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

第1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1.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速,否则就会有各级教育和投资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失去动力的严重风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的较好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在信息化发展已到一定阶段的大中城市的中学,如何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促进和鼓励这些学校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的较高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一件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首先,是评价问题,改变以教学质量为单一的评价指标。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必要时还应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评估指标”中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款,作为政府督学的依据,从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实际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专项检查,做到有章可依、常规落实。其次,教育局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贵阳市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保持云岩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提出了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加速云岩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学人机比达到8:1,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的目标。计划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2.合理制定政策,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分阶段应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相关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市电教馆牵头为学校定制网络建设、教学系统等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方案,使各中学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改变当前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时东奔西走找方案,最终还是以公司的方案为学校的方案,所建系统只见硬件,不见教育功能的现象。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之制度化,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从源头和制度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中学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应用目标、师资培训等几个层面分别加以规划,做到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避免盲目建设。在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把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师资培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3.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要体现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

    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平台,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应喧宾夺主,或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数字校园,促进学校个性办学特色形成的观念。中学校应借助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数字化校园。构建数字化校园,应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而不是以技术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保护学校的个性。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笔者想借贵阳第六中学在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说明,其数字化校园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根据贵阳实验区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评价改革方案,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让评价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手段,使其立足现在,又着眼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网络、信息、计算机、交互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机制。第二,从操作层面上进行评价组织、评价过程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形成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第三,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为依据,按照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要求,建立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第四,逐步完善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形成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关键在于有效资源内容的匮乏,而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贵阳市电教馆向各学校配发了国资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发动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符合教与学的各种资源,然后按照教学的结构进行管理,组成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共享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网管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的,同时他们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推广等工作,工作量很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提高认识,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方面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促进其他学科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正视实际现状,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这一学科,拓宽教学的内容、探索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成果,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采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可以采取一些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正如我们不能将学生当成一只容器单纯地灌输知识一样。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应从培养教师的目的出发,采取充分体现创造性、反思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多模式相结合培训体系。目前,几种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如:网络式(net-workmodel)、导师制(tutoringmodel)、情景式(contextualmodel)和菜单式(menumodel)。这些培训模式既考虑了教师的所思所想,也考虑到教师的差异,值得提倡。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结合教师的实际并在实践中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供求矛盾,促进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合作、探究创新才是目的。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

    1.个人自修和研究

    这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

    2.校本培训

    这是指立足于本校资源,以本校为培训基地,由本校发起和规划的、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次数可多可少,形式灵活多样,如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观摩、还可以师徒结对等;内容较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培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果。

    3.脱产进修

    这对于学历、骨干、名师培训比较合适,同时,国家应该规定教师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一次的机会,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脱产学习的收获最大,并把这种学习看作是学校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如2010年所实施的“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

第2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椒江区;教育信息化;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68-03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1.基本情况

椒江区陆地面积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44公里。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共111所,在职教师6720人,在校生88861人。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省、市文明学校4所。近年来,椒江区教育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十二五”中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先进实验区、省教育强区、省体育强区、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优秀单位、省中小学生课外问题活动工程示范区等荣誉。椒江区教育以打造“首善之区”和“构筑台州教育高地”为目标,依托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十大组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城乡学校共生共长。

2.主要成效

(1)经费投入:2013年我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总投入3036万元,同比去年增加了16.4%。其中小学投入1047.54万元,中学投入1051.67万元,职教投入936.81万元。教学仪器投入494.17万元,图书投入313.36万元,信息技术装备经费投入1828.49万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达到3856.34元,名列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第一。其中生均新增教育技术装备经费474.5元,生均新增图书经费48.98元。

(2)装备统计:至2013年底,我区已装备计算机18060台,同比去年增加了2225台。其中2007年以后购置且在正常使用的计算机台数为11296台,占总数的62.5%。计算机总值为7438.6万元,网络及外部设备总值1319.58万元,多媒体教学设备总值3162.1万元。其中生机比中学为2.76:1,小学为5.02:1,职教为2.49:1。全区35所公办中小学校,均覆盖网络,拥有校园网,其中75%使用1000M网络。全区1456个班级,多媒体套数2307,普通教室配有多媒体套数达到1:1的要求。微格教室共建立了23套。

(3)教师培训:据统计,近几年我区只有60多人次通过90学时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

