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

第1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突破瓶颈

随着劳动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保险向全民保险的转变,劳动保障事业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和干扰,一些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形势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经验,针对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加强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深刻剖析,经过梳理后发现,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一)部分就业积极政策落实难。一是求职者的技能滞后于岗位的知识需求。一些求职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员和熟练操作工的需求;二是公益性岗位开发难度大,"上头热、下头冷",就业援助难度增大;三是街道专项资金使用偏少,造成部分积极就业政策未能充分发挥效应。

(二)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一是部分地方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缓慢,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压力很大,尤其居民医保工作任务重的街道,几乎是一边倒在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不少街道由于行政区域调整,增加了部分倒闭的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职工医保、社保问题理顺难度大;三是部分养老保险业务办理手续时间长,一些街道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孤寡老人,出现日常规范管理比较难的问题。

(三)劳动保障维权维稳任务重。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依然滞后,企业欠薪逃匿案件调解处理依然比较棘手。维权维稳压力大、任务重。过度维权、不当维权、盲目维权的现象依然在部分职工群众中存在,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职工委托的法律人推动所致。同时基层街道维权维稳力量薄弱,加上大部分区目前仍未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和人员专业化,劳资纠纷调处任务重、难度大。

(四)基层劳动保障基础建设慢。一些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压力日益繁重,尤其是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以来更是压力大增,但是基层人员编制身份、保障经费却未得到落实,特别是街道聘请的社居协管员"有工作、无待遇"的问题十分突出。部分街道劳动事务所人员编制不到位,出现街道劳动保障所在岗人员没有编制,占编制的人却不在本岗位工作现象。

二、突破瓶颈制约,加强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街道是社会的细胞,街道劳动保障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街道在劳动保障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街道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力度,健全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积极就业政策效应,加快健全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放贷标准,规范放贷手续,切实破解政策落实难问题,大力推动积极就业政策普惠化和实效化;二是要加快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进一步提请上级政府出台有关强有力的措施,安排财政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要强化对企业人力资源引进的服务力度。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建议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引进人力资源的服务,及时为企业输送合适的人力资源。同时进一

步倡导企业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用工观念,提高企业职工的待遇,留住企业人才;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培训考核机制,严格把关好各项培训流程。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针对社会保险热点难点问题,一是要加快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建议继续加大居民医保宣传力度,完善基层经办服务,简化有关手续,规范办事流程,尽快全面实现居民医保系统与定点医院的联网,并结合基层的实际需要,适量增加定点医院,方便人员就医看病。二是要加紧推动早期离开国有及县以上集体企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抓紧研究方案,解决因行政区域调整而遗留下来的社保问题;三是要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程序,缩短业务审批时间,特别是要尽快研究解决企业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审批时间长的问题。

(三)推进创新,促进维权。针对劳资纠纷大幅度增加,调处压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力量不足现象,一是建议出台相关地方性规定,建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和人员专业化,健全劳动监察预警机制,逐步推行劳动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劳动保障执法水平;二是建议创新维权调处机制,进一步发挥街道工会与劳动保障所联合维权的职能,保障和维护职工的权益。

第2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库尔勒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服务站为调查对象。

1.2 资料来源:查阅近年来卫生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有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资料。现况调查资料:库尔勒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调查问卷。

1.3 调查方法:现场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

1.4 统计分析方法:资料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逐步在全区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目前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36534人。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2、为全市适龄儿童(含流动人口)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九种疫苗每月接种数据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达100%,免疫规划九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九种疫苗免疫程序合格率达96%以上,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1%,卡证相符率达94%,卡痕率达90%以上,群众免疫规划知晓率达93%以上。加强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和现场疫点处理工作,提高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追踪随访到位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逐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3、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2271人和产后访视2158人。产前检查率90.28%,产后访视率77.0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3.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84%,孕产妇死亡人数3人。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全市3岁以下儿童体检13696次。全市出生婴儿2158人次;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44%。

2.2 存在问题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较差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都为民营。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未能惠及社区居民,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

2.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完全纳入定点医保。目前,我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有10家(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州医保定点。现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申请办理医保,其余均未纳入州、市医保定点,居民得不到就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2.2.3精神卫生人员缺失

重型精神病是基层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项内容,库尔勒市只有一个精神病院,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精神卫生人员,那么在精神病的管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评价上就存在问题。

