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木桶理论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指出,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一样,对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至关重要。一旦缺乏,就会成为制约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既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不但符合木桶理论的最小养分律,而且较许多营养元素似乎更加重要,因此,它应该作为第十七块木板列入木桶理论,以便引起重视。
关键词:有益微生物 限制因子 木桶理论
Abstract:The article intend to point out that 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in soi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as the sixteen alimentation factors which plants need in the whole plants growth process.Once absence ,it will become a limit factor to the plants yield.In our opinion,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in soil accord to the minimum nutrient rule and it seems more important than a lot of alimentation factors,Therefore,it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Cask theory ,so people w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Key words:Beneficial microorganism;Limit factor;Cask theory
木桶理论是1843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既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铜、锰、锌、硼、钼、氯16种元素的相对供给水平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长短不同的木板所组成的木桶来表示,木桶中的水量代表作物的产量,木板的长短代表土壤中养分的供给水平[1]。水面的高低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即产量受限制因子所制约,虽然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不及时补充最小养分,其他养分增加的再多也无法提高产量。并且,16种营养元素对于作物生长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它们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同等重要,其作用不能相互代替。该理论有效地促进了化学品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平衡施肥的开展,但该理论未把有益微生物列入,本试验研究有益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促进和限制作用,旨在指出有益微生物同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一样,是组成木桶必不可少的一块重要木板。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涵盖了番茄、花生、辣椒三种作物并经四年实验,其中番茄种植试验在莆田市梧塘镇东福无公害蔬菜基地进行,自2007年至2010年连续4年为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种植番茄,试验所用有益微生物为青岛海洋大学生产的“双响炮”牌重茬剂(每克含4亿以上活菌),供试番茄品种为“以色列8878”高抗青枯、枯萎病品种;花生试验在莆田市拱辰街道七步村一组三户农户地块上进行,供试地块为连续4年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直播种植花生,试验所用有益微生物为青岛比尔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地禾壮”牌冲施肥(每克含2000万以上活菌);供试花生品种为泉花七号;辣椒试验在莆田市兴峰现代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上进行,供试地块为连续4年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种植辣椒,试验所用有益微生物为福建漳州三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厂合作出品的三炬生物菌肥(每克含3亿以上活菌),供试辣椒品种为广州市南蔬公司的“天下一椒”品种。
1.2试验设计
番茄地4年均以“双响炮”牌重茬剂不同用量做单因素试验,设置每亩20Kg、30 Kg、40 Kg三个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重茬剂的小区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种和数量与试验区完全一样),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2.2m2,每小区种75株;花生种植4年均以“地禾壮”牌冲施肥不同用量做单因素试验,设置每亩12 Kg、16 Kg、20Kg三个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冲施肥的小区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种和数量与试验区完全一样),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2.2m2,每小区直播360穴;辣椒种植4年均以三炬生物菌肥做单因素试验,设置每亩30 Kg、40 Kg、50 Kg三个用量水平,一次性做基肥施入,以不施三炬生物肥的小区作CK(CK除了不用生物菌外,所用化肥品种和数量与试验区完全一样),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2.2m2,每小区种140株。
1.3测定项目
全生育期观察作物的生长势,重点测定作物的病情指数,既死亡率,收获后测定小区产量,经加权平均,取四年平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益微生物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由表一可知,番茄种植不管是新地或者是重茬地,重茬剂对番茄生长发育的作用都十分明显,随着重茬剂用量水平的增加,病情指数明显下降,死亡率减少,产量明显增加。不管哪一个用量水平,起病情指数下降和亩均产量与CK的对比都达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两年和三年的重茬地,如果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加入,尽管化肥品种和施用量一样,番茄的产量也会急剧下降。
2.2 有益微生物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由表二可知,有益微生物对花生种植的作用十分明显,不管是新地或者是重茬地,有益微生物都能有效降低病情指数,减少死苗,增加产量,试验设计的三个不同用量水平其产量与CK对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甚至以上。尤其是两年和三年重茬地,如果不加入有益微生物,花生产量将大幅度降低。
2.3 有益微生物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由表三可知,辣椒的生长发育过程与有益微生物含量的多寡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不同设计水平有益微生物用菌量的增加,其病情指数迅速下降,死苗减少,产量明显增加。特别是重茬地辣椒产量与用菌量的关系尤其密切,设计的三个不同用量水平,其产量与CK的对比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不可替代。
3、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知,不管哪一个厂家生产的生物菌肥,也不管哪一种试验作物,有益微生物同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一样,也是一种养分,其作用不可替代,是作物增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因子。一旦缺乏,作物将难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长过程(死苗)或生长势明显衰弱(减产),对重茬地的优化作用尤其明显,一旦缺乏,其它营养元素再多也起不了作用。随着用菌量的增加,它不但能使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病死率减少,产量明显提高,而且产量提高也伴随着作物产品品质的明显提升。因此,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贡献丝毫不比16种营养元素差,把它作为第17块木板列入木桶理论中十分必要。
关键词:木桶理论;箍理论;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一、引言
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并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指出,必须提高管理系统中最薄弱环节的水平,通过弥补缺陷最终发挥系统整体优势,体现了“补短”的策略。基于此,有人还提出了“反木桶理论”,即为了使系统整体优势最佳,在弥补缺陷的同时更要发挥自身优势,融合了“补短”和“拉长”并重的战略思想。
