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

第1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一、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小语教法课中存在的不足

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逐渐显露出了小语教法课中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随着师范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小语教法课,很多学生易于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多数教师只是一个人在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一味的照本宣科,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教法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更无法在未来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忽视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方式,也能够有效检验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小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实践性要求,实践成为了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元素。在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意灵活设计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将新课标要求真正渗透于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小语教学法的渗透模式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推进,势必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小语教法课分为理论课、示范课和试讲课三个模块来展开教学,在每一个模块中渗透改革内容,建立完善的渗透模式。

(一)理论课中的渗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向学生讲解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的新教学理念,使新课标内容能够渗透于理论课教学活动当中,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程之初,我往往会印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明确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实现目标,这是教法课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的教法教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的课文体裁,传授不同教学方法,在学生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转变以往自己是课堂主导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亲密的良师益友,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示范课中的渗透――开展多元化示例教学

当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就要开始学习实用性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引入一线小学名师的视频课、带学生去附近小学见习听课、教法老师自己“下水”教小学语文课等方式,渗透新课标内容。让学生用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去听课、评课,畅所欲言,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这样无论是别人教学的优点还是不足,都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取长补短,更好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语文的丰富内蕴,真正实现小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渗透。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内容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放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视频《长相思》,学生们被王老师诗意的教学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引导艺术所折服,评课时热烈发言,对这堂课在设计、实施中的教学智慧挖掘很深,有的学生甚至还敢于质疑不足,引发了学生们更激烈的讨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了新教学理念,掌握了教学技能。

(三)试讲课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程和示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就有了一定掌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展示课模块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教学比武”。

当学习完一个课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课文,充分准备一个星期之后进行展示。在讲课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当学生试讲完之后,由全班同学针对参赛选手的教案和上课表现分组讨论,派代表陈述打分理由及所打分数,投票选择出最佳“教学能手”。最后教师还要及时做出点评与总结,肯定优点指正不足。通过学生的实践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技能,更好地渗透了新课标理念。

第2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重点的工作放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知情方面,尊重学生在体验和理解方面的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所谓“五定”,主要指定向、定位、定点、定情以及定性。在不同的环节中,“五定”的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各不相同。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五定”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科学的定向,确定目标指南

作为阅读教学最初的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属,教学目标同时还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灵魂。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除了整体目标之外,还分列出了学段目标,并根据学段目标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教学建议。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对新课标进行仔细的研究,熟悉教学建议,明确编者的实际意图。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理解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方向之后,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对《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根据文章的要求与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切入点。这篇文章词句、段落等方面的教学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其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享受,使学生了解到“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在讲解结束之后,可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表达其阅读感受。

二、合理的定位,进行学情导航

语文教学专家普遍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作为起点,并尽力给学生创造或提供有效的途径,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对阅读教学起点进行定位,再结合学情,就可以找到文章切入的关键点。

例如,在教学课文《放飞蜻蜓》前,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蜻蜓与人类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之后,他们就会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当教师讲到人类应该保护蜻蜓、保护小动物等知识时,学生会发出疑问:老师,你小时候有没有保护动物,有没有捉过蜻蜓呢?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让学生知道: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并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能动的定点,以文章作为指路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以对文章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作为其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大力研究,通过切入定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设计出开展阅读教学的最优方案。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的《莫高窟》一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又以第二部分作为重点,主要介绍了莫高窟中的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该部分上。由于第二部分有明显的过渡句,同时也有文章的中心句,因此教师可以以过渡句作为其教学切入点,学习文中的成语;同时,在学习这些成语的过程中引入壁画知识与彩塑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

四、准确的定情,对生活进行渗透

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促使阅读教学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象与品德修养,并养成良好的品格,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阅读内容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设计教学切入点时,必须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作为目标,结合其生活情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落花生》一文,描写了生活中非常平淡的事情,但父亲的话却颇有深意,旨在教育子女要以花生不计名利、默默无闻的精神为学习对象,从而形成要做有用的人的思想意识。文中的“我”实际上是所有子女的缩影。采取切入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到具有高尚品格的重要意义。学生把自己定位于文中的第一人称“我”之后,他们就会朝着文章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去努力。

