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实现方法,
Abstract: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and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are inseparable, the key point of structural design is to use appropriate safety margin to made the structure can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best within a predetermined period. The saf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asic problems in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o we want choose the optim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implement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用来区别在近似概率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针对重要性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结构可靠度而提出的。
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工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工程结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工程结构具有的满足预期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的能力。由于影响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存在着不定性,如荷载、材料性能等的变异,计算模型的不完善,制作质量的差异等,而且这些影响因素是随机的,因而工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只能用概率度量。结构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工程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力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将失效概率限制在人们实践所能接受的适当程度上。失效概率愈小,可靠度愈大,两者是互补的。
1.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含义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最重要的设计,它的结构由建材连接从而完成建筑物的功能需要,起到承重作用。一般说来,结构的设计往往是为了通过最经济合理的途径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以达到安全性与实际性。安全性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不能直观的呈现出数据,而结构的性能可以通过受力极限来检验。确定结构的安全性能指标,并进一步找到相应的资料反应设计方法,才能确保安全性。结构安全性的标准是“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都具有――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而不发生破坏;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安全性是建筑结构追求的主要目的。
2.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以及资源状况的形象缩影,确定工程的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但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工程判断及综合考虑。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建筑安全规范较偏低,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规范和强度上。所以我们可以将现行水平适当提高,这样投入不大,收益可观。
3. 建筑结构中的新型材料应用
建筑材料决定了建筑形式和施工方法,理想的建筑材料应使所用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代表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 1979―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材料应该具备怎样的特性才能让人们感觉更舒适,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呢?那就是具有时代价值,而且绿色环保,还要便捷舒适。
4.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材料和功能材料。按建筑部位又可分为外墙材料、顶棚材料、内墙材料、地面材料和结构材料。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新型建筑结构的发展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结构型式,如网架结构、平板结构、门式刚架结构、拱结构、简体结构、悬挂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新的结构型式有利于高层和大跨结构的实现,同时对建筑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型结构体系要求新型建材轻质高强。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高层建筑首要解决的是抗水平力,地震作用是一种很强烈的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危害很大。新型建筑材料能合理地减轻结构的自重,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地震力的作用,使结构的高度得以继续上升。(2)新型建材应尽量环保节能,以适应社会发展。(3)新型建材可以是易转移的便捷性材料,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5.新型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我国高层建筑中常采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等几种体系,这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地震区,是以刚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几混合结构却占了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经受较大的考验。钢结构同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优越的强度、韧性和延性,强度重量比,总体上看抗震性能好,抗震能力强。
在超过一定高度后,由于钢结构质量较轻而且较柔,为减小风振而需要采用混凝土材料,钢骨(钢管)混凝土,通常作为首选。工程经验表明:利用钢管混凝土承重柱自重可减轻65%左右,由于柱截面减小而相应增加使用面积,钢材消耗指标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近,而工程造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降低15%左右,工程施工工期缩短1/2.此外钢管混凝土结构显示出良好的延性和韧性。三、关于新型结构与材料的探讨和应用
脊骨结构特别适用于具有高大门厅、空旷地下车库,顶部阶梯式的高层建筑。脊骨结构根据建筑布置条件可由支撑、外伸框架或单跨空腹梁构成,可采用全钢或钢筋混凝土组合体系。由于抗侧力构件沿高度连续,避免了薄弱楼层,有利于结构抗震,保证刚度和稳定的抗侧力构件是高层建筑的脊骨,包括竖向构件抵抗由倾覆力矩引起的轴力及由对角支撑或刚性连接的构件或抗侧力的墙组成剪离膜,一个脊骨结构包括位于建筑外端少数钢、混凝土或组合巨型柱,这些柱不应影响各楼层的使用。巨型柱由支撑、空腹桁架或刚性连接的外伸框架梁连接成为一个脊骨结构,以下是脊骨结构组成的几个要点。
1)为了有效的抗倾覆力矩及剪力,脊骨结构应当是上下贯通的。
2)为了有效的抗倾覆力矩,巨型柱相距越远越好。
3)脊骨结构主轴应与结构主轴相重合。
4)楼板结构应能直接将楼层荷载传到巨型柱以提高抗倾覆能力。
5)脊骨结构在平面上包括的面积应能提供良好的抗扭刚度,否则应附设周边框架。
6)剪力膜(空腹梁、支撑、刚性连梁及作为脊骨的竖向构件)应不影响地下空间(车库)并应与建筑设计相适应。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钢纤维阻滞带基体混凝土裂缝的开展,从而使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等较普通混凝土显著提高,其抗冲击、抗疲劳、裂后韧性和耐久性也有较大改善。钢纤维对基体混凝土的增强作用随着纤维的体积含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工程实际中,纤维含量有一定限值,超过这一限值,用一般方法搅拌、成型就有困难。对于一般常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其体积含量建议取1.0%-2.0%,长径比建议取值。应用于一些结构部位(如柱梁节点、柱子、扁梁柱节点、桩基承台、屋面板、转换梁、筏形基础等)。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框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相比,结构的延性提高57%,耗能能力提高130%,荷载循环次数提高了15%,在框架梁柱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代替部分箍筋,既改善了节点区的抗震性能,又解决了钢筋过密,施工困难等问题。钢钎维几何参数参考范围表3钢纤维混凝土工程类别长度(mm)等效直径长径比一般浇注钢纤维混凝土20~600.3~0.930~80钢纤维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35~600.3~0.950~80
6.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实现
1)做好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构的概念设计是设计的原则和思想。根据对不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及总体把握 ,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结合力学特征对建筑进行快速有效的结构分析,从整体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具体方案体现在选出合适的竖向结构体系、水平分体系、基础类型、确定结构总体方案的布置、相应得分体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的计算模型等,在初步设计前就构想出概念性的总体方案,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结构方案的好坏在根本程度上决定了其安全性,好的结构方案是实现安全性的基本保障,结构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经过,从无到有。选取结构的设计简图只能是根据结构的概念、力学原理进行没有办法通过计算选取。结构设计中,根据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作为结构计算的前提和补充,对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各部分采取的细部措施,是结构的构造措施。选取的计算简图能否代替结构原型,取决于设计者对结构体系及构造,结构力学模型,结构力学响应等。结构的计算简图是结构计算的基础,只有选定的简图与原型较相符,最后的计算结果才有效。
2)做好建筑结构计算上的设计
较好的结构方案是实现结构安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进行构件承载力的设计或校核是实现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方法和步骤。即结构计算设计分为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进行的建筑结构的分析,是将预测出的结构设计基准期内施加于结构的各种作用代表值施加于前面所述的建筑结构方案的简化后得出的计算简图,并求解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效应――轴力,剪矩,截面的位移、裂缝、正应力等,并选择合适的参量作为控制构件截面承载力、变形设计的依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于作用预测的是否准确,结构分析的对象结果是否满足真实的力学响应。我们还要完善现行相关规范,通过截面计算设计实现结构安全等相关问题。
5)结构使用中安全性的实现
结构的实际使用状态对结构的安全性的影响是长远的,不合理的使用会造成结构安全性降低甚至破坏,比如随意修改建筑物的用途或者在装修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擅自改造结构或者改变结构传力途径等等。合理的使用和定期的检修是保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适当加强对交付使用建筑结构的管理,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6)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一支,现在有不良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的建造而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所谓“安全”,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则考虑相对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导致的安全事故,其严重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7.结语
