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桥梁工程勘察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桥梁工程勘察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桥梁工程勘察规范

第1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引言:就现在来看,中国桥梁项目呈现优劣的发展态势。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的目的,关键是为了认识并处理桥梁项目工程建设经过中和岩土介质有关的一连串问题,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别关键的一个程序。只有经过地质勘察才可以认识桥梁项目建设所面对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供应基础数据,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性

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建设经过中具备特别关键的位置,岩土项目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把拟建场地的地质状况查明,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能供设计应用的关键资料。每一项建设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以前,一定要依照基本建设流程实施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是不是准确反映项目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特征,影响到项目设计与建筑施工可不可以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把岩土工程勘察做好并编写合格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对项目的施工和设计有着关键的意义。这些年来因为对岩土项目勘察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屡屡发生重大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的影响,项目各方要充足的重视岩土项目勘察工作。

2、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作为道路项目的附属桥梁物,除了大型的桥梁或者关键的桥梁之外,通常在编制设计时不独立设计,针对桥梁的设计关键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初步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技术设计,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经过以后,之后才可以实施编制桥梁的初步设计,对于项目规模相对小工程而且简单地质条件的桥梁,其实施岩土勘察项目时能够在第一阶段同时实施。

2.1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勘察项目的初步设计,其内容关键就是对岩土中的施工方案线路实施比较分析,对于岩土中的线路中的每一个地质问题实施具体的控制,重点就是对于岩土中的部分品质相对差的岩土和对品质相对差的的深度实施勘探,针对技术性和针对经济性,实施结合的综合分析,从中选取出一种最优方案。

2.2技术设计阶段

岩土项目的勘察技术在实施设计时,针对现实的勘察,需要保证其应用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能够依照现实的标准需要实施钻探试验与原位测试,其核心就是,对于项目的地质一些的问题实施及时有效的分析,之后对于其实施路线选择时的基础种类实施提供资料。

3、桥梁桩基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选择桥梁桩基方案需要处理的每一项岩土疑问是勘察研究的重点。从桥梁所处的海域繁杂环境、桥梁构造特征,结合桥区岩土层分布特点,综合分析,桥梁桩基方案有下面多种可能性选择。

3.1桩端持力层以第四系覆盖层下部密实砂层作为,使用岩土运用效率相对高的打入式大直径钢管桩方案。这方案关键存在2大疑点,首先,沉桩将达70~80m深度、而且要穿越比较厚的含卵石密实砂层,目前的沉桩项目技术是不是可以处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践论证。其次,就是使用合适的桩径沉桩达到了预定深度,单桩承载力能不能使设计要求得到满足,也需要通过试验论证。

3.2以基岩全、强风化层为桩端持力层,或打入式钢管桩,或钻孔桩方案。对于打入式钢管桩方案一样要面临方案①的质疑。而全、强风化岩的项目特点差异显著是这方案更大的疑问,项目运用上的不确定原因相对多,要慎重。

3.3以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使用钻孔嵌岩桩方案。这方案简单可行、比较少未知风险。当然,鉴于这区域基岩差异风化显著的状况,岩石强度的科学定量研究,对于嵌岩桩的勘察设计,一定是勘察分析评价的重中之重。

4、改进与增强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4.1构建一套规范标准的地质勘察机制

依照国家公布进行的法规和有关项目的技术规范,充分思考桥梁项目工程的现实特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标准规范的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体制,系统全面的落实要担负的勘察职责权限和详细的勘察内容、要求、规范、技术等,并编制有关的惩处方案,凡是不依照规定要求办事的,要予以必要的惩罚,合理科学的指导勘察工作。此外,还一定要有效监督和管理地质勘察工作经过,健全并落实有关的监督机制,找出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时使用相关对策有效解决。

4.2保证地质勘察技术

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活动还没有进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现场勘察作为首要部位,相关资料及时全面的收集,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要切实掌握。在选用勘察设施设备经过中,精准度高、可以完成相对好勘察效率的设施设备要首选投入现实中运行;所使用的勘察技术不能依照固有的形式和流程来,要结合项目现场实况灵活应用先进完善的技术和理论,与此同时,基于全部从事勘察工作的人员展开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以确保其具备相对高的业务素质,更好的工作。在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质量方面,不可以一味的寻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盲目的把勘察时间和勘察成本减少,造成勘察质量停滞不前。

4.3增强桥梁项目施工现场四周环境的检测

中国各个区域中的地质条件呈现多样化,因此不一样区域中的桥梁项目工程要依据所处地区的现实状况选取相关的架设方法,在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展开的经过中,要增强四周环境的检验,之后拟定科学的地质勘察技术规范。桥梁项目地质勘察人员还要遵循《桥涵规范》中的规定:桥涵项目施工放样测量经过中,要对桥涵每一个墩台的基础坐标、控制性里程桩号和设计高程等一连串数据实施复核计算,确保计算无误以后再实施施测。桥梁项目工程建设也许会对四周环境中的生物、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导致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展开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四周环境的保护,避免一些随意破坏环境的情况发生。

5、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

随着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的持续展开,其相关的技术已经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进步。但是,在以后的桥梁地质勘察工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一,在钻探方面,钻探技术的运用不但要深入分析,还要增强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选用科学的钻探技术,而且持续完善相关的钻探技术,优化钻探程序。第二,在取样方面,必须要持续增强取样技术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完成取样的合理化和完整化。第三,在测试方面,必须要增强对测试技术的研究,应用部分先进参数,清楚确定勘察数据。第四,在勘察方面,必须要增强技术的突破,在陈旧技术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勘察技术,推动岩土工程的成功实施。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使地质勘察技术有效的提高,推动桥梁岩土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6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每一项基础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与重中之重,为建设项目设计供应可靠根据。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要依据桥梁项目工程所处的地区和地质环境状况,应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对桥梁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地质状况实施勘察,以此确保桥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提升桥梁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川,孔凡芬,浅谈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J].技术与市场,2011.08.

