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云计算的理解和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最大的杀手级应用其实就是搜索,很多云技术都是源于搜索、服务于搜索――海量计算、存储、网络、SLA、延时、分布式、弹性、大数据等等,是不可能在端上完成的。因此,可以说百度是在云里出生的。大约从两年前开始,百度开始了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布局。一个月前对云计算品牌进行了升级――百度云,希望能利用我们在技术和平台方面的积累,构建新型云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于企业客户。
在对信息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时,我的看法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组成的“ABC”将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A就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数据;C是Cloud,云计算。
百度云基于“ABC”三位一体的战略。打个比方说,今后,人工智能会变得像电力一样重要,主导着每个人的数字生活体验。大数据就像是新能源,能让服务商更了解用户需求,让用户更轻松地获得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云则提供了各种应用和服务运营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云计算的三个层次主要是Iaas、Paas和Saas。百度云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分别有独特的优势。
最底层是基本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我们拥有国内最大的GPU/FPGA集群所构成的百度大脑的支持,最大的HADOOP/SPARK集群和运营效率最高的数据中心。
我们多年服务大规模业务比如搜索和视频的技术,运营大型数据中心能力和支持多项工作流的经验将对弹性、稳定、可靠、安全的云服务提供保障。中间一层是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百度PaaS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AI作为一种横向的服务位于最底层。
百度大脑是百度云的核心引擎,百度云是百度大脑的云化,为前者提供了神经元和数据训练源。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了超强计算、海量数据和优秀算法,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拥有杰出能力,打造独特的知识图谱、用户画像与商业逻辑。
在语音领域,百度Deep Speech 2系统实现了安静环境下汉语普通话语音识别97%的准确率,入选MIT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在图像领域,百度人脸识别系统,在全球权威的人脸验证LFW数据集上错误率仅有0.23%。
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百度机器翻译系统支持28种语言、756个方向,打破了语言的藩篱。
用户画像方面,百度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将数据细分,实现了全平台10亿级用户千万级细分标签,能应用于推荐和预测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上百种算法模块整合到被称为PaddlePaddle的云端托管分布式深度学习平台。
而在最上层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一层,我们更强调对垂直行业的理解、渗透和方案定制,更强调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生态,服务不同产业,像医疗云、教育云、金融云、交通云、物流等等。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信息化
一、云计算的概念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近几年成为行业人员追捧的一个时尚名词,对于其概念也众说纷纭,而且从不同的应用角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来详细表达其内涵。我们要分析不同的理解与内涵,给出一个综合合理的解释。美林证券认为,云计算是透过互联网从集中的服务器交付个人应用(E-mail、文档处理和演示文稿)和商业应用(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财务管理)。IBM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计算风格,其基础是用公共或私有网络实现服务、软件及处理能力的交付。网格计算之父Ian Fost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其推动力来自规模化所带来的经济性。以上众说,我们认识来自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定义比较全面具体,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对IT资源的使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资源的使用和释放可以快速进行,不需要多少管理代价。
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性能往往有些区别性体现,但还是表现出众口可调,云计算如天上的云朵一样多姿多彩,美妙变换,又可以化作雨泽被各行业。汇总各行业的应用,云计算有网络化、个性化、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
3.云计算机的优势
云计算对于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了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放心踏实地与你授权的人进行数据存储与共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会自己的后台建设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机会将众多软件和应用服务放到后台的服务器中,统一管理、维护,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快速;统一的服务平台,简单的配置,上网即取即用,无需用户搭建硬件环境,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对计算机有较高要求的用户,云计算通过采用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为用户排忧解难,提供了超强的计算机能力。
二、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重要意义
1.应用现状
在全球,每一个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是谷歌公司,而且在2008年初,为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与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教育云项目的研究。与此同时,其他各大厂商也紧随步伐,亚马逊设置了“云计算开放基金”,IBM推出了“蓝云”计划,国内也纷纷举办各种云计算辅助教学的高级培训班,从而挖掘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地盘与市场。从以上各厂商的大手笔投入可以看到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大有施展的机会,我们也一定要利用这个优势与契机来促进中国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2.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意义
云计算与其它技术相比,以其现有的平台优势,更容易进入教育领域,应用入门的门槛很低。通过汇总与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云计算应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将会引起一场教育平台和教育形式的全新变革,且已经有部分资源获取了现实的成功,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①建设学校内管平台。为了更快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突出扁平化管理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更体现出广泛的民主和权力,利用云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统一的协会平台,从校长到学生甚至行政后勤人员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促进了学校各级组织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利于构建和谐团队,为公平、公开、公正更好地提供了开放的舞台,节约时间和成本,利于把教学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有效性、针对性、协作性,方便性,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创造和谐校园。
②建设教学辅助平台。随着Mooc、微课和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构建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从而增强师生、生生交流,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为个性化学生创建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自动性、能力性,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③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是本辅相承的,而且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胜于学校教育。能够给予家长更大的主动权,构建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很重要,这可以促进家校交流教育理论与经验,也利于学校将很好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家长,从而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促进的局面。
三、结语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数据与资源的使用模式,能动态地弹性地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与数据存储处理的需求,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需求的广泛性。应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可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世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10):2690-2692.
