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社会调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调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调研总结

第1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漫山遍野的绚烂夏花,一架架青翠如玛瑙的葡萄,傍晚静默无言的大山,蜿蜒的田间小路,红旗飘扬的横江小学,一份不可磨灭的景象,一份不言而喻的感动,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似水年华中。

都说七月流火,天公果然不负人。在阴天的时候, 6月30日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乘风起航了。“科学发展,加速崛起,青年勇当先锋”.为了响应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我积极报名参加了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最终加入了经管学院赴江西吉安县横江镇的实践服务队伍。本队以“科学发展树新风,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赴吉安县横江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状况。

辛苦付出 只待开始

为保证“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经管学院成立了以院党委副书记上官飞、院团委书记李淑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XX年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下乡以前,多次与“三下乡”服务队召开筹备会议,召开了“三下乡”动员大会,还隆重举行了全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征仪式。

为了把此次“三下乡”活动做好,我们队还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制作了大型横幅和手绘海报。我们查阅大量当地的有关资料,精心、严密的准备了近千份调查问卷。为了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关注“三农”;我们还发了大量文章到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使外界了解我们下乡的动态。

作为此次三下乡的联系人,我早在三月份就开始为这件事情做准备,到了5月初,正式前往吉安县横江镇进行踩点工作。与当地政府联系,并且对当地资源进行调研,为队伍来到横江镇之后的饮食住宿及活动开展的细节工作进行尽善安排,力求不失误。回校之后,在队长的帮助下,将三下乡的策划书写出来,并且安排好行程表。作为一个大一学生,很难得有机会参加三下乡。机会难得的同时也就表明了挑战和经验的缺乏。联系人的工作很繁琐,很多的突况,很多的细节,不身临其境难以想象。

也是三下乡终于结束的时候,我才敢对自己说一声:联系人这一工作总算圆满完成了。

壮士出征 服务农村

以前有下乡经验的学姐和学长都说,今年下乡的条件不是最艰苦的,甚至应该说,算是历年来条件不错的了。天气虽然还是炎热,但相比早些天,已经是好很多了。伙食是在镇政府的食堂,吃的是镇政府提供的工作餐。是而住宿的地方,虽然是地铺,但打扫之后,倒也算干净。住下来之后,晚上气温都可以把人冻坏。任务重、行程安排得紧凑,我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服务农村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圆满了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正所谓是壮士出征。

6月30日是我们三下乡的第一天。为了赶上早晨8点20的火车,我们6点就在女生楼下集合了。6点半从学校出发赶到火车站。经过一个上午的乘火车、转汽车,与吉安县县团委进行短暂的接洽仪式之后,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横江镇政府。政府给我们安排镇政府的两间空接待室作为我们的宿处。我们放下了身上的大小包行李,坚持不麻烦政府工作人员,不上旅途的劳累,花了一个多小时将我们住的房间打扫干净。

休息好了之后,第二天,我们展开了政策咨询,知识宣传活动。向当地农民国家有关“三农”问题和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农村医疗保障、国家惠农政策、农村自主创业、文化遗产保护、留守儿童等等。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的大。调查问卷原来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很多群众对于我们要开展的活动不够了解,我们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解释。在走访中,遇到的留守老人和家庭主妇居多,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或是没有文化,对党和国的政策知之甚少,关于我们问卷上的题目,有的更是令他们无法理解。面对这样从未预料到的现实,我感到很惊讶,很诧异,同时也对自己想当然的天真感到可笑,由此也产生了压力与责任感,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尽力去宣传他们不了解的政策方针,去解释他们不明白的地方,真心地和他们对话,消除彼此的距离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

第三天,参观历史古村——唐贤坊。石径好吟诗,美景应入画。绵延的复古建筑更如堕数百年的风尘。带着坎坷参差。在雨色里走进古村,街上淌有积水,青色的屋檐下游走的是来自明清的笔触,低调而奢华。就是这个沉淀着岁月痕迹的小村庄,让你领略江南古村的独特魅力。

我们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既古老又年轻的街道上,心里充溢着严肃和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似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奶奶迎出来,笑吟吟的望着我们。我们上前去交流,老奶奶知道我们的来意,乐呵呵的让儿子,我们称作肖大哥的,带着我们进入了古宅内部。这样的旧式建筑,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住宅。走廊曲折漫长,光线幽暗,只有高处一扇小玻璃窗能照进来西落的阳光。房间一间隔一间。

是的,这就是南方家乡的大宅,青砖黑瓦,白墙高高耸起,有古老石雕的壁檐缝隙,生长出茁壮的瓦松和仙人掌。宅子内光线阴暗,木楼梯窄小破败。一排排房间纯为木结构,墙壁、地板、门、窗,是被梅雨和霉湿侵蚀成暗黄色的木板。屋顶开着阁楼式的尖顶天窗,叫老虎窗。屋檐下有燕子筑巢,黑色鸟儿不时迅疾地低俯掠过。窗边的竹竿上晾晒满各式家常衣服。阳光明亮。孩童嬉戏的笑声穿过悠长弄堂。

