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仓储管理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发展趋势

第1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企业物流 第三方物流 发展 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就是企业为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谋求良好经济效益而理顺各种关系的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国的物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极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开始认识到了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作用,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1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经过二十几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物流实践在最近的几年内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我国的企业物流仍是一个明显薄弱的环节。如企业管理者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我国物流还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物流学科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相应的物流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物流的正常运行;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我国物流业的协调机制、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等等。

2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政府部门要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政府要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再次,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政府部门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以物流系统为一个大系统,协调物流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和利益。积极借鉴和参考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的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加大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使企业、行业都能看到物流标准带来的利益,配合物流标准的实施。

2.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作为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约仓储和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因此,要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就必须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

2.4 建立健全企业的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采购、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料处理、运输、信息管理、供应计划。这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但是分属于各个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为了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企业必须对这些业务进行重组,统一归属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化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的时候,能以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优为原则,而不是只考虑到某个部门、某项物流活动的效益。

3 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实现现代物流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在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日益渗透到现代的经济活动中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3.1 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物流系统化是把物资流通中的多种功能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使物流过程最优化,以系统总成本最低来实现物流服务。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使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物流系统化是确保社会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3.2 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要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企业物流管理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3.3 物流的自动化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引入,使物流管理发生新的变革,电脑的普遍使用和自动化分拣系统、无人驾驶叉车,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等等,构成了物流管理高度的自动化趋势。这种把物流配送和自动化、电脑化结合在一起,是物流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3.4 物流的共同化趋势

在我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中小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必须要求降低营业成本,特别是流通成本。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不能降低其物流成本,反而加重了资金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物流共同化。共同化物流系统对商业企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因此,物流的共同化也是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第2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Abstract: Accidents happened during storage by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Warehousing of chemical industry is always coupled with terms like flammable, explosive and toxic for its strong specialty and high risk. Th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8.12”accident in the port of Tianjin, we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dangerous cargo warehou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m. To reduce odds of this kind of accident, here we propose som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sponsibilities and emergency drill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8.12”accident; warehouse safety; crisis awareness; emergency response

2015年8月12日22时15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运二道95号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最先起火,23时34分37秒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津港“8.12”事故。该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残留的化学品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超百种,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320.6吨氰化钠未得到回收。这件事暴露中国许多化工物流企业在仓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和疏忽,以及化工产品储存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因此对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变得越发重要。

1 天津港“8.12”事故发生的原因解析

天津港“8.12”事故发生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瑞海公司盲目地扩大仓库,违规超量储存危化品,在无证经营状态下超负荷运营半年多时间,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经营危险货物批复。

第二,瑞海公司危化品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人员无证上岗,一线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违规拆箱、搬运、装卸、混存和超高堆码危险品。

第三,瑞海公司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未按照危化品类别建造仓库,没有安装必要的监测和信息化系统。

2 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是化工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化工物流企业必须充分汲取这次危化品事故的教训,找到化工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流程和制度,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一,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危化品仓储安全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些事故后果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更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首要目标。

第二,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各类损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危化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6年国内总共发生22起危化品相关的重大安全事故。危化品仓储的负面影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安全,也限制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影响到物流行业的稳定性,并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极其重要,加强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第三,加强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也是顺应现代化安全生产运输的基本要求。从生产到运输,从运输到消费,运输在中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整个社会领域都在关注安全这一话题,消费的最终对象为人民,务必要实现以人为本,而化工行业也不例外。化工物流企业作为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重中之重,危化品仓储更是核心环节,是现代化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四,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化工物流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化工物流企业的形象受损。保证化工物流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运行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3 中国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危化品仓库选址、储位安排不尽合理。危化品的仓储环节的选址尤为重要,化工物流企业在选址时仅考虑的是短期自身的经济利益,以节约成本为重点,往往容易忽视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最后造成“选址不合理”的结果。另外,危险品如果没有按照单位面积内的储存量存储,比如其中一种危化品发生意外,很可能导致周围其他危化品发生一系列爆炸,天津“8.12”事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选址、储位安排不合理的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案例。

第二,危化品专业人员比重少,危机意识还不够强。危化品的专业人士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呈现出断层现象,尤其是化工物流企业中的操作人员,大多都属于从社会招聘的非危化品专业人员,理论知识严重缺乏,而相关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安全实操经验,危机意识也不够强,这些都是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的重要隐患。

第三,危化品仓储仓库构建结构及防火等级不达标。危化品仓储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在向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专业性、安全性越发重要。然而,目前中国危化品仓储业中仓库的建设往往注重的是仓库空间的要求,忽略了防火要求,例如钢结构仓库一旦失火,钢结构强度会降低50%,会导致库房整体倒塌。另外,库房的出入口也相对偏少,一般只有两个出入口,并且比较小,距离远,库房内部的大型钢结构货架比较密集,失火后出口难找,排烟困难,容易使库房内部陷入一种烟雾浓、温度高、能见度低的状况。而且,大多危化品仓库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耐火等级大多都为三四级,各种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难以达标,多数是人工灭火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危化品仓储业的快速发展,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敢想象。

第四,危化品事故的应急机制还不完善。危化品发生安全事故通常都是毁灭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巨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没有预演、?]有征兆,为了能够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务必要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形成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和日常工作内容,但目前国内化工物流企业的应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事故应急预演时紧急处理情况、人员疏散、现场的封锁等,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落实到位。直接导致真正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不知如何自保,所谓的救援人员更是毫无专业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4 中国化工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一,正确进行仓库选址,按类别合理划分危化品的分区与储位。一方面,仓库选址是对公司本身负责,更是对于周围人民的安全生活负责。危化品选址是化工物流企业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了仓储安全的诸多内容。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环境评估,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因此,危化品仓库一定还要与已有的周围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如住宅、学校)、危险区(如加油站、化工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 000M以上。同时,仓库位置也应该与主要业务对象保持合理距离,尤其是危化品的运输,配送距离越大,危险系数越高。另一方面,危化品仓库的物流作业对象大多是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危险品,在装卸、搬运、储存等物流活动中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化工物流企业储位的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设施进行安全布局,要根据以后存放的各类危化品的化学性质设计储位,不能仅考虑仓库空间的利用率,而要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危化品分区、分储位设计,同时还要防止某一危化品发生意外时,其他种类的危化品发生连锁反应。

第二,加强危化品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考核制度。中国的化工物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培养专业的物流仓储管理人员是企业重要工作内容,同时要加大危化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以合作的方式多沟通,进一步优化本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定期安全管理技术交流。对于从事不同岗位的员工,要按照各自岗位不同的安全管理资料,全面培训员工的各方面安全管理知识,以确保化工物流企业各个环节都在安全模式下运行,同时还要加大对危化品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经考核合格者发证上岗就业,不合格者下岗,从严治理,使所有员工掌握危险品货物基本参数、危险性质,安全防范措施、医疗急救措施等,从高层管理者到一线操作人员务必一视同仁。比如,化工物流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应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安全生产职责,不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接收化学品安全管理等知识教育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企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了解各项设备的基本参数及操作性能,并接收考核合格后持证人员上岗操作,像氰化钠这样的特殊危化品应有专门培训,全面交接各项危化品的危险指数。

