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财务培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培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培训报告

第1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挑战 应对策略

新医院会计制度即将于2012年在全国公立医院推行,加强新旧(指1998年印发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衔接,研究新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

总体来看,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设置有所调整,更新加注重会计信息化,对医院财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有所调整。对比新旧会计制度可以发现,除规定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明细科目外,部分一级会计科目发生了调整,如库存现金改为现金;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应付社会保障费”,而就会计制度则以养老保险来进行账务处理。此外,新会计制度对部分一级科目进行了细化。(2)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化。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这是在信息化时代比会计电算化更高的要求。这种会计信息化一方面要求医院的会计信息要安全、准确、可靠,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达到上述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医院财会软件要能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衔接,从而使得医院的决策者以及需要使用会计信息的相关个人在拥有授权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获得这些信息。(3)对医院财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首先,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两种,财务报告的内容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组成,同时,新会计制度还规定了应该在附表中披露的内容,这就使得整个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大为增加。其次,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规范性。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挑战

虽然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开始试点并将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但从实践来看,这种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可能面临医院内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滞后,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熟悉程度不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有待加快等方面的挑战。

(1)医院内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相对滞后。总体来看,目前部分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准备工作还存在不足。首先,从重视程度来看,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与旧医院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计科目等内容只是小幅度的调整,这就使得医院部分领导和财会人员认为只需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新的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而无需专门的进行准备,从而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当前还处于新会计制度试点初期,部分医院认为可以在试点借宿总结试点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再具体推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而无需过早的准备,这也会使得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准备存在不足。其次,从执行情况来看,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往来帐进行清理,并对一些呆账、坏账、固定资产损益等做出处理,但部分医院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还不充足。再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当前医院这方面的工作整体还相对滞后。(2)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熟悉程度不够。总体来看,当前财会人员对医院新会计制度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首先,部分财会人员由于参加培训与实践相对较少,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还不透彻,这就使得其难以改变旧会计制度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或者熟悉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依然按照旧会计制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使得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其次,部分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中新增的内容理解不够,如对于医院财务报告的理解,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将财务报告与医院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对财务报告附表中应披露的内容、披露的方式等理解不透彻,这就使得新会计制度的作用难以全部发挥。(3)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有待加快。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有会计信息化予以配合,然而,当前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仍然有待加快。首先,部分医院还没有采购新的财务软件,或者没有与有关服务供应商签订软件升级协议,这就使得医院财会人员难以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财务软件,并将两者进行衔接。其次,医院新的财会软件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衔接步伐有待加快。新的财务软件的实施,必须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必然要求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模块必须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并确保这种连接的准确,但当前部分医院这一工作还没有有效的开展起来。

三、推动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推动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从加强培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

(1)加强培训。首先,医院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本身的培训,通过与中介机构进行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让财会人员参与新会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此来加深其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其次,医院要加强与财务软件有关的培训,特别是对新的财务软件与原来的财务软件的差异,新财务软件中与新会计制度相配套的功能等,要通过与信息化服务或者说财务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这方面的培训。(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针对财务信息公开程度更高,医院的各项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必须更加科学,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使得医院财会信息通过网络、计算机存储设备泄露的可能性加大,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授权制度可能隐藏的风险等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其次,医院要对财务报告审计等工作做出安排,如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聘请工作,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把关等。(3)加强监督检查。首先,医院要加强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盘点,呆账坏账的处理等可能导致腐败问题或者导致资产流失等问题的环节,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财会人员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的调研,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推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会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61

1 引言

我国政府会计是在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能够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发挥预算管理和监督作用。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形势、政府职能新变革中,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弊端渐显,比如:无法反映已发生但无现金收支的收支项目,也无法反映未来收益、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等项目,难以准确有效地衡量政府资产负债情况,等等。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遭遇挑战,急需做出调整。为此,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相关文件的出台是必要并且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工作,早日落实制度到实处,自主、自觉地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发展,早日与国际政府会计趋同、接轨。

2 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之进展

我国政府会计起步较晚,政府会计改革不受重视,但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进程有所推进。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了“推进政府会计改革”,2010年“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同年年底正式《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

2011年,试编率先在11个省区市开展,2012年扩大到20多个省区市及所属的部分县市,试编所采用的方法是:政府会计日常核算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运用于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中。试编工作引入统计、估算等方法进行核算,一定程度上补全了日常核算遗漏的会计信息,对试编地区的政府“家底”进行了梳理;试编报告所涵盖的政府财务信息范围更全面、更充分,能够反映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和财政财务管理情况,这些都是试编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但是,遗憾在于:试编工作还没有普及全国每个省市地区;试编过程中,需要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所记录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下的衡量值,工作量巨大且易出错,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完全保证。

针对试编工作的情况,相关部门逐渐提高了对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视,更具号召力和严谨性的方案陆续颁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出台;2015年12月10日,财政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和相关指南,规范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点期间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至此,关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制度方案基本确定,同时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如期出台,全国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落实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之国际比较

3.1 美国

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为联邦政府和州与地方政府两大层级。

在联邦政府中,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80年代,经过探索于1990年颁布《首席财务官法案》,确立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对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做出明文规定,推动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与发展。法律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于每个财政年度结束编制,并向社会公众公布联邦政府各部门及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

其中,联邦政府各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要求编制完成各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聘请外部单位进行审计,最后提交给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而政府整体层面的综合财务报告,通过政府内部网络系统平台下载各部门上传的各自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汇总,编制整体层面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交由政府问责局进行审计,连同财务报告及财务报告审计结果一并向社会公布,提高财政透明度。

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中,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兴起时间更早,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于20世纪末由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颁布第34号政府会计准则,使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模式得以统一,获得法律保障。准则要求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以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编制,内容以财务部分为核心,辅之以介绍(概况)部分与统计数据部分,另外涉及美国联邦政府所不涉及的基金财务报表。其编制流程大致为:(1)事前培训。进行编制前的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由地方财政国库部门统一组织教育培训,普及法律规定的编制要求、相关规定,提高参与编制财会人员的熟练度,树立财会工作守法意识。(2)事中监控。国库部门完成年度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后,向各部门分发工作表进行财务数据的填制。工作表统一收回后,进行数据整理与汇总,并编制完成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整个过程要求国库部门参与,发挥监督指导作用。(3)事后审计。编制完成的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提交外部审计机构,外部审计机构依据美国政府问责局制定的《政府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

3.2 英国

英国政府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最早出现在地方政府中,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1999年,英国正式开始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于2004年完成第一次试编。2006年,英国政府从法律上落实了这一会计制度,推行实施《政府财务报告手册》,规范了英国中央政府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时的各种会计处理。

