是好的,他们自觉践行优良的师德风范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
但也不可否认,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型群体,他们的身心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实用主义、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出现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重不符的事件,师德蒙羞之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严重者诸如基建、采购、招生腐败;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利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之机,贪污、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等。
1.职业意识淡薄。在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年人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而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培养社会新人的崇高社会职责。一些青年人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初,并没有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更没有对教师职业的高社会期望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一种随便的、无所谓的执业状态,很难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职业工作动机。
2.职业态度不端。由于职业意识的缺乏,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上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心理失衡、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不批改作业,糊弄了事;有的教师随遇而安,对教学内容、方法与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教师榜样意识淡薄,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物质利益的索取;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与呵护,有成绩不肯定,有过错不宽容,甚或是冷嘲热讽、横加指责;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言语粗俗。
3.职业品质欠佳。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固然需要渊博的学识,但更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影响并升华学生们的精神境界。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出来。目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个性品质方面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本应勤奋好学,日思进取,但却消极怠惰,不求上进;本应勇于承担,自信自强,但却遇事躲避,事不关己;本应对工作、学生充满深厚的情感和爱,却为人冷漠,缺乏应有的热忱;本应胸怀宽广,公正民主,却心胸狭隘,片面偏激。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构成
师德责任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选择的师德行为和对社会、对学生所应承担的师德义务。高校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应以构建师德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只有本着对国家发展、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师德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1.青年教师对国家发展的责任体现。热爱祖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责任体现。正确、先进的意识能够促成行为向前发展,有了正确、积极的思想才有正确、积极的行动。教师对祖国爱得越深厚,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从而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工作是国家赋予的一份社会责任。热爱祖国是合格教师的精神支柱,是优秀教师的动力源泉。
2.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体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拥有高度的责任感,随时随地维护和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耀与尊严并富有献身精神,这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道德素养。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有卓越的成就,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以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己任。而那些不喜爱教师职业,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认同,只是把它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跳板”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个以教师工作为职业的年轻人必须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教师的工作是甘于寂寞与清贫的,要经受得住挫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青年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体现。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是教师对热爱教育事业的最完美的诠释。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师对学生负责任,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服务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目标体系,使之将来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4.青年教师对他人的责任体现。无数实践证明,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比其他任何工作模式都要优秀的工作效果,教育亦是如此。完整的教育应是教师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仅仅是某个教师个人劳动的成果,更是教师集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广而言之,也包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这里的他人包括教师的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其在多元智力框架中陈述人的智力就包括人际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意反应的能力。在教师集体中,青年教师应具备这种智慧,要具备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要拥有团队合作理念和技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协作的观念,与同事、家长应相互尊重、支持,不计较个人得失,共同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创造和谐、良好的教育环境。
5.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体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无疑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活生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榜样。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甚至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在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着示范。青年教师不能以年轻、阅历浅作为不作示范的借口。青年教师应谨记“师者,人之模范”,其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诚实守信,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负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青年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理应接受德行的养成教育,而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则更应该接受养成教育,因为教育人的人应该先受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根本在于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认同。只有当青年教师对国家、对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自然养成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今天,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即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1.“以国为本”,把握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方向。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归属,爱国体现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作为国家与社会赋予责任的人民教师,对自己的国家应拥有炙热的情感,并随时随地将这一情感流露,进而感染他的学生们,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强于任何一种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等琐碎小事,而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把教育事业当做“大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教师才能自觉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以人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情感投资。就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而言,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关心、爱护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尊重,保护青年教师的权利,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作出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对青年教师的缺点和不足要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与宽容,创造个人发展上、福利待遇上、人际关系上的良好条件和基本保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就是要鼓励青年教师的个人自主发展,以爱和关怀为核心,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使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到教师职业的美好未来。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络,不以长者自居,积极主动地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师德体系,合理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引领、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
3.“以职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实践内涵。“教好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育好人”则是以坚实的师德责任为支撑的。“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应以教师这一本职工作为根本,将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目前,高校中轻教学、轻育人的问题亟待解决,青年教师务必谨记,“教好书”固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工作重点不放在学校,一味专注于社会兼职的行为更不可取,“育好人”也就更无从谈起了。踏踏实实课堂教学,勤勤恳恳钻研学问,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是师德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任的实践行动的具体体现。由此推断,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教好书,育好人”,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Z].2011—12—23.
