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中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科研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现存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等的各种现象,这就使得后续的会计信息不准确;其次原始凭证有造假的嫌疑,尤其是随着工作滞后性的不断发生,出现了自制原始凭证的情况;然后是会计科目名称记载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准确度;最后是对于账簿的使用不规范,出现了挖补、涂添的情况,抑制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

2.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现阶段,由于科研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即没有形成与国家和社会等的衔接,导致科研单位的监督检查机制严重落后。首先是检查不够及时,做不到及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很多财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次对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甚至很多小数目的资金都缺乏相应的记录,长期以往,很容易出现大的财务纰漏;最后是对于违纪违法行为处罚不够严格,一方面是因为科研单位自身的制度存在问题,没有制定严格的赏罚政策;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碍于情面,单位的检查人员做不到公平公正,这就使得工作进展越来越不顺利。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科研单位的从业人员一般是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进行选拔的,这样难免会比较险隘,使得招聘的人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一方面很多从业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缺乏实战经验,过于依赖自身的技能,而且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处理起问题来效率低不说,还会绕很多弯路;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毕竟会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面临的诱惑较多,从业人员一旦出现中饱私囊的想法,再回头就比较困难了。

二、科研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1.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完善科研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说到底就是科研单位的内部制度改进。首先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各种程序和流程,即成立专门的部门制定出各种岗位的具体工作范围、职责等,以更好地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出现工作不规范现象;其次是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尤其是预算部门和核算部门,这样能够使各种资金流动都有记载,杜绝会计原始凭证造假的现象;然后是建立专门的部门,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定期组织各种会议,指导各种凭证的规范书写等;最后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弹性,在结合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工作实施。

2.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会计监督检查一直以来被科研单位所忽略,这主要是由科研单位的属性所决定的,因此首先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和社会、国家监督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像中科院、农科院这样的科研单位,更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各种合作的机会;其次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的内容和规定,制定自身的监督制度,即在责任到人原则的基础上,对于各种违规操作制定具体的处罚,同时依法公开各种财务信息,以使从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彰显出公平和公正;最后是促使各个部门都参与到监督机制中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规范他们的会计核算能力等,例如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有效合作监督,能够保证税务的收取和财政的划分。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在招聘科研单位从业人员时,要尽量从多方面进行考查,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其次是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展开工作技能的培训,即针对不同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开展短期、高效和长期、有针对的岗位培训,以便在提高从业人员会计理论知识和核算水平的能力上,更好地完善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战经验;然后是加强他们的道德培训,这是目前很多科研单位所忽略的,这就要求科研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定期参加一些专家的演讲,鼓励从业人员在具体的案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是对从业人员进行规章制度方面的约束,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促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的养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点。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在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内部政策,加大监督力度,以使财务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集体行为是由无数个体基于自身理性选择模式下的行为在宏观层面上的呈现所构成。为了了解集体行为的成因,需要先从个体行为选择分析入手。目前,也许中国的科研人员是当今世界上身份最为复杂、也最累的一群人,他们往往要身兼数职,据笔者粗略观察,中国科研人员除了维系日常生活外,主要扮演了如下几种角色:研究人员、管理者与公关活动家,这些身份所占的时间比例大体为五二三。前两者属于本职工作,与安身立命与团队建设有关,而后者则是与科研无关的负功能时间。而且,随着科研领域出现的越发严重的垄断与集中现象,整个科研群体用于第三种身份的时间有快速增加的趋势,换言之科研领域的时间浪费现象愈发严重。这也是中国科技界与国际科技界在科研生态上存在的主要区别。由于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用于其他身份的时间多了,用于科研主业的时间必然会减少,这就是当下中国学人经常感叹的话题:越来越没有时间做科研、越来越累的深层原因。笔者称这种现象为身份的时间割据状态,中国科研效率损失在集体行为层面多源于此。中国科技界由于长期信奉工具理性,导致几乎没有给价值理性留下存在的空间,如此而来的后果就是,科研人员缺乏形而上的追求,在这里唯一奉为金科玉律的准则就是功利主义原则,其宗旨就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科研的目的。没人敢轻易简化角色,否则你就会快速被学界边缘化,这种科研生态,就如同戴着镣铐的舞蹈,注定是扭曲的,也是无法持久的。

