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实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为使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个性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首先,学习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的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其次,学习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上。
2.主体性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坚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内化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层次性原则。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自觉性原则。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由初始的教育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最基本的自身需求,成为一种无形的自我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5.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6.持之以恒原则学习习惯培养难在起点,贵在坚持。我们知道,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而取得成功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严格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的。
三、具体内容和方案
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顺应小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这一宗旨,确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内容如下:
1、记忆习惯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时间段(如课内、上学放学路途时间、睡觉前时间、无意识谈话时间)用恰当的结合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善于发现并积极利用好自己记忆的最佳生物时间,按照各学科老师提供的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如语文学科的字、词、句、篇,数学学科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可进行课前固定小比赛、课堂检测、各种记忆比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在记忆交流中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速度。
2、演讲习惯教师可每天固定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通过演讲(当然也可以模仿新闻播报、口语交际等)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对此进行点评辩论,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形成较强的应对和表达能力。
3、定计划的习惯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可以增强学生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锻炼、上学、唱歌、看课外书、看电视;各项活动各用多少分钟,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孩子有了全面可行的计划,行动起来就有章可循,每天定时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事。遇到特殊情况就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不停下来。如此便像卫星进入轨道一样,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习惯使人变得轻松,每天都做同类的事,可节省犹豫、订计划的时间,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果断的性格。
4、预习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通览教材内容,借助工具书,自己思考提问并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制定预习记录本,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批注等预习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这一点需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坚持。
四、注意的问题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
所谓“明”,就是指“明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会积极地去做。做的次数多了,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指导学生明理,必须注意两点:
(1)形象性。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老师提出的要求。
(2)主导性。在明理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所谓“严”,就是指“严格的训练”。学生光“明理”还不行,从“明理”到变成习惯,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
(1)层次性。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2)自主性。学生接受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为此,必须注意两点:
1.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
辍学的原因分析: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仍然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孩子将来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当大官、挣大钱,而现实呢?这几年,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优胜劣汰成了时代的主流。许多农村孩子大学或中专毕业后不但没钱找工作,而且还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这样,致使不少家长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些家长不仅大错而且特错,只看表面现象,根本没从深处去挖掘。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家长就在奉献,一年省吃俭用,可以说全部心血都泼洒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呢,却连却连区区的九个年头都坚持不下来,或者上了五年,或者上了八年,那么,这五年、八年的工夫不是白费了吗?钱不也是白花了吗?多数家长还有一个陈腐的观念,就是一切向“钱”看,总认为孩子上学是“赔钱的买卖”,与其往里搭钱,不如早早地让孩子去打工挣钱,早日成家立业,形成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这些家长的陈腐观念无疑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教师队伍的年龄越来越大,补充不了新鲜血液,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但要看什么“姜”,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确实丰富,但有些教法和教学观念却是陈旧的,根本不符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一站式“、满堂灌”、多媒体不会用,甚至连录音机都不会开,试问,如此古板的教学,如何引起今天“见多识广”的学生们的兴趣呢?另外,“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论学习好坏。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二十一世纪,学生的思想、观点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你如果再用七、八十年代的观点、方法去教育他,他怎能接受?何况有的教师对学习稍差的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指责,更甚者拳脚棍棒相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试想,枯燥无味的学生生活、伴随着一味的歧视、贬低,不厌学?不辍学?怪矣。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多数农村学校的办学方向依旧,为了少数几个学生的升学,忽视多数学生,结果使整个校园死气沉沉,如一潭死水,既无第二课堂,又无兴趣小组,即便有也多流于形式,毫无价值可言。另外,初中有些课程的设置、编排、内容还没有做为农村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对初中脱离生活实际、一门又一门自身体系严谨、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去、学不懂,于是出现了“学习没劲”现象,试想,学生在这种单一、枯燥、呆板的“囚牢”中学习、生活,怎能不使他们厌学、辍学呢?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无庸置疑,国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同时也流入我国,毒害了不少青少年。具报载,全国各地的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多是团伙罪犯。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在网上自由驰骋,然而,一些不良网站传播的有害信息致使很多青年学生头脑浑浑噩噩、终日惶惶,他们整天迷恋、沉湎于网吧不能自拔,致使成绩下降,产生厌学心理,造成辍学。再有就是各农村企业、工厂无视国法非法招收童工,国家虽三令五申,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及金钱的诱惑力使成绩稍差的学生纷纷辍学。
