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医保两定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两定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保两定管理办法

第1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医疗机构;医保管理

随着医疗保险服务的规范化以及医改的持续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和效率对医院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医院的未来和发展,给医院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医保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精益管理理念起源

精益管理是一种思想,是不断追求更高管理水平、用最小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理念[1-2],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源自于“管理从生产线细化开始”的思想[3],该思想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探寻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探寻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断改进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大力推进精益生产方式。2000年前后国外医院将精益原则引入医院管理,得到普遍认同[4],并开始探索使用精益理论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等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2我院医保管理面临的困境

外部环境方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在本地区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但徐州地区三级医院较多,医疗资源丰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内部环境方面,医保住院费用高、违规现象突出、医保拒付额度较大;这就要求我院转变观念,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5],获得更多医保病人支持,才能在今后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精益管理理念谋划医保管理新思路

面对我院医保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我院医保管理实际情况以及2018年6月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确立了医院医保管理的新思路:(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保障目标。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6],为保障住院病人的权益,严格执行医保的各项规章制度。(2)对医保费用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切实履行医保政策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建立科学、简便、有效且易于操作的医保费用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体系。(3)立足当前,谋求长远,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当前医保制度及各项规定的同时,注重扶持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诊治疑难重症的能力。

4具体措施

4.1发动宣传,提高认识制定

《医保办为临床一线服务制度》,医保办组成医保对口宣传小组,宣传、服务包干到组,并主动下到科室服务。2019年至今,科室工作人员深入临床讲解医保政策400多场次。通过50余场次院周会、持续院内网络、官方微信等多种方式公布最新动态及医保重大事项;邀请市医保局及省内医保管理专家积极开展医保管理讲座、辅导和答疑9次;针对医保政策执行好的临床科室,邀请其在全院大会进行经验分享。

4.2完善医院医保管理体系,提议成立医院医保管

理委员会并创新性成立医院医保专家委员会医保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我院医保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院的医保管理目标,制定医保绩效考核办法,包括总额考核办法、单病种考核办法、医保政策执行的奖惩办法等,完善规章制度、考核指标,确立医保扶持政策,引导优先收治急危重症病人,鼓励开展四级手术等,保证国内、省内领先技术项目各专科能够正常开展,让更多的疑难杂症在徐州本地能够解决,从而维护好、守护好本地区百姓健康。医院医保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政策、提出建议进行病历检查及病历点评等,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医保专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检查病历9000余份,查出违规项目包括乙类限制性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辅助用药的不合理使用、单病种临床路径高效执行、重复检查检验项目等。同时在国内创新性开展医保住院ICU病历点评多次。

4.3科学分析、精准管控

医院建立《医保运行定期评价制度》,规范医保数据统计,及早进行数据科学分析、发现医保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为规范医疗行为提供一手数据资料,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科室,为医保基金管理上了一道安全阀门。

4.4信息化手段作支撑,管控医保难点

针对当前突出、难点问题,医院出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乙类限制性药品管理办法》并联合医务处出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辅助药品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设置计算机系统提醒、控制及审批功能,加强院科两级负责管理,充分调动临床科主任积极性,发挥科主任用药管理的责、权、利,取得显著成效。

4.5再造流程,方便患者

为减少排队,方便患者,提升就医体验,医院于2019年9月31日将医保办窗口、财务处窗口合署办公,实现医保、住院一站式服务,同时完善信息系统自助服务功能,患者通过自助机即可实现自费转医保,最大限度方便医保患者,并为医院节约用房近100平方米。

5成效

5.1床位周转加快,住院费用大幅下降

实行相应措施后,我院各类医保患者2019年平均住院日为8.2d,与2018年9.7d相比下降1.5d;其次,2019年我院各类医保次均费用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市区职工下降2996.42元,下降18.20%,市区居民医保下降2497.12元,下降20.45%,2019年各类医保医疗费用下降情况分别见表1、表2、表3。

5.2单病种、日间手术开展人次显著提升,单病种医院垫付显著下降

2019年职工医保单病种开展人次占比34.65%,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11个百分点,2019年居民医保单病种开展人次占比43.0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14.5个百分点,同时单病种因超病种限额产生医院垫付显著下降(见表4、图1)。医保日间手术自2019年1月实施以来逐月增加,由2019年1月的仅42人次增加到目前的每月近600人次,2019年共计开展5400余人次。

5.3医保其他指标运行情况

2019年我院人次人头比下降1.50%;每百人次门诊经诊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60%,完全符合医保要求。同时2019年各类医保患者药品占比下降6.00%,辅助药品下降25.00%,耗材占比下降2.00%,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性大幅度提高。

5.4医保结付情况

2019年医院在市区职工、居民医保结算中第一次获得奖励,并高达8千万元,同时根据徐州市医保单病种结算办法:单病种实行定额结算,结余归己,超支医院垫付,结余大于医院垫付时产生净结余。2019年医院单病种产生净结余3375.13万元。2019年医保统筹资金实际回收金额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因控费而降低,相反实际回收统筹基金与往年相比增加超过1亿元,根据医保局公布的2019年我院医保综合结付率市区职工102.63%(2018年为76.00%),居民医保99.6%(2018年为75.00%),居全市最高水平,与往年相比大幅提高。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控制费用的措施使医院药品及耗材成本明显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医保收入的含金量。总之,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不断提高为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医院在质量、效益、内涵等方面的提升,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巍,徐茂云,崔晓宁.精益管理思想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9):973-975.

