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要以爱的教育为基础,用爱心呵护孩子的成长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首先要有爱,其次才会有教育。”只有将教育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从孩子的出发点入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需要教师们对他们进行关心和爱护。另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爱心进行启蒙。爱心就像是火把,只有乐于奉献自己的爱心,才能将爱的火把薪火相传,激发起更大的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生活在一个爱的环境里,受到了爱的熏陶与感染,就会使这个孩子形成丰富的情感,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很多幼儿园将管理的重心放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过于强调教育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有效地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将爱传递。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一些体态语,尽量减少字对字的翻译(当然学习初始阶段的翻译的必要的),多组织一些“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有效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再比如,教师将爱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够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你的爱传达给孩子,孩子们也会将爱回馈给你,形成爱的传递过程。如此一来,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孩子们也会喜欢学习英语。如果教师对孩子有足够的爱,他就能够花心思去考虑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制定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学习计划,满足孩子情感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孩子能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方面得到成长与进步,使孩子们都能够茁壮成长。
二、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0至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潜能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英语教育对孩子以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精神饱满,而且喜欢重复,注意力时间较短,喜欢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但是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孩子们会喜欢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就能够与孩子们的兴趣点相对接,激发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活跃性,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师应当掌握英语教学的最佳时期,对幼儿阶段的孩子实施有效教学,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点,选择更加活泼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掌握英语发音与表达的技巧。结合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幼儿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幼儿英语课堂需要在有效教学法的引领下,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英语单词,完成背诵与识记的任务,而且还要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心,让他们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能够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从而让英语成为他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更好地利用这种工具与世界进行交流。
三、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享受学习过程,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被逐渐磨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能够推动学生去学习英语。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满怀求知的渴望去学习英语口语,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口语交际中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总之,幼儿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教学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孩子们真正走入到英语学习的乐园中来,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语言学习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语言学习中也需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当从最基本的听说开始练起,不能仅从单词记忆和语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真正进入英语的语句中进行学习,这种整句整句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幼儿英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增加了幼儿英语教学的难度。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为了提高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要创设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与氛围,让他们能够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并能够积极地做出恰当的应答。在日常的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这一标准,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调动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阶段英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教学法也在不断的完善。现阶段要有效地实施英语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孩子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枯燥的英语单词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联系,更顺利、流畅、准确地展开英语口语交流。如,对于“How are you ?”“I’m fine”.这些简单的对话,如果每天教师和孩子们都能够在日常见面中应用,孩子们的英语能力自然能够在日积月累的英语口语交际中得到提高。再比如“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些简单的英语,如果孩子们都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到,或者通过营造真实的交际情境,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在一次次的重复中真正领会,英语应用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2.激发交流互动的热情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语言认知的过程。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应当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与环境的交流互动中来,使孩子们都能够与语言环境相融合,在语言环境中互动,在互动中享受英语口语交际的快乐。如,在讲授“eat”这个动词时,童得梦学前教育集团第一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就拿着苹果、橘子、香蕉等各种水果,在老师讲授“eat”这个动词时,就让学生去吃水果,通过这种孩子与语言环境的积极互动,既让学生学习了英语知识,又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进行一种行为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可谓一举两得。
3.重视字母拼读教学
在实施有效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字母拼读教学,因为这是一切教学方法的基础与前提。对于2~6岁的孩子们来说,通过字母拼读教学,可以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字母与发音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对应关系,让孩子们了解英语的发音规则与拼读方法。
4.运用英语儿歌教学
英语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幼儿易学易记,而且还蕴涵了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富于节奏感和韵律,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幼儿去感受、模仿和表现。幼儿在有节奏地朗读这些儿歌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的训练,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儿歌进行教学,如,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和Good morning等儿歌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让他们既能够学到英语知识,又能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5.应用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知识。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应用快乐教学法,为孩子们创设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与动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学习的动力与快乐的情绪。如,将各种实物拟人化,并以短剧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找朋友”“击鼓传花”等游戏激活学生的情绪,让孩子在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中完成学习任务。
6.采用肢体动作教学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与评定。其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而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从根本上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行监督、评价,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由此可见,重新审视和调整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针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创新的途径,进行以下分析。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应满足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其根本前提是满足教育的发展趋势,因而在完善与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时,也应紧紧围绕着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论述: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与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除了结合现有的评价体系外,还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各个方面,因而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标的确定。求职者在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已经由原来的“重文凭”转变为“重实践”,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从学生的就业出发,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现在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竞争压力,使其在今后就业的过程中充分适应岗位竞争,而不是一味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面向实际的经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设置,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其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由此就需要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中,能够打破传统的理论驱动方案,将教学评价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其就业的“金字招牌”。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凭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就需要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增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对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管理技巧等能力进行评价,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习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财务管理中的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习过程能够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质进行的强制性学校教育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所学知识在大学毕业时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为此,财务管理教学评价更要注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甚至管理协调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能力,这些都属于对大学生认知教育和心智技能培养的层面。
二、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能正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综合测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体系无法顺利地实施。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模式陈旧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运用于社会各个行业,然而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多数高校至今仍使用传统的“手动”评价制度。这种制度在浪费大量评价时间的同时,评价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稳定性,从而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2.评价重心模糊
一些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分不清评价的重心。一些学生会以自己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另外一些学生会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标准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地将教师的教学效果反映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情绪”影响,这种评价结果显然是不规范也不科学的;②针对教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一些高校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管理教育发展趋势,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在完善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1.教学目标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各种学科都注重学习成绩,财务管理教学也不例外。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不符合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例如,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同时还能掌握最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在实习结束后,由用人单位与学校一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科学规范,同时还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
2.教学重点的转变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在学习时,也将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甚至一些学生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由此就需要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能够从以往的“考试成绩”为重点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总体状况,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水平上取得的进步。同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地给予帮助,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由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主体评价
多数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中,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一般以整个学业成果为评价依据,这种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考试成绩、书面内容以及教师的主观判断。这种评价模式缺乏学生等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而推行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主体评价,就是为了避免个人情绪的出现而影响整个评价结果。在推行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应明确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参与教学评价时,学生应以主体的地位参与到整个评价活动中。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校财务教学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除了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外,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因此,高校应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教学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评价模式,在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为高校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 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148—149.
[2]赵 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09—110.
[3]谷 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谭 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20).
