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36-0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我们农村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有全新的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现代教育观,总结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规律,探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1 建立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我校是一个偏远农村小学,这里教室简陋,设备陈旧,但是却有一群天真聪明可佳的孩子。为了学生,为了适应新环境新时期的需要、保证德育工作内容的落实,我校重新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督导指挥系统,以德育校长为核心的具体实施落实系统。以全校教师为核心的评议反馈系统。从而构建了严密科学的管理系统。
2 探索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 树立老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学生
单独的德育工作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不只是说服教育,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每一位班主任的仪表形象,更应是德育工作者,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古代教育名言,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我们应用这种完美的偶像力量启开学生的那向往美好的心灵。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种习惯,以自己的良好的师德风范,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反过来再让孩子去影响家长,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改变同代素质。
2.2 抓住班级这块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进全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某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是一个好的德育工作人员。在学校里班主任和学生走得最近,学生的每一个缺点,最先知晓者那就是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品德的差生。那么就看班主任的工作,只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位同学的工作,善于把握他们向好的方向上引路,才能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动全校的德育工作。
2.3 发挥课堂教学这块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投入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无论哪个学科都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渠道,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语文课《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小音乐家杨科》、《凡卡》则能培养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人和同情心。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国。
3 摸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
3.1 根据年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一年级进行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系列活动,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二、三年级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观察乡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五年级为毕业班,进行“我为学校添光彩。”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这样在不同的层次上受到不同的教育。
3.2 根据不同的月份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如三月份“我为妈妈唱首歌”的孝心献给父母的教育;四月份“消防知多少”的防炎安全教育;五月份“勤劳小帮手”的热爱劳动教育;六月份“做一名合格的少年队员”的组织观念教育;七月份“党的光辉传万化”的爱党教育;八月份“写给叔叔的一封信”的热爱叔叔的教育;九月份“献上一份祝福”的尊师教育;十月份“祖国好儿女”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月都以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有声的说服教育转化成一种轻松活的无声教育,这种教育更容易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更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不断的争取进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3.3 德育工作要善于观察,根据学校的情况而改变德育教育的内容
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关门造车,那样只能把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脚踏实地的去细心观察,观察学校学生的问题,多年来,我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我要么和教师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想法,要么在走廊、楼梯、班级间行走,去发现德育教育的问题,记得在上学期,我在走廊行走时,有几次听到学生说脏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我连续一年在班级“文明在我心中”系列主题队会活动。一年后,学生讲脏话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不是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为检查而设计,而是要细心的观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做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
4 德育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如果把德育教育和别的教育相割断,德育教育就不可能尽善尽美,例如:有的家庭因父母离婚,孩子无人管教,或家庭成员的唆使,熏染孩子犯错误,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有偷偷摸摸、打架、耍流氓等行为,这些问题都不是谈一两次话能解决的,这些病因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那么就需要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要经过长期教育、反复培养和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 郭顺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才智,2010(16).
[2] 王济幼.校本课程――农村小学创办科技园的探索[J].湖南农机,2009(3).
关键词:德育;农村;班主任;沟通;关爱
农村小学由于教学环境以及资源的限制以及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的欠缺,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在此现实的前提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又该采取哪些手段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小学的工作经验,来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农村小学德育的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一个人要去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之前都应在思想上作出充分的预估和谋划,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思想上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眼下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都是大而化之地依据相关行为规范来加以约束,这种面上的统筹缺乏深度,不能针对每一个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表面上能遵守相关规范制度,也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这只是集群性的,要是具体到每个人的点上时,诸多的问题就会暴露,简单地说就是无法慎独。所以,班主任就要深入地了解每个个体,有针对性地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同一面上的有效的点,点面结合,形式和内容相联系。再者就是认识到农村学生独特的现状。随着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庞大,这种父爱母爱的缺失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比如孤僻、骄横。有的还会感染一些坏习气,在学习上表现为马虎、缺乏自觉性、不守纪律。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多层面、多途径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情出发,做出正确有力的引导和教育。从课堂到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把关爱放到平等的角度来实施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则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爱学生是根本。农村小学生尤为需要这种爱。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心理认知的水平,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健全人格。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平等。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一水平上,才能让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被学生坦然接受,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到最为真实的情况。“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个学生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关爱、尊重之下,才能向老师打开心扉,并顺着老师的引导健康成长起来。班主任的工作才可能事半功倍。
