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环境污染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现状

第1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治理措施

>> 盘锦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龙井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宁夏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保护治理措施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浅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浅谈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简述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浅析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整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05-2707.

[3] 余进祥,刘娅菲.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37-142.

[4] 李珮.农业污染:食品和生态安全的隐蔽杀手[J].生态经济,2005(2):12-19.

第2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环境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57-01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而人类在索取的同时却忘了海洋也需要保护,尽管海洋是具有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因为各国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密集化,海洋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1 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海洋环境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海洋环境污染现阶段明显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类的海洋活动、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轮事故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类的海洋活动主要是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开发,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各国有近8万艘远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总吨位达5亿吨,它们在航行期间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机舱污水,仅这项估计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达百万吨以上。而一次的油轮突发事故会使海水大面积被油所覆盖,不但范围广而且危害时间很长,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目前海洋环境污染以陆源污染物为主的来源则包括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大型化工厂、造纸厂的增多直接导致大量的废水和废物排入河道,最终通过河水归入海洋,而工业废水其中则包括工业冷却水在流入海洋后会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温,使含氧量降低,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业固体废物严重的则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居住环境,直接导致生物灭绝。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难度加大,尤其是滨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们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处。有英国媒体披露,在太平洋上发现“第陆”—巨型垃圾岛,。这一巨型垃圾岛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这里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涡旋之一,能将数千英里以外的垃圾逐渐“吸”过来。过去60年间,这个垃圾带的面积一直在逐渐扩大。据报道,这里的垃圾多达1 000万吨。它们种类繁多,有塑料袋、装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2 海洋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海洋环境污染的严重引起了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保护海洋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污染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沿海各国政府也针对本国国情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有效制止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对海上作业船舶进行有效管理,我国于2011年1月28日最新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作业船舶明确规定作业船舶的污染物必须有相应的接收单位,做到集中回收船舶污染物,上岸处理净化达标后再排放。对海洋石油开采在开发过程中要禁止溢油事件发生并制定相应的溢油应急方案,在作业过程中还要配备如排油监控装置、油水分离设备、含油污水等处理设施,才能更好处理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做到达标排放。

其次要加强沿海工业企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严厉控制企业的排污指标,有效整治或如有必要则关闭污染严重的排污出口,对于固体废物的倾倒则要有具体的限定和管制区域。而企业自身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对于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改良做到有效减少和控制废物的产生,尽可能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净化再利用。对于沿海城市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恶化,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对分类的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化,将污染减少到最低。从多角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倡导循环使用比如对包装物、塑料、家用电器能够回收再利用,最低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而生活污水的处理净化设备也在不断提高。

最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核的要求不断增多而造成核辐射致使海洋环境达到一定浓度,造成污染已经不容忽视。之前日本的核电站泄漏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排入海洋从而使海洋环境严重污染就是给各国在对核的问题上敲响警

3 结论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海洋是家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守护海洋环境不被污染更是责无旁贷。如今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管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国家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对海洋环境制定统一、规范的监测标准,有效、积极地掌握海洋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做出预防措施,并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提高个人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只有个人认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才能对保护海洋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蓝锦毅.港口建设对广西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6):3521-3522.

第3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治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工矿企业等排污大户,而对高校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关注较少。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已达2263所,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高校新建和扩建了许多新型实验室,其中有些还需用到有毒的生物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放射物质等。如果不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不仅会损害师生、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1-4]为此,对我校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环卫工人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对其实验室废弃物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高校实验室污染的特点及主要污染物

(一)实验室污染的特点

实验室污染通常都存在三个特点:间歇性、复杂性、对人的作用强烈。

(二)实验室污染物类型及其危害

1.“三废”

实验室三废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物。

2.噪声

实验室的噪声主要来源是机械传动设备和仪器设备。噪声的危害首先是听觉的损害。其次,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3.放射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病菌

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一些使用射线的仪器、装置、医疗设备等。主要危害在于血液损伤、神经损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严重的可致癌。此外,还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剂畸变。因此放射性物质危害期长、危险性大。[5]

生物实验室大都要用到细菌。有害有毒的细菌对人体可直接造成伤害,进入人体可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造成死亡。

二、高校实验室污染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实验室环保意识

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实验过程中随意倾倒废液、随手丢弃杂物、直接排放废气等违规操作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这无形中造成和加重了实验室的污染和环境负担。[6]

(二)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的缺少,将实验室与老师办公室、学生休息室安排在一起,往往实验室废气经换气扇等排出,不仅影响就近老师学生的健康,而且造成环境的重复污染。实验室普遍采用通风橱和换气扇来减轻室内污染,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

(三) 缺乏对实验室的监管

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以及实验过程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如一次性采购过多的实验药品,致使实验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过期试剂和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这些试剂和废弃物的管理既没有提出要求,也不为处理这些东西提供支持。

高校普遍存在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忽视实验环境与安全,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与更新,忽视对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必备设施的配置等现象。

