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存贷比
一、引言
存贷比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存贷比越小,说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低。然而流动性风险与银行的收益是相互制约的。银行在吸收存款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还需要向储户支付利息。同样的,银行在发放贷款降低流动性的同时,也会收到贷款利息。因此,流动性风险越高,银行的收益越高。商业银行往往在利益的驱使下,忽略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酝酿着流行性危机。
为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监管,我国规定银行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银行的存贷比都越过了这条红线,尤其是中小银行,平均存贷比远远超过75%。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即在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中取消75%存贷比这一硬性规定,但是存贷比监管仍将作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日常考核的一项内容。那么,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统计
由于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整体较低,而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相对较高,于是本文把商业银行按照规模分为两类——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分别研究他们的存贷比。本文采用存贷比的变化率来刻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发展趋势。如果变化率为正,说明存贷比在提高,流动性风险增加;如果变化率为负,说明存贷比在减少,流动性风险降低。
(二)线性回归
为了进一步验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以存贷比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分别研究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发展趋势,回归模型如下:
Yt=a+btXt+εt (1)
Y——时间
Xi——大型银行(或者中小银行)存贷比
三、实证结果①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图1为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36个月中,我国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存贷比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型银行的存贷比低于中小银行的存贷比,而且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有增长的趋势,而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有下降的趋势。
本文分别计算了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月变化率,表1中的数据是将月变化率按照年度为单位进行平均之后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到,我国大型银行的年平均存贷比变化率是正值,且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我国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是逐年增加的,且增加的越来越快。而我国中小银行的年平均存贷比是负值,且绝对值越来越小,说明我国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是在逐年降低,但是降低的速度有放缓的趋势。
(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在大型银行的回归结果中,存贷比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有增长的趋势。在中小性银行的回归结果中,因变量存贷比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有减少的趋势。
将大型银行的回归结果与中小型银行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大型银行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中小型银行,说明大型银行的存贷比变化得比中小型银行快。
四、结论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大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逐年上升,中小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逐年下降。而且本文进一步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的速度高于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下降的速度。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上涨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家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来自于银行自身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商业银行应该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做好权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略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数据库。
参考文献
[1]DW Diamond,PH Dybvig.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un,1983,Vol.91,No.3,pp.401-419.
一、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只有保证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权力集团的制约,才能够确保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但是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中,银行总行和各行的行长通常具有凌驾于内部审计部门之上的权力,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需要定期向行长汇报,审计人员的聘任、薪资水平、职务升迁等重要问题都是由行长决定,这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除此之外,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行长,必定是以银行营业利润为先,许多决策都是以提高银行营业利润为目的,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这就让他们在发现运营风险之后,受制于行长的要求和银行提升营业利润的需求,而做出有失公允的审计报告,难以体现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从长远角度看,也极大的影响了银行的长期发展能力。
2.内部审计方法陈旧。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方法,我国内部审计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仍普遍流行制度向导审计模式,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这种审计方法显然已经落后,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以所有的账务和业务为基础,工作重点就是通过核查这些账务、业务情况,发现问题,防止舞弊,这种审计工作仍然还是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积累的经验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抽取样本的数量,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缺乏基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审计方法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资源浪费,审计结果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详细科学的规划安排,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的运行。与此同时,对于内部审计的后续工作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许多银行都将审计报告的提交作为审计工作的结束,忽略了对审计报告中所反应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与完善,这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让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3.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高。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比较低下,许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从事相关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进行,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除此之外,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繁重的工作量,但许多银行都没有配备应有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这一方面加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也比较低,难以对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较强的审计人才产生吸引力,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下。
二、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1.建立完善内部审计问责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内部审计问责机制,就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履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于不履行或者履行不恰当的行为应该进行责任的追究。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意识,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此外,在内部审计人员提交审计报告之后,应该由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报告予以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人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质询,并要求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人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在规定时间之内进行改进。内部审计部门会针对所有材料对被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内部审计问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让内部审计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银行运行风险,提高银行管理水平。
