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建筑改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扩建; 方案选择; 新老结构连接构造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81-02
1前言
随着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旧建筑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就成了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情况,扩建改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现实、最合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新工程相比,扩建改造工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结构方案的选定及新老结构的连接及处理。
本文通过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扩建改造工程实例来浅谈一下对框架结构扩建改造中结构方案的选择及新老结构的连接处理措施。
2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是1988年建成的六层框架结构房屋,一层层高4.2m,其余各层为3.3m。⑦轴以西为锯齿形平面。锯齿形平面最大距离为1.80m。(详见图1)该工程地震烈度为六度,抗震等级为四级,安全等级为二级。
原自然地面下3m为回填土。7m左右为风化亚粘土层,所以基础采用Φ350混凝土沉管灌柱桩,桩尖进入风化亚粘土层,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为240kN。原来⑦轴框架柱下的桩基采用的是十二个桩,承台为3.85×2.8m且承台外边缘已到⑦轴外2.13m处(见图2)
原建筑结构所用材料:(1)混凝土:承台采用C25,桩、梁、板柱采用C20。
(2)钢筋:Φ为I级钢fy=210N/mm2,Φ为II级钢fy=310 N/mm2。
(3)砌体:所有外墙均采用240mm普通粘土砖眼砌,内墙采用180mm粘土砖。
由于该综合楼业务逐年扩大,原综合楼已不能满足其现在的使用功能要求,建设方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资金短缺,综合楼的办公人员及设备无法临时安置,最重要的是此楼所处位置为黄金地段。决定在西边非临街面⑦轴以西将原1.8m宽锯齿形平面拉平扩建成2.36m宽,作为病房和办公用房的卫生间及阳台,用以改善病人的就医条件和办公条件。(见图1)
3结构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设方对综合楼扩建改造后的使用要求,笔者仔细查看和了解了场地情况,发现现场场地狭小,施工不方便,基础无法进行大开挖。因考虑到这次扩建部分面积较小,此次扩建的宽度与原承台边仅相差230mm,为了能够为建设方节约资金,笔者选择利用原有基础的方案,也是为了加快扩建速度,使其尽快发挥经济效益。本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关键在于怎样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使原有基础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安全使用要求,为了减少原有桩基的轴向力,通过与甲方协商,将A-E轴×⑦-⑩轴原框架梁上的180mm粘土砖改为轻质隔墙。而在扩建部分即⑥-⑦轴考虑两种不同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为砖混结构,所有墙体均采用240mm普通粘土砖,层层设圈梁。原有三角形楼板、墙及梁全部打掉改用100mm厚现浇板,此方案造价便宜,施工速度快,但增加的荷载相对较大。
另一种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所用墙体材料均采用容重为7.5kN/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增板同样采用现浇板,板厚为100mm,此方案相对砖混结构造价稍高,施工速度慢,但新增加的荷载相对较小。经过两种方案仔细的计算比较,承台的抗冲切均能满足新设计要求,但第一种方案因荷载较大,对原有基础产生一个较大的偏心
4基础的设计
因扩建部分的宽度比原设计的基础承台边宽出230mm,所以⑥轴线上的框架柱必须通过B C D E轴线上的挑梁抬,又因为这次扩建所增加的荷载都在⑦轴线的左边,致使原基础产生一个较大的偏压力。如何解决这个偏压力对原有基础产生的影响,如何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如何使新结构与老承台有可靠的连接,这又是本工程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又一个关键问题。笔者采取的设计处理措施是:在⑥轴线和靠近⑦轴线框架柱-0.150m的标高处沿纵向各设一根250×350;上下各配2Φ16 Φ6@200的拉梁,在原有承台上沿横向各轴上设一根500×550断面的地挑梁,并在⑦轴以西原承台范围内,标高-0.150m以下现浇叠合承台。为了保证新旧承台整体联结共同工作,采用在原有承台内植入Φ16@500的钢筋,下端进入原承台内,上端进入叠合承台内,并将新老承台接触面凿毛。这样处理的目的不仅减小偏心距,增强新梁新柱与老承台的连接,同时大大的加强了基础的整体刚度(见图3)。
5上部结构设计
作为扩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所用砌体材料及新老结构的连接也非常重要,本工程所用砌体材料为:外墙及轴线 BCD E轴线上的墙体都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为7.5KN/m3,其余⑦-⑩轴×A轴-E轴范围内的新加墙体隔墙均采用轻质隔墙面密度为1KN/m2。扩建建筑的框架及水平方向的楼板是后建的,尤其框架宽仅2.36m,最高达20.70m,其单独受力亦是十分不可靠的,必须将它与旧建筑真正紧密地连在一起才可以既保证建筑物自身的安全可靠,同时又为原有建筑提供加大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的作用。本人认为仅靠一般的常规做法:在老结构的梁柱内植入钢筋与新结构的构件焊接的方法不太可靠,这次笔者所采用的处理措施是:除了用植筋的方法将新老构件焊接外,另将原有锯齿形内的梁板混凝土打掉,保留其钢筋,然后将保留的钢筋分别锚入贴近⑦轴新增的边梁和框架柱内,使其能够紧密地与旧建筑贴紧,真正形成一个空间整体作用效果非常好的建筑,从而提高旧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6结束语
发展规划处处长__文秘站网
各位代表:
我校的校园改造建设始终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密切关注,受教代会主席团委托,我从校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校园改造建设规划思路、老校区改造工程三个方面向各位代表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一、我校校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现状
经过80多年的发展建设,我校基本形成了一校、三区、两院的办学模式(__;____校区、__威海校区、__深圳校区;__科学技术研究院、__工业技术研究院)。
____校区现有土地面积34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其中教化校区(含科学园和土木楼)土地面积10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9万平方米;黄河路校区土地面积39.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92万平方米;学府路校区土地面积195.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
__校区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室18.62万平方米,实验室16.59万平方米,科研用房13.84万平方米,图书馆4.4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79万平方米,体育场馆1.3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1.76万平方米,食堂2.91万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
1.用地不足——尤其缺少教学用地、学生生活用地、体育场地、绿地与开放空间;
2.功能分区不尽合理——由于我校建筑多为“应急”建筑,建筑地点的选择又多是“见缝插针”,所以造成功能区划与使用功能不尽合理的状况。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基本建设迅速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暖、管网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容量严重不足,管网严重老化,锅炉燃气、污水排放绝大多数不符合环保标准,缺乏基本的安全、保密系统,消防系统存在隐患;
4.道路与交通组织不佳——道路功能不明确、缺少地下停车场和地上停车位、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5.环境设施不全——照明、宣传、标识等设施缺少系统规划;
6.文化品/!/位与景观质量不高——缺少公共环境艺术设施,反映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不足。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地理位置的原因,有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有南迁北返的历史原因,有高校扩招造成办学规模与资源紧张矛盾更加突出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统筹规划。
二、校园改造建设规划思路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校园改造建设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拓展校区周边用地,实施校园置换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相对集中在教化校区。而教化校区地处城市中心,面积不足900亩,建筑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空间到了拥挤、无序、困难的境地,越来越凸现出局限和阻碍。
