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很多管理模式都采用以往的管理方法,忽略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当产生学生不满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全面放开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很容易造成学生走弯路,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在其中的作用,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2.完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关系,班级管理水平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精神文化发展,凝聚学生的潜力,推进班级发展的可持续进行,实现班级的管理的长远发展。
2.1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实行,加强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在完善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个班级在文化的影响下,创建自身的特色,实现班级管理的提升。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实行文化建设评估方案,定期对文化建设以及班级管理效率进行评估。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的重视,不断完善自身的评估机制,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提升。
2.2学校的物质保证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有效管理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班级文化建设反应一定的精神文化,从物质层面出发,体现一定的职业特色。物质文化建设体现在座位以及教师墙壁板报的设计,例如在班级座位编排上,好的编排方式能够使班级不失活力,学生还能够遵守纪律。在班级黑板报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职业道德等内容,从而彰显文化特色。
2.3完善文化建设的制度性为班级管理提供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具备更多的保证,文化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自身评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文化建设的思想内容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也可以采用自我激励的形式,加强学生公信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管理过程中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及时的帮助学生建立好自身的职业导向,为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结束语
【关键词】六顶思考帽法;初中;班级管理
六顶帽思考,是一种思维层面上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平行化特征。在初中阶段,做好班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的品质建设。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顺应素质的革新思想,对具体的管理思想和机制进行全面创新。以六顶帽思考为理论基础对班级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保证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1白帽出场,准确清晰班级问题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带上“白帽”,针对班级环境的实际情况,就班级现有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对实际问题进行明确、诊断,获得相关的数据,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管理方案的优化设置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因此,班主任需要对学情信息进行全面调研,了解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基础建设情况、性格表现以及在其他各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如出现早恋的学生人数等。针对学生问题的根本诱因进行全面分析,以学困生为例,班主任需要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从家庭环境、学习基础、潜力,以及学生个人情绪或者性格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化、细致性的分析。分别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滞后性给学困生兴趣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找准学困生转化的突破口。
2绿帽出场,强调创造性思考
在确定事实,明确具体问题之后,班主任需要带上“绿帽,”即要本着创新与发展的原则,对具体的管理举措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管理方案,以保证所构建的班级体制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一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水平。首先,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在班级建设以及学习品质规范养成活动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1]。譬如,针对个性怯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鼓励,加强情感激励,让此类学生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并勇敢的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同时,班主任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鼓励学生针对班级建设和品格塑造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本着的原则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出全新的工作机制。比如说,在师生的大胆想象和互动交流下,提出“以传统文化促进初中生品质建设”的新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班级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讨论。
3黄帽出场,表达乐观且建设性观点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工作时,班主任需要带上“黄帽,”即针对学生的个人表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人品格和道德素养进行肯定,通过语言鼓励和情感支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掘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并根据学生的潜能优势提出建设性的观点,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习目标的有效明确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比如说,有些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薄弱但是却有着较高的实操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明确学生闪光点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技能对于学习潜能的激发,所具有的支持作用,并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实践兴趣的导向下自主的学习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素养更加的全面和具体。
4黑帽出场,合理质疑与逻辑批判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适当的带上“黑帽。”即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合理的质疑[2]。从批判的角度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和行为缺陷,以便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改正。比如说,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比较优秀,但是在团队意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教师可以客观的指出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成长环境中应该建立起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帮助其他同学,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也能够让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5红帽出场,表现情绪与直观感受
红帽的作用是实现情绪的表现,班主任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带上“红帽,”从直觉的角度进行感受和分析,从而让整个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实现初中生的柔性化管理。班主任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加强心理层面的干预与分析[3]。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学生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定的管理干预。