2.采用非现场审计方法。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采用非现场审计方法,通过非现场信息技术对银行的日常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平台,提高审计部门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从而让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实现智能化、多元化的审计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非现场审计团队的建立对于非现场审计方法的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能够凭借非现场审计信息以及互联网数据,以非现场的形式对审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这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消耗。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设置严格聘任制度,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及具有相关资质证书,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踏实的工作态度。此外,应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加强对审计人员职责履行状况的监督。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对内部审计部门充分重视,配备合适的审计人员数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审计人才。
三、结语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给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带来更多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如何从产品和服务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已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
产品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础与前提,是维系客户的纽带与创造收入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若想发展,必须加强对产品的创新能力,积极设计并引进新品种。产品的设计与推出,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市场细分原则,哪里需要服务,确保每个产品都有相适应的市场,并让客户从中获得效益。以我国当前发展状况来看,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加快产品创新:一是改进型。在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础上进行整改、组合或包装,使之完善结构、形式及功能,进一步突出内容特点;二是模仿型。即模仿其他银行推出的产品,并调整、优化成为自己的产品,尤其借鉴国外成功的金融产品,可降低开发成本;三是组合型,将现有产品进行组合,推出“套餐”服务。
二、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
分层服务的开展,并不意味着服务的歧视性,或者只为优质客户、重点客户服务。分层服务主要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以他们在银行中投入的利润为参考依据,给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利于金融业务的全面开展,提高银行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重点实行高端客户服务,如VIP客户、贵宾卡、个人理财工作室等,为贵宾客户提供定制优惠,开通更多便捷的服务渠道,对这些客户实行特别服务,但是却忽略了数量更多的普通客户;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多针对高端客户,而普通客户却对理财知识了解较少。以国外大型银行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同样重视高端客户的开发,为高端客户提供有区别的服务,但同时并没有忽略普通客户的更大市场,只是在提品的种类及服务人员方面有所区别。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应细分客户,针对各个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对于高端客户,除了基本的硬件条件之外,还应提供如理财室等软件服务;对于普通客户,则提供一般性理财产品,让个人理财业务走进千家万户,挖掘市场潜力。
三、实现战略共赢
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发展,发展战略眼光,加强与横向企业的合作,探索混业经营模式。以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业还不能直接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但是在《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和业务。因此,银行应该加强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进一步深化理财业务,在巩固现有客户基础上,寻求更多潜在客户。近年来,随着光大、华夏、广发等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国家可能会在金融混业方面适当做出让步,再加上建行、工行、交行等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将逐步改善,不同金融业务产品将交叉渗透。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除了关注政策变化,还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服务方式,以确定更多客户目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水平
现有的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经理,大多从商业银行的网点柜员中选拔。虽然他们对金融产品有基本的理解,但是与客户需要和社会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经理培训的重视,不断完善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水平与职业素养。另外,商业银行应该从柜员中一批选拔高学历、高水平、或者拥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人才,实行系统化的个人理财业务技能培训,并组织考核其从业资格,向个人理财业务岗位输送更多人才,提高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队伍建设。
五、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商业化
合理的收费水平,是维持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可改善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业务收益不良、价格扭曲等问题。因此,未来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该重视定价机制的建设。首先,全面评价各种金融产品的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及成本,创新定价方式。针对特殊客户、重点业务可实行关系定价,提高业务盈利水平;其次,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收费品种,发挥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制定统一的业务收费标准,实现中间业务水平的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由银行自主确定中间业务的定价与收费范围;再次,实施切实有效的内部收益分配体制,给个人理财业务人员更多激励,避免人才的流失。通过提供高级理财的有偿服务,也是实现个人理财业务商业化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胡斌 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间业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1-0038-03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一、股份制改造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股份制改造促进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发生变化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涉及人、财、物、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全面重组与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其内部资源配置方面,首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其次是兼顾各项业务发展的平衡;然后才是其他的一些要求。中间业务作为一种风险低、收益高,且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诸多业务中的“短板”。股改后的银行必然会在其“短板”业务上有所改进,从而促使其内部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据对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分行的调查,目前,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三步走”战略已基本结束。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传统银行经营理论正逐步向现代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现代经营观念趋于成熟,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了准确定位,在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进行大力发展。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建设银行已专门成立了中间业务发展部,具体负责统一的业务规划、业务指导和有效协调。同时,中间业务在人员配备、经费开支、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性,拥有中间业务职能的诸部门在中间业务管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整体功效得到较大发挥。
(二)股份制改造使商业银行利益诉求发生变化
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各金融机构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就连国际上通行的信用卡收取年费的规定,许多商业银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性操作手段给免除了。这种现象随着银行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入进行正在逐步打破。信用卡收取年费、小额存款收取管理费、工资收取单位费用、零残币兑换收费等中间业务已在部分商业银行进行,其他商业银行也在跟进过程中,并且各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上表现出了意志绝对的统一。尽管部分收费单位和个人对中间业务收费表示一定的反对与抵触,但在商业银行股改利益诉求压力下,正在渐次妥协。如,建设银行代收电力公司和水务公司的电费、水费,前些年代收该两种费建行都作为吸收银行存款的一种手段。
