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第1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鸭溪;旅游开发;生态平衡

图文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1、1区位概况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市南郑县西南部,大巴山西段米仓山腹地。公园西达南郑县边界,与宁强县相邻,东至黄洋河东沟,北起白杨坪,南至冷坝南部梁脊,东西长约18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现有居民7600多人。

1、2旅游资源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由西流河大峡谷、巴山松原始森林、石马山石林、中华龙山、冷坝草甸、红山云海、安汉垦区、黄洋河等景点组成。特殊的地质地貌使群峰、深壑、溪流、碧潭、山涧、峡谷和盆地相互交融,时而开阔,时而狭窄,十分秀美。景区的土壤环境、大气、地面水质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达到5万个以上,是陕西省最大最好的天然氧吧。该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为一体。公园共规划为四大景区,现已探明的景点多达160余处。

1、3景观分区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共划分为黎坪、石马山、黄杨河、冷坝四大景区。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巴山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和蜿蜒的西流河为主要景观;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鸭溪景观规划设计的基地就位于黎坪景区的黎坪坝子。

黎坪坝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阳光充沛,就像是万山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片安居乐业的极好所在。几十户农户散居其间,到处都是竹篱瓦舍、小桥流水的场景,一片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

2、景观生态学理论在鸭溪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1景观生态学理论

简单来说,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对自然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过程的科学。它通过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可以指导设计出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安全的景观,可成为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景观生态学不仅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而且对农业开发、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鸭溪景观规划的目的是充分保护基地自然景观的特色和质量,修复现有的生态破坏,创造顺畅的游览网络,建设优美的游览坏境,满足人们对观赏自然美景的渴求。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鸭溪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使得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增加鸭溪景观规划与建设的可操作性。

2、2鸭溪生态肌理研究

2、2、1溪谷

由于鸭溪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因而其溪谷组成也多种多样,来自洪水的沉积物(沙、砾石、卵石等),和山林及湿地的有机质等组成了多变的河道。河漫滩的土壤构成和植物分布也是多样的,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的考察研究。

在进行景观规划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哪些区域的生态是脆弱的,哪些地方是漫水区,哪些地方是汛期漫水区等。这样有利于我们景观节点的安全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保持河流的生态平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寻求到确切的科学依据。

2、2、2地表径流系数

旅游开发可能导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到达鸭溪的地表径流变化。基地现有的农业开发模式已使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多,景区建设将会加速恶化这一状况,也会使鸭溪的洪峰流量和频率增加。其后果将是水患增加、堤岸破坏和动植物栖息地的退化,进而会影响到鸭溪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科学而合理的景观规划要求我们必须对开发建设可能引起的鸭溪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研究,在这个准确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地表径流系数(如表1)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应用于指导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才能使规划和建设活动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表1)

2、2、3土地利用对坡度要求

为了防止对基地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避免建成景观构筑物的潜在危险,我们必须寻求坡度与基地规划利用之间最佳的相互匹配的关系。坡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景区规划建设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鸭溪景观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酒店的建设基址、交通的组织,景观节点的建设布局和形态等。必须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

(表2)

最低,包括减少水土流失,不打破原有自然景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等。并进一步修复已有的生态破坏,如河道坍塌,农垦过度。

因此,基地的自然环境和坡度现状,及规划建设物所要求的合理坡度对整个规划设计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鸭溪景观规划设计基地各项利用活动而言,我们必须知道用于酒店建筑、停车场、车行道、景观步道、草地等建设的最适宜的坡度。(如表2)

2、2、4溪谷开发与生态平衡

鸭溪两侧的平缓坡地是流域内排水系统的汇水区,而坡地的农业开发使得60%以上的降水都形成了地表径流,从而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1、坡地对流水侵蚀的抵抗力减弱,土壤被侵蚀,2、河道沉积,加重了河道的排洪压力,3、部分堤段存在坍塌的威胁,4、水质恶化,河道生态遭破坏。

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我们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鸭溪两岸的整改方案。这些整改措施包括:1、对鸭溪两侧耕地进行相应的改造,树木、草地和农作物相间种植,2、取缔部分耕地,改造为林地和草地,3、田园区相应地方补充植被,4、加固部分危险堤段。

2、3规划设计分析

2、3、1功能分区

根据黎坪景区保护与开发的要求,游览与生产和服务与生活的多方面之间的联系,需要从景区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合理利用基地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居民与游客的多种需求。我们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了各种功能系统,既突出了各功能区特点,又注意了整体的协调性,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鸭溪景观规划共分成四个区:(1)田园区;(2)林园区;(3)家园区;(4)庭园区。四个功能区与鸭溪及自然的山、林互相贯通,彼此呼应。(如图1)

(图1)

在四类功能区的划分上,我们综合考虑了园区的自然景观和资源特色、交通现状和旅游设施现有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为了合理组织游览线路,引导游客行为和进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推进,特将规划区划分为“一脉、两片、三组团”的游览空间结构布局。

其中,鸭溪成为贯穿整个景区的主脉络,林园与田园为游览片区,家园与庭园为综合服务片区。在片区内部依据景观特色和游览主题,按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游览与服务的需要,划分为田园风光、林园魅影和酒店服务三个不同的功能组团,组团之间彼此独立,同时又通过景区内部的生态系统循环、景观节点序列以及游览路线组织使其紧密贯通。

2、3、2交通规划

景区主干道是指与黎坪国家森林公园车行道相连接的,供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使用和服务于游客游览、后勤服务的机动车道。规划基地现有车行道两条,分别为森林公园车行道(连接到综合服务区和各旅游区),和居民用车行道,宽度均为5米,为泊油路面和土路。因此,对于主干道的工作,我们只需完善标示、修整土路和调整绿化。

景区次干道指从主干道延伸到景区的道路,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和贯通各功能区,创造方便、舒适的交通条件,我们规划建设的次干道宽3米,为水泥路面。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地形复杂、影响自然景观和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在此我们采取了最为精简的方式设置次干道,将酒店区和田园区分别与主干道相连。这样既避开了地形的问题,同时有效的维持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并在路面下和空中以自然的方式为动物的迁徙提供了生态廊道。

游览步道主要是起到各个景点之间的连接作用,游览步道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游览的舒适度和游览的效果,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到景区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对游览步道的规划采取了随形就势,开合有序的方式。道宽为1.2—1.5米,路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块石、卵石进行自然铺砌,沿途适当位置设置园椅,供游客休息、观景。当游览步道坡度大于12度时,适宜随坡筑成台阶;当游步道纵坡大于25度时,我们采取每隔25—30米设一休息平台的方式缓解疲劳。规划设计的游览步道,将景区内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在不破坏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走回头路,同时使道路本身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

