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钢琴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中小学生依旧处于成长阶段,三观、审美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音乐种类、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积极革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钢琴教学和音乐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人类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记忆,包括图像、音乐、绘画等,通过钢琴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右半球高速运转,长时间如此,他们的右脑就会更加灵活,这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能够有效发展智力。通常情况下,聆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还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锻炼右脑,实现智力的发展。在聆听乐曲时,学生会结合乐曲的情感基调进入相应的场景,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共情以及思维等能力都得以有效开发,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将感性和理性、智力和情感进行有机融合,显而易见,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智力发展极为有益。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在音乐学习中,如若学生发现自己和某种音乐存在共性,那么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沉浸在音乐世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审美。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换言之,即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情感认知的丰富,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息息相关,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那么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三)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除了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外,音乐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作品和形形的音乐家,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仍旧创作出无数名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授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相关音乐家及其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做到“立德树人”,发挥音乐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质人才。
二、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音乐素养
教材中包含的乐曲多种多样,其中不少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如歌颂父母之爱、歌颂祖国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隐含于乐曲中的情感因素,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歌唱祖国》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乐曲的节奏、旋律以及节拍,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起到的作用,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并且运用音乐知识表达乐曲的思想情感。在此期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乐曲氛围。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赏析《红旗颂》(吕其明),感受乐曲的情感,保证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和《红旗颂》的赏析一同进行,促进钢琴教学的有序实施,让学生从多个方面领悟乐曲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尽量多给学生肯定、夸赞,使学生以更佳的状态参与钢琴学习,为音乐素养的养成创造良好前提。
(二)加强乐理讲授,培养音乐素养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切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乐理知识的讲授。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基础扎实的时候,才算拥有了开启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才能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点评乐曲。但是,一些教师认为音乐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副科,他们也不是专业的音乐生,就没有必要重点讲授乐理知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乐理就是对乐曲本身的阐述,学生一定要了解和音色、音调以及旋律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根据乐曲的外在形式,更好地展开内在解读,在赏析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凤阳花鼓》教学中,可以明确的是,这是一首安徽民歌,演唱方式有些特别,对学生歌唱技巧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弹奏或播放一句,接着从其旋律或音级进行划分,试着体会基本乐理的特点。当然,从首句到尾句的分析,都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真感悟。当学生对乐理知识形成一定把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相同的方法解读其他乐曲,并且寻找其规律,自主梳理、归纳,这样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音乐素养也会“更上一层楼”。
(三)完善教学评价,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的闪光点和缺陷,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发扬闪光点;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如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落实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个人的问题,也能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鉴赏能力,从而推动音乐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多元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接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弹奏这一乐曲,由其他学生点评。上述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再次评价(包括演唱技巧、精神以及课堂表现等)。在此过程中,弹奏的学生可以在伙伴及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在纠正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弹奏能力,提高弹奏水平;评价的学生则能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锻炼。这样,就不知不觉中构建了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使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升。
三、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计划和目的
优良的钢琴演奏者一定会有学琴规划,大到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是几年要具备的钢琴知识和技巧,小到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要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笔记,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疑惑进行一一罗列,明确练琴指标。一旦明确练琴指标,就要按照指标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钢琴训练会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最终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集中力、耐力以及毅力缺一不可
集中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要求,及时给出对应的反应。在钢琴学习中,集中力的高低关系着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舞台上,一些演奏者出现失误通常都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因此,高度集中自身的精神和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失误率。另外,钢琴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它如同运动员训练,从最初的稚嫩变成娴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弹奏时间的长短和作品的难易程度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学生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这也对学生耐力、毅力以及体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此,钢琴学习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总而言之,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更是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方位提升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更要认识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注重情感教育、加强乐理讲授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为中小学钢琴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使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启平.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目标定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6):38-41.
