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

第1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化归思想;概述;应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概述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接受教育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索,更多的是为了完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即通过观察、推测、寻找与熟悉知识的连接点,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易方法,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效地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应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这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索非常重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

1.化多元为一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多元为一元是化归思想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数学方程或者方程组的解决而言,虽然解法可能存在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求解方程或者方程组的时候,可应用化归思想确定某些变量的值或者范围,然后依据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化变量的个数,尽量将其转化为同一变量的形式,将求解的方程化归为简单的方程,从而解出方程。化多元为一元,在快速求解方程或者方程组时非常有效。

2.化整体为部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整体为部分也是化归思想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应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化整体为部分这种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化整体为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协调题目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促使学生联想到熟悉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而将部分换成一个整体元素,顺利地解答出题目。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化整体为部分的意识。

3.化数为形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索中,教师应重视化数为形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化数为形思想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解决代数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应用化数为形的方法,恰当地帮助学生将代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或者简单的几何问题,以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其他几种形式

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除了以上三种形式,还包括其他几种形式。在初中数学中,化数为形的题型很多,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题型,都是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化一般为特殊的题型,大多是以选择填空为主;化无理为有理数题型,多数是分子、分母都为无理数时需要转化为有理数的情况下应用;化动为静的方法,多被用于求动点问题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全面引导学生认识化归思想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方式,并逐渐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及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渗透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应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秋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3(35):76-77.

第2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当代信息技能;初中数学;讲授;整合

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别致、先进的信息技能,为初中数学讲授新的生长点提供开阔的呈现平台。于是,考虑当代信息技能和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行初中数学讲授必定要以先辈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改变教育思维,改造课堂讲授,革新教学方法和技能措施,增进教学看法与讲授机制的总体深入改革。所谓“整合”,其焦点便是把当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部分的讲授中去,在实际讲授中利用当代信息技能手段获得笔墨、图像、声响、动画、视频乃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讯息用于微课件,丰富了讲授内容,使讲授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一、当代信息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初中数学讲授切入的研究是整合的根蒂

当代信息技能是指操纵电化媒体技能(比如投影、录音、片子、摄像、几何画板、希沃授课助手、photoshop、电子白板、计算机)等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当代多媒体教学技能配合讲授就是从课本的现实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顺序、生理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挂图,课文插图,测试仪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幻灯、投影视图的声音,视频和计算机,希沃助教,photoshop、电子白板、几何画板有机的连接),服务于一般教学目标,达到最佳讲授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讲授与当代教育技能的有机结合,最初从初中数学讲授的本质特征及其讲授形式上思考。初中数学讲授注重课堂的重难点方向认识,调控认识,情绪认识,反应改正认识,评估认识,学生介入认识,凸显了学生为主体的讲授活动。而这种讲授,明显地要求在教学中采取多容量,快节奏,循环反馈,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初中数学讲授中发挥现代教育多媒体技能,能在课堂讲授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讲授进程的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引领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惯例,并考虑使用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结合,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成为讲授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助者、激励者,而不是知识的灌注者和课堂的主宰。

二、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搭建建构常识舞台是整合的路径

数学自身便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的常识是人类很多年来累积的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只有在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是不够的,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特征,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当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讲授相结合,创设各种各样讲授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当代气息,贴近生活,使教科书“活”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创设切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乐趣

学习理论建构的目的是强调创设切实情境,将情境视为“前提意志建构”,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本质之一。而当代多媒体技能正好是创设切实情境的有效用具。所以,学生应该更多使用计算机操作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重新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如在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动点问题”、“几何”课时,发挥多媒体技能措施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动为静,使教学内容获得强化。在现实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励了学生的遐想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乐趣,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惧怕。学生可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体验到新的知识和学习当前的同化指数,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些新的知识。