第三,增加智能报警和安保仓库硬件设施。目前,中国危化品仓库主要有7种类型,即平仓、楼仓、立体仓、储罐、货棚、货场、和半地下仓库。由于平仓的造价低廉,平仓高达50%以上的比例,化工物流企业应合理优化,不应仅仅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根据公司经营危化品危险等级合理建设危化品仓库类型才是企业发展之道。因此,化工物流企业在建仓库时应偏向于立体仓为好,减少占地面积,根据不同危化品特性安装不同的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烟雾报警、热敏报警、光敏报警、气体浓度报警、气味报警、压力报警,等等。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危化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参数标准,一旦仓库环境不符合安全存放标准时,系统自动报警,消除安全隐患;要安装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做到整个仓库无死角监控;还需要装人员进入刷卡和指纹识别系统,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的出入;仓库中所用的叉车、码垛机等机械车辆全部更换为充电式,照明系统中的灯具更换为LED灯具。

第四,加强化工物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从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现状来看,安全管理在于日常的细致管理,采用合理的生产方式及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日常工作,制定出各种危化品经营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起HSE管理方案,建立和完善本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特种危化品应特殊对待,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督,认真检查每一项潜在安全隐患,建立危化品风险管理专家库,危化品风险管理专家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危化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都需要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予以支持,定期对危化品企业安全设防标准和措施进行独立而专业的评估,在出现事故隐患及发生事故时,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专业指导,对危化品事故损失评估出具专业意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于发生的每一起大小安全事故,都要严查,整改落实,责任到人。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的考核中,各司其职,分头把关,让每一位职员都认识到只有抓好日常安全管理才能搞好经济利益。

同时,还要根据现代化工物流企业发展需要,化工物流企业应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心,化工物流企业安全部门起监管作用,其余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参加应急救援指挥部协同事故应急处置。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还需建立应急预案,定期做应急预演,救援演练、应急联动,当仓库危险品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处置预案,首选是汇报情况、人员快速疏散、紧急情况处理、人?T分工、封锁现场,尽快形成上下指挥统一,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迅速。应急处理指挥人员要有本单位最高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专业人员。而且,化工物流企业还要有明确的危化品组织机构和职责标识牌,标识牌中要有明确的分工职责,经常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消防、环保中心进行沟通,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第3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EPC;RFID

引言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竞争已经逐渐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获得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改进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需要企业能够建成一个智能高效的物流网络,为企业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支持。现代物联网的新兴与蓬勃发展也为物流智能空间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物联网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它将在全球范围内从根本上提高对物品产生、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物流配送及物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物联网于1999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其含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链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的产物。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当前,世界众多站在技术前沿的国家和企业纷纷嗅到了即将由“物联网”引发的一场科技革命与经济浪潮,纷纷制定标准、研究新技术和应用,主动掌握市场。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物联网”是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并启动投资110 亿美元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欧洲信息业与商业人士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2004 年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也提出物联网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供应链革命,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物联网的发展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的核心是电子产品码(EPC)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对每一商品进行电子编码,结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流通中的商品甚至其零部件在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EPC的全名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译作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它是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编码系统。它建立在EAN.UCC(即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形编码系统做了一些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EPC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段数据,分别是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和序列号。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唯一地表示每一件商品,这些信息包含商品的产地、日期,有效日期以及流通环节。通过在商品流通环节对这些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可以在全球实现对商品从原料到货架的全程追踪。

RFID的全名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称叫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数据读取方便、识别较快、有效距离大、识别范围广等特点。在供应链和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正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自动识别领域一个亮点,堪称自动识别技术的新宠。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标签(Tag),即射频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一般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且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第二部分是阅读器(Reader),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它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第三部分是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充分结合两种技术优势,在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EPC系统对商品实体进行编码,这解决了商品标识的唯一性问题。此标签在商品生产完成后一旦形成,此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该EPC代码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EPC编码为索引能实时的在物联网上查询和更新产品的相关信息,也能以它为线索,在供应链的各个流通环节对产品进行定位追踪。同时,利用RFID技术,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然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标签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实现电子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它对供应链中商品的流通进行合理的优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流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为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整个价值链,它描述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企业利用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组织内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和采购管理功能的协作。当价值链中的所有战略组织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实体,并贯穿整个供应链网络时,企业运作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从狭义来说,供应链管理是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依靠物流配送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两大载体。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售后和回收等环节。它使得整个供应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了供应链的市场反应力。

(一)在采购环节的应用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分类识别不同原料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合理安排采购批次和采购量;同时也可以监控原料采购的质量,保证采购过程的合理和采购效率。通过对大量复杂原料和配件的唯一标识的登记,便于后期管理和问题识别,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即时跟进。利用物联网还可以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根据供应商在供应环节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水平,培养供应商的忠诚度。

(二)在生产环节的应用

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准时制生产。在生产线上,可以准确地找到原料和配件,减少人工识别的错误和成本。同时,基于EPC/RFID 技术的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即时跟进生产环节,并根据生产安排合理的补货策略。物联网还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合理调度,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三)在仓储环节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利用智能货架技术和EPC 实时盘点技术在仓储环节实现库存高效管理。当贴有EPC 标签的产品出入仓库时, 安装在仓库的阅读器自动识别各类商品,自动进行盘点。通过调阅数据库中的资料,阅读器还可以自动读出产品进出货时间,储存位置和进出仓库的数量,提高仓储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库存,同时能保证入库出库的准确性,减少配送错误带来的损耗。物联网系统还可提高仓库的作业完成效率。例如对仓库的进货、出货可以适时记录,对产品的堆放、上架和补货等作业进行自动选择,提高了仓库储存的自动化水平,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和错误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成本。

(四)在配送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在配送环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减少配送错误的损耗。通过EPC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真假进行自动识别,实现配送环节的自动通关;同时可以提高配送环节的安全性和可视性,方便企业追踪货物的配送过程。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货物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货物在配送环节中的分拣、包装、运输和堆码等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这些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配送过程中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存货目录的准确性,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

(五)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当贴有EPC 标签的商品摆放在货架上,顾客在取走货物时,自动识别系统就可以自动地向系统报告。同时在自动识别系统还可以根据货架上商品的数量即时告知补货,在结算平台,也可以利用RFID 技术进行自动识别,提高结算的速度,并通过信用卡系统记录货物的流向,便于企业统计产品的销售细节。企业也可以根据物联网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和数据,统计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改进商品的摆放作业,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也提高商场的空间利用率。生产企业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商品的销售细节、建立客户资料,细分客户市场,找到合理的营销策略。