因此,我校整体布局规划要有突破,必须突破教化校区地域范围的局限,进行校园置换,同时向周边地区拓展办学空间。从而大力推进基础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运动设施、大学生文化中心等基本办学条件的规划建设。
(二)完善功能布局,整合功能设施
随着学校的发展建设,逐步调整和完善建筑的功能布局。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公共环境艺术设施,创造建筑、人与环境的和谐空间。
(三)抓住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
“十五”末期,国防科工委将投入巨资对我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总建设经费将达到1.69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3亿元,学校自筹资金0.39亿元。主要进行校园安全系统、电力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校园环境等5个方面的改造建设。
(四)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所大学历史愈是悠久,其传统愈是逐渐凝结于物化的校园之中。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突出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氛围上,并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环境与规划设计。为此,学校将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老校区改造工程
国防科工委已经启动了委属高校老校区改造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统筹规划,科学设计,谋划长远,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状况,同时重新审视校园建设规划,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设计先进并留有余量,做到一朝投入,长期受益。具体将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造建设:
(一)校园安全系统改造工程
1.校园安全保卫系统
我校位于__市中心,临靠交通要道,流动人员多。我校每年承担大量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保密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采取比较传统的人防和物防,高科技的防范手段基本空白。
安全保卫系统的改造方案是:在一、二校区各自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网络,分别设置总控制中心,主要区域、重点建筑物及重点部门设置视频监视及入侵报警点,通过监控中心的报警控制、传输、显示及硬盘录像设备,将校园内单体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联结成网络。
校园安全系统工程全面完成后,学校防范面积大、防范盲点多等因素造成安全保卫难的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
2.建筑消防控制系统
我校现有消防控制中心14处,其中9处能正常运行,有些教学楼、办公楼及学生公寓没有消防控制设施,并缺少消防报警系统。
具体改造建设方案是:在一、二校区各自组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网络,设置消防控制中心,使用智能型报警设备将独立的单位消防控制室连接起来,使报警信息传送快速、准确。同时对一、二校区学生公寓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对重要建筑物消防系统改造,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二)电力系统改造工程
我校早期建设的一些供配电设施已严重老化,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随着近年学校的快速发展,供电容量也已严重不足。这些已成为我校快速发展的瓶颈。
具体改造建设方案是:在电力系统增容方面,与省市电力部门密切协作,由市电业局投资,在一校区体育场西南角建设一座6.6万千伏安的变电站,彻底解决一校区和科学园的供电问题。在电力设备和供配电方面,对供配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一、二校区组建电力中央控制系统;对一、二校区的6所变电所进行整合改造。
通过校园供电线路更新和电力增容改造,校园的整体电力供应将达到满足远景规划需要的能力。而且运行管理手段先进,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三)供热系统改造工程
我校教化校区现有建筑面积近110万平方米,其中东区的24.5万平方米、南区21.5万平方米和科技园的约1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已并入了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一校区尚有47万平方米由学校自行供热;二校区约有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由学校自行供热。
目前,我校的锅炉房也已经超负荷供热,需要更新改造。并且一些供热管网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学校建筑物的增多,部分区域形成了供热系统的不平衡,冷热不均。一校区的管沟一直没有扩建,造成了现在大多数管沟不能通行,维修非常困难。
具体改造方案包括供热系统的并网改造、校区自供热、供气设备的改造及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根据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及环保要求,在确保供热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教化校区自供热系统并入哈发电厂集中供热系统。逐步改造、撤并教化校区锅炉房,由供热功能转为学生宿舍供热水、为食堂供热气。二校区自供热系统进行增容和除尘设备改造。相应的调整供热管网,综合考虑给水、消防管线的位置,重新规划建造可通行地沟,实现一次改造,长期受益。
经整合改造后的供热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学校新增建筑物造成的供热不平衡、冷热不均等问题。各用户供热质量得到保证,节约能源,减少校区污染,净化了校园环境。
(四)给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目前,一校区现有的给排水管网中,大部分敷设年代较早,资料不详,管网漏失率较高,且供水储水池容量严重不足。一校区现有的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排水,由于一校区地势坡度大,造成南侧校外街低区部分经常发生雨水倒灌。缺少独立的消防供水系统,安全性不高,难以满足防火安全的要求。
具体改造建设方案是:改造一校区的给水管道,建设清水池1座;新建消防水池1座;改造一校区排水管道和雨水排放系统;增建二校区部分排水管道。
改造后的两校区给水、排水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给水的供水安全性将得到提高,管网漏失率将大幅度下降,排水系统改造后将实现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彻底消除雨水倒灌。消防系统改造后,消防安全性也将得到根本保障。
(五)校园环境整治工程
我校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历史名校,但校园建设始终滞后于学校发展。建筑密度高,校园整体形象差,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历史欠账多。
具体改造建设方案是进行校园内园林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对一校区正门和二校区东门及系列大门进行系统改建。综合治理校园交通系统,对路网进行改造,建设一、二校区地下停车场,改建学生生活区域步行街,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综合改造,用建筑特有标识和色彩,力促不同建筑间的和谐。建设校园内视觉指示系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实用、特色、现代”的原则。
改造后的校园,空间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师生通行方便,校园环境不仅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化”为一体,充分展现__特色和风采,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四、结束语
各位代表,校园建设和老校区改造是我校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党委和校领导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始终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密切关注,在校园改造建设规划过程中,学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员工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里向各位代表提供一个发展规划处的电子信箱000000,我们衷心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学校校园建设的工作当中,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贡献你们的才智。我们会认真处理每一位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体现。
老校区改造工程将在今年开始全面实施,改造必将对我们的工作和出行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一方面请大家谅解由于校区改造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希望大家顾全大局,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校园环境的高度支持学校的改造建设。