2.2.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硬件设施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城市居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绩效工作难以开展,致使整体卫生专业人才不足、人员不稳,极大的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2.2.5辖区居民服务不同

辖区内的居民一大部分是本地户口,也有一小部分是外地户口。由于户口的不同,所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同,除了一些疫苗免费接种外,对外地户口居民的慢性病、老年保健、重性精神病等,并没有提供卫生服务,不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 结论

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215多名,房屋和设备配置基本到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硬件配置不断加强,服务功能逐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办民营性质,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第3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改革; 建议。

1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医保受益面得到进一步扩大,截至 2010 年 5 月,全国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达到 4. 01 亿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 8. 33 亿人,参合率达到 94. 2%,城乡医疗救助覆盖所有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受益人群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另外,我国已出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基本药物价格,使实施此政策的地区药物价格平均下降 30% 左右,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过度用药现象的发生; 同时国家还下大力度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改善了基层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

1.1 社会化程度低,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管理医疗保险制度目前仍由卫生、财政和劳动人事、工会部门分头管理,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难以统一协调解决,保险制度不统一,造成了不公平现象; 缺乏统一的调剂机制,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全体公民身心素质的提高。

1.2 医疗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政策。

医疗服务机构为了实现各自的经济效益各自为政,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过于灵活,致使部分人员乱开医疗费用或利用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购买生活用品,这种现象造成了医疗保险腐败和浪费,医疗保险基金的减少。

1.3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险问题。

对于一些已参保的城镇贫困人口,其经济收入微薄,导致现阶段患有特殊疾病患者和大病住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相对于个人支付能力负担较重; 二是破产关闭企业无缴费能力,医疗保险遵循 “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因此这部分职工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 另外,一些享受低保的困难群体,医疗保险问题亟待解决,这些人员没有固定单位,比较分散,操作管理难度较大,也是当前难以参保的主要原因。

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发展。

作为一种世界范围普遍应用的卫生费用管理模式,各个国家都已形成了适应各自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背景,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权衡各国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利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完善和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2.1 美国。

美国是没有全面保险制度的国家,其主要实行的是自费医疗保险,其强调投保人员的自愿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由选择不同档次的保险服务,在这种自由选择的强迫下,会导致保险机构在价格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使低价优质的服务得到保证。但这种自由医疗保险明显体现了贫富差距,并将一些低收入但健康条件差的投保者拒之门外,他们无法从中获得公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消费通过市场调节,缺乏有力的制约,以致造成费用失控。

2.2 荷兰。

荷兰政府有效地向大众提供了透明化的服务信息,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负责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保险宣传工作,例如荷兰政府有专门的网站用于向参保人员如实地提供各大保险公司的价格、服务和消费者满意程度信息,使居民更加清楚保险的作用和特点,并愿意配合、自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类别。

2.3 德国。

德国社会医疗制度是以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为核心,更加突出预防性卫生服务在保险中的地位,并对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服务制定了相关法律。因此,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以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预防措施为主的保健制度。这样既在源头上避免了疾病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参保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支出。

3 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3.1 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民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包含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集合。通过建立多层次、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妥善解决包括失业者、儿童等各类群众的就医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从新型医疗保险中受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硕果。

3.2 适当转移中心,重视预防为主。

增强健身运动和保健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健身意识,鼓励居民定期体检,加强防疫意识。预防是控制重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提高预防意识,既能降低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尚不富裕,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可以减少医疗支出。

3.3 深化医院体制改革,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中,并且同一地区的大小医院医疗资源分配还存在差异,不能实现公平性。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数量、结构和布局,医疗卫生工作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保证人民享有与社会经济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完善和优化现有医疗机构功能水平,有重点的发展社会需要而薄弱的服务功能,引导城市医疗机构向缺医少药的农村医疗进行技术延伸,做到农村和城市医疗机构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4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03902

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及改革背景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完善,相当多的事业单位的收支款项和内容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开始强化成本核算。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然无法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下面就以医院为例谈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改革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医院体制的原因,其会计制度基础、核算基础、财务报表都存在问题。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财政部、卫生部2010年底,联合修订颁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国家选择16城市试点,2011年7月1日执行,其他医院2012年1月1实施。此项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试点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很多,比如会计核算基础问题、固定资产价值偏高、净资产核算不当、成本核算问题等。下面就以医院为例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医院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医院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医院会计是反映、核算和监督医院资本运转及其结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会计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活动,为各方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协助有关各方做出正确决策,从而保证医院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促使医院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医院的会计制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2.1 医院会计制度核算存在问题

