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色彩的设计特征在白酒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风格运用,也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特征,传统的白酒包装中色彩的运用带有一定的阶级特征。传统的白酒包装设计比较注重对天然材料自身纹理和色彩的运用,不会添加任何装饰,表现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风韵。
2、图形的设计特征传统图形在白酒包装中也具有明显的特征。在传统白酒包装设计中大多会采用各种吉祥图案、文字或图腾等,并在这种传统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艺术再加工,从而形成一种寓意深厚的图形艺术,也形成了我国白酒文化所独具的民族特征。
二、传统文化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传统图形纹样的运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图形纹样的运用比较广泛。在白酒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无论是作为底纹、主体图案还是作为边饰,都具有优雅、古朴与清新的“味道”。在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选择具有传统文化风韵的图形来加以运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手法。传统的图形纹样取自于民间文化,具有朴实、粗犷、乡土的气息,其中也会包含一些宗教文化色彩,构图严谨且想象丰富;同时,也不乏以诗词书画为题材和图形的设计。我们在进行白酒包装设计时,一定要意识到,对于传统图形纹样的运用不能生硬的照搬和模仿,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自己的思想,将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与设计师自己的创作理念融合在一起,使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神韵,又具有现代文化气息,从而达到形与意完美搭配。
2、传统书画艺术的运用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不仅吸收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等名家的思想和文化精华,还融入了更多的民间文化艺术风采,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我国白酒包装中的文字、图形设计,很多都是从传统的书法、绘画、诗词中演变而来的。酒可以说是很多诗词、书画大师的创造源泉,酒与书法的关系就好像诗人与酒的关系一样,包含了设计者无尽的感慨和情思。我国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很多书法大师,都对酒文化有着独特的感情,从而使白酒包装中的文字表象更具文化特色和审美意境。将书法应用到白酒包装设计当中,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使用的,应该结合白酒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历史、酿造方法及地域特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推敲,将书法的形与意完美的呈现在包装上,不仅要为包装增添艺术气息,还要体现出白酒的品质特征。
3、传统色彩的运用色彩是白酒包装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一种较为形象的设计语言,在包装设计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是白酒品牌与形象的重要标志。在白酒包装设计时,要熟练掌握色彩的工艺性质,对色彩的规律及信息进行加工与巧妙运用,便会达到非凡的艺术效果。我国不同的地域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喜好。而白酒与传统文化的渊源,使白酒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更加集中表现在对中国特色与地方特色方面。我国的传统色彩大主要以大红、紫红、金、明黄、蓝、黑、白等为主色调。在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结合色彩的传统审美思想,合理的运用与融合现代色彩理念,便可以设计出具有独特东方魅力的包装作品。
4、传统器物造型的运用中国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对“美食美器”的追求从未间断。尤其是饮酒之时更加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因此,酒器与酒文化同样具有厚重的历史情缘。在我国古代,酒器的造型丰富多姿。从材质上讲有木、骨、陶瓷、青铜以金银、玉器等。其中对于青铜器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在造型设计上可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利用现代造型的工艺及技术手法,将这些传统的酒器造型融入到现代白酒包装造型设计当中,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不仅拓展了白酒包装设计的思路,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
三、结论
关键词:酒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酒吧,在英语里是 Bar,原意是长条的木头或金属,像门把或栅栏之类的东西。据说,从前美国中西部的人骑马出行,到了路边的一个小店,就把马缰绳系在门口的一根横木上,进去喝上一杯,略作休息,然后继续赶路,这样的小店就称为 Bar。
酒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酒吧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消费、人们买醉的场所,它更是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在近十几年里大大小小的酒吧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落户各大城市。在文化的积淀中,逐渐的形成了各大城市不同的酒吧文化。