2.拓宽学习资源,经过“情境体现”,使数学讲授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讲解

当代信息技能向学生展示科学技能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对数学发现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的使用,计算机数学实验、数学定理的计算机证明,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解决过程中的情景重构,意识到“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重要的问题一直是推动数学最重要的力量,M而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擅长于独自思考,学会剖析、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坐标系新课时就应用课件《奥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呈现了坐标系的出生、美满及应用进程,使数学讲授成了再发现、再创造的讲解。

3.创设联想情境,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本领和发散思维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往往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类使两个本不相关的概念彼此接受的实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迢遥联想”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首要目标。使学生在两个看起来无关的知识之间进行遐想,犹如给学生一齐驰骋的空间。生活中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是人类的遐想,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于是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统统可共联想的空间,运用学生的联想力。比方:课本上的图是“死图”,没法施展二次函数的图像构成进程,而在板书时的图形鉴于技能缘故,也难画得精确,更难展现二次函数线的变换,而利用当代信息技能就可以生动地把动点的问题解决了,这种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展现出来。在讲授过程中,可由学生经过收集访问教师安插的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单独探寻得出结论。

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出现这样或错误,我潜移默化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研究错误的方式,错误的纠正,错误的校对,以补充学生的常识和逻辑推理的缺陷,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加强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学生经常性想当然地复制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很难画清楚,我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微课件“两线位置关系的创造”,让学生自己探索纠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创设辩论性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

辩论是一种学生在积极思考的情况下,非循规蹈矩的思考问题、标新立异的追求。在数学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受成规的桎梏,经过变更命题、变更解法、变换图形等方法,建议新看法和异议,探寻解题的捷径,培养学生积极地探讨题目,这种辩论性情境创设策略主要用于解决问题讲授。

6.创设多样性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题多解便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操作中分析、回答相同的数学习题。这类课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全面地运用他们的知识来学习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二是为了磨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励他们长学问、长聪敏;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变通地驾驭知识的纵横关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希沃授课助手软件用手机随时随地拍摄学生作品,一键向全班分享。

三、有助于学生熟悉数学是整合的基本原则

运用当代教育技能进行形象化和多样化,数学部分与精湛的艺术形式相联系,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乐趣和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条件,逐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这些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学习态度,满足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可以使学困生学习得越来越深入,也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放空间。然而,它不可被用来取代根本的数学活动,如操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它应平衡当代信息技能与传统的笔纸操作、逻辑推理和画图表绘制的平衡。

四、当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笛Ы彩诘恼合所面临的问题

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的基本要求便是要使以计算机为中枢的当代教育技能真正作为讲授的用具,整合到数学学科的课程中来。在现阶段,当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1.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初中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些版本的数学教学软件对于初中的适用性不强,导致课堂讲授的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高效的课堂讲授,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辅助教学,就要自己开发软件。事实上,由于初中数学讲授很忙,教师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开发软件,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都很难开发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初中数学讲授思想的教育软件。相反,教师长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软件的开发中,而不能专注于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讲授,甚至不能集中于讲授和研究,会对讲授工作造成损失。

2.教师当代信息技能应用水平还不够高

目前,经过多方努力,有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在一些学校很难推广,原因是一些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从而很难在自身的讲授中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说,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当代教育技能的认识和水平已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3.学生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不够高

一部分初中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掌握当代信息技能有限。根据数学的特点,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窗口,重点对学生进行了Window,Word,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几何画板和希沃授课助手的使用操作方法的培训,同时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

有了软件,有了掌握技能的教师,客观上也为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实践中适当地使用技能,使技能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冲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能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讲授方法、讲授内容和讲授观念,优化初中数学课堂讲授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总之,目前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整合不过处于实验性、摸索性的钻研阶段,尚未进行全面推广。不过,随着当代信息技能的成长和初中数学讲授的实际需要以及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势必提高教师利用当代信息技能的意识和改变当代教育看法,必将大大提高讲授效率,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信息技能与初中数学讲授的融洽整合历程将是一个持久而艰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侯毅.教学新模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4.赵保和.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5.陈华安.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促进学生差异发展.数学教学通讯,2006.