总之,安全性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结构设计人员应针对具体工程,选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并考虑耐久性的要求。此外,还要从化结构的体系、构造、材料选择设计以及施工和使用中的各个环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肇元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规范
2. 程耿东,基于功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3. 马宏旺,吕西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建筑构件
这几年,中国房地产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大量资金的涌入的前提下更是达到了火爆的程度。不可否认的是,自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始意识到房地产发展的速度过快,也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只是效果甚微,房地产业依然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其实,细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落后引起的,当然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对房子的认知也是房地产市场飞速成长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房屋如此重要,其建筑结构施工的安全性才使人们非常关心的议题,如果建筑结构施工中出现了任何哪怕非常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蝴蝶效应”,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上海一度轰动的楼倒倒事件。鉴于此,及时发现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合理分析,意义非常重大。
一、 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1、 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的影响
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非常重大,这里所提到的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单单指材料的完整性、抗压性等等,还要考虑到材料的尺寸大小是否与建筑需求匹配,特别是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中,经常会使用到模具,如果建筑材料的尺寸大小不合适,质量问题随之就会浮出水面。
2、 结构构件钢筋布置均匀性的影响
纵观现代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钢筋,可以说钢筋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广泛的应用也使得钢筋使用情况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日益重大。正常符合标准的钢筋结构构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建筑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事件,这直接导致了因钢筋本身的质量问题而引起建筑物质量问题的现象。主筋是保证受力均匀的主力军,它是整个建筑结构质量的核心力量,如果主筋的配置出现不均匀的状况,那么实际的承重力就会出现严重偏差,一旦由外部破坏力加在这样的建筑物上,那么后果很严重。箍筋的话主要是约束固定混凝土,但是在承重力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其分布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3、 建筑结构的外在环境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外部环境也是影响建筑解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举个例子来说,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的混凝土的冷凝时间相对就会长一些,这样的话强度就会大打折扣;在潮湿地区,空气中水气较重,会腐蚀钢筋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所以外部环境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内在质量的重要性更不必说了,只有内部紧实整个建筑结构才是安全的。
4、 建筑构件轴线偏差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施工中,人为操作失误经常会使得建筑构件轴线出现偏差,直接后果就是建筑受力出现偏差,严重的话会导致建筑物坍塌,所以这方面的防治一定要提高要求并加大力度。
二、 在砖混结构方面的常见问题
砖混结构主要出现在农村建筑中,其特点主要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都比较简单,当然了,也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和提高警惕的。
1、建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符合设计要求的砂浆标号,这会是施工耳环将来验收的重点,正常情况下砂浆标号需要按设计要求提高15%进行试配,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一味嫌麻烦而导致最后的砂浆强度低或者标号高等问题
2、坚决禁用干砖,这是因为粘土砖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多而提高,所以禁用干砖实际提高了建筑物的强度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施工中一定要协调好断面尺寸、配筋强度,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节点钢筋的连接,这是决定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强度的重要部分。
三、 现浇钢筋结构的常见问题
现浇钢筋结构的历史悠远,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了,它的优点很明显,比如说制作过程比较简单,施工的时候比较快捷等等,因为这些优点才使得现浇钢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当然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现浇钢筋也存在许多的缺点,最显著的就是现浇钢筋结构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大,这样的话就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了依赖,一旦混凝土强度低就会受到震害,所以这种结构的施工安全是个大问题。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混凝土的配比,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如果配比不准确的话极易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四、 结语
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无疑让建筑结构的质量问题摆在了大众的视线范围之内,成为人们买房过程中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国内房价居高不下,房子已不单单是生活必需品,颇有些奢侈品的意味,没有人希望如此之高的房价买来了有质量问题的房子。但是,影响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的因素千千万万,不管是对于材料的铸造和选择,还是施工过程中的工艺,都应该尽量遵循标准和规范,这是提高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外,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在看不到的建筑物内部构造处尽量追求完善,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真正对得起业主,而这也是提高国内建筑水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伟民. 浅析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关键词】:建筑结构;影响因素;建议
1.前言
建筑结构安全性是建筑结构可靠性的三项要求之一,建筑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其安全性的提高。由此可见建筑结构安全度提高的重要性。下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定义
建筑结构的安全度设计主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具有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所谓安全性主要就是指即使建筑物受到再大的负荷仍然能够安然无恙,如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或者防潮等作用,不危及人身及财物安全。所谓适用性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所谓耐久性就是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尽可能的长,而且能够正常使用,当然是在定时维护的情况下。以上三点就是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要内容。
3.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度的主要因素
3.1建筑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偷工减料现象是造成建筑物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成为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资金,获得不义之财,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会千方百计节省开支来中饱私囊。由于建筑材料质量的不过关,或某些建筑部位需要大量的工料却被减了许多,使得建筑物的质量无法保障。如国家对钢材量在建筑物中比例有严格的规定,其比例要规范合理。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钢材的质量又要考虑钢材在建筑材料中的比例。[1]
与工程事故具有密切联系的就是建筑结构的安全度。我国是地震频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地震区。由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因此由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越来越严重。因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具有其必要性。而我国建筑物结构的设计除了设防烈度低之外,许多方面相对于外国有很大差距。如在具体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规定上的保守程度。此外,我国许多工程师习惯挖掘建筑物的潜力以此来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思考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原本设防烈度已经很低了,而建筑师还要竭尽全力深挖潜力,由此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安全度越来越低。如果我们国家继续执行现在的抗震设计标准,那么地震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会愈演愈烈。
3.2缺少合理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素质的相对低下。在设计过程中片面强调美观和适用性,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安全性和质量。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做支撑,许多建筑物的结构不太合理,由此而造成安全度的下降。二是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未对设计人员所提供的设计图进行严格的审查,未即时做出修正和完善,因此使得本缺少实施资格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使用和执行。因此带来了许多损失。因此,一个完美的建筑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设计团队和实施团队。
3.3建筑结构的安全度的确定
国家的资源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设计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社会财富的变化综合起来可以反映出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高低。确定建筑物的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以统计和概率为基础,但是更应该进行综合考虑,工程判断以及依靠丰富的经验。我国许多建筑材料的通用标准相比起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我国混凝土的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相比起其他国家的通用度水平较低,而材料的强度值较其他国家而言相对较高,但是据有关人员估计结构的承载力如果用公式计算其安全度会低于国外,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会不安全,而我国对建筑物构造的规定又比国外低很多。
