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学好电工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工教学;研究性实验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研究性教学就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它包括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即思维力的发展。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以实验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尝试,其目的就是强化实验这种教学形式在电工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从探究的角度,用研究的态度,通过这种实验形式提高职业院校的电工教学质量。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物理学科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之一,特别是物理学科当中的电工部分更是要求我们要勤动手、多思考。基础知识是学好电工课程的基石,基础知识铺垫是否扎实,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做实验之前如果不把握好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就不能够充分理解、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实验就会成为过场,难于达到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宽对知识应用的广度实验的目的。如以测量电阻实验为例,在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掌握好与实验有关的几个知识点:电阻的定义;电阻的物理意义;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全电路欧姆定律等;电阻阻值的标示等。为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创设情境,为实验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身边与所做实验相关的例子来设计情境,设置一些研究性问题,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为他们预习、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提供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的准备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目的更明确。创设情境要与生活实际结合,比如,在课前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分压实例提出下列问题:如何使2V、1W的小灯泡能在只有3V电源的手电筒上正常发光?如何选用合适阻值的电阻?结合已经掌握的电子技能中色环电阻的知识,说说标称值与实际值的关系?利用已有的物理学知识,自行设计出能够准确测量某一电阻阻值的装置,并画出相应电路图。
三、精心准备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不管是课堂上教师动手操作的演示性实验,还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专题实验,我们都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这就需要我们电工学教师对实验室中繁杂的实验器材进行精心挑选,切实找到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一件器材,在这个过程单中,教师要考虑到实验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之做好准备,免得这些问题发生时,手忙脚乱。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的数据。对于一些小的实验,我们可以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在实验的过程中,感知物理现象,分析其中的原理。在实验结束以后,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服务,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心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索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知识上进行适当的补遗,思维上进行恰当的启迪,方法上进行恰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较高的热情、顽强的意志,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教师通过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学习探索;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地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思考、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五、增加课堂实验的外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外延伸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部分,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补充。通常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要不失时机的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至少要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具体动手操作或者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然后,再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有所创新。教学尝试表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而言,可以分为很多种,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与目前提倡的导向式任务教学法等,其中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这是一个常用的方法。我们采用研究性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带着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分析、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学中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即可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恒碧.关于高职院校电工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
关键词:数学 改革 教学模式 专业学习
改革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相衔接是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技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作为一名电子电工专业基础课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给专业学习带来的种种弊端和不便。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是笔者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目前数学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
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生源结构的原因,技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尤其是在抽象、枯燥的数学科目,他们对常用的公式、定理、概念模糊;加上实际的运算能力差,他们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认为:“我们是来学技术的,数学学不好没关系。”这个错误的观点导致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学生没掌握好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如不能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甚至不能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还有个别学生连小学知识都不扎实,如分式的加减法运算。他们被动听课或不听课,对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课堂表现很不乐观。
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困扰
由于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导致很多教师缺乏上课的激情和动力,课堂上没有学生的配合,授课内容推进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数学专业毕业,在知识点掌握程度、概念的举例及应用方面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不能及时了解专业课程对于数学知识点的需求,不能及时调整数学知识讲授的顺序,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对专业课程的服务功能,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在期末考核时,数学作为考查科目,考试通常只是基于形式,为了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仅要求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即可。因此,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根本无法达到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无法成为专业学习得力的辅助工具。