(五)缺乏对学生的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从教学内容和时数上较弱,从考核形式和要求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统一规范,环保与安全、消防、自救等知识相对软弱,有的学生没有甚至不了解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当前大学缺发“素质教育”方面非常欠缺的一个重要环节。[7]

三、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增强责任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大多数高校很少有独立健全的实验室污染管理制度。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人员培训制度、上岗许可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以作为法律法规的补充。只有制定了健全且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了污染治理的职责范围、内容、过程和实施细则,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工作才能规范化,才能避免对环境严重的污染。[8]

(二)倡导“绿实验学”理念,鼓励开展相关研究

高校实验室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现象,其实都是使用者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力造成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倡导“绿色实验”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实验”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

(三)加强对实验室“三废”的治理

一般废气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对于实验室固体废物,无毒杂物可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点;对于有毒废渣,应分类放置在收集容器中,定期交由相应单位处置。

(五)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完善设施

高校应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相关环保设备应及时到位,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各高校最好能拨专款设立“实验室环保基金”,也可采取多渠道集资,可从教育事业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等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治污。对废物无害化处理,不同的废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需要不同的处理设施。[10]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环保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治理老污染源,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治污手段,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积极回收和利用,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学校教学、科研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并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EB /OL]. 2005.

[2]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2-144.

[3]李秀珍,李勤,王征等.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制度与校园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97- 198,204.

[4]关于制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的建议》[EB /OL].(2009-06-09).[2010- 05- 24].

[5]关路贵,刘淑萍,尹云.高等学校实验室环保安全工作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9,23(9):130-133.

[6]江玉萍.试论实验室的污染和防治措施[J].实验室科学,2006,(4):93-96.

[7]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

[8]王玉清,薛琳娜.高校实验室污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7-420.

第4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 污染治理 河北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河北省的农村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为了了解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一)水环境污染

河北省环保厅的2009年环境状况报告显示,河北省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省七大水系中,滦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为轻度污染,大清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北三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度污染,其中,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多项污染物超标,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等。

(二)生产污染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河北省农村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认为严重和很严重的比例达到42%。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与农药污染。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有3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越来越严重”。

(三)生活污染

据河北省承德市环保局的统计,在承德市205个乡镇中,绝大多数乡镇尚未建立环保基础设施;在2554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行政村的污染治理处于空白状态;全市农村每年产生的60多万吨生活垃圾,大部分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直接堆放在沟壑、路边和地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成为农村最大的污染源。

二、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一)农民自身缺乏环境保护的理念

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河北省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粪便乱堆、污水横流、烟尘漫天的现象长期存在;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讲究科学规律,随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农民对于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生存环境恶化、水质污染超标、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疾病增加等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人想到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农民自身不良的生活、生产习俗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以上结论。对于调查问卷中“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选题,有3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年的生活习惯使很多的农民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很不敏感,认为农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因此对于环境污染治理也缺乏动力和积极性。38%的被调查者表示秸秆会就地焚烧;50%的被调查者表示养殖业的粪便就地堆放;88%的被调查者将生活污水直接倒掉;19%的人表示垃圾随意丢弃;72%的农民使用农膜后直接丢弃在地里或是直接焚烧掉。

(二)政府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

地方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问题,而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以GDP作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对于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采取放纵的态度,致使一些地区的经济上去了,而环境却在不断地恶化。

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公益性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应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导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从财政渠道得到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微乎其微,难以申请到用于农村环境专项治理的资金,导致了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及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的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有限的环境治理资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也缺乏对农民环保知识和有关政策的培训,没有专职农村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据课题组的调查,有65%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保教育。

(三)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保护法规中,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有限的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和参与。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缺位,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塑料薄膜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目前实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的意义不大,而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四)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大的果蔬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针对性地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据统计,河北省2005年平均耕地施药量为13.49千克/平方千米,化肥施用量303.4万吨,平均耕地施肥量50吨/平方千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

三、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国家应当通过环境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等途径进行多方位的投入。国家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

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的开展。

(二)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村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种资金、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和鼓励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家、社会名流以及所有热心农村公益事业的人士,投资农村环境保护事业。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和自愿出资出劳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事业。

(三)建立农村环境补偿机制,保障农村公平发展机会

农村环境补偿机制是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法律、行政等手段解决享有环境权利不公问题的机制。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农村自然环境的补偿,即对已经遭受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对面临破坏威胁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退耕还林、污染治理、天然林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等。二是对农村环境影响行为人的补偿,即对农村环境建设的相关行为主体进行经济或政策上的奖励与优惠(或惩罚与禁止),如对退耕农民的钱粮补贴、对开矿者征收排污费、对绿色环保产业减免税收等。

参考文献:

①刘艳东. 从百村调查看承德农村环境问题. 承德日报,2009―4―16

②刘艳东. 承德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报告. 中国特产报,2009―6―26

③唐日梅,杨玲.新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④陈凤荣. 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农村经营管理,2009(3)

