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项目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赢得值法;建设工程项目;燃机安装调试;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公司逐步中标尼日利亚、印度、约旦、阿曼、沙特等国外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只有在质量、进度、成本上获取比别的EPC总承包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新中标市场中生存发展。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进度与成本达到均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电力建设企业在项目进度、成本上的管理存在主要的问题是: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在不同的部门管理。进度由工程技术部门管理,成本则由财务经营部门管理,这样管理的缺点导致对项目工程的进度是否与成本匹配不清楚,有时完全靠以往的经验来估计。由于管理层过于偏重于对项目事后控制,造成施工项目成本失控现象时有发生,项目不能获得较好的利益,甚至亏损。本文基于保证质量的假设前提下,以如何更有效地对项目进度、成本进行一体化控制为目的,针对电力建设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存在分离的问题。
一、赢得值法及其指标简介
赢得值法是一种能全面衡量工程进度、成本状况的管理方法,最初是美国国防部于1967年首次确立的。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公司已普遍采用赢得值法进行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
赢得值法的几个重要指标:①已完工作预算费用,简称BCWP,是指在某一时间已经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以批准认可的预算为标准所需要的资金总额,由于业主正是根据这个值为承包人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应的费用,也就是承包人获得的金额,故称为赢得值。②计划工作预算费用,简称BCWS,即根据进度计划,在某一时刻应该完成的工作,以预算为标准所需要的资金总额,一般来说,除非合同有变更,BCWS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保持不变。③已完工作实际费用,简称ACWP,即到某一时刻为止,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的总金额。
赢得值法的分析指标:①费用偏差CV=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当费用偏差为负值时,即表示项目运行超出预算费用;反之,则表示实际费用没有超出预算费用。②进度偏差SV=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当进度偏差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即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当进度偏差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即实际进度快于计划进度。③费用绩效指数CPI=已完工作预算费/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当费用绩效指数1时,表示节支,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④进度绩效指数SPI=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当进度绩效指数1时,表示进度提前,即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快。
二、在电力建设企业中应用“赢得值”法的步骤:
1、建立统一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项目责任分解结构(OBS)
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层次化的树状结构,是将一个项目划分为可以管理的许多子项目,通过控制这些子项目的进度、成本达到有效控制该项目的目的。WBS以分解后的成本任务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检查的、独立的、适应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的为原则,然后按照总成本项目----子成本项目----各成本任务。这些成本任务完全是为了施工和管理、分析、控制需要而人为设置的作业点,然后为每一个作业点赋予统一的编码,使其代码化,同时根据各个成本任务分配给具体的组织单位,明确其责、权利关系,建立项目责任分解结构。
2、建立进度、成本完成情况的测量基准
把进度、成本的完成情况用同一计量单位来表示,使进度、成本在同一坐标体系下,有利于对项目进度、成本的控制。按照已经划分好的作业点(WBS)估算预算单价(成本)和工作量(进度)。对项目的每项WBS进行工作量分解,人工费、材料费、运输费进行估价,同时按照设计图纸计算估计的工作量,为下一步的计算指标提供依据。电力建设企业一般用《电力工程建设概算定额》或采用本单位的预算定额作为测量基准。
三、实例分析如何应用“赢得值”法
以我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某项目9E型燃机GT11安装调试赢得值数据为例,研究分析赢得值法在机电工程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对9E燃机GT11安装调试工程项目进行分解,明确该项目分解后的统一的WBS编码及该WBS的项目责任部门,确定每一个WBS编码完成所要承担的时间、费用和责任部门。如:项目编码11UMBMBPCS1000燃气前置单元安装需要消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根据本单位或本行业的单位定额。同时明确此项WBS工作的责任部门为项目工程部汽机专业。把(计划或实际)工作量*(计划或实际)单价,然后根据工程进度计算相应的BCWS,BCWP,ACWP的数值。根据指标的差异做出正确的决策。
下表为9E燃机GT11安装调试赢得值历史数据:
如上表所示可知:第3个月时,累计成本投入偏差为-191万元,成本投入超出预算;累计进度偏差为-55万元,计划进度滞后;项目部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分析,发现承包商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当地施工人员雇员多、效率低下,项目部即刻着手专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与组织协调,提高了管理人员施工技术水平,对当地雇员进行了培训,提高当地了雇员工作能力,并淘汰部分效率较低雇员;通过以上措施,在第4个月,项目进度、成本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项目部计划管理控制目标原定为±2%,通过过程中赢得值法的应用,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合同工期内进度绩效指数SPI为98.3%,进度工期较合同工期滞后1.7%;最终费用绩效指数CPI为98.6%,费用超支1.4%。项目实际进度、成本符合计划管理要求。
四、总结
赢得值法是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的综合控制,可以克服过去成本与进度分开控制的缺陷,即当我们发现费用超支时,很难立即知道是由于费用超出预算还是由于进度提前。相反,当我们发现费用低于预算时,也很难立即知道是由于费用节省还是由于进度拖延。而采用赢得值法就可以定性定量的判断进度和费用的执行效果。因而,我们更把“赢得值”法引入到电力建设企业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中,使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一体化,以提高电力建设企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牟文、徐玖平等主编。《项目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集成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某项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得到全面的利用,各方面工作得到全面的协调,其本质是从项目的全区出发,将项目的最大化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将各方面工作,例如成本、质量、范围等工作全面协调为内容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内容。
1 高速公路现状
1.1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劣,资源的日益紧张,各方面因素不断制约着告诉公路的发展,因此,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要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例如:在项目管理的招标上实行采购招标制度,工程建设项目方面设立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制定较为严密的目标控制体系等。
1.2现存问题
(1)项目决策阶段:在项目决策阶段,介于某些项目没有预先制定全面的策划工作,项目的某些功能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目标的分析部够深入,制定计划不够全面:个别项目的可行性不够科学,项目审批脱节;针对下一阶段的项目计划不能提出明确的可行性方案和建议,导致项目脱离目标计划,设计的随意性过大,使项目运行过程逐步脱离项目目标计划。
(2)项目实施阶段: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业主、代建单位、征迁等部门管理任务分工不明确;在进度设定和管理上,其计划和控制系统不够完善,工程安排和进度混乱;在安全管理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不能消除。
(3)随着高速公路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业主的管理能力欠缺,行为不规范;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项目工程的进度;审批难以同步;不合理的收取保证金,不支付或难以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等,在法治化进程逐步加深的今天,由于业主的不规范行为,仍然会导致承包商、供货商以及农民工等利益遭受侵害,诱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2 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
2.1集成化管理