(六)在售后和回收环节的应用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可以利用商品上的识别标签,对商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等详细信息进行了解,放心使用。同时在售后服务阶段,企业也可以跟踪消费者的使用情况,针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追溯产生问题的缘由,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更好地占领市场。针对当前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环境,企业也可以通过标签识别,对那些报废的产品进行有效回收,对其中的有用部件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废物利用的效率,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好地的实践意义。

三、零售业供应链运用物联网技术实例――麦德龙“未来商店”

德国麦德龙超市集团(METRO Group)是德国零售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2002年,麦德龙集团公布了“未来商店”计划,涵盖包括物流及零售店内顾客体验等方面在内的零售供应链各个环节。

2003年4月,麦德龙“未来商店”计划正式启动,麦德龙集团宣布在整个供应链及其位于德国Rheinberg的Extra Store采用RFID技术。2004年1月,麦德龙要求其100家供应商在向其所属的10个商品配送中心和281个零售店配送货物时,必须在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

2004年11月,麦德龙的托盘追踪应用投入运行。麦德龙在其微距德国Unna的最繁忙的配送中心建立了一个全面的RFID托盘跟踪中心。供应商在运送到配送中心的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进入仓库的托盘经过一个安装了由Intermec公司提供的IF5 RFID识读器的门户,IF5识读器智能采集托盘上RFID标签上的序列运输容器代码(SSCC),过滤托盘上来自货箱标签的数据。SSCC被自动传输到麦德龙的企业系统内,与预先发货通知的电子数据交换交易记录相对照,符合订单的托盘将被批准接收,有关信息随着物品的入库自动进行记录,同时库存系统数据自动更新。系统确定接收托盘后,会通过WLAN将指示命令传输到叉车上的车载电脑,从而叉车操作员进行入库作业。为保证处理正确的托盘,操作员也会利用识读器读取RFID标签查看SSCC代码。当操作员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车载系统读取永久性货位标签,系统自动将其与计划货位进行核对,以防止货物放错位置。

2007年9月,麦德龙启动了在Galeria Kaufhof百货公司开展的RFID项目,这是零售业内第一次单品级RFID技术的全面部署,该项目采用了64台RFID识读器、208个天线,对3万件男装应用RFID技术。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还提供了很多新奇的客户体验。消费者进入商店后可以推一辆“智能购物车”,该购物车能够自动对放入其中的商品进行登记,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总数和总价。“未来商店”还提供了“智能电子秤”,该种安装了电子摄像机,能够自动识别放在其上面的物品,并计算出重量和总价。“智能购物车”和“智能收银台”相互配合,能够做到购物车通过收银台的一瞬间计算出总价。另外还有“智能试衣镜”,顾客拿着带RFID标签的衣服站在镜子前面,镜子上会自动显示出消费者身着合适尺码的这款衣服的效果,甚至还会推荐消费者可以跟这款衣服搭配的其他服饰。

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麦德龙集团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仓储人力开支减少14%,存货到位率提高11%,货物丢失率下降18%,每辆货车检查、卸载时间缩短15-20分钟,缺货率降低11%。另外,对顾客消费情况的记录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有利于麦德龙制定一对一的有针对性营销策略。

四、物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一)反应速度更及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及时的服务,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利用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性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整个系统管理的信息将更加趋向透明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够让供应链管理以更快捷、更及时的反应速度响应客户的需要,达到高效服务客户的目的。

(二)整体监控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是由多种成员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内部成员的数量和类型不同将可能导致供应链管理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复杂问题。通过借助物联网,企业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管理内部各成员间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让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实现作业计划的协调化发展,及时有效地评估企业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监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将物联网的信息识别功能和定位跟踪功能运用到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可以有效实现对其生产相关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识别,或者对运输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路况、时效等信息进行跟踪把握,通过在这些环节上的智能化管理,强化企业生产、运输等供应链中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产品。

(四)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物联网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格优惠和便利性。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简便地找到目标商品,同时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最优的顾客路线和货架布局,使消费者轻松便利地完成购物。物联网也能优化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免费的便利,如为消费者远程查看商品的运行情况,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当商品快到保质期时,及时提醒消费者使用;当商品出现不正常的位移时,会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零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管,增强管理的透明性,使供应链企业可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基于EPC/RFID 技术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离真正大规模实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研发核心技术、制定产业标准、降低成本等问题,社会经济效应还远没有显现。但在不久的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必将会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对于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必须十分重视和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逐步实现物联网支持下的供应链系统。

参考文献:

[1]Samuel Fosso Wamba, Louis A. Lefebvre, Elisabeth Lefebvre. Integrating RFID Technology and EPC Network into a B2B Retail Supply Chain: A Step toward Intelligent Business Processes[J].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 & Innovation, 2007(2):114-124

[2]李春杰.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6)63-64

[3]王辉,沈洁,心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21-22

[4]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18)203-202

[5]孟祥茹,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41-42

[6]桑娟萍.关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34-135

[7]王曼,邵峰.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金融创新,2011(5)28-30

[8]吴剑,贺国先,杨宗娟.物流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2(2)149-152

第4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选题要以小见大,小问题更具有现实性,其所隐含的问题更能体现行业发展的现状。因为小问题往往存在于我们现实工作中,如“传统仓库货位管理的研究”涉及的是仓储管理过程中一个具体操作环节,传统仓库中“桩脚卡”运用得较多,则存在着卡与现实货位不符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观察目前仓储行业或者物流中仓储环节的发展的现状,并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个选题则比“论我国仓储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这一选题更有现实意义,也更容易完成。

难易度适中

本科论文的撰写是一项非常紧张、艰巨的任务,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选题时尽量选择一自己熟悉的、擅长的,并且要考虑论文所需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比如“长江三角洲港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这一选题所要涉及到长江三角洲的众多港口的资料收集、整理,这对完成该论文所需的时间、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是力所不能及。

具有专业特色

首先选题不能偏离的物流专业的范畴,即选题应对物流领域中的专来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物流公司或者是某一物流环节入手,分析研究现实作业过程中价值的问题。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所以毕业论文既是对大学四年物流管理本科理论学习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的一种观察和思考。选题的理论基础应来自于物流管理本科的课程学习,分析研究的问题应紧贴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选题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扎实理论基础上注重论文的实践调研的可操作性。

 

附录: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举例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尽量结合企业或行业,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物流管理领域的题目进行写作。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创新研究

试谈第三方物流与多式联运的异同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需求和提供物流服务,以合同的形式向供应链的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那么如何能有效的发挥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的优势是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分析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结合内外部环境提出对策。在目前经济环境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生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控制成本,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二、仓储管理方面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分析