第3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一、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通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自己在生活当中所碰到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所选择的数学教学材料应该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譬如,在对“探究性活动:镶嵌”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引导初中生借助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美丽的镶嵌世界”,使初中生步入一个精彩纷呈的图案王国当中。接着,让初中生进行实践感知,让初中生借助对生活实例的观察,认真收集镶嵌的真实图案,结合实际认真探究,与此同时及时分析与总结在探究性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及结论。最后,做好探究活动的交流及成果分享工作。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教学氛围高涨,学生开动脑筋所设计出来的图案非常独特,所拼凑出来的图案也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这样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二、即时反馈修正,促进目标达成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单独的应用,还一定得和其他的教育办法相融合,才能够真正地让“灌输式”教育模式得到革新与改进,让知识结构中所含有的智力元素得到有效统一。

比如,题组训练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典型的内容之一,以往的教学形式就是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等板演结束之后数学老师再实施讲评。而借助信息技术中的人机交互则可以较好实现这个功能。比如,可以运用 Authorware 来设置及优化题组训练的课件,让初中生动手做题并选择出自选的答案。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在多媒体显示屏幕上立即弹出一个讨人喜欢的卡通形象,同时伴着激励性的语言说道:“恭喜你,答对了,真棒!”如果结果不正确的话,在多媒体的显示屏上立即显示一个沮丧的小表情并委婉地说道:“很遗憾,你的结果是错误的,要继续努力哦!”

三、借助信息技术攻克学习重点及学习难点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当中,有些知识点是很抽象的,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如果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则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巧妙攻克教学难点及重点。

比如,在传授初三数学中关于动点的轨迹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之“几何画板”这个功能,轻松攻克了这一重难点。通过几何画板可把问题当中的 “点”之变化逐步地动态而有形地展示在初中生的眼前,在其旁边再辅助显示轨迹中“点”之生成条件,初中生对点的变化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4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G633.6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智力培养,只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严重制约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泰戈尔曾经说,激情是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对初中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注重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提高与培养。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初中阶段数学包括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多与少,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学习状态,在“题海战术”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被消耗殆尽,不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具体说来,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下降

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初一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高,专心听讲和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长,能够对基本的数学知识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从初二开始,由于数学的学习难度加大,逻辑性和知识性更强,部分学生往往对其失去了学习兴趣,一知半解和似懂非懂的学生居多。初三以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没有了期待,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依然较低。从整体上上看,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较难的数学方法与数学公式,往往懒于理解和掌握,对其不够用心,使得自身的W习状态越来越差,兴趣越来越低,长期发展,导致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难以突破和提高。

2.数学学习功利心加强

好的学习系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鼓励。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功利心。学生往往只是注重那些考试会考的题目,一味的追求难题。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显得比较急功近利,对于学习数学的纯粹的兴趣减弱。一旦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一次考试失利,就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功利性追求,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数学教学。一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述了与中考无关的数学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家长就会质问教师,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进而使得这种功利心的数学求学思想愈来愈严重。 学生、教师和家长式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的整体,脱离任何一方都将会导致整个教育系统变态发展。功利性教学与功利性学习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重受挫。笔者对部分教师和部分初中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发现有90%的教师和学生反映出来了功利性的心理。考试看成绩,教学看排名,中考看升学率。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指挥棒的引领下,呈现出一些不健康的教学追求。

3.教师职业倦怠感突出

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教学职业倦怠感。在这种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千遍一律,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不求创新与突破。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从小到大的灌输使得学生对其保持了一个重要高度。但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满堂灌”的形式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教研员,很多学生向笔者反映,教师上课为了赶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讲的太快。还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会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使得学生非常被动。部分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年代久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时代,使得学生不感兴趣。事实上,题目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要大量的做题却没有时间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只记得了题目,却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还有些学生反映,教师缺乏耐心,一旦题目做错,就会挖苦打击学生,使得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随之瓦解。教师上课气氛沉闷,过于敷衍,使得少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不多,正处于打基础的过程与阶段。一般而言,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都较为简单,学生对负数、概率与统计图等知识比较有兴趣,对求有理数、二次根式、分式方程、动点问题、标准差较为困难。但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这些都与学生今后的学习息息相关。教师要尽量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心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1.培养幽默教学方式

