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卫生信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信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卫生信息管理

第1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卫生管理;病案信息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病案是一种记录患者疾病表现、诊治情况的档案,其中详细的记录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能够客观的表现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和最终治疗效果,不仅是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凭证,还能够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参考,是重要的医学科学原始档案材料[1]。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对医院中的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3]。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00例案例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对2016年12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回顾分析。200份病案中包括儿科病案37份,妇科病案49份,外科病案41份,内科病案73份。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例病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所存在的管理缺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比病案存在的各类型信息管理问题的构成比。

2结果

经回顾分析发现,200份病案中,共110份病案存在信息管理问题,所占比例为55.0%,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内容质量问题和管理质量问题两大类,其中存在管理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为65.5%(72/110),明显高于存在内容质量问题的病案的34.5%(38/110)。内容质量问题主要为内容书写逻辑混乱、诊疗过程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不规范、书写潦草、涂抹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7.8%(3/38)、28.9%(11/38)、23.6%(9/38)、23.6%(9/38)、5.2%(2/38),其他问题所占比例为10.5%(4/38)。管理质量问题主要为病案归档不及时、病案保管不严格、病案借阅不规范、病案深加工不合格,所占比例分别为26.4%(19/72)、43.1%(31/72)、20.8%(15/72)、5.6%(4/72),其他问题所占比例为4.1%(3/72)。

3讨论

病案作为医护人员用于记录患者诊断结果、治疗过程和相关护理措施的载体,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量的疾病通过医生对病案的研究而得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不仅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更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4]。病案管理是指在法律的要求范围之内,对记录所有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和治疗方案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的过程[5]。病案信息管理是一种针对病案管理混乱现状,所衍生出的新型病案管理模式,其是指在保存病案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新型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医学病案管理中的模式,其不仅显著提升了病案保存、查询和寻找的方便性和速度,还是体现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6]。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今各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病案的丢失,这不仅严重泄露了患者的隐私,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阻碍[7]。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病案进行分析,以小窥大,发现了病案管理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病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对200例患者的200份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共55.0%的病案资料存在信息管理问题,具体为内容质量问题和管理质量问题,其中存在管理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存在内容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管理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病案保管不严格,内容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诊疗过程记录不规范。分析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首先,医疗机构对于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了病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且工作人员忽视病案的重要性,往往出现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案记录时不用心,影响病案质量;其次,病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很多时候医疗机构对于一份不合格病案只是予以少量的奖金扣除处分,甚至只是口头批评,缺乏威慑性,造成工作人员不重视;最后,病案借阅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疗机构常常出现借阅病案遗失的现象,管理人员往往也不予以追究,从而影响了病案的规范管理[8]。针对病案存在的上述信息管理问题,应加强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强化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病案管理意识,并建立或完善现有的病案管理制度。在医院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对病案管理硬件设备的投入。总之,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解决措施,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病案管理失误给患者和医院双方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董志萍,马丽娜.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5-7.

[2]管素香.新时期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8-30.

[3]王达光.病案首页中信息填写完整的价值与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1-12.

[4]王红霞.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7):192-193.

[5]刘静.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6-7.

[6]孟建华.病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医疗装备,2017,30(3):188-189.

第2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内容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应当改变人事档案“千人一面”的传统模式,突出反映人的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几类:考核类,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表;教育培训类,包括学历、学位、各类培训证明材料;奖惩类,包括奖励、惩处结果证明材料;论著成果类,包括论著期刊、成果奖励证明材料。此外,还有在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有关聘用、奖惩、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绩水平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真实记录。如上涵盖了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和职业信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在体现医院的人才梯队、结构比例、技术力量等方面实力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组织上选拔、使用人才、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至少包含档案检索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信息综合开发系统。其中信息综合开发系统要结合各医院工作实际需求设置,具有统计功能、分析功能、预测功能,同时做到:基础性信息突出准确性,严格信息的审查制度;动态性信息突出时效性,录入、变更及时;经验性信息突出指导性,尽量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强化档案编研能力;政策性信息突出针对性,保证信息为决策和执行服务。

(二)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常用的档案资料、表格等制成pdf文件或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形成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数据化、信息化,以便于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

(三)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例如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等项目进行综合统计、量化分析,并将所得信息资源及时编写汇总,提供给领导及职能部门,作为相关人事工作的参考依据;还可以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成不同的表格,为利用者提供多层次、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

(四)发挥档案信息在医、教、研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以科研为例,如在课题申报结束后,档案人员了解课题项目情况后,通过档案信息数据库,将本院相关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提供给课题组,使研究者及时获取相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