关键词:房屋增层改造;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U655.4 文献标识码:A
1 房屋增层改造的基本原则
1.1 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及可行性论证
房屋增层从建筑方来讲能够达到节约建筑成本支出,缩短资本周转周期,因征地多选择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段,如若征收这里房屋的土地,费用投入高,而采用房屋增层不但增加了房屋的面积还减少了资金的投入,且增层房屋还可对原有房屋进行美化,完善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房屋增层改造不管是对建筑方来讲还是对于居民来讲都是利大于弊的最佳选择。房屋增层改造虽然在经济角度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在房屋各方面要求也较严格,要对房屋进行改造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从经济角度综合分析改造增层房屋的经济效益要大于新建房屋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进行房屋改造前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其次, 现阶段进行房屋改造的旧住房多建筑于五六十年代,因此在房屋建筑材料以及质量标准方面都相对较为落后,增层改造就要严格的对房屋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房屋的安全性能以及耐久性,房屋地基有无发生下沉现象,房屋墙壁有无裂缝等诸方面因素都应该值得我们的注意。再次,房屋在改造增层后还应注意到增层后房屋的光照情况。
1.2 安全可靠
1.2.1 增层结构计算简图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传力路线明确。
1.2.2 通过结构设计原理减少对旧房屋的承重,避免增层房屋出现附加应力和变形。
1.3 经济合理
选择结构形式时,列出多个结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1.4 满足抗震要求
房屋因考虑到是增层改造,底层建筑的基础较差,故在防震抗震方面必须涉及的方面,建筑时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2 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2.1 直接增层方案
一般刚性砖混结构,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增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房屋为纵墙承重体系,增层为横墙承重体系。但必须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布置上下连贯的刚性横墙。
多层全框架结构。当增层部分仍采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将原结构框架柱顶凿开,接长钢筋后再浇筑增层部分的框架柱混凝土。在新旧结构交接处,亦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的转换梁。对老框架强度的验算,考虑增层后增加的垂直荷载外和房屋加高后,由于水平荷载增加而使侧移加大的影响。必要时可设剪力墙,控制侧移的影响。
多层内框架结构。增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层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柱梁、砖壁柱设置至顶。根据抗震要求,房屋四大角设抗震柱。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钢筋混凝土内柱及带有壁柱的砖砌体的承载能力以及补强加固的可能性。
底层全框架结构。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由于上部加层而增加了底层框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对于经过复核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及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口型钢架与原框架梁柱形成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合于非地震区使用)。
下部砖混、上部框架结构方案。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小增层荷载,在旧房屋上部分采用填充轻质墙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采用这种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有可靠的锚固或支承,通常应结合旧房加固,宜对旧房设构造柱,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整体,从而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可能伸入既有建筑物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以避免上部框架柱未落地。
下部刚性方案、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方案的砖混结构。由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差,在非地震区,应考虑新加纵墙有足够的承受横向风荷载的能力。此类房屋在增层时,应从外墙底部起,在建筑物外侧沿房高增设扶壁砖柱,用以增强加层部分墙体抵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
2.2 外套结构
房屋改造还可以采用外套增层的结构形式,当增层的负重力,增加的层数较多时多采用此种建筑方案。直接增层中若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外套增层来解决,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2.2.1 外套增层对于改造加层的要求少,加层的数量多,能够更有效的增加对土地的使用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2.2.2 房屋改造时采用外套结构可以按照新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其建筑设计不局限于原有房屋的不合理结构以及平面设计。
2.2.3 外套结构可以解决新旧房屋在使用寿命上的问题,当旧房使用寿命已到,旧房可直接进行拆除。
外套框架又称为外套增层结构形式,这个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改造的外套与旧房屋相分离,此种建筑方案在建筑过程中不影响旧房屋的正常使用,但其占用房屋用地的面积较大;另一种是将改造的外套与旧房屋相连接,此种建筑方案具有占地面积小,建筑成本投入少的特点。
3 房屋增层改造技术发展中改进建议及面临的问题
3.1 对套建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减震性能要求不但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在设计改造房屋防震抗震方面我们应做到:(1)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我们可以通过减小柱截面或提高剪跨比等方式来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进而改善建筑工程整体的综合抗震性能。(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采用分体柱。对于使用环境较恶劣的建筑物在选材时,通常采取物理、化学手段对材料进行处理,模拟各种不同地震等级的情况下,原材料参数的变异性、刚性、承受性能等,以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3)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抗震设计体系是适当的把握并控制结构物的刚度,称之为延性结构体系。
3.2 应注意改造房屋防止裂缝的工作
首先,认真做好现浇板养护工作,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其次,改善水灰比,减少泌水,加强自然养护,对高度超过300mm的梁,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和采用二次浇捣。第三,控制钢筋配料、加工、制作尺寸,正确安装、固定钢筋。尤其注意防止梁的上部钢筋被踩塌而变形。
3.3 新型钢套建增层结构发展空间广阔,但研究与应用极少
用(预应力)钢框架代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套建增层可达到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的目的。但是由于原房屋一般较宽,多需对钢框架梁或型钢混凝土梁施加预应力。有关预应力筋不能穿越钢框架节点时,框架梁的预应力筋应如何布置和张拉及采用在套建钢框架的边端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案,又该构建何种新型组合柱,是我们应用钢框架套建增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改造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高,节约成本的低碳建筑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建筑单位万不可在改造过程中疏忽大意,改造此类房屋对安全的要求更高,改造前的考察以及改造中的设计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基础设施 改扩建 发展
