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

第1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创新观念;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具体应用;作用

Abstract: although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in the world has a gard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with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how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design better in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evelopment, is the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and thinking the important issues to consider.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based on this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in our country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necessity,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garde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mor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Keywords: innovation idea;modern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 application; role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三大主要园林体系中东方体系的创始国和继承国,尤其中国古典园林更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园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西方现代园林共同成为中国景观行业的两大山脉。为了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能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创新观念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作用,成为排在景观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现代园林设计建设现状

(一)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际上,景观规划设计一直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专业学科存在。但是在中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正经历着结构分化、重组、转变,以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并满足其需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典型代表,历经千百年,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却逐渐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脱节,日渐不能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的需求。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景观规划设计呈现出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我国景观规划设计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我国景观规划设计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尽管如此,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蕴含的精髓文化是我们所不能抛弃的。因而,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应充分结合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风格。

(二)缺少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目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上具有一定问题。全国各地有着诸多园林景观建筑,但是从南到北鲜少有个性化突出、耐人寻味的景观建筑,照搬模仿的现象尤为严重。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园林景观建筑物,由于缺少创新理念,以至于限制了我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与完善。

(三)景观规划设计中场地意识淡薄

由于人口众多,千百年来我国城市户外环境一直十分匮乏,以至于尽管设计中缺少场地设计意识,园林中往往没有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的游憩需要。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有着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视觉形象,二是具有优美自然的绿化环境,三是满足人们日常休闲活动健身的适当场地。这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重视“硬质景观”,轻视“软质景观”

我国大多园林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轻视绿地、林荫这一类“软质景观”,导致园路、园林建筑、石料、金属材料等硬质景观所占比例过大,人工营造的气氛过于明显,有的项目硬质景观工程造价甚至超过65%;而绿地、林荫、水系等经常处于从属地位,自然的气氛被大大弱化,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

二、观念创新应用于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虽然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可是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仍然处于萌芽起步阶段,许多领域还须相关专业人士一一进行钻研与探索,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日渐完善。环境生态、景观形态与游憩行为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三大理念,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对其理解不甚相同。为此,人们应该跳出学科、专业、背景等各方面的限制,以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检验、城市现代化需求为出发点,使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与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规划设计观念的创新。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本质要求

规划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有着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有更高的要求;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乡二元化矛盾日益突出;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严重;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上述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园林设计能独立够解决的,也不是西方景观设计能够独立解决的,它需要园林设计师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超越城市的限制,以跨学科的视野来考虑新时代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唯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系列的宗错复杂的难题。

创新能够为其来到更大的价值、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园林景观建设也是如此。园林规划设计除了要打破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的局限。优秀园林规划设计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规划设计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二是,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应变、始终创新,真正做到独具匠心、别树一帜。

第2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 生态城市;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生态景观设计;

【 abstract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play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benefit and meet various needs of people play a crucial role.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the key elements and technique, thre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n related issues.

【 keywords 】 ecological city;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利用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人们营造一个亲近自然、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是进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形成最佳设计方案的必备条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与发展,充分体现人性化与生态化的完美结合,因此,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规划的实质就是为人们服务,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所以,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应是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二)生态原则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自然生态景观的退化,所以,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原则以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着重保护环境敏感区与自然景观,增加绿化空间,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处。

(三)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城市本身的特色、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因素设计具有城市风格、识别性强、鲜明特色的景观,注重多选用乡土材料。

(四)美观原则

景观是一种从刺激人们视觉感受,进而触及人们心理感受的实体,所以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其生态价值,更要考虑其美学价值,体现景观独具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多样性原则

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处理手法,合理选择与配置植物种类,力求形成种群丰富、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使景观具有多样性、层次感。

(六)稳定性原则

城市景观会在人为与自然环境的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其生态反应程度会随着作用力的强度不同而不同,当不受干扰或适度干扰时,景观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或有能力再恢复到平衡状态,但是一旦景观收到强烈干扰时,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会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景观自身的稳定性。

(七)经济与效益原则

设计中,应用最小的投入完成健全的生态景观,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将调节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景观设计的目标,积极采用生态技术措施创建景观,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最佳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其组成各要素的个体功能以及整体功能,这样才能发挥出景观设计的所有功能。生态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功能为主,因此,现将景观设计要素分为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生物要素