造成科研人员的时间日益被割据状态的深层原因就是制度设置出现了问题。科研体制中的制度大多以战略、规划、政策、规则、导向、评价体系等形式出现,它们以隐蔽的形式控制着科研赖以为继的有形与无形资源,这种控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占有与支配。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有力地证明,构成制度的要素在三个方面规训群体的行为,它们分别是: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与文化――认知性要素。对个体的控制力从显性向隐性过渡,控制力也由强到弱。例如,一项制度设置通过规制性力量给科研群体的行动划定明确的行为边界,然后通过规范性要素的导引,引导共同体的行为选择趋向一致性,最后,这些制度构成要素在群体中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认知取向,当这种认知取向一旦固化成为人们行动的背景预设,就演变为新的科研传统,而且很难改变。借用德国哲学家安德斯的说法就是:隐性的暴力。它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非常难以拒绝的那种“提供”来实现的。资源和符号是科学场域的硬通货,哪个人敢于或者乐意拒绝呢?由此可知,这三个因素已经能够完全控制科研共同体的行为选择,当群体认知模式与行为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强化制度的延续,这也就是当下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明显的原因所在。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明确中国科技体制存在问题的一个大致轮廓。科技体制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涉及到的就是制度惰性问题。所谓的制度惰性,它的成因主要是由三个因素促成:首先,是制度形成与维持中发生的沉没成本;其次,是一个制度在运行中所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制度变革的主要阻力;第三,就是长期形成的认知与行为习惯,它导致群体对于变革的麻木。再深入挖掘下去,可以发现之所以会形成制度惰性,是因为任何制度都是生产性的,它再生产着权力关系与遵从模式。换言之,表征制度目标初衷的这些政策本身是可以自我复制的。只要看一下政策在从上到下的传达过程中的展开方式,不难明白这些内在机制。因为任何一项政策在运行中都涉及到政策要素的传递问题,而传递方式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斯特朗等人的说法,主要有两种:关系性传递与符号性传递。由于有了复杂的传递关系,各种政策目的的最终归宿点都要落到科技共同体的行为选择上,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强制性因素得到了有选择的放大与扩散,为了应对这些繁琐的传递机制,科研人员的时间只能选择被制度割据化。当下科研人员每年要经历的没完没了的申报项目、应付无数检查、考核评审、各级行政部门不定期的会议等,哪一个能躲得过去呢?这些活动一路下来,有限时间就被大量浪费,同时让人身心俱疲,而所有这些活动都是政策传递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而越发复杂的政策传递机制,无非是为了实现对群体的有效控制。

一个好的科研体制,它的正常运行机制主要是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博弈规则,并不参与具体的管理。而这样的体制,由于大幅减少了对于资源的占有与支配欲望,因此,它的制度惰性就比较小。同时,由于它无意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培养,因此它的运行效率也就很高,并且能够极大地减少学术腐败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种模式也会大幅遏制科研人员的攻关行为,从而为整个社会节约了宝贵的科研时间。笔者早些年曾比较过两个同形机构的效率问题,发现两个规模与架构几乎完全相同的科研机构其效率差距是相当大的,原来是在两个同形机构内运行的规则不同。凡是那些依靠健全制度提供公平博弈规则来运行的机构,要比那些政策传递过程复杂的机构效率高,其内在原因在于简化,它客观上节约或者取消了科研人员的公关时间。有效时间的增多,自然带来效率的提高,而且科研的生态环境也比较健康,反之则是科研人员劳而无功的低效率。科研体制中的传递机制的日趋复杂,其背后也反映了制度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在这种扭曲的契约中,无形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从长期看,在制度层面,简化政策传递程序,减少政策制定部门对于资源的垄断性占有,使资源的分配权适度分散,它的实质就是制约权力的自我复制与再生产问题,进而缩短政策传递链条的长度,防止政策元素在传递过程中被有选择性地放大或者缩小,防止科研人员对于信号的识别中所发生的时间浪费现象,这才是去行政化的本意所在。从短期着眼,应该最大程度上切割科研人员与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过分勾连,这样既可以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又能够防止产生败坏学术生态的共谋行为。对于违规者要严惩,使公关活动成为最不经济的选择,同时造成自身荣誉的损失。由此,研究者的时间割据状态将趋向于好转,同时身份定位也开始简单化,此时职业伦理与行为操守的要求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从而使科研人员获得心灵的解放与学术的自由。

第3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74

[中图分类号]F302.6;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2

为支持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在最近十来年持续不断地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但同时也因为投资速度加快而带来了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外加上各农业科研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让农业科研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没有很好地发挥“为农业科研服务”的重要作用。

笔者以“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为蓝本,浅析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

1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底不清、事不明

1.1 想当然地编写可行性报告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非常重要和关键,它是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通过对拟建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资料的等一系列因素的调查分析,对比可能投资建设的最佳方案,评估和初步预测项目开建和建成后能产生的社会的、经济的、经济的、农业科研的乃至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建设该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能性、盈利性、合理性、实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等前期准备工作。

但目前社会上具有专门资质编写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咨询和执行机构少之又少,而且匮乏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即使有,但整体技术力量仍然较弱,因此所编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往往出现想当然的现象,以“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这个笔者亲自参与的项目为例,要么是对为什么投资建设的理由牵强,要么是投资建设的定位不准、要么是为了科研项目而编造出不协调的相关基本建设项目、要么是前因后果的论证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问题较突出。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如果是想当然地编写出来的,那么到了接下来的初步设计阶段,则漏洞百出,甚至等到项目批复下来就出现预算的投资几乎不可控,或者项目执行进度拖沓,甚至执行不下去,验收不了等突出问题接踵而至。

1.2 闭门造车地计价工程量清单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领域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有力手段之一。

国家从2008年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来,在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比如,在“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执行中也发现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编制人员计价用的定额水平低于市场行情、计算出现明显错误或定额计算类别相互匹配错误;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楚,所选用的材料品牌规格模糊不清;工程量清单与定额工程量的规定不一致,在软件计算输入数据时或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明显错误;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方式远远落后于社会正常要求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后期甲乙双方出现争议留下后患。

2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合同用语不精确、不规范

合同用语不精确、不规范,导致结算时甲乙双方产生大量争议。比如,在签订“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基本建设项目合同前期撇开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而另写一套出来;有的合同用语明显与招标文件的内容要求不同或不完全一致;有的在合同中对于诸如工程材料款等款项的调价条件和内容明显认定比较含糊,甚至出现签订的补充合同或协议与主合同的部分用语明显矛盾,扰乱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纠纷不断。

