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校本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于教师――加强培训,注重引领。努力锻造师资队伍
1.学习全国先进经验。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分期分批组织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赴全国各地参加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和优质课观摩,邀请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廖飞、浙江仙居教研室主任张志伟等20余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合阳指导工作。五年来,全县共有五千余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2.组建专家引领团队。要做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就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研修团队作引领。近年来,我们组建了教师工作室、“古莘教育讲师团”、国培培训团队三支县级专家引领团队。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学校――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1.以做实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合阳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各学校做实做细课题研究工作。《办法》从课题的申报流程、立项原则、经费使用、课题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各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全县课题根据学段学科特点,确定教研员全程指导,确保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业务支持。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真正让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成果扎实推广,教研员和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摸索出了“举行成果推广研讨会――组织课例研修活动――畅谈实践心得――丰富研修成果”的课题推广模式。
2.以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全县高效课堂的打造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高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四步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城关中学“读讲议练”翻转课堂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学段在全县推行“预学一交流―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局各职能股室群策群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教研室先后开展了能手“高效课堂”示范课、课题研讨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执教水平,对高效课堂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的业务指导。
三、基于学区――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致力拓宽研修渠道
为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能和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全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我县先后尝试了联片研修、“校际联盟、协作研修”等方式。2014年10月,县教育局在总结经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县四个学段推行大学区研修工作,全县共成立十一个学区。各学区以城乡联盟、对口帮扶、协作研修为抓手,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有效探索,主动作为,先后开展了教师风采“四个一”、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科技制作展、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精品课观摩研修等活动,培训跟岗教师三百余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各大学区工作亮点纷呈:高中学段狠抓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初中学段三大学区推行了骨干教师校际交流跟岗实践锻炼活动;小学学段四大学区组织优秀教师实施了“跨校滚动授课”模式;学前学段三大学区每月召开一次学区联席会暨观摩活动。
各校在认真学习、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也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德育模式,如城关中学的“读写养德”修身教育,第三中学的“习惯立德”养成教育,城关小学的“仪式育德”信念教育,城关三小的“课间寓德”游戏教育,城关二小的“技能强德”艺术教育等。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教研;专业进步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现状
1.体育学科认识因素
社会与学校对体育学科的认识误区,体育学科的教师逐步被边缘化,又因为意识上的误区使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学习、研究、实践较少,对教研没有深入的学习与实践,导致了体育学科教研的“低效”。
2.体育学科组织因素
校内现有将7个科任学科划分为一个教研组,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学科教研功能的发挥。
3.体育师资专业性不足
在教研时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研究、实践、探讨,效果不太明显。校内教研多是教师个体说课、上课、评课,或教师从自我角度出发,三言两语的发言没有对教学、教研问题和困惑聚焦。
4.教研缺乏区域引领
区域教研员作为本学科指导者和引领者,应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中,指导教研主题的确定、教研内容的安排、教研方法的确定、教研效果的呈现等,但由于区域特点,一个区体育学科仅有一名体育教研员,而全区公办小学和体育教师人数众多,一个学科教研员面对的是区域所有学校和一个学科所有的体育教师,教研员工作覆盖面宽。
5.校本教研形式单调
由于区域内个类别学校众多,学校对教研经费和支持力度不一,有些学校没有订阅与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没有提供国内、国外教研情报信息、咨询服务、研究成果与经验。
二、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对策研究
1.教研组的整体发展
在全区域内各小学推行的由教研员、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建立起来的对教学、教研专业管理机制,由教研员、学科组长、学科教师建立起来的学科教学、教研、学业测评的专业指导机制,从三级(区、校、组)两线(专业管理、专业指导)的“三级教研联动”中,形成学校学科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这样的小学体育校本教研为体育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思考。
2.教研组长能力提升
让教研组长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让教导处更有左右臂得力助手之感,对学科的指导更具有专业引领作用。教研组长不同于以前,只是对事务工作的传达,通过有效校本教研的开展,从专业管理上教研组长在管理能力上得以提升,从专业指导上教研组长在业务能力上更得以提升。
3.学科教师专业进步
让体育教师回顾课堂教学: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教师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明确了学科的最新动向,多角度拓展了教研的思路,促进了课堂的研讨,增进了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关注,知道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学校学科教学的研讨深度,让教学变得规范和有效。
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责任心,并落实了每级的任务,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以常规促规范,开展教务常规督查;以活动促特色,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以科研促提升,形成小团队微型研究课题。
对促进体育教师对组织教学过程的深入钻研,提高了教师上课、评课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形成体育校本教研组织体系,让教研有保障
