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系统集成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系统集成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系统集成理论

第1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关键词:弱电系统集成;智能系统建立;关系

      在电力传输功率的前提下,电力可以划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种,而在本文中,主要就是以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展开讨论,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以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其中分为交流和直流,36v以下为交流,24v以下为直流,例如,一些应急照明灯的电源。第二种则是一些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例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

1.弱电系统概述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电压通常都是指36v以下的电压,低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下,高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上,所谓配电线路其实就是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而交流电电压达到24v以上则是强电。而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在24v以下则是弱电。弱电系统集成系统工程不仅较大,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专家评估和把握弱电产品,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应该更加完善和健全,使其在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将弱电系统数据收集起来是弱电系统集成所要实现的主要任务,而且弱电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也得以完成,这样的话,智能化系统的引导就能够得以实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以及消防联动等系统都归属于智能化系统的范畴,而最终要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特征是:建立的网络一定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使监控管理平台建立起来,针对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取用,并且在集成网络系统上,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就能够得以实现,使众多用户的作用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BAS产品和外部设备的选择

楼宇自控系统在弱电系统集成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运用这样的通讯控制器连接其他产品,形成串行通讯,从而使系统的间的数据可以实现相互传递。

2.1针对某种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是产品所能够支持的内容,其开放性能是很出色的。

2.2针对某种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是产品所能够支持的内容,其开放性能是很出色的。例如,DDE功能的具备,或者存在API函数接口,但是其中相关的软件技术的详细资料和内容是不会公开的,用户想要将数据通讯功能开发出来,就需要重新购买可以支持这种功能的软件,有的产品可能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

2.3软件数据交换功能不能发挥作用,通讯协议也不能实现开放。站在信息集成要求的项目角度上进行分析,最好是选择与上述第一种情况相符合的通讯产品,不过,其实与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相符合的通讯产品也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究竟要对哪一种产品进行选择,运用什么方式和集成系统交换数据,软件工作量也是完全不同的,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和成本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这些因素。

3.BAS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的局限性

站在信息集成需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BAS在弱电系统集成中是不能使其受到约束:

3.1不管是哪一种BAS系统软件,最终自然生成的。尽管BAS系统的构成也是在通讯网络上得以实现,但是封闭性却很大,开放能力不充足。

3.2通常情况下,BAS系统所能够连接的它方弱电产品,是会受到一定约束的。

3.3当前,BAS中央监控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够实现信息集成管理功能,所提供的数据源并不是完全透明的,数据库接口也是不公开的,所提供的网络工作环境并不是针对每个客户的。

3.4当前,BAS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工作站运行的本身就是其系统软件本身,因为受到体系结构的影响,它不可能将个人工作界面提供给每一个人,这样的话,它的适用范围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3.5BAS系统所具备的监控软件产品,不管是个人操作界面,还是图形表达形式,都不是很灵活,用户自选的可能性比较小,或者基本上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

3.6但是,当网络系统逐渐形成新的集成软件以后,这些内容都会在根本上得到改善。

4.新型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特点

4.1这种子系统集成,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站在弱电系统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可以重点依据用户的需求,使制作出来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与之相适应,充分地发挥作用。

4.2在支持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新一代软件开始逐渐完善和健全,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在很多大型智能建筑中,PSCADA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4.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开始涌现出来,在这种前提下,为了可以跟得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很多弱电系统产品都开始对通讯接口进行了相应的配置,所提供的通讯协议也逐渐透明化,使其可以与外部更好更有效地交换数据。

4.4对区域网-子系统集成进行采用,其实就是将类型不同的数据模式联系在一起,实现集成管理的统一性,这样的话,所选择的格式和界面就可以统一起来,提供给用户的时候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最终获得的效果和作用一定是最佳的。

4.5现在有很多网络错做系统都已经处于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例如,WindowsNT4.0系统已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

4.6现在电子市场上,很多计算机拥有高配置,高性能,但是价格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人们拥有的普遍性也越来越强,网络元器件也在随之不断下降,从而使网络系统硬件的费用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4.7在全部弱电系统投资总额中,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只占有很小的一个部分。

4.8如果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得以形成,就可以在这种环境下,依据相应的需求,将各种各样的增值应用建立起来。

5.弱电系统与智能系统

5.1在主体工程进度中,智能化系统一定要可以与之相配合,在时间上也应该相符合。

5.2在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存在于其中 ,这样一来,这种系统自然会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工程项目之间有很好地配合,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好地配合其它的工程,这种项目主要就是突显其配合性能,因此,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全面性,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到。

5.3在高科技领域中,建筑智能化系统是被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系统,它不管在哪一种项目中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科技内涵也能够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中,计算机学和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都是其中所能够涉及到的范畴,这就说明,此系统的运行可以更为可靠,而且目标也不会固定。上述的这些表现,都可以说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等环节是实现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些内容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项目的目标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当前,伴随着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得以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条件下,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再是从前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与集成要求相符合,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系统。一个项目目标如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在选择项目管理体系的时候,就会以界面统一、责任明确的原则来确定。当下,弱电项目总承包制这种项目管理体系不管是在界面上,还是在责任分工上,都能够全面地满足其相应的需求。因此,这种管理用体系是项目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1.刘江永.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9(01)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08(10)

3.魏国庆,韩鲲,薛辉,薛松.智能办公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 2007(36)

4.刘靖.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0(01)