一间间房走着,见到了镏金的雕花窗户,龙凤呈祥的太师椅,摆着屏风的房间,古旧的墙壁上面写着明清的字迹,各式各样的动物的图案。古代人过日子,果真是精致。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四日,我们带着从出发地扛过来的千余册图书,在横江中心小学,设立爱心书屋,并且进行揭牌仪式。莅临本次揭牌仪式的嘉宾有横江镇党委书记刘小勇同志,吉安县吴副县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南昌航空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罗来松同志,及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同志。并有县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

在揭牌仪式结束之后,队员们将在场的小学生们分成4队,分别带到两个教室进行支教活动。我们给他们纠正英语的发音,我们跟他们传授学习英语和数学的方法,我们跟他们谈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与他们畅谈人生的理想。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睛,我们真的很震憾,也很感动。最后我们与他们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下午3点,与横江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展开座谈会。老师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切的欢迎。座谈会伊始,老师们对横江中心小学的情况作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包括历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的通力协调。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进,城乡建设的逐步完善,横江镇的人口处于下降的趋势。人口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愿意将孩子送往县城读书,横江中心小学的人数正在越来越少,而老师却有超编趋势。

校长表示,不管孩子们人数多少,都将鞠躬尽瘁,尽心培养,另在座的人深受感动。

神秘的群山,温润的沙洲,宁静的村庄,古老的祠堂……

杉树,铁树,樟树,柏树,桂树,乌桕树……

第五日,我们来到了有“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十强村”“ 长在葡萄园里的现代新村”之称的公塘村。车子驶入进村水泥路,就见两旁的田野里荒坡上,满是大片的郁郁葱葱的葡萄园。一进公塘,扑面而来的感觉便是:晴空如洗,泸江似练,青山吐翠,古村含绿!抬头一看:八景胜地。于是惊呼得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沿着这观光带走进去,眼前就是参天的古木,一个环形的小区模样。设了亭子,休息的石桌石凳,一些体育器材。进得村里,环视四周,还是成片的葡萄园。农人们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采摘着成串的紫色果实。发展至今,公塘全村大部分种了葡萄,一些持有观望态度的村民也正在加入葡萄队伍里来。“可以说,只要是留在村里的青壮年家庭,每家每户都种了葡萄,葡萄已成为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肖书记介绍说。

产业兴,百姓富。如今的公塘,每年的葡萄产值上百万元,家家户户都因种植葡萄致富盖起了三四层的小洋房,有关部门也把公塘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整洁的巷道、干净的庭院,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富足的生活……

公塘闻名于外界的,还有其文化古迹,诸如,相国花园,贞节牌坊,历史的天空,崇本堂,广福禅林等等,无一不是有着浓郁的古风古韵。渴望回归的现代人,需要的,也许就是这样一块土地。满足现代化的物质需求,又满足内心对于古老文化的向往。古典的心灵,现代的生活。宁静,致远。

公塘,正是——碧水青山桃源地 一村一品葡萄园。

第六天,探望横江镇敬老院。顶着炎炎烈日,带着一百多斤西瓜,我们来到了横江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一份夏日的关怀。

7月的横江,炎热非常。然而敬老院却因为我们的到来显得其乐融融。阳光明媚的大厅里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老人们就像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关爱地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对我们嘘寒问暖。

老人们喜欢活跃的节目,我们在出发前就做好了准备。一场山寨版的春晚看下来,老人们看得笑开了怀,连我们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看到老人们像孩童般的笑容,我们也就满足了。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不知不觉,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三下乡与其带给我不少的锻炼不如说带给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这次三下乡让我真真正正的从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着问题,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却是让我思维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转变的。

我的三下乡本就是懵懂之行。作为一个大一学生,跟着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来下乡,学到的更多是如何办事如何做人,如何感悟生活体验艰苦。而事实上,这次三下乡给我的更多的感觉,不是艰苦或者劳累之类的感情,而是庆幸,和沉思。

是的,庆幸这一路有你们陪我走过。庆幸拥有一群优秀能干的队友,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活动,帮助我成长,让我得到锻炼。

第2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 实验 实践 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调查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交叉性学科,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具体的理论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来观察社会变化、分析社会关系、解释社会现象和把握社会规律,锻造作为一名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改革创新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①必须努力尝试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是以理论内容为基础、以案例结合SPSS软件应用为手段的实验教学,另一方面是将现场模拟与实地调查有机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1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