近年来,打工成为一种潮流,有些打工者挣到大钱而“荣归故里”且“光宗耀祖”,学生家长也觉得眼热,也加入打工的行列,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挣大钱去了,自然中断了学生的学业。部分家长,急功近利,认为上学无出路,考上大学,需自己找工作,甚至工作找不到,因为学生上学已花尽家里积蓄,大中专毕业生,完成了学业,有的虽然自谋到职业但因为单位不景气而下岗;有的苦于求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回乡务农,有的外出打工;凡此种种,不但这些大学生犯愁,也急坏了家长。形成了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样,也给村里的其他学生和学生家长造成一个负面影响——学生的求学欲望和家长供子女读书的要求受到影响。无路可寻。反倒没有不上上学的工作好找,钱好挣,家庭好组建。所以,为了眼前利益,带孩子外出打工。
1.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了《__中学控辍保学措施》,明确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按规定的司法程序,依法进行教育和处罚,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
2.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控辍月”活动,认真
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及其细则,《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法规,杜绝学生务农、务工、经商行为的发生。 1.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的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实行“全员责任制”,层层签定控辍责任书。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为了准确掌握辍学情况,学校要求各班辍学上报不过夜,各班学习委员每天都要向学校汇报人员情况,学校也随时检查、量化评比。
3.为了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学校采取奖惩制度,各班完成了控辍保学目标,则该班的每位任课教师年终考核加分,不能完成控辍保学目标,则该班的每位任课教师扣分。
4.学校要建立规范的学籍档案,建立规范的休退学、转出、转入手续,对各班辍学情况,学校每月都要作出详细统计,进行量化评比。
5.学校同样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对辍学率超过2%的班级,该班的任课教师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不能评为各级各类的优秀教师,不能评优秀班主任及先进班。
1.通过教师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同时还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学校要求教师与学生结“帮扶”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双困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辍学生,关心辍学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双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双困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双困生”留住。
学校要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多渠道筹措资金,经济扶贫控辍,动员社会力量,援助贫困生。
制定切实可行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真正做到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操作可行的操行评定制度,认真做好学生管理。
让学生有家的温暖,产生愿意在校的意愿。加大安全管理措施,是学生在校有安全感,开学前,我校及时更新、维修了监控设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92-01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为主。许多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同学,也许在大学学习里迷失了方向。此时,“自主学习”就体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达到目标的途径,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评估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Little(1991)则认为,“自主”是应付分离的能力、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实质问题也作了一些理论探讨。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靳玉乐认为自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可以包括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也可以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三个要素;还可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1 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想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引导行为的参照点。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充当参照点的作用,只有设置了适当的目标才能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但是,一部分大学生依然只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知道自己进入了大学到底能学到些什么,不懂得怎样合理地利用和支配自己的时间,没有设定适当的目标。
1.2 意志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学习上的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身心疲惫、情绪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坚持学习。但是现实中,大学生的意志控制力却是薄弱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教学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网络环境所具有的丰富教学资源、网状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等特点为创设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是也成为大学生逃避学习、沉迷网络世界的罪魁祸首。
1.3 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倍受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宠爱。这样的家庭很少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处处依着孩子,尽量不让他们吃苦,有什么困难都抢着帮孩子解决。结果使这一代的学生缺乏自主能力,依赖他人的特征明显。这样的特征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1 充分认识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许多当代大学生一直在升学的压力下成长,考进大学后又身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学新生来说,学校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志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置;同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外活动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课余时问,以提高其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
2.2 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激发自主性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习动机的层次;二是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三是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管理人员、专家或岗位成才的校友来校讲学,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自己的学习重点,而且能使他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发展的辨证关系,激发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晓乐.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外语能力之策略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4] 张琪,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5-68.