1、植物要素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多样化的植物系统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并能起到净化空气、美观环境的作用。在植物配置中应以本土树种为优选,加以配置生长稳定、生态性强、形态优美的植被,将乔、草、灌、藤本错落有致地配置在群落之中,构建一个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群落体系,达到植物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造多样化的景观环境中,对于特殊栖息地要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生态绿地的设计应满足维持植物生存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双方面要求。

2、动物和微生物要素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多种能量流与物质流,如水流、车流、生物流等都离不开景观的作用,所以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生物的活动习性,特别是小动物与微生物的迁移问题。例如,在各个独立的绿地块中设计“绿廊”使之相连,可以有利于横向生物流的延伸,进而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高速公路如果被规划设计为横穿一块绿地,那么公路两旁被分割的绿地中生物流就会遭到破坏,从而抑制生物的迁移。

(二)非生物要素

1、地形要素

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形要素,地形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的小型气候,为不同的动植物生存提供了不同条件,尤其要注意保护能够聚集较大生态价值但是易受干扰破坏的景观类型,如湿地。

2、气候要素

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构建生态绿地,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导效应。

3、设施要素

设施要素包括照明设施、服务设施、信息设施等。照明设施中要注重路灯的设计,选用具有亲和力的光色,并且要考虑环保与节能因素;服务设施中对于商亭、邮筒、电话亭等设施的规划设计应注意区分其所处于的是公共开放环境还是私密环境,座椅的设置要考虑间距问题,并应在附近设置果皮箱,便于人们丢弃废弃物;信息设施中对于路标、告示牌、公车站牌、条幅等,应选用安全性高、防火性强的材料制成,同时也要兼顾视觉的健康性及与其他景观的协调性。

4、负效应要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负效应,如噪声、废气、废物、尘埃等,而生态景观设计应致力于减少这些负效应对人们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美观、接近自然的环境。如,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合理改造,在垃圾山上采取覆土种植植被的措施,不但能为地形增添新的变化,还可以由破坏生态环境转变为改善生态环境。

三、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

(一)运用传统的设计手法

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包括以下三大种类:其一,平面构成。它是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法,是运用最直接的景观平面图形来表达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意蕴,展现不同的形象;其二,立体构成。景观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设计手法,必须要处理好物体与环境的关系,不能把物体强行置于环境之中,而要有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感觉。如,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惯用乔木、灌木再配以多元素的植被,从而形成多层次感的绿化空间以及多样化的人工植被群落;其三,形式对比。简言之,就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高矮、大小、疏密、曲直、上下、左右等可比较的形式,增加景观的变化与新颖,达到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二)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创造空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生态科技,创建出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们需求的生态景观。如,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地表水“循环”的科学技术,建立新型水循环系统,以便于搜集生活污水和雨水,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为所需用水的景观提供水资源。

(三)运用多学科协作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并与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美学、植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交叉,所以,只有联合这些学科协同工作,才能规划设计出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和谐发展的城市景观。

四、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为中国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机遇,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为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挑战,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也必将日益完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总而言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拓展自身的内容、加强对生态伦理的关注、弘扬地域文化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景观规划设计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类及各种生物与非生物需求的适宜景观。

【参考文献】

[1]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

学.2010(5).

[2]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3]陈静.边缘效应—创造力的契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途径[D].同济大学建

第3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现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70-02

1 前言

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在嬗变中闪出思辨之光。适逢世纪更迭,时尚与传统缠绕交织,东西方文化融合,城市景观日新月异而又返朴归真,使当代人产生一种莫名而深刻的历史感与危机感――中华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感;当代中国的人地关系的危机感。我们应从景观范式出发,加强和完善景观历史和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低碳的景观生态规划,进行文化价值批判与重构性创造,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新路。

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国内外动态

2.1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9世纪中叶从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如图1)拉开了西方现代景观发展的序幕,20世纪30年代,经过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洗礼,现代景观开始摆脱了传统的羁绊,走上了现代主义景观的康庄大道。

