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为加快推进我市三轮车、摩托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三轮车、摩托车特色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为目标,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发展平台,按照“产业聚集求发展、龙头带动创名牌、行业优势增效益”的要求,坚持鼓励发展和规范提高的原则,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整合步伐,强化整车装备和零部件产品生产管理,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我市三轮车、摩托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发展目标

到20**年底全市三轮车、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整合至7—8家,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辆以上,实际年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到20**年,全市整车年产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同时,三轮车、摩托车零配件加工企业有较大发展,三轮车、摩托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发展措施

(一)加快推进企业重组,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一是鼓励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与国内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合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准入。二是鼓励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合作、参股、入股等形式,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7—8个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三是通过贴牌生产、委托加工的形式,使未列入准入公告的企业实现合法生产。四是鼓励三轮、摩托企业做大做强。从20**年起,市政府对重点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奖励和税收优惠,凡年整车生产量首次达到10万、20万、30万、50万辆,且年纳税额在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并在三年内分别补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五是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拼装三轮车、摩托车及零部件行为。市工商、公安、质检、供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三轮车、摩托车市场秩序的违法生产行为,规范三轮车、摩托车生产市场,为三轮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快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打造三轮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经营原则,以建设标准厂房和装备先进生产线为重点,不断加大岳滩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三轮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对入驻集聚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优先安排贷款,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优先用于进入集聚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从20**年起,凡在集聚区新上和扩建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项目,且按项目计划书如期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2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3000万元(含2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奖励该项目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奖励该项目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且按计划如期投产的,根据情况给予重奖。

(三)围绕重点三轮车、摩托车企业招商,着力完善三轮车、摩托车产业链条。依托现有三轮车、摩托车重点生产企业,积极论证和谋划一批三轮车、摩托车后桥、仪表、油箱、减振、轮毂、发动机、轮胎等产业项目,制定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3000万元(含1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5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4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1亿元(含500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到30%以上的,奖励该项目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达到市委、市政府要求工期进度的,根据情况给予重奖。

(四)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凡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三轮车、摩托车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引进拥有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的,适用上述奖励标准。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在国家级主要媒体做广告的,市财政补贴其广告费用的10%(总额不超过10万元)。新晨

(五)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产品,且当年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三轮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第2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部门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比重的5%。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文化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分七部分:

一是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二是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贷款品种,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继续完善文化企业外汇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便利程度。

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

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指导意见》要求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文化出口企业的保险服务,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六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支持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七是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制定并定期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的落实督促评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问: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监管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主要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一是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创新;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五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细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要求,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问:如何发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考虑?

答: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保险业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如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

二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对于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保险机构将建立承保和理赔的便捷通道,对于信誉好、风险低的,可适当降低费率。对于符合《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条件,特别是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保险机构将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鼓励和促进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支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保险公司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还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

问:《指导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上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为文化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有利于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多年以来,对于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的首次发行上市及再融资申请,证监监管部门一直持积极态度,支持其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及再融资。

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

问: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指导意见》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

二是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着手启动,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重点扶持我国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部分地方也已开始尝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问:《指导意见》在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有关部门打算如何推进?

第3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为什么要在此时出台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什么背景情况,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是什么,提出了哪些保障机制和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一、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为什么要提有序健康发展?

制定和出台《指导意见》,充分考虑了物联网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在全球范围看,物联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技术发展到产业应用已显现了广阔的前景。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日益突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等问题仍较突出,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不能把握物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在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在一些地方或机构出现了超能力布局和贪大求全,盲目炒作概念、圈钱圈地和发展主题房地产等现象。为此,急需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充分认识把握物联网的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近几年来就推动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

二、《指导意见》确定的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为推动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根据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状况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十二五”期间为重点,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提出了推动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推动需求应用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重点,以保障安全为前提,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深化军民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同时,《指导意见》提出重点要从四个方面统筹好物联网发展:

一是统筹物联网各关键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应用示范推广、技术研发攻关、标准体系建设、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环节的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二是统筹物联网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将保障安全明确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安全可控。同时,对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物联网应用提出了自主可控的要求。三是统筹物联网的区域发展定位,根据区域条件差异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强调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四是统筹资源协同共享,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强调应用效能。从而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不合理投资。

三、《指导意见》确定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目标是什么?