[2]谭德礼.论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责任感;培养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谁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虽然已不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分数依然是老师、家长评价学生,家长、领导评价老师,领导、社会评价学校的极重要的标准。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唯一能坚守的便只是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之外,顶着重重重压尽一点人道主义责任让教学变得厚重一些,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多得几分考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小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有时,批改好的作业让发下去,过了大半日,作业本还安好地静躺在讲台上;收上来的作业本也经常是忘记了之前作业的订正或作业写了一半更离谱的情况是有时还有字写到一半就交到了我这里。有时,我让孩子帮忙叫另一个作业有错的同学来订正,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最后才被告知那个孩子不在教室。当然,除此之外,忘记上什么课,忘记带什么资料更是家常便饭!是现在的孩子记性远不如前?可问及当红歌星的八卦,他们却如数家珍!显然上述的这些“忘却”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原因:缺乏责任意识!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是最淡薄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李丹教授带领课题组展开对少年儿童的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以后,孩子的责任心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反而低于小学一、二年级时期。”中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人生转折期。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与可行。
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向往,然后使学生在这种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确立起新的智力兴趣,更好地让语文渗透于孩子的生活,也通过语文课堂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与人的窗口。语文课有着天然的德育功能,因为许多名人名篇中往往渗透着各种美德,责任亦然。于是,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的渗透和责任感的培养。
一、课文教学
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我”一个外国学生的认真负责,细致到每周修改“我”的讲义,补正所有缺漏错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驱使他做这么多本可以不做的事?这里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负责人的人值得尊敬并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读书时借书抄录“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为深切的责任感让他赢得了名声,让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从而得以“遍观群书”。这里的学习也让孩子们知道一个负责任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帮助他走向成功。
二、课外拓展
语文的外延无限大。所以除了课本中的课文之外,我们往往会找一些内容相近、主题一致的文章让孩子们进行比较阅读。除了比较阅读之外,摘抄、朗诵比赛和有关责任的细节片段练笔都能让孩子们多接触多观察和多思考,让这些美好的责任品质渐渐内化。
三、时事讨论
以大语文的观点看,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发生的事件就能够囊括在语文范畴之中。最近引起的事件往往最能激发孩子讨论的欲望,而这些也是锻炼孩子思维与表达的途径,同时也体现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期间当然少不了关于责任的讨论。
比如,小责与大责的讨论:因为学校卫生检查中地上有垃圾不问责直接扣分,使得校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可我经常在下班后在校外看到许多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于是,我把身边的这现象也放到课堂中来讨论。又把国外旅游景点常见的中文文明警示牌也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举动却大到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形象。小小的责任放在大大的环境当中不也是一种大大的责任么?
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中的责任行为指导,孩子从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及愉悦的体验,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处得到鼓励和肯定,责任行为得到正面的强化而持续出现,从而逐渐将责任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品格。
我说:“我不看重你们的成绩,我看你们的努力!”
我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绩,没有好成绩照样能够成材!”