二、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很多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电工基础、电子电路基础、脉冲与数字电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经调查统计,与电子电工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主要有以下8个模块,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各知识点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数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模式,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意识到数学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专业特色,改革数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选择或自编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在我国,每个技工院校都是专业众多,而且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对数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电工专业与模具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就大相径庭。如果统一使用一本教材很难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专业教学的需要。近几年,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材越来越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比较适合中职数学的教学要求。例如,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目前使用的是2005年劳动版统一修订的《数学》(第四版・下册)(电工、电子类)教材,供电工、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使用。教材本着“够用、实用、适用”的原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以及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安排的实际情况下进行改编,较能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数学的特色。但由于此教材是供电工、电子、计算机3个专业使用,要兼顾这些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可以让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需求编写一本校本教材,力争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内容相衔接,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衔接。例如电工数学内容设置应当立足于电工专业的一线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满足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教学内容专业化、实用化
专业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围绕着专业课程的需要来设计,做到专业化、实用化。例如,学生必须掌握分式运算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计算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又如,电工基础课在讲到基尔霍夫定律时,要求学生通过解多元一次方程求出电压值或电流值。另外,逻辑代数、三角函数、向量的应用在电子电工专业也是非常重要且实用的。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是密切关联的,而且强调学以致用,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为学生所接受。
3.选用专业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实用的数学必须体现专业性,可是专业性太强的数学课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教学应用模块通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数学知识跟专业知识相衔接,不能很好地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对应的专业应用中。因此,选用专业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专业教师知道哪些数学知识是专业需要的,熟悉数学知识在专业上的应用。例如,传统数学教师在多元一次方程的授课时,只能单一地讲解它的求解技巧,学生觉得这个求解过程既复杂、枯燥、繁琐,又不理解学会这个知识点有何用处,往往很难集中精神听课。而专业教师在这个内容的讲授中,则可以结合电工基础课里面的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先画出电路图,列出方程式,要求学生求出未知的电流、电压值。这样,学生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效果自然比较理想。
4.教学方法灵活化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技工院校阶段学生维持高度注意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能“满堂灌”。例如,学校现在每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是45分钟。如果教师在这45分钟内都讲授新的知识点,学生是不可能完全集中精神听课的,但教学进度不允许每节课只讲20分钟的知识点,所以,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凡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引入课堂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某个实际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引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在讲授“正弦量”这个知识点时,可把学生带到机房,指定一个电路图,让学生使用EWB仿真软件绘制出并产生正弦波形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的电压、电流就是用这种正弦波形图来表示的,那么它具体某一时刻的瞬时值应该怎样来表示呢?从而引出瞬时值的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动态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的频率、周期、最大值、最小值及相位差。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既避免了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畏难情绪的出现,又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生产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5.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模式
对于目前的技校生来说,单纯以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肯定不能适应学生的现状,能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评价模式正确与否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学校,学生期末考评成绩是这样计算的: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10%、出勤情况10%、作业情况10%和单元测试(4次)30%。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只要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在平时上课时表现良好、按时完成作业,考好每一次的单元测试,即使在期末考试时意外考砸了,也不会前功尽弃,仍能凭着平时的表现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四、小结
关键词:电工教学;兴趣;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是中等专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对于职高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不是很主动,且由于基础知识差,随着知识不断深入,学习专业倍感吃力,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一、消除新生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己作必要的自我分析,加强挫折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进行挫折教育
对新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的,但只要正确地评估那些暂时性失败,不让一时的失败挫伤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不放弃追求就能获得成功。
刚开始学习电子电工课时,学生由于开始不了解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习基础课时,感觉枯燥。此时适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各种挫折,教师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们积极努力地思考问题,经过刻苦钻研从而最终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刻苦钻研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勇于探索,解决难题的精神。
