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安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工程;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60-03
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是中国培养安全领域专业型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安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安全科学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特性反映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就使不同的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是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2]。实现人类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其根本的保证。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从事安全工作。高等院校在此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从事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健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同时,还要为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安全人才,对改善中国各企业的安全状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在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和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还面临着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内涵和实施途径。
一、专业平台
打造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其内涵包括:(1)以监管部门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决策监管、协调指导、服务保障的作用,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政府支持平台。(2)以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安全(应急)产品的研发、制造、交易、培训、演练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产研“知识集群”在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实训、实践中的作用,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人才实践平台。(3)以学校为主要载体,实施 “人才兴安”战略,构建完善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演示演练等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基础支持平台。(4)以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和中国安科院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为主要载体,构建安全科研协作体系,实施重大安全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平台。
二、专业定位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层次、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为: (1)办学层次:以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2)专业定位:培养安全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为主。(3)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业,以安全工程为主体,以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为两翼的安全工程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学科既不单纯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又不单纯属于社会科学学科,而是属于综合科学。安全工程教育涉及到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以安全哲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可靠性理论、毒理学等学科为应用基础理论,并结合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生产技术及安全技术知识,对人、物以及人与物关系进行安全相关的分析研究,形成在安全科学技术开发与推广、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生产运行控制、安全检测检验、灾害与事故调查分析与预测预警、安全评估认证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理论及其实施方法体系[3]。根据安全工程学科的理论特征和结构体系特点,借鉴中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建设规划的具体特点,基于我院的学科优势,结合重庆市安全形势,确立面向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以培养安全工程为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具有行业安全特色的“一体两翼”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该体系以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业安全工程人才需求为主线,突出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运用能力的培养,职业安全健康主要通过职业危害检测检验、评价和评估、职业危害防治等能力构成,而安全风险控制则主要通过重大危险源检测检验、安全评价与评估和灾害事故定损等能力构成。
四、专业建设条件
(一)师资队伍
安全工程专业配有专任教师17人,博士5人,占29%,硕士学位(含3人在读博士)占53%;教授3人,占 18 %,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等) 3人,占18 %,讲师 6人,占36%;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5%,50岁以上老教师占0.06%;石油类背景6人,化工类背景3人,矿山类背景3人,其他5人。目前师资方面主要不足是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安全工程专业背景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选拔培养和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强本科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批以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业方向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增强本科教学水平以及承担安全生产科技重大科研项目、创造重大成果的能力。
(二)基地建设
1.安全工程实验室及石油、冶金等特色学科实验室。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是以石油、冶金、机械、化工等特色学科行业安全为主要切入点,一方面能够进行相关专业基本的教学、科研活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安全工程学科与其他相关优势学科院系共同享有的特色方向安全工程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平台[4]。2007年,投入40万元建成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训练实验室,2008年,投入150万元建设安全仿真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测与评价实验室,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与特色学科既有实验室为油气井、机械、冶金、化工、矿山等方向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基本实验条件与平台。