2、3、3鸭溪防洪规划

由于过度农垦,鸭溪河道及河岸在旅游规划建设之前就已存在诸多的生态破坏问题,因此,我们此次的景观规划设计除了不能加重这种趋势之外,还应当借此契机,为生态的恢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1)恢复过度开垦地原有的自然植被,以减少雨期径流和防止土壤侵蚀;(2)疏浚河道,清除障碍物,种植水生植物,结合景观需求和河道状况拓宽水面,(3)为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和加强安全性,只在需要加固堤岸和防止坍塌的区段进行少量硬化,其余部分堤段利用植物等软质景观加强水土保持性能;(4)将涉及安全性的景观节点和道路设置在汛期漫水区之外的安全位置。

2、3、4酒店区总体景观规划

基地自然景观的稳定性取决于自然景观对开发建设和游客活动干扰的抗性,以及干扰之后的自我恢复能力。每一个景观单元都有着自己的内部稳定性,而基地自然景观的整体稳定性则反映在每个景观单元中各物质的比例上。一旦这种合理的比例被破坏,景观的整体稳定性便不复存在。比如道路和景观平台的建设,由于没有光合作用有效消蚀照射的阳光,其温度和湿度会迅速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这一单元系统的稳定性。当单元系统稳定性被过多破坏时,就会对景观的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鸭溪景观规划基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景观规划的结构与功能,运用分区分点分析与综合考虑的方法能深化研究的内容,使结论更具逻辑性和准确性,进而使规划设计方案本身更具有(图2)

科学性。通过规划结构解析、规划功能评价、场地生态系统的内部逻辑分析的方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和生态安全三者之间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依据这些原理为鸭溪景观规划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使得居民和游客与动植物和谐共生,场地旅游开发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规划成果成为可能。(如图2)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沈守云. 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第2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街道建筑色彩;青年大街;CMYK印刷色彩模式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全面进入快速建设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力度非常惊人,城市规划部门又缺少系统控制和管理的科学依据,这导致新老建筑并存,各个时代建筑立面色彩不协调的局面。此时对城市重要景观大道进行合理的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迎接2013年沈阳市全运会的盛大召开,配合第十二届全运会展示沈阳全新面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沈阳的运动美、时尚美、传统美,于2012年2月开始展开对以青年大街沿线为重点地区,以建筑立面粉饰为主要手段的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一. 相关需求的提出

在城市街道建筑色彩规划设计上主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方面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形象和特色危机,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成为城市相关决策者和设计师的历史重任。

另一方面,街道建筑的色彩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符合当前街道段的文化、功能、环境特色,还要再大的环境下迎合大背景的氛围,配合植物、天空、河流、山体等【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法国著名色彩学专家让•菲利普•朗克洛从色彩调查开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观点,即地理条件(包括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建筑材料和色彩的差异,现代色彩设计应体现这种地域性。让•菲利普•朗克洛的色彩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地域色彩景观规划及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20世纪80年代,日本建设省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的法案。意大利城市都灵制作涂料样本,形成电脑档案,并依靠历史性的延续主导色彩景观规划,制定了城市色彩规划的导则。

2. 国内相关实践

(1).天津

考虑到天津地域基质色彩主要为“无彩色系灰色”,结合天津传统文化的色彩多为纯色,色彩纯度、明度,提出初步的城市色彩总谱。色彩规划上提出了天津的城市主色调。包括为点亮城市未来发展的亮灰色、引领城市环境提升的暖黄色,保护历史文脉延续的砖红色和砖灰色。以及五大道西洋建筑区的紫灰色。

(2).北京

概念方案色彩以二环为界“内灰外彩”,根据《北京市重点大街重点地区环境建设概念规划方案》,拟将二环路重点实施绿化,打造成北京的“绿色项链”,以二环为界,粉刷时形成“内灰外彩”的城市形象。

(3).青岛

康有为先生“红瓦、绿树、碧海、青山”的经典评价,无意中概括了青岛的地方色谱。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为此,青岛在沿海地区全力打造以彩墙红屋顶为主的建筑色彩搭配,营造海港城市的美丽风景。

(4).济南

济南城市色彩总定位则是为“湖光山色、淡妆浓彩”。以暖灰、素雅、明快的“淡妆”为基调色,以低明度、中艳度、高彩度的“浓彩”为点缀色,表达一种沉稳大气、中庸随和的海纳情怀。

(5).上海

上海为迎接2010世博会,采用不同区域不同色彩趋向,在居民区较多的徐汇区、长宁区,主打红色屋顶的住宅区,在历史遗迹较多的黄浦区、虹口区,多用米色、浅褐色,配个铜绿色的屋顶,在浦东新区就主要是亮灰色为主。

三. 青年大街街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1). 现状分析

青年大街与小西路、中山路、大西路、十一纬路、热闹路、十三纬路、西滨河路、文艺路、文化路等主要干道相交,是城区南北主干道之一,是沈阳重要的市容街道,被冠以“金廊”的美称。南部东西两侧高楼林立,沈阳市五星级酒店皇朝万豪酒店、皇朝万鑫酒店、丽都喜来登饭店,华阳大厦,罕王大厦,茂业百货,久丽百货,世茂五里河,华联购物中心,夏宫城市广场,以及风景秀丽的青年公园,这里主要是体现了沈阳的现代气息;

青年大街的北端延长街道是黄河北大街,有象征着沈阳悠久历史文化的北陵公园,还有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新乐遗址,这一文化已成为沈阳地区史前文化典型代表和历史源头。

青年大街的南端延长街道是全运北路,拥有全沈阳运动场馆的绝对奥运体育中心,沈阳奥体中心工程为一场三馆式布局,“一场”为主体育场;“三馆”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主体育场是奥体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占奥体中心总面积的一半还多,建成后可保证6万名观众在体育场中同时观看比赛。是代表沈阳全运文化的核心。

(2).规划设计理念

本着便民,整洁,特色,文化,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街区功能,完善街区形象,将金廊打造成沈阳的城市名片,全运会期间的城市展示廊道。突出沈阳市区以下三方面特征:1.全运城市 2.国家现代中心城市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段为全运文化:色彩以暖色系米色调为主,米色平和、温柔,具有白色的纯净浪漫,又多了几分温暖和高贵,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再辅以赭、褐色暖色调使人感觉温暖而亲近 ,同时这些色彩靠近红色,能表带对运动的激情和渴望,有表达的较为含蓄,不太声张。