例如,某些建设单位与施工方在签订主合同中明确提到某些建材依据市场行情调价,其他辅助材料不调价,但是其后来的补充合同中又提到把其他辅助材料也依据市场行情调价,导致较大幅度的投资预算超标而让项目一做就亏、不做不亏,于是就干脆不再继续执行项目的情况。

3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团队不主动、不作为

“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团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参考体系,也极度缺乏高水平的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操作模式及其指标。一个方面是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团队不主动;另一个方面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出现项目管理团队的不作为、时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不考虑苦瓜设施栽培技术本身的特征情况。出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农业科研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因为各参加建设单位的管理模式、监督办法、激励机制等不健全导致该项目明显没有在前期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阶段作统筹考虑,实施和验收起来漏洞百出。另外,也因为项目管理团队的技术骨干力量缺乏,出现各环节投入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相当有限,总感觉到缺人手,严重的到后面出现项目管理各个环节脱节、项目质量存在隐患、投资超出预算太多等突出问题。

4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式不合情、不合理

按照顶层设计的原理和要求,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应该建立起与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在功能、机构等方面应该满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岗位职责、组织结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等应该健全待查,但是实践过程中往往恰好相反。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式不合情,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几乎分工不明确,你马虎点我模糊点,得过且过,要文件没文件,要规范没规范。

“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前期,也有施工方把不沾边的、用来应付检查的、只有封面相关里面的内容概不相关的文件、规范一大摞放着,不忍去细看。有的甚至是检查要的制度、文件材料一个不少,随便查找比较突出的问题却也一个不少。这种不合情的管理方式跟本不能满足对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另外,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国家和地方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如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却没有相对应的实施细则,管理漏洞较多,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导致的不合理低价竞标的问题比较突出,笔者曾见过在其他项目中的一些承包商或转包多次后的承包商,在低于成本价或利润较少的情况下取得了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资格进场施工,发生工程的质量打折扣或干一半项目就直接跑路,个别承包商甚至采用拖欠工人工资等方式谋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这样一来,施工项目被通知限期整改或工人采用断电断水堵门等方式反过来转身直接找农业科研单位讨要承包商拖欠的工资等现象,给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发展,乃至日常的管理都带来一系列突出问题。

5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体制与现实不适应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突出的就是没有权威的评估模式,从企业来说就是无法形成适合该企业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报价系统,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这就是科研项目因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带来的一些重要的经济技术数据随着建设标的之完成而结束,没有留下同类项目相应的、有参考价值的借鉴数据。以“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例,虽然杜绝了,但是笔者发现其他可能出现的较为突出问题还有3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自为政,该互相协调的地方却互相脱节,比如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工程结算价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互相适应、相互协调的完整管理体制;二是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互不通气,不注重互相协调着把技术方案更优化,主动改进施工工艺,以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管理相当不到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和怎样施工更方便,造成成本的人为不可控制,等到项目竣工时才发现比较突出的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导致的经费超支或花大钱办小事等问题;三是项目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够,或者说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整体忽略准备工作阶段应该做的正确估算、概算,施工过程中也不考虑设计的方案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误差,对着方案依照葫芦画瓢,出现“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估算当结算、结算超预算”等突出问题。

6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可控因素不明确、不清晰

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与农业科研项目执行密切相关的特殊性决定了从前期准备阶段和决策开始阶段就要严格按照农业科研项目执行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系统谋划和设计,如果前期准备阶段缺乏明确沟通和没有对可控因素进行清晰界定、管理起来可能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轻则耗费大量时间,让施工实施阶段的时间相当紧张,甚至必须要延期才能完工影响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重则到施工阶段难以确定进度考核,引发一系列的施工矛盾,可能出现无法继续施工的突出问题。

由于可控因素没明确或者说是界定不清晰,项目管理中“跟农业科研项目执行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念没有转变过来,“苦瓜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跟别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不一样,加上受社会上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影响,或者认为先随便计划一个进度,出现了问题再调整;或者说在相关资源配备上凭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进度到了哪里再考虑该如何办,毫无系统性;或者说是明明发现跟农业科研项目执行要求不相符合,由于可控因素不明确不清晰,却一定要等到验收发现问题时再重新来草草整改了事,这必然会拖延工期,给农业科研项目执行带来一定困难。正因为可控因素不明确、不清晰,出现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和部分指标,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的局限性、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施工现场情况变化的因素导致施工实际与计划不符等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S].2008.