某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某企业仓储设备闲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自动立体仓库系统规划分析研究

某仓库流程的优化与设计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及信息管理规划研究

物流一体化中库存控制的策略研究

条形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特点分析

煤炭企业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研究

某企业综合库存管理优化问题研究

企业零库存管理问题探讨

(仓储管理一直是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比如较为常见的传统仓库中货位准备率的问题、进出库货物的流转与控制问题、货物安全管理问题、货物流转路径优化问题、传统仓库向现代自动化仓库改造问题、现代自动化仓库操作过程中人工与自动化之间的衔接问题、工作人员观念转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存在于我们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而且类似的问题只需通过调查、走访都不难分析其原因,再根据已学习的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亦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对策。)

 

三、配送中心方面

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的合理选择

现代物流配送形式的优缺点分析

浅议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及优缺点

某企业(公司)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

某企业(公司)配送网络设计或线路优化

药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食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条件分析 

连锁商业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零售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及对策

冷藏配送中心设计研究

连锁企业越库配送应用研究

共同配送形成决策及运作机制研究

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究

柔性化配送中心构建研究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

(配送中心作为实现配送功能的物流场所,为更好的实现期配送功能,可以通过分析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对某一环节操作的合理性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进行考察,根据配送优化的原则提出优化方案。而不同的配送中心由于服务的市场不同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药品配送,整车配送、超市物流配送,那么如何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题方向。)

 

四、货运方面

国际货运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转变

某货运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国际货运企业的应用研究

谈国际货运的风险及其防范

货运公司货运方案研究分析

国际货运实务运作与管理

货运站业务流程与改造

国际货运业务中的客户服务

国际货运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管理

试论国际货运人与有关各方的关系

有关国际货运人法律责任及其责任的问题探讨

(目前货代企业、物流企业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局势,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就是胜利。那么货代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生存下来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经营观念。目前货代企业已经过了“一部电话,一部传真做货代”的发展阶段,那么企业如何能持续发展则是十分值得分析研究的课题;市场上众多的货代公司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将只压价格的竞争手段转变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留住顾客、维持经营;通过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具体企业量身订制合适的对策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五、新型物流形式的发展

浅谈第四方物流的优势和功能

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论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

论绿色物流及其发展战略

对绿色物流实施策略的思考

浅析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某企业销售物流问题分析与改进

某企业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分析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论保税物流创新模式研究

(随着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深入,物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比如绿色物流。最近几年废旧家电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废旧家电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通过发展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来回收利用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物流服务管理方面

物流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关系探析

物流最优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研究

铁路货场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物流服务水平

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汽车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物流服务对于提升客户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如何改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是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如管理成本、服务内容上的增值创新及从业者的服务意识等从而提出如何从效率和效能两个方面入手提供良好的客户物流服务。为了科学地反映物流企业服务的状况,使物流服务管理分健康地发展,构建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显得格外重要。)

 

七、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方面

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研究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第四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某公司基于大客户关系管理的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它追求的不是短期的产品效益,它追求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及回头率。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非人性化的服务都影响企业的客户关系,甚至丢失已有的客户。)

 

八、企业物流发展方面

某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某商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工程物流的特点与作业组织研究

现代物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物流业务发展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或者是建立物流战略联盟,那么制造企业如何在进行决策时更科学合理,则需要我们对制造企业本身进行考察并结合各个物流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综合分析。)

 

九、物流技术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物流模式选择的若干问题分析

物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网络营销中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物流信息化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和需求问题研究   略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运作模式 

(高科技的发展与运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管理、交易的方法。如电子商务因其可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而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物流却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方式,这就对客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物流模式、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改善。物流新技术的运用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无线射频技术的运用需要对传统仓库进行改造,对工作流程需要进行优化,对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等等。物流技术的更新给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港口物流

提高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

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定位和发展研究

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港口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

港口民营化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研究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其功能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是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为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我们运用一些模型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港口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论证。)

 

十一、多式联运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

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协同生产管理研究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

大连铁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研究

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集装箱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

集装箱多式联运内陆环节优化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装卸与运输一体化优化问题

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

(一个运输合同、一次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运输全程负责,这种新型的现代化“门到门”运输服务方式受到普遍欢迎。但是作为一种建立在单式运输基础上的新型运输方式,它也不可避免地与单式运输产生冲突和摩擦。多式联运由于涉及的节点和中转环节多,要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参与联运的各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所以在多式联运中如何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企业之间如何合作达到双赢、各方的责任权限如何界定等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供应链管理

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物流环境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某公司改进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料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供应商合作关系维护机制研究

供应链管理在东风汽车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

某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分销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情况,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牛鞭效应则使得企业产品的库存水平提同、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这必然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牛鞭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企业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控索。供应链管理过程还有许多问题同样值得研究,比较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等等。)

 

十三、物流园区发展

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建设、营运及盈利问题研究 

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分析

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研究

港口国际物流园区规划研究

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

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运营与发展

影响区域物流中心物流效率的因素研究

(物流园区对于实现物流企业集聚、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促进物流技术装备等级和服务质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定位并确保有效实施、园区的发展战略问题、园区的选址问题、园区与相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等。)

 

十四、物流标准化

企业实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

物流标准化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对物流标准化建设主要问题的思考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硬件标准化问题:使用的设施、设备的是否实现标准化(实现标准化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提高,未实现的存在哪些冲突与阻碍);比如考察某仓库或配送中心使用的垫仓板情况,调查类型、规格、性能来分析是否符合货物运输、储存的要求,是否提高了物流操作效率等。软件标准化问题:信息化代码运用后的操作流程上出现了哪些与传统“桩脚卡”方法的差异,EDI文件的普及要求物流企业作出哪些方面的相应改进与调整;公司ISO质量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哪些困难等。比如考察某物流企业的一个具体的岗位的ISO文件规定的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的差异,由此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差异存在可能引起的后果、如何改进、改进后的效果。)

 

十五、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箱型发展趋势及其对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影响

集装箱电子标签信息管理系统

洋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

远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

某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研究

集装箱船运公司在华东地区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研究

陆运与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研究

太平洋航线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5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一、供应链管理及现代物流理论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具有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能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的概念是年代初提出的,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里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及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指在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及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并且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这一管理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从而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缩短供给市场到需求市场的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及物流费用水平,使物、货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下降,并且通过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人力、市场、仓储、生产设备等)运作效率的提升,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它的战略方面。它的实际应用是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核心组织在一起的。