[2]祝贺.从管理学角度看家庭医生式服务[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6):946-947.

[3]梁栋,江志斌,耿娜,等.精益思想下的医院创新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21(6):124-129.

[4]罗杰,许大国,罗芳,等.我院开展精益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6-37.

[5]姚胜男,王筱慧,乔丽名,等.总额预付制下公立医院医保费用控制策略[J].医院管理杂志,2014(5):451-452,484.

第2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根据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市本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市政府决定,对市本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进行调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本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

二级医院:由原来的55%,提高为60%;

一级医院:由原来的60%,提高为70%。

二、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报销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2.5万元,超出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进入大额医疗费用报销。大额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为70%。大额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居民第一年参保的为4.5万元,连续参保两年的为6.5万元,连续参保三年以上的为8.5万元。

三、将部分病种住院前急诊抢救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其报销办法参照住院的标准执行。具体包括以下病种:急性肺炎、急性脑出血、心肌梗死、消化道溃疡穿孔、猝死、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入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四、提高门诊大病报销待遇:将门诊大病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5%提高为60%;扩大门诊大病范围,将乙型、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纳入门诊大病报销范围,按照门诊大病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就业后的参保年限可连续计算。大学生毕业后在本省范围内就业的,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年限,可按每两年折算一年与其毕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年限连续计算。毕业后在省外就业的,按当地医保的有关政策执行。

六、18周岁以上的大中专学生,在毕业后一年以内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仍可按照每年每人50元的个人缴费标准缴纳医疗保险费。

七、完善大中专院校门诊统筹政策:

(一)门诊统筹基金的筹集标准从每学年每人15元提高为25元。

(二)扩大门诊统筹基金使用范围:可用于患病或发生意外伤害学生在医保基金报销后的个人自负部分的报销,还可用于对因意外伤害身残、因病或意外伤害身故学生的一次性补助。对门诊统筹基金结余较多的学校,可用于组织参保学生体检。门诊统筹基金不得用于未参保学生。

(三)完善门诊统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1.门诊统筹基金用于医疗费用个人自负部分报销时,凭医保证住院直接结算的,应出具医疗费用收据原件;由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的,应出具专用报销收据原件。一个学年内同一学生报销金额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应由学校报医保经办机构批准。

2.门诊统筹基金用于一次性补助时,5000元以下的,由学校在补助后报医保经办机构备案;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由学校报医保经办机构批准。享受补助的学生应出具相应的伤残证明或死亡证明。同一学生原则上不能重复享受补助。

3.门诊统筹基金用于组织学生体检时,学校应制定出体检方案,报医保经办机构批准。

(四)单独建立门诊统筹的学校,参保学生应在800人以上,具备门诊统筹基金财务管理条件。

第3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规范管理服务考核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11个方面36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医疗管理体系,遏制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强化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明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两定单位”责、权、利,不断细化服务内容和管理要求,在服务协议中制定了10项管理指标,作为处理双方关系、考核“两定单位”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制定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目标,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单病种结算、项目付费、大病审批等综合性的结算管理办法;在协议中对医疗费用进行量化,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基金支付指标根据基金增长,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历年、上年费用具体情况测算确定给付标准,签订协议时增加总量控制内容,通过对医疗费用的量化管理,增强了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意识。从2008年到2009年我市连续两次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基金支付提高26%及去年住院患者增加近60%的情况下,人均住院费用增加幅度基本持平,基金略有结余。四是建立分析预警制度管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完善协议管理的同时,实行医疗费用和监督管理定期分析制度,每月初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对费用异常增长超出费用控制指标的定点医疗机构,将分析预警报告书面告知,并责成定点医疗机构拿出行之有效的控制费用的具体措施;对每月监管资料进行分析对带有普遍性和个性问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监管程序,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沟通解决。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的重要工作,在确保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和保证基金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参保人员增多和医保消费数量的增加,我市在医疗保险监督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三监督”工作机制。一是对住院患者实行全程监督。实行了定点医疗机构专管员管理制度,对每个定点医疗机构派驻专管员,随时了解掌握参保患者住院和出院情况,改变了过去“事后”监督为“事中”和“事前”监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核查办法,加强对住院患者在院情况的监管。对外伤住院、重复住院等情况,实行24小时申报制度,特别是对交通肇事、打架斗殴、自杀等非医保负担的,采取事前核实、事中稽核、事后定论的监管办法,对重复住院采取三级审批制度,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提交重复住院审批单,医保经办机构监管科室负责核实,分管领导审批。特殊疾病门诊治疗我们采取统一体检、专家确定治疗方案、集中审批的监管制度。二是对参保患者结算费用全程监督。医疗保险启动初期我们就将医疗保险计算机系统纳入了全市“金保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网络管理和网上结算,设立了网上查询服务项目,利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参保患者结算过程进行全程核查,月末结算实行三级审核、审批的结算方法,提高了患者就医结算的准确度和透明度。三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药品、项目收费和定点药店进行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监督部门,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对定点药店实行灵活多样的监管方式,通过处理举报投诉案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行动,严肃查处以药换物、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等不合规行为。通过建立“三监督”机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监管力度,使我市医疗保险违规案件和人次逐年减少,由2009年违规涉案35人次,降低到2011年的18人次,降低近35%;违规金额也由2009年41万元减少到2009年的25万元,下降39%。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保护了参保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4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一、加大医院预算管理的力度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重申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人预算管理,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取代了“全额管理,差额(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财政部门和医院主管部门对医院收支实行统一管理的力度,医院实行了数十年的差额预算管理办法,也将随之结束。在新的预算管理办法下,医院应转变依靠政府拨款来维持预算平衡的传统观念,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自觉地当家理财。应加强收支管理,合理合法地组织收人,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院应逐步改革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也就是,应当科学地预测计划年度内各项工作对医院收支影响程度,估计每项工作可能给医院提供的收人或需要安排的支出,以此为基础来编制年度预算,而不应把年度预算简单化为以上一年预算为基数加上粗略核定的新增部分。新制度规定,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人预算管理。据此,医院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列人预算,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及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计划进行预测研究和决策分析,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落实预算指标,使编制的预算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编制的预算应当优先保证重点工程,大力支持科技项目,努力节约变动费用。