《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具体包括:一是在协同创新方面,要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感知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通信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信息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二是在示范应用方面,要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三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五是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四、为什么要把技术研发和应用作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中心任务,《指导意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个任务的中心地位?

《指导意见》将研发和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中心任务,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许多领域亟待突破,我国面临着发展和赶超的重要机遇。同时,在已有的技术基础方面,部分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产业技术能力薄弱,必须将研发攻关放在优先位置。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根本上依赖应用需求的牵引,而当前物联网应用规模较小、需求尚需激发培育、应用模式尚需探索,做好应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发挥好应用的先导作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就物联网发展专门指出:“要加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设计、规划、指导和支持,关键是技术研发和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曾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因此,《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中,均突出体现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优先性。

在技术研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突破关键技术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从物联网感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三大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目标,明确了研发攻关的主要任务。

在应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深化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抓手,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选择了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作为应用试点示范的重点,通过示范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

五、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物联网发展的长效促进机制?

党的十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物联网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业链长,涵盖面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尤为关键。一方面,在当前物联网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在统筹规划、规范引导、营造环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将建立应用示范、组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从长效机制来看,物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指导意见》也多次予以强调: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物联网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考虑到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强调在竞争性的应用领域,要始终坚持应用推广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作用相对较大的领域,也要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二是坚持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物联网发展的问题,提出将需求牵引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原则,以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统筹部署、循序渐进,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和重要任务,提出加大物联网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应用推广模式的探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服务业。

六、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政策保障物联网健康发展?

第4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杨树安在新闻会上,首先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和支持体博会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很高兴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迎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第18个春天,共同见证体博会走过的18年发展历程。

杨树安表示,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也伴随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壮大,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用品专业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买家重要的贸易和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与国际同业交流的最佳平台。他相信,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体博会,今后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效应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兴旺与繁荣。

接着,杨树安就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与体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业内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探索中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育产业在水平、结构和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他同时强调,2011年对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忆和必定载入史册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都将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而迎来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体育系统各级部门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实现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杨树安表示,过去的五年,体育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去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填补了这个领域的政策空白,也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而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体育用品行业构筑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成为体育产业中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可以说,《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明确了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杨树安强调,体育产业作为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产业,决不是体育部门自己的,而是全社会的产业。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要坚持大体育观,把体育置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中,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与价值;坚持大产业观,通过体育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各级体育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时,要定位于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大局,促进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要根据《指导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促进体育资源与市场、相关行业的结合,提高体育产业的社会融合度。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无疑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5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天岗石材产业园、长春玉米工业园……如今在吉林省,提起产业发展总要和特色园区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吉林省将培育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重点调度和扶持63个特色工业园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平台。

为支持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吉林省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吉林省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指导全省63个特色工业园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吉林省结合各地实际,以不同方式推动建立园区管理机构,通过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在吉林省积极扶持下,一大批特色工业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位于辽源市的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入驻园区企业200户,就业人员近万人,在全国袜业产业规模中位居第二位,

数据显示,2008年,63家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销售收入1073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72.3亿元,增长1倍;税金43.8亿元,增长59.3%。

吉林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继2008年吉林省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284亿公斤后,今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呈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吉林省抢前抓早,全力抓好备春耕生产,深入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加之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粮食生产形势明显好于历年,全省旱田作物保苗率高于去年同期。

今年,吉林省春耕生产投入资金达到119亿元,粮食作物实播面积457.3公顷,其中优质高产玉米、水稻、大豆面积比上年增加6.73公顷。

今年5月中旬以来,吉林省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高,各地普遍呈现旱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旱情较重,但自6月初以来,全省持续降雨,目前旱情已全而解除。

