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智慧农业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农业行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农业行动方案

第1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不仅为农村地区打开了一扇获取信息的窗口,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拓宽了渠道。互联网将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业部、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8部门在联合印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三农”且行且近,大有可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理应积极思考服务“互联网+三农”发展的路径,并主动进行实践探索,从而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突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

1 高职院校服务“互联网+农民”发展的路径

1.1 多方式多途径培训农村网民

在推?M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民是实现科技信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因素,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质则是提高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我国农业发展要实现由要素驱动的旧常态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的转变,就必须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要素与农民要素结合,培育出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培育出一批善用网、有思维、能创新、出效益的“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和设备资源方面的优势,建立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培训平台,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互联网思维,提高使用互联网进行自学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批眼界开阔,能够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应积极联合地方各级部门,组织有关单位、企业加强农民对计算机、手机的应用培训,重点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开始,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1.2 开发移动终端APP,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未来,随着更多互联网企业涉足农业,以及农民生活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农民对APP的需求将更加丰富,农业APP种类、数量也将急剧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智能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组织精兵强将,建立技术团队,致力于开发基于安卓平台的面向农业领域的移动终端APP,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助力智能农业的发展。

1.3 构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效益农业时代,信息是赚钱的关键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办企业,发展效益农业,感到最缺乏的是信息,由于信息不灵,农民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跑”,效益总是不尽如人意。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民获取信息服务的软硬件条件逐渐具备,高职院校可通过创建农业信息服务网、开通“三农”服务热线、短信服务平台、专家视频等途径,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解决农村信息化服务难题,方便快捷地解决农民疑难问题。在农业信息服务网中,通过开设农业资讯、农业技术和农业视频等栏目,采取文字、图画、专家讲座视频等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农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2 高职院校服务“互联网+农村”发展的路径

2.1 建立农业信息数字资源库,实现标准化和网络化

科学合理的采集信息,做好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纸质文献资料建设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大量的电子和网络介质的资料,这些电子文献为农业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面有农民需要而又很难接触到的大量的信息资源,如农村经济、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供求、产品价格、政策法规、农业资源、实用技术、气象信息等。高职院校应主动使这些资源服务于农村、走向农业、成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收集涉农信息,针对“三农”发展需要对资源进行挖掘、分类和整理,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

2.2 建立乡镇“训研创”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

为有效开展对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校镇(乡)合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乡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种子科技园、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等,创设实训、科研、创业为一体的智能实习实训基地。借助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建立应用分析精准化、生产控制智能化、过程监管全程化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互联网+”条件下,以农业管理、流通、经营信息化为目标,建立网络化运营和管理体系,根据生产情况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创建数据统计平台,把大数据分析作为基地后期改善依据,把涉农专业教育转移至基地中进行。

2.3 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

国家正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以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破解城乡数字鸿沟难题。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构建农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开展面向基层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远程教育服务;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和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服务;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公卫、疾控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2.4 积极致力于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

电商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一大批熟悉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现代人才,目前全国电商人才缺口在150万人左右,农村电商人才基础更是异常薄弱,预计未来两年县域以下电商人才缺口在200万左右。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一是把农村电商发展较好的能人请进来,把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二是主动走出去,积极联合地方各级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应先把重点放在在通过电子商?沾匆抵赂坏呐迩嗄旰突叵绱匆档拇笱?生群体,把他们培育成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

3 高职院校服务“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路径

3.1 为智慧农业培育高素质人才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互联网+”带动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促进就业、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可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园区)、物联网企业、相关科研院校组成教学联盟,充分整合涉农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机电类专业资源,将计算机与农业物联网结合,机电一体化与农业智能装备的软硬件相结合,建立智慧农业学院,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以智能种植、智能灌溉或智能养殖等作为载体,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统一,培养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3.2 参与建立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

农村电子商务有助于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和领域,使其成为高效率的农业信息服务站,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从而提高“三农”服务质量,将使农民直接受益。高职院校要紧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行动计划,借助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电商平台,联合本地电商企业,帮助农民建立电商平台,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第2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卢希副司长

据卢希介绍,中国相关部门制订和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和运用示范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已经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运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同时,技术创新也取得明显突破,在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中间件、架构、标准制订等领域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

卢希指出,物联网标准体系加快建立,中国已经完成200多项物联网基础重点运用国际标准立项,中国主导完成了多项物联网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制订话语权明显提升。

当前,物联网已进入万物互联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百亿级规模,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在工业领域,制造业成为物联网的重要运用领域,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中国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CPS为代表的物联网智能信息技术将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等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消费领域,车联网、健康家居、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市场需求将更加活跃,驱动物联网和其他前沿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构架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块单元,已成为实现智慧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映、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

卢希强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四方面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构建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可控,产品技术先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

二是在工业制造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智能家居和健康服务等消费领域推广一批集成运用解决方案,形成一批规模化、特色运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形成跨领域的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发展物联网。

第3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NB-IoT;智慧社区;物联网;应用场景

1研究背景

近几年,社区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也需提供安全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智慧化生活环境。智慧社区不仅为独立社区,还需为街道级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新型智慧社区建设面临一些问题:①空洞的智慧化,未考虑精细管理的智慧化;②项目开发量较大,很多成熟社区改造重新布线困难;③缺乏稳定的新技术支撑,数据采集量大;④街道对于社区进行管理,需光纤组网,成本高、周期长。