    最初,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关于加快物品和信息在供应通道中流动的运作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优化业务环节,并能使企业和供应链中的伙伴的活动保持同步,以在供应链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然而这只是供应链管理概念所涵盖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作用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构筑发展和互利的供应链联盟,管理复杂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并开拓业务,探索新的机遇。总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物流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初的物流是指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定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的定向移动,这是在流通的两个阶段上发生的商品实体的实际流动,表现为一种中介和企业管理的辅助活动。现代物流的概念则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军方的“后勤管理”理论,并在欧美、日本等国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出现了商物分流、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效益背反说、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战略说等观点,目前形成了“物流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和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的认识。可以看出,物流概念及理论经历了从物质实体的流动中介到通过物质、信息的流动来满足顾客需要,实现顾客服务的转变。现代物流专家把物流以较低的成本和优良的顾客服务完成商品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概括为“$%”:将合适的质量、合适的数量的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成本、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状态、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交付给合适的顾客的整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核心是顾客需求响应和顾客需求满足,目标是企业价值与顾客价值的平衡和最大化。

    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全球竞争的加剧、客户要求以及能否获得原材料等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使企业意识到只有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才是提高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其中加强和深化物流管理是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传统物流的四个主要缺陷传统物流是围绕满足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安全库存需要而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四个缺陷:(1)企业内部物流职能被分割。官僚化层级制管理导致企业的物流管理职能的分散,表面上看,这种层级式的管理似乎很严谨,权责相互关联,其实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是“控”而不是“流”,在企业内部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2)库存太大。传统供应流程上的库存缓冲,使得供应商、制造商与零售商都有库存,而这正是造成供应链中其他环节变异的原因。在供应链中,如果各个企业都有库存,必然会导致仓储和存货,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有存货,加之库存管理的失误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当货物到达供应链的终端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几乎毫无关系。因此这种缺乏整体性的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及时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3)反应过缓。由于传统销售渠道的松散性,信息的封闭性,利益的分割性和区域的割据性,加上供应链上再定货过程的脱节,以及企业内部的分权、专权,导致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而市场信息反馈速度的缓慢,又可能导致不能满足产品的即时需求。(4)风险大。由于企业部门内的人为割据导致物流管理的四分五裂及业务链过长,经手物流的部门和人员过多,导致损公肥私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库存大,反应缓慢,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管理认为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代名词,其原因是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从物流管理发展而来的,但是供应链管理已经超出了物流管理的范围。

    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仓储与运输、总成本管理、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物流一体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和战略同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物流活动和战略进行集成,以增进整个渠道的顾客服务和降低总成本,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来获得潜在竞争优势。物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对来源点到使用点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和储存,是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的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可见物流管理的战略导向是顾客需求,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物流一体化将物流视为获取最大的内部战略优势的资源,而供应链管理则以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为基础,来创建“虚拟组织”,它超过渠道界限,将所有的核心竞争力联结在一起,以便所有的供应渠道来探求竞争优势的未知领域。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一体化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从仅关注物流活动优化,转到关注优化所有的企业职能,包括需求管理、市场营销和销售,以及制造、财务和物流,将这些活动紧密地集成起来,以实现

    在产品设计、制造、分销、顾客服务、成本管理以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的延伸。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外部存在的竞争优势机会包含在内,关注外部集成和跨企业的业务职能,通过重塑他们与商、顾客和第三方联盟之间的关系,来寻找生产率的提高和竞争空间的扩大。通过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将整个供应链联结在一起,企业将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伙伴为一个扩展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创造市场价值的全新方法。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战略。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面关注传统的物流运作任务,如加速供应链库存的流动,与贸易伙伴一起优化内部职能,并且提供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上持续降低成本以提高生产率的机制。但供应链管理更重要的在于战略方面。供应链管理扩展企业的外部定位和网络能力将使企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竞争视野,构造一个变革性渠道联盟,以寻找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重大突破,并且管理复杂的渠道关系,使企业能主导市场方向,产生有关的新业务,探索关键性的新机会。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是以业务流程简捷合理为基础的,因此物流管理权限在物流管理中心的统一分配与调节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连接保证管理的统一。在信息技术的沟通下,实物并不必在每个环节流动,只是在流程的最后一环才完成交接,整个运行过程公开,增加了物流管理的安全性和响应的敏捷性,表现出管理统一、响应敏捷的特点;其二,信息共享。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传递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的,企业通过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达到信息共享和协调一致。共享信息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供应链上任何节点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同时,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使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由于供应链网络规划的科学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物流流程的敏捷化,使企业对物流的跟踪能力提高,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创造了条件,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全程化管理。其三,过程同步,配送合理。就像戴尔一样,收到顾客订单,下达组装任务,安排配送,启动服务程序运行,使物流通过信息流一步到位,使顾客得到“一站式”服务。其四,服务满意。管理的统一性、响应的敏捷性、交付的准时性的结果是减少了环节,缩短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顾客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所需的质量与数量的货物和服务。

第6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基础环境 平台建设 标准化体系 人才培养

一、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信息系统的系统还不能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发挥方面发挥作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价格高,投入风险太大,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

二、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节约社会总交易成本。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在网络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2.物流传输方式产生新变化。互联网是现代物流活动中最大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有关的物流商品信息。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定货,剩余的工作就可以由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同时,有些以标准的电子信息形式存放的商品等都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的商品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得,使传输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3.方便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比如客户的定购数量、购买习惯、商品的需求变化特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企业制定营运管理政策、商品开发和销售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会带给整个物流行业的巨大机遇,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今后政府部门应做出更有利于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决策,把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激发起来,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从整体上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

2.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为工厂、销售商及物流企业提供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的基础物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以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3.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制定了《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等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问题。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各行各,尤其是制造、批发、零售等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标准。加强物流信息标准的宣贯,规范物流作业规程,引导和组织好企业将流程进行数字化转换,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扫清基础障碍。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应当更加紧密,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

4.加快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此外还可以举办物流方面的培训班。

5.加快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发。随着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因此,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如系统整合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亟待突破。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将现代物流系统技术方面需要重点研发的项目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鼓励及优先的研究的方向;组织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全力发展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物流创新成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信息化的发展是促进现代物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只要从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标准化物流体系、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就能提高我国的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物流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俞 枫 刘仲英:信息技术的战略作用[J].北京:企业管理,2007.(2)

[2]孙丽芳 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存货管理 问题 措施

企业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的存货的管理方式是和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且逐渐显现出较大的成本潜力优势。企业存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的好坏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率和实效性。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存货管理还不具有专门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理念上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还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完善。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存货的管理包括了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程序化的工作。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流动资产,一般来讲,存货占据了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因此,存货管理情况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资产流动和使用情况,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整体运作和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分,具有巨大的成本潜力。具体来说即是指通过存货降低成本的方式比营销等环节更加容易,降低的幅度也会增大。由此可见,企业存货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是降低企业成本,控制资本流向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企业库存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和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还未对企业库存管理引起重视,没有将企业库存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点。另外,我国目前的企业库存管理方式还较为传统,主要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虽然近几年来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引入了计算机系统进行数字化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不得不看到的是当前的企业库存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管理方式不先进,系统化和程序化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企业库存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存货管理条例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使得存货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指示性。在存货管理中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管理较为混乱;