[5]马元兴.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
[6]郭雪飞.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引流管; 自发性气胸
对130例气胸患者使用可冲洗胸腔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通过在胸腔内部置进可冲洗的胸腔引流管,从而治疗气自发性胸,同时与在胸腔内放静脉导管的治疗方法相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气胸患者,肺部CT显示,气胸量平均大于30%。其中男79例,女51例。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65例)在胸腔内置进中心静脉导管,另一组(65例)用胸腔引流管。
1.2 仪器 一套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其中包括径5.5 mm的针芯;套管由不锈钢制成,长6 cm,其外径6 mm,宽2 mm左右的侧槽是用来引流管释放的。一套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包括扩皮器,引导钢丝,带2个侧孔的15 cm长导管单腔,胸穿引导针外径6F。一条可冲洗胸腔引流管,包括医疗所专用的引流管末端膨大聚乙烯,其外径是16F,长是46 cm,引流管的前端管壁带有3个孔,距离前端的15 cm地方,连接着外径2 mm的冲洗管1条,其管身有导管的封闭夹,在末端还有密封帽,用来冲洗脓腔、引流管及抽吸脓液。
1.3 方法
1.3.1 胸腔引流管置入方法 在置管发热的地方,选择患侧的胸腔锁骨第二肋间,接着常规的进行消毒铺巾,用注射器对穿刺点试穿同时麻醉,接着检验进针深度、方向。进行试穿成功以后,经过穿刺点顺肋间走,用刀片将此处皮肤切开,其深度到皮肤的全层,切口长大概5 mm,要和套管针的外径一样长[1]。待到切口基本停止出血以后,用手握住套管针的手柄,前端要露出比胸壁厚度长的套管针体,顺着胸壁的垂直方向使劲,把套管针刺到胸腔里,固定好外套管,接着将针芯拔出,把引流管顺着套管针的外套管插到胸腔里,在确定了引流管置入的深度以后,把引流管退出于外套管,然后顺外套管侧槽的释放处引流管。为了预防引流管滑落,可以在胸壁处缝合1针做为固定。最后要嘱咐患者只能轻咳,然后仔细观察胸腔气体排出情况。
1.3.2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 取患侧的锁骨中线来作为穿刺点,对气胸局部性的患者,要根据胸部的CR片来选穿刺点[2]。同样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2%对患者进行逐层的麻醉[3]。用16#的静脉导管的穿刺针来进行穿刺,得到气体后,接着固定穿刺针,在穿刺针的尾部孔穿进导丝,18 cm左右,然后将穿刺针拔除,导丝留下,用扩皮器来将软组织和皮肤扩张,将导丝置进静脉导管约7 cm左右,最后退出导丝,将导管关闭。对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再次消毒后,用贴膜将穿刺点覆盖,同时要在皮肤上固定导管。将一次性延长管接到导管外上,其另一端则接上引流瓶,需要的时候可以与负压吸引器连接[4]。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引流气体全部消失,胸片显示肺复张,患侧呼吸音恢复正常;无效:仍有气体排出,患侧呼吸消失或减弱,胸片显示肺部没有复张。观察胸腔引流15 d以后并发症,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静脉导管组有6例患者并发导管阻塞,有2例出现导管滑脱,还有2例出现皮下气肿;胸腔引流管组有1例出现皮下气肿,有1例并发胸痛,但是在12 h以后就消失了。治疗15 d后,中心静脉导管组总有效46例,可冲洗胸腔引流管组总有效54例,可冲洗胸腔引流管组的疗效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导管的治疗价格适中,操作方法简单,也比较安全,因此比较普及。但是管腔的内径很小,引流也不顺畅,这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不适合张力性气胸的治疗。如果合并胸腔的积液,同时胸液黏稠的,此方法会极易造成管腔内的阻塞。
引流管置入的疗效很好,价格较低,安全也有保障。但是引流管的口径会受到套管针的内径所限制,因此不能置进末端的膨腔引流管。而脓液收集和胸腔引流管之间需要一条连接管道,但此连接管的内径很小,就会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肺部疾患,一般是采取经皮切开,血管钳钝式分离闭式胸膜腔引流术来对其治疗。但是因为硅胶管的管径大、管壁厚、弹性小,术后引起疼痛限制了患者肺膨胀动作,同时也增加了复查X线的困难,使其肺膨胀时间延长[5]。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引流管和可冲洗胸腔引流管都是治疗气胸的有效的方法,尤其适于交通型和张力型气胸,但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方法治疗气胸的效果优于中心静脉引流管方法,所以更推荐使用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方法治疗气胸。
参考文献
[1] 金普乐,金风,胡文霞,等.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6):24-36.
[2] 陈辉男.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局部施护的研究[A].国际医学专家学术论文集(东方医学分册),2002:691-703.
[3] 金玉坤,孙昕,杜钟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J].临床肺科杂志,2006,16(2):84-88.
[4] 魏琴. 2种中心静脉导管置换方法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1,18(4B):54-56.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客课程;机器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11-03
【作者简介】巫雪琴,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客教育提倡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力求让每一个人的创意“照进”现实。创客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基础教育阶段的创客教育是课程、活动和环境的总和,其中课程是关键,活动是推进,竞赛是提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的支持下完成。
本文首先就当前普遍存在的关于创客教育的几种观点进行梳理,然后以本校的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为例,从课程体系的创建、课程实施、课程生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点商榷
现象一:言必谈“玩”,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带学生玩,与课程无关。笔者认为,那种无目的的“玩”是高层次的、理想化的,玩出灵感,有了创意,然后开始制作,以制作为经线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成人,或者说适合学习、生活节奏相对比较轻松的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轻松的低年级段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很难支撑“实现想法”这个重要的过程,而高年级阶段学科学习任务很重,极少学生会投入时间与精力到看似与考试无关的领域。
如何能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玩”的乐趣,只能是把“玩”融入面向全体的日常课程中,在教师的精细设计、策划下,引导学生体验看似无序的“玩”。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在体验中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现象二:言必谈“创客空间”,把创客教育与高额的投入画等号。各地大大小小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需要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创客课程内涵上。
诚然,课程的实施、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场所与设备,但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往往造成巨大浪费。一次性投入到位的思想也不可取,当前技术飞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迅速,应当根据课程需要添置,为课程服务。
现象三:言必谈“师资”,常常以没有相关的教师为理由,对创客教育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创客教育的优秀教师是“动态生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各种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普及,通过培训、自主学习、网络交流,掌握初步的知识与技能不是问题,然后教学相长,在实践中提升。
二、创客课程的创建
1.立足实际,发现生长点。
创建创客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学校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在学校的推动下,可以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笔者认为,有生命力的创客课程必须从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只有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课程才是真正实用的。
以我校的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为例。我校机器人竞赛小组从2006年就开始组建,辅导教师个人对编程与制作有浓厚兴趣,专业水平很高,多次带队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在机器人比赛的灭火项目中屡获省一等奖,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2012年我校成为江苏省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该项目获得地区与学校的高度重视,资金上得到保证,政策上得到支持。这些都为机器人创新课程的创建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多维度融合,找到契合点。
目前少数学校每周安排有专门的校本课程时间,甚至实现了走班,学生能够真正去自由选择创客课程,这种环境下的创客课程实施是没有困难的。然而大多数学校,所谓的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往往是落实在纸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找到创客课程与当前已有课程的契合点,是后期课程得以真正实施的关键。
笔者为了找到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与当前课程体系的契合点,做了以下梳理。首先,分析机器人教育的内容,学生在设计和搭建机器人过程中涉及机械、电子、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理论、传感检测、生物、工程机械、能源环保、工业设计甚至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它的硬件部分涉及机械、电子、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理论、传感检测等知识,在高中阶段,与物理学科关系紧密。它的软件部分,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关系紧密,程序是C器人的灵魂,而机器人可以成为程序设计学习的最好载体,算法中的建模还用到相当多的数学知识,教学内容又向数学学科延伸,可见机器人创新教育融合了多学科知识,与基础教育阶段多学科有交集。接着,笔者梳理了高中阶段技术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领域包含信息技术课程与通用技术课程,“简易机器人制作”是通用技术选修模块3的内容,而“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1的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与梳理,确定我校的机器人创新课程以通用技术选修课程作为契合点最为可行,教学内容尽量融合多学科,构建合适的课程组织框架和实施支架,在遵循机器人创新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种能力得以综合提高的独特平台。
3.立体设计,聚焦人才培养。
为了确保课程的良性生长,需要立体设计,以便能建构起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的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为每个年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见图2)每个模块内以课程为主体,以活动为推动,以竞赛为提升,纵向拉动,自成一体,同时三个年级模块之间也形成知识与能力阶梯的横向联系。
创客课程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
三、创客课程的实施
在完成了理论层面的梳理、体系与模型的建构后,我们需要面对具体的操作层面。
1.教学环境的搭建。
