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能源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

第1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能源消费;绿色发展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2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22.4%。我国的主要耗能产业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3%。煤炭作为第二大能源,其消费占比约为30%,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为24%,核能、水电等绿色能源占比分别为4%和7%(1)。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油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同,我国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在企业能源消费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一.中国企业能源消费绿色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节节攀升的趋势,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我国企业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绿色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受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旧偏低。

(一)中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大、以煤炭为主

由于我国自身资源禀赋的特点,我国煤炭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其中企业的煤炭消费数量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96%左右(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我国的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共约占总煤炭消费量的80%以上(3)。

(二)能源利用率低下,企业发展过度依赖能源

中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这与近年来的不断改革与技术创新有关。虽然中国企业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该指标依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9倍、4.9倍、5.5倍和15%(4)。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旧偏低。

(三)传统能源的绿色化现状

2014年,各煤炭企业也相继加大了煤炭清洁方面的环保投资。世界上第一套大规模煤制油、煤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煤炭转化技术的巨大进步。中国煤制合成氨、甲醇等化学品工业装置的数量和规模已是世界第一。我国的煤炭燃烧发电技术,超临界结束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和运行阶段。煤炭生产、加工和转换过程中排放物再利用技术也不断涌现。

(四)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得以快速发展

鉴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所引发的种种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我国企业加大了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力度。2013年我国对水电、核电和风电等绿色能源的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9.8%,比2012年增长约0.4个百分点(5)。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2012年中国绿色能源开发总量为22670万吨标准油,年均增长9.85%。

此外,不少企业通过加大对绿色能源的使用逐渐转变自己的能耗结构。据宝钢股份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其能源环保部与北京国发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在全厂14个供给101万平方米的屋顶上建设总装机容量50兆瓦的光伏电站,所发电力就近并入所在区域电力系统使用,至2013年底已累计发电1583万千瓦时。中国建筑材料集团研发制造兆瓦级风机叶片,攻克了叶片产品降解的难题。该企业还自主研发设计了薄膜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性,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总体而言,我国绿色能源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中国企业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

近几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为35.1亿吨,出现本世纪的首次同比下降,但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全球占比过半,消费总量依旧庞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加工业是我国的主要耗能产业,而该四大产业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据大唐集团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集团2013年的煤炭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为74.3%。煤炭具有不可再生性,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局势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对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足

我国的煤炭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煤炭开采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无序开采、采富弃贫等能源浪费现象。煤炭加工方面,煤炭的洗选比例较低从源头上降低了企业所能利用的煤炭质量。我国大量煤炭被用于终端直接消费,仅2013年煤炭终端消费量约9亿吨。中国约有40万台燃煤工业锅炉,作为最主要的煤炭终端直接燃烧设备,其普遍存在单炉容量低、装备总体水平差、运行效率低(平均热效率仅为60%~65%)(6),环保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燃煤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绿色能源消费比例较低

首先,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其次,我国的海洋能源较为丰富,但其利用形式较为单一,整体规模有限。再次,风能方面,我国企业对风能的利用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组等形式表现,其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但规模依旧较小。

(四)企业能耗管理体系不完善

能源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能源消耗过程进行监测管理是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能耗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首先,我国企业的能耗监测理念比较滞后,很多企业仍将能耗监测局限在热平衡、水平衡和电平衡的检测上,并未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能耗社保进行信息采集,通过网络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其次,企业的能耗监测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节能监测的投入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计量、管理知识,不能合理的利用监测数据。再次,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能耗监测的基础设备,很多耗能设备均没有按照规定配备计量表,不能满足能耗管理的工作。

三.中国企业能源消费绿色发展趋势

(一)消费总量呈上升态势,企业能源消费趋向集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也在逐年上升,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8.4亿吨标准煤左右,增长率为2.3%,能源消费增速有所降低,比2013年下降1.4个百分点。

(二)煤炭生产和消费将走向低碳化

2015年5月5日能源局对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目标:到2017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术和装备体系。

(三)清洁能源的发展将蚕食企业对煤炭需求量

据中国国电集团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3年该企业的清洁可再生装机总量达3067万千瓦,比重达25%,同比增加2.5%。据2014年中国大唐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在该公司的电源结构中,2014年风电和水电占比为23.93%,比2012年同比上升0.49个百分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清洁能源装机由2008年的1211万千瓦上升为2013年的3066万千瓦,消费比重由的26.3%提升至34.2%(7)。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蚕食企业对煤炭的需求量。

四.提高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向企业征收能源税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企业对能源的需求仍在快速增加,为了达到经济发展、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我国政府应向企业征收环境税或者能源消费税,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进行征税。通过税收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能源消耗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以督促企业节能减排。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准,向企业征收能源税。

(二)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费监督管理

首先要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从增量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限制审批高耗能项目。其次,要重点对新投产或刚刚恢复生产的高耗能企业和有新高耗能项目的企业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对高耗能企业制定节能标准,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该类企业进行节能监察,积极指导和帮助这类企业做好能源计量、搞好能源核算和分级定额考核以及能源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工作,使企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科学化管理能源审计,切实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推进煤化工产业化进程

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煤化工正处于由焦炭、半焦、电石等构成的传统煤化工向以煤制乙二醇、煤液化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转型。传统煤化工存在着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等问题,煤化工的升级转化势在必行。

(四)因地制宜地推广节能技术

钢铁行业应推进锅炉的脱硫、脱硝改造,对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机组替代或者淘汰,大力推广干法熄焦、高炉炉顶余压发电等新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应积极采用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铜熔炼采用富氧闪速及富氧熔池熔炼技术,铅熔炼采用富氧底吹技术,锌冶炼采用湿法冶炼技术。化工行业需推广离子膜烧碱生产等新技术,充分利用煤层气资源作为民用燃料及化工资源。建材行业企业应积极使用变频改造、余热发电等先进节能技术,建设水泥余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作原材料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完善企业内部能耗监测管理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的重要性。能耗的监测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为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应当力所能及的配备能耗监测计量设备,并建立配套的网络系统,实现科学计量和监测。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节能责任制度、节能统计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制定分阶段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要强化基础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切实提高节能降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剑敏,田鸿雁.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04:44-46.

[2] 代铭玉.国内外新能源利用现状[J].绿色科技,2011,08:61-64.