⑤ 姚良云.浅谈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科技资讯,2010(3)

⑥2008年全国与各省市化肥施用量统计

⑦ 省略/Article/2010/1826q/1826b/1711045087853.htm

第5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青海互助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02°45′,北依达板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与平安县为界,西邻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全县总面积3 424 km2,占海东地区总面积的18.85%,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47%,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38.12万人,人口密度为111人/km2。互助县作为海东地区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县份,是全国唯一一个土族自治县,独具民族特色。从地理位置来看,互助县毗邻省会城市西宁市,其基础设施条件在省内相对较好。从资源条件来看,互助县不仅是西宁市重要的水源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以农业加工和轻工业为主的工业门类体系。因此,互助县在未来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融入西宁的经济圈,借助西宁市的发展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科学定位,趋利避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严谨的决策之路。

西北地区位处高原,风势强劲,气候干旱。青海省少雨地区年降雨量不足100 mm,而年蒸发量可达1 000~4 000 mm,因此十年九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1]。由于蒸发量大,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如青海湖水位每年下降10~13 cm。但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公共场所,由于一些人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可以看到用完水后不随手关掉水龙头的现象,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入下水道。如果人们仍然我行我素,任意浪费水资源,不采取任何保护行动,在不久的将来,青海湖将慢慢干枯。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能很好地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还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地球上曾经有76亿hm2的森林,到21世纪时下降为55亿hm2,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中国2009年近20个省会城市都曾受到过源起西北方的沙尘污染,大半个中国都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急速上升,我国土地沙化的年均扩展速度为:50~60年代为1 560 km2;70~80年代为2 100 km2;90年代为2 460 km2,相当于每年损失1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沙尘暴成为新世纪中国环境最大的敌人,而其产生是由于人类过度滥垦乱伐、超载放牧、人为破坏造成的[3]。

就青海省互助县来说,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政府想方设法进行招商引资建设,征用了大量的农田修建塘川工业园区。近几年,园区先后入驻十几家大型工业企业,如碳化硅厂、水泥厂、金属冶炼厂等,随着园区这些企业的不断生产、壮大,带动了整个互助县的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加之互助县县城冬季取暖多数居民仍为小火炉取暖,部分居民由单位锅炉房集中供暖,每到冬季采暖期,整个县城被笼罩在一片烟雾当中,当地及附近村庄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工厂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出,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和耕地,给当地的居民健康带来很多隐患,作物也深受其害,造成叶面发黄、减产。塘川镇刘家庄附近的山中富含石膏矿,当地村民开发利用该资源,搞起了很多生产石膏板的家庭小作坊,但由于工艺落后,没有安装防尘设备,白色的石膏粉末遍布整个村庄、道路,许多人因吸入富含粉尘的空气得呼吸道及肺部疾病,成天咳嗽不断,有的甚至呼吸困难、胸部疼痛。

互助县县城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工业废气排放重点企业为特种水泥厂,生活废气主要为燃煤,采暖季尤为明显。县城大气质量目前基本维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ⅰ~ⅱ级标准水平,冬季较为严重。县城年污水排放总量约为580万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5万t,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悬浮物等。工业废水排放重点企业为酒厂、造纸厂。监测中一般能达到ⅲ级标准,穿城而过的砂塘川河污染较为严重。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用品;最后,要在清洁方面做改进[4]。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随着2009年天然气的引入,要把集中供热锅炉全部置换为燃气锅炉,为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供热系统效率便于管理,应在3年内全部置换完毕。

(2)为实现使城市热化率达到30%,气化率达到60%,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5%,经治理重点工业废气排放处理达标,保证大气质量不致恶化,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新建项目要坚持“三同时”。所有污染源要求必须达标排放,治理无效的要令其停产或搬迁。建设集中燃气供热项目,以替代大量小锅炉。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湟水河水质标准条列,确定砂塘川河在县城以上达到一类水体的二级标准,县城以下达到二类水体的三级标准县城生产及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规定。因此,应对重点企业分别实施处理,增设污水处理设备,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如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才可排入砂塘川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城区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范围扩大影响酒厂水源。

(4)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要爱护花草树木,并积极的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5)外出吃饭时,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控制一次性餐具对木材的破坏。

(6)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多次循环利用。

(7)购物、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自备布袋子或竹篮子,减少白色污染。

(8)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9)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将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10)外出、上班时,尽量多走路或搭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碳排量,过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 黄桂平,李素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690-692.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注意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7(11):63.