2.国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实验室建设。2007年12月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两个省级实验室(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和重庆市非矿山安全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正式落户我院,建成后将为重庆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提供技术支撑。全面加速建设的上述两个实验室,为特色行业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场实践、科学研究、事故鉴定、安全评价方面创造完善的硬件保障能力。
3.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009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投入建设,实验室包括四大功能,即安全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功能;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监控功能;职业危害检测功能;风险预测与评价功能。四个功能的分别实施,既满足安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还能满足安全工程技术科研、培训和评价等社会服务的需要。
4.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我院资源为基础,联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构建重庆市安全生产科研协作体系,开展安全生产理论与政策、公共安全、安全管理技术、职业危害、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石油化工安全、矿山安全、危化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实施重大安全科技项目攻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重庆安科院为安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五、人才培养途径
(一)按照“大平台,小模块”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所谓“大平台”,即本着“厚基础,宽专业”的本科教育要求,设置一个课程群,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安全工程学的某个较具体的领域搭建一个平台。所谓“小模块”,即根据面向行业,培养安全工程‘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在大平台的基础上设置若干个模块课程群,满足安全工程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两翼的要求,同时依据行业的要求,设置不同行业安全的“小模块”供学生选择某个较具体的领域做深入学习,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具体的课程设置思路为:
1.“大平台”课程群。“大平台”课程群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两大部分,包括大学公共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管理专业基础、工程专业知识、管理专业知识,内容涵盖了安全工程学科各个领域深入学习、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为终身学习和个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小模块”课程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安全工程、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三个方向进行小模块课程教育,而在安全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石油安全工程、冶金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和矿山安全工程等四个方向。(1)安全工程。以石油、冶金、机械、化工等特色优势学科行业为依托,培养在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主干课程主要有《油气安全生产技术》、《冶金安全生产技术》、《化工工艺生产技术》和《矿山灾害防治技术》等。(2)职业安全健康。以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平台,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技术、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卫生法律方面的知识能力,掌握预防职业伤害技术与方法,能够在政府安全监察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各级工会组织从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方面技术研究、监察、管理、监督检查、评价与咨询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主要有《职业中毒预防与急救》、《工业卫生》等。(3)安全风险控制。以重庆市“安保互动”建设为契机,培养掌握产品、设备及工程寿命周期(开发、设计、研制、运行及维护)中的系统的风险分析、安全评价与理论技术,掌握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工程技术与工作环境治理技术及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具备分析事故隐患、消除或控制潜在危险能力,能够在安全监察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他部门从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检测与监测、危险评价安全教育与培训,在保险公司从事防灾防损、事故调查与处理及理赔、索赔等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有《责任与信用保险》、《人身与财产保险》、《灾害事故定损》等。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利用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安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面向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职业健康检测和安全风险控制现场实践应用能力的安全工程高级专门人才[5]。安全工程实践教学将主要通过应急救援实训平台、安全工程实验平台、职业安全实训平台和安全风险控制实训平台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应急救援实训平台中通过逃生训练和应急救援训练等培养学生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与救援能力;通过安全工程实验平台,从机电安全、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场环境等四大模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通用安全生产技术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利用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和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实训,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突出安全检测、安全评价两大能力的“一体两翼”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
结语
通过对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分析和研讨,提出一些新思路和一些创新措施,笔者认为,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内涵不一定强求统一和规范,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灵活确定。对我校目前采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安全工程为主体,发展职业健康和风险控制为两翼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同时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将工程基础课与相关应用技术课整合成综合性课程的做法值得提倡,与我校的几大基地紧密结合,充分开发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利于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 倪文耀.关于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3):40-43.
[2] 许江,鲜学福,司鹄.关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4):16-19.
[3] 张小良,刘英学,高洁,等.安全工程学科发展与专业办学思路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232-236.