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涉及的范围较一般联邦国家更为广泛,包含了所有公共部门,工作量大,因此整个过程耗时间、耗人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年度工作报告、内部控制声明、年度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以及审计声明等。编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由划分为四大类的1300多个公共部门分别编制其部门的财务报表,提交给审计总署进行审计,审计通过后将相关数据及财务报表提交财政部。接着,利用CONS系统输送部门数据给英国财政部,财政部对CON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抵消公共部门之间的内部交易,完成数据整理,据此编制整体层面的政府财务报告。最后,将财务报告提交给议会,结束前一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全部工作内容。

3.3 加拿大

199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在编制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开始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以《加拿大公共账目》形式呈现,内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政府运行和累计赤字表、资产负债表、净负债变化表及现金流量表)、财务数据摘要及其他财务信息分析;政府各部门财务状况;其他相关信息及其分析。值得借鉴的是,加拿大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财务分析丰富而全面,涉及影响到财务报表的重大事项概述、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事项、相关趋势分析等。

加拿大联邦政府在编制过程中,首先由联邦各部门于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完成财务报告初稿的编制工作,同时在其财务管理系统中完成数据调整和上传工作;初稿需进行审计,再报送给总出纳长办公室;总出纳长办公室从核心财务管理报告系统中获取来自各部门的数据,整理并编制完成政府整体层面的综合财务报告。

综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经过探索和实践已趋于成熟、完整,为我国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4 建议

考虑到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起步较晚、发展迟滞,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需要总结他国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进行逐步巩固。结合美英加等先进国家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历程及实施现状,对我国实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制度的完善是前提。美加英各国显而易见都已具备成熟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为其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正确指导。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颁布了关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方案,但整体上政府会计相关制度规定条块分割、口径不一,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造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需信息与日常政府会计核算脱节。为此亟需建立起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会计制度。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推行仍处于试编阶段,且覆盖范围未广至全国,试编而得的经验不够充分,总结出的办法和相关指南还有待检验,应不断实践,不断修正。

第二,丰富的资源是保障。在对美英加各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顺利推进背后,依靠的是丰富的物力、人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在支持。物力上,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他们具备强大的政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自下而上各级部门之间传输的数据庞杂,甚至需要转换,仅靠人工进行传递、核对及汇总难免出现失误,尤其我国相关政府会计制度尚不完善,基层会计人员专业度不高,更应积极研发一套适合我国政府会计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标准的会计信息共享,形成全国信息自下而上的汇总和合并,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提高效率与质量。

人力上,需要培训专业性更强的综合型会计人才。权责发生制所涉及的政府会计核算业务更加复杂,编制合并报告所含信息更广泛,甚至涉及会计之外例如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除此之外,报告编制合并过程中需要交流接触的是各个部门甚至包括上下级部门,要求会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之外是能够积极进行协调沟通的,拥有强大的交际能力及情商。这些都是需要在不断的培训、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的。

财力上,上述的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型会计人才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且政策推行覆盖范围宽广,关系复杂,是一项长远持久的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几乎不可能,需要耐心和毅力。财力支持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以支撑政策推广落实,更应号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助力。

第三,审计、公开是后续。在国外,政府财务报告需要经审计机构审计,部分还需要向社会公开,其透明度远高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中涉及政府审计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审计监督效用有待加强。在2014年底批准的《方案》中,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被要求与上市公司年报一样接受审计,并与财务报告一同,按规定向社会公开。这一规定应当引起政府各部门的重视,自觉落实;也要求各审计机构坚持自身的独立性与专业,严格进行审计。另外,目前关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闻大多于财政部官网、中华会计网校等专业媒介,一些浏览量大的网络媒体报道甚少,对于大众的普及率并不高,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专项讲座,向大众普及。关注的人多了,监督的人也就多了,政府部门在编报过程中也就会更加严谨的执行相关规定。这能够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公开性、透明度,有利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报。

参考文献

[1]崔学刚,叶康涛,荆新,刘子琰.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第六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5,(07).

[2]潘琰,吴修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探讨:欧盟的经验与启示[J].财政研究,2015,(03).

[3]戚艳霞.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特点分析和完善建议[J].财会月刊,2015,(13).

第3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一)信息披露的格式化

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相关信息,而表达信息的工具或信息的载体是会计报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采用固定的格式呈报信息,且以会计报表为主体,要求纳入报告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其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被“省略”掉,一些新的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以反映。这种格式化会计报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第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所揭示的信息都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第二,被纳入会计报表的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货币化或非数量化信息则无法反映。

第三,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无法反映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会计要素出现的新的表现形式,如企业商誉、人力资源价值、绿色资产等,由于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些价值无法确认,致使企业堆积大量隐形资产。

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统计,徽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航空母舰”,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总额只有143.87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资产额最高的范尼梅公司资产总额(3510多亿美元)的1/25,按照表列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信息披露格式化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的信息。信息技术的迅猛,一切追求高速、高效,财务会计报告的滞后性必将成为它的“致命”缺陷,巴林银行的破产也可见其影子。其次,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具体操作的,在会计技术过程中主观的估计、判断在所难免,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业务水平等原因可能会对类似的经济业务作出有差异的估计、判断,而且对信息加工耗费时间,降低了及时性,再加上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是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的。

(三)信息披露的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的充分性。

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会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

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以小搏大”,蕴含着无穷机会与风险,所以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而且这种交易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极大,衍生金融工具又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的概念是以维持货币资本为前提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报表上的费用项目并不包括维持实物资本所需要的部分赔偿金额,从而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而许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恰是事业的前景状况。历史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

(四)信息披露的人为性

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六大会计要素按国际惯例进行了更的重新定义,加强了会计要素确认的科学合理性,防止企业利用会计制度的疏漏,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但在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一系列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许多会计方法都带有人为因素,如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帐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项目的潜在损失进行合理估计,计提必要的损失准备和减值准备等。这些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执行稳健性原则,消化风险,提高财务报告披露的质量。但由于会计制度给上市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留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致使信息披露的人为性无法克服。同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受财会人员的学识、经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差异的制约,使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差错,如有舞弊行为,信息披露将会严重失真。

此外,还有会计信息披露者方面的原因: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合理估计和判断能力较差,影响了会计判断的合理性;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方法,采用违规甚至违法的方式,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和虚减;CPA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审计的有效性。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多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

所谓多层次“彩色”报告模式就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并依此灵活报告会计信息的一种披露体系。这一“多彩”的报告体系的具体思路为:

第一层次,即核心层包括所有符合确认标准的信息(即同时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等的特征)。

第二层次,报告那些目前不能可靠计量,但符合其他所有确认标准的信息,如与开发费用等的支出,这些支出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这种未来经济利益的价值很难确定。

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也有助于未来收益,它如与特定商标有关联时,可能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

第四层次,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特征,但不符合报表要素定义的信息,比如公司进行的风险经营。有关风险计量与,无论对公司还是外部信息相关者来说都是相关的。一方面可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描述信息的特点。

第五层次,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部分知识资本(譬如人力资源价值和员工培训价值)等。这些资本价值一般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公司员工并不为公司所控制,而且,这些价值的估计有很高的主观性,通常不符合可靠性特征,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作出有效的决策和充分实现资本的保全。