2.1.1 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两个会计分录反映的是相同的经济业务,却要分两次来做账,明显违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也不便于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的对账工作。不计提折旧这一规定,使固定资产的会计价值与净值,随使用时间的推移差别会越来越大。导致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信息不真实,很容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

2.1.2 无形资产核算的问题

首先,医院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缺少清醒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医院甚至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有些医院资产管理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算时经常把无形资产丢在一旁,致使会计账簿没有全面的记载资料,核算摊销不正确。

其次,表现在会计核算和监督体系不健全。因为医院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普遍缺乏对成本监督与管理、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它的核算程序和方法等核算体系与会计系统所具有的职能不相符。

2.2 医院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报表是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概括性书面文件。但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本质和结构滞缓于这种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无法满足医院内部和外部各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财务决策,因此,改进及发展医院等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是财务报表体系不完整,在医院的会计报表体系中,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编制医院的现金流量表,使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估该医院未来流进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该医院未来的现金流量。其次,财务报表对医院信息反映得不够全面,医院坚持的是“大预算”观念,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从全局上掌握医院预算情况及财务状况,不利于财政监督,更不便于了解医院的资金运转情况等;医院的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财务报表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未来现金流的信息。

2.3 医院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的自我控制观念在内部环境中起到关键作用,高度的自我控制观念是保证内控制度得以完善和执行的关键一环。许多医院的管理者缺少对内控知识的把握,某些领导甚至错误的以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立规章制度,没搞清楚自我控制体制是一种资金运作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自然也没有明确到他们自己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担当的责任,错误的把内部控制当成上下级之间的管理手段,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作用。同时,医院也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医院基本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所参照的是普通的财经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靠经验辅以简单控制,流程太过简化,问题暴露时没有统一的处理准则。

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必要性探究

3.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内容

第5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 影响我国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内部因素 我国基本药物配送政策现状研究 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我国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研究 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浅析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建议 人口因素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影响分析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我国基层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与探索 对我国基本国策若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培南类药物在我国基本知识产权概况 委托视角下我国基本药物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将延伸到村 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完善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我国医药供应链中药品定价方法的缺陷及其影响研究 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配送衔接探析 “体育新课标”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和适应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 关于对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配送企业“零配送”情况的通知[EB/OL]. (2012-04-27)[2014-03-28]. http://.cn/HomePage/ShowDetail.aspx?InfoId=822.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工作通报(第二期)[EB/OL]. (2011-12-26)[2014-??-??]. http:///html/2/5/27472.htm.

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 关于药品配送情况的通报[EB/OL]. (2012-08-22)[2014-03-28]. http://.cn/HomePage/ShowDetail.aspx?InfoId=839.

张亦筑, 李珩. 基本药物配送不到位不及时 企业将列入“黑名单”[EB/OL]. (2011-03-16)[2014-03-28]. http:///html/2011-03/16/content_5898456.htm.

徐东波, 马爱霞, 李洪超. 基本药物配送招标问题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0(5): 81-85.

河南省医药服务采购中心. 河南省2010年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招标公告[EB/OL]. (2010-8-23)[2014-03-28]. http://.cn/Manage/Note_new.aspx?Notid=321.

谭冬娱, 常刚, 江杨岗. “新医改”背景下基本药物配送环节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药房,2010, 21(16): 1467-1468.

第6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一、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启动到2013年,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但是鉴于历史的教训,人们经常对其可持续性表示关切。到2013年,有关部门已经召开了5次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会议[1]。相关专著和论文等文献也很多。2008年,杨昕和胡苏云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公平性是决定该项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个人缴费水平不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2]。这一结论与本文对2012年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比较一致。2012年,李瑞锋等人的定量分析结果:虽然农民参合率为96%,但是完全自愿的参合率并没有这么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是制约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

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回应(Response)概念模型(PSR模型)是环境质量评价学科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最初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J.Rapport和Tony Friend(1979)提出[4],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展起来,作为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PSR模型使用“原因―效应―响应”这一思维逻辑,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近几年,OECD在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时,也使用这一模型,但不是用在医疗保险领域[5]。本课题把这一模型用在新农合方面,并对该模型做出新的解释、设计出新的指标。