第2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1.1岩土勘察的定义岩土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查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1.2岩土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勘查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楼宇、工业厂房还有地基的处理、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施工方面,或者是管线的架空都会应用到岩土勘察。

1.3岩土勘察的内容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调查工程建设地的地质,进行测绘、勘探,继而对土样进行采取,试样、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依据种种手段对工程进行的土地的地质条件定性并且分析评价,最后对不同阶段需要的报告文件进行编制。

2在进行岩土勘察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2.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根据《岩土勘察规范》中规定,在进行勘察时,要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特点。但是在实际进行岩土勘察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勘察单位没有按照工程的特点及地形进行勘察,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荷载情况就胡乱编制勘察报告,致使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最终还是要补勘。

2.2第一手资料质量不过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需要结合所需建设的场地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就需要在岩土勘察的时候,要把收集到的室内、野外的零乱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这对岩土勘察工程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2.1对于统计的定义和理论不确定在统计、分析岩土参数的时候,有些时候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就参与了统计,后果就是导致误差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随之变大,得出的结论往往对场地的分析不正确、不合理。

2.2.2岩土参数的取值不准确片面的理解了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管什么样的岩土参数都提供标准值,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对于一些工程的特性指标务必要提供基本值、标准值和特性值,像岩土的一般性,只要满足统计物理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就可以了。

勘察报告没有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隋况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解决措施

3.1确定勘察依据若想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的完成,首先就要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制定好准确合理的勘察纲要。因为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文件,是勘查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报告中存在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要逐一审查,绝不能马虎,尤其是要对基础选型的论证、施工场地的稳定性评价以及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堤防等等,一定要审查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然后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性质进行准确的分析、确定,例如说,勘探孔深度小、勘探间距宽的,需要地质性质好、埋藏浅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大、勘探间距窄的,一般都是地质性质差、埋藏深厚度小的地区。要对野外地层划分详细,详细划分包括对地层的湿度不同、状态、颜色不同还有钻进的难易程度不同,岩心的采取率不同划分,地层划分的好有助于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如果进行多孔作业,就要采用统一的编制形式,这样可以避免野外资料在分层、定性、描述等方面不统一,造成更大的麻烦。

3.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是需要多方面合作完成的,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报告编写人员共同完成,很多勘察单位实行分工制度,这是不利于资料的编录的,实行分工制后,现场技术人员只是把现场编录和原始班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了,而报告编写人员对现场并不了解,所以这样就导致了脱节。在进行资料编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异常或者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没有任何错误,才可以进行编制,而在编制的同时,编写人员进行自检且校验人员同时进行校验,做到没有一丝一毫的纰漏。

3.3对于勘察测试的方法和手段要选取正确的且合理的选择勘探方法就是要根据所勘探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第3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该特大桥为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海域通航孔桥,主跨为458m双塔斜拉桥,设计全长1,150m。桥梁基础拟采用钢管复合桩,上部钢管桩桩径2.50m,下部钢筋混凝土桩桩径2.20m;采用现浇混凝土承台、预制混凝土墩身方案;单桩竖向承载力要求大于40,000kN。

二、岩土工程问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勘察等级分级标准,该特大桥勘察等级应属于工程重要性一级、场地环境复杂一级、岩土种类多、地基复杂一级的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桥梁岩土勘察需要完成桥梁建设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论证,岩土层分布、工程特性、地基均匀性、水土腐蚀性、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岩土试验及岩土参数分析选用,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与建议,以及可能的岩土工程问题预测与预防措施建议等。几乎涵盖了桥梁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的各个重要环节,内容繁杂,任务艰巨。

三、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桥梁桩基方案选择需要解决的各项岩土疑问是勘察研究的重点。从桥梁所处的海域复杂环境、桥梁结构特点(跨度大、净空高、荷载集中),结合桥区岩土层分布特征(基岩埋深大、差异风化强烈),综合分析,该桥梁桩基方案有如下几种可能性选择。

(1)以第四系覆盖层下部密实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岩土利用效率较高的打入式大直径钢管桩方案。该方案主要存在两大疑点,其一,沉桩深度将达70~80m、且需穿越相当厚度的含卵石密实砂层,现有的沉桩工程技术是否能够解决,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践论证;其二,即使采用合适的桩径沉桩达到了预定深度,单桩承载力可否满足设计要求,也需要通过试验论证。

(2)以基岩全、强风化层为桩端持力层,或打入式钢管桩,或钻孔桩方案。对于打入式钢管桩方案同样面临方案①的质疑。而该方案更大的疑问在于全、强风化岩的工程特性差异明显,工程应用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宜慎重。

(3)以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钻孔嵌岩桩方案。该方案简洁可行、未知风险相对较少。当然,鉴于该地区基岩差异风化明显的情况,岩石强度的合理定量研究,对于嵌岩桩的勘察设计,无疑是勘察分析评价的重中之重。

四、岩土工程勘察难点分析

1.钢管桩方案的分析研究

无论是采用密实砂层、还是全强风化岩为钢管桩的桩端持力层,都需要解决沉桩施工是否可行,以及沉桩的效果能否满足设计的荷载要求。考虑在该桥梁场地实施如此深长的大直径钢管桩,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那么,该方案能否成立就只能在桥梁单桩荷载估算的基础上从试桩开始。该工程在距离桥轴线约150m的地方进行了两组试桩,试桩直径1.70m,壁厚25/22mm,采用Q345C钢钢板加工,桩长为85m。试桩分阶段采用BSPHH30(-63m左右,密实中砂)、IHCS600锤沉桩(-80m左右,进入了全强风化岩0.4~0.9m)。试桩的承载力结果比较,SZ1试桩单桩极限荷载为20,500kN,小于要求值22,072kN;SZ2试桩单桩极限荷载为18,760,小于要求值21,404kN。试桩单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尽管采用该直径的钢管桩成功沉桩到了预定深度,但结果不令人满意。若增加桩径、或桩长是不是就可以满足方案要求?显然,随着桩径或桩长的增大,施工的难度也在成倍增加,沉桩能否成功又成为需要再次验证的疑问。

2.关于全、强风化岩的特殊性

该桥梁场地全、强风化岩深厚,是否作为重要地层使用,如何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岩土问题。在此,仅从全、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方面简单探讨其特殊性,以为提示。相关规范对于基岩风化带的划分标准通常都是采用了野外鉴定,以及波速比、风化系数定量的区分方法。野外鉴定的划分方法,由于定性化描述区分的成分太多,加之全、强风化岩本身具有渐变性,仅依靠矿物特征区分实际是很容易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分带难以有足够的说服力或一致性。如此进行的岩土工程细分来进行岩土的精确利用难免漏失。若以波速比、风化系数定量的办法来区分,意味着所有钻孔都必须进行相关试验。显然,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对所有钻孔都进行相关测试的可操作性不强。