二是存货管理核算不实,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着实际和账目不符的情况,对存货的核算缺乏了解,尤其是货物的采购和管理上缺乏财务核算,导致后期的存货管理出现漏洞;

三是产品滞销,产品滞销是企业亏损的重要表现,企业的产品滞销必然会造成企业的存货管理困难,影响后期的正常使用。

三、提高企业存货管理质量的途径

强化企业的存货管理是从企业的自身发展角度出发的,实现对企业存货管理的优化重组和优化配置,实现企业存货管理的订单化管理,将企业存货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保证企业存货的最佳状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对企业的存货有效管理:

(一)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要强化企业存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的制度,用规范的现代化的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存货管理,为存货管理提供指导。随着企业的发展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存货环境的变化。存货的管理办法采用管理责任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二)建立程序化的存货管理系统

系统化的存货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存货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实现程序化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并且通过计算机内部程序及时了解和把握货物的动态和存货的具体信息,将企业存货管理纳入计算机系统内部,方便信息数据的统计和整理。

(三)控制存货水平

存货水平是指企业在其库房中的产品数量,存货水平体现了企业的供需情况和营销水平。控制存货水平是要严格控制存货水平的高低,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如果存货水平过高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存货水平过低则又可能会造成企业脱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利于企业市场开阔和发展。因此在企业存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存货水平引起重视,控制企业的整体存货水平。

(四)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

企业的内部资源丰富多样,对保证存货管理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部资源包括物流、人力、信息、管理、运输等资源都为企业的存货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需要从企业的具体发展出发,结合存货的具体环境和存货发展目标,合理整合内部资源,为更好的发挥企业优势增强存货管理创造条件。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近几年来受到企业的重视,物流整合也是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资源的整合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还包括了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在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是有减少仓储和运输费用、减少对存货资金的占用,从而更好地利用企业资金,还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五)规范存货管理

从目前企业存货管理的情况来看,存货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指导和专业性人才,因此,要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和效率就必须从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及内容着手,达到规范存货管理的目的。存货管理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具体说来有:1、强化对存货管理的监督,定期清查内部的安全隐患,做到安全检测。安全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存货管理人员设置情况的监督,存货的执行情况等。2、存货控制,存货控制是严格规范企业存货管理的基础。存货的控制包括了入库、出库以及库内管理等环节, 存货的入库必须符合企业内部相关法规条例,做好存货的类别、数量、规格等的内容记录和审批。3、仓储规范,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销售采购计划设计初步仓储计划,确定存储的结构和数量。另外还需要强化对存储的日常管理,严格限制存货的管理方式,要做好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工作。

(六)建立存货岗位责任制

完善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对存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增强其管理技能,明确存货管理的经办程序,严禁未经许可的其他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制定明确规范的存货业务流程,将存货的相关凭证做好记录和保管。完善企业的存货岗位责任制是做好企业存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存货岗位责任制与其他部门的责任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企业的存货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存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核算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存货管理还尚有欠缺,尤其是在存货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假设中还稍显不足。综合分析当前的存货管理现状,主要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管理混乱,财务核算与实际不符等情况,要做好我国的存货管理,首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并且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程序,实现对存货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企业存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冯丽梅,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J].冶金财会M2005年,第01期

[2]徐文静.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企业报导,2011年,第01期

[3]吉文丽,黄乐珊,卢家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第09期

第8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流通 空间 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流通空间发展的现状

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9.6%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逐步进入了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全面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增 长与生产发展,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4.2倍。在消费结构方面,恩格尔系数从1985年的 52.5%(城镇)和57.8%(农村)下降到1999年的41.9%(城镇)和52.6%(农村)。[1]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 指向工业品,这样,我国多数工业产品已经实现了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发展把我国带入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时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及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和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 日益增强。为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9年是1978年的6.0倍,而货物周转量1999年 是1978年的4.1倍。[1]

伴随者流通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流通空间开发的热潮。据统计,我国对流通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和对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的投 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1.4%增长到1999年的29.8%。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使流通空间得以迅速扩展:1999年末全国消费 品市场数达到88576个,其中城市市场达到24983个,农村市场达到63593个,[1] 成交额达亿元的市场在2001年初已经达到3084个。在 交通运输方面,1999年末,我国运输总里程已达350多万公里,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 亚洲第一;[2] 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增开了一批航线,这些都使空运 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初步建立起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网络。在仓储方面,我国现有仓库面积约3亿平方米。一些 主要大中城市新建了现代化的作业仓库,从过去单一的存储服务逐步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重视运输、装卸、信息等方面的协调,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 系的物流企业正在形成,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⒄梗?缱由涛褚丫?晌?碌目?⑷鹊悖?粤魍ǹ占渥陨矸⒄褂植??卮蟮挠跋臁 A魍ǹ占涞娜?婵?⑽?魍ㄒ档慕?徊椒⒄沟於肆己玫幕? ?/P>

二、我国城市流通空间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流通空间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入关以后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面临国外先进流通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商流领域、物流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等诸多方面。

(一)来自商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商流空间是流通空间的主体,包括批发空间和零售空间。其中批发空间由各类批发市场、批发机构所在的各类办公空间等组成,零售空间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状 态,包括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商店、购物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空间。我国零售业自1992年7月对外开放以来,实际营业的外资零售商场已达数百 家之多。1999年6月,我国又在京、津、沪、渝等地开放批发业,可以预想,外资商业企业介入我国商流空间的开发和运营将加快步伐,将使我国商流空间面临 诸多方面的挑战。 

1.来自商流空间规模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规模历来是流通业竞争力的体现,我国目前城市商流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商流空间规模整体小而分散,小型的杂货店仍是我国不少 城市占主体的流通空间。在全国数百万商业企业中,小企业占98%,缺乏具有国际水平、可以立足世界市场的大型流通企业。以零售业为例,1993年美国前 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491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1.34%,而中国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1995年销售总额为499亿元,仅占国内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的2.45%。发达国家已经孕育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如在世界商业企业100强中,美国占了40家,日本有13家,英国有11家,而 中国没有挤入。[3] 商流空间规模的扩大可以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节约投资、降低流通费用,目前欧美的商业集团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经 营面积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经营商品种类更为丰富,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性。如德国麦德龙集团为世界第二大商业集团,1997年销售额达500多亿美元,主 要采用仓储式连锁超市,在国内有53家,在国外有十多家,每家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经营1.7万多种商品,以低廉的成本和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的需要而 赢得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1996年在上海开设锦江麦德龙超市,每家分店达1500 0平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达8-10亿元。近一、二年国外企业投资首选目标是大型超市,可以预见,中国入关后,这些企业对我国的流通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 力。