(二)增加报表表外揭示,鼓励披露更广阔的信息

财务报告原则要求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法定会计报表囿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及填列,难以满足用户决策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大量增加表外揭示内容予以弥补。根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附注的增长速度则达7.5%。可见表外揭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在按质按量完成法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外,可考虑增加披露责任信息,主要可包括:

(1)编制增值表。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和做出其他贡献,是目标之一。编制增值表是为了向公众表达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种价值观念。企业存在不但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还让各类投资者得到了回报。

(2)对改善生态环境信息的揭示。随着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企业揭示其在对环保支出方面的信息逐渐成为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主要应包括:企业对“三废”处理投入的人、财、物;企业在绿化、净化空气等方面的工作及其成就;企业在降低能耗,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耗用等方面的成绩;企业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

(3)对员工情况的揭示。企业的持续成功也要依赖于员工的贡献。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等方面情况予以揭示是必要的。对员工情况揭示的内容包括企业对职工的培训、职工福利提高、劳动条件改善以及企业职工的有关情况等。

(三)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

随着市场的快速,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倘若无法满足及时性,即使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不相关。一些对企业有重大的事件的加速涌现,使得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周期过长,已经不能够及时地捕捉和传递重要发展信息。为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一方面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尤其是缩短上市公司年报的报送时间,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并存的形式。在不断提升定期报告质量的基础上,依据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审计的报告存储于因特网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企业报告子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

在我国上千万的会计队伍中,会计人员素质低是一个不争事实。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条件,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应当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实质精神,克服重视专业实务培训,轻视会计的,使其知所以然,以减少会计政策运用差错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自律约束会计人员行为、动机,减少会计行为失范,减少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带来的信息披露失真。

(五)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要求,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1)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规范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并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第4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外资企业;规范化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控制措施与程序组成的,其目标是实现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方针与经济目标。外资企业常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的终极目标,且该目标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务活动中。

一、外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思考

1.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良好,职责分工明确

首先,目标明确。外资企业有着极其明确的财务目标,即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这个定位清晰的目标带动下,外资企业的各项内部财务控制就有了一个准则。外资公司将这个企业理念彻底贯彻到每个员工心中,这样在各方均遵循这个理念的基础上,有利于消除内部管理中的种种分歧,从源头上为公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职责分工科学。外资企业有着严格的岗位职责分工,各个相互牵制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完整齐全。在明确的岗位职责分离的状况下,财务人员工作有着极高的独立性,且对每一个人的分工、职责、权利等问题都有具体的规章可循。

2.财务账目管理细腻

整体而言,外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财务账目管理流程,对于财务管理的具体运作,外资企业一般是通过司库来进行操作。当前,司库主要是负责企业资金业务的运转情况,包括内部的现金流量管理、资金风险控制、外部投资和资金运作等一系列与企业资金有关的业务。

司库在执行管理职能时,要遵循外资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比如说,外资企业在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财务收支、新业务开展等经济业务中制定了详细的审批权限以及审批额度,这一方面限制了司库将权限无限发挥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内部流程中的层次,将责任落到实处,保证了整个资金流程的顺利运行。

3.注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三个环节

外资企业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特别注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整体性和衔接性。一般而言,外资企业已将这三大环节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循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并将其作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这从制度上保证了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执行。具体细化到这三个环节的建设,外资公司会将预算作为所有当期财务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初始起点,为预算管理在其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中树立极高的目标性和严肃性;而将内部控制作为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的一项日常性重要工作来开展,严格监督着外资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4.员工统一培训

外资企业非常注重人力资源,强调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能动性主体,外资企业在财务人员的定期强化培训工作中显示出了较为成熟的一面。从新进员工到资深员工,只要其在工作中有成绩、对企业有所贡献,外资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员工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此外,外资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也已系统化,诸如基本业务、继续教育、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培训能够促使员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二、外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多的竞争优势,需要吸取外资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成熟做法,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去其糟粕”,从而达到加强自身财务的控制。

1.建立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

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离不开规范的制度,在国际化环境中还离不开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就我国目前公司的现状而言,有关道德规范的制度建设发展良好,大部分公司已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一个凸出的问题是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并没有完全同步开展。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一些制度的建设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企业空有制度。这就需要我国企业针对制度缺乏执行的现状,优化财务控制的环境。比如说根据财务控制权配置的要求,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2.建立管理层财务内部控制报告

在现行环境下,逐步建立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报告制度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当然,这种报告应该是一种自愿报告。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美国一些公司的做法,在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中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结构应该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资产的保全性、伦理行为的积极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的优化性进行适当的评估,包括管理政策的坚持,以及预防、发现和纠正财务报表舞弊等信息目的的描述;(2)内部控制程序应包括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环境的持续监控。

第5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一机构设置

印度审计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60年,英国殖民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在印度设立了审计长一职,负责政府审计和会计工作。1919年为制约腐败,避免纳税人的钱浪费,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总审计署的职能,确立了印度审计长独立于政府的法律地位。1935年,印度政府法颁布实施,该法规定设立审计长,成立印度审计会计部(IndianAuditandAccountsDepartment),即主计审计长公署。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审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印度审计会计部实行垂直领导、分级负责和归口管理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主计审计长公署、联邦审计、地方审计(会计长审计办公室)、地方会计(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和培训机构组成。最高审计机关是主计审计长公署(theComptrollerandAuditCeneralofIndia,简称CAG),由主计审计长负责,设在德里,共有6万多员工,在全国各地设有各类专业机构104个,其中大约有3.5万员工和68个单位从事审计上作,每年审计工作经费大约5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亿元)。每年要审计84000多家单位,向管理部门提交77000多份调查报告并向国会和邦议会提交80份审计报告及300份专题报告。

①主计审计长公署(CAG)包括会计和审计两部分职能,不涉及具体的审计业务,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国际交流,考核和培训审计人员。CAG设主计审计长一名,对国会下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负责。

IA&AD组织结构示意图:

②联邦审计机构指CAG下设的多个“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和一个“企业审计局”。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负责对中央政府部门与机构、海外机构、国防、印度铁路、印度邮政电信局等联邦政府部门的审计。企业审计局由副审计长领导,专门负责审计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公司和企业。

③印度地方审计局指“会计长审计办公室”,负责审计邦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账目,审查地方国有企业和一些自治机构的账目,根据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计划,承担对联邦政府设在行政区范围内的机构和组织的审计项目。

④印度地方会计局指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主要负责邦(省)一级政府的会计和拨款审批事项,如为大多数邦级政府编报账目,发放工资、津贴和退休金,制定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等。从1996年3月起,联邦政府和一些邦级政府已经开始自行负责会计账目的编制。

⑤培训机构包括CAG培训局、一个国际培训中心、国家审计会计学院和九个地区培训机构。印度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分配具体工作岗位。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还要进行专业化岗位培训,并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二审计职责和范围