创客教育的教学环境包括两类,一类是物理环境,这是专门为创客教育提供的教学与活动场所,配备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另一类是在线教育平台,这是专门为创客教育提供的在线学习、交流与分享的网络平台。创客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境与设施不必追求高大上,首x是对已有场所与设施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除了硬件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也需要同步考虑。
我校虚拟机器人教学利用原有的网络机房,依托IROBOTQ3D机器人在线仿真平台开设,开源机器人教学场所在原有通用技术教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教学设备直接在网上购置,每个位置的费用在100元左右,根据教学项目的需要不断添置。
随着基地经费、地区政府支持资金的到位,学校科技大楼的兴建,目前已经完成了机器人系列实验室、展厅的建设和机器人创新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这些为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条件。
2.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校教师通过4轮教学实践,针对两种课程分别探索出以下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
虚拟机器人课程。情景教学:创设情景――设置任务――设计与竞技――交流分享。首先利用IROBOTQ3D机器人在线仿真平台为学生创设了类似游戏的逼真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浸润感。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易至难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设计程序。安排最后优胜者分享自己的程序,最后是团队竞技赛,常常用来作为学生学习的阶段总结与成果展示。
开源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团队+项目”――“创意+实践”――“知识+能力”,即以团队协助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任务引领,完成创意,最终达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教学过程中依托Arduino控制板,从认识电子元件的小基础项目做起,慢慢深入到与学生一起体验1~2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项目,最后是学生团队自己选择主题、设计项目、完成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了这样的过程后,部分特别有创意有兴趣的学生进入活动小组,深入学习。
3.活动推动。
活动与竞赛都是课程的一部分,我校机器人兴趣小组活动采用项目组的方式,学生根据项目自由组合,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小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利用课外活动,学校冬令营、夏令营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当宽松的网络环境与制作环境,让他们像真正的创客那样去设计、制作、交流与分享。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协调、引导,必要时提供适当帮助。
4.竞赛提升与拉动。
竞赛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检验,学生竞赛也能提升学校的形象,给教师带来荣誉,进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所以竞赛活动是创新课程实施中一个增强动力的环节,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四、创客课程的生长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技术创新时代的教育诉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实践朝向个性化、合作化、建构化、数字化、定制化等新的教育理念发展,对重塑教育模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教育方面积极开展应对,通过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以个体化、多元化、生命化、差异化、民主化和实践化等为核心主题成为其教育的基本品质追求。在此背景下,创客教育作为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人才来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之一,引发了全球创客教育运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的发言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1]。之后,2012年美国启动“创客教育运动”,由《创造》杂志的创始人DaleDougherty领导这场运动,其目标是为全美所有的青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字等领域发展自信、创造力和兴趣,让每一个青少年成为创客。在我国创客教育中,2015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而且在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同时也指出“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创客教育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关注,更是源于我国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深刻需求。(1)实践教学更新与发展的需要。现实实践教学滞后于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要求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期望通过提问、完成任务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表面上互动很活跃,但是学生发展受限。(2)课堂教学机会平等的需要[2]。教育机会平等日益关注课堂教育机会的平等,尤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如何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资源,为喜欢创造的学生搭建学习活动环境与场所,为不同学习风格、能力的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评价标准等,这都是在教学过程机会平等中所要考虑的问题。(3)课程知识更新的需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更替周期缩短,而现有的课程知识存在着单一性、陈旧性和僵化性问题,忽视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片面强调了课程知识的科学性、基础性和专业性,忽视了创新性、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融合。也就是说,课程知识的设置与选择缺失了人格养成的需要。由此,课程知识更新不仅要考虑“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需要考虑“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创客教育的本质特点、价值特征以及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规律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需要政府、学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
二、创客与创客空间
对于“创客”这一概念,源自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创造的英文单词“Maker”,但是迄今尚无标准定义,众说纷纭。比如,克里斯•安德森在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认为,“创客是一群以创新为基本追求,通过借助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源化工具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3]。也有人认为“创客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4]。还有人认为“创客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把分享和传播知识作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并作为一种乐趣,铸就一种良好之久的人格和习惯,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5]。由此看来,创客的本质是以创新满足需求,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人群。这一群体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创新是其首要特征,即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强调了他们具有开发和设计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和挑战的精神;其次是分享特征,强调了他们以开放、参与的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将创意变成现实;最后是实践特征,即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行知合一,体现了“做中学”的实践精神。作为创客活动的载体,创客空间被视为是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通过分享知识与创意,并以共同工作来创造新事物的实体实验室[6]。截至2015年5月,全世界当前知名的创客空间多达1914处,其中,1157处正在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352处正在筹建计划中,它们分布在120多个国家,500多个地区,而且通过一个松散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创客空间”网络[7]。比如,国外知名创客空间有美国Artisan'sAsylum、TechShop、德国ChaosComputerClub、英国AccessSpace等,国内知名创客空间有深圳柴火空间、北京创客空间、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温州中学创客空间等等。一个典型的创客空间包括了焊接设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乐高玩具、小电路装置等新型数字化生产设备,以及Arduino开源硬件与软件平台。这些实体创客空间并不是孤立性存在,它经过互联网联结形成了一种汇聚展现文化、分享创意与创造产品的中心。首先,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创造的中心,创客空间既可以为创意者提供各种数字化制造工具和服务,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从创意到原型,甚至到产品的整个过程服务;其次,创客空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内外各类创客空间通过开展“制汇节”“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意夏令营”等多种聚会活动,使创客空间不仅成为一个展示创意、创造与创新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现与分享不同创客空间文化的舞台;最后,创客空间还是一个学习与分享创意的中心。创客空间根植于技术爱好者、艺术家、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具有创造激情的人群,形成了一种跨界组合交流的创意分享圈,使参与者能够分享全球网络资源,包括创意、开源软件与数字设备等等。
三、创客教育的理念、模式及价值特征
(一)创客教育的理念
从上述创客的特征分析来看,创客教育是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客教育的本质是以实践性、非盈利性和多样性的方式实现创新人才培育这一夙愿。2014年,资深创客LibbyFalck指出创客教育将是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金钥匙”[8]。2014年美国白宫首次承办了“创客嘉年华”活动,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由白宫主导的推动创客教育的整体措施,最终将创客教育视为一种“美国大众文艺复兴”[9]。2015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创客空间”被入选未来2-3年内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创客教育被认为是提升学生实践力、探究力和创造力,促进高等教育学习变革的战略性策略[10]。从创客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创客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解除课堂上带来的约束,包括认知约束、课程约束、才能约束、领域约束和变化性约束[11]。创客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基本认知,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结构,强调了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创客教育着重发展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设计解决问题方案能力和实践其方案的能力。因此,创客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作为思维、探究和行动的独特模式,还需要想象力、协作力和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看,创客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并改变其学习方式,以及突破现行的教育体制规约和资源的限制具有双重意义。