第2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1.1我国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用水用电也逐渐水涨船高,我国电力工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电网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出现新的问题,安全压力也随之增大。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休息相关,与企事业生产经营业密切相关,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在严重破坏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形象的同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可能导致交通、通信瘫痪,水、气、煤、油等供应中断,严重影响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甚至对社会安定、地方乃至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形势变换的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因外力破坏(如冰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或人为蓄意攻击造成的电网支解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类似于2008年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大面积破坏、电网支解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受到自然灾害、天气变化恶劣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个时候正是节假日特别的春运期间交通运输最频繁最繁忙的时期,因冰冻雨雪灾害的严重影响,铁路交通运输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断电,使得中国的运输的大动脉京广铁路线路出现了滞留的现象。而由于电力中断还造成了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被迫封闭,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的民航机场因积雪结冰也被迫关闭,从而阻断了成千上万旅客回家过春节的通道,雪灾天气加剧了电煤短缺,大面积区域供电中断,大量民房倒塌,部分区域供水中断。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恶劣天气变化,由此造成的电力中断、交通中断,由此对人们的生活、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辽宁抚顺供电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电力工业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全国联网格局己基本形成,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安全运行特性日渐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电力系统对自然灾害等各类灾害的变化应变处理能力就显得相关较弱,容易受到破坏。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1995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杆塔倒塌,导致全县的企业、居民住宅大面积停电15天,经济损失严重;2005年新宾县再次发生了“8.13”洪灾,全县电网停运达10天左右,给全县人民的生产及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几次突发性事件暴露出了新宾电力企业的应急机制、民众参与力度、多部门联动机制、各类应急方案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以新宾供电分公司为例进行分析,新宾供电分公司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预警机制不完善。新宾地区近几年遭遇了几例比较重大的灾害造成电网中断事件,这些灾害暴露出供电公司部门与基础设施部门、气象部门、交通部门联动的预警防灾机制不协调。部分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稳定问题仍较突出。一些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负荷运行导致灾后无法正常运行。多次灾害暴露出基础设施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动的预警防灾机制不协调。部分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稳定问题仍较突出。一些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负荷运行导致灾后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分老旧设备仍在使用,部分地区单变、单线较多,输电断面瓶颈、无功补偿不足、短路电流过大、电磁环网等安全稳定问题突出。驾驭大电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需要提高对大电网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大电网故障产生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和分析。

第三,工业、生活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用电负荷过大,问题频出。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我国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供应紧张和电网结构薄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受到煤炭供应不足,水电站遇到枯水时期,电力供给跟不上步伐,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重威胁。比如,抚顺属长白山支脉西南延续部分山区,市区坐落在浑河河谷冲积平原上,南北夹山,浑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抚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区域为10816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27万,由于受大面积的山地地形地质构造限制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经营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电网设施设备大范围损毁,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抚顺地区电网的特点是电源及负荷分布比较集中,大电源、大负荷的投切均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设备安装、启动、调试、运行、维护任务十分繁重,外力破坏、盗窃盗割电力设施问题突出,运行维护人员误操作或调度值班员处置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野蛮施工、非法侵入、恐怖袭击等外力破坏或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电网设施损毁有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

第四,驾驭大电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需要提高对大电网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大电网故障产生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和分析。

这些情况给电网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电网安全的风险增大。同时也提醒我们应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与社会联动的应急联合演习工作应当制度化。重要用户、重要场所等应急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1.3我国电力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环境的内在因素,包括:

(1)电力系统单一和多重故障;

(2)继电保护动作不正确和保护性跳闸、切负荷措施电网稳定性遭到破坏;

(3)电网结构薄弱、线路过载;

(4)自动化监控或通讯系统故障及认为操作失误;

(5)煤炭、水能、核能等一次能源危机。

第二,环境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

(2)盗窃及电力设备的误伤事故;

(3)恐怖袭击与战争。

2.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

2.1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概述

城市供电应急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相关的安全应急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此外还有《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业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电力事故防范制度体系,它们与其它各种常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为实施安全生产常态管理、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2.2城市供电应急管理体系内容

(1)城市供电应急的预警机制

电力应急管理中的预测预警系统应当包括几个必要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顺序调用,辽宁抚顺供电公司根据可能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根据每一级的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预警机制,比如针对三级(黄色)预警,应该采取的措施为:公司负责电网运行的副总工程师、应急办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公司调度中心、运行工区、各供电分公司、信通中心、办公室等有值班任务的部门负责人到岗值班,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待命。总值班室、所属各单位应继续关注预警事件的发展趋势,并将跟踪情况及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必要时,按应急领导小组批示,由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和评估,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电网的破坏可能程度,提出预防和处置的建议。调度应根据时间变化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生技部做好应急抢修队伍的组织及抢险准备,会同物资供应部门做好电力应急抢险装备(包括抢修车辆)和储备物资的准备。营销部要督促所属各供电公司通知高危及重要用户做好启动自备应急保安电源的准备。公司所属有抢修任务的各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到岗值班。应急抢险、抢修队伍在家待命,并保证能立即集结。

当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门或政府电力主管部门预警结束通知或经过预警行动后,事态发展已经得到控制且不满足预警条件时,可以结束预警(当进入应急响应时,预警自动结束。