安全生产工作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和维护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各科室、项目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抓好“五个落实”:一是加强宣传,强化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我处将利用宣传栏、发放学习资料、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工地负责人,要利用班前、班后不厌其烦的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是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的落实。3月份我处已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了安委会成员,安委会将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机关和工地进行安全检查。设备科要及时成立安全小组,并指派一名科长抓安全,各项目部、承包人进工地后也要及时成立安全组织,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三是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人、财、物及技术的投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五是安全生产责任与权利的落实。正确处理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真正利用安全管理职权把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认真贯彻执行好《安全生产法》、黄委会《劳动安全条例》等上级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我处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明确各工种、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程。对各工地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坚持安委会例会制度、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和工作记录制度。
三、突出抓的几项工作
我处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交通车辆、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以及用电线路、临时人员的安全管理等。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处。狠抓预防措施和责任制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一是抓好交通车辆的安全。交通安全历年是我处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处现有交通和运输车辆11辆,私人摩托车9辆。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山东河务局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和市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规定,狠抓各种车辆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强化车管干部、驾驶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严格派车单制度,杜绝酒后开车、无证开车、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的发生,对私人摩托车办公室要进行登记、检查,看各种证件及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并与其签订安全合同,否则不准驾驶。要积极组织好5月1日至8月8日的全河“交通安全百日竞赛”活动和其它安全活动。二是抓好工程施工安全。工程施工涉及到安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交通、防火、防盗、用电、机械设备、饮食卫生等方面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各工地都必须明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施工现场要设立安全警示牌,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高度重视外来施工队伍和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施工单位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三是抓好用电及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加强对电工和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人员操作。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和电闸刀开关无盒盖现象,对大型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专(兼)职安全员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四是抓好临时用工的管理。一要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禁止使用16周岁以下童工;二要经过查体未发现有宿疾;三要加强对临时人员的管理,要逐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四、落实好各项措施版权所有
一是要抓好安全教育。根据我处实际,机关利用学习时间,各工地利用下雨、晚上时间,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职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安全法》、黄委会《劳动安全条例》、省局编印的《安全职责与规程》等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录像、知识竞赛、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使我处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各类事故的防范能力有新的提高。二是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消除事故隐患。我处安委会将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对各工地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通报。各工地安全组织,特别是专(兼)职安全人员,要坚守工地,随时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彻底消除安全死角,确保全处的安全生产。三是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奖惩兑现。严格执行事故上报制度和事故“零”统计制度。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事故发生后要立即逐级上报,并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发生事故迟报、瞒报的要对有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关键词:化工工程;设计;安全问题
目前化学工程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工程中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反应的规律,可以促进新材料和新产品的产出,从而为其它领域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但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用到可燃性、腐蚀性和毒性介质,因此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化工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处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1化工工程设计概述
化工设计内容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设计阶段与其他两个阶段关系紧密,因此也是关键性阶段。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工艺流程图设计、化工工程基本建设的概预算、设备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等。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些因素主要有:基础资料的不完整性、化工生产过程中装置以及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化工工程物料复杂特点以及化工工程的规模不同等。
2化工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为保证化工工程的质量,当前的化工设计跟传统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在复杂的设计环境中对安全问题提高重视,这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够周全、设备安全问题以及资料安全问题。
2.1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够周全
由于化工设计过程中用到的设备种类繁多,管道的布置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对其中的安全因素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设计工作的进度。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备过多,技术人员水平、精力有限,导致许多因素难以保证在考虑范围以内;由于各方面的投资已经较高,为节约成本,防止收益降低,对安全设计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弃,从而造成工程粗糙,埋下隐患。
2.2设备安全问题
化工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不仅种类多、数量多,并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实际连接过程中,由于设备之间的型号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存在设计隐患。另外,设备质量也是重要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化工工程中使用的管道材料,介质的特殊性,要求管道必须有高度的质量保证。
2.3化工工程设计中的资料安全问题
为保证化工工程设计的可靠性,需要全面详细的材料作为支持。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资料的审核力度有待提高,并且资料的详细性和全面性依然不够,这种环境下的设计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安全威胁。
3解决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措施
解决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管道安全管理、合理进行选址以及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
3.1加强管道安全管理
管道是化工工程设计中重要的材料设备,在化工工程中,管道保证设备之间的连接,同时也是输送流体的管道。对于化工使用的管道,必须具有一定强度的耐高温性、抗腐蚀性。在使用之前对管道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同时重视后期的维护工作,切实做好管道的防护工作。
3.2合理进行选址
化工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对于保证工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化工工程由于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选址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原材料、燃料和产品出厂的流通;具有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交通条件便利;水源充足,由于化工工程中有害物质较多,因此在自然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选址。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化工工厂作业时,对周围的影响,应该尽量将工厂设立于社区的下风区,从而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3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化工工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并且由于化工工厂环境复杂,因此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也是提高安全作业、保证安全环境的重要措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防爆管理,对电气设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点燃源进行合理控制,设计电气设备时,应该对环境中可能成为点燃源的因素充分考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电气设备在工程上会长期使用,因此需要对释放源进行严格控制;爆炸浓度也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浓度进行实时监控,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对于设备的匹配问题以及本身质量问题也应该提高重视,从而保证化工工厂作业环境。避免设备带电,保证人员不会受到电力伤害是保护接地最直接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外壳不会带电,但是由于受到环境以及人为何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包裹电线的外壳容易受到损坏,一旦人员碰触,就会有触电的风险。通过保护接地,可以在人员碰触时,将电快速传输给大地,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设备的类别选择是否使用保护接地,若无生命,可以不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化工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化工工程设计中,由于内容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容易出现一定的安全风险。为降低工程设计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应该在设计中具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保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以梅.从化工工程设计看安全问题[J].化工管理.2014(05):112-114.
