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教学法范文

智慧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教学法

第1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慧校园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什么样的校园称为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终端高度感知、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具有以下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二、智慧校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慧校园呼唤智慧教育和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祝智庭等研究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智慧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教育目标由以往的注重读写算的3R教育转变为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和创新、协作和领导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等7C品质;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充当学生学习的设计师,由以演完“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提升自身智慧教育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智慧育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智慧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组织、为了实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学习之预期目标的努力。智慧校园中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了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还包括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与正式学习互补的重要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的,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对智慧型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不竭动力;智慧校园中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智慧校园开放的在线资源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为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资源。

三、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智慧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校园不单纯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它包含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专利和职责,它需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和构建。很多教师对此存有偏见,“等相关部门建好智慧校园之后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类似的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自上而下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外出学习等途径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让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变革中。学校要敦促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拒绝故步自封。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智慧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有义务了解智慧教育、不断提高自我实施智慧教育。

(二)智慧化环境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高

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营造了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数字仿真实室、探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不但能再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创客研究。智能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智能设备和环境与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将教学的互动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录制微课,学会映客平台直播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学能力。

(三)在线平台智慧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智慧校园依托各级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和在线教研、培训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四)智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

智慧校园所营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智慧化,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等。

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熟知并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研究它们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好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比如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首先自己必须学会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而通过教学不断探索在什么时间使用、怎样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怎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哪些学习活动、提供哪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合作等等。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完善而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正面效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表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系统,整合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和多元化评价功能,从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习培训、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结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鞭策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推动教师的长远发展。

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在线资源平台、备课授课系统、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2]蒋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第2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一、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石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基础和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了友好、和谐、彼此信任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既是“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又是学生“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高中政治教师要培养自己“边缘化”及“非中心化”的能力,积极与学生达成互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行动和意图。只有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当做肥沃的土壤,才能进一步把知识播种在这土壤之中。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满意与欣赏。成功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满意与欣赏。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使教师满意,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同样,教师对学生满意的情感体验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又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满意。这样师生之间互相感染表现出富有内涵的情感关系。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情地培植他们的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期待他们的成长,并且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第三、完善个性和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在政治课堂上,鼓励学生说“不”,鼓励学生要勇于向权威挑战。尊敬和亲近学生,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潜在的主体作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和教育艺术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

二、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手段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能更好地把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即可以拓宽学生获得政治知识的渠道,有可以使政治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情境感染法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愉快地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政治教师,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真正被教材所蕴含的美感而折服。

2 过程启发法

过程启发法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经过对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针对结果的启发,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结果), 然后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答案逼近,直到把这个答案问出来。这样做就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过程启发法则完全不同。过程启发法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思考,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过程启发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 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

3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可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体验式教学的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而且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式学习的参与者。体验式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将课程内容扩展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人格塑造。

第3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扎实宽厚的语文功底和充满灵性的教学风格,时刻焕发出教师教学的智慧。比如在上语文课《卧薪尝胆》文中,教师就必须巧妙而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为奴受尽屈辱的目的和用意。首先要掌握课文中关键的词句,又如,用篆体来书写“奴仆”一词,不但要掌握它的读音,还要引导学生能生动形象地解释它的外形及意思。“奴”字左边是一个“女”奴的形象,右边是一只手的模样,看上去就像用手一把抓住了女奴的头发。“仆”字像一个人端着簸箕从事卑贱的劳动。教师还要通过字形上的联想来调集自己的认知经验,从而感性地把握越王到吴国当奴仆所面临的低贱生活。再如“舂米推磨”一词,首先正音“磨”字,读去声mo,再通过简笔画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舂米”的工具是一个石臼和一根木棍,并知道它是一种繁重单调的劳动;“推磨”一词,通过简述动作并强调人们常把驴蒙住眼睛让它帮人“推磨”。这样一来,就体会出这不是一般人愿意干的劳动活,体现出勾践的忍耐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第二,教师必须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