新农合可持续发展是指新农合在筹资、管理、参合意愿和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公平性和可信性。根据上述文献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两点判断:一是新农合不会简单的重蹈覆辙,重走历史老路,还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二是新农合的这种可持续性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和压力,甚至有些问题和压力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形态看,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细分为“强”持续发展、“恒”持续发展和“弱”持续发展三种基本形态。新农合的发展状态,也可以按照这三种类型划分。对应于不同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应当有不同的对策。从长期看,新农合是强持续,还是弱持续,关键是看新农合在制度和机制方面能否对存在问题和压力做出适时的、科学的反应和调整,以确保新农合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过程和获得的数据

(一)调查过程

针对农村新农合的主要问题,我们开展了访谈与问卷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到农户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意见等;二是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调查,包括村、乡镇和县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有关建议。

(二)获得的数据

获得的数据根据调查地点和对象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到合肥市医院调查就诊的新农合参保者,得到59份问卷;二是到地级医院调查就诊的新农合参保者,得到112份问卷;三是到县级调查医院就诊的新农合参保者,得到53份问卷;四是直接到农户调查,他们可能参保后到过医院就诊,也可能参保后还没有到医院就诊,得到174份问卷。总计获得398份问卷。上述问卷调查是在2012年7月底完成。

在上述直接到农户调查的174份问卷中,有33份是在安徽省获得的;有141份问卷是在山东省滨州市和日照市参加新农合的农户中进行了相同问卷调查获得的。在外省调查,主要是便于进行比较。从安徽和山东两省看,安徽257份,山东141分。上述问卷调查是在2012年7月底完成。

三、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到两大制度性的要素,一是新农合制度本身,二是医院。下面对这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别阐述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新农合提供了便民服务这一点,最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新农合大大加强了县级医院建设和服务措施。农民最不满意的是住院收费过高。详见表1和表2。

小岗村农户的缴费,全部由村集体缴纳,所以不存在对缴费不满意的可能。

计算方法:满意程度得分最高为10分,最低为0分。具体分为三个档次:回答“满意”等得10分;回答“一般”等得5分;回答“不满意”等得0分。加权平均不是表中的5个单位得分相加再平均,而是把所有人员回答得分相加,再除以总人数(257人)。综合得分:首先,把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的百分数缩减为10位数(即缩减1位);再把这6项数值相加,除以6。

在表1中,从6项指标之间比较看,首先是农民对住院费用的满意度最低,对农民目前的缴费水平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对新农合便民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从调查地点之间的农民的态度比较,合肥市周围的农民的满意度最高,地县和村镇农民满意度较低,但是小岗村农民满意度最高。

单纯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的意愿看,93%的农民还是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的。为什么一方面农民对住院费用满意度非常低,另一方面又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农民是否参加新农合往往是随大流,并不是绝对想参加,也不是绝对不想参加。第二,农民对个人缴费水平还是很满意的,对新农合便民服务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所以,尽管农民对一些方面很有意见,但是又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见表2)。

四、安徽省新农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农民参合的可持续性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仅应当关注农民参合的覆盖面,还应该关注农民的参合意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农民还是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的,参合率逐步提高,目前已经达到95%左右。这说明,农民参合具有可持续性,基本上是一种“强”持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山东省相比较,安徽省农民参合意愿还是较低。

(二)各级财政资金供给与合理控制的可持续性

1. 各级财政资金供给的可持续性。在财政人均筹资水平迅速提高的条件下,各级财政是否能够持续、及时提供资助;不同级别财政的负担能力应当深入考察。根据我们的走访调研结果,地方财政的新农合拨款基本能够及时到位。但是中央财政拨款到达县级相对慢了一些,影响到新农合基金的运作。所以,不应该出现这种中央财政资金到位慢的问题,问题还是出现在从省级财政到县级财政的中间环节。

2. 基金结余额的可持续性问题。卫生部2012年规定:将新农合统筹基金累计结余控制在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25%以内(卫农卫发〔2012〕36号)。实际上,据我们调查结果,新农合基金结余稳定的可持续性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与基金统筹层次有一定关系,统筹层次越低,结余额就越是难以达到有关规定的结余标准;统筹层次越高,结余额就越是便于达到有关规定的结余标准。所以,要及早提高统筹基金,在大盘子统筹范围内,才能实现结余的稳定、达标。