1.审计职责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包括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根据规定,印度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可概括如下:

(1)政府支出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国库账的所有支出进行审计并报告,确认各账户中支出的货币是否获法律批准,且用于法律批准之用途,确定各类支出是否与批准的要求一致。

(2)政府资金流动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的所有资金交易进行审计并报告,包括债务、各种存款、沉淀资金、预支、吊销账、汇款账、工商业的损益账等。

(3)负责记载中央政府的各种账目,但与铁路、国防及各邦有关的账目除外。

(4)准备反映中央和各邦年度收支的各种账目,并将其交与政府有关部门。

(5)准备财务总表,并交给总统。

该表反映每年度的各种账目,如总统要求,还反映各类余额、过期未付债务及其它有关资料。除宪法中规定的这些职权外,还履行其他一些职权,包括由议会通过的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与政府公司账户有关的职权。如对政府审计员的任命及重新任命,必须征求审计总监的意见。有权对公司账户进行补充性或试验性审计。可根据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对某些政府部门或机构的账户进行审计。要在财政管理领域内捍卫宪法和法律,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支出,客观地估价财政领域的执行情况。

2.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可以扩大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财务方面(会计错误、舞弊、财务控制、财务报表的公正性等等),合规合法性方面(忠实地执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政策和规定等等)、以及工作绩效方面(经营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引自《审计方法与实践——税收审计》,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具体包括:

(1)中央和26个邦政府部门和机构。

(2)政府性的商业机构,如印度铁路、印度邮政通信公司。

(3)由中央和邦政府控制的大约1200个公营企业。

(4)由中央和邦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约400个非盈利性自治机构。

(5)4400家靠联邦和各邦拨款的机构和团体。

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国家银行、印度工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等不属于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范围。

三印度国家审计体系的特点

1.地位崇高,独立性强

印度国家审计体制采用的是立法型审计模式,最高审计机关CAG隶属于立法机构,直接对立法机构负责,薪金及其他行政费用由印度统一基金交付,勿需议会表决批准,对政府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印度《宪法》(1949年11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1979年9月25日第四十四次修宪法令最后修改)专门以一章篇幅规定了印度审计长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总审计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议会立法机关,监督和确保行政部门收支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另一方面代表联邦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开支“有法必依”。作为印度审计署最高负责人,总审计长地位十分特殊,他由总统直接任命,监督公共财政,并对总统负责,级别和待遇与印度最高法院院长等同。如果出现行为不当或失职等情况,只有议会两院以2/3票数才能罢免总审计长,程序等同于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的罢免。各邦审计长是主计审计长的代表,执行主计审计长的命令。1971年印度还制定了《主计审计长法》,赋予审计工作广泛而独立的权力。正是总审计署地位独立特殊,因此在近年来印度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总审计署加大了对各级政府的审计力度,查起来毫不手软,取得了显著成效。

2.科学合理的审计准则体系

只有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才具有可信性,审计意见和建议才会受到认真的考虑和执行。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具有衡量和改进绩效的标准。主计审计长公署编制了《主计审计长公署工作守则》

(ComptrollerandAuditorGeneral′sManualStandingOrders),确保了审计实务有章可循。其内容除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外还包括审计规定和指示、审计原理和逻辑以及审计程序。印度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标准和审计指南两个层次,审计标准又分为一般标准、作业标准和报告标准:(1)一般标准,主要规定审计人员任职要求和审计机关质量保证机制。(2)作业标准,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和对审计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框架。(3)报告标准,对审计报告阶段的框架性规定。《审计指南》是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准则得到遵守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费用支出审计,收入审计,公共部门的附属商业机构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电算化审计,绩效审计,中央和邦政府的预算和拨款账户的审签以及铁路等重要审计领域的单项指南(包括铁路审计指南、邮政电信部门审计指南、联邦政府收入审计指南、公营商业组织的审计指南等)。

3.独具特色的补充审计制度

补充审计,即指政府审计人员运用测试审计的方法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国有企业进行的补充审计或追加审计。印度实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根据1971年主计审计长法,主计审计长有权对国家控股51%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印度的公营公司分为司局级企业、政府公司和法定公司(引自《公营企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或执业会计师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指派,可对政府公司进行审计。为了对注会审计结果的正确性负责,CAG建立了独特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制度。审计委员会由政府审计师和专家组成,有重点地对注会已审的国企再进行一次补充审计。审计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已审计的企业财务报表,公司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其资格等。补充审计完成后,国家审计人员把补充审计结果通知注册会计师和被审企业,并给予两周时间征求对补审结果的意见。CAG最后要把所有企业补充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报送议会。

4.卓有成效的绩效审计制度

印度审计的主要类型有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审计是对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鉴证意见,主要审查有关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看其是否合规、合法,并对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活动、财政状况以及是否遵守了有关的会计制度等发表意见。绩效审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考察有关项目是否有效地使用资金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印度自称,印度已由过去的财务审计,发展到测试评价政府活动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效益,即测试其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阶段。审计委员会对国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除年度财务审计外,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绩效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和成本控制制度、价格及财务状况等。由于印度绩效审计往往能披露出政府或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执政党、在野党的重视,社会公众也很关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给予了绩效审计较高的评价;被审计的单位可以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这项工作也容易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例如,印度节油研究协会(具有印度官方背景)为推动能源节约,确保石油产品高效合理使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该协会把对企业的“能源审计”作为协会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点战”。2005年底,由印度节油研究协会向政府提交的2004年石油节约项目成绩单中,已确认石油节约总额达到了22.7万吨,总价值29.7亿卢比(摘自200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国际版《印度能源审计显成效》)。

5.初具规模的计算机审计制度

当前世界审计办公自动化工作,主要集中于审计计划自动化,审计管理工作自动化,审计统计自动化,数据传递自动化,计算机编制审计表格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印度是世界第一大软件生产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广泛使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印度审计部门已开始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一是电算系统开发审计,包括对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范和标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成果的审查等;二是电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三是对电算系统程序的审查,评价控制功能是否恰当、逻辑流程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四是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查,包括纸性数据文件和磁性数据文件的审查。例如,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ofIndia,简称ICAI)理事会最近在新德里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2005版《银行审计指南注释草案》(DraftoftheGuidanceNoteonAuditofBanks),就包括电算化审计方面的内容。

6.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

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每年,总审计长会就联邦政府账目向总统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总统转交议会两院审议,此外还就各邦账目向邦长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邦长转交邦议会审议。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由主计审计长确定,除了提交联邦政府的预算与决算的鉴证报告、法定公司的审计报告外,还按部门行业提交分类审计报告。分类审计报告也称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题审计报告,是对某个待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的专题审计所编写的审计报告,如公共分配系统绩效评估审计报告、农村综合发展规划评估审计报告、扫盲绩效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武器装备审计报告等。审计报告由立法机关下设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审查研究,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审查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账目,公共企业委员会负责独立经营企业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指出各种浪费及资金的不恰当适用,并按财政原则进行明确评论。如已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损失的事项,新的服务支出及与各种程序及先例相背离的事项等。审计人员还将编写的重要问题备忘录(问答表形式的)随时提供给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以便政府对审计报告中做出的调查结果给予具体的回答,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和改正方法。