2.来自商流空间组织的挑战

通过有效组织,形成一体化的商流空间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型式是连锁,即其内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形成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从而使得分散商 流空间也呈现整体的状态。连锁可以有效组织其所属的流通空间,形成面上的规模效应并使其合理分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如日本大荣公司1995 年营业额达250亿美元,占亚洲第一,在国内拥有1200家大型超市,6700多家便利店、22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和7个大型配送中心。中国的连锁经营也 有长足发展,到1999年,连锁企业已发展到1800家,连锁店铺数已达到26000个,连锁经营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但仅 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连锁早已超越国界,这种在世界层面上的更为广泛的跨国连锁经营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连 锁商业产生强劲的冲击。

3.来自商流空间效益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效益是衡量其竞争力的指标之一,每一种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和消费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最大的商流空间效益而产生 的。近100年来,美国几乎每10年就有一种新型的零售商店产生和兴起,[4] 各种新兴零售空间形式从产生到成熟的周期因形成年代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递 减,即愈是近期形成者其成熟周期愈短,这种状况与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息息相关。我国自90年代以来,也导入了国际上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如在零售业发展过 程中,已经历了两次冲击,第一次是连锁超市对杂货店的冲击,第二次是大卖场对百货店、连锁超市的冲击。但这种变革仅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还没有在全国各地 广泛推广,大多数商流空间在生产和消费变化的状况下仍采用传统的型式,如零售商业中占主体的是杂货店和传统的百货商店,百货业已经感到举步维艰,我国百货 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下降,1999年为12.9%,2000年下降到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这导致我国商流空间的效率低于发达国 家,世界上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15%,而我国仅为8.3%,[5]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流空间效益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商流空间具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元化的商流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将是 大势所趋。

(二)来自物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物流空间是城市商流空间的后勤空间,包括货运空间和物流节点空间,其空间的功能包括运输、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诸多方面。现代物流的概念虽然 早在20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才全面引入我国,近一两年来形成了物流空间研究和物流设施建设的,这一方面是生产和消费快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 面也是许多城市和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采取的策略。

1.来自现代物流空间的挑战

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 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 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己不足总成本的10%;产 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而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作业占95%的时间,这说明了“第三利润源泉”挖掘空间的巨大。著名管理权威P.F.德 鲁克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而我国占主体的传统的储运空间效率较低,仓库的年吞吐仅为3-4次,在货运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货运周 转量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 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 [ 6] 传统储运空间和现代物流空间的差距可见?话摺?/P>

2.来自专业物流空间的挑战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身的储运设施完成。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 应方企业承担,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专业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专 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 这种自我封闭,自我配套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这些流通空间利用效率的降低。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的物流往往借助于专业化的物流 企业,其功能就是为这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这种物流就被称为“第三方物流”,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欧洲约为76%,美 国约为58%。199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为150亿美元,1996年为250亿美元。[7]近期又出现第四方物流,是当前最前沿物流供应商,提供 从运输到仓储再到售后服务的全套综合,利用他们的技术将各分离的供应链单元集成起来,如TNT、HAYS和UPS等物流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高 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使得商品流通线路有了极大的改变,由以往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商店和消费者各点之间的多层复杂线路,简化为由制造,经 由专业化的物流空间而至各零售商店或消费者的流通模式。另一方面,专业??牧魍ǹ占涞慕ㄉ瓒哉?錾缁岫?裕?捎诒苊饬诵矶嘀馗唇ㄉ瑁?扔呕?试磁渲茫?执 蟠蠼忌缁岢杀尽2⑹构こе还苌???痰曛还芟?郏?ü?缁岱止な沟蒙??摺⒕??呔?梢宰ㄗ⒂谔岣卟?泛头?竦闹柿浚??佑?舷?颜叩目谖 丁?/P>

3.来自物流空间网络的挑战

近年来,国际上著名的物流公司采取合资或独资形式,开始在国内开展物流业务,如美国的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投递公司,澳大利亚的TNT和英国的卓越等公 司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物流机构和货运网络。由于这些公司在物流空间网络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大多与大型跨国公司有传统的业务 联系,并把国内网络纳入其全世界网络的组成部分,在物流经营效率方面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这些物流空间网络向我国的扩展将进 一步加剧,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

(三)来自电子商务领域的挑战

世界经济已由工业经济逐步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转变,电子商务逐步成为近期发展的热点,在商流领域和物流领域引入电子商务,可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迅速提高其运作效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流领域电子商务的挑战

商流领域与消费者最为直接的是在购物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如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但是,更主要的是在生产空间、批发和零售等商流空间和物流空间之 间导入联机(Online)系统,使有关订货、接受订货、付款、要求付款等与流通活动有关的数据交换实现联机化和电子化。在零售空间推广应用电子收款机、 销售点信息系统POS(Point of Sales)、商店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以 便在进行销售的时间与地点收集每一种商品(单品)的信息并加以储存、加工和分析,以利于提高商品管理、库存管理乃至顾客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效率。并在销售点 信息子系统和电子订货子系统(EOS)日益普及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使得流 通过程网络化,将各种销售点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的终端逐步通过Intranet、Internet网络技术连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消费者和生产方之 间形成了完备的联系网络,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可迅速反馈到生产方以组织生产,即形成所谓的“及时生产制”,同时,使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库存得以减 少,资源得到了节约,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物流领域电子商务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进展,特别是POS、EOS等的普及,物流节点空间内的库存的品种和数量将逐步趋于明确,而自动装卸机械、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堆垛机和 先进适用的信息系统的采用使得物流节点空间的效率成倍提高,这样满足一定时期商品流通的库存需求降低。从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库存投资的波动比五六十 年代有了明显的缩小,库存率也趋于下降。在货运方面,通过建立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监控、适时货物跟踪和适时调度;并将 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和数据库技术融合在一起,可对客户位置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信息管理。据统计,我国的空车返程率在80%左右,每年造 成的浪费在370亿元左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绩被低效率的货运所淹没。在差不多十几年前,美国公路的空驶率在20%左右,后来降到了10%以内,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8]

三、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流通空间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流通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将使我国面临这些高效率的流通空间的挑战 和竞争。同时,也可以看到,伴随着生产和消费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流通空间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并对未来的城市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未雨绸缪, 这就需要在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层面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合理发展。

(一)合理确定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

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基础,如前所述,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单体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竞争力,流通 空间规模的扩大是当务之急。在商流空间方面,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和多功能综合体等大规模的商流空间是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物流空间方面,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 发和货物包装形态的大型化、集装箱化和托盘化,将促进物流的大量化,提高流通效率。而物流的大量化,又促进了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发。我国已开始着手大规模 物流中心的开发,如深圳市开发建设的平湖物流基地首期规模达到2.6平方公里,在其中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围内则发展国际物流。 [ 9] 除深圳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在积极地研究和制定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这样,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 济增长点,我国将面临大规模流通中心建设的。当然,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不能盲目扩大,需要与一定地区、一定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相对应,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二)注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研究