以上两种理论都注重“木板”的功能,即“木板”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大小,强调“木板”对“木桶”的重要性。如果再对木桶进行全面考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木桶身上还有比木板更重要的东西——箍,其功能表现在:所有的木板只有在箍的统一组织下才能组合成为木桶,没有它,再多的木板也无法形成木桶,更无法发挥盛水的功能。可见,对于木桶而言,箍具有十分重要的结构性意义,它对于木桶实现盛水的功能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在管理领域,“箍”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把“箍”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称之为“箍理论”。
二、“箍理论”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1、“箍理论”的含义。在管理领域内,我们称类似于以上能集合“木板”、并使这些“木板”合理、自然地组合为“木桶”,从而发挥出单块“木板”所不具有的功能的相关管理思想为“箍理论”。在这个新的理论视角中,团队中的每个单一个体就是木桶的“木板”,团队就相当于一个“木桶”,团队中的管理者就是这个木桶的“箍”,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发挥“箍”的特殊功能,实现团队的有效管理。
2、“箍理论”的特征。“箍理论”具有“异质性”和“柔性”两大特征。考察箍和木板的质地可以发现,箍之所以能成为箍,最根本的原因是箍的材质与木板不同:要么是金属的,要么是篾质的,如果是木质的,也绝不能与木板同属一块木料,否则木桶便无法“箍”好,就算勉强“箍”好了也难免漏水。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箍”之所以能成为“箍”,是因为其自身材质的异质性,管理者就应该具备一种其他成员身上所不具有的特殊品质。除“异质性”外,“箍理论”还具有“柔性”特征,“柔性”是指有关管理者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层面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讲求领导艺术,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风格,以实现团队管理的和谐,从而使团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3、“箍理论”的功能。“箍理论”具有“集合”、“协调”和“优化”三种功能。集合功能主要表现在组合人力资源方面;协调功能主要指与团队协作有关的管理活动;优化功能则表现为在现有人力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使团队整体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以实现集体和个人的最大价值,带领团队完成集体使命,并推进和谐管理进程。
三、“箍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在“箍理论”中,我们特别强调“箍”的特殊作用,因为只有它才能使木板组合成为木桶进而使盛水的目标成为可能。运用到管理学领域,“箍”与“有效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团队中“箍”的目标就是要发挥它自身的特殊作用,合理组织团队中零散的“木板”,实现团队的最终目标。
要对一个团队进行有效管理,管理者(或领导者)这条“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管理者在进行管理之前必须集合人才、明确管理范围,发挥“箍”的“集合”功能,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不当或管理混乱。其次,管理者要实现有效管理,就必须发挥“箍”的“协调”功能,实事求是地调用人才,使团队中的个体都能各尽其才,发挥个体的独特价值,使团队个体之间能和谐相处,否则,不但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还将使团队丧失发展的机会或使团队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最后,管理者还要讲求效益管理,发挥“箍”的“优化”功能,即追求“1+1>2”的整体优势,实现团队的最优组合,使团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竞争力。由此看来,在管理领域内,“箍理论”的精髓即为和谐管理的核心之所在,“箍理论”必将对有效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四、“箍理论”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启示
就像木桶一样,箍的位置、松紧不一样,木桶的造型和质量就会有很大区别。对于一个集团而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同,管理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这就在管理定位、管理节奏、管理意志和管理协作等方面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管理实际中,管理者应注意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箍”的柔性特征,使“木桶”这个团队能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
1、恰如其分的自我定位。箍对于木桶而言,除了组合木板使其具备盛水的实用以外,箍的位置又影响木桶的美观,太靠上或太靠下都不行,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才能使木桶既实用又美观。同样,管理者也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如果高高在上就会显得盛气凌人,无法听到来自基层合理的声音,也就更无法接受诚恳的意见,错失发展良机;如果一味迁就则又会显得管理者的懦弱无能,坏了规矩,难以服众。因此,管理者要注意管理的方法,讲求领导的艺术性,既要谦卑淡雅也要不失原则性,要像唐僧对待孙悟空一样,平时总是礼数有加,必要时也会念一念紧箍咒,使自己的取经集团能团结作战,降妖除魔,所向披靡。
2、张弛有度的管理节奏。木桶的箍除了讲究位置美观外,还要注意力度的大小——箍的松紧,箍太松则木板结合不严密,箍太紧则箍容易崩裂。对于管理者而言,要讲究管理的张弛有度,即在营造团队气氛的同时,也要对团队施加一定压力,使他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完成管理者分配的任务,这样他们才能获得一种“高峰体验”,继而产生一种心理满足,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思考工作、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并最终使团队能在宽松的工作氛围中完成既定的目标。
3、积极乐观的意志精神。木桶用久了难免会出现漏洞,团队同样也会出现失误和遭受挫败,这时“箍”的作用应该是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亡羊而后马上补牢,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管理者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冷静地分析所面临的形势,继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后续的工作,这时就要求管理者有一种“阿Q精神”:毕竟“木桶”只是有点小小的漏洞,其底板还在,是还可以盛水的,并不影响大局,只要总结失败原因并及时改正,团队又将得到新的生命力。
4、团结协作的和谐意识。如何合理地对“木板”进行最优或次优组合,使这些木板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体现了“箍”的能力水平。由于木桶桶口大而桶底小,这样,箍就为木桶的组合提供了一个集体向下的向心力,维持了木桶的稳定,并且使木桶达到最大的容量。对于一个团队而言,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并且明确团队的阶段性目标,使整个团队能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在这种团队向心力的作用下,团队才会有归属感,团队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五、结语
管理者对团队的管理有很多种方法,虽然他们在对团队进行管理时可能无意识地运用到了“箍理论”思想,但这种思想仍然不够完善,并且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事实上,“箍理论”为管理者真正达到有效管理团队的最高境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只是这个理论还不尽完善,我们期待将来能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促进政府、企业等管理阶层的健康运作,提升团队竞争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永玲.木桶原理对战略管理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
关键词:员工;不安全行为;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05-02
一、运用木桶理论查找管理“短板”,推行长效管理
