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

第1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宗商品 有色金属行业 股票市场

一、国际大宗商品变动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

(一)有色金属行业的基本面分析

2011年以来,主要金属价格走出震荡向下行情,截止到2011年12月2日止,伦敦金属交易所6种基本金属均为下跌,铝,铜,铅,锌跌幅在10%-20%之间,同期黄金,白银和原油价格分别上涨22.9%,6.4%,10.8%。而美元指数下跌1.3%。

图1-1基本金属价格走势(2011年以来)

基本金属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复苏动量放缓,需求减弱,今年以来,中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指数出现下滑态势,并且中国,日本,欧元区都下降到了荣枯平衡线50以下,显示了经济复苏的动量在放缓,虽然美国制造业指数有所抑制,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下滑的趋势没改变的情况下,美国未来走势还有待观察。

然而小金属价格表现明显强于基本金属,稀土在经过上半年的大幅上涨后处于回调之中,但全年的涨幅依然比较大,图1-2,1-3。

图1-2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变化(2011年以来)

图1-3 主要小金属价格变化(2011年以来)

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由于整体经济复苏动量放缓,导致对有色金属需求疲软,从而使有色金属价格有可能保持震荡格局。另外,由于欧美依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之新兴市场国家也逐渐加入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业,这些因素对金属价格形成正面影响。从整个国际形势看,如果欧洲的情况不进一步恶化而拖累全球的经济的情况下,基本有色金属下跌基本到位,稀土永磁及小金属由于刚性需求,仍有投资机会。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正在步入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上升势头比前几年有所减缓,随着经济的疲软,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相对也在减弱。但总的情况仍然要好与同期的大盘指数。

图1-4我国有色金属与同期护深300指数的比较

2011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调整,在市场极度低迷,有色金属行业在随同大盘大幅回落之际,到2011年12月末,有色金属板块个股多数跌幅均超过20%,中长线投资者可逢低逐步布局该板块。由于经过市场的大幅调整,有色金属板块的估值己经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有色金属板块的投资价值也正在逐步凸显。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传导机制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而且具有金融属性,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不仅仅是生产的必须物资,也是重要的投资工具。在实体经济传导路径方面,大宗商品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的成本路径来表现的,这个过程是相对缓慢的,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而在金融经济传导路径方面,大宗商品是投资工具,它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这种影响或正或负,并且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因此,仅仅通过实体经济路径,间接地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够的,还必须以金融市场的角度,直接地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考虑。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改革的推进,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必然愈来愈紧密。

综上所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主要有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条路径。而其中,实体经济路径是通过物价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作用的;而金融经济路径是通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相关性发挥作用的,理论上,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来分散投资风险,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制度上的特殊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可能并不一定十分显著。尽管如此,无论是哪条路径都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的实际溢出效应到底怎样,需要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来研究。

二、国际大宗商品变动与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选用路透CRB(CRB: 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现货价格指数作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代表变量,选用有色金属(YS)代表股票市场变量,选择与CRB商品结构对应的国内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股的板块指数,分别收集了Cu:铜,Al:铝,Pb:铅,Ni:镍, Zn:锌的板块指数来综合分析其对A股的总体影响。

本文采用自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共50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是公开数据,其中,大宗商品价格(CRB)数据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官方网站,各板块的指数来自于东方则富通软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本文对所有数据做对数处理,并选用EVIEWS6.0做数据处理。

(二)实证检验过程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用的检验方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方法,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取两者皆为最小值时的滞后阶数为最优滞后阶数,在此,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ADF检验结果

由表2-1分析可以看出,上证指数YS、CRB指数以及各板块指数的月度数据序列均为不平稳的,但各组数据均满足一阶平稳,这说明变量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2、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用来分析两个序列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本文要研究CRB指数对十上证综指YS以及各板块指数的影响,进而说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在此,选择二阶滞后,分析结果如表2-2:

表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除农林牧渔板块以外,CRB指数是上证指数、钢铁、煤炭、石油以及有色金属板块的Granger原因,因此,我们推断,长期趋势下,CRB的上涨会推动上证指数以及除农林牧渔板块之外以上各板块指数的上涨,而以上各板块大幅上涨的同时必然带动股指上扬。

3、协整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协整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稳定的线性组合,我们选择Johansen检验来分析变量的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3:

表2-3 Johansen检验结果

通过协整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5%的显者水平下,Trace统计中,统计量10.34小于临界值20.26,并且概率值0.133大于0.05,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而同理Max-Eigen统计也显不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此本文则认为这些变量中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估计出的协整方程为

ECM=YS-0. 1289CRB-3. 11

(0. 16) (0. 0l)

从协整方程可以石出,CRB指数的增加会对上证指数产生正的效应,即在长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引起我国A股市场的上涨。从另外一方而可以石出,国内的期货市场并没有有效地分散A股市场的风险,因此,A股市场易受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

4、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并不能准确给出这些变量偏离它们共同的随机趋势时的调整力度,为此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考虑到本文的数据量有限,在此我们采用一阶滞后,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SHANGZHENG)=-0.297131245535*(SHANGZHENG(-1)0.365906621836*CRB(-1)-4.34004758151)-0.211605847649*D(SHANGZHENG(-L))0.512694612419*D(CRB(-1))-0.00654445349211

R2=0.8021 AIC=-3.68 SC=-3.52

可以观测到,上证指数YS与CRB指数的关系是成正相关的,后者增加必然引起上证指数的上涨,并且上证指数YS的增长幅度受上一期的增量的影响。误差修正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本模型所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为-0.297,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的原则,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上期的YS高于均衡值时,本期的YS涨幅则会下降;反之相反。从修正的相关系数大于0.8来看,误差修正的整体效果比较好。

(三)检验结果分析

第一,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我国的有色金属商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颇大。进而与之相对应的有色金属在国内股市的反应也比较明显。这种特点是由大宗商品的供给需求方式决定的。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一般是应对经济增长的需要,即便形成了下跌趋势,其短期刚性需求却难以改变甚至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增长。而且,大宗原材料市场往往会形成寡头效应。因此,相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巨大波动时,国内相关资源类商品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动。对于资源类板块的上游企业,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利好影响,其产品价格必然随之上升,公司利润增加,企业经营绩效大幅提升,表现为股价上涨,该板块的指数也会大幅上扬;而对于资源类板块下游公司而言,情况截然相反,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后期,对于各种资源已形成了刚性需求的局而,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下游公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一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那么必然引起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提高,国内企业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而的被动地位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会受到严重冲击,在目前通胀处于高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业绩必然大幅下滑,财务状况不佳,利益受损,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对应其股价下挫,拖累该板块指数表现,进而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表现。所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以上各板块的影响比较显著。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长期内会化解其对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股市的不利影响,但在短期内会产生显著负而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快商品期货市场建设