在进行声乐教育时,教师对声乐的认识及教学态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声乐学习。因此优秀的声乐教师是保证学生学习好声乐的前提,对形成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作用。为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主要是从属关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处于主要的地位,是学生的管理者,所以会在某些方面刻意地树立师道尊严的严厉形象。上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平等的、愉悦的、活泼的声乐学习氛围,从而严重削减了学生学习声乐的浓厚兴趣,继之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展。其实,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一样,师生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学生的良好配合及教师的努力,则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对我们的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教学中做到态度和蔼、话语亲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表扬学生的成绩,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好的保护。当然,假如我们的声乐教师懂得运用期待效应引导学生学习声乐,那么效果会更佳: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待,又充分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声乐的原驱动力;既提高了学生学好声乐的预定目标,又增强了学生学好声乐的自信心。
(二)教师应跟上新形势,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古人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对于高师学院的声乐教学亦然。这就要求我们高师声乐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声乐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声乐演唱技能促使声乐系的学生不仅“昭昭”于其高深的声乐理论和高超的声乐演唱技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教师应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声乐教师不但要懂得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达到艺术性的教学效果,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尤其要求声乐教师具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采取多样的教育手段,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教学措施。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是未知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树立一面红旗,指出前进的方向,让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每名高师的声乐教师,都应树立严谨的教学观念,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培养出声乐方面的人才。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师声乐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型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在高师声乐系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外,还必须培养学生下列诸多方面的能力:
(1)分析理解声乐作品的能力;
(2)演唱声乐作品的艺术实践能力;
(3)组织中小学学生学习声乐理论和声乐演唱技能的教学能力等。
总之,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是高师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轮流讲课,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互听讲课,以此取长补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后,学校必须为之设置专门的“声乐教学实践课”,并配置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教学实践指导。实践证明:设置专门的“声乐教学实践课”,可以有效培养高师学生的教师素养,初步培养高师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教课来增加声乐学习兴趣,知悉哪里是学习的重点,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增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增进只凭在学校教学是难以达到目标的。要想使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进行舞台艺术实践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它能够使歌唱者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还可以使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得到增强。现阶段,学校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有演出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没进行过艺术实践。因此,今后,高师院校要多给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比如每个月为学生举办音乐会,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互相对唱、独唱,成绩普通的学生可以进行合唱、重唱等。另外,声乐教研室还可以定期举办声乐比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以及课外音乐辅导,都要求音乐教师具备理解声乐作品、分析声乐作品、处理(演唱)声乐作品的技能。因为每一首声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独特的文化意蕴,但是中小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声乐知识储备,不可能具体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学中每一首声乐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小学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中下列诸多方面的内容:
(1)声乐作品的作者;
(2)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3)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
(4)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5)声乐作品的人物形象;
(6)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7)演唱声乐作品时的情绪、音色、语气、强弱、速度、伴奏等,
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唱示范能力。故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三、强调“师范性”,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声乐教师
声乐课具有如下特点:在声乐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用人的声音对声乐艺术作品进行准确的再创作。因为准确的再创作是声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高师声乐教师往往忽略我们要培养的是中小学声乐教师,而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优秀的歌唱家。事实上,音乐专门院校的声乐教学并不等同于高师的声乐教学:虽然二者都是在声乐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用人的声音对声乐艺术作品进行准确的再创作,但是,音乐专门院校的声乐教学是以培养优秀的歌唱家为教学核心的,而高师的声乐教学则是以培养具有下列“师范性”综合素养的中小学声乐教师为核心的:
(1)能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的二度创作;
(2)能够准确理解声乐作品中蕴含着的内容及情感;
(3)有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
(4)具有一定的生理解剖知识;
(5)掌握声乐科学演唱的技巧;
(6)具有准确识别演唱声乐作品时发声是否正确的能力;
(7)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8)有组织中小学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
(9)具有准确讲解声乐作品、准确示范声乐作品的能力。
高师培养具有上述“师范性”综合素养的中小学声乐教师,必须遵循因人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声乐教学原则,制定具体而详尽的授课计划,加大培养学生上述综合能力的力度。此外,在声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高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声乐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学音乐教育已不再是以教会学生歌曲为目的,而是要求更深层次的对音乐进行理解,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鼓励学生学习多种音乐类型,重点掌握地方音乐类型
当今,中国唱法与西洋唱法是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时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声乐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下列几种音乐类型:
(1)地方民族音乐作品;
(2)西方现代声乐作品。