[3] 侯留月.煤炭能源企业经济的绿色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63-64.

[4] 李雷鸣,马小龙.我国能源消费演进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中外能源,2013,06:5-10.

[5] 刘洪丽.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强化企业能源消耗管理[J].天津经济,2010,(8):72-74.

[6] 卢文刚,刘鸿燕. 完善我国能源政策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13,02:56-59.

[7] 汪克亮,杨宝臣,杨力. 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J]. 经济管理,2010,10:1-9.

[8] 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9] 王世文.中国煤炭消费、生产的现状与挑战[J].经济问题,2011,11:38-41.

[10]许红星.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中外能源,2010,01:3-14.

第2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低碳城市

1.低碳城市的提出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年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年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的“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2007年IPCC发表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未来100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要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概念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3.低碳城市的构成

(1)新能源利用

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2)清洁技术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

(3)绿色规划

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4)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绿色消费

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二.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概念

虽然“生态建筑”的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当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生态建筑理论或被普遍认可的生态建筑的界定,生态建筑的定义和内涵,因不同国家的环境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态型建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更重要的是都以生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达到人工环境的生态化。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们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于是开始提出并关注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被称为具有“深绿色环境观”的运动,重新界定和扩展了环境概念,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因而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寻求其生态合理性,这种思想的视野是建立在全球整体环境上的。

“低碳筷行动”

3.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

城市建筑生态化不仅仅是节能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与资源问题时,对人工环境的一种优化,其目的是尽可能少地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使用者和其他人的身心健康。

毫无疑问,城市建筑生态化需要依靠适宜的技术手段。当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一种整体的环境概念:“建筑环境不仅要以单体建筑的生态设计来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与群体设计中奠定生态观念,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物理环境,而且可以在景观与美化方面取得宜人的效果。”我们认为,系统环境观下建筑呈现如下特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生态与技术的协同而不是排斥;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建筑作为一个过程而形成新的经济观;环境健康与文化功能的融合。

【总结】

第3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会计;能源企业;成本核算;优化研究

1绿色会计的意义

[1-7]所谓绿色会计(Ureenaccountant),它中心的意义就是将会计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使能源企业通过合适的价值管理,通过经济核算,达到经济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这样能源企业,才能通过绿色会计的经济核算,通过货币的转换,凭借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坚决执行,绿色会计要记录能源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督促能源企业在开发中要注意进行环境的保护并计算成本,同时,要对能源企业的环境的维护和开发进行经济核算,要将能源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要对能源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将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能源企业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经济评估,这种经济手段又称环境会计。

1.1绿色会计的生成原因

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得到了高速发展,这就使环境恶化的问题得到增长,因此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能源企业在发展中,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企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必须要大量提高环境保护费用。但这种措施对于传统的会计来讲,并不是会计的责任,这种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环境方面(土地、水、空气等)的认知概念不强,还没有认识到环境方面的经济价值。能源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会计还没有将保护环境的任务统筹到能源企业的经济中来,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能源企业的环境破坏恶劣,但能源企业经济上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际上这是能源企业利益的虚增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通过对能源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得到极大的重视,才能使能源企业得到经济上的持续增长,为了使能源企业,能够达到强调和警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才能够达到能源企业为环境的保护赋予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因此,能源企业需要绿色会计的发展。

1.2绿色会计的生成模式

在社会生产消费中,人类所从事的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消耗能源,因此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在生态环境中的发展也一样,它一定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因此需要能源企业在这个过程,要积极经过一系列生产制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对坏境有危害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发展带来影响。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逐渐增加,这些能源企业的排放物得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问题更加严重。这主要是能源企业在发展中没有考虑到保护环境,没有考虑到提高人类的生活安全,就必须要使能源企业在发展中,必须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企业需要采用环境保护与能源企业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能源企业,达到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模式,这需要绿色会计的努力,只有绿色会计得到发展,才能保证能源企业的高速发展。绿色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内的许多经济核算任务,绿色会计对能源企业整体环境保护问题,要认真地进行统筹的核算方式,这样他们才可以对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才能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整体提供保障,这种绿色会计的发展也是全面的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模式。因此可以说,能源企业中绿色会计的发展,一定在环境价值的体现上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能源企业的绿色会计的管理模式,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能源企业发挥作用,它可以反映出环境对人类社会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服务,使环境保护与人类共存。

1.3绿色会计的生成特性

作为会计的分支———绿色会计的快速发展,它又是传统会计上的一种升级模式,因此可以说绿色会计的发展,是会计行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物,它是能源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必须,虽然它在会计基础理论上都与现代会计无异,但由于科学的发展,能源企业对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这样就更使得绿色会计又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绿色会计可以核算能源企业内容的不确定性;适应能源企业成本计量的复杂性;能源企业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还包括能源企业报告形式的完整性等不同特点。

1.4绿色会计的生成目标

能源企业在发展中,只有通过绿色会计的方式来计量,才能反映社会的环境现状,才能使能源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此来警示和改善社会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才能使人类社会得到稳定发展。显然能源企业,只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要采取保护环境的态势,合理利用资源,才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这是能源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能源企业得到持续发展的策略,使人类社会得到发展。在能源企业的发展中,还需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能源企业和政府部门统一起来,达到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问题得到统一的警觉,使双方达到实施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资源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保证各地环境污染治理得到统一的力量,使环境保护经过双方努力,达到国家的标准,使人类享受环境保护的幸福。只有这样,能源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永葆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使人类生活在环保世界之中。

2能源企业的绿色成本发展

2.1中国能源企业成本现状

中国能源企业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四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再加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等诸多原因,使能源企业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快速增加,也使能源企业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企业的资源消耗巨大,能源企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显然能源企业对于能源成本的核算,需要经历三次变革才能实现:第一次变革,主要是将会计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在一起进行;第二次变革,主要是具体规定能源成本的具体划分,主要分为材料、电力、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这些种类;第三次变革,主要是将能源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和经济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划分,这种划分侧重于对劳动力的细化。能源企业经过这三次变革,可以使中国能源成本核算逐渐完善,但这三种变革,对能源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这种变革的结果,还没有落实能源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在21世纪初,能源企业还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要把能源企业的能源成本主要构成为:资源成本、生产加工成本、绿色成本,只有这样才是能源企业的绿色成本。