第6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禽畜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及生活污水污染是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沼气技术可以将粪便等污染物转化为沼气燃料及有机肥,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选择沼气普及和利用效率最好的乐都县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分析了青海沼气建设现状及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进一步探索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模式,使其在改善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能得到长期发挥。

关键词:

青海;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现状;农村环境污染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开发新能源的方法[1]。在此背景下,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可再生清洁生物能源,是合理利用、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推广范围最大、最成熟的生物质能模式[2-3]。沼气发酵技术主要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有效缓解农业环境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同时,还可形成人们日常所需的生物质能源,对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农村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举措,其发展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4-5]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基础雄厚、农村人口居多的基本国情为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成为了世界上沼气开发与利用的大国。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沼气主体[7]。沼气建设不仅节约了煤炭、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户收入,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气体污染和粪便污水的排放,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8]。沼气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国内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9-11],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沼气池建设对改善青海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青海省具有代表性的乐都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沼气建设现状、农户对沼气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认同情况及沼气对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意义,为今后大力推广普及沼气建设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青海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1农村沼气与环境污染治理

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型污染及生产型污染等几个方面。据统计,截至到2012年底,青海省在畜禽养殖污染上,有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207个,COD年排放总量达2.27×104t,NH3-N年排放总量达0.09×104t。在生活型污染上,按照全省农村人口、消费方式和产排污系数估算: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3283.2×104t,生活垃圾年排放量达68.4×104t;生活用煤年消耗90×104t,SO2年排放总量达1.06×104t,NOX年排放总量达0.31×104t。在生产型污染上,每年产生作物秸秆约有50%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使用率高、处置率低等问题依旧存在[1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禽畜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及生活污水污染是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及污水等通过沼气技术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发酵污染物制取沼气作燃料,而且沼气池中的水和沉渣,保存了污染物中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沼气池对于污染物中致病微生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青海发展沼气并对其综合利用是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沼气池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2.1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青海农村公共生态卫生事业中,最头疼的两件事为厕所和畜(禽)圈,它们是破坏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是疫病流行的传染源。目前青海农村厕所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简陋的旱厕,畜禽粪便也任意堆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自沼气事业发展以来,沼气池成了污染源处理中心。青海沼气示范户的庭院建设统一规划,住宅、暖棚猪舍、厕所与沼气系统布局合理,院落干净整洁,厨房明亮、灶台干净,生产物品堆放有序,人畜分离、牲畜圈养、粪便入池、厕所清洁。加之用沼气做饭,干净卫生,彻底改变了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粪便等污染物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即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标准,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和庭院之内,在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青海农村由于长期以来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林地和草地的开垦及耕作制度的不科学,导致能源短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导致了滥砍乱伐,破坏植被的现象。沼气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可以减少林木砍伐、破坏和草皮乱铲焚烧等现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一座8m3户用沼气池,每年所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2hm2薪炭林一年的产柴能量或10hm2干旱草地的地表生物产量,每年可节柴5000kg以上。沼气的生态环保功效还体现在能够有效减少农村空气环境的污染。青海有些地区的农村,煤炭仍为主要的能源,用于烧水做饭及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CO和SO2等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通过沼气建设,能够减少用煤炭等能源造成的空气烟尘污染。青海农村一座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产气量能够满足6个月左右烧水做饭的需要。按平常每户年用煤2t计算,考虑冬季取暖耗煤较多的实际,使用沼气每户也至少可以节约一半的耗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气体的排放量。

2.3改良农村土壤结构青海农村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无机化肥、农膜等,不仅造成了地表面的水源污染,而且土壤板结日益严重,导致了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对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沼液沼渣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耕作性能的改变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一座8m3沼气池每年其沼液沼渣提供的肥料相当于30~50kg硫酸铵、20~40kg过磷酸钙和10~15kg的氯化钾,施用其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农村沼气建设对于维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2.4加快农村奔小康进程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粪便排泄物。在农村,除了正常生活还有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人畜粪便作为生物质,用来制取沼气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能源,能与天然气相媲美,从而降低农村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消耗[13]。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农业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消化,可以将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从事庭院生产,改善了庭院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搞好农村沼气建设,可以把养殖业、种植业紧密结合,形成“猪-沼-果(菜)”循环模式,使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转化,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3沼气发展势头良好

3.1户用沼气池现状调查青海省自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以来,在沼气建设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建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加之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宣传,特别是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农户越来越接受并积极地响应,形成了一股好风尚。据统计,2005年我省在12个县、59个乡(镇)、202个村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6271户,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2万多户,占项目实施县农户的10%,占全省农业户的7%,是全国第二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的省份,实现了沼气建设争优先,扩范围,上规模的目的。而2009年我省利用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农村沼气池项目10114万元,在各地建设包括农村户用沼气池10831座,收益农户1.1万户,同时还建有养殖小区沼气池53座,大中型沼气池6座。截止到目前,累计建设沼气池18万5千余户。