项目管理要素的目标是将项目各方面工作有效的配合和协调,其内容包括达到预期期望去协调各方面工作的要求、计划、目标而安排的项目行动方案,以及项目的变更和后续的协调工作。从全区观点出发是项目集成管理的本质,其目标是以项目整理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内容是项目时间、本、质量、范围、采购等各种项目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
集成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是其核心内容,从而实现各方面全方位的资源优化,激发单项目的最大潜力,今儿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项目运行效率的提高。集成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某项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得到全面的利用,各方面工作得到全面的协调,其本质是从项目的全区出发,将项目的最大化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将各方面工作,例如成本、质量、范围等工作全面协调为内容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内容
2.2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二是国内优秀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体系,三是其他建设项目的成功管理经验作,以此三部分作为标版指导评价体系的构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以工代赈办川赈办[2004]46号文件通知精神,现将下达我县2004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金及项目计划:今年省下达我县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计划240万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44万元,村道公路建设192万元,人畜饮水工程4万元。各项目单位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详见附表。
二、加强工程管理:我县以工代赈项目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项目村负责实施,县直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县以工代赈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全过程、全方位检查、监督。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和省扶贫领导小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省管项目和计划”原则,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村必须严格按照省下达的以工代赈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认真搞好“项目公告、公示制”,切实加强对以工代赈计划项目的社会监督,增加以工代赈项目、计划的透明度,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不得随意调整建设计划内容及资金计划规模。
三、加强资金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村要按照《国务院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工代赈资金管理要求及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射财发[2002]253号文件通知规定,切实加强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将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审批拨款,严禁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绝不姑息迁就。
四、认真落实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实施劳务报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工代赈项目除技术复杂、工程难度大,确需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外,各乡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村要优先组织当地贫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认真做好支付劳务报酬工作。
五、加强档案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档案工作,所有以工代赈建设项目都要分类、编号、造册,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从立项请示、计划下达文件和竣工验收等各环节,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关键词:煤矿;改扩建;环境评价;可行性;经济效益
Abstract: red ditch coal mine by small kiln development, for the mouth of the well dispersed, backward coal mining method and the backwar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level, the overall economic benefit is poo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mine mining, the realization of mechanization, mine production scale, and probes into its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This ore after technical reform in mining process, equipment type, drilling parameters and drilling methods (stripp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process operation mod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determin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puts forward technica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such as air, water, sound,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 after technical re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mine is quite doable in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ine after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in terms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all have achieved a certain benefits.
Key words: coal mine;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e feasibility;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项目概况
某公司红沟分矿为南山煤矿下属单位,该矿位于新疆石河子西南约75km沙湾县东湾乡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沙湾县管辖。矿区有15㎞简易公路与团部沥清公路相通,经沥清公路与312国道相连。东可达乌鲁木齐市,西可至伊犁霍尔果斯口岸,交通极为便利。
该矿井始建于1952年,由小窑发展而来,直至70年代,在“河上”、“河下”都有小型矿井开采,1998年后年生产能力为80kt,以后产能开始逐步扩大。现有+1104m平硐、+1162m平硐及+1227m南北回风平硐,现生产水平为+1104m,回风水平为+1227m,Ⅲ勘探线以西+1236m水平以上33~21号煤层已全部采完,+1173~+1236m水平28、29、30号煤层也已采完,开采方式为前进式,采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架炮采采煤法。矿井现开采范围为Ⅲ勘探线以西700m的21号煤层及Ⅲ勘探线以东360m的22号煤层,准备27号煤层及23号煤层工作面。
目前,红沟煤矿开拓、开采存在以下问题:
1、井口分散,生产规模小,矿井整体经济效益差。
2、采煤方法落后,采区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矿井抗灾御险能力差。
4、生产系统不健全,运营费用高。
在自治区及石河子市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对煤炭总量需求亦呈稳步增长。现石河子市所辖矿区煤炭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为保持本企业今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该煤矿根据国家有关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自治区煤炭工业未来发展规划要求,决定对本矿区资源进行改扩建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和采区回采率。
二、煤炭市场分析及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一)煤炭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的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而能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来。“十二五”期间,随着新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电厂和甲醇煤化工、煤变油项目的不断上马,使得传统煤炭市场对煤炭的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
(二)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1、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河子垦区经济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煤炭需求空间增大,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必将带动红沟煤矿的全面发展。同时红沟煤矿的技术改造也将对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适应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需要
