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制作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影视后期制作 教育理念 中和美
数字化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数字化特技广泛地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影片都成功地使电脑特技与真人表演自然协调地合成。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站在数字影视技术最前沿的美国影视界陆续推出了《角斗士》、《珍珠港》等影片。而这一时期《最终幻想》的上映更是使影视数字化走向新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竟然都是由电脑创造的虚拟演员来演出。现在我们一般将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制作手段称为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为: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加入为影片制作的声音后形成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影视剪辑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够自由的加入影片需要的过渡和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与影视制作相关的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教学中。陆续加入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与实验内容。这些专业在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一般采用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的应用软件。或是采用为某一种工作站及非线编系统设计的专用软件。从使用角度讲,这些软件基本道理相通,技术手段不同,除了部分的特殊高端产品,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一般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是在教学的理念中,由于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高科技影视带来的视觉震撼,或多或少的会以此为目标与追求:而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背景与美学理想看,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更应该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中国“中和美”的哲学内涵是“致中和”的美学思想。先秦典籍《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致中和”包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乐情感含蓄未发:情感的适度性,情感表现而又有节度:‘致中和’是天下之大本与达道,反映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因而“致中和”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它包含了天与人、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等的精神追求,也即中国的“中和美”的思想主张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持一种亲和态度。而西方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大为不同,自古希腊的“和谐美”便主张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持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即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分离,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当前西方的文化与美学观念,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以高技术手段为影视后期制作基础的影视作品中,场景的物质性、情感的对立性、视觉的刺激性体现得极为明显。
因而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与西方对于影视艺术的本身认识就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怀旧、保守、内敛的特点。如怀旧的心理影响着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很少从想象未来的科幻片或充满现代感的枪战片入手,而是在刀光剑影的武侠片中生发灵感,虽然这些武侠片有时会披着怀旧的外衣而传播现代意识:“相对地,西方的审美趣味则相对更加好奇,超验和想象”。且具有相当强的科技幻想力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其次,中国人的审美态度是理想与现实统一,即以和谐为美,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文艺中很少有极度的狂欢与痛楚,而是情感与矛盾中止在一定的程度并互反转化:这与西方文艺的骇人惊心、荡气回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中国长时间以来注重影视“文以载道”的宣传与教化功能,在叙事中传播民族的精神理念,所以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只能带来视觉的享受,只能成为加强教化动能的辅助工具,而不会成为影片本身。
从数字化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状况看,中国与西方在应用范围与创作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科技手段表现力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再现现实环境中或当前条件下难以创造的场景,并使之虚拟化,如飞机爆炸、科幻战争等。这比较符合西方的审美追求,像好莱坞警匪大片一样,以相似的故事情节与结构反复叙述。只要能变换新技术的运用,创造新的奇观场景,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票房。美国大片数字化高科技运用的美学追求、故事编排、人物刻画以及技术运用与影片叙事的相辅与互动是与西方文化相契合的。而中国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却主要是作为影片叙事的辅助工具。或是根据创作需要以现实或历史场景为基础制作虚拟空间。前者如《紧急迫降》中的飞机空难。后者如《圆明园》中的古建筑复原等。但总体来讲,中国的高技术应用表现不温不火。较之西方影片的效果少有惊人的视觉震撼,这种特征更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比较欠缺,很多高校虽然都有广泛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比较形式化,导致开展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条式的、单一的、灌输式的快餐教育,不仅恶化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而且让很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压抑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的禁锢的思想,是严重地忽视受教育群体的,不能很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所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随着外来思想的入侵,欧美等影视作品的泛滥,美剧、好莱坞电影、欧洲新潮流电影等影视作品的强势入侵,对于大学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日益浮躁的文化消费的复杂形势下,开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的大学生在不断地接受这些复杂多元的价值引导的时候,是很难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的,这里就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做到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深层的思想指导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显得势单力薄,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迎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当下急需考虑的问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受教育对象的接受度,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能事半功倍。
二、 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发展
我国文化管理部门所提倡的主旋律影视,是指那些反映社会进步总潮流的时代电影,这与当前的政治氛围是统一的,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是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和体现时代特点的影视题材的作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影视作品都被固定的思维圈住了,类型化也非常严重,鲜有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受制于叙事的结构,一方面由于政策对于影视创作的干扰。但是近两年,随着我国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很多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也越来越成功,在保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出现了很多有情怀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比较好的有《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智取威虎山》等,电视剧方面有《亮剑》《士兵突击》等。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说明了我国导演和影视制作的高层对主流价值观的电影的重视,为我们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定也是具备文化性和娱乐性的影视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但是关键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如何将这些优秀的题材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文化性和娱乐性是开展主旋律思想教育的有力条件,像《智取威虎山》,虽然这部电影更加的偏向于商业化,但是其故事的内核却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国思想,大学生对于主旋律影视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有一定的思想期待的,这种需求心理就是主旋律影视的有利条件。其次是大学生本身的眼光一般都非常的广泛,也非常的乐忠于接受新式的教育思想,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标准是开展主旋律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三)主旋律影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就是深刻的历史教育,现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都涉及到历史题材,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影视作品不仅具备足够的历史普及知识,而且也常常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矛盾的。其次是重要的审美观念的引导,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宣扬的是真善美,这种美是来自人性深处的美丽,是在日益明显的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渐渐缺失的东西,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依托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加需要深刻的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性光辉。