所谓木桶理论是指对于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不在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据此可以推断:第一,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第二,桶壁上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不可能是满的。第三,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木桶理论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安全生产好比一只木桶,其水平取决于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矿井树立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样板,但是,存在隐患环节往往是“短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防控不安全因素,加长“短板”,使整个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1.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管理靠人来落实,人对了,安全生产就对了,反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必然影响到安全。以淮南矿区某煤矿企业为例,回采面拆安,瓦斯监控和通风系统调整,巷道缆线吊挂都列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保持采掘机电质量标准化达标状态。2010年5月停产检修,各工种平行作业,为做好停产检修安全管理,提前编制安全方案,每项工程都有措施,有现场安全负责人;检修计划目标明确,工作内容、施工人员、工程负责人等一目了然;检修过程有监管,各项检修工程都有技术人员把关,尤其使外委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由于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推行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淮南某矿对影响安全质量各个环节在考核上兑现奖惩,2009年兑现安全罚款还返金 61.48万元、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奖4.28万元,安全累积奖151.87万元。为促进长效管理,每月从采掘队工资总额划出20%安全质量结构工资,按月考核兑现;从机电通风等辅助区队划出5%安全质量结构工资,按季度考核兑现。共兑现安全质量结构工资265万元、奖励10万元,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没有达标的罚款61.5万元。实行安全价值工资使员工认清安全就是效益,从专管逐步实现了群管和自主管理。安全目标考核到区队班长以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积分,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基层管理人员;实行职能科室安全管理挂靠,被挂靠单位安全效果与科室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或岗位安全责任津贴挂钩。该矿环境条件和设备比不上大矿,但在安全环节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09年查出各类隐患19 791条,现场整改19 762条,限期整改29条,现场整改率99.85%,隐患不处理不能恢复生产。查找管理“短板”,推行长效管理,稳定了安全生产基础。
二、分析人因环节“短板”,强化安全培训和心理疏导
煤矿企业特殊工种较多,对机电设备安全操作标准的要求较高。由于矿井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决定了煤矿是高危行业。但是企业还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薄弱等主观方面的原因,需要大幅度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这一核心思想,“木桶原理”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长度一样,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桶壁上有一块木板长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通常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实力比喻成木桶的容量,那么企业要想成为结实耐用并能盛满水的木桶,要想增大这个木桶的容量,一是提升短板,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
“劣势影响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短板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很多时候,给组织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美国曾发生过宇宙飞船失事的事件,可以肯定地说,飞船升空前进行过多次仔细检查,认为合格后才进行发射的,但升空后还是有极其细微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纵观电网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人生伤亡、电气误操作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既然员工中存在“短板”,就应该尽快把它补长。只有及时发现并不断激励企业员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问题。
就电网公司而言,公司员工队伍的现状是:总量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近3万县级企业员工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30%,中级工及以上不足3%,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实操型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重要生产岗位已经出现人才断层,与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员工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差距。面对电网企业员工队伍庞大,层次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要达到企业整体优化的目的,首要任务是分清组织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增大木桶的容量,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
根据木桶原理,企业员工培训只有及时发现并不断激励企业员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问题。要想增大木桶的容量,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其二,只加长最短木板的长度。显然,增加同等容量的前提下,第二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更经济。实际工作中,对所有员工采取统一的培训模式,结果是使员工中的“长板”更加长,“短板”还是依然短,培训效果不明显,与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电网企业员工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培训过程像学校上课一样,采取统一的进度,必然缺乏针对性,徒增培训投入而效果不理想。因此,按需施教,分层培训突出针对性。要建立一个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个性化的培训档案,这个档案应该包括:员工所在岗位要求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员工能力现状是怎么样的、培训需求有哪些、参加过什么样的培训、通过培训有哪些提高,让员工和单位随时明了目前的能力差距和培训动态。
此外,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对“短板”的开发和激励也很重要,在识别“短板”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晕轮效应”,即不能仅看到“短板”的短处而忽略它的长处。因此,及时发现企业员工中的“短板”,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不断激励他们,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保教互培的实施形式和内容
1 保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每周以年级组为单位,保教人员开展一次研讨活动,重点结合一周预设活动的安排,研讨活动中保教人员相应的工作侧重点、关注点,以便有的放矢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2 保育员和教师相互传经送宝。定期邀请园内优秀保育员给教师们讲解保育常识或实践经验。邀请园内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定期对保育员进行普通话、幼儿心理学、手工技能、电脑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限于理论学习,更注重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如季节性的保育常识、幼儿适当运动量的观察重点、运用保教理论分析幼儿表现及采取的相应策略等。
3 保教人员短期换岗。我们根据保教人员的个体特点及工作性质,每学期局部开展“短期换岗”活动,让保教人员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做好班级保教工作。
4 保教笔会相融合。提倡保教人员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看、所做记录下来,在园内网站及内部网络系统进行笔会交流,让大家因保教而有话题,因话题而有思考、转变和共识。
二、保教互培的作用
“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启示我们要促进保教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必须清醒地认识园内的“长板”和“短板”,利用有效操作研培方式,促动大家相互沟通及对自身业务水平的准确认识,从而推动全方位发展意识的提高。保教互培正是体现这一思路的有效载体。
保教互培改变了以往割裂的“一组一会”和“保育教育不一致”的研培方式,打破了保教人员的工作界线,确保了保育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时,保教互培确保了保教人员之间有交流、有互动,有效地建立起情感联络。为工作过程中高效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
关注细节,有效组织一日活动
顾丽霞
一日活动的常规组织对于职初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虽然幼儿园会有详细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觉得很难得心应手,园长可组织教师就一日活动常规组织的一些细节做探讨。“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有效实践,相信一定能使教师的常规组织更得心应手!