五、有序的定性,教师进行严格把关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备课环节都会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这样的备课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设计出许多优秀的教案。然而,针对这种备课形式,仍有许多教师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会对其个性化教学风格产生影响。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以他人的优秀教案作为参照物,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取长补短,不仅找到教学的最优方案,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3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起源;重要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68-01

小组合作学习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基础。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每个小组是异质的,这样各小组间产生了同|性,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1、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从有了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不再是难事,反而变得是一场演讲比赛。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作文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在自己的作文中。比如,我在引导小组学习《我真棒》这篇习作中,各小组先自由学习范文,明确习作的要求后,小组派人上台即兴演说,原本枯燥的作文一下子变成了一堂演讲比赛课。同学们的热情提高了,作文也就完成了。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要引导同学们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用活生活,作文自然就活了。小组合作学习作文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探讨生活,寻找生活,做生活的观察者和寻路人,把自己生活中的素材组装到作文中去,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写作高手。

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或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增加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从而增进感情。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成长和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教师的评价、认可、肯定和鼓励都十分在意。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总成绩表扬和赞许整个小组成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学会分享,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巩固自己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共同成长和进步。

4、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交流的过程是百川汇海的过程、互补的过程。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学生独立学习往往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疑难,产生交流欲望,学生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草船借箭》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独立学习后,都有表达的欲望。小组合作讨论时,通过认识的交流和思维的启发,就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懂天文--知道三天后有大雾;晓地理--返回时东吴的船顺风顺水;识人心--了解鲁肃忠厚守信,曹操用兵谨慎。这些都是成功借箭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带来的思考

1、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思维受阻

当学生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难点。教学《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所揭示的哲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要掌握教授的文本知识外,还要领悟合作学习的本质和要求,如对合作内容的准确定位、合作学习教案的合理设计等,还要具备控制合作学习全局的综合能力,确保合作理念按照正确的轨迹实行。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研等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满足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可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第4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古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这门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顺应小教专业的特点和小学教育变革的需要,有待深入探究改革。

一.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小教专业特点,与小学语文缺乏联系

就本学科来看,古代文学课程教材几乎都是中文系的专业教材,知识体系系统完备,但不适用于小教专业,实效性、专业性体现不明显。人教版的小教教材也有不完善之处,因篇幅限制,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业化”,要相对宽厚一些。教材选材不广泛,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量势必受影响。新课标指出,语文的性质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指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代文学作品读得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素养难以养成,这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是相当不利的。另外,教材与小学语文古诗文缺乏必要的链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小学古诗文的联系。笔者对近三年小教毕业生古代文学学习作了调查,300份有效问卷显示,经常诵读小学古诗词与课外必背诗词的不到50%,全会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不足五分之一。这样是很难胜任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将“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小教专业要培养的是小学教师,他们首先得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师往往花相当一部分时间讲文学史,因受课时限制(小教专业古代文学一般只有短短一学期),讲析作品、品读作品的时间就相对缩短。课程教学不重视作品的理解、鉴赏,这是跟不上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走向的。

(二)教学方法不利于作品赏析,不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课时的限制,古代文学课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路,以讲授法居多,进行系统的知识灌输。学生对文学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消化。即使讲析作品还是以教师主讲。这样授课信息量有限,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他们就不会很好地赏析作品。参加毕业实习上语文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解读文本。实习上课,只能照搬教参的观点,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富有个性的理解。同样由于只接触老师选讲的有限作品,毕业后学生也就没有多少文学底蕴,对很多作品的理解难以有深切的体验,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在问卷调查中,62.41%的毕业生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不知如何赏析作品。究其原因,与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得疲,学生听得累,兴趣索然。据调查学生最不喜欢教师一讲到底。缺乏探讨、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就不能积极参与,不能主动学习。讲授法显然不利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评价机制缺乏多元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课程考核虽然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但主要还是一张卷纸模式,试卷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古代文学教学中现行的考核方式,还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并没有注意到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进行考核”。确实,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试卷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很少看文学作品,但临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一张试卷并不能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真实水平。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一元化,注重结果,轻视过程,只看试卷,忽视情感、态度的发展,考试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知识的整合,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学生的调查问卷恰恰反映了这一点。只有5.67%的学生认为期末卷面考试能促进古代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而赞成课外文学阅读报告、课堂讨论发言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的占了更高的比例,分别是60.99%、61.70%。显然学生更喜欢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喜欢反映综合素养、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