虽然我国现行的规范安全度相对于国际较低,但这是我国数十年来成千上万的建筑物的长期实践证明的,所以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应当考虑到现在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住宅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因此我国有经济实力将现在建筑的可靠度水平进行适当的提高,这样做不会造成投入的大量增加,但是对我们的长远利益具有重大作用。
3.4规范的制定要依据国家政策
一个国家经济条件的直接反映就是一个国家的规范。而国家规范既是技术性的又是政策性的。所以我国所规范的建筑材料的用量比发达国家低一点,也就是说安全度会稍微低一点。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我国过去的设计标准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我国现在许多地区出现了许多的豆腐渣工程,引发了众多关于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度的讨论,使许多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结构是不合理的。我国在建筑设计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的结构设计是经过时间的磨练的,安全度是基本上能满足人们居住与生活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正而不是全盘否定。这样就应该避免某些设计人员盲目增加用钢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安全度的建议
4.1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建筑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建筑物结构设计,而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技术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安全度的理论不了解,而且缺少参与设计的机会与经验,因而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产生,因此建筑公司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相应的考核和培训,加强相关设计人员对安全度的认识,提高他们进行设计的能力,多提供机会,挖掘设计人员的潜力。
4.2对建筑材料进行适当的节省
在建筑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省建筑材料,避免并不必要的浪费,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如果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材料的合理节省是至关重要的[2]。最佳的设计方案就是既能保证建筑物质量的优良,又要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但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要因为节约一点材料而建成豆腐渣工程,如果那样不但对人们财产造成损失,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4.3善于引进新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和生活需要的变化,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若要在如此激烈的建筑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设计理念,引进新技术。以前的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有一些建筑物结构设计及很复杂,但是原有的建筑物结构模型是不能明确的计算出差生偏差和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以此造成的就是众多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将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机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物进行合理设计。使计算机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使安全度设计得到强有力的保障[3]。因此建筑设计师要多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与自己建筑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运用新技术,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4.4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相应具体的调整
我国关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有一定的规范,但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设计和施工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国家的相应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国家对用钢量有相应的规定,但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进行适量的增加。
5.结语
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度对于我们国家和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关系着我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安全度的认识,改进现有的结构设计,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计出出更多既美观又安全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胡松.建筑结构安全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89-90
[2]龙钜恒.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与安全度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2(2):45-47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措施;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结构的主要隔震措施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我们通常是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设置抗震装置,对建筑的上部结进行防震设计,在这里,我们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基本类型、主要措施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研究,这几种措施通常是混合使用的,但是我们结合地震构造特点及建筑物本身结构,会有侧重的在关键部位设置隔震层,依据隔震层的位置不同我们把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分为以下几种。
1.1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
料隔震建筑物基础隔震,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传统上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交替铺上粘土、砂子,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有人以糯米为原材料,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设
置垫层,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一种特殊材料,以此设置隔震层效果更好。
1.2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
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设置特殊装置,减少地震向上传递,最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2/3,但是,这种措施的缺陷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结构自身的自振周期,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
害的目的。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几种,设置的装置有橡胶垫、混合隔震装置等。通过在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其中隔震支座能够安定持续地支撑建筑物重量,并且具有适当弹性恢复力,吸收地震输入能量。
1.3建筑物层间隔震措施
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建,在施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隔震装置的办法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减震的效果可以达到0.2~0.3的范围。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吸收或者削弱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设置的装置基本与基础隔震的相同。这也就是通过引入隔震装置来延长结构的周期,避开地震能量相对集中的频段,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并利用耗能装置来抑制结构的位移。
1.4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这样,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害的目的。这种隔震方式最常见于大型钢结构,大型钢结构总是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大型钢结构一般分为主框架和子框架,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通过索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但是,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索链和吊杆,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
1.5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
地震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引起的,与地质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建筑物选址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分析当地地震的震向,让建筑物的走向与地震震向垂直,尽量避免两个走向平行。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的倒
塌率更高,与之相反,与地震震向垂直的建筑物就不太容易倒塌。研究发现,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随地震波运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更容易倒塌。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有关抗震都是坚持了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原则,虽然设计方面在抗震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地震中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也是建筑物修建不容忽视的一面。
2、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增加,利用结构空间作用,又发展了框架,简体结构、简中简结构、多简结构和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侧移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采用结构体系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层数、高度和功能的建筑。在高层结构设计中,水平力是控制的因素,在地震区水平力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周期短、地震作用大,在设计中应注意调整结构刚度。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结构体系,其中有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桁架结构、