幽默是一种力量,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幽默语言,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不断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每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教学方式,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修炼与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常说来,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课堂前几分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心理学上来说,学生学习最佳状态一般持续15到25分钟,数学知识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讲的索然无味,就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分散,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因此,培养自己的幽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是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要一环。

2.构建数学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看似内容复杂,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数学学习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利用学到的知识构建新的学习知识建构网络。在“双主体”论的引导下,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教师以教学组织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引起数学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学习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联系。例如,学生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就能够搭建起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当其在学元一次方程时,就能够借助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进行分析,这种认知矛盾是推动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又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节中,先用多媒体演示,在同学们平常喝的酸奶中,酸奶中乳酸菌杆在 0℃ ~ 7℃的环境下生存,但是随着温度的提高,乳酸菌会快速死亡。那么假设,每升酸在0℃ ~ 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菌321个,在 10℃时,死亡了107个,在 12℃时,又死亡了89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菌还剩多少个? 请列出算式,并化简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在一个知其可为,但不知如何为的境地,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通过自身的协调与重组,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3.师生共建健康课堂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健康的数学学习观念,真正培养其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出于考试和升学的目的,保持对知识学习的纯粹性,这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关键。另一方面,教师要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感,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挖掘和展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内容。把数学教学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从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和提高,实现自身知识能力的建构。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檠生的学习提供素材和思路。例如,在代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车费、水费、电费问题;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利润利率、浓度、行程问题;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门框、窗框等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起,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心态,营造良好的健康课堂。

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引导和教师的付出。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下降、数学学习功利心加强以及教师职业倦怠感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培养幽默的教学方式、构建数学学习策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课堂。总之,教学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习数学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作用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还是一个长远的话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共同打造更好的数学教学未来。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

[2]覃胜贤.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汪洪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教学,2009

[5]李光强.浅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数学教研,2010

第5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的模式指的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或者研究同一个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得出共同的结论的过程。在这种模式当中,小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单位体,每一个组员都是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合作教学的方法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欢迎,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老师与学生成为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受益者。本文在翻阅了海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以及各类文本材料后,得出了合作学习法具有强大的魅力,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品质的重要结论。

一、合作教学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中,越来越看重双赢的模式,而合作学习就是建立在双赢的模式基础上的。在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具有先进意义的优秀教学方法会脱颖而出。那么,在老师的教学中加入合作教学法,是符合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是积极响应提高学生数学修养的号召的,是对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批判性发展。在我国的教学发展过程中,起初学生或者老师对于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非常薄弱。因为合作教学法为现代教学模式开辟了新路径,所以,许多教育改革者提倡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能够多运用合作教学法。在老师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当中,学生的主体性往往被忽略了,并且还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激的看法。比如,有扰乱课堂纪律、对班级管理有不良影响等想法,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会有狭隘的看法。但是,学习是一种比较具有主观色彩的活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以及对于知识的内化过程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只有自己想学才能够学好,只有想与同学合作才能有所进步。

二、合作学习法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老师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般接受。而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掌握思考讨论探究,老师只是一个协助者或者帮助者的角色,在学生思路不畅的时候提供援助。比如,要在燃气管道I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I两侧的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以使用的输气管线里最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作探讨得出最短路线)最后学生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一是当A、B都在燃气管道的一侧,那么通过画出A关于I的对称点C,然后将C与B相连交与D点,这个点就是最恰当的点。二是当A、B在燃气管道的两侧的时候,这两点之间相连得出的交点就是泵站应该建立的地方。这是一道题目的两种答案,而这道题的给分点就是需要得出这两个答案。许多学生往往只能答出一个答案,而另一个答案却忽视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思考不周全的情况,小组合作中的成员能够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出解题的最佳思路。在探讨的过程当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学到自己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口语表达、思维逻辑的养成、读题能力都会有所涉及,而这些学生所欠缺的素养恰好是在合作当中能够养成的。在我们学习方程的时候就更能体会到合作学习法的巨大魅力了。在一条反比例的函数图形上Y=1/X,有一个定点是(8,1/8),还存在一个动点A,要求出这个定点和动点所围成的最小面积,就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也就是面积S的最小值(min),或者是画出图形利用切点的坐标与定点的连线所围成图形的最小面积求最值。这道题还是有难度的,也许很多学生并没有想到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但却可以用图形解决问题。一道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法,不同的学生也对解题有不同的思路,通过合作中的讨论更加有助于解题。