6蓝帽出场,宏观调控与总结结论
蓝帽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在“蓝帽”的导向下进行宏观的调控与分析,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帽子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管理方案和教育举措,并针对管理全过程中所呈现的效果进行总结,用做管理反思和深入创新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文化;职业教育
办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见校企文化的渗透融合势在必行,下面我来说说12数控2班企业文化融合建设方案。
一、预期目标
加强数控加工公司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校园企业文化物质建设、班级企业文化融入建设及企业管理模式等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人意识和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确实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无缝接轨。
二、指导思想
以班级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着学生综合素质、对企业现状的认识这一目标,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建设具有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最终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进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建设方案
1.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做好企业文化渗透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行为规范上,自觉与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接轨,强化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密切关联的教育。以大显精密轴公司的员工要求为参照,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职业态度的形成;以大显精密轴公司的员工评价体系为标准,通过自评和互评方式,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馈,最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数控加工公司的人才需求;以大显精密轴公司的7S管理体系为班级管理体系,创造出整齐、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2.按照“职业”要求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围绕“职业”这一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在物质层次上突出“职业”的特点。在教室内悬挂大显精密轴公司理念标语――精益求精,安全生产、数控车床图片、数控发展区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环境布置,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校内便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加快他们毕业后从“学校人”向“企业人”转变的进程。
3.与“班级企业化管理”相结合进行班级试点建设
将大显精密轴公司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大显精密轴公司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来,使之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确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经营意识,将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融入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
四、具体计划
■
五、校企文化进校园虚拟工资方案
11数控2班校企文化制度
管理者:
经理:班主任
车间主任:孔令新
工资标准:
基本工资:1500元/月,绩效(计件加班费):1100元/月
请假制度:
1.病假 50/天 6元/小时
2.事假 100/天 12元/小时
3.上操请假: 6元/次
惩罚制度:
违纪如: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上课玩游戏、上课用手机、行为规范不合格等,每次扣50元。
旷课、没请假不上操、校级检查扣分等,每次扣100元。
校级处分、不服从管理等严重影响班级荣誉行为,每次扣除一个月工资。
奖励制度:
表现突出者(每月全班投票选出),每班限1~2人,奖励50元,
为班级争得荣誉加分的奖励100元。
为班级、学校义务奉献者,每小时18元。
满勤奖(以月为单位,从未请假、迟到、早退者)100元。
关键词: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1]。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根据特定要求,对班级的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有序组织管理,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以此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随着数字化网络资源与电子产品的普及,数字学习模式逐渐被大众接受,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是指班主任利用数字网络媒体技术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具体来说,数字化班级管理中“数字化”包括数字媒体、微信、QQ、云班课等网络技术,其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创新分为三个方向: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环境。数字化班级管理理论中提到,组织职能(即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的职能)的侧重点是构建完整合理的班级组织。从广义上讲,班级属于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存在社会群体效应,因此,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是围绕着具有完整的班级框架而进行的。另外,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将数字化元素与班级管理模式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其主体性,并主动提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业规划。此外,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可直接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变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案、思想理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数字化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空间缺乏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2]。然而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强调“遵守纪律”[3],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式学习模式的碰撞,会导致学生依赖于老师直接管理、引导下学习的模式,进而对自我的认识度减少,自主管理的约束性降低,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给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实施增添了阻碍。换句话说,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学生行为的不可确定性增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学生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的自主空间急剧减少。
2.班主任负担过重
班级管理事务繁多、细小琐碎,部分班主任分身乏术,片面地以为凭借经验便能完成任务,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大数据调查显示,班主任非教学事务工作繁重,大量时间用于迎接检查、做评估报告等非教学性工作,甚至远多于备课的时间。此外,部分班主任习惯事必躬亲的传统管理模式,万事都要包办。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数据化模式多样,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班主任而言也更具挑战性,使班主任的管理内容陡然增多,管理幅度加宽,管理难度加大,既劳神又费力,班级管理的效果却难如人意。
3.教师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不熟练
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了解不深,无法让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作用,管理方法缺少灵活性。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对此只是以说教的方式来解决,类似口头批评、让学生写检讨书等解决方式,并未采取有实质性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干扰,在如今数字化学习模式下,班主任须联系校方和学生家长共同管理班级。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视野不够广阔,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是依照班级授课结构和教育目标建立的机构,组织里的所有学生须要维持、平衡组织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与实现共同制定的活动任务与目标。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级组织缺少创新,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真正使班级组织发挥其重要性,而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1)创新班干部的选拔