2.2能源企业绿色成本的确认标准

关于能源企业绿色成本的确认标准,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具有可定义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认识,这实际上可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费用。要完善能源企业的成本确认标准,这显然对于绿色成本事关重要,具有更重要的实质性意义。对于能源企业,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能源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绿色成本能否为能源企业带来收益,能源企业都应该把这些问题,放在实际存在于成本核算当中,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环境法规的要求,保证绿色企业的成本。

2.3能源企业绿色周转材料摊销方法

能源企业在原准则之中,能源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即周转材粉),这些成本可采用一次转销法,这样就可以实施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利用这种进行价值的分摊法。按照现行存货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能源企业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这样就可以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这种方法可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显然这种周转材料摊销方法,可以减少造成能源企业产品成本,降低它们在不同期间的波动范围。这种降低程度,尤其是对那些能源企业,他们以往主要采用分期摊销法,能源企业可以将他们变得更加明显。如果能源企业的其他条件不变,具体的影响可以如表1所示。这种因为绿色会计方法的变更,显然可以制止产品成本波动,这样能源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需要加以注意,以免产生影响成本分析的结论。

2.4能源企业绿色成本确认

能源企业绿色成本是环境保护中的新问题,只有确定了能源企业的绿色成本,才能提高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具体来说,能源企业绿色成本的确认.

3能源企业能源绿色成本优化研究

3.1能源企业坚持绿色会计

能源企业要坚持绿色会计的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绿色会计在中国开展以来,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绿色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是在能源企业的实际发展上,也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能源企业一方面说明,关于绿色会计的模式,他们对能源企业确实起到了改革性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社会发展中,关于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由于导致绿色会计在能源企业中的推进程度还不理想,这还需要全社会所有人员加大力度,尽快做出完善制度、健全体系等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坚持能源企业绿色会计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能源企业的经济发展,使能源企业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3.2能源企业确定绿色成本原则

能源企业要确定绿色成本原则,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往,传统能源企业中成本由于统计手段陈旧,使统计过程笼统,尤其是能源企业对于绿色成本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必然产生如今所需面对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绿色成本来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去能源企业对成绩的评价,现在能源企业对状况的评估和未来能源企业的预测和指导。只有做好了这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体现绿色成本在能源企业中的作用,所以,能源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这样对于绿色会计而言,就可以在能源企业,积极反映绿色成本的实际情况,使能源企业中,绿色会计能够拥有自己的原则:使能源企业的绿色会计,能够全面地反映在能源生产周期中的绿色成本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简洁明了的显示能源企业的评价因素,确保能源企业的评价结果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就可以达到能源企业确立可测适用的分析指标,让能源企业的测试指标,具有很强的鉴别力。

3.3能源企业绿色成本优化条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企业绿色成本优化条件,已经摆在当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工业的发展却破坏了环境。它的弊端就是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大肆的污染。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就要尽快改变生产技术条件和环境管理方案,这种改变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作为能源企业,它的能源绿色成本作为能源生产的附加成本,需要合理地控制,这样能源企业才能在改善环境,促进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实中,能源企业一定要保证环境质量,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创造更大的效益,这是环境管理工作经济优化的总原则。这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是关系重大的,由于能源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能源资源条件的不同,能源企业所采取的绿色成本会有差异,他们的优化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能源企业,要根据实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要是自己达到确定的环境优化程度,就需要尽快实施有效的绿色成本优化研究,这样才能保证能源企业绿色成本的优化条件。

3.4能源企业加强绿色会计实践

能源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践,提高了中国环境会计的信息质量,这在能源企业是加强绿色会计的必要举措。在能源企业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这些举措都是有利于绿色会计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能源企业完善绿色的会计法规,健全绿色会计制度和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会计的实践。这对于能源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提高能源企业的管理层、会计部门的绿色会计理念和素质。同时,这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这样才能确保能源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实践程度。

4结语

能源企业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能源企业就要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能源企业就要推行企业环境的建设,能源企业就要大力推进绿色会计的建设,这样才是保障能源企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重要举措,因此,能源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环境与人类的需求一致,使人类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帅.基于绿色会计视角探讨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76-77.

[2]王健华.现行会计准则下的企业成本核算比较视角[J].会计之友,2010(10):111-113.

[3]王晓雪,耿卫坤.财务视角下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31):135-136.

[4]朱俊江.能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139-141.

[5]陈文锋.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6(7):113-转115.

[6]梁薇.能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32):98-99.

第4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酒店 能耗 绿色经济 成本控制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6人文社科项目“绿色经济视角下的酒店成本控制研究”(立项编号:16SB0328)阶段性成果。

随着经济发展,农产品价格和工资价格不断上涨,餐饮和人工的刚性成本据高不下,酒店业的成本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绿色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必由之路,酒店引入绿色经济理念,在能耗统计与管理方面进行改进,是酒店成本控制方面值得尝试的路径。

一、 酒店业能耗成本控制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能耗控制压力增大。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星级酒店,酒店经营成本中能耗占比很大。从2015年全国不同星级酒店能耗成本率变动数据来看:五星级的全年平均能耗成本率11.22%,其中最高月份达到16.74%;四星级的全年平均能耗成本率11.46%,其中最高月份达到13.50%;三星级的全年平均能耗成本率14.27%,其中最高月份达到15.94%。严峻的形势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解决新路径。提高酒店利润、保持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节能降耗这个核心环节,采取各项措施推动该项工作,会对酒店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绿色经济理念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观思想。它依托人类的现代文明和技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经济的基本范畴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领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广义的绿色经济较为宽泛,是一种以减少污染、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的指导理念,它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融合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可持续经济等诸多先进经济的发展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加以升华,成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高水平的、全新的经济形态。本质是充分体现生态价值与自然资源价值,有机结合了市场化与生态化。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目前绿色经济理念也延伸到酒店业,提倡酒店业建立替代减量、再循环再使用等原则,提倡绿色用品,鼓励绿色用材,提供绿色服务,推广绿色理念。国家旅游酒店星级评定标准涵盖这一点,鼓励动员全行业人员、切实落实节能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创建绿色旅游酒店,酒店业绿色经营应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以提升酒店竞争力为目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树立环保意识,将塑造非传统竞争优势与节约成本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竞争力;其次,注重节约资源,将保护环境融入酒店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为表现形式,传统工业革命是“先污染、后治理”,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绿色经济强调采用与各环节适应的具体措施,影响到员工节能环保意识,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最后,以精细化管理和带给外部社会正效应为基本使命。不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状况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造成巨大的负外部效应,绿色经济理念追求是对粗放式增长模式的修正,注重依托先进科技设备和管理,力求在资源低消耗和环境不污染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效益。解决酒店业能耗和成本问题,必须从绿色经济视角出发进行系统性建设。本文认为,加强和推进酒店节能降耗工作,是加强酒店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酒店健康、良性发展,节能降耗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中能耗统计与管理的改进是重要基础和必由路径。