酒吧作为一种新型事物,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因为它一直是时尚前沿的象征,它的消费群体是受到条件所限制的,也是特殊的。所以,“有音乐,有酒,还有繁杂的人”,一般人对酒吧的认识似乎只是如此。但是,作为西方的酒文化的标准模式,酒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酒吧作为一种时尚,代表一种消费理念,它所营造的气氛不论是热闹还是沉寂,不论是风格还是主题,都是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来定位的。因此,对于酒吧文化及其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我们常常讲酒吧要有自己的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酒吧文化呢?简单的讲,酒吧的文化即酒吧的特色,是一个酒吧区别于另一个酒吧的标志。酒吧的文化主要包括酒吧的物质文化和酒吧的精神文化。酒吧的物质文化包括酒吧的装饰风格、布置设施、材质特点以及服务员的服饰等。装饰风格衬托酒吧气氛,可以感染顾客的心情。布置设施及材质要突出自己的个性,或民族风情或时代气息……服务员的服饰则是酒吧意境中的主要内容,它可以直接表现出酒吧独特的情感形式,并且代表体现酒吧文化层次的重要一景。一个酒吧的精神文化是整个酒吧文化的核心也是其本质的东西。酒吧精神代表着酒吧独特的主题思想,现代的人们泡吧就是为了感受不同酒吧所带来的精神感受,或动感激情或温馨舒适或闲情荡漾…
酒吧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象代表,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城市文化特征的表现是看透一个城市的标准,走进不同城市的酒吧,我们会真实的感受到不同城市的独特文化氛围。以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酒吧品种多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而这三地酒吧的特征正是这三个城市所具有的特征。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无处不在的表达着她的包容性;上海,作为一座接受西方文化比较早也比较多的城市,总是透出风格迥异的异国情调还有那么一点小资。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以她的激情向人们述说着这里的速度与梦想。而酒吧,在夜色的掩盖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诠释这里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黑色的夜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涌进那些空间不大却带有一丝激情与暧昧的酒吧,去释放在生活中压抑了一天的心情,去体味那陶醉于中的梦的味道。人们在这里,用陌生去熟悉陌生,用热情去接近热情,尽管他们以前不认识。在这里,人们忘记自己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扮演的那些角色,尽情的体味那种陌生的熟悉和那种看似理所当然的热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所在的是酒吧而不是其他地方。
酒吧自从进入中国以后,渐渐的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吧文化。首先,在消费文化方面,酒吧在中国有一种娱乐被 “精英化”和 “美学化”的现象,去酒吧消费的不是一般平常大众能消费得起的,同样一瓶啤酒,在超市最多10元,在酒吧里,最低是 20元,而且很多酒吧还有不能低于30元的最低消费,还有的酒吧规定如果是靠窗等环境好的位置最低消费竟要上千元。另外,酒吧里一瓶洋酒更是要花去一般普通市民半个月的收入,再说,中国人去酒吧玩的,往往是成群结队,一般消费都是很高的,这一点,就是在号称是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也是表现得很明显,所以一般市民的闲暇消费是不大可能与酒吧挂上钩的,这就决定着中国的酒吧消费群体多是中产阶层的白领等。
酒吧是小众的场所,它只会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就全国来看,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各个省区也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一个城市来看,它要么分布在人流集中的闹市地区,要么就在环境优雅同时租金不菲的“时尚街区”。这说明酒吧要想得到生存一定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和经济的温床。
酒吧就是这样,不同的消费人群感染着不同的酒吧,使其有着不同的主题和精神文化;同时,不同的酒吧,经营方式也形形,通过自身的装修特点、音乐风格和酒吧风格特征又影响着来此消费的人们,决定了消费对象的情趣选择。我想,主题酒吧也是因此而来的,喜欢摇滚的人们相聚在一起谈论摇滚,喜欢音乐的人们聚在一起聆听音乐,喜欢旅游的人们也聚在一起分享着不同的故事与经历…其实酒吧的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弄明白,弄懂的,这需要你坐在里面慢慢的感受它,品尝它,融入到它的氛围里和情调中。酒吧就像是拥有魔力,你越是靠近它、感受它,就越是想要融于它,感染它。
酒吧是一个有主题与文化的依托才可以长久的场所,因此,酒吧往往会集中在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地方,北京的三里屯是各国使馆区,后海则是京城历史与风景完美结合的地方;上海的衡山路、茂名路,代表着城市的历史与辉煌,新天地也是新旧情调综合的结果;南京的1912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民国文化。这些特定地点的酒吧,体现着历史与文化,使人们感受着个性的酒吧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感叹于中西方文化的合璧,回味着历史与时尚的碰撞。
参考文献:
[1]王芳《多元化设计元素在酒吧中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2]王芳《浅谈酒吧设计》[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
[3]董慧《酒吧文化与设计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2007.