实验、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观察性、操作性和理论实践融合性等特点。由于理论教学的内容较难,借助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教学实效。其一,通过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历实地开展调研,强调学生参与及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认知和提高,激发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其二,有利于学生消化、验证理论知识,增强了理论的现实感和说服力;其三,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实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验教学过于教条刻板,遵循“预习报告+实验指导+总结报告”三部曲程式,这种程式只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情形;二是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及其内容多从教的角度开发、设计,学生通常按照实验指导或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探求、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实验、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未能将学科前沿性成果和现实管理中的新问题有效地引入实验教学之中,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社会调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性质,旨在教授学生有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扎实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基于建构理论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实验、实践体验为主”,鼓励学生“像研究者那样”参与社会调查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去完整地亲历一次调查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协作、会话在知识生产与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使学生在科学规范的研究过程中建构起真正有益于自己的知识技能。②鼓励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独立完成收集原始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的新路。这种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集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系统性训练,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涵盖理论基础知识,实验、实践的目的,操作程序与规范、师生任务与分工,教学策略与评价等要素。具体可从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设置、项目内容编排、课外活动安排等方面,层次性地设置实验实践项目。

首先,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设计。根据“实验育人”的理念,应当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趋势,并结合培养对象的新特点,针对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实行项目驱动方法,合理编排实验、实践项目表单。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方法或原理、时间、步骤、要求等。力图通过编制实验、实践指导书或手册作为教学的指导规范。具体而言,就是在整个教学计划学时内,老师必须根据课程内部逻辑关系开展教学,一方面讲解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时注意调整重点、强调应用、注重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小组为单位,分步骤依次完成从调研选题、文献回顾、设计研究方案与问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到撰写调查报告、汇报研究成果的一整套实践任务;另一方面,安排一定的学时,借助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平台,根据设计好的实验项目,有机结合SPSS软件、实例与数据库,让学生学会应用SPSS软件,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分析技能。同时鼓励学生以此课程的学习为契机,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热情。

其次,要认真做好各教学环节的执行与评估工作。作为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师,不但要掌握社会学理论基础、统计学理论,而且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要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一定深度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③在课堂讲授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测量指标,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如何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与实际调查紧密联系的问题;课堂模拟训练主要针对资料收集方法的训练,如让每个小组结合自己课题设计出问卷和使用方法,然后进行课堂模拟训练,重点观察每个小组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技巧及效果,之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提高;实验室内主要进行SPSS定量统计分析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要求学生学会正确操作步骤,并能正确地解读计算结果。在实验室教学场景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包括答疑、讨论和指导在内的沟通与交流;实地调研主要进行观察实验、访谈实验、问卷使用实验、摄像摄影录音实验等,鼓励学生深入到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收集调查资料,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运用相关的调查方法与调查技巧。

3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积极性高。课堂讨论、现场模拟、电脑操作以及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大大丰富了课程学习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套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经由师生双边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人机互动及社会场景中人与人间的互动,实现主体间性的意义建构。

二是使学生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了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技术三个层面在内的一整套研究方法,获得了观察分析社会的工具;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和转化,提高了大学生实际的社会调研能力和水平,也为大学生就业和工作提供了帮助,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经验、思维和技能支持。尤其是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课外科技立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方面也因此受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是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求精神。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强了。学生在论文写作方法上,逐步实现了从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理论分析转向以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的转变,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也加强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科学研究意识得到强化在表现为遵循和贯彻实证主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究,在紧密结合社会事实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同时,还注重对调查设计和调查过程进行反思。大部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掌握了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具体方法,为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提供了经验积累和方法支撑。有多个小组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申报了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四是通过小组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社会调研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工与协作,明确任务、角色、职责与关系,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的调研任务。在此过程中,大家共同寻找调查课题,共同起草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进行问卷收发、共同分析讨论调查资料,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通力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尽职尽责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提高了。通过小组实践,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了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以实际行动争取和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实践,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实验实训教学(ACJYYB2013037)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张薇,温光浩.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第3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军训负责人、社团会员、学生会部员、校报记者、班级干部、课题组成员、青协会员、学习小组组长,一个个身份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然而,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大学做过的最有意义?对你影响最深的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加入课题组,成为公管学院课题组的一员,并跟着老师做课题”。

我将在课题组的收获总结为如下4点:一,培养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学会了做社会调查方法的方法;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四、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培养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听课,学到的是灌输式的理论。老师往往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讨论交锋的少,学生对老师讲的观点没有怀疑的态度,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的思维也得不到提升。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学长、学姐会告诉我们,做课题要有问题意识、批判精神,要注重实地调研。我们在研究前辈们论文中的观点、方法时,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我们要针对一个问题去与农民面对面做问卷调查,与农民交流、与村干部交流、与政府官员,企业主等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交流。得到第一手资料,然后客观的、不带偏见的对其整理、分析,去粗取精,探索真知,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在这文献资料等理论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开始提高。

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

方法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重要手段,掌握了方法,你就掌握了主动权。课题组让我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做社会调查有许多方法。比较常用的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这些方法在课题组中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这些方法将对以后的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假如你从政,做调查是你获取决策信息,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不能搞好调研,是你科学决策,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假如你从商,你的产品和服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做好市场调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另外,一个公司的变革同样需要对公司内部、竞争者、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对调研。拥有调研的能力是你提升、获得重用的重要砝码;假如你从学,做学术研究,社会调查就是你核心的、最基本的工作。掌握做社会调查的方法,非常重要。