策略一:关注“提前”与“延后”
镜头:8:55教师提醒幼儿做好户外运动的准备,如体弱儿垫好毛巾,幼儿自查衣服、鞋子等,马上要出去锻炼身体了。
小贴士:作息时间表上。往往只注明9:00~10:00是运动活动。教师可以做个细致的安排,如提前5分钟提醒幼儿做好运动准备:运动结束后,提醒幼儿做好运动后的整理,如再次用毛巾擦汗,进教室后洗手、穿衣等。
策略二:善于利用“时间差”
镜头:区角活动讲评了,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动作一直很慢,如“娃娃家”的幼儿出来时还要脱鞋套,导致讲评时经常有等待现象。
小贴士:教师留心哪些孩子平时动作比较慢,可提前几分钟提醒他们做好准备:哪些区角内容可能需要幼儿穿脱鞋子的,也可以提前通知他们,这样讲评的时候就不会等待。
策略三:变换提要求的方式
镜头:在环节变换时,教师往往会提下一个环节的要求,如区角活动结束后,要收玩具,提醒幼儿小便、洗手、喝水。如果每天提同样的要求,会让幼儿产生“听觉疲劳”。
小贴士:可使用“表扬+提醒”的方式,如“昨天区角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收玩具声音轻动作快,今天看看我们收好玩具小便洗手做得怎么样”。一样是提醒幼儿收玩具、小便、洗手等环节,但是通过肯定昨天的表现,再提了今天关注的重点,孩子们的表现更积极了。
策略四:提高环节转换的效益
演讲稿的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话题演讲五分钟,感谢您的欣赏。
有趣话题演讲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有趣话题演讲2各位领导、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与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我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可是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所以,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我们也不可能会是一个为别人理发的小和尚。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呢?比如:随地吐痰、随意骂人、说脏话、随手乱扔乱撂、经常大声喧哗、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自习课上说话等,如果有,它们迟早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
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终会给自我与他人带来危害。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平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就会使成绩上升;尽自我的一份力维持班级的卫生,就很有可能使班团体成为“卫生模范班”,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学校也会变得干净漂亮,我们在其中学习、生活也会心境舒畅;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就可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帮同学讲解问题,也许会使自我有新的发现;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不给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此刻,从自我开始吧!
多谢大家!
有趣话题演讲3同学们,大家好。今日十分荣幸能够由我来为大家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
首先,我要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我宁愿选择骄傲也不选择自卑。因为骄傲需要资本,资本需要积累,积累需要汗水,而自卑却什么也不需要。”这句话是我在看乔松楼将军在复旦大学演讲视频时偶然间听到的。
是的,今日我演讲的主题就是自信。
每个人的人生都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永无波浪的湖面。而是一场充满艰辛,坎坷,曲折,充满挑战与挫折的旅途。属于我们的每一个新的一天都是一次挑战。在迎接每日的朝阳时,我们需要足够的自信来克服遇到的困难。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挞伐。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我的理论必然胜利,对哒伐不屑一顾。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最终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所瞩目。
同学们,或许我们无法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成为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但我们依旧应当向他一样自信的应对一切,应对困难,应对挫折。
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当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坚信,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引领我们坚持的力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当微笑地,平静地应对人生,有了自信,生活便有了期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命运之神一次次把我们捉弄,只要拥有自信,拥有一颗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心,成功迟早会属于你的。
同学们,高中三年必定是一段峥嵘岁月。期望从今日开始,从此刻开始,我们都能够把汗水的积累转化为骄傲,自信的资本。以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应对我们应当应对的每一次考验。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成为人生光彩绚丽的回忆。
有趣话题演讲4各位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非洲的一片茂密丛林中,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密林里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他们跟随队长进入丛林探险,课时,队长却在任务即将完成时患疾病二不幸长眠于丛林中了。
临终前队长把亲手制作的箱子托付给他们,并十分诚恳地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个箱子送到我的朋友手里,你们将得到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
埋葬了队长之后,他们便扛着箱子上路了,道路越来越难走,他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小了,可是他们仍然鼓起劲往前走着。最终有一天,绿色的屏障突然拉开了,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最终走出了丛林,找到了队长的朋友,可是那个朋友却说:“我一无所有啊!”
于是,打开箱子一看,竟是一堆无用的木头!就这么个故事,看起来队长给了他们一箱无用的木头,其实,他却给了他们行动的目的,使他们获得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生命。这个故事启示着我们学习、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奋斗目标。
聋哑人跳起了美丽的千手观音,盲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双腿下肢被截去而重新驾驶飞机回到蓝天……许多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些残疾人却把它们变成了现实,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也更被它们坚韧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着必胜的信念,朝着目标,永不放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了奋斗目标,如何才能坚持不懈,如何才能永不放弃,那就必须要有行动的计划、成功的信念,这是你行动的向导,是你挖掘与运用体内潜能的催化剂。
如果你认为自我十分突出,你就真的会很优秀;如果你想象渺小,你就会落后于人;如果你想象勇敢,你就会真的无所惧怕;如果你想象辉煌,你就会变得很伟大。
因为当你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把他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当你行动的时候,你就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同学们,励志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实现要有成功的信念,从此刻开始,让他们在你的想象中成为现实——去感受它们、经历它们、相信它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就会看到它们最终变成现实。
我的演讲完毕,多谢大家!
有趣话题演讲5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成功源于自信》。
“自信是成功之基”这句话以往深深地振憾着无数人的心,以往传遍了五湖四海,以往无数次地激励着人们前进,以往得到了亿万大众的认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简单的七个字以往走遍全世界呢?让我告诉你,因为这是铁铮铮的事实,因为这是不可辩驳的格言,因为这是千古不变的人间真理。
让我们摸摸自我的脑袋想想,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想当初,爱因斯坦是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低能儿,他不但不曾灰心丧气,仍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向努力不懈,最终成为了的科学家;爱迪生也以往在实验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没有放弃,相信自我,最终发明了灯泡;还有海伦凯勒,她小时候因生了一场大病,接二连三地丧失了正常人应有的本事,变得又聋又瞎又哑。在这种情景下,因为她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她挺过去了,不仅仅成了的教育家,还帮忙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儿童。
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爱因斯坦若是不自信,那么他将一辈子是大家口中的弱智;爱迪生若是在他耳聋时丧失信心,那么他将永远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懦夫;海伦凯勒若是在病后消极堕落,没有对人生以自信,那么她将只能默默忍受上天给她的这一切不公平的命运。
无数事例证明,人生需要自信,拥有自信,方能成功。同学们,让我们敞开自信的心扉,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完美的明天,让自信之心充满全中国,让自信之声响起来,让自信之手挥动起来,让自信的风帆扬起来,让我们在困境中,听到心灵的呼唤,听到响亮的声音,看到挥舞的千万只手,看到飘扬的船帆,提高我们的信心吧!