(2)城市供电应急的运行机制

一个成功的运行机制将会有助于问题、困难的解决。对电力系统来说,如何应对突发性的灾害,一个成功的应急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力系统应急运行机制,应该从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运输、采购、反馈四个方面进行,同时需要配备支撑技术平台、相关保障机制,这些一起设备系统一起运行起来,共同构成应急物流体系。具体运行的时候,还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设备、设施机制;政府协调机制;应急预案机制;灾害信息、报告机制;应急物流预案保障机制和反馈控制机制;分门别类的不同运输通道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电力系统应急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等。这些运行机制一起运行,目的是要建立电力系统应对突发性灾害的综合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和运行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应急物流保障平台 。

(3)城市供电应急的指挥机制

辽宁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部,负责人由安监部主任担任,成员由安监部、调度中心、办公室、生技部、营销部、农电部、基建部、物流分中心、新闻中心、信通中心、发展公司等部门人员组成。这几个部门分别负责的岗位为:安监部负责牵头组建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落实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项指示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值班,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接收、分析、报送事件信息,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并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调度中心负责电网事故处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公司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新闻应急处置、媒体应对、信息、舆情引导和监测,配合政府开展社会维稳工作。生技部负责组织电网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工作,负责支援客户应急发电设备的调配工作。信通中心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营销部:负责组织客户恢复供电,提出支援客户应急发电设备的需求。基建部负责组织基建施工力量参加抢险救援、抢修恢复工作。农电部负责组织农网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工作。物流分中心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及运输工作。公司其他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相关应急工作,完成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指挥、组织实施本单位经营区域内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第一,接受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落实其布置的各项工作;第二,组织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先期处置;第三,组织领导本单位经营区域内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第四,决定启动、调整和终止本单位应急响应;第五,负责向公司报送应急信息情况。

(4)城市供电应急的保障机制

一是实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全面识别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方法,量化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作业、电网、设备运行风险及其程度,为控制风险和安全投入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二是制定措施,做好风险控制。对评估出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采用相关途径使控制措施有效“落地”。三是建立体系文件,实现管理与作业规范化。针对体系管理内容,按“写我所做”的要求,建立工作标准,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内容、方法与质量要求,解决管理工作“落地”问题。四是执行标准,确保工作有效。按建立的工作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由于标准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时间与质量要求,严格执行标准,保证各项工作管理到位。五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风险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将风险控制与工作流程固化,实现流程管事。六是建立审核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第3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关键词: 操作系统; 理论; 软件工程; 抽象; 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72-02

0 引言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和选拔考试的一门常考课程[1]。因此讲好、学好操作系统事关各方切身利益。

然而操作系统课程却是讲之不易、学之困难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操作系统软件本身规模庞大,逻辑复杂,不易描述;其次是教材内容偏离学生兴趣,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性不足,逻辑欠清晰,内容选材应试化等使得教材可读性不强。本文根据多年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了操作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1 操作系统课程的若干问题分析

1.1 理论性强

操作系统课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理论性强[2,3],其内容不具体、不直观,教材篇章以文字叙述为主,层次结构较为隐蔽,不易把握逻辑脉络。知识内容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设计实验以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与课程配套的训练题目同样难以理解,难以解答。

1.2 理论与实际脱节,整体与部分脱节

众多学习人员具有使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操作系统的经验,但是对其内部构造和工作机制不甚了解,自然希望通过操作系统理论课程揭开心中之谜。但是课程内容有所答非所问、理论与实际需要脱节之嫌,学员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操作系统是如何研制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联接在一起的,它们是如何协作运行的等问题往往得不到明确解答。

理论与实际脱节、整体与部分脱节,使得双方难以相互追溯、相互印证。似懂非懂的知识只会令人疑虑重重,增加课程的困难体验。

1.3 课程的工程性、趣味性不足,应试化特征明显

作为一种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研制离不开软件工程技术的支持。操作系统技术代表了软件工程的顶级应用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是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范例。操作系统的资源抽象、资源虚化等技术思想符合软件工程从抽象到具体、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复杂问题求解原则,对于其他各类软件的开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而以知识性为主、缺乏应用功能的教材内容脱离了操作系统自身的工程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无从谈起。缺乏工程性的内容学起来往往很枯燥。这样,操作系统理论课程就容易沦落为选拔考试的工具,而不是充满快乐的课程。

1.4 操作系统规模的庞大与学习时间及学习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源代码是操作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源代码有望了解最真实的操作系统。然而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有限的学习能力使得源代码分析很难实施。因为操作系统规模极为庞大,Windows2000达到了几千万行代码,Linux2.2.20内核达到了几百万行以上代码,即使是最低版本的Linux内核也达到了将近1万行源程序代码。如此庞大的软件系统很难在一年半载时间内分析完毕和透彻理解。分析几十万行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几乎需要耗尽人的毕生精力。最终,基于源代码分析的操作系统学习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或者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

因此,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原理的现实途径依然是操作系统理论专著的学习,即通过第二手资料进行间接学习和了解。

2 操作系统课程问题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解决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困难主要从教材建设、课堂讲授和训练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教材建设

既然教材仍然是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的关键资源,提高教材质量就是解决教学困难问题的基本途径。教材建设时,必须改造操作系统理论教材内容中不合理、不适应需要的部分,提高逻辑清晰度,尤其是要明确具体操作系统技术与相应概念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有意无意的模糊论述。在阐述操作系统某一概念、知识、数据结构、操作或子系统等局部事物时,通过明确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该事物在全局框架中所处的位置而避免知识孤立,正确引导人们了解事物全局面貌。