“三级、两线、三主题”的体育校本教研系统性更强,强调系统中“三级”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破除传统教研中区域促进、学校促进、教师自我促进中各自为政的格局,通过专业管理和专业指导保障的方式达到校本教研系统的整体发展,最终作用于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对课程性质而言,由“补偿型教育”向“提高、参c型教育”转变。对学校教师而言,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课程培训的方式而言,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面授、研讨、实践研究、主题研究、专业会议、示范教学、问题解答、自修阅读等等。对培训机构而言,由“学校权威型”向“共同协作型”转变。
(2)形成体育校本教研活动体系,让教研有根基
区级活动六大系统:集中培训、集体视导、质量检测、现场研讨、学科教研、蹲点视导。校级活动四大系统:大组教研、小组教研、联线教研、联片教研。建立“1+X”模式的。体育校本教研的研修团队以“项目+团队、分工+轮换”的创新格局打破了传统研修模式的弊端,将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构建了一个个研究型、学习型“同研联盟”共同体团队。建立“实施共同体”,营造“专业研修场”,衍生“个人情怀”与“团队情感链”。
把“开展自己的教研,解决自己的问题,亲历自己的成长,促进自己的提高”作为教研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实受益匪浅。校本教研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关于开展有效教研的认识,通过区校级十大活动系列性研究,在符合区情、校情、师情的实际环境中,真实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确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发展。
(3)形成体育校本教研实施体系,让教研更有实效
通过“有效教研、有效教学、有效测评”的三大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将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三大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有效教研是有效测评的前提,有效教学是有效测评的基础,有效测评能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才能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让教研有效,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真正发展。
2.建议
虽然小学体育校本教研搭建了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培训体系、活动体系、实施体系、支持体系、评价体系,但要从区域整体推进还需形成教研共同体且均衡发展,否则仍然各校各自为政,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和整合。
(1)建立教研共同体
在全区域内各小学推行的由教研员、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建立起来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对学校学科教学、教研、测评的研究,形成学校学科教研的共同体,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建立教研共同体。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学科教研组校本有效教研即“以体育学科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体育组教学研究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测评有效性,从而推动体育学科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区域整体均衡发展
区域推进即从全区整体发展出发,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学校、学科、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共同体形成,起到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
(4)研究校本教研模式
以解决学校体育组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成长提供有效平台,努力研究和构建“协同工作、共享智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希望达成:在有效体育校本教研研究中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学校、学科、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形成,起到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体育学科教研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各学校:
根据安康市教育局、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安教发〔2018〕19号)文件精神,为构建我市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和岗位练兵,加快骨干教师培养与使用,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就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赛时间地点
本次评选工作由安康市教育局、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安康市教学研究室、汉阴县教体局承办,定于5月20日(周日)~22日(周二)在汉阴县举行。
二、评赛内容
1.课堂教学:2018年中小学教学能手参评课题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执行,内容为本学期汉阴县各赛点学校春季开学至5月18日以前的教学内容。其中小学命题范围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初中为初一、初二(即七年级、八年级);化学为初三(即九年级),高中为高一年级必修。教材版本可自选,建议使用汉阴县各赛点的教材版本。幼儿园参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内容不指定教材版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执行,命题内容属于综合类型,用大班、中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园参赛教师先上课20分钟,后弹唱5分钟,最后绘画40分钟。
2.中小学教师说课、答辩:说课内容与上课内容相同。答辩内容陈述本人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三、评选程序
1.各县区领队于5月20日下午2点在汉阴县教研室参加领队会,核实县区参赛选手名单并领取参赛《活动指南》等。今年不安排各县区教师听课,参赛选手也不能参加听课,否则视为违纪,取消参赛资格。
评委于5月20日下午2点在汉阴县龙岗大酒店报到,做好赛前相关准备工作,下午3点在汉阴县初级中学召开评委培训会。
2.请参赛教师务必于5月16日8:00~18:00登录系统进行个人信息完善(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查看、编辑和照片维护)并抽取节次签,自行截图打印。
参赛教师凭身份证和自行截图打印的第一次抽签的节次签,对照各赛点《教师参赛时间表》,于备课前10分钟在各赛点的抽签室抽取教学内容课题签。参赛教师届时未到或迟到10分钟,按自动弃权处理。
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抽签系统使用手册(见附表)
3.备课。(1)参赛教师抽取课题签后,在指定地点备课。备课时间为90分钟。备课时,除引导员提供的教材(自选版本教材由引导员复印)外,不得携带任何资料、教具及多媒体设备。(2)赛点提供备课电脑、备课用纸及书写笔。(3)参赛教师教学活动如需教具,需在上课1小时前列出清单,赛点予以提供,如赛点不能提供,引导员将在中小学教师说课答辩(幼儿教师上课)半小时前告知,参赛教师可调整备课。(4)备课电脑不能上网,上课如需多媒体课件,参赛教师只能现场制作。(5)中小学教师需在说课答辩(幼儿园教师需在上课)20分钟前将教学设计和备课课题签交给引导员,由引导员将教学设计复印一式5份,与课题签一同交给学科评赛组组长。
4.说课答辩、上课及专业技能测试。备课结束,中小学参赛教师由引导员将参赛教师带到指定地点依次说课、答辩和上课。幼儿园参赛教师由引导员带到指定地点先上课,后进行专业技能测试。说课答辩时间为10分钟;上课时间为20分钟。
四、赛项分值
课堂教学满分80分(幼儿园70分),今年不设学生打分项目。说课满分15分;答辩满分5分。幼儿园专业技能满分30分(弹唱15分,绘画15分)。参赛选手上报材料中的个人2017年校本研修工作总结、2018年校本研修年度计划、现任年级10节课教学设计电子版、继续教育学时将作为2018年教学能手评选的重要参考。
五、相关要求
1.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学校及时通知选手按时抽签、参赛,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学校需安排领队负责本县区、学校教师参赛及安全管理工作。请务于5月18日前将领队的信息(姓名、单位、电话)报市教研室吴高明老师,联系电话:15509152921。邮箱:228318322@qq.com。
2.各赛点学校安排好评赛活动所需的教师休息室、抽签室、备课室、上课室等并明确标识,提供评选活动教室方位图和饮水等服务。
3.各赛点学校负责调班调课,每个评赛组安排24名学生听课(幼儿园安排16名学生),学生连续听课不得超过4节。学生使用的教材由学生自带(非赛点版本,由学科引导员负责复印)。
