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高中劳动实践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劳动实践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劳动实践方案

第1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一考多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毕业考、中考合二为一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强化招生管理。

那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又有什么区别呢?

《实施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在过去,我省包括成都在内的大多数地区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全科开考

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

《实施意见》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全科开考”,包括现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结合实际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考试各科目分值的设定,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避免个别科目分值过低、科目之间分值差距过大。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主要由市(州)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设计,一般仍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没有纳入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统一命题

语数外由省教科所命题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有条件的市(州)外语考试可增加听力测试、口试。

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可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我省相关要求执行。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纸笔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科目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鼓励多项目抽考选考,由市(州)统一组织实施。

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组成,由市(州)确定具体要求。地方课程的考试方式由各市(州)确定。文化学科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考试。

改革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命题由省教科所组织,其他科目考试命题由各市(州)组织实施,各地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联合命题。

考试时间

语数外6月中旬进行 其他7门学完即考

考试时间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一般于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7科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安排考试。改进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采取等级呈现方式的,可以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音乐、美术用等级或采用“合格”“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应用,由各地制定学业水平衡量和招生录取相关实施意见予以确定。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

素质评价

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此次改革,还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上,《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和学校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录取改革

逐步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此次改革试点包括两项具体任务:高中录取计分科目的选择构成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录取中的使用,其中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确定绵阳市、宜宾市、眉山市作为改革试点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改革。试点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高中招生录取可按现行的方式进行。全省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取消加分

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加分项目

第2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将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今年9月份入学的新初一学生将是中考改革后的第一批学生。

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重大改革吧~

重点导读

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也就是2021年中考;

中考分值提高至660分;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考招生式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

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2021与2018北京中考改革对比

中考总分值提高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另外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

解读:

今年入学的初一新生在参加中考时,评分会选取8门计入总分,总分由580分增至660分,取消了2018年的核算方式,由5选3变成4选2。

物理和政治成为必考科目,地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二选一。

9科(语数外物化史政化生)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体育、艺术、信息区组织实施;生物、地理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末。

必须计入总分科目:

语文(100)、数学(100)、外语(40+60)、体育与健康(40)、物理(10+70)、道德与法治(10+70)

择优计入总分科目:

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择优计入总分。

总分:100X3+80X4+40=660分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政策,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以上。

解读:

继续完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政策,要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

这对于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学校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福音,因为这样学生只需要和本校的学生竞争这些名额即可,不必和那些优质校学生在全区进行比拼。

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可以多关注有校额到校的学校,合理规划升学路,可以避开牛娃竞争。

但是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达到B以上,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同时也要遵守纪律,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才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由各区按市级有关要求组织补考,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

政策改革分析:

将会考、中考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涉及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共计12个科目,前9个科目全市统一命题,各区自己判卷。

会考以ABCD等级出现,只要每个学科不考D就过关,地理、生物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3门各区自行安排,其他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初三第二学期末。

总之也就是说,两考合一考之后,所有学科都需要考试,中考选择其中几个学科计入中考成绩,会考必须要全过关才可以发毕业证。

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

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第3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91-01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养,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①显然,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不断充实自己,促成自己专业发展。

一、勤于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与时政性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就对政治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勤于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第一,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政治教师知识大厦的基石,在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或者升学进修的方式,牢固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清专业知识的逻辑体系,将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第二,高中政治教师要储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储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众所周知,高中政治课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中政治教师掌握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能在上课时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又能改变政治课在学生心中的“说教”形象,转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使学生爱上政治课。

第三,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也是高中政治教师知识大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有德育性和智育性的公民素质教育课程,需要政治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书”,还要掌握“育人”的技巧。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政治教师“育人”的知识基础,是政治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书籍,为自己的“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善于实践,做一名实干型教师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技能就是思想政治教师从事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技能具体体现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多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组成的。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勤于实践,处理好每个教学环节也是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课前要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进行正式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③备课是每名教师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高中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政治教师在上课前广泛搜集时政资料,做好充分备课,才会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备课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分析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材料、设计教案。在处理备课这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上课是关键。上课能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具体展现。高中政治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应该善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控课堂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其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工具;还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发现问题,为专业成长找到改进的方向。