二、实行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两条线核算管理办法

目前,医院的补偿模式为政府预算补偿与医院经营补偿相结合的双重复合补偿模式。在财政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经营药品取得的批零差价就成为医院补偿的主要来源。这是导致“看病贵,看不起病”以及医生开大处方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制度规定的“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超支上缴”的管理办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落实这个管理办法,在核算方面须相应建立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分别核算的具体方法。在管理方面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配套的分配办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调整医院收人结构,规范医疗用药行为,降低药品收人在医院收人中的比重,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从而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费用。

三、全面进行成本核算,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

现在,医院性质已被界定为产业,而不再是单纯的福利事业。随之而来的,一方面是医疗市场的建立和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所导致的医院业务收人的R益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是医院与国家财政拨款关系的日益淡化。内外交困的压力已经迫使医院不得不以经营者的眼光和身份开始考虑加强经营管理的问题和盈利的问题。这时,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日益显露出来。医院要盈利,要取胜于市场,吸引病人,医院的医疗成本必须低于社会平均医疗成本,这就要求医院内部全由进行成本核算,并制定出一整套可操作的成本核算细则和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动员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增收节支_工作,共问参一与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

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医院的医疗收费中,医保支付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而医保付费办法规定: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可以选择采用总额预付结算、服务项目结算、服务单元结算等个同的结算方式,或是多种结算方式结合使用;各统筹地区根据其资金来源可以实行论病例计酬、论人计酬,限额付费的方式,即对医疗发生的实际医疗总费用超出定额付费标准部分,社保机构只支付一部分,或者就不支付。须知,论病历计酬,论人计酬,总额预付结算是一种预付制。在这种条件下,医院的收人仅与服务人数,服务病例成正比,而与是否提供服务和提供多少服务无关。这就促使医院转变经营管理策略,从注重项目费用收人增长转向注重病例医疗成本控制。怎样进行病例成本控制呢?首先,要搞清楚病例成本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中的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变动成本项目是能够加以控制的;固定成本项目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对控制的,但其中有些经过努力可以将其转化为可控制成本。医院财会人员对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搞清楚医院为医保病人所提供的服务的项目、数量以及水平类别,以便分项目制定成本管理标准。按病例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最优的组合,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做到既使病人满意,又符合社保机构付费要求,又达到医院自身的支出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目标。按病例控制医疗成本必须要实行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实行医疗费用的全过程控制,在各个服务环节,根据服务项目的成本目标,控制支出,遏制浪费。为此,应当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l)制定成本目标,对医疗成本进行事先控制。

例如,制定分病种的每床日定额费用;每床日卫生材料消耗定额;每门诊人次定额费用;每检查人次定额费用;病例定额费用,等等。(2)实行对实际成本与定额差异的核算与分析。不同层次的病人,对医疗服务有着不问的需求。应分别进行费用核算。一些高消费水平的非医保病人,常常会对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类别提出特殊的要求。无疑,应当单独对这类病例进行成本核算,并且不对其进行成本定额完成情况的考核。而对于医保病例的实际成本,则必须用成本定额进行考核。财务人员应分病例、分项目列示成本的定额数、实际数、差异数。对于实际与定额的差异,一方面应结合服务量分析其原因,找出成本与服务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在什么样服务量水平上,才能使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大,从而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应进行成本项目的解剖分析弄清是服务项目增加,还是卫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有浪费损失现象等等。关于成本项目的解剖分析。具体来说包括:物料费用(如:病例参与科室领用相关材料—如检验科领用试管、门诊领用一次性注射器、住院科室领用的脸盆等—的费用,输血用血成本,用药成本,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耗用核素药物,手术过程应负担吻合器消耗款等);人工费用(如:病例参与医护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奖条、加班费及其他经常性支出,病例参与临时工工资及加班费,病例聘请外院专家教授所支付的劳务费等);业务费用(如:病例应分摊的各科室改造装修费用,房屋折旧费用,设备零星修购支出,设备折旧额,差旅费,购署办公用品费,招待费,科室自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费等)。(3)对成本执行部门(科室)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成本项目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制度进行限制,指导和监督。科室是发生医疗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医疗成本的基本单位。因此,医疗成本的高低以及超定额的发生都应该到科室去寻找原因。