我说:“不管你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都希望你们能成为有责任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克多・费兰克这样一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历经惨绝人寰遭遇度尽劫波归来的生还者,在他的生命和家庭都遭遇了极不负责的蹂躏之后,仍然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3月第一版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重大领域。但就历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而言,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历史教育学科要用历史发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君子与小人的区分来矫正和弘扬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讲的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问题。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其从历史中悟出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促进社会意识向健康方向发展。
历史教师的责任不应只局限于历史内容的传承,必须拓展到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德,可能左右其几乎终身的性格和品德。这个时期他们崇尚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可能终身会做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人,这个时期他们激发不出对历史奸佞人物的鄙视,长大之后其可能会曲意逢迎,颠倒黑白,见风使舵,成为一个败坏社会风气的人。曾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里且不论证这句话的真理性,只想套用这句话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君子与小人较量的历史。”翻开历史教材,在历史事件所表现的历史人物中,几乎是非君子即小人、非正义即邪恶、非美即丑,中间状态的人只是无奈地选择和适应着这两种状态,以维持生存。如果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保护自己,谁来做君子推动社会进步?如果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保护自己,谁来和小人作斗争从而净化社会风气?这些都要从历史学中寻找正确答案。翻开《易经》,卦辞中满篇都是君子如何,小人如何。君子与小人构成了《易经》所阐述的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主要内容。翻开《道德经》、《论语》,也多涉及到君子与小人的评判。诸葛亮的“远小人,近贤臣,此先汉所以兴也,近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欧阳修的《朋党论》中说:“君子以义为朋,小人以利为朋”,讲出了君子与小人的特征。历史贤达人物的着述中几乎都涉及到君子和小人。而重大的历史事件,活跃在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以及宫廷中的各类官吏,也是君子与小人的聚合与集结。讲历史离不开事件,讲事件离不开人物,讲人物离不开君子与小人、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话题,这些是历史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不应回避的话题。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特定的历史事件,特定的历史人物和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褒贬时弊,臧否人物,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思考中寻找社会发展的正确主导思想。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过程中给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一个泾渭分明的进步与倒退、君子与小人、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四把尺子的评判意识,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用四把尺子衡量自己、评判别人,减少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的丑恶现象。最近王立群教授讲《史记》中,公开批评了司马相如的不良品行,就具有很好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背诵历史年表、历史事件和朝代的更替,而在于知道朝代为什么会有更替,人物为什么会遭褒贬,社会为什么会前进或后退。在历史教学中,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比历史知识教育更重要,思考历史人物优劣的教育比记住历史事件更重要。知道历史及其人物,就是为了思考历史及其人物,思考历史及其人物就是为了思考现实,思考现实就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历史是现在的过去,历史也是过去的现在。过去的历史与现在书写的历史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照、比对,会大大有利于现实社会。历史在社会意识上,在社会事件上,在社会人物上,不断地演化着,有时候又惊人相似地重复着。好的历史重复推动社会进步,坏的历史重复阻碍社会发展。历史教育要促进好的社会重复,避免坏的社会循坏。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借鉴历史,避免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恶作剧、悲剧、滑稽剧以形形的形式在现代社会重演:抨击形形的邪恶、丑陋小人活跃在权力舞台、政治舞台鱼肉百姓;大力宣扬历史进步人物、正面人物的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激浊扬清,以期建设中央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
一、责任意识教育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一)责任意识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立足点。在当前,人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创造性培养,人的创造力既有惊人的革命性又有同样的毁灭性。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也有可能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去创造伪劣产品,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走向真、善、美的反面。我们认为,责任意识是真、善、美高尚人格的真正缔造者。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反省自己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意志品格。当这种提升了的品格必然会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二)责任意识是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的源动力。在培养大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的问题不是“怎么学”的问题,而是“学不学”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在一些教育技巧上做文章来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将会是徒劳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重要的话:上帝不是在掷骰子。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不是来自于他的兴趣而是来自于他的信仰及与之相应的责任意识与意志。当学生在自身责任意识的驱使下产生表达意志并实现行为的需要时,才可能迸发出真正的兴趣。
(三)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个体的问题,是个体理智选择的,真正的品德成长发生在个体内部。我们认为,学生具备的高度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促使学生主体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行为的好坏,主动地要求上进的基础和必要前提。没有对社会、对家人、对自己心存感恩与责任,其内心的正确观念是难以战胜错误思想,比较幼稚、比较片面的认识是难以转化为比较成熟、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消极的一面往往处于内部矛盾斗争的主要地位,自我教育能力很难得到加强。由此,无论是自我还是外在的德育教育都难以转化自己内在的行为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困境及成因