二、酒店能耗统计与管理的改进策略

国内酒店业长期以来比较注重采购和人力成本的控制,将能耗统计与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形式和效果较为单一。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能耗统计与管理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

(一)提高酒店能源统计的科学性系统性

能源统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酒店业的能耗状况开展调查统计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资料达到统计监督。及时科学有效的组织能源统计工作,保证能源统计资料的科学性系统性,能发挥能源统计工作在节能减排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体的措施包括:

(1)明确能耗统计的牵头部门。建议酒店业应将酒店能源统计工作组织的领导和协调部门确定为工程部。 该部门对能源进行及时统计并编制制作能源统计各类报表,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准确资料。酒店以工程部所掌握的能源统计资料,对外提供能耗统计资料,能耗统计数字。

(2)建立健全各项能源统计资料、台帐。统计法对统计有跟个的工作要求,首先应坚持实事求原则,取保各项统计数据和报告完整准确性,能源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订正。

(3)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和报告。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份。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4)为减少能耗浪,应建立全方位巡查制度,加强酒店能源使用状况的巡视检查,发现和减少酒店运行中存在的各项设备滴水跑电、漏油冒汽等损耗现象。

(5)通过系统化制度,完善能耗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酒店应在年初就制定好能耗预算的计划,并提托预算展开考核。各类保养状况表单、定期清洗净化器表单、定期测试消防表单、定期清洗空调表单等表单制度应完备规范。

(二)运用高新科技提升酒店核心能耗环节的精细管理

酒店核心能耗环节包括客房水电能源消耗,客房物料消耗,餐饮物料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运用高新科技,提升精细管理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1)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修建中积极采用了外墙体保温技术; 供水管线采用环保建材、墙体保温技术;由于中空玻璃的使用将减少 30% 的能源消耗,降低噪音 6dB,酒店建筑窗户应采用断桥铝合金型材和中空玻璃,以降低辐射节约能源;

(2)使用新型设备。为节省用电,酒店通道可以尽量加装红外线智能控制器;为减少电能浪费,客房加装总挚可以引导客人一次性关闭全部电源;应用传感器网络技术,酒店可以融合第三方软件信息,建构新型平台,统一完成信号计算存储与处理反馈,满足智慧服务和控制的应用需求。

(3)进行节能减耗技改。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对该行业继续技改,例如普及冷凝水相关的利用回收技术设备,在供热系统中普及热交换率更高的板式换热器。照明系统引入智能化的节电新技术,实时控制负载电流电压,保持工作电流电压最适宜状况,节电的效果会较好。回收的冷凝水经处理后,可供空调系统和洗衣系统使用,节省了软化环节,洗涤布草的质量有所提高,空调系统结垢也可以减少,还能提高空调系统整体热交换率。利用技术改造的成效数据,有效合理的评估能耗状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报告显示(黄崎,康建成,黄晨皓,2014),上海等地区高星级酒店通过综合技改,能使可比单位建筑能耗达到小于等于55kgce/(m2・a)的先进比拟值,技改的某五星级酒店连续5年年均综合能耗下降4%。

(三)积极推广宣传绿色经济理念

推动绿色服务和倡导绿色环境都是绿色酒店宗旨。人为很难控制酒店非变动成本的各项因素,如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折旧等。员工成本意识等人为素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变动成本状况,如物料和能耗等等。员工的成本意识,应该成为酒店业高度关注的领域。一方面,酒店业应长期开展全员节能和设施设备维护使用的培训,加深员工对绿色与低碳理念的理解;在创建绿色客房领域,客房中放置绿色酒店的倡议书、减少洗浴用品和拖鞋等客用的物资损耗都是可行的措施;在绿色餐饮方面,严格控制不可降解物质的使用,推广绿色菜肴的开发,推广绿色消费,减少浪费。

(四)建立节能降耗相适应的财务考核方式和岗位制衡

从能耗角度完善科学的财务核算控制体系和岗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具体可以考虑:

1、加强能耗管控考核和成本预算制定

酒店财务部应与工程部紧密配合,按各部门情况核定相关能耗指标,并就能耗管控情况考核各部门。酒店业还应展开全面完整的成本预算。预算应坚持针对性、合理性的原则。预算指标应分部门分项目细化。年初下达指标时应由财务总监牵头,制定各项成本预算及消耗,包括采购和餐饮成本及总成本、现金流量和工程维护费预算等,逐级落实层层负责。

2、改革机构和岗位设置

为更好的节能降耗,酒店业可给予财务总监更加突出的地位和权限。财务部可吸纳采购岗,便于财务总监直接参与日常的酒店经营管理,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保持成本控制的统一调度,充分加强财务监督职能。

财务部还应该吸纳库房和餐饮核算。财务部直接管理库房及餐饮核算员,这样有利于对物品储存、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库房的各项岗位,如物料库管员和食品库管员等均接受财务部管控监督。采购进货价格与餐饮成本高低关系密切,财务部可以对餐饮成本率异常情况做出反应,有利于酒店掌握和调节餐饮成本率。这样一方面保持对库存量的科学性、存货周转率的波动性的监控;另一方面实现采购成本和数量品种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黄崎,康建成,黄晨皓.酒店业碳排放评估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4.5

第5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环保部9日“新常态下环保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指出,要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气水土三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针对当前我国环保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进入新态势的客观情况,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贡献和优化作用”的基本判断。据此,报告提出要更好发挥环保对经济的优化作用,促进绿色发展。包括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绿色定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强绿色驱动力;严格环境标准法规,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以及疏堵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政策四方面内容。