如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要围绕“越王勾践到吴国受尽屈辱”这个重点展开教学,在抓住了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勾践受尽了屈辱?”这就要引导学生从“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等来体会勾践在吴国所受的屈辱。这种劳作与生活,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是不算什么屈辱的;但对于一国之君而言,确实是耻辱难当,大失国体了。因为学生知道两国国君之间都是平等的,而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而作呢?引导学生仔细深入理解就明白了。

至此还不够,教师还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又从理性回到感性。再提问“越王还可能受到哪些屈辱?”从而让学生从实质上继续发散开去。学生调动自己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畅所欲言:什么“越王一年四季劳动,疲惫不堪”,或者说“越王要给吴王端茶送饭,稍有不慎,就会遭来吴王的破口大骂”等,学生在存在合理的想象和自由自在的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课文的信息和文本进行着深入的对话,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最后教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从中找出一个最能反映勾践受尽屈辱后内心的痛楚,词语“才”字。通过举例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才”字使人感到时间的漫长。表示时间短的“才”字,如:“我去姑妈家玩了两天才回家”这样一作比较,就巧妙地处理好了学习课文文本与联系学生生活的关系。

第三、教师必须具备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

(1)建构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建构全文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要寻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化抽象文字为直观形象、意象和动作,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加以体悟和阐发最终理解语文文字的内涵。

第4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7月4日,我们院全体干警来到市院听取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讲团来齐作报告。三位同志的报告,紧密联系检察机关特点和检察工作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重点围绕公平正义、执法为民和模范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等内容,集中宣讲了在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实践中,如何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部门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案的统一,本部门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本部门要认真组织,联系工作实际,把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工作更好开展。

第5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一、样例的有效性不容置疑

样例教学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对样例教学效果的信任。样例是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使用样例进行学习不但能够对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还能有效促进物理、化学等的学习。弗赖堡大学的研究表明,样例本身设计较精良或者学习者对解答的自我解释非常积极时,使用样例进行学习各个学科都是非常有效的。国内外有很多实验成果都显示使用样例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学习。

二、样例的种类的精挑细选

样例的种类很多,从学习任务的角度进行划分,样例可以分为面向过程型和面向结果型。面向过程的样例会给出分析问题的文本或者图片供学习者参考。面向结果的样例与前者的区别是这些样例只强调问题该怎么解决,而没有说明采取每一个步骤的原因。样例还可以分为渐减样例和传统样例。比如每一个样例的材料含有三个解题步骤,每一个解题步骤分成样例和问题两部分,问题部分都需要学习者自己补充完整。渐减样例的教学方法是先提供一个完整的例子,第二个解题步骤再去掉部分例子,最后的步骤去掉更多的例子。样例教学对学生的近迁移和远迁移都有帮助,渐减样例对近迁移的效果更好。还有一种新的含错式样例也被应用于教学中。总之,样例种类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千万不能采取“拿来主义”。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样例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适应性来确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改进方法,样例教学法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革新。只有精心设计的样例,才能对教学有所促进。

三、指导样例的学习方法

样例学习的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阅读示例,检索,映射,应用,概括。首先是阅读示例的陈述性事实,分析示例涉及的领域知识。阅读示例陈述时,学生会把陈述性的事实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解释,该现象叫做自我解释。自我解释的质量影响学习的效果。映射是将示例的各部分和问题中的相应部分对应的过程。学生容易根据表面相似性做出错误的映射,从而影响问题的正确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根据表面特征来做映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当呈现具有系统性的样例以供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研究样例的系统过程,注意样例的细节,要关注利用样例帮助解决新问题时易产生错误的环节。新课程中的样例学习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学生必须先接受教师专业的学习指导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样例提高学习的效果,也要考虑怎样使学习样例的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四、怎样促进样例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青睐样例这种教学工具,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样例中所包含的规律迁移到需要运用这些规律的情境中。为了提高样例在教学中的效果,应当更深入地研究样例的作用机制。比如样例学习和学生的自我解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自我反馈信息对样例学习有何影响,等等。仔细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样例的学习效果。