(二)创客教育的模式
目前,“创客”似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在社区、企业、高校和中小学校都可以见到“创客达人”。如今,创客教育也从小众走向大众,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客教育研究体系和实施体系。创客运动在教育、文化与商业的广泛语境下不断探索自身的实践模式,尤其与社会创业、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基于创业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模式和基于专业驱动的学校创客教育模式。基于专业驱动的学校创客教育模式,一般由学校以工作坊、创意实验室、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在校学生发挥创意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一个有创意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投入到创造过程中,而且通过开设一些创意类课程让全校学生都可以选修。比如,清华创客空间、温州中学、昆阳二小等学校。这种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以创客活动为载体,打破学科与专业界限,通过跨学科、跨学界进行专业实践,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精神的人才。其主要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等模块组成,突出了学科的互补性和创意性原则;在实践活动上,既有专业实践,也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提高技能过程中,又能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发展;而且,这一模式非常注重跨学科的团队组建,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利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聚合,无疑这是一条产生创意的“快捷通道”。但是,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是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质量,如何实现知识的跨专业流动;二是对于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专业教师保持较高的创新力以及对创客教育持有较高的认同感。与学校创客模式相比,基于创业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模式更为注重的是服务理念,即通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创业服务让每一个人的创意“照进”现实,最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与进步。这种教育模式主要以社区形式开展各种非正式学习活动,而不是依靠行政职能部门;以自治的方式运行,借助分享会、开放日、培训课、集训营等形式展开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即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某一项目或主题展开活动,充分选择、利用、整合学习资源,并在实践体验和探索创造中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并享受“创意落地”的愉悦。这一教育模式除了发展个人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对接社会化需求,兼顾创意的社会价值实现。比如美国Noisebridge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海尔创客空间等为代表形成了一批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从创意到设计,再到产品原型、规模生产,直至形成商业利益的服务链,实现创意的社会化价值。当然,这一教育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创客教育资源对接与整合,以及运作资金、活动支持和项目管理等等。
(三)创客教育的价值特征
(1)“专业能力”是创客教育的基础。任何时代都需要能力,能力作为人类引以为豪的一种本质力量,集“知识、技能、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内蕴着人类的创新性、能动性和内发性[12]。在创客教育中,通过智能硬件制作以及软件编程等内容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将专业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应对职业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不单单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社会挑战的机智,更为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潜力来冲破种种实践瓶颈,彰显主体的精神能量与专业智慧。专业能力是在实践场域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凭借各种“证书”或“声誉”证明的。因此,只有学生在创客教育中真正获得专业能力,并将专业能力应用于专业实践中去,增强自身的创新力方能让创客教育获得“立本之基”。否则,创客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工匠精神”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对卓越品质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专业实践创新的精神,反映了一种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其内涵包括了持之以恒的信念、精益求精的追求、注重细节的品质、一丝不苟的坚持和敬业乐群的态度。要想具备这样的精神,一方面需要动手创造与亲身经历才能磨练出这样的内生性品质,任何其他人不能代替,另一方面表现了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在“做”的过程中追求极致。因此,“工匠精神”的生成路径必然隐含在实践问题的复杂之中、发展之中与研究之中。实际上,这种精神是个人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而且还体现为一种实践方式,既成之于实践,也用之于实践。(3)“协同环链”是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克里斯•安德森多次强调“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不是简单的DIY(DoitYourself,亲自动手做),而是DIT(DoitTogether,一起来做)”[13]。这种“一起来做”意味着不同的人群、机构和资源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创客教育这个生态系统,必须突破原有的传统教育相互隔离形式与封闭的状态,形成校内与校外主体相互沟通、资源相互共享、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循环良好的创客教育协同环链。其中,协同环链主体包括了社区、企业、政府、家庭和学校等。协同形式包括了校内协同与校外协同,其中校内协同涉及到实习与实训协同、教学与实践协同、教师与名师协同、创新与创业协同;校外协同涉及到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家校协同、社校协同;政校协同。因此,协同环链的形成需要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创客教育发展,如下图所示。(4)“全人发展”是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创客运动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的更新,而且还涉及到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在内的全方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倡导的是以“价值认知—价值理解—价值实践”为过程的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模式。这与全人发展所宣称的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人发展”所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发展的完整性,追求的是一种人的整体性发展。这种整体性显示着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做事与做人、育才与育人的平衡。因此,以“全人发展”作为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既符合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了未来社会的要求,直接凸显创客教育的本体价值。
四、我国创客教育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以学龄特征及其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构建以兴趣促进创新力发展的创客教育目标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创客教育氛围日益浓厚,以创客教育形式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创意活动,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但是我国创客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学校层次开展创客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考虑分层性与对接性,以满足学生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感性思维阶段,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两个突出表现,这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在创新力培养上,一方面应注重在学习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搭建创意空间,侧重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着眼全体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基础上,着力于有创新潜力天赋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处在逻辑抽象思维阶段,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时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意向性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创新力培养上,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STEAM校本课程,设计各种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对接融合数学类、科学类和艺术类等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与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意能量。在创新力培养上,以技术与文化创业的形式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版图。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同时,创业是一种行为上的创新,而不是停留在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创业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由此创新比创业更根本,创业为“表”,创新为“里”[14]。以创业引导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势必要求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向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质量。由此可见,构建以兴趣促进创新发展的创客教育目标体系是多元的,是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实际需求和发展取向而定。