吉林计划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吉林省计划到2012年,将依托一汽集团等企业形成5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并基本具备电动汽车的研发能力,形成电动汽车配套体系,

第6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发展趋势;现代大学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6-0085-04

本文探讨的高校科技产业主要指那些具有高校背景,依托高校高科技成果而建立起来的高校独资、控股或参股的高科技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科技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科技产业相关问题也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近年来由扩招引起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跟不上、学生就业情况不佳等一系列新问题分散了公众较多的注意力,使得高校产业发展问题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主要热点。高校科技产业经过这几年相对平稳的发展和沉淀后,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来探讨其发展趋势,恰到好处。

一、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首先要回顾一下我国高校科技产业产生的原因。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很少有直接去创办高校科技产业的,即使有的曾经创办过,但也是很快就淡出,由企业自行经营了。因为,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力量非常强大,除了依靠自身研发以外,也有能力消化和吸收高校的科研成果来满足自身需要。但是,我国国情不同,最初我国的科研和企业区分是很明显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主要负责科研,不参与企业行为,所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企业科研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科研能力很低,主要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高校的科研支持,高校的确也有“为社会服务”这样的第三职能;而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其办学也经常遭遇经费不足的尴尬,需要拓展经费来源空间,基于双方面的需要,高校科技产业应运而生。可以说,高校科技产业是在我国特殊阶段科研成果转化困难情况下的特殊产物,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来兴办科技产业是我国的独创。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国家政策支持和不断提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学的尿激酶产品投向市场,同时借助日商大量需求的契机,打开了尿激酶产品的国际市场,在我国单一的经济结构中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高校科技产业,南京大学也因此被誉为“校办产业的先驱者”。[1]1985年中央相继《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校校办企业由此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少部分拥有科技含量的校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科技型企业。198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改革的若干规定》,1988年国家教委、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局又联合《关于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对高校科技产业为社会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资金、人员、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很多高校开始兴办科技产业。

1991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决定》,1993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鼓励创办高校科技产业。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各高校领导都很重视,高校科技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校科技企业,如北大方正。 [2]之后几年,国家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揭开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科技园的产生使得高校科技产业的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技产业进入了由无序到有序的快速发展阶段。

政策的支持的确对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也正是因为政策的支持,使得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过于膨胀,很多高校不管自身实力如何,盲目兴办科技产业,甚至是试图通过兴办科技产业来打响学校知名度。高校科技产业的弊端也在盲目扩张的情况下不断显现。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提出试点工作主要目标是: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在创办高科技企业中的投入与撤出机制,扩大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指导意见》为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01年以来,以《指导意见》为原则,一些高等院校反思自己创办高校科技产业的风雨历程,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总结,加快了高校科技产业理论的形成。[3]

2005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二次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下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对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高校科技产业组织理论,使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组织形式趋于和谐。[3] 周济部长也在这次会议指出,要“尽快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型的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高校投资和经营活动,规避学校风险,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至此,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高校科技产业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进入了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二、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

对高校科技产业的要求

高校科技产业多年来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它既弥补了企业科研能力弱的缺点,又使得高校科研成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成果转化,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同时有效缓解了高校办学经费困难的情况,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不少问题,比如部分高校盲目跟风兴办科技产业,结果却是管理混乱,赢利较少,反而给学校带来不少麻烦;再比如,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高校科技企业的总体实力、竞争力以及发展差距非常明显。目前我们耳熟能详的高校科技产业就那么几个,排名前10位的企业,其产值、利润和社会贡献占到了全国高校科技企业指标总额的绝大部分。此外,高校科技产业的存在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潜在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先进的制度形式,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建构再一次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高校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也必然得顺应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在此,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来谈谈他们对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第7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近年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今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意见确定了发展重点领域、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特色文化产品交易等7项主要任务。意见明确,重点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支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支持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创作者、工作室、合作社、协作体等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支持各地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鼓励“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

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董德刚说,2014年财政部已将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在资金的申报、分配中予以倾斜。下一步,在专项资金管理中,继续将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积极鼓励地方财政厅局进行上报,在保证财政资金安排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资金分配中对符合要求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予以倾斜。

