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9年*)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粮食行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增效。我区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区先后出台《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意见》、《***粮油商标品牌总体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我区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我区投资***万元建设粮油质量监测站,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报省局备案后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质量监测站检验技术、检验手段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备国家标准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协助与支持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我区是江苏省第一批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编制,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西北、东南两个交通要地,顺势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2家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累计投资***万元。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建立“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利益共同体,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形式,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从田间到仓库“低成本、不落地、规模化、高效率”的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以“**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小麦产业规模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粮食交易市场功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初步改变当前我区小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等现状,初步形成集生产研发、品质监测、品牌营销、现代物流、网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体化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我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
(二)优质产品推介和品牌建设
为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高的发挥品牌引领作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我区先后组织粮食及农产品企业参加“十五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武汉)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暨农产品品牌会”、“2019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关系,促进粮食经贸合作,推广粮食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其中我区占*家,其中:**500强中第*名,上榜江苏企业中排名第2名,上榜企业第1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00强中排名*名;江苏**有限公司500强中排名*名。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根据国家精神,2010年吉林省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其成员单位有: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畜牧局和省妇联。各项目县及时调整和充实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并有3人以上主抓阳光工程工作。
各部门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上,提高对阳光工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11号)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组织实施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省级农业部门(阳光办)对培训任务下达、组织全省培训任务完成、业务政策指导和年度项目县培训任务完成及绩效考核评估负责;项目县农业部门对培训任务完成、培训基地认定质量、项目监管验收负责;培训基地对培训的教学质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的真实性负责;住建、畜牧、妇联对本部门承担任务的完成和真实性负责;省级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县专项补助资金,并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项目县市财政部门对培训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监管负责。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阳光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2.规范运作,保证质量
为规范项目运行,确保培训质量,让农民得到实惠,拟做好以下工作。
2.1规范基地认定工作 根据阳光工程新的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分布情况,重新组织开展基地认定工作。在基地认定工作中,根据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结合阳光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机构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组织专家组评审的方式,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6个,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2.2规范培训管理 为规范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10年要完善培训规范、教学计划、专兼职教师队伍、教材、班级管理、考试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的规范和制度,确保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思路,强化监管
监管工作是阳光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的监管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监管。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省阳光办增设了监督科,旨在进一步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工作。一方面建立网上监管系统,掌握全省培训动态,实施日常监管。一方面组织人员随机到基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改变以往阳光工程以中期、年末集中检查为主的做法,而是实行平时抽查,日常监管和年末重点检查相结合,避免出现“平时不管,检查傻眼”的情况。
4.强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国家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项目监管、检查验收等进行了新的调整。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和实施质量。省阳光办将对各项目县阳光办负责人、信息员、培训基地负责人、档案管理和项目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加强宣传,培树典型
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当地在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学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短信平台等媒体,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和针对性。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一、 安阳县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安阳县地处豫北,总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83万亩。辖区21个乡镇,612个行政村。根据多方统计,安阳县总人口为985870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24309人,16周岁以上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861561人,16周岁以上人口68万人。从2010年11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2012年7月我县又成功申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豫政[2011]58号)文件规定,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截止到现在,我县参保人数超过58万人,参保率达到98.2 %,各级财政补贴全部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发放率100%。总理最近说:“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并提出了“近10亿人的城镇化”的目标。以这样的未来趋势来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职保应该占据主流地位。
二、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缴费补贴相同,多缴多领并不明显,缴费没有积极性,大多数都选择最底缴费档次。《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文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文件规定:省、省辖市两级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省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元,省辖市财政每人每年补贴不低于10元。以45周岁缴费15年为例:(1)缴费100元,共缴费1500元,省市补贴450元,到龄每月领取74元;(2)缴费1000元,共缴费15000元,省市补贴450元,到龄每月领取171元。两个缴费档次,缴费差距为13500元,但省市补贴都为450元,领取养老金每月也只差100元,不得于养老保险多缴多领政策的引导,不能有效调动广大城乡居民长缴多领,多缴多领的积极性。