3.主要做法

(1)建立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

为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目标,我区根据《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台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配备与使用提出了比较具体可行的要求。主要是:一是强调学校领导应该不断加强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的一项工重要作抓紧抓好,做到每年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要求建立校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还对教师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获取和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二是加强引导:通过《椒江教育》刊物、椒江教育网站及时宣传推广和表扬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为便于管理,我们统一汇编了一套教育信息化设备规章制度(校园网管理暂行条例、计算机房管理规定、教师电子备课室使用规定、多媒体室设备使用管理条例、电子阅览室使用规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责、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职责、电教器材管理员职责、语音室管理员职责)。我们要求学校必须参考网上的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有上墙、财产有登记,使用有记录,责任有落实,开课有计划,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为使管理制度不流于形式,我们还充分利用平时的年度检查、平时的督导,检查制度的落实。

(3)合理使用,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益

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教育信息化的使用工作中,我们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二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1.主要问题分析

几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数字化概念模糊,发展无从入手、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财政投入的压缩、师资队伍中技术力量短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师资培训不到位、配套软件设施无法跟进等问题。

(1)顶层设计缺乏。椒江区教育局有三个部门来分头协调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分散导致有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同时也没有专人负责对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导致各中小学依旧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先前投入的硬件设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区下发了一套教育信息化设备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一个有关信息化的整体制度制约,信息化长期发展将会出现瓶颈。制度决定发展,制度制约发展。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一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亟待出台。

(3)财政预算压缩。前期对硬件设施的大幅度投入,但收益甚微,且后期维护成本比较大。随着财政经费的缺乏,数字信息化存在极大的经费缺口。

(4)师资培训不够全面。随着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只能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而忽视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据了解,近几年我区只有60多人次通过90学时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

(5)安全意识薄弱。过度的使用互联网,导致广大教师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安全意识却亟待提高。病毒、网络暴力等现象充斥着校园网络。

(6)监管力度不到位。只注重用,没有强力的监管力度,很容易造成在网络中无所事事。目前就出现部分学校教师在学校中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现象。

2.思考措施办法

(1)开展顶层设计,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依据椒江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特别是区教育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必须建立一个完整而实效的设计思路。经过深思熟虑,建议设置如下表所示框架:

(2)加强制度管理,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虽然我区下发了一套教育信息化设备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一个信息化的整体制度制约,信息化长期发展将会出现瓶颈。制度决定发展,制度制约发展。好的制度对信息化将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我区将出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规范各中小学信息化发展。

(3)加大经费引进,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各级各类学校应确保有足够的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鼓励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省市的文件精神的倡导下,基于椒江区目前财政经费短缺的状况,适当考虑采用服务外包形式建设教育服务公共云平台及相关设施是极好的对策。由区教育局通过招标,让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免费出资建设区教育服务公共云平台和搭设硬件平台,而经费采用学校每年按照学生数支付一定额度的服务费。考虑服务费的额度和今后的售后服务,可适当考虑延长服务时间。同时考虑今后信息化的市场运行,可再次降低服务费用。

(4)促进技术培训,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信息技术培训缺乏,导致很多学校教师对信息化产品的使用存在大量问题。学校要提供政策支持,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要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推动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业务学习和进修工作。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关心教育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规范对教师聘任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5)普及安全意识,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和区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全区教育系统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6)加强督查考核,为信息化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只有有效的督查考核,才能促进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状态评估和绩效考评。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评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配备和使用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和督导评估考核,并作为“教育科学和谐业绩考核”、“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三、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1.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

过去几年是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阶段,是属于“重建设,带应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已取得良好的开端,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后几年是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将进入“重应用,带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抢抓新机遇,振奋精神,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发展,为开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再努力。

2.2014-2015年目标、任务与要求

(1)全区教育数据中心顶层设计: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全区教育数据中心顶层设计,为今后使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打好坚定地基础。

(2)全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对全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采用服务外包形式的招标工作。该平台涵盖办公管理、资源管理、网络教研系统等整体服务。

(3)全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学校的校本资源,兼带其他一些商业化的教育资源,建立区级资源库,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网上搜集、自制教育信息资源。二是要以中小学生学藉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

(4)大力推进应用工作:如果一味地投入建设,而不强调应用,那信息化将是一个空话。只有加大应用才会对信息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预计通过一些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比赛、活动来推进应用工作。

(5)加大全区信息化技术力量的提升:对全区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以及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广大教师都来参与管理和应用信息化。预计在2014、2015年采用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提升全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最好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