确保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仍然是掌握和理解第一手资料,即透彻分析理解操作系统源代码。鉴于操作系统的复杂庞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可将待分析的源代码限制在规模较小的低版本上,分析人员也仅限于教师等教材建设人员,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2.2 课堂讲授

在教学环节,则要采取言简意赅、清晰易懂、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直观表达工具,控制学习强度,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生过于疲劳。增强学习内容的逻辑清晰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解题训练的规范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以理服人的习惯。

清晰是产生注意力和吸引力的前提,冗长枯燥的讲解会令人倍感疲乏。只有清晰才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简练是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另一举措。过多的文字、密集的语言容易使人很快陷入疲劳。因此,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文字使用量,增加图表、动画等较为直观的表达形式,并运用美术色彩原理,将表示不同对象的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背景及边框颜色,使不同对象可以醒目、轻松地加以区分。幻灯片文字和图表尽可能交替出现,避免单调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解释抽象的事物和含义。

2.3 解题训练

在训练阶段,强调学生解题训练的规范性。解题规范性包括:清晰简明地给出解题步骤或解题示意图,求解算法设计类、编程类题目如P、V操作[4]应用问题时,要按照软件工程规范方法步骤,首先给出算法设计思想,然后给出算法实现,定义相关信号量和变量,并对变量和语句给出必要的、准确的注释。解题过程要清晰表明自己答案的合理性,而不只是表明与某个标准答案相符合。

3 结束语

操作系统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对教材、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均有较高要求。上述措施的采用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明白了,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讨论积极,气氛活跃,互动良好,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都大幅提高了,这不仅为他们继续深造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卓越工程师也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功底。

参考文献:

[1] 符琦,李润求,黄力.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69-70

[2] 王洪丰.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时代,2013.1:57-58

第4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关键词:施工合同;合同管理系统;复杂系统;WSR系统方法论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程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且工程项目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工程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目标综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一直都倍受关注。

《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进入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阶段。目前,人们都已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总体来说,合同管理水平不高仍是建筑市场上的普遍现象。因此,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进行物理-事理-人理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本质,对于提高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WSR系统方法论分析的适用性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是由顾基发和朱志昌博士提出的一种分析系统问题的方法论,是一个包含了许多方法的总体方法,是众多方法的统合统一,它主要从事实、事物之间的联系及人在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强调了系统实践活动是物质世界、系统组织和人的动态的统一[1]。

2.1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有管理期长、对经济效益影响大、管理难度大、风险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应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自学习性等方面[2]。

2.1.1整体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等三个方面[3]。第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容包含合同策划、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等方面,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并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后的相关管理,如工程质量保修、工程款结算等;第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实施的过程要体现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包括社会的共同利益、业主的利益、承包商的利益等,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利益得到保证的重要手段。

2.1.2开放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不仅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局部行为之间的相互竞争所推动,同时也受到其外部环境强有力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呈现出更为完整的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行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处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中,并与这些周边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换、能量交换。

2.1.3动态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也是不断变化的,即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动态性。第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如自然灾害、水文条件、施工环境、政策法规、技术能力与水平、人工费用、材料和机械价格、利率、汇率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发生转变,从而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工程变更工作和合同索赔工作。第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各参与方通过信息技术组建一个动态的战略联盟,及时应对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的动态实时变化,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采取动态的控制措施,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共同整体利益[4]。

2.1.4层次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具有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系统结构中每一层次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助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来看,合同策划、施工招投标管理、合同履行分析、合同交底、合同控制、索赔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完整实施;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保证体系来看,人员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2.1.5自学习性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有着预定的目标,在系统中所展开的控制、反馈、调节都是为实现这一预定目标而做出的努力[5]。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处在一个动态的外部环境里面,系统目标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系统目标,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结构中各层次的工作会不断地调整,并且不断进行相互作用,使得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系统结构中如实施过程、保证体系、参与方等各个层次会主动做出反应,积极试图将所发生的变化转化为对实现系统目标有利的因素,不断完善自身工作,使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自学习性正是该系统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使得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更有自发性、无序性,更加活跃。

2.2应用WSR系统方法论分析的可行性

作为解决系统问题的方法论,WSR应面向复杂性的问题[6]。因此,要使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这个复杂系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合理配置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财力、物力以及协调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WSR方法论作为指导。根据WSR方法论的内容,首先,弄清楚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工作的规律,理解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机理,即考虑其“物”的一面;其次,弄清楚如何做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解决如何运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机理的问题,即考虑其“事”的一面;最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实践活动中要做好各有关方面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即考虑其“人”的一面。运用WSR方法论的工作过程指导展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按照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做到“知物理、晓事理、通人理”。

3.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WSR分析

3.1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WSR因素分析

“物理”、“事理”、“人理”是分析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问题的整体构成,三者缺一不可,且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本质。

3.1.1物理因素分析

在整个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合同策划工作,主要是明确承发包方式、合同类型、招投标方式、重要的合同条款和合同条件等方面的内容[7]。第二,进行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也是施工合同形成的过程,旨在从建筑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建筑企业中择优,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出去。第三,要落实合同的履行,主要包括合同履行分析、合同交底、合同风险跟踪管理、监督承包商履行合同、做好合同变更工作、解决合同争议以及处理索赔与反索赔事务等。