地方声乐在各师范院校几乎是个盲点,学生对自己本土的音乐了解的甚少,这样逐渐使地方音乐的教学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成为一个软肋。2000年以来,在现代音乐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代之以全球各种类型的多元音乐文化。如此,不仅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了,音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此等态势之下,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上日益丰富,而且各种类型、各种风格、各个民族的音乐也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纷纷闪亮登场。而此次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建设上特别强调了地方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的运用,使音乐由以往的以艺术作品一统音乐教育的局面,扩展为既保留了经典的艺术作品又加强了音乐与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模式。高师院校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吸收民族民间声乐作品,吸收当地的戏曲,让师范学生从接触、认识地方音乐,逐步发展到了解、喜爱地方音乐,然后将中国地方音乐传承下去。
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具有下列几个基本特征:
(1)教学方面,不以年级学进度;
(2)考核方面,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
(3)声乐的教学与声乐的考核都以学生的学习程度划分等级。目的在于体现声乐教学的循序渐进和因人施教方针。从教学层面而言,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依据为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和不同的声乐知识储备。
声乐教学和声乐考核模式,可以划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低)音、女中(低)音、民族男高音和民族女高音等八个级别六大声部。每个声部和各个级别均按中国声乐作品6首、外国声乐作品5首的标准来设计训练内容,目的在于体现声乐教学中所选择的声乐作品的典范性和代表性。选择中国声乐作品和外国声乐作品,一般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体系中普遍选择的流播广远、脍炙人口、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优秀的歌剧选曲、艺术歌曲和中外传统民歌。因为这类经典声乐艺术作品经过高师音乐专业声乐系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它们既有鲜明的声乐专业艺术特征,又有极高的教学示范价值,是声乐作品中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统一体,是高师音乐专业声乐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和迅速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能时不可多得的典范性声乐教材。从考核层面而言,高师可在下列几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声乐成绩:
(1)学生所掌握的声乐理论;
(2)学生所进行的声乐训练效果;
(3)学生演唱的声乐曲目的内容及形式;
(4)考察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综合知识的程度,
具体考察方式为: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声乐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主要是为了让每个具备不同声乐技能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树立信心。
六、总结
关键词:音乐课堂;多元文化;策略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固有模式的音乐教学逐渐转变,富含文化多元性的音乐教育替代了原本的核心理念。由多元文化所倡导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崭新路标。世界各国的音乐领域正逐步接受以多元模式为核心关键的教育方法,在推动这一教育模式深入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一、用多元教育导入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新奇开阔的世界会牵动他们的好奇心,导致注意力过于分散,而一个有趣且引人注目的课堂导入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潜移默化地渗入多元文化,借此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致,教学导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切点。
笔者曾设计过《七个小兄弟》的教学导入,通过伴随伴奏做摆手、律动等互动,询问学生对童话中各个角色的喜爱程度来炒热课堂气氛,再由童话中的七个小矮人引入音乐作品的《七个小兄弟》,让学生对d、r、m、f、s、l、t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与领会,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试唱,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口形发音,用及时的鼓励、赞赏勉励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趣味性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对教学的反馈回应速度加快,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用多元教育培养情感体验
不论是文字或音乐,只有抓住其中的情感才能体会作品蕴含的思绪。作为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体现形式的一种,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情感对心理的驱动。因而,为了同时达到教授音乐与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可以尝试适当地在情感体验中应用多元教育的方法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格情感。
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授过《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这一章节,考虑到这一节的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还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笔者提议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书籍等来收集与歌曲有关的主题、作曲家和背景资料,而在课内教学时,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成果都让笔者在惊讶之余由衷欣慰。学生不仅利用文字与音乐光盘呈现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还有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用乐器再演了部分歌曲的小节。在学生发表结束后,笔者做出了简单归纳,接着利用幻灯片放映了部分祖国大好江山的美图集锦,同时用音乐教师提供的竖笛、钢琴等多种乐器对乐曲做了演奏;而笔者制作的歌词卡片与随堂课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自编自奏,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抒为文字,编入歌曲,运用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感受音乐、吸收知识、转化音乐情绪的过程中提升了心理与音乐的素质。
三、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
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现以及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巧妙地渗透多元文化,以期促进学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
如,在学习歌曲《两只小象》时,我以《火车开了》旋律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去参观动物园,其中象妈妈带领着象姐姐和象妹妹加入了动物音乐会。此时我出示了三张节奏卡,其中大鼓 × ― / × ― /(嘭 - 嘭 -)代表象妈妈的脚步声,以小鼓 × × / × × / (哒 哒 哒 哒)代表象姐姐的脚步声,以手鼓 × × × × / × × × × /(得得 得得 得得 得得)代表象妹妹的脚步声,以此引导学生边听辨节奏,边加以模仿。待学生掌握基本节奏之后,我与学生一同模仿了小象的肢体和动作,并结合见面握握手、扬起鼻子、勾一勾等体现小象感情融洽的动作,鼓励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好朋友,学生既学会了音乐知识,也感受到朋友间的情谊。最后我还结合西双版纳、印度、越南、非洲等地区的大象为例,讲解了其生活习性等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教育的持续性决定了教师在多元文化全面覆盖的趋势下,积极思考如何完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全面化的健康成长。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适当地运用多元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对音乐深入了解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欣赏视角,让学生在学会、了解、懂得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全面提升的优秀素养。
参考文献:
和当前的许多小学一样,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存在着思想层面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欠缺、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其改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指导思想、资源支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
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启发其音乐兴趣、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形成健康审美价值观的基础。而当前的教育资源并不平衡,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指导思想、师资、硬件、教学方法等层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需要有针对性的通过不同层面来不断改善。笔者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分别对南阳市下属的南召县皇路店镇广庄小学、尹店小学;镇平县石佛寺镇党庄村小学、老毕庄小学;内乡县赤眉镇齐营小学、马营小学;方城县拐河镇姚店、史家庄小学;社旗县桥头镇史庄、陶庄小学进行实地了调查。结合调查所得出的存在问题,进行实际分析探讨,进而结合实践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之策。