第4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 要] 目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等。微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计算机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同时又能切中教学目标。教师制作完微课后,要将其带入课堂教学中,并围绕微课安排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上机操作。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微课;应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了社会公民的基本技能之一。对高职生而言,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一项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日后踏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砝码。从目前来看,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微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先分析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在抛砖引玉。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质量也变得良莠不齐,不少高职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差,文化功底较弱,虽然他们能使用计算机,但也仅限于玩游戏、聊QQ、上论坛等,对于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教材中的知识比较专业,对高职生而言略显抽象和深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计算机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从目前来看,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使用的方式和方法比较陈旧,教师依旧满足于“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将计算机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这样势必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反而引发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厌烦情绪,上课时心不在焉,甚至存在逃课、旷课的不良现象。

3.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操作。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资金条件的影响,计算机配套设施还不够齐全,难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落到实处。而且现代计算机更新换代快,学校机房的计算机设备显得比较老旧,不利于学生接触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再加上教师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更是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不尽如人意,他们日后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目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微课的出现,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微课概述

微课是时展的产物,是继微博、微信后诞生的又一个新鲜词。我国学者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分离出来的术语,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简单明了、教学内容短小精悍、能集中说明某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教授也认为微课是以讲解某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以精悍短小的在线视频为呈现方式的教学视频。综合各学者对微课的界定,可以发现微课有几个基本特点:一是微课的载体形式是短视频,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二是微课的内容只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般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三是微课中的活动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一是调动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简短的教学视频掌握部分知识;二是方便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掌握微课中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这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微课的应用。

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制作微课

高职生学习能力薄弱,学习自制力差,所以计算机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同时又能切中教学目标。在微课中,教师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鉴于高职生比较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所以教师制作的微课知识还要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与自己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调动他们学好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另外,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还要安排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完成,这些练习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使他们开动脑筋完成练习题测试。

2.围绕微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制作完微课后,要将其带入课堂教学中,并围绕微课安排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讨论微课内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评价等。首先,师生一起观看微课视频非常重要,一个微课大约在10分钟左右,微课中的内容不仅阐释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能统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集中观看,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观看完微课后就要进入学生讨论环节,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6个人,让学生讨论看微课的感受和体会,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出答案。紧接着,学生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犯下的错误,使学生再接再厉。

3.根据微课安排学生上机操作

微课中的内容基本集中反映了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微课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上机操作,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VB这部分内容对高职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程序编写对高职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微课中,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介绍VB知识,通过形象的实例和鲜明的对比来对其进行逐层探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然后安排学生根据微课中的内容上机操作SQL知识,这样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有时候,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上机操作时反而不知所措,这正是反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微课为依托展开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查缺补漏,取得更大的进步。

4.课后上传微课资源

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微课,还有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后将微课上传至公共学习平台,督促学生自行下载并再次学习。有时候,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足,对微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透彻,所以课后学习十分必要。教师留下自己的QQ号、E-mail、微信号等联系方式,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师生要及时进行沟通与联系,教师要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应用,高职生掌握扎的计算机能力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高职生的长远发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为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高职计算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合适的微课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从各个角度入手,为高职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294-295.

[2]张田曦.信息时代下的微课理解[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1):12-13.

[3]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4]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

第5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结合的思路探析 新时期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探索 当前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西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行业英语的价值反思与解读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微课在中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大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2-13)

[2] 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于永欢,代东东. 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结合路径探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第6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是一味的知识灌输者,这种课堂模式将学习知识的决定权从教师传递给了学生。传统课堂一直是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知识传授阶段是由老师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者需要由老师指点后学生进行课后作业或者是实习操作。翻转课堂恰恰是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在知识传授学习阶段,学生要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知识的内化巩固阶段是由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共同完成。由于教学过程的颠倒,所以课堂学习的其他环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称之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其实翻转课堂使得在课堂中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非常少,学生下课自学的时间非常充足;最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制定学习的步调,控制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二、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是利用流媒体为载体来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的简短的、完整的教学形式。其实质是为了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分配自己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以及学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这些教学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的教学效果甚至超过了传统课堂。微课的特点包括:1、教学时间段,一般微课的教学时间都是在10分钟左右;2、微课的教学内容较少,主要突出的是某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细;3、微课的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具体,微课的教学主题大都来自于真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4、微课的传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因为微课内容精悍,时间简短,所以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手机以及微博讨论等形式来传播。5、微课打破了学习只局限于教室和学校等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时间,来灵活支配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

为了使微课在的基础上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要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使二者的优点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微课中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微课这一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所以本文此设计为了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下面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第一,课堂前。在课前这一环节,教师要理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微课的时间较短,内容突出,所以教师要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的微课。微课中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学习者的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新闻。在微课录制结束后,教师要将其上传到制定的慕课网站,并且告知学习者进行课前预习,观看微课。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及时和学生沟通,以便掌握学生预习中的疑问,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第二,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导向来进行知识内化的。学生学习线上的微课只是一种学习手段,在线课程必须和传统的课堂讲解结合起来。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之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从中也找到了自己疑惑的部分,所以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上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解答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的疑问。在这一环节,教师讲全班学生分成6人一组,进行问题讨论和案例研究,以及成果展示等环节,将课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这样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教师的指引中,学生可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并且教师要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完成之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点评。而且教师这一环节也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个性的学习方案来解答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课堂后。课后环节主要是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表现、课中表现、以及对学生作业批阅等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要将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完善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在课后也要及时的复习,并且再次观看微课视频,以保证所有疑问都得到解决。

第7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Photoshop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55-03

“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学校教育”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创新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成为信息化教学的名片。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针对Photoshop课程(以下称“PS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S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出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S课程教学的应用措施,从而探索适合PS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PS操作技能。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是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不再单纯依赖教师授课的知识。而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然而,由于受现有的教学条件的限制,要实施完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面临一定的问题。