第二段为现代文化区: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辅以赭灰、白色;灰色具有中庸、温和、谦让、高雅的感觉,象征着宁静、沉着、理智,这种色彩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理性。白色给人印象光明、朴素、恬静,赭色为暖色偏灰,更显沉稳庄重,故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含蓄,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

第三段为历史文化区:色彩以暖色系米色调为主,辅以暗红、褐色等;为体现轻松舒适,欢乐兴奋之感,故主色调选择暖色系米色调。选择暗红色是红色的目的是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清代皇城、陵寝,再与灰色的叠加,红色使人感觉温暖、兴奋、 幸福等向上的倾向,而暗红色也具备了灰色的宁静、沉着之感,不显跳跃唐突。

(4)城市建筑CMYK印刷色彩模式规划导则

减少对建筑单体逐个选择颜色的工作量,降低肉眼选色带来的色偏,同时也为方便施工,街道建筑色彩规划设计选用CMYK印刷色彩模式。

四.结语

沈阳由地铁2号线提供南北轴线的交通支撑。青年大街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其色彩景观对沈阳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影响,这也说明对青年大街及其延长街进行统一的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和控制的重要性。色彩规划不仅仅是恢复历史,更要面向未来,这是一个双向过程。青年大街色彩规划设计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个层次,从联系历史和面向未来两个方向进行色彩规划,同时又与奥林匹克生活取得和谐,将青年大街建设成为以人为本,宜居的城市街道。

参考文献

【1】吴薇,刘红红.城市环境中的色彩景观规划【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3):33—35.

第3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3月23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

公 司: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行 业:房地产开发

职 位:设计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环境艺术

学 校:北京化工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环境艺术专业毕业,从事多年环境装饰设计工作,经常亲临现场跟进设计配合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主持各类大型装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多年独立掌管项目的实践经历和能力以及带领团队工作的能力。刻苦耐劳,勤奋学习就是我的宗旨,能够熟练的运用3D、CAD 、PS等制图软件。为人谦和,易相处,工作尽职尽责。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房地产开发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设计经理

工作经验

2011/4—至今: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设计部 设计经理

1、组织部门工作计划、任务、工作分配协调,与公司外部客户、设计资源沟通协调,与权限项目的负责人签订设计合同;

2、负责月、年度工作报告、预算、部门激励分配流程回报及审定;

3、组织部门资源库、流程的建立以及人力储备等;

4、协调业务部门关于加强大客户服务技术管理标准及流程;

5、协调采购部门关于材料库、价格比选标准及流程;

6、协调设计、工程建立设计、工程、监理技术规范。

---------------------------------------------------------------------

2010/3—2011/3:XX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景观设计

设计部 景观规划设计师

1. 参与了XX公园规划的方案设计手绘与效果图的制作;

2. 老城区街道规划改造方案设计与效果图手绘及制作;

3. 交通岛设计方案及效果图的制作,小区规划设计;

4. 完成及参与项目有别墅,复式楼,平层,会所,酒店等工装设计。

---------------------------------------------------------------------

2008/7--2010 /2:XX家具设计有限公司 [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设计部 空间规划设计师

1. 负责部门的各项任务指标的执行、达成;

2. 负责设计方案的制作、汇报;

3. 负责设计方案现场的勘察,现场协调,信息采集、反馈等工作;

4. 参与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跟客户沟通。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北京化工大学 环境艺术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4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一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第5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阐述了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审美艺术的培养,对一些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内容包括:中外园林的概述,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日本古代园林,西方的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及西方园林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园林美的内容、形式美法则、园林布局形式等;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包括地形、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小品及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等;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包括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及公园规划设计等内容。园林绿地设计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用途,围绕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建造出优美、有内涵的园林环境。园林绿地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建筑设计、地形设计、景观小品等方面的设计。每一项的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园林绿地设计要围绕这三个基本原则来设计或提升。

2实习经过

(1)实习时间:2014年2月~至今。(2)实习地点:北京盛妍园林设计有限公司。(3)实习经过:首先熟悉景观设计的整个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施工图的画法,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景观设计整个流程

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做出方案设计—出平面图—重要节点平、立、剖及效果图—文本编排—汇报方案—方案通过后—进行初步设计以及扩初(确定每个局部的的景观以及小品、景观建筑的尺寸)—施工图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

4工作中参与的主要设计项目

4.1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规划设计

(1)项目分析定位。

聊城市要构建“江北水城”,首先应该在构成水系的水体形态上尽量丰富完备。东昌湖以辽阔的水面和与古城的相互依存为特色,古运河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特色,而徒骇河则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因此,徒骇河的景观设计对于聊城市展现城市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这几个水系要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徒骇河是贯穿聊城市南北的主要的生态廊道,其南部融入城市的水源涵养地,北侧与城市防护林带交融在一起。宽阔的水面和两侧茂密的树林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

(2)设计特色。

体现聊城市地域文化内涵,要把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设计做成聊城的、现代的、徒骇河的。植物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层林尽染、漫步花镜、芦荻荡影”。地形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坡地和台地相结合。人有亲水性,因此,在设计时,80%的游览路和停留空间滨水,让人可以自由、安全地亲近水面。在真正的下笔绘图之前,设计师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胸中有丘壑。而笔者的导师正是这样一位“胸中兀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的设计师,跟他真的学到了好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仔细的分析解读徒骇河,最终确定了徒骇河的设计方案,徒骇河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少而精;适度的原则;基面整,亮点突出的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就是徒骇河以高大乔木为主,主要目的是隔断外界的噪音,提供一个安静休息区,内部以疏林草地为主,更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憩游览的环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搭配,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重要节点做重点处理,搭配以聊城特有的景观小品,营造一种徒骇河特有的景观特色。

4.2聊城市湖南路南侧水系景观绿地设

(1)项目分析定位。

首先,湖南路改造后作为聊城中部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和景观走廊,南侧绿地首先应该作为景观大道两侧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与北侧的绿地一起展示简洁大方的道路景观。同时,其宽度达到110m,中间包含一条景观水系,因此,它兼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应根据地形和水系的总体布局,在其间适当加入游憩和表达聊城历史文化的内容。但总体上应简洁大气,形象突出。其次,它是城市的重要廊道之一,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形成东西向的开放空间,引导疏通东西向的新鲜空气,还要在南北方向上留出导风通道,使空气能够快速地南北流动。第三,它还是聊城市南部与北部的连接线。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在湖南路向南观看和由绿地南侧向北观赏的效果,在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作出相应处理。(2)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把湖南路南侧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水系规划以及南部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中来分析和定位,确定其主要功能、景观特征,强化与其相交叉的道路、水系、绿廊的联系。使其成为整个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时要统筹考虑聊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规划;保留利用的原则,现有绿地中,一些长势良好的植物,再次设计时,应注意保留利用,既能降低造价又能形成较好的景观特色;土方平衡的原则,挖河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于河道两侧,既丰富了景观,又可以减少工程量。挖填方在总量上应保持基本平衡。

