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质量管理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质量管理汇报

第1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本刊讯(通讯员 黄 琦 李焕洲)“‘书’寓意着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进取精神,‘心’寓意着护理人员要不忘初心,专业用心,让病人安心。”4月25日,公安边防部队总医院军人保健科张晓明护士长在第二期护理“品管圈”成果会上介绍道。军人保健科、外二科、内三科等6个科室的“品管圈圈长”分别通过多媒体形式对各圈的主题改善活动情况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汇报,总结分享了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总医院党委委员和各科室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书心圈”“守护圈”“绿洲圈”“朱骨力圈”等6个“品管圈”都是由科室的54名医护人员参与到科室质量管理中,积极探索和创新、集思广益后确立的圈名、圈徽及圈主题,并从住院患者和部队官兵中调研、征求意见和建议总结出来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的准备及试运行,总医院医护人员对“品管圈”的流程及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积极推动了“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实行。今年,总医院护理部将全面继续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不断提高护理品质,深化护理内涵,并注重加强护士与医生及辅助科室的合作,将“品管圈”活动提升到新的高度,让病人受益;将与医院机关多部门合作,把“品管圈”活动进一步完善。 “‘品管圈’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建设。护理‘品管圈’工作能切实解决临床一线工作问题,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理部汪列兵主任表示,院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极大鼓舞了护理工作者的士气,此次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会圆满成功的召开,也是对目前护理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据悉,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单位员工参与“品管圈”活动,激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从“要我做”变“我要做”,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从2015年开始,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培训“品管圈”(QCC,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活动相关知识,使全院医护人员通过活动积极学习和应用品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ふ椅侍狻⒎⑾治侍狻⒔饩鑫侍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标准化的活动流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品管圈”的开展使总医院各科室护理单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完善护理容易忽视的细节,保障患者安全。

第2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今天全院护理同仁在这里隆重集会来庆祝我们的节日,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让无数病人获得了新生,你们用灿烂的笑容、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术为人间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天使之歌。

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谨代表院党政领导向辛勤工作在全院各护理岗位的护士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你们节日快乐!

大家知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医改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每一个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过去的一年,护理部带领全院各护理单元,使各项工作走在全院的前头。

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追踪方法学、根因分析法、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共60个科室组建了61个品管圈,有效地激发了护士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在年初的中期汇报会上,我听到来自不同科室的许多好的主题。

前几天,还有15个圈参与了最终成果汇报,评出了一、二、三等奖,今天还有第一名的汇报。我很期待,希望在你们的带动下,全院各部门都能积极转变思路,把先进的管理工具运用到质量控制下,实现我们打造精益医疗,精品科室的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持续开展青年护士技能比武,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在去年的留置针比赛中,我院实现了从院内走向全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刚刚结束的急救技能比赛,我认为形式很好,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急救技术,也能锻炼集体的团结协作能力,使护理队伍战时能拉得出来,拉出来能拿得下来,真正打造一批敢打、敢拼、高素质的医疗精英、青年尖兵!

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年度“听群众心声、让患者评议”活动中,我院被评X省最满意省城三级综合医院之一。我想这其中有在座的以及全体护士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因为你们日夜守护在患者身旁,与患者接触最多,患者的一声,一点变化,你们都能第一时间观察到、体会到,你们的付出为全院赢得了肯定和声誉,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

第3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目标管理;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85-02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门诊治疗中不可缺乏的重点场所之一,注射是护理操作技能中最常进行的一项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故保证注射安全是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我院门诊注射室承担了全天侯的全院门诊患者的注射,因病房床位紧张,大量该住院的患儿在门诊治疗,90%以上为年龄小的患儿,加上患者病情变化快,流动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多、护士少、治疗等待时间长的特点,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高,故建立一个系统、规范、高质量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2010年,我院门诊注射室实施了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注射室护理人员共25人,21-50岁,工作年限:10年以上7人;5-9年2人;3-4年11人;1-2年4人;学历:本科4人,大专18人,中专3人;专业技术职称: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护士12人,助理护士2人。

1.2 方法:根据门诊注射室实际实际情况,把质控管理内容分为七项: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管理、安全管理、专科管理、药品管理、院感管理,视为7个组。建立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的三级护理质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工作的年限、职称、学历将我科护士分为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个级别,每组成员3-4人。