(三)业务创新少,品种单一,实用性不强的状况正在改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是品种,还是实用性方面都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品种上,目前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00余种。在一些传统的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一般性收付业务上,扩大了业务面和增加技术支持。在技术含量高、盈利较大的诸如咨询业务、现金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商业银行针对市场客户细分人群加强了市场开发和营销。其他如信托租赁、信用证、各类担保、投资承诺、外汇买卖及金融衍生等外汇业务也根据地域不同适当推出。尤其是近两年,各银行业机构普遍加大了证券、基金、保险等业务的创新与推广。在营销手段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基层行多数能主动地把中间业务推广到市场中去。另外,我国多年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等市场中间业务也相应地推出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外汇理财等产品。
(四)股份制改革带来了观念和经营理念的嬗变,给各项中间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上的问题。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通过制度性调整强行促使经营机制内生。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仅是要解决外在的体制问题,更关键的是促进内在经营理念的嬗变。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通过统筹局部与全局,速度、质量与效益,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转变观念和对现代商业银行的认识,从而全面提升经营理念。
从焦作市近年来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
,也从实证方面体现到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1.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呈现出快速的增长态势(如图一)。2003年,焦作市商业银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为2614.33万元,增长3.7%。进入股份制改革后,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速加快,2004年、2005年本外币当年增幅分别达到86.64%、20.79%。增长速度分别高于2003年近80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2.股份制银行改革进展不同体现在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同(如图二)。建设银行是2003年以来在焦作市诸多金融机构中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银行(其图形变化最陡),其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也由原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排名第三增长到第一。建设银行2004年、2005年中间业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50.20%和38.77%,分别高于全金融机构当年增速63.56和17.98个百分点。反观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2002年以来,尽管中间业务总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要明显低于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
3.中间业务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2005年焦作市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如图三)
如图三所示,随着股份制改造而形成的产品结构丰富、新增业务收入增加等原因,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尽管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仍居各项中间业务收入中的“龙头”地位,但银行卡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收入快速上升。与2002年比较,2005年焦作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结算类收入占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银行卡收入上升了19.32个百分点。正逐步形成以结算收入、银行卡收入、收入“三足鼎立”局面。同时,担保、融资顾问、托管等新兴中间业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发展的趋势与研判
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势已不可逆转。根据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到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推进加快,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创新潜力大的特点逐步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领域,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是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后的重要利润增长源。我们从商业银行股改后可能遇到的利益增长因素和削减因素两方面入手,分析股改后短期内及长期发展趋势,并综合得出一个基本性的判断。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在1995年《银行法》出台之前,国有银行是以专业银行模式运作的,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90年代初期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成为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隐患,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盘活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国家注入资金陆续成立了东方、华融、信达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4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通过对不良资产的集中处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为改观。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本、境内外上市、增发配股等方式,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到2007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161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9.02%,而在2003年,达标银行只有8家,占比仅为0.6%;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9.2%的平均水平。并且。许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了100%。
(二)收入结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过度依赖利息收入,非利息性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非常低。而非利息收入主要的是佣金收入。因而成本低、含金量高,从而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从图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拓展、客户需求的转变,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得到了改善,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该行净利息收入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7.3%。与此同时,该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10.4%。这使得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3.4%。同时,招商银行2007年年报显示,自2005-2007年。该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一路下降。分别为86.94%、86.83%和82.77%,与此同时,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却在加速上升,分别为13.06%、13.17%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业务的快速扩张、税收负担下降,各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逐年增加,盈利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主要表现在:利息收入快速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高速增长:费用控制得当:资产损失准备计提同比减少。从我国各银行2007年年报数据来分析,多次加息扩大了尽息差,而“短存长贷”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促进了银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另外,理财产品销售、基金托管与代销、投资顾问和银行卡业务等一系列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拓展,大幅增加了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中国银监会2008年4月30日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报》中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国际水平,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银行业呈现稳健发展局面。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保护金融秩序的安全,保护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竞争,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银行监管部门提高对银行进行监督的有效性,必定对银行竞争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银监会曾确定在2005-2007年的3年时间内,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有效银行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推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通过3年的努力,银监会对银行监管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银行监管有效性还较低,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尚未形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检查尚未得到有效结合,监管信息没有得到较好利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银行监督部门应该进一步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规范监管操作,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水平,完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