多年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当前新疆的大部分小煤矿因其投入少,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差,生产事故多,给职工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造成较大的威胁和不良影响;加之小煤矿开采工艺落后和开采顺序不合理,造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政府每年都关闭不少的小煤矿。该矿井建设后不仅可以弥补关闭小煤矿后的煤炭销售市场的缺口,而且可以带动相邻矿井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增强煤炭企业效益,完全符合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红沟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好,但生产系统不健全,安全生产条件较差,产量低,矿井整体经济效益差,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改革采煤方法,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矿井的技术改造也是矿井自身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而且也是当地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产高效为标准,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三同时”为原则。结合矿井的具体条件,依照科技进步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本着经济实用,通过生产系统合理配套,简化地面辅助设施,力求减人增效,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将矿井建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二)设计的主要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和设施,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集中生产。
2、结合矿井条件,对矿井的开拓方式、运输系统、采煤方法等主要内容进行方案比较,坚持技术和经济的先进合理性。
3、简化和集中工业场地布置,总平面布置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完善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
4、扩建配套工程与现有工程设施及生产正常接替紧密结合,尽量为生产施工创造条件,节省工程项目投资。
5、新增改扩建能力按实际生产需要定岗定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员效率。
6、煤炭运输系统采用机械化运输,以达到运输连续化、自动化,保证矿井运输环节畅通,确保矿井增产潜力。
四、设计依据
1、1996年12月由新疆地质局第九大队提交的《石河子南山煤矿红沟井田精查报告》;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委员会新资准[1997]14号文《石河子南山煤矿红沟井田精查报告》批准书;
3、《关于某公司南山煤矿红沟分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立项的批复》——兵发改(能源)发[2005]309号;
4、采矿许可证;
5、《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6、《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7、某公司红沟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五、设计主要特点
1、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平硐开拓,初期布置三条井筒,其中改造利用原有两个井筒,新增一个皮带斜井。主斜井采用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900m皮带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1104m平硐、+1104m运输大巷及+900m轨道大巷采用5t架线式电机车运输材料、设备及矸石。+900m水平以下的设计考虑采用大倾角下山皮带上运至+900m水平,然后由主斜井皮带运输至地面。选用KFU1.1-6型固定式矿车运输,材料车及设备运输选用MC1–6A型1t材料车、MP1–6A型1t平板车及MPC15-6型重型平板车;斜井上下人员选用XRB15-6/6型人车首车2辆。主斜井煤炭运输选用带宽1m的强力胶带输送机,工作面运输巷、区段石门、后期+900m皮带大巷也采用皮带运输。
2、首采工作面布置于井筒附近的21号煤层中,采用走向长壁双翼开采,首采区直接利用暗斜井作为采区轨道上山,巷道布置简单,工程量省,从而大大缩短了建井工期,矿井的建井工期为25个月。
3、根据全国地方矿井高产高效的经验,结合本矿井的实际条件,本矿井达产为“一矿一区两面”,生产能力0.6Mt/a,矿井全员工效为4t/工。
4、由于煤层薄、倾角大,为了确保矿井稳产达产,初期布置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一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选用大倾角综采液压支架及配套采煤设备。炮采工作面选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架及配套设备。矿井投产后初期布置四个掘进工作面,其中一个煤巷综掘工作面选用了AM-50型半煤岩掘进机组,另三个炮掘工作面选用普通机械化作业,并配备相应锚喷设备。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5、主斜井提升选用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带宽B=1000mm,承担煤炭运输任务;副提升为平硐—暗斜井,平硐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暗斜井提升采用单滚筒提升绞车,选用JKY2.5/2B型提升机作为矿井辅助提升,承担人员、矸石、材料、设备等任务。
6、矿井改扩建后初期利用现有+1162m回风平硐作为矿井专用回风井,后期利用+1227m回风平硐作为矿井专用回风井,利用+1104m平硐和皮带主斜井进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式为抽出式。改扩建后矿井初期风量为50m3/s,后期风量为52m3/s。通风机设计选用FBCZ-6-№18A型高效、节能、低噪声煤矿专用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为保证各用风地点按需要得到足够风量,井下所有进回风相交处均设有双向双道风门,在需调节风量处设调节风门,以保证风量分配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矿井出现灾害时能正常反风,设计考虑了反风系统所需要的反风风门。
7、排水方面采用集中排水方案,在+900m水平新建主排水泵房。井下水由暗斜井——副平硐排到地面进行处理。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8m3/h,最大涌水量为27m3/h,设计选用了D80-30×9型矿用离心式排水泵3台,作为矿井主排水。
8、本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为13、19、20、21、22-1、22-2、23、25、26、27、28、29、30、33号煤,各煤层的水份在1.08-1.6%之间,灰份平均为20.96%,挥发份30.62-44.22%,平均38.41%。矿井各煤层有害元素普遍较低。原煤中硫含量均低于1%,根据标准属于特低硫煤。原煤中27、28、33号磷含量一般小于0.01%。属特低磷煤。29、30号煤中磷含量一般小于0.01%,属特低磷煤。13、19、20、22-2、23、25、26号煤磷含量在0.05-0.15%之间属中磷煤。21、22-1号煤磷含量0.15%,属于高磷煤。各煤层均属高发热量煤,热值一般为22.49-32.05MJ/kg,平均26 MJ/kg。根据煤的用途和用户要求,设计考虑了0~+50mm、+50mm以上二级分选系统。
9、平面布置时矿井工业场地以主、副井为中心,其中辅助生产区由机修间、器材库、坑木加工房组成,布置于场地中部,留有一定面积的装卸场地,各种材料下井比较方便;生产及贮运区由储煤场、筛分系统及各产品煤仓组成,布置于场地东部;锅炉房位于贮运区内,用煤方便,而且室外平场标高较低,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变电所位于场地北部,靠近主要负荷。行政福利生活场地由办公综合楼、任务交待室、单身公寓、职工食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汽车库及职工住宅楼组成,工业场地比较开阔,配以草坪、花坛等建筑小品,给人以较好的观感。
10、红沟煤矿现有一座35/6KV2×1600KVA变电所。该变电所有二回电源。一回引自紫泥泉110/35KV变电所,最大可输送电力9000KW,为变电所主电源。另一回电源引自水泥厂电厂,为解决该变电所的第二回电源,设计将水泥厂电厂的6KV电压升至35KV,新建一回35KVLGJ-50砼电杆架空输电线路20.5km,该线路建成后,最大可输送电力4950KW,可满足供电需要。
11、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优先选用地方性材料,结构构件尽可能标准化、以方便施工。(1)主井皮带机房、筛分楼,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煤仓采用砼结构、箱形基础。皮带走廊采用砖混结构,下部结构10m以下采用砖墙承重,10m以上采用钢筋砼支架,矿井机修间,综机厂房、锅炉房采用砼排架结构,其它用房一般采用砖混结构。(2)办公与煤样室、化验室设计为三层联合建筑,力求功能齐全,立面造型新颖别致,具有地方特色及民族特点;职工食堂除满足一般的生产、生活需求外,同时考虑满足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设置不同民族的服务窗口,使食堂餐馆化,以满足现代矿工的生活需要,矿灯房及浴室设计为联合建筑。(3)建一栋面积为3000m2单身公寓楼,1层为职工食堂,2层为图书室,3-5层为单身公寓;建职工住宅楼三栋,每户65m2,总面积为9000m2。
11、为防止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坚持“三同时”原则,同时考虑防火、防爆、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机械损伤和防噪等措施。
六、关注及建议
1、19号、20号、30号三层煤以及Ⅳ勘探线以西煤层均未进行储量计算,矿井在改扩建期间应及时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提高矿井资源储量及级别。
2、未做钻孔封孔质量检查,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防范。