(3)主要设计概念。

回流萦玉,七水连珠。规划30m宽的河道贯穿东西,并形成流线和开合的变化,使其成为形态自然的景观河流。在道路交叉口、重要节点等处,将水面适当加宽,共形成七个较大的水面,构建“七水连珠”的景象。将挖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一系列带状起伏地形。根据尺度计算,地形高度最高不超过6m,以2~3m为主,东西向共形成5处较大的带状地形,形成“五岭逶迤”的主地形格局。十里樱花情。在湖南路两侧种植五公里长的品种各异,花色各异的樱花,形成十里长的樱花大道,花开烂漫,独具特色。

(4)植物种植设计。

主要地形上植物密植,多用常绿树种,高大乔木居中,向南北两侧形成层次,兼顾路上和河边效果;道路交叉口和水面较宽处以疏林草地为主,选择景观大乔木成丛栽植,重点突出,视线通透;在地形制高点多种植高大乔木,是林缘线变得更加丰富。植物种植设计的主要概念可以概括为:水木润春华,西岭含秋色,一带红樱花,半池黄菖蒲。

4.3聊城市昌东乡愁园景观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1)项目分析定位。

本设计方案是关于景观提升的,所谓景观提升是指在保留观赏效果较好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总体的观赏效果。原聊城市昌东公园位于徒骇河畔,是垂钓者、郊游者的乐园,亦是聊城市乡土植物园。但是,由于植物空间杂乱,灌木过密,游览服务设施缺乏,景观主体不突出等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公园内杂草丛生,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环境。这也是要对昌东公园进行景观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景观提升的整体思路就是去芜存菁,完善设施,适度提升,刻画主题。

(2)设计理念及原则。

聊城市乡土树木形成骨架,结合现有植物形成枣树园、杨树园、榆树园、槐树园、柳树园、藕池、牡丹园等七个乡土植物园。浓郁的郊野气息使城市中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来此享受安静、美好的时光,营造出城市山林的意境。聊城市的民谣、土胚房、石磨、水井都能很好的表达设计主题。

(3)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种植骨架,在原有植物基础上稍加点缀花灌木,形成一片浓郁的乡野气息,使得植物的种植既简单又不失去主题特色。植物种植还是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主要原则。

5实习心得

第6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二十世纪中叶,城市体育公园在全球快速普及与发展,从初期的在城市普通公园中设置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开始,到今天开始关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绿色空间需求,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城市对绿化空间的需求。

邯郸体育公园以体现生态环境功能,服务全民健身为设计原则,在整体选址和规划中,以促进体育运动、体育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突出城市体育公园以人为本、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体育公园位于邯郸市南部五仓区。东至邯山街,南至水厂路,西至浴新大街,整个项目净用地面积22890平方米。南北最长处约83m,最宽处约99.4 m,东西约264m,整个设计场地地势较平缓。

2.现状分析

该体育公园位于五仓区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选址东临邯山街,南临水厂路,西临浴新大街,公园的南北两侧均为建设中的赵都新城,西南为建设中的阿尔卡迪亚,为体育公园提供了大量的人口来源,同时也为居住区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娱乐场所。

规划理念及布局构思

1.规划理念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强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结合邯郸本地市民活动特点,借鉴发达城市体育公园规划经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场地建设条件进行设计。本次体育公园规划以健身活动场地为主,辅以生态造园,展现出一个充满运动活力、生态休闲的空间,让市民体验健身的乐趣和回归自然的舒适感觉。

2.规划布局

整个体育公园以轴线方式展开功能与空间布局,形成所谓“一轴、一带、四区”的整体框架。

“一轴”:以入口广场为起点到儿童活动场的雕塑为终点,主要景观节点有入口广场、喷泉广场、下沉广场和儿童活动场,形成了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一环”:指公园内的环形百姓健身塑胶步道。“四区”:分别为场地运动区、广场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场馆活动区。

“一轴、一带、四区”构成了整个体育公园设计的主要内容。

总体空间规划设计

1.室外专业运动区

在体育公园的内部共设置了五人制足球场1个、篮球场3个、健身器材活动场地1处、门球场1个、乒乓球台14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1、踺子场1个、轮滑场1个,儿童娱乐场1个。

2.入口广场

半圆形的主入口广场,位于主入口的北部,该广场不仅是公园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缓冲区域,而且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

3.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位于整个设计的中心地带,广场上的旱喷泉是又是整个公园轴线的中心点,在广场周边还设有许多休息座椅。

4.儿童活动广场

儿童是这一功能分区的主要使用者,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该功能空间的特殊性与安全性,在广场的西侧设有儿童游乐场,在游乐场内设置了供儿童游乐的游戏设施,东侧设有供儿童游乐的沙池,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需求在儿童活动场的北侧设计了家长休息区,提供给陪同的家长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5.中老年活动广场

中老年人是该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们专门给老年人留出了一方天地。

6.休闲文化区

太极文化发源于邯郸永年,在文化上提取“太极”这一主题,立在突出该设计方案的文化性,在太极文化广场的中央设有以太极为主题的运动雕塑,与体育公园的主题相呼应。

道路交通规划

公园主要采用自然环路与规则式相结合的路网体系。全园路网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机动车行道、百姓健身步道四个等级。

公园的主要园路,贯通全园并联系轴线上主要景点,可通车,方便公园管理施工和消防。次要园路为连接各景点的纽带,以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根据景观需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如红石板、透水砖、沙石等,宽窄不一,曲直相济,园路多变,生动而有活力。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作为体育公园,绿化规划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该公园的植物配置上充分考虑到季节的变化,使乔、灌、藤、草、花合理配合,形成三季观花、夏秋观果、冬季有绿、季相丰富的特色景观。

结束语

第7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及理念

1.1、现代风景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

1.2、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

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反映,同时也代表了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设计者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理念:

1.2.1,区域设计,即在很大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园林景观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

1.2.2,城市设计,即设计界定城市形态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等;

1.2.3,风景旅游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1.2.4,自然地,如湿地、森林的设计;

1.2.5,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1.2.6,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

1.2.7,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总之,设计者要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成本,满足城市人的需求,将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2.1、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创意贫乏,图面质量粗糙。

