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绿色交通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交通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交通技术

第1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经超过73万户,出资总额1.21万亿元。国家财政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2007年以来,已累计投入发展补助资金31.5亿元,其中2012年安排8.5亿元,年均增长33.6%。国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更多地开展联系和合作,推广完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多种有效经营方式。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民合作社总量达到7万多户,登记总数和出资总额继续居全国首位。2013年农民合作社将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新认定50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基层专业合作社在杂乱的农资市场中,迫切需要绿色、安全与生产企业直接对接的农药、肥料、种苗产品;也迫切需要从种植到防治的新型服务模式。

新的市场变革促进着绿色环保农药、药肥和抗病虫害强的优良种苗的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对农药、肥料、种苗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将增加作物安全性、职业健康及卫生用药风险评估,尤其是环境、残留试验的评估要求。

在土壤改良方面,随着甲基溴全面退市期限日益临近,我国新型化学熏蒸农药已逐渐在土壤消毒剂中担纲主角,成为替代甲基溴,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与生物防治制剂相结合,可有效地减缓土传病害的发生并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在这新形势和潜移默化中,正逐步形成农药、肥料、种苗市场行销的新格局, 绿色安全型农药、药肥、种苗和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化相结合,是市场需要,已是企业创新市场,转型发展的契机。

为了积极鼓励和推动绿色、安全、环保的支农项目与农民合作组织对接,学会将于2013年8月9~10日山东济南珍珠泉宾馆在济南召开2013第一届绿色环保农药、药肥、抗病虫种苗暨专业合作社技术交流会。同期还将召开:“土壤消毒活化应用农民培训会”。在会议的筹备过程中,学会还将评选“二O一二年度农业生态环保杰出贡献奖” 。

本次交流会将邀请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领导、专家和知名农药、药肥、和种苗企业领导;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科协组织代表,共同交流绿色环保技术,搭建一个以保护生态安全和环保为目的的新型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同时逐步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点”,以点带面的绿色环保推广体系和生态作物保护协作服务体系。

本次会议分主题报告、颁发“生态环保科技奖”、展示与洽谈三部分进行:

1.报告会主题:绿色环保农药、药肥、抗病虫种苗与专业合作社技术及服务交流。

2. 向在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保、粮食食品安全做出贡献的农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及高效、低残留、安全性高的农资产品颁发"二O一二年度农业生态环保杰出贡献奖"。

3. 展示与洽谈:拟向500个优秀农资企业发出邀请,展示直供专业合作社的绿色环保农药、药肥和抗病虫的种苗;同时向20000个专业合作社发出邀请,洽谈对接服务。

具体的会议内容见附件。

附:2013第一届绿色环保农药、药肥、抗病虫种苗暨专业合作社技术交流会邀请函

土壤消毒活化应用农民培训会邀请函

第2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交通;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交通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和人类经济、工业生产的增强,使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交通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还造成了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城市生态恶化、大气环境污染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交通研究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Chris 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 [1],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级别最高的是完全使用人力、太阳能、风力、畜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等,接下来依次是公共交通、共乘车,级别最低的是单人驾驶的私人小汽车。

我国学者徐鹏志对绿色交通的理解是,“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2]。

以上研究多侧重于绿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的选择,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的构建应采用系统方法,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路网构建、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分开编制,相对独立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在时序、理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相互独立,城市规划的编制基本上采取总体规划一分区规划一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对城市交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道路网及道路断面宽度以主观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对城市交通和道路网系统规划多从构图和平面形式上进行研究,对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进行定量化的交通分析工作缺失。

而城市交通规划长期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多是在已有的城市结构形态、用地空间布局及道路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把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城市交通量的定量分析及分配,仅就交通论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渗透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2.2道路容量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多,城市拓展扩张速度的加快,使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土地建设开发密度和强度的增大,使已有道路容量不能满足要求。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中具体表现为:高峰时段许多路段的饱和度大,交通拥挤;交叉口车辆排队加长,时间延误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被侵占,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加重等。

城市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次干路、支路不成网络,交通无法分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国家指标标准,合理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密度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型,其指标下限比例为1:1.5:3.75,指标上限比例为1:1.17:3.33。但在道路建设中长期存在重视干路,轻视支路的现象,导致很多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并没有达到这一比例,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普遍形成"倒三角"型,缺少次干道和支路,其中又以支路的缺乏更为突出。

2.3公共交通系统性差,公交优先未有效落实

公共交通系统应包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及其运行维护所需的场站、设施等。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常规公交、出租车得以普遍采用,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由于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未能得以实施,使得公共交通系统性差,服务水平低。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下降,使大众出行转向私人交通,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分担率下降。

广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应包括在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中,从战略、策略和措施上,优先推进公共交通的系统建设和完善管理;狭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则是指在城市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中,在道路空间和时序上对公共交通的优先权。由于种种原因,以上多种优先权并未有效实施。