另外,还有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进行风化岩分带划分的方法,这在勘探现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也存在规范标准差异,以及对实测击数有效性理解的差异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花岗岩强风化与全风化分界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采用了50击,而深圳地方规范及部分其它地方标准则采用60击、70击、甚至100击作为界限的情况。到底哪个标准更接近合理,就是很值得商榷的岩土问题。尽管该桥梁也是在野外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击数进行的全、强风化岩的分带,但强调风化带的划分仅限于现场划分标准的统一。对于分带岩土的工程特性参数,应据具体勘察部位的风化带差异性具体分析,在安全的前提下对风化带分段后再进行岩土参数的综合定量。尤其是其可能作为重要桥桩的桩端持力层时,桩端承载力的选用更应慎重,对于最终设计参数原则上建议采用试桩或其它有效测试手段进行定量,或采取保守设计。该桥梁段砂土状混合片岩全、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统一主要采用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议的标准:即30<N为残积土、30≤N<50为全风化、50≤N为强风化。

3.关于中风化岩风化差异与抗压强度定量的讨论

从该桥段钻探的情况看,各墩台之间的中风化混合片岩起伏较大,岩体破碎。从全桥段109件中风化混合片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数据统计,平均值42.3MPa(10.6~111.5MPa),变异系数δ为0.56,统计结果表明中风化岩石的强度数据离散,与钻探外业揭示的岩体差异风化特征较为一致。结合桥梁基础的布置特点,经过单个桥墩的岩石强度统计发现,尽管个别桥墩变异性仍偏大,但单墩台抗压强度数据统计的变异性明显好于全桥段统计,各墩台抗压强度平均值也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分布格局,与墩台钻探反映的岩体破碎程度分布匹配性较好。岩石抗压强度统计结果列表1。表1还列出了各墩台岩石强度统计平均值以下样本的平均值,即小值平均值。通过综合分析讨论,认为以小值平均值作为各墩台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推荐的基数,可以进一步降低岩体在深度分布上的风化不均所带来的风险。经专家验收讨论,一致认为,对该岩体的差异风化勘察方案、高密度强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推荐岩石抗压强度是合理的,安全的。

4.单桩承载力估算对应桩基方案选择的分析

表2、表3列举了打入式钢管桩(桩径2.2m,进入强风化混合片岩)、嵌岩钻孔桩(上段钢管桩径2.5m,下段钻孔桩径2.2m)单桩承载力估算的结果。2.2m的钢管桩方案已经在1.7m的试桩基础上桩径提高了0.5m、沉桩深度也增大了27~33m,不仅单桩承载力估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沉桩能否达到假设深度更是疑问。是以,结合试桩情况,本桥梁不宜优先考虑钢管桩方案。对于嵌岩钻孔灌注桩方案,单桩承载力估算满足设计要求;虽然桩长稍大,但国内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工程经验也不少,是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完成这种深长桩施工的。综合分析认为,嵌岩钻孔桩从单桩承载力、施工技术操控能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等几个环节都能较好的适应该桥梁设计的要求,建议优先采用嵌岩型钻孔桩方案(钢管复合桩)。对于钢管桩方案,即使通过调整桩基平面布置、降低单桩承载力要求,仍需要进一步进行试桩论证,才能从单桩承载力要求、沉桩可行性两方面来证明该桩型的可行性。

五、结语

第4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字: 岩土工程; 勘察;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为保障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质量与稳定性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岩土工程勘察可以为工程建设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确保工程建设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然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仍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期望达到完美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在所难免,只要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便能将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 岩土勘察含义及应用

1.2 岩土勘察的定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编制文件的勘探活动,主要是根据施工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地质和周围的环境特征的岩土工程条件。

2.2 岩土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

根据不同对象的调查分为铁路工程勘测,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等。由于铁路工程,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的高度重视,且需要的投资成本高,所以这些工程都分别制定各自的开发标准,技术标准和法规,所以说建造医院,学校,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地基处理,基坑,边坡,路堤工程勘察,或架空线均需要开展岩土工程勘察。

2.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2.1 对设计意图的了解不够

由于当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勘察单位对于一些缺少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物荷载标准的工程,违规勘察。致使勘察报告依据不足,内容浮浅。例如:某纺织厂房,生产设备荷载巨大,一般的地基根本无法承受,需要用桩基,如果不以设计标准要求勘察就会导致勘探孔深度不足,对桩基的设计也就无法实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补勘。这样会给业主以及勘察单位带来经济和时间上不小损失。因此,在勘察工作开始之前,必须对勘察的设计要求以及目的了解清楚,特别是存在特殊要求的地方,例如: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2 内部管理不规范

勘察挝欢阅诓康墓芾聿还娣叮纪律松散,甚至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主观变更勘察准则,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还有的勘察单位缺少履行合同的诚信,大量无效和内容不规范的合同不仅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致使勘探结果的不尽详实甚至虚假。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分层位置不准确、特殊地质现象失察等诸多问题,不但没有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还对地基、岩土地质等岩土条件的认识造成了改变。

2.3 勘探报告的技术更新难以保障

勘察报告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凭借,但是在长期勘察工作中,勘察报告的技术更新难以保障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悲哀和症结。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勘察单位还在依赖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发展初期的勘察报告模板,不仅束缚了勘察人员的研究和发现,在既定的所谓约定俗成、惯性思维、权威逻辑的指导下只能对勘察报告进行很小程度上的改进,不仅失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也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成了一种冠冕堂皇的形式主义。