综上分析,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制约,阅读作品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使课程教学不能突出小教专业特点,不能面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因此,探索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规范作品阅读,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材料和依据。针对小教古代文学教材不够完善的现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作必要的增、删、移、换。选取、增加、重组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以“突出作品阅读,与小学教学实际的联系”为出发点。

1、制订作品“导读”纲要

“导读”纲要是整体谋划、总体要求,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导读”纲要中不仅要规定精读、略读、诵读、背诵等篇目,还要写出阅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以及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如在唐五代词这一章中,讲授以反映江南为题材的词可确定:精读篇目为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略读篇目为温庭筠的《望江南》,冯延巳的《菩萨蛮? 沉沉朱户横金锁》。其中,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作为背诵篇目,其他则为诵读篇目。精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为描写江南青山秀水,抒发词人的情感。作品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确定为:品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写祖国山水的作品;赏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等与江南有关的诗歌。

转贴于

有了“导读”纲要,对于作品阅读的要求以及作品与小学教材的关联,学生心中就有数了。

2、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及经典作品

针对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堪忧的现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但名著浩如烟海,教师要对作品进行梳理,开出必读书目,这要以少而精为原则,要求学生细细品读。另外,列出选读书目,供学生泛泛而读以改变阅读量不足。当然,教师还可推荐知名网站让学生课外浏览,如国学网中经史子集方面的经典之作能大大开拓学生视野。针对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教材的现状,特别是与小学古诗文联系较密切的,任课教师可以选编一些作品印发给学生。如战国策中的寓言“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王维的山水诗《鹿柴》《竹里馆》《辛夷坞》,李白具有童真般情趣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教师精心筛选书目、作品,可使学生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3、补充讲授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学知识和素养,古代文学老师有必要补充讲授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小学必背古诗词来介绍有关作家,分析解读作品,可以尝试着把中华蒙学中的精华收入教学中来。另外,教师可联系小学课本出现较多的作家作品,讲一些整合性较强的文学专题课,如送别诗中的意象,辛弃疾、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并适当引进前沿性争鸣成果。但“原则是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意义与实用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专业的需要”。

(二)注重作品教学,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不能准确解读文本,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重新定位,注重作品赏析。新课标提到“小学生应具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使古代文学教学有效地与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衔接,该课程教学可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学习型课堂教学,就是以团队学习、互动对话、共同探究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具体的操作分以下四步:

(1)通过问题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问题预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兴趣不高,阅读量有限的现状,教师可将讨论的作品按小组分配下去,并提供思考的问题以及参考书目。如在作品“垓下之围”这一节中,要求思考讨论:①联系有关情节分析项羽鲜明的个性特征。②谈谈你对“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身亡”的看法。“垓下之围”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全文,同时提供《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史记》等参考书。

开课前,教师要求每小组对阅读作品做充分的准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围绕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完成作品的分析和探讨。

(2)阐述质疑,彼此激发,加强听说训练

在课堂上,各组代表要对讨论的切入点、讨论的要点进行阐述说明。其他组学生可向汇报小组质疑和发问并作评价。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聆听学生的发言,加以点拨或者揭示学生未能发现的问题,提高全班同学的问题参与意识。如在学生阐述完“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身亡”这一议题后,教师可出示杜牧诗歌《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诗歌《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让学生评价两位诗人对项羽身亡的不同看法并说说哪种看法更符合项羽的性格。

“本质上文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是作家和读者心灵对话的媒介”,文学作品一旦离开了学生的接受,文学作品的实在意义就难以在课堂上存在,一个有效的、成功的文学课堂就难以生成。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在问题互动过程中,彼此激发,才能促使问题探讨的深度和层面不断升级。

(3)分析典范作品,传递思路和方法。

文学史教材已经比较完备,观点阐述也是清晰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看明白,无须教师再来复述一遍。需要教师讲授的是对典范作品的分析。通过分析文本,传递分析思路和方法。分析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传记、小说,教师可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对于诗词曲赋,教师可着重讲析艺术手法和独特韵味。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分析相关作品,学生更能接受思路和方法,对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

(4)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写作能力

在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书面作业方式实际操作,运用自学和课堂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或把点滴的感想和思考记录下来;或选取相关作品,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或布置写作小论文,独抒己见。为进一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写读书报告,让学生自评、互评,并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学习型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病。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转贴于