因此,政府与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研究,厘清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能力与素质、国家本位课程与地方/学校本位课程的关系,改革创新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为创新人才选拔与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二)以“做中学”为主路径,构建内嵌式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重视以“做中学”为主渠道的推进以及创客教育与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这种以“做中学”为主路径的教育方式,强调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机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美国学习科学专家索耶认为“创造的源头不是意念,而是人的行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15]。创客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目的在于以学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的元素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而不是增加多少学分或课程数量。纵观创客教育都在积极构建以“人文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人文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其目的是加强情意领域的个性化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良好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性。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小吴向东老师依托Scratch软件开发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16];美国《基于创造的学习:教室中的制作、修补与工程学》课程中的“人类基于制作与创造的学习与生存的历史起源”等[17]。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其目标是通过所学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相关问题,着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创意落地”的基本保障。中小学以趣味编程、电子元件组装和简单的机器人设计为课程主要内容,如常州管雪沨老师研发的《小学生趣味编程》课程、北京吴俊杰老师研发并执教的《Scratch编程》《人工智能》课程[18];高校则以电学、数学、逻辑学、可视化编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利用编写复杂程序并结合智能元件或智能机器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州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等;在跨学科交叉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以团队形式培养学生的原创设计与产品开发能力,重点提升学生的首创精神,如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依托Arduino、Scratch软件开发并实施的《S4A和互动媒体技术》课程[19]、清华大学开设的《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课程等[20]。目前,创客教育在我国还处在初级开展阶段,创客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对的一个大挑战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使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对创客教育产生热情支持与广泛认同。如果说创客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决定了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那么来自教师的理解、支持与认同则决定了两者之间融合的力度和黏度。在这一方面,美国一些学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1]。
(三)形成中小学、高校与政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客教育机制,打通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教育壁垒
纵观不同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规约下各教育阶段处在一种割裂的状态,导致创客教育形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件系统的工程,要求各级各类的创客教育共同作用来完成,这就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突破创客教育存在的割裂状态,协力促进中小学与高校,甚至与社会创客教育相互衔接,有效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元协同发展机制。首先,在人才培养关系方面,中小学、高校和政府之间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不应是一种“衔接”关系,更应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存在关系应从简单的输送生源提升到三者之间合作共同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对高校来说,利用专业优势为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中小学在创客教育师资短缺方面提供培训服务;对中小学来说,与高校开展课程合作,编写优质创客教育课程,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创客活动奠定基础。对于政府来说,除为中小学以及高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与政策保障外,中小学及高校的创客教育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创新人才规划纲要提供现实依据。其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需从“分段”到“共享”,由于现代学校受封闭式办学传统的影响,以及担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削弱自身竞争力、失去自身办学特色的心理,在教育资源建设上还存在“分段”问题,这需要政府引导各级学校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形成相互共享的关系。一方面中小学利用高校资源(设备、工具和空间)开设多样化创客教育选修课以丰富创客教育活动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利用中小学实践基地延伸教育创新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为创客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化、制度化提供政策性保障,以发挥优质创客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功能和作用;最后,在创新研究与教育科研方面应从“供需”到“共赢”,除中小学为高校提供教育实践平台,高校为中小学提供教育实验场域外,双方还可以在创新人才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模式与方式、科研成果转化与分享、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这也为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推广创客教育理念,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实现创客文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小学、高校、政府与教育部门三方主体在创客教育需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三方的需求也具有现实的互补性,其最终目标就是在创客教育中协同发展,共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创新人才。
(四)培养学校内部创客文化,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关键的一环是在于学校内部能否酝酿出一种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当我们为美国教育在创客文化培育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而赞叹不已时,这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创客教育开展之“术”,更要深入观察与思考创客教育发展之“道”,即创客文化的基因是如何渗透到美国教育的每一个空间,并与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氛围、实践环境相融合。当我们谈及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地带、硅谷到陶润斯创新研究中心时,就不能忽视与此毗邻的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佐治亚大学等高校浓厚的创客文化对这些高新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区域的发展“不是政府造出来的,也不是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一种自由的创新体制,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发展高科技,……,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各种教育体制与文化,用以造就创新的栖息地”[22]。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在论及创新文化氛围时指出,“创新如何发生?新思想源自何方?最通常的答案是:提供良好的教育体制,鼓励不同的观点,培养协作精神”[23]。因此,创客文化的生成需要学校在创建的创客空间基础上开展多样化创造活动,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理性、有序、切实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创新精神,培养灵活、新颖的创意理念,不断增强学校创客文化的自觉。
五、结语
目前,教育创新与改革不仅仅在于教育理论结构或实践方式发生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这种转变方式的指引下带来教与学环境变化、知识与课程关系变化、学习评价方式变化、教育文化与政策导向变化,即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型。创客教育作为数字技术时代对教育创新诉求一种形式,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够触动教育思维方式变革的“神经”,对教育结构与体制、教育文化及信念带来“双重”变革。倘若我们对创客教育的认识仅限在技术实践层面,一味地追求“潮流”,不对教育改革及关键性教育范式转型带来的意义与艰巨性做出深入思考和细致工作,那么,创客教育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创客教育运动[DB/OL].
[2]余保华.学校课堂中教育机会平等的文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3.
[5]徐大湧.创客更是一种时代精神[J].现代制造工程,2015,(2):1.
[6]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5.
[7]ListofHackerSpaces[DB/OL].
[8]LibbyFalck,Beyondthemakermovement:Howthechangemakersarethefutureofeducation[DB/OL].
[9]CalebKraft,WhiteHouseMakerFaireFactSheetHasBeenReleased[DB/OL].
[10][美]NMC地平线项目组.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
[11][美]RonaldA.BeghettoJamesC.Kaufman.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6-89.
[12]杨洁.能力本位:当代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4,(10):79-85.
[13]克里斯•安德森.中国制造将属于”中国创客”[J].中外管理,2015,(1):34-36.
[14]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育,2014,(4):5-7.
[15][美]RonaldA.Beghettod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14.
[16]吴向东.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23.
[17]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18]柳栋,吴俊杰等.STEM、STEAM与可能的实践路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39-41.
[19]谢作如.S4A和互动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0]创客项目:让学生做自己梦想的实现家[DB/OL].
[21]Dr.KarenP.Kaun,ACognitiveAnalysisoftheBenefitsofMakerKids[DB/OL].