2.2、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如在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中,原本应要顺应自然驳岸形态,以湿地水生植物构成软景,形成岸线、水滨和水中多层次的种植效果,从而形成亲切宜人的自然景观。然而在某些设计中,水岸用大理石修砌,湖底用混凝土加固再修深水池以养水生植物,这样看起来似乎高档,豪华且整齐划一,但却阻断了整个水滨生态的健康循环系统,不仅使整个湖的自然韵味尽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水体,并且极大增加了后期的养护和运营成本,违背了园林设计的初衷和原则。

2.3、风景园林设计形式的平庸化,缺乏个性化设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景观除了美化环境之外,更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品味需求。设计师需应允时代要求,以人作为焦点,以人的视觉、心理和需求出发,注重园林各要素与人的融合,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

2.4、缺乏人文关怀,罔顾使用的功能性需求。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为人们的室外活动提供宜人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如做为公众休闲区域,环境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观赏性及使用的功能性,尽可能贴近人们各种需求为目的,并保持景观路线的合理与畅通。

2.5、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园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并能想像到若干年以后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此外设计时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往往使设计者的意图得不到充分表达,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同时,施工单位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了设计景观的立面层次感和密度。而在设计用苗难于采购时,施工单位常会进行苗木替换,改变设计时的景观效果,使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3.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如果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应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3.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3.3、凸显人文关怀

景观、园林的设计与再创造是一种文化创作,不仅是单纯的以美化环境,服务民众为目的,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创作。景观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它本身的含义是强调,通过人为造景来吸引大众的观看。这往往就忽略了景观自身虽具备的内在涵义,以及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导致很多景观并没有体现出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思想。而园林一词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它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如亭、台、楼、阁、池等。其实在当时这种园林的设计,只是为了满足少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欣赏口味,并没有给普通老百姓“发言”的机会,就谈不上所谓的“人文关怀“了。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就深刻纰漏了“病梅”,这种只为少部分人“欣赏”的梅,这里面缺少的就是一种对普通大众的关怀。人文关怀是要体现景观园林

设计它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样才符合景观园林设计的理念。

3.4、越来越多的利用自然元素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突出体现人们全新的生活理念。在景观园林的设计发展过程中,很多设计已经发现了自然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的就是自然元素运用的特别单一,从选择的品种,再到设计的层次感都不能很好的与其它景色进行协调。在多运用自然元素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追求艺术,体现一定审美要求;要合理布局,体现层次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与周围的建筑达到和谐与统一。这3 点都将成为未来景观、园林在设计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闫立峰 展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29)

[2]尹书倩. 试论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期刊论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2)

第8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三元论

一 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已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性,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①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③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已。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是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十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①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②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③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 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 km2 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不同而已。

四 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至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 “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时空形态布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 “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 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①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因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②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③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 100 所;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 80 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过去的 10 年间,中国景观规划设计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教育、实践,这三方面都发生着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历经百年,景观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一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的,在中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萌芽初期,正在经历着结构分化、重组、转变。

与国际百年学科专业历程相比,尽管只有 10 多年的历史,然而,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起已是势不可挡。其客观基础来源于近年迅速扩展的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相比,项目类型、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规划;近年兴起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新型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等。事实上,这些工程实践的类型、规模、深度已经与国际同类行业的实践接轨。随着境外高水平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的介入和国内景观规划设计院所景观规划设计的国际化操作,学科专业观念与国际接轨已是水到渠成。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为主线,从众多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着手,寻求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之路,是笔者 18 年来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摘 要: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二元论 三元论 规划设计哲学 人类聚居环境学

1 人类聚居环境与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

在以往的教育中,谈及世界观、哲学,我们会想到“社会”、“文化”、“精神”等字眼儿,也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这一真理,但是却很少想到人类聚居环境与我们的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我们有过这种尝试[1] :把那些经过哲学抽象了的、高层次的、精神信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世界、与人类聚居环境联系来看,从这些环境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聚居环境也影响人类世界观的形成。例如,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围墙,我们已习惯于处处皆墙的聚居环境,但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没有围墙的新校园,则会有另一种感觉。那种处处是围墙的单位、校园、小区、城市对于形成我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意识观念、活动行为不能说没有作用。假如有朝一日,所有的围墙都不复存在,我们的观念肯定会有大的转变。

这方面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目前所处、所需规划的聚居环境对于人类的感觉,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作用。反之,人类聚居环境学、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也直接受到了我们的世界观、聚居环境观的左右。其实,我们制作的规划设计文本说明都与世界观、哲学有关,任何一项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都体现着我们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哲学。

2 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

考察中国古代的聚居环境,很容易将之分成山、水两部分。由这种二元的环境现象导致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即,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是非山即水。山本身亦是如此,非阴面即阳面。“我们都是山里人”这话意味深长,中国的山水聚居环境,对于我们中国人两分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不为察觉的重要影响。同理,蒙古草原上的聚居环境则宜于一元论形成,想当年,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四方,也许正是受到了一元论世界观的左右。

中国二元论的代表符号就是众所周知的太极图。这种思想已经左右了我们两千多年,至今整体上仍然控制着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界。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落实到实际的规划设计工程问题,更非二元论所能统辖解决。

这就如同去掉了真实生活色彩而抽象出来的素描,也好比黑白泼墨的中国写意山水画,在二元论思想控制下所最终形成的人类聚居环境图景必然是:要么“黑”“白”两极,相生相克,非此即彼,支离破碎;要么迷迷糊糊,亦此亦彼,虚无缥缈。

3 三元论的聚居环境观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世界的现象事实:色彩由三原元色构成;物理空间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感受空间形态由点、线、面三元素构成;时间的历程和感受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基本段落顺序而成;人类发展由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决定;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分为工作、娱乐、休息三段式;等等。根据大量的日常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非抽象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以三元组合为基本构成的。

中国的聚居环境亦是如此:除了山水,在山水之间,还有中间层次,如田野、村庄。

我们规划设计的专业哲学从古至今,实际上也是三元:即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只不过,在两元论盛行控制的目前,中国规划设计界主要的仍然是两个专业: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唯独少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现代规划设计所考虑的不同层次方面包含着大量的三元:社会、经济、环境;人工、人工自然、自然;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空间、场所、领域;建筑、城市、景观;策划、规划、设计;

二元论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有三:

(1)层次问题:两元论是哲学界的一家学说,将其上升抽象至高于人类现实生活的层次,故可称为两元论。

(2)时代背景问题:工业革命时代,以机械、电子理论原理为基础的非生命世界导致了二元论的盛行。

(3) 生命与非生命问题。二元论对应着非生命的永恒,而三元论则对应于现实中充满生命的生活世界。

我们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是面向生活世界的领域,需要以三元论的观念作为指导。三元论有助于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人类大量的生存环境不限于山、水,而是在山水交接的平原、河川、谷地,即使对于我们中国,也是如此。