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乔依斯说:“由于没有一个模式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古代文学教师不能按单一的模式来授课,必须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三)改革评价方式,加大作品阅读考核

目前的评价主要是一张卷纸模式,评价缺乏对综合能力、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因此,对小教专业学生学习的评价在内容上要加大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核,鼓励创新与个性的见解,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方法上可试行期末和平时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改革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

一张卷纸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应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科研活动等。在综合能力中,口语表达尤其重要。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考虑小教专业的特点,在书面考试、考察之外可增设一定次数的口头测试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置疑、辩论、诵读古诗文、读书报告会、课程小论文汇报等教学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

二是在期末考试中加大作品阅读的考评,突出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

第5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摘要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联想中再现文字所承载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感情,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发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继工具性后,人们关注最多的一大特性。人文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段话指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

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爱他人,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备课开始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备课时明确课堂教学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创设具有渗透力、影响力的情景,从学生活动的时间、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等角度去设计教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有表现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敢说敢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这里,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三、作品欣赏与人文素养的养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赏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名家的风采,才能感悟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爱上文学,也才会喜欢写作。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文学作品是美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无不具有求真的人文精神,文学作品欣赏,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在作品赏析过程中,燃起情愫,在作品赏析过程中,潜移默化。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顾名思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并发展人性,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在朗读课文时,在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学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五、诵读训练,体会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体现在既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主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引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体会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联想中再现文字所承载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感情,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教育迈向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定明,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语文学刊,2006 年第9 期

第6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概述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尽量去了解他们。我发现班上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数,我备课时就要注意到这点,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二、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根据六年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分散知识的难点、突出知识重点,达到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语文课的特点,注重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精讲精练,开展素质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当然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后能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同时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比如公开课、到外校学习取经等等。每个学期均能对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三、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小到大,我就讨厌老师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老师的语言干巴巴,如若音色还不好听,或是男不帅,女不靓,表情不丰富,对于不是学习很勤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罪,整节课肯定是坐如针毡。所以,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字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字,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踏上教师这个职业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我还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此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和书籍,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在利用多种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它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语文课堂,让语文从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寓学于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突破口,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会等,让积极探究、争辩,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语文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教学质量也达到了要求。今后,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

第7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明显提出应该让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活感和交互感,作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同时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学习在作文学习课上乐于表达与沟通,在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对此深有感触,对小学五年级这一特殊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展开深入思考,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观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化

有些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观念非常落后,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习惯以固有的思想教育学生,在作文教学工作中也是如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部分教师多年保持陈旧封建的教学观念,当学生作文成绩或作文学习效果不佳时,也习惯将责任推到小学生自己身上。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普及实施,个别语文教师还会坚持落后教学观念,或者错误解读新课标内容,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更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作文学习效果。

(二)教学流程过于模式化

由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还有限,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写作文时仍需要以模仿为主,当模仿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渐过渡至自由写作,这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必然流程。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发现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作文教学课堂上无法给予五年级小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这些问题,也习惯利用既有的教案及通过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化

作文的本质是结合生活实践表达情感,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写作文的能力,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不帮助其树立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很可能会导致其未来作文写作方向完全跑偏,或者出现越来越不会写作文的情况。不少五年级语文教师虽然也清楚这一点,但是受到自身因素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具多样性的生活素材或灵感,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也不会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目光,这导致不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日益减少。再加上当前国内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场合基本以室内为主,教师很难带领学生真正进入不同地点收集素材,教学内容的传播也限定的教室内,即使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受到教师呆板教学内容的影响,很难找到发挥想象的基底,使得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失去活力。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仍然以传统的基于教材教学法为主,部分学校五年级教室内有多媒体设备,但是在作文课堂上使用不多,个别教师即使应用这一设备也仅仅是为学生展示下文字及图片。整体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应用情况不佳,甚至有很多教师担心五年级小学生自控力不足,如果引导其阅读课外材料会导致其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兴趣更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造成很多五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方法也相对单一,不少学生会在数篇作文中利用同一种写作方法。

二、提升小學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小学五年级属于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及个性特点比低年级学生有了明显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这一时期小学生的作文学习效果,教师就需要与小学生共同成长,并学会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待一切。作为小学生作文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个五年级小学生的个性都有自身独特性,在为其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必须尊重这些个性,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写作形式表达思想和感悟。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作文命题与考核评价活动时也需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特点。