3.2使用现状及使用意愿乐都县是青海省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及完成的重点县之一,在其众多的乡(镇)中,蒲台乡建设近千户成为沼气示范户,其中,李家台村的沼气普及率、沼气池运行情况及利用效率最好。该村有农户79户,58户人家共建有沼气池65座,建沼气池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3%。针对沼气户进行入户调查其使用及使用意愿现状。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正常使用的户用沼气池仅占总数的33.8%,而有52.3%的沼气池已停用,还有13.8%的沼气池处于半停半用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6.1%的农村户用沼气使用不正常甚至停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但从使用意愿来看,除18户不愿意使用外,69%的农户还是愿意使用的,说明在观念上,绝大多数农户对于使用沼气池是认同的。如果能够定期对农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81%的农户愿意使用;如果能免费给农户提供维修服务,使其遇到的故障能得以排除和解决,有82.8%都愿意使用;若能够帮助农户进行出料,并提供运输车帮助其运输沼液沼渣,则有94.8%都愿意;说明农户虽认同沼气,但由于目前对沼气运行技术培训和后续的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对沼气生产知识及技术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农户对沼气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在日常管理使用中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遇到的故障难以排除和解决(表2)。如果能够强化管理制度,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就能够充分调动农户建沼气池使用沼气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利用效果。

3.3农户愿意或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分析根据入户调查的情况,就目前现状,农户愿意或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大类,详细调查数据见表3。通过对李家台村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农户进行访谈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使用不方便、出料麻烦、不懂维修及缺乏原料。其中,使用不方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占到了总数的44.4%。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农户对生活设施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卫生性要求更高。当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户用沼气池的吸引力下降,农户宁愿多花点钱购买液化气和使用电力等,这也是导致户用沼气池闲置的一个原因。在调查中发现,愿意使用沼气的农户中,有37.5%认为其能够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调查中占的比例最大。说明农户在沼气池对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还是能够认同的。户用沼气池可以用作畜禽等养殖垃圾的收容所及家庭厕所,大大改善了环境条件。同时,其密封性能好,减少了蚊蝇和臭气,在改善卫生条件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虽然根据调查结果将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分为四种,但实际上除了使用方便的因素外,其它几个原因归根结底都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关,占到总数的75%。可以说,环境污染治理是事关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性民生问题,而沼气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很强的一致性,二者结合的潜力很大。其中,有30%农户认为使用沼气能节省开支,一方面节省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用煤炭等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烟尘,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林木砍伐、破坏和草皮乱铲焚烧等现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有7.5%农户认为建沼气池可以利用其沼液沼渣作农肥,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对原有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同时,沼液沼渣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农产品品质,生产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可见,李家台村农户对沼气池的生态环境治理功效认同较好,这点对青海省来说也是比较好的。

4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沼气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青海省李家台村农户对沼气的使用意愿及对污染治理的认同可以明显地看出。同时,青海省也在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支持下大力修建沼气池,但是农村沼气与污染治理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发展的模式需要创新,尤其是户用沼气的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根据调查访谈,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沼气服务体系不健全及管理不当等问题比较突出,使得沼气池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在农村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作用。为了切实发挥户用沼气池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针对沼气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转变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沼气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政府在这项工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思路,将农村沼气和环境污染治理合二为一,加大补贴力度,提高沼气建设与利用的积极性[14]。由于沼气池建、管、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为发挥沼气工程建设效益,必须加强管理。目前照搬其它省市经验,走物业化管理的条件在青海省还不成熟,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近几年的管理经验,加强县级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由县能源部门直接管理到村;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沼气建设项目,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要与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相结合,通过资金整合和项目带动,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作经费,帮助农户改造利用闲置沼气池。

4.2增强配套服务能力,促进沼气发展在沼气池比较集中的村建立村一级沼气生产服务站,集配件供应、小型沼液运输罐和沼气池维护于一体,确保农户配件购买、病池维修不出村,保证农户建池效益的正常发挥。其次,各村应固定1~2名管护人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农户进行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转。同时,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管护人员的培训,加大农户沼气使用技术培训工作,并把沼气基础知识、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以及沼液沼渣利用等相关技术传授给农户。

4.3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实现沼气的综合化利用由于户用沼气在运行管理上存在诸多不便,除了在家庭牲畜养殖比较普遍的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措施建设外,不应成为沼气发展的主流。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诉求。这些都为集中沼气与污染治理一体化工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应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加大集中沼气工程建设。同时,应积极示范推广不同种类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强化“三沼”综合利用新技术理念,通过实施典型引路,组织农户到“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建设示范村现场观摩,充分调动其发展沼气产业的积极性,维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沼气项目的综合效益[15]。

5.结语

总之,青海省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沼气工程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农村沼气池利用率,使其在发挥沼气能源效益的同时,真正能够起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为青海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6〕宋书贵,徐国良,杨乾,等.农村户用沼气服务体系评价建模及应用———基于2010年壳牌中国能源调查河南省偃师市调研项目〔J〕.中国沼气,2011,29(3):45-49.

〔7〕魏素珍,黄青松.低温条件下户用沼气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6):792-796.

〔8〕沈连峰,陈景玲,马巧丽,等.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J〕.中国沼气,2009,27(5):21-24.