从实体经济路径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有正的均值溢出效应,也就是说,中国物价会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方向波动。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独立性,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建设,这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高中国期货市场的定价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中国物价水平受制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状况。因此,对于主要的商品,就必须推出相应的期货合约。

(二)利用商品市场分散股票市场风险

由于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较弱,因此,可以利用商品市场来分散股票市场风险。但是,目前由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存在许多制度性的缺陷,导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股市投资者不能很好地利用中国期货市场来分散风险。因此,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中国期货市场的改革力度,从而使得股票市场的资金可以更为方便地流入到期货市场上。其中,介绍经纪商制度(Introducing Broker, IB)可以起到这一作用,但是,目前中国期货法律却规定,只有当期货公司受证券公司控股、控制或受同一股东控股、控制时,证券公司才可以作为期货公司的介绍经纪商,而国内很多期货公司都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这实际上限制了期货公司通过证券公司发展业务。因此,应当适当放松介绍经纪商制度的管制,这样才能使得股票市场上的资金顺利地流入期货市场。

(三)推出期货市场指数化产品

即使介绍经纪商制度得以完善,仍然不能保证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能够很好地借助期货市场来分散风险,其原因在于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制度与股票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机构投资者才具备期货市场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为了使一般股票市场投资者都能参与到期货市场上,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推出期货市场指数化产品。商品期货指数化产品有三个优点:首先,商品期货指数更直观,方便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投资操作上也更为简单,易于理解;其次,进行指数化产品交易更简单,这类似于股票市场上交易所指数型基金(ETF 基金)一样,因此股票市场参与者会更熟悉这一操作方法,而不用去理解复杂的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最后,利用商品期货指数,更容易进行相关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孙长华,丁浩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探讨、2011年第04期

[2]Cheng F.Lee,Raymond M.Leuthold and Jean E.Cordier.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Diversification and Arbitrage Potential,Financial Analysis ournoal[J].July-August 7995,53-60

[3]Bartram,Sohnke M..The Impact of Commodity Price Risk on Firm Valu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Commodity Price Exposures[J].Multinational Finance Journal,2005,vo1.9,no.3/4,pp.767-787

[4]Masters,Michael W..Are Index Investors Driving up Commodity Prices[J] 2008

[5]张翼.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物价变动的关系研究―基于CRB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第2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变形铝合金 熔铸工艺 工艺分析

中图分类号:T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22-01

引言

铝加工业的发展使铝材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目前的航空航天工业、轨道交通业、乘用车辆制造业、军工材料及民用产品的开发行业中,铝材应用的市场被开拓发展成为了十分广阔的大市场,因此就对铝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铝材的熔铸是铝材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主要是是为铝材轧制、锻造、挤压生产提供优质锭坯。锭坯的冶金质量的高低,是在后续的工序中再难以进行更改的。因此,控制好锭坯的生产与质量是发挥铝材的潜力的重要前提。要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最低的成本获得高性能、高质量的铝合金铸锭使之满足后续工序及最终成品的需要是现代化铝材应用所追求的。

一、变形铝合金熔铸

铝熔铸是利用电解铝液、返回废料、中间合金为主要入炉原料,经熔化、保温、精炼、铸造成锭,铸锭经锯切、铣面处理成压延车间需要的合格扁锭,或者铸轧/连铸连轧成板带坯。其主要的工艺过程为熔炼、熔体处理、铸造。铝熔铸的这三个主要工序过程是紧密衔接、相互制约、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熔铸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设备寿命期内的能力,提高生产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受到铝加工行业的关注。

二、变形铝合金熔炼

熔炼过程为了使熔体内部成分、温度均匀,需要采用适当的搅拌技术,建议采用电磁搅拌。电磁搅拌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炉内各部位熔体的温度差;熔体成分均匀;由于提高了热的传输,能耗下降;炉渣下降。

铝熔体处理一般指对熔体进行合金化、净化与细化。合金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强度,此外,还应该考虑改善加工性、抗蚀性、耐磨性、硬度、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表面性能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等。净化处理或精炼是采取措施使铝熔体中不希望存在的气体与固体物质降到所允许的范围以内,以确保材料的性能符合标准或某些特殊要求。铝熔体的净化处理主要是将氢及氧化铝降到所要求的水平或更低一些。为了获得铸锭均匀细小的最佳晶粒组织,主要途径有控制凝固时的温度制度,细化处理。

三、变形铝合金铸造

铝合金铸造是将经检验合格的铝熔体浇注到带有水冷却设施的结晶器中,使熔体在重力场或外力场的作用下充型、冷却、凝固成铝锭坯的工艺过程。变形铝合金铸造主要有半连续铸造、铸轧、连铸连轧三种铸造工艺。半连续铸造属于静模铸造,铸轧和连铸连轧属于动模铸造。对于变形铝合金铸造来说,作者认为动模铸造是发展的方向,它可以实现液体金属一次加工成材,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动模铸造可分为四类:其一是辊间铸造,液体金属从供流嘴流到一对相向转动的轧辊之间冷凝成形并被压延成板材,典型的辊间铸造是连续铸轧技术;其二是轮间铸造,用带定型槽沟的环形轮和钢带组成结晶器,金属液进入结晶腔内,随铸轮同步运行,在铸轮与钢带分离处,熔体凝结成坯并以与铸轮周边相同的线速度拉出锭坯;其三是带间铸造,结晶器由两条相互平行的履带式类型的钢板模或钢带组成;其四是无接触铸造,气化层铸造以及电磁铸造属此类的铸造方式。对于变形铝合金板带的成型,选用铸轧和连铸连轧的优势明显。

(一)半连续铸造坯锭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直接水冷立式半连续铸造机,它可以生产各种铝合金牌号和规格的扁锭以及实心和空心圆铸锭。铸造过程中铝液重量基本压在引锭座上,对结晶器壁的侧压力较小、凝壳与结晶器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且比较均匀。牵引力稳定可保持铸造速度稳定,铸锭的冷却均匀且容易控制。其中尤以液压铸造机的应用最为普遍,特别是内导式铸造机的优点更为明显。

(二)铸轧

铝熔体从净化处理装置流出后,进入可以控制液面高度的前箱内。通过前箱底侧的横浇道流入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供料嘴中,液体金属靠静压力由供料嘴直接进入一对相反方向旋转的铸轧辊中间。铸轧辊使液体金属快速结晶。随着铸轧辊的转动,铝熔体的热量不断通过凝固壳被铸轧辊带走,结晶前沿温度持续下降,结晶面不断向熔体内部推进,当上下两个结晶层增厚并相遇时,即完成铸造过程而进入轧制区,经轧制变形成为铸轧带坯。铝带坯连续铸轧技术代替了通常铸锭热轧工艺生产带坯所需的铸造、锯切、铣面、加热、热轧等全部工序。

