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调研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空心村,回乡创业,公共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资。[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当大改观之后,新农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由于农村收入相对较低,留在农村没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的,但建设中的新农村却没有农民,这就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悖,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地理意义“空心村”。如李卫华认为: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张昭则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iii]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志胜就认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iv]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在“空心村”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论文格式范文。[v]
当前情况下,对于空心村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两个维度出发:既要显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状态,又要体现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农村内部宅基地闲置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不仅导致了新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的后果便是与之而来的农村的衰落与贫穷。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现状
为了客观地了解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们先后多次对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汇总访谈记录6篇;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评价
对新农村前景的看法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非常明显
4.80%
会让农村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18.10%
比较明显
31.50%
会对农村有些好处,但作用不会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不会有什么改观
25.70%
不太明显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显
10.50%
关键词: 三下乡 乡村家电 使用与维修 乡村建设
一、引言和导语
家电下乡服务要先行,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家电维修服务特点和需求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农村地区家电维修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缺乏规划,网点少,不规范,缺少信息手段,导致农民报修难和维修难;成本高;农民消费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家电方面的常识,咨询、安装、使用和维修服务等比较复杂,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家电行业需要加强农村地区家电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消费者提供有保障的家电维修服务。
目前滁州市区正在积极推动售后服务的网点从县城向乡镇,还积极对农村市场上的销售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对于众多中小家电企业,其售后服务网点空白情况非常突出,许多企业在县城一级都没有建立起服务网点,许多家电产品下乡后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并不高,给众多家电企业在农村市场快速建立健全销售服务网点提供了缓冲空间。
二、滁州市家电维修管理与服务现状调研
通过对滁州地区各维修服务网点维修服务人员需求情况的调查,充分了解滁州市维修服务行业的现状,对滁州地区的家电维修服务人才的培养制度提出改革的建议。
(一)维修服务人才不足、地区分布存在差异。
通过调研像琅琊区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区,高级修理工占总数的3%,中级修理工占12%,而南谯区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郊区高级修理工仅占0.5~1%,中级修理工占4%~6%,中高级维修人才不足。从数据来看,中高级维修人员的比例较往年有所增长,但是各个地区之间仍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偏远地区家电产品维修服务较城市困难更多,维修工尤其是高级维修工数量很难满足要求,这些地区维修服务网点少,维修人员缺失,很多都是通过个体维修商户来维修,在维修质量上很难保证,甚至在很多农村面临找不到维修网点或者维修人员不会修理的状况。虽然中高级维修工数量有所增加,但与增长较快的家电维修需求相比仍然不能满足。
(二)维修服务人员能力及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很少,初级维修工仍占80%左右。目前滁州市区调研表示持证上岗的人员只占20%左右,有中级证的从眼前经济利益考虑,不愿意继续参加培训提高。据对部分小区居民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家中电器损坏时通常都是更换部件,每次修理的费用都非常高,但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修理方面的知识,只能按照维修人员说的做。这一事实说明维修人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通过多家用电器统计图可知调查电器主要为家庭必备的常用电器。
手机、冰箱、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必需品已基本得到了普及,随着生活水平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电脑、电磁炉等家电的拥有量已达六成。可见,农村家电行业之宽广,农村生活水平已提高。由于农村收入的不稳定及增长缓慢,农村平均收入低,吸尘器、微波炉及空调等其他家电的拥有量还较低。
调研团队在维修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村民的家中所损坏的家电是电饭锅、电风扇、水壶和电磁炉等。但有不少居民表示现在的维修点离村的距离较远,日常维修服务非常不方便;有些居民表示一般小家电出现故障会选择重新购买。这说明由于家电服务的不足导致当地及其他小区普遍出现家电维修、环保意识不足情况出现。
三、家电下乡滁州市区及周边家电维修点建设的政策取向建议
为加强我国家电维修服务行业管理工作,针对家电维修服务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现提出以下初步建议:
(一)出台国家层面的家电维修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议出台国家统一的家电维修服务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全国家电维修的统一管理机构,行使行业监督管理职能。
(二)加大中高级维修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中高级维修服务人才,适应家电维修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造、课程调整,开设家电维修专业中高级课程,举办家电维修实践班,培养中高级人才,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
(三)增强市区周边农村地区的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维修服务难的问题,当地主管机构负责,在每个村都培养至少一名联络员,对其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免费培训,乡村联络员经过资质考试合格后取得家电维修服务的从业准入资质,可以为当地的村民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维修服务。
(四)加强家电环保意识宣传。政府不仅要出台家电下乡补贴、补助等活动,还要出台家电维修的服务性政策,向村民、社区宣传家电环保的重要性,让大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建设美好滁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洪娴倩.家电企业售后服务外包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
[2]阳萍.我国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赵丽蓉.我国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现状与发展建议[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4(08).