三、 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深度地挖掘作品内部的思想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基础,他们可能看过了《兄弟连》,可能看过了《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欧美主旋律电影,因此在开展本土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清当下主旋律和社会现状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高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简单机械的通过观影观后感这样的形式,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去发现和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氛围。主旋律影视作品是非常丰富的,主题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有很多影视作品的时代性不是很明显,或者某一部作品内部的某些思想是陈旧的,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实质,对这类作品进行整理和总结,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以实际的社会现状为目标导向,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给予的厚望融入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潮流的影视作品。首先开展主旋律影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不足,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很难博取大学生的眼球,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教条化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地认清教育对象,深度挖掘影视作品的主旋律思想,研究围绕以主旋律为中心的优秀影视导读文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下来,不能搞形式化,配合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开展类似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展览,主旋律影视作品剪辑等活动,提高参与感,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四)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将主旋律作为一门专门的选修课加入到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来,并且选择或者编写优秀的教材开展实际的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创新课堂,结合影视欣赏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娱乐性和知识性,改变以往的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教育方法,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弱势群体 大学英语学习 学习动机
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普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得不面临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即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加大,出现英语弱势群体。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是“新生中的英语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新生当中那些在中学阶段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英语成绩不理想、英语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所组成的群体。该群体在进入大学英语学习中,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更多地关注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有其必要性和特定的条件优势。
1. 关注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及条件优势
“英语弱势群体”既然是一个“群体”,说明这类学生数量之多,关注这类学生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英语弱势群体一直是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英语弱势群体自身来说,英语成为很多学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英语这门课程而影响到高考成绩和志愿的选择。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将继续影响他们的大学学业和将来的就业。因此,很多学生为之苦恼。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自然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般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教师的指导帮助。
2. 对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的特点分析
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具有一般英语弱势群体的特征,即普遍存在学习英语观念错误、学习英语缺乏信心、兴趣、动力和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但作为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说,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怀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有着提高改变自己的愿望,也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改善自己的英语“处境”。针对新生当中英语弱势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帮助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情感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1]。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与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在短期内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英语教师的努力,并要他们注意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3.2 克服消极情绪,重树学习英语的信心
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屡受挫折,丧失信心。教师应尽快找到英语弱势群体学习英语困难的关键问题和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消除对英语的恐惧感,重树学习英语的信心。在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发现这部分学生有进步,要采用积极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也有机会受到赞扬;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教师在作业的批语中也可以留下鼓励的话语,或画一张笑脸符号;推荐学生读一些有关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如何克服困难而成功的故事,以此来激励他们。笔者通常也会向学生讲述自己学习英语曾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切身体会学生的难处,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而不能采取忽略的态度。
3.3 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观念
观念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教学观念的误区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习观念的误区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英语弱势群体的问题,是英语教学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对这部分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的无能为力的观念。教师要持有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英语弱势群体问题。如果英语教师对此信心不足而采取放弃态度,英语弱势群体的问题将更难解决。
3.4 注重心理因素,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4]。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原理说明了动机与学习有密切联系: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率。正确的学习动机能推动学生刻苦努力,是取得理想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弱势群体在以往恶性循环的英语学习中逐渐丧失明确的学习动机,英语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在新生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英语弱势群体的英语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3.5 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新生中的英语弱势群体基础往往比较薄弱,所以在与大学课程衔接的过程中补习词汇、语法知识,增加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必要的。以词汇教学为例,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最直接的认识就是词汇量太大,单词记不住。而对于英语弱势群体来说,中学阶段的词汇掌握得不够扎实,根本无法应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学应侧重学习技巧、学习策略的训练[6]。教师在授之“鱼”的同时,关键要授之“渔”。新生中的英语弱势群体通常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策略,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无助感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帮助新生英语弱势群体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涉及到学生长久的心理状态、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改变以及新的学习习惯、方法的建立和巩固,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教师要正视英语弱势群体存在的事实,关注这一群体,以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采用恰当的方法和对策,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改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安平.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7.