(三)管理制度上的可持续性

新农合主管部门的选择与新农合可持续性的关系如何,应由卫生部门主管还是医保部门主管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安徽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农民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三个医保制度仍然实行各自独立管理和运行。目前这种模式在安徽省县级单位仍然占多数。第二种模式: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整体划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实施。到2012年上半年,采用这种模式的县级单位大约有18个。第三种模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城镇居民医保,由人保局主管。芜湖市(2008年)和马鞍山市(2009年)已经将郊区农民的新农合纳入了城市居民医保的经办范畴。第四种模式:将市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者并轨运行。合并后,城镇职工医保按现行政策执行,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将实行统一管理机构,统一经办机构,城乡居民统一按新农合标准进行筹资、进行补偿。实行这种模式的县级单位最少,如安徽省界首市实行这种模式。

(四)医疗服务上的可持续性

医疗服务上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基层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占有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医疗服务质量、过度医疗问题的控制;免费体检的效果及其可持续性;医疗体制改革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目前,最主要的医疗服务问题有两个:

第一,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低。这主要是指县乡村三级。农民虽然不懂医疗技术,但是农民可以比较亲身的感受。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态度这两个方面都很有意见,并且明确指出还是大医院的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其主要原因是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过低。

第二,过度医疗问题明显,大小医院都存在。在我们调查中,关于农民对医院的医疗行为的评价,设置了四个问题,分别是:大病不治、小病大治、费用虚高、弄虚作假,由农民任选其中的一个问题,结果是:选择小病大治的比例最高(见表3)。小病大治显然会造成过度医疗。

五、安徽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构建评价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模式

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回应(Response)概念模型中,“压力”是新农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标反映出来,是客观性的指标。“状态”指标表示当事人即参合者对这些压力指标的反应状态,但是,参合者的某一项状态指标一般不仅仅是所对应的压力指标的反映,同时可能还包含着与这项压力指标有关其他问题的反映。对家庭缴费是否能负担满意程度,不仅是对个人缴费多少的反映,而且可能还包含着对缴费方式的反映。对补偿公开、公平、公正满意程度,不仅是对筹资水平和补偿数额等的反映,而且还包含着对补偿等待时间长短的反映。对新农合补偿比例满意程度,不仅是对自付比例的反映,而且还是对自付额大小的反映。对住院费用满意程度,不仅是对住院自付比例的反映,而且还是对住院时间、住院服务质量、收费项目等的反映。对新农合服务满意程度,不仅是对未参合率的反映,也是已经参合的人的综合性的反映。“回应”指标,不应仅仅针对压力指标进行改进,还必须综合性地考虑状态指标中所包含的信息,采取科学、系统的对策(见图1)。

图1的基本内容和逻辑关系可以简化为表4的指标,表4的指标可以再增加。在表4中,各项压力指标越高,表示压力越大,这是一种客观指标。

(二)安徽省新农合优劣势比较

根据评价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回应(Response)概念模型(PSR模型)和指标,对安徽省新农合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安徽省的优势与弱势(见表5)。

(三)评价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状态

1. 从压力指标看,大部分指标似乎压力并不大,个别指标有压力。个人缴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还是很低的,压力不大。人均筹资相当于农民人均收入比重,接近5%,虽然这些资金主要是财政出资的,但是也增加了对财政的压力。从参合率看,安徽省新农合处于强势可持续发展状态。安徽省为98.89%,全国为96%。

2. 从状态指标看,农民并不满意,只是对个人缴费数额较为满意。农民的意见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民不满意,说明新农合还存在许多问题,说明新农合可持续发展处于一种隐蔽的弱势状态。

六、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如何保持新农合的高参合率

首先,卫生事业统计公报应该包含就医的参合农民一年人均自费医疗费的数额。而不要仅仅公布受益人次、受益比例、报销比例、人次补偿额等,这些数字再好看,也不等于农民自费的费用没有上涨。其次,设立农民年度平均自费数额的警戒指标。年度平均自费增长率不应超过上年物价指数,年度平均自费增长率不应超过农民上年平均纯收入增长率。

(二)农民缴费额还有提高的余地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新农合的缴费额还有增加的余地。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一个农民对缴费数额有反感,倒是对新农合服务等方面,满腹牢骚。