3、地质报告提供的矿井涌水量计算范围为Ⅱ勘探线以东段,未对整个矿井开采面积进行计算,矿井在未来开采时应及时测定矿井正常涌水量。
4、地质报告提供的火烧区范围、火烧深度、火烧区积水情况不明确,矿井在未来开采时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探明火烧区具体情况,以便矿井未来开采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和探放水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
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含义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类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
二、规划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规划设计工作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脱节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主管部门和规划的决策者,使得规划从编制到实施始终处于单方运作的状态。(2)一些规划常常注重反映专家思想,而对规划与实际相结合重视不够,欠缺考虑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规划因过于强调技术合理性而导致缺乏可操作性。(3)规划设计编制的目的多以落实上级指令为出发点,机械地沿袭计划经济模式,教条而针对性差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规划设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的依据。《城乡规划法》作为城乡规划管理最根本的依据,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城乡规划法》是在总结十几年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施行的基础上,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施行,进一步强化了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在城乡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坚持社会的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了《城乡规划法》,各相关法规、办法、技术标准、规范及各级政府众多文件规定等也是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依据。
2、注重设计前的调查研究。项目的成功策划以及规划设计,离不开全面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成功的项目采自于详实的调查研究,这是项目运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1)市场调查。委托专门的调查公司展开当地城市建筑市场的调查、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起动态的资料补充和修正机制,以期随时准确反映房建筑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并能及时反映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管理要着重于检查资料的全面性、来源的可靠性、时间性、细节的准确性等。同时要弄清建筑市场上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细分情况,便于下一步决策时进行判断。(2)规划调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建筑市场的发展和项目的规划选址问题。土地开发和建设总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购买土地之前一定要弄清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情况,对城市的现状、规划结构和发展计划以及城市的战略要有深入的研究。另外,在进行规划调查时,要避开规划的细节和争议地,要着眼于那些有潜在规划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地段,同时,在战略布局时一定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安排。
3、规划设计的实施管理。设计任务书是建设单位对投资意图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正确分析后,将建设项目的开发理念、营销主题、规模、建筑风格等需求具体化,是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1)构思的超前性。由于市场发展变化速度快,加上建筑开发项目周期一般较长,为避免建筑产品对市场的滞后性,对建筑使用功能设计应适度超前,以免建成即落后的情况发生。(2)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从目前市场需求特征来看,建筑的平面布置及户型好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规划设计要依据目标客户群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其居住、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特点与习惯,合理地对建筑进行布局。(3)建筑风格的确定。建筑风格的功能是美观上的识别,要处理好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作为设计管理人员应根据调查定位给设计人员以更多的指引,以便建筑风格的确定既适合市场需求又有效降低成本。
4、构建多形式并存的规划设计模式。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界定,结合规划编制与设计工作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应对编制和设计资质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1)对于政府行为为主的规划编制单位:该类单位主要侧重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大项目研究论证的编制工作。同时对专项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综合平衡工作,承担政府应急的指令性规划编制任务。此类单位可成立隶属于规划局的事业型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心。(2)对于市场行为为主的规划设计单位:主要承担城市规划设计各类市场的任务。对于该类单位主要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规划的总平面设计、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的设计。其单位性质可是事业性质的,也可以是企业化管理的形式。
5、提高规划设计水平。(1)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多目标的统筹。建筑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因此规划强调多视角的切入,按照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思路,强化多目标的统筹。(2)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建筑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因此,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能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3)多方统筹,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建筑规划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为规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建筑规划设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6、规划设计的承担者及其责任划分。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智力产品,具有专业性、前瞻性、技术性特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规划设计也是一种智力成果,具有产权特征,已经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设计的编制与调整应当由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规划部门要做好两件事:(1)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规划的有关强制性条款,做好规划监督和审查工作;(2)剥离规划编制职能,将凡是挂靠在规划管理部门的下属规划设计院改制为企业性的社会单位或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的竞争,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划编制。
总之,完善我国的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其内在因素的多样性及外在因素的复杂性,要达到真正的完善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服务;乡镇气化
党的十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经济转型升级、空气质量改善等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日趋强烈,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利用的范围和领域日益广泛。目前,城市近郊的乡镇和农村,大多数都输气管网覆盖范围,但是距离气源相对较远的乡镇和农村,天然气利用还是盲点。乡镇气化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受管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对气化方式、工程实施等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1PPP模式的基本内涵