(五)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及访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非法访问以及对档案作非法添加、修改等,处理好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问题。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需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对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认定和管理。对于纸质文件来说,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但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相对固定的形式,要对采集的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可通过电子信息加密技术、签署技术、身份验证和防改写等技术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二)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以保证电子信息的采集、制作、分类、存储等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以保证数据准确、真实、规范、统一。

(三)加强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提升使用价值。不断完善充实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和信息,添加反映人的个性特点、专业能力和信用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加快人事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

(四)严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严格限定上网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严禁处理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切实抓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防止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

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属于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档案信息电子化、低成本,满足了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拓宽了服务范围。

(二)可以大大减轻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由于人事档案是动态性的,需要人对发生变动的人事信息进行及时记载,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以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及时地进行人事档案的处理调整,保持人事档案的动态性与连续性。中国

(三)档案信息具有备忘提醒功能,可及时提醒人事管理部门对职称晋升、工资调整、退休等人员办理手续,防止因工作繁忙造成疏忽或耽误。

(四)信息化的查询功能。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想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全面或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信息化的查询功能就可以有效解除这一烦恼,相关搜索功能提高了查阅速度,为领导拟定职工培训计划、实施绩效管理、合理组合人才等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第3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1从业人员现状

由于卫生信息技术起步晚,目前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复杂,从业人员多数是计算机、医学、统计学或病案管理专业毕业,有些只是经过了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等相关培训,主要工作是负责对医疗卫生数据的统计和信息的管理或兼职病案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技能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

1.2职业岗位群分布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领域,职业岗位群涉及医疗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或设备故障诊断与恢复,数据库管理与信息存储维护,医疗卫生信息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与维护等多个岗位。

1.3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要求

1.3.1知识目标

具备信息资源获取、组织、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技能;掌握信息分析、研究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工作基本原理、常用组网技术及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评价与维护的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

1.3.2能力目标

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具备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具备医学统计的基本能力;具备程序设计能力;具备解决医学信息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知识技能更新的能力。

1.3.3素质目标

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具有适应岗位工作的身心素质。

2职业资格准入情况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对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资格准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学生除获得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参加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取得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设置的原则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为此我们邀请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一线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设置,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2以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为保证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实验与实训。为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职业岗位群开设综合实验实训课程。

3.3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为满足学生个性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素质拓展课和实践教学课七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开设了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JAVA语言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平面设计制作标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卫生信息管理学等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专业课模块开设了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无线网络配置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SQL网络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信息存储与管理、虚拟技术应用与实践等课程,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达到0.76∶1,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考证能力。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设置了VFP数据库编程基础、计算机专业英语、电子病历系统、云计算与云储存等课程,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毕业生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相关领域的就业能力。

第4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进入21世纪,也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医疗机构都需要针对病人、医药等方面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处理。这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们纷纷设立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岗位,也急需相应的专业人才。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指出: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1]

针对社会的需求,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以培养所需人才。高职专科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以职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岗位胜任能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此类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1 卫生信息管理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岗位要求

在各级医院,专门设置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是近十多年的事,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也是近些年的事。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速,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纷纷大力发展其网络数据平台,对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两部分,一是部分往届毕业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医院的相应岗位就业;二是医院的信息管理科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涉及学生问卷160份,医院管理人员4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在医院,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归属于信息科,此岗位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医院的信息系统即医院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熟练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和网络操作等等。

②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能力

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中,一般由医院数据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系统、诊疗系统三个部分构成。无论是哪个系统,核心是计算机,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能够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维护能力。并且,对于计算机出现的一般常见故障,要能够迅速处理和维修,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③ 具备数据库基础管理能力

现在各级医院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院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所谓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其技术实质就是数据库的管理的应用。现在常见的数据库为SQL、ORACLE等,因此,管理人员应具备这些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④ 具备计算机网络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力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须保障的。因此,信息管理人员要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具备处理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见故障的技能。

2 高职专科医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明确了医院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但在高职专科医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需求有些脱节,即不能胜任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

① 重医学知识,轻计算机专业知识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前几年主要开设在医学本科院校,这几年在医学专科学校也开设了此专业,但在专科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普遍都具有重视医学知识,轻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特点。学校的主导思想,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为辅。但是,专科院校由于学时限制的原因,没能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造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医学知识学习不够深,信息技术也掌握不好的局面。

② 对计算机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某些医学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三个部分构成专业的培养。这个人才培养方案看似不错,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