(二)开发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流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固有的作文教学流程中,而应该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发出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流程,使小学生充分体会到作文教学的多变性与趣味性,并对其产生一定期待感及参与感。比如可以适当转变师生身份,安排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上台为其他同学授课,分享自己的写作秘诀,这既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展示欲望,又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先写作、教师再评阅的作文考核方式,安排学生之间互相批阅作文,一方面让小学生直接看到其他学生的作品,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评价水平,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三)注重课内外资源的开发

为了尽可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提供更多实用性内容,必须注重对课内外资源的同时开发。其中课内资源主要指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是业内多名专家经过精心收集与筛选之后编制而来,所以相当于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教师必须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及利用语文教材,带领小学生吃透教材,通过模仿课文掌握多种写作方法。而课外资源一方面指课外读物,小学五年级已学习掌握了大部分汉字,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已能独立阅读并理解简短的文章,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科学引导小学生多多涉猎课外读物,并鼓励他们通过课外读物进一步反观教材内容的美妙之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减弱小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挖掘到教材中的更多知识点。当学生读的书籍较多时,自然就能在无形中提高作文水平。课外资源另一方面也包括生活资源,日常生活是小学生获取素材的直接源头,当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之后,也意味着他们掌握了写作文的基本功。

(四)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好奇心较重且探索欲望较强的年纪,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发出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小学生目光,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强化小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素材的积累热情。还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法或小组比赛法等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动性,进而全面掌握写作技能。

第8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感悟积累以读促写妙笔生花

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如何让学生的习作妙笔生花?我认为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从而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的习作妙笔生花。

一、阅读积累,领会文字之神蕴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写的基础,因为阅读是眼、耳、口、心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文章中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的美,可以充分地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美,从而深深地喜爱祖国优美、丰富、神奇的语言文字,并促使其由衷地产生出能写出与课文一样美的语句的写作欲望。阅读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积累,才有创新的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积累语言,学以致用,才能以文字砌就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1.以读为本,感受语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行小语教材多样,内容丰富,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的文章不胜枚举。对这些课文,学生只有通过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诵读,才能体会到山光物态的情趣,感受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但是,要把课文读美读活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这样,课文中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教学《找春天》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美景或者是班得瑞的音乐作为背景,用舒缓、轻柔的语调向学生娓娓道来。学生也会被感染,进而带着感情进入课文,在自由诵读课文时去寻找美、发现美。学生只有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才能以声传情,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喜爱的章节,直至熟读成诵,将这些精美的语言烂熟于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以悟为臂,内化语言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揣摩,“披文入境”,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这样,文章中的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就会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生动感人,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如教学《触摸春天》,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能表现盲女孩“神奇的灵性”的特点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

生1:我认为“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句话最能写出盲女孩的“神奇的灵性”。蝴蝶翩翩起舞,就是我们眼睛好的人都很难捉到,但是盲女孩却做到了,可见盲女孩具有“神奇的灵性”。

师:同学们,这句话的描写非常有技巧,再仔细读这段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2:我总觉得蝴蝶是活的,通常我们只是写蝴蝶怎样就可以了,加上“睁着眼睛”好像是多余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水平,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句子中“睁着眼睛”是多余的吗?

生3:“睁着眼睛”是强调了蝴蝶也是有灵性的,它能看得见盲女孩。用上“睁着眼睛”,更加深了盲女孩抓蝴蝶的难。

师:你们分析得很对!作者非常注意遣词造句。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仅仅是它本来的含义了,恰当地运用语言能给人以暗示,引发人去领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捕捉住了学生发言与教案预设中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理解文章,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妙。整个品词析句的过程,教师没有多余的讲解,不做过多的指导,而是恰到好处的品味,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运用的妙处,而且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表达之美。一个“睁”字,一个“盲”让学生明白地感受到了盲女孩的神奇之所在。在语文的课堂上,“读”,不仅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文本,自然地融入文本,更精彩的还是那超脱文本的个性洋溢。在品评中,学生很快发现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和蕴含的情味感。他们在感知到语言精妙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从而逐渐滋养出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泛读求广,积累语言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会泛读、浏览。通过泛读能吸收人类智慧的精华,达到“厚积薄发”。只有让学生们在读书中积累,才能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因此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读,开辟广阔的阅读天地,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可以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有:(1)摘录。让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随时随地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美美地读几遍,试着记下。(2)交流。阅读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还借助语文活动课,扩展语文学习的天地。如举办一些检查课外阅读的故事会(讲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诗歌、散文朗读会(将自己读到的优美诗文朗诵给大家听),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断地提高。从而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二、以读促写,学习文字表达之精气