做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要科学。你要把你想要知道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你要避免敏感性的问题,你的问题要通俗易懂,你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利于你最后的整理分析、、、等要求;做访谈,你要有恰当的问题,并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储备能与被访谈者对话,你要有礼貌,要消除对方的顾虑和压力,你要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充分挖掘你所想得到的信息;观察法,你要对一个观察到的事务具有敏感性,并能归纳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文献研究法,你要有批判的精神,做文献综述,你要学习最前沿的文献,你要搜集质量高的文献学习研究,这样你的提升才会更快。这些都是在课题组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

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

在和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民座谈中,对社会、农村的观察中,你会对地方政治、三农问题、社会、人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开阔你的视野,增长你的阅历。

地方政府存在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政策时会有自己的对策,比如一些乡镇的小产权房房的盛行、违建仓库的蔓延、土地非农化土地亩数的虚报造假。中央政府往往在一些问题上鞭长莫及。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战略性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和谐。以其核心的土地问题为例,其及其复杂。土地隐形市场问题、农地抛荒问题、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都是关键问题,个个都不简单,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力争把一些问题的现象弄清楚、把其深层的原因予以剖析,再构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涉世未深,身在学门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的认识还很幼稚。当看到、听到社会的阴暗面,如侵害农民权益的事件的发展,尽管有改造这个社会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一没资源,二对社会的认识都不深刻、不了解,谈何解决国家大事。从这我也认识到了,做课题也是为人生做课题,你的人生需要不断的去解决各种课题。

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对于做课题,我认为团队的力量体现在两个点上。一个体现在自由探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体现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

在主题研讨的自由探讨中,我们课题组的每一员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个观点形成思想交锋碰撞,一些新的观点,新问题,新的思路,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的思想水平也有所提高。也有利于后面的论文写作。

第4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智慧和知识最终践行于社会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培养能力,弥补不足。2011年7月11日——17日这短短七日里我们实践团进行了多次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与主管们面对面进行座谈会,参观了当地电视台、图书馆、邮局,了解当中技术、工作进行结构,与当地敬老院老人们谈心,为其大扫除,还有最难忘的小学支教,到港寮小学的文娱演出,最后在县城的文娱演出,这一切活动都令我们难以忘记、感触良多,留下深刻记忆。

虽说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到七月中旬才开展的活动,但筹备工作早在四月份就已被提上院团委的日程,从最初团长们的甄选、团员的甄选面试,再到五月培训,到最终出发,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人以及关心此次活动的人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严格来说,“三下乡”活动并不是仅仅那七天里的行程,而是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和后期总结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团长、队员的甄选,对队员进行思想动员,做初步计划以及寻求外援资助,文娱节目确定和排练、各项物资准备。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联系各级地方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以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了解当地教育建设情况,根据事前行程安排进行各项实践活动。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以及队员对社会实践心得的交流。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所了解的,作为一位后勤组普通成员,我参加的只是其中团员面试、前期文娱节目排练、物资准备工作和七日实践行程。

团员面试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甄选的团员们的素质直接关乎于实践的质量。起初由于临近期末,要备战各科考试,我对“三下乡”实践还有一丝犹豫的,但第一轮面试中,我观察到面试当场分工组织条理、分明,例如面试前已分通讯、义教、调研、宣传、后勤等各组,面试者按自己特点面试相应组,而这个分工特点在同城实践的华农就无这么分明。而且面试官的师兄们态度很好,问的问题针对性强,十分有内涵,当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

面试通过后5月7日到16日十天是实践培训和模拟时期。这时期内我身为后勤组组员,工作主要是配合组长安排,熟悉后勤各种工作,包括加强组员间认识与交流、服从组长安排统筹物品的准备管理、进行募捐活动安排等,同时实践团每人都有自己的文娱演出节目,在这期间要学会、排练熟自己节目。甄选出的队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专业,在活动之前大家几乎都不认识,谈不上沟通与默契了。而经过这十天培训后彼此初步认识,逐渐熟悉起来,到暑期实践间队员们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文娱节目排练相当辛苦,十天里若无特殊,每晚从七点到十点半都要进行文娱排练。我被选入《和你一样》手语组,这套手语并不是很难学会,发一个早上的时间基本能掌握整套动作,但要做到动作标准无误、熟练,队员间整齐一致、与歌词符合,就不得不要多次排练,下一定功夫。期间我们遇到组员来自不同组,彼此没点默契,并且各组内部时间安排不同等等困难,但我们都能努力想办法解决,把节目排练好。最后,在文娱节目验收演出中,我们手语组获得好评。