③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

部分医学专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了本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本科院校的学制和专业培养的侧重点;或者仿照了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将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有机结合。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将所学立即用于工作之中。

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前面的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分析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① 重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论,结合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选择计算机课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涵盖适应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能。

② 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标准是适应一般技能的,没有突出本专业所需求的技能要求,因此,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岗位的需求,增删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第5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信息时代;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新形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70- 01

0 前 言

卫生材料是指病人在经过检查及治疗后使用过的逐渐发生变化或消失的实物,卫生材料属于医院重要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如今,医院经营模式逐渐由宏观的粗放型转变为微观的核算型,医院卫生材料的成本也不小,达到百分之十以上。所以,如何对医院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当中信息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医院的卫生材料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介入卫生材料、治疗的卫生材料、特殊卫生材料以及一次性的卫生材料。我国一些综合性医院卫生材料的种类更多,甚至有数千种之多。由于卫生材料的价格不同,不同种类的卫生材料在采购上也不同。所以,不但卫生材料的管理会比较困难,而且不易材料核算。

第二,在医院实施的新型会计制度,将卫生材料分成单独计价与非单独计价两种模式进行核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难度依然较大,卫生材料在使用情况上存在着多种差异,部分用于消耗,部分用于收费,有时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对卫生材料进行分类核算的归类时需要的工程量比较大。医院为了加强对卫生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核算,逐步建立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现代化运营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医院原有核算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卫生材料的科学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

第三,医院卫生材料需求量大,一般发票很难和货物同时送到,而且由于情况比较紧急,也无法第一时间对实物、发票进行核对。如果没有及时对货物做好入库前的评估工作,可能导致实物与发票出现偏差。此外,在核算这一环节如果缺乏严谨性,难以明确科室卫生材料消耗情况,并且出现收支对不上的情况,对医院实际消耗的成本评估造成影响。

2 卫生材料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核算管理模块

2.1 科室申购审核模块

医院各科室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购买计划,并在设备科进行报备。而后设备科对所有科室的购买计划进行汇总,交由设备科科长、分管的副院长、院长逐级进行审批。对需要新购买的材料,先由医院专门的招标委员会组织招标。购买计划在审批成功后,信息系统根据系统中的供货商信息,把各科室计制定的卫生材料形成相应的备货单据,提示相应的供货商,并对卫生材料购买。

2.2 货到处理的管理模块

供货商将卫生材料送到后,需要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如名称、数量以及单价等。供货商依据医院的采购备货单将货物发出,仓库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统计情况对货物进行清点及核对。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供货商。货物的检查上,可以由专门的检查部门对货物进行监督检查,所有的检查确定无误后,再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到数据库中。

2.3 卫生材料配送仓储模块

医院人员根据货到处理模块对货物进行核对工作,之后生成货物入库单据,并将送到货物的具体情况发给各科室。同时,计算机可以自动对库存进行管理,有效、及时地统计库存量,这样可以方便医院制定采购计划,使采购更加科学。

2.4 医院账务核算管理模块

计算机系统对货物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之后自动生成货物信息单,这可以方便日后的核对工作以及账目的管理。这一模块主要是医院各科室所使用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其提供的一系列稻荩可以让医院管理卫生材料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也提高了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5 产品证件维护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

在产品证件维护管理的模块系统中,可以对所购产品的证件、供应商的信息以及产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和提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购买不合格的产品,保障医疗物品安全。在数据统计分析这一模块中,可以对各种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对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出合理科学的使用量。

第6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档案信息化在各个系统和各个领域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繁杂性,档案综合管理缺乏优秀人才,以及电子文件保密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1]。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及其程度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社会化利用的程度和效率。

1 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作为卫生系统的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社会化服务。但是,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工作的繁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在卫生系统中,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繁杂性,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文案的管理、财务的管理、设备的管理、科学的研究、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相对繁杂,不利于顺利开展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在深入研究开发和完善系统之前,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难题。

1.2 档案综合管理缺乏优秀人才

高素质的顶尖人才是实现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这些高素质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而且能有效管理软件和设施,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安全管理的知识,一旦出现网络异常,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因此,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2]。另外,由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于储存复杂、信息量大,出现了兼容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只有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3 电子文件保密性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文件的保密性仍然较弱,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以不同的格式被复制,严重者甚至将电子文件的格式和内容改变了,这些人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另一方面,电子文件在技术和内容上被随意改动,最终难以找到原始文件,保密性较差。