[4]廖九如.略论影响消费和谐的诸因素[J].消费经济,2007(02).
[5]何振亮,刘志超,汪秀琼.家电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策略探讨[J].江苏商论,2006(01).
7月15日,XXX大学党委书记XXX带队前往XX县XX镇食用菌产业园、“纳米小镇”筹建基地,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XX镇党定村XX养殖数据中心,考察调研学校定点帮扶工作。该校副校长XX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调研。
惟农是务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在XX镇食用菌产业园的种植大棚,XXX与正在参加暑期劳动实践的同学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同学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多到乡亲们家里走一走,多和村里的孩子们交流交流,在科技方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听到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帮助解决大棚恒温问题后,校领导对同学们主动思考、积极寻求优化方案的行为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发挥所学所长,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赋能。
XX镇是XX校友XX院士的故乡。结合当地产业、教育、资源特点,学校积极对接协调资源、提供智力服务,帮助XX镇形成了建设“纳米小镇”的乡村振兴方案。校领导一行在实地走访考察“纳米小镇”筹建基地后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对接,挖掘拓展定点帮扶领域,帮助落实落细建设方案,深入促进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为“纳米小镇”建设及当地产业发展给予持续有力支持。
青春奉献 集聚人才振兴活力
在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劳动实践课程一经,就有8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竹园1号书院XXX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大家挎着篮子开始采摘,心里都在暗暗努力,都想多采摘一些。走进美丽乡村,我们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经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XXX为参加劳动实践的同学们讲述了学校帮助XX村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历程。他指出,XX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不足4000元,到2020年的21000元,整体脱贫致富,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贫困村脱贫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表示,自2013年被确立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地方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西电贡献。
XXX勉励同学们珍惜参加劳动实践的宝贵机会,深入乡村、走近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乡村、理解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同时还要关注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实际需要,结合所学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 汇聚产业振兴动力
调研访谈 突破思维局限 更新自我认知
一路前行,一路调研。调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是访谈,对不同人群的访谈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对村干部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村干部们依法治村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法治乡村建设在不断推进,乡村的法制建设正一步步的完善中;通过对村民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村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法律能保护他们,所以他们也信仰法律,法律在乡村中的权威逐渐建立起来,法律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律师的访谈,我认识到他们在解决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对于法律人才稀缺的感慨;通过对法官和检察官的访谈,我了解到他们在公正司法以及权利救济方面的做法,权利救济到位,社会矛盾自然会减少,社会形势也会稳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能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给村民的权利行使增加一层保障;通过对司法所,司法局以及政府人员的访谈,我了解到他们在解决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以及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做法,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法制建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法律正一步步的走入每一个村民的家中。
在奇台县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大泉乡、石门泉村村民土地纠纷问题突出,便在访谈石门泉村村支书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村支书对于土地纠纷问题的法条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会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解决本村的土地问题。
在精河县的皇宫北村走访时,我们在和当地的学长交接的过程中,了解了当地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想到儿童教育问题,我想起了一堂由我们学校主办的讲座,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它的很多内容都在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法科学生来说,只有全面扎实的学好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我们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真的应该运用到教育环境“贫瘠”的地方。
在茫丁乡巴西庄子村走访中,我们给少数名族的村民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宗教政策,名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在和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交流访谈中,我们和副书记——艾比布拉共同探讨了该村在治理中遇到的瓶颈以及日后的解决对策,他用清晰的汉语说道:很是收益。我想我们的调研队,能够帮到村民,让村民觉得收益,已不虚此行了。在霍城的实践中,我们调研了一个典型的民汉混合的小村落——湟渠村,该村民风淳朴,村民互敬互爱,相处融洽。在对一名回族老人访谈中,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给村民讲解了关于扶贫政策以及国家补偿方面的法律知识,老人欣慰地笑了,我们也很开心,我们学到的浅显的法律知识,能够“用之于民”,能够“为人民服务”,真是欣慰之至,不虚此行了。
实地的调研和我们所想象中的不同,基层法律人才的缺失和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矛盾是我们所意外的,被调研的对象所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让我么们觉得不可思议。乡村法制建设一步步的完善,村民法治观念的逐步提高,法院、检察院法律人才少的现状。
总之,通过这次的调研访谈,我对依法治国政策在乡村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乡村法治建设在不断向前发展!