三、紧密联系家长,重视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校园的德育工作大体是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引导和灌输的,而家庭教育是直接影响孩子各个成长细节的。所以,班主任在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余,更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而家访则是最为便捷的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鉴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悬殊,我们在家访时不但要谈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和家长探讨、交流实用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能与老师积极地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来加强沟通,“知子莫若母”,对于孩子的个性、习性,家长最有发言权,这样的老师、学生、家长三者面对面开诚布公地交流,更为直接,作用也最为明显,也最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在家访和家长会都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电话汇报、交流的方式,来推进德育工作的实施。
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是,只要我们有心、用心,再加上一颗真诚的“爱心”,定能做得出色,干得精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09-02
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其作用和功效非常大,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大到一所学校的兴旺、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国家的昌盛,无不体现着德育的重要影响。德育是学校各育之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顽皮了,德育工作真难做”,“现在的学生道德品质太差了,德育工作似乎不起作用”……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中小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更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索。本文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从德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大问题
1.社会不良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农村文化市场不规范,文化垃圾泛滥,黄、赌、毒现象由城市渗入农村,给农村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受周边环境(网吧、游戏机室)的影响和黄色音像制品的毒害,部分学生道德品质变得极差,具体表现为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感情冷漠等,从而使农村学生德育工作更加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
2.家庭教育弱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势单力薄
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他们有的“抛妻弃子”独自到外地闯荡,有的甚至夫妻“比翼双飞”,双双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女,留守儿童群体由此产生。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部分留守学生自由散漫,在校不守纪律,更有甚者养成江湖习气,拉帮结派,聚众打架斗殴,有的达到了善恶是非不分的地步。家庭教育的弱化无疑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学校德育工作因缺乏家庭的配合而显得势单力薄。
3.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没有更新职业观念,“等、要、靠”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有上了大学,国家分配了工作才算有出息。对于当前国家对大中专生不包分配工作的政策,农村家长一下子不适应,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花大把钱供子女读书,子女还不能“跳龙(农)门”,实在不合算,新的“读书无用论”因此在部分农村学生心中形成。他们厌学情绪高,对学习马马虎虎,成绩好坏也无所谓,认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集体和他人都没有必要关心。有的学生干脆辍学回家,务农、经商或打工。
4.享乐主义泛滥使学校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手头的钱多了,便讲阔气、讲排场,超前消费的歪风因此滋长,加上学校对学生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不够,学生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现象逐渐增多。如某些学生感到学校食堂的饭菜低档,不合胃口,要到校外吃;有人过生日时,学生之间互相赠送生日礼物,大办生日宴席;有的女生戴耳环、涂口红、穿高跟鞋;有的男生蓄长发、配手机,衣着过分追求时髦。享乐主义的泛滥,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显得苍白无力。
5.学校本身德育工作力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许多方面仍严重滞后,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提高。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所限,很多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德育部门,教师在德育工作及技巧方面明显落后。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好坏,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这就使得学校虽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抓住应试教育不放,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德育工作未被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显得非常脆弱。
以上五个方面问题的存在,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疲软的反映。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加以剖析,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1.转变育人观念,构建立体德育模式
孟子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恶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觉得学生难教,或认为学生的本质太差,教不了,其实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没有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需要,没有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管理所有学生,势必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努力构建立体的德育模式。(1)加强家校联系,对于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互留电话号码,经常联系与沟通。(2)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3)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感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此外,有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犯纪律,学校和教师不能采用过激的、不负责的方式将其推向家长和社会。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尽教育转化之责,应认识到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养成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能学生一有问题就立即向其家长告状,对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甚至停学处理,这样会使学生思想进一步恶化,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代教育是爱的教育,对于犯错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多用爱心感化,以育人为目的而不是以整人为目的。
2.树立榜样,营造育人环境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欲要正人,必先正己”。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德陶冶、感化学生。首先要抓主要力量――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班,每周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交流研讨育人的方法和经验,提高班主任的育人素质和育人技巧。其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弟子规》《论语》《中华文化精要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等书籍,经常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德育专家、道德模范、公安民警、村委干部作报告,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等,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再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