一、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厚积累
有一首歌这么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能让难题成为乐趣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理想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为之,他做到——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教学大纲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它的精神实质,他会在教学之前就领会好,掌握好。新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汉语言的特点,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突出了学习汉语言的方法,重在积累、感悟、熏陶。他会牢记这些新的精神。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因素,……他都会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精品了如指掌。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类五千年文明产生了一批批文学精品,反映到教材里只是沧海一粟。对教材内容,当然应该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背诵的,他同样能背诵,同时他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他会以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会脱口说出王维的《桃花源诗》;教苏洵的《六国论》,他能够介绍苏辙的《六国论》;……
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多途径。有时,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的新名词,学生中已流传开了。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信息。课堂上,他会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与时俱进,孜孜以求,不停地读名著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报刊……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他的积累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他的弟子们用“碗”、用“桶”,尽情地舀吧、提吧,他依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二、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宽胸怀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理想的语文教师会牢记这段话,他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引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有重要意义。专家说:语文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牢记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积累,去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顺境中能茁壮成长,逆境里能顽强成长。他会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就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充满信心。他以学生为师,学生以他为友,学生和他互教互学,他和学生一起成长。
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从孔夫子和陶行知,从卢梭到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捧若至宝。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他更是推崇之、学习之。“激情”的于漪让他沉醉,“科学”的魏书生让他沉思,“人文”的程红兵让他向往,“鲜活”的李镇西让他发奋,……“结交天下名师而师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安心、专心语文教学并呈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师。他会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众知长,才能自成一家。
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他的使命就是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激起他们获取知识的愿望,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他懂得“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是以那块最短的木板为基准的,也就是说一块短板会影响一桶水的容量。因此,要千方百计使一只木桶各块木板都整齐。他从中得到了启示: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他也了解“短板理论”:一个圆的木桶底,是由一些长短不等的木板组合的,要形成一个圆底,必然需要短板,才能使木桶既美观又实用。他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一概而教之。
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高眼界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理想的语文教师,他应该——
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他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能从三尺讲台放眼世界,培养为明天社会发展不断创造的人。他记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话: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他记着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教师李希贵老师说的话: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四十岁准备着。他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他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他能够着眼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
从教育的高度观照语文教学。那种囿于教材,只重视课堂的教师,那种就文教文,只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被人称为经师;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被尊为人师。他懂得: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有无教育的意识。他能摆正教育教学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不会有钻死胡同的感觉,而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从批判学科走向学科建设。他对现行的教纲、教材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他把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内核:在教学中时时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他把开放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形式:面向社会生活,开放学习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让语文教学的天空永远新鲜亮丽;面向大众媒体,拓宽应用区间,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魅力;充实教材内容,链接最新信息,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灵气。他会根据教学实际,突破固有程序,用以疑激趣、合作学习、及时反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语文教学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四、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大智慧
第斯多惠说过: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是——
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他在备课时不会满足于把教参内容“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不会机械地模仿别人。他会仔细领会教材的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想尽办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备《劝学》一课,他会反复阅读课文及课本上没有入选的部分,并阅读荀子的其他散文,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文章风格,不仅如此,他还会从有关典籍中了解荀子其人其事,了解荀子及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后依据有关材料和学生实际,写成备课笔记。他用这种研究型的备课走进课堂,每天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
【关键词】 校本教研;学生反应;教研组反应;课堂反应;校长反应;教研员反应
自从2002年铁岭市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学校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教材变了,学生乐了,家长茫然了,老师们累了,教研员比以前忙碌了,校长们又在反思了……于是由铁岭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行政人员、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教部部分教研员、各中学教学校长组成了“三位一体”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我作为其中的一员随同评价小组走进了学校课堂。这实属一种经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政府、教研机构、学校“三合一”共同实施的高级校本教研活动。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以这种形式敦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市教育局共组织了三次。每一次活动内容不变,活动形式略有调整,而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活动内容:通过听、评、研课,了解中学十三学科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情况。
活动形式:每校不分学科上1节推荐课;临时抽课3节,全员教师均在被抽之列,无论是谁,抽到谁谁上。教研员与教学校长共同参与即兴评课、研课并给所听的课赋分。
活动目的:了解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督促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活动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促使教师观念更新、认识进步,行为跟进。敦促学校课程改革“常态化”。
1 来自学生的反应
学生乐了!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孩子们已经历练了自己的本事,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潜质、他们的应变能力、他们对于事物的辨别力,尤其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活动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大”、 “小”学科的课堂上都能积极的表现自己,即便是一种冲动,他们十分愿意,他们乐啊!在市直第七中学,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班,全班学生不依不饶地让老师一定上一节“综合实践” 课――修理自行车,不上不行,评价组不听不行。原因是在抽签中没有抽到这个班。那就上吧,选择了和抽到的体育课同一个时间,我们同时看了两节课。一边是球类课,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得意,另一边在忙着修理自行车,孩子们的表情,瞧,多认真呢!
评价小组看到了学生对参与所谓主科课程(中考课程)以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渴望和企盼。
感悟: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自哪里呢?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自哪里呢?国家未来人才的各种素养又来自哪里呢?我们不得不引起思考。如果说,有些学生“主”科课程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学好,是不是他的一生就没了希望而成为一个废人了呢?国家在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中学阶段该不该为全体未来人做些预先的准备呢?即便是学习好的孩子也应该做这样的准备吧!
