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

第1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在教学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开始画什么,画到什么情况下停止,这些往往困扰着每一个学生,不只是初学者。其实,复杂深奥的学问,往往是靠简捷方式来表达的。色彩绘画虽是用笔调色,其实是依靠素描造型,素描是通向自然、通向心灵的最直接通道。所以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整体素描关系在色彩表现中的重要性,我让学生从学画之初就牢牢树立整体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之一。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动。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己心中的目标;

第2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健康 服务

我国从1999年开始试点实施课程改革,江苏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新课标,我们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认真学习和领悟了课改的理念,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自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通过本校的实践和对其他市、县学校的调查走访,了解到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在逐年下降,动作技能完成情况欠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储备量在急剧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占85%左右,有20%左右的学生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和理论学习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课改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思路受日本影响,结果涉他国后尘;

2.学校领导和家长思想认识滞后;

3.教师的领悟课改精神和落实不到位;

4.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和反思不到位。

针对以上不足,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重新审视课标的理念,制定新的新课程标准

本人经过几年的体质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在逐年下降,国家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于是聘请专家调研思考,寻求解决办法,课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制定了《体育与健康》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制定新课标的专家和教授,大部分是从日本留学归国,而日本政府也已早就意识到他们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失败的,日本学生的体质也是在逐年下降,而我们的专家在制定《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时,还是在借鉴日本的思路,步日本的后尘,这就给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只有重新审视新课标的理念,寻找课改的不完善之处,制定与我国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体育与健康》新的新课程标准,才能满足于师生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二、转变校领导和家长观念。推动课程改革到位

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决定着学校以应试教育为重点,一切为了高考,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以体育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牵涉到招生和政绩;而家长关心的是子女成绩,牵涉到考取大学和将来就业。重视文化学习,淡化素质教育的意识,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思维之中,大都认为体育是副科,无关紧要。另外一些学校对体育的关心和投入不够,体育课的位置不能摆正;家长只要子女成绩好,身体无病就行,上不上与上不上好体育课都无所谓,上了体育课有时还造成运动损伤,反而影响学习。以上思想和观念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因此本人认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也是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承担应有的责任;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家长引导,高考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关键是培养子女的综合能力。借此通过多方面共同的努力,让领导和学生家长了解体育的积极功能和作用,改变他们思想中对体育的陈旧认识,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实处。

三、领悟课改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不能突然接受课改新观念。还有一些年轻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原因之一就是新课程标准只是出台了指导性纲要,提出以模块教学为主,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和进度,而是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场地、师资和学生的情况自主设置相应的模块内容和教学进度。原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教学井然有序。而现在许多体育教师不能领悟和落实课改精神,只能依葫芦画瓢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无所适从,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有的课虽然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但课堂管理又成了问题,变成了放羊式课堂,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下降。身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研究课改精神,仔细琢磨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和可操作与评价的模块教学计划,而不是单纯为了课改而课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思考,发扬可行和适合的方式方法,改进不足和不合适的,探索出符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色的教学新思路。

四、加强交流、考核和反思。使新课改改出新成果

《体育与健康》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定时定期地组织各级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学习和交流。所以了解不了教学实际,不能及时得到课改第一线的反馈信息,从而使那些在课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得不到发扬光大,还有那些在课改中困惑迷茫的老师得不到直观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要改革这方面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要逐级进行考核,量化计分,公布排名,对课改成效好和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扬与批评,以此来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和落实到位。

第3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科以从化市教育局“关于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意见”和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2004学年度下学期工作要点”为依据,遵循学校的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理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优化这一中心工作,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杠杆作用,认真总结新课程实施一年以来的得与失,对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特征进行反思,努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做好“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结题工作。

1.本学期将着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树立新的教育评价观,能促进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并取得较大的成效。

2.认真落实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结题工作的实施意见。成果形式主要是研究报告、论文,或者是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叙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和教学反思等。在4月1日前向局小学科学学会上交成果文章,争取于6月30日前填报“结题成果申报书”,上送广州市小学科学教研会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成果评审。