论文关键词: 语文教师 写作智能 作文教学
论文摘 要: 写作智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必要的写作理论修养、较强的执教能力,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发挥自身写作智能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写作智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增强并充分利用自身写作智能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构成
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语文教师的写作智能结构显然有别于作家、记者等专业写作者。因此,对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简单地以专业写作者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并不是说对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降低了,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1],以满足学生应对现代社会之需及自我发展之需,因而对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只是专于某一方面,而应是比较全面的。当然,教师不一定要具备像专业写作者那样高超的写作能力,但最起码应会写,具备写作实用性、论述性、文学性等常见文体的基本能力;会讲,有一定的理论修为,懂得文章的一般生成原理和作文教学的原理;会教,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善于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和个性需求,进行合乎教育规律、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这三位一体的写作智能结构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2]P14。
二、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程度
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有经常写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更能理解写作的甘苦,了解文章的生成原理和内在流程。这些直接经验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言语表现状态等,正确判断学生作文的优劣,给予学生切中肯綮的写作指导。教师会写、爱写,更容易以自己的写作示范,感染、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相反,一个不会写也不爱写的教师由于自身写作经验比较缺乏,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指导、评判等方面往往会存在着不合理、无效化的地方,这自然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因此而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会写,从教学的角度看,他所能给予学生的除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榜样示范等方面的正面影响之外,就是一些个体性的、经验层面上的写作体认。而任何个人的直接写作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真正能对学生作文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那些从众多的个体写作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写作理论。如果教师能增强理论上的自觉,不断吸收新的写作理论和教育理论,甚至主动参与理论的建构,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能提高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理论水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而这显然是最关键的,对学生写作上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由于写作活动的智能成分远高于技能成分,学生写作素质的提高,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示范和行为纠偏,而是智能上的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会教”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各种教学行为来积极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渐领悟掌握写作的规律、要求、技巧、方法,获得写作的自我经验,逐渐提高写作智能水平。
三、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写作观
写作观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动机和写作行为。关于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P1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1]P17。
要让学生树立《课标》所倡导的写作观,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倾听和对话的姿态组织教学,在作文命题、作文指导、评价修改等环节充分尊重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降低写作的门槛,尽可能减少写作上的束缚,为学生创造自由广阔的话语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归还学生的写作话语权,鼓励学生真实大胆地表达自我;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他人展开积极的交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兴趣得到了激发,对写作有了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就为他们的写作和写作学习注入了持续的内在动力。
(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
写作毕竟是一项高级的智能活动,并非只凭热情就能完成,它需要各种智能的综合性运用。在写作动机已无大碍的情况下,困扰学生更多的其实是“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建构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帮助学生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写作过程看,写作智能结构大体可分为两大智能系统,即写作认知系统和写作表现系统。写作认知系统包括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等,所要解决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作表现系统包括构思能力、思维转化能力、文体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由于写作智能结构并不是单项能力的简单累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写作智能的训练和强化,但更应该着眼于写作智能的整体性建构,引导学生将写作智能的训练与具体的文体写作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定的“文章图式”。文章图式是写作者心中关于文章的样子、关于文体的表象,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集合了某一定型文章的具体构成的知识和样子,“既是作者整合客观信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内在形式,又是作者处理写作素材,进行构思、表达的规范”[3]P124。有了一定的文章图式,写作智能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实在的内容又能符合一定的文体要求。当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文章图式时,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建构起了比较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已经“学会写作”了。
文章图式的形成离不开多读多思多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中完善文章图式。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接受,才有可能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形成有关文章的图式。其次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当数量的相应的文章给学生阅读。文章图式在大量阅读同类文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只有精心选择一定数量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方能使之尽快形成文章图式。再次要用正确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文体语感。文章图式是伴随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这种理性思维需要理论引路,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内省、修整,才能“完形”。在讲授文体知识或分析课文、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同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思维方式,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文体的异同,在比较中获得正确的文体感和文章图式。最后要善于点拨、引导、强化文章图式。文章图式形成之后,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巧用文章图式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处理、运用材料,启发学生正确运思、恰当表达,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下水”示范,给学生提供参照,指导学生通过仿写、修改等途径强化文章图式。
(三)重视学生写作情意素养的培养
写作的复杂性、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写作者长期的磨砺积累,需要写作者各方面修养的全面提高。写作者不仅要具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强烈的写作动机、丰富的感情世界、深刻的思想认识,而且要具备高尚的审美趣味、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等。特别是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比一般的认识活动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没有顽强的毅力,就可能使艰巨的创造活动半途而废;没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写作成品的新颖独特;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就不可能写出情趣丰富、格调健康的作品……写作情意素养之于写作的意义,正如美国著名的写作理论家雷蒙·卡弗所言,写作毕竟不是一种理论,写作不能传授,只能培养,培养一种气质,一种心境,一种语感,便是培养了作家。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意素养的培养。