1.2.1 制定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

1.2.1.1护士长:为该模式的核心,也从事一线护理工作,担任整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统帅工作。职称为主管护师以上;工作年限15年以上;有院级以上理论授课的教学经历,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护理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强,掌握国内外护理发展状况与新知识。参加护理查房,可预见性的分析科室内潜在的护理问题,对各质控组反馈的科内存在护理质量问题,及时修改或制定护理措施,并落实评价,强化级别的监管机制。依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每月不定时对各质控组实施情况检查2次。

1.2.1.2质控组长:是质控分管各组的负责人,与其他护士共同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职称为护师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责任心;有科内理论授课的教学经历,参加院护理带教老师考核达标;有一定的护理管理经验。熟悉《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内容,负责督促本组责任护士对质控管理内容落实与检查工作,明确组员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遇护理疑难问题和安全隐患问题有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的能力,不能解决的护理质量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分析问题存在关键,讨论出整改方案,并跟踪落实情况给予评价。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把好护理质量关,依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内容每周对科室护士工作核量检查一次。

1.2.1.3 责任护士:是该模式中的骨干,责任心强,服从护士长及质控组长的管理,完成其在质控组的护理质量措施的实施,每周依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中相应内容抽检查本科室护士工作2次,对查出的问题马上给予指导,告知整改措施,并做好记录,以备科室每日晨会用来讨论,督促护士质量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发现护理疑难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及时向质控组长汇报。

1.2.2 模式的实施

1.2.2.1 成立三级护理质控管理小组,明确了三级护理管理小组的人负组成及工作职责。主要工作职责是:科室重大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检查护理质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护理质量把关[1]。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2 确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根据门诊注射室的特点,以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制定的《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为基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门诊注射室护理质量检查的指标,内容如下:急救物品、仪器的完好率100%;环境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手、卫生知晓率100%;手卫生依从执行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以上;科内各类药品管理合格率100%。护士长每月按照《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抽查护理工作质量,对每月抽样检查的护理质量结果,与每个质控小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1.2.2.3 制定"三定、三不定"的检查方法:"三定"即护士长每月定期召开全科护理质控会,对每月门诊注射室护理质量检查发现的护理缺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护士长每周对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就上一周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护理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质控组长每周定时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本周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生护理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组织门诊注射护士实施并评价实施的成果。

三不定"即责任护士每周不定时根据质控组分管内容依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抽检2名护士工作质量,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向本组质控组长汇报;质控组长每周不定时地检查责任护士对已查出护理质量问题能否有计划有追踪地实施整改措施,及实施的效果;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抽检科室护士工作质量,以掌握各质控组对护理质量管理实施的情况,查出存在的护理质量缺陷问题是否整改到位。

1.2.3 建立奖罚激励机制:在目标管理中引入奖罚激励机制,把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3],将护理质量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形成目标-管理-考核-奖罚-目标的良性循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人参与管理,以动力激励大家发挥出最佳内在潜能。

2效果

2.1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实行分层目标管理后,护理队伍各种人才有机构成,人人参与护理决策,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熟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强化了级别监管机制,突出和发挥了护理技术骨干的地位和专业技能。同时各级质控系统,有计划地对护理工作质量不定时地进行抽检,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整改,对护理质量有持续改进作用。各级护士常坐一起讨论,进行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2.2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提高。实行分层目标管理后,由于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能够清楚了解护士工作特点,按护士实际工作情况如实公正地评价,有针对性地帮助护士在不同层次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各级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中,培养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使护士管理能力在实践上得到磨练与提高,增加护士工作的成就感,体现护士的自我价值,激发工作热情,营造和谐健康工作学业习氛围,形成人人争当先进,人人争做优秀人才的价值导向,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2.3有效提升了医院窗口服务形象。分层目标管理提高了急诊护理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行为,保护护理质量安全,提升服务的内涵,满足病人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2010年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实施后病人满意度逐年上升,2009年病人满意度为92.7%,2010年病人满意度为95.2%,2011年病人满意度为96.6%,2012年病人满意度为98.4%。

3总结

科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门诊注射室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有利于护理骨干对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为开发护理管理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调动了各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各自的能动性,对塑造护理专业形象,提高护理专业品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为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雪银,黄琼.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当代医学.2012.28(18):126-127

第4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 持续改进;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指通过过程管理以及改进工作使产品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它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病人及家属满意和获得好的效果。我院自2006年1月始将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2010年开始准备创三级乙等医院。医院暂设病床350张,7个病区,2011年准备增设3个病区。我院现有护理人员138人,其中临床护士占护士总人数的96;副主任护师占9,主管护师占38,护师占32;本科学历占42,大专学历占56。