(二)、以“新课标新理念——学习与反思”为主要教研内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反思、发展与创新”是学期教研工作的主题词。本学期要对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的学科教学进行反思,对以“做中学”、“动手做”为特征的探究学习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尝试提出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探究教学理念。

2.参与“探究教学——发展与创新”优秀课评比活动。

3、积极参与市新课程研讨课的交流活动。研讨课应对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的途径作新的尝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体现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4.参加市小学科学教师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本学期,参加“广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能培训”和“2009年从化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3月5日前报名及做好准备工作。

(三)、做好参加广州市小学生第二届“科学小星星”探究成果汇报展示及评比活动的准备工作。成果展示时间:5月21日星期六,地点:待定。

三、活动安排表:

周次

活动内容

人员

备注

1

科组业务学习

科组人员

2

市教研室学期工作会议科学、自然

科学教研会成员

教育局

3

定科组计划、上报“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能培训”名单

科长

6

上报第二届“科学小星星”探究成果

科学、自然教师

教育局

8

鳌头镇“探究教学—发展与创新优秀课例评比活动

科学教研会成员

教育局

9

课例研讨活动

综合科教师

10

新课程研讨课交流活动

科学、自然教师

联星小学

14

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能培训

科学、自然教师

省教育学院

16

填报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结题成果申报书

科学、自然教师

教育局

第4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农村高中 课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8-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课程各个要素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意识、实施意识、资源意识、评价意识、反思意识五个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 2012 年起,已实施新课程标准5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对英语教师的能力、课程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状况,从实证角度研究农村高中课程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广西区持续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研究方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属于个案研究,以广西玉林市农村高中为研究样本,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影响广西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因素;

(2)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对玉林市 5 所农村高中的 62 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教龄等信息分布如表1。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2 份,回收有效问卷 62 份,调查问卷设计为 5 个维度,分别是课程目标意识、实施意识、资源意识、评价意识、反思意识。问卷选项分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还算符合、基本符合、非常符合五个答案分别记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统计人员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影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因素。具体如下:

1.课程目标意识。调查问卷中第 2 题,第 3 题,第 5 题,第 6 题和第 7 题是关于课程目标意识的题目,将采集的数据与教师基本信息表(表1)的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经验是影响农村教师课程目标意识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2.课程实施意识。通过分析结果得知(表3)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数量是影响课程实施意识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工作经验对其的影响也较明显。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相一致。其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效应则无法达到显著水平。

3.课程资源意识。如下文表 4 教师课程实施意识的多变量分析表所显示,教师的工作经验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培训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课程评价意识。从分析结果可得知,没有任何影响课程评价意识的因素。受长期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影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考试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没有足够的科学认识。筛选和选择的评价概念依然深深“扎根”于大多数教师的心中,这妨碍了对考试评价的热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5.课程反思意识。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工作经验、培训次数等因素对教师课程反思意识有重要影响。此外分析表明性别,教育背景,教学年限和培训时间因素对教师的课程意识有显著影响。相比男教师,女教师的课程意识优于男教师。教龄达 6 年至 10 年的教师的课程意识低于工作 11 年至 20 年和 20 年以上的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培训对课程意识的影响是显著的。

(二)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存在的问}。具体如下:

1.传统教学观念仍然影响教学。调查与访谈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不仅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且教他们如何表现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个性。他们知道传统的教育课程侧重于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新课程目标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发展,教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然而,虽然小部分教师知道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依然不能顺利实施。

2.新课程意识转化能力较差。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课程实施空间。大多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都能够创造性地灵活处理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其他英语教师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缺乏新课程转化意识。