3.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能否做好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部署是否恰当。建立起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组织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既要组建由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组成的德育队伍,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既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工作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组织和舆论的支持,教师的力量有限,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使德育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4.与时俱进,正确引导
德育工作不只是抑制学生,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思想非常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且乐于探索和冒险,自我意识很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正视学生有可能接触到的社会方方面面,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辨别社会的真善美,向社会的积极面靠拢,自觉抵制社会道德的不良因素,自觉进行自我约束。
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在评价机制中加入德育的成分,才是合理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学校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才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我校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家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甚至相互抵触
目前农村的情况是: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或由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养亲戚家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相当薄弱。一些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的,虽然说绝大部分家长是配合的,但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他们实际上是力不从心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孩子终生起作用的德育教育就是一片空白。于是,有人形象地得出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一条奇怪的“等式”: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与双休日两天的家庭教育相互抵消,效果等于零,这是学校德育工作步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日趋复杂化,价值观趋向多元化,而现代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上又达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因此,许多价值观都为自己找到合理存在的理论或事实根据。价值观多元化,对于判断是非能力较弱的农村中小学生影响是多样的,我们尤其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譬如:权位、财位、拜金、迷恋网络等,都使青少年对学校教育产生怀疑和迷茫,很多孩子已经把金钱看得比自己的学习重要。举个例子说:有同一所农村学校的两个老师同时另一所农村学校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优质课竞赛活动,他们的情况是其中一个老师的课,平时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的好评,另一个老师平时好投机取巧,不大钻研自己的业务,自然他的课就上不好,别说学生喜欢。但是这两个老师竞赛的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前者什么也没拿到,而后者得到的是“全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荣誉证书。据后者自己介绍,他在竞赛前不但找相关的领导送红包、吃饭,还通过班主任给他授课班级的班长送红包,目的是让班长发动全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他。从这个事例可见,“权”、“钱”交易已进入青少年行列。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使中小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时产生了怀疑和迷茫。迷恋网络是青少年受到不良诱惑,思想混乱的原因。学生经常有些标新立异、轻知识淡学问的网络语言挂在嘴边,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小孩的信口开河,不当回事,但正是这种掉以轻心的思想使许多孩子在不经意中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面对学生思想中既有多种价值观又有很多不稳定趋向,尤其是一些与工作方向相背离的趋向,这些使我们的工作一开展就面临重重困难。
四、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削弱教师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拉大了收入的差距。有的行业、有的人下海经商,搞第二、第三产业,或利用职务便利搞权钱交易。在人们的价值观逐渐物质化的今天,仅仅依靠工资维持自己及家人生活的农村教师,其经济收入相对低下。他们工作勤奋、生活简朴,社会地位也随之大幅降低。当教师光荣,已经变成当教师无能,师道不再尊严。目前的中小学在校生,主要是所谓的“90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心目中,收入是衡量一个人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收入较低的教师无疑是没有地位的,是无能的,是不值得信任的,是不必听他们教导的,甚至是可以随意侮辱的,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这一传统的重要的教育方法,无法施展,这给教育带来的麻烦是无法估量的。
五、城镇化发展,使农村学校形不成规模化教学,也影响着德育教育
1 德育教育从小抓起
在我们镇上,出现了怪现象,当地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所以,不满5岁的小孩不能上国立幼儿,于是,私立幼儿园火爆兴起,然而,私立幼儿园是建立在谋利益的基础上,于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上不了好的私立幼儿园;上了收费低的幼儿园的,条件差,孩子营养跟不上,这不违背了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了吗?“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本性最善良的时候,却错过了他的教育时期,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过时吗?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交通落后、经济条件差的特殊环境下,许多孩子要到6、7岁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我们却忽略他们的启蒙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健康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将德育工作踏踏实实地从孩子们身上抓起,并采取相应的督促措施。
2 每位教师监护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一次公开课,我选择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上课内容,课上,在感受“残缺,也是一种美”时,由于太投入,花了一些时间让同学们谈了谈人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一些挫折的问题,本想是让同学们要学会正确、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不幸,课堂讨论热火朝天,自认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性,但是课后评课时,一位“语文专家教师”却严厉的批评了我,他说,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四十五分钟花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上,我们又不是在上政治课,这话,深深地打击了刚刚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难道我们真的要“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吗,那又由谁来推行德育工作呢?单纯依靠政教处的几届活动、学生会的几次公益活动,那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政治教师的几节课,那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这难道只是指政教处老师,还是只指政治老师,不,这是对我们所有教师的比喻,既然如此,我们还有推卸搞好德育工作的言辞吗,所以,抓德育教育工作,只要是教师,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更是要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去。
3 真正地开设健康教育课
为什么在开设教育课的前面加上真正二字,不言而喻,一些学校在课程表上写着健康教育课,可是,只是为了对付上级的检查。教学质量的砝码压得老师和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的生命;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三番五次的检查,安全工作成为了所有学校的工作重点,能与教学质量并驾齐驱了;近几年,体育课成了热门课,为什么呢,那当然是因为体育成绩纳入中考记分,但是,在我工作的16年里,几乎从未有过把德育工作与教学质量同等来强调的文件精神,即使有过,那也是喊喊口号。我们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何为教书育人,那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所以,我们不能只教书,而忘了还有育人的天职。让健康教育课真正地走进学生的课堂。
4 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在十多年的工作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老师不能不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农村小学班级学生的现状分析