四、实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医疗价格,己极不适应目前医疗市场供求关系,以致价格严重背离价值,限制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单位处于国家投人不足、自身经营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的困境。因此,必须尽快理顺医疗价格体系,改革医疗价格管理体制。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l)建立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自己的物价管理机构

医疗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很难确切地用一两个指标反映出它的价值,加以医疗费用项目多达数千项,这就更增加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难度。因此,医疗服务价格单靠物价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很难适应的。鉴于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有自己的物价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医疗服务项目社会平均成本的核算以及一定阶段内各项医疗收费价格的确定、对医疗卫生单位收费情况的监督以及向社会的公布。

(2)在收费价格管理上给医院一定的自

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物价管理机构对各医院的医疗收费只进行宏观调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而不将其统得过死。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可把医疗收费分成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国家必须管死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收费,如挂号费,住院费等,实行国家定价,收费标准低于成本部分,国家财政给予政策性补偿;第二种是国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浮动的,由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相结合的办法来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如特检费,手术费,检查费等:第三种是可以完全放开的,如一些特殊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等等,医疗单位根据自身技术的水平和当地的消费水平,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确定适当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发挥医疗市场调节供需矛盾的作用。

第5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2017年深化医疗系统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零差价两票制,药品加成全部取消。“新医改”引起了学术界、医疗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能有效缓解医疗服务领域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心理预期。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医院的经营收入减少部分由财政和医院抵偿和消化各占10%,余下的80%由医院服务费如门诊、住院、各项治疗、检验、手术项目等的收费价格提高来给予抵偿。因此,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消化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带来的医院收入减少的不利影响,在降低患者看病经济负担的同时,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11药品零差价政策有利于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证医疗机构能够维持运转,1989年我国设立了“以药补医”的政策,主要包括公立医院药品执行集中招标采购、公立医院药品零售价在采购价基础上顺价加价15%、不得二次议价获得明折明扣等内容,通过增大药品收入的方式来维持医疗机构运转。

目前,我国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重的40%以上,几乎与门诊、住院等医疗收入并重,并成为世界上药品收入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严重依靠药品加成收入,为市场的不良循环造成隐患。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虚高,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医患矛盾与冲突不断爆发。政府补助虽然逐年增加,但其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重仍在10%以内,这意味着公立医院90%以上的收入要靠药品加成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当药品零差价政策全面实施后,医疗服务价格就成为医院成本补偿的主要通道,在新医改背景下,寻求较为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模式也势在必行。

12?品零差价政策导致医院门诊收入大幅减少

一般的病情通过门诊诊疗即可完成,按照门诊看病流程医院会有一系列的门诊收入。进入医院看病首先支出的是挂号费,然后根据医生的诊断,会开具相应的诊疗单,包括后续检查或者仅开具一些药品即可。详细门诊收入构成主要有挂号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药品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门诊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占主要收入。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公立医院门诊次均医药花费(名义值)从2006年的65元增加到2014年的1093元,若药品收入突然减少,若要维持政府办公立医院的运营,政府需要增大资金投入。在政府资金大量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要维持运行只有大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13药品零差价政策导致医院住院收入大幅减少

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2012年前政府办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主要统计了以下类别的数据: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费,2012年及以后增加了护理费和卫生材料费两项。考虑到2012年及以后对收费进行的细分,为了各个年份数据的统一,对收费项进行合并。合并归纳后对于住院病人医药费主要分成了四大类别:床位费;医疗服务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卫生材料费);药费;其他收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统计,住院次均医药费实际增长情况显示:2006年为199200元,到了2014年增长为247424元,增长率为2400%。由于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施,不仅门诊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住院收入也受到同样的影响。

2药品零差价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完善的路径

21构建精细化成本管理架构

医院在新形势下运营成本的管理上,应建立一套精细化成本管理架构,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资金和资产使用效率。

首先,以临床专科为基点进行医院运行分析和专科损益分析,建立经营管理报表系统,核算各项收入和成本费用,发挥经营助理的协助职能,分析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和专科医疗服务的损益情况,循环比较,在保证医疗品质的前提下,探讨成本改善措施。

其次,建立产出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医院项目投入,包括设备投入、新增病区、大型维修改造等,必须从技术和效益角度进行可行性论证,兼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兼顾医院战略导向目标和专科个体需求;使用中按期进行效率和效益分析评估,如设备使用率、床位使用率等,对比目标,查找差距,不断改进,提升设备等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更新或置换时进行整体项目评价,优先配置资源给效率和效益好的项目。