尽管样例有诸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它并不是有效学习的必然保证。影响学生学习样例结果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自我解释、情景因素、设计形式等,因此控制好这些条件对学习样例的影响,也是保证课堂学习质量的前提。

样例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它还需要教师对其使用方法进行探索。每一次样例的课堂改进均是针对样例教学的不足开始的,这样的改进使得样例教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教师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样例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从样例的作用机理、影响样例的学习因素、样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表现这几个方面思考改进。

第6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在现实教学中,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传统教学中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进行教学,根本不能显示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结果收效甚微,反倒把学生弄得稀里糊涂。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须考虑周全,做到设计简而优、少而精,既准确,又简洁。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教学,与实用性强的课件配合得当,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有效捷径。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不仅仅是靠教师有限的能力和手段,还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庄子·天道》中说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备课首先应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既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基础现状,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个别差异性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来提高教学成效,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强调学生的“主导”意识的同时,重视学法指导,以讲导学的同时确立明确学习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和教材确立读写训练,从而改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良现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盘考虑到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教学,也就是说看菜吃饭、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使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活跃起来,以得到更大程度的突破。教好任何一门课,教法是关键。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的呈现要有多样性,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既要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又要有针对『生地进行改进,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也就是说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花较少时间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培养其探索精神。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问题,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研究。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7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1.鼓励主动学习,给学生尝试,摸索学法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传授知识的任务将事半功倍。如在教《大家一起来分类》时,有意识的设计让学生参与的方法。导入新课后,老师向大家请教:体育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体操训练,可以怎样分呢?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有的说“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的说“穿裙子的一组,穿裤子的一组”……。这样一来,连上课跑神的同学也饶有兴趣起来。结果教师按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效果就很好。

2.提示方法

运用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掌握学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时,可以将学法理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练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

首先,注重抓提示的“火候”,即激发掌握学法的兴趣。其次,注意从学习成功的学生经验中筛选,让他们“说方法”,提供榜样,让学生互学方法,使学生随时随地、多种途径地明确学法。再次,抓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重点指导。如学生在应用题审题上,对题意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直接理解或机械理解上,常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意。如“一件上衣36元,是一双袜子的9倍,一双袜子多少钱?”这道题有哪些条件,学生总说“①上衣36元,②是一双袜子的9倍”。这里学生对第二个条件的回答不能进一步地反映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说明学生没能完全领会题意。如果在这里匆匆而过,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会滋长学生思维的惰性。如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的讨论,明确第二个条件应该是: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双袜子价钱的9倍,会使学生的理解很快加深。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如何选择得当思维的角度,还是以后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

3.比较、迁移的方法

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比较、迁移的方法。如讲解竖式计算整数乘、除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两位数乘除一位数重点讲解、分析,学习三位数乘除一位数时边学习学回忆计算方法。前者采取的指导尽可能详细,以便学生摸到计算要领,掌握方法,而在后者的教学中适当放手,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这样,学法指导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就达到了。学生在比较、迁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学、积累知识的过程,学法指导就在其中。

4.总结评价,实现学法的内化

引导学生互相比较、评价,才能辨别方法的优劣,以利扬长避短,完善学法;引导归纳总结,才利于学法示范化。在教学过程中常启发学生发现了好的方法,及时提倡;遇到不当的学法,及时纠正。每节课结束后对知识进行总结的时,对学习方法也回顾归纳。把零散的,点滴的学法总结起来,组建示范性的学法系列,让学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乃至学习品质。

此外,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准确表达、课外学习等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1)课本阅读的培养