2.4交通管理不到位

在公安部“畅通工程”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各地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城市中路口、路段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设置不充足、道路功能划分不明确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各类交通互相干扰问题严重;道路交叉口信号灯配时不尽合理,没有为公共交通提供足够的优先权;道路两侧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交通性道路生活化;市民缺乏现代交通意识,各种交通方式争道行驶,行人、摩托车和自行车交通行为随意性较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3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3.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城市交通规划,使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关系。在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研究阶段就勾勒出城市交通规划的框架,并以此对城市的交通产生、分布及道路网容量进行粗略估算,用以反馈控制城市的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及地块规模,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城市地块功能分区中就考虑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出行需求和缩短出行距离,节约总出行消耗,引导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3.2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

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提高道路交通的可达性;调整路网结构,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完善道路交通“微循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优化红绿灯信号配时,疏通路网节点;在路段上设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3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加快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建设,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协调策略,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提高公交车运营速度;调整公交线网及站点布置,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增加公交科技含量,开发智能型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展开发公交智能化管理研究,逐步构建公交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正规化模式,实现对公共交通系统适时电视监控、自动报警服务、信号控制、交通信息诱导、通讯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化管理。这是确保公共交通协调运行的前提,也是加速公交专用系统网络建设的需要。

3.4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慢行交通往往是出行起点始发及出行终点到达的必要方式,在出行中是不可或缺的。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城市交通向“绿色”方向发展。

3.5采用“绿色”管理新技术,加强绿色交通宣传力度

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就要保证道路畅通,这需要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道路拥堵。目前应当首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和控制,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它是目前公认的全面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特别是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的最佳途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高科技的运用,使道路交通达到高度智能化程度。借助系统的智能,司机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调度管理人员对车辆行驶也一清二楚,使出行者避免陷入阻塞行列。这一系统体现了车、路、人的高度统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交通的安全性、环境的质量和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宣传交通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以增强公众的交通环保参与意识。公众对绿色交通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也不同于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对于公众来说,绿色交通是与自己紧密联系的解决其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节制的交通出行观念,进而用符合绿色交通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3.6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

要将城市绿色交通的构想付诸实施,除了所应具备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硬、软件外,也要有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与之并行。战略可持续既是要有远大的规划目标,并通过稳定的政策坚定地执行这一目标,而不能换一届政府换一个战略。战略可持续规划所要把握的是总体的方向,至于在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状况的变化引起目标指标的改变可以通过修订规划细节实现。

4结论

“绿色交通”的要义在于“绿色”而非“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规划思维,以削减交通量为最高层次的规划目标;重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融合,注重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慢行系统规划,注重换乘系统及交通枢纽的建设,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优越性,引导市民选用绿色交通工具。实施城市绿色交通,为城市交通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绿色交通,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Chris Bradshaw,The Valuing of Trips.Revised Sep 1994.Prepared for Ottwalk and the Transportation Working Committer of the Ottawa-Carleton Round-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2】徐鹏志.构筑城市绿色交通系统[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6):49.

第3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及产生的理论基础

1.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链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是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即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2.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国内运输业目前资源浪费惊人,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有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发展的和谐共生。

纵观国内交通运输的发展史,原来的交通运输发展观认为交通运输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即使短时期内的供给小于资源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饮鸩止渴式的发展观日益显出弊端。国内科学界人士不仅仅讨论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一个新的名词“环境资源”日益出现在各个领域及科学理论中,直至今日人们开始呼吁交通的发展必须考虑环境与资源,要考虑与其协调发展,即运输业要在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发展,并保证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这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及运输内部寻找其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研究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运输路线实现商品场所、空间的移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进而实现商品增值,是物流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同时,运输过程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目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能耗过大、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交通运输各部门分割,管理政策不当,运输网规划不合理,运输系统不完善等。

国内物流业才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浅薄,尤其是在一些运输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大多是各自为政,仍受计划经济“小而全”、“大而全”的旧观念束缚,使得物流成本高居不下,运输资源闲置浪费惊人,严重背离了发展现代物流的理念。

(2)存在问题

①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环境污染中,交通运输污染占很大比重,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是环保的一大难题,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会增加车辆燃油消耗;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丢失、污染物泄漏等问题,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对大气造成污染。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排放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影响,也影响到全球气候,据有关资料显示:空气中有67%的一氧化碳,30%能产生臭氧的碳氢化合物。42%的氮氢化合物和44%的悬浮物质都是由运输产生的。

第二,噪声的污染。汽车轮胎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声、船舶振动产生的噪声、飞机起降时的噪声、火车进出站的噪声等,这些运输工具鸣笛产生的噪声,对附近的居民更是有害至深,噪声的污染危及人的健康,造成人头晕、视力不清等症状。