3.1.2事理因素分析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合同确定了工程项目的价格、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同时也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换句话说,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到控制和保证的作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对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事理分析,是解决如何通过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保证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应该围绕着达成工程项目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进行展开,体现为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等工作。

3.1.3人理因素分析

要想达到工程项目建设实践活动的目标,则在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目标得以实现的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活动中,就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在理解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物理因素和事理因素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以更有成效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对于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人理分析,是通过研究和理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中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工程建设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

3.2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WSR运作模式

按照WSR系统方法论的工作过程,结合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特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运作模式可分为6个阶段进行。

3.2.1明确合同管理功能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预期目标,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成本最低、进度最快、质量最高、风险最小。然而,合同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其工作内容要体现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工作。

3.2.2调查分析

调查了解业主自身的情况、项目特征、项目范围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等,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所需的条件和相关知识,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分析合同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以及各参与方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3.2.3形成目标

经过调查分析之后,确立合同管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应与工程项目管理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并分析实现这些目标的约束条件。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过程中,需确定各阶段工作目标的优先顺序和权重以及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也需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和系统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3.2.4构造策略

确立了合同管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之后,根据调查分析过程中了解的实际情况,将合同管理工作所需的客观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让合同管理各组织部门和系统各参与方参与制定、修改各阶段工作模型或方案,旨在选择合同管理各阶段合适的工作模型或方案。

3.2.5协调关系

协调关系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技术上的协调,即将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合同管理知识跟合同管理各阶段的工作模型或方案进行协调;第二是协调合同管理各组织部门之间、系统各参与方之间以及组织部门与参与方之间的工作和利益。

3.2.6实施与完善

审批和实施合同管理各阶段的工作模型或方案,对实施取得的成果进行检验、总结,及时纠正工作模型或方案出现的偏差。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与系统各参与方的沟通和协调,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综合以上步骤,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WSR运作模式见表1。

4.结语

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WSR系统方法论作为面向复杂性问题的系统方法论,应用其分析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进行WSR因素分析与WSR运作模式分析,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强调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要围绕着实现工程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目标进行展开,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注重全面协调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这有利于促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水平,也提供了另一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丰富了WSR系统方法论的应用和内涵。(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国杰,吴连玉,安丽.基于WSR方法建构管理体系的尝试[J].现代管理科学,2009(03):24-25.

[2]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管理[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1-6.

[3] 佘立中,乐新军.大型集群工程造价的复杂性与管理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0(04):107-109.

[4] 晏永刚,任宏,范刚.大型工程项目系统复杂性分析与复杂性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9(06):303-305.

[5] 佘立中.基于复杂性大型集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3):107-109,118.

第5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进行滴灌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当地地形、地质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水资源条件,然后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计算,进而实施滴灌系统设计。

1.1滴灌带铺设方式和管道的具体布置

滴灌带铺设及管道布置方式应以工程所处土壤条件作为根据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沙漠平原地区可选择应用低压、小流量的高效节水模式。管道布置方式需根据具体灌溉农作物进行选择。不同农作物在灌溉过程中对管道布设存在不同的要求。在对管道布置进行设计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路线,滴灌带铺设方向应与农作物的生长方向保持良好一致性。此外,在对管道布置进行设计时,还应对各用水单元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尽量使管道的管理具有便捷性,为组织轮灌的实施提供便利。同时,管道布置设计还应对其经济合理性和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实效性进行充分考虑。

1.2滴灌及工作制度设计

最大灌水定额为mmax,设计灌水周期为T,设计供水强度为Ia,T0=mmax/Ia,T≤T0;计净灌水定额为md,供水强度为Ia,md=T×Ia;设计毛灌水定额为m毛,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0.9,m毛=md/η;t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Se为滴头间距,SL为毛管布设间距,Qd为灌水器额定流量,t=m毛×Se×SL/Qd。在工作制度上,设计灌水周期T,日供水小时数td,一次灌溉延续时间t,最多轮灌组数Nmax(组),Nmax=[T•td/t]。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地形实际条件及管理的方便作为主要依据,对轮灌组数量进行合理确定。

1.3相关计算设计

1.3.1毛管水头损失毛管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h毛管(m)=kfSeqdm/db((N+0.48)m+1/(m+1)-Nm(1-S0/Se))其中,f为摩阻系数,m为流量指数,b为管径指数,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Se为毛管上分流孔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d毛为确定毛管内径,N为确定毛管孔数,S0为毛管首孔至支管的距离。

1.3.2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计算公式为:h0毛=hd+Rkf•Se•qdm(N-0.52)m+1/((m+1)dm)+kf•S0(Nqd)m+1/dn其中,hd为额定工作水头,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f为摩阻系数,m为流量指数,Se为毛管上分流孔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d为毛管内径,N为确定毛管孔数,S0为毛管首孔至支管距离。2.3.3支管水力计算支管水力计算的计算公式为:d支管=(kfSL(2Nqd)m/Δh2((N1+0.48)m+1/(m+1)-N1m(1-S0/SL)))1其中,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hj/hf=1.2,SL为毛管布设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Δh2为支管允许水头偏差,N1为一条支管控制毛管对数,S0为首孔至支管距离。