再次,课后工作不容忽视。由于高中政治的“副科”地位,多数高中政治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以消极的心态来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课后的工作容易被忽视。但这些课堂教学以外的工作环节是教师实践与成长的第二课堂,也应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勤于反思,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难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⑤这句话同样蕴含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进行反思的观点。美国学者波斯纳将教师成长的经历总结为:“经验+反思=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名智慧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名教师隐形的日常工作之一。政治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实际的教学进程相符合;反思教学进程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处理得当;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反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充分调动;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此外,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也是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教师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教学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等。只有将教学反思常态化,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四、精于研究,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育工作研究者,成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着其他专家学者推广研究成果或者出台改革的方案,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目前,多数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还不强,对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仅将自己定位于“教书匠”的身份。高中政治教师若能以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就会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相关教育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并将它系统化为相应的知识,不仅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还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经验借鉴。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政治教师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推动了教学工作的进展,也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实现专业发展。

五、乐于合作,做一名合作型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以及劳动集体的协作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是孤立的,而需要在集体中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集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综合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强调知识的整合性,这就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政治教师之间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合作。政治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凝聚集体的力量,汇集教育智慧,实现思维互补,为专业发展搭建一个互助的平台。

另一方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新课程强调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自己踏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教学双赢。

注释:

①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②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4.

③姚运标.优秀教师的专业基本功[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9.

第4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黄河科技学院,450063)

摘要: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金工技能训练,而让学生经历金工技能学习的所有过程,即经历金工项目设计与方案的构思,选择金属材料、金工设备和工具,制作金工作品,交流和评价金工作品的过程。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技术教育 金工技能 学习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金工项目设计和方案构思及制作金工作品,非常有必要研究学生使用金工设备和工具,完成从金工作品设计到金工作品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所需要的金工技能。

一、金工技能学习的目标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中金工技能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知识、技能、情感的有机综合,在金工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提高。《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学生了解1~2 类常用的金工设备和工具,学会一种材料的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已有条件和设备选择加工工艺,并能安全正确的操作。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配备了车床、钻床等常用的金工设备,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这些金工设备制作简单的金工作品。普通高中学生金工技能学习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了解金工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中常用的金工工具和金工设备,能够说出几种常用金工设备的名称、用途;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金属加工工艺的种类,能够根据金工作品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模型或原型。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金工设备和工具的种类较少。《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只要求学生了解钻床、车床、激光切割机等常用的金工设备,会操作这些金工加工设备,使用一些常用的金工工具,并能够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制作简单的金工作品。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中学生金工技能学习的理论知识少而浅。普通高中学校没有专门开设金工方面的课程,学生几乎不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工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金工设备和常用的工具。例如,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钻削及其加工工艺,学生主要通过技术教师讲授金工技能获得金工技能方面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询金工技能方面的知识。

(二)掌握金工的基本操作

学生金工技能学习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模仿水平是指学生在技术教师的指导下操作常用金工设备和工具;独立操作水平,是学生能根据金工作品设计方案的需要, 选择金工设备,并能够独立地操作车床、钻床、台钳等金工设备和工具,完成金工作品的制作。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中学生操作金工设备的水平低。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能够简单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由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在学习金工技能的过程中练习的次数较少,独立操作金工设备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对学生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较低。普通高中生在金工技能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够制作出精度较高的金工作品,学生加工出来的金工作品只要能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可。

(三)形成金工技能的基本体验

让学生参与利用金工设备和工具完成作品的全过程,获得操作金工工具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表达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的感受,并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使用金工设备和工具的经验;让学生利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感受利用金工设备和工具完成作品的成就感;能够形成从事金工技能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负责任地参与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的良好品质;形成和保持对金工技能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金工技能世界的神奇与奥秘,关注金工技能的新发展,具有对待金工技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金工技能的意识。

二、金工技能学习的环境条件

金工需要在专门的通用技术实践室或者在金工实训基地进行学习。由于金工设备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学习金工技能的过程中,技术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一)学校提供设备和工具

金工技能学习立足实践,强调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做与学的相互融合,使学生通过金工作品设计、制作等活动获得金工技能的实践体验。因此,为了满足学生金工作品设计、制作、评价的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学校就需要建立通用技术实践室,配备金工技能学习需要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普通高中学生金工技能学习所用的设备和工具的特点是: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紧密结合各版本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开发设计;依据高中生金工技能学习规律,立足于课程实践而设计;金工设备和工具都配有专门的安全措施,安全系数较高;精度较低,体积较小,技术参数和规格要求较低,加工范围较小;价格较低;耗材便宜;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特点。