2.方法

2.1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分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2.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护理部每2年修定护理制度、流程及各类考核标准1次,发现与实际应用不符及时讨论并修改。2010年护理部依据三级乙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护理制度和流程进行了再次修订。其中包括护士长考核制度、护士考核制度、责任护士考核制度、护理奖惩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室管理制度、治疗室管理制度、护士各班职责、骨伤专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基础护理规程、级别护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礼仪规范、健康教育、消毒隔离、中医和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2.3全员护理业务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以上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内容及考核办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严格管理和认真带教低年资护士,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护理礼仪》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人员认真、自觉地遵照其标准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4定期质控检查:护士长科内质控每月1次,科内各质控组长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班内护理工作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各护理单元了解察看,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考核1次。

2.4.1找出存在问题。通过定期质控检查、平时抽查、护士长夜查房、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护理记录缺项、护理操作不规范、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等。

2.4.2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预期目标,根据我院创“三乙”要求和护理质量的现状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从管理、人员、物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制度不够完善;护士长排班不合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当等。

2.4.3整改措施:①完善各项制度、流程,落实护理奖惩制度等;②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③护士长落实护士科内考核制度,安排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责任护士;④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夯实基础护理;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和护患沟通技巧讲座,创办健康宣教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

2.4.4评价方法:护理部每月月底在护士长例会上汇总、讨论质量考核结果,肯定成绩,提出下一步需改进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全院。每季度进行质控小结,半年和年终进行总结,及时制定新目标、落实新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持续不断的提高。

3.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方法,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大幅的提高,住院病人满意率从≥90%提高到≥95%,平均每年上升1%。

4.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5年的实践中效果显著。它使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的需求,并制定出患者满意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它强调全员参与,改变了以往领导单一管理的模式,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2010年我院的二东病区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医先进集体》称号;护理人员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学习,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进步,在2010年我市卫生局组织的护理操作比赛中,我院选送的三名护士均获得了《经济技术能手》的称号,不仅为我院赢得了荣誉,更体现了我院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

5.小结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督导护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一种持续性的研究,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方法,在原有的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目标,使护理质量保持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护理质量,是先进、科学、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陈爱萍,孙红.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4.

第5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交接班;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a)-0185-04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的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交接班制度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度,它不仅能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且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2]。

随着现代医疗专业发展的日趋精细化,护理服务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各类交接点不断增加,复杂多变的情况及信息丢失的情况不断出现,因此交接班流程设计的根本理念是先找到关键交接点,分析交接类型和内容,减少不必要的交接环节,提高患者的诊治效率,降低医疗风险[3-4]。为提高骨科交接班质量,突出专科交接重点,减少信息传递的缺失,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我们利用质量管理手段及QCC精神,使骨科护理交接班达到一个质量控制的持续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通过QCC及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 action,PDCA)循环的管理手法,应用个性化的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测评2015年4~9月改善前与改善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体验综合评分,评价交接班质量合格率,具体方法如下。

1.1现状把握与质量分析

1.1.1现状分析、目标设定 随着我院质量管理工具临床应用到我院成为全国QCC培训基地以来,QCC及质量循环管理相关知识、管理方法、统计分析、效果评价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质量改进项目。科室成立QCC小组,圈名为“风信子”。风信子代表的精神是不抛弃不放弃,永远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圈员根据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表,组织讨论分析制定出“骨科医护集中交接班及护士床旁交接班考核查检表”,根据查检表相关内容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达到全员准确有效地进行现状数据收集,并将收集记录现况值并统计分析不良因素,依据柏拉图“二八原则”找到改善重点为:交接内容缺失、交班流程不规范、沟通不到位等。

通过查检2015年4月医护集中21人次、A班及P班护士床旁交接班378人次,并收集交班质量监控考核指标为改善前数据,依据标杆管理[5],设定交接班质量合格标杆值为85分,其中医护集中质量不合格例数12人次、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不合格例数226人次,从而计算出目前我科医护集中交接班合格率为42.86%,护士床旁交接班合格率为40.21%。

1.1.2从要因中找出真理,分析出影响要因 为了尽快达到目标值,我们组织圈员开展头脑风暴,查找影响护理交接班质量因素,应用要因选定评价表,进行投票计分,并利用“鱼骨图”,对每个改善重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选定主要要因。①交班模块专科重点不突出:主要专科症状与特殊阳性体征未重点交接。②医护沟通不到位:主要是交班护士未将重点信息及时传递给医生及接班护士。③交接流程不规范:交接班常常出现交班过于形式化,年轻护士交接班信息链较乱,出现交接班前后顺序不一致。④护理程序应用不规范:护士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评估问诊及评判性思维欠缺,评估背景与护理措施脱节,解决问题能力差;同时把诸多原因放于临床实践分析,再应用真因验证查检表及柏拉图进行验证,在实践过程别要注意避免概念模糊性要因,确保选定真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2对策拟定及实施