[4]陆虹、李斯《谈酒吧的设计理念》[J],艺术教育,2007.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2.1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2.2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2.3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3.1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3.2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3.3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1.1客户终端设备客户终端设备的可靠性对计算机网路可靠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性质越好网路的可靠性就越强,这是因为它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所以它的正常运行是计算机网路正常运行的要点。1.2传输交换设备网络集线器是保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首要防线,如果它出现问题,会导致与它连通在一起的用户没办法如常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集线器对网络可靠性的提升所发挥的重大影响效果。所以,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容错力对网络可靠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关乎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确保计算机网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设计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升。为减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需遵守下列原则:(1)运用网络拓扑结构,这种网路结构相对来说是开放的,可以有效结合网路系统的先进性与实效性。(2)挑选运用好的网络链路介质,确保网路宽带的快速运行。(3)科学合理调配网路软件和硬件设备。(4)提高网路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逐渐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与此同时,要定期检测和维修网路系统。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有助于计算机网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网路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当今网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并且已经将其作为计算机网路系统构建的关键。但是就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的状况而言,其可靠性、安全性仍然是制约计算机网路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从本质上处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计算机网路可靠性主要有两种办法,第一是使计算机网络的相关部件的可靠性提升,第二是使计算机网络附加的冗余部件的可靠性提升。运用这种冗余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还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成本。但是需要指出并强调的是,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性才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最具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时延续的时间以及在故障发生时数据的丢失避免计算机网路因为这种突发状况造成的系统瘫痪破坏。根据实际条件,总结出了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措施:3.1选出最优秀的方案这种办法是运用比较法,通过对大家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总结研究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秀最能满足计算机网路可靠性的案子进行更深层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也能用设计冗余的方法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当然这是要在有足够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可以更好的促进计算机网路可靠性设计的顺利实现。3.2多级容错系统的建立多级网络容错系统的建立,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它不仅使网络拥有了自我治愈和自我保护的性质,还可以使网络在出现故障状况下依旧顺利运行,是解决故障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立刻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更改替换,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维修护理的成本以及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要求。
4结束语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如何把已有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规范内容,很好的融入到班级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班级管理中,是班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遵守班级的法律,同学间互相尊重和帮助,通过良好的制度文化建设,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学生变被动守纪律变成主动遵守班级纪律规章制度,在日常生活正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内在的心里行为的体现,既是说班级同学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标准等等,所以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体现的是整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对班级的向心力。
(一)对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班级里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心理的影响,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得到学生的认同,那么他们对班级才会有归属感,最终才能够满足他们内心需求,并获得最终的发展。所以,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班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最直接触及学生心理的一个杠杆,运用的好则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运用的不好则会对整个班级产生不可估量额后果。
(二)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培养
对于一个班级而已,作为一个小团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对班级文化精神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够的。在一个团体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和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成员里面的每一位伙伴的努力付出,每个人对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都负有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好自己本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土壤