(6)加快出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对全区信息化发展提出总体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法,促进各校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意识。

3.至2018年远景目标

(1)完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

(2)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生活在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中。

第3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空间建设;信息化;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18-02

“利用职教新干线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是我校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特色项目。2010年12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项,随即启动建设任务。2011年8月,省教育厅指定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校对口支援单位,我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提速阶段。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校师生共建设空间1000个;建设空间资源课程70门;上传教学课件6000个;教案8000篇;教学视频7208个;视频观看近12万次;上传文章8万多篇;文章浏览91万人次;互动交流120多万次;接受访问100多万次。师生个人空间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

一、全力保障空间建设

1.加大人力投入。学校大力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师共52名,达到全校教师的六分之一。学校抽调了6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空间建设设备设施的配置、指导、管理、考评工作。学校空间建设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到人”,所有校级领导包到各部门,所有二层骨干包专业组、教研组,行政干部和年级组长、专业组长、教研组长对该组所属部门所有成员个人空间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我们还把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分派到各专业组、教研组、年级组、班级进行师生个人空间建设的技术指导,形成了人人参与空间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大培训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培训。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先后派出21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和行业培训。积极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全员培训。学校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专家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2011年暑假,学校自行组织计算机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等培训。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来校进行空间建设培训。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信息化水平测试,对达不到要求的部分师生再次组织培训,直至合格为止。目前,所有教师人人会制课件,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所有学生个个能建空间和利用空间学习、交流。

3.加大设备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了100万元进行硬件设施的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配有多媒体教室54个,多功能报告厅3个,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寝室。投入210万元给321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2011年下半年,又投入150万元新配400台电脑建成学生电子学习室,投入50万元建成信息中心,投入70万元进行校园网络的改造升级。学校向中国电信申请开拓家校通业务,电信公司为我校铺设了校园网的大部分主干设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经初具规模。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建设学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库,投入50万元进行信息化教学奖励。每年新配置1000台学生电脑,到2015年,至少配置4000台学生电脑,总投资约1600万元,使全校每个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资金来源由学校、企业共筹,目前服装、数控、模具、电子、酒店管理、汽修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已与学校签定共建协议。

二、充分利用空间服务教育教学

1.利用空间促进教学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的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网络化教案,在师生空间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学习,网上交作业(作品),教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进行网上实训,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实景视频教学,在网上对合作企业员工、学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师生与企业专家网上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广泛应用于课堂。重点专业教学开放率达到10%,其他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和讲座培训开放率达到5%。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率达85%以上。重点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3小时,其他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2小时。空间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学生巩固率较2010年的72.8%提升到92.6%,课堂教学满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间促进教研信息化。通过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学校定期、定人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活动,全员开展网上说课、评课、反思、教案探讨。每位教师每月的研讨课不少于一节。拍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录课进行网上评课。进行教育教学文章、教学案例和相互的点评。网络教研带来教研方式的深刻变革,使教师内外交流更加便捷、视野更加开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网络空间的那些教学资源相当丰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冲击着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使教学提质增效。

3.利用空间促进德育信息化。每个班的班主任、德育导师和学生建立一个空间群,进行师生交流,及时班级信息,展现班级风采,展示学习的成果,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学校德育课教师及时更新心理辅导的文章、案例,开展网上师生对话,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试。鼓励学生通过空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德育导师提问或倾诉。教师把学生的留言进行分类整理,认真总结学生在留言中集中反应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规律,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第4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一、站讲台、潜心教学,快速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

夏育华,1994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以下简称“周南中学”)担任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数年后担任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兼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至副校长。成为一名教师后,夏育华就特别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系统地掌握中学生物教材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全面地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深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脚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善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法,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形成了“三自”教学法的教学风格。

教学成绩是教师非常看重的“硬指标”。无论是在周南中学还是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任教,无论是初中教学还是高中把关教学,夏育华所教的班级生物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同行,或由接手时的落后到稳步前进至最终领先,学生满意率几乎都是100%。他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保障实施的“中学生物‘三自’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稳步推进,其教学方法越来越成熟。2008年,星辰在线邀请他作为高考名师,直播高考前30天的生物复习策略。