[2]陶建设.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78.
[3]孙明.化工工程施工问题及其安全管理探究[J].化工管理.2013(12):81.
[4]肖涛.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16(12):134-13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安装 安全管理
一、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二、机电一体化安装与施工的影响因素以及特点
(一)影响机电安装与施工的主要因素
影响机电安装与施工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不到位、安装设计缺陷和安装人员素质不高等。由于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都不同,因此在机电安装和施工之前必须对机电安装进行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要点和技术难点进行明确,否则一旦出现设计失误,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另外,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否则难以胜任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工作,很容易出现技术问题。
(二)机电安装与施工的特点
首先机电安装与施工是一项复杂的项目工程,设计包含的学科和内容有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等。其次,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机电的种类多,自动化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机电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但也为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更复杂的工序。最后,机电设备的数量很多,对机电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大了机电安装与施工的难度。
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管理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所要面临的安全问题并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所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也存在普遍性与客观性等特点。在机电安装工程整个过程中,安全都会贯穿其中,安全管理工作者只能在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做出客观认识的前提下来减小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并减少安全问题为工程带来的损失。但是这种安全事故要被彻底地消除是并不现实的。
(二) 管理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具有随机性,所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偶然性。但是通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又具有着一定的规律,所以从概率学方面来考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问题的出现又具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三)管理的可变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会随着工程环境、工程进度所产生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问题能够在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中减少,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得到妥善地处理,并且会随时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所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安全的可变性是十分明显的。
(四)管理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建筑工程施工的机电安装工程同样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以及跨学科性,这让机电安装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体现出了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的特征。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多样化的安全问题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并呈现出了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四、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一)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其步骤主要包括问题的明确、信息的收集、目标的分解与制定几个方面。问题的明确主要要求安全管理工作者能够在安全目标制定之前发现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管理理论的应用来进行分析、识别以及评价,通过对这些问题开展科学分析来明确安全出现的原因;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以系统分析方法为依据,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与安全有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收集。目标的分解与制定即在对所收集资料开展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来对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进行制定。为了让安全管理目标有效实现,有必要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解。
(二)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体系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参与施工的人员有必要接收操作、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纪律以及安全施工培训。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应当佩戴胸卡并使用防护用具上岗,这些工具遗失应及时向业主或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者反映。机电安装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设备及工具的安全使用、便携梯使用、人身安全防护、脚手架作业等。其中设备与工具使用主要是让施工人员了解安全施工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和设备并了解工具的放置与维护。
(三) 构建安全应急事故处理机制
构建安全应急事故处理机制首先要设置安全应急处理机构。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安全应急处理机构可以分别设置在公司总部与施工现场。其次有必要构建安全应急处理计划。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危险源做出评估,即根据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特点与施工要求对潜在的安全做出预测与分析,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四)要构建有效的疏散机制
确定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的疏散方向与疏散路线。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机电安装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机电安装工程也为建筑物的建设实现了更好的功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机电安装施工中要做好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方案