二、PS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预留的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的练习;课中,教师引导下共同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后,通过在网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学习知识点。显然,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过程强调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中职生一般都是15-18岁,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大多存在自卑、自信不足等学习心理。甚至有部分中职生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不思进取,不遵守纪律,强调自我,没有自我约束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参与度不高,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效率。

(二)大数据分析的缺失使教师无法掌控学习过程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也可以帮助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大数据分析源于网络教学环境和学习平台的应用,但目前教学条件只能通过社交软件进行简单的任务发放和师生互动,无法精确地将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数据链,以便及时将学生学习过程反馈给教师。

(三)网络环境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横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时间段,不管哪个时间段的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撑,而目前中职学校对手机使用管理规定是以“堵”为主,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及使用学校公共网络,学生只能自费使用网络,对于学生来说费用是比较昂贵的,而翻转课堂教学却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PS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当前教学环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改良原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当前教学条件的教学模式,即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S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混合式翻转课堂是指以课堂面授教学为基础,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教学流程重组的一种较为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专注基于项目的学习,同时与教师之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获得对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PS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一)应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加强PS课程教学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混合式翻转课堂构架是“教师引导+微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网络应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构架使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转变,是“学、做、教”的充分体现,它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转变,加强教师引导的力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微课和网络作为教学的载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促进了PS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在“唇彩海报制作――渐变工具”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素材、了解唇彩海报构成、唇彩海报制作涉及知识点、作品评价、答疑解惑、拓展训练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习主体,分别完成收集素材、唇彩海报制作、作品评价、提出问题、拓展任务等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唇彩海报制作”引领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唇彩海报制作,学习过程中涉及一个新的知识点,即渐变工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和网络的介入,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有了更为广泛的学习形式,迎合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更易于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显而易见,混合式翻转课堂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应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打破Photoshop课程教学传统,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潮流

传统的教学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学生在教师灌输下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能力培养缺失,更多的是说教式教学模式。而随着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涌现,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也随之产生。这些先进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式。实际上就是从“学会式”向“会学式”转变。

近年,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是教育信息化领域内讨论最多的话题。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潮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法出现并逐渐趋于成熟。受教学信息化改革风潮的影响,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开始成为一种辅教学方法,进而衍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借助面授与网络两种学习模式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实现方式,一是课前观看PPT、视频、网络资源。二是同学间互动等方式。课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个别化的交流。课后,通过教师答疑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打破常规的教学法,以微课和网络为载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它是学与教、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自学等组织形式的转变。

(三)应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PS教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PS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正在从另一个角度协作研究网络化生存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Digital Natives,数字原住民,意为“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四、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S课程教学的具体应用

以下以“唇彩海报制作――渐变工具”项目为例具体阐述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唇彩海报制作――渐变工具”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课前,以任务的形式通过Q群发放,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微课,即“炫彩之渐变工具”和“唇彩海报制作”。学生运用碎片时间进行课前学习,掌握“渐变工具”命令的理论知识,进而了解“渐变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理顺即将学习“渐变工具”应用项目的内容,为课中学习“唇彩海报制作”项目奠定知识的基础。

课中,以“唇彩海报制作――渐变工具”项目引领,将项目分割成若干个子任务,即收集素材、学习“炫彩之渐变工具”微课、唇彩海报制作、学习“唇彩海报制作”微课等。课堂教学流程分为导、探、做、评、练。其中,导是教师通过典型应用实例导入本次课的主题,即《唇彩海报制作――渐变工具》。通过展示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探是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和了解制作唇彩海报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并提供微视频指导学习。其次,教师运用PPT剖析唇彩海报构成、布局及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炫彩之渐变工具”微课呈现知识点,即“渐变工具”。做是教师指引和“唇彩海报制作”微课指导下,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和实践学习唇彩海报的制作。评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方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结果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品评价之后进行提问解疑,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练是项目学习结束,为学生预留相关练习。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人的记忆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并绘制了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遗忘规律表明,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因此,课后,学生应通过“炫彩之渐变工具”和“唇彩海报制作”微课等形式进行复习,以提升学习知识的效用。

总之,翻转课堂以微课和网络为载体,它通过各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90后”的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喜欢透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观看电视、报纸及杂志等,习惯了自由共享信息的文化,他们有借助网络功能快速创新的实际需求。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即微课、仿真软件、网络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微课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组织形式更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欲望。经过项目引领、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法玉.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信息化教育,2016(1)

[2]约翰・帕尔弗里.网络原住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乔纳森・伯格曼.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第8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微课;地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5

1微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微课中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就是网络,微课同时又具备了多媒体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利用多种教学资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借助的是课本等纸质类学习资料,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也多数都是书写在板面上的内容。而在网络媒介基础上的微课则摆脱了这些局限,以多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所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超越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界限,可以实现彼此互通共享,让学生在网络媒体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2)在网络帮助下实现新教育方法,使学生可以不再受上课时间或者固定地点的约束,能够更加灵活便捷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随时查看过去已有的优秀教育资源,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学习资料,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3)更高效的交互性网络,将距离变得不再是问题,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教育传播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可以与优秀学者进行沟通。