哲学和美学给西方现代景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不断碰撞和渗透,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运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波谱艺术、极简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过程艺术、大地和场所艺术、新意象艺术、新表现主义、新抽象艺术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现代景观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失效,科技和人的异化,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生态问题的恶化,社会、信仰和文化危机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它以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消解现代主义的抽象的、超验的、中心的、一元论,逐渐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西方景观规划设计呈现精彩纷呈的面貌。

2.2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景观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显示中华博大厚重文化的古典园林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西方的大地艺术景观、波普艺术景观、极简主义景观、后现代主义景观等,渗透到了国内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形成多元风格格局。然而面临中西文化的冲突,景观设计创作出现了目标混乱、价值失范现象,从“形式借鉴”走向“形式照抄”,“城市美化”运动这一来之古希腊与罗马废墟的幽灵带着18世纪的欧洲广场和20世纪初的美国的景观大道,出现在大江南北大小小的城市,异域风情盛行一时。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大地生命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景观破碎化,景观生态规划日益显示其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深深的困境。

3 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设计一种景观格局,以便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战略性的土地生命系统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高效地保障自然和生物过程、历史文化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给城市扩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3.1 满足景观感受层面,塑造景观环境形象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从景观空间形态要素的点线面体、形、色彩、肌理等4个方面出发,从现代景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构成人手,探求景观空间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通过人对景观环境内容中“尺度”的视觉感受,把握好景观构成各要素的尺度问题,力求表现景观环境空间上的层次性、有序性与变化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视觉宜人的景观环境。

两种美学范式对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影响深远:一种是如画美学范式。强调突出视觉性美学特点,强调其视觉、静态、单调、固定的形式因素,重视景观的图画性和引人注目的特征,注重景观的表面价值,重视“视觉质量”;另一种是生态美学范式,不仅重视视觉性特点,也强调注重环境的“生态价值”,注重景观设计审美体验性、参与性、可持续性,开启了一个全知觉审美的多维度景观设计时代。

3.2 基于低碳的景观生态规划,确保城市景观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选材、设计方式、设计内涵及设计效果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低碳景观,保护环境,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就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协调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土地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空间“交易”提供依据,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

俞孔坚设计的秦皇岛市汤河公园,可谓是绿荫里的红飘带,用最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程,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如图2、图3)。

3.3 满足场所精神,坚持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

任何场所都具有明确的外部特征与文化特征,这种特征构成了一套特殊的存在含义,也就是“场所精神”,将进行到设计领域,呼唤城市和景观设计的白话运动,建设“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在空间上,全球性大一统的文化被城市无数文本、文明族性与差异化景观所取代;在时间上,历史不再具有线性进化论的意义,传统的文化重新具有了当代的意义,“前现代”与后现代视野相遇,产生新的视野融合,以各种方式存在的文化正在零碎化,片段化,复合化。景观设计的各种方法粉墨登场,解构主义设计,人性化设计,高技术派设计,孟菲斯设计,绿色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设计,未来风格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各领,多元共生的格局已经形成,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景观需要超越民族文化的视野,才能与国际的先进思潮和理论进行对话,因此,无论是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理论还是国外的景观设计理论,都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以批判的态度,弃其糟粕,取之精华,重构基于中国文化的景观设计理论,从而在自身继承传统文化时,作

一个自身的调整过程,创造出适应时代和人们需要的、具有民族自尊精神的优秀景观作品。

3.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航测等)、通信技术(包括网络、无线电通信、多媒体通信等)、分析处理技术(包括计算机数据库管理、CAD、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控制技术等。特别是GIS在分析和诊断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反映在其可视化功能,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三个方面。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4 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实例――株洲神农城概念方案设计

株洲神农域营造以神农文化为主题的当代太阳谷,将各类建筑与景观化整为零,以聚落的方式渗透其间,以神龙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来诠释和提升城市格调,引爆城市地块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以现代的生态体系来组织株洲市新的城市中心区,通过生态水系,城市慢行系统将各种城市景观设施串联起来,在新城市中心区形成流动变化的,与自然相映成趣的生态城市空间。打造具有远古与未来时空交融的神农情境,营造五大主题园区,体现时空交织变幻、生态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共生的城市气质(如图4)。