最后,借助信息化系统,将采购、入库、出库、使用、批价、收费、资金存缴、付款等全流程纳入闭环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在大额经费使用管理上,非财政拨款资金按照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涉及财政拨款的大额资金使用决策需要由院领导组织的党委会通过民主集中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22医疗服务费采用边际成本法定价

目前,各医疗机构较多采用的为扣除财政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并按照医疗机构的级别不同、医生职称登记不同来分级定价。而在执行过程中,对成本的核实方式不近科学,并导致了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手术、护理、挂号等)水平偏低,而大型检查器械的价格水平偏高。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建议公立医院采用边际成本法进行定价。边际成本,即在原服务量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服务量所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法作为一种基本的定价方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被应用于很多行业的定价中,如供水等。

采用边际成本法定价,应做到因病而异、因数量而异。关于因病而异,目前的定价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对于因数量而异,例如,在医生向病人提供第1单位医疗服务时,其边际成本为所提供服务的材料、人工等成本加总之和,而对于医生提供的第2单位医疗服务及更多的医疗服务,医生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便可能由于人工努力等抬高而上升,从而导致第2单位的单价与第1单位的单价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衡量的是该单位服务的边际成本。采用这样的方法,边际成本定价法主要有两方面好处:首先,它不再将医疗服务人员成本固定化,而是通过逐步提升等曲线函数的方式来更为准确地反映人工成本;其次,它能够避免在医疗保障制度下患者出于道德风险而过度消费,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23对医院支付制度再改革

通过引入全面医疗保险,证明了医疗保障将会导致消费者出于道德风险而选择过度消费,从而造成低福利和低效率的状况。因此,应考虑在逐步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背景下,考虑如何对支付制度进行再改革。而如果从医疗保障接收者、医疗服务提供者一方――医院进行改革,则比较可行,即通过医保支付来控制医疗费用,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支付控制方式。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等新医保制度,将对医疗费用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离全民医保目标越来越近,医保收入会逐步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对付费方式进行改革,将对医疗机构的总收入或单病人收入产生最高限制,从而倒逼公立医院的盈利模式由利润最大化或收入最大化向成本最小化转变,从而激励医院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效率,也能够对患者的过度消费进行有效控制。

24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中,应履行财务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计出财务部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职责内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财务机制。保证会计人员不从事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工作,出纳也不承担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工作。开具销货发票的人员不能兼任审核人员,登记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等。

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内控风险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风险很难得到控制。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它应包含经费支出标准、经费支出具体项目、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日常报销管理办法、借款管理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办法、福利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第6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黄岩岛休渔期间将继续处罚违规外国渔船

中国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5月13日宣布,从5月16日12时起,中国南海大部分海域将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黄岩岛海域也属于此次休渔制度的控制范围,其间,中国渔政和海监船将继续进行巡逻和执法活动,违规作业的中外渔船均要受罚。

北京:

清理“三非”外国人

南京:

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再参与商品房开发

南京近期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据南京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在此过程中,南京将加快国有房地产公司转型,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再参与商品房开发。此项改革已经启动,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对于部分国企已有在建项目,在完成产品销售周期后,有关部门将督促其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

广州:

个人医保可用于家属且可继承

广州市日前公布《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就医及零星医疗费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文件规定,参保人个人医保账户可用于家属且可继承。学生等四类人可异地就医,但需事先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

安徽枞阳:

超过50人的农村宴席须提前5日申报

摆大型家宴要先打报告。安徽省枞阳县日前出台《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凡超过50人的农村宴席必须提前5日申请报告。消息一经公布,自是引起各方议论。而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认为,这是出于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考量。

《北京晨报》:

反对“成功学”应坚守公道

功利主义的勃兴,不能让商家负全责,在我们的教育、治理、系统中,乃至对历史的解读、对文化的涵养、对问题的认知中,随处可见功利主义的影子,“有用即真理”甚至已贯彻到生活的许多细节中,当工具理性大大凌驾于价值理性时,“成功学”怎能不勃兴?

《济南日报》:

“教育部远不如教育局厉害”的讽讥

教育部与教育局到底谁厉害?答案不言自明,还是郑州教育局“牛”!在郑州,教育几乎呈“地方割据”局面,教育部的规定难“度”郑州“关”,什么禁止“小升初”考试,什么公办教师禁止在民办学校任职,一堆废纸而已。反正,“我的地盘我做主”,如何办教育,还不是地方教育局说了算?

《新民晚报》:

“重点班才有空调”的后患无穷

当下,许多教育管理者为了政绩,对学校的诸多做法,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一些学校搞所谓的重点班,在师资力量上倾斜不说,甚至在教育条件上,也搞“三六九等”。这种行为对学生造成的不仅是感情伤害,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养成。

《西安晚报》:

第7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分析

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历了10年历程,职工就医由原来的指定两家医院到目前凭社会保障卡至任何医院就诊,方便了职工就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但对医保费用的控制、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应用好有限的医保资源,服务于广大职工,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突出问题,也是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点问题。现就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做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如下。