(一)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在最近的一项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的调查中有这样一题,“年轻大学生为抢救落水老农而牺牲是否值得”,统计结果表明,明确持否定态度和对该问题持“回避”态度的学生占53%。学生在对待此类问题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选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责任在学生中是无是轻重的,甚至漠视责任的存在。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入大学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未能使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二者的严重错位。
(二)市场经济给学生在认识上带来困惑。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一些非主流的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分配不公、、、拜金主义等。这些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的行为的存在,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生活层面的种种混乱。而这些行为在短期内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在疏远传统、主体意识增强、主体务实的思想道德观念的背景下,再加上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容易从表面现象出发,得出偏颇的结论,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他们必然会对责任意识的教育产生很大的疑惑。甚至会认为责任意识的增强还会成为其赚取更多财富的绊脚石。
(三)责任意识的价值成本过高。在责任意识价值的计算尺度上,人们像商品那样考虑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即使是需要强烈责任意识而造福社会的行为,人们可能也会选择放弃。因为国家法律能禁止人们不能实践的行为,而不能要求人们必须去完成责任意识这个属于道德范畴所倡导的事情。这个或许是市场经济的缘故。所以有人曾说:“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些本来不愿挤车,甚至反感挤车,而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挤车的人”。原因是排队的成本太高了把!
三、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思考
(一)创造机会,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教育学生的责任意识的过程是创设责任环境,并促使学生反复学习、反复实践负责行为的过程,也是其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喜怒哀乐的过程。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设计工作岗位,创造责任情境,激发责任愿望,促进责任行为的发生。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性越来越强,所以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应让学生来选择,来决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知道“责任”两字的分量。
(二)营造学校文化。营造学校文化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日每时,每个角落。真正要做好这项工作又非易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结起来,我们认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好这样一些工作:其一,要在全体师生中形成共同的信念和追求,通过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每个师生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起到精神动员作用;其二,加强人文教育,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举办人文讲座、阅读人文书籍、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渗透人文精神。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使得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和整个世界。努力剔除自身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习性;其三,我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全体教师共同塑造的体现价值取向的教风。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对教学高度负责的学校文化,用教师每日的责任形象感染学生,形成对人讲真诚,对事讲责任,对己讲自尊,对社会讲奉献的风气。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保证各种制度的认真执行,正确舆论深入人心,教育活动对责任意识教育得到有力推动。
(三)帮助学生做好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自我教育是学生在培养责任意识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责任意识增强的过程。当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时,责任意识便在思想上产生质的跨越。在这里,我们认为自我教育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第一,明确意识到自己对自我、家庭、集体和社会应负的责任,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驱使自己主动地寻找榜样,确定理想;第二,制定自我教育计划;第三,注意在日常学习、做事、生活中加强责任意识的锻炼;第四,应用各种手段,如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禁止和监督等,激发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时,老师要给予关心和监督,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勉励他们继续前进。同时要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集体评论与赞扬也可以有力地推动自我教育的开展。当然,教育者或者其他人的批评和表扬都要力求合理,才能使学生信服。
(四)努力给学生树立榜样。责任意识是以认知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意识就无从谈起。同时,责任意识有很强的价值取向。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经常接触、观察、模仿的对象。家长和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深,责任意识会通过生活小事点点滴滴传送给学生。对此,作为长辈在学生面前无时无刻都应该“小心谨慎”。说话、做事都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原则,当然更是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学中 学习 意识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70-02
学习责任意识,是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对责任的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所发生的自觉心理活动。从现在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智育和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的严重脱节,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有:强调自我学习价值,缺乏关心别人、关心同学等思想感情,合作学习的相容性差,学习经不起挫折;学习常规建立性差,课堂纪律松懈,听讲不专心,对自己学习的约束不严:读书的热情与兴趣缺乏,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主动学习的能力欠缺,作业丢三落四,学习习惯难以形成……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意识。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一旦被培养、建立起来,那将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并进而能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是民主、平等的。它的基础是师生的相互信赖。只有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内心起变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学生。特别是对一时语塞或害怕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这样。学生自然感到教师真诚与耐心地帮助,进而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基点。