1.4 技术支持不全面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的技术保证,它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所需解决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另一方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多数单位使用的扫描仪速度慢,无法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转化为电子文档。

1.5 规范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管理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完善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标准的管理体系,只有达到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连续工作和传播信息,才能兼容其他系统以实现信息的传递。所以,建立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并在以后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中贯彻实施这些标准。

传统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采用的是按年接收方式,这些档案包括设备储存档案、办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科研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等等。档案管理部门对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档案的管理,容易出现部分文书或者合同散乱和遗失。信息化管理则不同,它通过网络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有效,而且逻辑性较强。

电子档案的建立离不开业务处理标准和技术设计标准。在收录文件时,这些业务处理标准就能发挥作用,能将收录的文件新型详细规划,包括档案的分类、档案的前期处理等,确保了电子档案的标准和有效。另外,技术设计标准,确保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2.2 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无论什么系统那个领域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因素之一就是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了解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能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在工作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最好的基础设备设施,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能力[3]。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培训。要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定期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现代化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信息技术、熟悉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外,为了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成立一套交流机制,使人才之间能够不断的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和知识的突破。最后,通过便捷的网络,相关人员要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要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学习高新技术知识的良好环境氛围。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要担当起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历史重任。

2.3 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要科学评估危险性,同时重点保护安全隐患处的档案信息。

要评估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形成一套安全方案。具体做法是为档案划分等级,等级的划分取决于档案的保密性、价值、来源。另外,为系统设置权限,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访问,这样不仅将安全隐患减少了,而且避免将重点信息扩散出去。

可以在网络上下功夫,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如用户信息认证、电子加密、防火墙等。防火墙能够避免计算机访问危险网站,减少了中病毒了概率。电子加密也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具体的加密方式有收到数据后加密储存、加密后传送等。

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对于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的保存者、管理员的有关信息都需要验证才能访问,条件较好的可以备份系统文件,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

2.4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

首先,建立和完善卫生系统甚或整个档案系统局域网,提高各单位档案室计算机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其次,初步建成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市及部分县级档案网络依托政务网实现馆际相互联。第三,逐步规范和统一档案管理软件,确保档案数字信息“数据规范、标准统一、长期可用”。

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继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必需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2.5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要明确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要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3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在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3.1 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卷宗的重要程度的高低、利用价值的大小、利用率的高低和是否开放等具体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优先加工整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这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3.2 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3 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3.4 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第7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前言: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经常会引发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更多人患病,利用相关信息系统能够做到比疾病预防机构更早更确切观测疾病的先兆,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对应对突发事件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1信息系统在医院中应用所需的材料和方法

1.1信息系统需要的材料:在信息系统管本文由收集整理理中,因数据是其进行管理的材料,故而数据的采集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中,遍布各处的门诊、医技和住院登记等各岗位之上,都需要安排联网计算机工作站和中心服务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医院的信息系统使用到的数据库系统和服务器操作系统都能够为信息的存储和运算带来很大的便利。

1.2构建信息系统的方法:在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会应用到c/s架构,而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就选择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这是能够将公共信息用到的数据库集成于医院信息管理所需的大型的数据库。前台开发使用的软件是powerbuilder。

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来使用报卡的方式报告公共信息。严格按照报卡格式和内容逻辑的要求来填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好填报的质量和效率等问题。尽量手工采集病号的信息,尽量少的使用选择方式录入,从而使采集规范。采集好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管理处,信息管理处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公共卫生软件集成了医院的信息管理的门诊、医技工作站点和住院工作站等。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当医护人员发现了需要报告的案例,就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使用相关模块来进行报告和数据的传输。在相应的部门当中,适当安装数据分析及监控软件,来完成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将数据按规定上报等任务。

2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成效

2.1利用信息系统,做好预防宣传:在门诊和住院工作站等地方集成的传染病相关报告软件以及在医院防保科处运行的传染病预警类软件,共同组成了传染病的报告和预警部分。

传染病的情况由相关软件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完成传染病的报卡提醒,保证准确、完整以及无重复。预警软件需要提前设定好一定的预警参数,然后负责审核、统计、整理上报来的病例,并把病例的数据和提前设定好的参数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监控和预警。

遇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充分利用网络对其进行分析和相应应对措施,并进行宣传和教育,从而遏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盛行。一些相关疫情适当在网络上进行公布,不仅能够使得群众了解到当前疫情的并进行相应反应,也有助于各地医务人员进行异地高效交流,尽量减少疫情的发生并更好应对疫情。