2、基础养老金偏低,不能有效保障老年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发〔2011〕18号文件规定: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豫政〔2011〕58号文件规定: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试点县(市、区)确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元。目前基础养老金60元的水平以45周岁最高缴费档次,每年缴费1000元,缴费15年为例:共缴费15000元,省市补贴450元,到龄每月领取171元,每年领取2052元。当其失去劳动能力后,每年2052元根本不能保障基本生活。缴费年限短,缴费档次低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更低,更不能保障基本生活。
3、城乡居民参保人的个人帐户由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补贴构成这两部分的资金产权不同,个人账户中政府补贴部分所的权不明确,违背了帐户的私有特征。国发〔2011〕18号文件规定:参保人死亡,除政府补贴外,个人帐户中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参保人个人帐户中地方补贴的资金部分仍属于政府所有,这种规定违背了个人帐户资产的私有性特征。参保人在缴费期间跨统筹区域转移时,国发〔2011〕18号文件中未就个人帐户中政府补贴资金能否转移的问题作出规定,如果参保者不能转移这部分资金,说明这部分资金的产权属政府所有,这样势必导致参保人在到过待遇领取时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减少引起参保人对政府补贴优惠政策的异议,进而引起矛盾和纠纷。如果参保者能转移这部分资金,说明这部分资金属于参保者所有,这将与参保人死亡时这部分资金不能继承相矛盾。
三、对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建议
2015年3月31日,云计算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座谈会得到了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呼和浩特市政府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云体系产业战略联盟、中央电视台总编和新闻组的组长,以及微软等机构和企业代表等。与会嘉宾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云计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智慧城市与城镇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报告明确支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撑和推动,特别是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扩大信息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八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按照这一要求,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我们将以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并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一切需要的计算服务的支持。总的来讲,云计算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延伸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名单中,包括京津沪在内的大部分省会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红利的到来,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还有待正确的定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新模式下,进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行动
为城市和社区发展另辟新径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会上发言道:有一个笑话,说“互联网+”是马化腾做的饭,让马云先吃,“互联网+”的研究报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这个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互联网从过去的一个工具一个媒体变成了一个新的业态。
正是由于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这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的行动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另辟新径。新的基础设施,云加网加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新的分工网络,为“互联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力量。
当前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国创造的两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积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研发的主力。现在从中关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创业的热点。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传统企业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算数上的加法,而是化学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按照现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加快“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可观
云时代的智慧城市本质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利用云计算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都在抓紧落实智慧城市工作,创新改进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这个培育我国的消费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实现几个关键转变 ,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 深化应用转变。从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 ,从纵向系统独立运行向统一服务平台并实现安全互联互通和资源依权共享转变 。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平台建设转变等等。在面对新的技术时,智慧城市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今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聚焦需求导向,同时要更加注重条块的结合,把纵向系统与各地特色应用做好分工做好协同,同时要和各地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动各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信息孤岛。
[关键词]互联网+;实习改革;信息化;开放性;合作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2
1“互联网+”背景简述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因而“互联网+”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战略,被社会各界学术专家不断研究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由上述文件内容看出,“互联网+”的思维和行动将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并展现其价值,而互联网将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发展成果,它体现着科技创新思维的前沿,并将其运用在社会其他发展领域,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功能。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形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联合。[2]这种创新性的时代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在高校实习教育中体现,在当今高校的实习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引入“互联网+”的新型思维,利用先进的科技打破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禁锢,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优势资源的最大化,促进当今高校实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嵌入实习教学改革
当今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实习教育的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片面性和保守性,将互联网的开放性、合作性思维嵌入当今高校实习教育改革,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以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为基本的指导,促进实习改革的三大主体的相互配合,促进高校引进互联网科技支持的先进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和支持平台;培养和更新实习指导老师的教育观念,大指导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之间实时的交流和反馈;利用先进设备对实习学生进行全方面多领域的培养和指导,为其参加社会性的实习之前奠定良好的技能和思想基础,同时培养高校实习学生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互补互惠的意识。