学习语言重在吸取和积累,然后转化为运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言语形式的过程。说白了一点,语文课重中之重的任务是让学生学着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创造给学生“传情达意”的机会。

1.读读说说,为写奠基

(1)以读导说,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读本中,有许多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教师完全可以从琐碎的情节分析中跳出来,以读为本,读中导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训练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将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个性语言,将语言的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读代讲,以读导说,以读练听,读中悟写,融听说读写于一炉,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积累的词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后带上表情带上动作读一读,然后演一演。提示语的训练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在说、听、读、演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展示自我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在阅读教学中,以对话的提示语作为说话的训练点,是对课文恰到好处的补白,学生思维敏捷,表现异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上的说为以后的写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体现了低年级的阶段性训练目标,走说与写结合的道路。在理解课文中,有了这些提示语,读得也更有味道了。

(2)口语交际,由说学写

人们常说:语文姓“语”,因其必须张开口说;语文也姓“文”,因其还得拿起笔写。口语交际课便是实现由说到写的一座有效的桥梁。当口语交际与写话初练有机结合时,能让学生在先说后写、穿句串段、连段成文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说春天》时,教师先播放课件创设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在欢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中引出“用你明亮的眼睛寻找春天”,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词,然后巧妙地让学生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接着连句成段,评选“春的使者”。加上教师适时的提示句式:“春天来了,……多么明媚的春天啊!”降低了学生独立说话的难度,此时再让孩子们动笔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教师穿插点评,渗透写作方法;或结合品赏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一切便水到渠成了。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水平,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丰收的效果。

2.读读写写,学会写作

(1)瞄准句式,仿中学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文质兼美,遣词造句非常讲究,其中有一些表现力很强的词语,有着特殊的构词组句方式,抓住它们进行仿说训练的实践往往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抓住关键句子“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进行语言迁移练习。

师:学着课文的样子,我们也来说几个句子吧!(出示)秋天的雨,把_______给了葡萄,_______像_______。秋天的雨,把_______给了_______ ,_______像_______。

生1: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摇啊摇啊,好像跳着欢快的舞蹈。

生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柿子,一个个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在嘀哒嘀哒的雨中摇啊摇啊,好像唱着一首欢乐的歌。

学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内化,以读为本,吸收人类智慧的精华,从而达到厚积薄发。在读中学写,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2)巧用补白,以读促写

阅读理解是一项创造性感知活动,感知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更需要通过想象去填补和完善文中的意义空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课文中有许多“空白点”,等待着学生去填补和丰富。适时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开掘,去领会,不仅能促进理解,而且使读写有机结合,以读促写。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师:那位车夫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脸吗?谁来给我们具体形容一下什么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1:这是一张又黑又瘦的脸,布满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像一条条小山沟,头发枯黄,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布满了血丝。

生2:这是一张蜡黄的脸,孤独地透出一丝悲凉,嘴唇干裂,露出一道道血口子,乱糟糟的头发上满是灰尘,像一个被霜打焉的茄子。

生3:这是一张苍老枯瘦的脸,脸黑得像锅底,连那些深深的皱纹里也都布满了灰尘,密密的胡须又乱又脏。

师:说得很好,“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你们懂了吗?

生(齐):懂了。

一般教学词语,不是直接讲授,就是机械地照搬词语手册,这位教师没有走这些常规的路数,而是充分发挥词语丰富内涵的召唤作用,借助详细、联想,去激活学生脑海中已经储存的生活表象,让学生把眼前读到的语言文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把僵化静止的文本信息还原成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通过“文字的桥梁”,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地理解和立体地积累。

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广泛而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的范例,以读促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有效最简捷的途径;同时,写作也是反映阅读效果的重要形式,能够修正阅读,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读”与“写”犹如鸟之双翼,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读中学写,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993