一句“神马都是浮云”,瞬间让“浮云”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原因在于这个词很给力,能将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被视为IT未来的“云”是否同样给力?
前段时间,一段动用各种方法毁坏Google CR-48笔记本电脑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这段酷劲十足的视频其实是Google的一段广告,为其推广名为“Chrome OS”的云操作系统。确切的说,这个广告只为让人们了解“云”――云可以让数据摆脱硬件的牵绊却又可以随时回到你的身边。
大多数看完这段视频的人会产生很矛盾的想法:觉得“Chrome OS”真的很酷,却又不大确定它是否真的可以取代Windows、Mac X OS或者Linux等传统操作系统。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就如同大家对“云”的看法一样,大家都为“云”的魅力所折服,却又不了解什么是“云”,因而产生种种顾虑。其实,各种各样的“云”触手可及。
云是一种互联网服务
简单地说,云就是一种互联网服务。如果经常使用互联网,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就享受到了云带来的便捷。有人会怀疑这种说法,因为人们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正在使用或者使用过的成千上万种互联网产品是否跟云有联系。下面就来一步步揭开云的神秘面纱,看看云到底是如何默默地为我们提供服务的。
这还得从目前主流的软件应用架构说起。回想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互联网的?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此外,还有QQ、MSN、飞信和各种网游客户端等。它们有个更学术的名称――客户端。与之对应,网页、游戏、音乐、视频等产品,大都被存放在服务器上,并通过服务器供用户访问。这种通过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来获取服务的方式被称作“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此外,这种结构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有一个特别的变种:“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或者B/S结构。具体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网页游戏、Web QQ、Google Docs等等。在这种结构中,不必安装游戏客户端、QQ或者Office软件,这些复杂的客户端被浏览器取代了。这也揭示了为什么现在浏览器越来越追求性能和效率。
从各种“云”的本质来看,它都无法超越传统的C/S结构或者B/S结构,都无法脱离客户端或者浏览器为用户提供服务。微软的云战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微软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会是“云+端”的组合。在以云为中心的未来世界中,用户可以便捷地使用各种“端”访问“云”中的数据和应用。理论上讲,只要拥有一台具备基本计算能力的设备终端再加上一个有效的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云。从这个意义上看,现有的任何互联网服务都可以成为云的一部分。
与传统架构相比,云体系下服务器这一端将在整个架构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有人曾这样描述对云的理解:用电脑计算“1+1=?”需要3步――向电脑输入“1+1=?”的计算命令,电脑进行计算,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用云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则需要4步――在客户端设备输入“1+1=?”的计算命令,命令通过网络上传到云,云计算出结果,通过网络传回到客户端设备,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这个举例会让人怀疑云的能力,因为它有些繁琐。但是,假如把“1+1=?”换成一些更复杂、更庞大的问题,当需要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PC性能时,云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云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它能够将无数的服务器乃至包括PC在内的所有客户端的计算能力融为一体,因而拥有近乎无穷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它还拥有无可比拟的虚拟化技术,因而总是能够按需配给最合适的资源,不会浪费或者短缺。
正是在“服务器”一端的创新――用更灵活、强大的云取代“服务器”,让云成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互联网服务。
有几类云?
云是一个绚丽的大泡泡,还是真的拥有无穷威力?目前,都有哪些云应用?“云安全”、“云存储”、“云输入法”这类炒得火热的词汇是真的云应用吗?