2研究意义

针对目前社区的痛点、难点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把社区内重要设备状态数据及时收集、分析、管理、运行,尝试解决社区管理中常规的技防及人防所不能及的实际问题[1]。提高社区管理的精细度,破解社区治理的困难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社区平台对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进行集成化管理,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的管理形态社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打造创建“净畅宁和美”的宜居社区。为居民营造一个科技、智能、安全、舒适的智慧社区。提高社区——街道——区——城市级别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政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3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及解决方案

3.1智慧社区典型应用

基于社区安全防护、社区居家养老、物业管理服务等神经元部署,全方位感知物联、车流、人流,整合每个社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在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平台上展示辖区内各社区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网格信息、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突发事件、报警信息及消防应急预案等信息[2]。3.1.1智能安全防护1)云监控监控前端设备统一管理、统一上云,可在手机、PAD等移动端,通过社区公众号或APP查看所具备权限的视频。①对接公安综治平台。②AI识别分析,如,车辆违停,人员聚众闹事等。③防高空抛物,对楼层高、中、低层进行视频全覆盖。④陌生人轨迹追踪,在社区外部出入口、单元出入口设置人脸抓拍摄像机,通过后端人脸抓拍分析设备进行AI分析,识别社区未登记人员的行动轨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2]。⑤电动车进入电梯行为报警,在电梯轿厢内安装智能分析摄像机,通过AI识别电动车,一旦发现,可联动本地声光报警器,同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2)云停车管理进出社区出入口及机动车库出入口管理、收缴费、对账结算、发票处理及云锁车增值运营服务,并上传街道中心管理平台。①云门禁、云对讲:通过社区APP或公众号,实现云对讲,可远程呼叫小区业主;社区入口人脸识别闸机、单元门口人脸识别机可实现无卡通行,同时进行人员全抓拍。②智能梯控:对电梯停层进行控制管理,业主通过电梯专用卡、人脸或蓝牙等方式认证进行乘梯,仅可进入被授权楼层,防止外来人员随意乘梯,提升社区的安全等级。③智能井盖:主要对社区直径800mm以上的窨井盖进行监控。主要监控井盖是否丢失、开启等。同步发送井盖状态值至管理中心,主动推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维护[3]。④电气火灾监控:主要对社区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状态进行监控,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⑤可燃气体探测:主要设置于厨房或燃气管道旁,需要根据燃气种类的密度,调整探头安装位置。3.1.2社区居家养老主要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身体健康参数进行监测。①用水数据计量:根据用水量,监测老人是否有正常的生活活动。②入侵及紧急求助装置:安装在社区内高龄老人的房间,以便发生突况时能够及时报警。③电气火灾监控: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④可燃气体探测: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⑤火灾探测: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⑥健康参数监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生命参数监控,老人需佩戴随身监测模块,包含但不限于血糖、血氧、血压、睡眠情况、摔倒报警、心率等[4]。3.1.3物业管理服务①供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全电量参数、环境参数。②给排水:生活水池水位、生活水泵压力状态、渗水检测。③消防监测:主要包含消防水池水量、消防管道压力、消防末端管道压力、室外主要消防通道占道探测。④电梯监测:对电梯实时状态进行监控,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及时报警,保障业主人身安全;历史数据分析,预诊断电梯保养时间和故障,电梯全天24小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实时数据记录进行分析,若发生安全隐患或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提前预警或及时报警,以便提前排查故障或实施快速救助[5];⑤智能门锁:无需与家中Wi-Fi连接,无需联网设置,不用考虑门锁掉线等问题,即使停电、停网也能上报安全风险。⑥智能垃圾桶:对社区内的垃圾桶进行满溢报警等,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或环卫人员。⑦智能充电桩:对社区内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充电桩进行管理,无需通讯线缆布线,即可完成数据上传等工作。⑧智能路灯及公区照明。

3.2各类无线组网的分析对比

基于以上应用需求,新建社区可选择的组网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诸多老旧小区的智慧化升级会给智慧社区建设带来极大挑战,选用合适的无线组网方式显然比繁杂的重新布线更加灵活、方便,也可尽量避免对现有居民造成困扰。①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称为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需求较高等设备的高效接入,可带来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接入覆盖[6]。②Wi-Fi:多用于智能家居系统。③蓝牙技术(bluetooth):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多用于门禁、梯控等系统。④ZigBee: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多用于智能家居系统。⑤LoRa:也是较为适合智慧社区使用的协议,但需使用方自行组网。当单个社区使用且社区规模较大时,前期投入预算较充足,且管理人员维护能力较强,可以采用LoRa。笔者认为,相对于NB-IoT,LoRa更适用于智慧办公园区。由上表可以看出,NB-IoT能够很好地解决新型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能够满足智慧社区的应用需求。NB-IoT网络架构特点有几方面。①海量连接:每社区可达约20万设备接入。②超低功耗:电池寿命长达10a。③低功耗特性:前端探测器不方便经常更换电池,需功率尽量小,通过电池供电可几年无需充电或更换电池。通信设备消耗的电量通常与数据量/速率相关,即单位时间内发出数据包的大小决定了功耗的大小。数据量小,设备的调制解调器和功放就可以调到较小水平[8]。NB-IoT模块及传感器的功耗可以做到极小,通常可保障5-10年无需更换电池。④深度覆盖:考虑到街道级多社区的管控,对于距离的要求更高,而且还有地下机动车库、地下室机房等信号难以到达的地方,故深度覆盖也是大部分通信架构无法企及的。⑤安全性:继承4G/5G网络安全能力,支持双向鉴权以及空口严格加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9]。⑥稳定可靠:能提供电信级的可靠性接入[9],可有效支撑物联网应用和街道级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3.3智慧社区组成架构