2 来自学校教研组的反应
课堂评价活动的通知下发以后,在全市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老师们害怕啊。推荐课不说了,单就说抽签,不一定抽到谁,谁敢不做准备呢?况且有分值竞争跟着呢!怎么准备?八所学校的各个备课小组开始了集体的互助合作,个体的自我反思行动,全员都动,他们群策群力展开了集体攻坚战。这种校本教研从“量”到“质”产生了飞跃。从“量”,不一定抽到哪一课,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从“质”,需要消化理解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要会运用制作的课件。有人说这可真折磨人那。要不怎办?课程改革在我们市已经进行了五年,可是有些老师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因为这样做省劲,多年的教学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的!可是我们都该为国家多想想,国家未来人才的储备与输送需要高质量啊!
记得还有一些个别老师,能够参加集体教研,组里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试讲。可是有的教师就没有按照要求去做,等到抽签抽到他们时,就可想而知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但没有按照集体备课的思路去教学,而且我行我素,课堂的随意、理念的陈旧、教学思路的散乱无序等等使人无法评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目的在于指出今后教学的方向、方式与方法,指出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感悟:这项活动的开展是不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是不是为新毕业的教师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自身学习、自加压力,向他人学习,找出教学的差距,这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没人说不好,但毕竟有些教师认识不高。集体备课,坚持长期开展校本教研会给您的教学带来无限的益处。
有一种理论叫“木桶理论”,它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容量中的质量,不取决于木桶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充满质量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现状。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自己负责的系统中的“短木板”,敢于揭短,善于补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木桶理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个人修养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抓住短板,消灭弱项。
3 来自课堂的反应
我们把这次活动看成是一次高级的校本教研活动。原因有三:①参与听评课的人员层面高:市里的知名、知深教研员,各学校的教学校长,各学校的一把校长也陪同听评课,市教育局的行政官员。②当场点评互动,能够做到即时研课。这在我市教研史上还属首例。③在课堂上我们把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例如: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设计全新的课,我们都在努力的做。可是在课堂上,有时却无法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设计归设计,课该怎上还怎上。这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课后的教学研究与反思,我们共同找到了答案。在课堂上,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面对新型的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师盲从开展教学。在评课中,我们共同研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指出既然是“口语交际”课,一要体现“口语”化,二要达到“交际”性,教师应该反复领会关于这种课型的教学的实施建议,就会知道自己跑偏了的原因。诸如此类等等。
我们到市直第六中学,每位教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当然其他学校也是这样),抽签上课的教师怎说只有几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没能够得到展示,学校下令每位教师把自己的课在多媒体教室轮流上一遍,课后再评再议。教师的教学要尽兴,学生的“我要学习”更要尽兴。效果出来了,这还不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吗?三维目标的达成,新的“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呈现,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感悟: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行为都是新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应该有新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理论和理念,就要变成具体的操作行动,而连接二者的桥梁和通道就是开展教学研究。
如何让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教研活动方式,重新建构学校教研制度即开展好校本教研,以确保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自觉行动和行为还应该是“常态化”的。这里的“常态化”,我们这样诠释:不管有没有人听课,教师都要按照全新的理念上好每一节课,绝不可以“一阵风”和应付检查。它带给老师的是促使教师有意识和有效地从宏观的理念到微观的教学转变,它带给学生的是让孩子们学到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不可或缺的各种素养。做到这一点,实现教学的“常态化”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市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的这三次活动,各学校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研课,使老师们尝到了这种新型教研形式的甜头。若能长期坚持,就会使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机构之间及时沟通和联系,避免教师视野狭窄,教学封闭,更能有利于促进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读《人民教育》(2007.9 期)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帕斯卡尔说过一句话:“人是一根芦苇,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一切研讨和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跟进和改善。一个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更应该有如何上好“家常课”、“平常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想象,当新理念新思维新的教学行为以“常态化”的方式充塞整个课堂的时候,我们的校园将呈现出全新的景象:德沃群芳,恩泽英才,欢歌笑语。
4 来自教学校长的反应
我们的教学校长都有他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在平常的教学、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中,工作起来局限性很大。这几次活动教学校长的收获空前之大。他们不仅了解了本学科的评课方式方法,还通过教研员的点评知晓了其它学科的特点和如何评价一节课改课,这对他们以后的教学、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的教学校长偷着乐呢!
5 来自教研员的反应
教研员听、评、导课,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参加这样的活动,加入这个高级校本教研队伍中来,谁也不敢怠慢。首先,教研员每天更加努力地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并运用它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特点给老师们和教学校长们以方向性的引导和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这将展示教研员的教研功底和潜质。其次,通过评课、导课要让老师们信服,让老师们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第三,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在课堂上,哪一位教研员都不敢漏听一句话。什么叫“全神贯注”?每天上午四节课下来,下午即兴作出深度评析,这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没有人叫苦叫累,所有人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奇迹啊!教研员们都说“我提高了,我的收获特大!”是啊,开展这项活动锤炼了作为教育教研工作者的意志,历练了品行,检验了教研员的能力,提升了业务素质。大家在反思中,在教学研究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成熟起来。
关键词: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竞技表现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7-0117-04
A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On a Perspective ofSpace
ZHOU Zheng wei
(Dept. of P.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TakingSpace theory as the theme of the research, the paper attempts t o researchSome hot issuesSuch as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competitiveperformance forNew positioning and analysis, and concept of competitiveBehavi or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theory. Thr ough hypothesis combining modeling, it analyzes their organic constitutional rel ations and finally establishes athletes' competitiveStructure from aNew perspe ctive, which is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theory, hoping to discussit with researchers interesting in it.