    其中,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强绿色驱动力”的建议中,报告特别提到,首先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头预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中国制造2025”;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强减排与治污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在废气超低排放、低温SCR脱硝等技术上加快实现突破。着力探索绿色产业链创新模式。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底线,进行区域内多产业协作,建立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创新工程;不断探索“互联网+”创新绿色产业模式,推动“互联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大型制造业集团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和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装备健康能效监测诊断体系;以综合效益为导向,整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金融机构、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行业专家等资源,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电力需求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是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气水土三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设立国家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基金,采用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20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走出去”的环保企业,整体拉升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略提升。

    第三是推进绿色产业市场化改革。开放绿色产业市场,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则,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等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第三方,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环保市场。要激活绿色产业市场,试点采用环境保护相关专项资金、排污收费等资金用于采购环保服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方式,为环保治理运营提供资金来源保障。要规范绿色产业市场,科学制定绿色产业经营准入条件,严格准入遴选,逐步建立环境服务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和环保服务公司诚信档案,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汰劣扶优。

第6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5月7日,大雨过后的广西南宁空气异常清新,街边的槟榔树和棕榈树亭亭玉立,姿态优美的榕树独木成林, 可谓“半城绿树半城楼”。更有美丽的邕江穿城而过,为这座有着“绿城”之称的边陲首府增添了灵性和妩媚。

当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在旗下企业广西华电南宁分布式能源站了国内首份分布式能源报告《中国华电分布式能源报告》以及华电第6份社会责任报告。

“绿城”、“分布式能源”、“社会责任”,猛一看来互不搭的三个词,其实有内在缜密的逻辑联系。从此也可以看出两份报告地点的选择别有一番讲究。这是2010年国内首份水电可持续发展报告、2011年国内首份城镇供热报告之后,华电集团又一次在责任管理、责任实践和责任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此份报告也被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评定为五星级社会责任报告。

十面霾伏下,环保压力巨大的中国能源企业如何破茧而出,实现绿色中国之梦?作为国内分布式能源引领者,华电集团不仅为公众交上了一份翔实而创新的报告,更以实际行动为环境问题打造出一份能源建设样本。

绿色双城

在南宁江南工业园,《国企》记者看到一座占地面积70余亩的大型分布式能源站即将投产。周边的工业巨头富士康公司、华南城商业中心预计在今年9月即可享受到由该站输出的冷热水、蒸汽及清洁电力。

华电南宁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赵伟东告诉《国企》记者:“华电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设计建设3套6万千瓦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将在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冷、供暖、供汽、供热水,预计今年9月投产2套机组。”

据介绍,项目所用气源为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燃机采用美国GE公司的LM6000PD航改型燃机,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二氧化硫和烟气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年减排能达到70%。能源站投产后年耗气量在2.3亿立方米左右,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年供能量170万吉焦。据初步估算,每年节约标准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二氧化硫约1300多吨,氮氧化物500多吨。这些数字无疑表明,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电力行业PM2.5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不得不说的是,在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加强、民众环保意识提高后,很多能源类项目如PX因为环保问题被迫搁浅或者修改规划。然而与一般的电厂建设常引发周遭民众大量质疑相比,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虽地处市区,但因为绿色环保高效,有利于维护南宁的“绿城”形象,却无争议甚至还得到不少市民的大力支持。

可见,只要企业真正把对社会的责任放到第一位,社会会支持其发展。在得到社会认可的前提下,企业再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也会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无疑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绿色发展样本。

说到分布式能源的样本,值得一提的还有在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广州大学城。

与污浊频频的广州街头不同,位于番禺区新造镇的广州大学城里,空气清新,碧水环绕,花团锦簇。这座规划人口约35万人、相当于中等规模城市的大学园区,能成为颇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之城,为园区提供冷、热、电服务的分布式能源站功不可没。

2004年,广东省决定打造生态大学城。国外先进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被引入,然而出于经济效益低及建造难度大等顾虑,很多项目合作方选择了放弃。虽然困难重重,华电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国内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先机,决定承接这个项目,并将其打造为全国样板。

2009年10月,能源站建成,2台7.8万千瓦燃气机组同时投产。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能源站利用燃气轮机发电,对做功后的余热进一步回收利用,用来制冷、供暖和提供生活热水,除每年可向社会提供700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外,开始向方圆18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内的10所大学及其周边20万用户提供全部生活热水、空调冷冻水。据介绍,仅生活热水一项每年可为大学城节约2800万元。

通过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该能源站的能源利用效率已提高到78%以上。而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煤燃烧发电的利用率仅是35%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也仅在45%左右。能源站各项排放指标、氮氧化物、厂界平均电场强度、平均磁场强度等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因此荣获“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广州大学城也荣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声名鹊起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它不仅能贡献电力,还主打供冷与供热;不仅仅绿色环保,还节能高效;不仅仅占地少,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所谓“小身材,大能量”,分布式能源站迅速成为能源高效利用的明星。

八年前,各大发电集团纷纷掀起新能源投资的热潮,除了华电、华能、国电这样的发电集团开始试水分布式能源外,中海油、中广核、重庆燃气、申能集团、GE、新奥等企业也纷纷进入,抢占先机。

对比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巨额投资,华电集团看到了分布式能源分散、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开始发力分布式能源项目。此时,广州大学城项目恰巧在全国招标,于是华电开始了一路“试验”,并在“试验”的过程中边建设边摸索。

作为分布式能源的“亮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广州大学城与南宁华南城是华电两个重要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他们在建时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不同点是前者已经成功运营,后者即将投产。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可以高达80%甚至90%。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即便发电效率再高,但电力到用户终端不得不面对大量的线损网损,而因冷却端的余热无法利用导致综合效率无法提高。所以即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也无法与这些藏在用户地下室和楼顶上的“小家伙”抗衡。因为分布式能源系统完全没有中间损耗,大家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中进行竞争。

投入运营后的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声名鹊起,成为不少考察团参观调研的对象,其中就有国家能源局。考察后不久,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有业内人士说,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国家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重视和推动。

先行探索

在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的积极尝试之后,如今华电正加紧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江西和四川等天然气供应得力的内陆推广分布式能源。