第8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在你回家的路上,和家里的冰箱展开对话,它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与网络数据库相连,向你推荐菜谱……这样的画面不是科幻电影,有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近日,在青岛市获得“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后,《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年)》即将出台,未来5年,物联网建设将从制造业转向民生领域,总产值将达到330亿元。

据悉,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对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意义重大。通过对青岛物联网技术、产业、人才、政策、经济特色等相关资源状况的调查,借鉴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经验,青岛市编制完成了该规划,提出了“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多功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RFID特种标签、读写设备”“新型传感器产品研发”等7个青岛市物联网的重点产业方向,并围绕这7个产业方向提出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7大领域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

根据该规划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在“RFID及应用技术”、“WSN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5大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持续增强青岛物联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努力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发展物联网要以应用为先导,建设一批示范区和产业基地是当务之急。在“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和发展应用示范区、产业聚集区、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园等4类园区和基地;同时还将国内外物联网研发和制造机构在青岛聚集,壮大青岛市的物联网产业链。据介绍,到2015年底,青岛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330亿元。

(本刊记者:姜书汉)

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培育物联网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出席2010年(第十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结果会期间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已处于论证阶段,待时机成熟将对外。同时称,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培育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

奚国华表示,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产业链长,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物联网能否发展好事关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占领制高点。不过,他也提醒称,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要培育这个产业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经过一年来的调研和探索,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已初步明确,中国未来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培育这一产业,具体包括:培育物联网的应用;鼓励企业建立创新机制;建立物联网的标准;打造物联网的产业链,将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制定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等。

同时,奚国华还强调,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信息通信技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行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义尤为重大。

第9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范文

一是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河北省小康体育实施方案》,出台《河北省体育局建设“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工作指导意见》,抓好场所、组织、指导、标准四个方面工作,从“建好身边场地、抓好身边组织、搞好身边活动”三个环节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网点建设。二是建立完善“训科医”一体化服务机制。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疗科技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一体化建设。三是建立完善教练员选拔机制。修改完善《河北省优秀运动队教练员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选拔条件,落实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四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出台《省体育局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指导性意见》、《省体育局备战十一运会激励奖励办法》,以利多出人才、多出成绩。五是建立完善运动管理中心管理机制。以机制的逐步完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改革。六是建立完善科学原则指导下的“三从一大”训练机制。探索项目规律,完善适合本项目出人才、出成绩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七是建立完善运动员全面教育机制。出台《加强文化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有关问题的意见》,加快推进体教结合,全面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八是建立完善“三金一保”为主的社会保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关于设立河北省体育关怀资金的意见》,落实运动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九是建立完善运动员选拔、安置机制。出台《运动员试训管理办法》、《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落实《河北省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办法》。十是建立完善公平竞赛机制。制定《河北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落实意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资格管理,加强裁判员培训和管理。十一是建立完善业余训练管理机制。争取以地方性规章或法规的形式出台《河北省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办法》或《河北省关于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意见》,建立教练员培训、项目布局、训练检测、人才输送、评价奖励制度,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十二是建立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尽快出台《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宏观调控、市场培育、政事协调、社会参与。十三是建立完善廉政预防监督惩治机制。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三项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十四是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进运动队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

省供销社借鉴鲁浙皖三省供销系统发展经验

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改进重点

省供销社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积极借鉴山东、浙江、安徽三省供销合作系统发展经验,拓宽思路,查找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改进重点。

经过讨论查找,全省供销系统主要存在5方面问题。一是从总体思路来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仍然受到旧体制、机制的束缚,需进一步深化、细化改革发展要求,冲破体制束缚。二是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上看,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比较弱,连锁配送率不太高。三是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职能不明确,“农合联”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从社属企业的改革发展上看,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效益不太高。五是从县级社自身发展上看,县级社的总体实力还比较弱,相当一批县级社还是刚刚走出困境,个别县级社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