(三)合理配置基层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

第一,强化大中城市医生和护士下乡服务的制度。这是一种有效方法,应该形成一种正式的制度,而不是时有时无。现在虽然卫生部和安徽省已经出台了这方面的政策,但是存在严重的走形式的问题,亟需改进。第二,把培养全科医生制度与培养乡镇医生结合起来实施。第三,重点加强边远乡镇医院建设,距离地(市)级以上医院较近的乡镇医院,可以考虑撤销。

(四)防止过度医疗方面的建议

第一,严格限制过多的检查项目。这也是农民反应强烈的问题。仪器检查是医院的一项高回报率的行为。第二,控制重复治疗。一些农民不在乡镇看病的原因之一是医生根本不想给病人治好,只是想多收费。所以一些农民的出路有两条:一是找私人医生;二是舍近求远,到地(市)级和省级大医院。

(五)清除不合理的收费

病人住院之后,应该缴纳病床费,但是不应该再缴纳其他一些巧立名目的如空调费、电视费等费用。这些收费尽管可能已经经过物价部门的同意,但是仍然应该认定为乱收费。一些医疗服务项目没有开展,就不应该继续收费,如修指甲费。

(六)继续提高新农合认知度、透明度、信任度

大多数农民对新农合仍然是知之甚少,这也是我们问卷调查遇到的一个难题。许多问题,农民根本无从回答,因为他们只知道缴纳了50元钱。因此,应普及新农合政策知识等,如给每个家庭发放一本综合性新农合手册。

(七)对新农合管理机构实施结构治理,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规定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职责,由一个部门承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3月26日下发的《关于实施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2013年6月底前完成整合三大医保的职责。

1. 整合城乡居民制度。整合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一,统一缴费标准和付费标准。第二,统一信息。使用统一的居民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合并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和剔除重复参保。第三,合并报销窗口,提高报销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第7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不断加大,惠农资金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补助补贴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深入。惠农政策的项目较多,农民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在少数地方还出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知道的问题。个别村组干部还存在落实惠农政策上不公开,不公正,不负责,项目落实不透明等问题。在村务公开栏几乎没有公布惠农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区、乡主管部门知道,广大农民群众和不是主管部门的都不太清楚。村干部在宣传时,只是对家族、亲戚朋友个别讲,暗箱操作。如贫困生“两免一补”,大多数是让村组干部家族、亲戚朋友的学生得到。

2.贯彻落实有偏差。由于村组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导致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贫对象、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对象定位不准。种粮直补没有实现应补尽补,甚致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权转让的、承包者没有耕种的仍然在享受种粮直补政策。在实施新农合医疗政策上,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较差,医生素质较低,服务意思淡薄,重收费现象较突出,导致农民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是村组干部垫支参保,甚至有垫支上万元的。

3.预算标准不一致。同类工程预算定额标准不一致,项目推进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乡镇、同一整合区域,实施同类型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一致,但投资标准不一致,并且有的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铁”建设征地,过境各乡镇甚至同一个乡镇的相邻村组征地标准就不同,造成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突出。

4.资金监管不严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经费限制,部分惠农政策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有的政策资金监管失控,违规违纪较突出。在种粮直补上,部分乡镇的村社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将农户种粮直补款扣去抵交医保费、村公路建设集资款等。有的村干部不给农户办直补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领种粮直补款。有的在农村低保中,不坚持原则,亲朋、好友和关系接近的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执行成本高。要落实的惠农政策多、召开会议多,印制相关材料多,支出业务费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运行成本。上级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和部门经费支出压力大。没有工作经费,为单位、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套取政策资金提供了理由或借口。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补一发”,多头多次发放,造成了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二、解决办法

1.强化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惠农政策,要把各项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把主要精神实质和操作程序向群众讲透彻,向村组干部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群众明白。要针对当前农村接受政策能力强的人群外出的现实,认真研究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传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效果,因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主要靠村支两委干部去落实。为此,信州区委、区政府及时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工作方案》,区检察院还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教育读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组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服务水平。

3.强化各种关系理顺。在制定政策时,应对强农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手,着眼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生活,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惠农是基础,强农是方向,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简化程序,加大资金整合力,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综合效益和项目政策效应。