自从1982年PPP模式在英国提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将该模式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在全球推广应用。PPP模式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在与非政府的主体(企业、专业化机构等)合作过程中,使非政府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工程等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的同时,民营部门获得一定利益。PPP模式用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3个重要特征,具有扩大融资、规范管理、缓解地方债务压力等功能。乡镇气化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地方重要的基础设施,可当采取PPP模式实施推进。
2PPP模式应用案例-以陕西省乡镇气化工程为例
2.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8年底,陕西省开始实施“气化陕西”工程,全面铺开实施城市、乡镇、农村气化工程。截至2017年6月,全省先后建成投运输气干(支)线35条,长输高压管网里程近3500公里,日输气能力4786万方,年输气规模165.75亿方。建成1座天然气调控指挥中心、2座应急抢险器材中心、3座维抢修中心及9座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及杨凌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备调峰工厂,形成了管道天然气(NGP)、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为主的多渠道、多产品的供给和服务组合。依托省内天然气生产企业和国家过境管网,取得资源年配置总量达186亿立方米,基本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多品种、多气源的供给格局。
2.2乡镇气化情况
截至目前,全省10个市及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均已通达管道天然气,107个县(区)、167个乡镇以及部分城市郊区的农村实现气化,全省市级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85%,县城气化率平均达到50%,已通气的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33%。陕西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省内县级城市天然气全覆盖的省份。从供气方式上看,关中地区实现管道供气的县有18个,利用CNG气化的县有14个;陕北地区实现管道供气的县有17个,利用CNG气化的县有6个;陕南地区实现管道供气的县有7个,利用CNG气化的县有18个。从供气乡镇的基本情况来看,大多数实现气化的乡镇分两种,一是乡镇为县辖区内的镇村,如绥德县的明州镇、蓝田县的蓝关镇等;二是一些大中城市本身就是由区、镇组成,如西安长安区的滦镇、灞桥区的灞桥镇等,这类乡镇的气化方式与其所在城市或县城的气化方式相同,因为纳入了大管网系统中,成本可进行分摊,供气企业可以承受。以这种方式通气的乡镇占已通气乡镇约70%~80%。从人口规模来看,陕西乡镇人口规模基本在0.4万~0.8万人之间,用气用户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公福商业用气、冬季采暖用气三类。
2.3当期陕西乡镇气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气规模较小。全省有乡镇1200余个,每个乡镇平均人口不足1万人,除少数乡镇有工业用气需求外,大部分乡镇仅有居民用气需求,每个乡镇平均年用气量仅40万立方米,且上升空间有限,发展潜力不足,整体用气规模较小。(2)气化方式需要进一步论证。采用管道方式气化乡镇,需要投资超过150万元,而按当前天然气价格测算,经营企业年营业收入约20万元。整体看,管道气化投资大,收益低,因此运营企业建设输气管道的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选择收益较高的CNG/LNG方式供气,区域管道气化进程较为缓慢。(3)乡镇用户消费能力有限。据了解,乡镇天然气初装费普遍在3000元~8000元,由于用气人数较少,导致分摊安装费用较大,普通乡镇、农村家庭难以接受。(4)经营方式有待细化。城市燃气实施特许经营权管理,先期取得区域经营权的部分企业,更偏好于投资经济基础好、人口集中、设施完善的城市、县区,忽视乡镇、农村气化。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区别对待,对于乡镇、农村气化工程,鼓励采用PPP模式推进项目建设运营。
2.4PPP模式应用于乡镇气化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环境宽松。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陕西省也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及相关鼓励政策,从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天然气等多个领域选择了一大批PPP合作项目,近三年将开工建设300余个PPP项目,这为乡镇气化PPP项目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2)“双赢”或“多赢”合作机制较为成熟。PPP模式是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公共项目建设或提供公共服务,需要通过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风险,实现“双赢”和“多赢”。目前,陕西省在交通设施、环保、天然气等领域已有较多成熟的PPP项目示范案例,拥有丰富的合作建设运营经验和完善的推进工作机制。(3)拥有可借鉴的实践案例。陕西渭南市气化工程成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于列入2015年首批13个PPP项目典型案例。铜川市耀州区“美丽乡村气化工程”列入国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通过公开方式,选定了投资主体,项目建设正有序实施,这为其他地区乡镇气化工程采取PPP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3相关建议
3.1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乡镇气化PPP项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签约、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诸多程序,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明确界定政府、社会资本等各方的责任义务。一是研究建立适应PPP模式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公开标准实施程序,规范乡镇气化工程项目实施。二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严格监督已签署PPP协议的投资主体,按照约定履行责任义务,对高效完成项目投资任务的投资主体给予一定奖励。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项目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氛围,共同推进乡镇气化工作。
3.2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乡镇气化工程建设应坚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积极拓宽投资渠道。一是创新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乡镇气化PPP项目融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BOT、PPP等多种投资建设和经营形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外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乡镇气化工程建设。
3.3建立PPP项目储备库,科学选择试点项目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研究设立PPP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信息,建立PPP模式乡镇气化工程项目库,选择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效益相对较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可研论证相对成熟的在建、拟建项目,最大程度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对于已建成投运的乡镇项目,也可研究采用PPP模式,吸引新的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化解现有债务。
3.4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机构培育,更好服务项目建设
PPP模式要应用于乡镇气化工程领域,涉及燃气管网设施设计、财务会计、法律事务、金融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既需要熟悉该模式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也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因此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机构培育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院所、国外相关机构等单位合作,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培育相关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完善PPP咨询行业管理制度和规范,更好地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
3.5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乡镇气化工程稳健运营
鉴于乡镇气化工程建设运营的特殊要求,在项目引资和建设运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项目稳健运营。一是深入调查、审慎选择社会资本。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公开引进社会资本合作时,科学设定资格门槛,严格要求安全生产,比如社会资本具有建设运营同类工程的业绩、经验、专业资质,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无重大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记录等。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在股权合作项目公司中要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设定专门机构和人员,配备安全设施,定期监督检查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金永祥.中国PPP发展发展的五个阶段,城镇化和PPP[M].经济出版社,2014.