(三)连铸连轧

连铸连轧工艺是一种工艺设备紧凑,在连续铸造机后面紧接着配置热连轧轧机组的紧凑生产线,是从液体到板带材一次性完成的连续生产线。显然,连铸连轧不同于连续铸轧,后者是在旋转的铸轧辊中,铝熔体同时完成凝固及轧制变形两个过程。但是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均是将熔炼、铸造、轧制集中在一条生产线,从而实现从铝液到铝板带坯连续性生产,比常规的间断式生产流程少了多道工序。

在连铸连轧工艺中,铝熔体通过铸造前箱及铸嘴进入运动的双钢带水冷模腔。前箱安放在铸机的进口处,进入前箱铝液的流量大小由流槽上的浮漂式控制器来控制,控制信号大小由铸造速度传感器反馈。铸嘴上开有小孔,在小孔中通入低压惰性气体等,均匀地分布在钢带和铝液之间,起到铝液和钢带间的热传递,使进入钢带口的铝液凝固均匀,不会使钢带间产生急速的热胀冷缩,引起钢带变形,影响铝板带表面的平整度。在钢带的下部安装有钕-铁-硼强磁体支撑辊,产生的强磁力对钢带有极强的吸引力,使钢带限制在铸机规定的范围内运动,铸造出来的铸坯截面是矩形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变形铝合金板带材生产的工艺选择上,连铸连轧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对于铝熔铸的工艺配置应该是针对企业对产品定位方面的考虑,单就产能及基本投资而言,从产品产能的灵活性以及生产产品的多样性考虑,首选的应该是普通热轧工艺流程。但是对于刚刚起步或初涉猎铝加工的企业来说,选择成熟的铸轧工艺也不失为一种少投入、快见效、迅速回收成本、产能虽小不会被套牢的工艺。

参考文献

[1] 刁莉萍,梁岩.铝合金熔铸配料工序的工作原则和依据[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6,03:11-14.

[2] 吴树文.提高铝合金熔铸质量的技术措施[J].青海科技,2008,03:83-85.

[3] 谢晓会,冀中年,李素娟.变形铝合金熔铸工艺综合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3,08:22-25+50.

第3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材料特性

金属材料加工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不断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在进行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材料加工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节能生产技术工艺,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加工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满足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金属材料单位要分析不同类型金属的特点,对当前的加工工艺技术进行探索,不断开发新的加工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金属材料特性,接着针对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展开论述,从而为金属材料加工制作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1金属材料的特性

在人类文明长期发展过程中,金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通过不同的具体形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是金属材料具有其特殊的性能。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晶格结构的固体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表面拥有独特的色泽,并且延展性很好。金属材料通过加工制作,可以制成各种金属间化合物,与其他金属可以融合,形成合金,有效的改善原有金属的性能。另外,大部分金属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能,很容易出现氧化现象,需要加工技术人员结合产品设计标准,选择不同的加工方式。

2金属材料加工特性分析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金属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工艺,才能发挥金属材料最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金属材料加工特性展开论述。第一,金属材料铸造工艺。在通常情况下,铸造工艺对金属材料进行高温加热,在金属材料呈现出液态以后,根据产品设计标准,进行重新的制作。但是在实际铸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金属在液态情况的流动性和收缩性,最终降低金属产品的质量,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第二,锻压工艺。就是加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锻压过中,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提升其抗冲击能力。锻压技术对生产制作条件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变形情况,就可能导致金属材料出现裂缝情况,无法满足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第三,焊接工艺。在进行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焊接要避免出现缝隙或者气孔问题,提升金属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其性能,保证焊接质量。第四,切削工艺。加工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设计标准,对金属材料进行相应切割或者削切,但是会受到材料自身性能以及硬度的影响,需要切割人员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切割方法。第五,热处理性能,根据字面意思,就是在进行金属加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材料加工方法分析

在进行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加工技术人员要结合金属材料的特点,根据产品设计标准,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针对金属材料加工技术方法展开论述。

3.1热处理加工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热、保温以及冷却等过程中,需要加工技术人员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利用陶瓷换热器,提升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和抗氧化性,提升预热的回收率,降低企业实际的生产成本,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加工操作过程中,就是加工人员把金属材料放到一定的介质里,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冷却,促进金属材料内部结构出现变化,从而改变原有金属材料的特性和性能。这种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在金属材料加热过程中,金属零件会发生养护反应,就会对整个零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工技术人员需要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控制好加工的环境和温度。但是在加工期间,气温不是恒定的,需要经过加热超过箱变气温,从而满足金属零件加工温度的标准。在进行冷却过程中,加工技术人员需要结合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不同,控制好冷却的速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3.2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工艺

为了做好金属材料切削,需要控制好切削的速度,避免在受热的情况下,导致形状发生改变。首先,加工技术人员要选择合理的刀具,保证具有良好的硬度和硬性特点,在通常情况下,加工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陶瓷刀具和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等。在选择具体切割技术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切割每一个环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控制好金属加工剩余数量,从而为后续加工切割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提升金属材料切削的精度。

3.3温挤压成型加工技术工艺

在进行金属材料温挤压成型加工过程中,主要利用金属材料的可塑性特征,把金属放置在挤压模具里面,然后通过外界的挤压力,从而让保证金属材料达到设计的规格和形状。第一,在选择挤压模具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模具的尺寸、形状,提升模具的精度。在进行挤压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金属零件的特点,明确设计方案,控制好设计工序,精确计算挤压压力,科学设置模具结构,从而满足实际金属材料加工的要求。第二,在挤压温度控制过程中,温度越高的,相应的变形抗力就会越低,可以减少额外的施加机械能。根据大量实际复合挤压的情况,当温度达到200℃作用,相应的施加压力就会减少10%。另外,在进行冷挤压成型材料挤压过程中,材料变形在达到70%左右过程中,相应的挤压里不会出现明显的白哪壶,需要把实际挤压的温度控制在400到500℃之间,才能保证实际挤压的效果。第三,一旦挤压模具连续在高温下进行作业,就会大大降低模具的性能和强度,不仅会影响到实际挤压的效果,而且会缩短模具的寿命。因此,实际技术操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挤压方法。比如在进行小批量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压缩空气的手段,冷却金属材料凹凸模;在进行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每完成一次行程以后,送一个毛坯,从而保证模具的冷却时间,选择不同的冷却方式,可以在模具开设一些小孔或者采用喷雾冷却的方式,从而满足实际生产的技术标准,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3.4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工艺