分工协作 发掘个人潜力 发挥团队合力
在调研之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了明确的分工,大家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共同完成调研活动。合理的分工能够提高大家的效率,将大家的优点相互融合,互补缺点。
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达成共同的目标。就拿访谈来说,负责联系的同学要提前跟被访谈人约好时间地点,负责访谈提纲的同学要提前准备访谈的问题,负责访谈的同学与老师一起对被访谈人进行访谈,负责宣传的同学进行采像以及新闻稿件宣传,负责记录的同学进行录音及记录。缺少任何一部分,访谈都不会成功,只有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访谈的任务。
分工,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任务,在团队中一般会指派给专人负责。而在多人协作中,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分工,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有效的分配。
合作,有分工,就需要合作,即彼此相互配合,这样乐队才能合奏出华丽的篇章。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使我们对乡村法治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调查问卷的整理和访谈记录的整理工作中,不但提高了整理归纳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的内容的了解。同时在与其他队员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合作中我提高了能力,收获了友谊。
协作的难度在于属于谁的职责谁负责,该谁什么时候出现谁就什么时候出现,有序的指挥、默契的沟通和坚决的执行是团队成员彼此合作的基础。
分工协作,让我们深深的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
送法入乡 体现自我价值 扬我塔大美名
我们依法治国调研团从开始策划时,我们就认定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由于考虑到村民关心的问题是土地,婚姻,继承,劳动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法律,作为一名刚涉猎法律的初级“菜鸟”,我们就逼着自己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便利村民,解决问题。
法律知识的宣传有利于乡村居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得到提升,绝大多数群众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 ,我们不仅发放调查问卷和宣传单,还进行法律宣传服务。当看到村民们听到我们的讲解后,对法律问题豁然开朗的微笑的样子,我们觉得我们实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的价值,我们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为国家的法治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在这一路的走访过程中,我们把院服穿了一路,把宣传散了一路,把塔大介绍了一路,每到一个调研点,我们都会说:您好,我们是塔里木大学的法律系学生。我们深知自己是塔大人,故在走访中,时刻谨记“胡杨精神”,让作为“胡杨精神”继承人的我们深刻感受作为塔大人的骄傲!在送法下乡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宣传了我们的学校,使村民们对塔里木大学有了更好的印象。
一、辖区道路和水源调研情况
张山营消防站责任区面积251平方公里,辖区内负责1个镇28个行政村,主要交通道路5条,乡村道路160余条。张山营消防站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每周二、周四利用专项调研车组采取现场观察、测量等方式进行地理道路、水源熟悉,本周主要对消防站西侧村庄道路、水源进行调研,实地调研主要道路4条、村庄4个、乡村道路20余条,专门对道路限高限宽、进行了详细登记备案,并对消火栓逐一检查出水、试压情况,把每个消火栓位置及使用现状,编成消火栓档案卡。现阶段完成调研的4个村庄均无天然水源。周边交通道路以110国道为主,古龙路、佛后路、古崖居路、康张路四条道路为辅路。已调研村庄均位于该五条道路附近,道路情况良好,如遇警情,可保证消防车及时到达村庄外部。
二、重点部位和高风险区域调研情况
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庄中有学校、幼儿园等人员聚集场所:
1、姚家营村小学,幼儿园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2、上板泉村幼儿园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3、靳家堡小学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对其单位内外部的消防水源、路况、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进行熟悉检查,对重点单位建筑使用情况及重点部位进行熟悉登记,并提醒单位相关人员做好巡检登记。
三、重点单位消防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结合辖区实际,张山营消防站对重点单位辉煌国际假日度假酒店微型消防站进行实地拉动,并检查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器材配备等情况,均符合要求。
四、辖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熟悉情况
关键词:黑龙江省;乡村空间形态;景观破碎度
引言