1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探讨

1.1 各医院医保职工数量的不稳定性使医保总量控制的量化指标不够准确 过去公费医疗是根据各医院定点的公费医疗人数,给予相应的费用包干,现在职工凭社保卡可到任何医院就诊,因此各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职工流动性较大,数量是动态变化的、不稳定的,给经费的定量带来困难。医保局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同类同级医院及上一年度该医院医保指标的完成数作参考,而核定下一年的医保经费控制指标,年终清算时超量部分根据考核指标按比例进行分摊,因此,各医院将在医疗市场上围绕医疗质量、收费价格、服务功能、技术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关注医疗服务成本、效率、效益与效果,占领并巩固医疗市场,得到更多市场份额已成为各医院竞争的焦点[1]。同时控制好医保指标,以争取第2年更多的医保经费。而医保经费是有限的,造成医保费用难以控制。

1.2 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医疗服务的无限性的矛盾 医保支付预算经费总额是以上一年度医保正常缴费收入为基数,加上7.5%的增长率后确定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医疗服务是一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医院是一个利益主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2]。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医保经费,往往诱导职工多做检查、多开药、多做治疗,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职工门急诊一旦进入共付段,自负比例是固定的,且没有最高支付限额,因此没有约束机制。有些职工自己点名开药,甚至今天上这家医院开药,明天上那家医院开药,甚至将药出售给药贩子以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而医保基金是有限的,特别是2005年医保机构对费用增长速度快、超预算指标比例高的医院采取缓付、督查等办法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医院为了完成医保指标数,降低均次费用,继而又采取限制药物品种、限制处方用量、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变相推诿病人的方法,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1.3 均次费与药价、药量及复诊率的矛盾 医保局每年对各家医院都有医保支付费用预算经费指标,包括总费用、均次费、人次、复诊率等。均次费与药价、药量成正比,与复诊率成反比。按医保政策,某些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病情稳定可开1个月处方量,一般慢性病可开2周用量,按照这个处方量医生就很难完成指标。为了降低均次费,出现人为的分解处方、分解次数。虽然均次费用有所下降,但复诊率必然上升,使职工的投诉率上升。

1.4 冒卡就医引发的医疗费上升 一方面,老年职工就医多有家属陪同,挂号、付费一般都由家属排队代劳,因此医院挂号、收费处一般都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上的照片,而医生诊治时一般也只看就医记录册,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照片;另一方面,门急诊医保进入共付段后,其自负比例是固定的,没有约束机制,因此容易造成无医保者借有社保卡的就诊,在职者借退休的社保卡就诊,甚至出现一张社保卡全家享用的现象。致使医保基金承受了超负荷的费用负担,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

2 对策分析

进一步拉开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门急诊共付段的自负比例,拉开住院起付标准,引导相对稳定的就医流向。使职工小病就近治疗,大病、重病、疑难病流向三级医院,防止小病大治等医疗资源的浪费,促使职工就医相对稳定。科学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引导分流病人,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医保核定各医院的总量,除了根据上一年度各医院医保总费用、均次费、人次、复诊率外,还应把医保每月平均人数作为参数指标,因为人次可以人为分解,而每月人数是相对固定的,每月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医院服务量范围的大小,年终清算可根据考核的医保指标、监督检查的结果分段分摊,以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升。据介绍,镇江市的结算办法以“就诊人头”为核心,对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平均费用、就诊人头、就诊人次、就诊人头人次比、药品比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结算,合理的费用给予补偿,不合理的费用予以剔除[3]。利用好有限的卫生资源,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经营绩效。医院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应在医疗质量上下工夫,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优先考虑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杜绝提供过度服务的行为[4]。职工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使职工满意才能使满意的职工成为医院的忠诚顾客,拥有忠诚顾客的数量越多,再通过这些忠诚顾客的口碑传播,从而影响其他职工,提升医院形象。职工复诊率和就诊率的上升,最终将带来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5]。医院要突出特色吸引患者,以差异、特色取得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6]。医保管理人员要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以取得临床医技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并熟练掌握、遵照执行。加强自查力度、注重病种与检查、治疗、用药的关系。狠抓定额结算标准控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均次费与复诊率是一对矛盾,而药价、药量是矛盾的关键。药价在门急诊均次费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药价贵的药一般药量都较少,慢性病要开足一定的量,费用就无法控制,这些都是医院所面临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职工投诉的焦点,只有医保机构、医疗机构、医保职工三者形成博弈的关系,医保机构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制定合理的药量,提高贵重物品和特殊检查的自负比例,才能形成医疗机构与医保职工相互的约束力,也可能使药商自觉降低药价,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应尽快制定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法,以法律形式,规范约束和保证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进行。就医记录册应加印照片,防止冒卡就医。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缩小自负段费用,其付段形成阶梯式的支付比例,防止借卡给他人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大喜.医疗保险对医院经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49.

2 张腾.合理博弈还是非合作博弈?——镇江市医保费用结算的启示.医院管理论坛,2005;1:21.

3 肖金.近看镇江医改十年.医院管理论坛,2005;7:26.

4 吴爱平,缭银山,龚幼龙,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费用及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流向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48.