数学也要阅读。按阶段分别要求,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先讲解后阅读。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有限,宜先采取直观演示结合讲解,然后叫学生看书,理解书上的图解及叙述意义;②边看边读边指导;③渗透下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同时每教完一个新知识,就让学生练习一下。

中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边讲解边读书;②边读书边思考。

高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预习教材;②课堂指导,解答疑惑。

(2)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计算中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丢小数点、顺序颠倒等,尤其到高年级,计算过程复杂,稍不细心,就前功尽弃。

第一,抓好计算教学课。明算理,知算法,爱计算,是教学过程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及倾向进行合作探讨,追根寻源,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开展活动竞赛,提高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口算比赛,可将比赛分为基础计算和提高计算两部分,形成点面相互促进的格局。在选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较大的释放,能力得到了较有效的发展。这种方式很合学生胃口,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计算兴趣,都是一个不错的形式。

(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课堂上,可以推广了“一读、二找、三说、四算”的方法。

一读:就是不论什么形式的题目,首先组织认真读题,且读题的方式多样。通过读题尽量将计算的实际意义揭示出来。并要求学生做到关键词语重读。

二找:找数量关系,并用图表、线段图表示;对难以用图表示的题目,则要求在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画线。

三说:说说自己解题思路或解答步骤。在进行中由易到难,结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说出疑问。

四算:即着手解答,同时对错误原因展开讨论。

(4)查错习惯的培养

很多学生做题后都不愿验证,对此应着力对学生的进行查错习惯的指导。

如计算题:强调验算;解决问题(应用题):在解题后,重新审题;还可以让学生备一本错题本,吸取教训。摘录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比如“抄错数字,15写成了18”;“运算顺序不对”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查错习惯。

第8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一、科学学习要深化探究

科学教育的过程当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索机会,注重深化探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像科学家那样富有探索的精神,孜孜谋求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要让学生轻松地体验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消除学习的枯燥感,不断地增长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质,获取科学方面的广博的知识,形成喜欢科学、尊重科学事实、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连续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时候就要知机识变,扩大课本外的信息来源,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信息的发展一日千里,网络资源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欠缺,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对科学的学习补益良多。比如,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介绍了学习的内容、资料的范围,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大家陆续登陆相关环保网站,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在线收集,大量的资料琳琅满目,十分充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们无不认真地查阅学习,之后大家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去粗取精,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益处多多,消除了枯燥,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了发掘信息的习惯,破臼除窠,改变了知识的传授方法,达到了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水平,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改变了真实的学习方法,加深了记忆,增强了趣味性,扩大了学习成果。学完了《保护大自然》之后,让大家写倡议书、写学习札记,做板报等,深化探究学习,扩大学习影响,延伸探究成果。

二、科学探索要敢于质疑

有疑问就会有快速的进步,才会有研究的突破,敢于质疑,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有深入地思考和收获。众所周知,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拓展,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现都是从疑问迈开了第一步。科学包罗万象,它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深入研究、及及时提问能力尤显重要,以便推陈出新,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制造条件,努力引导学生敢疑、生疑、质疑、释疑。疑问的解决,就是学习的进步。疑问在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处处生根发芽,不断地硕果累累。学生的提问允许“异想天开”,畅所欲言才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教师的解答要控制住时机,要留有余地,给学生自己解决的动力和兴趣,对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进行升华。学习“铁钉生锈”,我让大家举例生锈和未生锈的铁制品的差异,大家议论纷纷,得出了“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的概念,我继续提问说“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我接着问:“商店里的铁质商品比如完好包装的铁钉会生锈吗?为什么?”“陶瓷会生锈吗?为什么?瓷盆受到碰撞,瓷掉了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的思维飞速运转,热情高涨,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增进了对科学研究的热爱,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一些应用的常识,对科学的领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让学生亲临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有无穷的乐趣,想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手脑并用,也会让学生好奇心增强,乐于研究科学规律。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吹风机向上吹风,你先想一想风有没有力量吹走乒乓球呢?学生议论纷纷,你言我语,各执一说。我让同学们一起观察实验:用手握住吹风机,另外一只手托住乒乓球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是乒乓球只在空中跳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力有平衡的作用,乒乓球自然不会被吹走。学生趣味浓浓,兴致勃勃,对科学的兴趣日益加深。《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自己打水,自己找来不同纸质的纸张叠纸船,纸船一开始都漂浮在水上,首先是皱纹纸吸水过多沉到盆底,陆续的,其它纸船也沉到水底,得到的分析结果是: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观察是新发现之源