云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风靡全球的Twitter,用户量在2010年突破1亿人,它的背后就离不开云的支持。你也许不知道,Twitter所有用户的头像都存储在云中。不经过计算,很难想象做到这一点有多么惊人!一个用户头像能有多大?最大也不过200KB。但是,就算平均每个Twitter用户的头像只有100KB大小,按照1亿用户量计算,所有用户头像文件大小总和将达到惊人的9.3TB!这在台式电脑硬盘容量动辄上TB的今天,似乎也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再加上以下这些条件:数千万人同时登陆后读取头像,有可能还要在PC、手机等不同终端之间同步,而且这些同时登陆的用户可能分布在全球各地……以传统方式实现这些,将耗费数量惊人的资源。但是云可以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
Twitter的云服务只是众多“云”的一种。按照服务层次不同,大致可以分为SaaS、PaaS、Iaas三大类云应用。尽管云的相关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很多企业已经有相关产品投入运营和使用,其中有的已经获得用户的认可。
SaaS是“软件即服务”的英文缩写。这种云服务的供应商会将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不必在自己电脑上安装这个软件,直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使用它。假若该软件不免费,供应商可以根据客户使用软件的次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等收费。在SaaS模式下,软件的应用不再受到软硬件的限制。过去打开.doc格式文档,电脑上就需要安装微软Office软件或其他办公软件;打开.docx格式文档,则要求安装兼容包或者使用Office 2007。这些Office软件一方面都有“最低系统及硬件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时打补丁、升级。假如使用Google Docs,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浏览器+网络连接”就足以胜任。提供对新文件格式的支持、给软件打补丁都由软件供应商在服务器一端统一进行,用户不用为此操心。
PaaS是“平台即服务”的英文缩写。这种云服务类型与SaaS非常类似,有时二者几乎没有区别。PaaS供应商一般提供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给用户,用户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软件开发、数据库托管等。Google App Engine就是比较典型的PaaS,它是一个开发、托管网络应用程序的平台,应用程序上传到这个平台便可以投入使用,连服务器维护这一步都可以省了。其他著名的PaaS还有微软Azure平台等。
IaaS,“基础设备即服务”的英文缩写。这种服务往往把组成“云”的基础设备,包括CPU、内存、存储设备等,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因此它的用户往往不是个人。Twitter头像采用的“云存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IaaS应用,它背后默默提供服务的是亚马逊的AWS。Amazon建有一个名为AWS的云,大名鼎鼎的Amazon EC2和为Twitter提供“云存储”服务的Amazon S3都架构在这个平台上。
将炒得火热的云分别对号入座,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概念都是真正的云,有的只不过是打着云的幌子招揽生意。
不要被“浮云”遮住了双眼
不同层级的云服务共同组成了一个云的世界,我们能看到云的各种各样的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可这种新事物,甚至会有些担忧。
云服务的形态千差万别,但归为一点,它们都让用户手中的客户端更强且更廉价。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按理说,强劲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同样也不可能集中在同一件IT产品身上。云能打破这种常规吗?如前文所述,云将计算、存储等原来客户端要做到的事接替过来,于是客户端上相应的软硬件都可以省去,因而造价更低。甚至可以大胆想象,随着“云”的全面兴起,客户端将最终演变为拥有网络连接的、仅有输入输出功能的设备。虽然一切尽在云端,但客户端实际上可以做更多现在不能想象的事情。云将以自己的独特方式颠覆人们对现有IT形态的理解。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每当提到云,提到它的强大、便捷等优势时,都会加一个限制条件――拥有网络连接。云对网络的依赖无以复加,这正是有人会产生担忧的原因。尽管现在通过Wi-Fi、3G甚至4G等可以让自己手中的客户端,PC、平板电脑、手机,接入网络,但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这些网络非但没有覆盖全球,甚至在大城市中也存在信号盲区;二、现在的网速远远不够快,即便是已经商用的3G网络。网络传输技术的落后,成为制约云大展身手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云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数据将与个人手中的客户端脱离,所有数据都保存在云中。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如何让其中的用户隐私不被侵犯?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对云的供应商提出了更严厉的监管需求,甚至需要制订或修改法律法规来约束云供应商的行为。人们处于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开始在企业级云应用中找到解决办法――将云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几种。公共云是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的云;私有云则类似于企业内部网,在防火墙的保护下为企业内部提供服务;混合云则是对前面两种类型的混搭。相对封闭的私有云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但这样的云还是真正的云应用吗?