1思想认识方面
1.1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这些学校的领导基本都对音乐课不大重视,更难说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这也难怪音乐课在这些学校中的尴尬地位。虽然说当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但那种唯升学率第一的思想在当下尤其是农村学校还是相当的存在。我们不能指望着农村小学的领导能够马上转变观念,但通过笔者和几所小学校长的长谈,可以感觉到,其实他们也是明白道理的,只不过也是身不由己。乡里、镇上、县里一层一层总是要去评比排队,而排比的依据基本就是所谓主科的联考成绩以及升学率。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思想层面的不重视,更多需要的应该是上层机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层面思想上彻底的转变,并将这种转变真正的转化为实际教学实践层面的改革变化。
1.2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理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非具象性、非文字性的特点,使得我们在进行欣赏时具有充分的想象、感知空间,实际上就是从中感受到美。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强调音乐的美育作用,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学会发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得到音乐美的陶冶。所以说,我们的音乐教育绝不能以教会多少歌曲、欣赏多少歌曲为目的。而是每欣赏一首、学习一首都要从中真正得到音乐美的感染。这里首先就是音乐的选择问题,教师在选取音乐进行教学时更应该注重音乐的品质,其内在感染力,能否打动人。那些空洞无味、大而空、形式大于内容的音乐,对学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即便选取了合适的音乐,教习上也要讲究方法,要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学生自身真实的感知,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而不是简单的教唱完事。
2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这是一个极其实际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音乐传播技术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课堂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音频视频资料的搜集与播放,电子音乐教室的使用等等在当前的城市小学音乐教学中已广泛运用。但在我们对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其硬软件设备运用方面及其薄弱。不要说电子音乐教室,有一些学校甚至连个教学用的电子琴都没有。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有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些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地表示,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应付了事。通过我们和学校领导的交谈知道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无奈,因为每年所拨的教育经费很有限,而他们需要办理的事情有很多,所以作为一直并不被十分重视的音乐课,自然很难从中分得一份羹。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还是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就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这就回到了一个老话题,就是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当然,这些年,政府在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笔者多调查的几所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都相当不错。但这些大硬件的不错并不能代表教学设备这些小硬件的不足,尤其音乐教学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不要总是搞“面子工程”,也就是说,有了相应的资金扶持,不要总是盲目地把学校建筑搞得多么“高大上”,要注重教学设备的跟进,注重“内核”的提升。
3师资及教师素养问题
和当前很多农村小学一样,笔者所调查的几所学校师资力量较差。只有两名教师是本科音乐专业,其他的有专科还有其他专业带教的。其实,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音乐师范类毕业生也日趋增多。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并不愿意去农村,哪怕是在城市干一些其他工作也不愿意到条件差一点的农村教学。面对这样的现实,切实可行的就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于农村小学教育中。对于那些已经在农村小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一方面应该从思想上安定下来,真正的愿意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中。另外就是学校领导应该切实将音乐课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不能过于漠视。还有就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这不仅是面对现代化教学的所需,更是自我素养提升的必然。
4教学方法层面
4.1音乐的选择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农村小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形式还是流行音乐,其次是儿童歌曲。所以说,在教习音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适当加大选择一些的清新健康、风格活泼的流行音乐。比如《飞得更高》《感恩的心》《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这些内容向上的歌曲,能使得学生在欣赏学习的同潜移默化地获得正能量。另外,针对小学生爱动活泼的特点,可以适当选择如《嘻唰唰》《最炫民族风》《倍儿爽》等这样动感且朗朗上口的歌曲,在教习的同时适当编些舞蹈,又唱又跳,特别能调动小学生情绪。当然,并不是说要清一色选择流行音乐。其实,真正最适合小学生学习欣赏的还是优秀的儿童歌曲,教材中也选择了大量儿童歌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儿童歌曲的热情不如对流行音乐高呢?这个一方面是当下的大传媒环境的影响,流行音乐的传播过于强势。但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在教习儿歌时过于死板,重说教而轻互动,重欣赏而轻练唱。这就涉及到我们下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4.2实践互动层面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上课时不太不注重互动性的实践,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其实,小学生处于爱动爱闹的年龄阶段,不具备对事物的深层思考能力。音乐的教学不能太过于死板,过于说理。而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在自身实践基础上获得音乐美的感知。当然这里所谓的实践能力并不是说要每个学生唱的多好,弹琴弹的多好。主要是让他们多亲身参与,培养音乐感知力。比如在课堂上少一些教唱,让学生听伴奏后自己模拟演唱,分组分队像比赛似得演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上课用的电子琴,哪怕是一些简单的音符的弹奏。这样起码他们有了参与感,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感知。
4.3与本地音乐资源的结合
前面我们提到了对流行音乐的运用,这里要说一说对民间音乐资源的利用。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国家音乐发展的根和魂。尽管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民间音乐的生存在当下不容乐观,但随着人们传统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人们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愈发重视,而教育传承是其中很好的一项途径。当然并不是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要怎么大量的去教习民间音乐。而是说,我们可以恰当地和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相结合去进行教学。河南历史悠久,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南阳地区的大调曲、民间歌舞、宛梆等音乐种类有相当的名气。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结合这些乡土气息极其浓郁且蕴含丰富的资源,在课堂上去欣赏、教习一些地方戏、地方曲艺等。这样的做法并不稀奇,其实在很多民间音乐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体现。比如西安长安区的农村小学校都学习西安鼓乐的演奏,还要举行定期的比赛。其实对于小孩子,教习一些地方民间音乐,他们并不会很排斥。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在四所学校做过实验,教习他们一些地方戏、地方民间歌舞,他们非常好奇,十分乐于学习。这样做,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也是极其有益的。