现在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不愿写作业,学习意识淡薄,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些学生的这些表现主要原因为农村条件差,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增多,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学习上缺乏监督人,由于娇惯,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睡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小学。而现在的小学生娇生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如果搞不好管理,将会对他们的健康不利。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抓好生活做慈母是不够的。
二、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向学生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是和学生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是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敞开心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在生活中,他们同样也是我的老师。例如:在一次考试之后,我发现有些同学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错误,刚开始我只是抱怨,渐渐地,发现班级中最优秀的几个同学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我回想了一下,才明白是我在课堂上不够强调这个知识点才导致这样的。
一次课间,有学生来办公室想我汇报:班上的廖海林和杨锦打架了。我一听就烦了,说:“让班长解决!”学生走后,我又放心不下,就走出去想看过究竟:只见打架的两名同学衣冠不整,班长王晓桐已在当“小老师”了,“你们怎么回事呀,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同学之间不能打架的,可是你们还要打。我们都是同班同学,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的说呢?”“是他先取我绰号的!”其中一名同学委屈的叫道。“杨锦,你怎么老是改不了乱说话的坏习惯呢?老师叫你三思而后行,你忘了吗?你也答应老师好好改,怎么又跟同学打起来了呢……”听她温柔中略带责备的话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小小年纪的她竟会说出这番话。回到办公厅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怒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时应该“以柔克刚”。我也应该像教育学生一样反省自己——“三思而后行”我也不妨效仿古人,以学生为镜,好好改改浮躁的脾气。渐渐我发现自己的态度变好了,心情爽朗多了,与学生的关系也日月融洽了。
三、结合实际创建有特色的班级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从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也意味着选择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虚心求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也不乏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知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在集体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班上应掀起激烈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方面激发从整体到个人竞争意识。在班内实行“一帮一,一盯一”的互动组。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班主任要言传身教,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
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窗帘的安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记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学生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如:罗志伟、廖海林、卢佳钊等会经常主动为班级挂好窗帘,帮老师整理好课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上都是规规矩矩的,赏心悦目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如:陈志才,廖海林,陈彬辉等,我会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学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王晓桐这样写道:“我以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为荣,我不愿做任何有损班级的事,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帮老师管理好班级,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争取每周拿上流动红旗。”看了她的日记,我好感动!我的班主任工作没有白做,再辛苦也值得。
五、善于表扬巧妙批评树立榜样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如:我班有一位学生,母亲离家出走,家境贫寒,由他年迈的爷爷照顾,他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是师生都认为的那种无药可救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与他爷爷和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方式,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做心灵的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这位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
六、认真做好家访和开好家长会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社会、个人主义等给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缺少正确引导的农村学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部分学生顶撞家长、老师、早恋、过早性行为、离家出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这些现象对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的学校频频发起攻击,也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艰巨的任务。然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着现代建设的宏伟目标,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着中国梦的成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我们的德育教育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校德育教育单打独斗,缺少家庭、社会的参与。根据我校的留守儿童调查,我校学生双亲在外务工的占75%以上,单亲在外务工的占96%,家庭空巢,原本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年龄段的学生,缺少了父母,只留给年迈的、有心而无力的爷爷、奶奶,导致了家庭、社会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中还以成绩论英雄,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德育活动形式化,空泛无力,社会实践在安全这把利刀高压下,缺失了等等。如果不能很好改掉这些弊端,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切入时代需要。
二、应对的思考
1.坚持德育为首
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心正才人正,一个人只有思想道德好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社会贡献自身价值。学校教育也是一样,学生只有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了,才能更好的去学习,生活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这些都离不开德育工作。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如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捡起了芝麻丢了西瓜,必须将德育工作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
2.德育活动要有“思想”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载体,没有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空洞的说教,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而单纯的为搞一些活动,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所以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中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计划、程序,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我们要放手,教师以参与者参与其中。活动后要认真总结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要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活动目的,感受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理,有所启示。
另外,成功的德育,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我要强调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中,我们不必注重结果,而应注重过程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眼睛、心去体验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积淀,而不是我们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说教。毕竟一个人的人生需要自己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受,我们为师者不能剥夺学生的这个权利。