Abstract:How to do the work of overal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ospital’s development? How to do the work of hospital building’s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by us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These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hospital managers must pay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described some emphasis in the hospital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from aspects of into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and human nature", "based on long-term way", " pay attention to relevant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Keyword: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Development
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建设项目。一个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同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发展相关联的。如何合理改造更新原有资源,扩大增加新设施、新建筑。我们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方能做到生产与改造两不误,局部与全局相兼顾。
一、根据新思路、新发展,进行新的规划与改造方案
老医院旧建筑是依据当时的发展水平确立并规划建成的,功能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建设除考虑其使用功能外,更多的注入了综合性和人文性。尤其强调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患者,方便医患,强调环境优美等。因此新的发展必须有新规划与之配套。我们认为,根据发展变化,医院最多不超过十年要做一次全院基本建设新规划,每五年进行一次小调整。规划基本轮廓,最基本的建筑要遵循医疗区、生活区、分离的原则,医疗服务设施以方便究竟医疗建筑。生活服务设施相应集中,便于管理。
此外,每次规划要根据当时的发展预测未来十年发展的需要,预留出不同的折旧改造空间或新建空间。如今后十年规划,医院就必须留置患者公共停车泊位或规划在新建筑下留停车场,方能满足病人就医的需要。我院在规划即将兴建的外科楼时,就计划设计地下停车场。在我院进行道路改扩建时,已考虑了门诊前停车场以及医技楼前停车场,停泊车位可达几十辆。另外在医疗规划区内,始终保留一块空地或一可拆建筑物,为今后医疗用房预留可发展空间。
二、注重老建筑的改造,焕发其新活力
改造是为了促发展,不能因改造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更不可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造。改造的总思路,一是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二是扩建和改造相结合,进行功能合理的调整、资源有效的利用。
利用原有的、尚不完全落后、建筑物质量及各使用功能运转正常的建筑物进行加扩建改造,边改造边接诊。这一改造方案将作为医院总体改造方案的主要方面。我院自1999年以来,就在不间断接诊治疗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陆续扩建,改造了门诊,改造了药剂科综合楼,使门诊面积由原6000增加到7800,并于当年收益。一举改变了门诊拥挤的现象,并增加了许多方便患者就医的服务,改善了门诊环境,使门诊满意度大幅提高,药剂综合楼的改造完成,使得我院制剂室一次性通过行业标准验收,当年创收收益。
今年,我院按计划对近万平方米的内科楼和9740的综合病房楼进行改造,在每间病房内增加卫生间、冷热水以及淋浴。极大地改善了患者住院条件,并新增500多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在改善内部设施条件的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利用住建部推广的外墙保温复合装饰板技术,对破旧的内科楼、综合楼外墙面进行非破损装修翻新,使旧建筑焕发新光彩活力。
几年来原地改扩建工作保证了医院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了医疗流程;创造了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有良好的人流、车流、物流通道,有良好的绿化景观,保证了医院总体环境优美;强调环保节能意识,节省了医院运营成本。
三、新建筑的兴建应立足于长远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不断地改扩建,造成老医院建筑的布局较零乱。而病人感到最大的不便就是分散于各科的检查,使患者摸不着头绪,疲于奔忙询问。就诊的最佳原则应为:接诊就医检查治疗取药紧密一体。而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各种先进的检查、检验仪器设备的问世。要有效的利用这些设备,方便患者检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设备集中、人员相对集中,节约患者时间、方便患者,同时有利于医生间相互沟通,准确诊断病情。
据此,我院在门诊楼后新建建筑面积10152的框架七层的大型医技信息楼,集CT、伽马刀、数字减影、ECT、B超以及各种功能检查、检验病理切片化验、远程会诊信息服务为一体。把最新的医疗建筑思维融于其内,在供电设施保障、合布线网络以及最基础的水电功能布局上均要超前思维,并预留今后可改造的空间。
四、相关服务设施增容改造原则
医院无论旧建筑改造,还是新建工程项目,与之相配的服务设施是必须紧随的。因此供暖、供热及消毒用锅炉的扩容,供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医疗生活用水及排放增容,垃圾、医用废弃物的处理等是需同时进行改造的。
锅炉的增容,应首先考虑的是环保要求,增容吨位以建设小型集中供热中心为原则,并考虑今后进行燃气锅炉、燃油锅炉更新。时刻关注今后采暖的新趋势,即地热式低温采暖,节能降耗,节约资金。
供电设备的更新扩容,要备足容量及再发展空间,充分认识到电力能源是国家鼓励发展和使用的能源,符合环保要求。扩容前要求有超前意识。
水资源是今后发展中的制约资源,在西部尤其如此,其设备增容时,应该尽可能使用节水环保型,尽可能避免屡次首遭淘汰,减少损失。
五、结束语
一切都在赶奥运会这趟车,前门大街的改造也不例外。这条百年老街正试图通过全面的改造,重现昔日的辉煌。
与王府井、西单等传统商街相比,同样历史悠久的前门大街对人们的吸引力似乎有下降的势头。自去年5月开始,前门大街历经了长达一年多的大规模修缮整治工程。日前,记者来到前门大街施工现场看到,两米多高的围挡让藏在里面的一切显得格外神秘。
作为被政府部门定义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时尚紧密结合的特色商业街,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如何保持其原有的京味文化?被请出前门的老字号店铺回归后能否与进入的国际品牌有效融合?这些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
“新前门”犹抱琵琶半遮面
仿古的商铺、鸟笼、冰糖葫芦造型的街灯、老前门火车站风格的大钟、金碧辉煌的全聚德烤鸭店 透过前门大街的围挡,记者看见了街内被遮掩的场景。虽然目前前门大街并未正式对市民开放,但很多人仍利用端午节的假期前来一睹新前门大街的容颜。
“听说前门大街已经改造完工,我想来看看老北京的‘当当车’ (有轨电车)。可遗憾的是,我并没看到‘当当车’在街内行驶。”家住东城区的王晓说道。在北京商业街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前门”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如今来这条老街的人们大多和王晓一样,用怀旧的心态来看“新前门”究竟呈现何种面貌。尤其是耳闻却不曾一见的“当当车”,好多游人就是冲着它来的。
记者在前门大街施工现场看到,前门大街仍处在颇具中国传统风格的木塑景观围挡与砖墙围挡的全面“封闭”中,几扇仅供施工人员进出的门均有保安把守。事实上,去年5月份,前门大街便开始了大规模修缮整治工程。耗时一年多的庞大修缮整治工程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做是重建前门大街。
“与西单、王府井的升级改造不同,前门大街是用围挡全面封闭建造,期间道路的设计、建筑风格、商业业态组合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显然,这次对前门大街的改造是翻天覆地的。”伟业商业副总经理姜黎明说道。
事实上,作为“好运北京”马拉松测试赛途经路线之一,前门大街已在今年4月初拆除外部围挡来供马拉松运动员通过,首次在公众视野中亮相。在测试赛后,围挡被重新拉起来做最后的收尾工程。直到5月上旬,崇文区政府首次正式对外了前门大街风貌保护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新前门大街的外部场景逐渐显露出来。
目前,前门大街两侧建筑修缮工程已基本完工,9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被完整保留下来,41个老门脸,广和楼、中和戏院和廊坊头条胡同3个老牌楼也都在大街上集中亮相。据悉,前门大街北起正阳桥五牌楼、南至珠市口,全长845米。前门五牌楼位于大街北端,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木质五牌楼,也是前门大街的标志。两辆当当车的起点也设在五牌楼下东侧。
记者探访前门大街发现,在845米的前门大街两侧,分立着“鸟笼”、“拨浪鼓”、“糖葫芦”三种式样的仿古路灯,两侧商铺采用长城灰为主色调,中间的御道和“当当车”轨道都已铺装完成。在整个前门大街上,恢复了52个仿照历史风貌建设的建筑,7个加入了历史符号的现代建筑,并新建了7个纯粹的现代建筑。包括全聚德、中国邮政、宝兴、义昌源、广和楼、中和戏院等几家商铺、戏院和老字号的招牌已在街道两侧挂了起来。
作为新前门大街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当车”的轨道全长840米,单程行驶时间约10分钟,目前初步确定设立五牌楼、鲜鱼口和珠市口三站。显然,修缮一新的新前门大街正向人们传递出一幅“坐当当车、走青石御道、逛地道老字号、到五牌楼和广和茶楼喝茶听戏”的特色京城步行街场景。
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纠葛
谈及前门大街,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张群对这个地方非常熟悉。“小时候,爷爷总是带我到前门大栅栏去吃老北京名小吃。在那里,我逐渐知道了北京的一些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张一元茶庄、都一处烧麦、月盛斋酱肉店、瑞蚨祥绸布店等。每当听爷爷给我讲以前老北京的故事,我都会被深深吸引。”张群说道。