在进行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对焊接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焊接包括多种焊接方式,需要结合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焊接方式,从而满足不同性能产品的要求。在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焊接主要包括电弧焊、电渣焊以及爆炸焊等。第一,在进行钎焊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黄铜或者钎焊料等进行金属焊接,才能保证焊接质量。第二,在进行碳钢和金钢焊接过程中,需要做好碳钢预热和热处理,从而提升焊接应力。第三,在进行不锈钢焊接过程中,焊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晶间腐蚀问题。在进行马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要焊接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作,把温度达到设定的标准。第四,在进行有色金属焊接过程中,需要焊接人员结合不同的金属材料,选择不同的焊接方式。对铜焊接,需要采用钎焊的方式;铝制金属材料主要采用氩弧焊;钛主要采用自动焊接的方式。综上所述,在进行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加工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工艺,控制好加工过程,明确加工技术标准,提升加工质量,不断打造金属精品,为金属材料加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方靓,马牧群.金属材料在现代工艺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

[2]马红超.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25).

[3]荆永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2).

第4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连续挤压 常见缺陷 解决措施

连续挤压技术作为一种最新最高效的加工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铜加工等很多领域当中,下面就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充不满现象

制品的充不满现象一般出现在挤压宽的大断面或异形排的时候,并且充不满的缺陷呈锯翅状。通常造成这种缺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杆坯的表面被污染,比如杆坯的表面上出现油、水或灰等脏物,使其表面光滑并减少了杆坯与挤压轮的摩擦,进而使充不满现象出现。二是受挤压系数与扩展比的影响,变形腔的断面积与产品的断面积的比值就是挤压系数,制品连续挤压变形的程度与挤压系数成正比,所以制品挤压力越大挤压系数就越大。挤压产品的最大宽度与杆坯直径之比就是扩展比,因此扩展比大与挤压系数小容易造成断面不均匀导致锯翅状的缺陷发生。

采取的方法如下:(1)使用不同长定径带和偏心结构的挤压模具。平模结构在连续挤压模具时较常用的,因为连续挤压模具是个复杂过程,所以在挤压生产过程中必须反复试模或修模才行。(2)增加扩展槽,在杆坯进到模腔后先预成型,规格不同的制品在预成区域的高度不同,在挤压不易充满的制品时,为了能更好的扩展成形需加大金属流动过程和角度。(3)合理设计阻流环不仅减少流动的不匀使金属向难变形处流动,还要抛光处理后摩擦减小使金属向边部流动。

2 压过载现象

通常在挤压铜及铜合金制品时,使用单轮槽连续挤压机利用单根进料单孔出料的方法,对断面小于10mm2的制品不易挤压。在挤压负荷大时容易闷车和在出线速度快时容易堵模,还有溢料较大,产量较低和工装模具寿命较短等缺点,在小规格产品使用一模多出的挤压方法有很多优势,不但使模腔负荷和堵头温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模腔的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关键点在于:为了避免金属流动不匀以及型材扭曲等问题需采用合理配置模孔,以及出线和收线速度达到一致就可以避免粘连或堵模。

3 夹杂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接触磨损容易在挤压轮轮槽和压实轮、刮刀、靴座中的模腔堵头处出现,因此以挤压轮轮槽为准,对模(靴)座轴向位置采取准确定位。(2)由于挤压间隙较小,使接触磨损出现在模腔密封面以及刮刀与挤压轮的弧面上,不但要调整好刮刀与挤压轮之间的间隙,还要使模腔密封面与挤压轮圆弧面衔接好。(3)在高温高压下长期运行使挤压轮破坏严重,不仅要使用稳定性好的工装模具,还要定期检查或更换。(4)堵头变形问题,不但应及时检查和更换堵头,还要选耐热、性能好的材料。(5)坯料内部的夹杂对制品的影响很大,可以使用过滤装置及时过滤掉铜液中的杂物,使杆坯更加干净。

4 气泡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在杆坯铸造时,铸杆内有含氧和氢等超标气体的气泡,在到达模腔后由于温度高、压强大使气泡受到强烈压制,致使气泡突然爆破,进而产生气泡缺陷。不但对杆坯含氧量严格掌握,还要用行星式轮刷装置清扫表面。(2)高温模腔中有水迹或油迹,就会使气体蒸发进而出现气泡,所以储存时间尽可能减短。

5 冷隔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杆坯表面被污染或氧化,前面讲到杆坏表明被油、水或灰等脏物污染,使其表面光滑并减少了杆坯与挤压轮的摩擦,使镦粗和扩展成形的过程不能焊接进而产生缺陷,所以杆坯表面要干净。(2)不均匀的杆坯硬度使挤压温度的波动较大、使杆坯被迫均匀,进而出现额外力致使冷隔缺陷现象的发生。因此铸造速度和冷却强度保持协调才能保障合适的铸杆硬度。(3)不合理的挤压温度和速度不仅使挤压过程无法顺利完成,还严重影响了挤压的质量和产量,因此降低缺陷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恒定规范的挤压温度和速度。(4)当杆坯直径越大时,杆坯中心与表层温度差别就越大,导致金属流动均匀性下降进而出现缺陷。所以当进料杆坯直径很大时,用感应加热法降低内外温度。具体操作中不易掌控,有待进一步讨论。(5)在堵头拱起或将侧面挂底铜刮时,使杆料与挤压轮间铜与钢的摩擦系数小于正常系数进而使挤压驱动力不足,并出现打滑使内部疏松或分层现象发生。

6 硬度超标缺陷

目前,尚无明确的理论知识规范挤压形材的硬度,挤压制品的硬度与挤压的温度以及过程长度有关系,挤压过程长和挤压温度高致使制品硬度较低,如果加长挤压过程阻力也随之增加,所以正确规范挤压过程长度很有必要。同样的制品在使用不同设备挤压出的硬度也不尽相同,现在挤压制品的硬度很难把握,还需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对于挤压硬度来说,挤压过程的长短对其影响较大而挤压温度影响则较小。

7 结语

本文通过对连续挤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充不满现象、压过载现象、夹杂缺陷、气泡缺陷、冷隔缺陷及硬度超标缺陷等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

第5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 危机 竞争力

一、铜加工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行业发展方面的原因

(1)尚未形成世界级的铜加工龙头企业。中国2000多家铜加工企业中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能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抗衡,在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规模和实力。目前国内铜加工行业内仍存在大量小型加工企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中国的大多数铜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不够先进、产品质量不稳定、相互间无序竞争、价格多变、粗加工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弊端,难以抗拒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经济风险。相较于世界铜加工企业集团化、名牌战略、以优竞争的态势,我国铜加工产业有待于通过深入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行业集中度,从而优化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技术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