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核心, 也是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多集中在乡村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上,乡村自然景观高度破碎化、乡村城市化、乡村空心化等问题已成为较为热议的话题[1]。随着新农村建设强度的提高,村域镇域风貌受到了影响;乡村人口的转移派生大量空心村,导致乡村空间形态变化。文章以探求乡村空间形态演变与区域景观破碎化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出发点,分析乡村空间形态的演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与影响方式。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处理
在对黑龙江省乡村调研中,收集了乡村的规划图,乡村规模、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通过BIGEMAP软件获取了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海林市与虎林市的市域与周边遥感图像,从中提取出涵盖30个村域的卫星图,以用于在ArcGIS 10.2中进行空间形态指标计算。
1.2 空间形态指标与含义
文章采用的空间形态指标是一系列对景观斑块形态特性进行描述的量化指标,涵盖了乡村空间形态的密实度、向心度、复杂度、孔隙度与密度等五个维度[2]。
(1)复杂度(Complexity)。复杂度是描述碎片形状的不规则性的指标,这一指标来源于适合测量锯齿状不规则斑块的碎形维度。
(2)向心度(Centrality)。向心度被定义为是衡量区域发展靠近中心的程度,计算对象为整个村域范围,向心度值越大。
(3)密实度(Compactness)。密实度指标(CI)是衡量单一斑块形状与区域景观碎片的指标,其密实度(CILP)可代表整个村域的密实度特征。
(4)孔隙度(Porosity)。孔隙率指标用来衡量开放空间总面积占村域范围面积的比率,这一指标可被定义为开放空间比率(ROS)。
(5)密度(Density)。乡村密度(亦可称为乡村人口密度)是用来衡量村域密实程度与扩张程度的指标。
(6)景观破碎度指标。景观破碎度指自然分割及人为切割的破碎化程度,即景观生态格局由连续变化的结构向斑块变化过程的一种度量。
1.3 研究方法
文章部分空间形态指标(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通过景观分析工具Patch Analyst求得;其余空间形态指标(复杂度、密实度、孔隙度、向心度与景观破碎度)通过ArcGIS软件求得。
2 运算结果统计与村镇景观格局分析
2.1 空间形态指数计算与相关度分析
通过对黑龙江省的30个村庄进行空间形态指标计算,得出其向心度、复杂度、密实度、孔隙度、乡村人口密度与村域景观破碎度指标值。将计算结果在SPSS19.0中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与T值检测。其中因此除向心度指标外,其余指标所代表的乡村空间形态对村域的景观破碎度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在这六个指标中,影响强弱程度排序依次为最大斑块密实度(CILP)孔隙度(ROS)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 (AWMSI)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 (AWMPFD)人口密度(Density)斑块密实度(CI)。
2.2 乡村景观格局现状成因分析
2.2.1 自然地貌现状引导与制约
根据不同村庄呈现的不同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将调研的村庄地貌环境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加以分析,分别为平原区、台地区、山地区。从图1-图3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村庄分布密度的区域分异具有以下特征:(1)山地区聚落密度最低,平原区次之,在台地区形成一个聚落密集带;(2)在山地区范围内,聚落密度差异较大,除了几个密度极高点,其余密度均为极低值;(3)在台地区范围内,聚落密度差异较小,除极高值之外,其余多为较高密集度;(4)在平原区,除邻近县城的聚落密度较高外,其余均为较低值。
2.2.2 村庄形态格局
乡村松散化布局,村庄人口下降与村域蔓延,呈现费集约用地式扩张,冲击着村域景观整体格局,使其景观破碎化现象越发明显与严重。村庄的松散布局直接反映在村庄向心度、密实度、孔隙率与密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上,直接影响这些指标主要为户均宅基地面积与人口变化幅度两方面原因。
目前村庄户数呈现下降趋势,而村庄居民点规模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这一现象引起村域空间的松散发展,导致村庄空间密实度、密度与孔隙率的增加,从而增大了村域景观的破碎程度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2.3 村庄间关联性
本研究分别选取三个地区的若干乡村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聚落间交通联系的强弱来制定聚落间的关系矩阵,进而评判村庄间关联度的强弱。比较三个地区的村庄结构,五大连池地区村庄之间的关联程度强于其他两个地区。主要由于该地区火山地质地貌保存完好,乡村内保留要数个天然泉眼,植被覆盖率高,旅游业较为发达。当地乡村居民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以满足承载旅游高峰区大量游客量的需求,保证了当地景观格局的完整性。海林作为牡丹江市代管县级市,素有“林海雪原”之名,是黑龙江省冬季主要的旅游地之一。当地雪乡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景观地貌,对于地方景观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其他村庄发展较为独立与封闭,与周边联系较弱,缺少村庄景观格局统一维护的意识。
3 结束语
通过对黑龙江省村庄空间形态指标与景观破碎度指标的计算,发现其复杂度、密实度、密度等指标对村域镇域景观格局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村庄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村庄空间形态对区域景观有着较为相似的影响。此外,村域镇域景观破碎度不仅与单一村庄的空间形态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乡村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等.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3:105-108.