学生情意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做好思想启蒙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修养。虽然作文教学无法承担起“立人”的全面责任,但由于文品与人品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人品往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体现在作品中,制约着文章的表现,并产生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另外,文品也影响着人品、思想和行为,人在写作中的道德、观念、态度、趣味等取向,会迁移到人的为人处世之中去,影响着人的思想、性格,甚至人生。因此,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人格形象积极影响学生,将“立人”与“作文”相结合,当好学生的“人生启蒙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一个情感真挚、视野高远、胸襟阔大、内心丰富的人。
学生情意因素的发展,最为关键是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实现欲望的积极诱导,精心呵护学生的言语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易于个性成长的条件与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里,追忆、思考、释放甚至发泄,让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表达方式和情感思维在课堂上汇聚、碰撞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大学生DV创作优势 不足
近年来,随着DV摄像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以在校大学生为创作主体的DV作品层出不穷。DV创作之风席卷到了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开始拿起DV拍摄自己周围的一些事情,记录真实的生活,他们还编导短片,写剧本。策划剧情,拍摄手法虽显稚嫩,但这些影片却反映出大学生们观察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也记录了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使用DV进行创作,在许多综合性大学的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以及非影视专业大学生的优秀DV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较之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DV制作有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分别从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各方面来比较分析DV制作与传统的影视制作的优势及不足。(在这里主要比较DV与传统的商业电视制作)
一、使用DV拍摄有利于节约成本
从前期拍摄来看,我们计算一下用传统电视制作方式拍摄一部大约90分钟左右的剧情片的成本。如果用Betacam SP设备。摄像机大约是500元/天(加一个广角镜头300元/天)。假设拍摄时间为60天,计3万元。再就是带子的费用,如果按照10:1的片比来计算,一盒Betacam SP带子30分钟,用30盒,80元/盒,大约2400元。如果用数字摄像机如Betacam S×、Didital Beta、Panasonic DVCPRO费用会更高。而同样的90分钟的剧情片如果用DV来拍摄,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向亲朋好友借一台性能比较好的3CDD DV摄像机,如SONY PDl50P、Panasonlc DVC180、CANON×L-1等档次的机器,稍差一点的3CCD家用机也能将就来用。如果实在借不到,即使租赁的费用也不过100元/天,MiniDV的带子20元/盒,用15盒也不过才300元。对于学生来说,拍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或者是同学集资、打工挣来的。节约成本很重要。如果是拍摄纪录片,拍摄周期会更长,片比会更大,制作成本会相应增加。而在实际拍摄中,所谓“慢功出细活”,尤其是大学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只有精雕细琢才能拍出好的作品。在大学生DV创作中,大部分剧组成员都是学生,而不是专业的签约演员或者摄制人员,难免有人因个人私事请假,耽误拍摄进程。所以一般来说,一部90分钟左右的DV影片一般拍摄周期在2-3个月。近几年几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DV影片《释放的百合心》、《普通邂逅》、《我的黄金时代》、《我的太阳》、《如果》、《开不了口》拍摄时间一般都在3个月左右。(见下表)
再就是剧组人力开支。用DV拍摄。摄制人员可以很少。导演、摄像。再有两三个剧务兼灯光、录音、道具就可以了。如果用专业摄像机拍摄。还需要跟机员、摄像助理等,分工很细,人员会增加不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小成本制作的剧组,人员少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很多。反之人员庞大的剧组每次要等人员到齐才能拍摄,无疑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使用DV拍摄便捷、灵活
由于DV机身较小。比较容易隐蔽,有利于偷拍(当然不仅限于纪录片中暗访性质的偷拍)。比如在地铁站、展览馆、商场等公共场所。使用DV进行拍摄不容易引起保安的注意,即使保安看到了出来阻止,可能已经拍完了。有很多大学生拍摄DV就有过辗转于几个地铁站的经历,但毕竟还是能钻保安的空子进行拍摄。但是如果用大机器拍摄,保安一看到就会过来盘查,可能连大门都进不了。如果再跟有关部门协商,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甚至要付费才能进行拍摄。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大笔开支。
DV机便于在车内等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拍摄。如果用大机器,在车内狭小的空间内很难进行灵活的运动。比如在拍摄《旅途》(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5年暑假上海顶层画廊参展作品)时,有一场车内抢劫的戏。由于车内空间很小,大机器很难灵活运动,但是这场戏是用两台SONY PDl50P正反打同时拍摄完成的。
在拍摄纪录片时,用DV更有利于进行抓拍、抢拍。DV机反应迅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迅速开机。使用自动档进行拍摄。DV机的自动档虽然颜色还原不可能很精确,但基本上不会偏差太大。比如在拍摄采访对象时,为了保证被采访对象能敞开心扉和采访者深入交谈,我们常常把机器放在一边,以便让被采访对象放松,但是同时我们又不能错过了拍摄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把DV机放在桌子或者椅子上,对准拍摄对象,在不经意间就可以开机拍摄(当然这时候不要忘记把拍摄指示灯关掉)。这样既能保证不打扰被拍摄对象的情绪,又能不漏掉重要的拍摄内容。
DV便于仰拍、俯拍。小机器灵活。可以方便得拿到树上或者带到高处进行俯拍。作品《欲望》(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5级研究生作品)在拍摄草坪偷全这场戏时。用了一个俯拍,就是借用了旁边的一棵树,摄像带着机器在树上拍摄的。再就是就是在没有任何高地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兰脚架把DV举起来进行俯拍,大机器肯定是不行的。在拍摄“NIKE短片”打篮球的一场戏,导演需要在篮筐上方拍摄篮球下落的镜头,这个镜头是这样完成的。将一台SONY PD150P放在三脚架上举起来拍摄。由于举得很高。摄像师看不清楚液晶屏没法把握构图和曝光。于是就用一根视频线通过复合信号接口连接到另一台SONY PDl50P摄像机,这样就可以用这台机器做临时的监视器,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镜头的拍摄。
DV有利于模拟摇臂的效果。一般来说摇臂的租赁价格按档次分500-1200元/天不等。对于一般的小制作来说,根本不可能去租用摇臂,轨道等昂贵的设备。用DV来拍摄就可以轻松、逼真的模拟摇臂效果。(当然,这需要摄像师具备很强的摄像功底和技巧。除了基本的曝光控制和聚焦外。还要能够将摄像机持得非常稳,运动的速度非常均匀)。比如《街角的祝福》中的一场戏,男女主角骑车经过的镜头,镜头起幅先是在树叶上平移而下。主人公出现在镜头中,然后镜头一边跟一边摇,最后落幅是主人公骑车远去的镜头,前景是一小簇树叶。这个镜头具有很逼真的摇臂效果,虽然平移的幅度很小。这一拍摄方法用得很普遍,只要是前景中有树叶之类的遮挡物,都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使镜头 由上往下平移模拟摇臂的效果,如果使用大机器拍摄。由于大机器尺寸大,机身重,很难灵活控制。再就是比如在拍摄男女主人公躺在草坪上的镜头时,将摄像机装在三脚架上。从主人公的脸拉出,镜头以大约70度角向上向外移动,这个镜头也较逼真的模拟了摇臂效果。而大机器最常用的拍摄方法就是肩扛、抱拍、三角架。有条件的话才可以用摇臂和轨道。
三、DV后期制作阶段节约成本
首先来看后期设备。Adobe Premiere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DV影片编辑工具,它为高质量的视频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新版本增强了实时预览功能。更新了编辑工具,支持更多的流行技术,输出格式更为广泛。能对视频、音频进行专业处理、操作简单易学、具有丰富的特技和切换效果,而且不需特殊的硬件支持,在任何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上装一块1394卡(价格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就可以胜任了。如果想提高性能,电脑配置尽量提高一些,cup速度快一些、内存大一些、素材硬盘大容量高一些,如果有条件就用SICl磁盘阵列,再装一块准专业级别的采集卡,比如DV STORM、CAPUS,总共投资也不过20000元。剪辑软件用Premiere加After effects合成就足够了。成片出来后可以直接刻成DVD小范围内发行,也可以压缩成Rmvb格式到网上。或者录制到磁带送电视台播出。
再来看一下使用模拟Betacam SP摄像机或者数字Panasonic DVC PRO、BetacamSX、Didital Beta拍摄的素材剪辑需要的设备。目前影视制作公司比较流行的DPS、新奥特、大洋、索贝等后期成套设备价位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没有能力购买,即使租赁机房也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天。而且在花钱租来的机房由于学生技术不熟练,还会耽误时间,也不利于对影片进行精雕细琢。DV作品不同于商业的电视片,往往需要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满意效果。所以说,使用个人的电脑进行剪辑既节约成本,又能保证影片的质量,成为大学生进行DV后期制作的最佳选择。另外,还可以把Betacam SP、Panasonic DVC PR、Betacam SX、Didital Beta的带子转为普通的DV带。就可以使用普通电脑进行剪辑了。
下面再来分析一下DV制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整体的影像质量,DV信号指标差目前来说,DV的影像质量虽然说接近于模拟Betacam SP,但是毕竟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目前有很多公司给电视台作节目为了节约成本使用DV,但是从来不会跟电视台说节目是用DV做的。DV跟数字设备Betacam SX、Didital Beta、PanasonicDVC PRO等相比画面质量相差更多。
2,DV机身小巧轻便。虽然灵活,但是不利于画面稳定,特别是在无法使用三脚架拍摄时。即使使用三脚架在野外遇到大风天气也不稳定。而专业的大机器机身重。即使肩扛拍摄,只要不用长焦就会很稳定。