4.各赛点安排引导员(每个评赛组1名)、教具查找员1名,分别负责评赛引导、教具查找;安排有音乐、体育、信息技术课评赛的赛点,音乐课需提供钢琴或电子琴一架,体育课提供体育器材(依据参赛教师备课时提供的体育器材清单提供),信息技术课使用计算机教室。于5月15日前将工作人员信息(单位、姓名、电话)报送汉阴县教研室,由汉阴县教研室汇总后报市教研室吴高明。
5.在各县区校所抽评委食宿统一安排,来往交通费用等回原单位按有关规定报销。
6.本次评选活动共设6个赛点:汉阴中学、汉阴县初级中学、城关一小、汉阴县实验小学、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阳光学校。
汉阴县赛点附近宾馆情况附后,各县区提前做好住宿等联络工作。
汉阴中学附近:银河商务宾馆5277888;西汉商务宾馆5277777。
汉阴县初级中学、城关一小、汉阴县第二幼儿园附近:恒琦宾馆5214258;锦江商务宾馆5272999;飞龙宾馆2111068;御庭商务宾馆8219888;群鹤宾馆5216777。
汉阴县实验小学附近:凤凰国际2390555;明珠宾馆2292000;宏强商务宾馆5275677;富豪宾馆5214000。
有其它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请联系汉阴县教体局、教研室。
汉阴县教体局 陈 睿 联系电话 15991153077
汉阴县教研室 曾忠云 联系电话 13038924523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中国校外教育网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 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向《中国校外年鉴》“校外论坛”上报活动案例分析、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12篇;在全国校外场所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上报3篇文章。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
关键词:年轻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
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当然,新的课程改革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但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一个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必须将其突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年轻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紧跟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归回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教学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或者说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年轻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年轻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关键还是靠自己,关键是要实现“个人专业的自主发展”。 首先,年轻体育教师要强化自主学习和研修。每位刚工作的体育教师,其本体性知识差别不大,条件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则各不相同。因此,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法等方面的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是课改的一项重要的策略和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自主研修课程理论,不断转换角色,努力实施新课程。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
其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学校是体育教师发挥才智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体育教师要在学校体育教师群体中、在体育教师团队里,借助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资源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一是,体育教师要在体育组研究教学。可采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中增进专业对话和协作。也可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活动,加强教师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指导,增加课余闲暇时间沟通的机会,从而共享教学教研成果。
第三,努力创造学习机会。创造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经验,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与运用的理解。加强学校、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与交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可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建立与校外专家、教师团队的合作关系,立足学校搞研究,借助外力求发展,提高自身专题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准确性。
第五、通过网络平台研修。参与网络学习与讨论,为自身研修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和学习平台。经常浏览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或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远程教育研修网等专业层次较高的网站,学习相关文章、收集专业资料;参与网上论坛、博客等新媒体交流活动,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年轻体育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教育改革为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对于新时期体育教师来说,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是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把握时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研修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中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作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作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因此,作为自己应该:1、要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说,教师不要作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年轻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3、年轻教师要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年轻体育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五、结束语:
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年轻体育教师自身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适应素质教育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成为新课程的主体践行者。既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在课程实验、课程开发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徐世贵著 2003年11月第1版。
2.《中小学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陈京山《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第2期。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一、组织与实施
1. 搭建互通互助平台,建设学习共同体。
(1)层层互通、共建共享。共同体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的基本组织模式,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校与教师间的互助互学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地市基地校形成“地市―区县”学校共同体,区县基地校形成“区县―乡镇”学校共同体,层层互通,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学校共同体网络。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组建形式。“好老师”办公室精准匹配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具体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鼓励通过不同共同体之间的跨区域联动,将优质资源辐射至中西部、老少边贫岛等教育发展薄弱的地区。