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张贴几张图片和写几句格言警句。一个班级,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再通过物质的东西体现出来。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所以环境文化的选择要尊重班级实际。要让环境说话,净化学生的心灵和视野。
1、教室的整洁。教室卫生体现一个班级的文明高度。试想一个到处是垃圾,学生随便扔东西的班级怎么会有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呢?这里强调一个细节,就是黑板的管理。黑板的管理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文化高度。多年来,教师与学生用黑板刷擦黑板,仿佛天经地义。但君不见黑板周围,尘土飞扬,老师满身是粉笔灰,第一桌的同学每天吃多少粉笔灰啊!因此,我们班从建班第一天,就用湿的抹布擦黑板,既擦干净了黑板,又体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真正保证了整洁的教室环境。
2、教室的墙壁文化。包括墙上要张贴标语,励志与警示的名言警句;也包括图书角、通知栏等字体与色调的搭配;还有班训,理想树,班级竞赛表格等。例如班训,很多班级并不重视,这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室的前面张贴鲜艳的班训,是班级精神的弘扬,也是班级底气的体现。开学初,我就查书和资料,找到了属于本班特色的班训,专门请了当地的书法家,书写了班训,专门装裱,然后正式悬挂在班级的前面。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讲明班训的内涵和意义,学生自然很瘦教育和鼓舞。
由于化工工业独立于其他常规产业,其化工装置自成体系,因此这就造成了在设计工艺时对装备设计和选型有特殊要求。结构及布局复杂设计工作量大:化工工业建设大都投资大,规模大,投产后使用时间长等特点。这就要求对管道的疲劳特性、耐温耐压性和抗腐蚀能力做出相应考虑。工程要求设计周期短,任务重。化工工艺设计往往要缩短正常的设计周期,从而为了能够尽快开工建设,工厂早日投产,有时会发生边开发边设计,边建设边更改设计的现象,这就为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可能会处于缩短设计和建设周期、节约资金等的考虑而未能完全按照规范规定。以上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在设计中造成潜在的事故隐患。因此,化工工艺设计时对于潜在危险发现和控制就显得尤为突出。
2潜在危险的发现和控制
潜在危险实际上就是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潜在危险的发现就是通过对生产整个过程进行解剖,发现不易暴露出来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从它们产生的方式、种类、位置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潜在危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并根据这一特性分析看是否还有同类危险,预防或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对装置的安全运行策提出措施及建议。要按照安全设计的规范设计管路,避免使用不成熟的工艺和不可靠的设计。如必须使用,应当在使用时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工艺物料
要对生产所需的物料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产物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辨识,做的心中有数,对可能因为物料特性造成的安全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设计。
2.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要尽量选取产生危险物质少的工艺流程。
2.3化学反应容器
化工产业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得到所需的产物,而化学反应总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而且当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正是以上因素造成反应器设计的困难,由于缺少相关的数据,对如何应对反应时的突发事件无法做出及时而规范的应对,这些都是造成设计难度增大的因素。而反应所需要求的不一样也造成设计困难的原因之一,比如反应时的搅拌问题,反应物料的加入顺序问题,以及物料的加入量控制等,这些问题一旦设计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反应的失控从而引发事故。设备设计时对反应容器结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要符合安全设计规范,避免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事故,而且一定要设计有足够的密封性,防止因密封不好而造成的泄露或空气进入影响反应的进行造成生产失败,而由于化工生产的物料可能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可能导致火灾或中毒,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对高压密封结构在设计时要符合相应的化工压力容器行业安全规范,做到在运行过程中不论温度和压力有何变化,仍要保持足够的密封性,如果容器由于超压而产生容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发破裂或爆裂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在容器上设计安全释放装置,在压力超过容器设定的安全警戒值时自动开启释放容器内多余的压力(这句话去掉),同时释放时还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能只是简单的释放入空气中而已。
2.4管道及阀门
因化工工业管道输送的物料一般具有易燃、易爆、腐蚀和毒性,一旦破裂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选用管道时要选用相应的特性。而阀门装在管道上用来调节介质的流量或压力的一种装置,因介质的特殊性,一旦需要开启是不能及时开启或开启不到位将会造成事故轻则生产失败,重则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阀门的选型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易操作,耐腐蚀,使用可靠等特点。
2.5电气
在设计电气时,要根据工艺的要求,在设计时要根据规范合理的设计电气线路,防止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6化工产业园区的管理和布局
我国在化工产业园区的管理和布局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事实上与国外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监管滞后的现实,而针对这一现状,应当构建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三方组成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新模式,设立统一的安全监管和危机应急处理部门。建立三方连带责任追究机制,使管理者从意识上思想上对监管重视起来,尽最大的努力地把园区内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对园区内的生产安全实行科学、规范、可视、高效的解决方案;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将生产安全提高到新的转变上来,将安全问题由原来的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建设起全过程、全方位、空间立体的企业生产安全系统,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园区的生产安全水平。
3结束语
【关键词】宿舍文化;内涵;途径