(3)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消化铜价剧烈波动的风险而被迫停产。近年来,铜价的剧烈波动和持续高企,给铜加工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流动资金压力,铜价的大幅度波动也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存货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企业面临严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消化铜价剧烈波动的风险,被迫减产、停产甚至出局,而大型铜加工企业借机扩大产能、并购同行以整合行业,中国铜加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

(4)产能利用率略有提高,但部分子行业产能扩张过快。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分析,2008年我国铜加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比2003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09-2011年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在今后几年内将迎来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预计产能利用率可能出现平缓下降。

(二)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铜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一般采用“原料价格+加工费”的计价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按照这种经营方式,原料价格完全是由下游用户承担,在理论上铜加工企业并不会受到铜价波动的影响,也不会承担由于铜价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铜加工企业由于生产组织节奏以及销售、采购衔接等原因不能够作到原料购销之间完全平衡的话,那么企业就会面临铜价波动的巨大风险。

在铜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铜价波动的风险可能还不太明显。而当铜价逐渐上涨而且波动程度日益加大的时候,铜价波动的风险就开始逐渐显现。当铜价在20000元/吨的时候,铜价波动10%不过2000元/吨,对于大部分铜加工企业来说还能够接受;而当铜价在50000元/吨以上的时候,铜价10%的波动就意味着5000元/吨以上的市场风险,这基本上就吞噬了企业全部的加工费收入。在高铜价状况下,下游用户长期订单开始减少,原料供应又日趋紧张,加上由于流动资金紧张的影响,企业生产组织难度逐渐加大的因素的作用,由于原料价格波动给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就会日益加剧。

二、铜加工企业危机下的管理策略

(一)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重组建议

企业是生产发展的主体,中国铜加工业总体上是大而不强,然而企业众多,生产集中度很低,企业又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产量大于10万吨/年很少,因此,从微观分析中国铜加工企业状况是小而不强,因此企业做大强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主导产品,然后根据国内外先进企的经验,对本企业进行改组改造,优化重组,依靠技术创新,建立节能、环保生产线;国家应有计划的支持一些有条件企业做大做强,能够确定20个重点企业,政策给予扶持,采用一揽子扶持计划,这是行之有效方法,是改造中国铜加工大而不强的重要举措。

(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两大问题。从我国目前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形势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铜加工业的循环经济包括铜及其合金元素—金属加工—再生铜(用户使用边角废料及零部件废品、加工过程氧化物、炉渣等)—原料—金属加工,在一循环中,再生铜处于非常重要位置,其中充分利用再生铜原料对节铜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制定鼓励再生铜原料进口和鼓励直接利用再生铜生产铜加工材的有关政策;研制、开发、生产出高效、环保、节能、自动化、连续化、专业化、低成本的铜加工技术装备和生产线。

(三)推进技术创新的管理建议

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正在普遍建立,创新工作正在受到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力量已向自主开发目标推进。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是加工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传统的压力加工模式和工艺流程正在被打破,工艺流程不断缩短,使铜加工生产过程进一步向节能、节材、环保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工作将进一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的选题将进一步围绕着市场竞争、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展开,重大课题与生产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将受到高度重视,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将全面展开。

通过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实力,避免整个行业在激烈的行业重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伤害,是我国铜加工企业所不可忽略的。

参考文献:

第6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技术

0.引言

在不同种类工作气体的作用下等离子切割机可以对各种金属进行有效切割,特别是对有色金属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某些金属薄板,等离子切割机能够保持较快的切割速度,切面也十分平滑,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热变形。由于工作气体主要是等离子弧电介质,因此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将切口附近的融化金属进行排除。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普及面还不够,这也就使得金属切割的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落后地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手工为主,这不仅仅带来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并且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体力负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某些环节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1.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主要参数

1.1.切割速度

切割速度是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切割速度选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在切割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金属材料,而不同的材质、熔点、导热率都会影响切割速度。切割速度的有效调控将是保证切割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如下:(1)适宜的切割速度能够提升切割质量,让切口更加光滑并且能够缓解因为切割所带来的变形情况。(2)如果切割速度过慢就会对等离子弧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此时阳极区会出现电流传导区域,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这就会让切口宽度加大,并且会出现挂渣的情况从而造成切口边缘出现圆角。(3)如果电压速度过高会让切割热传导出现阻碍,使得切口表面出现参差不平[1]。

1.2.电弧电压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承载较高的工作电压,在进行气体电离时为了让等离子弧能够稳定的工作,电压还会进一步升高,这样才能够让等离子弧的焓值得以保证。与此同时需要对相应的气体流速进行控制,通过升高气体流速并降低射流直径来获取更好的切割质量。

1.3.工作气体流量

工作气体又分为切割气体以及辅助气体,在工作气体的筛选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挑选。在等离子切割机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既要求工作气体流量能够达到等离子射流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工作气体流量能够满足去除切口中的熔融金属和氧化物的流量需求。如果气体流量过大就会让等离子电弧的热量散失,并且会影响到射流长度,从而使切割能力下降。如果气体流量过小就会使得切割不能够达到有效深度并且会产生掉渣的情况。目前大部分等离子切割机都是以气压来对气体流量进行控制,在孔径大小为定值的情况下以气压为变量来达到控制气体流量的效果[2]。

1.4.切割功率

在等离子切割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好的切割效果一般会将喷嘴孔径缩小,并加长孔道长度来获取更好的冷却效果。在等离子切割机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率损失,损失率一般高于25%,但是低于50%。

2.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1.工作气压不能够达到工作标准

当工作气压较低时会让离子弧的喷出速度出现下滑,这样空气流量就有可能达不到切割标准从而造成切口的光滑程度受到影响,如果气压严重不足很容易出现切口积瘤,这对于切割的整体质量将带来极大的影响。气压不足主要是由于电磁阀内存在污垢以及空压机空气输入不够所导致的。所以在机器进行切割之前首先应该对空气压缩机的相关参数进行密切的监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让工作气压能够满足负荷[3]。

如果气压过高则有可能让等离子弧的弧柱被吹散从而使得等离子弧的切割强度出现下滑。气压过高主要是由于空气调节不合理所造成的,另外空气过滤减压阀故障也会造成工作气压过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空气压力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减压阀出现问题就需要对其进更换,保证机器能够良性运行。

2.2.输入电压过低

输入电压过低会给等离子切割机的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而造成输入电压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电路故障所致。所以在机器使用之前应该对电网设备进行检查让供电电压能够达到等离子切割机正常工作的标准。另外还需要考虑机器的安装位置,让切割机尽可能地远离大型用电器,避免出现电气干扰。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维护、检查,一旦发现故障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故障排除。

2.3.割炬喷嘴烧毁

由于等离子弧在切割的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导致割炬喷嘴局部温度过高,如果冷却水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很容易让割炬喷嘴出现烧毁的情况。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在割炬喷嘴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标准挡位进行调节并将割炬喷嘴稳固,提早将冷却水循环装置打开以此来保证割炬喷嘴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4]。

2.4.地线接触不良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工作时间较长,会出现线路老化的情况,这就会使得地线接触不良。如果地线表面存在绝缘物也会让地线的正常作用受到制约。因此需要对等离子切割机配置单独的接地工具,并在使用之前对线路进行检查,确保地线的质量。如果发现存在老化线路应该及时进行更换。

3.结语

当前我国的等离子切割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需要深入的完善。相信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切割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将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洪海,朱华,王波.小型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10):123-124.