尽管现在张群已搬到东三环居住,但只要一有时间,去前门大街闲逛仍是他乐意做的事情。因为那里有儿时封存的记忆和浓厚的老北京文化。前门大街素有“天街”美称,是北京最古老、最知名的商业街之一。与张群一样,很多定期逛前门大街的人们看重的就是其独特的老北京文化。在这些“老北京”心中,前门大街这个名字成了传统、老字号的代名词。
因此,前门大街的修缮从一开始便格外引人瞩目。因为前门大街对于北京城的意义,绝不止于一条传统的著名商业街。京味文化如何在凸显街道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得以传承成为各参与方难以回避的问题。
在如何修缮前门大街的问题上,崇文区政府确立了“严格按照历史恢复前门大街、鲜鱼口街和草厂地区的风貌”的原则,试图通过街道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等硬件设施的恢复来让人们找回老北京的感觉。曾参与前门大街修缮整治的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著名古建筑专家王世仁向媒体披露了经过16位专家32次论证的前门大街修缮整治设计方案。
“最初的方案是恢复明清时期的古风古韵,要建成明清仿古一条街。但这条明清时期形成的前门大街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就被全部焚毁了。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门大街是清末民国初年形成的,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所以几经考虑,修缮方案确定要恢复前门大街民国初年的风貌。最终,修缮方案是以一组前门大街民国初年的真实老照片为依据完成的。”王世仁说道。
根据修缮方案,修缮后的前门大街两侧的商业建筑多为清末民初的低层建筑风格。一部分是两层楼高、绿瓦红柱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一部分是灰色的民国时期砖混结构建筑。除了建筑风格的回归,恢复“当当车”被看做是复兴传统的另一表现。新前门商业街将不再允许通车,改为步行街,而退出北京老百姓视野40年之久的“当当车”随即高调亮相。
然而,老北京建筑的回归并未让熟悉前门的人们打消对老北京文化底蕴或将消失的顾虑。在姜黎明看来,如果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只凭借簇新的仿古建筑来恢复原有的商业文化将会非常困难。因为前门原有的古老市井文化,并不能简单地从那些崭新的仿古建筑以及现代商业味十足的店铺中重生。
“前门大街的改造似乎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传统文化与商业市场的调和。要恢复老前门固有的商业文化氛
围,其街区呈现的空间形式、建筑风格是文化氛围体现的‘骨架’,其内部商业业态、品牌的组合则是商业街的‘血肉’。因此,新前门大街必须在商业配置上寻找出文化与商业的平衡点,来恢复老前门赖以生存的商业氛围。”华高莱斯策划总监刘葳说道。
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随着近几年北京新兴商圈的不断涌现,前门大街正日益淡出核心商业区的范围。此番政府对前门大街的改造,正试图恢复前门大街鼎盛时期的商业气象。然而,中国商业街的开发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新前门大街能否复兴历史的商业辉煌,避免出现“千街一面”的同质化竞争仍面临不小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崇文区委书记李晓光曾对媒体如此描述未来前门商业步行街的布局:“前门大街在建筑风貌上继承传统,但在商业形态上却是中西结合,既要有中华传统老字号,也会引进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显然,新前门大街在商业形态上将会充满现代感。
在崇文区启动的前门大街招商计划中,向全国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商业品牌和商业老字号招商是其重要内容。据北京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耘透露,前门大街两侧商业店铺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计划招进各种名牌商户180余家,主招的客户为餐饮、零售、服务三大类。目前前门大街两侧的招商工作将由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委托SOHO中国合作完成。除原本大街上13家“老字号”全部回迁外,还有瑞蚨祥、尚珍阁、吴裕泰、内联升、周大福等加盟。此外,包括苹果电脑、星巴克、劳力士、耐克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也已签约,确定进驻。
然而,新前门大街在引入国际品牌的同时势必要清出部分原有商业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合老字号店铺与新进国际品牌这二者不同的商业氛围成为关键所在。对于回归后的老字号而言,其风险在于或将面临老顾客的流失和新顾客群体能否认知。“原来前门大街老字号商铺的主要客群集中在中低档消费人群,很多老顾客看重的正是‘老字号’物美价廉的优势。随着国际品牌的进入,原有的消费人群正面临流失的尴尬局面。而国际品牌所带来的消费人群是否会光顾老子号店铺仍充满变数。”汇博行董事总经理潘好龙说道。
这种担忧已在常年入主前门大街的中华传统老字号身上有所反应。前门著名小吃“爆肚冯”的传人、掌柜冯伏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前门大街改造以后,大批的老街坊都会搬到别处,这里的客人可能更多是外地游客和外国朋友,‘爆肚冯’将失去一批最忠实的老街坊、老顾客,经济效益是否稳定尚不敢说。”
同时,新前门大街商铺的租金门槛过高亦使得回归后的老字号对未来赢利前景不敢盲目乐观。尽管并未从主办方获得确切的租金水平,但新前门大街租金看涨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前门大街沿线商铺的租金平均约每天38元/平方米。即使打七折后的优惠租金,也高达每天每平方米27元。以100平方米的店铺为例,月租金为8.1万元。如此高额的租金,很大程度上让一大批想回归前门的老字号小吃束手无策。
【关键词】房屋;改造;施工
随着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设施标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合理的对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扩建和改造时,现在已出现各种结构连接与加固技术,并已开始广泛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房屋加层改造前应注意事项
1.1查找相关历史档案,深入了解房屋构造。首先要摸清建筑物地质情况,分析原设计图纸,对比业主加层改造需求,出具可行性报告。认真搜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包括竣工时间、设计图纸、计算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与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等必须了解清楚原地基上的承载能力,砖砌体强度,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情况,为加层改造提供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在原始档案中,所有技术资料不能提供详细的资料时,必须会同勘察、设计等部门现场勘测和结构设计才能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1.2必须现场勘查,认真了解房屋现状与使用情况首先主要是看实物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及使用现状,关键是把竣工技术资料与原设计进行对比。是否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无严重质量缺陷和隐患;在使用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详细查看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关键的部位有无损坏,构件有无破坏;例如,基础、墙、梁、板、柱、门窗、楼盖、地基沉降、悬挑构件等。详细观察房屋的直观情况,作为原房屋设计施工的可靠度以及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初步断定其加层改造的可行性。
1.3必须做好强度复核鉴定,制定房屋加层改造的可行性方案房屋的加层改造与新建工程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原房屋的技术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充分发挥原有房屋结构的潜力。因此,房屋改造加层涉及许多新建工程没有碰到的问题,并受到许多固定的因素限制。如重新核定老地基的承载能力;老基础、墙体以及其他承重构件的强度核定和加固措施;对原结构的核定处理以及新旧结构的锚固措施等。怎样使新老结构连成一体,荷载的合理处理,使其共同工作,平面布置及空间的合理协调与隔离等。因此,一栋房屋能否加层改造,能加多少层,关键在于房屋是否加层的潜力,以及潜力究竟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在经过现场勘查和依据技术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承载能力复核验算。结合业主的要求,制定加层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交由有关专家讨论,并征得业主同意后定案,办理报批手续后,开始施工图设计。
2、改造加固设计
对于需要改造的房屋应根据原设计图纸、鉴定报告和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结构分析。
2.1荷载取值
荷载取值应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执行,当其中没有规定时,可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对于永久荷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实测确定,抽样数不得少于5个,以其平均值的1.1倍作为该荷载的荷载标准值;工艺荷载应根据使用单位提供的数据取值。
2.2结构计算分析