宿舍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场所,是集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于一体的综合体现地。一个宿舍的宿舍文化集中体现了宿舍成员的身心发展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反应的一个缩影。如何充分利用宿舍场所,发展塑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承担着班级每个学生管理的任务,对住宿生的有效管理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加强住宿生的管理,塑造良好宿舍文化,住宿生学生形成榜样示范作用,突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整个班级氛围的塑造。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休息放松是宿舍为广大学子提供的一个最直接的场所,在宿舍里面学生们彼此交流,交换着想法。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影响。积极阳光的宿舍文化对于每个学生都起着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养成清新、高雅的精神面貌。颓废、消极的宿舍文化容易使宿舍内的每个成员萎靡、悲观、不求上进,进而形成“灰色的心态”造成不良后果。宿舍作为学校对学生后勤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其发展趋势、发展情况直接影响整个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随着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深化,技工院校宿舍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伴随着和谐校园建设要求的日益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制度应该更加系统和完善,确保每个学生在宿舍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有自己的目标,有稳定向上的追求,建设稳定班级,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技工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形式与途径
学校宿舍作为远离班主任、远离教师的一个活动区域,其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对住宿生学生以及宿舍建设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便的因素。宿舍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是每个班主任老师直接面对的问题。鉴于此,宿舍文化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借鉴一些高等院校学生宿舍的管理情况,提出以下技工院校宿舍管理的形式和方法。
1.加强班干部的在宿舍区域的权限。技工院校学生年龄层次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初中毕业之后,离开家庭、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生活上需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作息,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上,技工院校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约束力,无论在哪个方面其发展对学生自己都是新的要求,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多的需要引导和管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干部是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宿舍管理中应该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协助班主任对班级宿舍进行管理。加强班干部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工作能力,在老师和住宿生之间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并且可以为广大同学提供生活上、思想上的帮助,带动广大同学创建积极阳光的宿舍生活。依此既锻炼了班干部的能力,使其在处理班级同学事情上游刃有余,又促进了宿舍良好文化的建设。对于整个班级管理也有良好的影响。同时安排班干部对宿舍进行管理,使班级学生有了方向,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不是孤立无助,这样对稳定学生情绪,增加宿舍安定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开展宿舍文化活动、量化宿舍考核。对于宿舍管理,纪律监督和人性化关怀需要并存。对于文明宿舍的评比要量化考核,精确到每一个地方,细化到每一个宿舍成员。通过评比的形式,增加宿舍每一个成员的危机意识,激发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热情。除了考核之外,应增加以宿舍为单位的文艺活动或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在日常的教学间隙,也可以开展宿舍文化建设的讲座、观看美丽宿舍建设的视频、班级优秀宿舍成员进行经验讲授、教师进行亲身指导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让每个住宿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德育工作有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和内涵,学校的关怀教育有了很方面的体现。同时宽严并济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对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工作,强化班级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在宿舍区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宿舍文化的建设更多的是需要每一个学生自身良好习惯的培养。宿舍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重要场所。在宿舍生活,彼此相处,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独立意识,做好自身工作,且融入整个宿舍的文化中,每个学生在构建和谐宿舍文化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每个人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在宿舍中与其他同学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塑造魅力宿舍,共同将良好的宿舍文化维持住,进一步发挥其对周围每一个同学的良好促进作用。宿舍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宿舍良好文化的塑造,广大同学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积极上进,不断进取,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努力,真正实现技工院校的全面深化发展。稳定的宿舍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瑞萍.略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2]汤海涛.高等职业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0,(32).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全球化;符号