[2]关红波.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145-146.

第7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多晶硅;化工节能;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TQ1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38-01

前言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晶体硅原料生产、硅棒与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其中硅原料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在业界曾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90%以上以是单晶硅或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的。目前摆在多晶硅生产中有四个主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质量、扩大产量。我国太阳能硅材料行业目前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必须提高技术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

1、多晶硅的生产工艺

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改良西门子法、物理冶金法和硅烷法。改良西门子法能耗较高在80-200kWh/kg,纯度可以达到电子级多晶硅标准9N-12N;物理冶金法虽然能耗较低为30-50kWh/kg,但是纯度只能做到5N-6N,而且生产出的多晶硅存在纯度不均匀,产出的电池存在转换效率衰减等问题;硅烷法可以生产12N以上的电子级多晶硅,但是硅烷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改良西门子法因技术相对成熟,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纯度的多晶硅,是目前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占全球多晶硅产能的80%,在中国的多晶硅产能中份额超过90%。

2、多晶硅的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硅料不仅要求硅的纯度高达7~9.9,而且其中的硼、磷等杂质限制在几十个ppt(万亿分之一),它是光伏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核心原料。因此,高纯度硅料的合成、精制、提纯、生产也就成为光伏产业集群中最上游的产业。目前,尽管中国的硅原料矿藏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但是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如尚德、天威英利等)所需原材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这是因为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硅料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提炼方式从硅原料中提炼而成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在中国,现有的高纯度硅原料生产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产量和能耗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如此一来,这不仅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向上游环节发展难以逾越的“瓶颈”,使我们国家用很低的价格卖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原料的同时,用极高的价格购回高纯硅料。

据了解,虽然我国硅料工业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绝大部分企业因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到2004年我国只剩下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和洛阳单晶硅有限公司两家生产企业,其生产能力仅为100吨/年,且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需要的硅料实际产量只有80吨。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硅料需求量将达到4365吨,2015年为1.62万吨。若不以自主知识产权改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现状,我国硅料工业受制于国际市场的状况将无法改变,这将危及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多晶硅化工节能生产技术及实现的措施

现代化工过程对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国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措施、新方法不断问世。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在采用化工上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后,将不再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是“绿色的阳光事业”。对多晶硅精馏过程进行研究,在运用精馏节能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节能:

3.1 实行多效精馏,使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多效精馏是将原料分成大致相等的N股进料,分别送入压力依次递增的N个精馏塔中,N个塔的操作温度也依次递增。压力和温度较高塔的塔顶蒸汽向较低塔的塔釜再沸器供热,同时自身也被冷凝,以此类推,这样就节省了低压塔再沸器的能耗和高压塔冷凝器的水耗。在这个系统中,只需向第一个最高压力塔供热,系统即可进行工作,所需能量约为单塔能耗的1/N,如将三个塔串在一起采用三效精馏技术,其能耗仅用原来的1/3,节能幅度达到67%,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3.2 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回流比,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分离过程中,分离效率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排放、提高回收率、提高企业效益。在多晶硅精馏过程中,采用高效导向筛板、新型填料等新型分离设备,可以提高其分离效率,降低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由于精馏塔的能耗与回流比呈线性关系,这样就成比例地降低了能耗。提高分离效率也是提高多晶硅产品质量和降低四氯化硅排放的最有效方法。

3.3 全面优化流程,实现节能

将多晶硅生产各股物料进行全面的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考察其能耗的合理性,采用热集成技术,将流程优化,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通过贯穿生产线的节能和清洁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闭环清洁生产,达到降低能耗和Si(硅)、H2(氢气)、Cl2(氯气)等原料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使产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质量符合目前和未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的要求。

尾气、副产物、余热的回收综合利用可以降低多晶硅项目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国外多晶硅企业的建厂,大多是与化工企业结合,在“化工集团伞下”经营,容易实现集团内部的“循环经济”,废物可以做到“零排放”。例如德国瓦克公司就实现了多晶硅的全封闭循环生产,硅材料生产年销售额在30亿欧元以上,其中有10亿欧元就是对多晶硅副产物进行深加工的有机硅产品所得。除了把四氯化硅氢化成三氯氢硅回收利用外,还可以利用四氯化硅、氯化氢等制成目前市场上需求的气相白炭黑、硅酸乙酯、有机硅产品、人造石英等材料。

3.4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光伏材料的转换效率和降低太阳电池的制造成本是光伏工业一直追求的两个目标。多晶硅硅片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核心部分,硅片的质量对于太阳能的光电转化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普通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率为10%~14%,而高纯度硅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转化率可达16%,甚至更高,因此,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来说,多晶硅的生产更加至关重要。

多晶硅材料是整个光伏发电成本中最高的部分。在大多数国内光伏企业中,硅材料的成本占到了太阳能电池总生产成本的56.2%以上,约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30%。

因此,进一步地降低成本,提高多晶硅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应对方法有:一、引入新型的分离传质设备,如北京化工大学的高效导向筛板塔和填料塔对加速多晶硅生产精馏过程的一体化并实现闭环清洁生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二、通过引入新型精馏装置从而提高多晶硅产量,实现多晶硅生产的大型化;三、开发和应用大型合成炉和还原炉。

目前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都是用晶硅片制成的,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有其他材料可以完全替代硅材料来制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产品纯度高,工艺要求严格,行业技术进步快,研究费用投入大,生产中的副产物和三废处理投入较大,产业链和规模效应明显。国内多晶硅厂家今后也会在人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 韩晓艳,宋行宾等.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太阳能,2011,02:18-21.

[2] 曾亚龙,丁国江等.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新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11,02:7-10.