Key words: athletes; individual quality;Structur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长期以来,中外运动训练学者和实践者围绕着运动训练学这一学科进行了大量富于创造的科学探索和大胆尝试,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理论研究观点及成果。诸如“竞技能力多因素理论模 型”、“竞技能力非衡补偿理论”、“竞技能力双子模型”、“竞技能力时空协调理论”等 等,这些对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都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又提出了竞技表现的概念(2001年蔡睿博士论文),对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最佳发挥从控制论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采用比赛数据信息,建立条件极值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有效的发挥运动员成绩。尽管这些观点的提出还尚需进 一步深入研究、修正、完善和实践的验证,而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历程已经证明运动训练学这 一学科体系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点,这也正是根植于人们在继承优秀成果基础上的不懈 借鉴、移植、创造和推陈出新。
在我们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和归纳之后,会惊奇的发现,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技表现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具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并非有完美的竞技表现(如克拉克现象)。这表明在竞技能力与竞技表现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发挥空间”,我 们大胆尝试从空间学角度将其称之为“竞技行为空间”。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空 间层面上尝试对竞技能力、竞技行为、竞技表现进行新的阐释与界定-突破传统的单层次研 究,利用模型的方法将三者从空间学角度有机统一,组合竞技空间结构理论,以供商榷。
1 两点基本假设的提出
1.1竞技空间阐释及研究
空间学源于牛顿经典力学中创立的绝对时空观,属于哲学范畴,表示给事物以实体的观念,表示独立而实在的存在[1]。随着空间学理念的发展,空间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 的应用 ,如在建筑领域,表示一种构架,占用面积;在地理学中,指不同的地理环境;在文化阐述中表示一种文化价值观或认识上的差异;在数学领域,则表示一种优化层面,如对某种方程 的优化设计所能达到的范围等等。
将空间学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及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最初日本学者根本勇提出的竞技能力“木桶理论”,指出木桶这一实体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组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用来表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组成特征。后来又有学者提出 了将木桶倾斜,用来强调木桶这一实体当中“长板”的重要性,以及“木板结合”理论用来 强调木板之间紧密结合的整体性,强调运动员竞技能力之间的整体结合水平[2] 。 并且逐 渐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非横补偿理论”及“竞技表现”等空间结构性理论,在此不 依依阐述,关于竞技行为、竞技表现等空间性阐述见本研究第二和第三部分。
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张英波首次提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转移的时空协调理论,站在时空协调的角度进行时间学与空间学的理论构建, 提出了竞技能力状态转 移的时空理论模型(图1),将竞技能力空间分为内空间与外空间,内空间主要包括形态 、机能、素质、技术等,外空间主要包括运动训练量和强度、规则、对手、裁判等,并确定 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空间学概念,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作,这种系统便会形成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在宏观上便产生了时间结构,或空 间结构,或时间-空间结构,也就达到新的层次或新的状态[3]。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空间理念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独立而实在的存在;
2) 具有一定数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严密的有机联系;
3) 必须具有层次发展性,具有自组织的特征。
空间学理念的发展及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给我们以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启示,这给我们研究竞技能力的状态及竞技目标的实现过程提出了较大的研究空间。从图1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 特征,在竞技能力到竞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存在中间层面,在后面的研究当中我们称之为”竞技行为空间”,并进行系统阐释,在此不作细解。同时竞技能力目标状态也有了新的定 义,根据蔡睿博士论文当中提出的“竞技表现”概念[4],确立“竞技表现”新的 含义, 并在后面的研究当中进行详细阐述。为此,我们希望能够在通过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1.2 假设一的提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不管是宏观的天体运动,还是微观的粒子运动;不管是生命运动还是机械运动;不管是物质运动还是社会运动[5]。同样,一个行为方式也是有规律的,个体的行为方式受到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反映个体之间差异的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制约因素。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运动员在从事训练过程中,不同的运动员对于同一刺激是存在 明显差异的(图2)。假设同一个制约(即在相同的环境中受到相同的刺激),作用在运动员A和运动员B上其反应结果必然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我们认为是由于不同的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即运动员个体外在行为的差异取决于运动员竞技 能力空间结构上的差异,这就是本理论基本假设之一。
假设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空间结构决定其外在行为空间。
在外界刺激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运动员其行为方式不同,不同的行为方式是运动员个体竞 技能力差异的反映,即竞技能力空间结构决定了个体行为方式(图3)。这是本理论的出 发点之一。
竞技能力结构―竞技行为
假设二:运动员的竞技行为是为竞技表现服务的,不同的竞技行为,其竞技表现结果是不同 的(图4)。
竞技行为空间是属于操作层面,是自身竞技能力的现实运用,表现的是技术、战术、心理等 能力的综合特征,也可以说是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的综合发挥水平。像图4所示:较小球面 内的范围就是对个体而言的竞技行为空间,球体的体积越大,其效果自然也就随之增大。我 们用“竞技行为空间”这个概念来表示运动员个体行为能力的大小。很自然,运动员竞技行为空间越大,代表个体竞技行为能力越强,其竞技表现力也就越强;反之,代表竞技行为能 力就越弱。
因此,我们将基本假设二描述为:运动员的竞技行为空间决定个体的竞技表现空间。
2个体素质结构空间层次的定位
2.1竞技能力空间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主要是由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 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6]。多年来,许 多学者围 绕竞技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能力多因素组合模型 ;2)竞技能力双子模型及木桶理论;3)竞技能力非衡补偿理论;4)竞技能力时空协调理 论等等[2]。这些研究重点强调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规律,主要 是从二维的角度对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缺乏从空间实体的角度进行三维的立体建构。为此,笔者试将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从空间学角度进行组合构建(图5)。