化工产业在国家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在其的投入上十分巨大,并且逐年增长。但国家对于化工产业只做到了初期人力物力的投资工作,在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和管理人才对安全操作、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故障频发,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国家和企业必须对化工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有效地对化工产业进行监督管理。
1化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化工工程自身操作危险性高。化工工业高温高压的操作环境,易燃易爆的生产产品,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等因素导致了其高危性。其次石油化工产业市场竞争压力大导致企业放松对产业链的管理力度,员工的安全意识也不够强烈,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1.2工作人员工作量大,难以做到全面性管理。化工产业的生产工作量巨大,工作人员生产操作环境混乱难以控制,生产管理者很难做到全面有效性的管理工作。这会造成由于管理上存在疏忽以及生产环境不佳引发的安全事故,且产业会忽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充分的分析预防工作,导致了出现事故的时候影响面大,对化工生产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3安全方面投资的资金不足。化工产业涉及大量的危险物品,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化工产业的工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只关注于生产工期以及成本,放松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其次,化工产业的设备都比较高端复杂,购买和运行成本昂贵,很多企业没有选择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更新从而产生很多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不熟练的操作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化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会对整个化工产业甚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化工产业的生产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对安全生产的策略方案,对生产生安全工作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2.1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管理机构。化工产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全方面的防预和处理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的正常开展。化工产业生产危险系数比其他行业要高的许多,所以在对其的管理工作要更加的严格,管理制度要完全面完善。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每个企业车间设立独立的安全小组,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促使企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以及安全化。2.2建议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生产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的确保化工产业生产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化工产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不断改善和改进。这套管理体系应充分贴合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节奏,才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2.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操作风险。化工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危性的生产产业,它有区别于一般的工程建设,在生产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性因素。因此对于其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有区别于别的产业,要更严格的实行安全性策略方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制度深入落实到生产操作中,确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不断地培养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实行管理责任制度会减少出现从生产事故是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效果。2.4加强对化工生产的安全监管力度。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工程监管人员要按照国家相关的生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方面的监督管理。由于化工工程项目的危险性,要格外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的监管工作。工程管理者要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整个行业对生产安全的重视度,将化工生产带上规范安全的道路。2.5企业要加强生产安全培训工作。化工产业作为一个高危险性的特殊行业,其企业应该针对员工开展大量的安全培训活动,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技术以及个人综合素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且其专业的高素质型安全管理人员欠缺。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对相关专业高等院校进行大量的合作与交流,使企业安全管理人才得到相关的专业性培训。做到高效的引导管理人才对管理方式进行正确的了解和把握,能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安全故障进行有效预判和及时处理,了解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我国的化工产业在不断地壮大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其高危性的产业特点,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而造成严重的生产破坏以及社会影响。因此,企业要努力的去填补化工产业生产安全领域的空白,做好其监管工作,为国家以及社会减少不必要经济损失,也让自身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要进行化工生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安全操作意识的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一套先进且符合化工产业发展方面的安全保障系统。现阶段,要完美地解决化工业生产安全问题会面临种种困难,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克服难关,推动化工生产安全保障系统的升级和改革,使产业实现现代化。
作者:劳宗文 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节能监察中心
参考文献
[1]马自成.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工会博览.2016,(9).