第8篇:有色金属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行业结构;测度指标;辽宁

中图分类号:F4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0-0049-05

一、问题的提出

以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和赤松要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其标志是对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判断十分粗略。比如,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是通过对各国同一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而得出的,然后以此为依据判断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衡量一个产业结构系统升级的演进程度,可以采取标准结构方法和相对比较判别法来对两个产业结构系统进行比较[1]。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原因是各国国情不同,而且使用的统计数据只是对过去平均状态的总结。

很多学者站在一般分工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运用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测度,主要是分析和评价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宋锦剑认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涵较广,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指标、霍夫曼比例指数、重化工程度指数、工业加工度指数和智力技术密集型集约化程度指数等9个方面[2]。程如轩和卢二坡[3],宋国宇和刘文宗[4]等都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群。龚仰军认为在可反映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别指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人均收入水平指标[1]。郭克莎和王岳平等学者则是在特殊分工的基础上对工业结构升级给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郭克莎认为应该从产值结构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和劳动力结构高度化等四个方面对工业结构高度化进行分析和评价[5]。王岳平对于工业结构升级给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1)高技术部门比重;(2)部门内的加工深化;(3)要素密集度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生产率的提高;(5)向符合需求升级方向的结构转换和新部门的形成;(6)产业组织和生产方式的革新[6]。钱纳里和库兹涅茨等很多国外学者研究了制造业升级,总结了制造业结构变迁的规律,指出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标志着经济增长不断地迈向高级阶段。王岳平等很多中国学者对20世纪末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朝着结构升级的方向转换的结论。

不同的学者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工业结构升级分析和评价指标。郭克莎、宋锦剑和王岳平等都对工业结构升级给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这些工业结构升级分析和评价指标有所交叉,但不适宜特殊分工基础上的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是在一般分工所形成的系统内再进行特殊分工所形成的更加细化的行业结构升级,是单一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升级。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认清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和发现差距,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指导。在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同质系统的前提下,为了反映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有序性和差异性决定的内部行业升级状况,以便为决策层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参谋数据及咨询建议,需要建立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

二、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是在装备制造业系统内以特殊分工为标志形成的次一级的细化型的结构升级。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内部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和战略地位。针对性是指指标体系既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出装备制造业这个特殊系统的特性,又要使测度指标体系符合产业规律和产业发展战略。

(二)需求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结构的升级,因此,指标体系要符合需求性和动态性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反映出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与满足本国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趋高化需求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和本地要素禀赋的不断变化,指标体系要动态地反映出在结构合理化基础之上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的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

(三)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原则

指标体系要建立在节约资源,减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要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先,体现发展绿色制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指标体系要体现出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强化资源利用率,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强调循环经济,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四)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指标应具有可测性,能够反映出装备制造业系统内各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情况,指标不遗漏,尽量避免过于庞杂,统计口径和分类方法要一致,计算方法合理。可行性表现为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要比较容易取得,计算方法简单,计算结果有明确的释义和现实指导性。

三、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设计出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模型为:

EMI=f(Q1,Q2,Q3,Q4,S,T)

其中,EMI为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程度;Q1为技术结构系统;Q2为资产结构系统;Q3为劳动力结构系统;Q4为产出结构系统;S为空间变量,即某一区域;T为时间变量,即不同的发展时期。

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包含的四个子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技术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性动力,是产出结构高度化过程的保证,也是联系资产结构和劳动力结构高度化的纽带。资产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中心,它推动产出结构高度化,并带动技术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高度化。劳动力结构较为直观和统计资料易于取得,所以在实际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时广泛采用。产值结构则是产出结构在一定价格体系中的表象,所以,通过产值结构来分析和评价产出结构就成为观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每一个子系统是由多个指标来构成:Qi=f(Qi1,Qi2,Qi3,…,Qin),i=1,2,3,4

本文根据装备制造业自身特点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如下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一)反映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高度化的指标

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 反映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高度化的指标很多,这里主要采用:

1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指标。这是反映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高度化的指标,它反映了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的比重。公式为:

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增加值)+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产值(增加值)/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100%

2新兴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指标。这是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反意指标,反映了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公式为:

(1)新兴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新兴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100%

(2)新兴装备制造业企业数比重=新兴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全部装备制造业企业数×100%

3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改指标。这是反映以信息产业为手段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情况的统计指标。支持有市场需求的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淘汰技术落后和无环保的设备,实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设立以下指标:

装备制造业现有企业技改率=装备制造业中已有技改的企业数/装备制造业中应该技改的企业数×100%

技术结构还可以从相对装备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收益率3个指标得到反映[7]。

(二)反映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高度化的指标

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物质基础。反映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高度化的指标主要有:

1技术装备先进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净值 (或数量)/装备制造业总资产净值(或数量)×100%

2技术装备国内先进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净值 (或数量)/装备制造业总资产净值(或数量)×100%

(三)反映装备制造业劳动力结构高度化的指标

高素质劳动力是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列宁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8],文化程度是表明劳动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标志。反映和分析装备制造业劳动力结构的指标有:

1知识型劳动力平均比重=知识型劳动力平均数量装备制造业劳动力总数

2工程技术人员平均 比重=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数量/装备制造业劳动力总数

3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装备制造业全部劳动力总数

(四)反映装备制造业产出结构高度化的指标

这是反映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产品加工程度高低的指标。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特征是产出结构升级必须与消费结构升级相一致,因此,该类指标主要有深加工度指标、行业成长符合度指标和行业产品满足率指标。

1深加工度指标。这是反映装备制造业内部中由初加工、组装为重心向深加工、成套为重心演进的指标。主要有:

装备制造业深加工度=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金属制品业产值(增加值)-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值)×100%

2行业成长符合度指标。行业成长符合度指标主要反映未来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与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的适应状况,可用需求收入弹性来反映。计算公式是:

Em=(ΔQ/Q)/(ΔY/Y)=(ΔQ/ΔY)×(Y/Q)

其中,Em表示某行业需求收入弹性,ΔQ/Q和ΔY/Y分别表示某行业产值(增加值)和人均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3行业产品满足率指标。产业结构的变化必须与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相吻合,才有发展的市场,才具备升级的基础。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的行业,无须升级发展,必须压缩调整。公式为:

行业产品满足率、装备制造业内部某行业产品社会需求量/装备制造业内部该行业的生产供给量×100%

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模型除了包括技术结构、资产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出结构四个子系统的高度化外,还包括时间变量和空间变量,可以研究不同时期某一区域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程度。本文以辽宁为例来测度分析与评价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程度。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分析与评价