全体成员针对上述真因,根据“二八”定律(80/20法则)及六何分析法[6]5W1H原则,详细拟定对策,就圈能力、可行性、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并落实实施时间及各实施步骤的效果评价。

1.2.1完善交接流程,规范考核标准 完善和制定集中及床旁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质量考核标准:流程及标准在改进中注重了交接顺序、口头交接重点、交班者与接班者共同查看内容及与患者沟通重点等,使交接班实现实用性、整体性、规范性。

1.2.2设计个性化的SBAR沟通模块,突出骨科交接专科性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沟通方式,关节外科患者SBAR交班卡,包括SBAR四个方面,结合骨科专科特点,广泛收集医生在交接班中最想获取的信息及建议,及护理人员在专科交接中要传递的那些重要信息,自主设计骨科患者SBAR交班卡如图1。

交班卡临床应用应体现专科的特殊性,若生搬硬套,会被该模式的框架局限影响交班质量,因此结合专科特性制定个性化沟通模式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7],所以在我科SBAR交班模式应用过程中,突出细化骨科专科信息,如疼痛评分、的放置、肿胀、及围术期各类信息评估等,有效提高了交接沟通效率,体现了专科个性化。

1.2.3加强专科理论培训,落实护理程序应用 目前,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已成为公认的事实[8]。有研究表明,47.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应用到护理程序相关理论,并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实践[9]。护理程序是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挖掘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是护士在医院环境中进行专业护理活动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10]。本研究实施过程注重理论培训,落实层级导师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交接沟通整个流程,将出现的阳性体征或不适症状等相关问题,结合评估背景,落实处理措施,做好评价和进一步建议,真正做到理论联系于临床实践。

1.2.4推进“医护一体化”,促进沟通有效性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医护共同参与培训,成立4个医护诊疗小组,构造“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SBAR沟通交接模式它不仅改变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而且对护士的专科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培训中,笔者要求护士明白SBAR沟通的优势及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培训主要采取集中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视频演示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医护是团队合作关系,“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生在培训中掌握了SBAR交班变革的目的及意义,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及建议。

1.3流程的标准化、常规化

对现有交接流程简化、整合、增加、优化等方式提升了流程效率。明确流程负责人的形式来监督流程的整体表现及落实情况,使流程达到标准化、常规化。

1.4效果评价指标及方法

1.4.1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 笔者围绕主题及现况有效值来科学地确定目标值。即目标值=现状有效值+改善值,其中改善值=(100-交接班合格率)×圈能力×改善重点即医护集中交接班目标值为79.31%,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值78.35%,所以交接班质量有36.45%及38.14%的改善空间。在对策实施过程中,笔者利用分析护理交接班质量改善前后的查检表,依据查检数据来考量目标达标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11],提高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来确定效果评价。

1.4.2交接班质量评价 根据“交接班质量考核查检表”,针对影响交接班质量影响不良因素及交接班质量合格率进行查检,收集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1.4.3综合素质评价 也是无形的效果评价,笔者采用自制评分对护士在活动前后进行调查,根据团队合作感、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6项指标,其中每项分值为1~5分,分别进行统计,自评总分并进行改善前后的对比,来评价活动前后成员的综合素质表现。

1.4.4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根据我院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查检评分,总分为100分,每月月底对我科70%的住院患者及80%的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改善前、后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改善前后交接班质量不良因素及合格率的比较

通过QCC管理手段,收集交接班质量改善重点的各项查检指标,交接班质量合格率改善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显示,QCC活动后,护理交接班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2.2医护集中交接班、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的比较

医护集中交接班目标达成率为104.49%,进步率为88.87%;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达成率为104.03%,进步率为98.68%。

2.3改善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的评价

测评改善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分别由改善前89.78%提升到98.32%及78.77%提升到90.13%;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表2)。

3讨论

3.1提升质量管理、健全工作流程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QCC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将QCC应用于管理活动中,各项满意度调查,特别是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笔者细化骨科专科信息,突出专科性、实用性,让每个护士在工作中能有效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感和护理质量。