[2]Galster, G., Hanson, R., Ratcliffe, M.R., Wolman, H., Coleman, S., Freihage, J. Wrestling sprawl to the ground: defining and measuring an elusive concept[J].Housing Policy Debate,2001,4:681-717.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9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02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03、2004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05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06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07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鄂南农村现状调查
1、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不同乡村差异大
目前,调查村镇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村镇整体发展不均衡,总体经济水平低,村庄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以洪湖市为例,市域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中府场镇和瞿家湾镇依托工业和旅游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老湾乡等乡镇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
以调研的16个村庄来看,居民的年均人收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通海口镇的新街村,其主要支柱产业为加工业,经济条件要好于一般试点村。其年人均收入为6700元;而甘岭村交通闭塞,条件较差,年人均收入1500元,大体在3000~4000元之间。
2、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核心涣散
由于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农村绝大多数劳动力吸引到城市中。平时村庄中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小孩。由于人口减少和村庄规划长期滞后,村庄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空心村”不断出现。
3、村庄布局散乱,土地使用浪费
村庄布点散,乡村景观差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过去自然发展状态下的村庄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违法搭建棚屋现象严重。
调查中的自然村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如瞿家湾镇瞿家湾村和乌林镇周坊村有近3000多人,小的如万全镇吴棚村只有几十户村民。村庄内土地利用率低,简易搭棚、围墙占地十分普遍,用地使用浪费,由此导致村庄集约型发展的模式无法实现,其它设施更难以配套。
4、基础设施缺乏,经济网络薄弱
总的来说,调查中现状村庄基础设施大多缺乏,功能不全,绝大部分村庄存在专用文化娱乐设施为零,公建配套不足,市政设施落后,缺乏公共绿地等问题。
在道路交通系统方面,虽然不少村庄通过“通村公路”工程对外联系得到解决。但村庄内部道路等级低,断头路较多,交通组织仍然无序。
在公共环境卫生方面,调查村庄中污水垃圾的处理过于简单,77%的村庄污水直接明沟排入附近的河塘中,也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
在能源利用方面,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一定改善,有37%村庄使用液化气,10%村庄有沼气使用。但过半村仍以煤和秸秆为主。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严重滞后,这既是长期以来村庄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也与村庄数量过多过散,造成基建资金难以集中发挥效应有关。
对策与建议
1、乡村空间重构,缓解空心化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农民主要是靠水产养殖,加工和工业等实现了增收,劳务输出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这要求我们在规划中能与经济现状相呼应。促进集聚发展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进行乡村布点规划,适当调整村庄布局,对于地处偏僻的村进行迁村并点,以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建工作。另一方面,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保护耕地。还要对老宅基、废弃地及时进行复垦,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空心化的缓解。
2、挖掘村庄特色,保护生态格局
规划中注意发展特色经济,发挥村庄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形成规模。以瞿家湾镇瞿家湾村为例,它紧靠洪湖蓝田生态园这一国家4A级风景区,还保存有明清一条街等多处明清古建筑。若对其加强整合和扶持,必能带来更多的效益。
尊重自然生态,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防污治理,改善黄精卫生和村容村貌。调整乡村工业布局,城乡镇工业集中布局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保护平原水乡的绿色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