善于观察,勇于探究,这样才产生了科学研究,才陆续有了新的发现。学生们对于科学充满了好奇,要引领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懂得探究的探究的策略,这样逐步加深对科学学习的热情。比如说,水沸腾以后,我们提示学生观察气泡在水沸腾前后的不同的表现,然后进行科学的推理,气泡的大小,破裂的情况,前后为什么不一致?这样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深了对科学的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懂得了重点观察、全面观察的区别。《科学》教材对学生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激发,提倡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学生们反对封建迷信、对科学有一种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对自然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五、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兴趣

第9篇:智慧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 校长;教学指导力;有效教学

校长教学指导力是指校长对课堂教学及校本研修的具体指导能力。它包括对教学理念、教材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学研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校长教学指导力的有效实施将直接促进课堂教学实效及教学质量的有序提升,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对校长教育价值观的认同并使涉及的校长教学领导力发挥的诸多要素得以顺利实施。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 树立先进课改思想

及时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的相关要素,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与方向是有效实施校长教学指导力的基础。它决定着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与基本态度,影响着学校实施课堂教学的方向。思想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基础,课堂教学就不能成功。

在当前改革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校长尤其要把握好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接受与探究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关于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等也要了然于胸。在指导实践中,校长要带头学习,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如开设“校长论坛”,“教学沙龙”等活动,与教师们分享读书的心得,交流对新课改的思考,丰富其内涵,拓展其空间。校长的引领,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兴起师生学习的浪潮,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教学调研,设计课程改革规划

全面清晰地把握学校的基本教学现状是校长教学指导力有效实施的保证。校长教学指导力的实施目标是促进改善并不断提高全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没有对学校基本教学现状的全面清晰的把握,校长的教学指导也就只能停留在单一局部的学科教学效益的提高上,而不能在更为宏观的层面确立改进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校长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不仅有利于校长了解“教”的取向,也关注了学生“学”的实际,并掌握学科课程实施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对课堂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就能提高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水平,当学校领导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足够的观察时,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达到工作的高质量……”

三、加强听课评课,指导有效教学

深入课堂去听课、评课不仅是校长掌握教学现状的基本手段,也是校长实施教学指导力的基本途径。在工作中,校长不能仅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也不应仅把评课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教给教师一些方法和技巧,提一些建议。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最高管理者,校长听课、评课与实施教学指导的方向要重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的思路,抽取与学科教学关联性大的问题为教科研课题,深入探讨和研究;重在研究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经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变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财富;要重在营造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对迫切希望指导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帮他们“登峰造极”;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对害怕听课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鼓劲,树立自信,校长这样的教学指导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四、建设教研团队,规范教学常规

着力于加强教研组建设以及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执行也是校长教学指导力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校长教学指导力,一是指能力,二是指影响力。校长的教学指导力除了作用于教师层面,更要作用于中层及组长层面。要通过搭设学习培训等平台,努力使教研组长的角色由传统的组织者、沟通者转型为教师状态的解读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以及教研组文化的诊断者、策划者和创建者,从而使校长的教学指导力在教研组层面得以有效放大。另外,探索构建适应新课改理念与学校发展的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指向明确、程序科学、信息全面、形式多样、评价公正、反馈及时的教学常规管理执行操作模式,不断地规范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是校长教学指导力有效实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