2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过程不能脱离人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现是教学活力的源泉。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自己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实物直观演示、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多媒体、现场模拟等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达到知情一体,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投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乐学,愿意学,正是具有学习责任意识的表现。
3注重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最终表现,是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目标。学生以学习为主,会不会学习,学法掌握的情况如何,应是一项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效果指标。学生学会了学习(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说明对学习已确立了一种较明确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的习惯、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等。
1.2 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培养学生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说”结合,“学”与“写”结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努力进行读、写的实践。
1.3要总结反馈学习过程。在完成了课堂主要学习任务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方式有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师生总结等。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学习方法,或者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这不仅养成总结、概括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现代教育方法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一切措施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围绕启动学生主观因素的发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当中去。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中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自学中积累方法。选择方法,运用方法。学生在自学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学习,是面向全体的学习。教学中我在检查学生自学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难以解决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方式不拘一格,有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等。这时教师起的只是导引点拨作用。其目的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生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责任意识,才会与人合作、探究,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5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想学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素质教育不仅要激活原本就存在的学习环境,还要不断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充满活力、促进成长的客观环境,对此,我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5.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良好班风。
5.2加强班级有关学习制度的建设。同时,我还注重发挥好班级语文学习争章台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责任感。
5.3加强家校联系。制定“家校联系反馈卡”随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语文学习表现,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形成学习责任感。我还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5.4加强班级干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从娃娃抓起,怎样抓?只靠中国足协抓俱乐部建设是不行的,选才面太少。要靠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两家联手一起抓;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抓,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青少年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要为孩子的成才就业思考。解决好了就业难题,再理顺训练管理体制,两条腿走路,一条走俱乐部培养之路,建立健全各年龄梯队从小抓起;另一条走校园足球普及之路,建立健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训练体制加强学校基层业余训练,使校园足球普及之路再不是每个省、市就那么一、两所学校,国家要加大整体投入,将资金投向中国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基层足球水平整体提高了,就业的问题解决了,高水平各俱乐部精选面就更多更好了,中国足球的事就好办了。
2013年6月,贵阳六中校足球队在参加2013年贵阳市首届示范性高中足球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这个成绩比2012年的成绩提高了两个等级,但离学校领导对我们期待还差得很远,作为一名带队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各校抓的都是升学率,高分率,政府部门考核学校绩效也是升学指标完成情况,要在学校中抓好足球队建设谈何容易。业余训练时间更是难以保证,课时数更多是用来上文化课,教练的足球业余训练时间只能是中午和周末一点时间。
“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在我校基本得到保证,也已连续两年开展了高二年级足球联赛,通过年级开展足球联赛活动,校园有了生气、和谐了,学生们把热爱班集体更形象化了,热爱自己班的球队就是爱集体,通过竞赛活动和他们的亲身经历,全班同学都更关注他们的班级足球队,关注他们足球队的输和赢,更关注他们足球队在年级的排名集体荣誉感。
在年级开展的足球联赛活动中,各班都勇现出一些突出的足球少年,他们被选拔到校足球队并代表学校参加2013年贵阳市首届示范性高中足球联赛,不仅提高了球技,增强了贵阳六中这块品牌形象的荣誉感,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意志品质。他们从代表个人形象过渡到代表集体形象,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要体现良好的战斗力,只有个人能力强,通过集体配合、团结合作、学校管理机制上下协调配合、师生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更多是体现学校领导在政策和经费中的大力支持;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同时是广大学生在繁忙学习中挤出宝贵业余时间进行中午足球社团活动交流的支持!