报告和预警模块的应用能够提高医院相关疫情报告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助于察觉到新病情的传播和流传,从而提前做好有效的防御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2.2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通过利用网络能够更好地切断感染源,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也防止疾病的传播。充分利用网络能够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在传染性疾病盛行的时候尤其能够显示出其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工作站点进行合理的配置,既能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还能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对于特殊高传染性疾病,就要适当增设微机工作站点,在清洁区及污杂区增设专门站点,这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在清洁区和污杂区内工作。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在污杂区内的工作时间,通过网上信息系统来进行病号的挂号、登记、检验和相关报告等工作,这就不需要面对面采集数据及情况,也避免了纸张传递等促进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医生在网上进行病历的调阅,吩咐医嘱以及写出相应的报告等,都能够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医院的一些管理,医院在实行了微机管理之后,影像的检查和病人的检验等报告都能够经过网络上传达到共享的目的,辅诊管理将病人的各种检验和检查类的报告在网络上进行传递,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递到医生手中,又能够避免因纸质报告的投递而产生感染。

2.3远程会诊,促进疾病治疗: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充分利用网络能够为医疗带来很多的便利。比如远程网络的使用,实现了远程教学和医疗会诊,实现了零距离的诊断和教学,这在实践中被较好的使用。

一些传染性疾病都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远程会诊的方式,来和相关专家来进行交流,探讨应对措施。进行网上会诊,远程了解病者的相关情况,网络传输病例和检验报告等,精心诊断并详细解答疫情中的问题。这使得远程会诊变得简单和高效。

3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些临床医生,对于感染和传染等疾病的报告不是非常重视,因此使得漏报错报等情况发生的比较多。填写门诊日志的时候字迹不清晰或者是项目不完全,这些都会造成发生卫生事件的时候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患者。所以在使用信息系统的时候,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清晰明了记录患者病情,通过实现快捷卡来方便相关病情填报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到工作效率。信息的采集要经过相关校对和提醒审核,使得填报质量能够相应提高并避免了漏报,实现方便快捷、准确地采集卫生数据。

第8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卫生执法;信息化管理;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4- 02

卫生执法在我国存在已有一段历史,作为卫生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卫生监督部门的改革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卫生执法机构也逐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给卫生执法机构带来了重大改变,但我们不能被改变而冲昏了头脑,要清醒地对待、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及主要内容

1.1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卫生执法结构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上都处于不平衡状态,重视程度不够、技术不过关、资金短缺,这些都是我国执法结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1]。部分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缺少统一信息标准,导致系统中的功能相互独立,共享性差,这些都给改革造成严重的阻碍。

1.2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整合我国各个地区执法结构的信息资源,以及执法结构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该项目主要任务就是使国的卫生执法信息能够具有统一标准及统一传输规范[2]。目前,国家卫生监督中心有建立了简易的卫生执法系统,并在一些省市运作。上海、深圳等地又根据统计口径、当地业务实际自行开发了卫生执法系统。这些尝试虽然都是按照国家的卫生执法管理标准设计,但操作上又大不相同,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出现同省城市间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统计标准不一致现象。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些墙壁,通过电子系统真实反映地区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统计和发掘信息。因此,可尝试首先以省为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国性的卫生执法系统建立起雏形,当技术成熟后再以全国为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工作平台。

2 数据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方面

以前,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运行规则是信息化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各个卫生执法机构各自为政。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软件,同时可以依据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标准化,这样不但方便各个卫生执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3]。在同一个省、市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发业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等数据系统,将当地的卫生执法机构进行垂直化信息管理,使资料具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使卫生执法机构数据通过系统进行共享,方便了卫生执法机构的办公。

2.2 资金方面

目前我国在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脚步。有些地方卫生执法机构的业务管理系统已经开发了第一期,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足,却因运维资金不足而无法更新。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程度,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并加强对资金去向的监督,确保资金用在了信息化管理改革上。

2.3 业务数据方面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承担的工作职责也不断变化。但因各地改革进程不一样,导致机构职能不尽相同。例如深圳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实施后,仍承担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这与全国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职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数据共享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按照《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手册(2012版)》的标准设置系统,可通过属地增加工作模块的方式,既结合当地的业务工作数据采集实际,也有效地建立全国垂直管理的数据体系。

3 有关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对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技术,争取资源配置