2.上好序言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序言作为第一堂课,是用来跟学生展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这一堂课的教学。序言课的成功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对电工学的兴趣和能学好电工学的信心。
例如新课伊始,本人没有按部就班地按教科书中的顺序讲,而是首先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与每个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时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引发出来,都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本人没有解释原因,而是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如果你们学好电工专业课以后,这些就都会明朗了。”这样学生有了好奇心,有学习电工知识的欲望,并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所学电工专业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此外,还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与电工有关的现实生活用品,如电饭煲、电视机、电脑等,用身边实例来鼓励他们。由此,学生对电工的兴趣和自信之门已经被打开。同时,进一步强调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理论教学的基础性,淡化学生对理论课的恐惧。
二、灵活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正确原则是:知识不应当由教师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应当由学生自己积极地探索而获得。在教学方式上,敢于走新路子,大胆设想,融入新的教育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例如,讲电工专业知识可控硅调压电路这一节时,如只讲理论,晦涩难懂,但可以买来面包板和电子元件让学生自己动手焊接组装台灯调光线路,边分析电路原理边动手操作,焊接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调节电路的可调电阻,看灯光的亮暗,理解可控硅调压原理,这时教师要引导辅助并给与学生肯定,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2.实验演示法
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演示实验经常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除演示实验外,还要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不断增加学生对电工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引进多媒体教学,无疑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革命,它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空洞讲解以及复杂电路不能演示的弊端,它使课堂教学言之有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声光电影像的神奇魅力,它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电工专业知识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较抽象难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就比较困难了。而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许多章节都可以用此方法,如正弦交流电的电感、电容、电阻三元件串联或并联电路,如纯讲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而实验现象又看不到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装置画出,并作出电流电压的动画效果,让形象看到图形的变化及相位比较,形象具体,极易吸引学生,引发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建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关键词】职业学校 电工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8-01
兴趣,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对人的活动有着巨大的意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电工学》是职业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只有牢固掌握基础课程,才能够为相关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在职业学校《电工学》教学中,要克服本课程给学生所带来的畏难、枯燥、厌学等情绪,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本文着重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粗浅体会。
1.从课堂设置上:提升课程第一印象,做好绪论课的教学
课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学生常常被好的第一印象吸引, 反之,学生可能无法对该课程产生兴趣,甚至可能产生抵触, 绪论课对整个电工学的学习框架、知识的实用性、学习该课程的方法等的论述。教师应该通过绪论课将电工学课程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学生,让学生想去了解这门课程,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一方面应让课程变得可以触碰,动手操作是培养电工课程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来发现这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触摸的,抑制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去了解他们今后的就业意向, 并帮助他们认识该课程是如何帮助到他们的今后工作, 让学生努力学习,并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是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2.从教学方法上: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创设问题和探索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动思维。只有新课刚开始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求知欲望;应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矛盾、提出问题。电工课一般通过举证电类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投入学习。
(2)应用“实验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如:“万用表的使用”实验,万用表是电工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只有通过对万用表的使用实验,才能使学生深刻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和电阻等,以及万用表档位的选择,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运用“现场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认识
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如:“发电、输电和配电概况”一节内容,一是带学生现场参观发电厂,了解发电厂是如何发电?电是如何产生的? 二是带学生到输变电站,了解整个电力网是如何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传输到生产用户的? 输电的形式有哪些? 三是带学生到工厂企业,可更好了解工厂企业的电力线路情况,也可了解企业各种设备供电线路铺漫情况。
3.从教学环境上:改善教学环境,多关心帮助学生
环境塑造人,学校的环境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技工学校应培养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兴趣,学校、教师应对每一个班级的教学环境进行检查,逐步改善教学环境。比如,技工学校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基础差,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节奏; 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因素,生活条件等因素会对学习丧失兴趣, 学校、老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或者烦扰,并制定针对他们的教学安排,以防他们产生放弃的念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改革
一、中职学生情况分析
1.中职学生进校门槛低,不经过考试选拔,基础特别差,听课吃力。
2.学习习惯懒散,学习风气不好。
3.学生旷课,学习不认真。
针对学生以上实际情况进行电工基础课堂的改革,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到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以适用、够用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巩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工学结合,把企业岗位群的技能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有用的知识,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将毕业学生的岗位群,工资待遇和技能要求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可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记忆深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重要性,从而认真主动的听讲。