2010年10月贵阳六中足球场经过改修后投入使用,正是新一轮教改在贵阳市各学校展开,贵阳六中体育组率先在贵阳市体育新课改中实施学生模块项目选修走班制,足球模块走进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新《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体育新课程的性质,指出《课程标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要求学生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此理论基础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为手段,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能学习有机整合来设计课程模块,在教学安排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正是在新课程要求的环境下,我校的足球模块很快开设起来。在2010年第一次开设足球模块课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很差,大多数学生足球基础技术、身体素质较弱。而作为教师,在两组同学在足球场上分开进行分组交流比赛都会担心他们受伤。除了个别学生会踢几脚球外,95G的学生不会踢球。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足球模块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经过三年的足球模块训练,学生们掌握了足球模块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也一天天在增强。每位学生踢球时再不是一开始就用脚尖踢了,而是在换好踢球装备,做好热身活动,按足球运动的规律来开展运动。踢得好的球员多了,他们就迫切希望组建一支自己的球队与别的球队进行比赛、交流、提高。贵阳六中足球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供他们提高球技、增强友谊。他们不愿只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而是要超越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把个人能力最大化,那就成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个人的天赋,把个人的特长和天赋奉献给集体那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担当有责任的人。这样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教?既要符合新教育理念,又要照顾到集体大多数,同时还要让特长能力强的学生能在教学中有收获。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学新理念,深入研究足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让学生在近期的教学中能接受能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学生一时理解和掌握不了,但通过学生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和掌握了从中就有所收获,师生的足球模块教学就成功了,三年来的足球模块教学我是有收获的,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与贵阳六中足球模块的学习和足球社团活动,他们进行团队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这是我们做教师希望看到的,他们再不是那个怕踢球的孤单男孩,而是毕业季阳光下的一届又一届有责任的有为青年。
【关键词】商学院;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MBA是源于欧美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我国MBA教育自开办以来,已经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中国社会培养了15余万名MBA毕业生,他们其中不少已经是单位的高层或骨干,是重要的决策者和行为示范者,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影响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策。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工商管理、恪守职业道德的MBA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MBA教育偏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教育,MBA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逐渐显现出来。伴随着近几年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负面问题的频频出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商学院MBA的社会责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社会责任内涵、重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著名学者阿基.B.卡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社会责任理念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不主张把赚取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社会责任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得到单位内部员工和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较高的口碑。其次,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积极关注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降低能源消耗率,改善企业所在地的生产经营环境,从长远来看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组织认同和社会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对于商学院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商学院MBA教育项目作为培养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自身或者推动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其次,加强MBA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趋势。社会责任是跨国企业普遍所倡导的理念,我国进入WTO后,企业经济行为要和世界接轨,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而MBA教育是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载体。再次,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是商学院办学的需要。当今商学院的办学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知名商学院积极参加国际认证和国际排名,而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他们认为商学院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层次的社会活动,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帮助,多做社会贡献。可见,商学院通过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可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和更为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其培养体系的完善,提升了办学质量。
二、商学院MBA社会责任教育现状与问题
1.商学院MBA社会责任教育现状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就商学院的MBA社会责任教育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受到商学院普遍关注,绝大多数的院校认为有必要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MBA教育中,而且所有的MBA培养院校都愿意支持和参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学院已经将社会责任教育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已开设的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主要有“企业伦理”、“商业伦理”、“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还有一些商学院将有关内容嵌入到“领导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中。此外,各商学院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较常见的有研讨会、讲座和社会实践等,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通过对话形式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同时部分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捐款、捐物,组织MBA学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的活动等;有的学校还鼓励MBA学生捐知识、捐经验,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开展的“学长助推成才计划”,组织MBA学生与本科生进行结对,帮助本科生成长成才。可见,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商学院的共识,在商学院的积极努力下,我国MBA社会责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存在的问题
(1)商学院对MBA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内商学院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MBA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但相比国外商学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商学院MBA教育强调商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重视不够,仅有一半左右的学校设置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选修课。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研究并没有深入到商学院的核心观念,商学院也没有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MBA学生对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MBA学生平均有着6年左右的工作年限,大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有着明确的目标,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有相当一部分MBA学生在攻读学位的目的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如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实现职业转换,获得更高的收入;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人脉资源等。这种倾向导致了学生乐意参加有助于实现他们目标的活动,对于社会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相关课程和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就目前国内商学院已经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而言,其课程内容匮乏,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尽管院校组织的慈善捐款活动很多,但多流于形式,很难让MBA学生明白社会责任的丰富内涵,结果是使MBA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肤浅,简单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但与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无关。