4.4美育在教学方法应用上的合理渗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们通常所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其中的“美”说到底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学会感悟音乐美、发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实际上处于很重要、很有效用的一个位置。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教习音乐中通过讲大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音乐的美,怎么样感受音乐的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并未完全形成固定的审美价值观。但也正是源于这一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上更要注意怎样能够在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价值观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5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在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和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南阳市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之策,并尽力将其付诸实践,以使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有极极之改进。
作者:杨丽 单位: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养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54-02
新课程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也给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按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使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相应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其成为学生学好音乐的教学保障之一。该文简要阐述了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与对策。
第一,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何在。
音乐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是相衔接的,只是分的更细、要求更高、范围更广等罢了。综合来看,都树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基本理念;都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课程目标;都提出了“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的实施建议;等等。
对照音乐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并结合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本人觉得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确实出现了一些,一是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二是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三是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四是音乐教师的心理状况问题。
第二,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与对策。
首先,关于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与对策。新课程实施后就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而言,都与传统音乐教学的重知识、重技能的理念有了较大差异。这就给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不要改,怎么改,就成了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个教学理念问题应该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教学愿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善二个方面。针对这二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对策:(1)就教学愿望来说,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将“好老师”这个愿望作为专业素养的养成目标来实现。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做一个好的教师要比做一个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要重要得多。对于一个不好的导演,失败的是他一个人,对于一个不好的教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从他工作开始),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这句话想要真实的让我们明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要坚持将其重视起来,并作为我们终生修炼的课题之一。(2)就教育教学理念而言,音乐教师要把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修习。教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及其教育观念的理性构建。教育教学理念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是一场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我们要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要对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并主动思考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问题;要挖掘以往教育教学中与新课程目标一致的经验和做法,予以借鉴;要增强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与信心,积极投身课改实践;要熟练掌握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心理学、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掌握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迁移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教育教学理论植根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中,让现代教育理念指扎根于音乐教育者的心田之上。
其次,关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与对策。《新课程》设定了以“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主的内容标准,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原则;阐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要想实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要求,涉及到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这个专业技术问题应该体现在教师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和“博专性”二个方面。针对这二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对策:(1)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就是要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甚至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要必须具备相应的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要通过自学、培训等逐步探索自己陌生的技能领域,逐步形成自身的复合性专业技能。(2)音乐教师要把知识体系的“博专性”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在知识结构合理的前提下,知识越丰富,有效知识量就越大,教师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如果把知识比作一个圆,知识越多,圆的范围越大,就越能更多地触及至圆圈外的未知领域,这样发现知识的裂缝,捕捉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地球都变成为了一个村,那知识就更应该是一体化了,作为音乐教师仅有专业技能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博专性知识体系,在学有专攻的前提下,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博学多才。
再次,关于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提出了“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建议。这些教学建议也就成为了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这个教学能力问题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有综合性的能力结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对策:音乐教师要把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结构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这种综合性的能力结构是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构成的。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如评书般的语言一样抑扬顿挫、有节奏、有对比、有起伏,充满机智与幽默;组织课堂教学要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一样,预先进行周密的计划,做到结构清晰、井井有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多样化,善于变通,做出来的辅助教学资料要如3D电影般地让人欲罢不能;教学的调控与应变要如星光大道主持人毕福建般地巧妙、机警;教学创新、教学反思、教育科研要有中国航天人般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推陈出新的精神。