(二)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与完善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银行逐步完成数据集中与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以后,银行业务自动化处理程度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的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创新。
首先,银行要切实实现信息化“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银行信息化要适应竞争环境和客户需要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运作过程进行集成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提高银行竞争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其次,银行要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维护系统安全运行。随着银行信息集中和系统整合,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更为突出。银行要加强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另外,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防范,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贷款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商业经营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
关键词: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发展战略
自从银监会在2005年表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中等以上水准、满足各项监管要求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申请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0月,全国共有143家城市商业银行,44家城商行跨区域开设了异地分支机构。
作为在异地发展的城商行分支机构,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树立品牌形象,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一、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初期发展战略分析
对于初来乍到的城市商业银行,网点优势、市民基础和政策优势完全丧失,对当地市场、企业缺乏深入的了解,相关的管理人才、信贷人员也没有培养起来,且面临着来自原有银行的激烈竞争,可以说是基础薄弱,危机四伏。因此,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初期发展战略应以求生存为主,力求打好基础,站稳脚跟。
可以说,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发展初期,适合采取跟随战略,即跟随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当地商业银行的脚步,选择已经成熟的产品和业务,倾向于向利润丰厚的行业和稳健经营的大企业贷款,而不适合按照“城商行应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这样的定论行事。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发展初期开拓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存在很大困难,主要是面临着比原先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城商行获取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原本就相当困难。表现在:首先,多数中小企业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很少具备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财务报表不规范、财务报告不具合法性、资料不全、人为操作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常规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法所需的各种书面资料,很难从中小企业处直接获取,对异地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显得步履维艰。其次,中小企业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获得融资之后的经营活动难以被资金提供方了解、掌握,甚至有不少缺乏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中小企业主,随意使用银行资金,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把坑骗银行贷款视为发财的捷径。城市商业银行往往把握不准中小企业主的真实意图和还款意愿,上当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初到新的城市,面临的是全新的市场和全新的金融环境,对异地的中小企业自然缺乏足够的了解,短期内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由于地理基础和历史基础的丧失,原先的一些如与企业员工面对面交流、亲身接触企业管理者、实地考察企业运营状况等非正规渠道也不再发挥作用。可以说,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丧失了原有的信息优势。所以,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面临比原先更大的信用风险。
第二,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发展初期,人才制约问题相当严峻。既缺乏了解当地企业和需求的信贷人员,也缺乏了解当地市场,能够把握全局的管理人员。这就加大了城商行开拓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难度和不现实性。总而言之,尽管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存在着很大空白,但由于跨区发展的城商行对当地市场、企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人才制约的问题也很严重,所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较高。因此,初期发展中,还是采取跟随战略,选择安全、成熟的业务和市场;在发放贷款时倾向于大企业,在此过程培养做中小企业业务的条件,包括人才和信息。
第三,采取跟随战略,对于资金薄弱的城商行而言,是一种非常节约成本的做法,可以避免花费资金和劳力去搜寻新的信息、开发新的市场、寻找潜在客户。所以,跟随战略非常符合异地分支机构发展初期资金规模小、人才储备不足的特点。并且,当地原有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是经历了很长时间考验的,具有成熟、安全的特点。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发展初期选择成熟的市场,可以规避风险,是一种安全、稳健的做法。
第四,在实施跟随战略的过程中,城商行可以不断寻找到当地原有银行没有顾及到的业务和市场,从而谋求进步。城商行跨区发展的目标区域大多经济繁荣,人口密集,企业众多,市场广阔,可供开发的潜在优质客户仍然很多。并且,当地原有的商业银行不可能面面俱到,霸占一切优质客户,总会遗留下一些风险较小、值得尝试的业务。所以,尽管是采取跟随战略,但仍然可以在跟随过程中把握机会,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发展初期,首先应该延续已有的、成熟的产品和业务,逐步加深对当地市场、企业的了解,寻找和发现当地原有银行遗留的市场空白,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在一定基础上尝试开发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例如,首先,向大企业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贷款,这样风险小,机会多;其次,扩大网点和人脉,培养优质客户群,逐步建立起开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基础;再次,招兵买马,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信贷人员,建立稳固的人才基础;最后,积累良好的声誉,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逐步取得当地市民和企业的认可。
总之,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发展初期是一个熟悉当地市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过渡过程。在此过渡过程中,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应该积累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的各项条件,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收集,逐渐寻找和开拓市场空白,尽量避免和当地已有的商业银行正面冲突。并且,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金融市场状况逐步确定总体信贷规划,确保中小企业在贷款总额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和数额,规划贷款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分布,降低贷款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以实现平稳过渡。
二、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分析
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之后,城商行应该考虑逐步转型,开拓自己的市场。从长期来看,城商行应该回归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市场定位。首先,如果长期实行跟随战略,必然与当地银行形成产品同质、激烈竞争的局面。而城商行始终是实力有限,难以同大银行相抗衡,如果不开发自己的市场,势必如同跨区发展前一样陷入尴尬境地。所以,从长期来看,城商行应该开拓蓝海,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不应与大银行正面交锋。其次,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也符合城商行、当地原有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各自的特点和利益,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从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看,它往往具有规模小、资金少、人才储备不足、品牌形象不够鲜明等缺陷,与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尤其是对于初来乍到的城商行而言,更是缺少信誉度和品牌公信力。这就决定了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在与大银行竞争大企业、大客户时处于劣势。