2.4 作业面较为局限

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一般都是把关注点放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范围内开展勘察、测量,然而却忽略了工程所辐射范围内的地质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勘察结果必然具有局限性,疏忽了工程地区性特点。这方面的疏漏虽然在短时间内看来并不影响工程建设施工的开展,然而这一隐患的潜伏期往往较长,甚至要在工程建设后期或者完工以后才能发现由此所导致的地基结构变化,一旦周边地质变化致使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5 野外勘察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相当大部分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开始采用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它们只想到了自己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并没有注重勘察工作的质量,这样,最终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体质量的下降,更严重的是,个别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能够获得勘察任务,在做预算造价时故意压低价格,同时勘察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得不把工作量进行缩减,必须或是应该进行的勘察工作不去做或者少做。例如: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勘察钻探取样工作,从而难以准确确定出分层的位置。有的单位甚至对于地质体采样不完整不连续,甚至不使用取样器,而从岩芯中直接取样,取样的数量也不多,并不满足规定的试样要求,这样得到的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从而不能对勘察场地做准确的勘察与评价。

3. 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内部管理

图1 某工程段岩土工程勘察现场

首先要强化责任落实,领导要带头深入勘察现场,提高勘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安全隐患的排查清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勘察现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常见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提醒、解决、处罚和教育;此外还要强化隐患排查,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岩土工程勘察风险评估工作,针对当前勘察情况,强化安全管理,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为推进某地铁三号线前期工作,相关单位首先于某工程段开展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如图1所示),为保障勘察质量,勘察大队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勘察人员培训,建立预警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2 保障勘察报告与时俱进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严谨性和程序性,勘察报告必须严格遵循客观规律,但同时也要根据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周边具体的地基环境进行研究与记录,使勘察报告能够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以应对和解决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勘察报告更加紧贴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更加与时俱进。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的勘察人员在实践中时刻牢记勘察报告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在提升勘察报告质量的同时,也使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3 拓宽作业面

岩土工程勘探要打破以往作业面狭隘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拓宽作业面,使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勘探人员要认真研究和记录勘探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勘探过程中的质量状况和安全形势,既要勘察工程建设场地也要勘察其周边地质情况,要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疏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控。

武汉立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勘察人员在工作中认真对工程建设范围及其周边开展调查和勘察,对于砖墙、角台、红砂岩墙体等一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部分都划入作业面范围,为工程建设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施工的“眼睛”,勘察人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努力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

参考文献:

[1] 解学军. 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房地产导刊, 2016(7).

[2] 王兰宇, 韩冬雨. 探析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8).

[3] 杨瑞江.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建材科技, 2014, 23(5):132-133.

第5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区域地质概况

自然地理及气象线路位于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原,西起亚的斯亚贝巴西南方向的Sebeta,向东经Akaki、Gelan、Dukem、BISHOFTU、Mojo、Adama、Welenchiti、Metehara、Awash、Asebot至Mieso,线路海拔从ADDIS的2300m逐渐下降到AWASH的860m再上升到MIESO的1480m。埃塞俄比亚境内多高原。虽地处热带,但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总的来说该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部分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总体来说,气候温和,6至9月为雨季,10至次年5月为旱季,3至5月是埃塞俄比亚最热的时期,最高会达到37℃的高温;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埃塞俄比亚最凉爽的时期,高原地带甚至会出现0℃的低温;7至8月则是降雨最多的季节。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2450m)等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温度为15℃;每年2—5月为小雨季,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高原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1500mm,低地和谷地为250~500mm。河流水文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沼泽水、AKAKI河河水、AWASH河河水及BESEKA湖湖水,全线除了AWASH河及AKAKI河以外基本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但是当雨季到来时,沿线河水、沟水暴涨,经常淹没附近农田村舍,在位于WELENCHITI附近段落,每年雨季都会引发平原洪水,公路主干道经常被淹。雨季时节一般对铁路的勘察和施工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基本无法开展工作。地形地貌全线属埃塞高原台地、低山、浅丘地貌,地势开阔,分段地形起伏不大,道路稀少、交通不便,地形较好,一般相对高差数十米。沿线从地貌上可分为高原台地及浅丘区(起点~DK114+370)、低山及浅丘区(DK114+370~DK268+800)和浅丘区(DK268+800~终点)。高原台地及浅丘区(起点~DK114+370)线位穿行于高原台地与丘陵间,分段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在1500~2300m,相对高差近100m,由于季节性洪水常年累月的冲刷掏蚀,地表深切的干涸冲沟随处可见,有的深达十几米,Debrezeit附近(DK60~DK68)分布有沼泽和火山湖。低山及浅丘区(DK114+370~DK268+800)线位穿行于丘陵间,分段地形起伏不大,局部为低山河谷地貌,海拔为850~1650m,相对高差近100m,地表以浓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为主,沿线破火山口、火山锥及孤立浑圆堆积的火山角砾分布广泛。平原及浅丘区(DK268+800~终点)线路过Awash河之后,进入地形较为平坦的浅丘区,海拔为950~1500m,相对高差数十米,地表以浓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为主,地形稍有起伏。地层岩性全线地层覆土以黑棉土、粉质黏土、松软土及软土为主,厚度变化较大,软土一般不发育,黑棉土一般具中等~强膨胀性。下伏近代~现代(第三~第四系)玄武岩、火山熔岩、火山灰;玄武岩、凝灰岩等火成岩厚度变化较大,与黏土、火山灰、火山角砾交替产出。地震由于埃塞俄比亚国内没有做详细的地震专题研究,基础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相当匮乏,因此无法得出准确、权威及可靠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地震参数。此项专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可研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已经向业主书面提了出来,我们也已书面建议业主做全线的火山地震专题研究,用于抗震设计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紧密结合工程设置,采用远观近察、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地布置工程物探、勘探、测试工作,为线路方案比选、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调绘包括下列内容:(1)地形、地貌形态的成因和发育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关系,划分沿线地层单元;(2)地层层序、成因、时代、厚度、岩土名称、胶结物,以及岩石破碎程度和深度等;(3)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等的发育情况,断裂和褶皱等的位置、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力学性质,断裂类型、活动程度及破碎带范围、富水情况,新构造运动的痕迹、特点;(4)通过含水地层岩性、富水(或储水)构造、裂隙、水系和地下水埋深及井泉的调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变化幅度情况等);(5)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情况;(6)不良地质的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特殊岩土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等;(7)岩、土成分及其密实程度、含水情况、物理力学性质,膨胀土、软土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划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工程物探全线主要为路基工程,隧道浅埋,适合物探。在物探基础上,验证性的控制钻探,可以有效地查清岩土层结构,节省钻探工作量。代表性的标贯和动探可以有效地取得覆土的力学指标,与取样试验较好地对照分析,合理选取设计参数。采用物探手段进行勘察,应遵循下列原则:(1)对全线重点地段,进行地震波法、电法测试,以划分岩、土层。(2)对全线车站做土壤电阻率、控制性的大地导电率测试,以满足牵引变电、牵引供电及接触网等专业的设计需要。(3)在对重大桥梁工程,应做岩、土波速测试(含纵、横波波速),结合室内岩块测试资料,计算岩体完整性系数、划分地基土类型、场地类别、岩层风化带、隧道围岩分级、弹性模量、泊松比,绘制Vp-H曲线。(4)如疑遇以下现象,可视情况选用物探作为勘察的辅助手段:地质层突变、不良地质(含软弱地层)、区域断裂、风化深槽等。考虑到本次物探工作范围大,勘探深度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异国工作各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工期短、工点多、任务重、交通不便、社会治安差等特点,通过对地震反射波法、地震折射波法、直流电法、交流电法、瑞雷面波法、磁法等众多物探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对纵、横向分辨率均较高的对称四极直流电测深法为主要勘探方法,配合垂向勘探深度较准确的地震折射波法为辅进行综合勘探,以对称四极直流电测深法确定覆盖层底界面的起伏形态,用地震折射波法校正覆盖层底界面的深度位置。勘探采用的勘探方法包括挖探与钻探,在现有地质调绘的基础上,按地质单元的复杂程度结合具体铁路工程情况来综合确定勘探方案。一般路基段,在工程物探的基础上,合理布置挖探或钻探。桥梁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构造不发育、地层稳定时,结合地形复杂程度及工程物探剖面,特大桥一般布置1~2个钻孔,如大跨、主墩或地质复杂时可适当加密。埃塞俄比亚当地勘察力量有限,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中国公司在当地有工程浅孔钻机10~15台,本地钻机20~30台。每个公司钻机数量均较少,最多的一家仅13台钻机,一般只有2~6台钻机。且多数钻机较为陈旧,在可研阶段,充分利用了当地钻机,效果一般;定测阶段,投入了中铁二院海运到埃塞的国内钻机和熟练工人,效果良好。原位测试原位测试主要以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为主,以确定岩土层基本承载力为目的,视地层条件和工程需要,主要与钻孔配合,在钻孔内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主要针对全线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及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确定土层力学指标,仅在部分钻孔中进行了。静力触探主要针对表层的黑棉土进行布置,用于确定黑棉土的力学指标。室内试验埃塞俄比亚国内较大的土工试验室仅3家,设备简陋,只能做一部分常规试验,且多为房建服务,采用操作规范不统一,因此,我们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自已的试验室。