悬挂和悬挑结构。目前采用这些结构体系的工程尚较少,对于这些结构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成熟尚不能普遍推广于设计与施工中。
2.1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在相同的建设场地中,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结构要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在低层和多层结构设计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对于高层结构的设计,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作用,但起控制作用的是水平荷载。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侧力的设计是关键,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对于一定高度的建筑物,作为其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将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
2.2抗震设计要求更高。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设计时,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还必须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计算结构的延性是困难的,结构或构件的延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构造措施实现的。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构件要有足够大的截面尺寸,柱的轴压比、梁和剪力墙的剪压比、构件的配筋率都要适宜,应遵照规范、规程的要求。此外,高层结构中的剪力墙的截面也往往很大。因此,剪切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
2.3防震措施中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重要减轻高层建筑的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的地基或桩基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味着在不增加基础的造价和处理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上可能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地震效应与建筑的自重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的质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层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也造成很大的附加弯矩。
3、我国建筑设计技术不完善
3.1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
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只能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1)没有塑性变形能力的结构遭受大地震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造成人员伤亡。
(2)有一定柔性的结构可以保证人身安全,但发生震灾后也会造成结构物倾斜,以致地震后不能维持其功能。更重要的并不是提高结构的强度就能解决问题的,结构强度大时,结构内部的加速度反应相应随之增大,引起倾覆、重要机器的破损等。而我们的建筑防震主要
还是停留在增加其结构强度上。因此,在建筑设计防震部门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形等将结合,把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开,即使地面出现振动,建筑物也不会受影响。
3.2我国建筑材料方面的差异
中国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传统材料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砖混材料。在坟川地震中,大量砖混结构发生整体倒塌,甚至是粉碎性倒塌,造成了惨重的人员损失。日本在大量使用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新的建筑材料,据传统材料中,日本防震建筑大多采用木材、
钢材、钢筋混泥土等材料。而钢筋混土材料是当今中日两国都大量采用的建筑材料,因为钢筋抗拉性能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钢筋混凝土材料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的力学性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但是同时也是地震灾害的罪魁祸首。在我国地震带地区,今后可以广泛设
计推广免震建筑,并且不断开发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
4、结语
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涉及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把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我国目前的抗震
烈度定得偏低,为增强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首先要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将每个城市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运用抗震技术,要求更多的城市建筑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成本;影响;优化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时也是实现建筑企业利润扩大化的有效手段。建筑造价成本控制,应当从基本的建筑结构环节开始,将建筑结构与工程设计相互结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应在尽可能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性与规范化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对结构设计优化来达到控制造价成本的目的。
1建筑结构设计和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工程之间存有密切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两大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造价成本之间,则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特征:其一,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筑材料会相应的节省许多,建筑材料节省了,资金投入相应也节省了,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性。比如常见的高层底商,如果能合理布置上部结构墙肢,可以使得底部转换减少,从而大大减小用钢量。其二,设计过程和工程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了设计方案,进而需要全面、细致的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建筑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均要做到认真的研究。在考量造价成本的同时,也需要考量设计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后期工程的质量。其三,设计质量和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建设中,设计质量是重中之重。许多建筑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建筑设计质量不过关引发。
2影响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向前推进,因而各类建筑变得越来越多。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建筑质量、舒适、便捷及美观之外,还会重点关注建筑的性价比。而作为建筑经营企业,更加会考量建筑的造价成本投入。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受多个方面或者环节的因素所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础形式。基础一般会占到结构成本的20~30%左右,合理的基础形式不仅影响到成本还关系到施工的进度。如在基础持力层较深的地方,往往采用桩基础经济较好,但深度超过一定范围,反而采用地基处理或筏板基础又会比较经济。同样的桩基础采用机械桩和人工桩,成本又会有所差别。其二,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其对应的施工材料及施工面积大相径庭。如在抗震低烈度地区,常见的转换结构,如果在满足转换墙肢小于总墙肢面积10%的情况下可不用按照框支转换的抗震等级,如能在设计中注意到这一点,使整栋楼抗震等级降低,能大大节约钢材用量。其三,材料强度。现代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及结构的复杂,对建筑材料要求越来越高。在超高层建筑中底部墙肢轴力往往都在几万千牛甚至十几万千牛,在采用传统的高强混凝土,型钢混凝土还是钢管混凝土等高强度的材料上,往往对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
3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效控制造价成本的主要对策
3.1增强建筑结构设计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增强建筑结构设计成本控制意识,是有效控制造价成本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均要在工作中一以贯之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意识。在建筑企业的日常运转中,首先要加强设计成本控制的宣传工作,潜移默化,由浅入深的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意识。其次,制度是企业运转的基石,应从制度建设方面渗透建筑设计成本控制,便于员工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最后,为了激励员工落实或者创新建筑设计成本理念,可将成本控制纳入员工考核之中。
3.2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我们知道,即便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工程,但由于两者的设计方案不尽相同,则两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效果与造价成本相距甚大。为此,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意义重大。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优化,基于造价成本的考量,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建筑结构受力状态。为了实现建筑结构受力状态最佳,要从设计的角度做好结构与普通构件之间的关系。其二,建筑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性。建筑结构应尽可能简化受力途径,从而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与安全。简化受力途径,在建筑结构受力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建筑的造价成本投入。其三,建筑结构的美观与协调。设计方案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冲突’之处,而建筑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则可凸显建筑工程的美观性,促使建筑工程达到最佳设计标准。
3.3将价值工程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当中
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为:V=F/C,这里V表示价值,也可称之为‘产出效应’;F表示功能,也可称之为‘实现目标’;而C则代表成本投入。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产出效应’一定时,‘实现目标’与成本投入呈现正相关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期望在达到‘实现目标’时,不断提高工程的‘产出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投入。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系统性工程。通过价值工程理论研究,可合理的划分建筑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4引入招投标机制优选设计方案