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是如此广阔,前景是如此美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我们共同的、惟-的家园-地球-的美好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11,143,153-154

[2]俞孔坚,李迪华主编,景观设计:专业、科学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3]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

[4]李静,黄华明,现代园林景观空间中视觉形式美的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8448-18450

[5]郭宏斌,苟平,景观环境塑造中的视觉美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2009,8(9):13-15

[6]黄柏青,美学范式视域内的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解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24-128

第4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 言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长达70多年,从192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花园》(与J.C.亚特兰大合著)起,到1992年规划设计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数十部,完成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100多项。其中,《人类的景观造园》(The Landscape of Man)[1]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规划设计界广为流传。

2专业教育背景

本文着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绍,并非个人传记。但是,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有赖于对于其生平的了解,因为,规划设计作品自身无法解释发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长达70年的规划设计生涯中的这样和那样的转变。对这样一个职业变迁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单纯的设计作品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对其设计动机的了解、痴迷以及兴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经验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学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统的教育。之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建筑师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导进入位于贝德福特(Bedford)广场的建筑联合学校,就读于建筑学专业。在那,杰弗里·吉利柯与其学友J.C.(约克)斯费尔德( J.C.(JOCK)Shepherd)合作,进行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那时,几乎没有关于该领域的权威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细心地记录下来,其他要素则被排除在外,与建筑邻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园也不例外。因此,这一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后来事业的形成。

3专业实践的发展与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第一阶段从1927年获得建筑师从业资格开始,长达30年之久,极大地影响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个规划设计生涯。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专业上已具备巩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领导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对于大多数规划设计师来说,这也许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20世纪五十年代末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1960~1980年期间,其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的变化。他改变了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一地应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技巧。这一单纯的转变对其设计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并极具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其景观设计哲学思想,这可以从他作图的线条、构思以及完成的项目中看出。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绝大部分属于环境设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生态方面的考虑总是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生存环境这一人类的根本资源,杰弗里·吉利柯认为,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读

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设计与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项目,他总能探索出该地的场所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清晰地定义下来,从不脱离和歪曲事实。这样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项目中就已有所体现,例如查达·乔治(Cheddar Gorge)或作为对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园。在查达·乔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通过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过水池的反射进一步强化;在迪奇雷公园,被赋予历史意义的长平全合适,使得整个建筑物成为后来加建的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图1)。又如在拉尼麦德(Runnymede),肯尼迪纪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达纪念碑,必须穿过自然林地,这是一条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场所各方面的条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许多园林设计中,他首先将主体建筑安排在景观环境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安放在环境中。在大约20个项目中都曾运用了长平台或长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台。随着这一设计技巧的发展,它更多地浓缩了场所的历程。在拉尼麦德,它被设计成联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条线;在克罗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长步道被改换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线的形式,连结哈尔(High)街和花园;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长水体的旁边;在心境园(1986年)中,它又变成一条水上游线,一条通过综合场所的主要游线。对此,迪奇雷公园的委托人提到:“无论怎样,平台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项伟大成就。”

5代表性作品简介

杰弗里·吉利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间,包括:撒顿场所,莫丹拉市民公园(Modena),心境园 (第一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园(见彩图),此外,还有曾被提议但未实现的特尔尼公园(1989年)以及为开罗所做的设计(1992年)。

5.1撒顿场所

撒顿场所的对称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艺复兴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扩建。现在的景观始建于1980年,是对创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负的巧妙隐喻,其中东墙花园(East Walled Garden)则展现了天堂乐园与圣地园。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对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响,撒顿场所花园与干布瑞尔别墅同样表达了其个人头脑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园

莫丹拉市民公园和撒顿场所一样,结构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二者的目标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个市镇公园一样,莫丹拉市民公园为集体性的都市社会提供娱乐和休闲;实际上,它意在打开基于尊严之上的潜意识的窗口,表达当今人类社会与古典主义世界的联系,从而强化旧城中心区的价值。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正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开阔的视野和对于人文主义的热爱启发了这一设计。

第5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70-01

一、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三、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其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