[22]李钟文等.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但目前还没有人给创客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创客文化遇见教育,就是创客教育;也有人认为创客教育就是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作者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将创意变成实物。创客就是将个人创意变成人工制品的那些人,主张将创意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从教学方面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可以看见的创意作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文本中。
第二,做中学。创客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通常是先向学生布置创意作品这个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边做边学。
第三,持续分享。创客都是一群热爱分享的人。在创客教育中通常采取让学生说出、写出和做出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小组和全班分享活动。
第四,协作学习。创客一般不是单打独斗的,而喜欢在一起互相切磋,相互协作。
第五,跨学科。创客教育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完成的作品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宜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
第六,运用信息技术。创客活动一般都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采用开源软硬件、程序设计、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
二、师范教育实施创客教育的意义
1.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创新教育上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创客教育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系之上,其中的项目学习法、DIY 教育、体验教育、快乐教育以及构造论等方法立足于培养学习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这就倒逼师范教育加大课程建设、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
2.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学科融合,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创客式学习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会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探索和创新。学生完成的创新作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可能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创客教育的项目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和班级,实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和协作学习的开展。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往往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这就促使目前的师范教育改变传统的分科授课制,积极逐步实现跨学科的教与学,从而促进和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3.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创客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创客教育情境下学生往往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知识,有助于学生积累新的就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创客教育情境下并不限于利用特定的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而是需要根据创造的需求主动寻求资源与工具加以综合利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创客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的部分环境。比如,学生学习效果反馈诊断系统、家校共育系统、角色游戏与学科知识融合所形成的程序动画系统等等,创客教育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参与真实的教育产品制作以及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地锻炼其创业就业能力。
三、创客教育模式融入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1.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完成自身提升
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创客教育。教师一定要从关注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和思维的教学。创客教育也不是少数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课程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基本教学素养。
2.加快创客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
开展创客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关键。一是要做大做强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针对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选择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项目导师,选派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二是扩大校外兼职教师和荣誉教师队伍。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担任创客项目的指导老师,建立创客教育校外专家库,使创客教育能够打破时空和专业的限制,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3.主动完善整合课程建设
设计创客团队的角色体验实验课程,引导团队的组建、协作与分享。角色体验实验课程以创客项目为依托,引入实际项目的方式和流程,以项目开发过程中分工的不同来设定角色,设计学习情境,充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菜单式创客课程,提升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缺乏选择性和多样化一直是当前师范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创客教育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教育,提倡学生根据兴趣各展所长。例如机器人项目、程序设计项目、3D打印项目等等,将上述课程以菜单的模式提供给学生,供他们选择,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
4.努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或贡献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如同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言: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文化,正在变革出新的教育学的方式。
【关键词】“创客”课程基地;普通高中;教育装备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7-0042-04
一、“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英文是“maker”)一词自古有之,最初是指“作为创造者的上帝”“制作东西的人”,到了14世纪晚期开始专指“生产制造者”。后来,“创客”泛指那些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喜欢亲手制作东西的人,也就是DIY(do it yourself,亲自动手做)者,他们努力把自己心中具有创新性、技术性、挑战性的设计意图和想法转变为现实。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高度发展,物联网、计算机数控设备、3D打印等新技术,激发了深植在人类本性之中的创造潜能,也使愈来愈多的人有条件、有能力加入到“创客”队伍而成为全球“众创者”中的一员。“创客”能够很方便地借助移动计算机、开源软件、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材料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同时,过去“单打独斗”式的众多“创客”如今组建了一个个开放式的创作团体,他们以不同形式携手参与创新性的设计并付诸实践。所以,现在的“创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DIY式的个体自行设计和制造,还包含DIT(do it together,一起来做)式集体的、跨界的合作创造,具有鲜明的大众化、创新性、变革性、开放性、共享性与合作性等特点。
对于“创客”这一概念,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创客是一群以创新为基本追求,通过借助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源化工具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也有人认为“创客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还有人认为“创客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把分享和传播知识作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并作为一种乐趣,铸就一种良好的人格和习惯,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如果从“创客”的字义上看,“创”隐含着“一种通过人的创新性思维和反思性实践去发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并努力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意蕴”;“客”则与“博客”“播客”“拍客”“闪客”等词语中的“客”一样,暗含了“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乐于分享、积极开放、互相包容的关系”。因此,“创客”的本质是指以创新满足多样需求,并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群体。该群体存在着以下鲜明特征:首先是创新性,即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具有开发和设计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和挑战的精神;其次是分享性,具有开放、参与的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将创意变成现实;最后是实践性,乐于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行知合一,体现“做中学”“做创学”的实践精神。
“创客空间”最初被看作是“创客”能够聚集在一起通过分享知识、共同工作来创造新事物的实体实验室。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在实体空间的固定场所进行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在虚拟不固定的网络平台相聚在一起。所以,现代意义的“创客空间”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实体空间,而是经过互联网联结形成的一种开发创造的中心、文化交流的中心、学习与分享创意的中心。
二、案例分享:“创客”课程基地建设
学校是培养接班人的摇篮,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所以,从“创客”和“创客空间”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就应该借助“创客”课程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创客”,使学校的实体教室与互联网联结形成“创客空间”,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以下是一个“创客”课程基地建设的具体案例:
(一)建设背景
“创客”课程基地的建设,除了“创客”和“创客空间”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潜在功能以外,还基于基础教育的趋势、国家战略的要求、普通高中的现状和高中学生的特点等方面的诉求。
基础教育的趋势。2002年,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启动了地平线项目研究,旨在预测和描述未来五年全球范围内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信息技术。《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指出,在未来一两年内,云计算、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和移动学习将成为基础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报告认为创客空间是一种多用途的工作间,代表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创造力;可以在课外使用;可以贯彻探究式学习和设计思维等教学法。
国家战略的要求。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刘延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创业大学+、创客教育、开发微课堂这些方面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2009年11月,奥巴马就“为创新而教”(Educateto Innovate)的行动宣言,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随后,美国启动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MEI)。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的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创客,并且为中小学的创客空间,统一配备系统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
普通高中的现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基础教育改革普遍存在“浅尝辄止”的保守心态。普通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应试严重,能力不足。这几乎是绝大部分高中的真实写照,实施创客教育的学校极少。(2)门面之作,被动应付。极少数学校的创客中心有房子、有样子,就是没有里子。(3)模仿制作,缺乏创新。不少学校的所谓创新实验室只是停留在实证、观察、模仿阶段,与创客教育的创新、创造本质且行且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建设真正的“创客”课程基地。
高中学生的特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技能已有较好基础、心智成熟度已有较高水平、有强烈的交往意识。高中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跟小学生比更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跟大学生比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小学“玩中学”,初中“做中学”,高中则强调面向真实问题的“做创学”。高中学生尽管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书堆里、习题中,但是他们渴望自由和创造,原有的“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对高中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实施创客教育。
(二)建设目标
建设创新创造空间,聚集一批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把创意变成现实。