巴菲特曾言:“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最广泛的选择权。”能否选择适宜的建筑设计单位,不仅关乎到工程项目的顺利运转与实现,更能体现出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力度。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壮大,建筑设计单位也逐渐增加。面对众多的设计单位,现行建筑工程对设计单位的选择,主要有公开招标、委托设计及邀请招标三种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时,应遵循或者说应着重于工程项目的属性及要求。建筑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群众、生产和社会均存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应选择信誉度高、设计能力强且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事实上,良好的设计单位,其所提供的优秀设计方案,正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3.5变传统设计收费办法
为优奖劣罚的办法一般而言,设计单位的取费形式,一是依据工程的总体造价,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一是依据建筑工程的面积,收取一定的费用。不难想象,如果按照工程的总体造价收取设计费,则设计单位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自然不希望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反之,如果按照工程面积收费,由于设计费用相对固定,因而不利于激发设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此,对于建筑设计收费的形式,应变传统方法为优奖劣罚。具体为,在建筑造价成本不变,并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基础上,设计单位可灵活运用价值工程等原理,通过比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实现造价成本的节约。
3.6提供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第三方咨询
所谓提供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第三方咨询,也即是采取设计监理制。建筑结构设计监理制,是建筑造价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如果仅仅依赖于设计单位的自我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控,难以做到有效的造价成本控制。通过采取设计监理制,充分发挥出监理部门的监督作用,一方面,可督促设计单位优化建筑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监理部门能极大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并将建筑造价成本控制在趋于合理的范畴。
4结语
现代社会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建筑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然需要在保障建筑质量、功能及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建筑造价成本。不言而喻,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为此,建筑工程项目在起始阶段,就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结合建筑工程周围环境,按照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设计。通过不断提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功能性及经济性,从而实现对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煦.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民营科技,2015(10).
[2]李国强.关于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影响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施工;通病分析;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房屋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们对房屋建筑的结构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房屋技术施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施工工程的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结构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其施工水平的提高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1、对建筑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施工质量种类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施工质量类型分为结构构件、建筑材料、结构施工质量水平、结构构件连接几个部分,结构构件有构件外观质量、截面尺寸、构件轴线偏差、截面尺寸、构件内部质量等。建筑材料则包括木材、钢筋、砂浆、钢型材、砌体、混凝土等,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严格的内容与质量控制标准。
2、结构构件钢筋布置均匀性对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
在现代建筑中,钢筋的使用几乎渗透到各种工程中,建筑物质量的好坏也与钢筋的使用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在型号尺寸上,钢筋结构构件是不可出现任何问题的,曾经有很多因为钢筋方面偷工减料而出现建筑事故的例子,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就发现很多建筑物的钢筋只有筷子粗细,完全达不到建筑要求。除此之外,钢筋的分布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也非常重要。对主筋来说,保证受力均匀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整个建筑结构支撑面得以传导的基础。一旦主筋的配置不平衡,向一侧偏离,就会导致实际承载力出现偏差,在外源破坏力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受力失衡而出现可怕的后果。至于箍筋,其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约束混凝土的作用,但是在承载力方面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是对主筋的有力支持,所以其分布一样重要,既要保证能完全约束混凝土,要能保证在力的传导中处于均衡状态,而且其间距也不可过大,在震后的一些建筑中我们发现箍筋间距过大的建筑往往都有主筋压曲的情况出现。
3、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安全性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建筑构件的基础要素,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如果材料不符合要求,也就降低结构耐久性与承载能力。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建筑材料的控制制度,这对规范建筑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结构构件联结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安全的影响
在建筑物之中,结构构件联结件的承载力必须要大于构件承载力,才能够保证联结件不会失效。例如在结构抗震的设计中,框架节点承载力必须要超过梁柱构件承载力,预埋件承载力也需要大于联结构件承载力。从某种层面而言,构件联结件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二、房屋建筑结构施工通病分析
1、现浇钢筋结构施工常见问题
在房屋建筑中,现浇钢筋结构比较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和钢筋配置不当引起的,或者是对于连接结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延性降低,使得框架柱端和梁端及钢筋裂缝、错断。混凝土的质量低劣对于建筑物结构施工中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产生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比强度和钢筋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结构施工中问题的存在。
2、砖混结构施工常见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砖混结构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是在农村,这种结构对于材料的要求较低,且施工工艺也较为简单,但是不能够忽略其中的细节,否则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威胁。在实际的结构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一些施工者为了节省时间和工作强度,砌筑砂浆不能够全部保证设计要求的砂浆标号,不顾实际情况使用砂质,直接按照书上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置,这样会造成强度不足或者是标号太高,不仅浪费了材料,还会对结构施工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省事,不按实际情况和施工部位,任意留直搓,阴搓或者是不加拉结筋,砂浆不能塞满,接搓质量较差,这样削弱了墙体的相互连接性,也会影响砌体的强度。这些都是在砖混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结构施工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改正。
3、房屋在建筑后所出现的质量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部分质量问题甚至还会威胁到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性。比如说:房屋墙角处出现起砂、开裂、起皮、空鼓的现象,或门窗的缝隙慢慢变大,浴室和厕所的大面出现积水和倒坡问题,很严重的是有些房屋已经整体坍塌,这些在施工质量上的不足严重给人民的安全带来个危害,所以,在房屋在建筑的同时,质量这一关必须严实把守。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上出现任何问题,施工单位要予以重视,不能敷衍了事。
三、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1、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方案是建筑施工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建筑施工前,制定一份切合实际,周密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建筑施工进行之前,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复杂的施工项目,并到施工场地积极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施工的流程,施工环境,每一道程序所选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都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制作出的工程设计方案,符合施工的要求,切合实际,能够更好地对建筑施工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便于施工过程中和后期的技术检测和有效评估,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2、合理选择钢结构
从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考虑,保证钢结构的选型和布置能够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如果出现移动荷载或者是比较大的悬挂荷载的情况,最好采用网架。在雪压较大的区域,一定要使得所设计的屋面曲线能够有助于积雪滑落。在对钢结构布置完成后,就需要开始对梁柱和支撑截面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初步估算了。对于钢梁来说,可以选择使用槽钢或者是H型钢截面。在此过程中要对截面的宽度以及高度加以确定,然后便可以按照设计进行预估截面的板件厚度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钢截面的选择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要求范围内选择物美价廉的刚截面,这样便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赏心悦目的双重目的。另外,对钢截面节点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