NB-IoT整体网络架构主要分为4部分:终端(传感器及模块)、无线网侧(传输层)、物联网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见图1)。1)终端:主要是通过空口连接到基站[9]①终端侧——主要包含行业终端与NB-IoT模块。②行业终端——主要包含芯片、模组、传感器接口、终端等[9]。在智慧社区中,主要包含摄像机、门禁、闸机、报警探测器各类探测器及井盖、垃圾桶、烟感、空气探测等传感器③NB-IoT模块——主要包含无线传输接口、传感器接口等。2)无线网侧:包括两种组网方式一种是整体式无线接入网,包括4G/5G以及NB-IoT无线网[10];另一种是NB-IoT新建组网。主要承担终端的空口接入处理等相关功能[10],并通过接口与物联网云平台进行连接。3)物联网云平台包括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PCRF(PolicyControlandChargingRulesFunction,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功能单元);M2M(MachinetoMachine,物联网)平台。4)应用服务器:分为两个级别进行管理一级是街道级服务器,设置于社区服务中心,对街道内多社区进行集中监管;二级是独立社区服务器,设置于安保中心,对本社区数据进行集中监管。

4结语

第4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一、信息技术

今后15-20年间,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和连接在性能与复杂性方面都会大幅提高,同时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扩散。政府和社会既要寻找途径来收获新型信息技术的效益,同时还要掌控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威胁。到2030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类信息技术是: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社交网络技术以及涵盖一系列城市技术的“智慧城市”。

数据解决方案。数据解决方案包含一系列新兴技术,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大数据”,并从中提取价值。数据解决方案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帮助政策制定者解决困难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促进更加直观和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提高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并极大地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但是另一方面,它可能带来信息过载和沉重的维护负担,还可能成为多极信息战的战场。目前的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对商业、大型科研工作和政府服务十分重要。例如,大型零售商运用数据解决方案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信用记录、社交网络发帖等信息,以开展精确的定向广告等活动。科研机构利用数据解决方案进行天气预报、物理学研究和空间探索等。政府依赖特大规模的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开展服务。当前,数据解决方案依赖于传统计算方法,但大数据集的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知识发现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发展跟不上这种增长速度。理想的情况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使需要信息的人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但其未来发展还很难预料。量子计算到2030年可能会开始发挥效力,对科学发现、信息搜索和密码系统都会产生影响,但艰巨的技术挑战依然存在。

社交网络技术。社交网络技术能够帮助个人用户与其他用户构建社交网络。“脸谱”(Facebook)网是当前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网络,拥有近十亿用户。社交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能够使社会群体轻易地在传统媒介和政府渠道之外沟通联络,以达到进步性、破坏性甚至犯罪性的目的,并造成跨越各种地理界限的影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推特”(Twitter)对“阿拉伯之春”抗议事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交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在线生活的基本形式,因而也会成为一种重要工具,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关个人和团体的宝贵信息。社交网络还可能取代目前现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而代之以抵制集中监管和控制的新型服务。例如,社交网络能够帮助推动替代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使用。未来一些主导的社交网络甚至连正式组织都不是,可能是在文件共享技术基础上建立的无政府主义的集体,或许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其都拿不出有用的谈判筹码。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来最大程度提高人们的经济生产率和生活品质,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在智慧城市中,城市规划、城市治理、资源管理、物理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服务、应急服务和灾害响应系统都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许多这样的信息技术能力只能在一体化的系统下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未来20年,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支出可能高达35万亿美元,这为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和可持续技术的提供商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随着非洲、拉美、尤其是亚洲中心城市对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到2030年,智能城市创新的中心将会开始从欧洲和北美迁走。

二、自动化与制造技术

过去20年,随着制造业走向全球,由制造商、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构成的全球生态系统已经形成。而增材制造(又称添加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型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对当前的全球制造业体系产生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技术有可能提高生产率、解决劳动力制约问题,并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外包需求。与此同时,更多低技术和半熟练工人将被闲置,这会加剧国内社会不平等。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这些新技术则能刺激新的制造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机器人。当前,机器人已经大量投入民用和军事用途中。到2030年,许多极具颠覆性的构件都会开发出来,机器人的性能将因此得到巨大改进。这样的机器人能够完全消除某些制造业环境中的人力需求,并且全自动化带来的成本效益还会高于将制造业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即使在发展中国家,机器人也可能取代某些行业(如电子行业)中的一部分手工劳动力,从而有可能降低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预计军方将增加机器人的使用,以减少高风险环境中的人员暴露和某些军事行动所需要的兵力。此外,机器人技术还能够有效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很多问题。

自动驾驶工具。遥控和自动驾驶工具大多用于军方以及偏远地区的特定工业任务中,可以彻底改变军事行动、冲突解决、交通运输和地质勘探,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无人机已经用于监视或发射导弹。到2030年,无人机可能普遍用于监控国内外冲突,强制推行禁飞区或监视国界。配有摄像头和其它传感器的低成本无人机可以支持大面积的地质勘探、精准农业,或检查偏远地区的电力线路。自动驾驶运具可以开启矿业和农业新的工业化时代,解决发展中经济体需求紧张的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解决城市地区恶化的交通堵塞问题,减少交通事故。不过,如果以民用无人机为平台投递炸药或非常规武器,那将会造成更多破坏。