〔9〕王永智,任晓春.沼气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沼气,2002,20(4):46-48.

〔10〕林剑锋,栾云松,王成友,等.农村沼气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2007,12:65-66.

〔11〕严炳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净化农村生态环境〔J〕.能源与环境,2008;1:56-5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R〕.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13〕罗永成.沼气在农村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能源与环境,2014,2:42-43.

〔14〕侯京卫,曲波,李学雷,等.农村沼气使用现状及其对生活污水治理的意义———以河北省、山东省农村为例〔J〕.中国沼气,2012,30(1):47-51.

第7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李硕,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摘要:通过分析郑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农村水环境恶化、生活垃圾肆意堆放,以及乡镇企业、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相应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开发等进程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农村环境污染保护与防治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该文就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剖析。

1.郑州市农村环境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范围大,生态环境恶化

1.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从2005年到2009年,郑州市农业化肥施用量分别是162269吨、158817吨、161472吨、164203吨、162551吨,逐渐趋于稳定,但施用量仍比较大,其影响不可小觑。同时,郑州市农村平均化肥施用量达296kg/hm2。高于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警戒线。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1.2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为了保护城市环境,郑州市规定要求养殖业实行规模化,并且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在城市外环以外发展。但并没有具体规定这些养殖场所要达到的治污指标,一些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完全没有处理畜禽粪便的撅念,致使养殖严重污染物肆意排放。

2009年郑州市农村全年生猪出栏248.77万头,家禽出笼4763.04万只。肉用牛出栏6.66万头,肉用羊出栏6.13万只。根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提供的“畜禽粪便排泄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可得郑州市2009年出栏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分别为:猪粪尿排放量为197.86万吨,家禽粪尿排放量为28.59万吨,牛粪尿排放量为99.27万吨,羊粪排放量为1.69万吨(表1)。这些粪便严重污染了纳污水体及农村环境,直接导致污染水体BOD含量、N、P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激增,并且由于渗透作用使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表12009年郑州市农村出栏畜禽养殖及粪便产生量

畜禽出栏万头数(只)粪排放系数(kg/d)尿排放系数(kg/d)粪尿排放总量(万t/a)

猪248.723.3197.86

家畜4763.040.1-28.56

牛6.66201099.27

羊6.130.61.11.69

1.2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因矿业在重要水源流域内新建、改扩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水源的事件常有发生。在郑州市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如乱挖乱采、开山炸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当地的生态失衡和生态功能退化,与此同时也给当地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截至2009年,郑州市因矿山企业和已闭坑矿区不合理利用。造成2363.29hm2的土地遭破坏,其中采矿场、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分别占用破坏土地2 291.49、36.07、35.73hm2,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中耕地24.5lhm2、林地679.48hm2、草地6.47hm2、其他类型土地l 652.83hm2。

2.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2.1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2.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污染防治。在施肥方面。应采用测土平衡施肥的方式减少化肥的施用,并且大力发展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借鉴欧荑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限制化肥单位施用量的同时限制其使用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化肥超标施用的目的。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应主要采用杀虫灯、黄板诱杀、药剂熏蒸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减少农药的施用,与此同时建立农药安全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使用技术规范等,以便于农药的筛选,合理使用农药。

2.1.2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其中“猪一沼一果”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2.2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积极推进科学办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采用边采边填的循环作业方式,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控制弃渣和尾矿大量堆存;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谨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采矿等违法行为;通过筹措生态恢复资金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5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针对的是城市,对广大的农村地区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结合郑州市农村当前污染的严重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武汉市农村的立法工作,构建一个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议郑州市政府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合理措施,填补当前郑州市农村环境因管理不当造成的缺失。

2.6树立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环保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脑、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使广大农民树立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工作,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引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使农民充分体会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实用价值,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春和,乔启成,顾卫兵等.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65-367.

第8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4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大自然正遭遇巨大的破坏,尤其是现代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尤为突出,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自然生态的保护。

1 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村生活废水排放与固体废弃物增多

随着自来水在农村范围的普及,农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一些日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废水都是直接排入到附近的农田与河流中,这给土地和水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固体材料的使用量增加,日常生活用品的直接丢弃与垃圾的天然堆放,对附近水质的影响也加重。

1.2 畜禽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肉类与蛋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农村畜禽业的发展迅速。很多农村在养殖畜禽上呈现分散状态,畜禽数量多、种类繁,圈养地点多且不定,并且畜禽生活粪便也是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还会引起地表水质的富营养化。而在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乡村,这类问题更加突出,养殖场管理人员经常将粪便随意乱倒,畜禽废水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