学校建立的通用技术实践室、配备课程发展需要的常用工具以及大型设备是学生实现设计、制作、试验的前提条件。只有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多的金工设备, 才能够为学生实现设计、制作和试验提供保障。如果学校不能够为学生学习金工技能提供应有的金工设备,或者学校提供的金工设备很少,那学生学习金工技能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教师需具备一定的金工技能

教师教授金工是一种挑战,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一种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有金工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具有维护金工设备的经验,并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讲授金工技能时,不能只讲理论知识,更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操作车床、钻床等金工设备。教师在教学操作车床、钻床等金工设备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时, 最好配上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知道错误操作这些设备的后果。然后,教师示范在操作金工设备时要注意其自身的频率、动作、姿势、程序等。可以说,技术教师在教学金工技能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技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操作金工设备的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金工设备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诊断金工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维修。

三、高中生金工技能学习的心理特点

学习心理的研究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的揭示、描述,以及对学习现象的单纯了解,还在于对学习现象的认识达到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认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揭示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才能够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金工技能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金工技能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现象。金工技能学习心理是非常复杂的,这里仅从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来谈金工技能学习心理。

(一)高中生金工技能学习的认识过程

金工技能学习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思维和想象。在金工技能学习中,学生对金工技能学习对象的感知是学生获得金工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前提, 而观察是学生获得感知金工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高中生在进行观察时会使观察活动按照既定的目的进行;而且在观察中,高中生既能够注意分辨事物的细节, 又能够从观察事物中抽取本质的特征。作为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为获得金工技能知识和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中模仿是学生金工技能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阶段,学生的有意想象发展迅速,能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想象, 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进行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另外,由于辩证思维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的想象由具体、虚幻变得现实,而且创造性想象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技术教师在教学金工技能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敏感性。学生对学习金工技能的兴趣越高, 就越会有很强的动机去学习金工技能,去了解金工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金工技能时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学习金工技能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金工技能时很有可能是出于好奇心,因此,要让学生保持对技术的好奇心和敏感性,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件简单的作品,让他们感觉金工技能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时候学生在学习金工技能时会出现畏难情绪,这时要鼓励学生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在金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进而砥砺学生的耐挫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等品质。

(二) 高中生金工技能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

动机是激发人行动的内部力量,它具有发动、维持和延续个体活动的作用。由于经验知识、自我意识的自觉水平的大大提高,高中生的动机由外在动机为主逐渐转向内在动机。另外,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本成熟,世界观已初步形成,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所有动机的现实性和长远性已大大增强,从短近、狭隘的动机向比较远大、现实的动机发展。这种动机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在金工技能学习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金工技能的效率。

因此,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金工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金工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融合观察、操作、设计、制作、交流、评价于一体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技术敏感性、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过程。可以说,学生学习金工技能的认知水平,是学生掌握金工技能的基础条件。如果学生对金工技能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致力于金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和金工技能方面的学习,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金工技能,否则,学生不可能学好金工技能。

四、金工技能学习的过程

(一)了解金工技能知识

学生学习金工技能时,要学习金工技能的理论知识。例如,学生要学习工艺的含义和常用金属加工工艺的种类; 了解钻床、钢锯、台钳、锉刀、板牙、丝锥等常用金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金属加工工艺及金工作品装配工艺。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金工技能学习的要求是: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1~2 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 种加工方法,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或原型。工艺是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学习金工技能常用的加工方法有切削、弯折、压制、浇铸等。

普通高中生要知道常用金工设备和工具的名称与用途,会使用常用的金工设备和工具,能够根据金工作品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金工设备和工具。在选择金工设备和工具时要注意:在一种设备能够完成制作金工作品的时候, 避免使用几种金工设备;在使用金工设备和工具以后,要注意保护金工设备和工具的整洁, 并把金工工具放回原处。一般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践室配备的金工设备包括:微型车床、钻铣床、激光切割机、砂轮机等,常用的金工工具有螺丝刀、台钳、锉刀、锯、钻、手锯、麻花钻、划针、样冲、手锤、丝锥、板牙等,金工常用的量具有钢尺和游标卡尺。