增材制造。增材制造(如三维打印)技术以一次增加一层材料的方式制造物件。当前,消费品部门、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都已经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制作塑料模型。到2030年,增材制造预计会取代一些常规的批量生产,尤其是小批量生产或价值高的大批量定制。增材制造技术可能引发大量本地化的微型工厂,它们能够制造大量产品,尤其是运输成本历来较高或交货时间较长的产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缩短并简化供应链。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主要的受益者,因为增材制造技术能够针对本地消费来设计并打印产品,从而减少对昂贵进口商品的依赖。增材制造还能为在先前错失机会的国家或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因为增材制造技术所需的工业基础设施少于常规制造技术。与此同时,增材制造也可能减少某些常规制造的就业岗位。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材质相对不精,限制了工业部门对这种技术的接受程度。现在已经有标价500美元的低价三维打印机供应,但是它们生产的物品质量相对较低。工业三维打印机造价在3万美元以上,而制造高品质金属产品的激光三维打印机造价可能高达百万美元。目前增材制造仅限于生产没有电子、光学等功能的结构件。到2030年,制造商或许能够实现某些电气元件和结构件的一体成形。到2030年,有可能打印出动脉血管或简单器官,但是以生物打印方式来制造复杂器官还需要重大技术突破。

三、资源技术

要满足世界人口对粮食、水和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在这些关键资源的安全供应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除已经取得很大成功的油气水力压裂开采技术外,今后15-20年重要的资源技术还包括转基因作物、精准农业、水资源管理、太阳能和生物燃料。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某一植物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植物物种中,以产生具有新的或改良的农艺性状的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了作物中数百种最终能实现商业化的基因以及对应的有益性状。这种技术为今后15-20年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最光明的前景。虽然一些转基因作物取得了监管机构的批准,监管机构也采取了安全措施,但世界各地许多消费者和政治代表仍然不相信转基因作物的危险降到了最低程度。因而,转基因作物未来仍将面临重大障碍。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有望在减少种子、化肥和水等投入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能尽量减少农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作物品质。精准农业的趋势是提高农用车辆和工具的自动化程度。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小块耕地,因而问题就在于使用小型自动化农用工具是否实惠。

水资源管理。目前农业淡水消耗量约占全球淡水供应量的70%,农业灌溉用水浪费达60%。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唯一的办法将是采用提高用水效率的技术。这类技术既包括精准农业、转基因耐旱耐碱作物,也包括微灌系统和温室水培技术。微灌技术在过去三十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可能成为改善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采用领先微灌技术的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大约是90-95%,而沟灌只有35-60%,喷灌是60-80%。不过这样的高效用水也需要较高代价(每公顷大约2500-5000美元,使用寿命10-15年)。免耕和覆盖保湿等方法能够将水更多地供给植物,其成本也不高,但目前在旱作农业地区未得到广泛采用。

生物燃料。如果非粮生物燃料能够在成本上取得竞争优势,那么今后15-20年内至少能部分替代石油,这既能改变世界能源市场,也将提高粮食安全。纤维素乙醇来自农林剩余物中的生物质、专用能源作物和市政固体废弃物,是近期内最有希望的先进生物燃料。能够进入市场的其它生物燃料还有完全替代型生物燃料,包括通过发酵生产的生物丁醇、从藻类和转基因生物中生产的可再生碳氢化合物。相对于化石燃料和电动交通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的成本竞争力是其取得商业成功的首要障碍。

太阳能。太阳能有巨大增长潜力。由于政府补贴和成本迅速下降,光伏技术如今已经广泛用于电力生产。太阳能尽管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要完全发挥其潜力,却有一些艰难的障碍。如果政府因预算制约而取消太阳能激励措施,那么今后20年内太阳能或许不能在成本上与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相竞争。太阳能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它属于间歇性资源,只能在阳光照射时发电。如果没有高效蓄能装置,太阳能就不能完全取代其它能源生产系统,而只能作为依赖其它能源(如天然气)的混合系统来运行。此外,要广泛使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分布式发电,还需要大规模的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以驾驭配电网中电力的多向流动。

四、健康技术

疾病管理技术为大幅提高全球人口寿命带来了希望,而人体机能增强技术则很可能会改变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能力受限人口的生活。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寿命有望取得长足进步,许多疾病管理方面的领先创新中心可能出现在东方。

疾病管理。诊断装置和病原检测装置将是疾病管理的关键技术。未来精确的分子诊断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医学,其目标包括取得关于疾病或易患病体质的基因信息。基因检测技术不仅将加速疾病诊断,还将帮助医生判定每名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诊断学将诊断与治疗结合到同一项治疗方案中,将加快患者康复。合成生物学的进步将很可能带来新颖疗法和诊断制剂的生产。再生医学几乎肯定会与上述进展相比肩,例如,到2030年可能会研制出肾脏、肝脏等替代器官。

第5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按照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报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通知》,现将XX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锐意创新抓农业农村改革

1、继续完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集体耕地测绘面积XX万亩,形成纸质档案资料XX宗,应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XX户,已颁发XX户,颁证率达到XX%。

2、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县XX个乡镇试点村的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下阶段的股权设置、资产量化和成立合作社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

3、逐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土地确权的成果,结合土地平整项目、作物补贴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累计完成土地流转XX万亩,流转比例占耕地面积的XX%。

二、持之以恒抓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千村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院内院外六件事为重点,狠抓村容村貌治理。农村改厕工作,2020年改厕任务为XX座,截止X月X日已完工XX座,完工率为XX%。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累计发动群众投功投劳XX万人次,清运农村垃圾XX万余吨,清理沟渠、河道淤泥渠道XX公里,拆除清理残垣断壁XX个。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总投资XX万元的XX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建设项目,在县城、XX镇分别建设污水处理厂,分别连接临近乡镇的污水管网,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