(一)装备制造业内部技术结构高度化分析

技术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共同构成投入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使很多学者更多地通过生产率上升率(即技术进步率)的计算来测算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技术进步率=产出增长率GY-α劳动力增长率GL-β×资本增长率GK。这是一个科学的测度方法,但由于数据的取得和计算的难度较大,所以,实际中很少采用。技术结构分析是对投入结构分析的深化,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使装备制造业在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关系 [9]。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 089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631%,比上年增长276个百分点。其中,知识技术含量较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063亿元,增长5372%,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81亿元,增长了3287%。但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数2006年比2005年增加1 240个,达到5 134个,增幅为3184%。2006年辽宁省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不含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为1234%,比2005年低137个百分点,而同期广东和江苏两省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为5043%和3831%。辽宁以电子通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更低,2006年仅为1026%,比广东和江苏分别低3562和2419个百分点。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着投资扩张冲动,注重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而忽视了装备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2007年辽宁省统计局对辽宁813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情况抽样调查,发现有技术创新活动的有484家企业,占595%。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只有69项,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10],导致新兴装备制造业市场绝大部分为外商所占领,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都要进口。知识技术含量和进人壁垒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类和中低档装备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二)装备制造业内部资产结构高度化分析

资本投入结构标志产业的潜在生产能力,它与技术结构具有某种对应性,通常用各部门固定资产存量比重和技术装备先进率来描述。辽宁装备制造业资产存量较多,达1 183多亿元,但总体看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目前的技术进步率仅为5%。以技术装备为例,在全省工业设备中,20世纪50―60年代出厂设备占60%以上,30―40年代设备还占有30%。综合估价全省工业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有72%,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83%。按机台计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3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33%,相当于国内一般水平的多达58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的占142%[11]。综合测算,辽宁国有工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居全国第8位,落在上海、天津、江苏和广东等省市之后,全省工业装备总体水平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0―30年。再从生产方式上看,辽宁的10大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方式,77%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重工业生产设备基本上以半自动化为主,自动化为辅;轻工业设备基本上以机械化为主,半自动化为辅 [12]。

辽宁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低度化的结果主要反映在总资产贡献率上。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表现。从2004―2006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资产及其贡献率看,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虽然总资产不多,但其总资产贡献率却是最高的,为1113%,代表新兴装备制造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最低,说明新兴装备制造业投资不足或投资后贡献期还没有到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资产总额较大,但附加值高、带动性大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总资产增长661倍,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总资产贡献率连续3年在7%左右,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资产技术含量较低的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却有较高的总资产贡献率。

①此图和下图中的C指装备制造业,其中:金属制品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C42)。

(三)装备制造业内部劳动力结构高度化分析

在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的商品社会,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一般会趋向于收入较高的行业。劳动力在装备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分布,就形成了劳动力结构。尽管通过劳动力结构来观察产业结构高度化在理论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由于劳动力结构较为直观和统计资料易于取得,因而成为最早考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结构指标。

从劳动力结构来看,辽宁装备制造业中的劳动力结构近3年变化不大,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其劳动力流动呈现出分化现象。一方面, 知识技术含量较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力总数虽有所减少,但比重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另一方面,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新兴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对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吸纳效应,使劳动力总数和比重明显地上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内部劳动力结构的变动趋势与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不太一致。

(四)装备制造业内部产出结构高度化分析

在利用产值结构分析装备制造业产出结构高度化时一定要注意所采用的价格体系。只有价格体系中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产出的比价是合理的,产值结构才能准确反映出装备制造业的产出结构。从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来看,产值结构的变动趋势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不太一致。从产值比重来分析,传统的通用设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新兴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从变动幅度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降幅较大,都超过了5个百分点,而增幅最大的是技术含量低的通用设备业和金属制品业,反映了装备制造业产出结构中技术含量较低,物耗比重较高的现实。

2000年中国机械类工业的深加工度指标仅为332,不但大大低于美、日、德、英、法五个发达国家1992年928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韩国1991年469的水平[14]。以装备制造业与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产值比例来看, 2006年辽宁省为136,而广东、江苏分别为1286和36,说明辽宁省的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加工关联度不高。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深加工度为6323%,比2005年低117个百分点,而同时期的广东、江苏分别为8727%和7451%,导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并且掌握着产品设计、核心技术和总装等关键环节,使利润的大部分都流向国外,而国内民族企业承担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工序,实际技术密集程度、研发比重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存在着虚高度化现象。从行业成长符合度来看,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以大用户为中心”来发展成套类装备,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下游产业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生产, 积极依靠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并把生产视为创造新价值的源泉。我国核电设备、干线飞机、高速铁路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大型国际先进成套设备不得不靠进口满足需要。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但零部件、元器件等中游产业薄弱,产品质量不高,规格不齐全,缺乏与主机厂配套的能力, 行业产品满足率低,核心零部件、基础件和功能件的相当部分都依赖进口,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四个子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不足,竞争力较弱;资产存量较大,但技术装备水平低,资产运行效益较差;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劳动力结构变动带有一定的市场波动性;装备制造业深加工度不高,先进成套设备和中游产业薄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型过渡,切实增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发展区域性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二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改造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模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全方位的信息制造活动。三是为企业筹集科技开发经费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可以允许科研设备实行快速折旧,为高科技研究与开发提供低息的科技贷款和风险支持等。四是积极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国际化,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商品。

(二)盘活资产存量,加大对传统设备的改造

在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同时,也要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装备制造业。深化对现有企业的改组与改制,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的传统设备,实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区域产业的重新定位整合资产,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小企业和效益不高的附属设备要尽快剥离或淘汰。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逐步建立以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设备成套为中心的集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施工和服务于一身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成套设备集团。

(三)推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公共媒体和基础设施来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通过建立一批科普基地来推广实用技术。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适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解决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建立创新、创业文化。针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多的省情,积极搞好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四)延伸和做强产业链

辽宁要成为装备制造业基地,关键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机械加工基地”向“装备制造基地”跨越,实现“辽宁装备”装备中国。要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来延伸和做强产业链,形成以主机制造厂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包括概念创意―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产品回收再利用等过程在内的强大产业链。大力推进由中小企业构成的中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以价值链分工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内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和以竞争互补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内产业结构升级模式。

参考文献:

[1] 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71-82,97

[2] 宋锦剑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0(3)

[3] 程如轩,卢二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统计,2001,(7)

[4] 宋国宇,刘文宗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7)

[5] 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38-265

[6] 王岳平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6,150

[7] 刘志彪,等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4

[8] 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1

[9] 高良谋,路通辽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改造的长期趋势与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6)

[10] 李江,佟国顺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

[11] 刘春芝集群式创新――以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4

[12] 赵忠华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9

Study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 Review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Fujun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

Abstract:

The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some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however, a vacant area as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special Producing labor materials, ie, means of labor, its upgrading of interior structure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indicator system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signs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and discusses further the upgrading of interior structur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