三、备课注重备学生
备课应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的首要前提,这是每位教师都知道也都明白的。然而,绝大多数教师备课时却只满足弄懂教材内容,理顺条块而已,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少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地发挥出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他们而进行的。所以,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考虑他们的时代特点,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考虑他们语言的时代性,考虑他们的喜怒哀乐,考虑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备课时对学生考虑的越周密、越全面,我们才能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从而产生情感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充分的备课,我们已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详尽的准备,那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内容在时间和精力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例如:对了解性的、学生易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少分配时间和精力;对于需要经过实验探究,需要经过逻辑推理才能得到的实验结论、定律或规律,教师必须多分配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学语言要有张有弛,语言交流是目前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学活动中对语言的处理能否做到有张有弛,能否使语言有节奏感,是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的关键。老北京的说书艺人,手中仅仅一把扇子、一块惊堂木,就能将观众带进小说的世界,如同身临其境,流连忘返,这全凭他们对语言张弛和节奏的把握。教师创设情境时,语言要求极尽铺陈,语言宽度要大,语速可以稍微快些。而在学生讨论,探究式时,点拨的语言则要简要,要惜字如金。在强调重点,解释难点时语速更要慢而有力。
四、正确引导,进行课堂内容的删减
对中职学生的教材进行精华浓缩,对难的知识和不常用的知识进行删减,以够用和适用为目标。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少花时间在偏难和不常用的章节上。在讲解时有侧重点,精讲细讲技能要求和必备的知识点,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小结时,语言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多但精,更多的是用舒缓的语言,这样学生更容易听清并记住。一节课教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节奏协调,有张有弛,使枯燥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供学结合,营造学习氛围
课堂授课内容以学生拿到初级“电工证”书为教学目标。增加毕业学生就业上岗的机会。实践教学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能通过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至少取得一门以上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实际工作过程教学,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工作岗位上教授实验课程。将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来,把工厂企业变成教学课堂。
七、作好阅读材料和课后习题讲解
阅读材料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专题练习及相关知识的运用,而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一些所为的难题甚至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不少的都是课本上课后习题和阅读材料演化而来的,因此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的消化掌握课后习题,理解阅读材料尤其重要。这些现象都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和重要应用,重视阅读材料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接近生活,学以至用。
八、做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处于实验的主体地位
传统电工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错位。教师应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不应该包办代替。应帮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独立学习电工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上网,使学生在课后能用课件、视频等手段反复播放实验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达到强化基本操作和安全意识的训练,实验教学是学好电工基础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的学校不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一些演示实验和小实验,很少做甚至不做。我的感觉是当一些相关实验做好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做的不好甚至没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兴趣呢?我认为必要的奖励和表扬是他们的兴奋剂。作为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实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与完成实验”。
九、完善实验考核办法,加大技能测试分数比例
要改变实验报告单一的来进行考核方式,避免导致一些学生不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根本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培养自我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提高独立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的能力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并加大实验成绩在期末考试总成绩的比例。
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实在必须,以学院创建高等示范院校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迫在眉睫,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为地区企业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循序渐进,做好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巍山.电工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
[2]赵建彬.高职《物理学》[M].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电工实训》高职贯通制教材:电子技术专业[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电工仪表与测量》 ; 实验教学 ;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记得叶老先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手捉住一只大公鸡硬逼着它吃米,它怎么也不吃,把手放开它倒吃起来了。公鸡吃米尚且不能硬灌。知识的获取就更不能如此。学生只有对《电工仪表与测量》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好《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程。而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良好的学习兴趣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培养起来。一般来说,职业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要经历探索、爱好和定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人的兴趣发展从被动到主动、从零散到系统、从爱好升华到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兴趣需要老师启发学生们有意识地去培养,使他们完成由被动、零散、爱好到主动、系统、追求的质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电工仪表与测量》科目良好的兴趣呢?根据长期从事该科目教学的经验,本人从该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着手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电工专业的一门技术课程,也可作为行业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或岗位培训教材,主要讲述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础知识及各系列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也比较多,但不像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谓的实验教学就是理论加实践、感知实物的教学过程,不仅能令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令教学工作变得轻松快乐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三、实验教学方法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绪论课,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的实用价值。目前,家庭用电能表是怎样安装使用的,如何使用仪表确定家中的电器存在故障的部位,从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逐渐引申到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科目的实用性。依据教材目录,概括介绍各章节大体内容,强调重点,指出难点,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该科目的大体轮廓。这样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以理论为依据,加强直观教学和重视实验教学。