三、课堂内外的共同运用

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应用,而且还能够在课堂外发挥其巨大的作用。这种方法能够将课堂的优势延续到课后,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极致,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课堂内以及课堂外学习的双重保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定会非常明显的成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但是有些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差,忘记课堂后的巩固。实践表明,通过学生在课堂外的合作学习就能够较好地帮助自觉性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组员有其内部的调整与原则,有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带动下会对学习越上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而这自信心和兴趣是学好一切东西最好的法宝。在合作中能够使组员一起得到成长,刺激大脑的开发,为学好初中数学打下基础。让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善用合作教学法,升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吧。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媒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27-02

1 前言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兴趣。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表达工具,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以释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展现课堂生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把乐学落到实处,丰富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遵循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不断展现数学课堂生命的活力。促进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多媒体情境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张扬个性。

2 创设媒体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图片导入,活力无限 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巨大的作用。初中生特别喜欢新生事物,教师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图片进行数学新课导入,合理地选用与本节数学课相关的图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来恰当地选择导入内容,增加导入图片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多信息性。

多媒体能把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时空的限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静为动、化虚为实,把无声的教材化为有声的图片,把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生活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不断发掘教材和生活中的情感因素,注重情感投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情境中形成,让学生自主地寻求问题的答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欣赏中学知识,在玩乐中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轴对称现象”一课时,教师运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有天安门、颐和园、京剧脸谱艺术、五星红旗、车标标志、交通标志、窗花等几何图案,配上教师精彩的解说,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轴对称的奇妙世界中,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水平的认识,感受到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和创造美,在视听结合的优美氛围中,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陶行知曾说过:“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学生觉得课堂新鲜有趣,容易进入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无需多言,学生在情感上已产生共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恰当的铺垫。

精彩动画,生机勃勃 多媒体具有色彩绚丽、画面清晰的优势,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把学生领进一个奇思妙想的神秘动画世界。动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乐学多思。运用动画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达到创新教法的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的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就能在课堂上和谐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运用动画演示情境问题:“甲乙两辆行驶中的汽车,相隔300米的距离,两车速度相同(30米/分),甲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要继续往前滑行一段路程才能停住,这段路程是15米,大约需要2分钟。乙车继续前行,求两车相遇的路程。”精彩的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师生在探讨交流中找到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从讨论中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课堂教学生机勃勃,绽放精彩。

3 打造高效课堂,彰显数学魅力

点燃激情,感悟数学 世界诸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才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数学,接受教育。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调动初中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给学生营造色彩斑斓、声像同步的探究情境,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觉一起接受刺激,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思维不断创新,培养想象能力,拓宽思路,体会数学魅力。

如教学“图形认识初步”一课时,课本上举了许多例子,教材的编写者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多数内容还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感觉很苍白无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依据教材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教学素材,来充实堂课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初中生的感性认识。因为多媒体课件“动”性强,传递信息量较大,速度极快,交互性特别强,让学生迅速获得大容量的信息,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弯下腰去和学生对话,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动手操作,张扬个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绝大多数初中生不爱动脑筋,对枯燥的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单调的图片、数字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手实践活动,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满足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兴奋起来,把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利用Authorware和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动态的教学对象进行“跟踪”,准确地显示该对象的“轨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实现了教学内容有形有色有声,把教材生活化,实现数形结合的教学梦想,让课堂教学绽放精彩。

如在教学“动点运动轨迹”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屏幕上缓慢移动一个点、线和面,在电脑上准确地保留它们移动留下的动点轨迹,让课件清晰地展现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成经过,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省时又省力,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动点轨迹的变化过程。在这样一个变化操作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燕翔.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40.