3.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资源意识较差,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教学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在课程资源意识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许多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反映,学校缺乏教学资源,不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技术支撑,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4.课程评价意识单一。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标准呈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也包括其中。农村高中的大多数英语教师已改变了课程评价方法,并试图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以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大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基础差,学生家长极少参与到课程评价过程中,评价也缺乏深度。此外,以成绩来筛选和选择学生的评价旧观念,对部分老师仍然具有影响力,新课程中倡导的三维目标在课程评价中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三、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途径

(一)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从数据中可知,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和培训时间对教师的课程意识有重大影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次数少,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培训提升课程意识,相关教育部门应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建立新的培训体系。学校应考虑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此操作,节约了培训成本,又利于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培训体系。

(二)建立各种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帮助教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科学方法。然而,上述研究告诉我们,目前课程评价是严重阻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违反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所以建立各种有效的课程方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主观评价应与客观评价相结合。随着课程评价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世界各地的教育学家普遍认为,量化的客观评价不能反映课程目标,也不能描述个体的影响和社会发展。这是因为高中英语课程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践行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理论。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实际上是对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自我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发展自我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就,而同伴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具合作精神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简单的培训,给学生提供量化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还可以做一个示范来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

(三)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将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课程意识指导的课程行为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想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将他们的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

(四)通过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在机制提高课程意识。通过研究课程反思意识对课程意识的影响,笔者发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反思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成为一位终身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促进教师发展自我意识。

其次,反思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持续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反思教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使用一种方法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有目的地将几种方法结合到教学实践中,以获得最大化的效果。

第5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中学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有的地理教师的素质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同时,地理新课程也突出强调了教师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传统的过分追求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追求地理知识的掌握,注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把知识的记忆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地理教师培训内容已不适应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的要求,必须赋于新的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为:

1.培训必须以地理教师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的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样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应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为培训的核心,体现教师教育新观念,使教师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高,促使教师形成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在培训中应始终着眼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既体现对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也要使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点方面有所进展,还要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

2.注重培训过程、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作用,体现师生新理念

传统的培训,培训者一般采取的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以灌输的形式注入,使被培训者获得现成的答案。地理新课程培训倡导平等参与的理念,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要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教与学实质上是一种交往中的统一,在教学中要积极诱导学员主动学习,提倡和注重学员的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使培训过程成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以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在培训中要善于把握地理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及地理教学现实的有机联系,有意识地让学员在培训中感受过去的、体验当代的社会生活,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强化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新定位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在培训中的角色

传统的地理教师培训过分地强调管理和封闭,从而使培训行为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培训者在培训中的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剥夺了被培训者的自主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导致了他们对培训者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双方关系有时处于冲突与对立之中,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改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地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因此,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中也要努力使被培训者在培训中感受这种学习的主动性,诱导他们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为此培训者在实施培训中,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训者不应是培训过程的主宰和统治者,而是培训中的一员,其重要作用是主导创设宽松的培训氛围,构建培训中的平等师生关系。

4. 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地理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应把培训的过程当成参与者的主动构建的过程。通过设计一项重大地理任务或地理问题以支撑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支撑地理教师的探索思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同行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改变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研究性、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5.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活动方式

新地理课程的综合化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淡化了学科本位意识、体现了知识的交融和统整,使各学科内部互相渗透。这就要求在中学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教学内容设计中“以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注重地理教师自然和人文知识等综合知识的提升和应用,改善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培养地理教师与别的学科教师间交往与合作的技能。在培训中参与者以开放的心态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经验,通过小组分组讨论,大家分享每一个参与者讨论问题的内容和要点;通过设疑问难让参与者分担各自的问题,形成研讨的氛围;参与者对每一位经验表示肯定与鼓励,从同伴的肯定和鼓励中获得继续探索的勇气。

6.培训新的技能、掌握新的技术

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地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本次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课程内容中,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培训地理教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

7.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探索水平

教师要积极参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保证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培训中要培养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利用一切为学生可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能力,并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使地理教师不仅要会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参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而且要研究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

二、建构新的培训课程体系

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内容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先导,宏观上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内容,微观上强化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研讨,深入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使用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地理教师的群体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1.以通识培训为主题