(二)观察金工技能操作的示范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学生应掌握车床、钻床、台钳、钢锯等金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要领,技术教师要示范操作车床、钻床、台钳、钢锯等金工设备和工具的要领。技术教师在讲解、示范操作车床、钻床、台钳、钢锯等金工设备和工具的要领时有两种方式:一是技术教师预先根据金工技能学习的需要,把制作金工作品需要用到的金工设备和工具列出来,然后讲解操作车床、钻床、台钳、钢锯等金工设备和工具的要领;二是学生在金工技能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某种金工设备和工具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讲解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的要领。例如,制作小铁锤要用到的工具和设备有样冲、划规、划针、钢锯、锉刀、钻床等;用到的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包括划线、锯割、切削等。学生观察技术教师示范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示范的动作、姿势和频率。例如,学生观察锯割时,要注意观察教师起锯的方法、姿势、动作、频率;观察钻孔时,学生要注意教师利用钻床的步骤,观察教师是如何装夹工件的,如何选择合适的钻头和装夹钻头的; 观察锉削时,观察教师锉削的方法。

(三)模仿金工技能的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金工技能知识和操作示范,自己模仿金工教师操作金工设备和工作。在模仿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指导学生安全操作。学生要模仿锯割、钻孔、锉削、冲眼等过程。例如,学生在练习钻孔时可以在废工件上打孔,教师示范钻孔,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在金属板上钻出直径为5"mm、4%mm 的孔。

(四)独立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

学生在模仿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之后,基本上掌握了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的要领,可以尝试独立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例如,让学生用手锯锯断一根直径为12%mm 的金属管(或塑料管),并讨论锯割管状材料的正确方法。学生操作金工设备的过程应注意:需要穿专门的工作服, 女生把头发扎起,要戴安全帽; 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好,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工件,要戴专用的手套,以免烫伤;加工设备(如钻床和车床)危险性比较大,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加工方法操作, 否则就很有可能弄坏设备的加工刀具,损伤车床或钻床,最重要的是可能危害学生的安全; 金属材料和工具本身有很多棱角,很容易把手刮伤,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拿金属材料;在加工金属工件过程中,不要把眼睛正对着加工中的工件,以免被加工工件的铁屑弄伤眼睛,加工时要戴护目镜;在使用量具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锉刀时,要注意使用的姿势、频率、轨迹;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技术教师巡视指导,以免发生事故;在学生操作工具时,其他学生不能够打闹、嬉戏等。

(五)利用金工设备和工具制作作品

金工作品装配工艺要求在装配过程中,使相互连接的零部件不用或少用修配和机械加工就能按要求顺利地、成本较低地、费时最少地、劳动强度最低地实现装配,并易于达到设计的装配精度。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金工作品的连接方式,了解机械零件的装配工艺的内容和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与使用范围。

例如,在制作小铁锤时,学生要根据设计方案, 编制出加工金工作品的工序, 如:(1)确定所需材料的最小尺寸,再根据材料标准选择合适的材料;(2)根据长度尺寸,留出加工余量, 下料;(3) 在端面划线;(4)用锯或锉加工出长方体;(5) 在长方体上选择合适的面画线;(6) 用锯加工出产品毛坯;(7)用锉加工到所要求的尺寸,用量具测量;(8)用细砂纸打磨产品。根据以上工序进行加工,就可以做出合乎要求的产品。

(六)评价金工作品

对金工作品的评价要体现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可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了解学生操作金工设备的情况。金工作品评价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和家长。

要发挥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金工作品中的作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技术人员的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是各类评价主体的组织者,应根据不同评价内容有关人员参与评价,切实发挥各类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例如,在评价小铁锤时,要评价小铁锤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锯削直线是否合格, 锉削平面是否平整, 钻孔是否竖直,四角是否平直;连接是否稳固,表面处理(表面抛光)是否恰当等;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节约边角料;工作时是否保持整洁,是否把使用的金工设备擦干净,是否把金工工具放回原处。在评价时,可以自己按照上面的几个方面对设计制作的金工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小组评价,然后再找教师评价。学生制作完金工作品后,能总结金工作品制作过程中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的感受及出现的问题, 及时与其他学生交流制作金工作品的经验、操作金工设备和工具的心得。

学生在学习整个金工技能的过程中,经历了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联系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在认知阶段,学生要学习金工方面的简单理论知识, 理解操作金工技能的步骤,观察技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金工设备;理解金工技能操作的程序步骤,把金工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操作金工设备的程序性知识,建立金工技能学习的任务。在联系阶段, 学生根据技术教师操作示范金工设备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结合自己对金工知识的理解、掌握,严格按照技术教师讲解的操作金工技能的步骤、程序操作金工设备, 从而把学习到的金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动化阶段,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操作金工设备, 能够利用金工设备独立地根据需要完成金工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 中药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83-02