就这样实践团经过一系列详细组织和工作准备后,等待七月暑期的来临。

七月流火,当同学们开始沉醉在暑期欢乐时,“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出发的钟声在我们团已经敲响。7月4日到9日,各组各项准备工作再次确认启动,同时各项文娱节目要进行再次熟悉排练,宁愿多发时间,也不得出现错误。7月8日,同是“三下乡”的我院赴广西平南团出发。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再次确认后,我们赴惠来实践团启程。

整个实践行程上面已有所述,个人觉得,其中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惠来分公司、小学支教最难以忘记,颇有收获。

10日下午我们怀着踌躇满志和几分新鲜好奇心到达惠来一中,此时,我们赴惠来团60多人分成两小支队,一队赶赴前詹镇西浦村小学驻扎,另一支队则驻扎在惠来一中,而我被分到县城小支队。11日早上我们一部分参加了在前詹镇政府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义修队义修家电器,同时我们县城小支队迎来了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洪杰、黄媛淳、林锦源三位新成员。

11日下午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当日下午调研的主题是“惠来基础教育设施调查”,主要访问对象是小学、初高中学生和家长。我和华农的分为一组,任务是两个钟内至少完成十份问卷。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深。我们并不是单单简单叫人填完问卷,而是要采用访问式方法做调查,做调研时要与做问卷对象交流、聊天,以问卷里问题为主,然后将话题拓展出去,每个问题要延伸3~4个涉及话题,总的来说,质量首选,数量其次。这样一来每访问一人所发精力、时间就颇多的。自然,我们所得的信息和资料也很丰富。前期我们一人主要负责记录,另一人主要负责交谈,分工明确、条理,相互配合,做调研进行得很顺利。但当做完第四份时发现以这样速度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两人分开独自各做三份。这样一来,考验我的时候到了。由于以前曾参加过调研比赛,有些经验,所以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其中自己的缺点——不善言辞、不懂速记还是深深影响了调研质量,与学生交谈时本可以再拓展深层一些,然而记录速度太慢,出现自己在记录,学生无声站立一旁的尴尬场面,同时言辞上有些僵硬,令交谈中出现生硬的气氛,也颇令人尴尬的。

该次社会调研收获颇丰,具体另有调研总结。所得其中信息令我惊奇的是惠来作为一个临海县,地理环境挺有优势的,但其经济情况却令人失望。从所得调查教育设施情况得知,其教育建设甚至比粤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差的城市更不如,教育情况令人担忧。就拿其中一点来说,当地县城小学大部分每班都是超过百人,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大部分教室不配有灯管的。县城如此,更不用说乡镇的了。

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乃此行一大亮点。我们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在中国移动通信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众人对此行程充满期待,都希望能很大收获。而惠来分公司也不负我们所望,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学生团体,也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的参观。惠来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详述了该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营销活动,并演讲后根据我们所提出的一个个疑问作出详尽的回答,尤其在我们专业市场、就业方向上,分公司主管们根据自己经历,尽可能传授他们所得经验。可以讲,此行每人都满载而归,个个都称赞中国移动。其实,作为信息类专业生,对国内通讯类公司都有一定了解,如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等等公司必定在我们视野内,事前已了解到在国内类似领域公司中,中国移动通信在服务态度、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毕竟多数只是听说,而经过此次参观,我们终于体会到中国移动的魅力,果然名副其实。

最后一大活动是压轴的小学支教。虽然我们组织上组别分明、明确,但我们县城支队与西浦支队不同,西浦那边义教组负责支教,调研组主要负责调研……人员互不参杂。而我们这边则不同,分工已不分组别,要求每一活动每人尽可能都参加,尽可能锻炼自己,体悟不同项目。而我在支教中得到三次讲课机会,由于是临时受命,自己又不属于义教组,对小学知识体系只能根据记忆,自己组织讲课材料,并且个人认为义教组事前准备不足,所备资料难度过高,所以直至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前,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然而,当自己走上那神圣讲台,面对众多炯炯有神的眼睛,纯粹、真挚的目光,心里一切不安云消雾散,脑中剩下的仅是教材内容。令我值得高兴的是,一向不大善于言辞的自己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授课流畅,言辞清晰。当然,有喜自然也有忧,所备教材难度果然高了些,讲课中只见前面一些同学点头应是,而后面大部分同学基本一片漠然。事后和同学们交流中了解到授课内容果然难了些,很多同学只是小部分内容明白,甚至有些没学过。

经过一次授课后总结一些经验,到第二次讲课时,效果明显提高了很多。所受内容同学们都能掌握,而且后面一部分授课内容是新知识,但同学们都能理解掌握。当时我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的欢乐悲愁,体会到就是做一位单纯的科任老师,要做到负责任、一丝不苟,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那时当一回老师的感觉让我心中流出一丝丝甜滋。

第6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大东昌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大东昌学院20**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奋斗目标,立足**,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方式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步骤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0**年1月中旬至20**年1月下旬,我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我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