(一)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

(二)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第6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管理;设计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the target and plan of city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s the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City as a kind of material performance, it is a form of matter can be seeing.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es Chines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principle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design practice of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ity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0 引言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现实情况,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管理改革的方向应是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方法,从健全法制建设和完善市场机制人手,运用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科学、严谨、规范的景观规划管理体制,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创造理想的城市文化景观,实现城市永续发展。

1 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土地功能及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景观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表现精巧的美,在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以达到最佳状态。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组织和谐一致的土地使用,取消功能混杂、相互干扰的布局。土地开发要考虑水源、大气、生物、噪声和侵蚀等环境问题,在城市内部建立区域开放空间系统,使旷地、绿地均匀分布。

1.2 异质性原则

城市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护与发展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城市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根据城市现状确定绿地斑块的最佳位置、最佳面积,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在绿地景观设计中,应放弃过于强调视觉差的景观设计,提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绿地自然度,形成自稳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利于抵抗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体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的控制共生。

1.3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多样性原则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其次是物种多样性。近年来,城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城市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阶段。在城市生境岛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绿色廊道,形成城市园林网络,把自然引入城市,不仅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而且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迁移。

1.4 持续性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不仅当代人受益,而且要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景观是对持续发展的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最适宜的空间尺度。在规划中,规划者可以考虑许多种可能的空间构型,景观元素的重新排布总是提高或降低着生态完整性。

2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对策

2.1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法规与设计依据,都是为引导城市规划设计正确进行而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要求在具体设计时必须遵循,不能投机钻营,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城市景观质量的负责,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都应在实际中自觉维护法规的地位与控制指导作用。

2.2 加强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一是强调整体的、长远的、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损坏。二是 在城市设计理论尚有较大分歧时,要认真研讨并提出普遍认同的基准概念,从而使理论研究深人下去。否则,有些观念或词语一旦流行开来,大家就“人云亦云”,容易产生偏差。

2.3 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2.3.1 变建筑创造城市为城市创造建筑

针对目前的城市设计现状,应把由建筑创造城市变为由城市创造建筑。虽然只是简单地变换词语顺序,却意味着对城市认识观念的转变,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一种文化或社会的特征总要由其所在的城市具体的物质环境体现出来,但主要由城市的空间环境形态来决定,而不是构成城市的建筑的细部。建筑并非在城市中自由存在,而是属于特定空间中组织严谨的构筑物,它应当为所处的环境服务,而不是过于凸显自我。因此,只有从城市整体发展出发设计的建筑,才可以更好地与环境协调,为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3.2 变注重建筑形式为注重建筑环境

在我国传统城市建造中,有别于西方注重形式的习惯,空间的体验比恒定的造型更受人关注。运动是控制空间的要素,通过空间的运动、建筑层次与尺度的微小差别 ,传达出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在。当我们漫步在北京旧城或天津旧租界的时候,城市景观、道路的变化,视点、空间的划分,比独栋建筑的结构装饰更令我们向往、沉醉。因此,在大环境观概念指导下,从城市景观整体要求出发,设计与场所、文脉协调的建筑,改变“唯建筑独尊”的陈旧观念。

2.4 重视文化的表达

城市景观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包含了物质、精神两方面的人类经验。设计者要做的就是正确地继承与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把城市景观塑造成具有鲜明文化语境的有机体。所谓“城市景观的文化语境”,是指城市景观得以如此产生与采用的特定文化传统氛围。在城市设计中,要注意所创造的环境景观是否合乎我国特有的文化语境决定的视觉习惯。

3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议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体、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三方面。源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

第7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设计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景观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景观设计结合了艺术和科学,是对自然和景观环境的分析、规划、改造、设计、保护和恢复以及管理。景观设计是一项致力于为未来创造健康的、令人愉快的放心场所的职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激增了对景观设计服务的需求。景观设计师通过增加美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他们也是问题的解决者,分析社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规划行人和汽车交通,并决定如何最佳利用每个场所。