正文:景观“Landscape”一词创始于西方,其含义广泛,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难以说清的概念。《辞海》里对景观的解释是:一、风光景色。如地表自然景色。二、地理学名词。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兼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是将视觉事物或事件置于一个特定的四维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从而使景观的形式、意象和意义均能得以有效的呈现。有意义的景观能与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地域文化也称为“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它反映自然环境本身,涉及当地的经济水平、、艺术修养、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改造自然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全球化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在全球文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地域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面对无处不在的全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趋势,各地区在发展进程中不约而同的遇到文化趋同、地域文化丧失这个难题,与此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地域文化消失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地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两者融合共生,在冲击中地域文化重新整合。本文以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引起公众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关键所在。
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主要有:一、空间要素。包括: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二、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资源、水文条件、山石、构筑物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空间和环境要素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人文要素,人文环境对景观意义的表达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历史是时间累积的结果,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在设计中应当遵循历史文脉的延续,它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以风土人情、传统民间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例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东非人的恩戈玛,贝宁的杰拉德舞蹈、玻利维亚的奥鲁罗狂欢节等等,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怎样保护和挖掘文化和历史,将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设计,展示地域文化精髓是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合理的利用场地原有条件,充分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在植物配置中采用乡土植物,既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其次要尊重历史。只有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景观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景观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文化上的归属感能给人精神层面上的慰藉。氛围的营造与人的主观感受有关,参与者所处地域背景的不同,使其对于景观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尽相同。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收集信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可以挖掘的地域文化素材有很多,例如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以及考古发现等,找出能够代表该地地域特征的信息加以利用。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时代,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设计师在研究本地文脉的同时,也要熟悉外来的历史文化,注重将地域文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性结合起来,博采所长、融会贯通。其次,在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后,才有可能对历史素材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形成设计元素。设计符号是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载体,任何优秀的设计都是设计师对情感、符号、形式空间、色彩进行统合的结果,地域文化符号不仅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特征,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将所提炼的地域文化符号以合适的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借代”是创造符号时最常用的方法,不是把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模仿、抄袭、生搬硬套进来,而是在透彻的了解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用一种新的观念对材质、空间、色彩等元素进行创造,古为今用,意在创新。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将造型别致的宫灯作为母型,在造型上简单化,将灯笼挂在入口的牌坊、入口的地灯、墙面、楼梯间的柱头上。还有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借用了传统园林的漏窗和门洞的符号,打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居住区景观。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可以以点、线、面或体的任意一种要素形式出现,或者以几种要素结合的形式同时出现。它们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将其用为一个景观雕塑的形式,也可以应用在地面铺装的样式上,或者将其用在平面规划的形式上。在景观设计中,对于符号的运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我们在某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号性的元素,而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似乎很难发现符号的存在。并非所有设计中符号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的设计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保留一口完好的老井,深圳世界之窗前人行道上采用匆匆的行人、拍照的游客等具有现代感的雕塑小品,正是设计师将符号语言融入作品中的典范。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景观才有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景观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成某种风格,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毅.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3](意)乌蒙伯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宋启林,蔡立力.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7]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1
[8]俞孔坚.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J].建筑学报,2003.9
[9]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