学生学科竞赛辅导是教师专业成长乃至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常规教学之余,夏育华还担任生物奥赛教练的指导工作,辅导袁X等10余名学生参加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荣誉。指导学生廖XX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该生被成功保送到厦门大学。他辅导并给予经济支持的蒋XX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本硕连读。作为“湖南省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优秀教练”,他还注重“传帮带”,在他的指导下,赵红亮等老师很快地成长为生物奥赛优秀教练。

懂得教学管理是实现教书育人到治校办学的必修课。夏育华在周南中学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期间,就牢牢把握了“三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评价坚持做到了“三个落实”:落实日常检查、落实教学要求、落实质量评价;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了“三个优化”:优化管理途径、优化课程建设、优化考试组织;教学改革创新开始了“三大工程”: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名生工程。2005年,在长沙市首届教务主任培训班上,他应邀做《从文化角度谈周南中学教学管理的成功特色》讲座并受好评。从2000年开始,他在周南中学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尤其是管理初三、高三年级,其成功组织了多次全年级教师学习会议及学生、家长大会,并促成多次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教育教学研讨。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和落实措施,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目标责任制、备课组长责任追究制等充分地调动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2007年,二本一次性上线率创造历史新高,居长沙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前茅!尤其是首届开福区课改生二本上线超过50%,学生谭XX以英语142分的高分获得长沙市英语单科状元。2008年,初三年级克服了综合素质评定复杂、直升保送等学生毕业形式多样、文理综合等第呈现等考试改革的困难,中考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显著提升,两人考上清华、北大。

夏育华主持的科研教研成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法与学法》获得长沙市教育局友谊科研一等奖,撰写的《试论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运用探究性教学指导学生解答生物实验设计题》《中学“三自”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三点体会》《文学为我的教育事业助力》获得省一等奖或公开发表。他主持的课题“基于精致教育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优化的行动研究”“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响应号召、积极援疆,吐鲁番实验中学育人业绩显著

2008年7月,夏育华被长沙市委组织部提拔为周南中学副校长并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为湖南第五批援疆干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是湖南省对口援疆的重点项目,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援疆项目。学校办学的成绩直接关系到湖南省委、省政府援疆的成绩和质量,也关系到湖南教育的声望和信誉。上任之初,面对重重压力、陌生环境,夏育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工作局面。

一是践行规划蓝图。夏育华主持制定了2008~2011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明确三年内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十年校庆工程、规划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性高中工程”六大工程。近三年,夏校长争取了上亿元资金新建了学生食堂、师生公寓2栋、图书馆和征地新建田径运动场,每间教室配备价值3万元的多媒体设备,成功举办了十周年校庆典礼。做好了建立一个校史陈列室,编辑一本纪念办学十年的画册,搞好一台庆典仪式与文艺汇演,出版一本素质教育成果集,联系到一系列贺信、题词,拟定好一套校歌、校徽、校训,出版好一份校庆特刊,建设好一个纪念园地等“十二个一”工程。其成功接待了张春贤、等10多位省部级及以上领导的指导考察。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中层干部竞聘,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夏校长主编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改革指导手册》等,实行包括教育理念、多媒w课件制作、普通话、三笔字等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建立湖南与吐鲁番两地的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周南中学、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等名校牵手,实现与一流高中的成功对接。

三是落实教育管理。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制定《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课堂教学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规定》、年级教学活动周制度、“一考四会”制度,等等。其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四抓”: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考试。促教研,促进课改不断深入,制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等制度。学生管理方式采取疏堵并用教导并举的办法。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针对性、渗透性、体验性;日常化、系列化、校本化”的工作格局和“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2010年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高考成绩连创辉煌,本科上线率高达85%,其中一本上线率超过40%。2009年有24名学生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其中吐鲁番地区汉语系列理科民考汉状元、文科状元、双语系列状元全部出自该校。2010年,30名学生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并有一人录入北京大学。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荣誉17项,其中有“2008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国家级荣誉3项。

三、创新德育、科学管理,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

2011~2013年,夏育华担任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学校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同时任教高中生物,这一时期间,他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是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通过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升旗仪式活动、班会团队工作、组织学生大会、家长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重渠道为学生的思想进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到故居等地进行德育活动,学生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每期评选“校园之星”,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给学生鼓舞和激励,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制定并督促实施寝室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让学生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下同时感受共同的班旗、班徽、班训、班刊、班级寄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请书法家李立、周桂华等为学校书写校名、校训以及办学理念等作品多幅;为《艺芳晚晴》《艺芳文学社刊》《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等,撰写《人间重晚晴》《教育是慢的艺术》等文章多篇(首),为学校及各项活动撰写对联多幅,等等。