传统选拔模式一般分为直接任命式、伪民主式两种,形式刻板,缺乏新意,缺少民主性。在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中,班干部的选拔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借助微信、QQ等平台的投票功能,分析每个参加选拔学生的综合数据,再组织开班会,让竞选相关职位的学生上台展示自我能力,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中选出评委打分,同时保证竞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性。这种方式不仅能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
(2)创新班干部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模式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被动管理的人”[4]。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培养和管理班干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到,若班主任要建立一个充满积极性的阳光型的班级组织,就必须培养一支责任感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首先,班主任要有严格管理班干部的意识,其任务重心是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班干部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头标杆,须要在学业、个人思想等方面做出榜样。其次,各干部分工要明确,既要各行其是,还要团结合作。再次,班主任可将班级任务分配给学习组、纪律组、作业组、仪容仪表组、活动组等管理小组,然后由班长管理全部小组。班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组组长,要求各组组长对每日管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或PPT、WORD、EXCEL等形式交予班长,再由班长整理后汇报给班主任。分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体现数字化班级管理的体系性,还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最后,班主任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对班干部制定特殊的规定,并以电子文档或PPT形式发送给班干部,如:班长须组织负责班级会议,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5];各组长须传达班主任布置的各项任务,如实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发挥好桥梁作用。
2.创新班级制度
(1)创新班级规则的制定
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级组织”因素固然重要,班级制度的建立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班级是需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班规来进行约束的,若违反班规则会受到相应处罚。首先,在建立班级组织后,班主任可借助数字媒体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同学关系等,将具体数据与班规相结合形成初稿。公布初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不仅锻炼其自主判断思考能力,还保证了班规制定的民主性。班规内容应通俗易懂,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则,规范学生学习、纪律以及日常行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制定班规的活动当中,既能让每个学生成为班规的制定者,也能成为班规规范的监督者。其次,班规初定后可设定一个“试运行期”,在此期间从学习、行为规范、仪容仪表以及纪律等方面对班级整体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评价,评选出示范小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有更详细、全面的了解,并依此对班规进行调整。最后,班主任也可借鉴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再类比自己所管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方案。数字化的创新与班级管理的融合意义体现在班主任管理班级更方便、准确,同时也符合大数据与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2)创新班级规则的执行
在确定班规内容之后,还须对违反班规的惩罚措施进行商讨。班主任负责监督,班规执行小组负责执行,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落实。将数字媒体与班级管理方式相结合,采取评分制,生成电子表格,相关负责干部要迅速、准确地作出评判并及时公布结果,借助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纪律的敬畏性与遵守度,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3.创新班级环境
班级建设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不仅能承载班级精神,还包含了学生共有的价值理念、处事态度,也是班级里学生日常言行举止的缩影[6]。相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更具有积极性、影响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氛围的创新可借助数字媒体来体现,比如视频文档、班级空间、集体相册等[7],以此方式将班级文化所蕴含的理念、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多感官、多渠道影响[8]。此外,“数字化”与“班级文化”的融合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需求。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向上、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口号,保持优秀的班风、学风,共同形成班级力量[9]。
4.树立班级管理新理念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管理理念。班主任须意识到在数字化的新时代管理中,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平等的管理主体之一。然而,学生并未踏上社会,心智不够成熟,不具有丰富的阅历,还需教师加以督促和指导。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定、线上学习约定等,既使学生的意愿与教师期盼通过合理方式得到融合统一,也借此与学生建立平等而密切的关系。
5.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须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其自身特点,制定单项活动方案,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例如:有学生负责监督上课过程中是否有同学不按老师的规定使用电脑,有学生负责监督同学电脑里是否安装有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软件或工具,有学生负责检查同学在上课之前是否把资源和课件下载到本地电脑上等等。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10]。可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谈论组、云班课等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可将班干部会议、班级会议、团建等多项活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各项活动的了解与体验感。
6.对教师进行数字化培训
数字化元素可与各领域元素融合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便捷的平台,同时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方须为教师安排数字化知识培训课程,定期对教师进行抽查。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重点研究学生个体,因为班级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可实际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但能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还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对班主任及教师来说,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启示性,有助于拓展其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兴华.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20):11.
[2]刘喜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空间———“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总结[J].文教资料,2012(02):137-138.
[3]阎晓琳.初中班级管理创新的内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8.
[4]卢伟.整合班委会与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教师,2012(01):31-32.
[5]胡峰,邹勇.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8(03):3-5.