中药产业是我国独特的民族产业和战略产业,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中药专业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教育、科研、生产、管理等医药领域从事专门技术性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按照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应于现代中药行业的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准确专业定位,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本校十几年来的药学专业建设经验,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1 人才培养方案应与高职中药专业特色相适应

提高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药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药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需要结合中药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了解中药生产、中药鉴定、中药管理、中药购销等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才能合理确定所要培养中药专业人才应掌握的职业技能。教学项目应该具有中药专业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先进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素质特点和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合理安排,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开设;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突出中药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训练内容做到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层层推进,逐步提高专业能力素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践应用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只有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出一个真正符合高职的中药专业办学方针,又能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岗位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2 以中药专业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为教学主线

实践应用教学是保证和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实践应用教学由药学专业教师或者医药行业中药专业人员指导,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或实训内容。教学方法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作为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构建以中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认证教育有机结合。按照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突出中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衔接和融合,使学生具备熟练的中药专业实践技能,成为中药生产、经营、医院的药学服务第一线从事中药生产、销售、用药咨询等知识型中药专业技能人才。

3 搭建实践与产业相融合的实训基地体系

高职院校应加大中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优化专业实验教学资源,适时添置、更新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除了建立常规的中药专业实训室,如中药标本馆、中药药剂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中药购销实训室、中药成分分析实训室之外,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与周边规模大、实力较强的中药生产或经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合构建校外中药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践-与产业相融合,邀请中药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授课,熟悉中药生产、经营岗位的具体操作过程,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为学科顾问,对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高校与医院及医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缩短专业理论与实践岗位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校外中药专业实训基地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工作体系为学生专业实训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达到毕业后可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

4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注重学生就业指导

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双证教育”职业教育特色,促进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中除按照中药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大纲要求将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外,还应开发对学生进行中药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和开设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中药行业就业形势千变万化,应始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班、特设班,在原有药学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适合中药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

5 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构建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的核心来源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构成,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理论教师外,还必须具有要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职专业教师除了要熟悉本专业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之外,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本专业的实践能力。通过完善和制定可操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打造一支具有现代高职高专职教理念,教学能力强、动手能力过硬,熟悉中医药行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凭借过硬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国家正式执业资格考试,获取了某一些行业的执业资格,但是还是存在缺少实践经验,没有在行业的执业过程,这并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对于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特别是实训部分聘请中药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来讲解,一方面他们可以把实际工作中最新的技术和自身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通过他们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二是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中医药企业生产实践,同时学校也应制定一些激励制度,如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可以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或者在晋级或评优、评模时给予加分、优先考虑等政策鼓励;三时是充分利用药学专业制剂实训中心,与周边著名的制药企业共建“中药新品种开发实践基地”,专业教师与制药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四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或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专业教师也可以借听课、课下交流捉高自身实践能力,可以结合指导学生定岗实习的机会,将校内工作合理安排,轮流派专业教师到中药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去锻炼;五是在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时,加强与中医药行业专家的沟通,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来制定考核内容、考核方案,共同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学生。通过这些措施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出一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本领的、合格的满足中药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进入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药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医药学教育认证,开展以本科医药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药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认证结果作为审核医药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各医学院校在实行本科医药学教育标准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科学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为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中药专业教育教学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中药专业实践应用教学为主线,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任汉阳,李根林,黄信真,等.21世纪高级中药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J].药学教育,2006,16(4):1-3.

第6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我市实际,对全面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育人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即从初2017级开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到2021年,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改革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两考合一”、学完即考。继续完善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初2017级开始实行学完即考。生物、地理在八年级下期进行考试,其余学科在九年级下期进行。

2.全科纳入、分类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加强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学科、考核学科和考查学科三类。

考试学科: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外语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含听力测试,逐步过渡到纸笔闭卷考试加听说能力测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加实验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体能和技能测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生物和地理分别实行合堂分卷考试。考试学科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命题由省教科院组织)、统一组考、统一阅卷,各县(市、区)教育局具体负责辖区内考试的组织实施,旌阳区、经开区、市直属学校由旌阳区教育局统筹组织实施。

考核学科:音乐、美术(初2017级起)采取基础知识加基本技能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操作考试(初2017级起)。考核学科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考核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具体制定考核方案,并统一组织考核工作。旌阳区、经开区、市直属学校由旌阳区教育局统筹组织实施。

考查学科: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初中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安排情况按期据实记录并考查。各县(市、区)教育局需制定考查科目评价办法,各初中学校依据评价办法制定各学科评价方案,从初2017级起实施考查。