以创客空间局部实践室拓展到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工程技术专用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坚持“教育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建设创客活动网络交流和分享平台,大力推动创客教育和创客活动的开展。
以创客活动为平台,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和社团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开放的创客活动。
(三)建设内容
在形式上,首先以创客小组的形式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对创造过程进行深度的体验;其次以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或其他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体验创造的方法;第三是以学科关联模块的形式开展基于体验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建立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在路径上,应该融合现有课程、整合现有场馆,把创客教育完整地当作一门“活动课程”来实施。
空间以实物与虚拟相结合:(1)创客工作坊。可通过配置标准化的硬件环境和加工机具,例如计算机、传感器等电子开发设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小型数控机床、焊台、万用电表等电子应用设备以及机械加工设备。(2)创客开源区。可通过云服务系统化组织集成器件和软件平台,包括资源搜索平台、开源智能软硬件平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平台和数学建模平台。例如Arduino、RepRap、Fablab。(3)创客交流区。可通过互联网创设线上线下的自由交流空间和作品展示空间。
教材以选编与联网相结合:(1)创造入门课程。例如3D设计与打印、机械加工技术、智能硬件技术基础、Scratch和Arduino基础入门、编程入门。(2)创意训练课程。例如创新思维训练法、科技发明技法和国内外开源性网站创意集锦。(3)创新基础课程。例如STEAM课程,即关于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的课程。
时间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2节必修课(技术)+2节选修课+2节社团活动课+综合实践课(2学分)+其他必修课中的渗透。
师资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大学兼职教师、社会优秀创客以及学生同伴。
评价以多元与多样相结合:(1)创客活动记录。可由网络平台自动记录分析。(2)创客作品展示。可围绕电子、能源、建筑、材料生活等方面。(3)社会实践描述。可到大学实验室、高科技园区和特色企业体验。(4)创新竞赛成绩。例如各类机器人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发明创造展览会电子技师大赛、电脑创意大赛、世界青年物理学家大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等。
(四)课程与课室
课程的设置在融合现有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同时,增加工程技术的相关内容;课室的安排在整合现有的技术类教学场馆(大约需要13间,4000平方米)的同时,增加不固定的虚拟网络平台。具体情况见前页表1。
三、“创客”课程基地建设对教育装备创新实践的启示
实践表明,“创客”课程基地建设完全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衷。同时,成功的实践也给教育装备创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价值要明确
从教育大装备的概念而言,“创客”课程基地建设应该要考虑校园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所有教室的无线覆盖、电子交互黑板系统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终端配置等因素。总体而言,教育装备将有三大发展趋势:(1)学校环境建设越来越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要求营造一个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舒适空间,更多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情感交流和团体合作的机会。这也是现代学校存在的基本价值,也是学生今后再到学校的根本原因。(2)学校的数字化环境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传统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将发生重大变化。不仅功能重新融合、场馆重新整合,而且出现专门的学习中心、体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甚至出现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的特色学习空间。(3)学习分析技术和课堂分析技术将使教育装备配置从硬件为主走向依托先进装备的软件为主。即充分体现先进技术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和特色教育。因此,课程基地建设应该根据教育装备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和创建学校特色等方面的价值。
(二)路径要清晰
江苏课程基地建设中的课程设计有其内在的规律,主要是“通过不断增加学术性课程拓展内容,完善普通高中核心课程内容体系;通过积极开展‘服务性学习项目’及‘以生活为中心项目’强化普通高中课程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优化推动职业与技术教育在普通高中课程中的融入和整合;以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为基础,建设地方课程,批判性地继承区域文化”。按照这样的思路,“创客”课程基地建设形成了“融合-整合-聚合”的实践路径,即通过课程融合和场馆整合来实现功能聚合。其中,课程融合包括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显性与隐性、分科与综合等课程的融合。场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工程技术、3D技术等场馆的整合,以建设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中心、艺术体育中心、创新教育项目中心等等。功能聚合是指让课程基地成为师生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心、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心。
(三)成效要显著
“三位一体”,即“理论奠基+模拟实践+重在实战”。这种教育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理论课程教学为途径;通过模拟实训和实践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开公司、办企业等,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这种模式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校企合作,强化实践;二是,重点营造创新社会氛围。三是加强组织保障,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操训练,建设企业家型的师资队伍。
二、构建“立体式”的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应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立体式的创新教育模式。“三维”是指高校、学生和年纪三个维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1、根据高校特点设置课程和内容
我国高校有综合型、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之分,有重点高校和普通高职院校之分,在学科上还有理工类和文管类之分,学校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就不同,所以教育的方法和培养目标也不同。对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来说,要针对不同的学科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重点在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对于有较大兴趣和潜力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关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3、根据年级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
大一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适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转变就业观念,在课外组织小发明、创意比赛、科技竞赛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和热情。大二的学生已经有了创业的热情,这个阶段主要给给他们讲解“公共关系”、“创业指导”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思维,课外让学生尝试性地开展创业,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将其引入到大三的学生团队中去观摩学习。大三的毕业生需要进行实战训练,适合开设“就业指导”“企业管理”“创业实战”等课程,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组织撰写商业计划书,并选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参加创业大赛,深入企业和创业基地实地体验企业的运作,培养他们的实战能力。
三、构建“网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人们上网已成习惯,娱乐不再是上网的首选,更多人选择网络创业,其中不乏大学生。在实体创业中,大学生往往因为缺少创业资金而半途而废,而网络创业的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青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网络途径,并获得成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成为威客一族
“威客”是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和经验换成实际经济收益的人,从而实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职业。著名的威客网站有万能威客网和一品威客、任务中国等。目前“威客”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兼职的首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兼职软件编程类、网站建设的工作,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兼职平面包装设计类的工作,通过威客兼职不仅能通过实践赚取工资,而且能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就业筹码。
2、做网络推手
网络推手即网络策划师,就是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对企业、事件、品牌以及人物进行推广,使之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网络洗底人作为互联网衍生的新兴职业,主要是帮助客户删除个人不愿意在网络上被别人利用假信息掩盖真信息或者看到的信息。这二者都要求从业者经常活跃在微信、网络、QQ 群等,对于那些热衷于“泡网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兼职。
3、开发电子商务网站
众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开设自己的网站平台,宣传推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这就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会。艺术设计类计专业和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联手,一起合作开发,一方开发后台,一方美化设计前台,利用课余时间开发并从事网站维护或管理工作。
4、成为网络
网络文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草根作者,成就了一批像“看书网”一样的网站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供他人阅读,销量和出版等问题不用担心和考虑,作者的收益由小说阅读点击率来决定,小说风格自由,文体不限,主要以玄幻言情居多。
四、网络购物引发新职业
(1)做淘客。网上数以亿计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从中找出自己感兴趣且质量可靠的商品成为众多网购人的难题。淘客是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他们在互联网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在进行网络购物的同时将自己的购物经验或心得与其他消费者分享,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购物的店家推荐给其他消费者从中赚取佣金,这类新兴人群被称之为“淘客”或“淘宝客”。
(2)做网购砍价师。网购砍价师的职责就是“你购物,我砍价”,凭借自己的购物经验和“三寸不烂之舌”,专门帮网购客户与店主砍价,从而获取差价提成。要成为网购砍价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以及丰富的网购经验或开店经历。
(3)做兼职网络模特。网络购物是通过图片和店主的文字描述来了解商品的,再通过与客服的谈判和交流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就服装网店来说,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聘请模特进行真人实拍。对于那些个人条件不错的大学生这是一个兼职的好去处,目前活跃在众多网店的网络模特以在校大学生居多。
(4)自己做店主。只要你年满18周岁就可以免费申请并拥有一个网络店铺。要想成功,稳定的货源和有效的推广手段是关键。此外,店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网络知识和相应的技能,会使用网店营销推广的方法和工具,还要懂一点财务知识等。
五、构建“基于泛在学习”的教育模式
1、开发微课和MOOC 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是泛在的,学生的学习也是随时随地的,因此很有必要开发群体教育之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微课和MOOC 课,学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感兴趣的内容上课;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创业资源和创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提供给有创业热情和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创业梦想。
2、积极开展创客教育
“创客”即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个人制造实验室,为有想法的学生提供平台,使创新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它掀起了个人制造和的设计浪潮。他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创客”们搭建自己的“圈子”,即“创客空间”,交流思想,分享知识和创新。国内的创客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比较知名的有“创客实验室”“天使创客空间”等。目前,全世界的创客空间有1500多个,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都曾是知名的“创客”,他们的发明和创造改变了整个世界。
“创客教育”是创客精神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迎合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它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平台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者可以充满好奇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新技能和创造力。
在国外,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创客课程和创客空间。在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也组建了自己的创客社团;一些中高职学校也不甘落后,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浙江温州浙江工贸职院搭建的“创客空间”,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瓯绣”等。