4、积极推进农村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培养,解决睡觉上床XX户,完成率XX%;解决做饭上灶台XX户,完成率XX%;解决吃饭上饭桌XX户,完成率XX%;解决学习上书桌XX户,完成率XX%。

5、创建州级示范村,2020年自治区拨付400万元,实施8个州级示范村项目,目前项目方案已通过州级审验,XX村土建类施工已完工,沙湾村绿化工程、太阳能路灯安装已完工;剩余采购正在走采购程序,资金支付XX%。

三、农机化工作稳步发展

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县在册拖拉机XX台。农机总动力达到XX万千瓦,较上年增长XX%。

2、农机化作业水平保持稳步提高。全县总耕地面积为XX万亩,小麦、豆类、油料、打瓜等农作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达到XX%、甜菜机收达到XX%,农林牧鱼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XX%,较上年提高了XX%。

3、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推广。自2014年起,XX县就引进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农机播种作业,在不断加强引进卫星导航播种技术的进程中,目前已累计安装XX部。在XX镇农民群众自发使用卫星导航播种技术,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形象,完成XX万亩作业量。

4、特色农业机械研发和利用。2020年XX县加强特色农业机械推广力度,整合技术资源对原有的摘穗式玉米收获机进行改进,用于薰衣草收获,实现了薰衣草机械化收获“零”突破,在机具改进过程中,严格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机具各传动部件安全可靠,并加固防护部件,使所以传动部件均在防护隔板内传动,提高安全系数。

四、市场监管能力逐步增强

1、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对未审先推、未备案经营、标签标识不规范、经营档案不健全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我县种子生产经营实行网上备案制,全年累计受理了XX家种子经营门店提交的XXX份备案申请,备案率达XX%。

2、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把好市场准入关口。通过网上审核、实地审查,对XX家符合经营条件的农资店颁发了农药经营许可证。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检查,对经营假劣农药和肥料、过期农药、无证经营农药、经营禁限用农药、高剧毒农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截止目前,开展定量检测样品XX个,XX个参数,合格率XX%;开展快速检测XX个,合格率XX%;配合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成监督抽检采样任务XX个。合格率为XX%。已实施合格证主体XX个,贴用合格证XX张,带证销售产品XX吨。国家追溯平台录入主体信息XX个,自治区追溯平台录入主体信息XX个。同时,XX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于今年年初通过实验室了“双认证”考核。

五、凝心聚力抓农村经济发展

1、扎实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家庭农场、合作社方面。2020年新增家庭农场XX家,上报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XX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帮助XX县雪草专业合作社、XX种植专业合作社等XX个合作社签订甜叶菊销售订单,总计XX亩。目前,全县共有机制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

二是龙头企业方面。牵头组织认定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组织申报州级龙头企业XX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XX家已通过验收。目前,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XX家(自治区级的XX家、州级的XX家、县级XX家)。

2、深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2020年预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XX个,其中休闲农业观光农园XX个,农家乐XX个,休闲农业一村一品专业村XX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XX个乡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XX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XX亿元。

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以XX镇为主产区的薰衣草种植面积XX万亩。保持红花、蔬菜等传统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形成以果XX等乡镇为主产区的XX万亩红花种植基地;以XX等乡镇为主产区的XX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不断扩大甜叶菊种植,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以XX为主栽区的2.58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成立XX产业发展协会,通过举办XX公共品牌线上推广活动、XX的主题直播活动、“6·10”县长直播带货活动、XX产业发展高峰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进行公共品牌推介。此外,还邀请中央电视台四套《源味中国》节目组拍摄了专题片,在影响力较大的航空杂志《南方航空》上登载3期宣传广告,在潜在客户较为集中的沪广深地区开展冠名号高铁列车全方位宣传,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积极推进畜禽粪污防治。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重点完成了全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规划,引进秸秆、地膜回收利用企业。在XX个乡镇(中心)各建设1个畜禽粪污处理收集中心,XX个乡镇(中心)各建设畜禽粪污收集点1个,项目资金XX万元;在XX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项目资金XX万元。

2、全面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定XX个残膜回收监测点开展定位监测工作,对全县XX万亩覆膜地块残膜回收进行补贴,每亩补贴XX元,合计XX万元;对XX万吨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XX%。

第6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名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曾提及物联网这个概念,但未得到太多人关注。直到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才将物联网概念推向了世界。2009年8月,在视察无锡传感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9月下旬,以物联网为发展趋向的信息产业列入我国重点发展的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由此开始走进了公众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物联网特点、作用和产业发展现状

简而言之,物联网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及其他各种机器,随时即时采集物体动态;二是可靠传送,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真正达到人与人和物与物的沟通。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商业物流、智能交通、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结合能够成为业务优化和创新的平台,加速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一大批新产业的成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物联网产业包含的门类十分庞大,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其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欧洲技术平台智能系统集成(EPoSS)预测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目前,RFID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已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据IDTechEx预测,全球RFID的市场规模2010年将达到123亿美元,2016年可能达到更为惊人的262.3亿美元。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部分,M2M(Machine to Machine)业务已受到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一些优秀的国外运营商已确立了战略方向,加强了M2M市场的部署。如,法国电信专注医疗;DoCoMo关注M2M协议;Orange看好车队管理市场;Telenor与设备商合作,推出完整解决方案;T-Mobile与设备商合作开发解决方案;Vodafone推出M2M全球服务平台,等等。

发达国 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

美国“智慧地球”战略。奥巴马就职后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其战略核心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舆论普遍认为,“智慧地球”是美国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目前,“智慧地球”已经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启动了100多亿美元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