2微课应用的基础条件与过程

2.1硬件环境

在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一定的硬件环境,首先,微课设计过程需要计算机设备,如果所在学校有自动录播教室,可以以录像形式制作微课,或者使用摄像机录制微课,后期再进行编辑。如果是录屏型微课则需要较先进的计算机录屏软件和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其次,在微课演示阶段不可缺少的是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利用硬件工具演示微课。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制作者应该通过观看视频仔细检查所拍摄的课程的步骤,把握好课程的整体性,修改检查出来的错误,保证微课质量。不可忽视的还有对硬件设备要加以检查,保证能顺利播放。①

2.2软件条件

由于微课的操作过程与我们普通的课堂课程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一些问题:(1)时间长短得当。微课的意义在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基于这个特点微课一定要设计得简练清晰、高度概括知识点,而且时间上要控制好,不能超出10分钟,否则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兴趣。(2)内容精准有趣。微课内容设计上要抓住自身优势,突出主题,知识点具体单一,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这就对微课设计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掌握单一主题的内在联系及逻辑推演,科学的教学内容划分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性。(3)微课设计专业完整。微课的制作在设计方面要表现出专业化,选择恰当的设计工具软件,内容上要全面具体,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适当的修饰作用,包括习题、反馈、评价方法在内的相关配套资源要完整。微课的导入形式是以复习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并以具体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微课内容讲授之后以一个具有共通性的例题检测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总结本课的知识内容,教师首先给出例题及选择答案,文字颜色都设置为白色,然后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例题中的图示,教会学生分析看图并分解图,高三地理考试题目经过分解很容易看出问题答案。②(4)画面语言表达准确。微课设计者要学会使用画面语言,遵守摄影原则和景别规律,需要表达重点的地方要使用特写,在一些细节的教学环节中要以特写为主,给学生一个重点突出的感觉。

2.3微课的应用过程

第一,课前。为学生梳理明确计划,对课前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概括和说明,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授课者对本堂课所研究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背景、历史对比、现实生活和模拟道具等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授课者在课前要提前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学生详细列出知识的条理,让学生提前领会到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将难理解的要点进行重点预习,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③第二,课中。授课者依据新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微课是对课堂内容的抛砖引玉,学生带着兴趣去浏览微课视频再回到课堂学习中,授课者以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为学生们详细解答,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并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将微课内容与教科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授课者要制定好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在课前用微课作为预习资源的效果。第三,重点加强学生复习、练习要点、混淆点、难点、出错点,拓展学习范围,学以致用,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可将微课安排在课后作业、课下自主学习的体活课或练习课中。

3微课应用于高三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3.1.1学生听课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微课很有趣,可是对内容却记不牢,不写一遍或背一遍记忆效果并不好。第二,图片和动画很吸引注意力,同时也会分心,只关注色彩鲜艳的图片而没有注意知识点。④第三,在微课制作方面,有些观察力较强的学生发现,微课中使用的图片太多,微课播放的速度太快,从而错失了重点。尤其是对于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只有将文字信息用声音读出来,才能加深印象。第四,有些学生喜欢图片较多的微课,觉得更生动形象,像看动漫一样有趣。而有些同学却喜欢文字化的微课。总体来说,男同学比女同学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微课的兴趣更浓。3.1.2教师授课方面的问题第一,应用微课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而且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多元化,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有些学校的设备资源不足,而且微课的制作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以及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有的老师不具备这些条件。第二,微课需要学生自己去预习。可是没有教师的督促,有些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会不认真。第三,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观看微课,由于对微课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理解错误,可能会导致错误观点的产生。

3.2微课应用于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对策

3.2.1发挥集体作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微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可通过集体备课充分体现出来。在开学前,备课组长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将不同的课题分配给相应的教师,然后通过讨论,让教师发现彼此微课中的优缺点,通过备课组内公开实践的方式,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其他教师使用,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保证设计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凸显出对微课的钻研与研究。除此以外,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还要主动关注最新的新闻要点,同时也要确保微课覆盖了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以防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当备课组长将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给不同的组员之后,一个原本复杂而且庞大的教学任务就被分解成为了一个个的子系统,最后分配给每一个教师的课题就不会那么复杂了,这不但可以集教师集体的力量解决一个复杂的课题,还能为教师节省很多宝贵时间。3.2.2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微课资源库微课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近两年关于微课的比赛层出不穷,得到的成果也非常显著,但是这些优秀的资源没有统一规划,应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微课资源库,将全国的优秀微课视频集中起来,不仅让教师之间可以交流经验,使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教师可以在微课资源库中合理利用他人微课视频,节省时间,使优秀微课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3.2.3正确应用微课,摒弃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计微课的类型,以此考察教师的基本功情况,而且还能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根据以往经验,应用微课要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微课类型,不能生搬硬套,有些教师对微课产生依赖心理,没有切实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匹配微课,以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注释

①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②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③龙丽嫦.何为微课程——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9).