7.近乎苛刻的人事管理制度

CAG拥有一大批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他们具备执行审计职能的广泛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激烈的竞争考试并从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中挑选出来的,如金融管理、会计学、成本计算、法律和工程学等。其附属机构人员的更新也要通过竞争考试来完成。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人员招聘制度。印度国家审计人员(辅助人员除外)都是通过招聘录用后才安排到审计员、审计监督员、审计总署官员等岗位。其中,审计员由大学文理工商等科毕业生通过“政府人才选拔委员会的考试”录用;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由审计员通过“基层审计考试”或社会招聘两种方式产生;审计长和会计长从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中选拔;印度审计会计服务局官员由“联邦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竞争考试”产生。另一方面,实行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在印度要想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岗前培训,包括四个阶段:(1)四个月的行政管理培训,在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学习基础理论课(在印度,所有高级官员都要学习这些基础理论课程)。(2)十四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印度审计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3)地方专业审计局、财政局、计划委员会等单位的实习;(4)年度结业考试。实践证明,严格的录用、培训和晋升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它使印度政府审计人员保持着较高的素质,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印度驻华大使馆网站

[2]OfficeoftheAccountantGeneral,Haryana网站aghry.nic.in/

[3]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on/ch/index.htm

第6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笔者研究了中国石油、中国中铁、长安汽车、南京银行等公司的上市过程,发现有的公司因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配合默契,准备工作做得好,顺利上市并发展良好;有的公司临时组织大量人力突击上市工作,发现事务千头万绪,效率低下。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市辅导、发行申报与审核、股票发行与挂牌上市过程看,企业若有计划地提前做好上市准备,依靠自身的财务人员就可以提供详实的财务数据供证监会审查和作为《招股说明书》素材,其工作成效对上市非常关键。

在我国现行公司上市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总结以上案例,按照一般情况下工作要点先后,以财务部门为基础,绘制如下工作联系网络图,图中针对每项工作列举了主要工作内容。双向箭头流程表示部门间进行双向交流磋商,单向箭头表示按照箭头方向提供原始资料、信息或者成果,但是单项箭头也包含了部分协商交流工作内容,相关部门并不是教条办理。

1.企业核心管理层

企业改制上市的设想一般由企业管理层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一般都成立“改制办”,由“改制办”牵头,资产管理、财务等部门配合。管理层将意图与这些部门交流,共同初步拟定改制设立方案。企业充分研究业务方向、市场营销、技术、财务、募股资金投资方向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初步确定承销商、推荐人、股票种类、发行数量、价格、方式、对象、佣金费率、募集资金计划、滚存利润分配方式。本阶段还未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财务部门要担当金融咨询角色,提供初步意见。此外还要就此发表作为财务计划管理、金融分析、会计信息编制部门的专业意见,可能的话还要提供以上是否符合相关经济法规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2.审计师事务所及中介机构

企业确定要改制上市后,拟定明确的进度目标,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审计师事务所及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出具审计和评估报告,作为验资依据。财务部门全力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历史财务报表、应收账款、债务、流动资金等情况。财务部门还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提供资产清单,供资产评估使用。企业重新吸纳股份的,财务部门还要统计股份认购情况和办理缴纳股款登记、财产转移手续。

3.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和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完成后,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与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进行信息交换,完成股份公司验资报告。

4.证券辅导机构

企业验资完成后,需要接收证券辅导机构辅导。改制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必须清楚了解证监局对股份公司的要求以及相关证券、经济法规,因此财务部门需要派员参加辅导。具有证券资格的辅导机构对企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辅导期间,辅导机构针对股份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具体整改由财务部门完成。辅导机构除了对企业人员完成培训外,还要核查股份公司在设立、改制重组、股权设置和转让、增资扩股、资产评估、资本验证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股权结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具有培训监督双重职能,财务部门需要紧密配合。

5.政府税务部门

为了避免《股票发行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出现不一致,财务部门内部提前整理公司最近3年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于不清楚或者不统一之处需要协调税务部门,进行整改。《股票发行申请书》等书面文件需要公司最近3年是否存在税收违规的证明文件,由财务部门向税务部门申请出具。

6.政府工商部门

至此,改制企业上市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可以着手企业工商注册资料变更,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股东、法人代表等内容。一般情况由财务部门牵头办理这些工商注册变更。

7.股票发行申请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对改制企业的内、外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部门需要查阅历史档案,调阅最近3年的内外部审计报告,并且编制本期财务报告,递交给改制办公室,作为《股票发行申请书》的组成内容。

重大关联交易的说明、原始财务报告、与申报财务报告的差异比较表、注册会计师对差异情况出具的意见、历次资产评估报告、历次验资报告、关于纳税情况的说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意见等材料在财务部门都有备案,需要财务部门收集整理,递交给改制办公室,作为《股票发行申请书》的组成内容。

8.招股说明

《招股说明书》对于股票销售非常关键。财务部提供的报表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本)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一定要周密测算,经得起推敲,对于有别于常规之处的要有特别说明,比如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行业特殊情况、本企业特殊优势等。财务指标必须经历社会挑剔、审查,财务部门任务艰巨,决不能出现前后矛盾、弄虚作假的情况。财务部门还要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股民关心的股利分配政策。

9.证监局

《招股说明书》、《股票发行申请书》以及辅导机构出具的《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汇总报告》完成,报送到证监局,等待批准。证监局审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需要企业答复,而很多疑问与财务相关,需要财务部门答复。证监局审查通过后,即进入股票发行阶段,投资者认购新股。

10.会计师事务所

新股认购资金进入企业账户后,财务部门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报表,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股票代码和股票简称确定后,证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上市申请》上市通知书。签订上市协议、披露上市公告即可挂牌交易股票,至此上市工作完成。但是财务部门工作要点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内容,本文所论述的工作程序针对不同的个案还会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工作顺序也不尽相同,希望得到同行的补充更正。针对本网络图,在财务部门的协调下,还可多项工作并行处理,优化流程,缩短准备时间。

第7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 财务报告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14-03

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成为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 2011年就出台了试编办法,各地陆续都已在试编,但是在试编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2015年12月10日,财政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和相关指南,以此规范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点期间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办法》明确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根据改革方案要求,2016年至2017年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办法》是在各地试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试行一年,说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期就开始进行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各国改革的过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革后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内容不尽相同,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改革模式及特点与我国现状非常相似,值得借鉴。

一、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较大的年代,许多国家在这个阶段的经济飞速发展,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已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发展决策和国民信息的需求。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的。