1.3 农业化肥使用与农药大量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进入自然水中,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会使农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成为水体污染的主体。而在农药使用方面,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基因的增强,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农药的喷洒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农药的实际使用率却低于20%,大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与土壤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对于人口较密集的农村群体,在生活废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上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构建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利用管网将污水收集起来,并建立设施完善的污水处理场,污水经过具体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或者保证水排放达到标准。而对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村,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藻类塘技术与厌氧沼气池的技术,实现废水的集中处理,高效藻类塘处理能够净化大量富营养化水质;而厌氧沼气作为我国农村最经济、最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2 在农业生产中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对于农村大型畜禽养殖业生产而言,实现畜禽养殖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农业的建设,针对农村分散养殖的情况,推广生态养殖的理念,比如利用畜禽粪便为果树提供养料。对于大型养殖场,可以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畜禽养殖涉及到温度、光照等能源的使用,可以利用畜禽粪便再生能源的方式,为养殖场提供必须的能源,一方面降低了粪便对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使资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应提倡循环经济与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农业生产对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要合理使用有机化肥,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农业病害的防治上,通过生态平衡施肥与生态养殖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功能循环,比如在畜禽养殖农村,可以利用家禽农田放养的方式,对农业病害进行生态控制,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2.3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措施

对于乡镇企业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并完善其污水处理功能,同时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在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中,要重视生产废水的污染治理工作,使企业污水排放始终达到标准。为此,可以参照以下设计思路:一是要对乡镇企业适度引导,使生产企业集中在同一工业园区,实现污水的统一处理与排放;二是要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的标准,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更新速度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使乡镇生产废水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2.4 完善污水治理运行管理机制

农村污水治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运行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污水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也是避免污染处理设施闲置、无人管理的关键手段。实行统一的污水管理时,要以政府为指导力量,基层干部实现分村实施的方法,确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考虑到目前农村经济状况,短期内污水处理资金仍然以政府补助为主,但可以对较大污染的处理实行收费制,确保污染处理经费的充足。

2.5 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相关乡镇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了解到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普及生态养殖、生态农业。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又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要重视水环境的污染处理与预防工作,改善当前农村水环境现状,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构建并不断完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冯欣,师晓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5).

[2]许亚.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北京农业,2011(12).

第9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污染 治理

汀江发源于武夷山南部宁化县治平乡,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主干流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四县后出境汇入广东韩江,全长328km,流域面积11802km2。汀江是长汀县最主要的地表水资源,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县城,承担着饮用水、工业用水、游览、农灌与受纳工业及生活污水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汀江水资源保护和控制污染是长汀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

1.汀江长汀段水资源概况

汀江长汀段位于汀江上游,全长15.7km,流域面积2603.77km2,河道坡降4.86‰,多年平均流量10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46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52%,目前有水库83座、水电站118家,水电总装机容量9.34万千瓦。

长汀县83.7%国土面积为汀江水系,汀江干流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境内8条主要支流呈叶脉状遍布全县。水环境现状调查包含汀江长汀段干流、支流及城市内河,污染源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和养殖领域,针对现状提出水污染整治对策与建议。

2.汀江长汀段水环境现状调查

在汀江干流、支流均设监测断面;干流三个断面十里埔断面为城区上游5km、陈坊桥断面为城区下游5km、美西大桥断面为城区下游65km,并与上杭交接。支流断面均在与干流汇合前。

2.1汀江长汀段干流水质现状与趋势

根据长汀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对近五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24项)进行监测统计。采用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计算各污染分指数、污染综合指数,运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计算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近五年来干流各断面水质状况评价结果及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

监测统计表明,目前汀江干流水质尚好,十里埔断面连续五年维持在Ⅱ类水平,陈坊桥、美西大桥连续五年维持在Ⅲ类水平,均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质量要求。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有机污染指标;对四个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污染指数,其它20项指标计算污染指数。可以发现,四个指标污染指数占综合指数53.6%~72.4%,说明水体表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

2006年至2010年,十里埔、陈坊桥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及四项有机污染指数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美西大桥监测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及四项有机污染指数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说明开展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后,汀江干流水质有所好转,但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2汀江长汀段主要支流水质状况

汀江水系河流众多,大小支流主要有8条,集雨面积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刘源河。

从长汀县环境监测站历年对各支流的水质调查结果看,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刘源河、铁长河、七里河、郑坊河水质良好,所有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可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2.3郑坊河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与趋势

五年分别监测PH等24项指标(项目与汀江干流相同),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进行评价,计算各污染分指数、污染综合指数和秩相关系数。

五年监测结果表明:郑坊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尚好,基本上能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参照汀江干流计算方法,计算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四项指数及综合指数,可以发现污染综合指数上升趋势不显著,四项有机污染指标趋势平稳,但是四项指数占综合指数的40.4%~52.0%,说明长汀县饮用水源也是来自有机类污染。

2.4内河水质状况

城区二条内河主要受生活废水的污染。水体发黑、发臭,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基本上超过V类水指标,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严重影响汀江水质。

3.汀江长汀段水污染源调查与成因分析

3.1根据社会经济活动和特点,对排入汀江长汀段的各种污染源进行调查,造成汀江长汀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养殖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和工业废水。