第三,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运输过程中废弃物、油料泄漏的污染,废弃的油料渗入到土壤和水体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质污染。特别是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设备维修,燃料加注,解冻和清洗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水上运输船舶排放的垃圾对海洋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鸟和海洋生物等易受这种污染的影响,据资料统计大约每年有100万只鸟死于这个原因,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

②安全隐患方面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因保管或运输不当发生泄漏,有毒有害物质,如酸液、有毒类药品、油类、放射性物品和对环境构成威胁的物质等,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金黔报道, 320国道(晴隆县往光照镇方向14公里花保田处),一辆载有14.5吨液化氨气的大型罐车侧翻并发生泄漏,造成车上3人当场惨死,高腐蚀性氨气弥漫在空中,由于氨气的泄漏使空气的质量大大下降,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运输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集中库存虽然能有效地降低运输企业的物流费用,但由于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也增加了燃油消耗和道路占用的需求;即时配送强调无库存经营,从环境角度看,即时配送适合于近距离企业间的输送,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距离较远,要实施即时配送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这样又增加了燃油消耗。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不仅增加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丢失、污染物泄漏(如,原油泄漏)等问题,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与国际绿色物流的差距

国内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才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浅薄,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观念上,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有确立,并且,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观念认识模糊,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第二,在政策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引导下,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可是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虽然也制定、颁布了不少,但针对运输行业的还不是很多。

第三,在技术上,发展绿色物流关键在于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国内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机械化方面运输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的要求还存有一定距离,运输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运输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显欠缺。

由此可见,国内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较大的差距,物流绿色化对国内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程,加强运输业的物流绿色化,建立完善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运输业的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运输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这将有利于国内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面对运输业在绿色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和差距应加快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步伐。

三、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策略

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保护环境,搞好清洁生产,通过设备改进,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等措施降低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而运输绿色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为此,构建出国内运输业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应策略。

1.制定法律法规

各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源头上控制运输企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制订运输工具废气排放标准,禁止排放超标的运输工具上路;对运输工具的噪声进行规制,制定噪音标准;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收取运输工具排污,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旧运输工具等。还可以考虑采用法律规定改进运输工具的设计以减少运输工具运行对环境的危害。例如,发动机设计的改进能降低燃料需求,减少噪音及污染,较好的悬浮设计能减轻震动。另外,通过有关法规控制交通流,如制订道路停车规则,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运输效率。同时,制定有关法规控制交通量,如推动企业从自备车辆向社会化运输体系转化,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以最终实现高效率的运输效率。

2.运输策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实施绿色运输策略。绿色运输首先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减少交通阻塞、节能减排的目标,如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降低废气排放量等。实施绿色运输可降低运输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3.改进运输设备

运输工具的尾气严重超标,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采取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报废更新,淘汰旧运输工具,开发新型的运输工具(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将尾气超标严重的运输工具进行改进并研制使用更清洁能源、更节能的运输工具。而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也应广泛使用电能,充分发挥电能的高效性和清洁性,发展替代能源。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及配送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4.优化运输结构

运输结构应向高效节能型转变,由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能耗比重不同,且不同运输方式中的运输设备在效率和终端利用率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实现可持续运输结构不仅要保证综合运输网中各种运输方式是综合资源消耗量最低的,而且还要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内部运输工具的组合是综合资源节约的结构。这将是未来运输结构的可能优化结构。

5.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要求运输企业经营者足够重视起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绿色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绿色物流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经营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已势在必行。具体途径:(1)运输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绿色物流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理解什么是绿色物流。(2)运输企业对在职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绿色物流培训,提升物流人员素质和能力。例如,在运输企业中广泛组织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社会组织物流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以考促学,逐步提高运输业物流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运输企业应与设有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实行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前景展望

1.实现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是伴随着运输手段、运输工具、新能源变革,以及运输理念的更新而进行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业态结构急需调整,发展绿色物流,将成为实现这一调整的有力推动力。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外国企业的进入,势必给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步伐会逐步加快。

2.打造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业业态调整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适应未来经济变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资源和设备的基础上,大胆更新观念,以树立大交通理念、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注重发展绿色物流,打造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推进环保系统工程的进程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会耗用大量能源、燃料,而且会产生噪音、废气,破坏环境,环境能源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提倡的是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将会有力推进环保系统工程的进程。首先,通过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燃料,不仅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对发展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对全社会的环保系统工程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围绕绿色物流所开展的物流服务,树立环保型物流发展理念,是环保系统工程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4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交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expansion and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urban transport system is facing a severe test. In such a situ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raffic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is the people's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is form, gr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concept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aroused the universal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Considering land use, urban planning and other economic factors,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solv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Key Words a green trafficUrban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72.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出行的舒适性、方便性和快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构建绿色交通的体系是,促进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全面融合,适应新时期我国城市与交通发展转型要求的必由之路。