考试学科、考核学科、考查学科均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3.分值及成绩呈现和使用。

考试学科:总分为870分。语文、数学、外语分别为150分(初2017级起),其中外语听力测试20分,条件成熟时开展听说能力测试(最迟不超过初2020级);物理95分(笔试85分、实验操作10分)、化学70分(笔试60分、实验操作10分)、生物35分(笔试30分、实验操作5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30分;体育与健康70分。

考试成绩按照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等级分为7等,即A1、A2、B1、B2、C1、C2、D。分数用于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等级用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认定。

考核学科: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科考核成绩为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即:A(优)、B(良)、C(中)、D(不合格),考核成绩与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挂钩。

考查学科: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考查成绩为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即:A(优)、B(良)、C(中)、D(不合格),考核成绩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认定挂钩,不合格的不予毕业。

4.命题要求。落实重基础、重能力、重素养的命题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不出繁、偏、怪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切合初中教学实际,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试题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学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低、中、高档难度题比例设置为6:3:1。

5.规范组织考试。市教育局统一牵头制定《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统一报名并统筹组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办公室共同实施。考点原则上设置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进一步完善对考点设置、考试试卷领取及保管、考试实施和试卷评阅的相关要求,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从初2018级开始,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通过记载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及成长发展状况;各学科学业成绩和学习小档案;参加专题教育、学校和班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个性特长”及获奖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校本课程考查结果等内容及典型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成长过程。

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形成档案、公示审核、监督等评价程序,确保评价内容客观公正、真实有效,评价过程公平、公正,评价结果公开透明。逐步形成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综合素质分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并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合理下达招生计划,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下达招生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简章、资助政策、惠民政策等信息面向全社会和各初中生源学校公开。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2.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在部分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引导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培养为重点开展研究,逐步构建初、高中学段融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自主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进一步制定完善自主招生工作办法,明确工作流程、招生计划、录取办法、遴选标准、工作纪律,实行计划公开、考核办法公开、考核结果公开,严格招生考试保密纪律。自主招生工作在每年4月进行,5月初完成。

3.完善特长生选拔方式。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畅通特长生成才渠道,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为目标,制定完善包含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创新类等类别的特长生招生办法。对特长生招生计划进行单列,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艺体高中可不受比例限制。

4.清理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保留身份类、烈士及军人类、见义勇为类加分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2017—2018学年度

1.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研究制定《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清理加分项目。

2.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

3.制定出台《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进一步规范体考组考和测试标准,选择样本学校开展测试标准研究。

(二)2018—2019学年度

1.实行地理、生物学完即考。初2017级在初二下期期末开展地理、生物学科(含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阅卷方式,采用高速扫描仪扫描条形码答题卡的阅卷方式。

2.建立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在市直属和部分县(市、区)学校开展试点。

3.制定2019年《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测试标准》,调整体育考试必考、选考项目,增加体育考试分值10分。

4.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市直属和部分县(市、区)学校开展试点。完善修订《德阳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5.完善并修订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办法。

6.全面审定各学校考查科目评价办法。

7.修订完善《德阳市特长生招生实施办法》。

(三)2019—2020学年度

1.进一步完善《德阳市艺术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办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各初中学校均开展考查科目评价,完成“全科开考”的改革目标任务,考核学科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挂钩。

2.制定《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完善2020年《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测试标准》,调整体育考试必考项目,增加体育考试分值10分。

3.全面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在初2018级毕业时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挂钩。

4.各项招生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计划设置恰当,学生合理分流。初步形成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参考、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化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录取体系。

5.建设听说语音室,全面开展英语学科听说训练。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

县(市、区)教育局要在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及时成立中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落实中考改革各项要求。

市、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特长,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数据支撑。

(二)加强保障能力

各县(市、区)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确保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市教育局统一建立涵盖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并提供各县(市、区)使用。

(三)落实教师配备保障

根据艺术、体育学科改革任务要求,按照《美育改革备忘录》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配齐、配足音乐、美术学科教师;按要求到2020年配齐、配足体育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艺体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逐步完善规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考场设置和建设。统一体育考试场地设置和考试器材标准,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7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外实验;内容丰富;发展个性;提高兴趣

翻开课改新教材《物理》(山东科技版)会给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它为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其中《迷你实验室》栏目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个栏目中设置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都具有科学性强、趣味性浓,以及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物理成绩,搞好物理教学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开展好物理课外实验教学呢?