[2]张军令.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以长春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D].吉林大学,2016.
[3]白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4]蔡今思.借鉴国际PPP运用经验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财政,2014(09).
1.1农机化项目建设是促进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在项目管理、技术集成、机具研发推广、管理方式、服务形式、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示范,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进新时期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农机化项目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农业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供求平衡方面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供给,才能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但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水平还不高,装备结构不够合理,综合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
1.3农机化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和新型农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措施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转化生产和农民认可之前,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的专家要协同攻关,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开发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农机化项目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广阔平台,通过农机化项目建设的试验集成,完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不断改进质量,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1.4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推进农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地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既有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扶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强烈需求。但就目前来看,各级政府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对机械化的需求还不对称,农机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要将支持和需求很好地结合,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农机化项目建设,可以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2做好农机化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难点;审计对策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当下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硬性,是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工具,在很多项目管理中得以大量运用。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的快速增加,信息化项目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投入也相当巨大,为政府的投资审计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因此,研究信息化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当下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的特点
信息化建设项目通常由应用环境、应用培训、应用软件三个部分组合而成。而应用环境又包含了多个方面,比如:网络建设,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多个部分,也就是系统;应用软件是为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的,应用培训是让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较为特殊,通常以人的智力为劳动主体,与传统的建设项目区别较大,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用人的智力为劳动方式,一个是以物质材料为劳动方式。在此区别下,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以下多个特点:
1.1隐蔽性。在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工程项目的是用能看得见的物质材料通过加工而成的,人们可以肉眼观看和用手触摸,而信息化建设项目则是人的智力劳动成果,工作方式大不一样,比如:软件开发。造成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数量的很难进行考核。
1.2与用户紧密相连。信息化建设项目源于客户,同时又服务于客户。用户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满意与否,是直接衡量项目的质量标尺。
1.3需求具有模糊性。建设信息化项目是为了适应用户对信息管理的需要,但是,用户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变数,或者用户对自身的需求不直接。这就需要信息化项目制造者采取有效的方法,比如:用户需求分析,用户满意程度等,不断得出用户的需求。
1.4更新速度快。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更新周期也很快,通常寿命较短。所以,项目在设计时必须具有前瞻性,无论是哪一个部分,都必须考虑好更新换代的空间,使项目在需要时能及时有效的升级。
二、现阶段审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诸多特点,比如:用户需求不明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等。造成与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目前政府审计部门的技术人员较少,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相关部门的一大难题,就如如何开展审计、审计的多少等一直是政府审计部门面对的现实难题。
2.1审计理念传统,相关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各地相应的成立了审计单位,对政府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重点的审计对象,造成审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于此。相对来说,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更难、专业性更强,部分审计部门不够重视,审计观念传统,对一些政府建设项目审计流于形式,没有让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2.2审计模式单一。当下,国内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与国情相衔接的特色理论成果,无可靠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建设标准。造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开展难。
2.3审计工作者素质底下,相关设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项目难以进行跟踪审计。当下的审计工作人员普遍出现老龄化趋势,专业水平不高,多以财务专业人员为主,对科学知识了解很少,对计算机等不能熟练运用。由于受制于审计人才的限制,造成该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
3.1优化审计过程,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面审计。(1)提前进入,审计程序前移。比如:建立专业的计算机审计小组,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让信息体统的建设提前留好接口、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对比系统等全面进行审计,做好前期的防范工作,有效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错误。(2)建立审计联动机制。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实行多部门合作,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各方力量,比如:计算机专家、合同专业人员、投标人员等,集体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3)做好审计结果分析,实行分项统计。由于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时期,每一项审计工作结束后,都应当立即进行总结分析,对项目的每一个模块进行分项绩效,从而总结相关的跟踪审计经验。
3.2转变审计思路,提高审计效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与一般的财务审计区别较大。这种审计方式要求,只要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可以采取许多的审计方法,比如:对待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审计方式,对待不同的建设主体采用不用的审计方式,做到审计具有针对性,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同时,审计工作者还需要运用当下信息技术,采用现代有效的审计方法,让审计效率得到提升。
3.3对审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审计效果的准确性。(1)实行联合审计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相关的有效利用。基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单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是难以完成此项工作的,需要结合多方的力量进行,共同完成。(2)建立一支高效的审计工作队伍。对审计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的整合,突破原有的人才调动限制,比如:让专业性强、审计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起组合开展工作,实行相互的补充;同时,也应当利用好社会闲杂的审计资源,壮大国家审计力量;最后,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将不同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引入其中,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未来国内建设项目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好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只有解决好了目前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建立一支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人员队伍,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建设项目审计中,制定出符合未来建设项目审计的有效对策,才能让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芝,陈静宏,王荣敏.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13,02:274-275.