3.2促进医护有效沟通,推动“医护一体化”的发展

“新型医护一体化”的专科治疗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分管固定的床位,由三线医生、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二级责任护士、一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成。实行医生及护士共同查房,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制定诊疗及护理方案[14]。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初护士交接缺乏信心,特别是一些年轻护士认为自己的专科知识欠缺,缺乏对下一班或经管医生及高年资护士提出自己建议的勇气,通过模式及流程的改进,促进了护士主动学习、善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团队自信上得到较大提升。在医护交接班过程中,除晚班护士交接基本信息外,责任组长针对本组重点患者专科特殊信息及阳性体征进行传递性、建议性医护交接,同时责任护士对专科症状与特殊阳性体征采取主动报告并积极应对的措施;各诊疗小组建立微信群,将信息管理融入到护理交接班,让医生及护士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第一手信息,保证患者的最大利益,大大提升了医生对护士能力的认可及医护团队合作力,促进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大力推进。

3.3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价值体验

护士在整改质量过程中不断进步,医生更愿意倾听护士的交班汇报,因为可以从汇报中获得他们需要或忽略的重要信息。相关文献表明,良好的交接模式能提高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准确性,交接质量更具有专业化、个性化,保证了科室的安全管理,大大提升了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15]。在本次质量管理活动中,改善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升,特别是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管理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安全文化、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这与欧少青等[16]的报道相符,让护士知道质量控制是循环改善,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更是一种精神激励,从而激发了护士职业满意度的提高。

3.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本研究QCC应用了个性化SBAR交班模块,完善了交班流程及考核标准,弥补了电子版病例在交接过程中易丢失患者信息、遗漏专科交班重点这一缺陷。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科室年轻护士较多,在专科理论及交接班专科表达上存在改进的短板,这也是今后需改进的方向。持续改进和简化交班模块,继续加强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升护士专科的评判思维。同时需更好地利用各种管理工具,基于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展医护及多科室配合共同管理,改善工作中的不良状态,注重改良工作的临床实用性,使我们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更加标准化、常态化,为质量安全、优质服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庭芳,钟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付沫,唐霖,肖继荣,等.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的规范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3-65.

[3]赵滨,刘会玲.优化床旁交接流程在主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066-1069.

[4]李岩,王东信,许幸,等.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4):65-68.

[5]朱士俊.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67.

[6]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7]沈蕴之,蒋红,黄莺,等.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个体模式的临床应用级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6):688-691.

[8]史雪峰,玄英哲.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护理研究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126-127.

[9]耿笑微,万巧琴,刘宇,等.护理学及其相关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77-280.

[10]Thomaz VA,Guirardello EB.Sistematizacao de assistencia de enfermagem:problems identificados pelos enfermeiros[J].Rev Nursing,2002,5(54):28-33.

[11]祝志梅,牟宝华,陈林.以品管圈为载体创建优质护理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6):558-559.

[12]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375-376.

[13]朱亚玲,钱宇,王海平.品管圈对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5):137-140.

[14]毕玉田,陈客宏,蔺武军,程晓斌,周林.新型医护一体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管理学杂志,2014,30(9):659-661.

[15]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第6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 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质量控制,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黑龙江省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护理部在工作中实施了建立护理质量控制系统,落实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服务流程、控制环节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护理质控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建立整体护理质控系统 本院按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及省卫生厅下发的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考评细则及医院护理工作实际,建立了院、科二级护理质控组织。

1.1.1 院护理质量控制 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及各科护士长组成,根据每位护士长的业务专长,分别组成相关的质控小组,如护理文书组、病房管理组、消毒隔离组、急救药械组、基础护理组、专科护理组、供应室、手术室、门诊护理质量组等,负责对全院护理质量持续控制。

1.1.2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 组织为科护士长及2~3名高年资护士组成的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控制。

1.2 落实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

1.2.1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标准 护理部根据实际制定了40项护理工作相关制度,制定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分级护理质量、消毒隔离、科室管理等45项工作质量标准,并按医院护理单元的功能特点制定了门诊静点室、供应室、手术室、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考评细则,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学习,要求每位护士能够掌握制度标准,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1.2.2 落实护理质量考评制度 院护理部组织各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全院各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每周不定期抽查,根据标准要求及考评细则,对每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汇总,在每月的护士长会议上,由护理部主任主持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反馈,对质量缺陷及问题,帮助科室分析原因,指导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质量管理,对难于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主管院长汇报,给予协调解决。

1.2.3 落实护士长夜查房制度 实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强调护士长夜查房时检查全院各护理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各科室护士工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