2 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绿色交通

传统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道路建设的不合理影响土地布局的合理性,如路网可靠性降低、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虽然在汽车环保及公路利用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将会继续恶化,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交通拥挤。可见,解决交通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解决人们交通的需求,而应从绿色交通的角度作宏观考虑,综合分析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经济因素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设施,包括道路、车辆、停车场等,减少个人交通车辆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能源、降低费用的交通系统。最终强调的是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减少个人交通工具之使用为手段。发展城市绿色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我国现有城市交通的不可持续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机动车密度较低,但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比较严重。这就说明了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存在体制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现有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交通运输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4 如何构建绿色交通

要以绿色交通理念进行合理的交通发展预测和分析。要以绿色交通理念确定客运交通结构。要统筹制定各项交通策略。把完善城市道路网建设和发展合理的交通方式放在实施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位。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软件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整合交通,建立交通网络,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转换和管理,既可保证更有效地利用闲置的运输工具,又可以保证整个交通的顺畅。交通工具的合理分配和改变也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5 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应树立的基本意识

树立交通规划意识,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汽车尾气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树立城市交通的环保意识,建设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树立科学技术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加快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化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是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和谐交通的必要条件,一定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城市交通工作的首要位置。

6如何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打造和谐城市

建立绿色交通,实现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策略,为城市交通提供必要的管制和调控。同时调整城市规划和布局。在作整个城市的规划时,交通问题应该当作重点问题予以考虑。对于布局已大体形成的城市,不可能对现有布局作大的调整,但可以减少对现有中心商务区的投资,避免新增交通流的产生,发展轻轨交通的城市,可以根据城市规模及现有道路,选择采用轨道在现有道路面上设置或设计成与汽车共享式轨道设置,在城市主次干道上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确保公交车运行速度和准点率(例如合肥的BRT)。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公共交通优先权,轻轨交通应单独设置交通信号,在车辆接近交叉口处自动传感设置通行信号。特大城市、大城市公共汽车可单独设置通行信号装置,在专用道交叉口处自动传感设置通行信号,同时变更交叉口其它信号灯,减少其在交叉口处的等待时间。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应考虑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为城市公共交通留有发展空间,同时,应逐步建立健全城市道路设计、施工标准体系,不再以公路标准来设计施工城市道路。

8 结语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在都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绿色交通应以为人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高品质的出行环境和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为根本,规划思想和设计体系应以全面反映社会公平、社会发展和宜居环境为基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经历了都市膨胀和过度汽车化带来的问题之后,我们应该开始认识合理的交通体系、健康的交通秩序和优质的交通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以绿色交通的理念来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功业的基本战略。

【参考文献】

[1] 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过秀成,孔哲,叶茂.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01)

[4] 王炜、徐吉谦.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

[5] 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

[6]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7] 肖秋生,徐吉谦编. 城市交通规划[M]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第一作者:龚晨

第5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关键词:能源 绿色设计 交通方式

引言

自1886年由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人们沉浸于汽车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时候,环境恶化与能源短缺却给汽车工业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当生存环境逐渐恶化,逐渐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时,人们开始反思,呼吁汽车工业改革,关注汽车工业给环境带去的灾难。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绿色设计”理念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绿色设计在未来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绿色设计之理念

20世纪60年代,“绿色设计”思想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提出,他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

绿色设计其主旨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二、绿色理念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探求

设计是创新,是给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上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上,那我们现在的发展就要在人一社会一环境之间建立起一条协调发展的机制。

绿色理念从工业生产领域来看,能耗和排放量的降低是直观的目标,而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绿色理念是要贯穿设计始终的。从设计之初到设计结束,绿色理念要始终存在,设计师对于整个设计过程要统筹把握,从最初的创意诞生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尝试再到设计的完成,以及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直到产品的最终消亡,设计师都要做出规划。

(一)、汽车造型设计的探求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的转变,人们对汽车的诉求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更多的倾向于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面对消费者新的诉求,汽车厂商需要作出新的转变,通过设计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己的品牌附加值,加强竞争力。

1、车体形态的研究。

汽车的造型发展从由最初的箱形车,经过流线形车、船形车、鱼形车的变化,最终呈现了形态各异的楔形车。现代汽车造型中,设计师在现代设计中更多的采用了流线型设计,通过线条造型的变化让汽车在造型上充满力量感和速度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同时降低风阻。据试验表明,空气阻力系数每降低10%,燃油节省70%。1982年秋天,奥迪汽车公司推出第三代奥迪100(C3)。车身结构全部是轻量化材料制成,风阻系数仅为0.30,新款奥迪100成了先进设计的同义词流线形的采用既兼顾了美感又降低了能耗。