4 二元论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弊端

对于规划设计领域,二元论的危害在于:

(1)二元论易走极端──非自然即人工,由于自然这一极端的不可及,故常常表现为以人工为导向的极端。例如:一个四、五十平方公里的新区规划,可以毫不顾及自然山水环境。尽管其紧邻的老区路网、格局是根据自然风向、河网等环境所形成,而新区则走向了极端。当然,市长的非专业独断是主要原因,但规划设计者本身也有责任,在短时间内用丁字尺、三角板布置出的新区格局,与原有河网、路网偏45°,破坏了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2)二元论易“捣浆糊”──无特色,将事物混在一起。

当年,曾与冯纪忠教授谈此问题,实际上是针对这两方面而言:国内现有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走极端,或者是模模糊糊,不够明晰,如前些年中国的水彩画,两头都展开得不够,说是“点”到为止,结果很“虚”,极差不够,既不够抽象,也不够具象。而某些国外的、具象的水彩画,可达到比照片还真实的效果。从制作时间看,我们的方法快,那种具象画法会花去大量时间,我国现今规划界的问题与艺术界的问题可谓一脉相承。

对于规划设计界二元论的这类弊端,还有一种模棱两可的解释,常被具体应用,这就是格式塔的图-底关系说。

5 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5.1 研究范围的三元: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

如图1所示,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是构成人类聚居环境的三要素。当代人类聚居环境以自然界环境、农林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为存在基础,其中包含着空间环境、各类资源、生态循环等维持人类基本生存的要素,作为聚居环境存在的必要前提,可称之为聚居背景;人类聚居环境的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是人类利用聚居环境进行的各类聚集和居住活动,可称之为聚居活动;人类聚居环境的客体及其表现形式是人们所熟悉的建筑、城市、乡村、旷野,其集中体现了人类聚居环境的建设活动,可称之为聚居建设。聚居背景、聚居建设、聚居活动构成了人类聚居环境的三元。

进一步将三元各自细分,不难发现,每元仍由更细化的三元组成。

5.2 价值观念的三元:人工、自然、人工自然

人类如何看待、响应其所处的聚居环境,这就反映了人类关于聚居环境的价值观念。不论是用户、规划设计师,这种价值观念都将决定人类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以感应地理学的理论观点[2],根据对于聚居环境的感觉,可将人类聚居环境划分为三大类:

(1)“经过木匠加工的”──人为建成环境;

(2)“未经木匠加工的”──自然环境;

(3)“略经木匠加工的”──人为建成与自然结合的环境。

可以将“经木匠加工”和“未经木匠加工”的问题概括为“曲”和“直”的问题。对应于人类居聚环境规划的空间形态,存在着自然天成的与人为建成的差别,存在着非几何化的与几何化的差别。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尺度来看,从古至今大量性的聚居环境仍然是非几何化的,人类创造、改造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几何化,放眼整个地球空间,毕竟有限。中国的北京故宫、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利亚的议会中心等等建成环境,规模的确宏大。然而,自然之物更大,如昆仑山脉,布里斯班黄金海岸,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这种成百上千平方公里范围的自然地形、地貌,现代人仍无能力将其作“直”。

建筑表现为“曲”、“直”、“曲直”三类;城市也是如此:热带城市多为自由形态,寒带城市多为规则形态;景观园林就更是如此了:有自由随意、起伏蜿蜒的浪漫式布局,有严禁规整、几何轴线的古典式布局。

“曲”与“直”的问题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很大,现在国内规划多用丁字尺、三角板,即使是使用计算机,仍然直来直去,偶尔用一下圆规仍属于规整的几何式。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总体来看仍以“直”居多,“曲”的很少,如此的建设持续了几百、几千年,由此产生了何种问题呢?

因为环境决定了感觉,决定了知觉的敏锐程度,所以,长期生活在这类城市中的人对于“经过木匠加工”的环境在视觉、听觉上都很敏感,但是,在另一方面恰恰失去了对于自然的敏锐程度,失去了对于“曲”的感觉,以及对于不规则空间的判断能力。联想到规划设计师本身,我们对于几何化的东西非常敏锐,而对于大量存在的、非人工化的、不规则的自由空间形态却失去了感觉,丧失了对之的偏爱、欣赏、追求和创造力。建筑师对“直”的追求尚有情可缘,因为建筑单体非经“木匠加工”不能造出,但规划师也如此这般,则大可不必,也不够全面,因为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广大,从城市到区域,都需要有非人工化的感觉。而景观建筑师也跟着以“直”代“曲”,以“刚”克“柔”,丢掉了景观园林形态的核心棗以“曲”为代表的自然、生命、变化,这就大不应该了。

为什么在聚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确实需要“曲”的东西?原因理由很多,此文不作展开。不过,显而易见的原由比比皆是。比如,城市规划、大的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气候等需要同步,否则能量耗费将是巨大的。5.3 学科领域的三元:建筑、城市、景观园林

从学科专业角度而论,人类聚居环境学强调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元。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经过近代百年的飞速扩展深化,已发展成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的三位一体。只要简要地回顾一下三者各自的核心侧重及其演变,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

首先,可以看出建筑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农耕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相对较为单纯,专业分工没有明显的界线,三学科是笼而统之的;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明显复杂起来,三专业分工渐趋明朗,学科分界较为显著;后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急剧增加,专业分工进一步丰富细化,学科开始走向融合。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学科在建筑大学科中的比重也在变化。显然,现代和未来发展趋势是景观建筑学的比重正在日趋加大。

就目前局势而论,对于整个中国建筑学科,缺乏景观建筑学,缺乏以景观建筑学为导向的景观规划设计,就等于三原色中少了一种原色,中国现在和未来在聚居环境建设中已经产生并将加剧的诸多问题,其学术专业上的根源就在于此。

5.4 聚居环境感受的三元:空间、场所、领域

人类对于聚居环境的感觉把握也是通过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完成的。A、方向;B、定位(地点);C、距离。有了这三者,人类才可以对环境基本有所把握。现实条件中三者是融为一体的,非专业常人以此来达到对环境的把握。

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则有三个术语: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诺伯格一舒尔兹)。某些情况空间淡化,以场所、领域为主;有时又是以其它为主。多种状态的组合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性质可见:空间-这里指狭义的、可明确感觉到被限定了的、规划设计中的空间。而场所则已冲破空间界定,并非要围上墙体才能构成,一个场地平面同样也可形成一个场所。领域则超越了场所的范围,凡是人可以感觉到的范围都算在内,最早指动物所占有的生存环境。可见,空间对应于建筑(经木匠加工的),场所对应于城市(经“木匠加工的”+非“木匠加工的”),领域对应于景观(非“木匠加工的”+经“木匠加工的”)。从空间到场所、再到领域,感受生理层次上,这三者由确定性的逐渐趋于非确定性,也是由人工的趋向于与自然环境结合的;相反,在心理精神层面上,顺序则是由非确定性的趋于确定的。