通识培训是对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改的背景、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等的教育与研讨,是培训的主要任务。通识培训是整个培训的主题,处于先导地位,因为在地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总可以在教育的基本问题上找到根源。与地理学科培训相比,通识培训不但能起到“理论先行”的作用,而且更能使学员对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内容、计划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有全面的把握;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关系应为“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通过通识培训,使地理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望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从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

2.以地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分析为重点

将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新教材的个案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代表性,突出针对性。了解地理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探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首先,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是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培训阶段的核心。这是由于地理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但不是最高要求,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其范围涉及认识、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因此,学习和研讨地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领会每条标准的含义是培训的重点所在。其次,教材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地理新教材是在统一标准下所编制的“一纲多本”的“产物”。因而教材分析从属于课程标准解读。全国的实验教材有多种版本,没有必要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去分析研究。培训中在坚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分析研究新教材在哪些地方是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纲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精神的,探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策略。

3.以案例研究为手段

案例教学是整个培训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组织学员到本地区新课改实验区考察并进行案例分析研讨,亲身体验、了解新课程实验区的实验情况;或者是播放国家级实验区的课堂教学录像或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示范课后进行案例分析研讨,使学员所学的理论得以升华,通过这种案例研究的手段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用通识培训和地理学科培训中讲授的理念方法,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搭起一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培训获得较大的收益,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4.以更新与充实专业知识为前提

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为师生创造性的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手段,更新与充实专业知识是地理教师培训的前提,学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了解地理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术前沿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员掌握研究新的地理教学思想。总结教学方法的能力。

三、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式

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应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本,发展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培训过程,培训过程由培训内容决定。新课程地理师资培训方式的创新,就是培训方式要与促进地理教师发展的培训过程和决定过程的培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培训方式必须有利于地理新教材的实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进行。与传统的培训形式相比,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倡导平等参与式培训。因此,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必须改变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多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1.集中培训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集中培训是将学员集中到培训机构所在地以讲授与研究宏观的问题为主,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提倡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提倡教师对同样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审视问题,既要发挥专家讲座的优势又要积极倡导“参与-分享”和案例研究的培训方式,通过参与研讨交流,将参与者中蕴藏的大量丰富而现实的事例挖掘出来,共同分享,使培训者在参与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发现别人、肯定别人,亲身体验地理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高参与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把培训场所移到教学第一线,结合地理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专家的研究课、地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地理教师的教材分析课、实验区的优质地理教学录像带等为载体,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指导地理教师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审视与反思,增强教研、教改意识,将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造就学习型、研究型地理教师。

2.“自修-反思”与专家指导相结合

学会反思,促进地理教师个体的内心驱动,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在培训中只是让教师吸收新理念,不指导教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进行积极的思考,吸收得再多也是无效的。从地理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不愿意或是不会反思自己、洞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在指导地理教师自我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地理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付之行动,从“对行动进行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想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在自觉反思的基础上帮助地理教师学会学习。当然,反思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地理教师的自学资源、自学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与专家指导相结合,适当地组织地理教师集中听取各级专家对课改新理念的解读,介绍地理新课标、新教材特点,提出教学、评价建议等,这些都是地理教师进行良好的自我反思的前提。

3.培训者培训与地理教师全员培训有机结合

培训者的师资质量是地理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培训机构一方面要选派地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的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另一方面应从本地区培训基地、教研机构、一线骨干教师中遴选优秀的地理教师进行主讲教师的培训,组成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专家组,通过对专家组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承担起地理教师全员培训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每一轮全员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应进行全程监控,对所有培训者的工作情况、教学效果等实行量化考核,聘请那些教学态度认真、培训模式新颖、教学效果好的培训者承担下一轮培训的教学任务,这样通过培训者培训与全员培训的有机结合才能优化地理新课程培训者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培训质量。