具体工点勘察实例

本实例以SEBETA车站(里程范围DK0+000~DK1+800)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例,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略)经过先前地质测绘,该车站地形平坦,无基岩,为查明覆土层分层、厚度及物理力学指标,需要运用综合勘察手段。在未有任何勘探资料可利用之前,为了确定车站整个覆盖土层的厚度,同时为了节约钻探工作量、省工期,布置物探电阻率法及地震波法以查明土石分界线,由于在埃塞无可利用的各土层视电阻率及地震纵波速度经验数据,采用了物探范围内布置个别钻探孔查明准确的土石分界线来对物探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确保了物探资料的可靠性,且获取了各土层视电阻率及地震纵波速度的可靠经验参数:覆盖层和基岩全风化层视电阻率极低,一般小于13Ω•m,地震纵波速度小于2000m/s;强风化至弱风化基岩视电阻率一般大于10Ω•m,地震纵波速度大于2000m/s。由于覆盖土和基岩全风化层(呈土状)电阻率及地震纵波速度差异极小,且其岩土工程特性接近,故将其作为一个物理综合层(覆盖层)进行勘探。以上物探方法所获得的经验数据,在其他工程勘察工作的运用如路堑挖方工程、桥梁工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节约了大量的钻探工作量。为了场地土层分类的划分,并获取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辅助以适量的钻探工作及原位测试工作。以钻探工作中标贯试验来获取土层的塑性状态、承载力等指标;以孔内取样及室内试验来获取土层准确的密度、液塑限、含水率、自由膨胀率、孔隙比、有机质含量、凝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指标;以静力触探试验查明土层分层、承载力、压缩模量等指标。最终综合各方法得出的数据加以分析,提出可靠的工程勘察数据。最终该工点在无任何资料可利用的情况下,采取了地质调绘、物探、钻探、静探、标贯、取样、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节约了以往国内铁路勘察需要的大量钻探量,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查明了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工程勘察数据。

第6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P642.1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桥梁工程,特别是大型桥梁工程大部分建造在软土地区,如何合理地设计软土地区深基坑挡土支护结构已成为建筑工程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软土地层的桥梁深基坑开挖中如稍有疏忽,必然会导致邻近建筑及地下管线的损坏,深基坑事故已屡见不鲜,但是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研究和把握软土的工程特性,认识和研究它对工程的反应和危害的规律,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在设计与施工中充分考虑软土的特性,亦可以再软土区进行深基坑开挖并保证施工安全。

1 软土的特性

软土是一种简称,主要是由细粒土组成,它表明就地基土的总体而言是软弱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其压缩系数宜大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宜小于30KPa。

软土的分布和物理力学指标

软土在我国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平原和山区也有分布。按地址成因,我国的软土有:滨海环境沉积软土(例如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等沿海地区);三角洲沉积软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三角洲等地区);河流环境沉积软土(例如武汉、南京等地区)以及湖泊或沼泽环境沉积软土(例如昆明、贵州水城等地区)。不同成因的软土有其不同的特性。

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主要有软土层深度、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性指数、液体指数、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软土的工程特性

软土的工程特性有:

(1)触变性:当原状软土受到振动后,土结构的连接被破坏,强度降低或很快地使软土变成稀释状态,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基地面侧向挤出现象。

(2)流变性:在剪应力作用下,土体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

(3)高压缩性:压缩系数大,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竖向压力为100KPa左右时。

(4)低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在20KPa以下。

(5)低透水性:透水性能弱,一般竖向渗透系数在i*(10-8~10-6)cm/s之间,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在加载初期,地基中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沉降,使建筑物沉降的延续时间很长。