最后,关于音乐教师心理状况的问题与对策。纵观新课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与目前我国中小学只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体制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分数相当部分的学校对音乐课及其社团活动实行封杀政策,给我们的音乐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对策:音乐教师要把保持健康的心理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以往出现过带教老师被校长训斥之后,那学生泄愤的。比如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学生的“心学”仍在地上,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第二天也不敢正常去上课的事件。这件事件充分的告诉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旦教师调节不好自己的情绪,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教学。音乐老师也不例外,其心理健康如出现了问题也会影响教学,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就是演唱的二种不同唱法和表现形式。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是以包容的心态去学习了解它们;以取长补短的精神去掌握运用它们;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去传播推广它们。如果一个自以为对美声唱法很精通的音乐教师表现出对通俗唱法的不屑一顾,在他的学生面前以鄙视的眼光去看待它、以挖苦的言语去否定它,我们就可说这位音乐教师已经有了不健康的心理认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认识就会给他的学生造成“要么和他一样不喜欢通俗唱法,要么反感他不喜欢美声唱法”等结果。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是多方面的,只能说以上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问题较为突出和重要。但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专业素养问题,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认真思考,找准对策,并不断修习,就会使那些出问题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
[2] 关迪.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养对合唱教学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48-50.
[3] 于瑞华.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8):64-65.
[4] 宛煜.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新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 2010(10):15-17.
根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局提出了兴办“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关心每个学生,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沈河区各所学校遵循适合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不同的教育策略。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以下简称文萃小学)作为差异教育研究实验校,积极进行差异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萃小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构建“学府六艺”课程体系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差异教育课程体系。
一、明晰“学府六艺”课程理念
“学府”是我国最早的教学场所之一,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文化荟萃之所、英才辈出之地。
“学府文化”是一种书院式“礼乐”、 教化式“修德”、养心式“习艺”、学院式“文理”的文化,目的在于博及古今、兼课中西,以育“德性中和”“学养纯粹”之学子。文萃小学挖掘学府文化精髓,以“创建学府式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打造均衡和谐且独具特色的学府式校园。
“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孔子六艺”,源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它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制规范、音乐、射箭技术、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法、数术。作为我国最早的学科课程,这种教育思想及课程体系虽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但已初见注重培养人才综合素养教育理念的端倪。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学校的育人目标、课程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文萃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局限单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是在学校办学实际基础上,围绕差异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学府文化特色,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独具学府特色的育人课程体系。该体系致力于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文承圣哲,萃取精华,构建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学府六艺”课程体系。
二、确定多样化的课程模式
“学府六艺”课程是以“创建学府式学校”为目标,依据差异教育理念和学校学府文化特色,以中国古代君子“六艺”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六大核心素养相融合及创新的特色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是一种以差异教育为出发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与中国古代君子“六艺”课程相融合,并努力创新的特色课程体系。它是古代“六艺”君子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融合的产物,在将六项核心素养重新组合与延伸后,组合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它打破传统课程对学生的桎梏,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立体课程系统。“学府六艺”课程分为礼、艺、体、技、书、数。如“礼”分为明礼、守礼,明礼分为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两部分,守礼分为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两部分,共同达到“以礼修人”的目的。
“学府六艺”课程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三课程”,该课程模型源于学校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落实“适合的教育”理念,邀国家级专家组研讨学校发展路径,引入差异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为原则,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至此,差异教育理念完全纳入到了学校新的发展战略中。
差异教学是一种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最大发展,进行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根据差异教学中灵活安置的策略,课程模式强调有弹性,教学安排遵循开放化的原则,文萃小学将课程模式设置为“一中心 三课程”。“一中心”即课程资源中心,“三课程”即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模块课程。该课程模式致力于面向全体、面向部分、面向个体,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的策略实施“学府六艺”课程。
三、实施多层次的课程内容
根据“一中心三课程”的课程模式,我们将“学府六艺”课程进行详细的划分与安置,按照不同的课程维度、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进行设置。
(一)基础性课程
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学科融合。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开设书法、阅读、篮球等学生必修校本课程,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借此激发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形成自我修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
(二)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分为六个维度,即礼、艺、体、技、书、数。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智能,分别是: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六艺”有非常相似之处:礼――人际关系及内省智能;乐――音乐智能;射――身体运动智能;御――空间及自然观察智能;书――语言智能;数――数学逻辑智能。“学府六艺”课程是以学生的多元智能为依据,与之相对应的有六项核心素养,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专项提升课程按照功能性的六个维度,重新组织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型的选择性课程体系。
(三)模块课程
打击乐是文萃小学的特色课程。在模块课程中,学校全面推进“乐器进课堂”课程,普及打击乐学习,提出“一体两翼三为主”的课程实施思路。
1.一体:器乐进课堂
以“小乐器进课堂”为主,在铝板琴的基础上,结合文萃小学自身特点将训练打击乐基础的哑鼓板一并带入课堂。
2.两翼:民族打击乐、西洋打击乐
学校组建民族鼓、小军鼓、非洲鼓、康巴鼓、行进鼓、爵士鼓、马林巴等社团,在完整的学习训练过程中由哑鼓板过渡到小军鼓,由铝板琴过渡到马林巴,形成由民族打击乐到西洋打击乐的完整体系。
3.三为主:课堂敲重音、实践叩节拍、环境伴和弦
课堂敲重音:将打击乐贯穿到各个学科,将语文、英语、阅读、体育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节奏变换训练模式中,让学生在阅读、锻炼中找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实践叩节拍:通过开展“文萃大讲堂”“校园广播站”“器乐进课堂”“打击乐专场音乐会”等培训,普及打击乐基础知识,渲染音乐艺术氛围。