关键词:电力工程 安全管理 强化管理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都伴随着电力设备的使用,也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需求量的不断提升也使许多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致使人们使用时的危险系数增大,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应加强自我的电力安全使用意识,规范用电,加强在电力使用过程中的互相监督,以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要知道,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不仅对维护国家电力安全,还对保护各电力企业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我们应对其高度重视。我们要明确电力安全管理各部门的职责,要以分工到个人的方式把安全管理工作安排下去,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实行,以彻底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电力工程使用及安全管理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强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见。
二、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就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要从施工期间的督查抓起,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施工,制定合适的安全管理办法。在对电力安全运行管理时,也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确保管理的高效安全,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更好的在国家和国际发展。
(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与普通的工程项目相比,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投资金额巨大、工程步骤杂而多且施工时间长的特点。从此特点可以看出,电力工程项目一旦施工,其过程就会十分复杂。如果某个步骤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电力工程整体的工程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必须要认真仔细,确保每个步骤都正确无误。同时,电力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很强、设计知识领域广泛的工程项目,如里面的电力工程的安装,土木工程知识等等,都必须专业人员才可以参与施工。虽然这些知识看起来凌乱无章,但正是因为它们的完美组合才能够使电力工程各方面都完善合理的进行施工,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
同时,电力工程还具有安全管理难以实施等特点。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不仅具有以上几点特点外,还具有交叉学科多,工作人员庞大,危险品多等特点,这也使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二)影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几点原因
1.工作场所危险。电力工程施工中,其工作的区域大部分是半空中。在空中施工建设的危险性高,要有相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旦防护不当就可能使危险事故发生。在安全防护措施时要着重注意洞口、临边和无支撑工作的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注意,在施工前要对所有的防护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2.施工设施问题。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是主要的施工工具。如果在施工时脚手架没有按照安全使用规则搭建,就可能使施工中出现危险。在处理施工设施脚手架时要注重以下几点:施工前,要选用质量合格,结实的产品;搭建时,要保证其的牢固和可靠性,同时还要方便架设。另外,还要考虑环境及气候对脚手架材料的影响,在一些恶劣天气情况下要避免使用脚手架,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3.大型施工设备及消防原因。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电力安全管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设备的安全性低。为避免其对施工过程安全的影响,建设企业要及时对这些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施工设备,可以采用更加针对的方法进行安全维护。同时,消防检修和维护不及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三、增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办法
(一)注重电力建设过程的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项目安全审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项目建设。要注意将责任分配给个人,每个人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保证项目的安全建设运行。同时也要让相关的管理人员掌握管理权力,以便他们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可以快速简便的处理一些不当的施工现象。同时,在电力建设项目开始之前一定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建设管理资质、建设资格证书、安全防护措施及事故出现的应急防护措施和后续的保障维护措施能力。对于资质不够的企业或者专业不达标的工作人员要对其勒令整改或者辞退个人,以避免因为此类事件而发生危险事故。
(二)完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在进行电力工程项目之前,要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系统,要以“主抓预防,安全最重”为主要指导思想,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使每个人都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同时,也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使每个个人或者部门都具有安全管理意识和培养出安全管理部门的共同协作精神,以便更好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有工作人员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还要对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运作及各部门的交流督查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安全完善。
(三)完善电力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完善电力安全管理评价系统,要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对施工的人员及设备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从根本处保证其的安全性。在施工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进行预测,在施工时可以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安全保护,并提出适合针对的解决办法。同时,根据管理评价系统可以准确认识潜在危害,及时讨论决策以规避危险的发生。
(四)增强电力安全技术管理。在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增强电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够使其更加方便快速进行的主要措施。首先,安全检测人员要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把各部分安全责任分配到个人,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同时对安全问题也更加上心。要提前对一些技术设备或者需要技术人员的工作场合进行审查,以避免工作时危险发生。同时,还需要定时开展安全宣传讲座和安全技术普及知识讲堂,注重各部门间的交流讨论,及时发现隐患,并迅速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另外,也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现代技术对工程安全进行评价和安全管理,各方面齐头并进才可以最大程度的规范工程,避免危险的发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安全进行的重要一点就是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掌握整体运行情况,掌握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及其解决办法,才能能够行之有效的避免和快速解决电力工程安全问题。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电力安全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施工和维护的安全,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运行的安全和电力使用质量,也能够避免危险的发生,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强化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可以为广大用电的人民提供安全方便的电力能源,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减少使用石油等资源,节约能源,同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61-02
1 安全成本的定义及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建筑施工业一直都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深层的原因在于管理者对安全的经济含义、安全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对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的经济意义在于:(1)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因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为工程成本。(2)通过保障生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间接地发挥增值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很多,从安全成本优化角度考虑,最典型的分类是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因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其中,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固定预防费用、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保险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非保险费用。