2、车型设计发展的趋势

城市交通建设滞后,堵塞情况日益严重。随着人民群众对于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AO级车与A级车的设计与发展必将逐步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AO级车与A级车在城市代步中有着B级、C级、D级等车型不可比拟的便利性与低耗能性,又因价格较低,所以AO级车与A级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设计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成为新能源汽车试水的重要车型。

(二)、绿色技术的探求

1、绿色动力系统的探求

“低油耗”不仅是当今人们在买车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各大汽车厂商未来生存之路的关键所在。“低油耗”对于汽车来说那就是要以低油耗换来大动力。从动力系统而言那就分两个个方面,一个就是要通过技术的改造,优化内燃机,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量;一个就是要采用新能源,寻找新的清洁能源。

(1)、优化内燃机。从技术层面来讲,各大厂商研发出了不同的新技术。在发动机方面,福特集团推出了EcoBoost GTDi发动机,它是将燃油直喷、涡轮增压、双独立可变气门正时三大技术的整合的设计理念,包括:优化的发动机效率一一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20%,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5%;更丰富的驾驶乐趣一一低转速下的强大扭矩和宽转速范围内的优异响应;小排量带来的优势一一享受传统高排量发动机的输出动力,却拥有小排量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油耗低的好处;大众集团推出了TSI发动机;奔驰推出了CG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沃尔沃推出了采用先进双涡流涡轮增压技术的T6发动机;通用也推出了自己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2)、采用新能源。在新能源方面,各个公司也是不断推新。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新能源的使用,降低了汽车的油耗,减少了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破坏。

2、绿色传动系统的探求

在变速器方面各个厂家也竞相推出了各种双离合变速器,大众推出了DSG(Di rectShift Gearbox)双离合变速器;作为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也推出了与DSG异曲同工的S Tronic双离合变速器;宝马推出了M DKG(Doppel Kuppling Getriebe,M Double Clutchgearbox)双离合变速器;福特与沃尔沃推出了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器;保时捷推出了PDK(Porsche Doppelkupplungsgetribe)双离合器;三菱推出了Twin Clutch SST双离合变速器。

3、节能其他新技术的探求

为了进一步探求节能的可能性,设计师与工程师在汽车可能会节能的各个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新的技术也应运而生。例如,减速断油,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智能启停系统、助力加速系统等等一系列新技术。

在车辆照明方面,近几年由于LED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车灯的设计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在车灯设计方面奥迪做到了极致,例如最早奥迪A4上出现的泪眼灯,在奥迪A7、A8的整车设计中车灯设计也成为其点睛之笔,LED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车灯设计出现了千变万化,同时减少了能耗,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

4、新材料的应用探求

交通工具设计中绿色节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轻车身重量,采用新型金属,在能够提高汽车车身性能的前提下又降低车身重量。例如大众集团出于提升车辆经济性、动力性能等多方面的考虑,在最新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平台在轻量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但在车身、悬挂等部位广泛采用更为轻质的铝合金材料,同时也通过增强结构设计来取代以前仅加强材料本身的设计思路。据大众官方信息,MQB平台的轻量化技术可以让地板部分的重量减轻约1 8公斤,而整车的重量更是可减轻40公斤以上,这一数值对于普通民用车还是很显著的。

(三)、基于汽车信息化的探讨。

1、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感知到来自车辆的大量信息,通过对车辆与驾驶者之间的交互设计,车辆实时将车体信息反馈给驾驶者,让驾驶者可以感知到自身的驾驶行为方式正确与否,通过对于驾驶者驾驶方式的改变让车辆趋于更加合理、绿色的行驶方式。在车与人的交互中,驾驶者可以从车辆本身的信息反馈中得知车辆的油耗、温度、胎压等等信息,让驾驶者的行为方式更加合理,例如在大众汽车系列中,车辆的信息会集中显示于仪表盘中间的电子屏中,驾驶者会很直接的感受到汽车的瞬时油耗、综合油耗、平均时速等等信息,信息的传达会让驾驶者以更绿色、经济的驾驶方式出行。

2、在人类社会已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通信、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的“汽车”也正在渐渐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车载信息通讯技术,例如丰田G-BOOK智能副驾系统、通用安吉星Onstar、上汽荣威inkaNet等智能行车服务系统。车载信息通讯技术通过无线网络、数据中心以及车载智能通信技术的链接可为驾驶者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寻找最佳路线、紧急救援、防盗跟踪、道路救援等等服务。