一、认识物理课外实验的作用

1.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和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加强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例1:高中教材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后,设置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拳起一只手的手指,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测出木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弄清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课外实验,可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细心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例2:在摩擦力教学后,让学生观察自行车运动过程中哪些地方应用摩擦力?哪些地方应减少摩擦?哪些地方应增大摩擦?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做“筷子提米”实验,分析其中存在哪种摩擦力?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弄清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的特点,学生能够自行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摩擦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开发智力。

例3:在机械振动和波教学中,在介绍空气柱的振动之后,组织几个学生用麦管作为乐器吹奏乐曲。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自己的喉咙,然后讲话,体验声波的产生。

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素材,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实验,让实验更贴近生活。

4.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课外实验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这样学生能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拓展思维。

例4:(关灯)喷烟显示激光束的径迹表示它的准直性,随后将激光束通过贮有水的玻璃容器,容器的侧边开一小孔,让水释放。激光束瞄准小孔,激光沿着水的抛物线径迹传输。这就是利用全反射作为光导通讯的原理。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组织管理、经营管理能力

通过课外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外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经济又科学,变废物为器材,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例5:随手取材进行有趣实验:用塑料冷饮杯,在杯子下部钻一个小孔既可以模拟打点计时器,又可以演示失重现象。

二、知道高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1.家庭物理实验

为了配合教学,教师把实验的内容、要求、方法等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创造实验条件,包括选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当做实验器材,自制一些简单的仪器或零件等。

2.开放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物理教学中的相关实验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安装仪器,独立完成实验。

3.课外活动小组

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分工选购器材,自制器材,创造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并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课外活动小组的劳动成果。

三、清楚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类型

1.观察性实验

日常生活和技术是学习物理的广阔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例如:游乐园中的“翻滚过山车”,雨后的彩虹,草叶上的露珠等,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都将有新奇的发现。对这类活动,重点应放在扩大观察范围和培养兴趣上,布置观察课题,鼓励学生写观察周记,定期举办观察发现汇报会,复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2.课外小实验

通过小实验观察研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实验技能。例如:利用哪几种不同的方法测重力加速度?让学生课外组织讨论,自行设计几种方法及方案。对这类课外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再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必要的实验结论。

3.课外小制作

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仪器,如弹簧秤、杆秤、小电动机、手电筒、简易万用表等。这类课外实验,要求学生在自制过程中注意仪器的刻度、零点确定等,并在制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课外小科研

在教师给出研究课题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设置实验装置。例如: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满沙子,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个斜面上滚下,哪个瓶子滚得更快一些?这类实验,要求学生重点放在巧妙的设计思想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艰辛。

5.课外科技活动

为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技活动小组。例如:微机小组、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对这类课外活动,要求系统性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查阅相关知识,还可利用互联网寻求解决方案。

要开展好物理课外实验教学,首先,选题应该科学性强、趣味性浓,同时具备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其次,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再次,指导应放在难点关键处,大胆放手,切忌包办代替;最后,及时总结,通过展览会、表演会、报告会、竞赛评比等活动,不断深化和丰富课外实验成果。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8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国外模式;国内模式;比较;思考和举措

一、国外校企合作典型模式

国外校企合作典型模式主要有一下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实施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整个培训过程分别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的实践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职业培训是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但以企业培训为主。二是企业参与度高。每个学校都设有学校和企业人员参加的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调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政府成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校企合作进行监控,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府一定的财政补偿。德国政府规定:凡是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可免交部分国税。

2、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合作教育”的模式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交替模式。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时间交替进行,在工作期间,学生与企业达成协议,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半天交替制”,即学生一般在学校接受半天的理论学习,下午或晚上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性的兼职工作,而且可以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根据专业需要与企业联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学校指派教师到企业指导和监督学生劳动,沟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同时,企业提供劳动岗位,给予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实训,协助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与评价。第二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训的时间是1:1,对半开。这种“半天交替制”除了适用于全日制学生外,对那些超过传统入学年龄或有着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有着特别的意义,其普适性与方便性大大增强。

3、英国的“工学交替” 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职业教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是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在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半工半读,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参加“工学交替”制得学生可以在4年的学习中,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到企业工作,第4年回到学校学习、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工学交替”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