整合与系统优化
国药集团于1999年12月21日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起并组建成立,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6年7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公司全部58.67%的股权以增资的方式投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2007、2008年分配、转股方案的实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7,880万元。目前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37名,拥有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个全国性仓储物流枢纽,60余家二级公司、270余家三级子公司,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实现全国医药流通网络全覆盖,具有良好的终端配送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信用保障。
近几年来,针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国药集团深入各子公司调研、了解,在深入理解集团管控模式、业务运作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团信息化建设思路,并开展了以集团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作为中国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国药集团拥有并经营着中国大部分的药品分销网络。面对如此庞杂的企业组织架构,信息化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作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信息部副主任曹国钧从2002年3月到国药集团北京总部后,到如今已经有十多年的信息化工作历程。这期间,国药集团从简单的OA、财务系统建设到后来的ERP、BI等系统的实施,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同时,凭借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大胆的战略规划,国药集团完成了ERP在云端的部署,成为了云计算应用的先行者。
谈及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工作,曹国钧说到,时间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时候,国药集团刚组建不久,从事医药工程造价、财务分析工作,业余爱好计算机的他即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国药集团北京总部,开始负责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彼时,由于国药集团刚组建不久,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也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人力、财务、OA等公共系统逐渐入驻国药集团。与此同时,大量的规划性工作也逐步成型。虽然这段时间的信息化工作比较简单,国药集团在信息化方面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但却为后来的整体部署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国药集团整体信息化质的“飞跃”发生在2007年。那一年,曹国钧被派往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公司主持信息化工作。“主要是由于国药控股发展的太快,现有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业务管理以及未来上市的要求。而且整个集团的规模不断壮大,需要把各个平台做下整合与统一。” 曹国钧强调,“那段时间我们在国药控股做了很多事,2007年我们主要做的是信息化的规划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最终确定实施ERP系统,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直到2009年9月上市。这其中,以集团业务的发展为目的是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驱动因素。”随后两三年,国药控股集团的信息化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对于下属公司的信息系统的整合与系统的优化升级上面。而在这段时间,国药控股集团确定了把核心ERP平台搬到云端的想法。
把核心ERP搬到云端
“我觉得要不要实施云计算,对于企业而言规模大小很重要,企业要知道云计算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价值和效益。中小企业部署SaaS平台是可以的,但是建私有云就没必要了,私有云比较适合那些大型企业。”面对如今各行各业的企业热火朝天进军云计算领域,曹国钧给出了他的再思考。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再思考,同时结合国药集团整体规模与未来的战略目标,曹国钧和他的团队认为部署云计算就很有必要了。因为它真的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实我们的理念还是比较超前的,我们在2010年上ERP的时候,就已经用到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方法。现在,我们的ERP都是部署在云上面。”谈到云计算,曹国钧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对于目前云计算落地的现状,曹国钧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是把一些非核心系统部署在云计算上面,比如OA等一些基础性系统,但国药以前就已经把ERP部署在云计算上了。”
如此超前大胆的集中部署云计算,国药集团其实也做了不少的前期测试与调研。据曹国钧介绍,国药集团2008年就已经开始实施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了,通过对硬件的统一管控,从而达到企业资源的可分配与可管理。尤其当ERP部署到虚拟机上面后,资源的有效分享与利用率大大提升了。这其中,前期做的相关基础性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曹国钧讲述了当初国药集团为解决网银UKey资源管理难题而做的多次尝试,其结果是成功的在一台服务器上完成多个银行UKey管理要求。
谈到后来零售ERP产品的选型与实施工作,曹国钧在国药控股工作时也是费尽心思,通过一番调研,最终招标选择了Oracle的ERP产品,由IBM主导实施,并于2010年底成功上线。在这当中,国药控股借助IBM X型服务器,在ERP实施中成功地应用到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方法,并于后来将ERP搬到了云端。
成本下降 管理提升
随着ERP成功部署到云端,其他的系统在测试后顺利入驻,而云计算的应用也确实给国药集团带来了许多实质性的效益。“比如说我们的零售系统要接入手机端,肯定得花三四千万,我们只花了几百万就搞定了,节约了将近三千万的实施成本。分销系统也是节约了三千万左右。所以整体下来,我们大概节约了将近五六千万的成本,还有其他方面的支出也是如此。”曹国钧指出。
一、使课堂容量最大化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度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二、增强感知效果
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经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达到情与景的叠加想象