而对于当地原有的大银行而言,虽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为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大企业财务制度更加透明、更加健全,为大企业融资更加有利可图,所以,大银行都倾向于将融资渠道开放给大企业、大客户,以节约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因此,贷款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大客户大额融资需求的城商行在为融资数额小、频率高、单位成本高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中小企业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普遍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金额约为大型企业的1/180。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不完善,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直接或间接的融资,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更是极少数。融资渠道狭窄、信贷支持难以获得(我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仅占1/10左右)、融资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自有资金缺乏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小、需求急迫、融资频率高等特点,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大银行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盈利空间。对于急需资金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本土情结并不严重,银行规模是否庞大、品牌是否响亮也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只要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提供适合的融资产品和良好的金融服务,就会对中小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在异地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人才、网点、信息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城商行仍然需要回归自身的市场定位,从跟随大银行脚步向开发自己的蓝海转型。据此,要不断整合各种信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一)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行全面调查
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尽可能获取企业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经营者素质等方面的“软信息”,增进对异地市场的了解。
第一,组织对经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地毯式调查。首先,可以采用发放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中小企业的意见,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服务需求产生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从市工商局处获取中小企业名单,依据名单划分每个支行的负责区域,指定支行对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面对面接触。对于中小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要重点调查,广为宣传,树立城商行形象,扩大城商行影响。
第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中小企业理财中心或是理财工作室,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在收取适当费用的基础上,为经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会计记账服务和财务咨询、培训服务。按一定区域建立中小企业理财中心,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城商行发放贷款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信用风险。
第三,促进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改变过分依赖财务报表、发展规划等书面文件的习惯,注重实地考察,注重分析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注重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经营状况、信用记录、还款情况及经营者品格等)的收集,以达到合理确定中小企业授信额度,降低违约风险的目的。
第四,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中小企业行业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了解中小企业情况,收集企业资料,着重了解企业纳税、贷款、工商年检、通关报税、产品质量检验等情况,制作详尽、全面的企业档案,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
第五,加快违约信息通报体系建设,与其他银行联合,将信誉度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中小企业进行惩罚和制裁。在此过程中,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二)对中小企业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划分企业类别,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授信。同时,注重缩短整个授信过程的时间,提高效率,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的特点,扩大城商行在中小企业间的影响,在异地市场站稳脚跟。
一是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为每个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档案,并对各中小企业按照所属产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记录、经营者品格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按企业所属产业类别分为制造型企业、商品销售型企业、服务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四类,再按其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发展前景或是信用记录、经营者素质进行排序。
二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制定不同授信额度,分类管理、分别授信(见表1)。在授信过程中,应注意加大对成长型和绩优型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授信额度,抢夺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培植优质客户群体(见表2)。
三是积极创新授信形式。采取最高额授信、捆绑授信、循环授信多种授信形式。对于通过规定程序,获得授信的中小企业客户,应该立即发放授信证书。在授信证书有效期内,客户可以随时获得授信额度内的贷款支持,使企业能够灵活调度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对发放出去的每笔贷款,要进行逐年审核,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贷款,降低信用风险。
四是如对信誉卓著的中小企业开放绿色融资通道,给予适当优待,在中小企业之中产生示范效应,鼓励企业重信誉、重形象,促进整个社会诚信的发展。
五是注重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尽量减少审批流程,控制信息的流动成本,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的特点。建立灵活多样的贷款审批程序,对于信誉度不同的企业要给予区别对待。
(三)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积极扩大和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扩大异地市场,抢占客户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任何合理的担保方式都可以推行,推动土地质押、房产质押,第三方担保、抵押、质押等传统的担保方式向创新的质押担保形式扩展。目前已有的创新担保方式主要有:特许经营权质押、营业场所租赁权质押、商铺抵押,稳定收益权质押、流通股股票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货单质押、货物质押、季节性存货质押,合同质押担保,保兑仓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小企业联保、商户联保、市场业主担保、上下游担保,五个一贷款等。
对不具备贷款条件且又不能提供担保但其产品畅销的小企业积极提供生产资金封闭贷款。另外,加强与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展信用担保贷款。
(四)加强授信后跟踪监控和贷后管理工作
加强授信后跟踪监控和贷后管理工作,应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客户,监控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五)积极打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客户经理队伍
培养一批踏实努力的信贷员,积极打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同时,要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考核评估系统,提高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首先,打造一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客户经理队伍。不仅要忠实履行识别优秀客户,发放符合授信要求的贷款,还要从切实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角度出发,关心企业发展状况,经常实地考察企业运营状况,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当好企业顾问,借助自己所掌握的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同时,获得有助于加强信贷管理的深层次信息,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实施有效的贷后管理。其次,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信贷人员考核系统,改变考核方式,加大考核力度。
(六)根据市场最新动向和中小企业最新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活动,开发新的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专业、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融资等各种形式的授信服务的同时,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间业务、结算、信息咨询等衍生金融服务,来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忠诚度,扩大中小企业的综合贡献度,实现银企双赢。
此外,城商行在跨区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学习、吸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出自己的跨区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戴芸.“圈地”的风险和盲区――论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中国商界,2009(9).
2、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4).