第9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微课;慕课;协作;Web 2.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85-04

一、引言

伴随着微课教学理念的快速发展,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也几乎同步发展起来[1-3]。当前国内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微课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咪咕学堂等。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都是平台运营商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专业化的微课制作团队针对目标受众所专门打造的,无疑这些微课资源的质量都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盈利是这些平台的终极目标,所以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已经或终将付费才可使用。这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在本质上与今天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共享”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此外,由于这些平台的封闭性特征,使得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了克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上述不足,充分发挥微课“自由、协作、共享”的本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并且介绍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二、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目标是:一方面为了实现微课资源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微课资源的自由创作,即人人皆可建设自己的微课资源;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这些微课资源,引入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个中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三方平台,它提供创作者自己创作的微课资源的渠道以及使用者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资源的工具。利用微课中介将广大的微课资源提供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联系起来,实现真正的“草根制作,人人可得”的微课资源共享的目标。

传统的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范围始终是受限的,将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为非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其核心在于基于协作的理念。以协作为中心,理论上使得资源共享的范围由有限变为无限,这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对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构。

图1所示为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图[4,5]。该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将传统的资源者和资源需求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改变为微课需求者、微课所有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三元动态关系。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制作完成微课资源以后,首先使用微课标记元语标注自身所拥有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资源描述文档。这里的微课资源标注元语是一种由微课中介所导入并且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的用于微课资源标记的受控词汇体系,类似于社会化标注系统里的受控标签,但是微课标记元语具有更多的规则性。然后微课资源所有者将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通过互联网提交给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种“云”端的资源管理的服务者,类似于今天的淘宝平台。微课中介同样依据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使用工具自动抽取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然后按照其所建立的微课资源组织体系将其组织起来,并存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的中心数据库,最后将该微课资源描述信息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上。微课资源需求者同样首先利用微课标记元语来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为了便于学习者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微课资源需求者使用的微课标记元语是一种轻量级的受控词汇,它是对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的一种面向用户的简化结果。然后微课资源需求者利用其所建构的需求描述信息,在第三方的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检索以发现其所需要的微课资源,当找到感兴趣的微课资源以后,通^相关工具,借助于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所有者的相关信息来建立与所有者之间的访问应用关系,开始进入使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以展开自我学习阶段。

在上述这样一个微课资源的、组织、发现和应用的完整过程中,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中介以及微课资源需求者的工作都是围绕微课标记元语展开的。微课标记元语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三者之间协作关系的技术保证。基于微课标记元语可以设计各种微课标注工具和微课资源自动匹配和检索工具。在微课资源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和微课资源需求者描述其学习需求时,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的微课资源标注或微课资源的自动推送服务,从而简化微课资源所有者的自我描述工作、微课资源需求者的需求描述和检索工作以及微课中介的微课资源登记信息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基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典型场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强调通过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的紧密协作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最大范围的共享。这种协作体现在三个方面:微课资源所有者对其所拥用资源的自我描述;微课中介对其微课标记元语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微课资源需求者对其学习需求的自我描述。这三种协作都是以微课标记元语为联系纽带的。下面通过一典型场景来介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过程及其资源共享的优势。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务处组织各个学院开发了大量微课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置在校园网上供本校师生使用。由于这些微课资源的部署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所以除了本校师生使用这些资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性的使用,这使得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导入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以后,这些微课资源的所有者登录微课中介的网站,按照微课描述模板的要求填写微课的特征信息。微课描述模板是基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开发的一种半自动标记工具,其目的在于在简化微课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获得结构化的受控标记内容,这正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与当前的社会标注系统不一样之处。在微课所有者提交其微课描述文档以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抽取所有者提交的描述信息内容,依据微课标记元语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将微课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进行自动分类组织。

微课资源所有者可以选择将微课上传,也可以不上传,只提交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即可。对于前一种情况,上传的微课资源即进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这就意味着该微课成为真正的社会性资源,以后对于该微课资源的使用将不再受微课所有者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提交了用户访问的路径信息,用户使用这一路径信息可以获得和微课资源所有者联络的通道,由微课资源所有者控制微课的使用过程。这样既发挥了微课中介的社会性资源整合作用,又保留了资源所有者对自身资源的完整控制能力,能够保证微课所有者通过微课资源共享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促进微课资源更加广泛的创作与共享。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使用微课共享资源平台使得发现微课资源的可能性极大增加。由于资源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受控性特征,微课中介所提供的微课资源具有很好的分类结构特征,当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时,可以直接使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地图帮助自身发现潜在的学习需求。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引入了“先导知识元”的概念,它表达了当前微课中所使用的基础性的知识单元,其目的就是帮助用户使用逆向回溯的方式寻找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先导知识元”建立了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的微课资源间的横向联系,它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所建立的纵向分类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状的微课资源图谱,这是用户易于获得所需资源的最重要保证。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资源检索的方法寻找资源,由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的存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可以提供传统图书情报系统所使用的复杂精细化的资源检索过程。这些技术特征都为简化用户的使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上述场景描述可见,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各方协作,在实现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共享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每一方的使用过程。借助于“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来促进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创作、共享和使用的正向循环。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平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则其累积的微课资源将会无止境的增加,最终必将形成一个微课教学的开放性生态环境,它又会反过来影响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并非不可能!