现在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如: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制作成课件,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用“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来表现诗情美和艺术美。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样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课件,能更具体更形象地将诗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同学们兴趣高,易理解、易掌握。
四、突出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评议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在具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
2.图形图像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有可能以自己的或别人的想象取代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
3.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关系。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但要注意把握尺度,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非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说明对象。
4.课堂气氛与教学密度的关系。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的规律,发现现象的本质,等等。这样做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从2000年创办以来,中国IT两会以激荡思维、引领产业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信息化的产业力量和行业用户搭建沟通、交流以及彰显价值的桥梁,已经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且最具影响力的IT年度盛会,也是了解、判断与分享中国IT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年度趋势的最佳机会。
产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中国IT两会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自身新的内涵,才能继续承担行业年度风向标的责任。
新话题 新内涵
回到几天前的11月30日,北京万豪酒店二楼大会议厅内,以“无边界IT创新”为主题的2013中国IT两会正在这里举行。
行业热门的话题,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吸引了逾2000位各界人士在初冬的这个周六涌向了中国IT两会会场。人们对曾经的“中国IT财富(CEO)年会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充满情感。当听说今年的IT两会将焦点聚集在“IT产业+产业IT”时,不禁有所好奇,新话题究竟能带来什么新内容。
如何理解“无边界IT创新”的内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计世传媒集团董事长洪京一在致辞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IT创新的原动力,从两个层面打破了创新的边界。一方面,原来的IT产业链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亚马逊涉足云计算;谷歌开创穿戴式设备的先河;微软生产平板电脑,并用70亿美元并购了诺基亚手机部门……打破产业链边界的企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IT产业的创新开始全方位改造传统产业,I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GE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苏宁开启了线上线下统一价格的传统电商之路等。凡此种种,我们称之为产业IT。IT产业和产业IT的无边界创新和混搭式发展正在变成趋势和潮流,并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无尽的想象
空间。
著名投资人、IDG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十分看好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他介绍说,IDG在中国做了20年风险投资,一共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有70多家公司已经通过上市和股权转让退出。2013年是IDG在中国取得投资回报最多的一年。熊晓鸽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资天堂,尽管有挑战,但机遇也很多。
新思路 新做法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是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无边界IT创新的代表,东软、华为、戴尔的经验值得
借鉴。
东软来自于东北大学,从3个人、3万块钱起家,发展到拥有两万多员工的企业,成为全球软件100强里惟一的中国企业。未来20年,东软应该何处去?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教授表示,东软要走无边界创新的发展模式,抓住中国城镇化的机遇。东软不仅将自己的业务触角延展到了智慧交通、远程教育、智慧健康等领域,而且进行了全球布局。虽然东软起步于软件外包,但却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去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
华为公司2012年整体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元,研发投入接近300亿元,相当于营收的13%。在华为,研发员工多达7万多名,占员工总数近一半。华为在全球成立了16个研发中心,并跟客户一起成立了28个创新中心,共同孵化和试点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持续地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使华为赢得了客户和行业的认可。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是华为的成长驱动力。”华为公司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在演讲时介绍,在“精简IT 敏捷商道”华为IT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引下,IT产品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从ManageOne数据中心运营运维统一管理解决方案到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完整的IT应用解决方案。存储产品作为企业业务重要的一支力量,经过10年的积累和市场推广,在2013年发展及创新更为迅猛,全面布局覆盖磁盘存储、固态存储、大数据和云存储、数据保护等领域,服务于全球2000多家优质客户,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而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则把戴尔的创新归结为准确把握企业客户的四个主要需求。这四个需求是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移动计算的连接、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他解释说,首先,企业的数据中心要从传统处理各个单一、独立应用的数据中心转化成以虚拟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型数据中心;其次,要从企业的众多数据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增加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企业里有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移动终端设备,给企业IT形成了很大压力;最后,戴尔要对整个企业的数据,以及网络的安全负责任。