事故所造成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根据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内容,我们可以将固定的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定义为狭义的“安全投入(C)”,将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非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并将其倒数定义成狭义的“安全产出(Y)”,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出一个狭义的“安全效益(E)”,即E=CY。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根据安全业绩的情况,调整C和Y,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 静态条件下安全成本优化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区别性地确定企业当前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下的安全成本总量。为了简化系统考查的重点,屏蔽诸多变化因素对考查目标的影响,假定外部条件相对固定,并以此来确定该条件下企业最佳安全成本投入量,从理论上寻求达到安全总成本最经济的目标。一般说来,安全保证程度与安全成本之间存在着安全保证程度越高,保证性安全成本就越高,损失性安全成本则越低,并且安全成本总额随安全保证程度的由低到高变化,而遵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如图1)。这种安全成本与安全保证程度的变化规律被认为是指导安全成本优化工作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横轴所示的安全成本上可以找到经济安全成本所对应的Y0点,根据Y0点可以确定纵轴上对应的安全成本C0点和横轴上的E0点,其中C0就是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E0就是期望安全保证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根据安全总成本水平所对应图1中的不同区域,分情况进行下一阶段安全成本的优化:在A区,表现为损失安全成本过高,保证性安全成本较低,总体上安全成本较高,很明显,安全工作存在缺陷,安全保证程度严重不足。针对性安全投入的优化方式进行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安全监测控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在B区,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对应点的安全成本最为合理,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在E0点两侧较小的区域内安全成本较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进行安全优化的策略是把期望安全保证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C区,表现为期望安全成本较高,以牺牲较高的保证性安全成本来达成较高的安全保证程度,虽然损失性安全成本较低,但保证性安全成本过高,两者之和表现为保障安全而进行的投入过多,出现安全功能过剩。对此,安全工作优化的策略是利用ABC分类法对安全工作排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措施只保持合理的安全工作的运行,以降低安全成本。
3 安全成本的动态变化
在建筑施工企业静态安全成本的优化模型中,没有考虑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安全成本动态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技术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不可能达到安全成本优化的目的。如图1所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人们期望的安全保证程度从E0提高到E0′,从图上可以确定安全成本的Y1点和安全成本投入量C1,很显然Y1点不是安全总成本的最低点,而应该是Y′点,按C1进行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是达不到安全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
图1
对同一个项目,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变化的安全保证程度,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安全方案,不同的安全方案又有不同的安全成本曲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组织结构,合理选择相对更有效的方法(如图2)。若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处于M1,相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1,则选择方案1来实现安全保证;若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处于M2,则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2,则选择方案2来实现安全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不论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该时点对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都会逐步提高,如图2中从E1到E2得出在变化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要实现安全成本的真正优化,必须想办法改变安全成本曲线或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采取措施构建成本曲线,例如从方案1曲线改变为方案2曲线。而改变安全成本曲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安全方案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
图2
参考文献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纵横深入,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同时现代化企业需求、工程实践项目急需全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且要求在素质、能力、知识等各方面均能快速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不管政府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均急需这样的从业人员,然而,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各高等院校仍沿袭传统的重学历培养模式,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类本科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其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的重要因素就是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设置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和适用与否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面对现代化企业需求和工程项目实践需要等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套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项目、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和适用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优良、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有责任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工程项目需求等各方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开展优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是一项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
1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思路
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设计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在不同教学学年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结合整合过后的课程,完成以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工程教育过程。全面建立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各类设计、实习、企业实测实践、研讨以及在部分核心课中引入企业导师,并实行在企业现场授课、现场教学的新型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总体设置一条“以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2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方法
本着“拓宽基础、注重技能、开拓交叉”的原则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设置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通用工程基础类、高级工程基础类、企业实践学习类五个课程体系模块,并将设计、实验、现场测试等各类实践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化、力学、信息等基础理论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广泛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交叉学科知识结构、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