我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培育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张扬学生个性,创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个性班级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一、制订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应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不是班主任凭空设想的,而是根据班主任的特长,通过全班学生充分酝酿讨论、建议、完善后的实施方案,这样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一)确立班级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学校明确的办学理念引导全体教师形式与方法的转变,落实到班级这一基础单位,就直接要求和促进班主任的个性化发展。班主任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诊断,根据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者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班主任审时度势,与家长,学生共同量身定制班级发展目标、班级发展计划、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班级活动方案……
从下面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到班主任是动了很大的脑筋,对班级也赋予很大的期望。(见表)
根据班级的主题,各班班主任又都拟定了详细的个性化班级建设的计划,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措施,相关活动的安排、展示方式、展示时间等。
(二)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文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班集体的和谐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和谐。脑科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人的大脑皮层是最活跃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环境改善。班级环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对学生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标语、读书角、评比栏等建设把学生引导到比学习、比思想、比进步的良性攀比中,而不是比吃、比穿等恶性攀比。这些文化环境创设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同时它还是学生成长的产物和外显表现。
因此,创建一个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 彰显了班级的个性和师生的内在精神,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我们xx小学各班都能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努力体现自己班的主题,并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
二、创建个性化班级的育人理念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的个性化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正确、独特、富有艺术性的设计与管理班级的能力。老师以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为班级育人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提供充分的可选择空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性享受成功。事实证明,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个性化的班级管理同样能够加快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学校在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确立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位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让每一位教师体验教育的愉悦,让校园成为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的摇篮”。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另外,为了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校精神,以“以石为镜,正身立人”作为校训,旨在让师生时刻警醒,立志成为品格高尚、文化丰厚、艺术见长、身心健康之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创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我们要求班主任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同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三、推行柔性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看,教育的出发点是解放和释放个性。同样在班级经营的导向上,不宜片面追求经营方法的同一,而应赋予班级经营的高度自,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允许每个班级“因材施教、因班施育”,采取适合自己班情的不同经营方法,使之呈现“百班争鸣”的班级管理新局面。这是班级管理方法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上的灵活体现,也是班级管理文化的个性化体现,在通过数年实践,探索出了十余种各具特色、实效明显的班级管理方式。现举例我校的三种个性化管理方式:
(一)“小组竞赛积分法”管理
教师将班级按座位自然分为4组,选择一位各方面表现都好的一位同学当任组长。课堂中,先对活动制订简单的规则,然后创设各种问题,有易有难,,如每一轮问题中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一堂课可能有几轮竞赛内容,每轮得分与上一轮累计,到下课时看哪组得分最低,给予小小惩罚,如比别组多做一组练习。这样一来,不管学生出于哪种心态,他们都竞相争抢答题,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尤其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以及平时老师提问时不大被点到的同学,一旦有自己能回答的问题,立即起立作答,常能赢得阵阵掌声。
这一方法还需要延伸到课外,形成长期的评价手段,比如课后作业全对的加5分,做错的相应减分;行为习惯、学校宝石班的考核、校内外竞赛得奖、在家表现等方面的得分全部累积。
“小组竞赛积分法”这种方式的竞赛主要是增强孩子们在小组内的凝聚力,让他们感受集体的力量与约束感,这种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好的方面,比如他们可以在小组里受到约束,尤其是当他们不能遵守课堂规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提示语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形式使用时间一长,就会有同学钻空子,视组里的荣誉于不顾。所以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看谁棒!这种方式从个人与小组两方面进行集体意识的培养,效果比较明显,教师把小组里每一个人的成绩也量化出来,既有小组的评比也有个人与个人的成绩的显现,既让他们感受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自豪,同时也有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二)“班级文学社团”的管理模式
成立文学社团,以社团内部管理替代班主任的管理,引进竞争机制,促使每位同学走向自律。班级社团管理首先得激发学生兴趣,将其吸纳至不同的文学社团;然后招聘社长,全体社团成员确定社团宣言,一起制定社团规则,讨论社团可开展的活动;最后创造竞争氛围,使各社团力争上游,形成良好的班风。
1、引读名著,以奖惩促学生自律
成立社团的第一步就是引读名著,在成立社团的起始阶段坚持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等名著,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抓住这点进行奖惩,比如说前一天各方面做得很不错,第二天就多读一些。一般我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进行一周点评,班级总体情况分析,进行个人奖惩,然后确定下周读的大致内容。