(2)优势互补、互助共赢。整合区域内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逐步使区域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引导优质学校主动扶助薄弱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科学分类与精准推介,提高互学互助的效率和质量。尝试成立共同体学校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教师校本研修导师团或名师工作室,构建一种全员参与、机会均等、按需选择、各有所得的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组织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实现“零距离”交流。
2. 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助力学校谋发展。
(1)线上线下、自主组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网络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构建,是汇聚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成长与素养提升、教师和学校展示分享、宣传和表彰先进以及教育共同体的管理平台,不仅支持传y的异步交流活动,还支持同步视频的直播;不仅支持线下学校共同体的线上交流和管理,还支持教师和学校自主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共同体。
(2)精准匹配、高效辐射。平台汇集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和教师的优秀育人经验、事迹与成果,为教师、学校及各类教育共同体提供同伴学习、专家交流、资源分享、网络研修、课题协作等活动技术支持,精准匹配具体教育需求和优质资源供给,将优质教育资源高效辐射至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使得传播更及时,影响更深远。
3.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弘扬好老师精神。
(1)总结育人典型和先进经验。依托系列活动,鼓励学校和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总结优秀个体和学校的育人经验、育人做法和成果并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全国各地的共同体学校和网络平台,建立“中国好教师”育人典型和先进经验案例库。
(2)探索创新育人的方式与方法。鼓励学校共同体对具体育人过程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围绕育人主题,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专项培训。基于对当前育人中存在的难点、热点和典型问题,、组织及指导学校和共同体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育人研究能力。
(3)表彰和宣传育人事迹与成果。依托系列活动,鼓励并支持参与行动计划的学校、共同体和所在教育行政机构,对育人经验及成果进行多层面的表彰和传播,使活动不仅能激发被表彰者,还能对学校及广大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好老师”官网、微信号,与国家级主流媒体合作,展示好老师风采,以采访、实录、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好老师的育人故事、学校的育人成果,传递教育正能量。
(4)推广育人经验与模式。总结和表彰奖励中涌现出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分析不同经验和成果的适用区域、适用学校、适用对象和适用场景,将其转化为易于推广的成果形态,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形成经验推广团队。
二、建议与思考
1. 建立好老师标准的紧迫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师”的角度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而笔者以为一个好的老师还应具有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胜于言传”的良好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然而,我们对于好老师的标准历来都无定论,近年来社会对好老师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舆论也造成群众对学校和老师产生很多误解,也影响到教师的成长。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我们理解好老师的真正内涵指明了方向,把好老师的标准建立起来已是迫在眉睫。
2. 网络研修平台的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云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促进教育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甚至是完全改变。云技术、大数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大多是关注前期的组织构建,而对于后期如何有效应用、构建支持或保障体系等有所忽略。提高网络研修平台的实效性,提升网络研修平台的组织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非行政性组织的利与弊。
非行政组织对行政组织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取决于两者的目标是否一致。当两者的目标相同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当两者目标相悖时,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正确引导、激励,以使其更好地为组织高效率运行作贡献。应当处理好“好老师”行动计划这一非行政组织与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的关系,以期达到去弊存利,促进学校、教师成长,教育均衡发展。
4. 区域联动的组织形式与考评机制。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关键词】全方位 师资培训 新课程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对教师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帮助教师掌握有关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持续创新教师的课程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实施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需要我们积极研究、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师培训,落实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注重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采用小片联动、评优竞赛、跟踪培训、校本教研、骨干送课、读书活动、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
1.课堂教学观摩与竞赛
实施课堂研讨式培训,培训者先上示范课,再结合课例讲理论,直接呈现新课程理念。提倡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先上试验课,同科教师观摩讨论,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共享成功经验和培训资源。教师推出观摩课或示范课,请专家点评,安排教师自由讨论的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倡导课后反思,注意整理教学心得,写好课后笔记。要求教师既执教又“执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施中的得失,并拟订相应对策进一步改进教学。
抓好教研组的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立足学校课堂,集体讨论备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评比,开展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及达标考核。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的目的,使教研组真正起到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启动校内教师多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促研,历练团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区域以组织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发展契机,搭建课程实施技能展示平台,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
2.建立交流机制,带动农村山区学校