1.2.4 落实护士长节假日带班制度 强调节假日护士长带班时加强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控制、监督、指导各科室值班护士各项工作,帮助及协调处理护理工作上的难题,保障护理质量和服务安全。

1.3 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护理部指导各科室制定出适合工作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各项工作流程,如门诊静点室工作流程、患者入出院工作流程、节假日工作流程、抢救工作流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治疗班工作流程、夜班工作流程等,组织全院护士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加以培训学习,以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对照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及问题,及时给予批评指正。科护士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情况,做到勤督导、常培训,保证护理工作服务质量。

1.4 控制环节质量 围绕整体护理工作流程选择监督与评价的重要环节,如患者入院接待、患者评估、基础护理、重症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突破口,强调对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依照护士职责和个人特长,将各班护理工作进行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抓环节质控,严格治疗室的管理,检查夜班、交接班、节假日工作情况。检查急救药械完好率;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轮科及见习护士进行工作考核,通过护士自查、护士长检查及护理部抽查,对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缺陷、协作精神好的护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护士长每天科室自查,做到人人有考核,月月有记录,结合院护理部质控反馈的情况,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使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有充分的认识,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整体观念,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1.5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是科学、技术、艺术和爱心的结合,护士除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加强情感智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护理工作中除加强护理业务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外,开展护理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讲座,培养护士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让护士在工作中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满足患者需求。

2 效果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控制,进行质量管理。从2008年到现在,本院护理缺陷发生率由15%降至3%,未发生过严重护理差错。护理服务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患者满意度由2008年的85%提升为97%,护理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 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对促进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化,新的身心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服务要求,就必须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作为护理管理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加强护理质量的控制,才能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第7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方式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即针对患者、医疗护理技术、医务人员、环境、药物、医疗护理制度、医疗设备等程序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在公众维权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之下,医疗与护理风险的防范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创伤骨科患者多由于意外事件于车祸入院,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对于护理要求较高,针对此类患者,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

1.1 护理人员基础医疗与护理知识的欠缺

护理人员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导致骨科护理发生风险的重要作用,骨科病员伤情严重、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必须果断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而有些护理人员仅仅只能够机械的执行医嘱,常常忽略患者的病情变化,难以意识到患者的深处创伤以及患者脏器的损伤情况,对于伤病并发症的预见性也较差,对于患者也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导致伤后的致命并发症难以及时的发现。

1.2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引发的风险

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人员,同时也是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的直接体现人员,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医院也制定了不同的规章制度,如无菌操作流程、交接班制度以及级别护理制度等等,若未严格的依照护理制度来开展护理工作,就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1]。

1.3 护理人员专科水平偏低引发的风险

不同的科室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不同,一些临床护理人员年龄较小、学历低、工龄低,缺乏专业专科知识与护理经验,若技术操作不熟练或者动作粗暴,就会引发护理风险。

1.4 沟通技巧不足引致的护理风险

创伤骨科的患者大多为意外损伤导致,患者与家属多伴随急躁的情绪,实际上,他们对于治疗的程序并不了解,以为在入院后可以马上进行手术,不明白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态度冷漠或者没有进行耐心的解释,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此外,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之下,骨科固定材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这就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如果在手术前未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很容易由于治疗费用产生矛盾[2]。

1.5 环境管理不完善导致的风险

骨科患者不仅对护理治疗要求很高,对于休养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一些患者行走不便,需要借助拐杖才能够行走,一些小儿患者必须要加设好床栏,如果地面潮湿或者未加设好床栏,就很容易导致患者摔伤或者坠床,这也是引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

2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专业护理知识与专科知识的教育

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与专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及时总结抢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应用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和患者状态对潜在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综合的评估,在评估完成后,则及时的将风险意义防范方式告知患者与家属,防止护患风险的发生[3]。与此同时,在整个护理流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有异常,则要及时的汇报给医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落实护理制度

落实好各项护理制度是保障护理措施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的主要保证之一,为此,必须要落实好各项护理制度,保证护理人员可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自己的护理职责,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大小失误,必须要及时的向上级汇报,以便进行及时的补救,此外,要注意到,护理工作有着连续性的特征,如果在交接过程中发生遗漏,要及时的进行弥补,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4]。

2.3 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沟通技巧

就目前来看,很多护患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或者患者与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人员未满足其需求所造成,此外,患者的生活环境、阅历、年龄、治疗程序各不相同,护理人员的年龄、素质、社会经验、临床经验、阅历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开展服务之前未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沟通,那么就有可能招致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情绪[5]。为了防止护患纠纷的产生,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落实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护理满意度。