计算机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我国政府部门在网络规划方面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卫生执法机构要合理地运用我国现有的技术和平台,要本着节约成本,合理建设的宗旨建立信息化系统。对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依据实际条件建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先行先试,为全国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积累经验。但在技术、指导思想等方面的要求要同我国政府部门已存在的网络相适应,对网络接口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系统之间出现相互排斥现象。

3.2 注重数据库建设

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注重数据库的建设,这也是我们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成果,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卫生执法机构工作人员要配合系统设计人员建立合理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配置要超前配置。当数据库建立后,再建立合理、安全可靠的系统,卫生机构执法人员就可以利用系统进行高效工作了。

3.3 培养专业人才,壮大队伍

在卫生执法结构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卫生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各个机构要重视人才培养,针对计算机人才制定相关的政策,对计算机人才采取特定的考核以及引进措施,避免计算机专业人才流失。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信息建设队伍。

4 结束语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件漫长且艰巨的任务,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改革的重视程度,以前的种种不合理制度也逐渐得到相应的解决。随着我国卫生监督队伍的不断壮大,卫生执法机构的业务和行政管理能力正在不断强化中。相信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将会走向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书文.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0):11-12.

第9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妇幼卫生信息资料;档案化管理

StrengthenMaternityandChildHygieneArchivalInformationManagementand

PromoteMaternityandChildCareCriterionDevelopment

DengYuzhi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improvematernalandchildhealthinformationmanagementinaneffectiveway.MethodsTostrengthenleadership,improvetheunderstanding,unityandregulatetheoriginalregistrationcardmaternalandchildhealthinformationrecorded.Tostable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informationstatisticstaff,tostrengthenthematernityandchildhygieneinformationqualitycontrol,andtocomplete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maternityandchildhygienefiles.ResultMaternalandchildhealthinformationmanagementworkofweihaiwasfullyaffirmedbynationalandprovincialexperts.ConclusionTostrengthenthematernityandchildhygieneinformationarchivalmanagementfurtherpromotedthenormativedevelopmentofmaternityandchildcarework.

【Keywords】Maternityandchildhygieneinformation,Archival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87-02

妇幼卫生信息是是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和健康状况信息,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威海市通过对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妇幼保健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省、市两级政府制定的《两纲》目标。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威海市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妇幼保健工作,2006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准确收集我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情况,威海市卫生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落实;制定了威海市妇幼卫生监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威海市妇幼卫生监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每年将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纳入《全市妇幼卫生考核标准》中进行严格的考核,;建立健全了各项妇幼卫生监测制度,包括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妇幼卫生信息医院报告制度、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出生缺陷诊断制度、质量控制方案、例会制度等。为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全市5处妇幼保健机构均成立妇幼卫生信息科,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妇幼卫生信息收集、调查、核实、汇总、统计、上计、反馈、指导等工作。各城市社区、乡镇卫生院及各级医疗机构均指定了专门科室及人员负责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

2统一并规范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表卡簿册

自2006年起,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印制并使用了16种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表卡簿册,包括分娩登记簿、出生登记簿、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登记簿、围产儿及0-4岁儿童死亡统计表、儿童死亡登记簿、孕产妇死亡登记簿、高危妊娠管理登记簿、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簿、0-6岁儿童健康检查登记簿、0-4岁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报告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调查附卷、出生缺陷报告卡、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等原始登记,使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各种登记进一步规范。

3稳定妇幼卫生信息档案人员队伍

各医疗保健机构信息统计人员一肩双职,即是信息统计员又是档案管理员,为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市级妇幼保健院每年利用信息例会对他们进行信息及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各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利用每月例会,对乡镇及城市社区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各乡镇及社区服务中心利用每月例会对村(站)级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各种信息的收集、各种监测表、卡、簿、册的填写、出生缺陷诊断技术、孕产妇和儿童死亡评审、监测质量控制方法等内容外,还重点对妇幼卫生信息档案归档范围、分类纲目、开发利用等进行培训。为确保全市妇幼卫生信息档案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信息档案人员若需变动,必须请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调整。

4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质量控制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市卫生局要求,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要有专门的档案室(也可设在保健科),配齐档案柜及档案盒;乡级要配备专用档案柜,村级要配齐档案盒。信息档案员每年按全市统一的分类纲目定期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妇幼卫生年报及监测质量控制方案》,要求乡镇必须全面质控,县级每季度进行质控,市级每半年质控一次。县级、市级质控时,除对监测内容、指标、填写质量及资料收集、上报流程等内容进行质控外,还重点对历年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资料的收集、归档、保管进行检查,质控结果及时通报及反馈。

5做好妇幼卫生档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