华电国内首份分布式能源报告显示,今后一个时期,华电将致力于引领大型区域式、楼宇式、孤岛式分布式能源站的发展,扩大华电从事分布式能源研究领域的优势,积极推进在分布式能源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分享分布式能源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华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国企》记者表示,近年来华电致力于打造气源开发、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建设运营分布式能源产业链,提高在分布式能源产业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在气源开发方面,华电正积极稳妥进入页岩气、沿海LNG领域,资源获取工作走在非油气央企前列。在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华电以拿下贵州、湖南、湖北三省的5个页岩气区块的成绩夺魁。

在技术研发方面,华电拥有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技术研发中心。在设备制造方面,华电与美国通用公司合资成立的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世界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装备 (轻型燃机),预计2014年上半年投产。

在建设运营方面,华电旗下的上市公司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分布式能源行业的先行者,拥有我国目前投产最大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广州大学城能源站,并已陆续取得天津、上海、广东等十几个省份近百万分布式能源核准批复。另有武汉创意天地和泰州医药城分布式能源项目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能源局联合下文批复的首批“分布式能源项目示范项目”,占据首批4个示范项目的“半壁江山”。

“预计‘十二五’末,中国华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分布式能源。”在国家《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下发一年多后,作为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起步最早、开发项目最多的发电企业,华电率先提出了发展目标。

尽管华电已有广州大学城项目的成功示范,但其正常运营的前提在于广州市提供的低于市场价格的计划(天然)气和高于发电成本的临时电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没有统一资质可循,气、热、冷、电的定价全国又不统一,成为这家分布式能源先行者的心头之患。

2010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指导意见》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确定分布式能源气价时要体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削峰填谷的特点,给予价格折让。然而,各地对于税收优惠和气源价格折让执行不到位,致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盈利空间被压缩。

对于华电而言,尽管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好处多多,但只有让《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地,才能让这些项目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广西未来还有更多气源,发展分布式能源所依赖的燃料供应不成问题。因此,如何控制气源价格就成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存活的关键。”赵伟东表示。

除了气源外,电价也是项目运营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以天然气为原料,并有冷热输送装置投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电价普遍比煤电高出很多。根据广州大学城项目的运行情况来看,其每度电的成本达到0.65元,高于当地的居民电价。 “由于没有正常的电价形成机制,到现在电价还没有定,我们也一直在沟通。我们认为,做示范项目的前提是不能亏本。否则,企业做不到可持续,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影响。”

赵伟东告诉记者,南宁华南城能源站建设3年来,每一步都需要探索。由于没有国家规范,各地的实际又不同,加之太多的不明确因素,协调是必须做的工作。

第7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翻开报告,即可看到关于深圳燃气“成就绿色品质生活”使命的诠释。深圳燃气将自身定位为“舒适、优美、环保、文明城市新生活的倡导者、建造者”,致力于“以卓越的经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服务,努力打造优质的能源品牌,最大化地为客户、为合作伙伴、为社会‘成就绿色品质生活”’,这些很好地融合了社会责任的理念,也表達了公司强烈的履责意愿。

彰显了扎实的社会责任实践

2012年报告在上一份报告的基础上,优化了报告结构,更好地展示了公司的责任实践。报告以专题形式介绍了公司在“西气东输二线供气深圳”中的重大责任行动以及公司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的卓越经营绩效,呈现了公司2012年的亮点责任实践;“安全稳定供气”披露了公司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稳定供气、深化科技创新等夯实运营根基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实践;“优质高效服务”披露了公司满足客户需求,缔造客户满意的努力;“绿色低碳发展”展示了公司致力于成为“最专业的城市清洁能源运营商”的发展追求;“悉心关爱员工”介绍了公司重视员工发展,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的举措;“竭诚回报社会”展示了公司积极回报社会的态度和行动。

反映了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视

第8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环境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愈显得迫切。

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资源环境的核算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系。在这方面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联合国1993年SNA修订版中,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的发展。

在微观核算领域,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下称ISAR)对跨国公司环境报告进行了多年的考察。从1990年起,环境会计问题都成为ISAR每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在ISAR带动下,“绿色会计”或称“环境会计”已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

1991年,ISAR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披露建议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历次调查的结果和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情况为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记录环境影响的公司会计问题,提出了在当前会计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会计披露的变化,以及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

199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下属的“跨国公司和管理”分部,对环境审计进行过调查,并开始了适用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一份题为《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届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环境会计。大会主要围绕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有利和有碍于跨国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因素”、“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展开了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最早相连的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称环境报告,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披露。根据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跨国公司,1994年为65%,1995年增长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则全部编制环境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绿色化、节能化”意识日益被政府和公众接受并强化,也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大公司纷纷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以至单独编制环境报告。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年度环境报告。

同时,全球各会计职业团体也为建立和推行环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5年6月颁布了其环境会计工作组提出的“环境复原负债”征求意见稿。文件涉及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1997年“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还有环境负债,资产损害复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该机构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告审计中的环境问题”,论述财务报告审计中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法规、审计程序、专家意见等问题。

(二)各国行动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大多数能源依赖进口,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建立节能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相应措施全面而细致。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资源消耗上,单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消耗的电力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1年,该国制定《热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其间数次修订,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扩大适用范围。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先后制定《包装容器再循环法》、《家电产品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等一系列再循环专项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明确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该国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法》,要求电力经营企业每年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此后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三十多年来坚持新能源战略,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

“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太阳能是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

实施新能源战略时,日本政府确定了激励导向、政策导向、价格导向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付诸实施。

(1)激励导向。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机构的使命是为进行多种多样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情报,同时负责就新能源政策有关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以日本新能源机构为平台,日本各类企业纷纷就新能源合作开发展开了合力攻坚的各种活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个机构的赞助会员,赞助企业会员遍及汽车、数码家电、钢铁、电信、银行、商社等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合力攻坚的成果为赞助会员优惠享有。由于赞助会员面非常广,因而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各行各业所共享,从而惠及整个国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价格导向。“阳光计划”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兴起时,由于用户少,导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发电设备的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够交几十年的电费。但是日本政府态度非常坚决,对每户住宅太阳能电

池板采取补助制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户渐渐增多,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围绕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一些电器设施店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产业既从中受益,又成为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实施新能源战略,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缺乏的国家,其意义自不待言。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经济总量却增长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8%。与此同时,该国工业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钢铁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从1974年以来,对石油的依赖已经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仅占该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国