3、王汉昆.跨区域经营应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
关键词:城商行;跨区发展;控股模式;监管现状
Abstract: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CB) is a main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and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CB,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is rather weak. After some cases related with risks,such as Qilu bank bill fraud and Yantai bank case,occurred in recent year,the banking supervisor have begun to carefully tre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CB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CB and the regulatory background,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is an efficient path to realize the asset growth of CCB,and the holding model is a reasonable choice at this stage,that is to say,CCB completely own or effectively control micro-credit company and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ike,other CCBs,Rural Commercial Bank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Rural Banks in order to realiz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Besides,this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lding mode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cross-region development,holding mode,regulatory background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3-0052-06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及监管现状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也不例外。但城商行从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经营压力巨大,优势较小。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城商行将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经营规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概况
自2006年上海银行开启跨区发展先河之后,大量城商行纷纷加入跨区发展的行列,通过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联合重组、整体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信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实现了跨区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占全部147家城商行的53%。其中,实现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达到40家,占27%,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共286家,其下属的支行更多①。近几年城商行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8%,而跨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1反映了2011年资产规模前十位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从资产规模看,城商行近些年发展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恒丰银行(4373亿元)、渤海银行(3125亿元)、浙商银行(3019亿元)②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扩张较快,营业机构最多的是江苏银行,已超过460家;省内分行设置最多的是徽商银行,已达15家;资产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其拥有的省外分行也最多,均达到9家,且北京银行还设有香港代表处。这充分表明,城商行外部扩张与资产规模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2006年城商行跨区发展之后,其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连年维持在高位,除个别年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整体上高于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增速(见表2)。
从规模增速看(见表3),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较上年增长均超过50%,增长最快的珠海华润银行更是达到180%;而且,增速较快的城商行不限于某一类型,既有规模较大的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也有中等规模的柳州银行、九江银行等,还有规模较小的北部湾银行;虽然增速较快的城商行大中小银行均有,但从营业机构数量可明显看出,分支机构与资产规模保持相对正比关系,其中,中等银行营业机构较少,在50家左右,虽基本实现了跨区发展,但以省内居多。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商行发展迅速,跨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商行作为一类银行机构,其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均衡性;实现跨区发展的城商行选择的路径亦不相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资产规模扩张更快,但城商行跨区发展时选择省内居多,跨省相对较少。
(二)城商行跨区发展历程回顾
监管当局对于城商行的跨区发展经历了“限制—允许—支持—谨慎”的过程。
城商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4年以前一直定位于地方性银行,监管层限制其跨区发展。2004年11月16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为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肯定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上市等发展思路,对城商行此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商行的跨区发展开始进入实践期。2006年2月1日,银监会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基本条件,标志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政策障碍消除。同年2月13日,银监会出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该办法的出台拉开了城商行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序幕。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放宽了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限制,并调整了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审批流程。同年5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流程操作细则》和《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审核原则》,对《意见》进行完善及补充。这些政策鼓励城商行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适时进行跨区发展,特别是向西部金融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
2006年4月26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掀起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大幕。历时六年多时间,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由于规模扩张过快,跨区发展的一些弊端及问题也逐步显现:分支机构集中化严重;集中地区金融资源争夺加剧,扰乱当地金融环境;自身管理不能及时适应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内控管理不健全,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增加等。由此,“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利弊问题”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监管机构出于金融稳定及金融安全考虑,开始审慎对待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从严审批,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不得不放缓步伐。
2011年7月27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做出重大调整:将村镇银行审批权限从各地银监局上收至银监会;将挂钩政策从“点对点”调整为“省对省”;明确了银行“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必备条件,调高了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使城商行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变得相对困难。2012年6月7日召开的城商行论坛第十二次会议期间,银监会监管二部提出城商行四大发展方向: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及市场退出等,相比2011年五大发展方向,“全国性银行”已悄然不见。可见,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的态度已经转变,特别是对于跨省设立分支机构更加谨慎。
监管机构的谨慎态度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进入“冬眠期”。2010年,城商行共设立103家异地分行和50家村镇银行;2011年,该数据被改写为28家和10家⑦。与此同时,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也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1年的27.1%。
由此可见,城商行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区发展。城商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部分追求做强做大的城商行,其跨区发展的热情不会消退。在当前审慎监管背景下,城商行是暂时放弃跨区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已开拓地区的业务,还是另寻它径,间接实现跨区发展呢?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先入优势非常明显,谁能先人一步进入某一地区,那么在以后的竞争中将会明显占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实现跨区发展可能是大部分城商行的选择。因此,如何另辟蹊径、曲径通“优”将是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控股模式
就以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也是多数银行的首选模式;二是通过联合重组实现扩大规模、跨区发展的目的,如徽商银行⑧、江苏银行等⑨。但是,近期这两种模式难以实现。除了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之外,还有来自城商行自身因素的制约,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⑩,如监管评级指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等等。而且,监管部门可能会增加市场准入条件,使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难度加大。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控股模式”是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控股模式的流程相对简单灵活