第8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改革

0 引言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是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是会计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活动.它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整理或汇总.把原始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形成供日常经济管理和决策使用的资源。因此.会计核算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 2001]会字第762号《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于2003- 01.01起正式施行。这对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实行统一和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全而、系统地反映对内、对外医疗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兵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就会计核算管理方法实施模式、改革的意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几点思考作一阐述。

1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实施模式

2002年底,我院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设立了财务会计核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设软件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4个小组.成功搭建了会计核算局域网平台。2003年初.财务科己完成了新旧会计账务的结转.药品科完成了“军字一号”新药品软件的升级切换.营房、器材等部门完成了库存物资账务清理和新建工作.制定了会计核算流程,并对科室核算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逐步形成了医院核算的一级核算模式即院级核算和科级核算。院级核算是指医院的大财务部分.由财务科负责.在经济管理科、医学工程器材科、药品科、营房科、军需科等相关科室配合下实施的.是建立在科级核算的基础之上的;科级核算是由经济管理科根据有关规定.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下对科室进行的全成本核算。实践证明.只有科级核算明细、清晰、准确.院级核算才能真实、科学、客观.这样就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推行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意义

2.1 改革核算原则与工作方式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更加立足于原始数据的采集,采集数据更加严谨,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在核算原则上,改革了医院以往预算外经费的收付实现制的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全而性的原则,实行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合理划定医疗成本范围、实行资产计价核算等,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指标,规范和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医院会计核算将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管理模式。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从而确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益或己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相反,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己经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只有把会计记录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其核心是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同时严格核算的时间性,加强会计核算的明细性与准确性,从而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医院经济管理信、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有利于有关项日的论证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拓。

2.2 加快医院信急化建设的进程军队会计核算管理是继“军字一号”工程后又一个新的医院管理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医院会计信急失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也为“军字一号”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信息化,支持,达到了资源信息化,共享,保证了会计信息化,的真实性、一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医院领导决策层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

2.3 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过程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全军医院管理人员长期的奋斗日标。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二个一”(一个财务机构、一个银行帐户、一套会计账簿),实现了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结合;通过“二全一同”(全程、全员、全岗位,军地同等)核算模式,划定了医药成本核算范围,规范了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将医院管理由以往的定性和半定量管理推向定量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轨道。我院实行财务集中统管模式,坚持审核、会计、出纳分工管理和坚持经费开支报销逐级审批和复核制度,把财务人员纳入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负责所有经费的划拨、收交、结算和报销,经费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一个机构管财务,一个账户管资金,一个科日管核算”,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2.4 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要求日前,事业性医院、合资医院、独资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服务竞争,私人诊所、专科诊所、独立化验室等中一功能医疗服务提供者凭借其灵活、便利等优势,抢占医疗市场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如忽略医疗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给医院建设带来致命的伤去;同时地方医院有政策活、则力强、发展规模大和速度快等特点,容易留住人才。我院采取把握自身优势,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医院原先的会计核算必须从核算原则上做出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2.5 强化医院增收节支的意识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将进一步增强医院物资管理和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强化科学性和效益评价机制,严格流向管理,进一步减少跑、冒、滴、漏。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扩大对外医疗收容,多收快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完善岗位责任制,减少浪费,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落实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验收、登记制度,防止积压,堵塞漏洞,减少损失和浪费。

2.6 符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后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军队医疗改革将而临着新的形势,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而:一是实行分类保障,建立军人免费医疗、随军家属优惠医疗和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实行合理医疗,确定了合理诊疗、用药范围,规范就医程序;二是建立统筹与定额相结合的费用管理制度,实行干部单位门诊消费定额管理,建立院外大病区医疗统筹和优惠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实行持卡就医;五是对小、散、远单位门急诊实行社会化保障。因此,加强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完全符合医疗改革工作的需要。

3 推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3.1 低质耗材领用的问题过去是“以领定支”.现在是“以耗定支”。由于奖励机制上的原因.过去有些临床科室往往在效益好、患者多的时候.多领一些耗材.弥补用J几所谓的收容淡季.达到科室奖金淡季与叶季差不多。医技科室把这个口r上用的一些试剂.算到另一个口r上去开支。实行现行的核算办法以后.就从客观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它是以网上实际发生的消耗为准.消耗在患者身上的才算支出.才能计入本期的成本.使其无法调剂。这样.科室医疗成本核算就得考虑叶季的时候.如何多收快治.加快周转;淡季如何不淡.让患者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影响指标完成.影响科室的奖金分配。

3.2 高质耗材领用的问题高质耗材的领用.过去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医院购买.科室到器材科领取.再为患者诊疗所用;第一种是因技术原因专科自行购买.器材科子以认可;第二种是科室购买.未经器材科认可;第四种是让患者自己购买.为患者使用。就医院高质耗材管理而言.后两种情况是“体外循环”.对于少数科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一部分是医保患者.用高质耗材必须经医院办理.否则医保部门不愿多付这方而费用.如违规就罚医院的款.而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承担此费用。另一部分是非医保患者.不经过医院器材科办理.是临床科室让患者自己去购买或为其代购买.这就存在着漏洞。现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对高质耗材的要求必须规范采购规范管理以防止发生问题。