关键词 生物化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33-01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basic disciplines of agronomy and life science with complex content and huge system,which mak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Biochemistry become a difficult task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Hence teachers should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constantly to satisfy students′ requirements on learning and comprehending Biochemistry.To achieve this purpose,no one will doubt that it′s a good teaching model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eaching process,making complex contents visu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Three useful methods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were introduced in teaching Biochemistry,which produced changes of teaching contents from complex to simple,from difficult to easy,and improved study interests of students effectively,resulting in excell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Biochemistry;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生物化学是农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涉及蛋白质、脂肪、核酸、糖类、维生素等各类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代谢反应和调控网络。该课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内容相互渗透、联系紧密,而且所涉及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在微小细胞中发生,体外实验很难一一模拟并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艰深晦涩,难于理解[1]。学生在学习纯粹的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时容易出现畏难、厌烦、注意力分散等情况,但每当教师讲解一个与理论内容结合紧密的生活或者生产实例时,学生们个个都会集中精神,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如何将深奥难懂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授,是每一个教授生物化学课程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2]。在此以3个方面的内容来分享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方案。
1 以社会新闻素材来引出教学内容
在讲授样品或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时,笔者都会以乳品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来开场引起学生的兴趣。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指标,然而用哪种方法来测定这一指标却是很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凯氏定氮法是国标中指定用来测定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然而该方法通过测定乳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来间接鉴定蛋白质的含量,导致乳品中非蛋白质中的氮都被认为是来自蛋白质,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厂商向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乳品中氮的含量,造成许多食用了该类不合格乳制品的婴幼儿出现肾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
在此案例的基础上,引出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和双缩脲法等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灵敏度和应用范围。此时,学生们会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心中会有几个急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到底哪种方法最适合用来测乳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如何才能杜绝“三聚氰胺”事件的再次出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以社会新闻素材引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 以身体代谢相关疾病案例来引出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众多生命代谢过程,而很多代谢过程一旦出现阻断或者抑制,就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很多中年男性容易患痛风,产生关节疼痛、心悸、发热等症状,这种疾病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诱发的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关于嘌呤碱基的分解代谢过程就会专门涉及尿酸的合成过程,而很多学生的亲人就正被这种疾病折磨,所以他们肯定会非常认真地学习相关章节。因此,在课堂中应该首先从痛风发生的原理、症状和治疗对策入手,引出嘌呤碱基的详细代谢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体会到生物化学课程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再例如,很多人有乳糖不耐受症,喝牛奶时容易引起腹泻、腹胀等症状。以这种症状作为引子,来讲解乳糖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最后总结出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和对策,相信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很多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相关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患镰刀型贫血症(与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点突变有关);为什么人的酒量会有高低差别,有些人喝一点儿酒就会面红耳赤甚至醉酒(与人体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含量有关);为什么有少数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出现夜盲症(与VA的缺乏有关
等。因此,以身体代谢相关疾病案例引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3 以生活和生产实例来讲解复杂难懂的生物化学内容
生物化学的很多理论内容都是抽象、深奥的,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感性认识,就很难理解相关知识点[5]。比如,在讲解“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是讲抑制剂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高低和反应速率,给出一堆数据、公式和图表的话,恐怕学生在心理上是比较抵触的。但是如果以“抑制剂”为突破口,给出一些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实例的话,会瞬间让学生觉得这个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很紧密,因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时,以有机磷农药作为举例,详细讲解有机磷农药如何抑制昆虫的神经递质传递,导致农业害虫最终死亡,这样讲解会把这个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同时以此例子展开,从酶的抑制作用这一角度继续说明如果人误喝了有机磷农药该如何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那么每个学生都会仔细去听这堂课。再例如,在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原理时,如果能举例磺胺类药物如何竞争性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最终起到杀菌的效果;或者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如何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遏制癌细胞增殖,那么这些知识点也将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因此,以生活和生产实例来讲解复杂难懂的生物化学内容,将会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在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 结语
现代学习课堂中,知识信息的体量之巨大、体系之繁杂、内容之高深,使得学生往往望而生畏。生物化学就是这样一门知识点密集、体系繁复、内容抽象深奥的基础学科。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地讲授该门课程内容,是每个教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的问题。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将许多知识点都和生活生产相联系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时,教者更应该在讲课过程中多穿插应用举例,将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也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之体现。
5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教程[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孙新.农业院校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41-342.