二战后日本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就是实施了科技与教育协同服务于产业,即“产学合作”。进入21世纪,日本的“产学合作”取得了新进展。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的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定时制高中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结合。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培训机构学习其余专业课程和实训。二是定时制高中、函授制高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三结合。即在函授制高中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在定时制高中学习一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培训机构学习其余专业课程和实训。三是全日制高中委托企业对学生进行集体集中培训,企业提供师资与设备。四是企业委托函授制高中派教师到企业授课。五是巡回指导。企业在职人员每周用一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到学校学习,同时教师到生产现场巡回指导,确定学生实习学分。

5、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教育形式。它是由澳大利亚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标准的职业教育方式,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其特点一是生源广,学制灵活。它不受学员年龄的限制,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模式。二是学分制,学习方式不限。学员可以采用互联网学习、协议学习,并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场所进行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三是注重实践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训的时间各占整个学习的一半。四是行业与学院密切合作,全程参与学院教学。五是拥有职业技能水平高,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种教育充分体现了学制灵活、“能力为本”、终身教育的原则。

二、国内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1、顶岗实习。学校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实行“2+1”分段学习方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将根据所学专业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后回校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独立处事能力,又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进入企业直接上岗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订单式培训。企业通过与学校或者学生个人签字合同,约定相关的就业企业和服务年限,进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学生到签约的企业进行见习和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到该企业任职。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第9篇:高中劳动实践方案范文

关键词 阳光工程;农业机械;培训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29-01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农业部、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了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自愿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农民,由国家财政予以适当补贴,在输出地开展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新的就业形势和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自2009年开始,“阳光工程”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等开展培训工作,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为了切实搞好阳光工程农业机械化培训,固原市农机中心制定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中心紧紧围绕农机驾驶、农机维修、农产品加工广泛地开展培训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圆满地完成了农机手的培训任务。

1 实施情况

(1)2012年,自治区阳光办共下达农机培训任务300人,相对于全市广大农机手来说,人数较少,经认真研究决定把培训任务放到原州区完成。为了方便农民培训,培训地点确定在各村委会,培训地点离家近,大大降低了学员的路费和餐费。

(2)主要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推广研究员、高级讲师、高级农机工程师进行授课,并按培训实施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授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易懂,力求做到教得清、讲得透、学得会,保证培训质量。

(3)培训对象为年龄在18~55周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农业户籍的劳动者及不具有本区户籍但在本区承租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由于行业特殊,女性一般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此外,针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优先培训。

2 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时间紧,任务重,今年下达培训任务较迟,加上正是农民农忙时间,农民要一边参加培训一边操心地里的农活,学员全日制参加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受经费限制,学员的实践、观摩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比如农机修理工培训知识量大,技术含量高,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操作教学,经费限制加大;三是现阶段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属于中老年人和少量青壮年,年龄大的思想保守,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年轻人基本都以打工为主,不愿意接受培训;四是农民再教育机制不完善,在与乡镇村组协调联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受农民欢迎的培训科目较少,如农机驾驶员、电工、架子工等[2]。

3 主要做法

阳光工程培训应结合各地实际,针对不同专业工种,制定相应的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大众受益于阳光工程。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与往年相比,2012年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规范运行,中心及时召开了培训工作会议。一是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细化了整个培训进程,确保每个阶段工作的完成。二是根据培训专业特点,初步拟定了组织办班的地点、授课教师及班级负责人员。三是认真组织授课教师编写课件及教材,并及时印制各科培训教材。四是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各科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3]。

3.2 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基本学员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拟定的培训计划,及时联系办班地点,取得村委会相关领导的支持,进村入户,对党的惠民政策与“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招收对象、培训科目等进行宣传,使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心中有数,并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说明“阳光工程”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获取学员的照片、身份证信息等。

3.3 强化培训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提高“阳光工程”的培训效果,一是加大宣传的力度,确保“三堂课”制度的实施,坚持开班第一堂课由阳光办领导授课,宣传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法规政策、“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目的及相关规定,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积极地配合阳光办领导督导。二是按教学计划,确保总学时达到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图文并茂,让每个学员都能听得清、看得懂,同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学到技术。三是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及时上报了各类培训信息和简报,建立、健全了培训台账,确保培训进展情况及学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做到准备工作充分,组织办班有序,并且每期培训过程中,认真地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以后的改进措施及办法[4]。

3.4 及时回访,努力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在培训中,经过全体工作人员和培训教师的努力,参加培训的学员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观念得到了转变。在回访中,学员们普遍认为“阳光工程”培训为他们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实惠,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听取学员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也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李玉兰.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 保障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J].吉林农业,2010(1):55.

[2] 刘青.关于加快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