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指标、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中《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都有具体的要求。而参股或者控股某家银行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11]:如通过与目标机构达成某种股权协议的方式;与目标机构的股东进行交易;借助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等。这些方法受监管层的阻力较小,限制较少,容易操作。
目前产权市场频现银行股权转让,其中不乏大股东的转让,其中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股东自身因现金流问题而作出战略调整,以及基于“上市”的种种预期而进行的股权清理。虽然成交较少,但从一个侧面可看出,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是可行的。
(二)控股对象选择范围广
控股模式中控股对象的选择较多,既可以是城商行,也可以是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
对于规模大一些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其跨区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暂时放缓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消化前期扩张过快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优势,参股或控股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城商行,大型银行的引入可看做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利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城商行还可以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来拓展小额信贷业务 [12]。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及政策支持不断增加,所以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发展迅速,不论是专注于此业务的小型金融企业还是大型银行都开始关注并设立了相关机构部门,涉足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可预见未来几年此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商行的初始市场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区居民”,虽然前期很多城商行的发展偏离了这一定位,但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仍然很强,相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仍然具有优势,所以城商行一方面应重新回归并做大做好这一市场,同时可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这些更专注于此类业务的机构,进一步扩展其低端市场,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三)控股为后期跨区发展奠定基础
参股控股其他机构是在现阶段各种约束条件下提出的,有其特定的现实条件,是一种阶段性选择,目的是为后期更大范围的跨区发展服务。通过参股控股其他机构,可通过与其业务的合作或其他方式,了解本地市场,熟悉业务,搞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可作为入驻这一地区的前期实践,为后续发展服务。
(四)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影响力
客户认可度是城商行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相对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缺乏普遍的认同度。城商行的地域性特点显著,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如果城商行蓦然进入某一陌生地区,很可能无法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无法顺利地开展业务。所以前期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控股模式中通过与本地机构的合作,借助当地机构的地缘优势、本地化平台进行宣传,既实现了业务的发展,又起到了加大宣传的作用。
三、控股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跨区发展的六年多时间里,城商行也有参股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案例,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监管环境宽松,城商行可以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跨区经营,未在控股模式上投入太多精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控股模式的精髓,没有处理好其中的一些环节。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城商行是在原有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城商行组建时期,地方政府是主要参与者,当地政府入股比例普遍高达25%—30%,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一旦允许其他城商行入驻当地城商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势必削弱。虽然近期城商行的股权结构中政府的比重有一定下降,但政府的态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控股比例“择情而定”
控股的实现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更容易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关于控股比例的问题,美国的《银行持股公司法案》规定,如果持股公司持有一家银行至少25%的股票则视为控制。对于我国则不一定适用,城商行成立时期股权较分散、复杂,但一般当地政府占据大股东的位置,所以要想达到控股的目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要有实质的业务开展
控股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财务投资,后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而控股模式作为阶段性选择,是为以后的跨区发展做准备,所以并不单单是财务上的投资,更多的是业务、战略的投资。因此,无论是采用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必须开展实质性的业务,并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掌握当地情况。
虽然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但各机构间在企业文化、经营特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所以如果盲目改变某一机构的文化、习惯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前期的业务开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后续的实质进入减少阻力。
(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近期城商行跨区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没有适应规模的拓展等,致使风险频发。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时刻警惕违规交易的发生,同时警惕内部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违规操作,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由于近期发生的案件很多涉及操作风险且数额巨大,越来越引起监管机构及城商行内部的重视,所以应特别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因为操作风险对城商行的影响远远超过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它不仅仅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到银行的信誉,而信誉对于处于“两难” [13]境地的城商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最终方向
控股并不是城商行的最终目标,只是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路径选择,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传统的跨区发展模式——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所以当监管层政策放松时,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直接收购被控股机构
对于目标机构处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经营不好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可通过直接并购的方式将其纳入本行体系之中,改组为分支机构;或保留其原来形式进行经营,将本行的理念及管理引入其中,尽快改善其经营,实现盈利。对于被并购的机构来说,一般也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是最理想的选择。
(二)独立设立分支机构
对于处于发达城市、经营较好的目标城商行来说,将其完全收购是不可能的。控股银行一方面应该重视以后的合作,利用当地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大力发展自身业务;另一方面在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且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放开的情况下,可独立设立分支机构,这样能大大缩短分支机构经营的过渡期,尽快融入当地金融环境,快速实现盈利。
(三)选择退出目标区域
除排名前几位的城商行规模相对较大外,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较小,把自身定位于全国性、区域性银行这样的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应该成为首选。因此在选择目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否符合本行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入或退出某一地区、行业。对于当地金融环境不好,或者不符合本行特点、不符合本行发展战略的地区,或者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金融环境的地区,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角度讲,退出是最合理的选择。
注:
①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
②资料来源于各银行2011年年报。
③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④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以前指工、农、中、建四大行,不包括交通银行,从2007年开始加入交通银行。
⑤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2006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去掉交通银行,加入渤海银行。
⑥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⑦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其中数据包含正在筹建中的机构。
⑧徽商银行按照“6+7”方案进行重组,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
⑨江苏银行是在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盐城、镇江、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规定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相关标准。
[11]因控股模式中目标机构大多没有实现上市,所以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目标机构股票的实用性较低。
[12]本文所指小额信贷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性贷款,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个体工商户、小作坊、小业主。
[13]“两难”指既没有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全国认可度,也没有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赖淑珠,罗曼,孔令戟,杜霞.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借鉴[J].中国企业家,2005,(14).
[2]郑红梅.中国商业银行的过渡经营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3]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0,(5).
[4]张吉光.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五年总结:现状、特点及问题[J].银行家,2011,(7).