[3] 肖建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92-93.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 &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关键词:案例推理系统 学生组织 事务管理
一、学生组织事务管理现状
学生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组织,狭义的学生组织是指在教育单位内,由学生组成的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辅助教学的组织。其具体形式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目前,在中国各大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锻炼学生能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学生组织具有严格的层级性,以大学学生会为例,校学生会以主席团为领导核心,包括学生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在主席团以下设数个职能部门,一般包括办公室(主席团与秘书部)、班联部(班级成员联合部)、宣传部、组织部、学习部、实践部、体育部、文艺部、生活部、纪律部(纪委、纪检部)、楼管部(男生内务部与女生管理部)外联部(外宣部)、社团部、技术部等。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2名,部门秘书1名,干事若干名。层级分明与职能化管理使庞大的学生组织能够各司其职,有效凝聚在一起,保证了在日常工作的进行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然而学生组织区别于其他岗位组织的最显著特点是岗位轮换周期短,各级学生干部任期一般仅为一届,频繁的岗位调度往往使新上任的学生干部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尽管某些高校可能会对新任干部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但对于新任干部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无法通过岗前培训得到全面具体的解决。例如,某些学生社团的干事只要表现积极,大二即可晋升为社团部长或副部长,但因为其只有一年的社团工作经验,且担任干事时从事的往往是贴传单、搬桌椅、布置会场、通知活动参加者等琐碎的工作,对社团的整体运行和发展方向并无准确的了解,即便是向上届的负责人寻求领导经验,但由于事后总结会遗漏一些信息导致信息不完全,故新上任着还是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摸索工作方法。此外,每年社团要举办若干有特色性的品牌活动,社团新任负责人对于在活动前要做的准备和活动各阶段需注意的问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参照方案,以至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犯以前出现过的错误或因忽视细节导致活动目的无法实现,社团的发展必然因此受到阻碍,故而不难解释某些社团连年在原地踏步的现象了。
二、案例推理系统的启示
案例推理(CBR)是一种相似或类比的推理方法,它是通过访问过去知识库中同类问题的求解从而获得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推理模式,即利用旧的事物或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评价新问题,解释异常情况或理解新情况。
在案例推理中,通常把待解决的问题或工况称为目标案例(Target Case),把历史案例称为源案例(Base Case),源案例的集合称为案例库。案例推理有案例检索、案例匹配、案例推理和案例学习四个步骤。数据库是案例推理的基础,案例推理系统的数据库包括索引库、案例库和模型库。案例推理系统在推理过程中,通过索引库快速确定搜索空间,通过从模型库中调用不同的模型来推理计算。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图1 案例推理系统工作模型图
从图中可以了解CBR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一个待解决的新问题出现,这个就是目标案例;利用目标案例的描述信息查询过去相似的案例,即对案例库进行检索,得到与目标案例相类似的源案例,由此获得对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如果这个解答方案失败将对其进行调整,以获得一个能保存的成功案例。这个过程结束后,可以获得目标案例的较完整的解决方案;若源案例未能给出正确合适的解,则通过案例修正并保存可以获得一个新的源案例。
由此可见,将CBR应用于学生组织事务管理,就能针对学生组织的各岗位,把往届任职者在任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为源案例保存在案例库中,这样新的任职者不论是否有足够的经验,都可以通过在案例库中检索相同或相似的案例辅助决策。根据检出案例与新案例的相似程度,可能需要在库中新建一个案例;或当所检索到的案例与新案例非常接近时,没有必要将此新案例完全存入库中,只需要将调整后案例的一小部分存入库中。如果遇到以往从未有过或近似的问题,需根据对当前环境的判断尝试作出决策,事后对所做的决策进行评估,如果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则将此案例作为源案例直接补充进案例库;如果没能有效解决问题,则总结反思,吸取教训,对案例进行修正后再输入案例库保存,便于以后的任职者检索。这样,随着案例库中积累案例的增加,案例库中包含了更多的知识,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案例管理系统就如同一本百科全书,能为新上任的学生干部提供极大的便利,使其少走弯路,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组织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按摩专业; 视障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75-02
截至2005年底,中国省、地、县三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有1044个,达到中等学历的职业教育机构有158个。①虽然近30年来,特殊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但起步晚、基础薄弱,残疾人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中调整和发展,尤其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都是边实践边摸索,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发现按摩专业中,只有在了解盲人的生理特点基础上,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正确认识盲人的生理特点
1.1盲人听觉功能有所增强: 因为视觉障碍,盲人更注重听觉信息,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也更加细致,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如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样的生理特点。
1.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 由于盲人积极、主动运用双手,他们的触觉感受性要比普通人高。盲人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温度、光滑度、硬度、方向等。通过触摸,盲人可以对客体形成较为完整的表象。②因此,在教学中应提供较多机会让盲生触摸各种物体,便于其认知过程的运用。