2、具体实施阶段。

20**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四、相关要求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第7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所谓服务学习是强调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与课程相联系,使学生在服务中进行学习与发展[1]。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与公民能力[2]。在此理念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卫管专业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在学习了相应的课程之后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在学校实行的“三学期制”下,为卫管专业走进医院和社区,进行服务学习提供了条件。

1服务学习理念下社会实践的实施步骤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用合适的社会实践模式可以大幅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实践已成为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每一学年分2个大学期(各15周)和1个小学期(10周),并在小学期中进行社会实践。在服务学习理念下,卫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习”的不同层次的运行模式,见表1。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课程需要对医院、社区、企业有全面的了解。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依赖于高质量的实施。服务学习一般包括以下4个步骤:准备、服务、反思和评价[3]。卫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按照其步骤,经过长时间的累计,形成了下列过程:岗前培训→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定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课题汇报→评分这8阶段,以上8个阶段均包含在其中包含在服务学习的4个步骤,具体为:

1.1准备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准备中包含了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具体包括:①岗前培训,卫管专业第二学年的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有社会调查性质的课题。而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为此,在学生实践之前,专业教师系统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注重合理巧妙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有的能力。②课题名称的初步确定,在实践前由专业教师根据实践点的实际初步罗列课题名称供学生参考。在选题、调查问卷的设计等方面均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辅导。

1.2服务

服务即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服务过程中了解社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名称后进行问卷设计,并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的关键是做到与时俱进,尤其牵涉到政策变动较多的问题。基于卫生问题政策变动较多的特点,紧扣卫生事业当前热点,在社会实践前专业教师会准备10多个相关课题供学生参考,使其初步确定课题名称。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课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卫生国情和国内卫生政策。

1.3反思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阶段“,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知识、对现实的理解进行梳理和总结[4]。在社会实践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回顾总结,深入讨论,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医院管理、社区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1.4实践结果的评价

实践结果的评价是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总结,总结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结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社区或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和课题汇报总分三者按照一定权重最后确定学生该小学期的实践总分。

2调查研究

2.1对象本次调研选择2007级和2008级卫管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07级31人,2008级44人,所有的学生均参与过第三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放75份,实收75份,且均是有效问卷。

2.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3题,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调查:①了解卫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模式的支持度,探索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卫管专业现存实践模式的科学性;②了解学生对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面临具体的诸如实践时间、实践点的问题的认可度。

2.3调查结果

2.3.1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调查

调查显示,卫管专业学生对于其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一进医院、大二进社区、大四综合实践”的模式均非常肯定,有81.4%的学生认为这样安排较合理。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由学校和实习点共同管理也非常可行。另外,在大二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份社会调研报告,86.7%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或较合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以所选课题为主线把实践工作贯穿起来,将实践地点作为实现小组能力的阵地,逐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让个人能力在实践中闪光。

2.3.2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

对卫管专业社会实践认可度的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必要性的认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践点是否丰富、在实践中是否有收获以及社会实践是否运用所学知识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显示,有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有56%的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中收获非常多。但在具体的时间和实践点的安排调查中,有42.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合理,但仍有41.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课时太少,需要增加课时量。而在社会实践点的安排上54.7%的学生认为一般,28%的学生认为实践点匮乏,只有17.3%的学生认为较多。对于大学生能否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有60%的学生认为部分可以,而不能全面运用。

3讨论与分析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卫管专业的学生对现有的在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实践模式表示肯定,认为以课题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非常必要,从中也收获颇多,主要表现为:

3.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据汇总统计,从2005年卫管专业建立以来,已撰写论文30多篇,并有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有3项获得学校创新课题。所有的论文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课题研究内容有: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的调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满意度的调查、医疗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②以整个社区为单位进行的调查,如闸北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针推在闸北社区的发展状况研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普及程度的研究、对家庭小药箱情况的调查等等。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社区基层的卫生现状,这也和卫管专业就业定位——社区相吻合。#p#分页标题#e#

3.1.2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完成调查问卷需要与患者或居民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表达能力,认识到人与人交流沟通,尤其是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同时,4~5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就必须要相互协调,发挥自身的强项,共同合作,探究问题。

3.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增加社会实践课时

目前社会实践主要是每学年的第三学期,但实际实践时间为一个月,学生普遍反映时间较短,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一方面要在实践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完成问卷设计、调查、汇总和文章的撰写,难度非常大。

3.2.2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

要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广泛和有效开展必须有经费的支持。尤其是很多学生撰写了非常优秀、符合现实状况的文章,如能得到一些教学经费的支持,使其公开发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专业、部门,乃至学校的声誉度。

3.2.3进一步扩大实习点

目前卫管专业的实习点主要依托校级社会实践基地,如多家附属医院和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面对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学校、部门和专业如何积极开拓新的实习点,如卫生行政机关、医药企业等,使卫管专业实践可持续发展,不断迈进新台阶。