三、加强MBA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措施
1.增加社会责任教育投入,强化相关课程设置
为了应对社会责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商学院需要增加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培养专门教师,组织编写教材,吸引更多的教授投入到相关研究和教学中等。很多院校将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相关课程的一个模块,建议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立,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原理融合到商业课程中,进行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的开发与撰写。
2.通过多种方式,提升MBA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实践
商学院在做好招生、教学、就业工作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加强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促使商学院毕业生能够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判断问题、做出决策、采取行动,并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如以研讨会和讲座形式,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当志愿者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如积极捐款、担当社区义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等活动。
3.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社会责任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企业等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首先,建议由教育部学位办牵头指导,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任课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组织教材、案例的编写,并制定MBA社会责任教育标准,对各培养院校进行指导和考核。其次,企业在招聘行为中,应设置环节对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考核,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参加过社会责任教育相关课程并拥有社会责任实际经历的MBA毕业生;同时,有着良好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应走进课堂,就其社会责任的做法和经验对学生进行讲授,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国际认证机构及排名机构也应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考核,增加其分值比重。
参考文献:
[1]王鲜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MBA教育取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2]方桂荣.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已经明确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把这一内容列为重中之重,整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责任意识的基本涵义
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至上”的观念充斥其间,部分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在这种大前提下,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越发重要。
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早在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在其作品《日知录》卷十三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意思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兴亡负有责任。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了一个人责任感的概括了。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负有责任的。对于肩负着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初中生来说,责任意识被赋予了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更深层次意义。
(一)从个人方面来说,当今的初中生很多都是“00后”,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式生活,他们知道的只有享受,不知道何谓责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成长环境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会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哲学,同时会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受保护过度,难以面对困难和挫折,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只有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首先对自己负责,才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二)从家庭方面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其家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家庭、为家庭分担的意识,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
(三)从集体方面来说,很多初中生由于与生俱来的环境影响,个人意识较强,融入集体的意识较弱,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想法,缺乏在集体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他们更多地希望在集体中享受更多权利,却不希望承担义务和集体责任。只有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懂得自觉承担责任,各尽其责,才能使集体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四)从社会方面来说,每一位初中生最终都将走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初中的责任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营造人人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升华,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责任,是践行责任的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课本蕴含着责任意识的内容,从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方面都予以了阐释。作为教师,应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目的内容,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合实际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和集体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家庭、他人和集体负责,九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对社会负责,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为何要承担责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摈弃以往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所遇、所见、所想明确为何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大赛、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其中,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责任。可通过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如“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话题,结合“彭宇案”、“许云鹤案”等实际案例让他们对责任有新的认识。
(三)整合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承担责任。思想品德课较之其他课程,更多的体现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上。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空巢老人”、“光荣家庭”、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机构参加义务劳动或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将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我国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初中生,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立足本职,更新观念,用活教材,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让更多学生成为日后我国经济发展、和谐进步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昌达.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探究与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