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同时,要想提高和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施工工期较长,并且各个施工环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使得房屋建筑的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的监管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单位应对此予以重视。对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理,可以及时的发现隐蔽的质量通病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理,以便提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不仅节省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还为建筑结构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安全关系到很多方面,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安全性能。对施工方来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重视,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既要强调建筑结构的美观,更要强调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论是表面工程还是隐蔽工程都应该尽可能的处理完善,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水平,长此以往,国内的建筑水平也会不断因此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波.论房屋建筑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6):56-57.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施工;影响因素;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如今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人们对工程建筑的质量也有着愈发严格的要求。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想进行建筑抗震设计,首先就要打好建筑设计这一基础,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抵抗地震的侵袭,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施工单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将简要叙述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将几个关键问题拿出来分析,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抗震水平。
一、充分利用新型材料的抗震优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90%以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等几种体系,这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结构体系。但国外,特别是地震区,是以钢结构为主。因为钢结构同混凝土结构相比,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协调变形能力强,施工质量容易控制,结构安全度高。钢结构采用轻质的墙面及楼、屋面材料,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小。钢结构可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高、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各构件间协调变形能力好的特点,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抗变形能力,结构安全度高。震害调查表明,钢结构较少出现倒塌破坏情况。如今,随着中国建筑钢材市场迅猛发展,钢材产量已居世界前列,钢材的类型及品种也在逐渐增多,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如有条件尽可能将钢结构充分利用到建筑中,并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SRC)钢管混凝土结构(CFS)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建筑抗震施工的影响因素
(一)相对住宅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混凝土标号够不够,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同时施工技术也十分关键,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抗震性能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二)我国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目标是确保结构在遭受到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一般较早的房屋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提高,后建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强。
(三)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取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鉴定标准采用两级鉴定方法逐级筛选的程序,若结构满足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即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简化鉴定程序,减少鉴定工作量,但第一级鉴定仅针对建筑物中较少的构造措施进行核查,由此判定建筑物能够达到现行鉴定标准的设防目标是一种过于粗略的处理方式。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大小。
三、强化建筑抗震施工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该多选择一些新颖的建筑样式,同时又要注意其抗震设计、抗风设计等基础要素。应该加强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性设计上,尽量要满足延展性的需求,这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发展的趋势。
(二)建筑物建筑场地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深入到建筑场地,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收集记录数据,认真研讨在该建筑场地建筑房屋对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场地处于地震频发地段或者建筑场地的地基为软弱地基等,所以在建筑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段,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知识,对建筑地基和结构进行强化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地域性分布及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抗震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地处在地震高发区,建筑房屋的抗震防烈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柔性和延展性进行考虑。
(三)加强处理防震缝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那些结构不规则的房屋建筑,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在房屋建筑结构中设置防震缝。在设置防震缝时应注意将房屋建筑划分为规则的独立的单元结构。防震缝宽度应满足房屋抗震要求,完全将上部结构分开,并且防震缝应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而设置,即房屋建筑高度有多高防震缝就设置多长。
(四)混凝土建筑构造上必须保证延性
经历过一些地震灾害的影响之后,钢筋混凝土建筑想要有效保证其建筑抗震能力,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就必须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环境中有足够承载能力。由于地震的影响,建筑物结构就会进入塑形阶段,非常容易产生变形。针对上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抗震,处于地震多发带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一定要按照延性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首先保证建筑物薄弱区域的承受能力以及强度方面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强度。另外,增加建筑结构的延展性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将地震的破坏性降到最低,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五)明确规定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相关建筑计算和构造的设计要求,抗震等级的设定应根据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高度来确定。任何黏土砖和天然石砌体的建筑是不存在抗震抵御能力的,地震袭来后,这种堆积墙体极容易坍塌,就算不会坍塌,毁损程度也十分严重。为了防止发生严重的灾害,应合理使用圈梁和构造柱。
(六)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
要确保建筑物各部分能维持整体性协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稳定、合适。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而言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变形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抵抗冲击力的要求。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刚度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荷载起到一定的承受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变形的出现。此外在发生地震时才有可能对巨大的地震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而达到有效避免局部受损的良好效果。因此在选择房屋建筑物结构体系时,既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的明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可能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使用转换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可以有效避免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局部受损等现象的出现。
(七)选择高质量的建筑结构材料
实践表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除了会受到建筑施工方案、建筑结构体系及抗震防线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多数情况下还极大地受影响于房屋建筑的施工材料。通常,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强度,建筑材料刚度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连续性及建筑材料均衡性的影响。所以在选取建筑结构材料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考查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刚度和延伸性,最大限度确保建筑施工材料能与建筑结构体系相符合。此外对于建筑施工材料的经济性能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能最充分的发挥建筑施工材料的经济性能,从而达到房屋建筑物的单个性能与整体性能的最佳配合。
结束语
总之,要确保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能高效完成,应在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原则上,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稳定的、可靠的抗震性能,达到建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标准。相信,随着相关技术,人员抗震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也将会迈上更高更远的台阶。
参考文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的基本特征,并详述了古今中外建筑结构及建筑外形两方面的重大成就,总结出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字:建筑结构;建筑艺术;造型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detail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building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i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sums up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art.