(一)三个国家改革中的共同点

三个国家的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体制改革都是从部门到中央“由下而上”的推进方式,并在改革中强调政策成本、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审慎与风险管理。

1.改革中面临的共同问题:(1)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会计政策协调问题。(2)政府作为特殊会计主体,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其全部资产负债以及其他营运情况,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文物、公共绿化植物等)的定价确认较难。(3)如何理解以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的作用,需要长期、大量的宣传才能获取公众理解。(4)改革后对政府会计编制要求的提升,导致财务人员培训及财务运作成本的增加。

2.改革的主要成效:(1)政策的透明程度、政府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政府的工作成本也得到了降低。(2)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使得政府的决策更为科学,使政府内各部门的工作得到了激励和明确,强调了国家财政状况对各部门的问责,细化各部门的权利义务,以一种更明晰的方式表达政府的职能,并且体现出对政府运行绩效的衡量,从整体上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

3.使用价值体现:(1)对社会公众来说,可以了解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政府长短期偿债能力以及潜在财务风险;了解政府运行的成本;了解政府当前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预算安排日常活动;了解政府的收入类型和来源,政府经济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政府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等。(2)对监管机构来说,如审计机构、立法机构等,更加方便获得和使用政府资源的信息,更加便于核定是否与法定预算相一致,是否与法律和合同要求相一致。(3)对于外部使用者如纳税人、政府债券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有权知道政府将钱花在哪里,为他们提供了多少公共服务等绩效问题,政府是否履行了其承诺,政府在提供服务的成本、效率、结果等业绩的总体情况,以及如果超过预算,政府是以发行新债还是增加税收的形式来补足。(4)对于特殊信息需求群体,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用于预测经济走势、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三个国家改革的差异

三个国家最主要的区别是在改革过程的选择上,加拿大和日本是渐进式的改革,采取逐步推行最终实现完全实现权责发生制;而新西兰采取了“一步到位”的方式,直接确定完全权责发生制。

1.加拿大模式的特点。(1)从报告核算基础看,加拿大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预算执行日常会计核算仍保持收付实现制基础。用于记录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科目称为授权代码,用于记录权责发生制账务信息的会计科目称为财务报告账目,两套科目是相互独立的。在财政年度结束后需要进行账务调整,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2)从报告编制依据来看,有一系列的会计规范、操作指南作依据。加拿大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财政预算管理部门、报告编制机构以及各政府组成部门共同努力,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3)从报告编制范围看,采取了逐步扩大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范围的做法。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范围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第二是纳入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事项范围。加拿大编制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和合并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都是随着财政财务管理的需要不断扩大。加拿大对于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是以控制为依据的,但随着管理的需要,控制的具体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断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丰富财务报告内容。(4)从报告编制内容看,都是围绕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来确定。围绕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使用者信息需求以及政府经济活动特点,加拿大政府财务报告中将资产负债表、运行情况表、财务状况变化表等作为主要报表,而且科学设计了各张表的格式和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以及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在此基础上,还编制针对一般公众的简化版的财务报告,将公众所需要的财务报告信息通过概括、浅显易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5)注重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政府主要部门均从单纯的财务报告转变为全面的绩效报告,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而且有绩效评价,反映政府提供服务所使用的资源及非财务资源来衡量政府服务的产出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6)通过资产负债表、明确税收收入上的年度变化,加强了议会和民众对政府的问责。(7)主要城市可以增减相关项目的明细列报。比如多伦多市政府在加拿大国家财务报告规定的基础上,在报表附注中增加了五个政府资产明细表的列报。

2.新西兰模式的特点。(1)新西兰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和重新确定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中的职能和角色进行的,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保证,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对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直接由收付实现制改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2)在改革初期面临来自政府官员、公众以及经济学家的质疑,存在改革成本与产出定价等问题。(3)政府既公布真实的政府财务报告,又及时地公布自己的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有利于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判断,达到对公众负责的目的。(4)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编制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治理危机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提高了新西兰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5)主要城市可以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部分明细表。比如奥克兰地区政府的财务报告在新西兰国家政府财务报告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消费者调查表。

3.日本模式的特点。(1)日本采取的是渐进性改革的方式。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会计改革与中央政府的会计改革不同步的现象,地方政府由于发展水平、内部管理等差异导致的地方政府之间改革不同步的现象,所以导致了日本政府的会计改革在统一性上有所减弱。(2)在改革过程中,要求一些省厅同时编制一般会计报表与特别会计报表,18个特别会计报表在体现国家政策在对某些方面注重的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政府会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在改革过程中渐进性地涵盖政府工作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3)编制财务报表有政府层级。日本的财务报告首先是以各省厅为单位编制财务报表后递交财务省,由财务省将省厅级财务报表整合为国家财务报表的。(4)为结转制度专门编制了详尽的结转制度详细说明与应用,将结转分为明许结转和事故结转。其别强调和注意的方面主要是债务体系和预算支出的结转系统,(5)能良好配合日本经济发展,改革在稳中求进步,在不带来社会经济动荡的前提下使得政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6)允许地方有调整。比如首都东京市的财务报表与日本政府财务报表略有不同,使用“净资产变动表”来代替“股东权益变动表”,另外增加了“行政成本报表”。

二、借鉴之处

上述三个国家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推行中,尽管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具体处理问题的措施与特殊事项的处理不同,但是在改革历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改革取得的成效、具体使用情况等都与我国非常相似。我国可综合借鉴三个国家的特点。

(一)改革模式的选择

我国目前推行的政府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采取先试行一年的渐进性改革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统一地方与中央、地方各部门、内部管理差异等改革不同步的现象;不抛弃收付实现制,而是采取一套计算机系统,同时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进行记录管理成本和预算信息,并通过一定的余额调整来反映所需要的综合信息;报告编制范围要采取逐步扩大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范围的做法。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范围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第二是纳入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事项范围,主体范围以“控制”为依据随着财政财务管理的需要不断扩大,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丰富财务报告内容。

(二)构建政府财务报告的要件

1.扩充现有报表的内容。引入反映政府资源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反映运营状况的营运业绩表,同时提供现金流量表、政府承诺、或有事项表、行政成本表等。

2.扩充预决算报告,增加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并对财务状况以及报表附注中的事项进行说明。

3.引入第三方鉴证制度,在报告体系中加入审计报告。

4.采用其他非财务信息方式披露相关情况。

(三)特殊事项的处理借鉴

税收收入的确认时点改为在应纳税事项发生时确认;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预计可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对文化遗产可计量可变现的可以按重置成本入账,不可计量不能重置或者没有同类资产的交易市场的,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公共服务的动植物等生物资产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只在附注中说明;基础设施资产,初期先不计提折旧,但要在每个会计年度对基础设施按照当前重置成本计价,定调增调减资产的账面价值;区分政府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编制承诺与或有事项表进行披露;实行项目制成本核算制管理方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在报表附注中,按照实体划分的有形资产增加五个明细表:“有形资产合并明细表、政府企业明细表、分部披露明细表、实体与分部披露明细表、服务以及分部披露明细表”;增加“消费者调查”事项。