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希望欧洲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2009年欧盟提出的新的14点行动计划中,物联网的发展业已被纳入其中,受到高度重视。

日本“e-Japan”―“u-Japan”―“i-Japan”。日本先后在2000年及2004年制定的“e-Japan”战略和“u-Japad”构想,与物联网相似,分别旨在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和实现所有物品和人都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互联网接收和发送信息的技术。2009年,日本正式推出“i-Japan”战略,核心内容是使数字化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日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进而打造国民所普遍接受的数字化社会。

韩国“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韩国已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并提出到2012年要构建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超一流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强国。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及现状

目前,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题项目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在物联网这个全新学科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总体处于世界前列,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尤其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并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国,具有重大影响力。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的国际话语权,不仅体现在领先的核心技术方面,更在于我们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诸如公共安全、环保、生态、智能交通、节能减排等行业物联网应用规模初显,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正不断扩大,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商品防伪、电子票证、工农业生产管理、智能交通及现代物流等领域出现了一批取得良好成效的应用试点工程。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09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5亿元。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物联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目前,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创新基地,总投资超过2 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

目研发范围覆盖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杭州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无线感应网络论坛,致力于打造中国无线传感网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深圳远望谷、北京豹驰、瑞萨科技及复旦微电子等多家RFID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远望谷拥有40多项RFID专利技术及5大系列6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产品。北京豹驰“北京奥运会RFID门票加工生产方案”成为“2008中国RFID行业十大最有影响力成功应用”之一,该公司还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RFID门票生产独家复合生产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科技着力提供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及PC/AV(数字家电)领域的解决方案,其MCU(微控制器)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复旦微电子于2009年2月1日正式成为为期5年的国际特奥会签约赞助商,为特奥会运动员健康证提供RFID技术支持。

但是,我国物联网普及之路仍相当漫长。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除核心技术层面亟需突破以外,还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

首先,要完善配套政策制定相关规范。要快速推进中国物联网的建设,不仅面临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难题,还将难以避免地涉及规划、管理、协调、合作以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有关方面抓住机遇,抓紧制订、完善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确立物联网产业的行业标准,确保物联网产业科学发展。

其次,选择示范城市推广物联网应用。目前,由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及人员等条件限制,物联网产业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建议选取几个基础设施较好、技术研发领先、资金扶持到位的城市作为示范,在我国率先开展物联网产业的推广应用,在实践中破解技术标准、网络安全、协议基础、终端需求多样化等难题,逐步积累经验,适时总结推广,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7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农民路线就是农业部门的群众路线

反“”,就是要真正走群众路线。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承担着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繁重任务。农业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良好的作风谋划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在去年秋粮生产的关键时刻,农业部党组在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把“作风转变效果好不好,对工作推动大不大”,作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农业部还多次召开党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会、座谈会等,部署“两手抓”“两促进”工作。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收尾阶段,农业部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要求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部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多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和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和听取意见,推动活动顺利开展。2013年8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深入到贵州省毕节市农村基层联系点,了解特色农业发展、抗旱救灾、新农村建设等情况,与农民促膝交谈,听取意见。他先后4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中国农科院,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其他部领导也多次深入到自己的基层联系点和基层单位,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点带面指导工作落实。司局级干部每人定点联系一个村,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听取基层意见。与此同时,结合机关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和基层蹲点挂职锻炼等活动,听取基层农民群众意见建议,查找不足,改进作风。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手拉手、心贴心。

用来自群众的智慧服务“三农”大局

在活动中,各司局各直属单位突出行业特色、部门特色和实践特色,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深入农民群众,把教育实践活动延伸到田间地头、抗震救灾一线、抗旱保粮一线、防虫夺粮一线。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智慧中获取管理思路,形成管理措施。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推动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种植业管理部门在深入基层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地方过量依靠施肥、施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百县千乡万村”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行动和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将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增加了一倍。

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整改,哪里的问题突出就在哪里动真碰硬。农业部坚持开门搞整改,真开门、开大门,以实际行动服务农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针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检查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26万个次,整顿农资市场5万个,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000余件。兽医管理部门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完善了基层兽医部门对接联动制度、定期接访和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和“办实事”制度等。农机化管理部门广泛听取农民、合作社、企业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大力推进信息公开,部、省、市、县四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已于去年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从群众所急、所需、所想出发,举办“果蔬加工技术对接活动”,加快农产品加工成熟关键技术成果“接地气、惠民生”,共计收集112家果蔬加工、流通企业和合作社的180项技术问题,编制共性技术方案50多个。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关系渔民利益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油价补贴政策、水域滩涂征占用补偿等制度研究,加快推进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落实等。

走群众路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农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虽然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已经形成的粮食稳定增产机制看,这绝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粮食是重要支撑力量,农民是最大参与主体,需要农业部门深入挖潜,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调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从作风建设入手,把基层好的实践创造上升为更加有效的决策,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8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近日,由同方有限公司与住建部数字城市共同主办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解决方案PPP模式行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住建部、金融机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代表携手深耕智慧城市建设十余年的同方围绕“如何运用PPP模式促智慧城市发展”这一主题,就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可行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何为PPP

具体来说,PPP模式(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在2014年9月,财政部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展的制度体系。由此,PPP模式被带入公众视野。截止目前,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在内的政府部门已办法实施PPP文件数十个。由于如此强势的政府驱动的导向,运用PPP模式解决智慧城市资金问题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智慧城市遇到PPP