4.校本培训与机构培训有机结合

第6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在职教师 师范生 职业技能 微格教学

[作者简介]李学杰(1966- ),男,辽宁沈阳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河南 周口 46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SJGLX25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66-0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等对教师教学所应具备的理论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执行者,广大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职业技能,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要求,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我们从2010年至2012年对河南省某市中学教师教学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探寻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培养策略,培训和强化在职教师及高师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资教学水平。

一、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教师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基本内容或要求的了解状况和职业技能的运用状况,能否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进而为加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和高师学生教学能力提供参考,为地方教育机构和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培养策略。

2.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对象:2010~2012年河南省某市举办的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骨干教师来自于本地一区一市八县74所中学。其中:市区7所,占9.46%;县区11所,占有14.86%;乡镇56所,占75.68%。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实际回收296份,回收率87.06%,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100%。(2)调查内容: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或要求的了解、职业技能的运用状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师范生踏入教学岗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等。(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的问题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形式,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 调查结果

1.在职教师的基本情况。被调查对象涉及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和体育、音乐等学科。他们的学历、职称、教龄情况分别为:专科学历教师24人,占8.11%,本科学历教师272人,占91.89%。其中中教高级教师16人,占5.41%;中教一级教师124人,占41.89%;中教二级教师148人,占50%;助教8人,占2.70%。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4人,占1.35%;6~10年教龄的教师64人,占21.62%; 11~15年教龄的教师128人,占43.25%;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00人,占33.78%。从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骨干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或具备中教二级以上教师任职资格,有着良好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职业技能的运用情况。在对教学中职业技能重要性、掌握难易的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讲解、语言、提问、反馈、课堂组织等技能非常重要,导入、板书、变化、演示、结束等技能比较重要。其中运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技能较难掌握,其他依次是语言、组织、教态变化、讲解、提问、反馈强化、板书、导入、演示、结束等技能。同时也发现,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方言较重、普通话欠标准。

调查中,有74.00%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新课导入,有4.39%的教师不能自然有效或不知如何进行课堂导入。50%的教师能够有条理、有特色地设计板书、板画,其他教师自认为板书设计一般。有50%的教师认为授课时语言能表达清楚并吸引学生,41.89%认为能表达清楚但缺少语言魅力。43.24%的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并做到及时恰当和全面客观,还有5.74%的教师不能做到客观、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54.05%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45.95%的教师因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学和工作中及时接受新信息的意识和改革创新观念不强。所有被调查者都能够在新课改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但能在课前和课中及时反思教学的各仅有1人,占47.30%的教师还是习惯于在课后反思。虽然对教学现象能够有所反思,但在教学研究方面做得很好仅有12人,占8.1%,有36.49%的教师不知道如何针对教学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

3.职业能力培训和提高情况。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各科教材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从框架结构上把课程按不同系列划分为模块或专题,在内容上和教学上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调查中,51.35%的教师能够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学习不足,教学中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仍继续“拿新瓶装旧酒”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访谈中有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把改革的理论及时转化成学习方法还掌握不好;新教师刚踏入教学岗位有着高涨的热情、满怀的憧憬,但缺少教育实践、教育经验,思想上还不成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需要认清自我身份的改变,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体会、多总结,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者。

在对教师接受培训的调查中发现,在职教师对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微格教学及训练方式不太了解的占53.04%,基本了解的占41.89%,其中年轻教师多曾接受过微格教学培训,一些老教师则根本没听说过。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途径方面,有70.27%的教师参加过计算机或教育技术的培训和考核,43.92%仍习惯于面对面的讲授模式,48.99%愿意接受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仅有7.09%的教师能够适应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模式。有77.03%的教师认为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86.49%认为今后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和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提高自我的职业技能。调查发现,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达33.78%,他们在培训当中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偏差,而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年青教师则接受能力较强、掌握培训内容较快。