3.1.1养殖业废水

虽然长汀县人民政府2009年下发《长汀县2009年―2020年生猪业发展布局规划》后,已有效遏制了养殖业规模继续扩涨的趋势,但总体养殖规模仍然过大。2010年长汀县生猪出栏 39.25万头,存栏26.63万头,养殖业废水排放量为251.65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4860.0吨,NH3-N排放量为972.0吨,TP排放量为194.4吨。

3.1.2生活污水

现阶段流域内极少量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根据环境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长汀县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65.49万吨,COD排放量4486.41吨,NH3-N排放量540吨,TP为41.2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汀江沿岸乡镇及农村的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多,据调查,流域内垃圾收集率仅为30%。经测算,2010年垃圾产生量为54093吨,排放量为37865.1吨。流域垃圾污染物COD排放量3407.9吨,NH3-N排放量486.8吨,TP排放量为74.9吨。按主要污染物入河率10%算,入河量COD为340.79吨,NH3-N为48.68吨,TP为7.49吨。

3.1.3农业灌溉退水

长汀县有耕地面积30万亩,70%左右分布在汀江沿岸乡镇。按种植每亩用水量800m3/年,回归系数0.4计算,2010年农业用水面源的废水排放量为6720万吨,农业灌溉退水中COD排放量为2100吨,NH3-N排放量为420吨,TP排放量为63吨。大量化学肥料、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仅为30%~50%、磷10%~20%,而流失进入水体的量约占使用量的25%(N)和15%(P)。N、P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汀江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汀江水系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趋于下降,如何控制有机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是今后汀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3.1.4工业废水

“十一五”期间,随着闽西及长汀交通条件的改善,长汀县主动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使长汀经济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4.99万吨,比2006年增加56.75万吨;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67.82吨,比2006年增加83.63吨;NH3-N排放量为398.94吨,比2006年增加393.27吨,主要是金龙稀土和虔东稀土含有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所致。因此流域内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张也是造成汀江内河水质污染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3.2在各类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引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养殖业废水是我县最主要的污染源,污染负荷比达42.84%;其次为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比达32.62%。二者累积污染负荷比高达75.46%,而且排放源相当分散,治理难度大,有效地削减这两类污染物将对水质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

4.对策与措施

汀江长汀段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汀县水环境质量状况略有好转,但是城区内河污染仍较严重,且整个水环境已呈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所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保护水环境质量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4.1养殖业治理

4.1.1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4.1.2对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统筹规划、适当集中,以提高养殖场自身的治污能力;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扶“大”控“小”,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建设有机肥料企业,将猪粪转化为优质、无污染肥料。

4.2生活废水治理

4.2.1据调查生活污水中的总磷大部分来自洗涤污水,因此应把生活污水中的禁磷、控磷作为重点,通过政府部门干预,禁止在规划区内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

4.2.2 加大旧城改造步伐,建议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添置环卫设施,切实解决扩城后新产生的垃圾和小街小巷的垃圾存放和清运问题。在设置垃圾箱、垃圾池时,尽量设计封闭式垃圾箱,防止污染源被雨水冲刷直流汀江河。继续实行对旧城区居民改厕给予补助,使旧城内的居民使用卫生厕所,消灭卫生死角,才能彻底净化内河。

4.2.3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速度,提高管网覆盖率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从中长期考虑,污水管网应实行雨、污分流,即实现居民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由专用管道排放到污水厂处理。否则,即使再扩大污水厂的处理能力,也满足不了雨污合流制的处理要求。

4.3农村面源治理

4.3.1结合农村新村建设,合理规划和布局,将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设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新农村。

4.3.2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只有让每一个村民都有较强的环境观念,村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维护周边环境。

4.3.3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例,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在农村全面完成改水改厕工作,发展沼气,转变能源结构,彻底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4.4工业废水治理

4.4.1加强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回用率。据统计2010年长汀县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17.2%,部分工业用水则不经治理直接排放,这样既导致地表水质的恶化,又浪费了水资源,必须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

4.4.2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于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达标,逾期无法达标的要坚决关闭。

4.5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科学规划流域下一级的水电开发密度、运行方式和保障水环境生态安全的统一调度制度。对现有在建小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对不符合水利开发规划,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对于符合规划并已建成的水电项目,应注重制定水电站优化运行方案,保证正常的下泄流量,避免部分河段脱水。

5.结语

长汀县水环境总体较好,汀江干流能保持在III类水环境功能,支流基本上能保持在II类水标准,但城市内河污染严重。水体主要的污染物是氮氮、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有机污染类指标,治理有机污染是今后汀江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养殖废水是长汀县废水中污染负荷均最大的行业,削减养殖业污水排放将有效地减轻汀江的污染;其次要做好生活污水的治理,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速度;三是合理的村镇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建设生态农业,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长汀县统计局,《长汀县统计年鉴》,2010年.

[2]中国环境规划院,《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