过去,中国经济一直在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这种高速发展仅靠国家资源是无法支撑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未来发展当中,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新的路。而所谓创新驱动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唯有无边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
精彩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云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模式就是由原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手段也就是它的系统,它是智慧化的,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手段。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东软走过20年以后,要思考转型,我们要从B2B走向C,走向终端更大规模的客户,不会因为它的组织变化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东软选择了健康服务业。我们利用现在云的技术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来解决医疗的公平性问题,
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以及移动计算的连接是我们看到企业所需要的四个最主要的需求。戴尔遵从标准化与开放的架构,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为企业提供经济性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未来每个成年人将拥有1.5个可穿戴设备。穿戴式设备的前景非常广阔,眼镜、手表、手链、腰带都可以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厂商应该关注四个领域。在中国,有4个领域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爆发和大规模普及的细分领域。这四个领域是医疗、教育、生产效率和娱乐。
Orac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Oracle 12C数据库是Oracle在数据库领域的重大创新,它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就可以使得数据库读取的效率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Oracle帮助所有的客户进入一个新的真正的云时代。
华为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对企业的网络接入方案也带来明显的冲击,一个扁平化的网络建设对节省成本非常关键,华为基于自己全系列的基础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了全球网络,高效地覆盖全球140个国家节点,联通687个办公场所,这是我们全球网络方面的实践和规划。
圆桌对话:
智慧城市 商机无限
作为“十”的战略目标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智慧城市成为越来越火的投资热点。在这股追逐与建设的浪潮中,有一拨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就是正积极与政府进行接洽合作的IT厂商。那么智慧城市到底给IT厂商带来哪些新机遇?他们又怎样抓牢这些机遇?在2013中国IT两会的主论坛上,来自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政务网产业部总经理王仑、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顾国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浪潮集团副总裁庞松涛,以及青岛高新区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助理王锦周,各抒己见,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东软认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是根本,而这些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卢朝霞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围绕如何服务民生、兴业和提升政府的效率展开。在众多应用当中,哪些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呢?东软认为是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三方面,它们也是东软目前最主要的业务。
“实际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民生的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基本处于高度垄断或相对垄断的状态。在这种垄断情况下,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央企,都很难有大发展。我们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中,政府能够发挥职能改革优势。诚然,从垄断到开放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但如果我们积极去参与,相信未来这些领域走向市场化时我们会有更多机会。”顾国平表示。
也有厂商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庞松涛就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智慧的城市在于对大数据的整体挖掘,以及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整体庞大的数据中心,作为城市运作的平台,使健康、教育等应用让老百姓随手而得。
王仑则认为,智慧城市按照物联网的架构有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普天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网络层,就是给智慧城市提供一个专用的网络通道。他建议企业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中能够做实事的领域。如涉及到政府公共安全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人员管理以及健康等。
作为来自用户的代表,王锦周也发表了他对智慧城市的看法。“其实我是一个来自青岛高新区的用户,我觉得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例如青岛高新区在1992年建立时,基础设施基本是零,但是经过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智慧城市的相应建设规划后,我们也形成了创新的特色。”
精彩观点:
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能效经济有三个基本点:能源效率要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使用,结构必须要做到优化。通过IT技术,实现整个社会能源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安全的优化。可以说能效经济催生了能效云。