关键词:PPP模式 建设项目审计 跟踪审计 路径研究
一、引言
PPP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的融资及管理模式。随着2014年9月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项目示范,PPP模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政策、项目不断推出。根据国家发改委上线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两批公开推介的PPP项目中,已有6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 019.1亿元,涉及市政、生态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医疗等十余个领域。PPP项目广泛推进,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其中,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PPP项目在融资方式和项目管理上,都与传统建设项目有很大不同,对于此类项目的审计监督尚无明确法定授权。
根据《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国家审计有权监督以政府投资为主(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建设项目,以及政府投资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I实际控制权的建设项目。从这个法理依据出发,广义PPP分类中的外包项目(Outsource),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国家审计可以介入;特许经营项目(BOT、BOOT、DBT、BTO等),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比例和政府是否拥有项目运营实际控制权两个指标确定能否审计(时现,2016);而私有化项目(BOO),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承担新建项目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项目公司拥有所有权,且一般不涉及期满移交。对此类项目,现有法律体系并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权力,但笔者认为BOO类项目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政府作为最终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且公共项目涉及的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领域,作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审计需要承担起此类项目的审计监督职责,确保其社会效益的实现。故本文基于国家审计视角,对比PPP建设项目审计与传统建设项目审计的不同之处,探究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审计模式及审计重点,为实际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 PPP建设项目与传统建设项目的区别
PPP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的PPP是指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设计-建造-投资-经营)、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造-经营-转让)、BOO等多种模式。根据财政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PPP项目运作流程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见图1)。
按照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传统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则主要分为开工前期准备、建设期和竣工验收三个主要阶段(见图2)。
可见,PPP项目建设程序,增加了整个项目的参与单位,与传统建设项目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不同:
(一)参与主体增多,利益诉求多元
传统建设项目的参与主体主要为政府层面和承包商层面,参与主体少,相互关系明确;而PPP项目的参与主体包括六个层面:政府层面、社会资本(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公司、金融机构、建筑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其参与主体增多,资金来源广泛,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政府层面追求的是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承包商等相关方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项目最终使用者――社会公众需要项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利益诉求上的分歧是无法避免的,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得到合理体现,是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
(二)管理层级的变化
传统建设传统项目的管理职能主要在政府层面,承包商一般只涉及项目的建设环节,政府绝对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运营权;而PPP建设项目一般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的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和维护,以项目公司为管理主体与金融机构、承包商、咨询机构进行各分项工作。项目的所有权、运营权根据各PPP运作方式,依照合同进行分配和转移。根据《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经[2014]156号)的规定,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权及管理权。可见在PPP项目中,政府层面对项目的控制、管理能力被弱化,更多体现在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监督,而私营部门先进的管理运营能力,则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以期为公众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也是PPP项目的初衷。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流程
传统建设项目中,各个流程环节如规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是相互割裂的,容易出现各环节脱节的情况,某种程度上不利于项目统筹规划和整体效率的提升;而PPP模式从项目识别开始,经过项目准备、项目采购,再到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这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不同于以往各环节分裂的建设项目,PPP模式从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环节开始就予以统筹考虑,以项目公司为载体,对融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等环节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各环节脱节的情况,也有助于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PPP模式对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
PPP建设项目参与主体增加,管理职能以项目公司为载体,并基于全生命周期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与传统建设项目存在诸多差异,这对国家审计是全新的挑战。
(一)对建设项目审计定位的影响
传统建设项目审计模式下,国家审计站在投资人(政府)的视角下,以维护投资人利益为主,对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关注财务收支、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效益。但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作为另一投资主体介入,与政府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和维护,单纯站在投资人角度进行审计显然与国家审计的定位不符,这意味着国家审计需要在PPP建设项目上转变固有的审计思维。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建设项目的成功,应当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并在长期项目收益上取得最大化。PPP建设项目大多是准经营性或非营利性的公共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承包商以及社会公众,从审计服务于项目目标实现的视角出发,国家审计应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在维护政府实现项目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让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而社会公众作为大多PPP项目的最终使用者,目前在PPP项目中参与度很少,项目应当服务于最终使用者,公众能否满意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这就需要国家审计在PPP建设项目审计中更多的考虑公众利益的实现,体现国家审计的价值,这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兼顾各利益相关者,使风险和收益在政府、社会资本之间实现合理分配,也有助于项目长期利益的达成。
(二)对建设项目审计内容的影响
一直以来,政府审计在建设项目上的关注重心在于工程造价和财务收支,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狠抓“大案要案”和“核减额”,在传统建设项目审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审计核减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管理都很完备,原有审计模式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小,这意味著未来政府审计的重心需要调整,传统建设项目审计需要变革。而在PPP模式下,尤其是特效经营项目和私有化类项目中,社会资本主导了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渠道大为拓宽,证券化的方式也会逐步介入,通过成立项目公司管理整个PPP建设项目,从前期的设计、融资,到建设期的采购、施工,以及后续运营都以项目公司为主体,其财务收支可能已不属于政府审计的监督范畴,工程造价审计固然需要,但重点应该在于合理确定建设成本,为后续经营期及服务收费标准提供一个尺度。