是喜是忧

“建设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不足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从三个视角来考虑:市场的角度、市民的角度和企业家的角度。” 住建部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桂芳在解读国家对创建智慧城市的理解的时候如是说。同时,据马桂芳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77家正式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覆盖32个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至2013年的数据表明,智慧城市试点共有2000多个项目,高达1.6万亿的资金需求。

建设智慧城市所涉及方面甚广,比如城市运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又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建设周期长、投入巨大、收益见效慢等都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巨大难题,现实地横在发展的道路上。而通过对PPP概念的剖析,该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压缩费用、分散财政负担、互利共赢、风险分配合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要建设智慧城市,就一定会有资金问题,但是当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不足以主导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时候,怎么办?” 同方智慧城市泛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夏宗春娓娓道来,“所以我认为,智慧城市遇上PPP,其实不是偶遇,而是宿命。”

然而,在项目实践中,这“看起来很美”的一对却不如预测的那样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对此,夏宗春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他认为,现阶段的PPP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落地困难。“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影响了PPP模式的建设。第一方面,就政府部门来讲,动力不强,没有紧迫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政府的存量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增量的开发和建设。第二个方面,就企业来讲,智慧城市的建设缺少明确的收益时间、收益标准和验收标准,收益见效慢的同时导致风险较大,所以企业不敢也不愿意涉足。”搭桥牵线

同方助力多方合作

虽然现阶段PPP模式在建设智慧城市上遭遇来自各方的困难,但并不代表这种模式是完全失败的。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停滞不前甚至打退堂鼓才意味着失败。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方将也分为两方面来解决。“目前,智慧城市还是需要政府投资,那么就一定要解决政府部门的资金存量问题。其实存量跟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关系不大,或者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却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所以,无论是同方的PPP模式,还是融资租赁模式,都一定要兼顾存量,保持增量,通过一些方式主动帮助地方政府卸下包袱。”这方面解除了政府方面资金问题,从而促进政府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而对于企业方面来说,收益细则一定要明确和细化,给企业以安全感。对于这点,夏宗春强调说:“收费标准和验收标准一定要明确,这样企业的投资才会持续。与此同时,收益是收益,运营是运营,企业的投资一定要有政府承诺,也就是说当企业的收益达不到本身资金投入的预期的话,政府要承诺兜底。这样,企业才敢投入,没顾虑。”

第9篇:智慧农业行动方案范文

胡祖才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推动试点地区带动全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黄金结合点作用。今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必须树立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工作节奏和步伐。

一是各试点地区要“闯”,锐意创新、率先突破,按照试点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调配资源,尽快在市民化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

二是有关部门要“帮”,积极支持、形成合力,尽快出台已经明确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协助推动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推动试点工作的合力。

三是媒体要“挖”,深入挖掘经验、积极宣传引导,多宣传试点中的新做法、好经验,多宣传敢闯敢试、愿为人先的试点精神,形成全民关注新型城镇化的氛围。

交流会上,10个试点地区负责人分别就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智慧城市等五个专题做了经验介绍。各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了相关政策,并与试点地区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进行了交流。

专题1: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让农民工安心“扎根”城镇;福建省晋江市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翻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走上了创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由320平方公里扩大到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35万人增加到39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5.7%,提高到2015年69.1%。

合肥市通过分类放开落户限制,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降低迁移落户门槛、加大保障流动人口权益、创新户口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另外,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市民化这个问题上,合肥市采取了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城镇教育容量等措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合肥市则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均等化、推进社保均等化和实施“安居工程”。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合肥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落户更加开放。自2013年7月户籍制度改革施行后,到2015年6月合肥市已办理落户人员143908人,同比增长5.3%。二是教育更加公平。实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零障碍”入学,全面享受同城待遇,做到“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缴费”。三是消费进一步提升。2013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约为2.53:1,每落户一名农业转移人口,约增加消费支出12000元。四是投资进一步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带动巨大的投资需求,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约8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若只考虑10万人的增量部分,每年将新增80亿元的投资需求。

晋江市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有户籍人口109万,吸引集聚的外来人口也有100多万。这些外来建设者是晋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让他们融入晋江、扎根晋江,既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晋江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晋江市始终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的基本理念,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作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晋江市首先解决了外来人口的户籍落户、户籍福利问题。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放开人口落户限制让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转入无障碍”。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居住证200多万张(有效期内110万张),已办理外来人口落户19313人。为了让外地人口“留得住”,晋江市还全方位解决外来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保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让外来人口愿意留在晋江安居乐业。在“融得入”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从情感融入和文化融合入手,在工作、生活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增强“新晋江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晋江市通过先行先试、持续创新,破除了体制机制的束缚,打开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

专题2: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重庆市推进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解决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融资问题;湖南省株洲市通过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引擎作用。201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在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重庆市坚持规划引导,强化项目策划及资源整合力度。结合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提出“五通、八联、三保障”三大体系、共十六大专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方案,规划项目总投资1.84万亿元。并且依据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整合资源要素,提出项目建设投融资思路。

另外,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突破,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推动政府主导的“投”运作模式逐步向创新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转变,两年来,围绕增强主城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周转能力,加强重庆市各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等重点领域,两次集中签约PPP项目39个,涉及总投资(资产总额)约2600亿元。

在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重庆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采用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多渠道扩大和优化投资等措施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湖南省株洲市围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重点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组,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逐步实现了投融资方式从要素驱动为主向信用驱动为主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

株洲市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改革重组,以做强主体,引导投资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司业务重组和推行债务分类管理。与此同时,还加大了财政资金统筹和归集力度,设立了5.3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和6亿元的偿债基金。在项目策划、拉动投资方面,株洲市围绕优势策划项目、立足整体开发策划项目、注重利益导向策划项目,破解了“项目找资金”的困局,走出了“资金找项目”的新路子。