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和改造后的功能布局对原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中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截面太小,不满足改造后的结构要求,宜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外包钢法),然后按照加大后的截面对结构重新进行分析计算。此时新增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进行折减:柱等受压构件受压区新增混凝土和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梁板等受弯构件可以采用受压区加固和受拉区加固2种方式,采用受压区加固的受弯构件,其承载力、抗裂度、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及变形计算和验算可按叠合构件进行,采用受拉区加固的受弯构件,计算跨中承载力时,新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如果计算结果中未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大小仍合适。此时可以查核计算所需钢筋与原构件实配钢筋差别量,采用粘钢法或贴碳纤维法进行加固。粘钢量和贴碳纤维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中有关公式计算确定。最后应复核基础是否满足改造后的要求,如果基础大小不够,应采取加大加固措施。加大量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确定。
3、搭接技术
3.1墙体的搭接
3.1.1不设沉降缝的搭接方法新旧墙体直接连接时,新墙体的墙端构造柱与旧墙的连接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键销法、钢筋拉结法、压浆锚杆法和膨胀螺栓连接法。
(1)钢筋混凝土键销法
由钢筋混凝土键销连接新旧墙体、键销需作抗剪验算和对砌体的局部承压验算。键销间距约1 000mm。该法对墙体的破坏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钢筋拉结法
钢筋穿过墙上的钻孔,将旧墙体与新墙端构造柱拉结。该法由于钻孔不便,在施工中不易把钢筋拉牢,且易将钢筋拉脱,室内作业较多,常为以下两种方法所代替。
(3)压浆锚杆法
先在墙上钻孔径为23mm、长度大于1 000mm的孔,用水清洗钻孔后放入直径12螺杆,再以水玻璃砂浆压力灌浆,经养护,拉紧螺杆,焊在构造拄的钢筋上。该法连接可靠,但湿作业较多。施工进度较慢。
3.1.2设置沉降缝的搭接方法
为使新旧房屋墙体间只允许作相对的竖向移动(沉降),而限制其水平位移,防止新建部分的倾斜和失稳,就需采用“扣件和咬合件”连接新旧墙体, “扣件”和“咬合件”由型钢制成,扣件与旧墙体的圈梁或锚固筋焊接固定。咬合件固定于新墙体墙端构造柱上。咬合件可相对于扣件向下作一定距离的移动,但不能水平移动。
3.2楼层的连接
新旧建筑直接相连时,楼层处横墙圈梁纵向钢筋应与原建筑同标高位置的圈梁纵向钢筋焊接。在搂面相接处,可以设置成现浇板带,白板带内伸出横向拉结筋锚入旧建筑墙内,加强新旧建筑之间的整体连接。
3.3屋面的搭接
旧建筑向外扩建时,屋面一般都带有挑檐或天沟,为了保证新旧屋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应使新屋面比旧檐板底低200~300 mm,新屋面伸入挑檐底,并做防水处理。一般这样的防水处理均能满足防水要求。如果必须将新屋面与旧屋面平接,则连接处的防水处理很重要。由于新建部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沉降,在屋面相接处对这种沉降最敏感。根据工程实践,在该处采用的所谓柔性防水方法,如缝中嵌油膏、上面贴油毡或油布并刷防水涂料的方法,效果都不好。屋面间的微小错动都易将防水材料拉裂,造成漏水 该部位应按伸缩缝处理,或者按照图点的方法处理,在相接处干铺油毡一层,单边用油膏固定,上面再铺设防水层。
4、结语
总之,房屋改造加固方法多样,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大量的工程实例也证明,扩建、改造和加固工程后的房屋不仅不会降低房屋的安全性能,更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万鹏.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09)
[2]任振甲.既有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分析(续)[J].华中建筑,2000,(02).
[3]闵福民,濮国美.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 今日科苑. 2007(16)
1 良木择主而事――原有建材的利用
风貌区中的美国兵营是一个典型的十九世纪砖木结构建筑。为适应新的使用功能,在此次工程建设加固改造中,我们用钢结构梁柱楼板取代了其原本的木质构件,保留了砖结构外墙。当对建筑木结构构件现场调研时,大家惊讶的发现,这栋建筑使用的全部是质地良好的美国雪松,拆下来的梁柱有边长超过700mm的大号木料,而且经过这一百年的时间流逝,木头的木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强度却依然如故。所以,各方都在“觊觎”这批木料。
开始,有人提出如果把它们作为建材出售,价格将是同尺寸新木料的好几倍,这样可以快速回收资金。这一方案遭到建筑师们的一致反对,认为这样无异于用珍珠砌墙。最终在各方压力下,这个方案没有通过。
随后,在美国兵营所在的三号院建设中,需要建一座二层高的小咖啡厅。这个建设项目位置特殊,它在三号院的中央,从保护建筑花园大楼中延伸出来,是这个院的新老建筑的过渡。三号院的主建筑师赵晴提出,是否可以使用处理过的这批雪松作为咖啡厅的外装饰材料,并且同时也将其应用在三号院朝向内院的阳台上,让新老建筑间有一个共通的符号。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号院内院――在红砖色的底色衬托下,这批雪松以古朴简洁的形式作为装饰构件出现。在处理过程中,这批雪松只是经过简单的切割,使其仍旧带着自身原本粗犷、坚固的特色;不用常见的清油或混油方式,突出木头自身特性质感;表面经过简单的喷灯烤制处理,再用钢刷稍稍刷出木筋,刻画出时间流逝感。
2 谦虚是一种包容――保护建筑消防措施
在解放北路上,有一栋中世纪城堡风格的两层青砖建筑与四号院相邻,它是始建于1890年戈登堂的遗存建筑,原建筑大部分被1976年唐山大地震破坏。
戈登堂遗存建筑势必会对新的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在天津近些年的建设项目中,不乏通过改造甚至拆除老建筑以迎合新的工程建设的案例,其实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常见和实属正常的。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经历了120年风雨、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建筑,最终各方达成共识,从保护老建筑的角度出发,通过现代的手段将戈登堂适当加以改造,以此来处理新老建筑的矛盾。并且,戈登堂还将在改造之后被赋予新的功能。
现存的戈登堂遗址两层总建筑面积为861m2,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为四级。从自身角度来看,的内部独立成为一个防火分区,仅有一部疏散楼梯,二层最近一点到疏散楼梯的距离为39m,这些都不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另外,其西侧、南侧与四号院间距分别仅为5m和4m,不符合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如果试图提高戈登堂遗址的耐火等级,那么其内部的各种构件都要相应的进行防火喷涂以提高耐火极限,但天花等用来装饰的精美木构件将被“包裹”起来,建筑原有的特质将遭到破坏。最终,通过消防性能化评估,我们选择了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实现对老建筑最大限度加以保护的方式。
消防性能化评估认为,因改造后的戈登堂遗址内部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所以不需要提高耐火等级,因而不需要重新划分新的消防分区,亦不需要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另外,放防止大面积的自动喷淋使建筑造成损坏,因而不在吊顶内增设自动喷淋系统,而主要选择气体灭火的方式,并在建筑内部某些适当的部位增设侧喷淋。
在解决安全疏散问题上,考虑到戈登堂遗址仅为两层建筑,疏散条件相对有利,因此,在不破坏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在建筑室外增设一部应急逃生楼梯以解决此问题。
3 “若即若离”的新老建筑――保护建筑结构措施
由于四号院基本坐落在原市委办公大楼旧址上,地下满布了间距1.5m的预制桩,桩截面300×300mm、桩长13m,承载力很低,用不了又拔不出来,因此给桩基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解决这个矛盾没有巧办法,只能施工队一点一点返旧桩位置,我们一根一根调新桩桩位,新桩在旧桩之间“见缝插针”,桩基施工完成后,许多荷载相近的柱下,新工程桩的间距及排列方向差别很大,新桩之间不时掺杂留有废弃的预制桩,承台不再是方方正正的矩形或正方形,形成了许多异型的多边形承台。基础承台、梁、板施工前,将旧预制桩的桩顶剔除一定长度,使其顶端与基础底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基础预估沉降量。既保证了新建筑工程桩的数量,又避免了旧桩对基础的不利影响。
泰安道地区遍布众多的风貌保护建筑,新建二号院要与原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屈臣氏大药房、京华饭店大楼等老建筑形成围合的院落。这些建筑有近百年的历史,大多是砖木结构,基础很浅而且基础尺寸较小,现场实际观测及残存的图纸显示,基础无论是材料还是尺寸距离我们现行规范的要求都相差很远。要将新老建筑结合得天衣无缝,又担心招惹到“风烛残年”的“老古董”――避免新建筑扰动老建筑基础,引发其结构开裂甚至破坏,这是需要我们精心细致处理的矛盾。
靠近风貌建筑的一侧,我们把新建筑地下室适当后退留出基坑支护的尺度,地面以下挑出钢筋混凝土板给基坑支护桩以有力的支撑,支护桩在地下对老建筑基础形成永久的保护;没有地下室的部分也后退到足以不影响老建筑基础。新建筑在地上伸出长长的挑臂尽量靠近老建筑。
今天,地面上老建筑“毫发无伤”地与高耸挺拔的新建筑相依相伴,这得益于地面下相互远离又悄悄支撑、地面上互不干扰但使建筑尽量贴邻的结构处理方式。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加之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得新老建筑的融合更加完美和谐。