1.3空间知觉的形成: 盲人依靠听觉、触觉、嗅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有些盲人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绕开,好像看见一样,人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现象为“障碍觉”。
2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解析
基于以上对盲生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常规的讲述、操作之外,应广泛采用触摸法、任务驱动法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
触摸法
这是盲人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实操课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种方法,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触摸法可包括模型触摸与实体触摸。
【举例】 实体触摸:骨性标志
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而对盲生而言“百闻不如一触”,如上解剖课时,教师讲解股骨大转子的位置为髋部最外界的骨性标志,学生难以理解,若直接在人体上触摸,学生会恍然大悟。对盲生而言,模型是代替标本最好的模具,模型具有耐触摸、不易损害的特点,对于盲生的“粗手粗脚”尤其适用。
残健结合,分组教学法
这是一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量大、时间紧凑的课堂中可以运用。
【举例】 如穴位教学
在短暂的课堂中要教会每一位盲生点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而这种方法往往被专业教师采用。教师将一名低视力学生(组长)与1~4名全盲的同学安排为一组。教师先在组长身上指点,再由组长分别指点组员,这种以点划线、以线带面的教学方法能产生高效率的课堂。
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使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和善于沟通的职业素养,最大程度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职业能力。
【举例】 任务:找到桡骨、尺骨
问题:怎样区分桡骨和尺骨?
如上解剖课时,教师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以一个团队共同去完成他们的任务,寻找桡骨和尺骨,就像在一堆积木中寻找想要的那个,学生兴趣很高,这样的方法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这是桡骨,那是尺骨要有效的多。
任务教学法实际上是盲人主动触摸的过程。盲人通过触摸了解了骨的结构、肌的外形、血管的走向及内脏的位置等,但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触摸的结果大相径庭。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两个平行班级中,一班用分组教学法,学生被动触摸;二班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主动触摸,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分组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教学比较
从上表不难看出,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分组教学法,其根源为主动触摸与被动触摸的差异。分组教学法首先是教师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触摸标本,按照教师要求触摸相应结构(被动触摸),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能较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即桡骨或尺骨标本,自己研究(主动触摸),然后带着疑惑进入教师的讲解和归纳。当然,上表所示任务驱动法教学耗时长,因此,教师可根据盲人学习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其触摸,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
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举例】 情景模拟按摩诊所场景
笔者亲自目睹《颈部拔伸法》公开课的教学,开场中教师就运用了情景模拟法,模拟按摩诊所中一些错误的操作,从而引出正确操作方法,即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记忆深刻。
除此之外,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还喜欢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分层教学法、演示法等。当然,还有部分教学方法在特殊职业学校按摩专业盲人教学中应用较少,如项目教学法,如何结合实习实训特点和学生特色,建立有效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也是按摩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虚拟社区 社会交往 主题式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越发展,社会联系就越广泛,对人交往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市场经济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国内国际竞争合作的频密纷繁,无不预示着需要千百万具有良好交往素质的人才。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小学阶段作为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需要重视其学习社会性发展。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小学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独立王国”似的单元内,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不合群”是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据青少年服务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42%,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在笔者近期对三到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互联网对现代人生活的渗透遍及每一个领域,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儿童在课余时间都相当热衷于“泡”在网上,如在“开心网”偷菜,在摩乐庄园玩耍……在虚拟社区中,少年儿童能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如共同去完成某一个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体验成就感。然而一旦回归现实社会,他们的社会交往又会遇到种种障碍。如何利用少年儿童对虚拟社区的迷恋,并将其引导至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其真实的社会化历程,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1、小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非常重视伙伴和自己在伙伴集团中的地位。小学班集体中伙伴集团的形成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