[6]秦红.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心理辅导[J].现代教学,2014(06):26-28.
[7]王冬.浅析班史记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5):48.
[8]黄侃.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J].江苏教育,2018(71):39-41.
[9]耿玮.培养班级凝聚力,用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J].科教导刊,2016(05):42.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利用班会制定学期目标。随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每学期初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全体学生结合每学年的学科特点制定学期目标,班主任也可提出硬性目标,对学生的出勤率及及格率等做出相应的规定,部分学生为满足自身自由发展而提出一定的学期目标,如学期社会兼职及职业规划目标等,为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在该学期内由班干部监督完成学期目标。2.进行班委会及班长的竞选。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团结一致的班委,班级应不断的优化班干部竞选的模式,可实施班干部任命制,即经全体学生一致同意后任命班长,班长结合学期目标的要求及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要求,选择班委员。班长竞选过程中,应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所有候选人依据目标参与竞选进行演讲,通过发表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提出为班级服务的设想,获得同学们的支持。竞选成功者有权参与班级委员会的组建。部分班级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条件作为担任班干部的门槛,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3.合理分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作为完成班级目标的第一责任人,班长应与其他班级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班级目标及任务的完成。班长可通过与其他班干部成员共同协商的方式,将班级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由所有的班委成员共同实现。班委成员依据自身的职责设定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班级管理人员应将班级的分工情况及工作方法等以张贴布告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公布,为班干部有效的管理班级提供依据,同时为同学们监督班干部工作提供依据。4.加强监督与引导。为保证班级目标有序的实现,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及时的了解班级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每个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班干部应及时的将部分特殊情况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也可通过班级学生了解班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班级成员对班干部服务水平的认可程度,及时的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的提高班级管理及服务的水平。5.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奖惩制度,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应对工作出色的班干部及班长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及奖励,但同时,对部分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班干部成员应进行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二、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及效果
1.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以上的班级管理措施后,班级管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层面的矛盾上,其为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以上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及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游侠的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合格的班干部。(2)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多数学生及班干部无法再短时间内接受以上的管理模式,造成班级管理效果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及班主任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间接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班级干部、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不足,班主任无法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的实际水平低下。2.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效果。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班级成员挂科的现象大幅度的减少。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低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一学期学生挂科的现象严重,采取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后,第二学习学生挂科的现象减少,班级成员的平均分显著提高。(2)不断的丰富了班级活动。在班级过程中,班干部通过制定并落实班级活动的方案,有组织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使得每位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增强,有效的活跃了班级氛围。(3)促进了班级成员目标的实现。在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每个班级成员均可参与集体行动,积极的思考自身的发展要求及未来目标,班委会依据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为班级提供服务,组织目标相同的同学共同努力,在相同的目标下,班级成员行动的动力不断的增强。
三、总结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自控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该管理模式通过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班干部的素质及能力等不断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不断的进行沟通,可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小花.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艺术的运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
[2]张慧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7):140-142.
[3]钟园园,张先成.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体会[J].科技信息,2008,(33):669.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
班主任班级管理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础内容,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化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体系呈现了多元化发展需求,加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班主任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其中班级管理理念落后,班主任管理水平低下,班级管理方法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班主任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实效性发挥等问题已成为限制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责任观与荣誉感,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用以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的优化[1]。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通过细心观察与调研分析,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掌握,针对性格缺失,叛逆性强的学生给予关怀,利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使学生认知到自身的问题,并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改正,从而减低班级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二)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好坏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教学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想提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首先班主任应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的重视,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知识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其次,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培训制度,对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提升学校整体教学与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学校定期举行校外交流与学习互动,或通过组织开展班级管理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班主任管理与教学经验,用以提升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创新与改革[2]。
(三)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
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建设中,端正学生的举止行为,保持班级的团结性与积极向上性[3]。对此,班主任可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班级竞赛,实现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班主任不定期举办班级集体游戏、班级文明建设活动、小组竞赛的团体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四)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班主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对学生班级学习、班级活动以及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科学、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班级班纪、班风的形成,对规范学生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此,教师首先应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视,利用班会、案例分析、教学宣传的方法,使学生认知到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班级整体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在制定班级纪律与管理制度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可,提升学生班级精神与责任感并实现班级纪律的全面性与可行性。
(五)注重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班级管理工作的结与评价是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班主任应注重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归纳于总结。通过总结与评价,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正,制定阶段性管理方案,从而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行,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班主任应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实现班级管理功能与优势的有效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品质与能力的提升,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完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武莉.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促进职高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现代化,2016,(17):164-165.