4.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落实政策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对各项补贴在村组实行公开化,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农户认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第8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远程医疗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R 197.6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虽然我国不断推动农村建设,但是在大多数偏远农村仍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医少药的情况,难以实现平等医疗的目标。但是在农村中进行远程医疗则可以让农村患者获得医疗服务以及基层医务人员获得医学教育的可能性增加,有效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不少医院均已建立起了远程医疗中心或是远程医疗系统,并且已有部分中心医院开设了对偏远农村的远程医疗服务,但就整体而言,农村远程医疗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远程医疗得不到理想的诊疗效果,并影响着农村远程医疗的发展。为此,对农村远程医疗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远程医疗开展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医患双方对农村远程医疗缺乏全面的认识

虽然普及远程医疗具有许多优点,但就实际情况看来,医患双方对农村远程医疗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意义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存在排斥心理,在远程医疗平台进行操作与诊断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村患者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只相信和接受与医生面对面就诊的方式并且缺少远程医疗相关的宣传活动,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患者对远程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是存在着较大顾虑。

(二)医患缺乏顺畅的沟通

远程医疗和传统医患沟通方式不同,虽然远程医疗能够有效解决部分问题,但是相较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模式来说,沟通问题仍旧存在。具体表现如下:在具体讨论患者病历资料时,远程医疗需要异地会诊双方医生,从而专家才能够对基层医生进行指导并完成患者病情的诊断。但通常在会诊前,异地医生间的沟通较为缺乏。此外,在采集患者病历资料时,基层医生往往会忽视了部分其认为并不重要的内容,如详细的病史询问、部分有助于诊断的检查等,从而致使在远程会诊时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远程诊断存在较为严重的图像卡壳现象

远程医疗通常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以及音视频压缩技术等基础上。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都难以有效与远程医疗系统相匹配。其中最为突出的的问题之一就是带宽不足,即便是采取专线接入的方式,其传输速率也无法达到标准的质量要求,如果无法同步、清晰、连续地将患者的声音与图像传输给异地会诊的专家,则会大大影响专业的判断,使得远程会诊质量大打折扣,并且还会打击医患双方的工作积极性。

(三)缺乏专业的远程医疗人才

伴随着远程医疗的逐步推广,其发展规模日益增大,这对于远程医疗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专业的远程医疗人员仍较为匮乏,特别是既懂医学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从而致使人员间的信息交流不够及时与准确,甚至会导致信息产生偏差,不利于远程医疗的实施。

(四)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当前,农村远程医疗收费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且互相交涉不够顺畅,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医保报销范围较为局限,农民进行远程医疗的就诊费用无法进行报销,从而给农村远程医疗的实行造成了较大困难。

二、农村远程医疗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远程医疗的宣传力度,让医患双方正确认识会诊

首先,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报纸、电视等来做好远程医疗的宣传工作,让医患双方均能够对远程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医生与患者都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其次,在医院门诊部设立咨询台,让患者在门诊就诊的时候能够有效认识到远程医疗,并且可以利用患者就诊的机会来宣传与远程会诊相关的知识,并设置咨询热线电话,及时耐心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再者,应当消除部分医生对远程会诊存在的误解,进行会诊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与治疗。此外,还可以让专家和基层医院相连接或者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或是亲自到基层进行面授培训,让更多的农村患者以及基础医务人员能够接受远程医疗这种新型医疗模式。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沟通效率

有效的沟通能够保证将正确的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内传递给所需要的人。为了确保在进行远程会诊时双方医生能够进行无障碍沟通,则基层医生需要在会诊前就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病史、有关医疗检查结果等内容,且把该类信息传递给远程专家进行备案。如若出F信息不全面的情况,则应当由异地专家指出,直至基层医生将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后再进行会诊,以确保能够对患者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有效提升沟通效率。

第9篇:基层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领头羊,浙江省在改革中制定的改革路径、配套政策、推进策略,均可资其他省份借鉴。日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对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的策略、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中国医院院长》:浙江省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采取了何种改革策略和路径?