五、结论
关键词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66-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深化农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素质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实施“农科教融合・训研创一体”教学新模式,以体面就业为导向,建成一批集实训教学、研究开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训研创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多学科交叉的体验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用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构建“训研创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一)搭建“训研创一体”的实训新平台
针对目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学生实训教学不真、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企业参与不足等问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率先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提出“训研创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学、科研场所及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将学生实训、教师科研、团队创业等任务相结合,建立服务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多功能实训中心,更好地为学生实验实训、创业提供良好保障。
“训研创一体”实训基地的三大职能是:以“专业实训平台”实现实训基地的教学职能,以“研究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服务教学职能,以“创新创业创客平台”实现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这三个职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学校出台《“训研创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精彩一合”评比活动的通知》,明确“训研创一体”实训基地首先是“专业实训平台”。“研究研发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能力。通过实训基地的“就业创业创客平台”建设,形成创意(好点子)展示、创新(好方法)探索、创造(好作品)推广、创业(好商机)实践于一体的创客空间[1]。以园林水利工程系为例,通过对智能大棚功能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让高年级学生通过对教师的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来带动低年级学生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由此达到“训研创一体”。
(二)构建“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新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内容仅仅涉及是否有效促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很少考虑学生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学校各系根据目标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原则,围绕突出和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研究技能和创业技能,顺应“互联网+”的要求和一二三产融合的要求,改革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
(三)推出“训研创一体”的项目式新实践
以“导师+项目+团队”“校中场”“场中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生产现场就是教学的课堂,场中的产品就是学生实训的载体,学生实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以产品带动教学,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缩短了学生在校外实习的适应期,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2]。
各专业教师针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科研项目设计不同的培养项目,带领小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个人特长,有选择地参与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农科教融合”优势,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农科融合
鼓励科研人员带领学生推广科研成果;依托学校各类科研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带领学生团队,共同服务农户,培养学生专业运用能力。学校已与全市11个县(市、区)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实现服务地方全覆盖。2013年以来,各系多次带领学生下乡举办技术培训,让学生走基层受锻炼。
(二)农教融合
依托温州农民学院、浙江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温州市农村干部与农民培训中心等平台,借助学校大力开展农业人才、农业技术和其他行业岗位职业培训的力量,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免费参与培训,尽早了解、熟悉岗位能力。
(三)科教融合
鼓励科研人员走上讲台,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学校依托农科教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发挥农业学科科研优势,推动科研反哺教学,让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以成果应用为导向,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师导生研,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对较弱,为此,学校通过多种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共立项“安全优质草莓盆栽技术研究”“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的选育”等学生科研项目 500 多项,3000 多名学生参与,通过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推进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
学校出台《关于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开展“精彩一室”评比的通知》,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工作室项目的承接与实践,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具体项目,形成“做中学+练中创”能力培养新模式。
师创生随。很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共性问题是纸上谈兵、缺乏行动,尤其是缺乏带有示范作用的行动。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当助理,以教师创客带动学生创客,有花海植物创意工作室、互联网+智能农业创新工作室等21个创客工作室项目立项,每个创客工作室吸收5至10名学生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创意、创新点子变为创业实践,让创业教育变得生动起来。另外,有32支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本部大学生创业园,18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二)强化现代农业创业园的孵化功能
学校在种子种苗科技园设立了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该创业园由36个大棚组成,总面积52亩,遵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原则,培养精于技术、长于经营、善于管理的现代农场主。所有涉农系都建立了专业实训实践平台,如农业与生物技术系高年级学生分小组承包大棚生产,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发创业,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承包的大棚中实训[3];园林水利工程系设有农业创意园与植物智能工场,实现学生植物水培研发、培育、营销一体。目前,该创业园通过科技创新,效益良好。如番茄种植,当地农民每个大棚能收入7000元,创业园学生通过“三新”模式,使收入提高到1万元以上。另外,有十几个创客团队在其中开展新品种培育等实践,其中有教师与学生共同研发的智慧温室大棚项目,通过手机端应用程序和互联网端网页就可以对大棚智能系统进行控制。
学校用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农的兴趣,用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乐趣,用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兴农的志趣,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了26项学生“三新孵化项目”(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经认定的创新创业成果,可换学分或代替毕业设计(论文)。
(三)打造创业教育生态圈
学校已成立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实现创意和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并对创客空间、创客项目、创客服务、成果转化等创客活动予以支持,吸引更多创客进驻创客空间。
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既是学校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4]。园林水利工程系农业创客团队推出大棚葡萄-食用菌(花菇)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时尚新样板;低压电器教研室教师带领师生团队联手攻关“炒菜机”并成功推向市场。打造“训研创一体”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在参与创造实践中产生乐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5]。学校建立训、研、创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把学生专业实验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内,有效促进了学以致用、用中生趣。通过学法教法融合、学科课程融合、学习方式融合,创业教育要兼顾创意,创客教育要兼顾企业家精神培养,分类孵化打造创客创业教育生态圈,将学生个人兴趣通过平台得以延续发展,并获得专业和科研上的成就,有效提高创业项目的创新含量。
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学校发挥“农科教融合”优势,依托“训研创一体”实训基地平台,依靠紧密稳定的研究所科研团队,创建“导师+项目+团队”“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指导新模式,立足机制创新、文化创新、过程创新、方法创新和评价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原则,按照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践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手段的实践育人新方法,整体构建了农类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依托科研团队,通过指导模式和育人方法的创新,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近两年共培养学业典范、创业典范、就业典范477人。2013届毕业生的创业率达8.33%。
(二)在校内外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学校“训研创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上新台阶,2013年成功申报温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农林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015年成功申报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点3个(现代商务实训中心,自动化与智能农业实训基地,宠物医疗与美容护理实训基地)。教研教改成果丰硕,丰富了农类高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近两年学校相关领域的教改课题立项6项,省教科规划立项2项,省部级教改课题立项1项。
学校的“兴趣+乐趣+志趣――现代农业创客教育”模式受到了浙江省省长的批示。《点线面三维育人: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获“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组织奖”。相关案例入选《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三)孵化出一批小微企业
学校关注技术技能积累,将原有传统的校内创业园孵化器业务向前端延伸、向后端扩展,以种子种苗科技园孵化器为核心,努力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全程孵化链条,深耕细作孵化器现代农业主营业务,搭建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促进加速器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来,学校通过创新创业平台极大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共孵化小微企业100多家。
参 考 文 献
[1][4]谢志远.兴趣+乐趣+志趣[N].中国教育报,2015-07-02(11).
[2]邱漠河.“三明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5(3):85-88.
[3]陆健.亲农 事农 兴农[N].光明日报,2015-01-20(15).
[5]徐桂庭.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采访纪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26-32.
Abstract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taken off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o contribute to talent cultivation, three agricultures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However, some issues such as mismatch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osition competences, discord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weak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of students still exist in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ith good techniqu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kills as well as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pires towards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by explo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ducation, Oneness of Trai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nterprising education in practice.