2.4 维护好病区的环境

对于危重患者,应该尽量安排至ICU或者接近护士站的病房中,对于小儿、老年或者神志不清的患者,应该加设好床栏,防止出现烫伤、坠床以及其他的伤害,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该加强巡视,尽量将生活用品放置在患者易接触的位置,保持病房、卫生间和医院内走廊地面的清洁与干燥,防止患者二次摔伤。

3 结语

对于创伤骨科而言,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护理事故或者护理缺陷,就对会患者及家属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方式,减少护理纠纷,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6]。

参考文献:

[1]张慧琴,乔素,张蕊,周秋硕.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10):101-102

[2]黎彩红,刘姗姗.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24)

[3]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及效果研究[J].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08(18):98-99

[4]张锦奇,周琳,吴宏,梁庆宇,许苹.国外骨科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02):146-147

第8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1 确定核心过程,注重环节控制。

1.1 医疗服务过程是极为特殊的产品,诊疗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是以妇产儿为龙头的三级医院,选择《围产期医疗服务过程》、《住院医疗服务过程》、《门、急症医疗服务过程》、《护理医疗服务过程》和《危重症医疗服务过程》等为核心过程,采用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急危重症、疑难病例的诊治及手术过程和使用新技术作为关键环节加以控制。

1.2 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人员准入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与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全院的质控工作进行季检查分析。临床科室主任根据本年度科室质控要点,改进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有效性的控制,这种PDCA环节控制方法,带动了人员、设备、环境标识等支持性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了过程间支持与互补。核心过程的管理强调的是全过程、各环节、表格化管理及反馈追踪检查。

2 发挥院长查房和内审的导向作用,推动质量纠正及改进。

2.1 院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查房、职能科室检查、科室自查。

2.2 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对科室的医疗、护理、医德医风、科室管理等方面,把质量管理体系与医疗行业标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两张皮”。

2.3 职能科室每月检查下属科室,随机抽查病例质量及三级查房情况。科主任汇报科室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职能科室汇报检查报告,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提交院长办公会,提出质量改进计划。

3 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其纠正的对策及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总结分析,及时与科室反馈

3.1 院长质量查房实施PDCA方法,对体系运行进行持续改进。良好的推动了科室的管理,加深了职工对标准的认识,也增强了PDCA循环的实用意义。

3.2 医院内审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内审是为了检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符合性及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实施纠正预防,审核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正向和逆向、要素审核及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合格项目进行跟踪验证,检查是否真正完成PDCA循环,使内审达到不断改进、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发挥内审和院长质量查房的导向作用,推动其他程序及环节的改进和提高。

4 注重内部沟通,加强各“过程”间的支持与互补

内部沟通在体系策划和实施的运行中起重要作用,应将其作为重点环节控制,使过程与过程之间紧密嵌合。利用院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例会、后勤保障例会、护士长例会的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层面的沟通,互通信息,改进不完善的相关过程,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严格控制医疗―护理、临床―医技、医疗―行政后勤、医院―患者等相关环节的质量接口,进行医技科室临床满意度监测、病人满意度监测及投诉专题会等多种方式,反馈患者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体系运行要求。内部沟通是PDCA循环的平台和疏通渠道,通过内部沟通使PDCA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得以完整实施。

5 讨论

ISO9001标准的实施和运行,强调过程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模式,严格执行PDCA质量改进的闭环管理方法,弥补和完善了以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

5.1 将标准按PDCA模式实施,在每个阶段确定重点工作,并推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使标准的质量要素有机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5.2 在内部审核时,正确地实施审核对审核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但是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跟踪验证同样重要,没有有效的跟踪,审核将毫无意义。必须把审核和对审核发现的问题与跟踪结合起来,才能使审核方案有效。

5.3 受审核科室有责任向管理层反馈所采取措施的状态。对纠正措施的跟踪可以是一次单独的审核,或在下一次审核时进行。

5.4 不符合纠正的时间安排取决于拟采取措施的重要性或紧迫性。

5.5 采取纠正 纠正措施是消除导致不符合、缺陷或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消除因素将确保不会因同样的原因再次产生问题。为了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适宜、充分和有效的,需要验证纠正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和审查。可以通过下列检验单来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5.5.1人们是否意识到了变更及其背后的原因?

5.5.2是否进行了培训?

5.5.3是否修改了文件?

5.5.4是否定义了职责?

5.5.5如果顾客受到了影响,是否通知了顾客?