马伟杭:浙江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采取了奏响“三步曲”以及演好“协奏曲”的方式,有效联动了省、市、县三级公立医疗机构。

改革“三步曲”的第一步是,全面启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在这步改革中,浙江省采取的是“五环联动”的方式,即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医疗保险结算和支付政策、财政投入政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机制和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启动第一步改革后,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上,解决整个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提升的问题,以求达到“将90%的患者留在县内就医”的目标。除了多渠道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省在2013年6月提出,将实施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二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对于此次资源下沉的举措,浙江省政府明确提出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必须对县域医疗机构进行托管,并且要采用实质性的托管模式,而非以往的松散协作。无论是采用全托管或紧密型的重点托管模式,均需要达成管理链、技术链、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五链相连的托管内涵。同时,省政府也在文件中提出,三级甲等医院托管县域医疗机构,可收取被托管医院3%的年收入,作为年托管费。

除此之外,浙江省级财政部门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拨付专款用于支持县域医院的人才学科建设。根据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中提出的“改革财政投入政策”,县财政也需要对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学科建设予以支持。因此,政府支持优质资源下沉,采取的是长效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对口支援时采用的按人头拨付资金的模式。

改革的第三步是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试点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目前浙江省在每个县基本都建立了城市三级医院托管或协作县级医院的模式,进行了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县外医院的转诊尝试。今年,浙江省将会在前几年各地试点的基础上,结合优质资源下沉到县域的推进情况,出台分级诊疗文件,扩大试点范围,并将根据试点评估的结果确定下一步是否在全省深化。

同时,浙江省的公立医院改革,还要演好“协奏曲”。一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努力营造健康服务新业态;二是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基层、社区医生的签约服务,为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基础。

《中国医院院长》:浙江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基于何种考虑,较为快速地推进了本次改革?县域层面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如何?

马伟杭:浙江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较快,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改革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第二,阶段性改革的停顿或滞后会影响整个体系的功能和效率,改革的现有成果对改革的推进速度产生了倒逼。举例来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药品实现了零差率销售,与此同时,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已高于城市医院,如果不推进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长此以往会对患者和医生的流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改革必须同步推进。第三,从改革的进程看,由于我省改革的顶层设计较为符合浙江的实际情况,因此改革推进比较平稳。综上可见,我省改革推进的速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目前浙江省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成效,主要可从4个部分进行诠释。

第一,药品进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医院配送药品给患者的过程中,在采购价基础上加价15%的局面。

第二,本次改革的目标在改革体制机制,调整医院内部运行结构。改革中出现的费用变化,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消化,患者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因此,患者的总体负担基本保持平稳。

第三,对医院的发展而言,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药品进行零差率销售增加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本次改革撬动了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使得医疗费用结构产生了变化,也为未来国家建立动态的、能较好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做出了尝试。

第四,浙江采用的“五环联动”改革模式,增加了政府财政在医疗上的投入、优化了医院内部管理,配合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提升了医生对个人技术水平、医院对学科人才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认为,本次改革在远期将会对医院以及医疗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医院院长》:本次县域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哪些待解的问题?

马伟杭:第一,改革尚需探索建立健全补偿机制。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后,我们可以从改革能否调动医务人员以及医院的积极性,看出补偿机制是否得到较好的调整。但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幅度是否已到位,很难在一次调整中体现,因此还需进一步跟踪深化,使新的补偿机制可以较好地建立。

第二,医务人员普遍处在超负荷的劳动中,其收入的补偿与付出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医院人员支出的比例仅占总支出的28%?30%,与国际上60%左右的占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全社会建立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三,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以及低收入者的医疗救助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如何能够将其并轨,建立一体化的医保体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低收入者的医疗救助完全可作为低收入人群医保予以完善。

未来,医保筹资总水平与群体中筹资水平的差异,需要依靠医保制度予以解决,医保支付方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也应形成制约与合作的机制。

第四,推进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的改革极为重要。这一领域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药品耗材设备均为医院成本,国家要在医药产业整体战略中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另一方面,流通领域中的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挤压流通领域的水份,才可进一步降低医院成本。

第五,如何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医疗服务存在总量和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政府应当增加投入、履行办医责任,并且大力吸收社会力量办医,加强两方面的结合,提高医疗服务的供应面和效率。因此,社会资本办医的定位,更多应是在医疗服务体系内与公立医院的合作互补。

第六,如何发挥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进行到现阶段,所面对的已不仅是医院的发展问题,而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与发展问题。此时,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有序的患者就医秩序,完善医疗服务能级链;做到急慢病分治,形成包括从急慢病治疗到康复以照护的完整医疗服务链,应提上改革的推进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