1.4水泵选择及首部枢纽设计

在选用水泵时,应以水力计算作为根据进行合理选择。水泵的设计流量、设计扬程、选取潜水泵型号等均需根据具体水力计算结果而定。为了避免水锤发生,在运行水泵的过程中应向将出水口打开,然后在将水泵打开。实施关闭操作时,应先将水泵关闭,然后再将出水口关闭。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均需要缓慢进行,避免水锤发生。在系统首部设计主要包含过滤器、施肥罐、控制量测设施与保护装置3个部分。过滤器按照在干管上,并同时按照配套相应管件。以系统的设计流量作为根据,严格参照微灌常用施肥设施技术参数表进行施肥罐的配备装置。当在过滤器前设置有水表时,应在首部枢纽进管网位置设置逆止阀,其规格应和过滤器的进出口直径保持一致。在过滤器进出口位置设置有压力表时,首部枢纽应在连接管合田间管网的最高位置设置有排气阀。

1.5系统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滴灌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对系统的投资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和评价。全面考虑工程实际施工的便捷性和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高度重视滴灌管线布置及敷设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选择使用经济型滴灌系统设计方案。

2结语

第6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一般可分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项目后评价等阶段。就机电安装行业而言,结合机电安装工业化,全寿命周期管理又可以筒化为:技术深化、预制生产、施工总装、运营服务等四个阶段。当前,随着机电工程项目的大型化,专业分工的细化,项目的参与方逐渐增多,项目管理越来越困难,使得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增多,造成工程寿命缩短,“未老先衰”、“病入膏肓”,不得不提前退役。其结果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机电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延长有价值的运行为目的,进行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实施,是项目实施的目标。所以,加强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对工程界乃至整个社会意义深远。

二、运行维护是保障机电工程顺利运行的主要因素

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项目的正常运行,而运行维护是保障运行阶段能顺利运行、延长有价值运行时间的主要因素。机电安装企业必须在机电安装施工后继续从事项目的运营维护,才能真正体会到施工前期和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根据国外经验,机电安装企业在机电安装施工后继续从事项目的运营维护,是今后机电安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机电安装行业必须向两端发展,即前端向产品、施工技术研发、技术设计、工艺设计、深化设计方向发展,后端向服务、运行维护和保障方向发展,而向后端的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方向发展,应逐步向运行、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的运行维护向全方位管理方向发展,最终使安装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机电管家。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进行运行维护的关键

在国外同行中,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已有一整套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所有的运行设备(包括配电、变电、机电、给排水、空调等)进行运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其次系统可以承担自动化信息管理任务,对运行设备的运行信息、故障信息、能源效率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自动形成各类管理数据,并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系统能够形成能源管理网络,实时监测各项耗能数据,在确保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能耗管理(成本管理)为中心,采用节能降本措施,提高能源运行效率。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机电安装企业,已经逐步在承担机电工程安装任务的同时,承担变电所、隧道设备、中央空调等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但由于维护设备的分布比较分散,各个设备的运行维护点都需要派员二十四小时三班运转值守,增加了大量维保人员和运行费用,也不方便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往往造成运行维护不及时、不到位;而人工费的不断上升,运行维护成本增大,使运行维护无法独立生存。所以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机电安装企业能否有效进行运行维护的关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是以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管理和监督管理综合信息采集、分析、传输一体化的模块化设备,以及后台的一体化集合式数据中心为基础,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中,是一个全新概念的设备和系统。它是一个设备运行管理、能耗监测和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系统,它融合了BIM技术、物联网技术、能源检测技术、自动运行管理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技术、远程通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要素,形成一个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为核心,自动化技术为手段、以快速响应和节能降本为目标的综合性运行管理系统。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前、后台设备,可以实现对运行设备(包括配电、变电、机电、空调等)进行运行管理,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态,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系统还可以承担自动化信息管理任务,对运行信息、故障信息、能源效率信息、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设备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自动形成各类管理报表,并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有效管理。系统能够形成能源管理网络,实时监测各项耗能数据,在确保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远程信息管理(成本管理)为中心,采用节能降本措施,提高能源运行效率。

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运用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研发的方向

1)研究物联网运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理论和发展趋势,研究BIM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可能性,以及推广的可行性。研究与其相关的技术、工艺和设施。

2)研究开发:变配电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给排水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空调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消防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安防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机电设备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

3)研究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转换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研究适用于机电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和运行维护保养的远程信息管理及监督管理系统的综合信息采集、分析、传输一体化设备;研究后台一体化集合式数据中心。

4)研究开发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的界面显示功能。

5)研究利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并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

6)研究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信息管理功能。

7)研究利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节能降本,提高能源运行效率的措施。

8)研究各类传感器和变送器,以及执行器的选用、集成、使用和安装技术。

2.已研发的无锡公路隧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

无锡公路隧道控制中心将蠡湖隧道、惠山隧道、青祁隧道、金城隧道、太湖大道隧道、隐秀路隧道等七条机动车通行隧道,以及三个下穿及七条地下人行通道一并集成管理,以政府监管,专业分包的形式,通过招标分别委托本地区相关行业内的专业性强的企业负责隧道内的专项维护。无锡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对隧道管辖范围内所涉及的机电及土建设施进行日常运营管理、定期保养维护以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具体有:变配电设备、照明系统设备、空调、送排风设备、给排水系统设备、隧道内消防设施,隧道主体结构、装饰、地面、墙体、墙面及通道门。隧道内各类主要由设备引起的突发应急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隧道防洪排涝、火灾、防火板脱落等。通过多年的运行、维护,公司决定在机电管养服务平台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来达到远程信息化管理目的,以此提高机电系统养护管理水准、减少值班人员、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公司对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一是实现对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仓库物品进行管理,及时反馈仓库信息;三是加强对巡检车辆的管理,在巡检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进行对车辆的即时监控;四是对管养现场的设备运行状况以及人员行为的远程管理和数据的传输处理,包括对变电所、水泵房、射流风机、照明设施等的运行状态远程通讯连接,五是加强对巡检人员的工作情况及相关记录和数据的了解。采集现场运行数据及视频信号,通过本地服务器和数据转发服务器用以太网线式光纤将信号传输到公司信息中心的服务器,完成视频信号和各主要机电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整合,并在公司总值班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公司技术人员也能通过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监控、指导现场维修人员正确操作。采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大量减少企业成本支出等优点。公路隧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将分两期实施,目前已结合公司管理系统后台的建设,开始进行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一期实施。