一、景观设计的定位

景观最初的含义是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做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世纪以后到18世纪,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设计师们所采用,他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对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象景观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19世纪初,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洪保德将景观概念首次引入地理学,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在强调景观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景观的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水、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景观设计内容,首先,景观设计就是区域尺度上的,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其次是城市空间设计,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态;第三,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第四,自然地,如湿地、森林,也需要人们去设计;第五,综合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第六,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当然还有花园、公园、墓地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是跟土地发生一种关系,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范畴。

景观规划设计所研究的基本元素在美学、地理学、生态学中都有初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景观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选址、土地利用、山水地形改造、风水条件研究、生态效益研究、文化融合的切入点、项目组合研究、功能布局分区研究、建筑形式探讨、植物种植研究、实施策略研究、工程造价评估等等。

从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来看,其专业内容已大大拓展。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内容最为广泛的专业之一。根据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的定义,景观设计是一门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去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修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从业人员将本着管理和保护各类资源的态度,在大地上创造性地运用技术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和政治等知识来规划安排所有自然与人工景观要素,使环境满足人们使用、审美、安全和产生愉悦心情的要求。该学科主要针对人类盲目利用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及生态问题,在建筑学、艺术学科领域内创立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相通的交叉型和应用型学科,这显然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急需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学科专业。

美国景观设计师需要处理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越来越多的复杂关系。其工作内容包括邻里社区的建成环境设计、城镇规划,包括森林、河流、湿地、土地、海岸在内的自然环境管理和保护。在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土木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中,景观设计师通过规划设计,同时能够满足人类及环境需求,并在环境保护方面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环境资源的使用做出合理判断,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一项在今时今日非常需要的工作,而且在将来,这项工作的需求也会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专业被列为全美十大飞速发展的专业之一,而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师的数量、职业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人居环境的优劣,景观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引领学科。

在我国,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正在受到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建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正在深入中国的城市规划界。城市风貌保护、形象策划、环境设计等实际工程项目此起彼伏,高科技生态园区规划、绿色园林城市设计、生态农业区开发、生态旅游等以环境、生态资源为导向的规划设计项目几乎各地都有。面对这些实际的社会需求,我国目前从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员主要来自六方面:建筑界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人员;环境界资源、生态方面的专业人员;管理界旅游管理出身的专业人员;艺术界环境艺术专业出身的人员。事实上,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看,六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全面胜任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而对于任何一项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方面以上的知识背景。就目前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市场急需合格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这一学科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学科教育严重滞后。

第8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化进程;乡村景观规划;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12

1989年,自从我国第一届景观生态学研究会召开以来,相关学术界人士在景观方面的研究注入了很大的精力,同时给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其良好、高效的发展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景观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机遇和挑战,为做好维护其特色和传统型原貌的工作,结合乡村的特点,建设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1 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

我国乡村景观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晚,至今关于乡村景观的定义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概括。我国学者谢花林等在景观生态学的视角下,提出了乡村景观的研究范围在各个相邻的乡村地域内,由土地单位交叉形成的嵌块体,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形状差异、大小差异以及配置差异,因此也带来了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乡村景观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而且还受到人类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的制约[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存在于城市景观之外的空间,以自然环境为主,包括文化景观、经济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体,以农业为主要特点的生产景观、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文化和粗放型的土地使用景观等[2]。综上所述,专家学者对乡村景观的定义表达有一定的差别,但其共同之处是对乡村景观所包含的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人文景观、存在着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观点的认可。

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主要是以发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出发点,在保护景观原貌的前提下,是一种合理设计、规划乡村景观的不同行为的行为体系,其规划设计是依据乡村景观所包含的自然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适宜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文化性以及继承性这六大特性为基础,构建乡村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刘黎明提出,建好乡村景观规划,必须要考虑乡村土地使用合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打造一种舒适、安全、健康、优美的居民生活环境,形成符合我国乡村特色发展的生态系统[3]。

2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从景观生态学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生态脆弱地区,比如西北农牧交叉带、黄土高原和城乡结合区为研究范围,采用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和景观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比如学者肖笃宁等出版的《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二是从乡村地理学和传统农业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如郭焕成的《黄淮海平原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城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经济问题,对区域乡村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三是从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土地使用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整乡村住宅地和农业用地,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改造乡村景观新面貌,但是对景观模型的研究和生态规划研究比较浅显,乡村景观的系统分析也没有得到深入的论证,这是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以后需要学者更加关注的研究方向。