德国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维克托利亚的宾馆,这是德国首家零排放无污染宾馆,被评为“世界上对环境最友好的私人宾馆”。

“绿色”宾馆换装节能灯,仅此一项,电灯的耗电量就骤减80%;节水,淋浴龙头全部换成节水型的,浴盆也按人体形态重新设计,在不牺牲舒适度和洗澡乐趣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热、保暖三位一体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环系统替代空调;在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光板,承担为旅馆供热和发电两大任务。此外,宾馆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环保和节能措施。比如:房间的“迷你”酒吧就比传统的冰箱节电30%;厨房采购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说:这种宾馆在当地仅此一家。维克托利亚宾馆减少了大量能耗,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一丝危害,同时也没有影响宾馆正常生意。

维克托里亚的“绿色”是德国全社会为努力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

德国能源匮乏,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其他许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赖进口,石油几乎100%通过进口,天然气80%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而德国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使得其后建设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法》还制定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其特点是将控制建筑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改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能源节约法》。按照这个法规,新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

为此,德国继续实行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还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4年就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控企业和公民的日常行为。

从2002年起,德国开始对燃油和电力消费征收生态税。这项举措起源于1998年,当年德国社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探索制定更深层的环保方针政策。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并创造面向未来的新就业机会。

政府适当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员须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开始进行的,还将生态税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税收负担的优惠相结合。实行这样一套复杂而巧妙的税收杠杆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价格,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和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也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此外,该国的部分地区制定《水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水。在首都柏林,水费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废水的有害程度相对应,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目前,全德国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

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高压煤尘焚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等新的矿物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开发升级,从而使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1999年,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为39%,这一比率2006年已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环保考虑,德国政府从2000年始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0%以上。

英国

英国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书,预期到2050年将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显著进展;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英国的节能工作在企业层面,对高耗能行业已经实施了气候变化协定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对非高耗能行业将引入碳减排承诺方案。其他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业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时都要有能源状况证书,能源供应商在未来五年内为商业用户提供先进和智能的计量服务。

在家庭层面,将继续改善现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减少0.5吨碳排放,并计划自2016年起对新建住房实行零排放强制要求。此外,政府还建议提高家用电器标准,促进能源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开展节能降耗,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以及对新旧住房引入能源状况证书。在交通领域,英国政府支持欧委会关于新车能效强制目标的意向,推动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同时加强与业界及消费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门层面,计划到2012年实现中央政府办公房产碳中和,并推动节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门建筑资助计划以及政府采购能效标准。

致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微型发电、区域供热、热电联供和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供热等技术,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同步发展是英国政府的发展方向。随着未来20年部分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陆续关闭,英国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政府还鼓励对大型发电项目实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在化石发电项目中进行碳捕捉和储藏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为进一步发展新的低碳技术,英国政府将与私营部门共同建立能源技术研究所,至少投入6亿英镑用于资助未来lO年的研发项目。

保证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6

年英国能源净进口量达5240万吨标准油。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是英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经济地开发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鼓励小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强调继续使用本国煤炭对能源结构多样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国际能源市场,扩大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多双边国际合作。此外,英国政府还努力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通过未来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好商业决策,并计划改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体制。为保障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安全,英国政府还将继续采取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优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国,环境报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争议,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区范围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专家号召企业要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和专门的环境审计。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正式表态。这个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现环境目标中的财务数量化和市场动力,这个报告还偏重于宏观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的支持下,对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会计进行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出版了《会计人员绿色化:Pearce之后的会计职业》。这是ACCA“会计人员的绿色化”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Gray在书中阐述,今后会计人员应是“环境管理”中的成员。“环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环境审查、政策/目标发展、生命周期评估、BS7750标准及环境审计ISO、遵守法规、环境评估、环境标志的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发展和投资于更好的清洁技术。

英国的“环境管理制度”BS7750,作为“英国标准协会”的一项标准于1992年正式颁布执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管理法规。BS7750对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及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实现其已确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

针对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没有共同的专业标准,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2月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花园国家”新加坡历来重视节能环保。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政府仍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必须首先落实节电措施,否则不准开业。该国法规规定,商店卖场的照明最高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镜面反射板,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和耗电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装时间控制开关;一旦发现灯管出现黑化现象应立即更换,灯具、灯管每月应清洗一次,以维持灯管光的输出效率及美观。新加坡政府还特别规定,凡是购买省电装置的用户,可享受固定资产折旧期为一年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节电产业和优质产品发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资1000万新元进一步推展节能措施,以20万新元为上限,为当地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补贴,帮助他们雇用能源专家进行审计与顾问工作,目的是帮助制造业公司、建筑物业主和经营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议和咨询。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7月中旬颁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时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上下开展节能运动,通过节油、节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缓解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燃油短缺危机。

新的能源法将与该国200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法及2007年的地热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互补。印度尼西亚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基燃料约占52%,由于原油产量下降,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石油等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减少到20%以下,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增加到33%和30%。可再生能源预期占比到17%。

第9篇: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色证书;市场机制;外部性

一、引言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战略类似, 中国的能源政策有一个明显的导向,就是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开发。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风电、太阳能、水电、核能等。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以来,可再生能源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相继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

德国、美国以及荷兰等可再生能源市场发达的国家,配额制是保证可再生能源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从目前国外成功的配额制实施情况来看,与配额比例相当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可以在各地区(各电网)间进行交易,这种交易过程是通过绿色证书来实现的。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在荷兰等可再生能源发达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的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绿色证书交易制度较之政府直接调控的优点,再通过建立一个二元主体模型分析绿色证书交易对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总量成本的作用。然后利用拉格朗日函数证明绿色证书交易可以提高费用分配的效果,使发电产业治污成本最小化。最后针对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在激励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政策,达到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总量目标提高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已经实施的相关节能减排政策中,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有着很高的相似度,都是一种将配额指标市场化的手段,不同之处仅在于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为了抑制污染物的排放,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是为了促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对于已实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借鉴有助于研究未实施的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唐受印(1990)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构想。生、袁磊(1998)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反思,提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核心是使厂商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减少污染量,完全靠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调节并不能有效地达到减排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也要适当的进行政府的间接调控。张志耀、丁玉魏、张海明(2000)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经济优化的作用,突出的是通过配额指标的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宋国君(2000)深入剖析了总量控制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我国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关系,通过对比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讨论了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的步骤和意义。