(四)、汽车的回收与利用

在汽车的绿色设计中也要注意到汽车的回收问题。在绿色设计中,回收并不是事后才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在设计之初就要统筹考虑的事情。在绿色设计中,开始的定稿一成型一选材一结构设计一装配一拆卸一回收,这都是一个循环整体,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进行设计。回收是与选择材料紧密联系的一项重要的绿色技术,因为它主要致力于恢复、重新使用原材料。如今的人工环境里对于材料的使用大多是一次性的,对于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对于材料重新利用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减少继续消耗,一方面舒缓了垃圾废品处理的压力,是绿色汽车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未来交通方式的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发展与应用,未来人类的交通方式与交通工具会出现新的变化。在未来交通方式的探索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被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的交通方式,PRT将逐步成为未来城市交通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Booz AllenHamilton认为“PRT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的,有效率的城市交通,并且提供了一种较目前的交通更加有效的应用、服务方式和低廉的价格。”

第6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有效降低汽车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有效推动‘绿色维修’工程,才能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到维修市场。”亚大科技总经理蔡云华的此番话语,体现了整个后市场各方人士的积极态度――无论是汽保协会,还是汽保企业、汽修企业――大家都在用行动响应并践行着“绿色维修”。

政府在行动

政府部门的行动,引领着“绿色维修”的实施方向。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之“十大重点工程”中,提出了绿色维修工程,要求“针对目前我国机动车维修业的环保状况,从机动车维修业的废物分类、管理要求、维修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加强机动车维修的节能减排,重点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机油、废旧蓄电池、废旧轮胎等废弃物的处置和污染治理。”2011年,交通运输部开始试点推进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并根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374号)对绿色汽车维修技术所需主要设施设备和材料,实施资金补贴,一些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应用项目相继获得了资金支持。

协会在行动

协会的行动,是“绿色维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催化剂。

为响应交通运输部号召,保证专项补贴资金确实应用到技术性能优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维修所需设备,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推出了“汽车绿色维修设备技术性能、能源消耗、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同时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绿色维修――汽保行业在行动”系列活动。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田国华副会长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维修’是国家和行业的长期政策,汽保行业涉及‘绿色维修’的技术与设备,对减少污染、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研发更多、更好的汽保设备,向社会展示汽保行业对支持‘节能减排,绿色维修’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大家在行动

大家的行动,将“绿色汽修”汇集为一股强流。

第7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跟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离不开的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问题和对绿色城市的贡献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营造手段,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景观设计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了,现在也算是个时髦词,人们对这个词也理解不同。所谓绿色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试问绿色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绿色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作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绿色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国外现状。国外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城市环境景观绿色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绿色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绿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绿色建筑降绿色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绿色排放,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绿色建材策略。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绿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绿色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绿色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造景的绿色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绿色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发展。但二者又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会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第8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发展

Abstrac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low carbon cities, will be in low carbon concept for when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low carbon cities of plann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low-carbon technologies. Combining with the city space structure planning, transport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green construction, showing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cities.

Keywords: green; Low carbon; The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的改变,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环境,尤其现在流行的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低碳住区、低碳城市等等新型理念的出现,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设计者,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利用我们合理的规划,

满足人们减少碳排放量的要求,所以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就要引起我们规划设计者的重视。

一.低碳城市概念解析

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设计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目前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低碳城市,即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则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可知,低碳城市的概念是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入手,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并由此引领其他方面的低碳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

二.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1规划理念的转变

规划师必须转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将低碳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从关注城市功能的用地平衡表走向重视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并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中,注重低碳导向的规划策略与模式的引入,逐步更新现有的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空间规划,规划师应考虑到如何优化城市空间使用模式,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减少采光和通风能耗,减少热岛效应。有数据证明,当前广为流行的大面积绿化的城市空间模式产生的交通碳排放可能要远大于传统的、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该注重政策、产业、交通和生态方面的分析研究。

2节能型规划

2.1建筑风环境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建筑风环境涉及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小区气候和居民健康,绿色建筑与节能,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等问题,建筑风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许多城市已经制定专门的法规来管理和监督新建或改建城市街区和住宅小区的建筑风环境问题,对于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风环境的强制性评估,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有效控制城市不良建筑风环境的产生。风环境还涉及建筑节能。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不良,在夏季可能阻碍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顺畅进行,增加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又可能会增加维护结构的渗透风而提高采暖能耗。因此,设计良好风环境品质的建筑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街道、广场、人行与交通安全有影响的街道风、穿堂风,规划师可以采用改变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尽量把引发不良风环境的根源,消除在建成之前。被动方法也可采用挡墙、格栅、种植乔灌木林带来改善风环境,以保证车辆行驶与行人的安全,并确保高楼后广场、花园的洁净。

2.2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规划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是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规划的一般法则。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政策,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公交优先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公共交通在交通战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与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

2.3建筑朝向

建筑物朝向对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量、空气渗透热量和夏季通风降温都有影响。在其他朝向相同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高5%左右,空调能耗或遮阳成本将增大很多。从有利于节能出发,新标准要求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夏季自然通风,其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免夏季东、西向日晒。

2.4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节地型规划

3.1用地控制: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土地,所以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样规划师应处理好城市化用地、农业用地与工业化的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目标。