高校主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社会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和还原,引进先进企业和公司的经典案例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在实习中所能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训练,并培养其基本良好的职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养,使得学生主体能够在一个信息较为全面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尽量社会化的真实场景,为这位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意义的演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各方面的知识,并能让实习学生主体学习和体会到团队合作互惠共赢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在充分真实还原的氛围中培养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意识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其在未来的社会职场中体现出潜移默化的视野开放性和人格上的包容性,以及团队中的合作意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当今时代的实习教学的质量,促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充分发展。
3“互联W+”时代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多数高校却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授课为主,而缺少相对时长的课外实践训练,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还无法利用实践机会对知识进行自我的消化分解,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方面的实践型人才。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即失业”的悲剧也在不断地上演,当年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演变成如今这般境况?这不得不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方法思考,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也在“学生匠”,更需要的则是有着专业知识素养和核心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大学实习教育改革的存在是必需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引入“互联网+”的合作性和开放性思维,为高校的实习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创新血液,更新旧体制旧观念,挣开传统思维的牢笼,促进教育实习改革的有力发展。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带来的最显著的变革便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当今教育理念多元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时代,缺乏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就好比无数个瞄准祖国花朵们的“炮弹”,不顾思考的某些教师和家长只顾盲目地“狂轰乱炸”,并不在乎数据背后所显示的真正意义,也不重视互联网数据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全面分析。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分析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所谓“因材施教”,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相当于制造出瞄准不用目标有着不同功能的有着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弹”,这样的“导弹”发射出的威力和效果才能对目标各个击破,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源于互联网时代大信息交错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我们必须开始重视教育数据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不同方式的变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课堂、远程教育也在以前不用的平台不断地发展壮大,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首先,线上教育使偏远地区的人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成为可能。其次,学生们有更广的范围选择老师和课程,因为他们可以听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讲的最好的课程。最后,可以节省线下课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能增加安全性。当然这也是一把明显的“双刃剑”,有优点就有缺点,如缺少课堂氛围、缺乏纪律管制以及无法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缺少对孩子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都是线上教育目前无法避免的缺点,但是如慕课、翻转课堂、各种技能考试课程、考研学习网课甚至各大网校等新教育模式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也带来了一大批产业链似的新型产业和就业机会,更多的人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更多的课程,抓住机遇创新理念,进行教育形式改变的深化,同时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线下教育即学校教育教学也提供了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服务。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新媒介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索性学习、一对一专业精英式”培育、“寓教于乐”式的游戏化学习,进行多种多样的“娱乐式”增加学生兴趣的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多样化、兴趣化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强调融合共享,运用在当今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必将有力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教育信息化,为推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提供可能。[3]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的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质量实习经验的大学生群体,就需要构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创新运用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形态,改革和完善实习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积累实习经验,构建有效的线上线下教与学互动机制,真正实现以实用和真练为中心的高质量实习,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最终全面提升当今高校大学生人才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5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为贯彻落实区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区上下农业项目建设的潜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拓宽建设渠道,用项目扩张总量、用项目优化结构、用项目提升水平、用项目推动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探索出一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农业项目建设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责任明确、形成网络、奖惩到位的农业项目建设新机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项目建设群,使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企技改扩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等农业项目建设有一个新提高。年,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
(一)乡镇自建项目实现新跨越。各乡镇要结合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谋划和建设一批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农业项目责任制,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管副职至少分包一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二)向上争取项目再上新台阶。区直农口单位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结合全区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包装、筛选和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加大汇报盯办力度,集中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通过“小团组”、“定向”、“专题”招商,承接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的转移,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搞好产业的延伸和精深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项目。