3,再来看一下色彩再现的问题。DV在光线过亮或过暗的情况下各种能力降低。比如丧失颜色还原的能力。光线过暗时,暗色调如褐、蓝、紫很容易变为黑:光线过强时,浅色调如湖绿、蛋黄、粉色等会很容易变为白色。
由于DV的宽容度比胶片低。更比肉眼低,光线对比比较大的时候,在即使非常小的取景范围内。也较难避免局部曝光问题。所以部分DV机设计了斑马线等措施,让拍摄者轻松感觉到曝光过度。
4,DV在低照度情况下,夜景拍摄效果差。如果打开增益,噪点会很严重。《普通邂逅准能,夜景噪点严重。
5,饱和度、对比度差镜头限制。
6,色彩失真:对比被强化暗部和亮部的纹理丧失掉细节丧失。
7,自动焦点不太准,自动焦点会跑焦。使用手动焦点时。由于液晶显示屏太小。能难精确判断焦点的虚实。
结 语
从道理上来讲,DV的所有技术缺陷都不是致命伤。关键还是拍出来的东西。就像《疯狂的石头》,虽然是用的高清而不是胶片,但是没有观众会顾忌这些。大家还是觉得好看,还是创下了2000万的票房收入。如果有人能用DV拍出这样的作品。观众肯定也不会吹毛求疵。不是观众挑剔了。的确现在国产电影不会讲故事,失去了电影的娱乐价值,电影就要娱乐,画面令人赏心悦目,故事扣人心弦,故弄玄虚,所谓的古装大片。史诗巨作。只不过是烧钱而已。
DV“低微”(张献民语),当然没有贬低DV的意思。就是说DVA是一种影像创作的工具。我们不能拿它的影像质量跟广播级电视画面相比,更不能跟传统胶片来比。自从有了DV。使得大部分开设影视专业的大专院校都有能力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各种影展的消息层出不穷,而且有大量学生作品脱颖而出。甚至在国外频频获奖。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和双语教学工作”的建议。我校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于2012年开始聘请外国专家承担英语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之路。
一 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
在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中,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最具影响力,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为“习得—学得区别假说”,这一理论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习得—学得区别假说”提出,习得是潜意识的过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结果。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讲授,再加上有意识地进行联系和记忆等辅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语言的过程。克拉申指出,习得可以直接促进学习者发展其第二语言的能力,而学得则可以在其语言运用中发挥监控作用。习得和学得两者若能协调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学生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英语交流欲望,让学生在交流的语境中自然地习得英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能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 “习得”和“学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师利用自身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立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有效“学得”的同时,通过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合作教学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协同担任统一群组学生的教学任务。合作教学通常有6中模式:(1)一个教,另一个观察;(2)一个教,另一个巡视;(3)站点教学;(4)平行教学;(5)交替教学;(6)小组教学。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是在高等学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师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中方教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学内容的形式。
2.实践背景
我校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自2012年9月引进第一名外籍教师至今共引进了14名外籍教师,现在共有6名外教同时任教,她们分别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外籍教师授课的班级集中在教育学院、旅游学院和工商学院,主要教授的对象为各学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课程为职业英语。
在职业英语的教学中我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平行关系模式,即每周的职业英语课时由我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各承担一半,我校英语教师主要负责英语语法知识的讲授以及英语等级考试的培训,外籍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英语成绩的评定采取两位教师的评定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语教师的评定结果占70%,外籍教师的评定结
果占30%。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和外籍教师之间除了教学对象相同以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几乎没有交流和合作,各自为政。外籍教师由于对中国学生的性格、学习方式、习惯、需求不了解,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不了解,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不了解,因此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随意性比较强。我校是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课程应该是为学生将来在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我校教师的引导,很难把握这一尺度。
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充分发挥外教资源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资源,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呢?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过程
1.实验前提
在实验中,笔者为了研究中外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先假设:我校教师比外籍教师更了解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但外籍教师则要比我校教师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文化的了解方面更胜一筹。因此,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模式研究就在于寻找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职业英语课堂,大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按部就班,课堂氛围单调。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外籍教师的参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模式,中外教师同时深入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学方法的交融。
2.实验对象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专业、国际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2014级新生,共13个班,639人。
3.实验时间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
4.实验内容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构建高职职业英语教学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我校教师负责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输入,外籍教师负责英语语言技能的操练输出。中外教师就合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形式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采用中外教师交替授课的方式,即我校教师授课(每周四节)讲授教材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而外籍教师(每周两节)以口语课的形式,介绍教材中每单元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与专业相关使用的英语口语。同时建立中外教师共同评估的教学反馈机制,中外教师共同对合作教学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巡视,测评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具体实施如下:(1)中外教师合作备课。中外教师基于所教学生的特点及专业的需求,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每周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上的具体分工。(2)中外教室合作上课。在职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外教师主要采取平行教学、一个教另外一个观察、一个教另外一个巡视这三种合作方法进行教学。在合作教学中,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教学的模式。通过合作备课,我校教师主要负责讲授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要点,外籍教师则主要负责对每单元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并对与课文内容和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口语训练。同时在平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还穿插采用一个教另外一个观察、一个教另外一个巡视的教学合作模式,即当一位教师在讲课时,另一位教师在教室后听课,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教师的授课情况,并且在不影响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3)中外教师合作答疑。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定期同时为学生辅导答疑,为学生解决英语语言知识及英语文化方面的疑问。(4)中外教师合作课后拓展。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课后及时沟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即时教学反馈机制,共同主持与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英语实践环境。(5)中外教师合作评价。学生的职业英语课程评价最终由我校教师和外籍教师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课堂参与情况、作业汇报情况、口试成绩以及笔试成绩共同评定。