在美洲和欧洲等国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已经实施了将近十年,通过了解分析外国的立法现状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使我国在设计该制度时有规律可循,少走弯路,以便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配额制模式。姜南(2007)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洲各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提出了在设计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即界定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技术范围、总量目标制度以及绿色证书的立法建议三个问题。

由于绿色证书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仅在近几年有部分文献对绿色证书的交易制度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绍。典型的如董力通(2006)对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建立做了一定的描述,重点在于绿色证书的概念,调控方式以及定价机制,而对于绿色证书究竟能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带来多少积极作用,并未进行详细的阐述。而本文则重点从绿色证书的积极作用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三、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概述

1.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的概念

提到绿色证书交易制度,首先要解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概念。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的基本含意是,在国家(或者地区)电力建设中,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必须达到一定比例。配额制对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调控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它使得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中以最低的成本来开发电力。与其它激励措施相比,配额制更强调市场的作用。而市场的这种作用是通过绿色证书来实现的。

绿色证书是一种可交易的,能兑现为货币的凭证。绿色证书是指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进行确认的一种指标,绿色证书代表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绿色证书交易系统是指专为绿色证书进行买卖而营造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绿色证书的持有者(多指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能够与承担指定配额义务的绿色证书需求者交易绿色证书。通俗的理解就是未完成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的发电商通过购买绿色证书来作为弥补完成配额指标。

2.绿色证书的价值内涵

(1)对于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来说,绿色证书的价格包含了其高于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差额。绿色证书的交易实现了这种成本差额在整个发电产业的均摊,使得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天生具有的成本劣势,转移给其他由于能源种类和技术条件优势而具有成本优势的发电厂,扮演了公平竞争的维护者。

(2)绿色证书的价格应反映由于替代非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环境正效应。绿色证书购买者(未完成目标配额的发电商)实质上比其他完成目标的发电企业更多的给社会带来了负外部性,也就是更多的污染了环境,提高了社会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因此,他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是购买绿色证书。这就实现了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环境的污染,也使可再生能源的相对正外部性的优势得以发挥,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3)绿色证书作为政府激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工具,承担着一定的实现政策效果的使命。因此其价格的变动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绿色证书的价格不能过低,否则将导致绿色证书的需求者自愿接受购买任务,缺少技术革新以降低自身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动力,导致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政策激励失效;而价格过高也将增大企业压力,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绿色证书交易的二元主体经济分析

假设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由两类企业A和B构成绿色证书二元市场,这里的二元A和B所代表的是可再生能源行业中的劣势企业和优势企业,如图,P1为绿色证书的价格。MCA和MCB分别代表两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边际发电成本曲线,B企业相对发电成本较低,或效率较高,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这种优势有可能是由规模效应或技术水平带来的)

1.绿色证书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如图,在相同的配额额度的条件下,B企业达标的成本要更低,即MCA>MCB。在MCA曲线上,超过M点之后,发电的边际成本高于绿色证书的价格,因此,A企业倾向于以相当于Q1Q0KM面积的价钱购买B企业超额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Q0-Q1),而这一过程正是通过绿色证书的交易来完成的。同理,在MCB曲线上,N点之前,发电的成本低于绿色证书的价格,因此,B企业倾向于将额外的发电量转化为价格更高的绿色证书售出。

如果没有绿色证书交易机制而单纯靠配额制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成本会大大扩大,例如传统的火力发电企业,或小规模的发电企业,有的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有的受到规模经济的制约,如果强制此类企业完成可再生能源得配额任务,可能会由于规模过小导致的规模不经济造成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绿色证书的互相转化,既鼓励了可再生能源优势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又使可再生能源劣势企业寻到一条成本更低的途径来完成配额任务,避免了由于强制配额导致规模过小而引起的资源利用不充分,优化了电力生产资源的配置。

2.绿色证书对降低总成本的作用

在未引入绿色证书而实施单纯的配额制时,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成本为OLQ0+OKQ0。引入绿色证书后,成本变为OMQ1+ONQ2。

(OLQ0+OKQ0)-(OMQ1+ONQ2)=MLQ0Q1-NDQ0Q2

绿色证书的供给为NKQ0Q2,需求为MKQ0Q1

当绿色证书交易市场为非均衡状态的时候,

(1)MKQ0Q1

(2)MKQ0Q1>NKQ0Q2,供不应求时,绿色证书的价格会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升,使MKQ0Q1变小,NKQ0Q变大,直至价格达到均衡价格P0。

当绿色证书交易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恰好达到国家规定配额目标,此时Q1+ Q2=2 Q0,绿色证书的供给等于需求,

即: MKQ0Q1=NKQ0Q2

显然, MDQ0Q1=NDQ0Q2

因此, MLQ0Q1-NDQ0Q2=LMD

LMD即为绿色证书市场均衡时所减少的发电总成本。由此可见,绿色证书会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达到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总成本下降的效果。

五、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进一步推动

在配额制下,政府在现有配额完成的情况下提高配额指标,是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上图显示了配额指标提高后,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动态变动过程。

起初市场均衡价格为PO,绿色证书供求达到平衡,AQ1Q0F=FQ0Q2B。而P0过低使得绿色证书交易失去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激励作用。政府采取政策提高配额总量之后,单个企业的目标配额相应地由Q0增至Q’。

由于此时绿色证书需求量大于供给量,AQ1QE>EQQ2B,绿色证书价格有上涨趋势,由P0升至P。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再次达到均衡。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厂商购买绿色证书不经济,因此厂商趋于提高技术,降低成本,以此来继续完成配额指标。

因此这项政策激励了单个厂商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当然P'的数值需要政府斟酌考虑,若其值过低,将仍然不能达到激励劣势企业降低成本,发展技术的目的;若其值过高,劣质企业没有喘息的时间和余地,生存压力过大,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云辉;《过度竞争:经济学分析与治理》[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07》[R].;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3]姜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D];2007

[4]董力通;《电力市场下我国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研究》[D]. 2006

[5]范丹;《我国创建排污权交易市场及寡头垄断市场交易探讨》[D].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