环境伴和弦:学校四楼、五楼全部设为艺术教育专业教室,结合艺术教育特色的文化设施随处可见,运动的节奏、艺术的韵律、文明的传承等诠释着打击乐文化所彰显的艺术氛围。五个楼层缓冲区设置了专门的艺术展示舞台,包括实物陈列、音乐长廊等开放式空间。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美感培养 实践
随着国民素养的提高和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早期的“德、智、体”三维度培养人的体系建立,到“德、智、体、美、劳”价值体系的拓宽,从“会唱、会弹”的起始要求到“乐律、乐感、乐美”的培养与渗透,无不彰显音乐在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地位,然而,尽管音乐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乐律、乐感、乐美” 这一核心价值信念得以认可,但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没能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
一、在游戏中渗透美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如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实践证明,唱游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拥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故而能够能动地反映音乐的形象,体现出音乐所包含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教学中要适当地融入唱游,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音高、音色和节奏变化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教授二年级的音乐课《幸福拍手歌》时,由于这首歌节奏感较强,曲风轻松活泼,浅显易学,但是教材中的歌词中只有拍手的部分,为了增加这首歌的节奏感和趣味感,我让学生站起来,并让他们分成几个互动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音乐的旋律边唱边跳动,在关键处还增加了跺脚、拍肩、扭腰、挤眼等动作。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等互动结束,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歌声里,久久不愿离去。
教学《大雁大雁天上飞》时,由于该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学生很难从这节奏感不强的曲目找到共鸣,更难从中领会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价值取向,为了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我将学生变成一个个在集体中生活的大雁,让他们在乐声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随着旋律的缓缓推进,孩子们在翩翩起舞中感受大雁飞翔自由快乐,也感受作为一个大雁所应遵守的纪律。学生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丰富情趣,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在欣赏中感受美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旋律的变化起伏,音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迂回曲折来凸现音乐独特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音乐欣赏时,从中吸吮的音乐元素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音乐欣赏时,也应制定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尽情吮吸音乐的甘霖,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胡演奏是我们民族音乐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入,以及现代生活理念的介入,使得学生越来越远离二胡,更使得学生无法从二胡演奏中感受美,那么如何从二胡曲目的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呢?我在二胡曲目欣赏教学时,采用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二胡的发展史,以及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与成就,在学生惊讶于二胡的音乐价值时,我随机播出事先准备好的二胡曲目:《绣荷包》《战马奔腾》《空山鸟语》《二泉映月》。虽然这四个曲目都以二胡演奏为主,但却呈现出优美、热烈、活泼、凄凉四种不同情感,学生在欣赏时,神情随着二胡旋律的变化而变化。我着重地介绍了教材内容《阳关三叠》:“这是一首离别之曲,艺术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无休止的征戌的一种埋怨……”学生一边欣赏着《阳关三叠》所呈现的历史画面,一边聆听着精心准备的描绘,在声与乐的交融中,学生沉浸在音乐与历史编织的世界里。
三、在实践中彰显美
音乐既是学生感受美的重要载体,又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工具,还是学生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正如一位教育学者所说:“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明确这一点,努力为学生创设音乐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情境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社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议题。近些年来,各小学为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平衡发展,由此提出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教师可以通过尽情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关注,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从小学美术的实际课堂来看,现阶段的美术课堂已经不再沿用此前的方式,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往,现阶段对“教”与“学”进行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期为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尽微薄之力。
一、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下,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天赋,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已经设立了较高的门槛,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教育则可以让学生融入美术学习过程当中,以此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理解能力,由此对美术进行开拓和创新,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展现自我观念与思想。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开展情境教学,则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设小学美术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刻的思考,以此领悟作品当中的真正含义,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感悟和体会。欣赏本身就是抽象性的词汇,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对于引导学生提升其欣赏能力不得要领。而情境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借由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观察能力。第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习能力在学习时是极为重要的,而学习力本身是可以被培养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现阶段,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本身面临诸多挑战,因学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在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经常面临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人数不同也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教师无法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而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即便教师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难题,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解决。而创设情境教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展现美术作品的工具,并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当中的意境,领略美术所带来的感官享受。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困惑,并且也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第三,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极为重要,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开放的情境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集体意识,再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每一学期可以设计三节完全自由的课程,将时间留给学生,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思考,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第四,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人格和情操。