3.3 科室收入计算方法的问题现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消耗的成本和收入均是按照实际发生和时间来结算的,网上自动生成,收多收少,当时生成,“日清月结”。患者出院均以当人消耗和收入累计结算。到川戊时,若当月的收容指标己完成,将患者拖到下个月初出院就没有意义。因为此时患者没有太多的治疗,仅付床位费而己,这就促使临床科室多收快治,设法创收增效。医院从调动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从价值规律和经济的杠杆作用上来认识问题。

3.4 行政消耗开支的问题行政消耗开支范围种类繁多,涉及到全院机关、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等方方而而。直接成本的多与少,行政消耗开支的多与少,反映了这个中一位的技术水平,反映了员工的节支意识,反映了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如果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或者在创造同样产品的前提下.行政开支过高.管理成本高.医院效益就差.可用的经费就少.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弱。就现在nu言.我院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的会计核算将医院的行政开支列得一清一楚.效益如何.哪些方而管理不到位.完全能够分析。同样.医院对科室的效益评价也是如此。因此全院均应紧缩行政开支。

4 推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

第9篇:医保两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 医保制度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covers all the residents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to perfect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realize the multi-form necessary measure. At present, there are generally all urban and rural division, the division of the counties phenomenon, caused the medical insurance policy of fragmentation, affecting the ginseng protect personnel interests.

Key words: an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医疗保险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实现“病有所医”的必要前提。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当前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目前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由“三基本一救助”组成,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现已初步形成新时期覆盖全民、适度保障、平稳运行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现有医疗保障建设的城乡不平衡根源于现阶段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这种差别的形成有着各种原因,它将随着城乡统筹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城乡观念更新等因素而不断趋同并最终弥合。

1、实施医保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课题。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和新医改的基本内容,基本医疗保险面临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紧迫任务。

群众的意愿。群众的健康已成为群众的基本需求,但是不同的人对医保有着不同的承受能力和需求,必须充分考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结合城乡医保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保障层次和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不同的医疗保障需求。

和谐的要求。医疗保险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医改的目的是让全体人员普惠,让弱势人群受益。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只有在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才能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2、实施医保城乡一体化需关注的几个基本条件。实现医保城乡一体化,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资金配套上,要在低水平与可负担的情况下,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和补助水平。医保基金的筹资必须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基本原则。城镇职工医保,一般都采取了单位或集体缴纳大头的形式,减轻个人负担。因此,对非职工居民、农民的保障也应采取政策适当补助的方式。

信息对称上,要在考虑可行性与便利性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参保人员的就医选择权。就医选择权是保证病人获得基本医疗待遇,实现病有所医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立定点医疗机构,有利于引导就医,实行逐级治疗,减少医疗浪费行为。

技术支持上,要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上,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加强基金收支管理是提高效率、减少差错的必然要求。而建立三项保险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实施对接是今后发展的基本要求。

系统配合上,要在兼顾公益和效益的要求下,更好地发挥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性。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要发挥纽带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二、发展医保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推进医保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又要正视城乡差异。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要避免“都不保”,摸清底数,建立动态数据系统是前提。依托基层工作平台,共建城乡人员信息平台,实现人口信息的科学统计、

2、要实现“有所保”,狠抓扩面,推进制度整体覆盖是关键。要坚持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整体设计架构医疗保险机制,设立不同层次的制度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选择权,提高和巩固三项保险覆盖人数。

3、要解决“不断保”,加强衔接,制订有效接转办法是保证。逐步打破职业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研究参保人员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等基本保险制度之间的接转办法,实现制度无缝隙,待遇有衔接。

三、实现医保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途径

推进医保一体化建设,要认真考虑医保体系建设中需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稳妥地处理好,一体化进程才能水到渠成。

首先,在政策层面,实现“四个整合”确保公平。

1、整合保障范围。要建立统一的大病补偿方法,严格住院标准,对住院患者进行补助。

2、整合投资水平。根据城乡现状,合理设置。在坚持政府补助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收入水平、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等因素,确定筹资水平。

3、整合报销比例。在统筹区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应完全按同一比例报销。起付线按不同等级医院设置。

4、整合目录范围。建议三项保险实行同一的目录管理,将目录范围内的项目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方便定点机构对照执行。

其次,在管理层面,要完善“两个平台”夯实基础建设。

1、加强经办平台建设。实现管办分离。目前有经办机构没有与医疗机构脱钩,不符合社会化经办管理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大基础投入,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相应财政负担建立和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完善信息建设,利用金保工程上线的契机,使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数据管理一体化。

2、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卫生服务机构是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的机构,是医保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定点步伐,配合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完善定点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允许参保人员自由选择医院,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

最后,在政府层面,要通过“三步走”实现城乡统筹。

开展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需加大力度,依靠行政推动力量加快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步伐。

1、推动扩面参保进度。依靠行政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人人支持、积极参与的氛围,让广大群众了解参加医疗保险的方法和好处。建立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的激励机制,调动群众连续参保、长期参保的积极性。同时要考虑到困难群体的支付能力,对这些人群参保缴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2、加快提升统筹层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理就是大数法则,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筹有利于提高共济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参保人群达到基本覆盖后,在政策、基金管理、管理服务体系逐渐统一的基础上,可实现市级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