株洲市通过加强政银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财产权抵押试点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投融资渠道,以此激活投资。在简政放权、吸引投资方面,株洲市按照“应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着力抓好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推进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题3: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广东东莞推进“三旧改造”,在操作主体、改造业态、资金来源、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五个方面探索多元化模式,有效促进城市更新;浙江嘉兴市姚庄镇以农村住房转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核心,有效激活城乡实体经济,拉动城市消费需求。

东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制造业城市,开发强度已达43%,仅次于深圳市,超过香港的两倍。与此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用地瓶颈制约突出,全市60%以上的镇街没有超过500亩的可集中建设地块。因此,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积极推动“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动员社会各方介入其中,先后投资资金400多亿元,完成改造1万余亩,正在实施改造2.8万亩,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改善了城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东莞市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减轻城市更新改造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也通过多元化的操作主体平衡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由于商住项目盈利大、收益快,前期启动的“三旧”项目超过八成为商住项目,东莞市积极引导改造业态多元化,从注重商住开发到注重产业升级;在资金来源问题上,东莞市则大力动员社会资本介入改造项目;不同的改造项目在收益分配上各不相同,东莞市采取利益分配多元化,即政府在土地价款和税费分配上大幅让利;在开发过程中,东莞市采用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将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及轨道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之后,东莞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更新改造,大部分项目的容积率至少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在“三旧”改造中积极探索高层工业大厦产权分割转让,有助于降低改造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造而建设的现代化楼房和商业设施彻底地整治了周边环境,提升了物业价值。另外,拆迁安置与改造补偿也增加了村民与村集体的收入。

2008年以来,嘉兴市姚庄镇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契机,积极开展以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农房改造集聚工作,改善农户居住条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深受农户拥护参与。目前,姚庄镇先后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5个,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整治823.4亩,土地开发2081.9亩,姚庄主中心和丁栅、俞汇社区副中心等“1+2”新社区已集聚农户2200多户,全镇集聚率已达40%。

姚庄镇以农房改造集聚促进城乡统筹为工作主线,坚持自愿至上,合理把握“政府可承受度、农民可接受度、工作可推进”的原则,找到政策的“平衡点”,又推出了让各方都可接受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深受农民欢迎。在其他方面,姚庄镇坚持同步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按照“田成方、路成格、林成网、进出水沟渠配套”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土地复垦,获得了周转指标、节约了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平原高耕保地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一体发展的原则,来建设城乡示范片区,姚庄镇把农房改造集聚工作作为浙江省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运用超250亿元的市场资本,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姚庄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为进城居民创建优质的城市环境。

从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实践来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益,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外界总结为“姚庄模式”。经验和成效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节约集约、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壮大、公共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实体经济有效激活等方面。

专题4: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

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方面,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科学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等举措,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完善配套,打造“以城促产”特色小镇。

龙港镇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浙江省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镇初期,通过户籍改革、土地有偿出让、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改革,建成了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经过31年的不断发展和三次行政区划调整,由5个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现辖区面积172.0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1万、常住人口44.3万、外来人口10多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11.1%。

龙港镇力争为全国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紧紧围绕中央11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要求,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全力突破。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将龙港定位为县级单位,赋予县级职能,并相应赋予县级行政主体资格,实现县镇之间权责关系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变。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上,推行“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横向管理,按照“党政机构合一”、职能相近部门合并和打破条条对口的原则,建立若干个“大部门”,实行属地管理。以此,形成了多网合一、并网运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一张网”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将公共安全网格、综治网格等进行并网运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社会治理。

下一步,龙港镇在全力做好试点实施方案和子方案的制定、完善和报批工作的同时,还将分步抓好改革措施的推进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在2017年6月前建立试点工作评估体系,梳理和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

2006年以来,睢宁县沙集镇抢抓时代机遇,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引领大众创业,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了全国有名的“沙集模式”。在强化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沙集镇统筹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产”的方面,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建成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电商产业规模达到28亿元,成为中国淘宝镇。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000元。在“城”的方面,完善城镇功能,创新成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镇区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

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夯实产业支撑,壮大全镇经济实力。用“产”为“城”打基础,实现“以产带城”,为此,沙集镇在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优化发展环境、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并且,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提升城镇功能,用“城”为“产”做支撑,实现“以城促产”,沙集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近年来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30项,以此来优化生产条件和完善百姓生活环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中国淘宝镇,纵观来看,沙集镇把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种经验在全国来说可谓是首屈一指。在发展的过程中,沙集镇牢牢把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产业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把大众创业和公共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专题5: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方面,湖北武汉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拉动大量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广州市番禺区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武汉市采取“顶层设计、应用落地、需求导向、示范推进”的方法,认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了一批涉及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居家养老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武汉的智慧城市建设采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的方式,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113”总体架构。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大核心体系。经过近几年来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武汉具备了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武汉市抓住“能为老百姓办事”和“为老百姓办成事”这两个关键环节,把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帮助市民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亮点、特点之外,武汉市还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要认真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要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武汉市立足产业,拓展应用,实现以应用促产业,带动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并且,还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方式,健全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间的信息协调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契机,武汉市抢抓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番禺区作为广州的都会区,位于广州南部,区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等名片。拥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居民诉求趋于多元化,人们行为趋于短期化,社会矛盾渐渐凸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以智慧管理和服务番禺成为应尽之义。2013年以来,番禺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编制了《番禺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2015―2017年)》,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通过信息基础建设,构建一个记录和分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行为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