除空间之外,这里还有个时间感觉。对应于空间──场所──领域,领域感觉的形成以及保持,其时间都是较长的,具有持久性;场所相对次之,空间感相比之下,形成也快,维持也不长。对于人类聚居环境的感受,不仅有空间范围的感觉,还有人类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内心深处对于环境的感受,对于乡土的依恋正是这种因时间而产生的人类聚居环境感受,这种时间尺度至少是一代人,甚至是祖祖辈辈。比如:中国福建沿海的某个城市可能已存在数百、上千年,而城市中的建筑则多为几十年,至多两、三百年,但若提升到“福建一带”(含有领域的意味),则时间跨度明显加长,我们脑海中将充满了古老的传说,丰富的习俗,一下可以联想起跨度数千年的情景。实际建设中,建造过程亦如此区分,即由空间到领域,建造时间由短至长,领域是长时间缓慢积累而形成的。所以我们会说深圳“缺少文化”。领域不仅要有五官的生理感受,也不仅要有心理感觉,还需有文化精神积淀。故要使建筑设计有文化内涵是很难的,因文化应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如要硬套,则会不自然。所以,建筑设计要讲文化发挥就不如景观园林设计容易。景观规划设计必然要谈文化,因其本身就涉及一个领域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保存、利用、创造文化感觉。

5.5 方法论的三元:策划、规划、设计

策划、规划、设计这三个术语似乎已是家喻户晓,然而,对三者的定义内涵,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规划”是对众多纷纭的聚居环境,予以分门别类,规整划分,其本质是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设计”与规划正好相反,是对现存聚居环境,予以添加创造,对规范化了的现实环境予以扩展,使之更加丰富多采,其本质是从“有”到“无”,打破现有格局的过程;“策划”相当于“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策划所关注的不是上述“有”“无”的问题,其本质是根据“假定”预测“结果”的过程。

对于我们规划设计界,“策划”似乎是一个陌生的术语,建设实践中,大都由管理学科代劳。然而,对于现代规划设计师们,往往正是因为忽略了“策划”这一环节,导致了许多的前功尽弃。策划-规划-设计,应当成为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方法论的三位一体。

5.6 工程技术的三元:CQE工程

CQE工程包括人类聚居环境容量调查(Capacity investigation)、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及其演变预测(Evolution prediction)三大基本内容。这种前所未遇的容量调查-质量控制-演变预测问题首先集中出现在那些国土性区域性的、迅速城市化的地带。CQE的基本原理是以构成人类聚居物质环境的空间要素(如地形、坡度、坡向、建筑群等)和表面要素(如地表土壤、植被、聚落、土地利用等)为信息载体,同时考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多因素作用,进一步用一系列数据“动态地”加以表示、描述及评价,以此代表整个人聚环境及其容量-质量-演变的特征。基于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以及有关人类聚居环境学的理论,研究人类聚居环境自然棗人工过程的关系,根据专家和公众的价值观,围绕人类聚居环境的容量、质量、演化这三大方面,制定分析评价标准,大规模集取相应的数据资料,对由这些数据代表的人类聚居环境进行系统化、大规模、快速的量化评价与演化模拟预测。应用遥感、计算机多媒体、GIS、GPS等高新技术实现这一过程,使人类聚居环境资源信息从机助遥感集取分类、多媒体评价、GIS信息管理到系统输出各类常规图纸一体化。

CQE工程的实际作用在于攻克规划开发、设计建设有史以来悬而未决的三大基本难题:①对于规划设计现状环境,进行系统、量化、准确、快速的数据信息获取;②对于规划设计现状环境及方案,实行理性化、定量化、系统化的分析评价;③在建设施工之前,模拟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建成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形。从而,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从人类聚居环境价值观念入手,开展人类聚居环境系统量化的数据集取与综合评价研究,从而,如同土地矿产一样,把人类聚居环境也视为一种资源,在规划决策、设计建造之前,加以科学合理的认识、评价、预测;在建设之中,予以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开发。

CQE的提出是基于已有的研究和相应的遥感、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在建筑、城乡与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最新发展,它是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应用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以系统、定量、动态(实时)为特征的人类聚居环境学研究与实践的前提,其实际用途是为国土、区域、城镇密集区、都市市区、建筑组群等人类聚居环境的筹划(Management,包含:规划、管理、开发、决策)提供全面系统基础数据资料、科学量化的分析评价以及动态超前的模拟预测,在建筑环境学科领域实现一整套系统思维、分析评价与规划设计的理性化方法。

第9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山地建筑;建筑大环境;山水域市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4-0092-03

1.前言

福建省偏隅一方,永安是位于其中部的一座小城市,行政上隶属于三明市。福建地貌被描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永安市即位于最为典型的山地丘陵中。由于环境的封闭安怡,在抗战时期,永安一度成为福建的省政府所在地,成为八方来客云集之地,带来了多元文化,例如精致的省府菜肴,便是典型的例子。

福建是我国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永安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在三明的旅游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从自身以及周遭优势资源的指向性来看,其资源条件对“度假旅游、商务休闲、人居生活”几大功能的指向性和支撑力较为强烈,成为发展“休闲度假和山川人居”的充分性。

一年以前,永安市政府决心在江北丘陵中辟出一块休闲综合区,容纳城市服务与休闲旅游的功能。接受项目委托时,我们考虑了两个问题:项目的吸引力在哪里?能否实现愿景?对于前者,我们主要考虑:我们有过一系列旅游度假区项目的研究;项目范围超过2km2,建筑与山水环境唇齿相依;永安不鼓励愚公移山式的开发。能否实现愿景?我们有个概念很好,但这个概念需要这个城市能够接纳。我们希望提供包容性,将绿色生活与混凝土经济很好的融合起来。我们要将林地集中的保护下来,成为永安市的“中央公园”,城市的各项生活设施围绕中央公园布置,同时它也能吸引其他城市的游客。

2.项目规划背景

作为永安市中心区域,博望域一九龙半岛板块应该发展相关旅游度假产业,形成生态+旅游+城市服务,生态旅城一体的城市功能。项目区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在旅游档次、开发模式、主要市场等方面,同周边其他区域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共同打造海峡西岸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如图1。