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IBM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事实上我们发现越来越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变得越来越适宜。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要在整个过程当中以数据驱动作为思考的一个基点,这是你现在进行竞争的第一重要的武器。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传统企业现在都用互联网的技术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蓝汛可以给你们保驾护航,起到一个互联网专家的角色,为你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内容感知、网络服务是我们的战略,也是我们现在从固网向未来CDN发展、向下一代CDN发展的一个战略。
圆桌对话:
企业信息化 全面升级
哪些IT创新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技术给企业的生产方式带来哪些变化?在IT两会的第二场主论坛中,来自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技术总监郭鹏、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关宏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赵红武,以及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范贺军,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回家看一个多小时视频,这对曾经在路边卖光盘的小贩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来自我们身边的改变。那么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受到哪些IT创新的影响?手表、眼镜、鞋子等大量生活用品都在智能化,这些计算能力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个人化的智能设备又给企业带来BYOD的环境。”郭鹏谈道。
在信息化领域有近30年经验的范贺军,谈到了企业客户在信息创新战略下做出的改变。“2010年之前,中化化肥处在快速发展中,那时,信息化基本起到支撑和保障的作用。而2010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引领型的信息化战略。面对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我们把信息化提高到公司的整体战略之上,要通过信息化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这些企业级客户对于信息化转型的需求离不开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曙光在全国已经投资建立了7个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IDC不同,传统的IDC以基础设施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基础设施是它的主要产品。而曙光参与建设的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是我们提供IT云服务的主要支撑。”关宏明强调。
“信息化的推进是很难的。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实现创新,就要把握一些关键因素。这包括了解政策环境问题并及时解决创新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平衡问题、企业IT需求跟厂商IT服务的平衡问题,以及如何在实践工作中简化IT。”赵红武说。
不管是智慧城市发展机遇还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战略中的升级,IT技术与创新无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真正能抓住这场变革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更有把握。
精彩观点: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云计算首席战略官谢恩伟:2013年微软在中国的公有云落地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微软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只是不同的操作、管理的手段。微软期待通过最现代化的技术,帮助大家建立最现代化的私有云的数据中心。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开颜:我们认为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可能更多出现的是个人云和公有云共同繁荣的状态。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有很好的结合,可以通过这两个核心,让数据在这两个核心之间完成非常流畅的沟通和交流,这可能是以后非常常见的场景。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展示微观现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的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如消去反应等、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
2.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合理、适当”,所谓“合理”就是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不是为用而用,单纯追求美观、摆样子。所谓“适当”就是恰到好处,用得适时。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教师的活动不象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组成,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刚学习化学时,学生不易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收集原理,也不易讲述明白,若制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为一种气体将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排挤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就懂,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再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实验室制取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一堂课45分钟,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既节省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固态硬盘阵列
最初,一些厂商将成本比普通硬盘高出一大截的固态硬盘(SSD)添加到阵列中,以此提升性能。比如,EMC公司曾为用户在Symmetrix阵列中提供了1〜2块固态硬盘。之后,随着闪存价格开始下跌,一大批新兴的公司涌现出来,并且对闪存进行了众多创新,用以提高闪存的速度、降低成本、延长寿命。现在甚至有人大胆提出:“为什么在阵列中还要使用传统的硬盘,而不全部采用闪存?”
Pure Storage公司的CEO Scott Dietzen就是这样一位倡导者。他说:“由于出现了固态硬盘厂商,它们正在兑现以低于磁盘阵列的成本获得闪存性能的承诺,因此,全部采用固态磁盘的存储阵列必然会成为存储领域的下一大热门。”
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企业已经忍不住想在数据中心里部署闪存存储系统了。Scott Dietzen声称,与普通磁盘相比,全部采用闪存技术的存储设备现在可以为随机I/O带来高出10倍的吞吐量和缩短10倍的延迟,为顺序I/O带来高出约2.5倍的吞吐量。他说:“与机械磁盘相比,全部采用固态磁盘的存储阵列目前不但提供了至少高出5倍的电源和空间效率,还提供了高性能,而总成本与共享磁盘阵列大致相当。”
云端磁带
Spectra Logic公司的产品管理和全球营销执行副总裁Molly Rector力挺磁带,这不难理解,毕竟该公司是专业提供磁带解决方案的厂商。不过,她的观点让磁带更迈进了一步,她认为,磁带会成为云的组成部分。