1.1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小学一年级儿童踏入新的环境中时,许多孩子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在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作为权威人物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必不可少。
1.2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二年级开始,儿童之间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通过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他们开始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
1.3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到了小学五、六年线,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这个埋藏更注重朋友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更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研究表明,对同伴的依存性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六年级一直表现上升趋势,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
2、主题式学习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主题式学习的前身可追溯自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但其理念则可追溯至杜威的进步主义学派,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
主题式学习的作用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习者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
主题式学习的方法以“主题”将孩子们联系在一起,大家在共同完成某一“主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融合。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量,也在此互信互助的氛围中完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过程。
3、小学生虚拟社区中的主题式学习方案设置
在小学生虚拟社区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主题式学习方案。
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帮助他们消除陌生感及不安全感,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网络的使用大部分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学习方案由教师制定,在虚拟社区中。并带领其共同完成。方案设置要求简单,生活化,分组不宜多。最好是全班一起完成的活动,或是分两到三个小组完成的活动。活动完成后,孩子们在虚拟社区中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孩子,已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且开始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各自的小团体。部分孩子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网络操作。因此学习方案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师制定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给出的方案中选择,从而组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方案可先由教师在虚拟社区中,孩子们可以针对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自己设计的方案,共同制定完成。小组由孩子自由组合,老师辅助设置组长,监督其完成。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在虚拟社区中各自完成的情况,上传相关的资料等。
五六年级的孩子已有比较强的自主意识,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此时教师可以作为一个与孩子平等的角色来共同参与。活动方案由孩子们围绕某个主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并形成相应的小组。如以学习“水”为主题进行说明:
我们在网上虚拟社区开辟一关于“水”这个主题的专门区域。在此区域中,学习者可以上传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学习者可以组织自己的学习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学习者可以自己的研究心得,大家讨论……
如:地理圈:即从地理的角度,可以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地球上人口分布与水的关系;水之最(如最大的海洋,最大的湖泊,最长的河流,最大的水库,雨量最丰沛的地方……)
生态圈:即从生物的角度,可以研究海洋中的生物种类;淡水中的生物种类:海洋中不同深度生存的生物的不同特性,从而引出压力与体形的关系;容器中的死水在多少天后会出现生物;人的进化过程跟水的关系……
化学圈:即从化学的角度,可以研究水的成分;为什么矿泉水对人体有益,里面含有哪有微量元素;水的形成过程……
物理圈:即从物理的角度,可以研究水的用途(发电,运输……);潮汐的形成;分水线形成的原理;水的沸点与海拔的关系;水与冰;蒸汽机的原理……
历史圈:即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研究由水引发的历史变迁;与水相关的历史战役,如潍水之战等;治水英雄的事迹,如李冰等……
文学圈:即从文学的角度,可以研究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撰写自己的作品……
艺术圈:即从艺术的角度,可以欣赏并分享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海之诗》等;可以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画作,冰雕等;可以去户外写生,体会大自然中水的意境……
在此学习方案中,老师、家长、学生均可参与,并且大家地位平等,大家共同参与这个学习过程。活动结束,可以分小组上传各自的研究结果,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各位学员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分享团队合作中的感受。组织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