[5] 穆良平,熊健康.美国银行持股公司职能简析[J].四川金融,1990,(2).
[6]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 20(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传统商业银行;研究
一、引言
5.36%,余额宝最新的7天年化收益率。以一个更为直观的比较来说,就是接近15倍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年化收益。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已初步具有市场化利率色彩的货币市场基金推向了众多投资者。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现金存活期也就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点收益。在有了余额宝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之后,非专业人士也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是多少。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平等性与开放性打破了银行在现金管理模式上的封闭与相对垄断局面。正如之前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所首次明确了很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就实现存款利率的放开。这样超出预期的推进节奏表明,对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方略进行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2.1、利率市场化风险
2.1.1价格战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广泛实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存款考核制度,这使得各银行和客户经理们为了生存对存款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每到季度末或者年末,总会出现竞相揽储的局面。一旦存款利率向上的闸门打开,竞争升级,存款利率必然会迅速上升。并且,这种价格战不仅仅体现在存款利率的上升方面,在贷款市场上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对于优质客户,目前银行主要依靠客户关系和一些非市场性的因素来维持。但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价格的因素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势必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将导致优质客户贷款的利率趋于下降。
2.1.2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利润空间被缩小,成本不断上升,为获得更高的收益,银行将倾向于把资金贷给愿意支付更高利息的借款人,而与收益成正比的是风险,这样的贷款蕴含的风险也更高,这与银行的初衷相违背,产生了逆向选择效应,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被提高;而另一方面,借款人为了能借到款并支付更高的利息,将会追逐高风险的项目,形成风险激励效应。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会经受考验。
2.2、利率市场化机遇
虽然面临着各种风,但凡事皆有其两面性,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利率的市场化也将给四大银行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2.2.1、落实自主经营权
在利率管制时期,利率水平和计息方法都是由央行一手裁定,国有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适应,不能也没有意愿去做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这时的商业银行做的最多就是扩大规模,增设更多的网点、吸收更多的存款、放出更多的贷款。因为只要有规模,就一定有利润,另外只需要做一定的风险管理即可。而当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种稳定的利差收入被侵蚀,银行必须进行主动地管理和创新,根据市场的环境来制定价格,像普通企业一样去经营运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另外,竞争的加剧还会迫使各银行改变管理方式,特别是对经营机制并不灵活的国有四大银行而言,推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率己经势在必行。
2.2.2、获得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正面竞争的机会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居民的投资和企业的融资途径也越来越宽泛。在利率管制时代,银行受到十分严格的利率管制,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却可实行较大浮动范围的利率标准,许多优质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到资木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来融资。而利率市场化打破了无差异的资金价格水平和竞争方式,使资金价格按照风险收益对称原则进行变化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就具备了参照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来制定利率的权力和自由,竞争自得以扩大,从而形成更加灵活的竞争决策机制和经营机制。
三、我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策略
3.1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针对不断完善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在减少对商业银行直接管制的同时,逐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与再贴现率来进行政策意图的传导,进而从宏观层面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所以,我行需要积极的应用敏感性缺口理论与技术,尽快建立健全匹配于我行经营环境的利率走势预测和利率风险计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
3.2、联合电商企业,发展电商平台,实现双赢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势而行,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加强竞争的重要手段。完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如何获取大数据,对利率做出正确判断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融E购商城的成立,能够很好的增加我行的零售业务,如大宗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等,并且通过提取顾客的消费数据,分析目测客户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对市场做出更为准备的定位和分析。但是能否考虑够和其他电商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合作,比如和京东,一号店等网上商城。在电商平台中提供我行专门的支付平台和金融产品,利用我们先进的支付系统和多样的金融服务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支付体验,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自身运用电商平台的风险和成本,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流,根据获取的多样性的数据来对市场做出判断,从而做出差异化的合理化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吸纳电商平台中大量的“新新人类”客户成为我行的电子银行客户,利用我行电子银行硬件上得跨际优势,向他们提供我行类似分期付款、信用卡业务等新兴的中间业务,优化我行收入结构。
3.3发展零售业务,大力发展社区银行
虽然我行在城区内有大量的网点分布,但由于客户人员多,业务量大,有时会导致一些高端客户在柜面办理业务时没有得到很好的客户体验。我行可通过增加社区银行网点的方式来分流客户,一个社区银行2名柜员即可,可以处理大部分的非现业务,配以办卡机和ATM,可以使社区居民在办理业务时有很好的服务体验,并且减轻大网点的人员压力。通过调研发现,在我行辖区内(龙泉支行),已有大量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兴业、中信、浦发银行等今年开年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行存款压力急剧上升,存款流失严重。据现场实地调研表明,兴业银行的一个社区银行网点,总共三个工作人员。在第一季度后存款就增长了四千万。说明通过发展社区银行,加之凭借优质的服务体验能够获得大量客户的青睐。我行有着存量客户大,品牌效应强的优势,可通过开办社区银行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宽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