第7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下面这道题是初中毕业数学复习时一套综合测试的附加题,分值20分。在笔者所辅导的6名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中,只有2名学生得分在15分以上,其他4名学生得分均只在5至8分之间,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畏难情绪严重。大部分学生一见到这么多的文字、数字及图形信息后,大脑中一片浆糊,懒得动脑筋去梳理题意,乱做一通了事;二是考虑不周全,答案不全面。在与学生一起剖析、分解这道题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此题有进一步深入分析、挖掘、拓展、变式的研究价值。

笔者一直强调一点:学好数学离不开解题,但是,数学题目多如牛毛,不可能题题都能解到,也不必都解到。所以,师生更应该从一道题、一类题出发,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见一叶而知秋。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2,AD=18,AB=10。动点P、Q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动点P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在线段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C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问题:

设射线PQ与射线AB相交于点E,AEP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直接写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一题在手,首先当然是分析题意,从题目的描述过程中抓住相关数量关系(教师应该教学生特别注意题目当中的红色字体表示的意义,在下面的分析过程中,也要特别关注这些文字、数字在图形上的直观表现。如:BC=12,AD=18,这在图形上的表现就是6的2倍与3倍的问题),结合图形、文字,模拟动点运动轨迹,找出问题的关键。

然后,引导学生在图形上找到两个动点P、Q运动时的几个关键时刻(t)的准确位置:

(1)t = 0时,准备出发。

(2)t = 6时,PQ//AB,无解。

(3)t = 9时,P与A重合,无解。

(4)t=12时,Q、P 两点均停止运动。此时BQ = BC = 12 ,DP = 24 ,无解。

接着,与学生条分缕析,再着手从以下三个时间段内去分析射线PQ与射线AB的相交情况:

(5)0 < t < 6时, 射线PQ与射线AB相交于点E,若要使AEP为等腰三角形,得从AEP的三边中的任意两边相等情况来看,则必须全面考虑以下三种情形:

EA = EP;

PA = PE;

AE = AP。

(6)6 < t < 9时,考虑到射线的方向性,射线PQ与射线AB不可能相交。不合题意,无解。

(7)9 < t < 12时,射线PQ与射线AB相交在线段AB上,有解。

第8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但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已有经验明显缺乏,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能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现在要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深化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需要

数学实验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以数学实验为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互助互教.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

例如,三角形存在的三线是中线、垂线、中垂线.对于各自定义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的验证,学生一直叫苦不迭,觉得容易混淆,难以记忆.假如开展一次实验教学,让学生准备一张非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纸片,然后逐一说明中线、垂线、中垂线各自的定义,引导学生折叠,再派发每人一张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纸片,让学生再次逐一折出三条线,发现在折等腰三角形时,三线合一.实验教学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效率很高,原来三个相近含义的知识点现在可以清晰地区分开来,并且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就充当了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验证了已有理论,加深了学生记忆,并且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制定多元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

学生与教师熟知的学习目标有“两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堂课都要有的,由教师把握即可,没有必要出示.“教师情感到位了,学生情感就能到位”.“学生有本事学好知识,当堂训练形成能力,不仅说明他达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标志着他的态度、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还有,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学习,因此我们应对数学实验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要选择有实践意义的、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有重要价值的,并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还有一些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如获奖概率、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等,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一定的素材后再于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3.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二是编选变式题, 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 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深.

4.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9篇: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范文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一片新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比如在九年级讲动点问题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点在图形上的运动轨迹,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点在运动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把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伸、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选用教学手段,如何呈现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作为数学教学的尝试,必然会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数学教师加强学习,并进一步认识到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并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引起教师的共鸣。

第一,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