三、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行的建议

(一)先行试点,出台配套制度

1.制定法律规定,保障权责发生制推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进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比如新西兰颁布《国有企业法案》《国有部门法》《财务报告法案》等,确定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运用中的法律地位。日本有《国家债权管理相关法律》《国有财产法》等规定了国家资产、负债的登记范围。改革初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法律的保障来推动。

2.建立一套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现有的会计制度十分复杂,既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学校、文化、体育、医院等单位的财务制度,并且这些规定并没有统一的口径,核算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先行试点,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全面规范政府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等会计事项的范围、确认条件、核算方法等,有利于汇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使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更规范、更准确、更有可比性。

(二)基础先行,抓好软硬件项目

1.建设政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增加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同时也加大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根据国外的经验,强大的政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确保政府会计改革顺利推行的必要条件和支撑。目前政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系统,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重新构建、整合、改进,可以先建立几个子系统,然后再在不同子系统之间构建联系。

2.培训会计人员。一旦引入权责发生制,涉及的政府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程序会更多、更复杂,报表的编制工作也会更艰巨,报告编制合并中涉及各个部门、单位、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在改革初期要注意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并将继续教育形成一种长期的机制,如果有必要,在改革初期可以成立专门负责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机构,专门负责培训和考核政府财务、会计人员以及报表的编制、协调工作。

3.清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核算工作是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重中之重。现行政府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不核算政府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范围过窄,不利于掌握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信息。因此在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之前,需要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确定哪些资产应该列入资产负债表,哪些应该在附注中披露,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拥有情况及其现行价值进行详细的摸底清查,充分掌握政府及部门所拥有的政府资产情况,重新核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明细分类。

(三)且编制且使用,且使用且完善

从国外经验可以看出,改革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都经历了阻力与困难、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的过程,都经历了让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可以允许地方政府在国家统一的《办法》和指南的基础上增加明细项目列报。比如多伦多市政府在加拿大国家统一列报的基础上增加五个资产明细表;奥克兰市政府专门进行政府财务报告满意度调查;日本政府为了便于广大民众理解专门编制报告解释,东京市政府增加了“行政成本报表”。所以,我国政府的财务综合报告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在编制中使用,在使用中完善。

参考文献:

[1]欧阳宗书,耿鸬.美国、加拿大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关情况及启示[J].会计研究,2013,(11).

[2]R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1,(06).

[3]常丽.美、日政府资产负债信息披露全景图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10,(8).

[4]娄洪,黄国华,张洋.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政府会计改革[J].财政研究,2012,(4).

第8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受托责任;政府会计

“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于2010年正式《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并选择了11个省市进行了试点,2012年试编范围扩大到23个省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并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提高到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的高度。2014年12月,财政部正式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等。通过分析试编工作的基础和现状,对进一步做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财政报告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反映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准确反映年度预算收支情况、起着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的迈进,仅实行决算报告提供的信息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全貌,以及政府部门服务运行成本,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是摸清家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风险日趋复杂,为促进政府财政收支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决策者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不仅需要了解政府当期的财政收支,更需要准确判断政府未来的收支走势。相关决策的信息支撑不能仅依赖于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政府财务报告。通过会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能够全面反映政府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财政能力和责任的政府会计制度,不仅有利于决策者准确判断政府财务状况和经济运行走势,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又能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利于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二是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建立服务性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绩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政府会计能够准确核算反映政府各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成本与费用。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客观、准确的核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可以正确评价政府活动的成本,促使政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

三是提高公共财政透明度,实现阳光财政。透明度是衡量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于企业,政府作为特殊的会计实体,其责任委托方是广泛的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而言,政府财务报告是公众作为委托方用来评价受托方责任业绩的重要来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必然对会计信息的来源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不仅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财政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更重要的是还要确保信息通俗易懂,能被广泛的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的理解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切实提高财政透明度。四是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近年来,对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试编过程既是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在探索中既能发现现行预算会计管理中的问题,为完善预算会计制度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同时也便于培养一批既熟悉财政财务管理又通晓政府财务会计的人才,为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合并范围的界定不清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实际是报表合并的过程,对于哪些主体应纳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合并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反映信息的相关性。根据财政部2012年颁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纳入合并范围的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级政府财政;二是纳入部门决算管理范围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三是土地储备资金、公益性国有企业、物资储备资金等。这种划分方法对相关主体缺乏清晰的界定标准,导致在试编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合并主体的划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由于各地合并标准不统一、范围不一致,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综合财务报告数据缺乏可比性。

2、现行政府财务报表体系不全面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附表、会计报表说明书。尽管现行政府综合财务报表覆盖的预算单位范围广,但报表体系比较单一,缺乏反映政府运营成本和绩效评价的财务报表,且较多的依赖于预算会计信息,对于具有注释性、解释性和分析性的非会计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全面性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报包括概况、财务和统计数据,虽然财务报表是核心内容,但其报告体系中也包括大量非会计、非定量的内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中还提供政府或有负债以及政府承诺信息等。在当前政府财务公开状况下,社会公众作为委托方难以对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权责发生制的运用具有局限性现阶段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提供的一系列相关报表为原始数据,经过技术性的调整汇总编制而成。由于缺乏系统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因此编制方法还比较粗糙,属于一种技术性的不同报表项目汇总调整合并。综合财务报告中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不是对于日常业务核算,而仅仅是对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即“调表不调账。这导致了试编工作中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其运用不是针对业务核算本身,而是仅局限于报表调整。4、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抵消难以做到准确全面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对内部事项进行合并抵消,防止重复计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行的做法是年终进行调账,对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进行合并抵销,抵销后的最终结果由财政部门汇总反映。由于不同的核算主体对于同一业务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抵销处理过程必然存在人为估算,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合并抵消处理时必然会存在遗漏、不全面、重复反映的情况,影响合并报表的准确性。5、编报人员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升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引入了部分管理会计的理念,强调预算管理中政府的受托责任与透明度,因此会计核算比收付实现制度下的预算会计更加复杂,对财政会计的业务要求也更高。再则,受现行预算会计管理范畴的制约,当前政府会计所涉及的一些业务,如公共储备物资管理、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政府公职人员养老负责管理等业务对于相当一部分财政会计来说还比较陌生,这都会增加改革推进的难度。