将外语水平的提高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全过程,通过项目制作与报告编写做到了外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加强各生产环节、工程类别课程的设置,另外设置跨学科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具有多行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安全工程导论、逻辑思维和手机知识等选修课程。
形成以主要培养学生“理论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为培养目的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3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实现企业需求、工程项目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需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做好课程体系设置前期调研工作,深入企业、工程项目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标准;二是设置课程体系需体现行业领域特点,结合行业领域背景设置,具有明显的行业领域特征;三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工程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四是认清课程体系设置的逻辑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逐步开设课程;五是加大专业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设力度,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总之,按照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设置相关课程,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4课程体系设置的主干框架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网格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近些年重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实际上落实一岗双责仍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本文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方法,即通过实施工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办法和本工程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形成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切实提高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成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努力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专职安全人员管理方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现场,用活用好安全管理团队,明确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职责,及时纠正现场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轴线,健全并完善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制度,落实“班组标准化”活动和“单元预警”的开展,重点发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隐患统计办法,以实现“大安全”为目标,调动来自上级主管单位、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各类安全专职人员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按时间、类型、部位、环节分类,通过采集大量的安全隐患数据,最终达到熟悉安全隐患发生的规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网格划分及职责
业主单位为一级网格,监理单位为二级网格,施工单位为三级网格,现场施工区域按照路、桥、隧分部分项工程分类,3个级别管理人员分别对应现场施工点进行管理。为明确一岗双责要求,将项目部领导班子划入三级网格,监理办路桥隧专监划入二级网格。
1.1 一级网格
一级网格人员由业主单位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的组织,编制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二、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组织所在区域的定期、不定期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监督隐患整改情况等。
1.2 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人员由监理办安全监理工程师和其他专监组成,落实监理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对所在区域进行定期、不定期地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发现所在区域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该网格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落实其他工程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由安全专监和其他专监对关键节点共同验收;督促并参与三级网格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监督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监督区域内的三防工作等。
1.3 三级网格
三级网络人员由施工单位领导班子和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领导班子按照领导带班制度对所在区域进行巡视,专职安全员须在所在区域进行值班,及时消除所在区域的隐患,对业主和监理检查的隐患进行整改;组织区域内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保证区域内施工人员防护用品的发放,监督施工人员对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对各类设备和支架等进行验收;根据预警级别组织班前会,推行班组标准化,创建优秀班组;确保有效做好区域内的三防工作;发现人员违章作业,坚决制止,并有权在安全紧急情况下,要求停止作业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安排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定期对所辖区域的消防器材、机械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伤员抢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参与事故调查;策划部署所辖工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现场危险源分布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每日向项目安全部长汇报所辖工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2.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应用
2.1 领导定点、全员定责
领导班子严格按照所属网格进行值班,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要赋予专职安全员相应管理权力;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目标。
2.2 配置定量、监管定位
施工现场按照网格区域设立专职安全员值班点,要求采用简易防护棚等视界良好、便于回收的设施,值班点内须放置桌椅、防暑药品、饮用水、施工方案及简单图纸、扩音喇叭等物品,值班点设置“网格管理信息牌”,明确当日预警等级、值班领导、工区负责人及安全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促进施工现场基层沟通交流;专职安全员至少每隔15分钟对网格区域进行一次巡视,要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台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安全专监每日对所属网格区域的安全专职人员部署情况进行巡查并登记,熟悉网格区域内的施工进度,及时开展验收工作,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对安全隐患频发和隐患集中爆发时要组织施工单位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办法。
2.3 培训定岗、信息定时
网格区域内每日召开班前会,“班前会”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召开,蓝色和黄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橙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监理组安全工程师每周参加一次;红色预警由项目部安全部长每日召集并主持,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参加,网格区域内的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参加一次,总监每月参加一次,并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做好每天班前会交底记录。
对每日排查出的隐患,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和安全专监上传至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模块,通过大量和长期的数据统计,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为今后的隐患排查提供可靠数据。
2.4 应急定制、奖惩定格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事故发生时,网格内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事故处置;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每季度根据立功竞赛情况设立优秀值班点称号,对发生安全事故和突破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结语
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框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需要。网格化管理对于落实责任,一岗双责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本质安全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