Molly Rector说:“由于许多公司不断发生导致客户数据丢失的不幸事件,如亚马逊云服务崩溃事件,而使用磁带会成为今后云存储基础架构的最佳做法。因此在2012年,磁带会成为云存储、云备份和云归档领域的下一大热门。”
为什么不是磁盘而是磁带?Molly Rector表示,用磁带管理海量数据要比磁盘适合得多,磁带还能帮助云服务提供商以一种比磁盘更经济高效的方式,克服在线高可用环境下存在的障碍。
性能服务质量
NexGen Storage公司的CTO Kelly Long认为,性能服务质量(Performance Quality of Service)将是下一大热门。因为数十年来,虽然存储厂商提供了更有效管理容量的工具和功能,但是基本上忽视了性能。有了存储性能服务质量,存储性能就成了一种可衡量的资源,可完全像存储容量那样来进行配置、管理和保障。
Kelly Long说:“如果在策略框架内制定好,管理员可以依据策略框架来指定工作负载的重要性,并首先确保最重要的工作负载获得高性能,性能质量就会有所保障。性能服务质量将成为虚拟化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对应用程序进行虚拟化处理,而在虚拟化环境下,每个应用程序的性能都会影响系统中其他应用程序。”
主动归档
当人们考虑存储领域的下一大热门时,大数据似乎常常处在首要位置。QStar Technologies公司的销售和营销高级副总裁Dave Thomson表示,他认为,需要存储PB级及更庞大的数字内容已经使传统的存储架构面临临界点。
他说:“大数据、备份和保护、数据保存、合规、数据中心环境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这些都需要更高级的存储功能。一些公司经常管理大量数字资产或者面临数据急剧增加的挑战,对于它们来说,主动归档将成为存储领域的下一大热门。”
因此,软件、磁带和磁盘等厂商正在联合起来,整合技术,以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主动归档联盟(Active Archive Alliance)就是专门为此成立的一家组织。
融合
技术融合很少使人异常激动。当VoIP问世时,许多厂商试图让人们为一条线路上整合了语音和数据这一概念而疯狂。但是VoIP很难推销出去,虽然这项技术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接受,但它还是未能在巅峰时期掀起太大的动静。
最近的融合来自于在一个共享平台上融合普通网络和存储网络,即将虚拟化技术加入到其中,使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硬件及其他各种设备都能够无缝交互。而最重要的是,对IT人员来说,能够以一种既简单又轻松的方式来实现。
近日,深耕运维领域多年的中亦科技了酝酿数年之久的云服务管理平台(EVO-Cloud)、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EVO-AIMS)两款“智运维”产品,试图将传统运维从救火队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解决问题。
“云服务管理平台是基于中亦科技最佳实践MaaS(Maintenance as a Service)理念打造的一款IaaS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它通过对传统物理、虚拟化设备的全面池化,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的全面管理。用户运维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资源请求,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简单操作,对所需资源进行智能分配和后续运维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体IT资源的全面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为企业构建混合私有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中亦科技产品总监冯磊在会上表示。
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是结合大型数据中心运维要求,贴近用户使用习惯而开发的自动化运维平台软件。EVO-AIMS从制定基础环境标准、梳理运维管理流程、规避运维风险、提高生产安全等维度出发,以提升自动化覆盖程度、丰富自动化运维功能为目标,致力于最大程度降低人工干预、排除人为失误,智能分析预测将故障解决在发生之前,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带来大幅的运维效率提升,让运维由被动变主动。
智能运维是发展方向
中亦科技总裁田传科在会上表示,IT由基础架构层、应用架构层和满足并创新需求架构层构成。随着IT的发展,IT已经像水和电等公共服务一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高盛CEO反复强调,高盛不是金融公司而是一家IT公司。美林总裁也说过,未来的金融公司就是一家IT公司。我在那个时候听到这些话时不理解,这怎么可能?IT是一个后勤部门怎么能叫金融公司,当IT走向需求紧密相关时,你说什么离得开IT,什么又不是IT创造的?” 田传科在会上强调了IT部门的重要性。
云计算的快速迅猛发展给IT基础架构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云架构和传统架构最终将走向融合,田传科称之为“新云态”。“新云态”的到来也对运维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服务需要从单纯的人工模式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从解放人的手和脚到部分替代人的脑力工作。这也是数据中心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的必然要求。
“怎么实现自动化运维和智能化运维呢,我们认为有三个抓手。”田传科在会现场为观众进一步解释道,“第一个必须有最佳实践――这个事必须是你干过的,因为运维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有的东西来自于你的经验积累――参数怎么设、尺度怎么拿捏。如果没有最佳实践怎么知道会引起什么问题?第二个是产品基因,很多搞运维的公司做不出产品来,就是因为把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变成可复制化的产品是需要基因的,我们2010年就想把产品做出来,做了5年,才敢于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第三个叫运维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把所有经验和实践组合在一起,建模看哪些东西可以做出来。”
三种要素都需要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对行业客户运维服务的深刻理解,因此升级颠覆运维行业只能靠业内企业。
大数据是智能运维的后盾
在会上,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网络科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林友芳教授以大数据智能技术专家的身份进行了演讲。
林友芳教授认为,智能化是学习和积累知识,并对知识加以理解和预判,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不断学习的能力、积累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预判和预测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五个方面可以对运维系统的智能性进行判定。
林友芳教授表示,目前中亦科技与北京交通大学在智能运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包括确定了大数据运维闭环的基本解决方案和基本完成了智能运维产品的架构设计。
智能运维可以更好支持
用户业务发展
在会上,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张轶作为金融行业代表分享了自己对智能运维的看法和未来趋势的判断。
传统金融行业用户特点是:业务固化后稳定运行,IT技术专家按照条块分工,IT建设按照需求分析、开发、测试、投产等核心步骤完全周期化。互联网金融科技特点则是:产品设计、销售渠道、清核算的快速变化支持;系统设计可动态扩展,支持千万、上亿的用户并发;系统建设与产品设计、销售方案讨论、会计支持等同步进行、T+0快速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