三、调查的反思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整体素质仍需继续更新和全面提升。调查发现,在高中新课程实践教学全面实施的初期阶段,个别基层乡镇学校的少数教师受传统教学大纲等影响,主观上仍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式对待改革中的教学环境,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不足造成对新课程教学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急需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切实把改革的理论及时转化成学习方法。同时,调查中也反映出年轻教师对新形势、新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若要培养满足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还要从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和师范生教学思想、职业技能的培养抓起,促使师范生在校期间了解和学习各专业的新课程标准,自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

2.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模式仍需探索革新。当前,高师院校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及时反映教育改革的信息,师范生从中学到大学的经历使他们缺乏对新课改的充分理解,教育实习中也多以大学或中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参照。教育理论课程的应用性、时代性不强影响和制约着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形成及提高。与部分国家教育实习相比较,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研究与训练不足,“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到位,教育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难以保证学生教学基本能力掌握等问题。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教学实践的形式仍缺乏连续性和循环性,成为影响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改革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的设置,探索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和模式势在必行。

3.新老教师的衔接与专业发展仍需提高。新课程实践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解决师范生作为教学新手的观念冲突,加快新教师专业成熟进程,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是各级教育机构和高师院校教学改革迫待解决的问题。高师院校应值此课改良机,深化内部管理,调整课程结构和比重,利用自身学术优势和良好社会形象,吸引优秀学生,培养合格教师;利用人才优势和设备资源,开设各种形式“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缺乏的条件性知识,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发展需求。

四、在职教师和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模式

基于对以上调查和访谈中表现出问题的反思,我们综合分析各方面研究成果,总结并提出了以下教师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自学领会课程改革精神。为全面落实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实践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教师应深入学习各学科新课程的相关标准,积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在职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强化在职教师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理论自觉性,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及时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2.整合教育类课程,强化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为了深化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课程功能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匹配的科学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等。其次,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第三,在课程内容上,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大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专业学科知识教育与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教师发展的现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最后,在课程实施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出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误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专业特长、课程开发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结合新课程教学内容和中小学教学典型实例,整合高校教育类相关课程,丰富高师院校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时代性和应用性。结合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把各科学科教育学课堂搬到中小学教室,吸收在职教师教育教学的经验,帮助高师院校在校生及时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促使他们及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向专业化发展。

3.革新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教学体验。借鉴国外为成为新教师的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提供专家指导、建立教学技能跟踪档案和每年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实习等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合理安排教育实践时间,使教育实习活动从“集中短期完成”改成“长流水式”,改变国内高师院校教育实践时间短、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实践阶段过分集中的现状。同时,促使师范生深入了解基础教育实际,吸收在职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积极主动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努力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来促进实践,促使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有效地向专业化发展。

4.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加强教学模拟训练。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方法,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或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提供示范、编写教案、教学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再实践、再反馈、再评价等循环形式,被训者在教学和训练当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技能呈螺旋式上升,从而不断地得到深入和提高。因此,“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反馈评价”微格教学训练模式成为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在校期间迅速提高职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采用行动研究,“教、学、研”融合一体。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以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困惑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教育现场,在教育情境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通过“行动”和“研究”的双重活动,观察与记录教育实践情况,反省教学研究结果,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有机结合,从而谋求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发展,进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6.建立教师发展档案,促进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是为师范生和培训在职教师教育成长设立的一种记录方式和策略,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动态发展依据。为教师建立个人成长发展档案,可以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汇集和总结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证据与材料,从而有效解决师范生作为教学新手的观念冲突,加快新教师专业成熟的进程,帮助师范生和年轻教师尽快地走向岗位、反思教学,迅速成长为教学队伍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2001-06-07.