Key word: building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art; modelling
建筑起源于人类对生活的需求,一直以来,建筑为人类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及从事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所谓建筑,就是利用固体材料造出一个空间,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与遮避外界风雨。建筑的三大基本要素分别是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一、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必须满足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
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同时适应人们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使用要求,这在建筑的重要构成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2.建筑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房屋建造的基本手段,是建筑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材料、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主要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如何去建造房屋的问题;
(2)建筑材料是房屋建造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
(3)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
(4)施工技术则是实现房屋建造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5)设备技术是确保建筑物达到某种技术要求的技术条件。
3.建筑必须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条件
(1)建筑的体型、内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造、细部与重点部位的处理、材料的色彩、采光以及装饰处理等,是构成建筑物形象的主要成分;
(2)如果建筑物的形象能够处理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即所谓 “建筑艺术”;
(3)建筑形象是功能与技术的综合反映;
(4)优秀的建筑艺术形象会使建筑展现出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的魅力。
4.建筑的基本要素具有时代色彩
(1)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发展;
(2)建筑的艺术形象也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风格。
由此看来,探索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是矛盾还是统一,如何使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更好的统一起来、协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古代建筑看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纵观至今尚存的古代建筑,从材料利用来看,尽管只局限于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土、木、砖、石等,但是所用材料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有效;从结构形式来看,虽然只用了简单的砌筑方式,但没有不符合基本力学要求的。这些建筑物凭借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以及人类长期认识总结积累的经验,其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与融合效果,几乎是无懈可击。下面介绍几个世界知名的古建筑:
1.古埃及金字塔
作为世界四大古国的埃及,拥有着举世闻名的神秘金字塔,其高度约146.6米,历经了4500余年而屹立依旧。
(1)金字塔采用抗压强度高、耐风雨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同时设计成了极富平衡和稳定状态的正四棱锥体结构体型;
(2)埃及金字塔不但具有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建筑艺术效果,而且其建筑艺术与建筑结构搭配的浑然一体。
2.古希腊建筑
(1)因为古代建筑局限于原始材料的性质与人类薄弱的力学功底,所以,不过是埃及鲁克索神庙,还是希腊巴特农神殿,都只可以借助两个石柱上架设石的梁柱结构形式,主要依据是石材做的简支梁横向抗弯强度决定了它的跨度,石材的脆性破坏性质导致建筑的跨度不会很大;
(2)随着静力学原理的发展,半圆拱与十字拱等利用水平推力取得静力平衡的结构体系在古罗马诞生,从而创造出梁柱体系无与伦比的内部空间,形成了古罗马建筑的建筑学派别;
(3)罗马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中圆顶(半圆拱)结构的重要代表作。中央内殿圆顶直径达43.5米,墙壁涂层采用的是石灰粉、火山、拌合碎石凝结而成的坚固不透水层,用圆顶底部嵌入墙体6.2米的做法来承受圆顶产生的巨大水平推力;还在弯顶上方开设8.9米直径的圆窗作为采光设备。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内部空间庄严肃穆,明朗和谐,可称为结构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3.拜占庭建筑
它的成功在于拥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和伸展、复合式的建筑空间,比封闭式空间的古罗马万神庙有了很大的进步。圣索菲亚教堂为典型的拜占庭建筑,下面介绍是该教堂建筑的主要特征:
(1)全部采用砖结构,中央大厅面积为32.6米×68.6米,屋顶采用一个正圆弯顶与两个半圆弯顶的组合形式;
(2)横向水平推力由侧墙支承,纵向水平推力由两个半圆弯顶支撑,整个弯顶通过拱体支撑在四个柱墩上;
(3)两端柱墩、半圆拱、以及斜角上的小半圆拱共同承担圆顶的侧推力,将之传到两侧较矮拱顶上去;
(4)总的来说,它具有结构体系,构思独特、受力合理以及空间层次井然和关系明确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匠师们对结构的受力特点和传力方法有相当强的理解水平和设计构思。
4.古代西方的哥特建筑
(1)哥特建筑采用了拱肋和飞券的拱式结构,它的拱肋不但是装饰线条,其本身既是结构的构成部分,又是结构造型的艺术渲染;
(2)艾克西特教堂,拥有别出心裁的受力构造,它是用垂直于主轴线的横墙来承受拱脚传来的水平推力,横墙上方又砌砖墙,组成顺次排列且面朝主教堂大厅的多个小教堂;
(3)主教堂屋顶采用“礼花式”拱肋来将拱顶部荷载传到拱脚。
(4)哥特建筑中,一般中厅拱肋的拱脚较高,其传力方式更是新颖,主要靠凌空腾越的飞券,将推力从高而下传给标高较低的扶壁。
从古到今,除了建筑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建筑设计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
(1)1725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不赞成只拘泥于古典的方式,他凭借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认识,建议用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于是,他用铁、石混合结构和玻璃材料有机配合,成功设计出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
(2)1854年,美国建筑师勃哥达斯运用生铁框架作为承重结构,设计了纽约哈帕兄弟大厦,从此,美国建筑进入“生铁时代”;
(3)1889年,以埃菲尔工程师为首的建筑设计团队,用生铁材料结合完美的结构造型艺术手段,建造了埃菲尔铁塔。它也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形式融为一体的杰作。
三、从近代建筑看建筑结构和建筑艺术的关系
1.19世纪以来至20世纪
(1)由于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相继问世,为建筑行业的在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2)力学理论不断创新,一次次取得重要的新成果,为新的结构形式与新的建筑设备的采用带来了可能;
(3)计算机等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物质技术基础;
(4)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又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先决背景。
2.二十世纪以来
(1)钢材和新型混凝土的研究,使得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是,高层及大跨度建筑迅猛发展,无数百米以上的高楼大厦和近百米跨度的大型建筑拔地而起;
(3)该时期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虽然功能要求较高,但整个建筑体形与结构造型融合性高,建筑形体规整、布局得体大方、造型肃穆壮观、功能划分恰当。结构井然有序、施工技术先进、受力明确合理、总体造价低廉。
因此,现代建筑较以往的建筑,已经发生了飞跃性的突破。虽然技术进步为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处理好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建筑外形的配合问题仍是现代建筑设计的迫切要求。如此,建筑和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更加紧密了。
四、结束语
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倍感亲切,激动不已。所以,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具有艺术魅力,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统一关系,还应在实践过程中更要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潘天波 胡玉康 建筑的表情,抑或风格――论建筑师威托德・黎辛斯基的“建筑表情” 美与时代 2011