五、前景与展望

第7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1系统使用的整体情况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使用中,主要包括有多方面的模块设计,其中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细化,包括有需求管理模块、资源调配管理模块、设计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审计管理模块。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全面的细化,围绕通信工程的实际需要,着手多方面的思考。对工程中的维护安装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需求审批管理、任务分派、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形成系统化的操作,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能力,形成制度化的约束,将这种规范化的操作贯穿到每一项工程的具体运用之中。

2任务模块的细化管理

在通信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中,设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在设计所中对由所长受理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派、工程设计、审核、并最后将设计文件上报到投资项目计划室。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所长和设计员。立项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在投资项目计划室中队设计所上报而未审核的设计进行受理,然后,交至计划室主任进行审核,并联络采购室对材料进行采购,且由工程立项对工程建设室及施工单位发放投资项目管理岗提交的项目任务书。切块资金管理,施工队伍管理。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项目管理岗和计划室主任。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室中对工程项目任务进行受理,并下达和审核施工任务,工程停工、延期、变更、结算管理。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工程管理岗和建设室主任。审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在审计部门内部结算审计,并负责审计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文件,并由工程建设室和施工单位进行审核,最后通过审计负责人进行审批。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审计管理岗和审计负责人。

二、探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系统的技术操作

1系统主要接口的运用分析

在通信工程的项目建设系统化管理中,对主要接口的设计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并针对结构运用的整体性能,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主要突出设计接口与信息化的实现路径相吻合。系统的主要接口可以分为: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与金碟K3系统的接口、与办公系统OA的接口、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具体如下: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接收上级(所长)下发的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提取设计需求、调用设计软件等过程将设计数据上传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供各岗位查询。同样,施工单位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将最终的编制结算结果以电子接口的方式回送给项目管理系统。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绘制施工图纸,从项目管理系统中调用绘图软件,将完工后的图纸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供各科室查询。通过OA系统从而实现生产数据、办公数据、决策分析数据三者之间的转化,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审核过程中的重复劳动。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主要是直接提取客户响应系统中的业务需求数据,并减少对数据的重复录入,正确、及时地反馈通信工程项目的竣工/取消数据信息。

2合同化管理的综合手段

在通信工程的项目系统化建设中,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通信工程的造价、合同、进度、质量、财务管理等作为构建系统的主线和重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建立进度、费用、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投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控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的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及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管理的细化手段

在具体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中,要突出系统运行的整体功能,尤其是思考每一个监督管理的环节,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将每一个管理环节通过固定的管理机制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建设中的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进行指挥。调度工作是使施工进度计划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措施,排除各种矛盾,加强各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作业计划和实现进度目标。设立专职项目进度管理员进行工作界面的调度管理。

4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综合运用

在整体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牵涉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①实施项目计划管理。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②流程管理。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③基站建设。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第8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关键词: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间隙非线性振动

Nonlinear dynamics around the cylindrical gear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s of nonlinear vibration of gear system eng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basic mechanics models, mathematical models, different types of systems and solving method; then introduced gear meshing stiffness parameter vibration problems and tooth the side clearance nonlinear vibration problems.Keywords: gear; nonlinear vibration; gap nonlinear vibration

中图分类号:T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齿轮传动系统是各类机械系统和机械装备的主要传动系统,齿轮系统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机械系统和机械装备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齿轮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透平压缩机中的齿轮传动系统有几个特点: 一是系统转速高, 有时转速高达几万转, 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振动。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及稳定性问题一直是重点。二是系统复杂, 所涉及到的机械零件有齿轮副、转子(轴) 和轴承(支承) 等, 从传动结构上分有原动机、齿轮箱和压缩机转子等, 从力学特性上来看有齿轮间隙、轴承油膜力等非线性因素。文中首先说明圆柱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考虑轮齿刚度齿轮系统具有参数振动特征的问题的有关研究,包括新型的啮合动态模型、齿廓修正重合系数等因素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等;仅考虑齿侧间隙时的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