[3]李惠男,王彩霞.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4]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又一学期结束了,做好学期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大家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我又与同组的朱老师、吴老师承担了本校的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的辅导,并且在整个比赛过程,参赛学生发挥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人也因此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二)

本学期来,我按照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努力的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教学中,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多数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的综合能力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节课中都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我会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制作材料,并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一学期下来,我班同学的手工制作与小发明都有了丰硕的成果。制作的人造卫星、小鸟的家、民居等非常精致。

三、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有的环节就设计了绿化改造工程。在课后,我都让学生回家一一对照绿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家庭的绿化不足,深入思考改进的措施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会实施得越来越好!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三)

这是高三的最后一学期了,时间短,任务重。高三下学期以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这一学年教授两个班为理科普通班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能及格的学生人数微乎其微。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主要是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征订了两套听力风暴,共有80套,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这两套材料都是高考播音者录制的,含金量高,所以标准的听力材料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网址:一个是21世纪报,一个是ChinaDaily。网站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除了可以增加阅读量还可以把一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本学期为近十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又要送走一届学生了,不管成绩好坏,作为一个新老师,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四)

高三下学期,我担任了高三三个班的英语课教学。担任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却也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本学期工作的情况全面进行一下总结。

高三(_)班是理科尖子班,承载着学校的希望和家长的重托,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我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了解学生,沟通交流

作为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有的不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向班主任了解班集体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初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细心的观察,熟悉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情况。

每天提前到学校,监督学生做操、晨读、课间眼保健操和自修情况,确保班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修改学生的英语周记、英语作文、试卷和课间跟学生的交流,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成绩情况,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悉心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的英语教师工作开展得很好,深得学生的喜爱和班主任的赞扬。

二、尊敬学生,一视同仁

我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我很尊敬他们,对他们一视同仁。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虽然有个别同学的成绩不够好,有时也不按时交作业,但是我能够发现他们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重拾他们的自信心。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适时的赞扬能够激励他们向前走。

由于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很多学生对我都爱戴有加,他们都喜欢向我倾吐他们的苦闷,希望得到我的鼓励。从学生的诉说中,我懂得了教师不但要充当指导者、的身份,也要充当他们的朋友,扮演父母的角色。要成为优秀的老师,就要尊敬学生,维护他们的人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取得的成绩

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稳居学年榜首。多篇论文和电子课件省市级奖项。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五)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积极参加“高效课堂”范式教学实践。使今年的中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给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同事们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本学期,组织并参加了《初中理化实验教学课堂实效性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

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

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有了明确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通过制定复习计划、上复习研讨课、专题复习、复习反思等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

四、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学习和复习水平。

五、及时辅导,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当堂课或课后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随时随地解决,不积压问题;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问耐心听,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外辅导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优生差生同时辅导,难题易题都不放弃,另一方面我也针对考试要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不同高度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辅导工作的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我本人已尽到了的努力,事实证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此期书本所要求的实验,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七、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物理教师要紧跟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才能实现终身教育教学。

第8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注重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统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但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表面上看着很热闹的课堂,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没有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教学目的。

(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拓和创新

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讲解课本内容,只有呆板的内容传授,没有知识的创新。教师缺乏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及练习册等,致使课程资源单一。另外,有的教师不能充分驾驭教材,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和作用,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材掌握不够、把握不准,不能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实现。

(三)受现阶段高考制度的影响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高考仍然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唯一途径,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和英语教师来说提高成绩是唯一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大量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根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为了能够考取理想的学校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探索、体验新方法上,只能采取“拿来主义”,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以便节省更多时间。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非常不利,更不可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了。

二、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掌握其精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教师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把体验式、主动参与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教师要坚持自学,丰富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要把自己的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把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要解放思想,积极和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习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共同发展;要通过网络来学习和借鉴校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创新和完善评价机制

第9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想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原来“满堂灌、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我进行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实行分组教学为核心的自主课堂模式。

一、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分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具体说明如下:一是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二是抓住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三是是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即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同学点评——教师点拨、总结提升——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三、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老师们要积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二)抓好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小组是同学合作学习的载体,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保障,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

1.合理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合理规定人数,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小组内部同伴应该能做到“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激励”,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细化小组分工

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学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合理调配组员,培养合作氛围,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积极参与管理。

3.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即学生要发自内心地想学、乐学,积极参与管理。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起着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三)建立系统评价奖励机制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