(6)不均匀性: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粘性土层中常局部夹有厚薄不等的粉土,使水平向和竖向分布上有所差异。

2 软土地区桥梁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原则

从总体上考虑,必须从基坑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基坑周边场地条件和地址条件接近或不同的情况,采用同一或多种挡土支护结构类型

从场地条件考虑,如果基坑周围场地较为开阔,则可采用上段放坡开挖,下段采用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或高压旋喷桩墙等;如果基坑周围施工宽度狭小并且邻近建筑物需要保护时,则必须按照被保护建筑物的重要性与安全等级标准,采用能够相应控制地面位移与沉降的挡土支护结构类型。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形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从基坑开挖深度和范围考虑,开挖深度较小时,可采用悬臂式挡土支护结构;开挖深度较大时,可视情况采用单支点或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开挖范围较小时,可采用内撑型支点;开挖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单层或多层锚杆。支护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从土质地质条件考虑,在土质较好的情况可采用土层锚杆或排桩等类型,土质较差的情况,则可采用深层搅拌水泥桩墙;当软土层很厚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连续墙。从地区考虑,各地区软土的工程特性差异较大,因此挡土支护结构不能照搬照抄,应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

3 软土地基桥梁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

3.1开挖深度小于6m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采用悬臂式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较为合适,一般采用双头湿法水泥土搅拌桩。根据各地经验,墙厚为开挖深度的0.6~0.8倍;墙插入坑底以下深度为开挖深度的0.8~1.5倍。

也可采用直径为600~800mm灌注桩密排,桩与桩的相切处可用树根桩封密,也可以灌注桩后面压力注浆或设深层搅拌水泥桩,在灌注桩顶部须设一道圈梁。还可选择通过打入钢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或方桩,其后面压力注浆、加水泥搅拌桩或旋喷桩,设一道围檩的支护结构类型。

3.2开挖深度6~10m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采用悬臂式深层搅拌水泥土墙。例如上海新世纪商厦的基坑开挖深度,从自然地面算起,大部为8.5m,局部深度为9~11.40m,占地面积约为2000m2,,成功的采用了悬臂式样深层搅拌水泥土墙。

采用直径为800~1000mm的灌注桩,后面压力注浆、设深层搅拌水泥桩或旋喷桩作防水帷幕,一般设置1~2道支撑,有时还可不设支撑。例如汉口大桥,挖深7.68m,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支护,桩长19~21m,并在桩前用粉喷桩加固流塑状淤泥质土体,桩后用压力注浆止水。

对于开挖深度9~10m的基坑,也有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壁厚为600~800mm,另外加设支撑系统。若基坑面积较大且宜形成较大的集雨面积而导致塌方,为避免该现象则应在挖土过程中队开挖坡面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用在坑内的留土平台及坡面在其保护棉铺设钢筋网,之后在其上面覆盖50ram左右厚的细石混凝土,并在坑外卸土坡面上铺设一层无纺土钉布

3.3开挖深度10m以上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采用直径为1000~2000mm的灌注桩,后面压力注浆或水泥土桩挡墙作防水帷幕,一般设置2~3道支撑。如上海滩国际大厦,挖深11.85m,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挡土,直径1100mm,间距1250mm,桩长25m。防水止水方法是在挡土桩外侧设直径700mm双头单排深层搅拌桩,桩长18m,搭接20cm,与挡土桩之间用压密注浆进行填充,深度16m。采用3道井字形双向正交钢筋混凝土水平自支撑。

桩锚式支护是武汉、天津和广州等地区常见的支护类型。如天津某大桥开挖面积较大,平面很不规则,坑深14m,选用钻孔灌注桩及3排预应力锚杆支护,桩长28m,3排定喷防水板墙深入基岩,形成止水帷幕。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或锚杆也是常见的挡土支护结构类型。例如上海某大桥,基坑开挖深度为11.10m,局部挖深为13.80m,采用壁厚800mm,深度23.10~25.10m的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用注浆封闭,另一侧设围护加固体,基坑底部注浆加固。

4 评述

深基坑施工是整个桥梁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软土地层桥梁深基坑施工应该把安全生产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支护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对发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并且注意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并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第7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监理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延误以及工程投资的增加,作为监理工作者需要严抓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监控,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1、施工前期的质量监理

1.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施工进度计划及打桩顺序是否可行,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桩位控制、钻孔控制、钢筋笼制作及下放检查、灌注混凝土控制等。此外,还应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

1.2搞好监理工作交底

为确保监理工作顺利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单位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等主要施工人员进行监理工作交底,明确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内容、质量控制要点,使施工单位明确施工至什么阶段时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审查进场施工机械及设备

核对桩机、搅拌机、泥浆机、电焊机、经纬仪、水准仪等机械和设备的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以核对其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同时核对施工机械及设备操作人员的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1.4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有合格的工程。监理人员首先应认真核对钢筋、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测报告等;然后按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并送有资质检测机构检测,包括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材料各项性能检测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后对试验报告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质量监理

2.1成孔过程的质量监理

成孔速度是影响整个工程工期的关键,成孔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筋笼安放、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1)护筒埋设深度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综合确定,护筒顶应高出孔口地面0.2m左右,筒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二者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2)桩孔桩位垂直度保证方面:采取开孔5m以内钻头在受吊状态下低速慢转,到位后二次检查钻杆的垂直度以及机械的水平度,及时进行调整,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H/100。按照成孔过程中地层变化,及时调整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等,从而达到提高成孔速度、保护孔壁、利于清孔等效果。(3)根据工程勘察报告画出桩基所入岩面的等高线图,并且标明软卧层面位置及标高,根据成孔过程和成孔速度变化加以判断进度情况,最终确保桩基嵌入持力层的深度。成孔提钻后钻杆、钻头长度测量和孔口标高测量是判断孔深、孔底沉渣的重要依据。