2. 齿轮-转子-轴承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情况

2.1在高速旋转的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中, 非线性主要来自于齿轮啮合力和轮齿间隙, 滑动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力, 转子和联轴器等系统的几何及材料非线性、内阻尼或内摩擦力, 密闭环中的流体作用力等。在以往的齿轮-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 一般认为系统的非线性力主要体现在齿轮和轴承的非线性上。齿轮非线性主要考虑轮齿的间隙效应、时变刚度特性。而轴承的非线性油膜力一般采用解析解模型, 即在无限短或无限长轴承的假设下, 通过积分得到的非线性油膜力, 如Ho ri 模型、Som2m erfeld 模型等。转子则大多采用刚性对称转子。研究齿轮传动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如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引起的参激振动、间隙非线性产生的分叉及混沌运动、转子极限环的形成、稳定性及发展特征等,同时考虑了齿侧间隙和滚动轴承径向间隙问题。所参考资料中研究了一个3自由度齿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响应, 其中齿轮采用非线性时变模型, 轴承则考虑了具有径向间隙的滚动支承。讨论转子齿轮联轴器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 考虑了由于齿轮联轴器传动而产生的几何非线性特性, 而轴承则采用线性化模型。考虑在无限长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作用下, 两平行轴刚性转子系统的平衡点和周期解失稳问题, 其中齿轮采用时变啮合刚度模型, 用数值方法求解。而文献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类似问题, 其中的轴承油膜力采用线性化模型。这方面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系统平衡点和周期解及其稳定性, 系统参数变化后, 稳态解结构的变异, 即分叉和混沌问题。

2.2目前, 求解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方法有近似解析法和数值法。齿轮间隙和轴承油膜力导致了系统的强非线性, 传统的摄动法一般不适用, 故解析法主要以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化为主。综合以前的研究来看, 效果比较好的是谐波平衡法, 多用于仅考虑齿轮非线性的单自由度或二自由度系统中。数值方法则包括求解瞬态运动的各种数值积分法和稳态运动的迭代法等, 可用于多自由系统。在考虑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作用时,由于油膜力的表达式非常复杂, 所以通常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解。从理论上讲, 数值方法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 但其主要缺点是很难求出全部解, 只能分析系统在特定参数下的某些动力学行为。而谐波平衡法虽可以求解强非线性问题, 但由于受到所假设响应形式以及所取谐波次数的限制, 因此精度往往不理想, 而且不能求出瞬态解。综上所述, 研究齿轮传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微分方程的求解。从已分析得到的结果来看, 凡是非线性动力学所具有的各种现象如极限环、谐波共振、分叉和混沌运动等在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中也都存在。

2.3总体而言, 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多, 尤其是同时考虑齿轮间隙非线性和轴承油膜力非线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则更少。主要原因是: 这类系统结构复杂、参数多, 而目前多自由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然而, 研究高速旋转齿轮传动系统在线性失稳后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和齿轮轮齿间的碰撞特性等不仅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

2.4建模和模型降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齿轮-转子-轴承系统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需要用尽可能简单而又可靠的模型。目前, 人们已对含局部非线性的转子系统中的线性自由度进行了降阶处理, 其基本方法仍是-模态综合法。对于大型转子系统, 降阶后的模型仍然具有相当可观的维数, 因此研究高维非线性系统的降阶方法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建模中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处理系统中各连接部位、边界处、轴承处的刚度和阻尼, 如何处理动载荷。对于这些目前难以进行理论建模的问题, 必须依靠实验建模、参数辨识、载荷辨识等求解动力学反问题的手段。

齿轮系统一般性以一对齿轮付的非线性振动问题为例说明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问题的分析模型、求解方法。

3.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及不同类型的分析求解

3.1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

具有轮齿间隙和时变啮合刚度的齿轮付,当轴承支承和传动轴的刚度较大时,其扭转振动模型可以简化为等效的数学模型

第9篇:系统集成理论范文

一、课程设计体系的情况

现阶段的交通规划设计以及管理工程的课程设计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有关的体系不合理,实践背景不符合要求,或者是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就会很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当然也需要加大对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方向的课程设计体系的改善力度。

(一)课时比较少,实践时间不够,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课程设计的研究时间比较短,有关的安排和设计进行了比较多的变化。最开始主要是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设计有关的课程,现阶段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很难再进行设计有关的课程,之后直接就变成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进行设计,不过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实习的时候不具备充分的实践能力,由于这个时候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并且有关的工作比较复杂,进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设计不具备系统性

现阶段交通规划的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四阶段模型以及宏观模型,交通设计课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是为了设计部分路段,当然也是为了设计交叉口这样的情况,交通管理和对课程设计的把控主要是为了匹配有关的交通设计和信号,跟客运有关的交通系统的课程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没有充分对城市的宏观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因此要及时改善现有的教学情况。

(三)课程设计和产学研究联系不够

现阶段的课程设计的案例大多数根据有关的教师情况来开展,每个案例之间没有充分的联系,当然和有关的产学研究的联系并不密切,对于有关的交通工程的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完善现阶段的教学案例,进而完成课程设计的目标。

(四)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

现阶段的课程设计工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教学队伍来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在设计的时候给每个课程增加一个青年教师,现阶段的师资不足,还有就是有关的青年教师不具备充足的实践能力,所以设计的时候就会增加工作的难度。

二、课程体系教改的目的以及思路

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主要就是为了分析有关的交通规律和交通系统里面的人、车、路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目,比较重视综合使用的工程技术。所以,课程设计体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再有就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以及更加条理,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跟上课程的进度。

(一)对于课程设计体系的整理和完善

根据有关的设计工作,来开展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而确保这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全面,再有就是通过有关的工程设计来整合所有课程的设计工作,进而将其整理成一个总体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工作,这样也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完整的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规划以及课程设计方案。

(二)工程实践教育

对课程设计体系的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实践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课程设计里面的工程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明确教学实践的需求,明确教学案例和工程实践的关系,明确教学团队的实践背景。

(三)更加开放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