二是力促体艺工作成就,打造学校体艺教育工作品牌。夏校长精心组织策划了以“展青春风采,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班级集体舞比赛,组织和丰富了每年的“科技节”“狂欢节”“体育节”“艺术节”等。2011年;舞蹈《一条红领巾》获得一等奖前三甲,在长沙市教育局举办的“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中,独唱组获5个一等奖,独舞获7个一等奖,其中学生罗XX获特等奖,杨X获长沙市最高分;在包头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一银、一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长沙赛区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长沙市足球比赛初、高中均荣获第四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2年,组织140多名学生参加长沙市阳光体育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健美操、田径、足球和游泳四个代表队相继参加省市、国家级比赛捷报频传,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45人次,25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荣誉,特别是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健身操比赛特等奖,学校200多名学生参与的校园青春健身操被中央电视台录播。

三是倾力学校全面工作。按照学校班子集体决议,夏育华积极投身在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及招生录取工作,以及生物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督导评估获得领导们的一致肯定,学校的学业水平考试连续三年100%合格率,学校招生工作稳步前进。在学科教学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进行生物教学时,他进行“三自”教学。为提高竞争性增强教学效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给小组取一个生物的名字,如“受精卵组”“阳光叶绿体组”等,每月在“三自”教学中选出表现最好的兴趣小组,并赠与他们诗词楹联。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及德育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所教班学生成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乘风破浪、全新起航,开创望城区一中的新局面

2013年8月,长沙市教育局任命夏育华担任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的校长,四年来,他带领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大力实施精致教育。夏育华校长提出“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办学策略,提出“六个一”的现代中学生培养目标,即“一副健康身心、一个良好习惯、一种创新特质、一门艺术素养、一身国学传承、一生导师引领”。大力实施主体德育“12345工程”,即“高举一面旗帜、建设两大节日,创新三个平台,办好四所学校,实施五个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教学、课堂观察”的“生本课堂”建设,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人生规划、环卫安保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星级服务”。总结提炼形成了课题“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课题被列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资课题。

二是积极创新学校管理。为了调动学校行政人员管理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制度。出台了《长沙市望城区一中督导评估工作方案》《长沙市望城区一中有错无为问责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实行教学活动周、十分钟片段赛、教师节表彰活动等,建立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以形成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树立一批爱岗敬业、师德师风模范典型。①充分发扬民主。开展中层干部竞聘,采用全民普选,学校行政队伍焕然一新,真正选拔了一支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②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年级组“三人制”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教学、党政工团工作,明晰了机制,明确了责任,激活了热情,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搭建“校长午餐平台”,畅通了校长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了优化学校生源质量,他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宣传。积极推进校园网、校园微信、校报、校刊等学校宣传平台向外传递学校工作情况。②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中心校、茶亭中心校、乌山学区、新康学区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全力办好望一高塘岭中学、望一简文学校、望一育红学校、望一新康中学。③深入全市初中学校解读生源政策。夏校长先后深入师大博才、星城实验中学、金海中学等10余所初级中学进行宣讲。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引进名优教师、改善内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创新课程建设、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通过软硬件两手抓、师资与管理两管齐下,学校内部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教师凝聚力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稳步前进,学校声誉日隆。

天道酬勤,在夏育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团结一心,共创佳绩,学校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荣誉20项,其中国家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1项,较好的示范效应引来了媒体的纷纷报道,报道学校工作特色的媒体有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及省级媒体。夏育华校长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学校园”优秀校长等国家荣誉2项,“湖南省教育教学创新奖”1项,市委组织部嘉奖1项,望城教育奖优秀校长1项。湖南省政协新闻网《湘疆情|校长夏育华:“让他们接纳你,认可你”》,吐鲁番政府网《潇湘儿女情注吐鲁番》报道了夏育华援疆的事迹,红网《继续毫无保留地为望城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报道了他获得“望城教育奖优秀校长”的典型事迹。

二十多年一线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积累,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善管理的专家型校长。目前,他还被湖南师范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担任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长沙市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长沙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长沙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德育理事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他从教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学校园优秀校长”“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等国家级荣誉,“湖南省奥林匹克赛优秀教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等省级荣誉多项,“吐鲁番地区劳动模范”“‘国开’促进教育公平奖”等市级荣誉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