4 “回归安置”与“综合整治”――老建筑设备用房和地下管线整改措施
泰安道项目中,二号院、三号院和五号院院内均有需要保留的且正在使用的老建筑。新老建筑的共存,不仅给建筑专业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也需要设备专业针对新老建筑的不同使用需求,在最大限度的不影响老建筑正常运营和不破坏老建筑外观的前提下,结合新建建筑立面及庭院内景观设计的要求,将老建筑墙外管线及影响庭院总体布局的破旧房屋进行拆改,并以院落为单位对设备用房和各种管线进行重新整合并合理布局。这一系列整改方法可以归纳为 “回归安置”与“综合整治”,其在二号院工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1 浦江历史街区的概况及其人文价值
浦江县城现存的传统建筑多集中于解放东路、解放西路、民主路两侧及其周边区域,大部分是明、清时保留下来的,传统风貌保存尚好,基本保持了传统的空间格局,也是目前周边县市中唯一幸存的古街区。这一片街区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景象繁华,是浦江县城主要的休闲、购物的商业老街,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后街”。街道蜿蜒曲折,民居尺度宜人,生活风味浓郁,保存着比较完整的传统城市格局;部分建筑做工考究,工艺精巧,木雕、石雕工艺生动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街区留存着许多城市的记忆,是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鲜活地展现了浦江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保护和利用好历史街区,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对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对浦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资源挖掘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浦江历史街区存在问题
通过现状调查及分析,历史街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情况差。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一些古建筑随着岁月的侵蚀正在快速老化、朽烂、破损和塌毁,部分极具价值的古建筑亟待修缮。街区历史元素不断流失,历史构筑物散落无人管理,大片散落的传统民居破旧不堪。
(2)街区居住条件差。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年久失修残损严重;大量搭建破坏了原有建筑格局,通风采光差;由于街区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恶化,居民生活不便;环境脏乱,街道地势低,遇大雨严重积涝;居住密度高带来生活私密性差、休闲空间等十分缺乏,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保护街区风貌的呼声十分强烈。
(3)安全隐患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街道狭窄,平均只有4.2米左右,且障碍较多;建筑沿街巷紧密排列,都不符合现在的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要求。但作为商业区,平时人流拥挤,广告牌林立;很多建筑为木结构,年久失修,且电力线路陈旧老化,人居房屋安全系数低,居民的用电安全,甚至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具有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3 对策与建议
3.1 历史街区古建筑的保护
3.1.1 古建筑保护的思路及原则
总体思路是“保留建筑风格,重现历史魅力;完善内部功能,融合现代需求;优化社区结构,展现时代风采”。通过保护、整治和改造,挖掘优秀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特色亮点和市场卖点,提升城市品味,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浦江经济。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应遵循“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保护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现状、历史信息与街区保护的实际需要,按照“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的要求,尊重历史、保存原貌、修旧如旧,保持整体的完整连贯。切忌重新包装改建,使古建筑、古街区“旧貌换新颜”,导致历史信息荡然无存。
3.1.2 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及措施
(1)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对建筑、设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建筑的历史沿革,残损现状和建筑测绘。在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原住民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保护重点,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和细部装饰,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在外观上修旧如旧,有效保留和保护建筑物所蕴涵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甚至可以考虑将某些单体老建筑迁移至历史街区,以提高历史街区老建筑的数量。街区内新建筑遵照原有建筑基本轮廓,在尺度及屋顶形式上与原有建筑取得协调,从而达到地块形态肌理上的连续。这样不仅保护了城市建筑肌理,而且保留了原有的城市生活肌理,让老民居保留原有生活气息。保留了人气,保留了原生态,从而保留了老居民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反映浦江历史风貌的重要历史街区。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保留原有风貌,继承文化的同时,结合浦江地域特点,修复部分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梳理原有的街巷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拆除违章和插建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根据房屋不同类型和保护整治要求,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对建筑物内部彻底改造,改造和完善自来水、通信、雨污水等工程管网及相关路网,提高建筑物的综合品质和使用功能。以满足当代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3)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合优秀历史建筑的地域特点、周边环境、功能配置,制定高品位的规划方案;在保护建筑物外部历史风貌的同时,提供现代的设施和功能。拆除周边一般建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休闲文化设施、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优雅的周边环境。结合规划,增设休憩庭院、停车场等城市设施,着力解决交通问题,为街区高品质改造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2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设想
(1)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该区域实施整体保护,制定详细、实际且有创意的规划和方案设计,能从整体上提升街区品质。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设定近、中和远期的改造目标,方案应严格反应现状,明确拆建、新建和保留的建筑并在该区域内的地块、街道的风貌保存、天际线和空间尺度等问题上有真实、客观的见解。同时设定区域规划的人口数量、日均人流量等问题。
(2)改变现有的传统街区改造模式。充分尊重住户的故土情节和历史文化街区原住民保护原则,推出原地段安置、外迁安置和货币安置三种安置方式。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产业形态、组织结构、人员、管理、文化等进行调整,古建筑的形态、产权关系、土地性质保持不变。政府投入资金对道路、绿化、市政设施进行改造,实现百姓满意、政府满意的双赢格局。
(3)改变现有利益分配模式。旧街改造通常借助于开发商的力量,其利益在开发商、政府和被改造街区居民之间实行按资分配,结果往往是开发商得大头,政府的非税收入是中头,居民丧失了一次“资产性收入”的机遇,社会更流失一份“沉淀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此,如果抛开开发商,改变现有利益分配模式,只局限在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分配,就能使利益的获取走向稳定性和长期化。
(4)整合地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逐步调整街区商业结构,恢复传统特色商业经营,鼓励开展特色餐饮、特色产品等经营活动。挖掘具有浦江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融合浦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历史街区成为展示浦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窗口,形成一个集商贸、旅游、饮食娱乐休闲的老城区中心商务区。
【关键词】建筑;增层;改造