四、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 “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在简化用户使用过程的同时,却使得自身的建构变得非常复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平台需要引入如下关键技术。

1.微课标记元语体系

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是微课资源描述时所使用的受控词汇的集合。微课资源标记元语的引入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描述的相对规范化,另一方面是建立微课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烧叨际俏了便于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发现。为实现这些目标,将微课资源标记元语分为类属元语和对象元语两大类。

类属元语是对微课资源的所述类别属性和外部特征属性进行描述的规范化词汇,如由中图分类法所使用的分类标准词汇就可以直接引入作为微课资源分类属性的种子元语;而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先导知识元等则属于外部特征属性元语。类属性元语可以用来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的类属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微课资源登记系统里的所有微课资源组织成“树”状的逻辑结构,为分类识别微课资源以及遍历微课资源提供了可能。特别要强调的是先导知识元元语,它存在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承前启后的“链”状的逻辑结构,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发现提供了可能路径。类属元语由微课中介负责发起建立,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充。当然新的类属元语的导入需要相对严格的控制。

对象元语是对微课资源内容进行描述的元语,它主要用于对微课资源的主题、关键词、要旨、应用等方面进行描述。对象元语是相对自由的,微课中介可以引入种子对象元语,伴随着用户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词汇的不断抽取和累积,借助于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逐渐导入新的对象元语词汇以实现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对象元语词汇除了用于微课资源的匹配发现过程之外,还用于微课资源描述和学习需求描述过程中的半自动化的推送服务工具的设计。

2.基于XML模式的微课描述文档

协作的实现是以用户使用过程的简化为前提的,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有效互动,必须要提供丰富的工具以简化各类用户的操作过程。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具的提供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能否被用户和市场接受的关键。为了便于开发出这些工具,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应该在语法层面表现出结构化的特征。为了实现此目标,借鉴Web发展的历史经验,选择使用XML作为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表述语言。借鉴HTML文档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图2所示的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结构图。

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由基于XML的标记文档头和标记文档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文档头部分是为各种解读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的工具所设计的,主要用作解读工具的处理准备。这和HTML文档头部分内容是为浏览器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文档体部分用于真正的微课资源本身的描述,它主要表达微课资源的各种维度的特征。这和HTML文档体部分的内容是为浏览者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标记文档头的受控元语包含版本控制、管理特征和受控标记导入说明三个子部分。标记文档体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内容特征描述和形式特征描述两个子部分。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是微课资源所有者进行资源描述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要表达微课资源的主旨。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又进一步被划分为标准内容标记和用户扩展内容标记两个部分。标准内容标记包含上下文、领域、主题、摘要、关键词等标签部分。用户扩展内容标记部分是用户使用非受控元语进行微课资源描述的部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工具解读需要使用前述受控标记导入部分的导入外部元语的链接。形式特征的内容主要使用类属元语对微课资源的外在特征进行描述,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微课中介对微课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上述这些部分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标记可以直接借鉴HTML语言标准。

3.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

类属元语的受控性非常强,它由微课中介负责升级维护。与之对比,对象元语则表现出相对自由的特征,只有提供既极大丰富又相对受控的对象元语集合,才能够为微课资源和微课需求的表述同时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特征。这为对象元语的建构带来了挑战。借鉴社会化标注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以实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对象元语。这一自我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采用将工具抽取和人工管理相结合的策略来逐步丰富对象元语的词汇集合。

用户在使用客户端工具描述其微课资源对象时,其所使用的描述词汇没有任何限制,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用户在完成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以后,利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结构化特征,客户端工具具有自动采集这些描述词汇的能力,根据客户端工具所内置的词汇关联发现机制,客户端工具会将其所采集的描述词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并且将它们与对应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绑定起来,一道上传给微课中介所管理的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是一个知识发现系统,它负责对这些标记词汇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语义分析,在获得相关的语义关联关系以后,将这些知识发现结果存入个人用户的对象元语空间以备后用。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具自动完成的,用户都感觉不到这一过程的存在。

微课资源对象元语分为三个级别,即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每一个用户所自由建立、维护和使用,不受任何的控制和约束。使用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所构建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需要微课资源所有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共同使用某一个XML模式文件作为建构和解读的依据;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一定范围内(如某一网络社区内)的用户达成共识以后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受控词汇,在这一相对范围内,所有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建立和解读都是用这一对象元语为依据。对于超越该范围内的用户来说,它们可以通过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受控元语导入机制所附带的链接,来访问该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库来使用该类描述标签。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是指在整个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范围内,为所有用户达成共识的用于微课资源内容描述的受控~汇,由于它是平台内规范化的描述标签,所以被内置于所有资源描述工具和资源解读工具之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而完全感觉不到其存在,但是它们却保障了所有用户对资源描述和需求描述的共同理解。

用户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词汇可以由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逐步发展演化为微课资源共享库的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来自于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又是由相对受控级别元语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依赖于基于民主的表决机制。个人用户可以主动将所拥用的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进行进阶的表决,也可以由客户端工具的主动挖掘机制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受控词汇自动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一个智能化的选择系统。通过表决的词汇进阶为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未通过表决的词汇仍然保持其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身份不变。同样,对于相对受控级别元语也采用这样一套机制实现其向受控级别元语的进阶。实现这一逐步演化过程的关键在于提交机制和表决机制的实现,可以首先采用人工的方式,然后逐步引入工具支持以实现半自动化的提交和表决。

五、结束语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应用不再采用传统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它使得面向社会的更大范围的微课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具体来说其优势表现为:一方面,所有参与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标注、和使用微课资源,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过程获得了更多灵活性,它会促成微课资源的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微课资源的标注、组织、和应用都以微课标记元语体系为标准,在简化用户使用的同时,又有利于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微课教学应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独立的微课中介的出现和发展,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问题,以及具体操作层面的市场开拓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燕,汪一鸣.微课概念及教学应用的解析[J].科教导刊,2005(11):29-30.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3(6):26-33.

[3]金燕.微课教学设计与资源共享平台构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15-1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