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以此能让其感受到美术具备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绘画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而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对美术教学任务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从美术作品当中获得情感的能力,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情境教学的措施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首先,教师就需要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时,才能够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各类教学场景当中。尤其是创设情境教学,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首要前提。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反思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用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确保小学生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是最为先进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在线上学习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由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为直观地展现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活泼好动,这也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让小学生能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所吸引。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的技巧。掌握了情境教学技巧,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要想顺利开展情境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还需要对于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情况、心理特征等多项因素给予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现阶段对于美术学习的感受,以此制订科学合理的教案。除此之外,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对于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其实质,教师要清楚情境教学的技巧是辅助工具,而教学本身才是目的。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于多彩事物的喜爱程度,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选择色彩较多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美术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比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播放适合教学场景的音乐,或者可以在美术作品完成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进行诗歌创作,让其能够对于这一段经历加深印象。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将其他学科教学的优势应用到美术教学当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最后,教师需要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度。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全面融入进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具备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对于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也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美术作品提升其表现力,将色彩图案扩大化,通过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小学生本身就极易被色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多加入多媒体技术的元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展现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借由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美术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姚燕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师,2020(6):101—102.
[2]王笑雪.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对策[J].读天下(综合),2020(4):1.
[3]李芸.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其对于课堂有效性的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为数不多的音乐课程安排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音乐体验,在学习音乐中提升自己的音乐品位,塑造学生内在良好的艺术品质。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目前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的教学局面,结合自身的实践努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度
长久以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最纯美音乐体验的课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实施真正有效的音乐教育。所以作为教育者,为了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至纯至美,从而让优美的音乐触动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求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做到与教师、与音乐之间的交流,从而为学生学好音乐做好铺垫。
二、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需要学生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环节下工夫,尽可能地丰富课堂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课堂能够在高效的前提下顺利地进行。
如,在学习《月亮姐姐快下来》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们国家关于月亮的传说非常多,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前的导入,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从童话或者传说的角度来理解月亮,在学生纯洁的心里画上一轮圆圆的明月,然后让学生听这首儿歌,在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之后,我们也可以做适当的引申,如想起圆月就会想起团聚,想起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中所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借助对月亮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
三、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内在的音乐素养
对于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仅仅将一首歌的乐理教授给学生,而应该更深层地挖掘歌曲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内在音乐素养,这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于很多深刻的内在含义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同时音乐是一种听觉的感受,由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匮乏使得学生缺乏能够触动心灵的直观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音乐的内在表达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音乐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这首现代剧的时候,由于那段革命的艰苦岁月距离我们已经较远,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并不能想象和理解那段岁月的艰辛,也不能理解那段岁月中军民一家誓破敌军的伟大情怀,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做一下背景的铺垫,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那段革命岁月,感受革命即将成功,祖国即将统一,军民亲如一家同仇敌忾的壮烈情怀,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篇现代剧的内涵,也能够发自内心地珍惜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这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内在品质得到了升华,其音乐素养也会随着自身内在品质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全力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的学习提高其自身良好的内在品质,提升音乐品位,培养高尚的艺术素养,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