3.德育工作要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纷繁复杂,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有紧扣家庭、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应面对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实,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多与家庭沟通,把握学生成长过程的思想脉搏、动态,及时发现及早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社会的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如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系列节目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只有通过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联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到良好的效果。
4.身正为范
我们这几年都在讲“榜样的力量”,而榜样不全是电视、报纸中的“道德标兵”“好人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为师,为父母者。对学生、孩子所说的所要求的要以我们做到为前提做好榜样,身边的榜样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
因此,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建设,但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在不断更新、升华,并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长期任务,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重视传统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28―01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保障。学校要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校依然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有些学校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有时甚至搞得轰轰烈烈,但效果不佳,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一、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五育并举, 智育为首”仍是教育主流。虽然各校高举“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旗帜,但实际上仍然是“智育为首”;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德育工作被大多数人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2. 德育工作重形式,轻过程,无结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现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学校只重视方案、制度等形式上的内容,轻视德育过程,结果根本就无从谈起,一系列德育方案、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德育工作被边缘化。
3.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方法陈旧简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远”,远离学校与学生实际,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为地被拔高,造成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德育内容政治色彩过浓,总是跟着社会政治形势在转,学校经常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发文突击开展热点政治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规律;德育方法陈旧简单,有些教师仍然采用防范、压制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疏导与沟通。
4.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名无实。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与社会教育内容的不相符,一些家庭“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也明显不够。
5. 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学校最棘手的问题。在农村学校,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他们平时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异常,有的甚至会违法犯罪。学校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力不从心,老师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有时也感觉无可奈何。
6.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德育工作实效难以评估,德育工作考核难度大,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化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有德育工作的考核项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操作可行性小,致使德育工作再次被边缘化。
二、解决策略
1. 以人为本,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对人的发展将始终成为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是非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飞速发展的新社会。
2. 因人而异,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育,尤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既要加强课堂内的政治、文化、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文体活动,还要加强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团队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本人就农村小学班级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班级工作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日常事务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这不仅要求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而选择设计,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管理过程之中。
(二)无法形成班级工作中的合力
在相当多的农村小学中,由于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不强或对班级的责任心不够,以及自身素质不高的影响,造成所任班级的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教师也没有参与到学生中间,学生和班主任界限过分分明,教师没有融入到学生中,导致班级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
(三)缺乏有效的班级工作机制
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各种规章制度等都是存在的,但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无实际内容,有的有内容但无法具体操作,有的在操作中有所偏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感及对各种制度的不尊重。
二.改进农村小学班级工作的对策
(一)班主任要把爱心洒向每个学生
由于近年来打工潮的影响,学生的父母纷纷外出打工,因此学生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境遇甚至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们失去了同龄人应得到的母爱、父爱。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他们是那样得孤独,是那样得无助,每当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多用一份心思,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也能获得母亲、父亲般的关心和严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在村级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用爱浇灌他们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妈妈般的爱呵护一个个幼小的学子,用父亲般的严爱教育每个孩子。把教师的真爱洒向教室的每个角落,让爱的火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他们在爱的道路上茁壮和成长。
(二)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和班规的制定工作
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称职的班级干部队伍,这就必须经过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于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班级的各种活动,如班会、黑板报、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让班干组织进行。活动前,班主任要发动班干部拿出计划,活动后要引导负责这项活动的班干部写好总结,在活动中班主任要自始至终参加,注意引导,把握航舵,保证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树立信心发展自我的目的。此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抓好班干部培养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组织制定好班规。有了班规,班级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级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
(三)注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