(四)超前谋划项目实现新提高。年内,区级将围绕农业产业化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谋划和储备项目30个以上。各乡镇也要积极谋划和储备农业项目,每个乡镇至少要谋划和储备2个以上项目。项目编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项目库要达到信息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立足本地本单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农业项目建设格局,引进建设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农字号”大项目,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明显的奶业、生猪、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来抓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重点项目为骨架,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抓项目。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积极拓宽农业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围绕设施农业拓展、规模养殖推进、生态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业品牌创新、绿化家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建设一批质量型、生态型、服务型的大工程、好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经济创新型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知名品牌,围绕品牌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三)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项目。面对国家扶农强农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区直农口单位要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市直有关单位支持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际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项目,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向我区倾斜。
(四)围绕提升现有龙头企业抓项目。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换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产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改、扩张项目,推动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建设原料基地,完善仓储设施,整合资源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吸纳股份、转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借势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年内争取全区新发展达到市级及以上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五)围绕提高合资合作水平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到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种、养、加龙头企业,抓好知名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要借助京津唐消费市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家以上冷链物流企业。特别要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通过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承接国外优势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循环型、生态型、产业型、高效型农业项目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抓好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蒙缘食品仓储冷链物流、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促使一批农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增强全区农业发展后劲。
(六)围绕建设产业聚集区抓项目。借鉴抓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先进理念,搞好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进驻,形成企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上,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华鼎绿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上,以现有的蒙牛乳业公司、乐百氏公司为中心,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加快众品食业公司、蒙缘仓储物流、蒙牛乳业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重量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七)围绕整合农业资金抓项目。坚持集中财力、统筹安排、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重点农业项目的奖补,把已有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不断发现优势,培育优势并使之扩张。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区里将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方法为:市级以上资金,实行“分类指导、逐级申报、部门筛选、会商审核”的管理模式,由农口各单位统一制定《投资指南》。各乡镇按照《投资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区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区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区财政融合整合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和省、市级以上农业项目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委和区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社、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区委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工委主管负责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农业项目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谋划协调、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农业办公室督导落实的组织推动机制;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发展。区直农口单位要明确各农业项目建设的主管领导、主抓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形成农业项目有领导主管、有科室主抓、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农业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带头抓项目,认真解决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农口各单位要加强各乡镇、涉农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全面掌握农业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市直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推介项目,主动汇报项目情况,指导协助各乡镇和涉农企事业单位做好农业项目工作。
一、总体思路
始终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粮油生产功能区为重点,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积极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贴,优化肥料使用结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服务。
二、工作目标
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不合理施肥逐步减少,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面积稳步扩大,科学施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施肥指导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种养循环、绿肥种植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稳步提升,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化肥减量化问题整改。按照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要求,认真落实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化问题整改推进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强责任的高度,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根据制定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化肥减量化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定位监测点和肥料使用量调查点,监测化肥减量化主推技术模式的减量增效情况、调查种植户的肥料使用情况和有代表性的经销门店肥料销售情况,建立常态化调查监测网络。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明确肥料使用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及统计数据的审核等,确保统计数据客观可靠。
(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市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全面掀起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活动,全区2021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5 %以上。