2.2钢筋制作、焊接及下放

钢筋笼制作符合规范及设计标准,笼底钢筋应向内弯曲,避免下放过程中碰撞孔壁,造成塌孔。钢筋笼地面孔口焊接时要保证上下钢筋的垂直度,每一节焊接及焊接长度验收应符合焊接要求。钢筋笼下放过程应匀速下放,严禁强制下放钢筋笼,要居中下放,保证垂直度和保护层厚度。出现钢筋下放受阻,应及时提笼扫孔。钢筋笼笼顶标高控制,用检验焊接吊筋长度控制笼顶标高。

2.3清孔的质量监理

(1)一次清孔需逐渐降低泥浆密度,孔底在成孔后由砂石碎屑组成的沉渣较多,清孔中采用空转搅动泥浆,使孔底沉渣随泥浆逐渐排除至孔外,逐步减小泥浆比重和含砂率,避免因一次性减少而引起沉渣无法清出的现象发生。及时清理沉淀池内的沉渣,使泥浆得以充分地沉淀,避免沉渣回流。(2)采用两次清孔法来准确控制孔底沉渣厚度。在一次清孔后往往由于桩孔的缩径或孔壁不规则等原因,会造成提钻过程中孔壁土层受扰掉入孔底,另外,泥浆中所携带的钻渣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沉落孔底,此类情况一般会造成桩孔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较多,往往超过规定要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钢筋笼无法安放到位、初灌时隔水塞出不去等情况,所以在一次清孔后,必须在灌注混凝土前再次进行二次清孔。(3)二次清孔是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及端承力的有效工序之一,沉碴厚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端承桩为不大于50mm。(4)沉渣测定:利用正循环工艺成孔,由于其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较大,在成孔后和灌注混凝土前尤其要重视控制好清孔质量,千万不可马虎。(5)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测定在每次清孔过程中和清孔后要进行多次,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4混凝土浇捣

为保证混凝土搅拌质量及浇筑连续性,监理人员采用旁站方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1)灌注前严格控制导管与孔底高度不超过50cm,利用导管的混凝土与导管外的混凝土压力平衡法计算首灌混凝土量,保证首灌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1m以上。(2)隔水装置采用混凝土堵水塞加垫圈,保证在首灌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与泥浆完全隔离。(3)混凝土质量控制:在现场自拌要有前后台质检人员在场,计量搅拌,混凝土坍落度随时抽查检验,避免堵管现象发生。如为商品砼,应审核砼配合比、坍落度。砼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并应大于灌注时间,必要时可加缓凝剂,缓凝时间由实验确定。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控制在2~6m,每次拨管之前必须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满足拨管要求方可拨管。(4)每根桩混凝土浇灌连续性按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浇筑时间间隔确保混凝土顺利灌注不受影响。(5)混凝土超灌高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规范要求桩顶实际灌注标高至少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5m以上,以确保有效桩长和桩头混凝土强度,以及保证桩头钢筋保护层厚度。(6)每根桩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至少制作1组标准养护试块,不足50m³的桩,每桩亦必须有1组试块。

3、工程验收阶段质量监理

3.1成桩检测

包括复核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及桩身质量、桩的承载力检测等。监理人员应会同建设、施工单位根据轴线控制桩、水准点控制标高和桩位平面图逐个复核、记录各桩位、桩直径偏差情况及桩顶标高。本工程桩偏位情况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3.2桩身质量、桩的承载力检测

包括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范要求:静载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动测检验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在选择静载、动测检测桩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应遵循以下原则:(1)设计承载力较大的桩;②地质较为复杂的桩;(2)根据监理现场记录有一定疑问的桩。本工程共选择3根桩进行静载试检。

3.3质量评价

监理人员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监理过程的记录资料、施工单位的报审资料、桩基竣工图、桩基检测报告、钢筋电弧焊检验报告及砼试块试验报告等对桩基工程质量作出评估报告。设计单位确定采取扩大承础承台的补强措施进行处理。

结束语

总之,由于钻孔灌注桩具有非常显著的隐蔽性,与此同时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在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也随着增加。因此,为了保证钻孔灌注桩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开展工程监理工作,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质量控制 地质要求

1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要求

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士、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遵循施工规律

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1把握施工检测

通过测量、试验的数据为依据,监理的试验、测量人员参加承包人的试验、测量工作的监督或旁站,进行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同时按频率要求进行必要的抽检、抽测及复检、复测,以控制工程质量,通过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等试验,以及对工程定线控制、施工放样、完工验收等测量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认可,进行质量控制。各种试验、测量的项目,方法、频率、标准等均按部颁规程、标准、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进行,对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进行经常的、有效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承包人的自检质量,各种抽样检测频率原则上控制在20%,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和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项目和无现成标准可循的项目,承包人应提供相关的科技资料及鉴定报告,拟定符合工程实际的暂行标准和规程,报总监审查业主批准后使用。

2.2施工程序有效监督管理

施工方法各施工工艺以及材料、机械、配合比等进行全方位的巡视、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全过程的旁站,全环节的检查,以达到对施工质量有效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驻地监理工程师及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每天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并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2)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重要工程部位、重要工序及工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3)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在每道工序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和认可,并现场监督承包人的试验抽取及施工记录,及时签认施工原始记录。

3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采取的措施

3.1质量控制措施

3.1.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3.1.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别一)修正一)预报一)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1.3加强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

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2质量监督措施

3.2.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

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3.2.2加强山区高速公路重点和难点的质量监督

山区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特点,相应地我站把这些工程技术难点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在路基工程方面,注意了高填深切等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长大隧道工程方面主要抓了开挖、防水、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桥梁工程着重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及桩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控制,抓了不同结构的加载程序:对高边坡防护着重注意了超前的意识:在环境保护方面引进了环境工程监理。

3.2.3加强质量检测监测工作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指导施工、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应有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4 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程序

第9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关键词】控制因素;拼宽验算;拼宽工艺

1 工程概况

该大桥建成于1988年,位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上跨通启运河(现状VI级,规划V级)的星湖大道上。原桥全宽22.5米,全长108m,上部组成为4×25米宽肋矮T梁,设计荷载汽-20,挂-100,人群荷载3KN/m2。2009年相关部门对该桥做过一次外观及质量检测,判定为I类桥梁。本次拓宽改造考虑尽量节省工程经费以老桥充分利用为原则,仅拆除两侧外边梁并切除部分墩、台帽,然后在原桥两侧对称均匀加宽,拓宽之后,桥面全宽变为45米,跨度及设计荷载等级与原桥保持一致。