[3] 郝克明,《教师的教育观》[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1

  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小学教师,我也是本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积极听课,校内校外的公开课总共听了16节,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听课让自己受益无穷,有了很大的帮助。让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清淅,教学过程更有条理,得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 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在教学,我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同桌合作、指名读、开火车等各种形式进行检查。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理解字音字义的情况下,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的重要。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这个学期,我采用了评比、鼓励的形式,积极给表现好的学生加分,每天早晨的晨会课,也总会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让孩子们进行了适当的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不错,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写作。

  本学期我要求孩子们进行知识积累,如:收集好词好句,成语等等。在写作上,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要求,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写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很兴奋。

  五、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进行了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2   

  一晃半年就过去了。回头看看我的学生,看看这半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似乎有些凄凉和惨淡。本来付出了两年的努力和汗水,临到九年级了,又重新分班。来自不同班级的恶习像病毒一样以极快的速度蔓延着,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次碰到有学生不交语文作业,连催两三遍都没反应,让他在办公室里做,可一磨两三个课外活动还是老样子;第一次给一个厌学的学生做思想工作,临结束时问他有没有触动,他却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没有!”第一次听学生告诉我:“其实我们都挺喜欢您的,只是我们早就不想学习了。您没有必要和我们较真。”第一次在班上天天推荐“励志”名篇也不见起色;第一次发现大面积学生一上课便低着头默不作声,到检测时头却抬得高高的,转个不停;太多的第一次让我无法可想。

  于是,便有了抱怨,有了牢骚。但终归是要冷静的想办法来扭转这种现状的。

  落后者最有潜力。就分班的数据来显示,我班的语文成绩在四个班中暂居最后一名。老师懊恼,学生郁闷。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要先树立能学好的信心。于是,我跟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育家在调查分析了大量的小学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次考一百分的学生是最容易下滑,因为他每天都在担心那些考90分的人会赶上自己;那些每次考90多分的人呢,进步的潜力也很小,因为他必须要赶上一百分的,而又不至于被那些80多分的人拽住;而只有那些考80多分的人,往后望望,没有了追兵,因而能一个劲儿的向前。讲完故事,学生自然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实,你们是最有上升的空间和潜力的。能这样被信任和鼓励,曾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不错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生的书写情况糟糕,我就从怎样读贴教起;汉字与拼音不过关,我就从拼音儿歌和汉字溯源教起;作文空洞乏味,写不具体,我就从怎样分块充实语段教起;一切都必须耐着性子,降低要求和难度,要不,不仅是和学生过不去,更是和自己过不去。除此之外,就是让学生每周拟定一个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用目标来激励和约束自己。

  选定自己的学习“敌人”。其中一种便是“对手鼓舞”——没有对手,人是不能不断创造,不断开拓的。另一种便是“小人成就”——如果只想做小人物,小人是一定要拒绝的。但做大事情,一定要靠小人来成就你。小人物时时刻刻让你警觉、清明。想想,真的很有道理,也很有借鉴的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定自己的对手,他可以不断的告诫和提醒自己,“学习如逆水行舟,不日进则日退”。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我坚持了自己一贯的做法,那就是每次语文课按照语文学习小组来坐。语文学习小组的安排也是有讲究的:

  一是实力平均;

  二是强弱搭配;

  三是对手分开。

  这样,一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能在本组内找到自己的辅导老师。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两个组不同对手之间的竞争,就能很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就会逐渐提高。同时,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身的表达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但收效却并不是很理想,但我总是在想,只要有微小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就还是算成功的!

  “不轻言放弃”!“耐心,耐心,再耐心一点”!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醒自己的!

  语文老师个人总结3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尽量去了解他们。我发现班上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数,我备课时就要注意到这点,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二、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根据六年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分散知识的难点、突出知识重点,达到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语文课的特点,注重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精讲精练,开展素质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当然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后能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同时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比如公开课、到外校学习取经等等。每个学期均能对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三、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小到大,我就讨厌老师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老师的语言干巴巴,如若音色还不好听,或是男不帅,女不靓,表情不丰富,对于不是学习很勤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罪,整节课肯定是坐如针毡。所以,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踏上教师这个职业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我还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此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和书籍,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在利用多种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它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语文课堂,让语文从枯燥无味的语言文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寓学于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突破口,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会等,让积极探究、争辩,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语文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教学质量也达到了要求。今后,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