3.2日照控制:高层住宅前后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侧向间距不小于13米,并且需满足日照时数。如下表:规划师在设计中,应本着最大化利用土地的原则,对每一栋楼进行日照测算。

3.3地下空间的控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把地下构筑物(如地下车库、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人防等)、综合管线和工程配套设备尽可能建于地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节地的要求。大中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应该占到整个小区停车位的70%以上。

3.4地形利用控制:针对地形比较复杂的坡地、山地,能够合理利用,规划师通过竖向设计,本着不大填大挖的原则,合理处置填方、挖方的土石方量,因地制宜的做好土石方平衡,使整个场地规划的用地最经济。

4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塑造宜人的景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体到低碳城市的建设上,绿地系统能吸收CO2,同时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空调的使用,间接减少碳排放,故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都只是“见缝插绿”,并没有从总体来把握。要建设低碳城市,绿地系统以不仅仅是绿地数量上要求,更重要的质量上的要求,在城市绿地的布局上应做到点、线、面状的绿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绿色网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碳量。

三.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1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和政策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都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国土与资源有限,

人口数量巨大,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外的经验。

2探索有效的绿色低碳城市开发与管理模式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绿

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监督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应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

要在建筑的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层层把关,做到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批准、不立项、不施工,在根本上控制不达标建筑的建造。推行使用当地材料,规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地特点,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高效率地利用当地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目标,做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要求。

4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系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设备十分缺乏,需要组织科技力量,加强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系统的引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进程。

四.结论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规划追求的目标。而要推动低碳城市规划,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规划方式,开发新的思维理念,破解面临的技术

难题,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上应用低碳城市理念,进行新的尝试。在城市规划中,低碳

城市应该被看做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通过低碳技术与城市建设产生联系、相互作用,是对

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活动的积极鼓励,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应承

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京祥.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J].规划师,2010(5):5-8.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第9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规划;设计

在规划和设计时,仔细考虑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使之达到最小,人们能够从运行阶段中得到健康、舒适、低耗、以及无害的空间,环境危害从拆除后就降到最小的建筑就是所谓的“绿色生态建筑”。所以,“绿色生态建筑”可以被解释为在建筑寿命周期里,想要找到各种废物的产生,以及实现自然共生的建筑,就要经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1 促进“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性

1.1 无害

1.1.1 随着很多用于室内装饰的建筑材料,所以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和CO2、CO之类的有害物质,存在于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导致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2 不正确的节能方法使室内空气的质量降低,从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统计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大约30%新建和改建的建筑是不合格的;

1.1.3 厨房和能在灶具燃烧产生有害物质的其他污染燃料,还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主要包含有浇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2 节省用地

1.2.1 要通过大量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促进墙体材料质量的提高,激励使用绿色建材。想要减少墙体厚度,既要使用空心砖砌块等各种板材,还要对墙体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使用优良的建筑体系来达到在增加使用用地面积的基础上节约用地;

1.2.2 一项长期的方法就是改进旧城区,采用新模式、节约城乡居民用地的手段。

1.3 节约水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

1.3.1 水的循环使用概念存在于小区中,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统统都被视为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的考虑范围;

1.3.2 根据对不同状况的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设立强制性措施,因为它们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1.3.3 管道直接引用水已经跟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了小区,构成了第二水厂,它具有了能够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2 绿色建筑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有效措施

2.1 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

2.1.1 系统性:在绿色建筑的场地的组织与设计、绿色建筑的护结构方面,室内环境中,注重植物系统与绿色建筑的和谐统一,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把绿色建筑系统看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强调系统的经济原则,降低从外界环境的能量输入和物质投入,通过合理配置,为动物栖息、觅食与迁徒提供良好空间结构。

2.1.2 主导因子:与主要功能和综合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绿色建筑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对植物功能的需求是综合的,选择适宜的植物设计合理的植物系统,重发实现植物系统的最佳功能,它是对适地适树具体原则的有益补充。此外还要注意主导因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1.3 适地适树: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使得几乎绿色建筑系统的各类生境具有不同的植物生长。绿色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需求,植物具有综合功能也具有独特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配置适宜的植物系统,发挥植物系统最大服务功能是绿色建筑绿化的一个主要目的。

2.2 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2.1 很好的采用自然风光:也就是说建筑经过中庭、玻璃幕墙、通窗方法,合理利用阳光采光,使室内充满阳光,从而改良建筑采光和在建筑物中安装日光反射器、反射板之类的设备,应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实现对日光的引用可以联系智能控制。此项措施对调控改良室内光环境,具有降低由于人工采光所造成的能耗功能。

2.2.2 智能化遮阳体系:就是建筑设计让建筑的遮阳系数对阳光的更改施加策略-----智能控制技术,从而达到互动均衡,以及室内光环境采光匀称和创造不平凡光线效益。