积极探索、全面推行在区域教研基地内骨干教师跨校兼课、跨校带徒、跨校教研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校际之间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教师工作岗位交流制度,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师交流在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需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组织“名师指导团”深入农村学校帮助他们切实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能力和水平。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定期到那里支教,让农村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均衡城乡学校的师资配置,有效地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坚持实行农村骨干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研修制度,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骨干教师、管理创新奖、教学创新奖和特教创新奖等评选过程中,设立农村学校专项指标,逐步扩大推荐比例。改变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扩大骨干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高水平教师比例,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3.研训一体化,建立培训网络
教师培训贯穿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科学研究,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求掌握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但要求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及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型的人才,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专家。加强综合课程、英语、信息技术等师资的培养,逐步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以校本研训为专题的专家讲座、专题论坛活动,突出问题性、专题性、系列性。跳出单一学科专业的框架,以多元化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打破原有教育教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多学科联动,拓展专业知识与提升综合素养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德育管理的一体化;根据教师的专长与兴趣确定学科专业主攻方向,重点进行专业学习和教学打磨,为将来在特定教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并成为骨干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建立与新课程实施同步的教师培训、专业发展等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建立师范院校、各级教科研机构和学校多级培训网络,形成校本培训、基础培训、区级培训、高端培训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备课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丰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研修网络资源,使教师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搭建集体成长的平台,推动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队伍从理论到实践、从继承到创新、从主动到自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4.建立校际协作组,发挥集团优势
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几所学校联成“学区教学协作片组”或者叫校本教研协作体、校际联盟,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集体备课、跨校教学援助活动,推行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集众智慧、博采众长,攻破教学难关,互助共赢。积极贯彻落实“开放式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共同体、校际联盟、协作片区等交流平台的功能,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
增强教研实效性,以“学区”为基础构建区(县)级教研、协作片组教研和校本教研三级教研模式。区(县)教研活动引领区域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学协作片组开展片级培训研讨竞赛活动。校本教研具有随时发生、随时研讨、随时解决的特点,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采取“课题引领—课例研究—行动跟进—实践反思”的模式,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主题研修系列化。高效、有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全方位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5.举办专修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坚持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与师范院校紧密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引进培训项目,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班主任培训班,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历,鼓励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师范院校教育硕士,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以培养优质师资为目标,提升骨干教师发展层次,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理论水平和科学育人策略等整体素质。坚持全员参与、分层提高的原则,分批次对所有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导师带教、联片教研组活动等有效做法,整体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本着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专业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主题引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课堂互动、实践展示、总结反思等形式开展分层培训。
重视对领军型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家团、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导师团、名师大课堂、研修工作站等机构开展导师带教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含班主任)带头人,形成骨干教师带动全员教师的逐级培养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采取骨干带徒的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培养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水平螺旋式上升。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快优秀教师成长的步伐。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一线教师做示范观摩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注重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新”体现在育人目标、课程观、教师观、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教师培训计划,协调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
学校应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在推进课程改革和促成教师职业发展两个层面,以教育科研为基本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学习型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岗位培训与管理,形成教师研修一体机制。鼓励教师立足学校实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广泛开展校本研究,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师群体围绕区域学校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态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全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