(二)、从“眼”到“手”的转变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一门原理与使用兼并的学科。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学科特点,以电工理论为依据,采用直观教具和教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要想学好电工仪表,电工基础及电子技术等科目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影响到电工仪表的制成及使用原理的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电工仪表与测量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根据教学资源的现实情况,尽可能的将课程中所涉及的仪表展示给学生,在常用仪表教学时最好能够做到实物解析。例如,学习磁电系仪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分解,逐一分析各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以及科学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挥。例如,在讲授万用表的使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直流电源等元件,当然包括模拟式和数字式万用表。我们可以先进行演示教学,要求学生注意认真观察,随后让学生亲自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提出如何判断二极管的好坏、三极管的极性,模拟式和数字式万用表是否能用来测人体电阻等启发性问题。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展开讨论和分析,主体地位得到加强,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大家各抒己见,这时我们不能轻易否决,而应师生共同探讨,辨别真伪,分析对错,这样既能进一步活跃其思维,又开发了创造的潜能。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巩固和发展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变被动为主动,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使用各类仪表进行实际测量,并对其测量过程总结,对结果作详细分析。利用仪表检查学校实习车间照明电路故障,排查电力拖动线路故障,监测处于运行中设备的电流、电压等参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迅速掌握各种仪表使用过程中认识到了该科目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加巩固了该科目学习的兴趣。
(四)、组织学习竞赛
参加学习竞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开展竞赛的方式是多样的,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单兵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单臂电桥测电阻竞赛,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接地电阻仪测量接地电阻,这样既有利于个体的进步,也可以发挥团体互助,让学生带着乐趣学习。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带着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根据《电工仪表与测量》的特点,选用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指导实操,实操以理论为依据,实操又验证了理论。在学习本课程时,要重视课堂上的直观实物教学,结合仪表的工作原理,认真观察仪表内部结构的每一部分,并依据工作原理,想象各部分在工作中的动作;认真观察老师演示仪表测量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测量,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熟练使用仪表和正确选择仪表的能力,我们将仪表的测量应用到实际电路中,使得理论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比如,为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我们可以进行电阻的测量、电容的测量、二极管、三极管的相关参数测量等实验。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实验教学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海波主编.《常用电工电路与故障检修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月
【2】吴培生,任瑞良主编.《电子元器件检测入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工业与军用电子装备开始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在电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上走向世界的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结构与工艺对电子装备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子装备中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并趋向融为一体设计。电子机械是研究电子与信息系统中的机械与结构问题的一门机电光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通过研究机械、电磁、热之间的耦合关系,把电子设备的原理设计转化为机械和结构的设计,提高其在机械、电磁、热环境中的可靠性,以保证其电气性能指标。与一般机械专业相比,电子机械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目的上,电子机械在于捉高电子装备系统的电气性能,而常规机械则是为了提高其机械性能。在实现手段上,前者主要通过改变、优选机械结构参数与工艺来实现,而后者则主要通过电子信息、光电子信息来实现。在机电一体化的载体方面,前者是电子系统,后者为机械结构系统。从对系统的重要程度看,机电一体化对电子装备而言不但重要而且是其生命之所在。现代国防武器装备对军用电子装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突出表现为高频段、高增益,快响应、高指向精度,高密度、小型化。为适应上述发展趋势和要求,在电子信息行业,亟须培养具备电子机械专门知识,从事电子机械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和研究人才。
二、电子机械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
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电子信息领域需求的高层次电子机械人才,或者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起电子机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是我们从创办这一专业开始就一直探讨的问题。一个真正合格的电子机械人才必须把机械知识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全面、综合地设计电子设备。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建立课程体系时,从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角度,按模块化分课程体系更容易建立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将电子机械方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和专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分为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基础知识、电子及信息基础知识、机电控制基础知识和工程测量基础知识5个子模块,重点是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是掌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通识知识,包括机电一体化知识、机电控制工程知识等。专业知识模块是在结合基础知识模块如何构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对于电子机械培养方向,除了掌握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面向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设备的设计和集成化制造方面的知识,这其中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环境防护、天线结构设计、办公自动化设备和高密度组装等知识。
由于电子机械方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合理地安排机、电等多学科的课程问题,如果只是将课程硬性叠加,则学生不堪重负,且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不能有机地结合,会使学生感到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没有学好,因此必须对原有机类和电类课程进行优化、精简、合理的组合并创新。我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所遵循的原则是:“面向电子信息领域,以电子设备CAD/CAM为主线,以创新设计为核心,强化基础、注重实践”。贯穿4年培养计划的主线是电子设备设计制造综合能力培养。在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框架上,结合电子机械知识结构体系要求,2005年,按照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本专业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我们设计了平台模块式课程框架结构,突出了课程的整体优化与整合,突出了加强基础,突出了方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新的课程体系课内总学时设定为2559学时,其中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与选修课程,开出课程总学分为272.5,准许毕业的最低学分186.5。