5.5.6是否对变更进行了持续地跟踪?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来真正解决问题。

第9篇:护理质量管理汇报范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 陪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33-02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为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陪[2]工是目前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也是护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陪工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社会形象等。我科自2009年10月开始把CQI运用到陪工管理中,提高陪工的工作质量,降低陪护率。在陪工管理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院神经科基本情况(见下表)

2010年1月―5月 2010年6月―11月

病人总数 332人 431人

老年病人数 282人 366人

病床 35张 35张

陪工 3人 3人

护理人员* 14人 15人

*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2 CQI实施步骤

2.1 组织计划阶段

成立陪工质量改进小组,由护士长负责,设立陪工管理护士,全体护士参与。改进小组针对本科陪工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确定主要原因为:(1)陪工缺乏统一管理。(2)护工工作职责不明确。(3)缺乏培训。(4)缺乏考核标准,陪工主动性不高。改进小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来进行全面、持续、预防的管理。

2.2 执行阶段

改进小组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实施。

2.2.1 陪工实行统一管理制作统一胸卡及工作服,要求佩戴胸卡上岗。由我科病区护士负责陪工的劳动纪律和工作质量监督,陪工管理护士负责陪工排班,定时护长与陪工管理护士、陪工一起总结陪工的工作,指出工作的缺点及注意事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2 明确陪工工作内容

(1) 制定陪工工作职责,要求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病人的生活护理及承担部分技术性、专业性的护理。包括喂食、协助大小便、嗽口、倒水、抹身、为病人加减衣服、盖被,平时收蚊帐、叠被子、梳头、协助翻身,必要时协助运送病人等。定时询问病人的要求,及时满足病人生活上的需求,有任何问题及时向护士汇报,例如:保持舒适卧床、为病人倒水、随时为病人洗脸,扶病人坐起或行走等。并协助病人出入院,如更衣、收拾物品。及时处理出院床单位,用紫外线消毒床、床垫、棉被、枕头,并用消毒液抹床、床头柜、凳,并铺床以备收新病人。负责中午、夜间所管病房的清洁卫生,保持安静。(2)设立了日间、夜间陪工工作本每日护士下班前根据所管病人情况及需求编写护工工作内容,日间工作由日班护士质控并评价,夜间工作由夜班护士质控并评价。

2.2.3 加强陪工培训:针对本科的专科特色,有计划的安排陪工的学习并考核。包括:协助病人进食、床上浴、协助翻身等。培训过程要求简单易懂,重点放在实际操作,考核以应用为主[3]。

2.2.4 制定陪工护理质量考核要求

2.3 检查阶段

按照医院设计的《陪人工作质量考核表》的要求进行检查。方法是:成立由护士、陪工管理组长、护士长、患者组成的质量小组。日间工作由日班护士质控并评价,夜间工作由夜班护士质控并评价。陪工管理护士每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检查陪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实施分组比赛,每月陪工大会通报比赛结果 。每月发放调查表给患者进行调查。

2.4 总结处理

分析和总结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反馈资料,将其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作为今后控制陪工质量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进入新的质量改进工作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

4 结果

2010年6月至11月,我科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在陪工管理中的应用,对比上半年科室陪护率由88%下降至52%(表1),病人及家属对陪工的工作满意度由82%上升至95%(表2)。

表1上下半年陪护率比较

2010年1月―5月 2010年6月―11月

病人数 332人 431人

陪人数 283人 181人

陪护率 88% 42%

陪护率=陪人数/病人数

P陪护率=0.039 (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陪工工作满意度调查

内容 2010年1月―5月(%) 2010年6月―11月(%)

1、陪工为你服务时热情有礼,态度和蔼 66 99

2、陪工能及时满足你的需求 70 100

3、陪工能主动为你服务,经常巡视 68 99

4、陪工为您服务时细心、周到 66 100

5、陪工能按规定内容为您提供服务 70 100

6、陪工每日协助整理床铺。 80 100

P满意度=0.045 (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以患者的需求作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4]。陪工作为目前医院护理管理的一部分,其分担了护士的一部分工作,缓解目前护士因为缺编而导致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使护士能从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多给病人做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改善护患关系[5]。对陪工进行管理及规范化的培训,能不断提高陪工的素质,提升陪工的服务态度与形象,增加病人对他们的信赖。我科实践证明,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于陪工管理中,能增强陪工主人翁精神,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同时,有利于病房管理质量的提高,为病人提供安全、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

【2】林菊英. 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160.

【3】龚凤秋. 医院专职陪工的培训与管理[J].中国进修杂志,2008,23(19):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