2 桥梁拼接设计研究

2.1规范与标准的研究

原设计采用的是“85规范”,拓宽部是否可以按照新编“04规范”执行,两套规范在能不能同一座结构中服役,是确定合理可行的设计验算规范必须回答的问题。

85规范与04规范是两种不同的规范体系,不能片面说04规范较85规范保守。从总体上来说,85规范采用的是半经验、半概率的“三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而04规范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使结构设计更贴合客观实际,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故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新建桥涵设计采用04规范更科学、合理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按85规范设计的老桥涵采用哪种规范进行评定和加固,理论上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树仁教授在《桥梁病害诊断与改造加固设计》(2006.04第一版)中提出“在役结构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可按《桥规JTG D62》给出的相关公式计算”。这可以认为是对改造后的桥梁应符合新规范标准的一种看法。

依上所述,本次改造取用以下原则:新加宽部分按照04规范执行,拼接成整体后旧桥涵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执行04规范。若相应两种状态对应的评价指标不能满足04规范限值要求,需结合检测报告、荷载试验和运营养护经验等的基础上满足85规范相关要求。对不满足04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的结构或构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加固或拆除重建。

2.2验算要点

要实现桥梁拼接加宽,形成整体断面的的目标,必须重点研究影响桥梁拼接加宽的控制因素,分析这些控制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指标及相应的对策。

对应的验算要点有:

(1)原机构的安全可靠性。该因素是判定原结构是否满足拼接的首要条件;

(2)新旧桥涵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原桥和拼接处的受力影响程度;

(3)新旧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差对于原结构及拼接处的受力影响程度;

(4)活载作用下拼接处的受力状况。

2.3构件验算结论

(1)上部结构验算

应用专业平面杆系计算软件“桥梁博士V3.2”进行验算,验算内容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等,新建部分T梁的计算结果不在此处赘述,对于利用的老桥T梁做横向分布系数对比即可。

由表可知,拼宽后虽然增加了一个车道,增加了桥面铺装厚度,但是由于原桥梁体横向分布系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小,且温度梯度作用产生的作用力也减少较多,故原桥部分梁体的受力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2)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研究新、旧桥梁基础之间沉降差是假定拓宽后旧桥的基础不再沉降,新桥基础发生沉降,新桥基础沉降值即为两者之间沉降差(可取地方经验值)。新桥基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各片主梁的沉降,采用的各片主梁的沉降计算模式为下图所示的线性变化假定模式。

计算结果表明,差异沉降在新、旧桥的梁内产生了一定的附加内力,并且在变化点附近1.5m范围内引起的内力值较大,超出这个范围后内力值急剧减小。

(3)新旧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差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由于新旧桥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形不一致,必将引起新、旧梁梁体的内力重分布,采用相同的跨径及截面可以减少该项影响效果,但对旧梁及新、旧梁之间的横接板的的影响还存在,计算结果表明,该约束产生的内力值约为基础差异沉降的1/3~1/2。

最终计算结果表明,新、旧桥梁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拼接,满足结构受力要求。

3 桥梁拼接技术研究

对于本项目,由于位于市区,受路线线形限制只能采用两侧对称拓宽的方式。在新、老桥连接方法上,目前有三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即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不连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连接、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

(1)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不连接:虽然简化了施工程序,消除了连接的技术问题,但在汽车活载作用下新、旧桥主梁产生不均匀挠度以及两桥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将会造成连接部位沥青铺装层破坏形成纵向裂缝和横桥向错台,影响行车舒适性和桥面外观,增加后期的养护维修工作,大规模采用此连接方式是不合适的。广佛高速公路早年扩建时多数桥梁采用此连接方案,运营至今表明桥面铺装层极易损坏,纵向裂缝随着沥青铺装层啃边现象的发展而日益扩大。

(2)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不连接:该法优点在于能形成整体,能够较好的共同受力。缺点是前面分析的几项附加内力大,使上、下部结构连接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较大,影响使用功能与外观,养护困难。沈大高速公路的改扩建采用的此方案,工程成本较高。

(3)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优点在于新旧桥下部受力互不影响,上部连接对下部结构产生的内力影响很小,缺点同方案2。目前沈海高速公路谢边___三堡段改扩建工程、沪宁高速、沪杭甬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均采用此方案。

就目前技术而言,略微增加投资就可以较好的实现控制桥梁桩基础的工后沉降,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适当加强连接板处的配筋可以满足上部结构拼接的控制指标,鉴于此,本桥推荐采用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方案,简称“上连下不连”。

通过搜集查找,目前针对T梁桥的相对较为成熟的拼接工艺主要有两种:

(1)弱连接方式-翼缘拼接

该法主要是先凿除部分原T梁的现浇桥面板,然后在原桥边梁外侧翼缘植入钢筋,并将其与新建T梁翼缘预留钢筋对应焊接,最后将凿除部分整体现浇形成一体。

(2)刚性连接方式-翼缘、横梁均连接

在方法1的基础上,对照新T梁横隔板的位置在旧边梁内植入钢筋,将新老T梁横隔板钢筋焊接之后立模浇筑横隔板混凝土。

综上可知,从工程规模与通行能力来讲,拼接成整体断面是比较理想的加宽方式,但影响拼接加宽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多大,如何消除(或减小)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等将是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

4 结论与建议

旧桥改造利用对于设计与施工而言都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设计宜全过程配合施工,及时发现解决设计遗留问题及施工安全隐患,将设计者的意图贯穿与现场实际操作中。

结合笔者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老桥损坏程序和实际承载能力的评估,要有明确的评估技术指标及允许限值,重视新老桥梁的结合,使其共同受力提高承载能力;

(2)混凝土的浇筑宜安排在无雨雾、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尽量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但温度过低也不宜从事拼接缝施工;

(3)在新老桥梁结构物之间不设刚性联接,可设置宽50cm、长10cm的小板梁,拼宽缝留在新老桥与小板梁处,使新老桥梁结构之间形成柔性联接。这样可以回避梁板桥拼接的技术难题,减少新老桥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拼缝处的反射裂缝;

(4)公路桥梁的加宽,在设计、施工上还多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建设部门能牵头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对拼宽技术方案进行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范立础.桥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