5.实验结果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由于涉及到两个不同国家的教师,受教育理念、认知及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质量评估难度加大。因此,本次实验没有采用量化的指标,即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来判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在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评定。笔者随机选取了实验对象中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是否喜欢职业英语教学中现行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有明显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98%的学生表示喜欢现行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90%的学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下,外籍教师的参与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语言环境轻松自然,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92%的学生反馈其一年来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三 研究结论
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又能够发挥中方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优势,使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角色和中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这种高职英语教育中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合作教学可以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
中外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中外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
首先,中方教师长期在国内执教,非常熟悉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了解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中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满足国内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浅出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在中方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系统有序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从而保证了语言输入的质量。其次,外籍教师更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和历史,熟悉各种环境下的英语日常用语,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强,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
2.合作教学可以促进中外教师的自身发展
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提高中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中方教师而言,可以学习外籍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师而言,可以学习中方教师对细致处理教材和明确规划教学进度的方法,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提高中外教师的语言水平。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中外教师互动机会增多,在合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中方教师可以学习到外籍教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纯正的英语语音,这有利于中方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中方教师也可以帮助外籍教师提高其汉语水平。
3.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人们习得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输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输出。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中外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外籍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言文化本身结合在一起,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外籍教师幽默而又极具鼓励性的课堂语言,能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焦虑、缺少自信心等负性心理情绪,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信、愉悦的情绪参与到合作课堂中来,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的说来,在二语习得理论下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为高职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理念和视野的国际化,最终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英语;合作是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分为;多媒体
一、创造和谐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要涉及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操练,课堂容量大且相对枯燥,掌握难度也相对较大。在此情形下,英语基础本来就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极容易产生烦躁胆怯情绪。因此,要使合作式教学顺利展开,首先必须使学生课堂上有“安全”感。所谓安全感,是指保证学生上课时有“学会有赞赏,不会无嘲讽”的宽松学习氛围,从而不胆怯、不拘束、不压抑,思维保持高度活跃状态。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师必须创造让学生心情愉悦、放松的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胆怯压抑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积极开启思维,从而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因为认识活动必须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而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创造性思维,要进行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相反,在恐惧压抑情绪下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
二、主动争取学生合作,配合英语课堂教学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关系,达到真诚合作,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威信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一味只顾建立自己的威信,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俨然一副“严师”的形象,其结果只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不够理想,课堂上有听不懂的东西在所难免。由于对教师存在着惧怕心理,学生课上没听懂的东西只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根本就不敢向教师请教,就更别说学生会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请求教师作答了。学生课上听不懂,又不愿问教师,因此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作业、考试等学习任务无法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无法完成,又担心教师“严厉”批评,于是便使出浑身解数,瞒天过海。其结果便是学生原本就较为薄弱的成绩一降再降,教师的讲课内容越来越听不进去;学生越听不进去,成绩就越差,就越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直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还会导致课堂上与教师的冲突。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争取学生的合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用真情去感动学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情感反应,长此以往,学生会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三、真心诚意关爱学生,寓情感于外语教学
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近几年普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大多英语成绩不甚理想,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此情况下,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则显得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应采取“寓情感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的教学态度,将一片赤诚之心融于对学生的了解、关爱、尊重、信任及严格要求之中,竭力排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消极情绪,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积极性。