3.2.4与课程的结合服务学习要求服务与课程紧密相结合,但在实际过程中,课程与社会实践内容很容易脱节,两者不能做到相互促进,如何做到两者紧密结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4思考与意义

4.1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长期以来,高校教授的课程理论难以与实践相衔接,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甚。卫生管理学科则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在每个学年安排社会实践,并使其课程化,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课程理论认识与大学生亲身实践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先理论学习,后选择相应单位,并在理论学习中邀请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员参与主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能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的检验,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类教学实践后的总结,又反哺教学中理论性太强的缺陷,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医院管理学课程,卫管专业大一进入医院实践后,大二开设该课程,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生动有趣,并能在课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与学生进行过医院实践有密切关系。

4.2社会实践培养人文精神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尤其需要关注人文素养,“医乃仁术”。因此,医学与管理类等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涉及到学生职业精神(情操、意志与人格)的塑造。由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人文类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衔接困难、教学资源匮乏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职业情感、内化道德、提升克服挫折能力,社会实践无疑是一门很好的人文类教学课程。

4.3社会实践加强了边缘学科建设

当今学科飞速发展,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已取代大学科的概念。社会实践加速了边缘学科的建设,诸如医院管理类、社区卫生管理类课程。可以聘请实践点的医生教授部分课程,同时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点进行深入带教、完善上述课程的实践教学,避免理论化,帮助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8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建设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教育部在 1998 年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其培养目标一般被认为是“面向农业科技推广、面向农村企业经管、面向农村社会管理、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的专业教育方向;“培养具备农业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事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规划与设计、决策计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浙江省的丽水学院自2009年在商学院设置农村区域发展的本科专业。目前它是浙江省的重点学科。从2010年开始,丽水学院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四年级秋季学期开设了《社会调查与文献检索》课程。笔者长期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以下仅依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必要性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管理学门类的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涉“农”有关的技术、经营、战略三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该专业的教育方向以及专业课程所具有的方法、技能及应用型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教育培养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有计划地实践教学内容付诸实施。实践性是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根本内在要求。近年来,对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滕明兰探讨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以及研究创新性实践3个模块,其中,基础认识性实习主要包括认知实习(农村体验)、初步社会调查等。综合应用性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调查、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研究创新性实践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设计性实验等。三个模块中,第一和第二个模块都提到了社会调查,可见社会调查能力是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

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之一。段华平和卞新民在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时谈到四方面,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四是实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除以上认识外,笔者认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所具有的应用性的性质,决定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核心环节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民,针对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研究。要科学了解与认识“三农”问题,就迫切需要下基层调研,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要讲求科学性,社会调查研究本身涵括了方法论和具体的调查技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开展社会调查要讲求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一般是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专业核心课,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主要详细阐述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其特殊性。首先,学生没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背景,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适当补充社科研究方法论的内容。要讲清楚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事;要讲清楚如何具体开展调查,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逻辑和道理是什么。二是因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主要开展的是农村调查,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侧重于开展农村调查会使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以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三是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教学要贯彻始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基于以上认识,浙江丽水学院2010年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时,就进行了充分的设计。首先,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有机的结合,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查找和文献综述写作,以及社会调查方法串联起来进行教学。由此,课程名称也就命名为《社会调查方法与文献检索》。其次,课程没有指定的课本,只有推荐的参考书目。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课本主要供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使用的,一般理论性太强,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学时也太多,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不实用。无疑,无课本授课,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内容要相对简单和明确,对多媒体教学以及PPT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讲课更要能吸引学生。再次,为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效串联教学内容的各环节,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社会调查“丽水市莲都区流动人口的调查”以及后续的调查报告。这其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包括围绕着“流动人口”研究展开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对丽水市莲都区的流动人口就某一主题,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共分为启、承、转、合四个模块。一般来讲,按一周两节课,一学期16周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具体如下:

(1)启:选题与文献综述写作

1、如何选题

2、文献检索

3、文献综述写法(布置作业)

4、小结(讲评文献综述的作业)

本模块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其中,文献检索的课堂教学是既包括关于信息文献的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包括查找相关文献的实践操作的学习;既包括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的查找和借阅,也包括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工具的使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的能力,提升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再谈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通过硕博论文以及综述类论文的范例,指导和帮助学生展开文献综述的写作。文献综述的作业要求是以流动人口对研究对象,自选某一主题进行研究,并就此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其中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等关键概念的界定、基本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综述。最后要求至少有5个注释和5个参考书目。

(2)承: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5、科学研究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逻辑

7、测量与概念的操作化

8、小结

本模块侧重于理论教学,其中也涵括案例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将理论讲得更清楚、明白。社科研究方法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是社会调查具体技术的基础。本模块授课的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此部分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3)转: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

9、问卷设计的方法

10、问卷调查的实践(布置问卷设计的作业)

11、访谈(布置访谈的作业)

12、观察

13、小结: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讲评问卷设计和访谈的作业)