2、成立社团,以规则促学生自律
等学生有一定兴趣后,教师就与学生商量成立四大社团:“三国群英会”(研究《三国演义》)、“水浒好汉堂”(专攻《水浒传》)、“诗文慕雅集”(吟咏诗词曲赋)、“论语研读社”(诵读《论语》),接着是选举社长,吸纳成员,然后是全社团成员讨论宣言、制定规则、商量活动。确定这几个社团后,选择几个社团的主持人,让他们和社团成员商量出一些规矩。
3、丰富课余,以活动促学生自律
社团中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辩论赛、抢答赛、争星赛、小说接龙、人物评论会、还有多种体育活动等等,使那些原本无所事事而惹事生非的学生一下子忙碌起来。
4、鼓励竞争,以比赛促学生自律
社团自我管理主要是用“荣誉榜”和“耻辱榜”,大到社员获奖了,小到被老师批评了,都记录在案。荣誉榜上有名的,奖励升级;耻辱榜上大名高悬的,社团内部就会对他施加压力,可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为了激励他们,教师制定社团竞赛统计图,将三个社团的各项竞赛公布上墙,包括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那醒目的上升线条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好胜心。社团的内部管理主要实行岗位轮换制。
(三)“小鬼当家”的管理模式
我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一直执行“值日班长轮流制”。
同时,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鼓励全班参与的竞选演讲形式。只要参加竞岗的同学都成了班干部,就把他们分成4组班委轮流上岗,在周五由班长主持一周一总结,总结每个班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班同学对他们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期间,班主任就要“扶”着他们,不仅要告诉他们做什么。还要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培养他们分析并处理班级的情况的能力。对他们的监督主要通过班干部积分卡,每个班干部卡内有20分基础分,工作表现出色可以加分,如果内分数扣完了,就淘汰下岗。这样一轮下来,哪些学生可用,哪些学生不可重用班主任已一目了然。到了第二学期,教师在学生竞岗的基础上将他们分成了六个工作组,分别是纪律组、学习组、卫生组、宣传组、生活组、体育组,由学生自己负责班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六个组长主持工作的能力。教师定期给六个组长开会,听他们反馈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并指导他们怎样去安排组内工作,调动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工作成员要调整由六个组长协商决定。
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值日班长按学号每天轮换,由一位同学担当。轮到值日,就如当一天家长,当一天的小小班主任,要督促班委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独立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除详细记好“班级日记”,还应根据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班级工作。一段时间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构建民主的和谐班级人际关系
当代开放的社会必然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起摩擦、对立、冲突乃至对抗,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开放的外表、封闭的内心也直接导致了少数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实现。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班集体是不可能的,而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将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集体。其次在生生关系上,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性格情趣亦不相同,我们的教师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引导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指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相互爱。再次,我们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研究中,我们的班主任率先垂范,与全班同学搞好人际关系,用一颗比较公正的心,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每一个同学,在班级这个微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微观的公平公正。班主任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真诚为学生服务的纯正情感,来赢得学生的心灵靠近,让他们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爱、可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树立良好的形象,让每一个同学对班主任都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助手,更是他们心灵依赖的基础。每当学生出现一些困难或问题时候,班主任总能及时出现在面前,来帮助其解决问题。每当学生委屈时候,班主任总能充分体会到学生委屈的心理,并能以最合理的形式来安慰之,让学生总能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贴心人。让学生经常在感激和感动中生活。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非常的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然会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起到引领作用。教师创造助人为乐的文化,形成助人班级氛围。同时不断地要求学生主动为同学做事,为班级做事。有时,为班级做事和为同学做事时统一的。当学生具有主动为班级和同学做事的意识时候,在逐步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让学生具有交流沟通的习惯,让学生具有沟通和交往的习惯,让他们拥有宽容、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多为对方考虑一些。在交流中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又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五、丰富特色实现多元的个性评价
班级特色活动是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班紧紧围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主题分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因此,我们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班级中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书法比赛等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特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些特色活动的展示,要保障学生正常开展活动、接受教育,学校也开辟一些展示的舞台,搭建展示的平台。如学校开辟红领巾广播站,直播故事会,中队活动电视直播,每日一歌,好书推荐等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过程中及时树立典型,用黑板报,校刊,展板等方式体现班级特色,利用一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宣传橱窗、校刊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