三、有关思考和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明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范围、合并标准、内部交易业务处理规则。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范围、合并标准决定着报告提供的信息整合过程和信息范围。传统预算会计立足点突出强调政府作为信息提供者,改革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立足点则是从信息提供者转向了信息需求方。立法部门、政府和社会公众等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国家治理的宏观需求,财政资金的流向和结果,以及政府行为的作用范围等都是影响合并范围的因素,而合并标准决定了被合并方的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合并财务报告,直接影响到合并范围和财务报告信息含量。国际上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合并标准,我国需要在充分考虑财政管理体系、治理目标等基础上,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对合并标准做出恰当的选择。此外,政府内部交易的类型、交易金额的大小,内部业务抵销分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性。为此,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门的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准则。二是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强制审计与披露机制。通过外部审计和监督降低委托风险,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建议参照企业的做法,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尤其是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外部审计,真实反映政府的债务规模、结构及增减变动情况,并对政府的运行成本及财政的可持续能力做出评价,提出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同时建立强制披露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有利于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工作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公众监督倒逼政府改革,采取措施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及债务风险。可以借鉴成熟的国际经验,实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整合与阳光财政目标完全吻合。向委托方提供经审计的可靠、相关、全面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接受市场约束和监督的前提,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问责政府、效能政府的前提。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政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技术性高的工作,对专业化知识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多渠道的综合培训,使会计人员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业务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加强调研的力度,通过交流学习,增进各地区和和部门的之间的互动和配合,培养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推动政府会计改革提供有利支持,确保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02).

[2]戚艳霞: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分析与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5(09).

[3]阮国迟:关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

[4]张欣杰: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思考———基于海南省洋浦开发区财政的视角[J].财政监督,2015(02).

[5]冯任佳: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05).

第9篇:财务培训报告范文

财务分析指标是医院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工具。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四章财务报告与分析第六十九条指出:医院应通过相关指标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列出了医院财务分析的参考指标,共六大类,十九项。除了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关于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之外,其他法规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对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作出了相关要求。而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当然也需要依据以上法规进行财务分析。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第五十七条指出: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等。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三十九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第四十条指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国家各项相关财会规范均对医院财务分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说明,这足以体现医院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医院需要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二、我国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医院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对医院经济活动和整体财务状况的科学、有效的分析与预测,把控医院医疗的整体运行情况。

1.财务分析目标不够明确

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使用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双重特点,而每个使用主体都有各自的分析使用目的,以便于他们各自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基于此,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否则容易出现财务分析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过去公立医院曾偏向于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财务分析评价目标,财务人员在分析时没能有效考虑公立医院的各利益相关者,作出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不够全面且缺少侧重点,致使财务信息使用者不能恰当地解读财务报告,最终导致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2.财务分析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

(1)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通过调研发现,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存在一人多岗或兼任的现象,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不具备相应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影响到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公立医院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不能熟练运用各种财务分析工具,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在制定医院的财务分析报告时,往往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不能科学全面地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地评价,从而可能会对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2)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大多局限于收费、记账等,不能正确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且缺乏对财务进行恰当分析的动力以及能力,从而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参考性、准确性、可用性和权威性。例如,有的单位在财务分析中重核算、轻分析,或者以财务报表代替财务分析,或者仅对已有结果进行总结,而缺乏对其成因的分析等。

(3)财务人员对国家政策等相关信息动态把握不到位。国家对于公立医院的相关政策每年都会有所变化。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国家总体经济形势都不了解,对医院相关的财务规则把握不准确,这些都会导致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分析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不能准确找到薄弱环节,不能恰当理清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关于公立医院财务工作整套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最终会导致公立医院的运营背离其成本和效益的最优组合,也无法达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

财务分析指标是医院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工具。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四章财务报告与分析第六十九条指出:医院应通过相关指标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列出了医院财务分析的参考指标,共六类,十九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前后指标不协调。如资产运营指标中只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运营状况构建相应的指标,即固定资产周转率。然而,在发展能力分析指标中又出现了固定资产净值率,出现了前后指标不协调的情况。另外,资产运营指标中缺乏关于流动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即流动资产周转率。

4.财务分析工作流程不规范

财政部规定,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只有基本规范,没有制定分行业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配套指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成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财务制度的依赖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日后的长期发展。而且,制度上的不健全最终会导致财务分析流程的不规范。公立医院在进行医院的财务分析时不能按照标准流程,存在做假账现象,使得财务信息真实性大大降低,致使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准确地反映公立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流程还有待规范。

三、加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目标

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使用者的不同会导致财务分析目标具有多样性。首先,需要明确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公立医院内部分析主体及其财务分析目标。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医院,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财务分析,为此内部分析主体几乎需要关心外部利益相关者关心的所有问题,主要从资产规模、成本水平、收益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方面了解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的运营规划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2)公立医院外部分析主体及其财务分析目标。公立医院债权债务关系人。公立医院的供应商、债权人、贷款提供者等债权债务关系人关注的是医院资金流动性、偿债能力、信用度等,并以此评估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从而决定是否收回债权或继续保持长期合作。政府监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在履行职能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资源配置、财政补偿政策以及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时要依据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状况、预算执行程度、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业务工作特点等信息。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合理使用医疗保险资金,需要了解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成本水平、资源使用效率、服务质量等,确保能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质量较好的医疗服务。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作为公立医院的主要顾客,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公立医院的收费价格、技术水平、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等,以便于其选择合理的医疗消费。社会中介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因接受公立医院的受托审计、咨询服务等业务,会比较关注反映公立医院财务状况的相关财务信息。其他竞争者。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者希望通过了解其他公立医院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等指标,作为参照来判断相互之间的差距及优势,以期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综上所述,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都有着各自的分析目的,需要通过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报告作出相应的决策。因此,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注意对财务分析目标进行创新和界定,改变过去仅仅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财务分析目标,需要综合考虑所有财务分析主体对公立医院分析的要求,以及公立医院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既全面又有侧重地进行财务分析,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解读财务报表、附注以及其他资料,从而有助于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

2.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由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人员应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和传递新知识、新思想。

(1)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提高医院的财务分析水平,在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财务人员的主人翁意。通过对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道德培育,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改善公立医院运营中的作用。

(2)加强督促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要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必须加强管理者对财务人员的领导,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或者鼓励自学并将理论与业务活动相联系等方式,加强督促财务人员对于财务专业知识、医院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分析能力,真正落实其在单位正常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3)及时掌握相关国家政策等动态。公立医院还应该要求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医疗保险改革政策,掌握相关动态,增强财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和水平。(4)加强对新的财会规范的学习。随着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其财会制度隶属于政府财会规范。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规范,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工作的指导性。

3.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依据前述对表1财务指标存在不协调性的分析,增加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

(1)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营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较好。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次数越多,医院对流动资产的利用能力越强。

4.规范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流程

建立公立医院规范、合理有序的财务分析工作流程,是财务分析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建立财务分析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公立医院制定财务分析工作流程,首先要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围绕分析目标所确定的范围和侧重点,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2)收集并整理材料。财务分析工作方案制定完成以后,就要根据方案的内容收集、整理资料,以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为主要资料,辅助以公立医院医疗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信息,参考其他公立医院的运营信息等,对全部资料进行分类选择、整理,便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