本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内容,最后通过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比较,反思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的优劣以及适用性。本部分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有效贯彻实践性教学,如何将调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巧有效传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愿意认真完成作业。当然,本部分的作业量也较大。作业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设计要求问卷有封面信和指导语,以及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问卷设计完成后,要求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填写至少5份问卷。第二项是就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访谈,作业要求提交访谈提纲和访谈记录,其中,访谈提纲要求10个问题,访谈记录要求500字。

(4)合: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

14、调查报告写作

15、论文写作指导

16、总结(讲评调查报告的作业)

本模块是总结前面的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在此基础上,就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格式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解,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辅导。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要求包括总结前面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内容,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9篇:社会调研总结范文

【摘 要】顺应社会的新变化,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在较好地把握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院校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合理修订了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课程群的合理构建及其建设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

【关键词】培养方案 需求状况 社会学专业 课程群 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14-02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与《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落实《湖北民族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的总体部署,根据教务处和法学院的工作安排,全面推进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从2011年7月下旬开始对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为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基本依据,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一 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1.发展现状

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拓展的现实条件和需要,2004年9月,湖北民族学院迎来了第一届社会学专业新生。如今经过9年的积累与发展,社会学专业的设置符合时展的总体趋势,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已发展成为一个基础条件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办学实力较强、教学管理规范、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在积极探索专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以谋求社会学专业的较快发展。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一,就业状况。从整体上说,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状况比较好,其主要就业渠道有公务员、考研、村官、支教、企业等,平均就业率都在85%以上。如2012届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6人,有30人找到工作,就业率达82%。

第二,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感到不太乐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当问到“你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时,有46.60%的大学生认为“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有44.60%的大学生要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有30.40%的大学生希望“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35.80%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3.人才需求分析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学发展的永久生命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小康社会建设实践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据有关资料预测,社会学专业人才在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深受欢迎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有社会学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社会学专业人才潜在的巨大需求为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机遇。

第一,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社会学在中国是个新兴专业、紧缺专业,就学科性质而言,其专业性似乎不

是特别强,没有特别对口的职业渠道,因而,其社会的认知度也还有待提高。但是,调研表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学学科的综合性等特征,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就业的路子还是比较宽的。据统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家公务员、编辑、教师、企业主管、秘书、销售人员、市场调研、政策评估与咨询、人力资源助理、市场信息员、村官等。

第二,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秉承现代教育理念,以“德育为先、能力导向、提升素质”为原则,社会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掌握社会学基础理论与调查研究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认识、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胜任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社会管理与规划、社会工作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 调研与借鉴情况

1.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专业调研采取网上收集材料及走访相关院校社会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等方式。从收集到的高校培养方案及调研资料分析来看,似乎也没有发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或许在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上有所不同,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不同,在专业知识面上有差别;也可能在学习氛围等方面有所差异,在学校提供的信息方面有差别,在学校整体环境的熏陶等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走访的学校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电话咨询了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培养方案和评论意见,网上收集了10余所学校的培养方案。同时,利用教师读博和开会交流的机会,收集到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青岛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的意见。调研学校时,有意识地考虑学校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即东中西部高校及综合性大学的社会学专业。

2.其他学校的培养方案分析

国外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不便比较,但是方案中体现的思路还是有一些启发意义,一些相关的论文分析对做好修订工作也大有帮助。下面主要以国内高校社会学专业为例来加以分析讨论。

第一,专业的学分数不完全一致(单位:分)。学分数较多的约180,如华中农业大学的173;学分中等的约155,如华东师范大学的160、中山大学的155,150的有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到150,如武汉大学社会学的学分只有140。多数高校的学分在150左右。

第二,课程设置的组合方式形式多样,但实质基本相近。即使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可以划分为公共(含通识)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课)、特色课及实践环节。

三 社会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民族地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升内涵”的原则,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突出应用、分类培养”的基本思路,着力制订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目标及依据

第一,培养目标。社会学本科专业要“立足湖北,着眼民族地区,辐射全国”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具备较扎实的社会学理论知识与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等技能,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机构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社区发展规划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又可在企业或媒体行业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社会调查、公共关系等工作;又可通过攻读社会学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到教育部门从事科研、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第二,基本依据。(1)社会学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根据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学校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其实现路径表现为设置“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个性模块课”。(2)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结构。以国家对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基础,通过专业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3)大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通过培育,使社会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素质等,促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课程结构

第一,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设置以课程群为逻辑主线,按课程模块的方式进行构建,其基本思路是: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个性课程模块四大类来设计。

第二,课程的基本结构。(1)通识必修课以学校的基本安排为准,其课程模块主要由道德修养课程、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与体育课程等构成。(2)学科基础课以专业能力训练为基础,主要由社会学概论、逻辑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社会统计学等课程构成。(3)专业核心课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主要由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实践与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构成。(4)个性模块课程主要由方向课与能力提高课程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