课程体系为四级平台(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分类与整合):
1.公共基础平台。作为通识教育部分,对全校学生统一要求。课程分为5大模块:数学、自然科学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工具与方法类模块工程概论模块以及体育。
2.机械工程学科群技术基础平台。(这一平台课程与部分机电工程学院其他专业共同使用。)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平台。
4.电子机械方向平台。
三、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
1.机电化合,解决机电结合、设计与制造相结合过程中教学时数剧增的问题
正确处理机械与电子、设计与制造的关系,强调以机为主,以设计为主。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机械类课程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一级机械类专业一致。电子类课程主要着重基本原理与定性设计,区别与电子类专业。专业课程中重点探讨机械结构如何保证优良的电子性能。
2.设置与电子机械领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电子信息行业特点,开设具有明显电子机械特色的课程,如:电子设备热控制技术、天线结构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现代电子装联工艺学等课程,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自如地应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电子行业电子设备设计的技术工作。
3.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程体系改革追求的目标。首先在加强教学环节建设的同时,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增加电子机械方向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其次实行导师制,遴选优秀学生在本科阶段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再者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4.结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强化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为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把本学科实验室硬件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制造信息技术为纽带,建设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在机电工程学院形成了一个集现代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院级综合实验平台。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抓好教材建设工作,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材体系
在本专业初创时期,我们编写了首批机电结合型的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几十年来,始终把教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形成了统编教材、自编教材及实验讲义相互配合的、比较完整的、有特色的机电结合型的教材体系。10年间出版了教材25部,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7 项,校级优秀教材和讲义26项。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的体会是:第一,要有明确的教材建设规划和目标。第二,在教材建设的方向上,始终不渝地坚持机电结合的特色。第三,坚持国内外著名教材与本专业特色相结合。第四,始终注意教材的社会效益。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大专院校教学的需要,而且非常注意其学科性与工程实用性,及时将科研体会与工程实践的内容加入教材中,以使教材成为本学科领域各部门各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提高教材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教学 体会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研究电工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这门课程,加强理解与记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绪论课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个性发展的源泉。学生只要有强烈的需要和愿望,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形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当初学者拿到教材时,总是以好奇、探索的心情,渴望了解有关内容。但是由于内容多、知识新、时间限制等原因,难以迅速通读全书,而绪论就像一位导游,可使读者快速、方便地了解本书全貌,并可激发学生兴趣,转入正常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上绪论课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同时,绪论课也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任务和前进的方向。教师还应提出希望和要求,为学生勾画出未来蓝图,使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坚定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念。笔者在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而把学习本课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
二、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使电子实验过程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对电路概念和电子信号变化规律的理解。例如,RC电路的充放电实验中,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只有几毫秒,试验现象很难明显观察到,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用灯泡的亮、暗来描述,且将该过程拉长,让学生在脑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精讲多练,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下要多花功夫,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循循善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内容务必使学生掌握。为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例题多选用实际电路,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例题讲解比重。每章配一次习题课,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评讲为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解决普通性问题。另外,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可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教案、多媒体课件,精品试卷、习题库等可以放在网上和学生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比较归纳,注重相似内容类比区别
《电工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按部就班地顺着章节讲述,会造成内容前后脱节,让学生抓不住要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时,首先分析的是三种最基本的正弦交流电路:纯电阻、纯电感和纯电容电路的特点,特别是这三种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和相位关系更是分析后续电路的关键。教学中要对这三种电路的特点重点加以类别和区分,避免学生发生混淆。类似需要重点集中类比区别的还有很多,如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的区分类比,电压与电位的区分类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的类比区分等等。通过比较归纳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找出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触类旁通、避免混淆的效果。