2.2.3 提高隔热保温特性:譬如针对热桥运用独特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设计目的所推广使用的技术,应采用房子里的百合花和双层玻璃隔热体系。

2.2.4 充分的自然通风:有无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式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是智能生态建筑与一般项目的明显区别。自动风挡在智能控制下对建筑空气流通实施有组织调整是实现此目标的常用技术。

2.2.5 采取降温隔热措施:有效降温隔热与当地气候特点研究(如热带地区)密切结合考虑并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利用智能控制的窗帘、水幕挑檐板等构件有效控制阳光辐射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以低消耗甚至零消耗创造恒温恒湿的宜人室内文、湿度。

2.3 绿色建筑风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3.1 充分发挥风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地区以及不同季节中建筑对风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在湿热地区的夏季加强风的利用对建筑环境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降温、除湿、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在干寒地区的冬季,强风会降低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加速热能的损失,冷风渗透能降低人的舒适度,室内卫生标准要求必须要有新鲜空气的补充,所以此时通风是可以控制的。

2.3.2 利用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设计:绿色建筑风环境的被动式设计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布局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办公、会展等。对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

2.4 绿色建筑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4.1 水环境与建筑结构:建筑屋顶设计影响到屋面雨水的径流量与水质情况,如沥青屋面比瓦质等无眠的雨水污染严重,有屋顶花园时,屋顶花园、绿色屋面材料等对建筑结构、建筑效果、热岛效应等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师应结合以上因素认真考虑建筑屋面的设计。

2.4.2 水环境与建筑规划:小区建筑规划需要考虑自来水、污水、与雨水,还可能包括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或地表水等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等。建筑区域内如设置水处理构筑物,其规模和位置也需要与整个建筑规划相配合。

2.4.3 场地水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场地水环境除了雨污水排放或收集、处理利用系统外,水景池,也是一种主要形式,它们都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与建筑的关系。除了水景形式和景观效果上需要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外,还需要考妥善解决水景环境与建筑、园林、道路给排水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水景的形式、位置、规模、水量与水质保障等。

2.4.4 水环境与园林景观环境:水是建筑园林景观中的必备,园林景观环境中如绿化植物的灌溉就需设计供水管线。植物灌溉系统应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建筑水环境的水量的保障问题,还需考虑自身水质保障问题,需要有综合的思路与技术以保证其景观效果。

2.5 绿色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了首位。笔者认为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②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③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例如,对建筑的围护结构和供热、制冷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可设置温度阻尼区;利用自然光,减少电能浪费;合理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优化建筑建筑布局,尽量保证建筑建筑单体有足够的迎风面,高低建筑错列布置以利于建筑通风;优化平面设计,平面形状尽量规整,减小护结构面积,合理组织穿堂风,加强空气对流,创造宜人的室内环境。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2.6 绿色建筑生态交通道路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2.6.1 生态策划方针:城市是一个非静态的大环境,交通出行需求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由于轿车的迅速增加而逐渐下降,导致交通的不便利,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所有策划和生态设计均有缺陷;

2.6.2 交通往来和整顿方针设置:激励自行车交通、通车共乘、交错出行、交通优先等绿色交通观念,包含在绿色出行策划中,而对场地道路系统实行特殊的设计却包含在交通抑制策略中。经过更改路面物理条件以及设置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交通往来,确保行人和路边住户的路权排在第一位。这种道路具有承担传统的交通出入,以及为孩童嬉戏、居民闲聊提供充实的生活空间的双重功能。

2.6.3 空间及景观策略设计:生态交通系统理念框架下的道路空间设计包括道路的功能性设施、空间规划组织、自然景观的营造、人文景观及社区可识别性。生态道路空间及景观的策略设计即是结合生态规划,从人性化角度入手,着眼于绿化的构建、空间组织、营造生态道路交通系统,使道路交通网络成为城市中的绿色体系,串联整个城市人居活动空间,成为真正的生活化道路。

2.7 绿色建筑光环境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7.1 发挥绿色建筑光环境设计节能、环保和健康作用:近年特别关注照明造成的负面影响: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扰,因此,应充分发挥绿色建筑光环境的节能、环保、和健康作用。

2.7.2 进行绿色照明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的革新:对照明质量的全面理解与照明新技术的涌现促成了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革新,包括以人为本,个性化的设计――普及照明调控,关怀个人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

2.7.3 注重绿色建筑光环境的被动式设计:绿色建筑光环境的被动式设计是创造全新建筑形象和形态的重要设计方法,直接影响建筑的外观设计。

3 结语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在资源短缺的脚步下,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中看,绿色生态建筑比起以前更受世人的喜爱,它必定成为21世纪的领潮者,它的发展前景特别客观,很显然,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在绿色建材出现的带领下发展,所以未来的建筑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