关键词:木结构;优势特点;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一、木结构建筑的优势
(一)环境相容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O: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原因,而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大气中吸收COZ,然后利用太阳能将它转化为建筑产品的原材料。木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自然资源,属于负碳性建筑材料,因为木材产品固化的碳比它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碳更多,因此,在建筑材料中多选用木材,将有助于抑制大气中CO:含量的增长,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木材是绿色环保生物质材料,木材的制造、运输和供应需要的能耗要低于钢材或混凝土,并且其对环境所带来的负荷是最小的。木结构建筑与环境亲和,木结构件和连接件既可标准化生产,又可以在工地上组装形成了构件标准化和建造装配化等特点,缩短了建筑周期。因此,施工安装速度远远快于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其次,木结构建筑具有优秀的保温隔热性能。因为木材本身是天然的绝热材料,木材的蜂窝状结构使保温性能大大优于密度大的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木材的热阻值约是混凝土的9倍,钢材无显著热阻。除此以外,轻型木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还源于它的木龙骨空腔内(墙体、屋盖和楼盖的空腔内)可填充玻纤、矿棉等保温材料。同时木材的可循环利用性,对困扰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二)结构安全性
木结构的安全性在于它的韧性大,且因木结构的箱式结构能将力均分,自身结构轻,又有很强的弹性恢复性,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所以,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结构在基础发生位移时可由自身的弹性复位而不至于发生倒塌。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中往往具有墙倒架不塌的特征。目前的合成材料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添加一些合成材料以提高木材本身的强度,如复合木型材就克服了天然木材顺纹剪切强度低的缺陷。另外,木材经防火处理可达到建筑的防火要求,一旦发生火灾能为人员逃逸争取更长的时间。
由于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它对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安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震多发区,更显露出木结构建筑的优越性。
(三)空间利用性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墙和天花板组件都很紧凑。紧凑的组件能满足建筑物外壳的一切需求。例如,木墙骨柱为38mmx140~的墙体,远远薄于框架填充墙及砖石结构的墙体厚度。在建筑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墙壁较薄就能增加内部的居住空间。
二、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方法
木结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城镇建设的趋势,该建筑结构部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保效果,经济效益较高,耐久性较好,对我国建筑建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1、木结构建筑结构高度不得高于三层:木结构建筑结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近年来,技术体系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完善。但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其整体技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建筑高度只能够达到三层左右。一旦超过上述高度,木结构建筑安全性将无法保障。
2、木结构建筑结构要与环境相协调: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建设环境的分析,要把握好周围环境状况,确保设计内容与自然环境一致,真正实现建筑与生态的统一。
3、木结构建筑结构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对其材料、构件等进行科学选取,要保证材料、构件等内容能够与生态建设需求相同,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木结构建筑材料过程中主要从温度、湿度、养分等方面进行防腐控制,通过结构设计完成木结构材料的保护。而在构件设计过程中主要从截面、尺寸等方面出发,通过该内容改善材料使用效益,提升材料经济价值,提升木结构建筑结构可持续发展效益。
4、木结构建筑结构要符合力学原理:木结构建筑结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及抗风性,要能够承受外力的冲击。在该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力学原理分析,要对力学内容进行对应把握,从力学结构出发形成对应力学体系,如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次要结构受力体系等。由该力学内容出发进行合理设计,最终确定木结构建筑结构刚度、整体性等。
(二)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内容较为复杂,需要依照环境状况对设计方法进行对应选取,只有实现上述方法的合理运用,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才能够真正符合城镇建设需求。轻质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主要为有限元分析法。
有限元分析法主要通过数学微分完成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及运算。该方法计算准确性和科学性较高,逻辑关系紧密,分析效益明显高于其他数学分析方法,是轻质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计算内容。有限元分析法在进行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时依照数值分析内容及差分分析内容对设计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由该处理内容确定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形成对应模拟体系,从而明确木结构建筑结构的设计性质及设计效益。在设计数学分析过程中人员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对设计内容进行划分。人员要依照具体木结构建筑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划分,将结构划分为形状规则、内容单一的标准受力单元;第二,对单元内容特征进行分析。人员要依照有限元分析法对单元结构进行处理,由有限元分析处理确定单元之间受力状况及特征;第三,对单元进行组装,确定结构状态。人员要依照上述单元性质对其整体结构刚度进行明确,将初始状态及受力状况数据带入到微分方程中进行处理,确定最终设计结构效果;第四,实施CAD构图。由关系内容及数据内容确定CAD构图,以CAD系统确定最终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人员还常使用边界元分析法及有限差分析法进行设计结构分析。上述两种方法也是主要通过数学建模及CAD系统进行分析,主体分析方法与有限元分析一致。
三、木结构建筑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国内木结构修建始于20世纪80时代,尤其是这些年,国家倡议可持续发展,建造生态城市,大力支持开发健康环保、节能生态住宅,使其在大中城市悄然兴起木结构建筑热。跟着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国家有关的技能标准和各种木结构规划材料也相继呈现。2003年,一项旨在规范和辅导建筑领域木结构用材和木结构规划要求的国家标准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标准》通过,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2005年11月,中国建设部又出版发行了《木结构设计手册》。该手册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欧洲和中国本土的技能专家一起编写完成。在内容上除了紧密结合木结构本身特色进行辅导外,还增加了有些国外木结构的先进技能和规划应用经验,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阅。这两部对于木结构建筑的标准填补了相关的空白,为工程技能人员在规划木结构修建方面提供了的技能保证和理论依据,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起着推进效果。
环境问题已经变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经济社会问题,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包括技术、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指标。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目标;生态环境则是这一目标的必然结果。
四、结语
木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结构体系可以有效改善建筑抗震效果,提升环保效益,是建筑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澄燕,汪霄.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思考[J].林产工业,2013,05:14-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