五、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课。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带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导出、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行实验教学手段,除了讲解一些典型原理电路外,还应多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电路,使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典型器件应用电路的知识。另外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教学中应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模式,加强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装接和调试电路、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轻松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曾煌主编.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徐国和主编.电工学和工业电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煤矿电工学 教学 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86-01
在《煤矿电工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薄弱,对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有些欠缺,不能真正的把有效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本文通过对煤矿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思考,提出一些能够提供其教学效果的策略。
1 当前煤矿电工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方面
学生存在几点问题,第一是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电工的认识都只是在初中物理碰到过,有些学生甚至连初中的电学都没碰过,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有较大困难。第二是学生没有认真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些困难就会主动的放弃学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讲课过程中,这样给教学会带来一定影响。第三是学生对电工学认识不充分,觉得该课不是主课,学的好与坏无所谓,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1.2 教学方面
作为电工的教学,其内容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以后能够直接上岗使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授的内容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学完以后能够直接上手。所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设备的操作,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迅速使用相关设备。而现行教学中,老师教学与学生操作没有紧密结合。
2 提高教学方法的思路
2.1 注重学以致用的理念[1]
在众多学科中,《煤矿电工学》是比较基础的,它的授课对象大多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而其所涵盖的内容却要以一些后续专业课为基础。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控制上课的量,以必要、够用为度,将一些不必要的数学推理减去。要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的知识点。比如在讨论电机与控制及安全用电部分时,其重点应该为电机与控制及安全用电部分以及安全用电等常识。
2.2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想使《煤矿电工学》能够教好,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学要有实践性。要重点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作用,合理分析其具体应用。比如在讲解三相电反转时,老师通过实验将电机与电源相接的三跟接线中的任意两根调换位置就可以实现电动机的反转。到后面,当讲解到单相电动机时,同样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使它反转?是不是也将插头对换一下就可以?当学生会存在不同答案时,可以举例说家里的电扇就是用单相电机,那就不会因为我们将插头换个方向而改变转向。这样就能挖掘学生对三相和单相电机转向的思考方法。
2.3 安排相似内容集中教学
在《煤矿电工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在概念上比较相近,而且彼此之间容易混淆。如果按部就班的讲解,就可能会使上课内容前后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如果可以灵活运用,将彼此类似的内容都集中起来讲解,则效果会好很多。
2.4 采用比拟法学生掌握知识
在课程讲授中有些知识比较生硬,不大便于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想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高兴趣,更好的掌握,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概念。通过比拟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就是通过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进行比拟,使学生容易理解。
2.5 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众多学科中,《煤矿电工学》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在这门课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实践、重实践。
3 提高教学方法的策略
3.1 根据实际要求来安排教学[2]
(1)既然是《煤矿电工学》,那就在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出煤矿企业的特点。以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来安排教学工作,而教学内容则应该根据具体的专业需要进行优化设置。以电工技能培养为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安排相关课程。要做到有效精简课程内容,集中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法来讲解课程。
(2)《煤矿电工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程,所以它对理论和实践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基础本就不高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实践技能为主题”的思想。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适合学生的数学的推导和分析来讲解相关课程。在课程中减少繁琐的计算环节,注重与物理课的相互衔接和渗透,保持内容的突出性和连贯性。
3.2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1)在学习《煤矿电工学》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架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尤其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创造出比较生动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感觉到一种亲和融洽的人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这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2)通过类比和比拟的方法来使学生理解。在《煤矿电工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类似,而且会容易混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模糊。此时可以将类似的教学内容进行类别,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比如单相电机、三相电机、直流电机和串励电机等都有各自的正反转情况和电路原理图,可以将这些知识放在一起对比理解,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掌握和区分他们。
3.3 通过合理的实操课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要想学好《煤矿电工学》,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实操可以将抽象的电工内容和生活中比较形象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把难点容易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打个比方,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操作课上时,是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的。但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将图形中抽象的符号和具体的设备器件联系起来。此时老师需要通过操作对重难点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在上实验操作课前,老师可以根据实操内容给学生提供操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讨论,安排好操作思路和注意事项后,就可以让学生各自独立操作,最后上交各自的实验报告。这样可以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知识点,自己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课堂中的难点通过实验进行理解。
4 结语
在《煤矿电工学》教学中,还有一些不错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知识从一些常见的问题出发,从常用的方法中找出适合我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便于理解,老师也便于操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