(三)对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影响
公私合伙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分配收益,科学分担风险,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服务。社会资本提供充足资金,带来高效的管理运营模式,并承担融资、建设、采购、经营、维护等环节的诸多风险,政府在与其合作时,应确保社会资本能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并承担PPP建设项目的公共政策、法律变更等风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只有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PPP模式的活力,最终使得终端用户――社会公众得以受益。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监督方的国家审计,依靠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很难在实质上帮助项目目标的实现,因为影响项目的核心环节在于决策、设计、合同签订及执行阶段。而且PPP建设项目时间跨度大多很长,事后介入对于国家审计而言,无法满足国家“免疫系统”的制度要求。所以,在PPP建设项目上,国家审计应当前移审计介入时机至决策审批阶段,从项目识别阶段就开始选取关键节点进行审计,重心放在决策、招投标、合同签订环节,从源头去把握整个PPP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流程,也符合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特点。项目的建设过程,应该由项目公司去主要负责,发挥社会资本的管理优势,审计和其他监管部门主要关注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合理性。项目的运营、维护环节,审计也应予以重点关注,监督其收费的合理性、服务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并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四、PPP模式下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路径优化
(一)采用关键节点切入式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式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效地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遏制了腐败和浪费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体现了跟踪审计这一审计方法的优越性。从PPP建设项目国家审计的要求出发,无疑也需要进行项目跟踪审计。但PPP项目历经项目识别、项目选取、项目采购到项目执行、项目移交这五个阶段,时间跨度大,很可能长达二三十年,运用传统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不利于国家审计绩效的提升,不经济也不现实。而且在建期的建设内容和财务收支并不属于国家审计的监管范畴,传统跟踪审计的优势不能得到体现。所以,针对PPP建设项目的特点,审计机关可以创新跟踪审计方法,一方面将审计介入点前移至项目决策阶段,另一方面根据审计重心的要求,将审计力量主要投入在项目识别、准备及采购的前期阶段,以及项目运营移交的后期阶段,确定审计监控的关键环节,如可行性研究环节、合作伙伴选择环节、合同签订环节、运营维护阶段、项目移交节点等,进行切入式跟踪审计。
(二)项目过程各环节审计重点监督内容
从PPP项目运作流程五阶段――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重点把握国家审计在各环节的审计重点。
1.项目识别和项目准备阶段。PPP项目识别阶段,包括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准备阶段包括管理结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方案审核这三个流程。项目识别和项目准备两阶段实质就是整个PPP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故将其结合统一考虑。项目决策阶段对整个PPP建设项目的影响要高于其他任何一个阶段。国家审计在项目识别阶段的监督重点是项目选择过程审计,包括审批流程合规性审计,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文件是否齐全,关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重点考量,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监督决策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决定,避免项目落地即损失的情况出现。项目准备阶段实质是确立项目风险框架、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框架和采购方式的阶段,PPP建设项目的基本运作框架在此环节确定,是审计应关注的重点环节。国家审计应把握风险共担,考量其是否实现了风险的合理分配,是否让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承担了其主要风险。审计应监督政府部门是否把不合理的风险转移给了社会资本,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政府部门承担过多风险的情况出现。国家审计还应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利益共享,重点审计PPP项目交易结构,包括项目融资结构、回报机制。融资结构的合理性是关注的一点。在回报机制的设置上,应避免出现私营部门收益过高的情况出现,审计机关应监督其合理性,确保私营部门的经济回报在合理范围内,杜绝社会公众利益、政府利益受到侵蚀,这从宏观上不利于PPP项目的发展。这一点的审计监督可能更多是在后续的合同签订环节。在采购方式环节,政府审计应确保PPP建设项目按照合理的采购程序展开,避免出现权力寻租现象,严格按照《招标法》及PPP相关政府采购办法进行。
2.项目采购阶段。项目采购阶段,包括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和谈判与合同签署。整个环节类似于传统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国家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借鉴以往的招投标审计工作。重点关注审计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审计现场开标程序的严谨规范性,审计评标过程的公开透明性, 确保评标的结果客观、公正。因为PPP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中标单位的资质审查,是一个审计重点。由于种种利益原因,可能会有能力不足的企业参与竞争,继而出现资金来源不足、不能及时完工或质量不达标、经营能力不够的情况,需要审计机关对各企业的资质进行深入探究,确保其有胜任该PPP项目融资、实施、运作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在于合同签署,合同是规范双方行为的标准,是界定发起人与承办人责任义务和风险分担的核心。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合同确立恰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PPP模式建设项目的效益。国家审计应重点投入力量,主要审计PPP项目合同体系及其组成的全面性、合理性;审计合同规定的特定权力和义务;审计PPP合同控制权配置的合理性;审计特许经营权及期限的恰当性;审计经营性项目用户收费的合理性;审计项目合同相关的担保、违约处罚、政府补贴、项目退出体制等约定是否完整、合理。
3.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从建设程序来看,包括成立项目公司、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和维护。在这个环节中的项目建设阶段,审计机关不宜过多介入,将项目建设交给私营部门去运作,发挥其高效的成本管理与建设方式,国家审计应关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而竣工决算环节,重心在于合理确定建设成本,为后续经营期及服务收费标准提供一个尺度,而不在于大案要案和核减额。
项目建设完成后,在特许经营期内的项目经营与维护阶段,审计应关注收费是否合理,服务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并且监督其他部门对项目运营的监管是否到位。对于需要政府补贴的PPP项目,审计还应对补贴发放的恰当性进行审计,避免出现补贴过度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审计机关可以择机开始对整个PPP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环境性,重点关注效果性――是否满足公众需求,是否减轻财政负担,是否实现项目长期利益最大化等。
4.项目移交阶段。PPP项目移交阶段,包括移交准备阶段、性能测试阶段、资产交割阶段。移交环节的审计重点,主要在于对移交节点的资产进行评估价值审计,确保项目价值符合合同要求,避免政府利益受到侵蚀。
⒖嘉南祝
[1]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2008,(4).
[2]叶晓d,周春燕.PPP项目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3).
[3]叶晓d,吴书霞,单雪芹.我国PPP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19).
[4]张矗贾明,万迪P.PPP合作中控制权配置及其对合作效率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内的PPP合作为例[J].管理评论,2009,21(9).
[5]王乾坤,王淑嫱.PPP模式在廉租房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7,(10).
[6]时现.公私合伙(PPP)模式下国家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1(3).
[7]严晓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应用及审计重点探讨[J].审计研究,2014,(5).
[8]鲁心逸.印度PPP基建项目审计及借鉴[J].审计研究,2015,(4).
[9]孙凌志,贾宏俊,任一鑫.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6,(2).
[10]殷丽丽,周方舒.BOT模式下的审计选择[J].财会通讯,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