四、启发配以幽默风趣,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反应。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教师还一味采取满堂灌教学,英语课程难免会成为高职学生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催眠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英语教师应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与节奏,结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以丰富的学识才华吸引学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到教师的课堂设计之中,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的思路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逐渐地,学生会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产生认同感,进而在行动上主动配合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真诚合作。
五、采用现代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为学生创造全新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英语教学内容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变得直观易懂,易于接受。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直观的情与景完美结合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充满愉悦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会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轻松学习英语,逐步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六、学生感觉学有所获,实现师生真诚合作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后,就会兴致盎然,信心十足,情不自禁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会采取积极行动,朝自己预定的目标迈进。多年的英语从教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要尽力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教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感受到英语学习成就感。在英语课上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个性,实行“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每节英语课不仅要使班级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发挥潜力,同时也要使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只有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才能为师生之间合作式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
总之,要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首先必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开展师生间和谐的合作式教学。要顺畅展开合作式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和博怀,且不断钻研前沿英语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各种新颖教学方法,合理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有“安全感”,人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人人感到学有所获,成功的高职英语合作式课堂教学便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张颖欣. 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分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119-120.
新加坡的职业院校都有企业人员实际参与管理。以新加坡义安理工为例,1963年,在义安公司总经理连瀛洲博士(华联银行创办人)的积极推动下,义安学院成立。可见,新加坡企业办学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义安理工学院,学院理事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理事会主要负责对高校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进行审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进行审核,对经费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管理。与我国职院不同的是,学院理事会中的企业界人士都在其中担任具体的工作,内容涉及对高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理事会的成员中除了学校职员之外,还有三位义安公司代表,另外还有教育部部长委任的6-12位理事。从理事会成员构成来看,学校是由政府官员、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人士共同来管理的。与新加坡不同的是,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多流于形式,缺乏一定深度等问题。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导向,制度上的保障,很少有企业愿意参与办学。特别是公办的职业院校,更是少有企业参与,更不要说参与决策了。
二、从合作育人的角度来看中新两国的校企合作
在合作育人方面,由于新加坡的高职院校是由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它们当然十分关心办学质量。因此,企业在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考核等方面,都与学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会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和实训设备,同时也欢迎学生去企业实习,并会给学生一定的经济补贴(以义安理工学院为例,每月给450-600新币的补贴),以使其尽快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实际参与学院的专业开发过程,与学校一起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等。国内职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合作育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合作企业的范围比较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合作企业主要是商贸类企业,比如大型商超、连锁专卖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商贸类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帮助他们销售商品。而其它一些企业由于需要销售人员具备专业的背景,所以对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合作不感兴趣。第二,企业合作的动机不足。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本能,它们对校企合作虽然持肯定态度,但是企业在合作时会考虑对学生培训成本和产出比。由于,营销行业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员跳槽频繁,所以企业可能会担心自己辛苦培养出的人才离开,出现“为别人做嫁衣”的情况。另外,市场营销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比较低,市场营销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而实习学生在短期内也很难给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企业比较少。第三,企业在育人方面能提供的意见十分有限。由于从事企业营销的管理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市场营销专业科班出身,所以在学校向它们征询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时,他们所能提供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比较少。
三、从合作就业的角度来看中新两国的校企合作
在合作就业方面,新加坡职业教育呈现的特点如下:第一,招生人数与就业岗位基本吻合。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而确定的,而不是由院校只根据学校资源、学生志愿而定,因此,新加坡的高职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基本吻合。第二,新加坡高职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就业率很高。高职院校一般采用“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即以高职院校为本位,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将工厂(企业)的环境引入学校,在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使学生全程参与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从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考核评价等等,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训练,并和教师一起参与企业的设计、研发,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因此,义安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就业率就能达到90%以上,平均起薪在1950新币。国内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合作企业大多数只是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但是最终能实现在企业就业的比较少。一方面,学生在企业中只是当作普通劳动力来使用,部分学生感觉实习无法学习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因而在实习期还没有结束之前就早早地逃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对学生的实习管理不力。一些院校存在甩包袱的心理,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实习变成无人管的状态,实习效果无法保证。
四、从合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新两国的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在办学、育人、就业等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企业已经形成了密切联系、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高职院校资金及意见;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教师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共同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的状态。而国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尚未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联系,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促进就业等方面合作层次较低,合作深度不够,因此,开展的校企合作未能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大的促进作用。