图示中的圆圈表示的是球体而不是平面,从图示可以看出,笔者试将竞技能力重新划定空间 层次,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运动员智能因素,起着统领的作用。根据沈德立教授关于当代 智力心理学丛书对智能的理解[7],并结合竞技运动实践,可将运动智能分为工具 性智能和 艺术性智能,工具性智能主要就是指科学理性,而艺术性智能则突出运动智能中的非智力因 素,运动智能的非智力因素应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最外层的是技战术水平,是以身体素质和心理、智能等为基础的。这一模型并不与传统的竞技能力因素模型相悖,相反,它既体现出 了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即二维特征,又突出了竞技能力各因素之间的有机构成,即有机实体。这一空间理论其本质反映的是一种实体结构,反映的是一种各因素和谐发展的实体结构 。
2.2竞技表现的认识
从2001年蔡睿的博士论文中可知:竞技表现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展示与发挥,或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 的竞技水平[4]。
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竞技表现主要是相当于竞技能力的发挥而言的。蔡睿博士对竞技表现的测量评价指标主要从各项目主导竞技能力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这些量化数据建立条件极值,以有效的实施科学监控及发挥运动成绩,这是现代运动 训练实施科学化的必要手段,但我们也应注意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给人们留下震撼的不仅仅是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更是一种个人魅力的展示,在这里我们称之为“人格魅力”(图6) 。为此,竞技表现在这里不应仅表示运动成绩的发挥,而应包括运动成绩与人格魅力两方面 的内容。
2.3竞技行为空间的引入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高低之分,有强弱之别,怎样衡量某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大小呢?为 了研究上的方便,本文大胆引入“竞技行为空间”这个概念,用个体运动员的“竞技行为空 间”的大小来反映其竞技能力的强弱。竞技行为空间指:由运动员个体自身竞技能力空间结构所决定的,运动员个体运用已具备的 技术、战术、心理、身体素质、智能等综合能力所表现的竞技空间范围,即空间立体结构。竞技表现空间与竞技行为空间的关系为(图4),竞技行为空间是运动员在竞技能力基础上进行自我发挥所表现的全部区域,是技术、战术、心理等的综合作用表现,而竞技表现是运动员通过一定的竞技行为所实现的空间(包括人格魅力、运动成绩),是竞技目标的实现 过程,也是运动员高水平发挥的一种境界。从图中4可以看出,运动员的竞技行为空间越大 ,竞技表现的空间也就越大,那么竞技目标就越容易实现,竞技成绩自然就越优秀。
2.3.1 引入竞技行为空间的意义
1) 可以更好的研究分析竞技表现实现过程的本质与机理。引入竞技行为空间的概念后,在研究竞技表现实现的过程时可以把竞技表现放在“竞技行为空间”这个大的背景下去研究,使对竞技表现实现过程的研究有了“参照坐标”(图4) ,从而可以更清晰的实施训练控制与指导。
2)竞技行为空间是研究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结构的窗口。因为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结构是不可直接观察的,只有通过运动员个体的外在竞技行为来表现和观测,即外在竞技行为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状态。因为结构决定 行为,故可以通过运动员的竞技行为去研究其素质结构。
3) 引入竞技行为空间以后,自然地将竞技能力空间和竞技表现空间有机结合起来,构建 了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理论实体模型(图7)。
2.3.2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与竞技行为空间
上面本文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出发,从微观层面上重点分析、讨论竞技能力的结构空间 性特征,以及竞技表现的本质结构,并进一步引入了竞技行为空间,那么竞技能力空间是如 何决定竞技行为空间的呢?本文认为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技行为之间可用关系式表达如下:
竞技行为空间=和谐因子×(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能)[5]
为了更加简略的表达,将技术与战术统称为技战术能力,将心理与智能统称为心理能力,于 是可进一步表达为:
竞技行为空间=和谐因子×(身体×技战术×心理)或S=C×(P×T×M)
其中,S(Space的简写)代表竞技行为空间的大小。S值越大,代表该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 力越强,可以实现的竞技表现层面越高。
P(Physical的简写)代表身体素质因素。从功能上讲,它代表生物素质结构的整体功能。
T(Technique的简写)代表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它体现了运动员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挥 技战术的水平。
M(Mental的简写)代表心理素质要素。它代表运动员个体心理素质及其智能,处于竞技能 力的核心地位。
C(Co-operation的简写)代表和谐因子。即当身体、技战术、心理三者达到和谐、优化时,其因子达到最大值。
3个体素质结构理论空间模型
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了竞技行为空间以后,其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实现过程可由三 部分组成,即竞技能力空间、竞技行为空间、竞技表现空间(理论模型见图7)。
3.1竞技能力空间
竞技能力空间处于球体的核心层面,由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及其智能组成,其中 ,竞技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其主导地位。在竞技目标实现过程中起“指挥、调控”作用。
3.2竞技行为空间
竞技行为空间处于球体的中介参面,主要是起到“操作”和“应用”的作用,在运动 员竞技能力的基础下,通过运用和操作已具备的竞技能力使其向竞技表现转化。
3.3竞技表现空间
竞技表现空间处于球体的最外层面,主要由两维因素组成,一是运动成绩,主要是量 的测量;二是人格魅力,集中于质的展示。其范围大小,主要是取决于行为空间和竞技能力空间的大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决定了竞技表现的高低,对竞技表现两维度的追求是现代体育运动不懈努力的方向。
4 结 语
1)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是从空间学角度对运动员竞技表现实现过程的一种描述,涵盖了竞 技能力、竞技行为及竞技表现三个立体空间层面,三者是一种立体球面结构,其中竞技能力 处于基础地位,竞技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核心,而竞技表现是运动员追求的目标,竞技行为是运动员发挥的能力空间,三者是一种有机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2)本研究探讨的竞技表现结构是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加以分析,针对竞技表现的相关文 献研究以及对现代竞技体育“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人格是运动员竞技表现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竞技表现进行了结构性分析。
3)竞技空间结构理论并没有违背以往诸多学者提出的竞技能力发展理论,如张英波博士提 出的竞技能力发展的时空协同理论,他主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随着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 而这一理论是一种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实体结构,代表着一种空间有序发展结构。只有竞技能 力各构成因素按项群需要有序发展,才能保证和谐因子取较大值,从而有利于扩大竞技行为空间和实现竞技表现空间目,同时,也更加鲜明的表现出了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正风.再论相对论时空理论及其评价[J].自然辨证法研究,1992,3;8 (3):58-64.
[2] 熊焰,孔祥宁,等.竞技能力结构理论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19(1):55-57.
[3] 张英波.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时空协调理论[D].北京体育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1.
[4] 蔡睿.技能主导类非测量性项群竞技表现及其条件极值[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3.
[5] 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