3 乡村景观规划措施

3.1 将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景观规划中

伴随着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厌烦了城市的浮躁,开始向往乡村环境的大自然美景和具有其特色的人文景观,因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也带动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观光农业的结合是发展的潮流趋势,观光农业不仅能够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有效进行生产再分配、创新农村生产方式、调整乡(镇)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而且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借鉴国外成功的研究经验,提出适合当地特色的规划设计

和国外比较发达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水平相比,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引进国外提出的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设计乡村景观的规划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找出符合我国乡村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方案。国外在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战略构想,并在韩国得到成功的应用研究。当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新农村建设正符合目前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景观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应结合乡村的地域性优势,构造符合我国乡村特点的景观设计。其中务必要考虑的是把乡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等景观相互结合,突出差异和特色,增强乡村景观规划的唯一性,同时维护景观的原貌的安全,保留其传统性,达到乡村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

[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01).

[4]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

第9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35-02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岗位核心课程。课程以建筑制图、景观设计初步、素描、水彩、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为基础,以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教学对景观设计师、绘图员等岗位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景观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以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等项目引领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常为虚拟项目,教学安排是先理论教学,再进行设计绘图实训。教学实训内容为总平面图设计和效果图绘制。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项目虚拟,缺乏真实性,教学容易脱离实践,也无法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环境,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第二,实训教学为单一的设计绘图,与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不符;第三,实训过于看重图面效果,而不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设计图纸在规范、尺度、材料上考虑不够,做出来的设计无法实施,使教学脱离岗位工作需要。

(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课堂绘图实训。由于实训基本在教室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且实训教学形式单一,没有职业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偏重对图纸效果的考核,期末成绩以平时的设计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设计绘图只是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工作的部分内容,且一个好的设计成果对学生自身设计创作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部分高职生在以前的学习经验中找不到学习成就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对设计有畏难心理,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单一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突出岗位工作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明确高职景观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岗位的流程与工作内容见图1。目前随着行业分工细化,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又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岗位。这些岗位工作除应具备设计绘图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应重新定义并细化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有方案前期工作能力和方案汇报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以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等三个典型的真实项目引领,设置设计准备工作―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汇报―扩大初步设计等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项目洽谈、资料收集、现状调查等方案前期的工作能力,以及初步方案设计、扩大初步方案设计、方案汇报等职业能力。项目选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综合,体现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过程课程。见表1。

(二)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头脑风暴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学习起来缺乏兴趣。通过头脑风暴法,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校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有哪些不足”、“对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提出建议”、“你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对问题逐条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校园景观设计乃至附属绿地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情景教学法。在方案汇报环节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模拟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通过互评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掌握方案汇报的能力与技巧。

3.实践教学法。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教师作为甲方代表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分析项目设计任务书后,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绘制现状图,分析现状的用地条件、周边环境、现状的地形、植被、光照等条件并拍照,并对现状资料进行整理,制作现状分析的PPT课件进行汇报。通过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现场踏查这一阶段的综合职业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有效加强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在考核内容上,实践考核和过程考核突出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是三个项目实训过程和成果考核,期末考核则以快题设计的实践操作考核。在平时成绩部分,设计绘图只占60%,设计前期工作和方案汇报等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项目占40%,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既要体现核心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反映岗位能力要求,见表2。这样的考核内容让学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加深自身认可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2.考核形式上,多种考核模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考核模式以纵向评价、横向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考核评价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更要看重学生个体的努力与进步;既要体现教师评价的引导性作用,还要重视同学之间的互评。如在方案汇报阶段,方案的优劣就以同学互评为主。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又能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

(四)搭建课外教学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实训任务要通过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课外学习辅导也必不可少。通过课业学习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可成立学习小组,让骨干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课余指导,利用QQ群网络平台搭建课外教学平台等手段,让学生课余学习有目的、有条理、有方法、有指导,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改革除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外,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都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绿化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健朴.论高职教育实践课课程标准的制定[J].职教论坛,2010(12)

【基金项目】2010年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2010JGB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