3.设计理念、原则及目标

3.1树生之脉设计理念

项目将树状形态引申、抽象为绿色延展有机的城市空间,因地势、顺地形,设计结构采用树型主杆串联树脉组团模式,形成中央生态绿色“主干”,串联各主题城市功能的“绿脉”(如图2-1树理念1、图2-2树理念2、图2-3树手绘图)。

3.2融山串水设计原则

永安具有天然的山地条件,虽然难于平整建设,但拥有营造建筑大环境的良好条件。古人崇尚寄情山水之间,讲究悠然自得的山居生活,数里之内,鸡犬相闻,皆是城市中已然罕见的安乐生活。方案包容了各方面的诉求,使绿色生活与混凝土经济很好的融合。以中央公园为主干,别墅、酒店掩映绿树之中。山路逶迤,山林中步移景换,仿佛中国山水画的实景。

3.3重塑融合设计目标

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使得更多的人反思我们的城市环境、反思我们对生活品质视而不见的态度。最近的中国省份空气质量排名,福建名列前茅。过度的开发必然会毁掉这一切,所以我们提倡适度的开发,为生态林地留出空间,为市民预留活动的场所。

从环境入手!为了营造建筑的大环境,我们在规划尺度下开始了造园的工作。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以宏观整体着眼,注重原有地貌环境,强调生态理念,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

4.规划设计方案优选

方案设计遵循功能集中,组团分散的模式,层级深化衍生,凸显南北向生态绿廊及交通轴。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比特阐述如下(图3):

4.1方案一打通南北绿廊,博望城与九龙半岛一体化设计;形成多条绿轴穿插,组团式布局,南北相宜的结构;但出现中心不凸显,滨水岸线缺乏资源;北部交通弱化的缺点。

4.2方案二南北休闲绿廊贯穿,博望城、九龙半岛一体化设计;中心组团凸显,结构明晰;北部路网与城市路网相衔接,层级清晰;建筑与水、山体的结合精密,凸显山水城市优势;但山体道路走势有待深化。

5.树生之脉绿地、水网、交通规划设计

5.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留自然山体,组成南北带状绿色通廊,通过两侧生态绿楔的穿插渗透,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生态网络。延续城市南北绿廊,凸显山水格局。规划形成串联山水的一级纵向景观轴线,依山枕绿的环状次级景观轴线,及南北对景的滨水景观轴,穿插横向的景观廊道打通城市绿脉。城市公园及城市绿地组成的主次层级景观节点,点式布局于各轴线上,形成有序的整体。

5.2水网规划

梳理现有水体,沿山体走势在山谷、洼地汇聚雨水,形成两条顺延地形的自然溪流,并串联各水体公园,从而创造最大化的水景观和生态效益。同时凭借永安雨季及山林小气候特征,沿山体坡度汇聚雨水,保持水体流量,水流畅通,创造最大化水景观与生态效益。

5.3交通路线的分析

规划依照山体走势,并结合城市道路,构建“两纵五横”的路网结构,通过南北两条主要道路串联各个功能片区,各功能区路网自成体系。

结合功能空间结构规划,实现步行功能流线空间分流,以及步行交通系统的景观化。结合中央生态景观主轴,设置山地步行道,规划一系列的休憩空间,在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同时结合滨水景观带,设置自行车道、跑步道等,形成生态低碳的慢通系统。

通过对基地地形、景观要素的充分研究,本规划将场地地形分为北、南两个片区,按照地形对坡地或者台地进行整治。道路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场地处理与排水需要,因地制宜。由于基地坡度很大,道路沿着山势蜿蜒上行,局部路段有较大的回转,有效的降低了车速。除了项目内的车辆,较少有外来车辆进入。蜿蜒起伏的道路,为驾车者和山间步行者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路线,步移景异的观景点沿线展开。漫步山间,时而密林漫道,时而草坡舒缓,皆是视觉享受。

6.树生之脉建筑节点设计

6.1打造城市活力核

城市活力核,邻接香樟大道,对接城市北部生活区,地区综合服务中心,涵盖商业购物、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生态居住等功能,以复合、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对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并辐射北部新城,形成全区的核心支点。

6.2“博望城”——创智园

博望城,北接下渡路,对接北部高速出入口。塑造北部形象人口,功能涵盖休闲商务、科研办公、设计咨询、创意文化、生态居住等功能。以特色的建筑设计及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北门户。

6.3“九龙半岛”一半岛风情小镇

九龙半岛,南临九龙溪,南连中心城区。原生态的自然山水环境,赋予九龙湾优质的景观屏障。依山而建,环水而居,打造以高端养生住宅为主的半岛风情小镇,塑造城市高端住宅品质典范。

6.4休闲度假园

休闲度假园,中部山麓之畔。以茶溪谷——会议度假园、幽竹谷——休养度假园、养生谷——温泉疗养园三大主题度假园为主,形成会议、文化、度假、疗养、温泉、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体验园。

度假酒店位于运动谷深处的坡地上,别墅群屋顶层层叠叠,酒店临崖矗立。每个客房拥有自己的退台,方便室外活动。从酒店内拾级而下,出来可见谷底的天然湖泊,蛙声鸟鸣一片,生机盎然。南方多雨,建筑采用加屋檐的坡顶,宽阔的走廊空间也是游客修葺赏景的去处,如图4、图5。

6.5滨水休闲公园

用地内的水系岸线根据结合规划功能布局并充分结合场地现有资源、条件分为三种主要概括类型:硬质活动岸线结合滨水用地功能布局的类型与规模,设定合理比例的硬质活动休闲水岸段,以满足相应的各类滨水活动需求;自然岸线除硬质岸线外的水岸以自然草坡岸线为主,部分段落可以毛石堆砌或结合草坡,以达到水岸生态化效果,如图6。

1)空间的连续性:通过两岸的连续功能带强化滨水地区城市活力,串联滨江各个活跃开放空间与功能板块,形成连续的水岸休闲公园带并进行有序开发。

2)空间的公共性:滨水地区是最能展现城市特色的界面,景观资源具有稀缺性,规划将建设用地后退岸线,首要保证滨水绿带的合理宽度,并建设完善的休闲基础设施以满足其公共共享性。

3)空间的可达性:沿着水岸的景观线路保证了所有水岸的快速可达性,同时结合城区慢行系统与水上交通系统形成的水陆换乘,将形成全岸线的可达空间。

7.结语

博望城一九龙半岛板块的规划设计为永安市设计一个树生之脉的山水交融住宅区,使其成为永安市的一个闪亮的新星。项目通过当代城市规划设计手法、富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语汇、通过建筑空间的应用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复合新城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