1 建筑增层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既有建筑物受到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制约,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若将这些建筑拆除,重新规划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条件尚不能满足,但如果采用增层改造的方法,改造既有建筑,就能够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增层改造的优点:
(1)将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
(2)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该区域周边环境的协调;
(3)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要求;
(4)增层改造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5)增层改造是既有建筑由低层或多层建筑变为多层、中高层或高层建筑的有效途径;
(6)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剩余,在地基不作处理或略加处理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增层改造,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城镇现有房屋中相当数量的既有建筑具备增层改造条件,增层与改造不仅节约投资,还对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层方案的选择
2.1 确定加层方案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结构 应尽量利用原结构,并对结构改造方案进行优化分析。
(2)加层的结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加固的工作量。
(3)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控制所加层的层高,并对四周围护墙体采用大开窗。
(4)新做露面的面层以及新加屋面的恒载应尽量减少。
(5)新加层内、外墙体应采用轻质材料。
(6)做到安全、实用、经济、缩短工期。
2.2 加层方案
2.2.1 直接增层方案
(1)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下部均为砖混结构)。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如泰柏板等)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增层的承重体系可在原承重墙体上加层,也可采用与体系相反的承重体系,即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增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房屋为纵墙承重体系,增层为横墙承重体系。但必须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布置上下连贯的刚性横墙。
(2)多层全框架结构。当增层部分仍采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将原结构框架柱顶凿开,接长钢筋后再浇筑增层部分的框架柱混凝土。在新旧结构交接处,亦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的转换梁,以确保新旧结构在加层处有可靠的传递,并增强节点的抵抗能力。对老框架强度的验算,除了考虑增层后增加的垂直荷载外,还要考虑房屋加高后,由于水平荷载增加而使侧移加大的影响。必要时可设剪力墙,控制侧移的影响,相对地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
(3)多层内框架结构。增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层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柱梁、砖壁柱设置至顶。根据抗震要求,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四大角设抗震柱,新加层抗震纵横墙采用普通砖或砌体。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钢筋混凝土内柱及带有壁柱的砖砌体的承载能力以及补强加固的可能性。
(4)底层全框架结构。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由于上部加层而增加了底层框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对于经过复核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及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口)形钢架与原框架梁柱形成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合于非地震区使用)。
(5)下部砖混、上部框架结构方案。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小增层荷载,在旧房屋上部分采用填充轻质墙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采用这种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有可靠的锚固或支承,通常应结合对旧房加固,宜对旧房设构造柱,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整体,从而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可能伸入既有建筑物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以避免上部框架柱未落地,而只是在旧楼层圈梁上连接,造成锚固不可靠的后果。
(6)下部刚性方案、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方案的砖混结构。此类建筑主要用于增设一个较大空间的会议室等。由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差,不宜在地震区修建。在非地震区,应考虑新加纵墙有足够的承受横向风荷载的能力。此类房屋在增层时,应从外墙底部起,在室外侧沿房高增设扶壁砖柱,用以增强加层部分墙体抵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扶壁砖柱的断面应满足加层部分窗间墙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或加层部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列与旧墙体增设的构造柱相连。
2.2.2 外套结构增层方案
外套结构当在既有建筑物上增加的层数比较多、增加的荷载较大,而原建筑的宽度不大于15m、高度在15m以下且不适于采用直接增层方案时,可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方案。外套结构可以解决直接增层不能解决的问题:(1)增层以后的层数、高度可不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砌体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而放宽到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层数和高度;(2)不受原平面设计及结构类型限制,可按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重新进行设计;3可以改善建筑立面,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消除外形上简单的加固痕迹。外套框架可分为两大类:(1)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完全脱开,外套框架底层柱很高,中间无水平支点,称为长腿柱外套框架;(2)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连在一起,在外套框架各层柱中间有水平支点,称为短腿柱外套框架。
2.2.3 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应该弄清既有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一般认为旧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在既有房屋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这种土的压密过程与基础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房屋建成的时间、土体本身的性质及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当房屋建造时间太长、原始资料不全、难于确定原有房屋的原始承载力时,也可以通过原位测试或取样化验,按与新建筑物相同的方法确定其承载力。根据经验确定由恒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对于低压缩性粘土,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完成50%~80%;中等压缩性粘土为30%~50%;高压缩性粘土为10%~30%。砂土地基的沉降量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基本完成,故建成8年以上的建筑都可认为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工程中最好在基底下1m范围内取土样化验土的允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3 结语
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在当今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对改善生活条件、美化环境和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具有现实意义,在给既有建筑做增层加固中,要认真做好现场调查,认真分析资料,正确地进行理论分析 ,准确计算,综合运用多种加固方法,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以科学、简便且经济的加固手段来确保原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