(三)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以粮油高产创建、农业产业基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为重点,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基地。抓实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稻侧深施肥等施肥方式,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积造、施用有机肥,探索完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社会化运行机制,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一是大力实施畜禽粪便还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在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基础上,通过实施畜禽粪污收集、沼气发酵处理、种植基地利用,大力推广猪(牛、羊)—沼—粮(菜、果)种养循环模式,整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全区2021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大力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料(堆沤肥、厩肥),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降低化肥投入占比。
(五)推广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一是大力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采取联合收割机械收割粉碎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直接粉碎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并通过机械旋耕、翻耕作业深埋,实现秸秆粉碎就地还田。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腐熟还田。大力推广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秋洋芋(秋菜)、水稻—油菜或小麦双免耕秸秆还田、秸秆开沟埋草还田等技术,实现秸秆腐熟还田再利用。全区2021年秸秆还田率达到50%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狠抓任务落实。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化肥减量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化肥减量化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分解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强指导服务。要切实加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组织专家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的形式,指导农民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加强智能化设施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肥料生产使用领域的应用。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国家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镇江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市委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十分重视,3月16日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23日又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两次会议,*都亲自到会并讲话。刚才,雷志强局长的动员报告和市指导检查组徐志伟组长的指导意见,讲得都很好,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受教育,二是科学发展上水平,三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对于正在全力谋求跨越发展的镇江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具体部门和单位来说,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理论的学习、一般问题的查找以及共性问题的解决上,必须要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地方和部门工作实际。现在镇江最大的实际,就是要实现发展新跨越!这是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讲镇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看两方面:一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全面性的跨越,二是要让百姓看到镇江可观可喜的变化和面貌。我们国土资源系统一定要紧紧围绕实现发展新跨越这个主题,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全力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是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镇江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在前不久的市委常委会上,*对新跨越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她指出,我们追求的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跨越,不仅是经济上的跨越,更是全面性的跨越;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不仅是发展形态的跨越,更是发展能力、干部素质和干部作风的跨越。市委、市政府作出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这个重大决策,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一,这是应对危机的积极作为。就是要适应宏观形势的转折,加快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转型提升,力争率先走出危机影响,率先实现逆势上扬,率先实现向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变。第二,这是抢抓机遇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抢抓国家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争取更多的资源要素、更强的支持扶持、更大的发展空间,力争在化解要素制约、破解发展难题上取得新突破、大突破。第三,这是乘势而上的必然选择。去年是镇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迭起、强势提升的一年。一是通过思想大解放,实现了发展动力的新提升;(全市GDP突破1400亿元,增长13.6%,人均突破6万元)二是全市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综合实力的新提升;三是通过千百亿工程的实施(千亿产业实现零的突破,装备制造业1050亿元,两家企业销售超百亿),实现了发展层次的新提升;四是全市完成拆迁310万平方米,交通设施投入超过6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南城北水、四大通道加快建设,金山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落成,实现了城市形象的新提升;务实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三大合作”组织达570家,“三资”投入农业34.5亿元,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提升。可以说,现在各级干部人心思干,广大群众人心思变,全市上下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我们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就是要珍惜这个良好的发展势头,营造更加浓厚的发展氛围,不断掀起大发展、大跨越的热潮。
土地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市国土资源局作为一个服务发展、管理资源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不仅要积极主动,而且要率先作为、走在前列;不仅要有序推进,而且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创造特色。一句话,就是要勇当全市跨越发展排头兵!这既是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国土资源系统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使命所系。勇当跨越发展排头兵,必须在“敢、超、抢、争”四个字上下功夫、求突破。敢,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来一次思想的洗礼、观念的重塑和思维方式的再造,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跳出来,敢于作为、敢于大作为、敢于非常作为。要着力解决国土资源系统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那些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在扩大内需、加快大项目建设的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土地需求与供给紧张的矛盾?比如,如何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在节约集约利用上做文章,有效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等等。要坚持质量优先、规模优先、急用优先、集约优先的原则,千方百计确保千亿元投资、“千百亿”工程、南城北水重点城建工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确保亿元GDP占用同比下降7%,力争下降8%。超,就是要确立横向、纵向比较的坐标系,既要超越自我,更要超越先进。要咬定目标超、明确载体超,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超,努力实现进档升位。雷局长在动员报告中提出可跨越发展、进档升位的明确目标,我看就是跨越赶超的体现。但还要更准确、更要鼓劲、叫得更响,充分体现国土资源系统在跨越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要确保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市区经营性土地平均容积率比上年进一步提高;收储融资力度明显加大,确保新增融资5亿元。抢,就是要抢机遇、抢政策、抢资源。当前,国家和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是我们实现新跨越最直接、最重要的机遇。国土部门一方面要通过全力对上争取,抢得更多的政策资源、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抢得更多的大项目用地指标,确保今年全市点供指标、独立选址指标多于上年,确保全年征、转用土地总面积、供地总面积高于上年。争,就是要在工作水准上争一流、在服务质量上争一流、在队伍形象上争一流,就是要为推动全市发展新跨越争贡献。今年,市国土局要争创镇江市文明行业,机关测评位次比上年前移3位,力争进入前5名;各辖市区国土资源在全省排名后移5位;各镇国土资源所全部建成“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