五、对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改进建议
(一)政府出台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办学
在合作办学方面,政府要出台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我国政府虽然也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主要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比如对合作办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税或贷款优惠等措施,可能都会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而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既有名,又有实。名是指新加坡政府把职业教育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的高度,实是政府确实真金白银的在职业教育上投入。如新加坡的教育经费在全国财政支出中占的比例高达25.3%;其中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26%-28%,50%以上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所有企业必须交纳职工工资总额的4%,作为全国技能发展基金。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深入企业,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育人之前,双方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企业应该就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培养人数、时间等等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做出判断,能否胜任此次的培养工作。其次,双方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就课程设计、培养方式、任课教师等等细节进行磋商,保证合作育人的顺利开展。再次,企业定期要对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抽查、考核,以确保培养质量符合最初的要求。总之,合作育人涉及的问题很多,企业与职业院校只有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确保合作的高质量。
(三)合作就业注重实效
企业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实习的部门,严格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义安理工学院的学生实习,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评估表格,训练计划表、学生承诺表、公司主管的评估表、义安理工学院企业计划指导老师的评估表等等。细化评分标准,使评估有据可依。使学生学到真才实干,就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另外,建立淘汰机制,对于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要被淘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校企建立合作互利、互惠共赢的合作发展关系
通过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和合作就业方面的长期、深入的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才能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越受益,它们之间的合作就会越持久,双方在合作中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六、结语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导入 差异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校园深造。由于招生模式的制约,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一般院校要差很多,大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很差。他们的英语水平基础差,英语学习能力差,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反感的情绪,最终导致对英语学习的放弃,从而造成英语教学的困难,高职英语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基础教育的“软肋”,这已经高职英语教育界的共识。
面临这种现状,业内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做法。通过对比高中和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以及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待基础较差的在职人员的培训模式,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能有效地转变这种尴尬困难的局面。
1 文化知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本身是枯燥而且乏味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尤其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和厌学情绪;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教育,可以使英语实现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使冷冰冰的词语、句子,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比如,在教授单词“thanksgiving”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延伸,告知学生感恩节的由来,以及西方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引领学生了解更多域外知识的同时,也会让这个单词从几个简单的字母变成一个具体的、内涵丰富的具象。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干巴巴、冷冰冰的,而是生活的,具体的。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背景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化知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外在表现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
在高职英语中导入文化教育,可以通过文化导入让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行为习俗,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文化教育的导入,还能让学生更加适应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流,避免成为“录音机”、“单词本”,能够在文化共鸣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3 文化知识导入英语教学的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主要可以从社会习俗(社交礼仪)、词汇两个方面入手:
3.1 社会习俗(社交礼仪)
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是各国各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社会习俗、社交礼仪的学习,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比如数字“13”,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表现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在西方的很多楼栋中都没有13楼,常用12B、14A等数字来代过,甚至直接跳过13楼。在为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就西方人在习俗中对13的忌讳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对13忌讳的来源是由于耶稣基督的第13位门徒是犹大,最终犹大出卖了耶稣基督。所以,13在西方成了不被人欢迎的数字。那么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就要注意对13的避免,比如向女性友人表示友谊的不要送人13朵玫瑰花等。
正确掌握文化禁忌是实现跨国文化交际的前提。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而英美人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中、西方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 where, meal。 I 代表income; W 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3.2 词汇
词汇是对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地理环境等基础创造和使用的,因此最能够代表民族的特点,也最能体现文化特征。
比如,“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而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peasant”带有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斯大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又如,狗在汉语更多的是倾向于贬义使用:“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等等。但是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忠实真诚的朋友,狗在英语中绝大部分没有坏的意思,反而很多词汇中还会用来形容人的生活,如“a lucky dog”;“to work like a dog”等等。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那么就会在交流中出现很多障碍,甚至得罪人而不自知。
同样的,通过引入这些文化内涵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面临困境的现实条件下,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知识,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未来的交际应用中能发挥自如,进行得体和有效的思想表达,提高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1921.
[2] 柯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M].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