布局的合理化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核心,城市流通空间分布的失衡必然造成空间资源在某些地区的浪费和在某些地区的不足。围绕这一问题,国外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如对于商流空间中的零售空间的布局研究中运用雷利零售引力模式、赫夫的购物者吸引力定律、汉森的可达性模型等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和各级零售空 间的影响范围,[10] 运用引力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运用零售空间饱和度指数分析各级零售商业区各类零售空间发展的合理性等,这些分析研究为城市流 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创造了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国不少城市也运用了这些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如在商流空间规划领域,上海规定大型综合超市不得进入 内环线以内,以免影响市中心区的商业繁荣,其主要布点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区,一般按相距3公里,人口按15-20万人配置一个大型综合超市。[3] 在 物流领域,深圳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中,初步确定了八个物流园区,这样便可形成集中经营、降低成本的效果,避免在物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重复建 设带来的损失。虽然,人口、距离和分布的均匀性是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当地的地理区位、风俗习惯、发 展基础、交通状况等?疃喾矫?城市流通空间的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三)培育富有综合效益的新型城市流通空间

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商流空间正在逐步引入我国,我国的传统仓储空间也在向现代物流节点空间转化。这种变 化实际上是由城市流通空间的综合效益所决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率高的空间、服务完善的空间、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将更具吸 引力和竞争力,流通空间的发展和流通业发展之间线性关系被打破,单位流通空间将可容纳更大数量的流通并将产生更高的综合效益。在这种状况下,城市流通空间 的实力,乃至城市空间的整体实力将得以迅速提升,城市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这正是每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

(四)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

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就是需要打破目前各个企业自我包办流通过程的状况,如在物流领域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等社会化物流体系,通过物 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节点等不同公共流通空间的合理配置,为生产方、销售方和消费者服务。城市流通空间公共化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流通空间 的建设,如大型流通中心和各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把原有属于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流通空间合理组织起来,通过兼并、重组、联 合等方式,加强空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化、组织化的流通空间发展格局。

(五)加速城市流通空间信息化的发展

流通空间的信息化将流通的空间概念转化为时间概念,减少了硬件设施的投入,降低了成本,大大缩短流通的时间,更有利于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可把 消费者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流通空间传送至生产方,有利于其面对市场及时调整生产发展战略。在1999年世界经贸组织西雅图会议上,中心议题之一是电子商 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国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信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 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这无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借助于这一优势,需要扩大流通空间信息手段的运用,我国不少城市在 这一方面都有计划,上海已经提出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5年内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从5亿元猛增至20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 10%左右。[11]

(六)探索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一体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方、流通方通过连锁、协作等方式,形成对客户联贯式的服务。在流通领域,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形成了对客户的供 应链,供应链的整体管理和控制,可以实现流通空间的合理化和空间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形成规模效益。但是这种规模效益的取得并不需要空间的 积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种供应链将越来越复杂,供应链中的某个缺陷和瓶颈将会导致整体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如现在电子购物过程中物流是一大瓶颈,从而阻 碍了其整体的快速发展。其二,流通设施和流通货物的标准化也是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重要方面,这样可以在整体上采取集装箱化、托盘化、包装尺寸的标准化、 运载工具标准化和物流空间的统一化等措施,这将使得货物储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流通的标准化使得市际货运能运用联合运输、相接运输等过程一体化的运输方 式,在城市内部货运方面能运用共同配送、计划配送、混载配送等一体化的配送方式以及共同使用物流节点空间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已经打破,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和未来,每个城市流通空间均是世界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的组成部分。针 对这一状况,城市规划一是需要促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需要促进我国城市流通网络与世界流通网络的接轨,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以上所涉及的问 题之外,还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资料:

1.“中国统计年鉴 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9月。 

2.王英佳,“道路交通发展对物流的影响”,  56net. com, 2000年10月21日。 

3.蔡鸿生,“WTO 与商业改革”,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年12月。 

4.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东方出版社, 1995年1月。 

5.“百货业举步维艰”,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6.“现代物流:企业增效的必然趋势”,56net.com, 2001年2月6日。 

7.“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及对策”,56net.com, 2001年5月10日。 

8.王耀,“‘天眼’下的物流”, 现代物流周刊,2001年2月1日。 

9.高文杰,“‘物流基地’趋论”, lnet.com.cn。 

第9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对策

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我国加快了国际化合作的步伐,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现代物流产业,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基于此,加强对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企业物流管理内容

企业物流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第一,企业通过物流统一采购物资,并进行配送、调配,避免物资在配送运输过程中减少或损坏,这种情况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能够减少企业库存压力,避免货物过度占用资金,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意识差

新经济形势下,给我国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视野放在生产服务质量、经济效益方面,忽视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费用,没有建立有效的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导致企业成本反而增加,最终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中没有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对我国企业建设造成极大的损害。

2.2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从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来看,在原材料选购、产品生产、物流管理等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不均衡问题,物流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很多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很多企业缺少物流管理的经验,没有设计配套的物流管理方案,物流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物流工作人员,导致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另外,我国物流管理理论还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2.3缺少健全的物流管理机制

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影响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竞争。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中,包括货物信息咨询流通、成本资金流通、货物流通管理三方面,企业只有将三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各方面的信息汇总,及时的了解企业物流信息。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

2.4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物流管理人才是保证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人员培养是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现阶段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缺少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很多企业在选聘人员过程中缺少完善的机制,工作漏洞较多,导致企业招不到物流管理人才。加上企业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影响企业整体物流管理水平。

3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对策

3.1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现代化物流管理起步较晚,还需要学习先进的物流理论,加强对西方国家物流管理案例进行分析,采用成本控制经济的策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相关领导必须意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提升企业现代化物流意识,在重视企业产品、服务的同时,做好企业物流工作,从供销运输、仓储管理等方面加以管理,节省管理的成本,提升管理的效率。

3.2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在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存储,还需要体现代码化、数据化的特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利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信息传递,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同时,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无纸化的要求,将电子订货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等结合起来,搭建有效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费用。第二,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物流技术,注重企业技术革新,注重企业物流装备的更新,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升级。

3.3加强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还需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主导,以社会扶持力量为辅助。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不断的增加企业人才培养资金;第二,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从招聘、录用、培养等几个方面着手;第三,建立完善的企业晋升机制,提升人员发展的积极性,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录.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4,15(8):123124

[2]潘卫东.新经济形势下旅游企业财务会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港澳经济.2014,15(8):8586

[3]刘洋,王秋玲.新经济形势下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与应对[J].现代企业.2015,23(2):99100

[4]吴慧娟.新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