[2]张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86.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对此,笔者作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现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其次,改革了班级干部设置体制。笔者在实践中,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厉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除设部长外(部长由选举产生),部长还可以按需招聘助理、干事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笔者通过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学生干部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础单位,班级建设是学校综合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程。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较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体现为班级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学生能够遵守执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有良好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内部交往以及人际关系,集体成员之间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感、归属感。
一、目前大部分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只关心如何形式化地执行规章制度,并不能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完全统一;班干部只负责监督其他同学是否做到不违纪、不犯错。 该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使得该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学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大学来讲,他们渴望的大学生活,不仅要丰富多彩,而且能对自己产生较大的人生意义,希望能引导自己做好人生规划,而这都离不开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的课外活动。 事实上,很多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在寝室上网、玩游戏或者花较多时间谈恋爱,而不愿去参加班级活动;班级活动较少,活动设计的主题不突出,活动没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导致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班级中不和谐的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 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甚至是综合素质的优秀。 结果是除了个别的幸运者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竞争中永远落选。 该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由此以来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 对于学习上还要帮助的同学则保持不大关心,学习差的同学容易丧失信心。
三、加强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班级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规范作为辅导员,在接手班级的时候,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观察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整个班级的特点。 以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为例,学生整理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所以在制定班级规范时,辅导员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地有阶段性的指导学生该如何完善自身,从而能在服从班级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以学生为主体,每个人在制定班级条例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举手表决,通过多次修改,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对自身提出较高的要求,来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辅导员也要以自身为榜样,在日常的工作中,按照制定的班级制度处理班级工作,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同学,做到有奖有罚,做好表率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建设,, 建设班级的核心队伍
在大学新生刚入校时就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 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抓住大学生的心理,,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班级迎新晚会,自我介绍接龙、军训等,通过这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彼此合作来完成的活动,, 让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发现积极性较高,集体意识、责任感较强的学生让其担任班干部,认真培养。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学期初,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自己带班的计划,将培养目标细化为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要完成的个人目标和班级整体目标。 辅导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和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制定任务工单和适当的奖励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不同的方面,同过班级协商组织班级活动和积极参与活动,走出寝室,加强人际交流,提升自身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通过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 形成自己班级的氛围,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四)切实抓好学风建设
以良好的学风形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优秀班级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辅导员, 要根据高职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当代企业选拔要求,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帮助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 二是与任课教师联系。 通过与任课教师联系,, 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根据掌握到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在班级内部实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班级学生划分学习小组,, 成绩好的、中等的和较差的大学生组成一组,, 大家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上,, 大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 更好的融合,,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学发展;自我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59-1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班级管理这个动态过程得以有效实施,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发展。虽然理论界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然而它在班级管理的应用还没有科学系统的分析,本篇论文旨在弥补此现状的不足,提出合理化要求分析。
发展是第一要义。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既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又是班级活动的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我们要明确我们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大学是学校向社会分流的重要时期,大学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的灵魂。班级管理要认识到大学生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第二,要把学生这个主体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大学四年,每个学年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大一主要是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学习。大二主要是参加社团,系会等进行实践锻炼,拓宽自己的人脉关系圈。大三就要确立考研或者是公务员目标,以学习为主。大四就要确立并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班级管理要结合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社会环境的变化制定学习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不断获取新知识。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班级管理要树立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这一条作为主线贯穿班级管理的始终。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学习,竞赛,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班费的作用,践行以精神奖励为主和以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实行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存在,因为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奖助学金评定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中,因为制度的漏洞造成结果的不公平性,由于公共权力的异化,部分班干部把公共利益转化成私人利益,,损害班委公信力。学生有权选择合适的班委为大家服务,同时也有权撤销不称职的班委,学生干部的适度交替有利于班级公平和谐氛围的营造。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制度是保障,制度的先行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关系到班级日常管理的有效执行。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主要涉及到同学们的参与度,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